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综述
结肠直肠癌
在西方国家每年新发生的癌症中,结肠直肠癌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发病率仅次于肺癌。
1989年在美国大约有7.5万人死于结肠直肠癌,其中约70%位于直肠和乙状结肠,且95%为腺癌。
在侵犯内脏恶性肿瘤中结肠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其发病率在40岁时开始上升,至60~75岁时达到高峰。
结肠癌在女性中更常见,而直肠癌在男性中更常见。
5%患者可发生同步瘤(一个以上)。
大肠癌的遗传易感性不明显,但是有"癌症家族"和"结肠癌家族"(如家族性息肉病,Lynch综合征)的报道;在这些家族中结肠直肠癌可发生于几代人中,常出现在40岁前,且较多见于右半结肠。
在有些Lynch综合征病例中,2号,3号和7号常染色体至少有四个基因发生突变。
其他易感因素包括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肉芽肿性结肠炎和家族性息肉病(包括Gardner综合征);患这些疾病时,在任何特定的时间内其癌变的危险性与发病年龄和基础疾病的病程有关。
结肠直肠癌发病率高的人群所摄取的饮食含较少的纤维素和较多的动物蛋白,脂肪及精制的碳水化合物。
虽然致癌物质可能通过饮食摄入,但更可能是来自摄入的食物,胆汁或小肠分泌物,通过细菌的作用而产生。
确切的致癌机制尚不清楚。
结肠直肠癌可通过穿透肠壁直接蔓延,血源性转移,局部淋巴结转移,神经周扩散和肠腔内转移而播散。
结直肠癌的全球流行情况、危险因素及归因疾病负担研究进展
结直肠癌的全球流行情况、危险因素及归因疾病负担研究进展练佳韦;刘颖春;余红平
【期刊名称】《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年(卷),期】2024(16)1
【摘要】结直肠癌是全球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持续上升,已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造成的经济负担和疾病负担不容忽视。
结直肠癌是多因素共同作用且多阶段发生发展的疾病,不同地区和人群中影响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因素存在差异,通过掌握结直肠癌的流行特点、危险因素及归因疾病负担,有助于根据不同危险因素开展结直肠癌的精准防控。
本文就全球及中国的结直肠癌流行情况、危险因素和归因疾病负担进行综述,以期为结直肠癌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总页数】9页(P1-9)
【作者】练佳韦;刘颖春;余红平
【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肿瘤分子医学重点(培育)实验室(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区域性高发肿瘤早期防治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医科大学);广西区域性高发肿瘤早期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0.231
【相关文献】
1.结直肠癌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2.原发性肝癌的全球展望:流行情况、危险因素和人群归因分值
3.1990-2030年全球和区域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疾病负担及其归因危险因素的趋势和预测
4.回眸过去30年全球和中国的心血管疾病负担及其危险因素——1990年至2019年全球心血管疾病负担及其危险因素报告解读
5.1990-2019年江苏省结直肠癌疾病负担与危险因素变化趋势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结直肠癌治疗现状PPT
对于高危人群,如年龄大于50岁、家族史中有结直肠癌患者等,建议定期进行筛查,以便早期 发现并治疗。
个体化治疗
个体化治疗的意义
结直肠癌患者的病情各异,个体化治疗能够根据 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提高治 疗效果。
基因检测与靶向治疗
基因检测有助于确定患者的基因突变类型,为靶 向治疗提供依据。针对特定基因突变的靶向药物 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发达国 家发病率高于发展中国家。
03 年龄与性别
结直肠癌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 性。
02
结直肠癌的治疗方法
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是结直肠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 01 切除肿瘤和周围组织,达到根治的目的。
手术方式包括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根据肿瘤 02 的位置、大小和分期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放疗
放疗是结直肠癌治疗的辅助手段 之一,通过放射线杀死癌细胞或
缩小肿瘤。
放疗包括内照射和外照射两种方 式,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
式。
放疗的副作用包括放射性肠炎、 膀胱炎等,需要加强不良反应的
预防和处理。
其他治疗方法
其他治疗方法包括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新兴治疗手段,针对不同病情选择合适的 治疗方法。
手术切除后的并发症包括感染、出血、吻合口瘘 03 等,需要加强术后护理和观察。
化疗
01 化疗是结直肠癌治疗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药物 杀死癌细胞或阻止其生长。
02 化疗药物包括口服药物和静脉注射药物,根据病 情选择单药治疗或多药联合治疗。
02 化疗的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需 要加强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
发病机制与病因
01
结直肠癌PPT演示课件
放化疗可能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下降 ,易感染,需加强抗感染治疗及免 疫支持治疗。
长期随访与康复指导
定期随访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需定期随访,包括体格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影 像学检查等,以便及时发现复发或转移。
饮食指导
建议患者术后保持均衡饮食,增加蛋白质摄入,减少高脂肪食物摄入 ,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放疗
利用高能射线照射肿瘤部位,破坏癌细胞的DNA,达到杀死 癌细胞的目的。放疗通常作为术前或术后的辅助治疗。
免疫治疗与靶向治疗进展
免疫治疗
