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过街智能预警系统技术规范
车联网常用术语大全
车联网常用术语大全“车联网”热度居高不下。
作为一个网络连接平台,车联网有着许多术语。
这篇文章帮大家梳理、解释一下常见的车联网术语。
1、车联网(internet of vehicles):利用现代通信技术构建的车与人、车、路、云平台、环境、服务等之间的网络连接平台。
2、车联网路侧设施(roadside facilities for internet of vehicles):加载通信模组和位置、方向、状态等传感器,能够与自动驾驶车辆通信、与云平台互联互通的路侧设施。
3、数字化车联网路侧设施(digital roadside facilities for internet of vehicles):采用数字化方式将地理信息、交通管理信息、环境状态信息等内容传递给自动驾驶车辆和云平台的车联网路侧设施。
4、静态路侧设施(roadside facilities of no variable signs):信息不可变的车联网路侧设施。
5、动态路侧设施(roadside facilities of variable signs):信息部分或全部可变的车联网路侧设施。
6、数据链单元(smart data chain unit):采用现代的通信和互联网等技术,通过对车联网环境下道路各节点的通信集成、数据集成、算法集成,实现各类数据的充分融合、高效传输和主动控制的设备。
7、满载工作时间(full capacity work time):采用太阳能供电的设备,在断开充电回路的条件下,完全充电状态的蓄电池组可以保证设备连续有效工作的时间。
8、半载工作时间(half capacity work time):采用太阳能供电的设备,蓄电池放电至过放保护状态,断开负载,在标准测试条件下对蓄电池充电8h,连续负载后设备连续有效工作的时间。
9、行人过街智能预警系统(intelligent warning system for pedestrian crossing):一种设置于无交通信号灯控制的人行横道线处,通过采集过街行人和车辆数据,向行人或车辆预警的系统。
智慧化交通管理和服务体系包含哪些方面
智慧化交通管理和服务体系包含哪些方面智慧化交通管理和服务体系是一个综合性的框架,它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处理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等手段来提升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并提供更便捷、安全、环保的出行服务。
该体系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智能交通管控中心:集中化的交通指挥与控制平台,整合各类交通信息资源,实时监测和分析全网交通流量、道路状况及事故情况。
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实现对交通事件的快速响应和决策支持。
二、智慧路网管理: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包括自适应信号控制、绿波带协调控制等,优化路口通行能力,减少拥堵。
路面状态监测系统,用于检测路面湿滑度、破损程度等,为交通安全和养护提供依据。
三、公共交通智能化:公共交通车辆动态调度系统,根据实时客流需求调整公交、地铁等线路的发车间隔和路线规划。
公交优先策略实施,通过信号灯优先、专用道设置等方式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效率。
四、出行信息服务:实时路况信息发布,通过车载导航、手机APP、电子显示屏等多种方式向公众发布实时交通信息,引导合理出行。
个性化出行建议,基于用户出行习惯和实时交通数据,提供定制化的路径规划和出行时间建议。
五、停车管理与诱导系统:智慧停车管理系统,提供车位查询、预订、支付一体化服务,解决“停车难”问题。
停车诱导屏和移动应用相结合,指导驾驶员迅速找到空闲停车位。
六、非机动车和步行友好环境建设:建设完善的自行车道和步行道网络,配合共享单车管理系统,鼓励绿色低碳出行。
智能人行过街设施,如行人过街请求按钮、智能斑马线等,保障行人安全并优化交通流。
七、自动驾驶与车联网应用:支持自动驾驶车辆所需的V2X(Vehicle-to-Everything)通讯技术,实现车辆与车辆、车辆与基础设施之间的高效交互。
开展自动驾驶测试区建设和相关政策法规制定,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在交通系统中的应用。
八、应急救援与安全保障:建立交通事故快速反应机制,通过视频监控和远程诊断,及时发现和处置交通意外。
CJJT1062010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专业技术规范
2术语
2.0.1城市市政综合监督信息系统
Urban municipal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基于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环境,集成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单元网格数据、部件和事件数据、地理编码数据等多种数据资源,通过多部门信息共享、协同工作,实现对城市市政工程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市容环境与环境秩序监督管理和对实施监督管理效果的专业部门进行综合绩效评价的计算机应用系统。本规范中简称为系统。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高萍 王丹 吴强华 王洪深 李晟 田飞 崔媛媛 李海明孔少楠
