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屑岩砾岩及角砾岩试验指导

碎屑岩砾岩及角砾岩试验指导
碎屑岩砾岩及角砾岩试验指导

《碎屑岩——砾岩及角砾岩》实验指导

实验类型:验证实验学时:2实验要求:必修

一、目的

掌握砾岩和角砾岩肉眼和偏光显微镜观察要点及描述方法,领会形成条件和形成过程对砾岩、角砾岩成分和结构的控制作用。

二、内容和要求

手标本:①石英岩砾岩;②复成分砾岩;③粘土质钙质胶结石灰岩角砾岩;④砂质砾岩。薄片:石英岩砾岩。

要求重点观察手标本,注意砾岩和角砾岩、单成分和复成分砾岩的区别。对石英岩砾岩手标本和薄片做详细文字描述(可附素描图)。

三、提示

1.手标本观察

砾岩的结构由主要砾石的粒级和圆度决定。观察时应注意砾石的形态(等轴、扁平或其他形状)以及最大、最小及主要砾石的粒度(或范围),并据此判断分选程度。磨圆度也应根据大多数砾石的圆度来确定。在估计砾石含量时,注意其支撑类型,进而观察相邻砾石的接触关系。当砾石为扁平状或长条状时,要注意最大偏平面和长轴的定向性,有无叠瓦状构造,叠瓦角的大小或其他定向构造

砾石常是岩石碎屑,在细砾岩或填隙物中也有不少单晶体碎屑,观察成分主要是观察砾石的成分。如果砾石内部结构过细,肉眼不能准确鉴别其岩石类型,可根据颜色、断口、光泽、硬度等整体特征推测具所属大类,如花岗岩、中酸性火山岩、石灰岩等等。原则上,不同岩性的砾石要分别估计含量,也可用主要、其次、少量或较多、较少、偶见等程度词表述。填隙物是泛指砾石颗粒之间的物质。可能是基质和胶结物,也可能只是其中之一。特征明显时,应尽量将它们分开;如有困难,也可不必严格区分。常见胶结物为碳质、钙质和铁质。粘土基质在重结晶过程中世可将砾石胶结起来。对砂质砾岩中砂基的观察,可参考砂岩部分。

2.薄片观察

砾岩薄片观察主要是为了确切鉴定砾石的种类,详细研究填隙物的成分、结构、颗粒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他自生变化。由于砾石成分可以是任何种类的先成岩石,因此鉴定砾石种类就需要全面了解各种岩石的主要鉴定特征。观察时—般采用较低倍率的镜头;当砾石较粗大时,注意不要将砾石和境隙物混淆,这时可先用肉眼观察薄片,待确定丁它们的相对位置和大致范围后再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图3—1)。由于砾岩粒度很粗,所有观察(粒度、成分、结构等等)原则上都应尽量在现场(野外露头)完成。需要采样做进一步研究时,也要根据粒度大小尽量采得大一些。对有代表性的样品还可磨成光面。

四、思考题

1.利用砾岩作母岩分析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2.砾石的圆度、成分和支撑类型有何成因意义?

五、实验报告

1.手标本观察:颜色、砾石大小、圆度、球度及形状、砾石充填物的成分及含量,胶结物成分及胶结类型等。

标本号特征描述岩石定名

2.薄片观察:砾岩的结构、构造以及碎屑、杂基和胶结物的成分及含量、碎屑形态、分选性、胶结类型及次生变化等特征。

填隙物总含量特征:

杂基含量及特征:

胶结物成分、含量及胶结类型:偏光倍

次生变化现象:

岩石命名:

薄片:

结构:构造:

杂基含量及特征:

胶结物成分、含量及胶结类型:偏光倍

次生变化现象:

岩石命名:

构造

第三章地质构造 实习区构造较为复杂,以断层及背斜为主,在实习区内分布 广泛,总体上呈北东、东西向。区内还分布有不整合接触,按平行不整合共分为八个构造层。如图所示 第一节乌当教学实习区的大地构造位置 一、大地构造位置 根据1987年7月由地质出版社出版的《贵州区域地质志》,实习区一级构造单元为扬子准地台,二级构造单元为黔北台隆,三级构造单元为遵义断拱,四级构造单元为贵阳复杂构造变形区。如图所示 扬子准地台黔北台隆遵义断拱毕节北东向构造变形区 凤岗北北东向 贵阳复杂 六盘水断陷威宁北西向 普安旋钮构造 黔南台陷贵定南北向 望谟北西向 四川台坳 华南褶皱带 二、构造定型期 本实习区构造格架基本在燕山期定型。乌当断层于实习区西部使寒武系娄山关组上升与三叠系关岭组直接接触,且奥陶系中

发育有一系列东西走向逆冲断层,说明乌当断层从奥陶纪后开始活动;乌当断层于本实习区东北部形成发辫状结构,共四条次级断层,其中一条断层发育于二叠系茅口组中,说明乌当断层二叠纪还处于活动状态;乌当断层在东北部赵家庄、西部乌当大桥一代被白垩系惠水组覆盖,证明乌当断层在白垩系已经停止运动,此时实习区正处于燕山运动影响期。燕山运动之后,本区隆升为陆地,构造格架基本定型。 第二节乌当教学实习区构造形迹 实习区主要发育有背斜及断层。背斜仅发育有乌当背斜,断层主要为近东西向逆断层,平移断层较少,仅发育有南北向高院断层。 一、褶皱 褶皱仅发育有东西向乌当背斜。 乌当背斜:位于大洼、赵家庄一带,两翼分布广泛,背斜走向北东向,核部为寒武系娄山关组白云岩,翼部为奥陶系至二叠系地层,受乌当断层及第四系影响,乌当背斜南翼出露齐全,北翼仅出露有核部地层。南翼地层倾角约为22度至58度,轴面倾向为西北方向,转折端呈圆弧状。 二、断层 实习区主要发育七条断层。南西—北东向乌当断层(F1),五条东西向逆断层,为大洼断层(F2)、大麻窝断层(F3)、小麻窝断层(F4)、田坝头断层(F5)及黄花冲断层(F6),

