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2

合集下载

浙江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

浙江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

浙江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2(总5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附件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2015年修订)说明:1. 周课时数按标准课时计算,一至六年级每课时教学时间为40分钟,七至九年级每课时教学时间为45分钟。

若安排长短课,教学总时间应基本保持不变。

2. 品德每周2课时,一二年级为品德与生活,三至六年级为品德与社会,七至九年级为思想品德。

3. 体育与健康一二年级每周4课时,三至九年级每周3课时。

学校可充分利用大课间、课外活动等途径,增加学生体育活动时间,保证学生每天在校体育锻炼1小时。

4. 艺术包括音乐和美术,一到六年级每周4课时,七至九年级每周2课时。

音乐、美术可分别开设,也可分时段轮流开设,统筹使用课时。

5. 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

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统筹使用课时,三者合计平均周课时:一二年级不少于4课时,三至六年级不少于5课时,七至九年级不少于6课时。

6. 在不增加周标准课时数和周教学时间总量的前提下,学校可在国家规定总课时比例范围内自主安排其他课程的课时。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浙江省教育厅文件浙教基〔2015〕36号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各市、县(市、区)教育局: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好地帮助每一位学生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在认真总结我省各地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现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就深化我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面向全体学生,改革育人模式,推进因材施教,保护和培养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和培育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特长,让每一位学生愉快学习、幸福成长。

2022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表

2022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表

2022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中国的义务教育课程及其学科范围和要求一直在变化,以实现教育的普及和进步,以及持续的教育改革。

考虑到2022年的发展需要,根据最新的综合考虑,中国学校确定了2022年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表,每个学校都要按照这一设置表来安排义务教育课程。

一、小学课程小学课程主要包括语文、数学、科学、音乐、体育、少数民族语言、电子信息、社会学等。

1.文语文课程的内容包括文学知识、作文能力、语言综合能力、文体技能、知识应用能力等。

重点训练学生阅读、写作、听说读写能力,同时强化书写技能,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和素质修养。

2.学数学课程的内容包括数学基础知识、数学运算能力和综合能力、领会数学思想能力等。

突出强调训练学生运算能力、逻辑思考能力,通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3.学科学课程的内容包括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通过系统的实践、探究来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4.乐音乐课程的内容包括音乐知识、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表演技巧等。

重点培养学生听力、唱功和乐器演奏能力,培养学生感知音乐以及艺术创作表现能力,以及分析解读音乐作品的能力。

5. 体育体育课程的内容包括基本体育知识、技术训练、体能素质训练、健康管理和生活技能等。

重点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体育概念和良好的运动习惯,提高学生的体能和锻炼体质,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

6.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语言课程内容包括少数民族文化、少数民族语言、语言文字能力和社会文化能力。

重点训练学生认识少数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少数民族语言听、说、读、写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7.子信息电子信息课程的内容包括当代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安全管理能力等。

重点训练学生掌握基本的电子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逐步掌握基本的科技创新能力。

8.会学社会学课程的内容包括人类行为、社会分层、社会结构、文化价值、社会公正等。

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知识讲解

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知识讲解

附件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2015年修订)说明:1. 周课时数按标准课时计算,一至六年级每课时教学时间为40分钟,七至九年级每课时教学时间为45分钟。

若安排长短课,教学总时间应基本保持不变。

2. 品德每周2课时,一二年级为品德与生活,三至六年级为品德与社会,七至九年级为思想品德。

3. 体育与健康一二年级每周4课时,三至九年级每周3课时。

学校可充分利用大课间、课外活动等途径,增加学生体育活动时间,保证学生每天在校体育锻炼1小时。

4. 艺术包括音乐和美术,一到六年级每周4课时,七至九年级每周2课时。

音乐、美术可分别开设,也可分时段轮流开设,统筹使用课时。

5. 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

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统筹使用课时,三者合计平均周课时:一二年级不少于4课时,三至六年级不少于5课时,七至九年级不少于6课时。

6. 在不增加周标准课时数和周教学时间总量的前提下,学校可在国家规定总课时比例范围内自主安排其他课程的课时。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浙江省教育厅文件浙教基〔2015〕36号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各市、县(市、区)教育局: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好地帮助每一位学生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在认真总结我省各地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现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就深化我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面向全体学生,改革育人模式,推进因材施教,保护和培养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和培育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特长,让每一位学生愉快学习、幸福成长。

