上海农业概况

合集下载

上海市绿色蔬菜发展现状及对策

上海市绿色蔬菜发展现状及对策

上海市绿色蔬菜发展现状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人口众多,对绿色蔬菜的需求量十分巨大。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对绿色、有机、安全的蔬菜需求越来越高。

由于城市建设土地资源有限,农业用地逐渐减少,农药、化肥过度使用等问题也影响了绿色蔬菜的发展。

为了满足城市居民对优质蔬菜的需求,促进农业健康发展,上海市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绿色蔬菜的种植和供应。

发展仍面临种种挑战和困难,需要更多的专家学者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

本文将对上海市绿色蔬菜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推动绿色蔬菜发展的对策,希望能为解决这一发展难题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1.2 问题意识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绿色蔬菜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田面积的减少和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合理化,导致了上海市绿色蔬菜供应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

市场上充斥着农药残留过高的蔬菜,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威胁;传统的农业种植方式无法满足当代社会对绿色农产品的需求;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都制约了上海市绿色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

急需采取有效的措施,推动上海市绿色蔬菜产业的发展,提高绿色蔬菜的供给质量和数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2. 正文2.1 上海市绿色蔬菜发展现状分析上海市作为国内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绿色蔬菜发展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目前,上海市绿色蔬菜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在市区和远郊都有不少绿色蔬菜种植基地,种植技术也在不断提升,保障了绿色蔬菜的质量和产量。

与此上海市绿色蔬菜的销售渠道也逐渐多样化,既有传统的农贸市场和超市,也有线上平台和农业合作社等新型销售模式。

消费者对于绿色蔬菜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绿色蔬菜市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上海市政府也加大了对绿色蔬菜产业的支持力度,通过出台优惠政策,推动农民种植绿色蔬菜。

上海农村农业

上海农村农业

为解决保护和传扬传统农
耕和民俗文化的有效途径。
上海都市农业中以生态、 观光、休闲、旅游、度假以 及营农教育为主体的农业旅 游项目,包括农业农园、主题 农园、休闲农庄、传统建筑、 节日庆典等,成为保存历史
悠久和农村传统文化载体, 成为保存农村民间文化的 好形式。
上海农业旅游景点主要类型与特点 1.“农家乐”
3、上海农业的现代化
2015年4月16日,上海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议就本市整建制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工作作动员和部署。
据悉,《上海市2015-2017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通过重点聚焦9大类项目,努力解决当前
制约本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全面提升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1)农业现代化 连续三年写入标题 发展都市现代农业 拓展农业多种功能 2)深入推进农村改革 增强农村发展内 生动力 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农民利益 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次写进文件 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
4)以绿色发展保护资源修复生态 加快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和生态保护 5)补齐“短板”重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克服瓶颈、补齐“短板” 促进城乡一体化 6)产业融合 推进农业产业链整合价值链提 升 挖掘农业多种功能 培育农业农村新业态
至2014年末,上海市有1489家企业、7202个产品获得农产品质量认证。其中,绿色食品生产 企业171家,绿色食品248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企业1310家,无公害农产品6928个。 至2014年末,上海市累计建成标准化畜禽养殖场300家,标准化水产养殖场247家;累计建成 设施粮田面积86.53千公顷,市级蔬菜标准园128家,面积3.37千公顷。至年末,上海市有农业 产业化龙头企业38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192家,经农业主管部门认定的粮食家庭农场2787个。

社区支持农业概述及在上海的发展

社区支持农业概述及在上海的发展

地 当年种 子生 产 的品种 、 量及 地 点 , 导企 业建 立 数 督
种子 生产 档案 。 杂交种 子 制种 关键 期 , 在 组织 开 展 田
( 作者单位: 上海市种子管理总站)
上海农村经济 2 1 0 2年第 5期
1 5
风 险共担 。这 是现 行工 业食 品制造体 系 下 的另类选
生产 过程 中须 遵循 自然 规律 及 生态 学原理 进 行管 理
和生 产 。
保护 了两者 的利 益 , 实现 利益 共享 ; 果遇 到 自然 灾 如 害 或 当季 农产 品收成 不好 等情 况 时 ,不 仅 农场 或者 农 民收 获少 , 一个用 户 获得 食物 也会 减少 , 每 这就 是
度, 并争取将 种 子储备 资金 纳入 同级 财政预 算 。 3生产 基地 监生产 企业 建立健 全 质量 管理 体 系 , 从源 头 抓起 , 强主 要 加 农作 物种 子 生产基 地 管理 。充 分利 用 已建成 的 良种 繁育 基地 , 实提 高种 子生 产 能力 , 保供 种 数量和 切 确
泛地 推 广 。
农 场 与 社 员 是 平 等 的 风 险 承 担 者 和 收益 所 有 者, 不再 是对 立 的买卖 关系 。 一方 面在城 市 的消 费者
这 一端 形成 消 费者组织 , 另外一 方 面 以此 为 基础 , 带
动 农村 合作社 的健康 农产 品在 城 市销售 。这 种模 式
为主 体 、 政 资金 为保 障 、 财 市场 化运 作 的种子 储备 制
件和生产条件不达标的, 要责令其停止种子生产, 严 禁不合格种子流入市场。
4 严格 种子 市场 执 法监 管 。深 入 开展 种子 执法 、
活 动 , 一步 加 大对 不合 格种 子企 业 的清理 力度 , 进 加