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崔俊芝 郝力 曲成义 蒋景瞳 方裕 陈向东 杨海英郭滨 张晓青
目次
1总则1
2术语2
2.1术语2
2.2代号2
3系统(建设与运行模式)4
3.1(一般规定)4
3.2(系统建设与运行基本要求)5
3.3系统(业务流程)6
CJJ /T106—(2010)
ﻫ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011年2月1日
前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8」102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范。
市政监管问题urban municipal management problem
由监督员或公众发现并报告的管理部件丢失、损坏问题和事件问题的统称。
案件case
需要处置的城市市政监管问题。
智能交通信号灯智能调度方案
智能交通信号灯智能调度方案第一章智能交通信号灯概述 (3)1.1 智能交通信号灯的定义 (3)1.2 智能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 (3)1.2.1 传统信号灯阶段 (3)1.2.2 电子信号灯阶段 (3)1.2.3 计算机信号灯阶段 (3)1.2.4 智能交通信号灯阶段 (3)1.3 智能交通信号灯的重要性 (3)1.3.1 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4)1.3.2 减少交通拥堵 (4)1.3.3 保障交通安全 (4)1.3.4 节约能源 (4)第二章系统架构与设计 (4)2.1 系统架构设计 (4)2.2 关键技术概述 (4)2.3 系统功能模块划分 (5)第三章数据采集与处理 (5)3.1 数据采集方式 (5)3.2 数据预处理 (6)3.3 数据挖掘与分析 (6)第四章信号灯控制策略 (6)4.1 常规控制策略 (6)4.2 自适应控制策略 (7)4.3 智能优化控制策略 (7)第五章实时交通流预测 (8)5.1 预测方法介绍 (8)5.2 预测模型建立 (8)5.3 预测结果评估 (9)第六章信号灯调度算法 (9)6.1 确定性调度算法 (9)6.1.1 固定周期算法 (9)6.1.2 最小绿灯时间算法 (9)6.1.3 最大绿灯时间算法 (9)6.2 随机性调度算法 (9)6.2.1 随机相位选择算法 (10)6.2.2 随机绿灯时间分配算法 (10)6.2.3 随机周期调整算法 (10)6.3 混合调度算法 (10)6.3.1 确定性随机性混合算法 (10)6.3.2 动态周期随机性混合算法 (10)6.3.3 多目标优化混合算法 (10)第七章系统集成与测试 (10)7.1 系统集成方案 (10)7.1.1 硬件系统集成 (11)7.1.2 软件系统集成 (11)7.1.3 系统集成测试 (11)7.2 系统测试方法 (11)7.2.1 功能测试 (11)7.2.2 功能测试 (11)7.2.3 稳定性测试 (12)7.3 测试结果分析 (12)7.3.1 功能测试结果分析 (12)7.3.2 功能测试结果分析 (12)7.3.3 稳定性测试结果分析 (12)第八章系统功能评估 (12)8.1 评估指标体系 (12)8.2 评估方法与流程 (13)8.3 评估结果分析 (13)第九章安全性与可靠性分析 (14)9.1 安全性分析 (14)9.1.1 系统安全风险识别 (14)9.1.2 安全风险等级评估 (14)9.1.3 安全措施及实施 (14)9.2 可靠性分析 (15)9.2.1 系统可靠性指标 (15)9.2.2 可靠性分析方法 (15)9.2.3 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措施 (15)9.3 安全性与可靠性保障措施 (15)9.3.1 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15)9.3.2 高质量的系统设计和开发 (16)9.3.3 有效的运维管理 (16)第十章实施策略与案例 (16)10.1 实施步骤 (16)10.2 实施难点与解决方案 (17)10.3 典型案例分析 (17)第十一章法律法规与政策支持 (18)11.1 法律法规概述 (18)11.2 政策支持措施 (18)11.3 政策法规对智能交通信号灯的影响 (19)第十二章发展趋势与展望 (19)12.1 发展趋势分析 (19)12.2 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19)12.3 未来发展展望 (19)第一章智能交通信号灯概述1.1 智能交通信号灯的定义智能交通信号灯,是指采用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对交通信号灯进行智能化控制和管理的一种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行人碰撞预警功能测试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行人碰撞预警功能测试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行人碰撞预警功能在汽车安全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行人碰撞是导致交通事故中伤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行人碰撞预警功能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和行人生命的安全。
为了确保行人碰撞预警功能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测试和评估。