断层角砾岩与沉积底砾岩的区别

底砾岩:因位于海浸层序底部而得名,代表一个长期的沉积间断之后所开始的新的 沉积,与下伏岩层呈不整合或假整合接触。 底砾岩的特点是:分布面积不大但较稳定,砾石磨圆度高、分选性好,成熟度高,粒度由下至上逐渐变细等,代表长期侵蚀间断的产物,是判断构造运动和区域不整合存在的重要标志。这种砾岩的成分一般比较简单,稳定性高的坚硬砾石较多,磨圆度高,分选性好;杂基含量少,主要是砂质—粉砂质成分,这表示它们经历了长距离的搬运。通常分布范围广,如山东汶南、蒙阴一带,上侏罗统汶南亚组与下伏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呈超覆不整合接触。在不整合面上,汶南亚组底部有底砾岩,砾径1—5cm,砾石成分以石英岩为主(约占80%—90%),其次为石灰岩和少量火成岩,磨圆度好,多为钙质胶结,厚约5—6m,分布普遍。 辨识标志是: 1)具有下伏老岩层的砾石和碎屑; 2)砾石分选性和磨圆度高,成分较杂,但以硅质砾为主; 3)下伏岩层的顶部有风化壳和粘土层或黄褐色氧化层; 4)其胶结物的时代才能代表底砾岩的形成时代; 5)可产有砂金、金红石、钛铁矿、锆英砂等重砂矿床。 层间砾岩: 因位于连续沉积的地层内部而得名,其上下无沉积间断,胶结物与砾石岩性常常相同。通常是当地岩石边冲刷、边沉积形成的。也可以在成岩阶段,由于胶体脱水,体积收缩,岩石碎裂成角砾,再被胶结,则可产生成岩角砾岩(砾岩)。在动荡不安的沉积环境或同生断层中,可形成同生角砾岩,角砾与胶结物的成分相同。 层间砾岩的特点是:整合地夹于其他岩层之间,它的存在并不代表有侵蚀间断,与下伏地层是连续沉积的。在其砾石成分中,可有软的不稳定的岩屑,有时,这些岩屑甚至是主要的,如石灰岩、粘土岩及弱胶结的粉砂岩等岩屑,磨圆度差,杂基成分复杂,它们通常是当地岩石边冲刷、边沉积的破坏产物。如北京西山黑龙潭、郝家坊一带在下二叠统上杨家屯煤系中,有七层隧石中砾岩,它与砂岩、粘土岩组合成七个正旋回,岩性自下而上由粗变细,呈规律性重复出现,为层间砾岩。 层内砾岩: 层内砾岩是指该岩层在准同生期尚处在半固结状态时,经侵蚀破碎和再沉积而成的砾石沉积物,再经成岩作用而成的砾岩。这种成因的砾石确切地讲应属于内碎屑,故又称为同生砾岩。由于形成这种碎屑的作用常很局限,所以砾石成分单一,未经搬运或搬运距离很短,只有轻微磨损,并一般限于单一的沉积环境内,厚度通常几厘米,最大可到1--2m。层内砾岩在碳酸盐岩中分布普遍,如我国北方寒武系和奥陶系中的竹叶状砾屑石灰岩;在砂岩内的泥页岩碎屑也是很常见的。后一种类型的层内砾岩,其中泥页岩砾石通常呈薄片状或板状“漂浮”在砂质的基质内,并出现在砂、泥岩互层剖面的砂质层底部。层内砾岩比较普遍,但不指示沉积作用上有任何大的间断。

砾岩与角砾岩

第六章砾岩和角砾岩 第一节一般特征 第二节砾岩和角砾岩的分类 第三节成因分类及主要成因类型 本章重点 各种砾岩的概念 砾岩的成因分类,常见砾岩的特征 第一节一般特征 砾岩为粗碎屑岩:颗粒>50%,D>2mm或1mm 其中(1-2) mm碎屑也可叫巨砂 砾岩一般特征: 1、成分: 岩屑含量高,所有的母岩的组分在砾岩中都能体现出来,成分复杂。 砾岩的三种结构组分为:颗粒、胶结物、杂基。 2、结构: 根据砾岩的大小,形态,分选,接触关系等及胶结物,杂基的含量,分布特点等可划分出多种具体类型。 (颗粒的,杂基的) 3、构造: 砾岩具成层性,可见到大型斜层理和递变层理,有时呈均匀块状。另外,砾石排列常有较强的规律性,扁形砾石尤为特征,有时具压实优选。

4、产状: 可组成厚度极大的砾岩岩系,也可以夹层、薄层、透镜体及其他多种局部堆积的形式存在。 5、意义: 砾岩是其他岩石遭受破坏的最初产物,其性质主要取决于母岩的性质,且搬运距离不远,故研究砾岩的成分有助于追溯物源,是推断陆源区位置和性质最可靠的直接资料。砾岩作为储层,其渗透性良好,可作为水,油,气的良好储层。 油田实例:克拉玛依,辽河,中原,二连等 第二节砾岩的分类 一、根据砾石圆度的分类: l、砾岩:圆状和次圆状砾石含量>50%,成熟度高 2、角砾岩:棱角状和次棱角状砾石含量>50%,成熟度低 二、根据砾石大小的分类: 细砾岩:砾石直径为2~l0mm; 中砾岩:砾石直径为l~l0cm; 粗砾岩:砾石直径为1~10dm; 巨砾岩:砾石直径>lm。三、根据砾石成分的分类: ⒈单成分砾岩和角砾岩 砾石成分单一,同种成分的砾石占75%以上。 ⒉复成分砾岩和角砾岩

角砾岩(砾岩)的辨识及其找矿意义

我们在地质研究与矿产勘查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角砾岩和砾岩。这些角砾岩和砾岩具有不同的的形成方式,其地质意义与找矿意义各不相同。 因此,准确地辨别出不同成因的角砾岩(砾岩)是一个训练有素的地学工作者不可或缺的基本功。 角砾岩(砾岩):由粒径>2mm的圆状、次圆状、棱角状岩石碎屑(砾石)经胶结而成。角砾岩能很好地反映母岩成分和性质,它与母岩关系密切。可用它判断构造运动、古海、湖岸的位置及古河流的流向。砾石是天然的铺路材料和水泥拌料,某些砾岩常与铀、金、金刚石、铜等共生,是良好的找矿标志。 按砾石的圆度分为砾岩和角砾岩: 砾岩:圆状、次圆状的砾石含量>50%的岩石; 角砾岩:棱角状和次棱角状砾石含量>50%的岩石。 按砾径的大小可分为: 巨砾岩:砾石直径>256mm; 粗砾岩:砾石直径为64~256mm; 中砾岩:砾石直径为4~64mm; 细砾岩:砾石直径为2~4mm。 按砾石成分分为单成分砾岩和复成分砾岩。 单成分砾岩:砾石成分单一,多为稳定的岩屑和重矿物,其中某种成分的砾石占75%以上,如石英岩质砾岩,燧石砾岩及石英砾岩等; 复成分砾岩:砾石成分复杂,各种成分的砾石含量都不超过50%,通常分选较差、圆度不高,砾石抗风化能力也较弱,多为洪积产物。 根据在剖面上的位置分为: 底砾岩:因位于海浸层序底部而得名,代表一个长期的沉积间断之后所开始的新的沉积,与下伏岩层呈不整合或假整合接触。 底砾岩的特点是:分布面积不大但较稳定,砾石磨圆度高、分选性好,成熟度高,粒度由下至上逐渐变细等,代表长期侵蚀间断的产物,是判断构造运动和区域不整合存在的重要标志。 辨识标志是:1)具有下伏老岩层的砾石和碎屑;2)砾石分选性和磨圆度高,成分较杂,但以硅质砾为主;3)下伏岩层的顶部有风化壳和粘土层或黄褐色氧化层;4)其胶结物的时代才能代表底砾岩的形成时代;5)可产有砂金、金红石、钛铁矿、锆英砂等重砂矿床。 注意:因不整合面常常为构造薄弱面,可为断层及热液作用所利用,故底砾岩往往叠加有构造角砾岩、热液角砾岩等,大大增加了底砾岩辨识的难度。这就需要我们练就一双慧眼,去伪存真。 层间砾岩:因位于连续沉积的地层内部而得名,其上下无沉积间断,胶结物与砾石岩性常常相同。通常是当地岩石边冲刷、边沉积形成的。也可以在成岩阶