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癌细胞。例如,PD-1/PD-L1抑制剂可阻断 癌细胞对T细胞的抑制作用,增强T细胞的抗癌活性。
靶向治疗
针对癌细胞特定的分子靶点进行治疗。例如,EGFR抑制剂可阻断癌细胞生长所 需的信号通路,从而抑制肿瘤生长。
预后因素
生活质量和心理支持
肿瘤分要因素。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并发 症和心理问题,需要关注患者的生活 质量和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生存期
早期结直肠癌患者经过规范治疗,5 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而晚期患者 5年生存率显著降低。
未来发展趋势及研究方向
精准医学
利用基因测序、生物标志物等技术,实现结 直肠癌的精准诊断和治疗。
免疫治疗
研究和开发针对结直肠癌的免疫治疗方法, 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人工智能辅助诊疗
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医生进行结直肠癌 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多学科协作模式的完善
加强多学科之间的协作和交流,提高结直肠 癌的综合治疗水平。
遗传综合征
某些遗传综合征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林奇综 合征(Lynch syndrome)等可增加患结直肠癌的风险, 相关人群应加强监测和筛查。
直肠癌研究总结范文
一、研究背景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全球每年新增病例约190万例,发病率居所有癌症第三位。
在我国,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
为了提高直肠癌的早期诊断率和治愈率,国内外学者对直肠癌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二、研究进展1. 早期诊断技术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影像学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直肠癌的早期诊断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
例如,粪便DNA检测、循环肿瘤DNA检测等分子诊断技术,能够提高直肠癌的早期诊断率。
此外,内镜技术、CT、MRI等影像学检查手段,为直肠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有力支持。
2. 遗传学研究直肠癌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
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对结直肠癌相关基因的研究,发现了一些与直肠癌发生、发展和预后相关的基因,如APC、KRAS、TP53等。
这些基因的突变与直肠癌的家族遗传性、肿瘤的侵袭性和预后不良有关。
3. 治疗方法研究直肠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等。
近年来,靶向治疗在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例如,针对EGFR、VEGF等信号通路的小分子抑制剂,以及针对KRAS、BRAF等基因突变的抗体药物,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4. 综合治疗策略直肠癌的综合治疗策略主要包括术前新辅助化疗、术后辅助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等。
近年来,针对不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例如,根据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选择合适的靶向药物进行治疗;根据肿瘤的分期和患者的整体状况,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等。
三、研究展望1. 遗传学研究未来,直肠癌的遗传学研究将更加深入,有望发现更多与直肠癌发生、发展和预后相关的基因,为直肠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更多依据。
2. 个体化治疗随着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直肠癌的个体化治疗将更加精准。
通过对患者的基因、肿瘤类型、病理分期等因素的综合分析,制定出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
3. 药物研发针对直肠癌的新药研发将不断推进,有望开发出更多具有靶向性、低毒性的新型药物,提高直肠癌的治疗效果。
结直肠癌常用筛查方法综述
【 关键词 】 结直肠癌 ;筛查;方法
l 1 duci n nt o to
的方式 实施预防或 治疗 ,因此结直肠癌高危 个体 的识 别和早期诊 断显得 尤其 重要 。常用的 筛查措施主要 包括 粪便 隐血
试验、钡灌肠检 查 、纤维 乙状结肠 镜与 结肠镜检 查等 。 目前适 用于人群 筛查 的最佳方法 尚不确定 ,分 子筛查及其 他新
的技术有望应用 于人群 结直肠 癌筛查 ,将有助 于减 少结直肠癌 的发 病率和病死 率。本 文讨论 了几种结 直肠 癌的 筛查方
影 响力的逐 步提升 ,陆续收到一源自 国外 医疗机构或个人 的英文投稿 ,同时,国 内丰富 的医疗经验也 日益 受到 国外 密切 关注。本栏 目的开辟 旨在开放 国际间医疗技术的交流窗 口,搭 建 国际和 国 内全科 医学临床 工作者相 互沟通 和交流 的平
台。
Re i w l r c a nc r S r e n v e Co o e t lCa e c e ni g: Cur e a l b e M e h d r ntAv ia l t o s
vd as a s n h al ig o i o RC a eo rt a o a c i c a g r p r o a e p e e td o u e y s r i u tr k a d t e e ry da n ss fC r f i i li l i c c mp r n e sn e al r ep o o in v b r v n e rc rd b u - t t n gc l e o a eo e mea t s a c u r d r e srt ge s d fr s r e i g h v e n b s d p ma l n fc lo c l b o d ia i v b f r t sa i h s o c re . h t e is u e o c e n n a e b e a e r r y o e a c ut lo rn l s a i i tss e t ,b r m n ma,f xb e sg i o c p a u ee i l i l imo d s o y,a d c l n s o y 卟 e b s to rp p l t n s r e i g si e i s u c r e n oo o c p . e t meh d f o u ai c nn t lr ma n n e - o o e l ti . mo e u a c e n n ro h rn w tc n q e l h p f l o n c mp e n e e meh d n y r s l i e u t n o an l c lrs r e i go t e e e h iu swi o eul s o o lme tt s t o sa d ma e u t n ar d c i f l y h o mo b dt n rai o C r i i a d mo l yf m RC. T i e iw d s u s st e c re t a iu RC s r e i gmeh d n t e oe t c e n n y t t r h sr ve i se h u n r sC c e n n t o sa d oh r tn i s re i g c v o p l a