二、总体目标在体现义务教育基础性、全面性和公平性的基础上,强化选择性教育思想,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育评价,积极推进差异化、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说明:
1:表格内为各门课的周课时数,九年总课时按每学年35周上课时间计算。

2:“综合实践活动”(自小学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时可分散每周安排也可集中使用
②以融合方式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四大指定领域,合理整合校内课程和校外课程。

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有交叉重合,根据活动内容二者可以打通进行,统一安排。

④除以上指定领域外,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大量非指定领域:如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这些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相结合,也可以单独开设,但课程目标的指向是一致的。

总之,指定领域与非指定领域互为补充,其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3:“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中安排:法制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安全教育、民族知识教育、人民防空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禁毒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随州历史、广水历史等课程,由学校根据要求及实际合理分散或集中安排。

4:没有体育课的当天要安排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分科)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分科)

表三: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分科)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说明1.表一为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一至九年级的课程设置;表二为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周课时数、学年总课时数、九年总课时数和各门课程课时比例;表三、表四是根据我省实际分别制定的义务教育分科类和综合类的课程计划实施表,供各地选择。

各地在制定本地课程计划实施方案时,应结合本地实际在国家规定的课程设置和课时比例范围内作调整。

民族学校、复式教学点、简易小学等学校的课程设置,由各市、州依据本文精神,结合当地实际作出相应调整,并报省教育厅备案。

2.每学年上课时间35周。

学校机动时间2周,由学校视具体情况自行安排,如文化节、运动会、远足等。

复习考试时间2周(九年级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时间增加2周)。

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共13周。

晨会、班队会、科技文体活动等,由学校自主安排。

3.地方和学校课程以及综合实践活动共占课时总量的16%~20%,该部分课时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是课程层次化、多样化的体现,各地在课时的具体分配上要体现课程均衡性原则;其它学科不得挤占综合实践活动以及地方和校本课程的课时。

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各门课程普遍增加了实践活动的内容。

学校应根据活动的性质和内容,统筹合理安排。

4.课程的设置既有分科课程,又有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由各地依据当地实际选择开设。

七至九年级若选择科学、历史、地理,可相应减少自然地理的内容;若选择历史与社会、生物、物理、化学,则应参照有关课程标准安排自然地理的内容。

5.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起始年级一般为三年级。

具体要求按省教育厅关于转发《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的通知(鄂教基[2001]16号)执行。

初中阶段开设外语课程的语种,可在英语、日语、俄语等语种中任选一种。

外国语学校或其他有条件的学校可开设第二外语。

6.各门课程均应结合学科特点,有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程设置标准(仅供参考)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程设置标准(仅供参考)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程设置标准(仅供参考)一、课程设置小学、初中课程设置安排建议表附后。

二、相关说明1、学校要按照本课程设置安排建议,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不得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不得随意提前结束课程。

2、严格遵守义务教育阶段一、二年级26课时,三至六年级30课时,七至九年级34课时的周课时总数的规定。

其中,小学一般每课时为40分钟,中学一般每课时为45分钟(九年一贯制学校可按学校实际予以适当调整)。

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增加周课时数或课节用时,加重学生课业负担。

3、学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包括自习)小学不超过6小时,初中不超过8小时;睡眠时间小学不少于10小时,初中不少于9小时。

寄宿制学校学生早上起床时间小学不早于7:00,初中不早于6:30;晚上熄灯时间小学不晚于8:30,初中不晚于9:00。

走读生到校时间小学夏季不早于7:30,冬季不早于7:50,初中夏季不早于7:00,冬季不早于7:30。

4、寄宿制小学晚饭后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观看影视、参加兴趣小组活动、做游戏、开展团体心理咨询活动等)。

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电视、电脑、多媒体等设备设施,制定课外活动安排表,要求做到有目标、有内容、有时间、有人员、有责任、有考核,逐步形成晚饭后学生在校活动的长效机制。

5、学校要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体育活动一小时,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按照调整后的体育课要求,小学1-2年级每周3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2课时,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

同时将课间操、课外活动纳入教学计划,认真抓好落实。

6、学校要按照课程设置标准,对现有教师任课进行调整。

首先要加强体育、音乐、美术三个学科教师重点调整,在学科专任教师不足的情况下,鼓励有体育、音乐、美术专长的其他学科教师暂时兼职。

初中及500人以上小学,音体美教师必须达到专职安排,300人以上小学,音体美三科至少有1—2科设专职教师。

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2023年版)