角砾岩分类及特征

角砾岩分类及特征 因此,准确地辨别出不同成因的角砾岩(砾岩)是一个训练有素的地学工作者不可或缺的基本功。 角砾岩(砾岩):由粒径>2mm的圆状、次圆状、棱角状岩石碎屑(砾石)经胶结而成。角砾岩能很好地反映母岩成分和性质,它与母岩关系密切。可用它判断构造运动、古海、湖岸的位置及古河流的流向。砾石是天然的铺路材料和水泥拌料,某些砾岩常与铀、金、金刚石、铜等共生,是良好的找矿标志。 按砾石的圆度分为砾岩和角砾岩: 砾岩:圆状、次圆状的砾石含量>50%的岩石; 角砾岩:棱角状和次棱角状砾石含量>50%的岩石。 按砾径的大小可分为: 巨砾岩:砾石直径>256mm; 粗砾岩:砾石直径为64~256mm; 中砾岩:砾石直径为4~64mm; 细砾岩:砾石直径为2~4mm。 按砾石成分分为单成分砾岩和复成分砾岩。 单成分砾岩:砾石成分单一,多为稳定的岩屑和重矿物,其中某种成分的砾石占75%以上,如石英岩质砾岩,燧石砾岩及石英砾岩等;

复成分砾岩:砾石成分复杂,各种成分的砾石含量都不超过50%,通常分选较差、圆度不高,砾石抗风化能力也较弱,多为洪积产物。 根据在剖面上的位置分为: 底砾岩:因位于海浸层序底部而得名,代表一个长期的沉积间断之后所开始的新的沉积,与下伏岩层呈不整合或假整合接触。 底砾岩的特点是:分布面积不大但较稳定,砾石磨圆度高、分选性好,成熟度高,粒度由下至上逐渐变细等,代表长期侵蚀间断的产物,是判断构造运动和区域不整合存在的重要标志。 辨识标志是:1)具有下伏老岩层的砾石和碎屑;2)砾石分选性和磨圆度高,成分较杂,但以硅质砾为主;3)下伏岩层的顶部有风化壳和粘土层或黄褐色氧化层;4)其胶结物的时代才能代表底砾岩的形成时代;5)可产有砂金、金红石、钛铁矿、锆英砂等重砂矿床。 注意:因不整合面常常为构造薄弱面,可为断层及热液作用所利用,故底砾岩往往叠加有构造角砾岩、热液角砾岩等,大大增加了底砾岩辨识的难度。这就需要我们练就一双慧眼,去伪存真。 层间砾岩:因位于连续沉积的地层内部而得名,其上下无沉积间断,胶结物与砾石岩性常常相同。通常是当地岩石边冲刷、边沉积形成的。也可以在成岩阶段,由于胶体脱水,体积收缩,岩石碎裂成角砾,再被胶结,则可产生成岩角砾岩(砾岩)。在动荡不安的沉积环境或同生断层中,可形成同生角砾岩,角砾与胶结物的成分相同。

地质构造及其地质图

二、地质构造及地质图 Ⅰ.名词解释 1.地质构造P23 构造运动引起地壳岩石变形和变位,这种变形、变位被保留下来的形态被称为地质构造。 2.地质作用P24 是指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最主要是地幔和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3.绝对年代法P25 是指通过确定地层形成时的准确时间,依此排列出各地层新、老关系的方法。 4.相对年代法P25 是通过比较各地层的沉积顺序、古生物特征和地层接触关系来确定其形成先后顺序的一种方法。 5.褶皱构造P32 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岩层产生的连续弯曲变形形态。 6.背斜P32 岩层弯曲向上凸出,核部地层时代老,两翼地层时代新。正常情况下,两翼地层相背倾斜。 7.向斜P32 岩层弯曲向下凹陷,核部地层时代新,两翼地层时代老。正常情况下,两翼地层相向倾斜。 8.节理P35 是指岩层受力断开后,裂面两侧岩层沿断裂面没有明显的相对位移时的断裂构造。 9.断层P37 是指岩层受力断开后,断裂面两侧岩层沿断裂面有明显相对位移时的断裂构造。 10.地质图P43 是把一个地区的各种地质现象,如地层、地质构造等,按一定比例缩小,用规定的符号、颜色和各种花纹、线条表示在地形图上的一种图件。 Ⅱ.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选最佳答案,将其代码填在括号中) 1.岩层产状是指()。P31 A.岩层在空间的位置和分布B.岩层在空间的延伸方向 C.岩层在空间的倾斜方向D.岩层在空间的倾斜程度2.岩层的倾角表示()。P31 A.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夹角B.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交线方位角 C.岩层面最大倾斜线与水平面交线的夹角D.岩层面的倾斜方向

3.当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时,岩层是()。P30 A.缓倾岩层B.陡倾岩层C.水平岩层D.直立岩层4.岩层产状记录为145∠5时,表示岩层的走向为()。P32 A.5°B.145°C.35°D.175° 5.岩层产状记录为S45°E∠15°S时,表示岩层倾向为()。P31 A.N45°E B.S45°E C.S45°W D.N45°W 6.褶曲存在的地层标志是()。P34 A.地层对称重复B.地层不对称重复 C.地层不对称缺失D.地层对称缺失 7.褶曲按横剖面形态分类,主要依据褶曲()的相互关系分类。P33 A.枢纽和轴面产状B.轴面产状和两翼岩层产状 C.轴面产状和轴线产状D.枢纽和两翼岩层产状 8.轴面倾斜,两翼岩层倾向相反,倾角不等的褶曲是()。P34 A.直立褶曲B.平卧褶曲C.倾斜褶曲D.倒转褶曲9.轴面倾斜,两翼岩层产状倾向相同,其中一翼为倒转岩层的褶曲是()。P34 A.直立褶曲B.平卧褶曲C.倾斜褶曲D.倒转褶曲10.地层对称重复,中间老,两边新,地层界线平行延伸,表示该地区存在()。P32 A.水平背斜B.水平向斜C.倾伏背斜D.倾伏向斜11.节理延伸方向与岩层延伸方向一致时,叫做()。P36 A.倾向节理B.斜交节理C.走向节理D.横向节理12.节理按成因分为原生节理,构造节理和()。P35 A.冷缩节理B.张节理C.成岩节理D.次生节理 13.正断层是指断层的()的现象。P37 A.上盘相对向上运动B.上盘相对向下运动 C.下盘相对向下运动D.两盘水平错动 14.逆断层是指断层的()的现象。P38 A.下盘相对向上运动B.下盘相对向下运动 C.上盘相对向下运动D.两盘水平错动 15.构造角砾岩是断层存在的()。 A.唯一标志B.重要标志C.必要条件D.充分条件16.地层出现不对称重复,缺失时,则有()存在。 A.向斜B.背斜C.断层D.角度不整合接触 17.当岩层走向与断层倾向一致时,叫做()。P39 A.走向断层B.倾向断层C.斜交断层D.横断层 18.泥裂开口所指的方向一定是()。P26 A.岩层的底面B.岩层的顶面C.地表的表面D.河床的底面

