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教育差异对比专题报告(二)

合集下载

中英教育方式对比研究报告

中英教育方式对比研究报告

中英教育方式对比研究报告
中英教育方式对比研究报告
中英两国的教育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教学方式、培养目标、评价方式等方面。

本文将对中英教育方式进行对比研究。

首先,中英两国的教学方式存在差异。

在中方教育中,教师通常是以知识科普者的身份出现,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内容多以书本知识为主。

而在英方教育中,教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英方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倡导学生通过实践和合作来掌握知识。

其次,中英两国的培养目标有所不同。

在中方教育中,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强化学生的基本素质。

而在英方教育中,培养学生具备与他人良好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倡导学生的创新和个性发展。

英方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批判思维。

最后,中英两国的评价方式也存在差异。

在中方教育中,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依据,注重分数的高低。

而在英方教育中,评价更加多样化,包括学生的平时表现、项目成果和团队合作能力等。

英方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评价更注重学生的发展过程和实际能力。

通过对比研究可以发现,中英两国的教育方式各有优势。

中方
教育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注重课堂教学的效果。

而英方教育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倡导学生的创新和批判思维。

中英两国的教育方式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借鉴对方的经验,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西教育的对比

中西教育的对比

• 德国学生从小就培养起独立的习惯,读大学也主要 靠自己打工或贷款。不少学生在15、16岁就开始 在暑期到餐馆、超市打工,准备大学的学费。一项 调查显示,75%的大学生靠助学贷款或打工生活。
中国
忠 悌 孝 信 礼 义 廉 耻
西方
自 由 民 主 独 立
德国马克上的名人
• 德国的教育是成功的,培养出一大批名人,1991 年西德与东德合并后,德国发行了新版的德国马 克,新版德国马克,正面选用在德国以及世界上 影响巨大的人物。
岁儿童入园率1989年95.1% 1998-99学年德国幼儿园位置比适龄儿童 %儿童
年龄 0-3岁 1/2-3岁 1-3岁 3-6岁 位置比例 69.7 83.4 103.7 105.2
德国蒲公英钟幼儿园
德国森林幼儿园
(二)德国初等教育
基础学校(Grundschulen) 当年6月30日前满6岁的儿童都得入学 学制4年,西柏林为6年。
可以说,德国大学的教育体制,为培养新型人才 和社会精英营造了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20世纪以来,德国大学把直接为社会服务的 职能引进学校。
德国教育界人士认为,优秀人才应该是一种制 度文明的产物,而不是急功近利的政策所能 催化出来的。
• 德国大学是“宽进严出”,即入大学较为容易,但 拿到毕业文凭却很难。教授一周上几次大课,内容 特别广泛,学生要在课外阅读大量参考书籍,写阅读 笔记并完成各类作业。老师则根据学生完成作业 的情况评定成绩。同时每个专业都有多门考试,一 门过不了关,就会影响这门专业的完成。因此德国 大学生十分用功,多数学生把全部精力放在学习上 。
1000马克
正面:德国语言学家、童话大师格林兄弟 背面:格林兄弟的著作,最著名的有《白雪
公主》等。中西方小学教育十ຫໍສະໝຸດ 不同中西方小学教育十大不同

中西教育观的差异体现及原因剖析

中西教育观的差异体现及原因剖析

中西教育观的差异体现及原因剖析【摘要】中西教育观的差异体现在于对教育目的、方法和价值观念的不同理解。

中西教育观在体现方式上表现为注重传统文化和现代教育的结合,而西方教育更加强调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培养。

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来自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传统背景不同,西方更加推崇个人主义和独立思考,而中国则强调集体主义和家庭观念。

中西方的教育价值观念也存在差异,西方更加注重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中国传统更加关注道德修养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中西教育观的差异体现了两种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的碰撞,不同的教育价值观念也影响着教育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中西教育观、差异体现、体现方式、原因剖析、文化传统差异、价值观念差异、结论1. 引言1.1 引言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观念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中西教育观的差异体现在很多方面,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教育的目标、方法和理念上,也反映在学生的表现和发展上。

要深入了解中西教育观的差异,需要从文化传统差异和价值观念差异两个方面进行剖析。

通过对这些差异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西教育体系的优势和劣势,也可以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中西教育观的差异体现方式和原因剖析两个方面入手,探讨其中的文化传统差异和价值观念差异,以期能够加深对中西教育观差异的理解。

结束。

2. 正文2.1 中西教育观的差异中西教育观的差异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在教育目标上,中西教育观的主要差异体现在中西方对于教育的理念与目标的不同。

西方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终身学习;而中国教育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和应试能力培养,重视知识传授和考试成绩。

在教育方法上,中西教育观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的不同。

西方教育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倡导互动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中国教育传统上更注重师生关系,以教师为中心,强调传统的讲授与背诵。

从东到西的教育水平有何差异?

