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路由器与路由选择
IP路由——路由选择基础
IP路由——路由选择基础路由选择基础路由选一旦将多个WAN和LAN连接到路由器,一个彼此互联的网络就创建起来了,而接下来要完成的工作就是为此互联网络上的所有主机配置逻辑的网络地址,如IP地址,以便这些主机能够通过这一互联网络进行通信。
路由选择是指将分组从一个设备通过互联网络发往位于不同网络上的另一个设备的操作。
路由器不关注网络中的主机,而只关注互联起来的网络以及通往各个网络的最佳路径。
目标主机的逻辑网络地址用来获取通过可路由网络传送到指定网络中的分组,主机的硬件地址用来将分组从路由器投递到正确的目标主机上。
如果网络中没有使用路由器,那么自然也就不会需要路由选撣。
路由器可以在互联网络中将用户数据路由到所有网络中。
要实现对分组的路由,路由器至少必须了解以下内容:•目的地址;•借以获取远程网络信息的相邻路由器;•到达所有远程网络的可能路由; .•到达每个远程网络的最佳路由;•维护并验证路由选择信息的方式。
路由器从相邻的路由器或管理员那里了解有关远程网络的信息,然后建立一个描述如何查找远程网络的路由选择表(即互联网络的一张地图)。
如果某个网络与路由器是直接相连的,那么路由器自然就知道如何到达这个网络。
如果某个网络没有与路由器直接相连,那么路由器就必须通过这样两种方式了解如何到达这个远程网络:静态的路由选择,即必须由专人手工将所有的网络位置输人路由选择表;动态的路由选择。
在动态路由选择的过程中,路由器上运行的协议将与相邻路由器上运行的同一协议进行通信。
在此基础上,这些路由器可以不断更新各自对所有网络的了解,并将相关的信息加入到路由选择表中。
如果网络连接出现变化,这个动态路由选择协议就会将这个变化自动通知到所有的路由器。
如果使用静态路由选择,管理员需要在所有路由器上通过手动输入的方式更新所有的相关配置。
在大型的网络中,动态和静态路由选择通常会被同时使用。
在学习IP路由选择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路由选择的简单示例,通过它可以了解路由器是如何通过使用路由选择表将分组路由出接口的。
路由选择的原理
路由选择的原理路由选择是指在计算机网络中,根据特定的算法和策略来确定数据包从源主机到目的主机的路径选择。
路由选择的原理可以通过下面的内容来解释。
1. 距离矢量路由选择(Distance Vector Routing):- 每个路由器根据自己所知道的到达目的地的最短路径距离发送更新信息。
- 路由器之间以周期性、递增的方式交换距离矢量信息,直到达到稳定状态。
- 路由器通过比较邻居的距离矢量信息以及加入整个网络的信息,选择最佳路径。
2. 链路状态路由选择(Link State Routing):- 每个路由器将自己相连的链路状态信息广播给整个网络。
- 路由器通过收集来自邻居的链路状态信息以及自身的链路状态信息,在路由计算中构建网络的拓扑图。
- 根据拓扑图,每个路由器使用最短路径优先算法(如Dijkstra算法)来确定最佳路径。
3. 路由选择算法(Routing Algorithms):- 数据包根据特定的路由选择算法在网络中传输。
- 常见的路由选择算法包括最短路径优先算法、距离矢量算法、链路状态算法等。
- 这些算法根据网络的特性、需求和性能考虑,选择最佳的路径来传输数据。
4. 路由选择策略(Routing Policies):- 路由管理员通过制定特定的路由选择策略来影响路由选择过程。
- 路由选择策略可以基于多种因素,如路由器的负载、链路的带宽、成本等来选择路径。
- 通过调整路由策略,可以优化网络的性能、提高安全性等。
总的来说,路由选择是根据路由选择算法和策略来确定数据包的最佳路径。
这是一个根据网络状况、拓扑结构、需求等因素进行决策的过程,以确保数据能够快速、安全地传输到目的地。
路由选择的基本原则
路由选择的基本原则一、基本概念在计算机网络中,路由选择是指在多个可选择的路径中,选择一条最佳路径来传输数据包的过程。
路由选择的基本原则是为了实现高效、稳定和可靠的数据传输。
二、最短路径优先最短路径优先是一种常用的路由选择原则。
它基于路径的距离来选择最佳路径,距离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衡量,例如物理距离、链路负载、网络拥塞等。
最短路径优先算法能够保证数据包沿着最短路径传输,减少传输延迟和丢包率,提高网络性能。
三、负载均衡负载均衡是另一种常见的路由选择原则。
它的目标是在多条路径之间均衡地分配网络流量,避免某条路径的负载过高,导致网络拥塞和性能下降。
负载均衡可以根据流量大小、链路利用率等因素来动态调整路由选择,使得网络资源得到最优的利用。
四、带宽优先带宽优先是一种以网络带宽作为路由选择的主要依据的原则。
它优先选择带宽较大的路径来传输数据,以提供更高的传输速度和更好的用户体验。
带宽优先的路由选择可以避免网络拥塞和带宽浪费,提高网络的整体性能。
五、网络拓扑网络拓扑是指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
路由选择可以根据网络拓扑来确定最佳路径,以避免数据包在网络中出现环路或死锁现象。
合理的网络拓扑设计可以提高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六、动态路由动态路由是一种根据网络状态和拓扑变化自动调整路由选择的原则。
它通过路由协议来实现网络中路由表的动态更新,以适应网络环境的变化。
动态路由可以根据链路状态、链路故障等信息来选择最佳路径,提高网络的适应性和可靠性。
七、安全性安全性是路由选择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路由选择应该避免通过不安全的网络路径传输敏感信息,以防止信息泄露和攻击。
安全性的路由选择原则可以包括使用加密通信、访问控制等措施来保护网络数据的安全。
八、容错性容错性是指网络在出现故障或异常情况时的恢复能力。