构造地质学阶段性作业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构造地质学课程作业2(共 3 次作业) 学习层次:专科涉及章节:第4章—第6章 一、填空题 1.褶皱的基本型式有______、______。 2.根据轴面和两翼的产状可以把褶皱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一褶皱面的延长长度和两翼宽度之比小于3:1时,称为______;当长宽比为3:1~10:1时,称为______;长宽之比超过10:1时,称为______。 4褶皱的成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照节理的力学性质,可以把节理分为______、______。 6.按照节理产状与岩层产状关系可以把节理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两组交叉并相互错开的剪节理称为______。 8.断层的组合型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断层的派生构造有______、______。 10.逆冲推覆构造的组合型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 11.逆冲推覆构造的主分带有______、______、______。 12.碎裂岩系列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列举三种伸展构造类型: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 1.枢纽 2.隔档式褶皱 3.相似褶皱 4.节理 5.节理的配套 6.地层断距 7.地垒和地堑 8.逆冲推覆构造 9.牵引褶皱 10.平衡剖面 三、简答题 1.理卡德(Rickard,1971)根据褶皱的位态把褶皱分为哪几类? 2.纵弯褶皱作用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3.横弯褶皱作用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4.如何进行节理的分期? 5.纵张节理有什么特点? 6.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各有什么特征?

砾岩

砾岩 百科名片 编辑本段

确定底砾岩存在与否的意义十分重要,因为它既是划分地层(系、统、组)界线的标志,又是阐明地壳运动的标志,是恢复古地理面貌、讨论区域地质发展阶段性等问题的重要资料。某些矿产的赋存,诸如金、铀、铜、金刚石、钼等也往往与底砾岩在一起。 层间砾岩 它的产生大多数是由于沉积过程中局部的环境发生变化,比如水流的冲刷、波浪的冲击、暂时的干涸、岸坡的滑动、地壳的微弱升降等均可导致层间砾岩的形成。 在野外,如何认识层间砾岩呢?主要有以下几项标志:①相夹在普通的岩层之间,与侵蚀面、不整合面、假整合面无关。②其砾石的成分与其下最接近的地层岩性相关。③有时层间砾岩层之下有冲刷面。④砾石的磨圆度较差,而且含有石灰岩、粘土岩类等容易溶解或易破碎的岩石所形成的砾石。⑤胶结物、充填物比较复杂。作为最典型的层间砾岩,就是同生砾岩,例如华北地区寒武纪地层中极为常见的竹叶状灰岩。 在观察砾岩的岩石性质时,还可以根据砾石的外形和排列情况判断其形成时的环境。例如在河流中形成的砾石的外形对称性较差,其长轴方向与水流的流向垂直,倾斜方向与水流流向相反,倾角较大,可达15°~30°。形成于海滨的砾石,排列的倾斜方向对着海洋,倾角较小,7 °~8 °,长轴方向与海岸平行。还有的具有干裂、孔隙、结核等。常见的沉积岩有:直径大于3毫米的砾和磨圆的卵石及被其它物质胶结而形成的砾岩,由2 毫米到0.05毫米直径的砂粒胶结而成的砂岩,由颗粒细小的粘土矿物组成的页岩,由方解石为其主要成分,硬度不大的石灰岩等。 编辑本段相关信息 不同成因的砾岩,在砾石成分成熟度、粒度分布、形状、圆度表面特征,以及砾石空间排列上都有较明显的差异。按支撑类型、分选性、组构和沉积造物等 4个成因标志,可把砾岩划分为6种成因类型。在F.J.裴蒂庄的砾岩和角砾岩的成因分类中首先按碎屑化作用力和碎屑来源,把岩 砾岩

碎屑岩砾岩及角砾岩试验指导

《碎屑岩——砾岩及角砾岩》实验指导 实验类型:验证实验学时:2实验要求:必修 一、目的 掌握砾岩和角砾岩肉眼和偏光显微镜观察要点及描述方法,领会形成条件和形成过程对砾岩、角砾岩成分和结构的控制作用。 二、内容和要求 手标本:①石英岩砾岩;②复成分砾岩;③粘土质钙质胶结石灰岩角砾岩;④砂质砾岩。薄片:石英岩砾岩。 要求重点观察手标本,注意砾岩和角砾岩、单成分和复成分砾岩的区别。对石英岩砾岩手标本和薄片做详细文字描述(可附素描图)。 三、提示 1.手标本观察 砾岩的结构由主要砾石的粒级和圆度决定。观察时应注意砾石的形态(等轴、扁平或其他形状)以及最大、最小及主要砾石的粒度(或范围),并据此判断分选程度。磨圆度也应根据大多数砾石的圆度来确定。在估计砾石含量时,注意其支撑类型,进而观察相邻砾石的接触关系。当砾石为扁平状或长条状时,要注意最大偏平面和长轴的定向性,有无叠瓦状构造,叠瓦角的大小或其他定向构造 砾石常是岩石碎屑,在细砾岩或填隙物中也有不少单晶体碎屑,观察成分主要是观察砾石的成分。如果砾石内部结构过细,肉眼不能准确鉴别其岩石类型,可根据颜色、断口、光泽、硬度等整体特征推测具所属大类,如花岗岩、中酸性火山岩、石灰岩等等。原则上,不同岩性的砾石要分别估计含量,也可用主要、其次、少量或较多、较少、偶见等程度词表述。填隙物是泛指砾石颗粒之间的物质。可能是基质和胶结物,也可能只是其中之一。特征明显时,应尽量将它们分开;如有困难,也可不必严格区分。常见胶结物为碳质、钙质和铁质。粘土基质在重结晶过程中世可将砾石胶结起来。对砂质砾岩中砂基的观察,可参考砂岩部分。 2.薄片观察 砾岩薄片观察主要是为了确切鉴定砾石的种类,详细研究填隙物的成分、结构、颗粒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他自生变化。由于砾石成分可以是任何种类的先成岩石,因此鉴定砾石种类就需要全面了解各种岩石的主要鉴定特征。观察时—般采用较低倍率的镜头;当砾石较粗大时,注意不要将砾石和境隙物混淆,这时可先用肉眼观察薄片,待确定丁它们的相对位置和大致范围后再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图3—1)。由于砾岩粒度很粗,所有观察(粒度、成分、结构等等)原则上都应尽量在现场(野外露头)完成。需要采样做进一步研究时,也要根据粒度大小尽量采得大一些。对有代表性的样品还可磨成光面。