从东到西的教育水平有何差异?

从东到西的教育水平有何差异?
一、东西方教育理念的差异
东方教育注重纪律和刻苦,追求分数的高低,重视应试能力的培养。

而西方教育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创造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意识。

东方教育强调集体主义和传统文化的传承,西方教育则更加注重个人发展和多元价值观的培养。

二、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
东方国家普遍存在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尤其是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而西方国家注重教育资源的平等分配,保障每位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机会,致力于打破社会阶级对教育的束缚。

三、教育体制和课程设置的差异
东方教育体制相对严谨,教育内容注重基础学科的学习。

西方教育则更加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鼓励学生从小就参与各种兴趣班和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的差异
东方教育依赖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

西方教育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倡导学生中心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

五、学生压力和学习成果的差异
东方教育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学习压力,强调竞争和分数的重要性,但也造成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而西方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品德和社会责任感。

总结:
从东到西的教育水平存在诸多差异,包括教育理念、教育资源、教育体制和课程设置、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压力和学习成果等方面。

虽然各自有其优势和劣势,但最终的目标都是为了培养有能力、有素质的国民。

因此,我们可以从中吸纳两种教育制度的优点,以实现教育水平的平衡与提高。

同时,也需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

中外教育差异总结600字

中外教育差异总结600字

中外教育差异总结600字中外教育存在一些显著的差异,涉及到教学理念、教育体制、课程设置、学科专业选择、考试制度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差异总结:1. 教育理念与目标:中国教育:侧重于集体主义、强调基础知识的传授,注重学科学习和应试能力培养。

西方教育:更注重个体发展,追求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的全面素养。

2. 教学方法:中国教育:偏向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强调记忆与应试。

西方教育:强调互动、实践和合作,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追求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育体制:中国教育:集中管理,注重统一的教育体制,对学生进行年级划分,实行一套全国性的教育标准。

西方教育:更注重个性化教育,学校有更多的自主权,教育体制灵活,强调因材施教。

4. 课程设置:中国教育:课程较为固定,注重基础学科的学习。

西方教育:更灵活的课程设置,注重提供广泛的选修课程,鼓励学生根据兴趣和天赋选择课程。

5. 学科专业选择:中国教育:学生在高中阶段需选择文科或理科,大学专业选择常常受制于高考分数。

西方教育:学生在大学入学后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专业探索,更灵活地进行专业选择。

6. 考试制度:中国教育:重视高压应试,以高考为主要选拔标准。

西方教育:考试并非唯一的评估手段,注重平时表现、论文、项目等综合评价。

7. 家庭教育观念:中国教育:家长通常强调学术成就,对子女的学业有较高期望。

西方教育:家长更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独立性和社交技能,对学术成绩的关注相对较为平衡。

总体而言,中外教育存在差异,而这些差异也反映了各自文化和社会价值观的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一些国家开始借鉴对方的优点,努力实现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创新。

中西教育对比调查报告

中西教育对比调查报告

中西教育对比调查报告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每个国家而言,教育体系的建设都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中西方教育体系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本调查报告将对中西教育进行对比,以期探讨两种教育体系的优劣势和不同之处。

教育理念方面,中西教育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西方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而中方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和应试能力的培养。

西方教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中方教育更加注重纪律性和集体主义。

在课程设置方面,中西教育也有所不同。

西方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程设置更加多样化,除了学术课程外,还有体育、艺术、音乐等课程的安排。

而中方教育则更加注重学术课程的传授,对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

课程设置相对较为单一,较少涉及到其他领域的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方面,中西教育也有明显差异。

西方教育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倡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而中方教育则更加注重教师的教学,教师授课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教学方法相对较为传统,对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培养较少关注。

在评价体系方面,中西教育也有差异。

西方教育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成长,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评价。