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2023年版)

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2023年版)说明:1.课时安排要求周课时数按标准课时,即小学每课时按40分钟计算,初中每课时按45分钟计算。

在保证周总时长不变的情况下,学校可自主确定各科目周课时数,自主确定每节课的具体时长,学校机动时间可用于集中安排劳动周、科技文体活动等。

2.科目开设要求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起始年级为三年级;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可在一至二年级开设,以听说为主。

初中阶段开设外语,可在英语、日语、俄语等语种中任选一种。

科学在一至九年级开设,初中科学需统筹科学和地理中自然地理学习内容,要重视开展实验教学,开齐开好课程标准规定的实验内容。

书法在三至六年级语文中开设,每周安排1课时。

信息科技(原信息技术)在三至八年级独立开设,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统筹课时后,在九年级亦可开设。

初中阶段开设历史与社会,起始年级为七年级,需统筹历史与地理中人文地理学习内容。

体育与健康在一至九年级开设,每天至少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每个课间活动时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保证学生每天校园体育活动不少于1小时。

因天气等原因不宜开展室外教学活动的情况,须组织开展室内锻炼。

艺术在一至九年级开设,其中一至二年级包括唱游・音乐、造型•美术;三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融入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相关内容;八至九年级包括音乐、舞蹈、戏剧(含戏曲)、美术、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等,学生在音乐、舞蹈、戏剧(含戏曲)中至少选择一项学习,在美术、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中至少选择一项学习。

劳动、综合实践活动、班团队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含拓展性课程)课时可统筹使用,可分散安排,也可集中安排。

其中,劳动在一至九年级开设,除劳动实践周外,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侧重以体力劳动为主的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

综合实践活动在一至九年级开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侧重跨学科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

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与课时摆设

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与课时摆设
5. 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研究性学习、社 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统筹使 用课时,三者合计平均周课时:一二年级不少于4课时,三至六年级 不少于5课时,七至九年级不少于6课时。
6. 在不增加周标准课时数和周教学时间总量的前提下,学校可 在国家规定总课时比例范围内自主安排其他课程的课时。
约200 约510 约450 约410 约310 约210 约480 约310
约620 约1600
拓展性课程 学年教 平均周课时 学周数
3-4
3-4
4-5
4-5
4-5
4-5
6-7
6-7
6-7
约630 约2050 约1290 约760 约1010 约1040 约830 约310
35
35
35
35
35
35
附件


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课程名称
品德
语文
数学
外语
设 体育与健康 1-9 约700





艺术
科学
历史与社会 7-9
综合实践活动 3-9 地方课程
与校本课程 1-9
年级 周课时









26
26
30
015年修订)
开设 1-6年级 7-9年级 九年
年级 课时合计 课时合计 总课时 总课时比例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通,力1根保过据护管生高线产中0不工资仅艺料可高试以中卷解资配决料置吊试技顶卷术层要是配求指置,机不对组规电在范气进高设行中备继资进电料行保试空护卷载高问与中题带资2负料2,荷试而下卷且高总可中体保资配障料置2试时32卷,3各调需类控要管试在路验最习;大题对限到设度位备内。进来在行确管调保路整机敷使组设其高过在中程正资1常料中工试,况卷要下安加与全强过,看度并25工且52作尽22下可护都能1关可地于以缩管正小路常故高工障中作高资;中料对资试于料卷继试连电卷接保破管护坏口进范处行围理整,高核或中对者资定对料值某试,些卷审异弯核常扁与高度校中固对资定图料盒纸试位,卷置编工.写况保复进护杂行层设自防备动腐与处跨装理接置,地高尤线中其弯资要曲料避半试免径卷错标调误高试高等方中,案资要,料求编试技5写、卷术重电保交要气护底设设装。备备置管4高调、动线中试电作敷资高气,设料中课并技3试资件且、术卷料中拒管试试调绝路包验卷试动敷含方技作设线案术,技槽以来术、及避管系免架统不等启必多动要项方高方案中式;资,对料为整试解套卷决启突高动然中过停语程机文中。电高因气中此课资,件料电中试力管卷高壁电中薄气资、设料接备试口进卷不行保严调护等试装问工置题作调,并试合且技理进术利行,用过要管关求线运电敷行力设高保技中护术资装。料置线试做缆卷到敷技准设术确原指灵则导活:。。在对对分于于线调差盒试动处过保,程护当中装不高置同中高电资中压料资回试料路卷试交技卷叉术调时问试,题技应,术采作是用为指金调发属试电隔人机板员一进,变行需压隔要器开在组处事在理前发;掌生同握内一图部线纸故槽资障内料时,、,强设需电备要回制进路造行须厂外同家部时出电切具源断高高习中中题资资电料料源试试,卷卷线试切缆验除敷报从设告而完与采毕相用,关高要技中进术资行资料检料试查,卷和并主检且要测了保处解护理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2020年整理).pptx