本文旨在探讨行人碰撞预警功能的测试标准,通过对现有标准的分析和对未来发展的展望,旨在为未来行人碰撞预警功能的测试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制定统一的测试标准,可以有效提高行人碰撞预警功能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提升驾驶安全水平。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首先在引言部分概述行人碰撞预警功能测试标准的背景和重要性,接着在正文部分详细介绍行人碰撞预警功能以及现有的测试标准分析,最后将提出需要制定的新的测试标准。
在结论部分,将总结行人碰撞预警功能测试标准的重要性,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并给出结论。
通过这样的结构,读者能够系统地了解行人碰撞预警功能测试标准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1.3 目的目的部分的内容如下:在行人碰撞预警功能不断发展和普及的今天,制定相应的测试标准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旨在明确行人碰撞预警功能测试的目的,规范测试流程,提高测试准确度,确保该功能在实际使用中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通过对现有行人碰撞预警功能测试标准的分析和比较,确定需要制定的新标准,以满足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的要求。
通过本文的探讨,旨在促进行人碰撞预警功能测试标准的不断完善和提高,提高车辆行驶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正文2.1 行人碰撞预警功能介绍行人碰撞预警是一种智能驾驶辅助系统,通过使用车载传感器和摄像头来监测周围环境,识别行人的存在并实时分析行人与车辆之间的距离和相对速度,以及行人的行为模式。
一旦系统检测到潜在的碰撞风险,它会向驾驶员发出警告,帮助驾驶员及时采取行动以避免碰撞发生。
行人碰撞预警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 行人检测:系统可以准确地识别路边行走的行人,并实时跟踪他们的位置和动态行为。
DSRC及相关应用简介
SAE J2735标准
SAE J2735是DSRC应用层标准,定义了消息格式、 数据元素和编码规则等。
ETSI ITS G5标准
ETSI ITS G5是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制 定的DSRC标准,与IEEE 802.11p类似,但有 一些细微差别。
02Hale Waihona Puke DSRC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
车载通信与自动驾驶
交通信号控制与优化
实时交通信号配时
通过DSRC技术,交通信号控制机可以实时感知路口交通流状况, 进行配时方案的调整,提高交通运行效率。
交通事件快速响应
在发生交通事故或突发事件时,DSRC技术可以实现快速响应,调 整交通信号配时方案,疏导交通流。
公交优先控制
通过DSRC技术,可以实现公交优先控制,提高公共交通的运行效 率和服务水平。
走人行横道等),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执法依据。
03
DSRC在物联网领域的应用
智能家居与远程控制
01
02
03
智能家居控制
DSRC技术可以实现家居 设备的远程控制和自动化 管理,如灯光、窗帘、空 调等设备的智能控制。
家庭安防系统
DSRC技术可用于家庭安 防系统,实现远程监控、 报警和紧急求助等功能。
语音助手集成
行人安全保护
行人过街安全提示
01
在行人过街时,DSRC技术可以实时监测行人位置和速度,向过
往车辆发送安全提示信息,保障行人过街安全。
人车协同避让
02
通过DSRC技术,车辆可以感知到行人的行动意图和轨迹,实现
人车协同避让,降低交通事故风险。
行人违章行为监测
03
利用DSRC技术,可以实时监测行人的违章行为(如闯红灯、不
智能交通系统的技术规范与标准
智能交通系统的技术规范与标准1. 引言智能交通系统是一种集成了先进技术的交通管理系统,通过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等手段,提供智能化的交通管理和服务。
为了确保智能交通系统的运行效果和安全性,制定智能交通系统的技术规范与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智能交通系统的技术规范与标准的相关内容。
2. 技术规范2.1 车辆识别技术规范智能交通系统中的车辆识别技术是指通过图像识别、车牌识别等技术手段,对道路上的车辆进行自动识别和记录。
车辆识别技术的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图像采集要求:包括图像分辨率、采集角度、光照条件等要求。
•车牌识别准确率:要求对车辆上的车牌进行准确率高的识别。
•数据格式:要求对车辆识别结果进行统一的数据格式,以便后续处理和存储。
2.2 交通流量检测技术规范智能交通系统中的交通流量检测技术是指通过传感器等设备对道路上的交通流量进行实时监测和统计。
交通流量检测技术的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检测设备选型:选择适合实际道路情况的交通流量检测设备。
•数据采集频率:确定交通流量检测数据的采集频率,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数据精度要求:要求交通流量检测数据的精度达到一定标准,以便后续的交通分析和预测。
2.3 信号控制系统技术规范智能交通系统中的信号控制系统是指对交通信号灯进行智能化的控制,以实现交通优化和拥堵减少。