评价方式多样化,除了考试成绩,还包括项目作业、小组合作等。

而中方教育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较为单一,主要依靠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

综上所述,中西教育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西方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素质,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而中方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和应试能力的培养,注重纪律性和集体主义。

两种教育体系各有优劣势,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和需求有所不同。

在教育改革中,可以借鉴西方教育的一些先进理念和方法,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中西教育之差异(共五篇)

1中西教育之差异(共五篇)

1中西教育之差异(共五篇)第一篇:1中西教育之差异中西方教育的差异在我们生存并生活的社会里,人人都谈教育,《教育辞海》里是这样表述教育:广义教育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

狭义教育是指学校教育,即根据一定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中国的教育方式精致细腻,西方的教育方式则贴近自然,更接近社会。

学校考试和对知识的透彻理解是中国学生的拿手好戏,而西方学生则更注重实践和锻炼各方面的能力。

每个国家都有它的特点,中国教育自有它的特点,并不能一味的否定,身为中国人的我们更应该发扬中式教育的长处。

但目前可以说是大部分中国人都对现阶段我国的教育制度不满意,说是:学生压力大,教育脱离实际,学生几乎学不到社会能力……教育是一个民族的希望,而有希望的民族一定是不断创新的民族。

当然,中国现行的教育也并非一无是处。

我们的教育重视文化基础课,学生学到的数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知识比大多数美国学生多得多,这无疑在某些方面上提高了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接下来我们将以以下几方面通过比较来说明:1,形式上中国三代同堂的家庭结构虽有较大的改变,但隔代教育的文化普遍存在。

现在的年轻父母,不少因出国、下海经商或为自己事业奔忙,就把孩子托给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管,形成了以隔代家庭教育为主的趋势。

第一代教育第三代一般重养轻教,加之老人文化素质偏低,思想老化,所以溺爱多于喜爱,产生了第三代任性、娇气、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弊病。

而在西方,根据我们对于所在国家的观察,整个区域几乎无一例祖辈老人照管孙辈的情况。

我们都共同感到西方传统的教育观念是:老人不参教,孩子由自己的父母亲自扶养和教育。

在他们看来,儿童小时候得到的呵护越多将来的承受能力越差。

2、理念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被虽然越来越多的家庭认识到,但国内很多家庭把“家庭教育”误理解为“家庭知识教育”。

中西教育对比案例(3篇)

中西教育对比案例(3篇)

第1篇摘要:本文通过对中西教育体系的对比分析,以幼儿园、中小学、大学等不同教育阶段为例,探讨中西教育在理念、方法、评价等方面的异同,旨在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西教育交流日益频繁。

我国教育体系在借鉴西方教育理念的同时,也保留着自身的特色。

本文将从幼儿园、中小学、大学等不同教育阶段,对中西教育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二、幼儿园教育对比1. 理念对比西方幼儿园教育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强调个性培养和创造力激发。

教师以游戏为主导,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培养其独立、自信、合作等品质。

我国幼儿园教育注重幼儿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强调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

教师以课堂教学为主,关注幼儿的学习成绩和纪律。

2. 方法对比西方幼儿园教育采用游戏化、情境化的教学方法,注重幼儿的实践操作和体验。

教师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培养其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

我国幼儿园教育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等传统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的传授。

教师以课堂讲授为主,幼儿参与度相对较低。

3. 评价对比西方幼儿园教育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幼儿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评价标准较为灵活,注重个体差异。

我国幼儿园教育评价以学习成绩为主,评价标准较为单一。

评价方式以教师评价为主,家长和幼儿参与度较低。

三、中小学教育对比1. 理念对比西方中小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育内容丰富,注重跨学科学习,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我国中小学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强调学生的纪律和集体主义精神。

教育内容较为单一,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学习。

2. 方法对比西方中小学教育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我国中小学教育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等传统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的传授。

教师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弱。

3. 评价对比西方中小学教育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化发展。

中西方学校教育差异案例(3篇)

中西方学校教育差异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教育领域也不例外。

中西方学校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

本文以中美两国为例,通过具体案例比较中西方学校教育的差异,以期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二、案例背景中美两国在教育领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美国的教育体系以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特点,而我国的教育体系则更注重学生的知识传授和应试能力的培养。