上海农村调研报告

上海农村调研报告

上海农村调研报告上海农村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上海农村地区的发展受到了广泛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上海农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

一、农村经济发展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上海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随着科技进步和政府政策扶持,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环境得到了改善,农业产值逐年增加。

此外,农村地区不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农村的内生动力。

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调研发现,随着经济的发展,上海农村农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交通、通信、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得到了提升。

不仅如此,农民的教育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大量的农村青年进入大城市就学,并且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这进一步推动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提升。

三、农村改革发展在调研中,我们还注意到上海农村改革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农村土地流转改革进一步深化,土地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助推了农村经济的增长。

此外,农村养老服务也得到了改善,政府鼓励农村地区发展养老服务业,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四、农村发展问题与对策尽管上海农村地区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但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不完善,交通、通信等方面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

其次,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仍然不均衡,大城市教育资源吸引了大量的农村青年,导致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

最后,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农民收入来源仍然以农业为主,产业多元化程度较低。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水平。

二是加强教育资源的配置,改善农村地区的教育条件,吸引青年回乡创业发展。

三是进一步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参与更多的产业,提高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综上所述,上海农村的发展获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通过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资源配置,可以更好地促进上海农村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上海市奉贤区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

上海市奉贤区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

上海市奉贤区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为了学习先进经验、借鉴成功做法,提升我市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水平,5月11日至13日,由市政协副主席、市财政局副局长吴延利带队,市农委和怀远县政府、县农委有关同志,赴上海市奉贤区考察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考察团与奉贤区农委相关同志进行了交流座谈,听取了当地农业发展情况介绍,特别是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

实地参观了上海申亚乡村度假农园等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山合集团。

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一、上海市奉贤区农业基本情况奉贤区地处上海市南郊,区域面积720.44平方公里,辖8个镇、5个开发区,常住人口近100万人,户籍人口52.28万人,农业人口18.45万人,其中从事纯农业劳动力4.8万人。

奉贤区耕地面积37.4万亩,占全市的11.4%。

常年水稻种植面积14.5万亩,小麦、油菜、绿肥种植面积12.5万亩,蔬菜7万亩,花卉林地11.8万亩,水产养殖面积6万亩(其中南美白对虾4.67万亩),全区上规模的畜禽养殖场1900个,存栏生猪40万头、禽300万羽、奶牛4000头。

2010年奉贤区水稻产量8.55万吨、蔬菜总产47万吨;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285家,实现销售额18亿元,农业生产组织化水平达68%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13180元,增幅连续6年超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考察中,我们边听、边问、边看、边学,精神振奋,感慨万千。

奉贤人敢闯敢试,积极探寻符合上海都市特点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按照“点上有精品、块上有特色、面上有提升”的发展思路,逐步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到创意农业、从单一农业到融合农业、从低端农业到高效农业、从城郊农业到都市农业的跨越,形成了功能多元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组织化、布局园区化、服务体系化、安排制度化为内涵特征的“高效、生态、创意”型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被誉为“奉贤模式”。

此次考察虽然时间很短,但感受颇深、启发很大。

上海蔬菜种植类型与产量

上海蔬菜种植类型与产量

上海蔬菜种植类型与产量如下:
上海的蔬菜种植类型丰富,主要包括叶菜类、根菜类、花菜类、果菜类等多种类型。

在产量方面,上海蔬菜总产量较高,达到了575万吨。

其中,叶菜类的产量最大,约占蔬菜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主要包括白菜、青菜、鸡毛菜、生菜等品种。

根菜类和花菜类蔬菜也是上海的主要品种,其中根菜类如萝卜、胡萝卜等产量较高,而花菜类如西兰花、菜花等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果菜类蔬菜如黄瓜、番茄、辣椒等也是上海的常见品种。

上海蔬菜种植面积约为46.6万亩,其中设施菜地面积约为3.5万亩,主要以日光节能温室和大棚为主。

蔬菜播种面积较大的区县有浦东新区、宝山区、嘉定区、崇明区等,其中浦东新区的蔬菜播种面积最大。

在栽培管理方面,上海的蔬菜种植主要采用现代化的农业管理技术,包括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科学管理。

