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读后感三篇
文学名著读后感15篇
![文学名著读后感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65f29e8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91.png)
文学名著读后感15篇文学名著读后感1终于利用假期赶在今天把这本大部头读完了,接下来可能就没有大段时间读书了,过完年了,一切都正常了,忙碌的一年又开始了,真好。
读这本书还是颇有些费神的,随着故事的进展心情也跟着跌宕起伏,喜悦,开心,佩服,理解,揪心,愤怒,反思。
各种情绪下,也留下了不少彼时彼刻的一些感悟。
对于少年时期的斯佳丽,她漂亮、活泼充满了活力,虽然未免有些轻浮和浮夸,虽然也感叹过她读书太少、缺少内涵,但毕竟少不更事,还是可以理解的。
自从她赌气嫁给自己并不爱的查尔斯起,开始发现她行事的鲁莽,再后来到了亚特兰大,虽然反叛不守规矩,但倒也不让人生厌。
最最喜欢和佩服的是战争中她所表现出来的勇敢、坚韧、责任感以及强大的执行力,整本书中,只有在这里看到了她的成长、蜕变,和担当。
再次回亚特兰大,岀于对于饥饿的恐惧,对塔拉和亲人的拯救,她开“丧心病狂”地成为金钱的`奴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丢掉了很多珍贵的东西。
在这一段中,很多时候让人气愤,她的优点很明显,同样,缺点更是“招摇过市”。
个人认为,斯佳丽最大的问题在于她不善于思考和反思,不能及时修正自己,没有在这么的坎坷中真正成熟起来,所以,到最后她也失去了很多。
即使她再次回到塔拉汲取力量,如果还是不能很好地思考,不能真正的成熟,性格决定命运,将来的一切也还真难说。
瑞特和兰妮,我喜欢的另外两个人物。
瑞特,不管在什么时代,他都能掌握时局,在社会上混得风声水起,只要他愿意。
但是,爱上斯佳丽,不知是他的幸还是不幸,长久的消耗和伤害后,无所不能的船长累了,他爱不动了!只希望他离开后,可以真正找回心灵的宁静和快乐。
外柔内刚的兰妮,最容易被忽视的柔弱女子,却一直象是某种精神的存在,她给很多人带来了温暖、快乐和信心,她的离去,总感觉过去的时代真的是曲终人散了。
最后,虽然排版总岀现“院“、“野”的一些错误,但是翻译的文笔还是不错,读来非常有趣。
以史为鉴,以书为镜,学习,自勉。
文学名著读后感2《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
文学名著读后感精选五篇
![文学名著读后感精选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326d9337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67.png)
【导语】读书的⽬的是因为它是有修养的⽣活上的⼀种雅事。
⽽在⼀些不会享受这种权利的⼈们看来,这是⼀种值得尊重和妒忌的事。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读后感频道!【篇⼀】⽂学名著读后感精选 ⾼尔基的《童年》举世闻名,在⼀个假期的午时,我翻开了它,情绪也随着书上的字体忽起忽落…… 主⼈公阿廖沙的童年⽣活打动了我:四岁丧⽗,跟随痛哭欲绝的母亲和慈祥的外祖母到专横的、濒临破产的⼩染坊主外祖⽗家,却经常挨外祖⽗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处处护着他。
在外祖⽗家,他认识了很多亲戚,其中包括两个⾃私、贪得⽆厌的、为了分家不顾⼀切的⽶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还有两个都叫萨拉的表哥。
朴实、深爱着阿廖沙伊凡每次都⽤胳膊挡外祖⽗打在阿廖沙⾝上的鞭⼦,尽管会被抽得红肿,但强壮的他,之后却在帮⼆舅雅科夫抬⼗字架时给活活压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个典型的俄罗斯⼩市民的家庭⾥度过的:贪婪、残忍、愚昧;⽗⼦、兄弟、夫妻之间勾⼼⽃⾓;为争夺财产常常为⼀些⼩事争吵、打架……但在这个⿊暗的家庭⾥,有⼀个勤劳、坚强、善良的外祖母。
她常常给阿廖沙讲好听的神话故事,也默默地教他做⼀个不想丑恶现象屈膝的⼈。
阿廖沙的童年是⿊暗的,就像他的家庭⼀样。
周围残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时甚⾄连他⾃我都不敢相信竟会发⽣那样的事情。
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的精神⽀柱。
阿廖沙也还认识很多其他的⼈:搬进新房⼦后的⼏个房客、隔壁的三少爷,等等。
阿廖沙从家⼈的⼀些“奇怪”的举动中渐渐的明⽩了⼀些道理。
和阿廖沙相⽐,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欢乐的;是没有烦恼痛苦的,更是⽆忧⽆虑的。
有那么多的孩⼦甚⾄不懂什么叫做“打”,因为我们从没有经历过被⼈打、被⼈拿鞭⼦抽的滋味。
当然,除此之外,我们的⽣活中也很少有家⼈之间的勾⼼⽃⾓,为争夺财产⽽打架争吵之类凶狠的事情。
更不会发⽣残忍的把某个⽆辜的⼈⽆端地折磨致死这类想都没想过的恐怖事件。
如此⽐较,我们的童年和阿廖沙的有着天壤之别。
我们每⼀天⽣活在蜜罐⾥,被甜⽔泡着……我们是多么幸福呀!我们从来不⽤研究⾐⾷住⾏。
霍达《未穿的红嫁衣》读后感(三篇)
![霍达《未穿的红嫁衣》读后感(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21aa93f5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8e.png)
霍达《未穿的红嫁衣》读后感(三篇)未穿的红嫁衣读后感(一)看过霍达的《未穿的红嫁衣》,为男女主人公有情人难成眷属而感到惋惜。
被故事结尾那件红嫁衣在空中飘荡……那种意境中所透露的悲凉,无奈所深深地震撼。
这个画面至今记忆犹新,仍留于脑海挥之不去。
想当年我看到的只是一个爱情悲剧,一个被爱彻底毁灭的痴情女子。
同情李言,更同情郁琅环。
如果说当年只是被故事情节所触动,那么时隔今日,再回顾此作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则更多的是对男主人公李言的批判。
对作品的理解也并不仅只停留在表面,有了更深一层的看法,更能体会其中真味,明白了造成此悲剧的现实原因,主观原因。
对于李言的自私自利,实乃不敢恭维。
第一次读《未穿的红嫁衣》是在高三时,那时同学们正忙于题海战,而我却如痴如醉地沉浸于霍达的历史小说中。
霍达的文笔功力宏大而又细腻,时而泼墨如瀑,时而婉约如溪,一直牵引着读者的思绪,引领着我进入深刻的思维空间。
故事贯穿始终的一条红线是:李言副市长与一位青年女教师郁琅环(李言女儿的班主任)坎坷凄美的婚外恋情。
最终这段恋情以李言对落后的原夫人的屈服,对心爱郁环的残酷,对政治的无奈和惧怕而告终。
李言作为一个小有名气的历史学家、政治家,即便是“入仕”也无法真正的改变历史的命运,自己的命运总也摆脱不了政治的漩涡。
而郁却成为感情的牺牲品,走进了“极乐园”精神病院中,永远的精神分裂了。