以下将结合具体案例,对比分析中美两国学校教育的差异。

三、案例一:课程设置案例:我国某中学与美国某中学的课程设置对比我国某中学课程设置:1. 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2. 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3. 历史、地理、政治等社会科学;4. 体育、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5. 技术课(如计算机、信息技术等)。

美国某中学课程设置:1. 语文、数学、科学、社会研究等基础学科;2. 选修课(如艺术、音乐、体育、外语等);3. 必修课(如宗教、道德教育等);4. AP(Advanced Placement)课程(如微积分、物理、化学等)。

案例分析:我国中学课程设置较为固定,学生选择课程的范围较小。

而美国中学课程设置更加灵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四、案例二:教学方法案例:我国某中学与美国某中学的教学方法对比我国某中学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2. 教师强调知识传授,忽视学生能力培养;3. 评价方式以考试成绩为主,注重应试能力。

美国某中学教学方法:1.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2. 教师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3. 评价方式多样化,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

案例分析:我国中学教学方法较为传统,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美国中学教学方法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案例三:评价体系案例:我国某中学与美国某中学的评价体系对比我国某中学评价体系:1. 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2. 注重学生的应试能力;3. 评价方式单一,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西方教学实践的差异(3篇)

中西方教学实践的差异(3篇)

第1篇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西方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中西方教学实践在理念、方法、评价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这些差异源于文化背景、教育传统、社会需求等多方面因素。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中西方教学实践的差异。

一、教育理念差异1. 中国教育理念中国教育理念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强调“师道尊严”、“尊师重道”。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学生则被动接受知识。

这种教育理念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2. 西方教育理念西方教育理念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合作伙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

这种教育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二、教学方法差异1. 中国教学方法中国教学方法以传授知识为主,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教师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传授知识,学生则通过听课、做笔记、背诵等方式学习。

这种教学方法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影响学习效果。

2. 西方教学方法西方教学方法以启发式、探究式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师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评价差异1. 中国教学评价中国教学评价以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强调“分数至上”。

这种评价方式容易导致学生过分关注分数,忽视学习过程中的其他方面,如品德、能力等。

2. 西方教学评价西方教学评价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方式多样化。

除了考试成绩,还关注学生的品德、能力、兴趣等方面。

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作业、项目、考试等,旨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教育资源配置差异1. 中国教育资源配置中国教育资源配置存在地区差异,城市与农村、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这导致教育质量不均衡,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 西方教育资源配置西方教育资源配置相对均衡,政府和社会各界投入较多资源用于教育领域。

中西方的教育差异

中西方的教育差异

中西教育差异一.感受中西教育理念差异一位留学德国的女孩:众所周知,位于欧洲中部的德国,高等教育在全欧洲乃至全世界都享有极好声誉。

目前德国是除美、英之外的第三大留学国家,其留学生生源主要来自中国及东欧。

随着贵州经济不断发展,相信在未来的日子,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贵州学子能实现自己的留学梦。

近日我们邀请已在德国学习生活了近四年的一位贵阳女孩,比较中西教育理念差异,与大家分享她学习的心得与感受。

四年前,怀揣着理想抱负以及一份懵懂的热情,我离开了养育自己的父母和生于斯长于斯的贵阳,只身踏上了飞往德国的航班。

临行前,父母对我说:“在国外无论遇到什么困难,要咬咬牙挺过来。

”就这么普普通通的一句话,竟成为我以后身处逆境时的导航灯,让我有勇气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

出国前曾听人说,德国的高等教育是“宽进严出”。

但真正领悟这四个字,是在我开始专业学习以后————所谓“宽进”,对于留学生而言(一般指攻读硕士的留学生),只需要具备本科学历便有资格申请大学,毋须通过考试录取。

所谓“严出”,即学生如果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和严谨治学的态度,那一纸毕业文凭是永远不可能“混”到手的。

一般来说,德国大学的授课形式主要有三种:研讨课、讲演课和训练课。

研讨课对我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感受。

因为一直以来在我的印象里,课堂上老师永远都是高高在上,学生只能跟随着老师的思维前进。

但德国的研讨课,从中文意思上就不难看出,即是要研究、讨论,把学生提到了与老师“平等”的地位。

课堂上,用学生做专题报告的形式代替了教师单一的授课模式。

专题报告一般控制在二十五到三十分钟左右,余下的时间就用来讨论。

大家(当然也包括教师)各抒己见。

学生在畅所欲言的同时,教师也许会从中发现一些思想上的“闪光点”,这与我国“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正好不谋而合。