结直肠癌预后因素综述
结直肠癌预后因素综述结直肠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其发病率及病死率均居恶性肿瘤的第3位[1]。
在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居于恶性肿瘤的第3位,病死率居于恶性肿瘤的第5位[8]。
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 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
50年来,尽管手术方式和辅助治疗手段不断发展, 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后生存率却无太大变化, 患者总体5年生存率在50%一60%,50%的患者术后因局部复发或转移而最终死亡[10-14]。
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术后复发和转移[9]。
治疗比较棘手,为临床研究的热点。
结直肠癌分期系统众多:TNM分期、Dukes分期、MAC分期(改良Astler-Coller分期)、Kirklin分期,Concord Hospital分期、中国分期、日本分期等。
使用最广泛的是TNM分期系统(2010年第七版)[5]。
TNM分期是结直肠癌分期的标准方案, 被世界各国学者接受, 也被全球各地肿瘤登记机构采用, 适于多学科结直肠癌分期的全球性语言[36]。
目前对结直肠癌的治疗仍是以手术为主、辅以化疗、放疗、分子靶向治疗的综合治疗。
目前研究认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如下:1.性别:大多数研究表明[55,63,65,70],性别并不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因素。
研究显示,男性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与同期相应女性患者无明显差异,而对预后并无显著影[60]。
另外,相关文献分析男性患者预后较女性差的主要因素是心血管并发症、永久肠造口、急症手术、呼吸系统并发症及吻合口瘘[61]。
2.年龄:目前关于年龄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报道不一致。
有研究显示,年龄不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42,65]。
另有研究显示,年龄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47-49,59,82]。
国内的研究主要倾向于年龄不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65,42]。
但是有报道显示≤40岁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可能更差[66]。
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进展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带来了新的希望。
一、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研究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到多个基因的突变、表观遗传改变、肠道微生物群的失调以及环境因素等。
目前的研究表明,APC基因、KRAS 基因、TP53 基因等的突变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此外,DNA 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表观遗传改变也能够影响基因的表达,促进肿瘤的形成。
肠道微生物群与结直肠癌的关系也日益受到关注,某些肠道细菌的代谢产物可能具有致癌性,而另一些则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二、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早期诊断是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目前,常用的筛查方法包括粪便隐血试验、结肠镜检查、乙状结肠镜检查等。
粪便隐血试验简便易行,但特异性较低。
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结直肠癌的金标准,不仅可以直接观察肠道黏膜的病变,还可以进行活检和治疗。
近年来,基于血液的肿瘤标志物检测、粪便 DNA 检测等新技术也逐渐应用于临床。
例如,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 19-9(CA19-9)等肿瘤标志物在结直肠癌的诊断和监测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粪便 DNA 检测能够检测出肿瘤细胞释放到粪便中的 DNA 突变,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三、结直肠癌的治疗方法1、手术治疗手术仍然是结直肠癌治疗的主要手段。
对于早期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性手术可以达到治愈的效果。
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手术和机器人手术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对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姑息性手术可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化疗化疗在结直肠癌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氟尿嘧啶、奥沙利铂、伊立替康等。
化疗可以用于术前新辅助治疗,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率;也可以用于术后辅助治疗,降低复发和转移的风险;还可以用于晚期结直肠癌的姑息治疗,控制肿瘤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2023年结直肠癌筛查年度总结