全书展示的虽是发生在一个小城一个小型的社会圈中的故事,却剖析了整个人类的社会历史。
虽是小部分人的细腻情感,却折射出无限宽广的现实社会和无限纵深的历史时空,令人不无暇思。
我是一名文学爱好者,富有极其丰富的想象力,向来向往自由浪漫的文学殿堂,有着不切实际的理想和追求。
或许自小比较孤僻,缺乏与人交流,是捧着童话与小说长大的,因而不善于交际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
也比较喜欢独处和静思,只愿与人分享快乐,独自品味痛苦孤独,成了一个开朗与忧郁的矛盾结合体。
或许我只适合一心去搞文学或历史研究,只有面对那些书籍、资料,才能真的逃离政治,避开人言,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
格林童话读后感范例(三篇)
![格林童话读后感范例(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7b5cbf44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3c.png)
格林童话读后感范例《格林童话》读后感《格林童话》是全球著名的文学作品集之一,由德国作家雅各布·格林和威廉姆·格林兄弟编写。
这本作品集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彩的故事情节吸引了无数读者,在世界各地享有盛誉。
读完《格林童话》,我对这本书深感折服。
它不仅描绘了丰富多样的故事,还融入了深刻的道德教育和人生哲理。
每个故事都蕴含着一种智慧和谋略,不仅引发了我的思考,也给了我许多启示和触动。
首先,这本书中的故事情节精彩纷呈,读起来趣味盎然。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白雪公主》和《灰姑娘》这两个故事。
《白雪公主》教会我们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毫不退缩地追求幸福。
而《灰姑娘》则告诉我们不要以貌取人,真正的美丽来自内心,只要坚持自己的梦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这些故事不仅让我在阅读中享受乐趣,也给了我对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其次,这本书中的道德教育和人生哲理令人深思。
每个故事都以一种寓意深刻的方式讲述着人性的弱点和道德的价值。
例如,《安徒生童话》中的《小人书》告诉我们珍惜现有的幸福,不要贪图虚无的东西;《灰姑娘》则强调了善良和毅力的重要性。
这些故事都是对人性的剖析和思考,让读者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另外,这本书中的人物形象也十分生动。
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每个人物都有着鲜活的个性和丰富的情感。
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人物的喜怒哀乐,进一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例如,《小红帽》中的小女孩天真可爱,勇敢面对狼的威胁,展现了童真和勇敢的一面。
这些生动的人物形象让故事更有趣味和吸引力。
总的来说,《格林童话》是一部富有教育意义和趣味性的作品集。
它不仅让我沉浸在精彩的故事情节中,也教会了我很多关于生活的道理和人性的思考。
通过这本书,我了解到了勇敢、善良、毅力等价值观念的重要性,同时也被故事中的智慧和谋略所吸引。
我相信,读者们在阅读《格林童话》时也能够享受到这种深入思考和启示的乐趣。
这本书不仅是儿童的好伴侣,也可以成为成年人思索人生的良师益友。
2024年《神笔马良》读后感模板(三篇)
![2024年《神笔马良》读后感模板(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0b6e8f88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48.png)
2024年《神笔马良》读后感模板《神笔马良》是一部让人瞩目的儿童文学作品,故事跌宕起伏,情节引人入胜。
它以一个普通的小男孩马良为主角,讲述了他通过一支神奇的笔,实现了一个个壮丽的梦想,并在过程中收获成长和勇气的故事。
读完这本书,我感到深受启发和感动,下面我将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主题意义三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读后感。
首先,故事情节紧凑有趣。
整个故事发生在一个普通的村庄里,但是通过作者的巧妙安排和设置,故事却非常丰富多彩。
马良用神笔画出来的东西都可以变为真实存在,这一设定为故事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性。
他能画出会飞的马,画一片美丽的花海,还可以画出金山银山。
这些场景的描写让我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马良创造的世界真实与美好。
而在画画的过程中,马良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各种挑战和困难,比如被坏人惦记,被人们误解。
这些困难使得故事更具张力和吸引力,同时也让读者更能理解马良所经历的成长和磨砺。
其次,每一个人物形象都鲜明生动。
作者非常善于刻画不同角色的个性和特点,使得他们在读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马良是一个天真善良、勇敢无畏的男孩,他懂得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去面对困难,从而获得了成长和成功。
马良的妈妈是一个聪明贤惠的女人,她对儿子的成长给予了很多关怀和支持。
而马良的爸爸则是一个有责任心、待人和善的男人,他教会了马良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此外,还有一些丰富多彩的配角,比如可爱的小狗汪汪和善良的老奶奶。
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作用,使得整个故事更加丰满和立体。
最后,这部作品所传达的主题意义令人深思。
马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实现了一个个壮丽的梦想,同时也影响了周围的人们。
他用自己的画笔给大家带来了温暖和快乐,人们也逐渐认识到了马良的伟大和善意。
通过马良的故事,我们了解到人生并非一帆风顺,但只要勇敢而坚持,就能够克服种种困难和挑战,实现自己的梦想。
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用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去帮助他人,从而让整个社会变得更美好。