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2020年整理).pptx
//
11 1
// / /2 3 // 3 22 / 32 /
22 2
信息技术 / / 1 1 1 1 2 2 2
综合实践 // 3 3

1985 1357 832
1009
523 523 350 169 99 140 175 206 346
1182
周课时总数 26 26 30 30 30 30 34 34 34 学年总课时 910 910 1050 1050 1050 1050 1190 1190 1122
4:没有体育课的当天要安排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外语 / / 3 3 3 3 4 4 4
体育 4 4
课 体育与健 //
康 程
音乐 2 2
33 // 22
33 // 22
// / 33 3 11 1
美术 2 2 门
科学 / / 物理 / / 类 化学 / / 地理 / / 生物 / /
历史 / /
22
22 // // // //
//
22
33 // // // //
274 9522
学海无涯
说 明 : 1:表格内为各门课的周课时数,九年总课时按 每学年 35 周
上课时间计算。 2:“综合实践活动”(自小学 3 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 3
课时)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 实践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时可分散每周安排也可集中使用 ②以融合方式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四大指定领 域,合理整合校内课程和校外课程。 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有交叉重合,根 据活动内容二者可以打通进行,统一安排。 ④除以上指定领域外,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大量非指定领域: 如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学生 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这些活 动在开展过程中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相结合,也可以单 独开设,但课程目标的指向是一致的。 总之,指定领域与非指定领域互为补充,其共同构成内容丰 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3:“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中安排:法制教育、文明礼貌教 育、安全教育、民族知识教育、人民防空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环境教育、禁毒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随州历史、广水历史等 课程,由学校根据要求及实际合理分散或集中安排。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分科)表四: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综合)四、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说明1.表一为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一至九年级的课程设置;表二为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周课时数、学年总课时数、九年总课时数和各门课程课时比例;表三、表四是义务教育分科类和综合类的课程计划实施表,供学校选择。

学校在制定课程计划实施方案时,应结合本地实际在国家规定的课程设置和课时比例范围内作调整。

2.每学年上课时间35周。

学校机动时间2周,由学校根据具体情况自行安排,如文化节、运动会、远足等。

复习考试时间2周(九年级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时间增加2周)。

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共13周。

晨会、班队会、科技文体活动等,由学校自主安排。

3.综合实践活动及地方与学校课程共占课时总量的16%—20%,综合实践活动一般安排6—8%,地方与学校课程一般安排10—12%,可以整合使用。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可以分散安排、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散、集中相结合的方式灵活安排。

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是课程层次化、多样化的体现,学校要根据学生的需求,综合本地人文、自然的优势和传统,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充分利用各类的课程资源开发地方与学校课程。

在课时的具体分配上要体现课程均衡性原则,其它学科不得挤占综合实践活动以及地方和学校课程的课时。

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各学科普遍增加了实践活动的内容。

学校应根据活动的性质和内容,统筹合理安排。

小学、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不少于68学时。

研究性学习按每周安排2课时,可集中安排,也可分散安排。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每学年各一周,可集中安排,也可分散安排。

农村普通中学试行“绿色证书”教育,可在地方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中安排“绿色证书”课程课时。

4.课程的设置既有分科课程,又有综合课程。

学校依据当地实际既可选择分科课程,也可选择综合课程,或部分选择综合课程;七至九年级学校若选择科学、历史、地理,可相应减少自然地理的内容;若选择历史与社会、生物、物理、化学,则应参照有关课程标准安排自然地理的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在我们的教育系统里,义务教育是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它关系到孩子们的成长和未来。

说到义务教育的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不得不提的是,这些安排都是为了让孩子们全面发展,同时也为了让他们能够在学习的路上走得更远。

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看看其中的奥妙吧!1. 课程设置的重要性课程设置,简单来说,就是学校里开设哪些课程,以及这些课程的内容如何安排。