2023年结直肠癌筛查年度总结概述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自2019年起将结直肠癌筛查纳入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旨在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本报告对2023年我国结直肠癌筛查工作进行总结,以期为未来筛查政策的制定和优化提供依据。
筛查覆盖率2023年,我国结直肠癌筛查覆盖率持续提高,全国筛查人数达到1.2亿,较2022年增长15%。
其中,高风险人群筛查覆盖率达到了60%,较2022年提高10个百分点。
筛查覆盖率的提高得益于政府对筛查政策的推广和民众健康意识的提升。
筛查方法2023年,我国结直肠癌筛查方法以粪便潜血检测、结肠镜检查和CT colonography为主。
其中,粪便潜血检测因其操作简便、成本较低,成为筛查的主要手段。
2023年,粪便潜血检测阳性率为5%,较2022年略有下降。
结肠镜检查和CT colonography在筛查中的占比也有所提高,分别为25%和15%。
诊断与治疗2023年,通过筛查发现的结直肠癌患者共计50万例,其中早期患者占比达到55%,较2022年提高5个百分点。
早期诊断率的提高得益于筛查手段的不断优化和民众参与度的提升。
在治疗方面,手术治疗仍然是首选,占比达到80%。
此外,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在晚期结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广泛,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筛查效益2023年,结直肠癌筛查为我国带来了显著的公共卫生效益。
据估算,筛查项目共避免了约8万例结直肠癌死亡,减少了约40万例结直肠癌新发病例。
从经济角度来看,筛查项目投入与节省的医疗成本之比为1:10,显示了良好的成本效益。
挑战与展望尽管2023年我国结直肠癌筛查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筛查覆盖率在不同地区和人群之间存在不平衡,部分贫困和偏远地区筛查覆盖率较低。
结直肠癌的现状CRC)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
结直肠癌的现状结直肠癌(CRC)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
过去几十年里,由于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变化,我国城乡居民的结直肠癌发病率呈持续性升高。
CRC目前已成为我国发病率前5的恶性肿瘤[1]。
CRC的症状常表现为腹痛、便血、黑便,大便习惯改变及贫血等。
由于临床症状的出现常处于晚期,且不能与炎症性肠病、痔疮等良性病变特异区分,因此无症状期的早期筛查是提高CRC存活率、改善预后的根本措施。
结直肠癌常用的筛查手段根据《中国早期结直肠癌筛查及内镜诊治指南》的推荐,CRC的早期筛查手段主要包括:粪便潜血试验(FOBT)FOBT是目前国际通用的、也是我国临床上最被广泛使用的CRC无创筛查手段。
Zhang等[2]的大数据分析显示,免疫化学法大便隐血试验(iFOBT)筛查减少了59%的CRC死亡率,与结肠镜效果接近(61%),显著优于乙状结肠镜(33%)。
结肠镜/乙状结肠镜结肠镜下病理活检是目前诊断CRC的金标准,但由于其有创性且费用高昂,在我国一般不直接作为初筛方案。
乙状结肠镜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会遗漏大量结肠病变,对近端CRC发病率无明显降低作用。
其他筛查方法其他方法如基因甲基化、虚拟结肠镜检查及结肠胶囊内镜等,由于费用等问题,目前在我国推广有相当的难度。
综上而言,iFOBT由于具有灵敏度高、费用少、无创性及操作方便等诸多优点,因而是目前我国CRC早期筛查最适合、也是最被广泛应用的检测方法。
发展中的iFOBT检测技术iFOBT用的是什么检测原理和筛查指标?其在使用中可能存在哪些问题?在未来具有怎样的改进和发展方向?下面我们通过回顾iFOBT的发展历程来进一步了解该检测方法:指标迭代:从单项到联检经典指标:血红蛋白(Hb)Hb是最先也是最常被使用的便隐血和检测指标,在高等动物体内具有运载氧的功能。
每分子Hb由4个亚基组成,分别为2个α亚基和2个β亚基。
消化道病变时会有少量出血并释放血红蛋白,通过免疫反应对粪便Hb指标进行检测即可提示消化道的病变情况。
结直肠癌病理学亚型
结直肠癌病理学亚型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病理学亚型可根据组织学特征和分子表型进行分类。
本文将从不同的病理学亚型入手,探讨结直肠癌的分类及其临床意义。
1. 腺癌(adenocarcinoma)腺癌是最常见的结直肠癌类型,占据了大多数病例。
该亚型的癌细胞来源于结直肠黏膜上皮细胞,具有腺样分化特征。
腺癌可以进一步分为低分化、中分化和高分化等不同程度,其中高分化腺癌预后相对较好,低分化腺癌预后相对较差。
2. 黏液癌(mucinous carcinoma)黏液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结直肠癌亚型,其特点是癌细胞分泌大量黏液。
黏液癌的病理学特征是肿瘤内含有大量的黏液囊泡,与腺癌相比,黏液癌的预后相对较差。
3. 海绵状癌(signet ring cell carcinoma)海绵状癌是一种罕见的结直肠癌亚型,其特点是癌细胞内富含黏液,核呈现出“戒指状”或“泡沫状”。
海绵状癌常常与早期浸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相关,患者预后较差。
4. 腺鳞癌(adenosquamous carcinoma)腺鳞癌是一种罕见的结直肠癌亚型,其特点是同时具有腺癌和鳞癌的组织学特征。
腺鳞癌的预后通常较差,并且对传统的化疗和放疗不敏感。
5. 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鳞癌是结直肠癌中较为罕见的亚型,其组织学特征是由鳞状上皮细胞转化而成。
鳞癌通常与慢性炎症、炎症性肠病和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相关。
鳞癌的预后相对较差。
6. 粘液腺癌(mucinous adenocarcinoma)粘液腺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结直肠癌亚型,其特点是肿瘤内含有大量的黏液囊泡,并且具有腺样分化特征。
粘液腺癌通常与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相关,预后相对较差。
7. 未分化癌(undifferentiated carcinoma)未分化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结直肠癌亚型,其特点是缺乏明显的分化特征,细胞形态不规则。
未分化癌的预后通常较差,治疗难度也较大。
结直肠癌综合治疗新进展
结直肠癌综合治疗新进展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综合治疗策略在近年来有了显著的进展。
结直肠癌综合治疗的目标是通过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多种手段,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针对结直肠癌综合治疗的新进展进行介绍。
在结直肠癌的手术治疗中,微创手术技术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选择。