经典名著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
![经典名著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8aaf0150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b1.png)
经典名著读后感经典名著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经典名著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经典名著读后感1本书作者罗贯中为读者讲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个徒弟一起上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
《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著名的三部自传体小说,描写了作家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的生活经历。
我们可以从中看出青少年时代的高尔基对小市民习气的深恶痛绝,对书籍的热爱,对自由的热烈寻求,对优美生活的强烈向往。
《西游记》向人们展现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天下,人们无不在作者富厚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
然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肯定社会生活的反应,作为神魔小说杰出代表的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天下,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
本书作者罗贯中为读者讲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个徒弟一起上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
《名流传》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所著《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的合称。
本书的三位传主都是人类历史上极富天才而创建至伟的人物,他们的人生富厚多彩,他们的作品博识宏博,他们的影响历经世代而不衰,罗曼·罗兰牢牢紧驾驭住这三位有着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他们在忧患困顿的人生征途上历尽苦难与颠踬而不改初衷的心路历程,凸现他们崇高的人格、博爱的情感和广阔的胸襟,从而为我们谱写了另一阕“英雄交响曲”。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
他有无量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力。
他有着大英雄的不凡气度,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
他机警勇敢又诙谐好闹。
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斗。
与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斗,楞是叫响了“齐天大圣”的隽誉;与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一个妖魔,快意金箍棒下决不对妖魔留情;与一切困难敢斗,决不退却低头。
名著读后感(15篇)
![名著读后感(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1dcda3d08a1284ac9504300.png)
名著读后感(15篇)名著读后感1《绿野仙踪》是美国作家莱迪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
今天我读了这本书。
故事主要讲了小女孩多萝西被一阵旋风刮到了一个陌生而神奇的地方。
为了回家,她在女巫的指引下去了奥芝国寻求帮助。
一路上,她结识了三个朋友:没有脑子的稻草人,没有心的铁皮人,胆子很小的狮子。
他们同心协力,共同克服困难,战胜险恶,最后多萝西终于回到了家,朋友们也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当我看到多萝西用信念,鼓舞着她的同伴时,我心中便不由得被多萝西那坚定的决心和勇气感动了。
一直走下去,该有多少路啊?要走多少日子啊?途中要经受多少艰难与困苦的煎熬……看着看着,我的脑海中不时浮现出了同学们出黑板报的情景:望着空空如也的黑板,可发了愁,整天浸在那几本板报书中再也找不到新颖的内容,于是他们便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了起来,并且搜集了班上许多同学们的金点子。
俗语说:功夫不负有心人。
终于,这有着新颖内容和有趣图画的黑板报在同学们精心策划中诞生了,这不是靠别的,正是靠同学们团结、互助、合作的精神。
在实践生活中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只有团结友爱、互相合作,才能克服困难,取得好成绩,象多萝西一样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
有句俗语说得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名著读后感2“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这就是三国,不仅是三国,其他朝代也是如此。
开国君主艰苦创国,打下一片天下,为维护国家的安定和是国家兴盛,后几代也有一身抱负,使国家强大。
而后几代君主则贪图享乐,昏庸腐败,直至亡国。
东汉末年,桓、灵二帝昏庸腐败,于是天下出现许多英雄,想干一番大事业。
曹操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小人,并非其然。
他保有一腔热血,相统一天下。
他勇敢,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胆量。
他心胸宽大,贤人异士都去投奔他。
他打败袁绍后入军冀州城,发现手下跟袁绍通信。
曹操是一个赏罚分明的人,按理他应该处斩部下,但他却说“孰能无过,我还奉承过袁绍,这些书信就送给袁绍吧”。
2024年《神笔马良》读后感范文(三篇)
![2024年《神笔马良》读后感范文(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8a481211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de.png)