这可是关系到孩子们学习质量的大事。

1.1 课程设置的目的首先,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我们都知道,书本知识固然重要,但真正让孩子们受益终生的是综合素质的提升。

比如说,除了数学和语文这样的核心课程,学校还会安排体育、美术、音乐等课程。

这样一来,孩子们不仅能学到书本上的知识,还能在艺术和运动方面得到锻炼,真的是一举两得啊!1.2 如何科学设置课程那么,怎么才能科学地设置课程呢?这就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心理发展以及社会需求。

比如,小学生的课程安排就应该偏重于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兴趣培养,避免过于复杂的内容。

到了中学阶段,课程安排则会有所调整,更多地加入一些选修课程,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

这样,既不压榨学生的兴趣,也能满足他们的个性发展需求。

2. 课时安排的考量课时安排,是指每一门课程的上课时间安排。

合理的课时安排能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效,反之则可能让学生感到疲惫。

2.1 如何合理安排课时合理的课时安排应该做到劳逸结合。

比如,小学阶段,一般每天的课程不会安排得太满,每门课的时间也不会过长。

这样不仅能够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避免他们因长时间学习而感到疲倦。

而到了中学,课程内容增多,课时也相应增加,但依然要注意课间休息和体育活动的安排。

大家都知道,过度学习不仅对身体不好,对学习效果也没有帮助。

2.2 课时安排的挑战当然,课时安排也是有挑战的。

有时候,学校为了完成课程大纲,可能会安排过多的课程或过长的课时,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配合,及时调整,以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

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2015

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2015

附件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2015年修订)课程设置课程名称开设年级1-6年级课时合计7-9年级课时合计九年总课时国家规定总课时比例品德1-9 约430 约200 约630 7-9% 语文1-9 约1540 约510 约2050 20-22% 数学1-9 约840 约450 约1290 13-15% 外语3-9 约350 约410 约760 6-8% 体育与健康1-9 约700 约310 约1010 10-11% 艺术1-9 约830 约210 约1040 9-11% 科学3-9 约350 约480 约830 7-9% 历史与社会7-9 约310 约310 3-4% 综合实践活动3-9约980 约620 约1600 16-20% 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1-9课时安排年级周课时基础性课程平均周课时拓展性课程平均周课时学年教学周数学年总课时一26 22-23 3-4 35 约910 二26 22-23 3-4 35 约910 三30 25-26 4-5 35 约1050 四30 25-26 4-5 35 约1050 五30 25-26 4-5 35 约1050 六30 25-26 4-5 35 约1050 七34 27-28 6-7 35 约1190 八34 27-28 6-7 35 约1190九34 27-28 6-7 33 约1120 说明:1. 周课时数按标准课时计算,一至六年级每课时教学时间为40分钟,七至九年级每课时教学时间为45分钟。

若安排长短课,教学总时间应基本保持不变。

2. 品德每周2课时,一二年级为品德与生活,三至六年级为品德与社会,七至九年级为思想品德。

3. 体育与健康一二年级每周4课时,三至九年级每周3课时。

学校可充分利用大课间、课外活动等途径,增加学生体育活动时间,保证学生每天在校体育锻炼1小时。

4. 艺术包括音乐和美术,一到六年级每周4课时,七至九年级每周2课时。

音乐、美术可分别开设,也可分时段轮流开设,统筹使用课时。

义务教育课时安排表

义务教育课时安排表

义务教育课时安排表一、总课程设置义务教育阶段总课程设置应符合国家课程标准要求,涵盖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确保学生全面发展。

课程设置应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其中必修课程应占总课时的绝大部分。

二、课程类别划分1.必修课程: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历史与社会、体育与健康等。

2.选修课程:艺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家政服务等。

三、课时分配原则1.均衡性原则:各科目课时分配应均衡,避免偏科现象。

2.循序渐进原则: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科特点,合理安排课时。

3.多样性原则:考虑学生兴趣和特长,开设多样化的选修课程。

四、课程实施要求1.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实施教学,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或改变教学内容。

2.教师应对所任教的科目进行整体把握,注重知识的前后衔接和系统性。

3.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程评价标准1.知识技能评价: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2.学习态度评价: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3.综合素质评价: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课时调整规定1.因特殊原因需要调整课时,须经学校教务部门批准,并报教育主管部门备案。

2.调整后的课时应确保不影响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效果,不得随意占用学生休息时间。