腹腔镜手术和经肛门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机器人辅助手术也逐渐在结直肠癌治疗中得到应用。
机器人手术具有高清晰度、三维立体视觉和手臂稳定等优势,可以提高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放化疗在结直肠癌综合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与传统的放化疗相比,调强放疗技术的应用逐渐增多。
调强放疗能够更精确地定位肿瘤灶,减少正常组织的受损,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副作用的发生。
此外,放疗技术的个体化应用也成为一种研究热点。
根据患者的基因变异情况和放疗敏感性,可以选择个体化的放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肿瘤遗传学的快速发展,靶向治疗已经成为结直肠癌综合治疗中的重要策略之一。
靶向治疗通过针对特定的癌细胞分子靶点,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经典的靶向治疗药物,如抗EGFR抗体和抗VEGF抗体,已经被广泛用于结直肠癌的治疗中。
另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也为结直肠癌的治疗带来新的突破。
这些药物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增强对肿瘤的免疫应答,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免疫治疗也是结直肠癌综合治疗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增强对癌细胞的免疫应答,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近年来,检查点抑制剂的出现给结直肠癌的免疫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检查点抑制剂通过抑制免疫检查点分子的相互作用,激活患者的免疫细胞,增强对肿瘤的免疫攻击。
免疫治疗在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部分患者的肿瘤得到了显著缩小甚至完全消失。
除了传统的治疗手段,综合治疗中的营养和心理支持也非常重要。
直肠癌诊断的研究进展综述
作者简介:饶慕圣,男,硕士,医师。
2870
们将希望。寄托于化疗药物,氟尿嘧啶(fluorouracil,5-Fu)一直 作为结直肠癌治疗的基本化疗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随后新的 化疗药物如奥沙利铂、卡培他滨等相继研发上市[6],但众所周知 的是这些化疗药物不可避免地出现化疗毒副反应,且成效有 限,远期治疗效果仍有待考量。因此对于直肠癌而言,最重要的 就是要早发现、早诊断,对直肠癌患者改善预后及降低病死率 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直肠癌诊断方式的研究进展进行 综述如下。
【Key Words】 Rectal cancer Examination Diagnosis Research progress DOI:10.19435/j.1672-1721.2018.20.082
直肠癌是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至齿状线之间发生的肿瘤, 是消化道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 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直肠癌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 势,逐渐成为威胁人们健康和影响生活质量的重大疾病之一。 有报道称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我国恶性肿瘤中仅次于胃癌和 肺癌,居第三位[1]。随着现代医学诊疗技术的提升,人们在直肠 癌的治疗上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直肠癌的治疗效果在很大程 度上依赖于早期诊断以及对直肠癌的一些癌前病变的早期干 预,这是提高直肠癌患者 5 年生存率的前提条件[2]。直肠癌的发 病病因尚不完全明确,普遍认为其发病与社会环境、饮食习惯、 遗传因素等有关,有报道称微生物群与直肠癌有很强的相关 性,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可能是由细菌作用、细菌代谢物和炎 症途径引起的[3]。直肠癌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只有当病灶形成 压迫、破溃或出现感染时才会出现明显症状,一部分患者由于 未进行早期直肠癌的筛查,当确诊时已错失最佳治疗机会。直 肠癌的预后和早期诊断密切相关,一些中低位直肠癌经过早期 干预,疗效还是比较可观的,5 年生存率可达 90%,而晚期则生 存率不足 10%[4]。目前直肠癌的治疗主要是手术治疗,但直肠癌 早期诊断缺乏特异性,诊断明确时,大多合并有肝脏或其他脏 器的转移灶[5],已经处于肿瘤晚期,对于此类患者手术医师在 术前评估时亦面临着棘手问题,是将原发病灶与继发转移灶 行Ⅰ期联合切除,还是分Ⅰ、Ⅱ期切除?是先切除原发病灶还是 先处理继发转移灶?目前也没有统一的定论。多数直肠癌确诊 病例因诊断延误而出现晚期难切除或不可切除的情况,早期人
医学综述文献15篇综述
医学综述文献15篇综述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和医学技术的需求不断增长,医学领域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作为医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综述文献在整合和总结医学研究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医学综述文献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总结出15篇有代表性的综述,以期为医学研究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启示。
第一篇综述来自《The Lancet》,题为“心脏病的预防与治疗”,该综述从心脏病的发生、预防、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综述,为心脏病领域的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和指导。
第二篇综述来自《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题为“结直肠癌的筛查和治疗”,该综述对结直肠癌的筛查和治疗方法进行了系统概述,为结直肠癌诊断与治疗的临床实践提供了指导意见。