2024年《神笔马良》读后感范文《神笔马良》是中国著名作家周梅森创作的一部儿童文学作品。
故事以一个普通的小学生马良为主人公,讲述了他获得神秘的神笔后,通过画画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并帮助了许多人的故事。
这部作品在____年获得第24届全国图书奖少年儿童文学奖,也是适合孩子阅读的优秀书籍之一。
故事以马良遇到的困境开始,马良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小学生,对于学习并不感兴趣。
他的画画水平也很一般,总是画不好。
然而,当他得到了神秘的神笔后,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这支神笔能够使他的画变为现实,无论是一张纸上的画,还是他的想象中的东西,都能成为现实。
这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往奇妙世界的大门。
马良最初利用神笔画了一只小猎犬,而这只猎犬竟然成了真的!从此,马良开始用画画去帮助他人。
他画给饥饿的人食物,画给受伤的人药品,画给憔悴的老爷爷年轻时的容颜……马良的画带给了人们希望和快乐,也展示了他的善良和与众不同的能力。
然而,就在马良开始享受他的画画的时候,他却发现自己的画画能力逐渐消失。
神笔只留给他画一千次的机会,为了挽救神笔的力量,马良决定用最后的一笔画自己心中最大的愿望——将自己画成艺术家。
这次,画中的马良成了真的艺术家!他的画作受到了许多人的赞赏,他也成了一个小有名气的画家。
通过马良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他如何利用自己的神笔帮助他人,他心地善良和乐于助人的品质。
马良的故事告诉我们,我们也可以像他一样运用自己的才能去帮助他人。
同时,故事中也提到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即“力所能及”。
马良的神笔有限的次数,因此他用画画的能力帮助了越多的人,他可以帮助的人就越少。
这个道理告诉我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和局限性,我们应该明白自己的能力所及,能做到的就去做,不能做到的也不必勉强。
《神笔马良》中还融入了对于艺术的探索和追求。
马良并不是一个天才画家,但通过努力和充满想象力的画画,他成功地让自己的作品带给了人们无尽的欢乐和感动。
这告诉我们,艺术不仅仅是一个技能,更是一种表达自己内心世界和感受的方式。
优秀作品读后感6篇
![优秀作品读后感6篇](https://img.taocdn.com/s3/m/cbccef0d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35.png)
优秀作品读后感6篇优秀的读后感能够帮助我们深入理解书中的主题和人物情感,读后感不仅是对书籍的总结,更是对我们内心世界的探索与发现,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优秀作品读后感6篇,感谢您的参阅。
优秀作品读后感篇1坦普尔小姐对孤儿院的孩子们有着母亲般的感情,拥抱着所有的孩子。
对海伦身体的担忧,当简被罗克赫斯特粗暴诽谤时,感受到天真孩子的心被粗暴欺负的悲伤,用一颗温柔的心温暖简单,邀请海伦在他的坏房间里,简说活着吃饭,担心海伦的身体,安慰简单。
她以上帝的名义爱着它,温暖了简的心。
固执不屈的性格,因为爱和善的滋润,充满了明亮的活力,阳光充满了困难。
爱的种子在她心中扎根。
我必须看到海伦在她死前拥抱她——我必须最后吻她,和她交换最后一句话。
海伦在她拥抱的睡眠中微笑着去了天堂。
当她成为桑菲尔德别墅的家庭女教师时,我认为我真诚地关心阿黛勒的幸福和进步,默默地喜欢这个小家伙,就像我感激费尔法克斯的妻子一样,但也因为她默默地尊重我和她温柔的心和气质,觉得和她相处是一种乐趣。
她爱上桑菲尔德别墅主人罗切斯特的原因有着最深的基础:两人都有一颗慷慨和仁慈的善良。
不,年轻女士,我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慈善家,但我有良心。
我羡慕你平静的心情,清白的良心,纯洁的记忆,小女孩,没有污点,没有感染的记忆一定是一大宝藏,是身心快乐永不枯竭的源泉,我的心原本是一个停骨所,现在它将成为一个神龛。
不,阿黛勒不应该对她母亲和你的疏忽负责。
我非常关心她。
现在我知道她在某种意义上说她没有父母——她被母亲抛弃了,你也不承认。
先生——我会比以前更爱她。
我怎么能喜欢一个讨厌家庭教师的富裕家庭的宠儿,而不是像朋友一样对待她孤独的孤儿呢?当简得知阿黛勒被一个歌手抛弃时,这是一种旗帜鲜明的爱;当简得知里德阿姨病危迅速回来时,这是一种救赎的爱。
当简得到叔叔的遗产时,他认为他的表弟和表弟应该分享,这是一种广泛的爱;简爱的主人罗切斯特先生虽然表面上冷漠孤傲,但骨子里却渗透着善良的爱情。
红星照耀中国的读后感三篇
![红星照耀中国的读后感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27bbf2ec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9b.png)
红星照耀中国的读后感三篇
红星照耀中国的读后感三篇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经典的革命题材文学作品,以它的文学性和思想性深受读者的喜爱。
读完这部作品,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它所传达出来的思想和精神,下面分三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读后感。
第一篇:愿为人民服务
这部作品中,最能打动我的是主人公王二小。
他出身贫寒,但是他拥有着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
他从小就想着要为人民解决问题,让大家过上好日子。
在他的努力下,小村庄的生产力得到了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
他的一生都在为人民服务,最终成为了人民的英雄。
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于为人民服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第二篇:革命的精神
这部作品中的革命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在那个年代,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生活十分艰苦。
王二小和他的同志们为了解放和发展中国,不惜流血牺牲,他们的革命精神感染了全国人
民。
他们的壮烈牺牲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第三篇:信仰的力量
这部作品中的信仰精神也很值得我们学习。
主人公们一直坚信着共产主义的道路是正确的,他们没有放弃自己的信仰。