路由选择应该考虑网络的容错性,避免单点故障和单链路故障导致网络的不可用性。
容错性的路由选择原则可以包括备份路径的选择、故障检测和快速恢复等技术手段。
路由选择三条规则
路由选择三条规则路由选择是计算机网络中的一个核心过程,它决定了数据包在网络中从源地址到目的地址的路径。
以下是路由选择的三条基本规则,每条规则都对于确保网络的高效和可靠运行至关重要。
规则一:最短路径优先最短路径优先(Shortest Path First,SPF)是路由选择中最基本的规则之一。
根据这一规则,路由器会优先选择路径最短的路由来转发数据包。
这通常意味着选择跳数(即数据包需要通过的路由器数量)最少的路径。
SPF有助于减少数据传输的延迟,因为数据包能够更快地到达目的地。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它总是最佳选择,因为网络状况可能会随着时间和网络负载的变化而变化。
规则二:避免环路在路由选择中,避免环路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数据包在网络中陷入无限循环,不仅会导致资源浪费,还可能造成网络拥堵。
为避免这种情况,路由器使用诸如距离向量或链路状态等算法来构建网络拓扑图,并确保每条路由都不会形成环路。
这些算法会定期交换路由信息,以确保网络拓扑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规则三:负载均衡负载均衡是路由选择的另一个重要规则。
当存在多条可行路径时,路由器会根据一定的策略(如路径成本、带宽利用率等)来分配数据流量,以避免某条路径过载而其他路径空闲的情况。
负载均衡不仅可以提高网络的吞吐量和性能,还能增加网络的健壮性和可靠性。
然而,实施负载均衡需要复杂的策略和算法,以确保流量的均匀分布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综上所述,路由选择的三条基本规则——最短路径优先、避免环路和负载均衡——共同构成了网络路由的核心逻辑。
这些规则确保了数据包在网络中的高效、可靠和有序传输,为现代互联网的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实基础。
路由器基本原理和结构体系
路由器基本原理和结构体系路由器是网络通信领域中的一种重要设备,它在互联网的发展和扩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路由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体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路由器。
一、路由器的基本原理路由器作为数据包在网络中的传递和转发设备,具有以下基本原理:1. 数据包转发原理路由器通过接收到达的数据包,并根据其目标地址进行转发。
路由器内部有一个路由表,记录了不同网络的地址信息以及对应的下一跳节点。
当收到数据包时,路由器根据目标地址查找路由表,确定下一跳节点,并将数据包发送到相应的输出接口。
2. 路由选择原理路由器通过路由选择协议(如OSPF、BGP等)来更新和维护路由表,实现网络中路由的动态调整和最优路径的选择。
路由选择原理的目标是实现网络的高效通信和负载均衡,使数据包能够快速准确地到达目标节点。
3. 包过滤和安全性原理路由器可以根据设置的ACL(Access Control List)进行包过滤,实现对网络中的数据包进行筛选和控制。
同时,路由器还能够通过防火墙等机制提供基本的安全性保护,抵御网络攻击和威胁。
路由器的结构体系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层面,下面将对其进行介绍:1. 硬件结构(1)中央处理单元(CPU):负责路由器的整体控制和管理,包括运行操作系统、处理转发决策等。
(2)接口:用于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和连接,包括以太网接口、串口、光纤接口等。
(3)内存:用于存储路由器的操作系统和路由表等数据。
(4)高速缓存:用于临时存储最常用的数据包和路由表项,提高数据转发的效率。
(5)交换总线:用于连接各个硬件组件,实现数据的传输和交换。
2. 软件结构(1)操作系统:路由器的操作系统通常是专用的路由器操作系统,如Cisco的IOS、Juniper的Junos等。
操作系统负责路由器的整体管理、配置和控制。
(2)路由协议:路由器的软件包括各种路由协议的实现,如RIP、OSPF、BGP等。
路由协议用于路由表的更新和维护,实现路由的选择和转发。
路由选择
路由器是一种典型的网络层设备,用于连接多个逻辑上分开的网络(所谓逻辑网络是代表一个单独的网络或者一个子网),负责将从一个网络接收的IP数据报,经过路由选择,转发到一个合适的网络中。
路由器只是根据所收到的数据报上的目的主机地址选择一个合适的路由器,将数据报传送到下一个路由器,依次类推,通路上最后的路由器负责将数据报送交目的主机。
在进行路由选择时,可以通过路由表来实现。
路由表中保存着子网的标志信息、网上路由器的个数和下一个路由器的名字等内容。
路由表可以是由系统管理员固定设置好的,也可以由系统动态修改,可以由路由器自动调整,也可以由主机控制。
1.静态路由表由系统管理员事先设置好固定的路由表称之为静态(static)路由表,一般是在系统安装时就根据网络的配置情况预先设定的,它不会随未来网络结构的改变而改变。
2.动态路由表动态(Dynamic)路由表是路由器根据网络系统的运行情况而自动调整的路由表。
路由器根据路由选择协议(Routing Protocol)提供的功能,自动学习和记忆网络运行情况,在需要时自动计算数据传输的最佳路由。
当源主机发送数据报时,IP层先检查目的主机IP地址中的网络号码。
如发现与源主机处在同一个网络内,则不经过路由器,只要按照目的主机的物理地址传送即可。