同时,上海的蔬菜种植也注重品种的改良和优化,以提高蔬菜的品质和产量。

在销售方面,上海的蔬菜销售渠道多样,包括农贸市场、超市、电子商务等。

上海市蔬菜生产量和消费量均较高,蔬菜品种丰富,质量稳定,满足了当地居民的日常需求。

同时,上海的蔬菜也通过各种渠道销往全国各地,甚至出口到海外市场。

总之,上海是一个蔬菜生产大市,拥有丰富的蔬菜种植类型和较高的蔬菜产量。

这些蔬菜不仅满足了当地居民的日常需求,还通过各种渠道销往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市场,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北京、上海、苏州都市农业考察报告

北京、上海、苏州都市农业考察报告

北京、上海、苏州都市农业考察报告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北京、上海、苏州都市农业考察报告龙岗区都市农业考察团(二○○○年六月)市第三次党代会及区有关会议提出我区要发展“三高”农业,建立都市农业基地,使农业在我区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角色。

为了借鉴其它大城市在发展都市农业方面的成功经验,促进我区都市农业的发展,6月7日至14日,我区由曹建良副区长带队,组织区农业局、各镇分管农业的领导及部分农业企业经理一行22人,赴北京、上海、苏州等地,对当地农业特别是都市农业的发展进行考察和学习。

考察团与北京市农委、上海市农委和有关部门的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听取了各地发展都市农业的经验介绍,并重点对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苏州未来农林大世界、北京锦绣大地、北京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等8个现代都市农业的典型进行了实地考察。

整个考察活动行程紧凑,内容丰富而生动,同志们一致认为收获很多,启发很大。

一、北京、上海、苏州都市农业发展的特点与经验北京、上海、苏州是我国的发达城市,它们是我国的政治、金融、商贸、工业中心,经济与社会发展事业均走在全国前列。

在这次考察中,我们强烈感受到这些发达城市对农业发展的重视,特别是近几年来,他们顺应国际国内潮流,因地置宜致力于都市农业的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使农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他们先进的经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把握机遇、科学规划、发展起点高都市农业是城市化地区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京沪等地认真分析研究都市农业如何与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市场相吻合。

他们根据自身优势,率先示范,构思和构建都市农业示范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以点带面,促进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型农业的转化。

1、分析形势,把握机遇城市化水平越高的地区发展都市农业的优势就越大。

苏州是中国发展较快的城市之一,本地区的农村现代化建设一直是全国的样板,并对中国内地有极强的幅射作用。

苏州所处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当今中国经济发展最强劲的地区,区域面积虽然占全国的1%,却拥有10%的人口,创造了22%的国内生产总值。

上海市农业品牌发展现状与对策

上海市农业品牌发展现状与对策
2 农 业 品牌发 展不 平衡 、 从7 5家 名 牌 产 品 和著 名 商 标 企 业 的统 计 数 据
企业经 过 多年 的经 营发 展 , 农产 品 品牌 的知名 度 、 美 誉度和 忠 诚度 与外 省市 同类 产 品相 比 ,有 了比较 明 显 的竞争优 势 , 主要 体现 在 品牌 溢价 能力较 强 、 市场 占有 率较 高 。
的检测 和 认证 等一 系列 质量 管理 措施 ,使 得本 市农
产 品质 量 安全 基本 处于 可控 状态 ,特 别 是经过 权威 部 门认 证 的无 公害 农产 品 、 色食 品、 绿 有机 食 品和 登
( ) 市农 业 品牌影 响 力较 弱 二 本
1在 全 国范 围 内具有 较高 知 名度 的 农业 品牌 屈 、 指可 数
难抵挡 外 省市名 特优 产 品 的冲击 , 尤其 是鸡 蛋 、 鱼虾
品牌 营 销 是 指 企 业 通 过 利 用 消 费 者 的 品牌 需 求 , 造 品牌价 值 , 创 最终 形成 品牌效益 的营销策 略和
过程 。 质量 第一 、 诚信至 上 、 位准 确 、 性鲜 明和 巧 定 个
等产 品 由于包装 困难 ,本市 此类 品牌 的农 产 品在 上
业企业 的产 品入选 。中 国名 牌农 产 品推 荐工 作全 面
停 止后 ,0 1年在 中 国优 质农 产 品 开发 服 务协 会 等 21
单位 开展 的 “ 届 中国农产 品区域 公用 品牌 ”评选 首 中 , 海 仅有 奉 贤“ 绣牌 黄 桃 ” 家 企业 的产 品入 上 锦 一
选。 上海这 些 为数不 多 的农 业 品牌 , 格来说 只 能算 严 是 区域 性 的知名 品牌 ,其在 全 国 的知名 度还 远远 不

依托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上海农业旅游

依托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上海农业旅游

地方平台2012年以来,上海市按照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首届全国都市现代农业现场交流会指出的“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农民为主体、农村为载体,围绕农业生产过程、农民劳动生活和农村风情风貌、统筹规划设计,强化特色创意,抓好示范基地创建、知名品牌培训、服务体系建设、乡土文化挖掘、精品线路打造等工作,着力培育一批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休闲农业示范点和集聚村”要求,结合上海工作实际,依托都市现代农业,积极拓展农业功能,生动演绎“农业为城市服务、城市让农业增效”的都市现代农业主题,促进了农业旅游又好又快发展。