七、教师工作量计算方法教师工作量应以完成教学任务的课时数为主要依据,同时考虑教师承担的教研任务、学生辅导工作等因素。

工作量计算应公平合理,体现多劳多得的原则。

八、课程表编制与使用要求1.课程表编制应符合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要求,确保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

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2015

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2015

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2015年修订)1. 周课时数按标准课时计算,一至六年级每课时教学时间为40分钟,七至九年级每课时教学时间为45分钟。

若安排长短课,教学总时间应基本保持不变。

2. 品德每周2课时,一二年级为品德与生活,三至六年级为品德与社会,七至九年级为思想品德。

3. 体育与健康一二年级每周4课时,三至九年级每周3课时。

学校可充分利用大课间、课外活动等途径,增加学生体育活动时间,保证学生每天在校体育锻炼1小时。

4. 艺术包括音乐和美术,一到六年级每周4课时,七至九年级每周2课时。

音乐、美术可分别开设,也可分时段轮流开设,统筹使用课时。

5. 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

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统筹使用课时,三者合计平均周课时:一二年级不少于4课时,三至六年级不少于5课时,七至九年级不少于6课时。

6. 在不增加周标准课时数和周教学时间总量的前提下,学校可在国家规定总课时比例范围内自主安排其他课程的课时。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浙江省教育厅文件浙教基〔2015〕36号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各市、县(市、区)教育局: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好地帮助每一位学生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在认真总结我省各地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现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就深化我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面向全体学生,改革育人模式,推进因材施教,保护和培养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和培育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特长,让每一位学生愉快学习、幸福成长。

二、总体目标在体现义务教育基础性、全面性和公平性的基础上,强化选择性教育思想,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育评价,积极推进差异化、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余杭区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余杭区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余杭区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修订稿)周课时年级课程小学一二三四五六品德与生活22品德与社会2222思想品德222语文997766555数学554444544英语3333444体育443333体育与健康333音乐222222111美术222222111科学2233444历史与社会333信息技术11112 22劳动与技术1111111综合实践活动3333233地方课程学校课程22周课时总数262630303030333333注:依据浙教基〔2007〕120号文件,小学1-2年级体育课每周开设4节;为确保没有体育课的教学日下午课后集体体育锻炼时间,初中7-9年级的“地方和学校课程”周课时调减1课时,周课时总数由原来的34课时减至33课时。

《余杭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日课参照表》日课表××中学初二(×)班课程星期节次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第一节语文①数学②英语③科学③语文⑤第二节科学①语文②科学②历史与社会数学④第三节英语①体育与健康地校课程数学③英语④第四节数学①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语文④音乐第五节思想品德信息技术美术劳动技术科学④第六节历史与社会英语②语文③信息技术社会实践第七节体育与健康研究性学习体育与健康日课表××小学四年级(×)班课程星期节次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第一节语文①英语①科学语文⑥英语③第二节数学①数学②语文④音乐数学④第三节体育①语文③语文⑤体育③语文⑦第四节品德与社会音乐英语②数学③美术第五节语文②美术劳动与技术品德与社会科学第六节信息技术社会实践体育②地校课程研究性学习△制表依据:学科特点、学习规律、身心发展要求、在校时间设置等。

《余杭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息时间参照表》初中学校作息时间表(参照表)(夏令)学生到校:7:40晨间活动:7:40——7:55(周一为升旗仪式)第一节:8:00——8:45第二节:8:55——9:40课间操:9:40——10:10(含课间活动)第三节:10:10——11:05(含眼保健操)第四节:11:15——12:00中餐:12:00——12:30(非在校时间)午休:12:30——1:20(非在校时间)第五节:1:30——2:15第六节:2:25——3:15(含眼保健操)第七节:3:25——4:10(含体育锻炼)放学:4:10注:1、上午在校时间4:20’,下午在校时间2:40’,共7小时。

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说明:
1:表格内为各门课的周课时数,九年总课时按每学年35周上课时间计算。

2:“综合实践活动”(自小学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时可分散每周安排也可集中使用
②以融合方式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四大指定领域,合理整合校内课程和校外课程。

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有交叉重合,根据活动内容二者可以打通进行,统一安排。

④除以上指定领域外,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大量非指定领域:如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这些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相结合,也可以单独开设,但课程目标的指向是一致的。