即使在面对生死考验的时候,他们也没有违背自己的信仰,最终信仰赢得了胜利。
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仰。
总之,这部作品给予我们很多的启示和思考,我们要学习它所表达的思想和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
外国文学作品读后感三篇
![外国文学作品读后感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0b0e3f5d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05.png)
一、《战争与和平》读后感《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部小说以拿破仑战争为背景,讲述了19世纪初俄国贵族家庭的生活和俄国与法国之间的战争,描写了一系列人物的生活和命运,展现了人类的爱恨情仇、生死离别、战争与和平的主题。
故事主要围绕着五个贵族家庭展开,他们分别是布尔戈诺夫家族、博洛金家族、别列佐夫家族、拉斯科洛尼科夫家族和库拉金家族。
故事开始于1805年,当时俄国与法国之间的战争即将爆发。
主人公安德烈·博尔戈诺夫是一位年轻的军官,他参加了俄国军队对抗拿破仑的战争。
在战争中,他结识了尼古拉·鲍勃洛夫和皮埃尔·别佐夫,他们成为了好友。
同时,安德烈也爱上了一个名叫娜塔莎的年轻女子。
随着战争的进行,安德烈和尼古拉都受了伤,皮埃尔则被俘虏。
娜塔莎则在家中度过了战争,她的家族也经历了许多变故。
战争结束后,安德烈和娜塔莎结婚,但不久后安德烈在一次战斗中牺牲了。
故事的另一条线索是博洛金家族的故事。
他们是一家富有的贵族家庭,但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却十分复杂。
家族的女儿玛丽娜爱上了一位名叫瓦西里的军官,但他们的婚姻并不被家族支持。
最终,玛丽娜和瓦西里还是结婚了,但他们的婚姻并不幸福。
整个故事中,托尔斯泰通过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细节,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他认为,和平才是人类真正需要的,而战争只会带来痛苦和毁灭。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们的命运和成长过程,反映了当时俄国社会的种种问题和矛盾,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小说的主人公是安德烈、皮埃尔和娜塔莎三个人物,这些人物形象丰满、生动,深受读者喜爱。
其中安德烈是一个充满理想主义的人,对自己的责任感非常强烈。
他在战争中受伤后,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最终找到了自己的信仰,是小说中最具有思想性的人物之一。
他对战争和人生有着自己的看法,但最终却在战争中失去了生命。
读后感通用模板5篇
![读后感通用模板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7229652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24.png)
读后感通用模板5篇读后感通常包括读者对故事情节、角色以及主题的看法和评价,写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背后意义,作者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读后感通用模板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读后感通用模板篇1城南旧事》依然属于短篇小说。
因为其中每一个小章节所叙述的人物重点不一样。
不一样章节故事所发生的背景相同也有必须的关联,颇有点像此刻的漫威电影的宇宙世界。
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的最主要区别个人感觉在于情节铺设和人物塑造的精细度和集中度的差别。
多个相同人物的不一样角度的短篇就是长篇。
长篇的叙事线索更长,时间跨度更大,同一人物的层次更多。
吕叔湘先生以往一再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他认为自我的语文本事70%是得之于课外阅读。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
提倡少做题,多读书…”以上信息都能够充分说明课外阅读不论长篇还是短篇都是对于课内很好地补充。
课外阅读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阅读不能被课内篇目所替代,学生阅读的思考和感受需要很大的独立空间。
在导读中,提到《城南旧事》的艺术魅力有五个方面:1独特的儿童视角。
2真挚细腻的情感。
3人道主义的悲悯情怀。
4成长与离别的潜在主题。
5京俗画卷和平民韵味。
作品语言流畅是读者流畅阅读的前提。
本书作者十分善用儿童懵懂新奇又充满热情的视角来制造情节上的刻意模糊,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学味道。
秀珍和妞儿的相认就是在不断清晰的朦胧气氛中最终汇聚。
但最终母女被火车撞死的结局又借助童年英子发烧记不清具体情节而刻意模糊。
故事中的宋妈的孩子们、秀珍和妞儿、偷儿、父亲去世、兰姨娘和德先叔的离开都具有成长和离别的主题,让人读过之后充满忧伤。
从作者的写作文本来看,要想写好一篇文章,要具备三个要素:丰富的生活、趣味的思索和充沛的情感。
这也是目前写作困难的学生多面临的最大困难。
需要教师和家长去慢慢引导。
读后感通用模板篇2读完了林海英写的《城南旧事》,我仿佛回到了那个古老的北京。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范文(三篇)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范文(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57e9b276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12.png)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范文贫家女儿,外出谋生,失足泥淖,遗恨千古,在中外各国文学作品当中,此类题材屡见不鲜。
《德伯家的苔丝》一书,总体看来似乎也没有脱此窠臼,但是作为英国和世界文学的瑰宝,它不论在资料还是艺术上都独具特色,至今仍有强大的魅力吸引读者。
托马斯·哈代,“一个耸立在维多利亚时代和新时代交界线上的忧郁形象”。
与其说忧郁,不如说他的反叛。
维多利亚王朝,是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鼎盛时期,在这个使很多英国人引以为豪的历史上又一个“黄金时代”,却有许多有悖人情常理的陈规陋习,诸如崇尚繁文缛节,提倡虚伪道德。