信号控制系统技术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信号配时原则:确定交叉口的信号配时原则,以保证交通的流畅和安全。
•信号相位调整策略:制定信号相位的调整策略,根据交通流量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故障处理机制:规定信号控制系统故障发生时的处理机制,保证故障及时排除,交通仍能正常运行。
3. 技术标准3.1 通信标准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各个设备和子系统之间需要进行信息交互和通信,为了保证通信的可靠性和效率,制定通信标准是必要的。
通信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数据传输协议:确定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协议,如TCP/IP协议等。
城市道路人行过街设施规划与设计规范
5 人行过街设施的设置条件........................................................................................................... 9 5.1 交叉口平面过街设施............................................................................................................. 9 5.2 路段平面过街设施 ................................................................................................................ 9 5.3 交叉口立体过街设施........................................................................................................... 10 5.4 路段立体过街设施 .............................................................................................................. 10 6 人行过街设施的规划设计....................................................................................................... 11 6.1 平面过街设施 ...................................................................................................................... 11 6.2 立体过街设施 ...................................................................................................................... 16 附录 A 交叉口行人估计最大等待时间的计算分析 ....................................................................... 17 附录 B 机动车流估计消散时间的计算分析 .................................................................................. 21 附录 C 行人过街控制方式 ............................................................................................................. 23 本规范用词说明 .............................................................................................................................. 26 引用规范名录.................................................................................................................................. 27 条文说明
智慧交通解决方案
智慧交通解决方案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出行需求的增长,交通拥堵、安全隐患等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智慧交通的概念应运而生。
智慧交通通过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优化交通运营和管理,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事故,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出行体验。
本解决方案旨在为城市交通管理部门提供一种全面的智慧交通构建方案。
图1智慧交通解决方案一、解决方案目标1、缓解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
2、加强交通安全监管,减少交通事故。
3、提高公共交通使用率,促进绿色出行。
4、提供个性化出行服务,满足居民多元化需求。