砾岩描述方法

实验四砾岩的描述(2学时)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学习砾岩的观察及描述方法。 2.掌握砾岩的粒度和成分分类,学会正确命名。 二、实验内容 观察和描述砾岩与角砾岩的标本,初步分析其形成条件。 三、实验指导 (一)砾岩观察和描述的一般程序 1.砾岩的颜色:按教材中所介绍的方法来观察和描述。 2.砾岩的结构:(1)砾石的结构,(2)填隙物的结构,(3)胶结类型和支撑关系。 3.砾岩的成分:(1)砾石的成分及含量,(2)杂基的成分及含量,(3)胶结物的成分及含量。 4.砾岩的沉积构造特征:与砂岩的描述方法相同。 5.成岩后生变化 6.命名 7.岩石成因(形成过程及沉积条件) (二)砾岩标本的描述内容和方法 1.砾岩的颜色 砾岩的颜色反映其组成成分和形成环境,因此应认真描述新鲜面的原生色,有意义的次生色也应描述。岩石的颜色往往不是单一的颜色。描述时主要颜色放后、次要颜色放前,如紫红色、灰白色、灰绿色等。注意,砾岩的颜色

往往反映母岩的颜色,基质的颜色与沉积环境密切相关。这一点应与其它岩石的颜色加以区别。 2.砾岩的结构 (1)砾石的结构 即砾石的粒度、圆度、球度、形状及表面特征。 ①目估各粒级砾石占砾石总量的百分含量(将砾石总含量视为100),按粒度分类命名原则进行结构命名并确定分选性。注意,有的人将砾石含量>30%的岩石称为砾岩。②观察砾石的圆度,若圆度及次圆状砾石含量>50%的岩石称为砾岩;若棱角状及次棱角状砾石含量>50%的岩石称为角砾岩。 ③观察砾石的球度、形状及表面特征,可参见实验二。 (2)填隙物的结构:即杂基及胶结物的结构 砾岩中的杂基相对较粗,除粘土外可以包括粉砂甚至砂级颗粒,胶结物是化学成因物质,其结构常见有非晶质及隐晶质结构(肉眼不能分辨晶粒),显晶粒状结构(肉眼能分辨晶粒)等。在观察时,要认真估计杂基及胶结物的百分含量。 (3)观察和描述胶结类型及支撑关系 首先观察碎屑颗粒是否彼此接触,确定是杂基支撑还是颗粒支撑。如果是颗粒支撑则观察孔隙中是否均有胶结物或杂基,如颗粒间孔隙均被充填则为孔隙胶结,如孔隙未被充填或部分充填者则为接触胶结或孔隙-接触胶结。 3.砾岩的成分 (1)观察和描述砾石的成分 ①观察并统计岩屑的成分及含量。岩屑在砾岩中含量最高。各种岩石都可能呈岩屑出现,但以细晶或隐晶岩石的碎屑为主。常见的岩屑类型如下: 岩浆岩岩屑:多为火山岩如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等,部分微细的脉岩如细晶岩、辉绿岩等,少见粗粒的侵入岩如花岗岩等。

流体动力角砾岩分类及其地质意义

文章编号:1008-0058(2000)01-0018-06流体动力角砾岩分类及其地质意义 汪劲草,彭恩生,孙振家 (中南工业大学资源环境建设学院,湖南长沙 410083) 摘要:根据流体产生异常高压,并在一定条件下分别发生爆发作用、流化作用及水压作用原理,认为从爆发作用到水压作用可分别形成爆发角砾岩系列、流化角砾岩系列及水压角砾岩系列。研究了上述三类流体动力角砾岩的相互关系、鉴别标志及亚类划分。指出异常高压流体在一定条件下既可向增压方向发展,也可向降压方向演化,并以研究实例说明流体动力角砾岩系列岩石的地质作用过程包括爆发作用、流体作用及水压作用三个阶段之一或二或三。 关键词:流体;流体动力角砾岩;爆发作用;流化作用;水(力)压(裂)作用;岩石分类中图分类号:P542;P588.33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1999-06-0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9772152) 作者简介:汪劲草,男,1963年生,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构造地质学研究. 迄今,地质学家对断裂构造岩的形成机制与类 型划分进行了深入研究[1~3]。根据不同的变形机制,断层可以划分为脆性、脆-韧性及韧性。主要断裂构造岩类型有角砾岩系列、碎裂岩系列、构造熔岩系列、糜棱岩系列、构造片岩系列、变余糜棱岩系列及糜棱片岩系列[4]。主要变形机制有机械破裂、粒间摩擦、碎裂流动、压溶、扭折、位错、滑移、攀移及蠕变等[5,6]。虽然不乏流体对线型或面型断裂的扩展、运移及其构造岩形成的重要影响,但究其实质,构造动力作用是断裂构造岩形成的地质主因。然而,在脆性域中,却屡见一些与断裂作用无关、分布却十分普遍、产状呈筒状、囊状、脉状及似板状,而且类似于断层角砾岩的系列岩石,如由岩浆活动、热泉活动及水(力)压(裂)作用等产生的系列角砾岩。不容置疑的是:上述系列角砾岩的形成皆与地下流体源(主要是液体H 2O 与混合气体)所产生的异常高压有关,是以流体能量释放为主的流体动力作用过程的产物。认识它对于追踪流体性质、了解地质作用过程、评价矿床成因、预测未知矿体等十分必要。下面将重点讨论由流体动力作用产生非断层角砾岩的地质过程、岩石分类、主要鉴别标志及相互之间关系等问题。 1 异常高压流体演化的三阶段过程 流体包括熔体、液体(H 2O )、气体(CO 2、CO 、CH 4)、超临界液体及未确定流体相[7]。其中,特别是气体及液体水,广泛而大量存在于地球各个层圈,包括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下地幔乃至地核。在地壳中,气体及液体H 2O 主要形成于岩浆作用、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沉积作用、俯冲作用及矿物相变作用等过程中,以分子形式保存于矿物晶格、缺陷、表面、粒间孔隙及各种尺度的裂隙中[8]。其运移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外力———构造动力作用开辟通道运移,其间形成断裂构造岩;另一种是内力———流体动力作用开启构造运移,其间形成流体动力角砾岩。流体自启通道是源于流体在地壳中可以形成异常高压。所谓异常高压,即储集空间中的流体压力高于静水压力[9]。产生异常高压的原因主要有岩浆排气、异常地热、地层欠压实、构造运动、矿物相变脱水、烃类及非烃类气体的生成与渗透压力等[9]。有研究表明:当流体(主要是气体)的内能与内压所产生的瞬时作用力远大于围岩的破坏强度极限时,流体会在地下发生迅猛的爆发作用[10];当流体(主要是气体、液体H 2O 及细碎屑的混合物)所产生的浮力大于自由碎屑颗粒的重力时,流体与碎屑的混合物就会发生流化作用[11];当流体(主要是液 第30卷 第1期 2000年1月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JOURNAL OF CHAN GCHUN UNIV 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 GY Vol.30 No.1 Jan.2000

构造与成矿(资料汇编)