一个小说家,应对上流社会道貌岸然的衮衮诸公,将一个失身女人作为小说的主角,并公然断言她是一个“纯洁的女人”,这是何等的大逆不道!直到几十年后,苔丝的光芒才愈加放彩,苔丝是哈代塑造的最好的典型,也是英国文学宝库中最美的女性形象之一。
整本书前期很平淡,慢慢看进去,便走不出来了,全书以苔丝到贵族本家认亲为线,叙述这个单纯美丽女孩的悲剧一生。
我的感悟,也从那里开始吧。
在英格兰西南部偏僻落后的农牧业地区,是远离繁华城市,仍保有古风古貌的存在。
17岁的美丽少女苔丝是那里土生土长的农家姑娘,父亲是贫苦的乡下小贩,生性怠惰,愚昧无知;母亲过去是挤奶女工,头脑简单,他们都是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
杰克·德北听信牧师关于家族荣耀的消息,妄图让苔丝去认回本家—德伯家族,借此摆脱贫困的生活。
苔丝并不愿意这样做,但由于老马王子的意外死亡,心怀愧疚不得不硬着头皮去认本家。
家庭的重担和自身的职责感在一开始就给她的生活拢上了一层阴影。
应对德伯·亚雷,她是那样的无知懵懂,但又不得不依靠着他,致使最后轻信亚雷失身于他。
苔丝在受到社会道德舆论的谴责和轻视的同时,可悲的是她同样以这一道德标准来静观自己,这使得她的悲剧显得更加浓重和深沉。
苔丝明白自己是清白的是无辜的,但是同时她也认为自己是有罪的,她也在按照传统的贞操观念来衡量自己是否清白,她比别人更加无法忘记自己的耻辱。
经典文学作品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
![经典文学作品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0ee2a958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3d.png)
经典文学作品读后感经典文学作品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经典文学作品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经典文学作品读后感1昨天感冒,在家休息。
发现卧病在床的好处是可以随心所欲地读闲书,不必有上班时间读闲书时不务正业的内疚感;不好处是读一会就累了,要睡觉,睡醒了接着再读。
休息一天,读了两本半闲书,其中的一本就是《莫言散文》。
这本《莫言散文》是浙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10月第一版,2012年10月第三次印刷。
版本一般,内容还不错。
本书集结了莫言的若干叙事散文、谈创作的文章以及在美国、日本大学的一些演讲。
愚人一直感觉,了解一个作家,最直接的不是他的小说,而是他的散文、杂文,这也是我读莫言散文的原因。
莫言是一个率真的作家,从字里行间可以感觉得到。
来自山东高密乡村的莫言,仍保留着乡土的淳朴,这很难能可贵,也是他创作生命力的源泉。
读书就是和作者交流,作者有没有料,其实根本瞒不过读者。
无病呻吟、为辅新诗强说愁,终将被雨打风吹去。
莫言,之所以成为莫言,就是因为他做到了最好的自己。
做人,如同写作,还是本真一点,循着自己的内心,这样即便没有所谓的成功,至少对得起自己的生命。
经典文学作品读后感2花了五天多的时间终于读完了《简爱》,我知道这是一个十分艰巨的过程。
这连住的几日,我几乎除了吃饭和睡觉,一切时间都耗费在这本来自遥远国度的小说里。
然而我还得在抱怨的同时,不得不承认它的杰出与迷人。
很少见到这样迷人的异国风情。
这充满着英国十九世纪趣味的故事里,让我感慨了很多。
其实我应该早些接触这本书,早就有很多的人介绍它了。
可惜,我拥有着一点排外的情愫,一直拖到现在去欣赏它,实在有些相见恨晚。
对简爱,我是欣赏和赞美的。
她追求独立的人格,追求男女之间精神的平等。
虽经历了很多的不幸却依旧热爱生活,并把爱带给每个需要她的人。
2023年文学作品读后感15篇
![2023年文学作品读后感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7ead9c3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21.png)
2023年文学作品读后感15篇文学作品读后感1下午,反反复复地读着梭罗的《瓦尔登湖》,真的很感动。
他的文字是朴素的,但他的思维是独特的。
我确信那是一个睿智的老人。
我知道他在瓦尔登湖独居时年纪并不大,即便死去时也称不上“老人”,但他却给我一种唯有老者方有的广博、沉稳和智慧的感觉。
他与孤独为伴,但并不消沉。
他那么热烈地爱着自然,用孩子般的想象遨游并描绘着自然。
他用心地探索着人与自然的关联,坚定地维护着自然的古典生态。
他坚信:人类唯有在大自然中才能保有自己的纯美天性。
因此热情地讴歌着心中的女神——瓦尔登湖,这又何尝不是每一个人心中应保留的一块圣地呢?关于梭罗,我是很矛盾的。
我在认定他有着老者的平和睿智的同时,脑中又时时会浮现出这样的一个身影:一个孤独的孩子,独自漫步湖边或徜徉林中,没有惊慌,也不显无助;看着那蓬勃华丽的生长着一切,内心充满着喜悦,似乎他也参与了创造,他也能够随之生长起来。
那份自在自得让他俨然成了山林之王;然而他又断不肯凌驾于万物之上的,他只想做自然永远的孩子。
是啊,他是自然的孩子,但这不是一个对世界的新奇叽叽喳喳叫嚣个不停的孩子。
我常常惊诧于他的那份好奇与平静,他静静地打量着一切,不管是喧嚣的城市,还是静谧的山林。
他静静地思考,思考着人类伟大的创造力,也思考他们唯我独尊的行径。
他是人类的尊者。
他以一颗安静而纯粹的心灵,以一颗高贵而智慧的头颅俯看着茫茫众生。
他在工业革命初期便预见到了一两百年后的这天的现状。
他关怀着人类,又蔑视着人类。
他担心一切完美的事物都会随着人们功利目的下的`发展而消逝,瓦尔登湖也将要成为记忆之湖。
甚至记忆都会淡去,直至不复记忆。
以前,我一向以为我能够如梭罗般的生活。
我甚至也在尝试着那样做,只可惜我生活在一个说不上繁华却也绝非寂寞的小城。
我无法弄到一块属于我的地,当然更不可能有一方真正的山水,除了把高楼的阳台安置满各种绿色植物。
尽管我生活素淡,在简单中体味着生命的纯粹,但尘世中凡俗事物依然能够令我焦头烂额;我喜爱山野,却不必须能够真正归隐身田园。
名著读后感经典(15篇)
![名著读后感经典(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fb59f6e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9c.png)
名著读后感经典(15篇)名著读后感1暑假里,我读了很多书,其中《格林童话选》中的《灰姑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灰姑娘的妈妈去世了。
她的`爸爸又娶了一个后妈,后妈带来了两个姐姐,姐姐们让她穿上木头鞋、旧外套。
有一次,王子要举行舞会。
在小白鸟的帮助下,灰姑娘连续三个晚上参加了舞会。
最后,她成了王后。
后妈和两个姐姐晕了过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好人会得到回报,坏人会得到报应。
我要像灰姑娘那样,做一个虔诚善良、聪明勇敢和机灵的好孩子。