第三篇综述来自《BMJ》,题为“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该综述对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进行了全面介绍,强调了体育锻炼、健康饮食和合理用药等在糖尿病预防和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第四篇综述来自《JAMA》,题为“克罗恩病的诊断和治疗”,该综述对克罗恩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了概述,提出了个性化治疗方案的观点,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第五篇综述来自《Th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题为“肺癌的化疗和放疗联合治疗”,该综述通过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发现了肺癌化疗和放疗联合治疗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命质量的显著作用,为肺癌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
第六篇综述来自《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题为“心理障碍的诊断和治疗”,该综述从心理障碍的分类、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探讨了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的优缺点及其潜在风险。
第七篇综述来自《The Lancet Oncology》,题为“乳腺癌的筛查和治疗”,该综述对乳腺癌的筛查和治疗进行了概述,提出了定制化的治疗方案的观点,并对新型治疗手段如免疫治疗进行了探讨。
结直肠癌研究方向综述
结直肠癌的研究方向有很多,以下为您推荐:
免疫疗法。
由于大部分结直肠癌是PD-L1阳性的,所以PD-1免疫疗法在结直肠癌治疗上展现出了较好的效果。
在一项针对局部晚期错配修复缺陷(dMMR)直肠癌患者的研究中,18名II期和III期dMMR直肠癌患者每天接受500mg一款名为Dostarlimab(多塔利单抗)的新型PD-1治疗6个月,结果显示可评估的14名患者100%达到了临床完全缓解。
靶向治疗。
根据相关研究发现,在晚期结直肠癌中,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化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干细胞治疗。
干细胞治疗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医疗技术,其可以分化成其他类型的细胞,为结直肠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除上述研究方向外,基因治疗、中医治疗也是结直肠癌的治疗方向,具体可咨询专业人士。
结直肠癌外科进展ppt课件
T 04
结直肠癌外科治疗的未来 展望
REPORTING
个体化治疗与精准医学在结直肠癌外科治疗中的前景
精准诊断
通过基因检测、影像学检查等手 段,对结直肠癌进行精准诊断, 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靶向治疗
针对不同患者的基因突变和分子 特征,开发针对性的靶向药物, 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机器人手术在复杂结直肠癌 手术中具有更好的应用效果 ,如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 等。
免疫治疗与基因治疗在结直肠癌外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是新兴的治疗方法 ,通过调节患者的免疫系统或修改肿瘤 细胞的基因来达到治疗目的。
免疫治疗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AR-T细胞 疗法等在结直肠癌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但仍需进一步研究以提高疗效和降低副作 用。
详细描述
结直肠癌外科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如出血、感染、吻合口瘘等。对 于这些并发症的处理需及时、准确,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治疗效果。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腹腔镜手术在早期结直肠癌的治疗中具有较高 的治愈率和较低的复发率,对于晚期结直肠癌 也可以进行姑息性减瘤手术。
机器人手术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
机器人手术系统具有高清晰 度、高灵活性和精准控制等 优势,能够提高手术的准确
性和精细度。
机器人手术在结直肠癌的治 疗中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和并 发症,缩短术后恢复时间,
癌的治愈率和生存率。
医疗资源
03
面对全球范围内结直肠癌患者的不断增加,医疗资源将面临更
大的挑战,需要加强医疗体系建设和完善医疗保障制度。
液体活检与结直肠癌系统综述
【摘要】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 )是全球发病率第三的常见癌症。
近几年精准医疗的兴起,为CRC 早期患者的预后判断、靶向治疗、复发监测及疗效评估带来了一定的助益。
液体活检是精准医疗领域具有变革性的诊断技术,通过非侵入性方式获得体液中携带的肿瘤信息,辅助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讨论了包括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 ,CTC )和循环肿瘤DNA (circulating tumor DNA ,ctDNA )在内的液体活检的概念及其在CRC 诊断、治疗和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循环游离DNA ;循环肿瘤DNA ;液体活检;结直肠癌Liquid biopsy and colorectal cancer: a systematic reviewPan Yuting, Fan Runjia, Chen Shiyun, Zhou Qian, Qian Niansong, Dai Guanghai (Department of Oncology, 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 Beijing 100853, China)Correspondingauthor:QianNiansong,E-mail:*******************;DaiGuanghai,E-mail:*****************.com 【Abstract 】 Colorectal cancer (CRC) is the third most common cancer in the world. The rise of precision medicine in recent years has brought certain clin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early prognosis judgment of CRC patients, targeted therapy, recurrence monitoring and efficacy evaluation. Liquid biopsy gaining tumor information in body fluids in a non-invasive manner to assist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umors, it is a revolutionary diagnostic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precision medicine. The concept of liquid biopsy, with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 and circulating tumor DNA (ctDNA),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the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management of CRC are discussed in this review. 