如目的主机不是和源主机在同一个网络中,那么就查一下是否对此特定的目的主机规定了一个特定的路由。
如有,则按此路由进行传送。
这种情况有时很有用,因为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对到达某一个目的主机的特定路由进行性能测试。
如不属于以上情况,则应查找路由表。
路由表中写明,找某某网络上的主机,应通过路由器的哪个物理端口,然后就可找到某某路由器(再查找这个路由器的路由表),或者不再经过别的路由器而只要在同一个网络中直接传送这个数据报。
为了不使路由表过于庞大,可以在网络中设置一个默认路由器(default router)。
凡遇到在路由表中查不到要找的网络,就将此数据报交给网络中的默认路由器。
《计算机网络原理》电子教案
《计算机网络原理》电子教案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发展1.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3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结构1.4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与指标第二章: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2.1 网络体系结构的分层模型2.2 OSI参考模型与分层协议2.3 TCP/IP协议族及其分层模型2.4 常见网络协议简介第三章: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3.1 物理层的通信原理3.2 数据链路层的帧同步与差错控制3.3 数据链路层的帧格式与传输过程3.4 常见的数据链路层协议第四章:网络层与传输层4.1 网络层的基本概念与路由算法4.2 网络层的路由协议4.3 传输层的功能与协议4.4 传输层的端口与套接字编程第五章:应用层与网络应用5.1 应用层的基本概念与服务5.2 常见应用层协议及其工作原理5.3 网络应用编程接口与API 5.4 常见网络应用案例分析第六章:局域网技术6.1 局域网的基本概念6.2 常见的局域网拓扑结构6.3 局域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6.4 局域网互联设备与协议第七章:广域网技术7.1 广域网的基本概念与分类7.2 电话网络与ATM网络7.3 帧中继与SMDS网络7.4 互联网与虚拟专用网络第八章:路由器与路由选择8.1 路由器的基本概念与工作原理8.2 静态路由与动态路由选择算法8.3 路由器配置与管理8.4 路由器在网络中的应用案例第九章:网络安全与防火墙9.1 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与威胁9.2 数据加密与数字签名技术9.3 防火墙的原理与类型9.4 常见网络安全协议与策略第十章:网络管理与发展趋势10.1 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与体系结构10.2 网络管理协议与工具10.3 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10.4 云计算与物联网在网络领域的应用重点解析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重点: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类、组成与结构、性能与指标。
难点: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
第二章: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重点:网络体系结构的分层模型、OSI参考模型、TCP/IP协议族。
路由器的设备选型
路由器的设备选型(二)引言概述路由器在现代网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不断发展,选择合适的路由器设备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路由器的设备选型问题,为读者提供指导和建议。
正文内容一、性能需求1.1带宽需求:根据实际需求评估网络的带宽需求,选择支持相应带宽的路由器设备。
1.2处理能力:考虑网络中的设备数量和数据流量,选择具备足够处理能力的路由器。
1.3内存和存储容量:根据网络规模和需求,选择内存和存储容量适合的路由器设备。
1.4无线性能:如果需要无线网络,选择具备良好无线性能的路由器设备。
二、安全性能2.1防火墙功能:路由器应具备强大的防火墙功能,能够有效防止网络攻击和恶意访问。
2.2VPN支持:考虑到远程办公和安全通信的需求,选择支持VPN功能的路由器。
2.3访问控制:路由器应支持访问控制功能,包括MAC地质过滤、IP地质过滤等,以增加网络的安全性。
2.4内置安全功能:选择具备内置安全功能的路由器,如入侵检测系统(IDS)和防病毒功能。
三、扩展性3.1端口数量:根据网络中需要连接的设备数量,选择具备足够端口数量的路由器。
3.2高级扩展功能:选择具备高级扩展功能的路由器,如模块化设计和可插拔接口,以便于未来的升级和扩展。
3.3可管理性:考虑到网络管理的需求,选择具备远程管理和监控功能的路由器。
3.4多网络支持:如果需要建立多个独立网络,选择支持多个虚拟路由器的路由器设备。
四、可靠性4.1冗余性:选择具备冗余功能的路由器,如冗余电源和接口冗余,以确保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4.2热插拔支持:选择支持热插拔功能的路由器,以便于在不中断网络服务的情况下进行硬件维护和更换。
4.3高可用性:选择具备高可用性的路由器,如支持虚拟路由冗余协议(VRRP)和热备份路由协议(HSRP)。