二、解决方案内容1、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通过实时监测交通流量,调整交通信号灯的配时方案,实现交通信号的智能化控制。
同时,为行人提供过街提示和安全预警,提高行人过街安全性和效率。
2、智能公共交通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公共交通车辆的位置和客流情况,优化公交线路和班次,提高公共交通的运营效率和准点率。
同时,为乘客提供个性化出行推荐服务,方便居民选择合适的出行方式。
3、智能停车管理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停车位使用情况,为车主提供停车位查询、预订和支付等服务。
同时,引入智能充电桩等设备,为电动汽车提供充电服务,促进绿色出行。
4、智能安全监控系统:通过视频监控、传感器等技术手段,实现道路安全监控、违规行为监测等功能。
对于违法行为,及时向执法人员提供预警信息,提高交通执法效率。
5、智慧出行服务平台:通过APP、网站等渠道,为居民提供实时交通信息查询、出行规划、在线购票等服务。
同时,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居民出行习惯和需求,提供个性化出行推荐服务。
三、实施步骤1、需求分析:深入调查城市交通现状和需求,明确智慧交通建设的目标和重点。
2、规划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制定智慧交通整体规划方案。
3、技术选型: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和设备,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4、建设实施:按照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具体实施工作。
街道无障碍设计如何应用新技术
街道无障碍设计如何应用新技术在当今社会,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街道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的合理性和人性化程度越来越受到关注。
其中,街道无障碍设计对于保障残疾人士、老年人、孕妇、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出行安全和便利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技术的应用为街道无障碍设计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创新思路。
一、智能导航系统智能导航系统是一项非常实用的新技术,它可以帮助行动不便的人士更轻松地在街道上行走。
通过智能手机应用程序或专门的导航设备,这些系统可以提供详细的无障碍路线规划。
例如,为轮椅使用者规划没有台阶和陡坡的路线,为视障人士提供语音导航和震动提示。
智能导航系统还可以实时更新路况信息,包括道路施工、临时障碍物等,以便使用者及时调整路线。
此外,一些先进的系统还能与公共交通系统相连接,提供准确的公交到站时间和无障碍乘车信息,帮助特殊群体更好地规划出行。
二、感应式过街设施传统的过街信号灯对于一些行动缓慢的特殊人群来说可能不够友好。
感应式过街设施的出现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这些设施通过传感器检测行人的存在和行动速度,自动调整信号灯的时间,确保行人有足够的时间安全通过街道。
对于视障人士,感应式过街设施可以配备声音提示和震动装置,让他们能够感知信号灯的变化。
同时,地面上的凸起标线和触感引导带也能为他们提供行走方向的指引。
三、智能轮椅和代步工具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轮椅和代步工具的性能不断提升。
一些智能轮椅具备爬楼梯、跨越小障碍的功能,大大提高了轮椅使用者的活动范围和自主性。
此外,电动代步工具的续航能力和稳定性也在不断改进。
同时,这些工具还可以与智能设备连接,实现远程控制和监控,让使用者的家人或照顾者能够及时了解他们的出行情况。
四、无障碍标识与信息系统清晰明确的无障碍标识对于特殊群体在街道上的出行至关重要。
新技术的应用使得无障碍标识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
例如,采用电子显示屏的标识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场景实时切换信息,提供多语言支持。
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协会团体标准
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协会团体标准《C-V2X车联网路侧设施设置指南》(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标准起草组2019年12月《C-V2X车联网路侧设施设置指南》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2019年9月江苏科创交通安全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南京赛康交通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中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东南大学、无锡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和江苏天安智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开展《C-V2X车联网路侧设施设置指南》团体标准起草工作,并由江苏科创交通安全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牵头起草,编制时间为2019年9月~2019年12月。