一、上海农业旅游概况2012年,上海已建成各类农业旅游景点235个,其中,年接待规模万人以上的农业旅游景点93个;年接待游客1854万人次,涉农旅游总收入达10.86亿元,其中,农副产品销售收入4.6亿元;解决农民就业29362人。

上海农业旅游实现了“农民增收的通道,新农村建设的载体,丰富市民生活的场所,成为上海城市居民周末休闲度假的首选地”。

尤其是2012年“十一”黄金周恰逢中秋、国庆双节叠加,又是国家首次实施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政策,极大地推动了上海农业旅游大幅增长。

二、上海农业旅游发展特点与做法(一)立足都市农业,丰富农业旅游类型上海农业旅游充分利用现有的“三农”资源,因地制宜、规范有序发展。

目前,已形成了六大类发展模式。

一是农家乐型。

主要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享农家乐、体验采摘垂钓等农事活动为主,较为典型的有胡锦涛总书记视察过的崇明县前卫村、嘉定区毛桥村、浦东新区书院人家、金山区廊下新天地等。

二是休闲农庄型。

主要以农业生产过程、农村风貌、农村劳动生活场景为主要内容,具有休闲、依托都市现代农业 发展上海农业旅游上海市农业委员会53农产品加工业地方平台54农产品加工业餐饮、娱乐、科普及教育功能的综合性休闲农业庄园,较为典型的有松江区浦江缘温泉农庄、闵行区陶家湾休闲农庄等。

三是观光农园型。

上海绿色农业发展情况汇报

上海绿色农业发展情况汇报

上海绿色农业发展情况汇报近年来,上海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推动绿色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加强科技创新、优化农业结构、推广绿色种植和养殖技术等措施,上海市农业生产逐渐向绿色、有机、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为城乡居民提供了更加安全、健康的农产品。

首先,上海市加大了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为农民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同时,上海市还积极鼓励农民参与农业科技创新,推动了农业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其次,上海市加强了对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大力发展绿色种植和养殖业。

在农业生产中,逐渐减少对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使用,提倡有机种植和生态养殖,保护了土壤和水资源,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上海市还大力发展了特色农产品,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再次,上海市加强了对农业生产的标准化管理和监督,建立了健全的绿色农产品认证体系,保障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通过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环节的监管,有效防止了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和添加剂超标等问题,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信誉度。

最后,上海市还积极推动了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加强了对农田、水源、林地等自然资源的保护,推动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

同时,上海市还大力发展了农村旅游业,促进了农业与旅游的融合发展,为农民增加了就业机会,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总的来看,上海市绿色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城乡居民提供了更加安全、健康的农产品,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未来,上海市将继续加大对绿色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业产业的升级和转型,为构建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目标不懈努力。

上海市第二次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上海市第二次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上海市第二次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公布日期】2008.03.12•【字号】•【施行日期】2008.03.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上海市第二次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根据国务院和上海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本市与全国同步开展了第二次农业普查。

这次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06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06年度。

本次普查对象为上海市范围内的农村住户、城镇农业生产经营户、农业生产经营单位、村民委员会和乡镇人民政府。

普查主要内容包括: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农业土地利用、农村劳动力及就业、农村基础设施、农村社会服务、农村居民生活,以及乡镇、村民委员会和社区环境等方面的情况。

农业普查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对所有普查对象由普查员进行逐个查点和填报。

全市共组织动员了普查员、普查指导员和各级普查机构的工作人员35000多人,填报普查表340多万张。

通过普查,基本掌握了本市有关农业、农村、农民的基本情况。

按照国际通行做法和国务院农业普查办公室的要求,本市农业普查办公室组织了数据质量抽查,评估了普查数据质量:一是采用分层两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本市抽选了1080户住户进行再次访问,并与普查登记结果进行比较核实;二是随机从每个区县抽选1-2个普查区的基础数据,对普查表的抄录、填报、识别等方面的差错进行全面检查。

综合抽查结果显示,本市未发现漏报农业普查应登记住户,原始数据差错率为0.6‰。

数据质量达到设计标准。

根据《全国农业普查条例》的有关规定,上海市第二次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海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特发布普查公报,向社会公布普查的主要结果。

一、农村住户基本情况2006年末,本次农业普查本市共登记住户总数为134.17万户,其中在农村居住1年以上的家庭户121.12万户。

本地户为94.52万户,占70.4%;外来户为39.65万户,占29.6%。

上海市奉贤区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

上海市奉贤区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

上海市奉贤区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为深入了解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先进经验,我们对上海市奉贤区进行了实地考察。

奉贤区在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给我们带来了诸多启示。

一、奉贤区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奉贤区依托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资源禀赋,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和生态农业。

1、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奉贤区通过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和专业化。