4.4抗干扰性:考虑到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和可能的干扰,选择具备抗干扰性能强的路由器。
五、品牌和服务5.1品牌信誉:选择知名品牌的路由器,有较高的品质和可靠性保证。
路由器原理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详细说明
路由器原理路由器的工作原理详细说明路由器原理:路由器的工作原理详细说明一、引言路由器是现代计算机网络中非常重要的设备之一,它在互联网通信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本文将详细说明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包括其基本功能、数据传输过程、路由选择算法以及网络地址转换等相关内容。
二、基本功能1. 数据包转发:路由器通过转发数据包来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通信。
当一个数据包到达路由器时,它会根据目标地址决定将数据包转发到哪个接口,从而使数据包能够到达目标网络。
2. 路由选择:路由器通过路由选择算法确定数据包的最佳路径,以确保数据包能够快速、可靠地到达目标网络。
常用的路由选择算法包括距离矢量路由算法、链路状态路由算法等。
3. 网络地址转换(NAT):路由器可以实现网络地址转换,将内部私有网络的IP地址转换为公共IP地址,从而使内部网络能够与外部网络进行通信。
三、数据传输过程1. 数据包的接收:当一个数据包到达路由器时,路由器会通过物理接口接收数据包,并将其传递给处理器进行处理。
2. 数据包的解封装:路由器会解封装数据包的各个层次的头部信息,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和传输层等。
解封装后,路由器可以获取到目标地址等关键信息。
3. 路由选择:根据目标地址,路由器会通过路由选择算法确定数据包的最佳路径。
路由选择算法会考虑到网络拓扑、链路负载等因素,选择一条最优的路径。
4. 数据包的转发:路由器将数据包转发到下一个网络节点,这通常涉及到数据包的重新封装和转发表的查询操作。
转发表中存储了目标网络的地址和对应的输出接口。
5. 数据包的传输:经过一系列的转发,数据包最终到达目标网络,并被目标主机接收。
四、路由选择算法1. 距离矢量路由算法:每个路由器维护一个距离向量表,其中包含了到达各个目标网络的距离信息。
路由器通过交换距离向量表来学习网络拓扑,并根据最小路径算法选择最佳路径。
2. 链路状态路由算法:每个路由器通过交换链路状态信息来学习网络拓扑,然后利用最短路径算法计算最佳路径。
计算机网络中的路由选择和路由器配置
计算机网络中的路由选择和路由器配置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在计算机网络中,路由选择和路由器配置是两个关键且相互关联的概念,对于网络的性能和安全性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计算机网络中的路由选择和路由器配置,包括背景知识、重要概念、步骤和注意事项等。
一、背景知识计算机网络中的路由选择是指在多个网络之间选择最佳路径,以使数据包能够快速和有效地传输。
而路由器配置则是指为了实现路由选择所进行的配置工作。
这两个概念是计算机网络中确保数据传输成功的重要环节。
二、重要概念1. 路由器:路由器是计算机网络中的一种网络设备,用于将数据包从一个网络转发到另一个网络。
它根据传输层的信息(如 IP 地址等)来判断数据包的最佳路径,并将其转发到下一个网络节点。
2. 路由协议:路由协议是路由器之间相互通信和交换路由信息的规则和标准。
常见的路由协议有 RIP、OSPF、BGP 等,不同的协议适用于不同的网络环境和需求。
三、路由选择的步骤1. 确定网络拓扑结构:首先需要明确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包括网络的边界、分支和连接方式等。
2. 配置路由器:根据网络拓扑结构,配置每个路由器的相关信息,包括 IP 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等。
确保路由器能够正常工作并与其他路由器进行通信。
3. 选择路由协议: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路由协议。
不同的路由协议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需要根据网络规模和要求来进行选择。
4. 配置路由协议:根据选择的路由协议,配置每个路由器的路由表和路由策略。
确保路由器能够根据指定的路由协议选择最佳路径,并及时更新路由信息。
5. 测试和优化:在配置完成后,进行网络的测试和优化,确保路由选择的准确性和性能。
可以使用网络工具和命令进行检测和分析,如 ping、traceroute 等。
四、路由器配置的注意事项1. 安全性:在配置路由器时要注意安全性,设置密码、防火墙等安全措施,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
宽带无线路由器的选购和设置技巧
宽带无线路由器的选购和设置技巧近年来,宽带无线路由器在家庭和办公环境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作为连接互联网的关键设备,选择合适的宽带无线路由器并正确设置,对于提升网络体验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宽带无线路由器的选购和设置技巧,帮助读者在众多选择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设备,并正确进行设置以充分发挥其功能。