【Key words 】 Circulating tumor cell; Circulating free DNA; Circulating tumor DNA; Liquid biopsy, Colorectal cancer液体活检与结直肠癌:系统综述潘玉婷,范润佳,陈诗韵,周倩,千年松,戴广海(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肿瘤内科,北京 100853)基金项目: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018年度开放课题立项资助项目(NCRCG-PLAGH-2018002)通信作者:千年松 E-mail :*******************;戴广海 E-mail :*****************.com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 )是高度异质性的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各癌种中分别位居第三和第二[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直肠癌综述————————————————————————————————作者: ————————————————————————————————日期:ﻩ结直肠癌综述2014-06-27 17:50来源:丁香园作者:张波字体大小-|+本文是一篇关于结直肠癌的研究进展,于2014 年 4 月26日由Hermann Brenner发表于《柳叶刀》杂志。
结直肠癌是当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每年全球有约120 万名患者被确诊为结直肠癌,而有超过60 万名患者直接或间接死于结直肠癌。
其在各地区的发病率有显著差异,这与所谓西方式生活有密切联系。
男性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高于女性。
此外,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比如发达国家的结直肠癌发病中位年龄为70 岁。
虽然遗传因素是结直肠癌的的危险因素,但大部分结直肠癌都是散发的,并在几年内以腺瘤- 肿瘤的形式发生。
当前结直肠癌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是外科手术、新辅助放射治疗(患者是直肠癌)以及辅助化疗(患者为III、IV期或高风险的II期结肠癌)。
在生存期方面,I期患者的 5 年生存率可达90% 以上,而IV 期患者只有略大于10%的生存率。
内镜或血液筛查已被证实能有效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但大部分国家仍未开始实施有组织的筛查。
1、流行病学分析1.1 发病率和死亡率结直肠癌是人类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于第三位和第四位。
每年有120万新确诊的病例,并且有超过60万名患者死于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发病率在50 岁以下年龄段较低,但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
发达国家的结直肠癌发病中位年龄为70岁。
该病在欧洲、北美和大洋洲较为多发,而在南亚、中亚及非洲则比较少见。
如图1 所示,在2008年,按每百万人标准人口计算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从4.3(中非,男性)到45.7(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男性)和3.3(中非,女性)到33(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女性)。
ﻫ图1.2008 年预计男性结直肠癌年龄标准化发病率原来的一些低风险国家,如西班牙、东欧及东亚的几个国家,被发现其国内飞速增长的发病率与所谓的西方式生活有密切联系。
而包括美国的一些发达国家则随着结直肠镜筛查及结直肠息肉切除术的广泛使用,其结直肠癌发病率正呈现稳中有降的态势。
2008 年,按每百万人标准人口计算的年龄标准化死亡率从 3.5(中非,男性)到20.1(中欧和东欧,男性)和2.7(中非,女性)到12.2(中欧和东欧,女性)。
自从二十世纪80 年代以来,由于早期的发现与治疗,一些发达国家的结直肠癌死亡率正在不断下降。
但在医疗条件不好的地区,如中美、南美和中国的农村地区,结直肠癌的死亡率仍在不断上升中(如图2)。
ﻫ图2.1955-2010年间部分国家的男性结直肠癌年龄标准化死亡率变化趋势1.2 预后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很多国家的结直肠癌生存率都有所提高。
尤其是在一些高收入国家,如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及一些欧洲国家的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已经达到了65% 以上。
但相对的,在一些低收入国家这个值还不到50%。
结直肠癌的预计生存期会随着发病年龄的增大而减少。
而对于年轻人,女性的生存率高于男性。
结直肠癌的疾病分期是最重要的预后因素。
比如,2001年到2007 年间,美国不同分期的结直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0.1%(I期),69.2%(II期和III 期)和11.7%(IV期)。
危险因素与预防1.3风险因素及预防与肺癌不同,大部分的结直肠癌不只有一个风险因素。
除了年龄和性别,还有很多的危险因素值得注意,如结直肠癌家族史、炎性肠病、吸烟、过量饮酒、食用大量的红色的加工肉类(主要是指加工的四条腿的动物肉)、肥胖以及糖尿病等(具体见表1)。
而这些风险因素中又以结直肠癌家族史和炎性肠病与结直肠癌的关系最为密切。
虽然其他的风险因素在理论上可以避免,但现实生活中他们却更常见,并在结直肠癌发病史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表1.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回顾新的证据表明,感染幽门螺杆菌、梭杆菌属细菌及其他的一些潜在传染病原体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病有关。