这些经营主体在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附加值。

2、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显著奉贤区注重农业科技创新,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引进推广了一批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品种。

例如,智能化温室大棚、无土栽培技术、优良种苗繁育等,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3、农业新业态蓬勃发展随着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业态的兴起,奉贤区积极探索“农业+旅游”“农业+文化”等融合发展模式,打造了一批具有特色的农业旅游景点和休闲农业园区。

这些新业态不仅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渠道,也丰富了城乡居民的生活。

二、奉贤区新农村建设成果1、农村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奉贤区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实现了农村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全面覆盖和升级改造。

农村道路宽敞平坦,水电供应稳定,通信网络畅通,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农村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奉贤区高度重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

通过开展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等行动,农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同时,加强农村生态绿化建设,打造了一批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3、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奉贤区不断完善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师资力量不断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日益健全,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农村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上海的土壤及蔬菜种植的情况分析

上海的土壤及蔬菜种植的情况分析

上海的土壤及蔬菜种植的情况分析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和国际大都市,其土壤及蔬菜种植情况备受关注。

以下将从土壤质量、食物安全和农业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以了解上海的土壤及蔬菜种植情况。

首先,上海土壤质量普遍较差。

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平原区域,地下水位较高,土壤湿润程度较高,而且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开发和污染日渐严重。

据统计,上海市82%的土地受到污染,尤其是工业污染和垃圾填埋导致的土壤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对农田土壤和蔬菜种植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其次,上海的蔬菜种植面积较小,主要依赖外地供应。

上海市的用地压力较大,大部分土地被用于城市化建设,农田面积有限。

根据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的数据,上海市的耕地面积仅有23.7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0.6%,而且这里有很大一部分土地用于果树种植和温室大棚,蔬菜种植面积更加有限。

因此,上海市的蔬菜供应主要依赖外地,尤其是江苏、浙江等邻近省市。

第三,上海的食物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由于土壤污染的存在,上海市蔬菜中重金属和有机物含量普遍较高。

根据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的监测数据,上海市蔬菜重金属超标率在15%左右,其中镉、铅等重金属超标问题较为突出。

而且受到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以及环境污染的影响,上海市的蔬菜质量存在一定的风险。

因此,上海市居民对蔬菜的质量和安全问题非常重视。

最后,上海市加强农业发展,提高蔬菜品质和安全。

上海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发展,通过政策扶持和投入资金,提高农田和蔬菜种植的环境质量。

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也加强了对农产品质量的监管,并通过开展示范基地建设、推广高效健康种植技术等措施,提升蔬菜种植的科技含量和生产效益,既保证了蔬菜质量与安全,也提高了农民的收益。

综上所述,上海的土壤质量较差,受到城市化和工业污染的影响,农田面积有限,蔬菜种植大部分依赖外地供应。

蔬菜质量和食物安全问题备受关注,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改善。

上海市政府加大了农业发展的力度,提高了蔬菜种植的科技含量和生产效益,为解决蔬菜质量和安全问题做出了积极努力。

上海生态农业发展概况

上海生态农业发展概况

上海生态农业发展概况工业革命以来,以技术引领、效用为先、财富积累、改造并征服自然为特征的工业文明迅速统治世界,在创造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导致环境污染、气候变暖、资源枯竭、生态退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威胁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

实现工业文明转型、谋求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追求。

发展生态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观念、发展模式上的一场革命,是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紧迫需要。

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了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的战略目标,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则围绕“促进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提出了多项具体要求。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2015年5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要求,到2020年要实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的目标。

上海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农业生产已经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现代农业生产要素也得到广泛使用,农业劳动生产率与土地生产力都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在生态环境治理、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化肥农药的减量化等方面取得新进展,都市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农业农村生态环境防控能力进一步提升。

按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和国务院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工作部署,为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提高农业生态效益,推进本市都市现代农业建设,上海市继续执行三年行动环保计划,2015年上海市农委制定了第六轮《上海市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印发了《关于开展本市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沪农委〔2015〕272号)和《关于下达本市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专项整治工作目标任务的通知》(沪农委〔2015〕292号),积极推进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青浦农业发展现状

青浦农业发展现状

青浦农业发展现状青浦区是上海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东临黄浦江,南界松江区,西连苏州市昆山市,北靠嘉定区。