总之,指定领域与非指定领域互为补充,其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3:“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中安排:法制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安全教育、民族知识教育、人民防空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禁毒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随州历史、广水历史等课程,由学校根据要求及实际合理分散或集中安排。

4:没有体育课的当天要安排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义务教育国家课程设置实施与方案

义务教育国家课程设置实施与方案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案根据?国务院关于根底教育改革与开展的决定?和?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根底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设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

课程设置应表达义务教育的根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开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开展和科学技术开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开展奠定根底。

一、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针,表达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XX法制意识,遵守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效劳;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根底知识、根本技能和法;具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安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课程设置的原那么1.均衡设置课程根据德智体美等面全面开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展适应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开展;依据学生身心开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在逻辑,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开展和社会开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逐渐增加。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学生经历,加强学科渗透。

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历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设置综合课程。

1-2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3-6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以适应儿童生活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历不断丰富,社会性逐步开展;3-9年级设科学课,旨在从生活经历出发,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法,开展科学精神;1-9年级设艺术课,引导学生体验、感受多种艺术,提高审美情趣。

增设综合实践活动,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效劳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2015年修订)1. 周课时数按标准课时计算,一至六年级每课时教学时间为40分钟,七至九年级每课时教学时间为45分钟。

若安排长短课,教学总时间应基本保持不变。

2. 品德每周2课时,一二年级为品德与生活,三至六年级为品德与社会,七至九年级为思想品德。

3. 体育与健康一二年级每周4课时,三至九年级每周3课时。

学校可充分利用大课间、课外活动等途径,增加学生体育活动时间,保证学生每天在校体育锻炼1小时。

4. 艺术包括音乐和美术,一到六年级每周4课时,七至九年级每周2课时。

音乐、美术可分别开设,也可分时段轮流开设,统筹使用课时。

5. 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

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统筹使用课时,三者合计平均周课时:一二年级不少于4课时,三至六年级不少于5课时,七至九年级不少于6课时。

6. 在不增加周标准课时数和周教学时间总量的前提下,学校可在国家规定总课时比例范围内自主安排其他课程的课时。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浙江省教育厅文件浙教基〔2015〕36号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各市、县(市、区)教育局:???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好地帮助每一位学生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在认真总结我省各地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现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就深化我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 一、指导思想??? 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面向全体学生,改革育人模式,推进因材施教,保护和培养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和培育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特长,让每一位学生愉快学习、幸福成长。

??? 二、总体目标??? 在体现义务教育基础性、全面性和公平性的基础上,强化选择性教育思想,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育评价,积极推进差异化、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 三、主要任务??? (一)完善课程体系??? 1. 完善课程结构。

义务教育课程分为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

基础性课程指国家和地方课程标准规定的统一学习内容;拓展性课程指学校提供给学生自主选择的学习内容。

??? 2. 开齐开好两类课程。

各地和学校要按规定开齐开好基础性课程,确保每一位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必需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积极探索拓展性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和共享机制,体现地域和学校特色,突出拓展性课程的兴趣性、活动性、层次性和选择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每学年拓展性课程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一至六年级15%左右,七至九年级20%左右。

??? (二)加强课程建设??? 3. 分类建设拓展性课程。

拓展性课程可分为知识拓展、体艺特长、实践活动等三类。

(1)知识拓展类课程包括学科研究性学习、学科专题教育、地方历史和文化教育等课程,旨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体艺特长类课程包括体育、艺术、健康教育、生活技艺等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培养兴趣爱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高雅的生活情趣。

(3)实践活动类课程包括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科技活动、调查探究、社会实践等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探究自然、体验生活、了解社会,着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科学探究、团结协作、服务社会的能力。

??? 4. 科学制定学校课程规划。

学校应根据学生情况、发展目标和教育资源,制定有特色的学校课程规划,分层次开发丰富多样的拓展性课程,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需求。

一至六年级主要开设体艺特长类和实践活动类课程;七至九年级全面开设三类拓展性课程,其中知识拓展类课程比例不得超过30%。

??? (三)改进课程实施??? 5. 统筹课程实施。

加强小学、初中、高中课程的相互衔接,明确各学段的教育功能和课程目标要求。

加强各类课程、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合,组织跨学科教学和主题教育活动。

加强与高中、科研机构、社会团体、行业企业、社会实践基地的合作,统筹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拓展性课程,科学设计和安排课内外、校内外活动,营造协调一致的良好育人环境。

??? 6. 强化德育课程。

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法治教育,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和学习、生活习惯。