(一)摘自《论层间滑动断层及其控矿作用》 沈远超 1、层间滑动断裂成矿特征及成矿规律 通过对位于胶莱盆地北缘的蓬家夼、发云夼、郭城、大庄子等金矿的研究,对受层间滑动断裂控制的金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及规律总结如下: (1) 地(岩) 层-断层-矿层三位一体,断层-脉岩-矿体时空有序 层间滑动断裂控制了含矿层位,层间滑动断层发生于能干岩性与非能干岩性之间,层间滑动断裂带即为金矿化带,即具有地层-断层-矿层三位一体的特征。同时,闪长岩脉沿断层分布,与矿层呈平行伴生关系。 (2) 成矿系统与构造系统密切相关 区域性层间滑动系统控制了矿带的分布,某一层次的滑动单独构成一个矿床,单一滑动断层控制矿体,不同小构造形式控制不同的矿化类型,如角砾状矿石的分布受构造角砾岩带控制,脉状-网脉状矿化受碎裂岩带控制,从而构成了多级控矿构造系统。 (3) 多层次滑动与多层次成矿 如蓬家夼、大庄子金矿产于盆地基底地层中,发云夼金矿产于盆地盖层中。 (4) 矿体产状缓、规模大,矿化-蚀变具一定的分带性。 (5) 成矿多期次多阶段。 如大庄子金矿体形成期经历了先张后压再剪切的过程。拉张阶段形成碎裂-角砾状矿石和张性断裂,挤压期形成石墨化矿石和透镜状构造,剪切期形成于矿化之后,主要表现为形成斜切矿体的断层和基性脉岩的侵入。 2、层间滑动断裂的控矿作用 层间滑动断裂对金矿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 (1) 层间滑动断裂为岩浆-流体提供通道,为成矿物质的沉淀提供了容矿空间。 (2) 控制成矿物质的来源 层间滑动断裂为低角度正断层,其上下盘切层断裂及羽裂发育,与大范围的围岩有良好的沟通性,便于热液运移并萃取成矿物质。 (3) 层间滑动过程中的构造地球化学作用 在层间滑动过程中因构造-化学作用,断裂带中的物质成分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对蓬家夼金矿区蚀变岩的常量组分分析结果,表明从围岩到断裂中心,Si 、Ti 、Ca 有规律地依次递增或递减,K在矿体中含量最低,这与钾化主要发生于矿体外围有关。在断裂带的中心部位,因Ca 、Na 大量逸散,而使Si 、Fe等元素富集。总的来看,从断裂中心向外大致次序为:Si 、Fe 、Mg、Mn、Al 、Ca 、Na 、K,这与孙岩等以韧脆性断裂的成型阶段为例,以元素的离子半径、离子比重为据,将造岩元素稳定顺序归为: Si 、Mg、Mn、Al 、Ca 、Na 和K(1998 ,孙岩) 的情况相一致,这是一种动力分异作用的结果。在断裂蚀变带中,微量元素也有一定

沉积岩的结构和构造

沉积岩的结构和构造 碎屑岩是沉积岩中的一个重要类型,砾岩、砂岩、黏土岩都属于碎屑岩。碎屑岩的结构与岩浆岩和变质岩有很大的不同,后者的矿物颗粒之间是连续接触的;而在碎屑岩中,颗粒之间以点接触,颗粒之间有隙,这些隙被胶结物或者细粒填隙物质充填。因此,具有隙是碎屑岩重要的结构特征。 层积岩的不同结构 碎屑岩的结构包括碎屑颗粒的结构、杂基或胶结物的结构以及碎屑和填隙物之间的关系等诸多特征。 碎屑颗粒的结构特征是指粒度、球度、形状、圆度和颗粒的表面特征。粒度是指颗粒的大小,1-1000mm为砾级,0.1-1mm为砂级,0.01-0.1为粉砂级,< 0.01为黏土级;球度用于衡量一个颗粒近乎于球体的程度,等轴状矿物球度高,片状、柱状矿物球度低;形状用大家熟悉的圆球体、椭球体、扁球体和长扁球体来表示;圆度是指原始的碎屑棱角被磨圆的程度,用比较形象的棱角状、次棱角状、次圆状和圆状划分出四个级别;颗粒表面特征是看碎屑颗粒的表面的磨光程度如以及是否有刻蚀的痕迹。

填隙物结构包括杂基和胶结物。杂基是和粗大碎屑一起沉积下来的细粒填隙组分,属于机械沉积,杂基粒度一般< 0.03mm;而胶结物是化学成因的物质,一般含量小于50%,填隙在隙之间。胶结物有非晶质和显晶质等结构类型。 碎屑和填隙物之间的关系,也称胶结类型。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基底胶结的填隙物为杂基且含量多,碎屑颗粒呈星点状分布;隙胶结则不然,胶结物含量少,只充填在碎屑之间的隙中;接触胶结和隙胶结类似,但胶结物含量更少,只分布在颗粒之间接触的地;镶嵌结构的特点是颗粒之间呈凹凸线状接触,似乎没有胶结物。 层积岩的层理 沉积岩最典型的构造特征是具有层理。沿垂直向观察这种层状构造可以发现,由于矿物成分、结构或颜色的不同而表现出成层性。根据纹层排列的特点,层理可以继续细分。比如纹层呈直线状相互平行,并且平行于层面,称为水平层理和平行层理;纹层呈对称或不对称的波状,总向平行于层面,称为波状层理;纹层斜交层面,斜层系呈彼此重叠、交错、切割的组合式,称为交错层理或斜层理等等。 沉积岩的另一个重要的构造类型是有层面构造,既在岩层表面有波痕、泥裂、

砾岩的描述

实验四砾岩的描述 (2学时)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学习砾岩的观察及描述方法。 2.掌握砾岩的粒度和成分分类,学会正确命名。 二、实验内容 观察和描述砾岩与角砾岩的标本,初步分析其形成条件。 三、实验指导 (一)砾岩观察和描述的一般程序 1.砾岩的颜色:按教材中所介绍的方法来观察和描述。 2.砾岩的结构:(1)砾石的结构,(2)填隙物的结构,(3) 胶结类型和支撑关系。 3.砾岩的成分:(1)砾石的成分及含量,(2) 杂基的成分及含量,(3)胶结物的成分及含量。 4.砾岩的沉积构造特征:与砂岩的描述方法相同。 5.成岩后生变化 6.命名 7.岩石成因(形成过程及沉积条件) (二)砾岩标本的描述内容和方法 1.砾岩的颜色 砾岩的颜色反映其组成成分和形成环境,因此应认真描述新鲜面的原生色,有意义的次生色也应描述。岩石的颜色往往不是单一的颜色。描述时主要颜色放后、次要颜色放前,如紫红色、灰白色、灰绿色等。注意,砾岩的颜色往往反映母岩的颜色,基质的颜色与沉积环境密切相关。这一点应与其它岩石的颜色加以区别。 2.砾岩的结构 (1)砾石的结构 即砾石的粒度、圆度、球度、形状及表面特征。 ①目估各粒级砾石占砾石总量的百分含量(将砾石总含量视为100),按粒度分类命名原则进行结构命名并确定分选性。注意,有的人将砾石含量>30%的岩石称为砾岩。