由于青浦地理位置优越,土地肥沃,气候宜人,农业资源丰富,农业发展潜力巨大。

青浦区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蔬菜、水果等作物。

其中水稻是青浦区的传统特色农产品,因为区内拥有水田面积广大、水资源充足,适合水稻种植。

青浦的水稻种植技术不断提升,水稻产量稳步增长,青浦水稻品质优良,行销全国各地。

除了水稻,青浦的蔬菜种植也有着显著的优势。

青浦的蔬菜种植采用了大棚、温室等现代化的种植技术,能够实现全年都有蔬菜供应的目标。

同时,青浦的蔬菜品种也非常多样,有春季的青菜、夏季的黄瓜、秋季的茄子等,能够满足市场对不同蔬菜的需求。

青浦的蔬菜质量优良,深受市民的喜爱。

青浦的农业发展还包括了果树种植。

青浦的气候适宜果树的生长,有利于果树的结果。

青浦的果树品种繁多,有苹果、梨、桔子、柚子等。

青浦还拥有种植面积较大的葡萄园,生产出的葡萄品质优良,酿造出的葡萄酒被誉为上海的酿酒圣地。

为了促进农业发展,青浦区政府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

青浦已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产品物流园等一批农业基地,引进了一批农业科技人才,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

青浦还鼓励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引导农民将土地流转,打造规模化、集约化的农业生产。

同时,青浦加强了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总的来说,青浦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种植业成为了青浦的主要农业方向。

青浦农产品以水稻、蔬菜和水果为主,品质优良,畅销国内外市场。

青浦区政府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创新农业模式和经营方式,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青浦农业的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

上海金山九丰农场简介

上海金山九丰农场简介

上海金山九丰农场简介上海金山九丰农场,坐落于中国东部沿海的上海市金山区,是一片集农业生产、生态旅游、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多功能农场。

自成立以来,九丰农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上海地区乃至整个东部地区知名的农业旅游目的地。

一、农场概况九丰农场占地面积约1000亩,拥有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水源。

这里的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非常适合各类作物的生长。

农场内种植有多种农作物,包括水稻、蔬菜、水果等,其中以水稻和葡萄种植最为著名。

此外,农场还养殖有鸡、鸭、鹅等家禽,形成了一种多元化的农业模式。

二、生态旅游九丰农场不仅仅是一个农业生产基地,更是一个生态旅游的好去处。

农场内设有专门的游客接待区,提供观光车辆、导览服务以及各种农业体验活动。

游客可以在这里亲手体验插秧、收割、采摘果蔬等农事活动,亲近自然,体验农耕文化。

农场还特别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在农业生产中,大力推广有机耕作,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保护了土地和周边环境。

同时,农场内还建有生态湿地和小型水库,既为农作物提供灌溉,又成为了众多水生生物的栖息地。

三、文化体验九丰农场还是一个文化体验的好地方。

农场定期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和节庆活动,如丰收节、春耕节等,旨在传承和展示中国传统农耕文化。

此外,农场内还设有农业博物馆和展示馆,展出与农业相关的历史文物和现代农业技术,让游客在观赏和学习中感受农业的魅力。

四、未来发展展望未来,九丰农场将继续坚持“绿色、生态、可持续”的发展理念。

农场计划扩大生态旅游区域,增加更多娱乐和教育功能,如儿童农业体验区、生态教育中心等,以提升游客的体验质量和文化收获。

同时,农场还将继续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引进更多高效环保的农业技术,促进农业产业的升级转型。

综上所述,上海金山九丰农场不仅是一个农业生产基地,更是一个集生态旅游、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农场。

它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体验农耕文化的场所,也为当地农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出了贡献。

上海农耕文化简介

上海农耕文化简介

上海农耕文化简介上海农耕文化是指上海地区的农耕生产形式、农业技术和农耕传统等方面的文化特征。

上海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和现代化大都市,其农耕文化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一、农耕生产形式上海地区的农耕生产形式主要是以种植业为主,兼有畜牧业和渔业。

种植业以水稻、小麦、大豆、蔬菜等为主要农作物,畜牧业以猪、牛、羊等为主要养殖动物,渔业则以江河湖泊中的鱼类资源为主要开发对象。

在农耕生产中,上海地区发展了一些独特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如水田稻作、渔业养殖、梯田种植等,这些技术和经验成为了上海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农耕传统上海地区的农耕传统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代。

古代上海地区的农耕活动主要依靠自然力量,如人力、畜力和水力等。

在农耕过程中,人们采用了许多传统的农耕工具和农耕方法,如犁、耙、镰刀、秧田等,这些工具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海地区古代农耕的特点和技术水平。

三、农耕文化的现代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上海地区的农耕文化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现代农耕生产中,农民们开始逐渐采用机械化和科技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如农机具的使用、农业化肥的施用和农业科技的应用等。

这些现代化的农耕技术和方法为上海地区的农业生产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的生活水平。

四、农耕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上海地区的农耕文化是上海本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产。

为了保护和传承农耕文化,上海地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设立农耕文化博物馆、开展农耕文化节庆活动、组织农耕技艺培训等。