一、选购宽带无线路由器在选购宽带无线路由器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1. 无线标准: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无线标准有802.11n、802.11ac等。
802.11ac是较新的技术,具有更高的传输速度和更大的覆盖范围。
如果家庭或办公环境需要处理大量网络数据或连接多个设备,选择支持802.11ac的无线路由器会更加合适。
2. 带宽要求:不同的宽带方案具有不同的带宽要求。
确保所选无线路由器的带宽能够满足宽带提供商的要求,并且能够提供足够的带宽以支持家庭或办公网络的需求。
3. 安全功能:保护网络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选择具有防火墙、访客网络、无线加密等安全功能的无线路由器,可以有效减少网络遭受黑客攻击的风险。
4. 设备品牌和评价:选择知名品牌的无线路由器,通常品质和服务有保障。
此外,查阅用户评价和专业评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各个品牌和型号的无线路由器的性能和可靠性。
二、设置宽带无线路由器1. 放置位置:将无线路由器放置在离电脑和其他设备较近的位置,以确保信号稳定和传输速度快。
避免将路由器放置在电视机、微波炉等电子设备附近,以免产生信号干扰。
2. 设置管理员密码:为了保护网络安全,首次登录路由器时,建议设置一个强密码。
密码应包含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并定期更改以增加安全性。
3. 更新固件:定期检查并更新无线路由器的固件可以修复漏洞,并获得新的功能和性能提升。
在设置中找到固件更新选项,并按照提示进行操作。
4. 设置无线网络名称(SSID)和密码:为了保护网络安全和识别无线网络,建议为自己的网络设置一个独特的名称(SSID),并通过设置密码进行访问控制。
路由器的选择原则
路由器的选择原则路由器作为组建局域网时经常使用的网络产品,与类似网卡、集线器之类的网络产品相比,就并不为众人所知了,目前市场上,路由器的品牌型号众多,面对这些眼花缭乱的产品,相信那些对路由器不太熟悉的用户肯定会感到无从下手,为此本文试图借助对路由器的类型、功能、尺寸品牌的分析,为企业或学校购买网络路由器提供一些帮助。
类型要对口实用随着因特网应用的普及,网络带宽的迅速增加,路由器在网络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
一般说来,异种网络互联与多个子网互联都应采用路由器来完成。
路由器能将不同网络或网段之间的数据信息进行“翻译”,以使它们能够相互“读”懂对方的数据,从而构成一个更大的网络。
按照连接方式的不同,路由器又可以分为直连路由和非直连路由,由路由器各网络接口所直连的网络之间使用直连路由进行通信。
如果要实现两个局域网的点到点连接,可以选用直连路由,该路由器配置操作简单,特别适合那些没有专门网管人员的单位,因为该类型的路由在配置完路由器网络接口的IP地址后自动生成的,而不再需要其他复杂的配置。
如果单位组建的局域网是和其他许多局域网进行互联,此时就必须选择使用非直连路由。
非直连路由是指人工配置的静态路由或通过运行动态路由协议而获得的动态路由。
其中静态路由比动态路由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
根据性能和价格,路由器还可分为低端、中端和高端三类。
高端路由器又称核心路由器。
低、中端路由器每秒的信息吞吐量一般在几千万至几十亿比特之间,而高端路由器每秒信息吞吐量均在100亿比特以上。
由于高端路由器设备复杂,技术难度极大,目前国际上只有极少数国家能研制开发。
对于低端路由器来说,它是许多局域网用户首先需要考虑的品种,这类路由器也是我们局域网用户接触最多的一种产品了。
如果局域网中包含的主机很多,需要处理和传输的信息量很大的话,就应该考虑选择中端路由器了。
与低端路由器相比,中端路由器支持的网络协议多、速度快,要处理各种局域网类型,支持多种协议,包括IP、IPX和Vine,还要支持防火墙、包过滤以及大量的管理和安全策略以及VLAN(虚拟局域网)。
计算机网络的路由选择算法有哪些详解各种路由选择算法的优缺点
计算机网络的路由选择算法有哪些详解各种路由选择算法的优缺点计算机网络中,路由选择算法是决定数据包从源节点到目标节点的路径的重要机制。
不同的路由选择算法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对网络性能和效率起着不同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路由选择算法,并分析它们的优缺点。
一、静态路由选择算法静态路由选择算法是指在网络拓扑结构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手动配置网络设备的路由表来实现路由选择。
常见的静态路由选择算法有默认路由、固定路由和策略路由。
1. 默认路由默认路由是指将所有非本网络的数据包都转发到同一个默认下一跳节点的路由选择方式。
优点是简单、易于管理和实施,适用于规模较小、拓扑结构比较简单的网络。
缺点是没有考虑到网络负载和拥堵情况,无法实现灵活的数据传输。
2. 固定路由固定路由是通过手动配置网络设备的路由表来设置固定路径的路由选择方式。
优点是对特定网络流量的传输进行了有效控制,可以实现较高的性能。
缺点是需要手动配置,对网络规模较大的情况不适用;且不能动态适应网络拓扑的变化。
3. 策略路由策略路由是通过设置一系列策略和条件来实现路由选择的方式。
根据不同的路由策略,将数据包送往最佳的路径。
优点是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动态路由选择,适应不同的网络状况。
缺点是配置复杂,容易出错。