把少先队课、团课、各类专题教育与德育课有机结合起来,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教育。

把德育目标渗透于各门学科教学,实现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

??? 7. 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积极探索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实施的有效途径,建立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机制,确保课程计划内三四年级每学年不少于5天、五至九年级每学年不少于10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时间。

把各学科课程的社会实践要求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机整合,以主题模块的形式,组织多种多样的科普活动、拓展训练和公益性劳动,努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集体观念、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

??? 8. 增加课时安排的灵活性。

课时安排要依据国家课程标准要求,不增加周标准课时数和周教学时间总量,不减少品德、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和活动的平均周课时数。

在此基础上,学校应努力增加拓展性课程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可整合实施,课时由学校根据实际统一安排。

积极探索长短课、大小课、跨年级、多学期等课时安排方式。

??? (四)变革教学方法??? 9. 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改革传统低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推进体现学科本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改革,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对话的课堂文化,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与合作交流,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 10. 改革教学组织方式。

广泛推进小班化教育,多形式实施协同教学、个别化教学,在初中阶段组织探索由学生自主选择的分层走班教学。

??? 11. 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积极推进基于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教育资源的新型教学模式,创设有利于个性化学习的开放性学习环境,促进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 12. 改进作业布置和批改。

精选作业内容,严格控制日作业总量和作业时间,增强作业的针对性、多样性和有效性。

推广分层作业、个性化作业和实践性作业。

合理使用各种批改形式,及时反馈学生作业情况。

??? (五)深化评价改革??? 13. 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完善区域教育质量管理制度。

探索推广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探索形成多形式、人本化的学生发展评价机制,建立和实施九年一贯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全面、真实、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养发展水平。

积极推进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

??? 14. 严格控制区域性“统测”。

一至三年级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区域性文化学科“统测”,四至九年级每学年不得组织多于1次的区域性文化学科“统测”。

每学年对一所学校的学科“统测”不超过1次。

文化学科“统测”和教学质量监测应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测的学生数:四至六年级不超过本年级学生数的20%,七至九年级不超过本年级学生数的30%。

严禁组织学生参加任何形式的区域性文化学科联考或月考。

??? 15. 规范校内考试评价。

一至六年级不组织期中考试或考查,期末考试仅限语文、数学两门学科,其它学科只组织期末考查;一二年级期末考试和考查推广非纸笔测试形式。

七至九年级可组织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历史与社会等6门学科的期中、期末考试,其他学科只组织期末考试或考查。

考试和考查要求应与课程标准相一致,突出学科基本素养。

拓展性课程在期末或课程学习结束时进行考查。

一至六年级使用等级和评语报告考试和考查成绩,七至九年级实行等级、分数和评语相结合的报告方式。

??? 四、实施要求??? (一)积极推进课改??? 2015学年,全省各设区市、县(市、区)都要选择部分学校启动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着重摸索经验。

2016学年,总结课改先进经验,完善各项制度,在全省中小学全面推进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

鼓励有意愿有基础的学校先行开展课程改革。

??? (二)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学校课改工作的领导和指导,成立课改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学校制订课改方案和学校课程规划,进一步落实学校在课程开发、课时安排、课堂教学、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自主权,研究解决深化课改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及时总结、宣传和推广先进经验,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对课程改革的重视、理解和支持。

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深化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做好顶层设计,明确各方职责,确保课改有序进行。

??? (三)强化师资培训???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中小学校长、教师的课改专项培训,切实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与开设能力。

省内师范院校要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有计划地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改进教师培养模式,扩大培养小学全科教师。

加强在职教师兼任学科的专业培训,培养“一专多能”的中小学骨干教师。

??? (四)完善配套措施??? 从2015年起,各地开展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工作情况,纳入“教育科学和谐发展考核”指标体系;学校课程规划和拓展性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列入“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估”指标;教师评职评优、绩效考核重视考察全面育人情况,把拓展性课程开发和教学情况作为重要考核指标。

整合教研力量,创新教研方式,发挥教科研成果的示范辐射作用,为学校和教师实施课改提供专业服务和指导。

加强阅览室、实验室、专用教室、活动场地的建设和管理,加快“书香校园”、“数字校园”、“美丽校园”建设,为有效实施各类课程、促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提供有力的条件保障。

附件: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2015年修订)()浙江省教育厅2015年3月26日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 2015年3月27日印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