②观察砾石的圆度,若圆度及次圆状砾石含量>50%的岩石称为砾岩;若棱角状及次棱角状砾石含量>50%的岩石称为角砾岩。 ③观察砾石的球度、形状及表面特征,可参见实验二。 (2)填隙物的结构:即杂基及胶结物的结构 砾岩中的杂基相对较粗,除粘土外可以包括粉砂甚至砂级颗粒,胶结物是化学成因物质,其结构常见有非晶质及隐晶质结构(肉眼不能分辨晶粒),显晶粒状结构(肉眼能分辨晶粒)等。在观察时,要认真估计杂基及胶结物的百分含量。 (3)观察和描述胶结类型及支撑关系 首先观察碎屑颗粒是否彼此接触,确定是杂基支撑还是颗粒支撑。如果是颗粒支撑则观察孔隙中是否均有胶结物或杂基,如颗粒间孔隙均被充填则为孔隙胶结,如孔隙未被充填或部分充填者则为接触胶结或孔隙-接触胶结。 3.砾岩的成分 (1)观察和描述砾石的成分 ①观察并统计岩屑的成分及含量。岩屑在砾岩中含量最高。各种岩石都可能呈岩屑出现,但以细晶或隐晶岩石的碎屑为主。常见的岩屑类型如下: 岩浆岩岩屑:多为火山岩如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等,部分微细的脉岩如细晶岩、辉绿岩等,少见粗粒的侵入岩如花岗岩等。 变质岩岩屑:多为浅变质岩如板岩、千枚岩、变质石英岩等,少见片麻岩等。 沉积岩岩屑:多为泥岩、页岩、燧石等,少见微晶灰岩、粉砂岩等,个别有砂岩。 ②观察并统计主要矿物碎屑的成分及含量。矿物碎屑在砾岩中尤其是较粗的砾岩中含量相对较少,而在砂岩中含量相对较多。常见的矿物碎屑有石英、长石、云母、重矿物等。 观察和描述砾石成分及含量,主要是为了对砾岩或角砾岩进行成分分类命名。 砾岩或角砾岩按碎屑成分的单一和复杂程度分为单成分砾岩(角砾岩)和复成分砾岩(角砾岩)。 (2)观察和描述填隙物成分及含量 ①观察和描述杂基的成分及含量 杂基包括机械成因的粘土以及粉砂和砂级颗粒。 ②观察和描述胶结物的成分及含量 胶结物常见种类有钙质、铁质、硅质等,手标本鉴定特征如下: 硅质:灰白色或乳白色,致密而坚硬,遇盐酸不起泡。 钙质:灰白色或乳白色,硬度小,结晶粗大的可见解理面,滴冷稀盐酸起泡剧烈为方解石,如滴酸不起泡或热酸起泡者则为白云石,常可见连生结构和粒状结构。 铁质:紫红色、红色、褐色,致密坚硬,如果已风化为褐铁矿则不坚硬。 磷质:灰色或灰黑色,致密坚硬,比重大,准确鉴定需磨薄片或做点磷试验。 4.砾岩的沉积构造特征 观察和描述能见到的层理类型、层面构造、冲刷-充填构造和砾石的排列性质以及排列方向等。 5.砾岩的成岩后生变化 注意观察是否有交代溶蚀现象,重结晶程度,细脉成分及穿切关系和新生矿物等。 6.砾岩命名原则

角砾岩

角砾岩(砾岩)的辨识及其找矿意义 刘继顺 2007-08-17 我们在地质研究与矿产勘查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角砾岩和砾岩。这些角砾岩和砾岩具有不同的的形成方式,其地质意义与找矿意义各不相同。 因此,准确地辨别出不同成因的角砾岩(砾岩)是一个训练有素的地学工作者不可或缺的基本功。 角砾岩(砾岩):由粒径>2mm的圆状、次圆状、棱角状岩石碎屑(砾石)经胶结而成。角砾岩能很好地反映母岩成分和性质,它与母岩关系密切。可用它判断构造运动、古海、湖岸的位置及古河流的流向。砾石是天然的铺路材料和水泥拌料,某些砾岩常与铀、金、金刚石、铜等共生,是良好的找矿标志。 按砾石的圆度分为砾岩和角砾岩: 砾岩:圆状、次圆状的砾石含量>50%的岩石; 角砾岩:棱角状和次棱角状砾石含量>50%的岩石。 按砾径的大小可分为: 巨砾岩:砾石直径>256mm; 粗砾岩:砾石直径为64~256mm; 中砾岩:砾石直径为4~64mm; 细砾岩:砾石直径为2~4mm。 按砾石成分分为单成分砾岩和复成分砾岩。 单成分砾岩:砾石成分单一,多为稳定的岩屑和重矿物,其中某种成分的砾石占75%以上,如石英岩质砾岩,燧石砾岩及石英砾岩等; 复成分砾岩:砾石成分复杂,各种成分的砾石含量都不超过50%,通常分选较差、圆度不高,砾石抗风化能力也较弱,多为洪积产物。 根据在剖面上的位置分为: 底砾岩:因位于海浸层序底部而得名,代表一个长期的沉积间断之后所开始的新的沉积,与下伏岩层呈不整合或假整合接触。

底砾岩的特点是:分布面积不大但较稳定,砾石磨圆度高、分选性好,成熟度高,粒度由下至上逐渐变细等,代表长期侵蚀间断的产物,是判断构造运动和区域不整合存在的重要标志。 辨识标志是:1)具有下伏老岩层的砾石和碎屑;2)砾石分选性和磨圆度高,成分较杂,但以硅质砾为主;3)下伏岩层的顶部有风化壳和粘土层或黄褐色氧化层;4)其胶结物的时代才能代表底砾岩的形成时代;5)可产有砂金、金红石、钛铁矿、锆英砂等重砂矿床。 注意:因不整合面常常为构造薄弱面,可为断层及热液作用所利用,故底砾岩往往叠加有构造角砾岩、热液角砾岩等,大大增加了底砾岩辨识的难度。这就需要我们练就一双慧眼,去伪存真。 层间砾岩:因位于连续沉积的地层内部而得名,其上下无沉积间断,胶结物与砾石岩性常常相同。通常是当地岩石边冲刷、边沉积形成的。也可以在成岩阶段,由于胶体脱水,体积收缩,岩石碎裂成角砾,再被胶结,则可产生成岩角砾岩(砾岩)。在动荡不安的沉积环境或同生断层中,可形成同生角砾岩,角砾与胶结物的成分相同。 同生角砾岩伴随同生断层(生长断层)而形成,分布局限,是寻找喷流沉积矿床的典型标志。 根据岩石成因分为: 滨岸砾岩:主要形成于滨海地区和滨湖地区,它是由河流携入的砾石或沿岸岩石崩塌下来的碎块经波浪和河流反复改造而成。 河成砾岩:山区河流与平原河流形成的砾岩称为河成砾岩,多由岩屑砾岩构成。砾石的平均粒径比海相砾石大,但砾石分选性差。 冰碛砾岩:砾石以粉砂和泥级碎屑为主,砾级碎屑含量—般占5-30%,分选差,粒径大小不一。冰碛岩的辨识特征是:砾石形状奇特,形成所谓五角砾石或熨斗状砾石,表面有丁字形擦痕。 岩溶角砾岩(崩塌角砾岩、洞穴角砾岩):碳酸盐岩因溶解而形成溶洞,溶洞顶壁崩落而形成石灰质、白云质角砾堆积,进而被钙质或红土所胶结所致。