二、目的和意义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
国务院在2015年5月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中首次涉及智能网联汽车,并制定了明确的技术路线图。
2017年9月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成立车联网产业发展专项委员会,明确了“促进LTE-V2X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等新技术的部署和应用,推动5G与车联网融合发展”,强调统一布局、部门协同,统筹推进产业发展。
相关部委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与法规,鼓励技术的开放创新。
2017年12月29日,工信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规划了4个部分14个子类标准体系,指明了车联网产业标准建设方向。
9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要加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研发,形成自主可控完整的产业链。
构建适应交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加强重点领域标准有效供给。
10月25日,在浙江德清举办的2019全球未来出行大会上,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处长吴卫表示,国家发改委将在年内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将构建技术创新、产业生态、路网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信息安全6大体系为智能汽车的发展护航。
目前信息产业、交通产业和汽车工业正在开展产业链协作创新,走向深入融合。
行人过街提示系统——发光地砖
行人过街提示系统——发光地砖摘要:为了进一步提升行人过街的安全行为,提高机动车礼让行人的意识,在交叉和人流集中的路口,采取声光预警和图像分析的预警系统,规范行人闯红灯和约束“低头族”的“中国式过马路”的不良行为,通过地面发光地砖与行人相位结合,减少事故的发生和乱闯红灯的现象。
关键词:发光地砖;人行横道;安全1.产品概述LED发光地转材料由多种高分子特殊材料浇制而成的面发光单元地砖。
LED发光地转主要安装使用在行人横道线的周围,分为行人横道线发光地砖、机动车停车线发光地砖、行人等候区发光地砖。
根据路口信号灯的相应时间,采纳行人信号灯回位,所有发光地砖的工作状态由专用控制器控制,自动显示红绿、白颜色,并伴有闪烁提示效果。
本产品形状可与普通地砖的形状一致。
通过在地砖内设置LED灯串,达到美化、装饰地面的效果;同时,LED灯串具有、使用寿命长的特点。
地砖整体性强,防水,强度高,安装方便。
1.产品介绍1.外观发光地砖的表面平整,光线柔和、无眩光,采用防滑设计。
2、特点发光地砖表面粗糙度与沥青路面接近,抗压强度≥48MPa,防尘等级不低于IP6X,防水等级不低于IPX7,可在相对湿度90%、-20℃~+120℃的环境下使用。
考虑到安装环境以及户外供电条件,在电气设计方面要求额定工作电压为直流24V,绝缘电阻≥2MΩ,额定功率12W,输入电压的波动在±15%内都能正常工作。
带电部件与发光单元表面之间能承受交流4000V试验电压,电源各极与发光单元表面之间的泄漏电流不应超过1.0mA。
(1)人行横道线发光地砖(产品型号:FGDZ-1545-RG)人行横道线发光地砖外形尺寸为450mm*150mm*60mm(见下图),内置LED光源,表面发光均匀,可以根据外部控制信号发出红绿两色光线,并有交替闪烁的效果。
以埋入的方式安装在人行横道线的水平两侧相邻的白线之间的路面,放置方向与白色横道线一致,表面与路面齐平。
C-V2X 车联网路侧设施设置指南
C-V2X车联网路侧设施设置指南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C-V2X车联网环境下的道路路侧设施系统、设置原则、设置要求及设置流程。
本标准适用于C-V2X车联网道路交通环境,其它智慧道路交通环境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68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14886 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 14887 道路交通信号灯GB 50688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 51038 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GB/T 21255 机动车测速仪GB/T 30699 道路交通标志编码GA/T 1246 道路交叉口发光警示柱GA/T 1548 城市道路主动发光交通标志设置指南GA/T 1567 城市道路交通隔离栏设置指南JTG D82 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YD/T 3400 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总体技术要求YD/T 3340 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空中接口技术要求T/CSIA 001 面板显示主动发光交通标志3 术语和定义GB 5768、GB 50688、GB 51038、GB 14886、JTG D82中的术语及定义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车联网internet of vehicle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建立车与车、车与人、车与路、车与云、车与环境、车与服务之间的网络连接平台,实现道路交通的安全、舒适、智慧、高效。