名著读后感2今天,我读了《塔克的郊外》的1-6章。
读完后,它使我为生活在大草原的各种动物捏了一把汗。
因为那么多动物即将失去它们最珍贵的家园。
我们人离开故乡时,都会依依不舍,但是我们还是可以重回故乡,甚至还是可以买下一套房子在故乡生活。
但是如果动物的家园被破坏了,修复或重建便很难了。
虽然有些动物不需要“家”,但是,家对于更多的弱小的动物来说,可谓栖身之所。
如果变成了楼房幢幢,那么,有许多动物就必死无疑了!被茂密的草和树所覆盖的草原,是动物的'天堂。
而且,美丽草原的重任可不止有这些。
如果人类乱砍滥伐,会使草原急速变成沙漠,因为就连撒哈拉大沙漠以前也是一片绿洲啊!草原变成沙漠的结果是什么呢?是数以万计的人类与家禽会饿死。
在1982年至1985年之间,因饥饿而死去的人数甚至达到了数百万之多,这些庞大的数字都证实着人类的过度开发会有巨大的恶果!《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一部家庭史诗,反映了当时封建社会的生活和道德形态。
作品中,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形象鲜明,个性鲜明,个人经历感人至深,引人入胜。
通过阅读《红楼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部小说所表达的深刻思想和情感。
作品中展现的人物形象和他们的性格特点,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看着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的人物命运历程,我感到深深的敬畏和感动。
作品中的家庭乱象和社会现象与当今社会的若干问题非常相似。
古典文学作品读后感
![古典文学作品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30a7a6d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48.png)
古典文学作品读后感篇一古典文学作品读后感嘿,朋友!你知道吗?最近我读了几本古典文学作品,那感受,真是五味杂陈啊!就拿《红楼梦》来说吧,那可真是一部让人又爱又恨的巨作。
我觉得吧,里面的人物关系复杂得就像一团乱麻,剪不断理还乱。
贾宝玉那优柔寡断的性子,也许是那个时代贵族公子哥的通病?林黛玉的多愁善感,可能是对命运无奈的叹息。
我一边读一边想,这大观园里的是是非非,到底是人性的弱点,还是封建礼教的罪过?再说《水浒传》,那一百零八个好汉,个顶个的有性格。
鲁智深的豪爽仗义,武松的英勇无畏,让我热血沸腾。
可我又在想,他们的反抗是不是有点太冲动了?是不是还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也许在那个黑暗的社会,暴力是他们唯一能发声的方式?读这些古典文学作品,我有时候会沉浸在其中的情节里无法自拔,有时候又会突然跳出来,思考着作者的意图。
我觉得古典文学就像一个神秘的宝库,每次打开都能发现新的宝贝,但也可能会被里面的机关陷阱弄得晕头转向。
这一路读下来,我真的感慨万分,难道古典文学作品只是在讲述过去的故事吗?还是在给我们现代人敲响警钟?我想,可能两者都有吧!篇二古典文学作品读后感哎呀妈呀,读了那些古典文学作品,我这小心肝儿可是被搅得翻江倒海!比如说《三国演义》,那可真是一部充满智谋和争斗的大戏。
诸葛亮的聪明才智,简直就像是开了挂一样,难道他是从未来穿越回去的?可为啥最后蜀汉还是没能统一天下呢?是命运的捉弄,还是人为的失误?我觉得吧,这里面的事儿啊,真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
还有《西游记》,孙悟空那神通广大的本事,让我羡慕得不要不要的。
可他为啥要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呢?也许这就是所谓的“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唐僧的迂腐有时候真让我着急,难道就不能变通一下吗?读这些作品的时候,我一会儿被逗得哈哈大笑,一会儿又为书中人物的遭遇伤心落泪。
这感觉,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忽上忽下。
我常常想,这些古典文学作品到底有啥魔力,能让我这么着迷?可能是它们展现了人性的复杂,让我看到了生活的种种可能。
泰戈尔小大人读后感(精选3篇)
![泰戈尔小大人读后感(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f19f0d3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98.png)
泰戈尔小大人读后感(精选3篇)【泰戈尔小大人读后感第1篇】那是一种独特的清新秀丽,别与不同于其他的文学作品,简短的几行字中,却是永恒而沉默,宁静而美好,仿佛是一道神圣的上帝之光,指引着通往天堂的路……——题记微微有些泛黄的纸页,想随手翻两页却马上被这精妙的是哲理牵引住了思绪,这也许就是飞鸟集的魔力吧。
爱,似乎是这《飞鸟集》中不可磨灭的代名词,泰戈尔最终选择了爱。
爱自己,泰戈尔的爱来源于生活,而我们的生活,来源于爱。
“如果你因为失去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
”每一件事情都是一把双刃剑,简单的举个例子吧,有一个假期,爸爸妈妈答应好带我出去玩,可是突然间学校有一个竞赛活动,我没有办法出去玩了,可我却意外地在这次竞赛中获了奖,是其他选手们梦寐以求的,我想这件事同时也让我知道任何现在看来是烦恼的事,都看淡一些,踏实认真的做好每一件应该做的事,美好的东西和获得东西是那样多,失去的和他们比起来是那样微不足道。
爱自己,就是一切爱的前提。
爱,爱别人。
《飞鸟集》里也有许多无私奉献的爱,大树把斧柄换给了樵夫,黑夜绽放了花让白天领受谢意,太阳为云朵披上了绚丽的衣服,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爱,这份爱是那么真实而无私。
“黑夜悄悄地绽放花朵,却让白天领受谢意。
“这句话让我想到的也许并不是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而是雷锋叔叔,做好事不留名,却热衷于为人民服务这种高尚的`品格。
也正是所谓心中有他人。
爱别人,也是一种高尚而伟大的爱。
爱,爱生活。
也许在很多很多时候,我们真的很主观的把世界看错了,却反说它欺骗了我们,也“不要因为你自己没有胃口而去责备你的食物。
”记得小时候有一天,我下楼梯时不小心崴了脚,一直很难受,从此以后我上楼就故意的跺楼梯,妈妈说我是瘸子摔跤怪路不平。
曾经听过这么一句话:“优秀的人是不需要抱怨的。
”当我们少一份抱怨,生活就会很美好;学会宽容,世界也会因为你而海阔天空。
爱生活,便无需刻意追求,真善美就在我们身边。
也许当那只夏天的飞鸟飞在世界之巅时,也正如泰戈尔那最后的诗句:“我相信你的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作品读后感三篇
文学作品往往会让人沉浸其中,大家读了之后会有那些感受呢?下面就跟小编来看看文学作品读后感范文吧!