这些举措有助于加强对农耕文化的研究和传承,促进上海地区农耕文化的传统与创新相结合。

总结起来,上海农耕文化是上海地区农耕生产形式、农业技术和农耕传统等方面的文化特征,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农耕文化的发展与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密不可分,同时也需要加强保护和传承,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上海农耕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对于推动上海地区农业发展和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上海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上海市都市农业的提质增效尤为突出,主要表现 在粮食生产功能区、蔬菜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 势区的划定上。这些区域的总面积达到 9.104 万 hm2, 体现了上海市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高效利用 方 面 的 坚 定 决 心。 地 产 农 产 品 的 绿 色 认 证 率 已 达 到 24%,表明上海市在保障食品安全和提升农产品质量 方面取得成效。另外,上海市在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 的过程中,特别重视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生产供给。
4 上海市休闲农业发展对策
4.1 促进休闲农业资源均衡分布 1)上海市可以进行全面的资源评估和规划,确
定休闲农业的战略发展方向。在资源评估中,可以考 虑土地利用、农业生态环境、文化传承等多个因素, 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分配资源。2)建立政策支持机制, 鼓励市区和农村地区的合作发展。市区可以提供资金、 技术和市场支持,与周边农村地区合作开展休闲农业 项目。农村地区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农业资源,与市 区共享发展成果。3)加强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 配套服务。同时,需要提供培训和指导,提升农村地 区的服务质量,提供更好的游客体验。4)推广信息化 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政府可以建设休闲农业资 源信息平台,为游客提供详细的资源信息和导航服务, 提高资源的可见性和可访问性,这有助于游客更方便 地选择合适的休闲农业活动。 4.2 打造精品休闲农业,提升服务品质
总之,休闲农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模式,在城 市化背景下备受欢迎。在上海市,休闲农业的特点得 到了充分体现,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休 闲体验,也为农村地区的振兴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2 上海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上海市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近年来在 休闲农业领域取得显著进步。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 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大背景下,上海市的休闲农业不仅 增强了城市与乡村的联系,而且促进了农业产业的转 型升级,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丰富的休闲体验。根据《上 海市乡村振兴“十四五”规划》,“十三五”以来, 上海市积极构建与超大城市相适应的乡村产业体系, 现已形成了郊野公园、采摘基地、现代观光农业园等 多样化的休闲载体。目前,地产农产品数量基本稳定, 全市粮食总产量稳定在 90 万 t 以上,常年蔬菜面积稳 定在 3.33 万 hm2,蔬菜自给率保持在 40%,绿叶菜自 给率保持在 80%。 2.1 都市农业的提质增效

上海农业概况

上海农业概况

上海农业概况2002年,上海农村人口为360.71万人,农村从业人员为253.45万人,其中农业(农、林、牧、渔)从业人员为81.45万人,占32.1%;工业从业人员为108.75万人,占42.9%;运输、邮电业从业人员为7.07万人,占2.8%;建筑业从业人员为11.14万人,占4.4%;商业、餐饮业从业人员为13.49万人,占5.3%;其他从业人员为31.55万人,占12.5%。

4月,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召开郊区工作会议,提出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农村城市化和农民市民化的郊区工作目标。

各级认真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市郊区工作会议精神,抓住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根主线,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全市年末耕地面积27.04万公顷,比上年末下降3.6%。

全年农业增加值88.24亿元,比上年增长3.0%,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1.63%;农业总产值233.57亿元,比上年增长3.0%,其中,种植业97.21亿元,比上年增长0.3%;林业7.75亿元,比上年增长1.5倍;牧业83.48亿元,比上年下降4.0%;渔业45.13亿元,比上年增长12.9%。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12元,比上年增长6.2%。

上海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正在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生产型向生态型转变,产品型向服务型转变。

调整农林结构,退粮造林。

全年新增造林面积1.43万公顷,其中退粮造林1.13万公顷。

至年底,全市林(果)地面积达到5.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2.2%。

全年市政府投入林业建设资金2亿元,带动区县及各类社会资金13亿元。

推进畜禽基地场转移。

宝山、浦东新区、奉贤、松江、普陀区长征镇和光明乳业集团等向江苏、浙江、山东、湖北和内蒙古等省区的20个县市转移畜禽场127个,共转移存栏肉猪12万头,存栏奶牛8240头,存栏蛋鸡8万羽。

出台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政策,19家重点企业被认定为市级龙头企业,7家被认定为国家级龙头企业。

全年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0多家,总量已达350余家,拥有从业人员7万多人,固定资产总值65亿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农业概况
2002年,上海农村人口为360.71万人,农村从业人员为253.45万人,其中农业(农、林、牧、渔)从业人员为81.45万人,占32.1%;工业从业人员为108.75万人,占42.9%;运输、邮电业从业人员为7.07万人,占2.8%;建筑业从业人员为11.14万人,占4.4%;商业、餐饮业从业人员为13.49万人,占5.3%;其他从业人员为31.55万人,占12.5%。

4月,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召开郊区工作会议,提出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农村城市化和农民市民化的郊区工作目标。

各级认真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市郊区工作会议精神,抓住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根主线,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全市年末耕地面积27.04万公顷,比上年末下降3.6%。