刚开始,由于以前在国内读大学时少于培养在课堂上积极思维,踊跃回答问题的能力,也由于自身语言水平有限,常常是一堂课下来,我像个旁观者似的坐在那里一言不发。

中西教育的差异 英语作文

中西教育的差异 英语作文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education systems are quite significant and can be observed in various aspects such as educational philosophy, teaching methods,curriculum,and assessment.Here is a detailed comparison of the two systems:cational Philosophy:Chinese Education:The Chinese educational system is rooted in Confucian values, emphasizing discipline,respect for authority,and the importance of hard work.Students are often expected to follow a strict curriculum and adhere to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Western Education:Western education,particularly in countries like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United Kingdom,tends to focus more on individualism,creativity,and critical thinking.Students are encouraged to question,explore,and express their own ideas.2.Teaching Methods:Chinese Education:Teaching in China is often teachercentered,with a strong emphasis on lectures and rote memorization.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absorb information passively and regurgitate it during exams.Western Education:Western classrooms are more interactive and studentcentered. Teachers use a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including group discussions,projectbased learning,and problemsolving activities to engage students actively in the learning process.3.Curriculum:Chinese Education:The curriculum in China is highly structured and standardized, with a focus on core subjects like mathematics,science,and language arts.There is less emphasis on subjects like art,music,and physical education.Western Education:Western curricula are more diverse and flexible,allowing for a broader range of subjects,including humanities,social sciences,and elective courses. There is also a greater emphasis on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and personal development.4.Assessment:Chinese Education:Assessment in China is primarily based on highstakes exams,such as the Gaokao,which determines a students future educational and career opportunities. There is a strong focus on grades and test scores.Western Education:Assessment in the West is more holistic and includes a variety of methods,such as essays,presentations,and practical projects.Grades are important,but there is also an emphasis on personal growth,effort,and improvement.5.Class Size:Chinese Education:Due to the large population,class sizes in China can be quite large,sometimes exceeding50students per class.This can limit individual attention and interaction with the teacher.Western Education:Class sizes in the West are generally smaller,allowing for more personalized attention and a closer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6.Parental Involvement:Chinese Education:Parents in China are often heavily involved in their childrens education,with high expectations for academic success.There is a strong cultural emphasis on the importance of education for social mobility.Western Education:While parents in the West are also involved in their childrens education,there is a greater focus on the childs interests and wellbeing,rather than solely on academic achievement.7.Cultural Impact:Chinese Education:The Chinese education system reflects the cultural values of collectivism,respect for authority,and the importance of education for social and economic advancement.Western Education:Western education systems are influenced by values of individualism,personal freedom,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which are reflected in the emphasis on creativity and personal development.In conclusion,while both Chinese and Western education systems have their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they each reflect the cultural,social,and historical contexts in which they have developed.Understanding these differences can help students,educators,and policymakers to appreciate the diversity of educational approaches and to learn from each others experiences.。

中西教育对比调查报告

中西教育对比调查报告

中西教育对比调查报告在全球化背景下,教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

中西方教育体系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优势,本文将对中西教育进行对比调查,以期了解两种教育体系的异同。

一、教育目标与理念中西方教育的目标和理念存在一定的差异。

西方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思维和实践能力,追求个性化发展;而中国教育则强调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追求整体素质的培养。

二、教育体制与管理中西方教育体制存在一定的差异。

西方教育体制较为分散,学校享有较大的自主权,注重学生的个人发展;中国教育体制相对集中,教育资源分配相对统一,注重学生的集体发展。

三、教育内容与方法中西方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存在差异。

西方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采用小组合作、问题导向等教学方法;中国教育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应试能力的培养,采用讲授式教学为主。

四、评价体系与方式中西方教育的评价体系和方式也有所不同。

西方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方式更加多元化,如学科考试、课程作业、小组项目等;中国教育评价方式主要以考试为主,注重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

五、师生关系与教育环境中西方教育中的师生关系和教育环境也有不同。

西方教育注重师生之间的平等互动,鼓励学生表达个人观点,教育环境相对开放;中国教育中,师生关系相对严肃,师生之间存在一定的权威关系,教育环境较为封闭。

六、教育成果与就业情况中西方教育的成果和就业情况也有所不同。

西方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毕业生更容易适应社会需求,就业率较高;中国教育以应试为导向,毕业生人数多,就业竞争激烈。