作文篇一:《陶行知》读后感读罢《陶行知教育学》,掩卷沉思,顿觉获益匪浅。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
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在育才学校经济最困难的时候,他到处奔波,筹措资金,以维持学校的日常生活,当时有人嘲笑他这样做是抱石游泳,学校如同重石,很可能将拖入水底,还是弃石为好。
陶行知不予理会,他坚定而乐观地回答:“我不是抱石头游泳,而是抱着爱人在游泳,越游越起劲,要游过急流险滩,达到胜利的彼岸。
”陶行知引学校为“爱人”,他不把学校学生当“石头”,正表明他在艰苦险恶的逆境中对学生倾注了他全部炽热的爱,竭尽奋斗之力将他们安全送达理想的彼岸。
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没有爱便不成为学校。
“晓庄是从爱里产生出来的。
没有爱便没有晓庄”,办学者及教师都充满着爱,爱教育爱学生,方能奋斗办出像样的学校。
教师没有爱也就不能教育学生。
对学生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
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详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
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真人的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施教又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
没有对学生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
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
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学生,有些学生由于父母忙于生计,把孩子扔在一边,他们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学习跟不上,有时我真的不忍心责备他们。
想想自己的孩子每晚几乎都在自己的看护下做作业,再想想他们,我们作为教师的有什么理由不去爱他们呢?教育本来就要用爱去浇灌,心与心交融才能回报以真诚。
作文篇二:读《傅雷家书》有感“我常问到你经济情况,怕你开支浩大,演出太多,有伤身体与精神的健康;主要是因为我深知一个艺术家在西方世界中保持独立多么不容易,而惟有经济有切实保障才能维持人格的独立。
并且父母对儿女的物质生活总是特别关心。
再过一二十年,等你的孩子长大以后,你就会体验到这种心情。
”
羡慕傅聪有一个好父亲。
翻译家傅雷在儿子傅聪留学海外的过程中,先后写了近
百封家书给他,教导他立身行事、爱国成才,把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融入了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中。
由这些信件汇集而成了《傅雷家书》——是一本教导中国孩子如何做人的书。
静静翻开《傅雷家书》,如深沉父爱一样,有许多足以令我感动的细节。
譬如,身为父亲的傅雷为了弥补爱子因远离故土而产生的诸多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日渐陌生的因素,不顾重重的困难,坚持给孩子邮寄有关的书籍,从《诗经》、《楚辞》到宋词、明曲,还有自己的译作。
在信笺中他阐述着民族的文化哲学思想,不止一次给儿子纠正用错了的字词,为的是让儿子明白:作为一名炎黄子孙,他是足以骄傲的,因为祖国有着无尽的文化财富,一代又一代在所有中国人的血脉里传承着!
这不禁让我想起我的父亲。
父亲是个严肃而又幽默的人,小时候,记忆中的他总是喜欢轻轻抚着我的小脑袋,给我讲历史故事、唐诗宋词。
而现在,随着我的开销越来越大,父亲也外出赚钱,许久才回来一次。
而他却没有像傅雷一样,不知疲倦地给我写信。
但是我知道,父亲仍是很爱我的。
天下父亲,或许不会像母亲一样,天天守候在我们身旁。
他们的爱,一直很安静。
作文篇三:《鲁滨孙漂流记》读后感《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十分的好看,它的作者是因法国作家丹尼·笛福,他的灵感来自于一个新闻。
1719年,《英国人》杂志刊登了
这样一则新闻:一位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与船长发生冲突,被抛弃在荒岛上孤独的生活了四年多,变成了一个忘记人类语言的野人。
在这则新闻的启发下,丹尼·笛福创作了这部小说。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鲁滨孙出生于一个体面的商人家庭,喜欢航海,一心想去海外见识一番,他几次出海,都遭不幸,最后一次只身漂流到一个孤岛上,在这个孤岛上,他竟然生活了二十八年,当他离开荒岛回到英国,此时鲁滨孙已离家三十五年了。
我可以想象出,那是鲁滨孙的处境,他会遇到多么严峻的困难和挑战,他的生活是何等的孤单与寂寞,但是鲁滨孙却用自己的勇敢战胜了恐惧,用智慧想出了种种办法,解决了一个个生活难题。
我没有鲁滨孙的那种力量,我的勇气没有他大,遇到困难也许我不会迎上去,而是躲开。
我想今后会有许多困难、挫折等着我们,只有向鲁滨孙那样,才能闯过这些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