二、动态路由选择算法动态路由选择算法是根据网络拓扑结构的变化和网络负载状态,通过节点之间的路由协议自动学习和更新路由表的选择方式。
常见的动态路由选择算法有距离矢量路由算法(Distance Vector Routing)、链路状态路由算法(Link State Routing)和路径矢量路由算法(Path Vector Routing)。
1. 距离矢量路由算法(DVR)距离矢量路由算法是一种基于每个节点之间距离向量的选择算法,典型的代表是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其优点是简单、易于实施。
缺点是计算复杂度高,收敛速度慢,对大型网络不适用。
思科网院第二学期第九章答案
NAT 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正确响应您的响应••节省IPv4 地址•增强网络性能•提高网络安全•允许对等文件共享开发NAT 以节省IPv4 地址。
一个附带优势是NAT 通过隐藏内部网络编址方案而增加了小等级的安全性。
然而,使用NAT 也有一些缺点。
它不允许真正的对等通信,并且会增加外部链接的延迟时间。
此试题参考以下领域的内容:Routing and Switching Essentials•9.1.1 NAT 的特性2 已启用PAT 的路由器使用哪种方法将传入数据包发送到正确的内部主机?2已启用PAT 的路由器使用哪种方法将传入数据包发送到正确的内部主机?•正确响应您的响应••它在传入数据包上使用源TCP 或UDP 端口号和目的IP 地址的组合。
•它在传入数据包上使用目的TCP 或UDP 端口号。
•它在传入数据包上使用源IP 地址。
它在传入数据包上使用源TCP 或UDP 端口号。
•已启用PAT 的路由器维护由内部本地IP 地址和TCP/UDP 端口号到外部本地地址和TCP/UDP 端口号映射组成的表。
当流量从公共网络返回路由器时,路由器会将目的端口与PAT 映射表进行比较,确定将流量发送到哪台内部主机。
此试题参考以下领域的内容:Routing and Switching Essentials•9.1.2 NAT 的类型3 技术人员必须配置边缘路由器,才能将每个会话的不同TCP 端口号用于互联网上的服务器。
应实现哪种类型的网络地址转换(NAT)?3技术人员必须配置边缘路由器,才能将每个会话的不同TCP 端口号用于互联网上的服务器。
应实现哪种类型的网络地址转换(NAT)?•正确响应您的响应••在本地地址和全局地址之间实现多对一地址映射•在本地地址和全局地址之间实现一对多地址映射•在本地地址和全局地址之间实现多对多地址映射•在本地地址和全局地址之间实现一对一地址映射端口地址转换也称为NAT 过载。
PAT 使用端口作为附加参数来实现乘数效应,从而可以将10 个内部全局地址中的任何一个最多重复使用65,536 次。
路由和路由选择算法
路由和路由选择算法在计算机网络中,路由是指将数据从一个网络节点传输到另一个网络节点的过程。
而路由选择算法是指通过选择最佳路径,将数据从源节点转发到目标节点的算法。
一、路由的基本概念1.路由器:负责将数据包从一个网络传输到另一个网络的设备,具备转发、路由、分组、交换等功能。
2.路由表:也称为路由选择表,记录了目标网络地址、下一跳地址和路由度量等信息。
路由器根据路由表的信息来选择最佳路径进行数据转发。
3.IP地址:每个网络节点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用于在网络中进行寻址和路由选择。
二、路由选择算法的分类1.静态路由选择算法:路由器的路由表由管理员手动配置,不会根据网络状态的变化自动调整。
常见的静态路由选择算法有默认路由、静态路由和策略路由。
-默认路由:将所有未知目标地址的数据包转发到一个预先定义的出口。
适用于简单网络结构或者将所有对外流量集中管理的场景。
-静态路由:根据网络的物理拓扑结构手动配置路由表,适用于小型网络或网络拓扑结构稳定的场景。
-策略路由:根据管理员设定的特定策略进行路由选择,往往与网络安全或负载均衡相关。
2.动态路由选择算法:路由器可以自动获取网络状态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调整路由表,以选择最佳路径。
常见的动态路由选择算法有距离向量路由选择算法(RIP)和链路状态路由选择算法(OSPF)。
-RIP:路由信息协议,属于距离向量路由选择算法,通过广播向邻居路由器传播路由信息。
RIP路由选择基于跳数(跳数越少,越接近目标网络),存在计数到无穷等问题。
- 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属于链路状态路由选择算法,通过广播链路状态信息,每个路由器根据链路状态信息计算最短路径。
OSPF 路由选择通过Dijkstra算法计算最短路径,更加精确和稳定。
三、路由选择算法的评价指标1.路径长度:通常使用跳数(经过的路由器数量)或者实际距离(网络链路的物理长度或带宽)来衡量路径的好坏。
2.收敛速度:指网络从故障中恢复正常状态所需要的时间,收敛速度快的算法可以更快地选择备选路径进行数据传输。
路由选择-教案[3页]
备注
讲课题由选择协议的一般方法。理解RIP协议基本工作原理和优缺点。
重点难点:RIP协议坏消息传播得慢的问题
方法步骤:课堂讲解与实例介绍
器材保障:电脑、投影
时间地点:
教学内容:
4.5路由选择协议
内容回顾
IP报文的转发过程与路由表
通过回顾IP报文的转发过程与路由表的关系,引出如何生成路由表的问题,从而引出本次课的内容:路由选择协议。
(五) RIP协议交互过程的举例
通过图示和动画,引出RIP在处理异常问题时的问题:“好消息传播得快,而坏消息传播得慢”。
[提问]:如何解决计数到无穷的问题?
通过提问启发学员想到限制计数最大值的方法,即:16表示无穷大,不可达。
[提问]:能尽可能避免该问题吗?
通过提问启发学员分析出现该问题的原因,从而提出相应解决方法:水平分割。
3. 交换什么信息?
4. 何时进行交换?
5. 如何计算和更新路由表?