中西方教育体系存在一定的差异。

西方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中国教育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注重学生的应试能力。

两种教育体系各有优势,可以互相借鉴,共同推动教育发展,培养更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

中外教育对比调研报告

中外教育对比调研报告

中外教育对比调研报告调研目的:通过对比中外教育,了解不同教育体系的差异以及可能的优势和不足。

一、教育目标与理念1. 中教育目标与理念在中国,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应试能力,以便顺利考入高等学府或找到好的工作。

中教育强调对基础学科的学习,重视应试能力的培养。

同时,中国教育注重纪律和秩序,鼓励学生尊重教师的权威。

2. 外教育目标与理念相比之下,许多西方国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外教育着重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外教育强调学生自主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注重培养其自我发展潜力。

二、学制与课程设置1. 中学制与课程设置中学制通常为6+3+3,即6年的小学、3年的初中和3年的高中。

根据国家统一要求,学生需学习基础学科(如语文、数学、英语等)以及一些选修科目(如物理、化学、历史等)。

同时,高中学生还要为高考做准备,需要准确掌握高考所涉及的知识点。

2. 外学制与课程设置外学制可以有所不同,但通常为基础学历制度加上高等教育制度。

课程设置更加灵活多样,注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培养。

外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广泛的课程选择,帮助学生在多个领域发展。

三、教学方法与评价制度1. 中教学方法与评价制度中教育强调教师讲授,学生听讲和记忆。

课堂教学以传授基础知识为主,考试成绩是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依据。

课后作业也被认为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

2. 外教学方法与评价制度外教育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注重学生的实践和思考能力。

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人差异,并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优势和兴趣。

评价制度通常会考虑整体表现,包括学术成绩、实践能力、个人发展等方面。

结论:中外教育在目标、理念、学制、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制度上存在差异。

中教育注重基础知识和应试能力,教师主导教学;外教育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性思维,学生参与度高。

然而,中外教育都有其优势和不足之处,教育体系的选择应基于不同国家的文化和发展需求。

中西教育对比调查报告

中西教育对比调查报告

中西教育对比调查报告引言: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也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体系存在着差异,中西方教育则是其中的两个代表。

本文将从教育目标、教学方法、评价方式以及学生压力等方面对中西教育进行比较和分析,以期对两种教育模式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教育目标中西方教育在教育目标上存在差异。

中方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应试能力,强调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而西方教育则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西方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

二、教学方法中西方教育在教学方法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方教育注重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听讲,强调传授知识的过程。

而西方教育更倾向于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实践和参与。

西方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通过小组讨论、项目研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三、评价方式中西方教育在评价方式上也有所不同。

中方教育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强调学生的记忆和应试能力。

而西方教育更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个性发展,评价方式更加多样化。

除了考试成绩外,西方教育还会考虑学生的参与度、表现和创新能力等方面。

四、学生压力中西方教育在学生压力方面也存在差异。

中方教育普遍存在着严重的应试压力,学生需要面对大量的作业和高强度的学习。

而西方教育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减轻了学生的压力。

西方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之余享受生活。

结论:中西方教育存在着不同的教育目标、教学方法、评价方式和学生压力。

中方教育更注重应试能力和知识传授,而西方教育则更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两种教育模式各有优劣,没有绝对的对与错。

我们可以借鉴西方教育的一些优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也要坚持中方教育的优点,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应试能力。

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并促进教育的发展。

参考资料:1. Hargreaves, A. C. (2003). Teaching in the knowledgesociety: Education in the age of insecurity.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2. Zhao, Y. (2012). World class learners: Educating cre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students. Corwin Press.3. PISA Report 2018. Retrieved from OECD website.。

中外教育对比研究报告

中外教育对比研究报告

中外教育对比研究报告导言:随着全球化的加深,中外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教育被认为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篇文章将通过对比中外教育系统的优缺点,分析两者的异同点,以期为我们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一、教育理念和目标:1.中教育:中教育强调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尊重。

传统教育强调孝道,礼仪,德育培养和学科知识的掌握。

教育目标注重全面素质的培养,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

2.外教育:外教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

注重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教育目标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1.中教育:中教育注重传统的教学方法,强调师生关系的亲密性和教师对学生的引导。