结直肠癌的预防方法包括体育锻炼,使用激素替代疗法,服用阿司匹林以及使用内镜切除癌前病变(腺瘤)。
另外,一些研究表明,饮食中加入丰富的水果、蔬菜、五谷杂粮和鱼对结直肠癌有预防作用。
对于高血脂人群,他汀类药物的使用也有利于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概率。
最后,一些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人体内维生素D 的含量与结直肠癌发病呈负相关。
但其机理尚待进一步研究。
结直肠癌的发病还与遗传密切相关。
根据一项大型的双生子研究结果,34.35%的结直肠癌风险可归因于遗传因素。
这个遗传因素除了传统意义上的结直肠癌家族史以外,还包括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Lynch综合征)。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却发现越来越多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结直肠癌的关联并不大。
荟萃分析表明,与结直肠癌相关的SNPs 只占结直肠癌风险的很小比例,而且他们在与已知的环境风险因素相互作用时并不占主导地位。
2、病理分期结直肠癌是根据局部浸润深度(T分期)、淋巴转移情况(N分期)和是否有远端转移(M 分期)来进行分期。
并根据分期情况来决定治疗。
虽然根据UICC 的TNM 分期可以从整体上指导规范化治疗并评估预后,但具体到个人,这两者都无法达到(在NCCN治疗指南与个体化治疗齐头并进的背景下,这句话很值得玩味。
)。
尤其是UICC 分期为II期和III 期的患者。
事实上,有相当多的患者并没有从化疗中获益。
因此,提高肿瘤的信息标记可以帮助那些有高复发风险的患者从辅助治疗中收益。
3、分子发病机制结直肠癌的分子发病机制是基因突变。
最近二十年间的多项研究表明基因突变与结直肠癌的预后和治疗方案关系密切,也因于此,很多靶向治疗药应运而生。
3.1 腺瘤- 癌序列不典型增生性腺瘤是最常见的结直肠癌癌前病变,但它发展成结直肠癌往往需要10年以上。
70%以上的腺瘤形成都伴有APC基因突变,这似乎预示着APC 基因突变与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关系密切。
此外,腺瘤-癌的进展通常还伴随着KRAS 基因的激活以及P53抑癌基因的表达抑制。
这些特性的基因突变往往伴随着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的变化。
(如APC基因突变源于 5 号染色体上的5q21 遗传缺失,p53基因表达受到抑制则被认为是17 号染色体17p13.1 的遗传缺失。
)然而,散发性结直肠癌中15%以上是通过完全不同的分子发病机制发生的。
比如说锯齿状病变,这是这种典型的癌前病变往往表现为CpG 位点的甲基化和BRAF 基因的突变。
这些病变很不起眼,因此在结肠镜筛查时往往难以识别。
大部分老年人,特别是老年女性广基锯齿腺瘤所引起的结直肠癌均表现为高度的微卫星不稳定性(high-level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H)。
3.2 遗传方式大约3%-5% 的结直肠癌来自遗传。
遗传性结直肠癌是一种非常值得进一步研究分子机制的肿瘤。
从遗传角度上看,肿瘤主要是由重要的抑癌基因和DNA 修复基因表达失活以及野生型等位基因的突变所引起。
遗传性结直肠癌的最常见形式有两种,分别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肠癌(林奇综合征,估计等位基因频率1:350至1:1700)和家族性腺瘤性结肠息肉病(估计等位基因频率1:10000)。
这两种结直肠癌都是常染色体遗传疾病。
3.3 错配修复缺陷和MSI-H错配修复基因缺陷型结直肠癌的特点是累积许多通过染色体微卫星分布的基因缺失和插入错误。
MSI-H 肿瘤呈现以下特点:定位在近端结肠;患者年龄小于50岁(遗传型)或老年人(散发型);同步发生其他肿瘤;局部病灶较大,且很少发生器官转移。
MSI-H的组织病理学特点为较差或混合性分化(高分化)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密集浸润。
90% 的MSI-H 型肿瘤至少有一种DNA 错配修复蛋白的失表达。
虽然DNA错配修复基因的失活看起来更像是加速而非启动结直肠癌,但在肿瘤发展中DNA 错配修复启动的确切时间仍未可知。
4、与预后和治疗有关的分子标志物4.1微卫星不稳定除了遗传性结直肠癌,微卫星不稳定检测可以提供有效的预后信息和治疗反应。
根据一个集合了32 例研究(共有7642名结直肠癌患者)的系统评价显示,有MSI-H 的患者预后比微卫星稳定(microsatellite stability,MSS)的患者好(总生存期的危险比为0.65)。
此外,MSI患者似乎不能从5-FU 化疗方案中获益,故伊立替康是他们的基础化疗药物。
但这个结果目前还存有争议。
这些发现使得“是否该给那些接受辅助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进行肿瘤分子学分析”的争论一直存在。
4.2 免疫系统细胞浸润MSI-H 表型与相关的高密度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关系密切。
这种联系可能来源于一个自身的抗肿瘤免疫应答,这种免疫应答可有助于改进MSI-H 结直肠癌的预后。
局部免疫细胞浸润已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预后因素。
结直肠癌患者(无论UICC分期为几期)病灶中心若显示有CD45 R0 阳性及CD3阳性淋巴细胞密集浸润,可以有良好的预后。
反之,低淋巴细胞浸润是独立的不良预后的因素。
所以,当前各国都在努力开发一种新型的免疫学分类方法来进行结直肠癌的预后分期。
4.3 KRAS 和其他作为预后指标的基因突变分子标记中最突出的例子是已经进入临床常规检测的对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进行的KRAS 基因检测。
KRAS 基因突变的结直肠癌患者对抗EGFR 治疗效果很差,从而使得单药治疗的有效率从20%降至0%。
而BRAF 基因突变与EGFR的关系则尚需进一步研究来确定。
这种基于复杂的基因突变和表达模式的新型分类系统可以用于区分患者以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总而言之,通过分子分型鉴定可以对不同类型的结直肠癌的预后进行判断。
MSI-H 的患者一般预后较好,而MSS和CpG位点甲基化的患者一般预后极差。
5、诊断和分期结直肠癌主要是由内镜取出的组织学标本来确诊的。
2%-4% 的患者在确诊结直肠癌后会被强制性进行完整的结肠镜或CT 结肠成像检测来排除其他同步发生的肿瘤。
如果根治性切除术术前无法做到,应该在术后六个月内行结肠可视化检测。
对于直肠癌,诊断时精确的局部分期是必须的,这也是新辅助治疗的重要依据。
除了到肛门口的准确距离,肿瘤侵袭的范围也是很重要的。
超声内镜检查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手段,可以区别肿瘤是否浸润,从而判断直肠癌的T 分期。
所以,超声内镜是局部肿瘤分期的可选方法之一。
当然,最可靠的还是MRI。
但由于新辅助治疗过程中辐射的影响,不管哪种方法检查的结果都不是百分百可靠。
对于结直肠癌的诊断中,远处转移也是很重要的一项指标。
约20% 的患者在诊断出结直肠癌时就已经发生了远处转移。
远处转移最常见的位置是肝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