3.2C-V2X cellular vehicle to everything以蜂窝通信技术为基础的V2X车联网。
3.3车联网路侧设施roadside facilities for internet of vehicle由监测、通信、控制、发布等组件构成的设施系统。
在车联网环境下,能同时满足人工驾驶、中低级别智能汽车、高级别智能汽车的通行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人过街智能预警系统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行人过街智能预警系统的技术要求、设置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行人过街智能预警系统的设计、制造和设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68.2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GB/T 18833 道路交通反光膜GB/T 21255 机动车测速仪GB/T 28181 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B/T 30699 道路交通标志编码GB/T 31446 LED主动发光道路交通标志GA/T 484 LED道路交通诱导可变信息标志GA/T 1246 道路交叉口发光警示柱GA/T 1548 城市道路主动发光交通标志设置指南YD/T 3400 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总体技术要求YD/T 3340 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空中接口技术要求T/CSIA 001 面板显示主动发光交通标志3 术语和定义GB/T 31446、T/CSIA 001中的术语及定义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行人过街智能预警系统intelligent warning system for pedestrian crossing一种设置于人行横道处,由监测设备、RSU、通信系统、动态路侧设施等设备组成,采用车联网和边缘计算技术,可以向车辆和行人发布预警、引导和控制信息的系统(以下简称“系统”)。
系统融合了数据运算与网络技术,可以实现路侧设施与人、车、云平台之间通信。
3.2RSU road side unit路侧单元,部署在路侧,可实现V2X 通信,支持V2X 应用的硬件单元。
3.3动态路侧设施dynamic road side facilities车联网环境下的信息部分或全部可变的路侧设施。
具备物联网模块、通信模块、控制模块等部件,能够与RSU、云平台实现通信,实现V2I,并能执行控制策略的路侧设施。
3.4OBU on-board unit车载单元,安装在车辆上可实现V2X 通信,支持V2X 应用的硬件单元。
3.5V2I vehicle to infrastructure车辆与基础设施通信。
3.6单向预警one-way warning向车辆发布预警、引导、控制信息。
3.7双向预警two-way early warning向车辆发布预警、引导、控制信息,并能向行人发布预警信息。
4 分类与组成4.1 分类4.1.1 按预警对象不同分为:单向预警系统、双向预警系统。
4.1.2 按是否与云平台通信分为:无云系统、有云系统。
4.2 组成4.2.1 系统由监测设备、RSU、通信系统、云平台(有云系统)、动态路侧设施等组成。
4.2.2 监测设备包括:车辆监测设备、车速监测设备、行人监测设备。
单向预警系统的监测设备可不包括车速监测设备。
车辆、行人监测一般采用视频监测;车速监测一般采用雷达监测。
4.2.3 动态路侧设施包括:动态交通标志、动态示警设施等。
双向预警系统的路侧设施还包括LED显示屏等。
5 技术要求5.1 视频监测装置5.1.1 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应符合GB/T 28181的规定。
5.1.2 图像5.1.2.1 最低分辨率为1920×1080像素,可输出实时图像,帧数不低25帧/秒;5.1.2.2 支持低码率、低延时、ROI感兴趣区域增强编码;5.1.2.3 提供精准的人车分类侦测,支持越界侦测,进入/离开区域侦测。
5.1.3 接口5.1.3.1 支持Micro SD/Micro SDHC/Micro SDXC卡本地存储;5.1.3.2 支持10M/100M自适应网口;5.1.3.3 支持1对音频输入/输出接口;5.1.3.4 支持1对报警输入/输出接口。
5.2 雷达测速装置雷达测速装置技术要求应符合GB/T 21255的规定。
5.3 RSU5.3.1 RSU应具备边缘计算功能。
5.3.1.1 单向预警系统的RSU可以根据监测设备获取的车辆和行人信息,评估通行风险,并相应指令动态路侧设施向车辆发布预警视觉信息,并向OBU发布预警、引导、控制信息。
5.3.1.2 双向预警系统的RSU可以根据监测设备获取的车辆和行人信息,评估通行风险,并相应指令动态路侧设施向车辆、行人发布预警视觉信息,并向OBU发布预警、引导、控制信息。
5.3.1.3 RSU应能对系统组件的运行状态监测,有云系统将相关信息传输至云平台。
5.3.1.4 有云系统中,RSU 应对事件过程记录,并传输至云平台保存。