全年农业增加值88.24亿元,比上年增长3.0%,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1.63%;农业总产值233.57亿元,比上年增长3.0%,其中,种植业97.21亿元,比上年增长0.3%;林业7.75亿元,比上年增长1.5倍;牧业83.48亿元,比上年下降4.0%;渔业45.13亿元,比上年增长12.9%。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12元,比上年增长6.2%。

上海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正在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生产型向生态型转变,产品型向服务型转变。

调整农林结构,退粮造林。

全年新增造林面积1.43万公顷,其中退粮造林1.13万公顷。

至年底,全市林(果)地面积达到5.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2.2%。

全年市政府投入林业建设资金2亿元,带动区县及各类社会资金13亿元。

推进畜禽基地场转移。

宝山、浦东新区、奉贤、松江、普陀区长征镇和光明乳业集团等向江苏、浙江、山东、湖北和内蒙古等省区的20个县市转移畜禽场127个,共转移存栏肉猪12万头,存栏奶牛8240头,存栏蛋鸡8万羽。

出台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政策,19家重点企业被认定为市级龙头企业,7家被认定为国家级龙头企业。

全年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0多家,总量已达350余家,拥有从业人员7万多人,固定资产总值65亿元。

全年农业利用外资项目57个,吸收合同外资1.7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7倍。

郊区自产农产品出口额3.0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7%。

上海种源农业迅速壮大。

各类优良种子、种禽、种苗在全国的年销售额30亿元左右。

市奶牛育种中心培育的纯种荷斯坦奶牛冻精,已销往全国各省市。

上海新杨育种中心培育的优质蛋鸡良种“新杨褐”,在全国曾祖代蛋种鸡市场占有率达35%。

上海农科院选育的双低油菜新品“沪油15”已在苏、浙、沪、皖推广面积达24万公顷,2002年秋播超53.33万公顷。

7月,上海农业生物基因中心揭牌。

该中心建有种子库、微生物库、植物离体材料库和动物生殖细胞库,可保存各类资源20余万份。

全国已有30名农业专家担任该中心客座教授,已收集保存的重要种质资源1万余份。

“上海农业网”现设有商情指南、海外之窗、专家咨询、农业标准化、放心农产品、政策法规、保健饮食、农科热线等8个主频道,开通了生物基因库、城市森林建设、阿强禽蛋、沪郊蜂业、大团水蜜桃、马陆葡萄、星辉蔬菜等8个专业网站,至年底,注册会员有6730多家,发布供求信息13552条,发布各类会展信息10多个。

8月6日,由上海农业网管理中心、市农科院等科学技术推广部门联手创办的上海“农科热线”正式开通。

服务方式采取电话咨询、专家坐堂、网上直播、现场指导等多种服务形式并举。

开展农田环境质量普查,普查面积8.93万公顷,涉及61个乡镇,98个蔬菜园艺场,3个农场,1个现代农业园区,2个出口蔬菜基地和5个名、优果品生产基地,对土壤、灌溉水污染严重的菜田、瓜果田实行退出机制。

整顿和规范农药、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和市场经营活动,加强执法检查力度,清理取缔无证经营窝点。

加强检测监控。

蔬菜生产重点抽检156个园艺场和100个蔬菜大户,共3500个样品,占常年种植蔬菜面积的42%。

养殖业重点抽检398个猪场,共2万多批尿样,涉及250万头出栏量。

进一步建立、完善安全卫生质量跟踪、质量合格检验、质量承诺等3项制度。

全面推行动物免疫标识制度。

全市共发放免疫耳标400万只,覆盖率和佩戴率都接近100%。

外地畜禽及其产品入境道口数从23
个压缩至8个,实行24小时全天候监管。

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把河道综合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生态林业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突出重点,点面结合。

开展以水葫芦整治为重点的河道综合整治。

市和区县、乡镇层层建立组织,落实经费,添置设备,责任到人。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全市防虫网栽培的面积达133.33公顷,安装杀虫灯近2000台,使4000公顷菜田减少了化学杀虫剂的用量。

推广使用高效低毒农药。

蔬菜基地提倡使用有机肥料,使菜田化学肥料使用量由每亩200多公斤减少到100多公斤。

还在松江、奉贤、青浦、崇明等8个基地发展533.33公顷有机蔬菜,实行无农药、无化肥栽培。

在覆盖郊区10个区县的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实验区内,新增秸秆还田面积1万公顷,还田总面积达到10.67万公顷,秸秆焚烧现象基本杜绝。

新增还田农机具247台。

发展秸秆综合利用生产有机肥厂3个。

全市已具有年产10万吨有机肥的生产能力。

境外劳务输出有新进展。

为落实中央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上海郊区大力拓展境外劳务输出渠道。

全年,郊区新派出劳务2754人。

至年底,郊区在外人数5421人(青浦、崇明占多数)。

外派劳务人员主要在日本、韩国、欧美、非洲等地从业,其中,在日本境外劳务人员占80%以上。

劳务人员在外主要从事缝纫、建筑、装配、加工等工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