使学员理解不同的路由选择协议解决这5个问题的方法有所不同,学习一个路由选择协议要从这5个方面去归纳总结和比较。
二、路由选择协议实例:RIP
(一)在RIP协议中认为的好的路由
跳数最少的路由。这是RIP协议解决的以上5个问题的第一个。
RIP中“距离”的定义。
提问
板书
分析讲解
提问
举例讲解
板书
板书
结合PPT讲解
板书
结合PPT讲解
板书
结合图例和动画讲解
引导学员自己提出算法
提问
板书
提问
结合板书,引导学员一起总结RIP协议的基本过程
结合图例和动画讲解
提问
提问
提问,思考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授课计划一、授课时间:2007 年5月20 日至6月2日二、授课课题:路由器与路由选择三、教学目的要求:•了解:路由的概念•掌握:表驱动IP路由选择的基本原理、路由选择算法、互联网中IP数据报的传输和处理过程、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RIP协议与OSPF协议。
•四、教学重点难点:•掌握:表驱动IP路由选择的基本原理、路由选择算法、互联网中IP数据报的传输和处理过程。
五、课型、教学方法:讲授:实验2:1六、教学用具:七、教学过程:(含复习提问、教学内容要点板书提纲、课堂练习、教学过程时间分配、课外作业等。
)第9章路由器与路由选择本章主要内容•表驱动IP路由选择的基本原理•路由选择算法•互联网中IP数据报的传输和处理过程•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RIP协议与OSPF协议•实践内容–配置静态路由–配置动态路由路由选择和路由器•路由选择–选择一条路径发送IP数据报的过程•路由器–进行路由选择的计算机•IP互联网–IP互联网是由路由器将多个网络相互联接所组成的–IP互联网采用面向非连接的互连网解决方案•路由器自治:各个路由器独立地对待每个IP数据报•路由器负责为每个IP数据报选择它所认为的最佳路径什么设备需要具备路由选择功能?•路由器–主要任务就是路由选择•多宿主主机–具有多个物理连接–发送IP数据报前,需要决定发送到哪个物理连接更好•普通主机–具有单个物理连接–通过网络与多个路由器相连时,发送IP数据报前需要决定发送给哪个路由器更优表驱动IP选路的基本思想•在需要路由选择的设备中保存一张IP路由表•IP路由表存储着有关可能的目的地址及怎样到达目的地址的信息•在转发IP数据报时,查询IP路由表,决定把数据报发往何处路由表中的目的地址如何表示?•大型互联网(如因特网)中有可能存在成千上万台主机•路由表中不可能包括所有目的主机的地址信息–内存资源占用巨大–路由表搜索时间很长•隐藏主机信息–IP地址:网络号(netid)和主机号(hostid)–IP路由表中保存相关的目的网络信息标准的路由表•下一站选路的基本思想–路由表仅指定从该路由器到目的地路径上的下一步,而该路由器并不知道到达目的地的完整路径•标准的IP路由表包含许多(N,R)对序偶–N:目的网络的IP地址(使用目的主机IP地址的较少)–R:到N路径上的“下一个”路由器的IP地址标准的路由表举例基本的下一站路由选择算法子网选路•子网环境下的IP路由表:(M,N,R)三元组–M:子网掩码–N:目的网络地址–R:到网络N路径上的“下一个”路由器的IP地址•选路方法–取出IP数据报中的目的IP地址,与路由表表目中的“子网掩码”逐位相“与”,结果再与表目中“目的网络地址”比较,如果相同,说明选路成功,数据报沿“下一站地址”转发出去子网选路举例路由表中的特殊路由•默认路由–如果路由表没有明确指明一条到达目的网络的路由信息,就将数据报转发到默认路由指定的路由器–主要目的:缩短路由表的长度、减少路由计算时间•特定主机路由–对单个主机(而不是网络)指定一条特别的路径–主要目的:增强安全性、进行网络连通性调试和判断路由表的正确性统一路由选择算法中的路由表•特定主机路由表项–掩码:255.255.255.255,目的地址:目的主机IP地址•默认路由表项–掩码:0.0.0.0,目的地址:默认路由器的IP地址•标准网络路由表项–A类网络–掩码:255.0.0.0,目的地址:目的A类网络的IP地址–B类网络–掩码:255.255.0.0,目的地址:目的B类网络的IP地址–C类网络–掩码:255.255.255.0,目的地址:目的C类网络的IP 地址•子网路由表项–掩码:子网具有的掩码,目的地址:目的子网的IP地址统一的路由选择算法IP数据报传输与处理过程(1)IP数据报传输与处理过程(2)IP数据报传输与处理过程(2)主机A向主机B发送- 主机A发送IP数据报主机A向主机B发送- 路由器R2处理和转发IP数据报主机A向主机B发送- 路由器R2处理和转发IP数据报路由表的建立与刷新•静态路由–人工指定的路由•动态路由–路由器通过自己学习得到的路由静态路由•静态路由是由人工建立和管理的•静态路由不会自动发生变化•静态路由必须手工更新以反映互联网拓扑结构或连接方式变化静态路由的特点•优势–安全可靠、简单直观,避免了动态路由选择的开销•适用环境–不太复杂的互联网结构•劣势–不适用于复杂的互联网结构:建立和维护工作量大,容易出现路由环–互联网出现故障,静态路由不会自动做出更改动态路由•动态路由可以通过自身学习,自动修改和刷新路由表•动态路由要求路由器之间不断地交换路由信息•优势:更多的自主性和灵活性•适用环境:拓扑结构复杂、网络规模庞大的互联网–自动排除错误路径–自动选择性能更优的路径路径度量值metric•metric:表征路径优劣的数值•metric越小,说明路径越好•metric的计算可以基于路径的一个特征,也可以基于路径的多个特征–跳数(hop