5.3.2 RSU 支持Uu 和PC5 双模通信。
5.3.3 PC5 技术参数:5.3.3.1 覆盖:UE RSU>500m,PRR>99%;5.3.3.2 时延:<20ms;5.3.3.3 制式支持Mode 3&4;5.3.3.4 发射功率:23dBm±2dB。
5.3.4 传输端口电口:100Mbps/1000Mbps。
5.3.5 支持频段5.3.5.1 PC5:5875-5925MHz;5.3.5.2 PC5 带宽:10/20MHz;5.3.5.3 LTE:Band 3/8/39/41;5.3.5.4 LTE 带宽:5/10/15/20MHz。
5.3.6 供电方式5.3.6.1 AC电源:85V~264V;5.3.6.2 DC电源:24V/48V;5.3.6.3 以太网线供电:POE模式。
5.4 通信系统5.4.1 系统各组成应具备信息交互功能,通信组网。
5.4.2 场景内各设备通信协议一致,通信功能应满足YD/T 3400 和YD/T 3340 的要求。
5.4.3 动态路侧设施的通信、定位、网络、传输等技术应稳定、可靠。
5.5 动态交通标志5.5.1 向车辆发布预警信息的标志应为“注意行人”警告标志,也可适当增加其他标志。
5.5.2 “注意行人”警告标志应采用主动发光标志,点阵显示标志应符合GB/T 31446的规定,面板显示标志应符合T/CSIA 001的规定。
5.5.3 动态交通标志具备物联网模块、通信模块、控制模块等部件。
能与RSU通信,根据RSU 的指令,以闪烁方式向车辆发布视觉预警信息;并通过通信系统向OBU发布预警、引导和控制信息,实现V2I、V2P。
5.6 动态示警设施5.6.1 示警设施可以选择LED突起路标、LED示警桩、LED地埋灯、黄闪警告信号灯等设施设置。
5.6.2 示警设施的光色应柔和,同步闪烁频率宜选择30(±5)/min,占空比宜选择1:1.5。
5.6.3 LED示警桩表面应粘贴红白相间反光膜,符合GB/T 18833的IV类规定,其他技术要求应符合GA/T 1546的规定。
5.6.4 动态示警设施具备物联网模块、通信模块、控制模块等部件。
能与RSU通信,根据RSU的指令,以闪烁方式向车辆发布视觉预警信息;并可以通过通信系统向OBU发布警示信息,实现V2I、V2P。
5.7 供电5.7.1 系统内各组件可根据自身能耗、实施条件、可靠性要求,选择电网供电或太阳能供电。
5.7.2 电网供电应符合T/CSIA001的规定。
5.7.3 太阳能应符合GB/T31446的规定。
5.8 LED显示屏LED显示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GA/T 484的规定。
5.9 设计年限系统的设计使用年限不低于5年。
6 设置要求6.1 一般规定6.1.1 系统各组件的设置不得侵占道路通行空间,动态交通标志的设置应符合GB5768.2、GA/T1548的规定。
6.1.2 动态交通标志和动态示警设施与RSU具有实时信息交互功能。
6.2 设置条件6.2.1 不具备设置交通信号灯的人行横道,宜设置本系统。
6.2.2 车辆、行人不利于观察道路情况的人行横道,未设置交通信号灯的,应设置本系统。
6.2.3 位于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院、居民区、商业区周边行人流量较大的人行横道,未设置交通信号灯的,应设置双向预警系统。
6.2.4 设有路中安全岛的人行横道,未设置交通信号灯的,应设置双向预警系统。
6.2.5 常见的设置场景参见附录A。
7 施工、验收、检查、维护7.1施工7.1.1 动态交通标志的施工应符合GA/T 1548中5.2的要求。
7.1.2 系统组件安装后,监测设备、动态路侧设施、RSU、云平台(有云系统)等组件间应对接调试,实现功能需求。
7.2验收7.2.1 动态交通标志验收应符合GA/T 1548的要求。
7.2.2 动态路侧设施应按实现功能现场验收。
7.2.3 系统验收应由管理部门牵头,组织设计、建设、信息、研制、施工等单位参加。
7.3检查7.3.1 动态交通标志检查应符合GA/T 1548中5.3的要求。
7.3.2 动态路侧设施的检查应由信息运营、设备研制单位牵头进行。
7.3.3 系统各组件应满足设置要求的相关规定。
7.4维护7.4.1 动态交通标志的维护应符合GA/T 1548中5.4的要求。
7.4.2 系统组件的维护应由信息运营、设备研制牵头进行。
附录A(规范性附录)智能网联行人过街预警系统A.1 典型场景A.2 系统方案系统组件:监测设备、RSU、通信系统、云平台(有云系统组件)、V2I 路侧设施1. 监测设备:视频监测设备、雷达测速设备(双向预警系统组件);2. V2I 路侧设备:V2I交通标志(面板显示发光标志)、V2I示警设施(LED 示警桩);3. LED显示屏、蜂鸣器(双向预警系统组件)。
A.3 工作原理监测到行人将要或正在通过人行横道线,且有来车时,RSU 根据车辆行为和行人过街行为,评估通行风险程度。
1. 风险程度较低时:(1)RSU 指令V2I交通标志、V2I示警桩闪烁,发布预警视觉信息,提示车辆谨慎驾驶;(2)RSU向OBU 发布预警信息,告知车辆谨慎驾驶。
2. 风险程度较高时:(1)RSU 指令V2I交通标志、V2I示警桩短促闪烁,发布预警视觉信息,提示车辆应控制车速;(2)RSU 向OBU发布指令,引导车辆减速或停车让行。
对于具备自动减速功能的智能汽车,RSU 向OBU发布减速或停车控制指令。
3. 车辆对预警信息无回应,持续加(超)速度行驶,存在高风险异常行为:RSU 指令LED显示屏发布跃动字幕,并可通过蜂鸣器,告知行人驻足,注意观察异常行为车辆。
4. RSU将事件过程记录并上传至云平台保存。
云平台也可监测系统的工作状态。
A.4 系统特点1. 车联网应用场景。
是新技术条件下,传感、识别、运算、网联、控制、芯片等技术的融合与集成。
2. 综合评估通行风险,采取相对应的预警、引导和控制措施,克服了传统条件下车辆经过人行横道线均需减速;克服了异常行为车辆冲撞行人的风险,兼顾了通行效率和通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