地质构造及地质图学习资料

地质构造及地质图

二、地质构造及地质图 Ⅰ.名词解释 1.地质构造 P23 构造运动引起地壳岩石变形和变位,这种变形、变位被保留下来的形态被称为地质构造。 2.地质作用 P24 是指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最主要是地幔和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3.绝对年代法 P25 是指通过确定地层形成时的准确时间,依此排列出各地层新、老关系的方法。 4.相对年代法 P25 是通过比较各地层的沉积顺序、古生物特征和地层接触关系来确定其形成先后顺序的一种方法。 5.褶皱构造 P32 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岩层产生的连续弯曲变形形态。 6.背斜 P32 岩层弯曲向上凸出,核部地层时代老,两翼地层时代新。正常情况下,两翼地层相背倾斜。 7.向斜 P32 岩层弯曲向下凹陷,核部地层时代新,两翼地层时代老。正常情况下,两翼地层相向倾斜。 8.节理 P35

是指岩层受力断开后,裂面两侧岩层沿断裂面没有明显的相对位移时的断裂构造。 9.断层 P37 是指岩层受力断开后,断裂面两侧岩层沿断裂面有明显相对位移时的断裂构造。 10.地质图 P43 是把一个地区的各种地质现象,如地层、地质构造等,按一定比例缩小,用规定的符号、颜色和各种花纹、线条表示在地形图上的一种图件。 Ⅱ.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选最佳答案,将其代码填在括号中) 1.岩层产状是指()。 P31 A.岩层在空间的位置和分布 B.岩层在空间的延伸方向 C.岩层在空间的倾斜方向 D.岩层在空间的倾斜程度 2.岩层的倾角表示()。 P31 A.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夹角 B.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交线方位角 C.岩层面最大倾斜线与水平面交线的夹角 D.岩层面的倾斜方向 3.当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时,岩层是()。 P30 A.缓倾岩层 B.陡倾岩层C.水平岩层 D.直立岩层 4.岩层产状记录为145∠5时,表示岩层的走向为()。 P32 A. 5° B.145°C.35° D.175° 5.岩层产状记录为S45°E∠15°S时,表示岩层倾向为()。 P31 A. N45°E B.S45°E C.S45°W D.N45°W

砾岩描述

实验四砾岩的描述(2 学时)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学习砾岩的观察及描述方法。 2.掌握砾岩的粒度和成分分类,学会正确命名。 二、实验内容 观察和描述砾岩与角砾岩的标本,初步分析其形成条件。 三、实验指导 ( 一) 砾岩观察和描述的一般程序 1.砾岩的颜色:按教材中所介绍的方法来观察和描述。 2.砾岩的结构:(1)砾石的结构,(2)填隙物的结构,(3) 胶结类型和支撑关系。 3.砾岩的成分:(1)砾石的成分及含量,(2) 杂基的成分及含量,(3)胶结物的成分及含量。 4.砾岩的沉积构造特征:与砂岩的描述方法相同。 5.成岩后生变化 6.命名 7.岩石成因(形成过程及沉积条件) ( 二) 砾岩标本的描述内容和方法 1. 砾岩的颜色 砾岩的颜色反映其组成成分和形成环境,因此应认真描述新鲜面的原生色,有意义的次生色也应描述。岩石的颜色往往不是单一的颜色。描述时主要颜色放后、次要颜色放前,如紫红色、灰白色、灰绿色等。注意,砾岩的颜色往往反映母岩的颜色,基质的颜色与沉积 环境密切相关。这一点应与其它岩石的颜色加以区别。 2. 砾岩的结构 (1) 砾石的结构 即砾石的粒度、圆度、球度、形状及表面特征。 ①目估各粒级砾石占砾石总量的百分含量( 将砾石总含量视为100) ,按粒度分类命名原则进行结构命名并确定分选性。注意,有的人将砾石含量>30%的岩石称为砾岩。

②观察砾石的圆度,若圆度及次圆状砾石含量>50%的岩石称为砾岩;若棱角状及次棱角状砾石含量>50%的岩石称为角砾岩。 ③观察砾石的球度、形状及表面特征,可参见实验二。 (2) 填隙物的结构:即杂基及胶结物的结构 砾岩中的杂基相对较粗,除粘土外可以包括粉砂甚至砂级颗粒,胶结物是化学成因物质,其结构常见有非晶质及隐晶质结构( 肉眼不能分辨晶粒) ,显晶粒状结构( 肉眼能分辨晶粒) 等。在观察时,要认真估计杂基及胶结物的百分含量。 (3) 观察和描述胶结类型及支撑关系 首先观察碎屑颗粒是否彼此接触,确定是杂基支撑还是颗粒支撑。如果是颗粒支撑则观察孔隙中是否均有胶结物或杂基,如颗粒间孔隙均被充填则为孔隙胶结,如孔隙未被充填或部分充填者则为接触胶结或孔隙-接触胶结。 3. 砾岩的成分 (1) 观察和描述砾石的成分 ①观察并统计岩屑的成分及含量。岩屑在砾岩中含量最高。各种岩石都可能呈岩屑出现,但以细晶或隐晶岩石的碎屑为主。常见的岩屑类型如下: 岩浆岩岩屑:多为火山岩如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等,部分微细的脉岩如细晶岩、辉 绿岩等,少见粗粒的侵入岩如花岗岩等。 变质岩岩屑:多为浅变质岩如板岩、千枚岩、变质石英岩等,少见片麻岩等。 沉积岩岩屑:多为泥岩、页岩、燧石等,少见微晶灰岩、粉砂岩等,个别有砂岩。 ②观察并统计主要矿物碎屑的成分及含量。矿物碎屑在砾岩中尤其是较粗的砾岩中含量 相对较少,而在砂岩中含量相对较多。常见的矿物碎屑有石英、长石、云母、重矿物等。 观察和描述砾石成分及含量,主要是为了对砾岩或角砾岩进行成分分类命名。 砾岩或角砾岩按碎屑成分的单一和复杂程度分为单成分砾岩( 角砾岩) 和复成分砾岩( 角砾岩) 。 (2) 观察和描述填隙物成分及含量 ①观察和描述杂基的成分及含量 杂基包括机械成因的粘土以及粉砂和砂级颗粒。 ②观察和描述胶结物的成分及含量 胶结物常见种类有钙质、铁质、硅质等,手标本鉴定特征如下: 硅质:灰白色或乳白色,致密而坚硬,遇盐酸不起泡。 钙质:灰白色或乳白色,硬度小,结晶粗大的可见解理面,滴冷稀盐酸起泡剧烈为方解 石,如滴酸不起泡或热酸起泡者则为白云石,常可见连生结构和粒状结构。 铁质:紫红色、红色、褐色,致密坚硬,如果已风化为褐铁矿则不坚硬。 磷质:灰色或灰黑色,致密坚硬,比重大,准确鉴定需磨薄片或做点磷试验。 4. 砾岩的沉积构造特征 观察和描述能见到的层理类型、层面构造、冲刷-充填构造和砾石的排列性质以及排列 方向等。 5. 砾岩的成岩后生变化 注意观察是否有交代溶蚀现象,重结晶程度,细脉成分及穿切关系和新生矿物等。 6. 砾岩命名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