count):IP数据报到达目的地必须经过的路由器个数–带宽(bandwidth):链路的数据能力–延迟(delay):将数据从源送到目的地所需的时间–负载(load):网络中(如路由器中或链路中)信息流的活动数量–可靠性(reliability):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差错率–开销(cost):一个变化的数值,通常可以根据带宽、建设费用、维护费用、使用费用等因素由网络管理员指定动态路由的劣势•交换路由信息需要占用网络的带宽•路由表的动态修改和刷新需要占用路由器的内存和CPU处理时间,消耗路由器的资源路由选择协议•使用动态路由的基本条件–路由器运行相同的路由选择协议,执行相同的路由选择算法•广泛采用的路由选择协议–路由信息协议RIP:利用向量-距离算法–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利用链路-状态算法•路由收敛(convergence)–含义:互联网中的所有路由器都运行着相同的、精确的、足以反映当前互联网拓扑结构的路由信息–快速收敛是路由选择协议最希望具有的特征向量-距离路由选择算法的基本思想•路由器周期性地向其相邻路由器广播自己知道的路由信息,用于通知相邻路由器自己可以到达的网络以及到达该网络的距离•相邻路由器可以根据收到的路由信息修改和刷新自己的路由表向量-距离算法•路由器启动时初始化自己的路由表–初始路由表包含所有去往与该路由器直接相连的网络路径–初始路由表中各路径的距离均为0•各路由器周期性地向其相邻的路由器广播自己的路由表信息•路由器收到其他路由器广播的路由信息后,刷新自己的路由表(假设Ri收到Rj的路由信息报文):–Rj列出的某表目Ri中没有:Ri须增加相应表目,其“目的网络”是Rj表目中的“目的网络”,其“距离”为Rj表目中的距离加1,而“路径”则为Rj–Rj去往某目的地的距离比Ri去往该目的地的距离减1还小:Ri修改本表目,其“目的网络”不变,“距离”为Rj表目中的距离加1,“路径”为Rj。
–Ri去往某目的地经过Rj,而Rj去往该目的地的路径发生变化•Rj不再包含去往某目的地的路径:Ri中相应路径须删除•Rj去往某目的地的距离发生变化:Ri中相应表目的“距离”须修改,以Rj中的“距离”加1取代之路由器启动时初始化路由表举例按照向量-距离路由选择算法更新路由表举例向量-距离路由选择算法的特点•优点–算法简单、易于实现•缺点:–慢收敛问题:路由器的路径变化需要像波浪一样从相邻路由器传播出去,过程缓慢–需要交换的信息量较大:与自己路由表的大小相似•适用环境–路由变化不剧烈的中小型互联网RIP协议•RIP协议是向量-距离路由选择算法在局域网上的直接实现•RIP协议规定了路由器之间交换路由信息的时间、交换信息的格式、错误的处理等内容–相邻的路由器之间每30秒交换一次路由信息–路由信息来源于本地路由表–路由器到达目的网络的距离以“跳数”计算RIP协议的实现问题•相同开销路由:–先见为主•过时路由:使用计时器–超时时间一般为180秒,相当于6个RIP刷新周期慢收敛问题的产生原因•正常情况慢收敛问题的解决对策•限制路径最大“距离”对策•水平分割对策•保持对策•带触发刷新的毒性逆转对策RIP协议与子网路由•RFC颁布第一个版本之前,RIP协议已经被写成各种程序并被广泛使用–主要原因:配置和部署简单•RIP Version 1–使用标准的IP地址,不支持子网路由•RIP Version 2–支持子网路由–支持身份验证–支持多播链路-状态路由选择算法的基本思想•互联网上的每个路由器周期性地向其他路由器广播自己与相邻路由器的连接关系•互联网上的每个路由器利用收到的路由信息画出一张互联网拓扑结构图•利用画出的拓扑结构图和最短路径优先算法,计算自己到达各个网络的最短路径链路-状态路由选择算法的基本思想举例OSPF路由选择协议•OSPF路由选择协议以链路-状态算法为基础•主要优势–收敛速度快–支持服务类型选路–提供负载均衡和身份认证•适用环境–规模庞大、环境复杂的互联网OSPF的主要缺陷和解决方法•主要缺陷–要求较高的路由器处理能力–一定的带宽需求•主要解决方法–分层–指派路由器向量-距离算法与链路-状态算法的原理性差异•向量-距离路由选择算法–不需要路由器了解整个互联网的拓扑结构–通过相邻的路由器了解到达每个网络的可能路径•链路-状态路由选择算法–依赖于整个互联网的拓扑结构图–利用整个互联网的拓扑结构图得到SPF树,进而由SPF树生成路由表部署和选择路由协议- 静态路由•适合于小型、单路径、静态IP互联网环境–小型互联网可以包含2到10个网络–单路径表示互联网上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只能通过一条路径进行–静态表示互联网的拓扑结构不随时间而变化部署和选择路由协议- RIP路由•适合于小型到中型、多路径、动态IP互联网环境–小型到中型互联网可以包含10到50个网络–多路径表明在互联网的任意两个节点之间有多个路径可以传输数据–动态表示互联网的拓扑结构随时会更改(通常是由于网络和路由器的改变造成的)部署和选择路由协议- OSPF路由•适合较大型到特大型、多路径、动态IP互联网环境–大型到特大型互联网应该包含50个以上的网络–多路径表明在互联网的任意两个节点之间有多个路径可以传播数据–动态表示互联网的拓扑结构随时会更改(通常是由于网络和路由器的改变造成的)•实践方案的选择•静态路由的配置过程•动态路由的配置过程•测试配置的路由实践方案的选择- 路由器方案实践方案的选择- 双网卡(或多网卡)方案实践方案的选择- 单网卡多IP地址方案静态路由的配置配置主机的IP地址和默认路由配置主机的IP地址和默认路由配置路由设备的IP地址配置路由设备的IP地址Windows 2000的route命令利用“route”命令配置路由设备的静态路由允许路由设备转发IP数据报(1)•实际应用环境下,应使用专用的路由器作为互联网的互联设备•不推荐利用通用计算机作为路由设备使用•在缺省状态下,Windows 2000 Server不允许IP数据报转发允许路由设备转发IP数据报(2)利用图形界面配置路由设备的静态路由启动和配置路由和远程访问显示与查看路由表动态路由的配置配置RIP路由显示和查看路由表测试配置的路由– ping命令测试配置的路由– tracert命令•“tracert”命令可以显示数据报转发所经过的路径课后记要:查签:查签人: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