强调讲解和记忆,缺乏实践和互动。

2.外教育:外教育更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教师更多的是充当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鼓励他们掌握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评价方法和学生发展:1.中教育:中教育注重书本知识的掌握和记忆。

评价方法主要是通过考试和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绩。

学生的发展重点是实现升学率和就业率。

2.外教育:外教育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人素质的培养。

评价方法更加综合,包括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和学生作品等。

学生的发展强调创新和探索能力的培养。

四、优缺点的对比:1.中教育:优点:中教育对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记忆有一定的优势。

注重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孝道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

缺点:中教育过于注重应试能力,忽视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评价方法过于单一,仅以考试分数为主导。

2.外教育:优点:外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学生发展的目标更全面,注重个人素质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缺点:外教育在传统文化的传承方面相对较弱。

学科知识的重要性可能会被相对轻视。

五、启示和建议:1.综合发展:我们应该借鉴外国教育的优点,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

中西校园差异研究报告

中西校园差异研究报告

中西校园差异研究报告中西校园差异研究报告一、引言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反映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西方校园文化差异逐渐增大,教育体制、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学生管理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本报告旨在对中西校园文化差异进行研究。

二、教育体制中西教育体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中国教育体制强调以考试为导向,注重学生的知识获取和成绩排名。

学生通常需要参加较多的考试,并且存在着晚上和周末的课外辅导班。

而西方教育体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学生通常没有过多的考试,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课程设置中西校园的课程设置也存在差异。

中国的课程设置非常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学生需要学习较多的核心课程,如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且课程设置严格。

而西方的课程设置更加多元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选修课程,如音乐、艺术、体育等。

四、教学方法中西校园的教学方法也有较大的不同。

中国的教育注重传授知识,教师通常是权威者,学生需要被动接受知识。

教师所讲授的知识通常以讲解和记忆为主,学生的角色较为被动。

而西方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教师更注重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学生的角色更加主动。

五、学生管理中西校园的学生管理方式也有所不同。

中国的学生管理较为严格,通常有严格的考勤制度、校规校纪和班级纪律。

学生需要遵守学校的规定,并接受老师的教导和督促。

而西方的学生管理更加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和自主性,学校通常会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和责任,鼓励学生自己做决策和解决问题。

六、结论综上所述,中西校园的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教育体制、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学生管理等方面。

中国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强调考试成绩,而西方教育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思维。

中国学生的学习方式较为被动,而西方学生更加主动。

此外,中国学生管理较为严格,西方更倾向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自主性。

这些差异不仅反映了两个文化的差异,也影响了学生的教育体验和发展。

中西教育观的差异体现及原因剖析

中西教育观的差异体现及原因剖析

中西教育观的差异体现及原因剖析1. 引言1.1 引言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观念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西方的教育观念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教育目的、教育方式以及教育理念等方面。

本文将从中西教育观的差异、体现以及原因剖析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西方教育观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通过深入分析中西教育观的差异以及背后的原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借鉴和吸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优势,促进教育的发展与进步。

【字数:160】2. 正文2.1 中西教育观的差异中西教育观的差异体现在很多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中西教育的根本目的不同。

在西方社会中,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而在中国传统教育中,重点更多地放在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遵从性上,强调学生对权威的尊重和听从,缺乏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和发展。

中西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方式存在差异。

在西方教育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知识,注重实践和实际操作。

而在中国教育中,教师往往扮演着主导角色,传授知识和技能,学生被动接受。

中西教育在对待错误和失败的态度上也存在不同。

西方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勇气和承受能力,鼓励学生从错误中学习和成长,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逆境应对能力。

而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对错误和失败的容忍度较低,往往会给学生带来压力和负面影响。

中西教育观的差异体现在根本目的、教学方法和对待错误失败的态度等方面。

这些差异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态度,也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对教育理念和价值观的不同看法。

了解和探究中西教育观的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借鉴和拓展教育理念,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2.2 中西教育观的体现一、教育目标的差异在西方教育观中,强调个体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在中国传统教育观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应试能力和记忆能力,以取得优异的成绩为主要目标。

中西方教育差异分析

中西方教育差异分析
中西方教育差异分析
目录
•一、介绍 •二、差异 (一)学校教育 (二)家庭教育 (三)社会教育 •三、总结
介绍
• 在人类社会形成之后,一种重要的事业应运 而生——教育。教育,千百年来,俨然是一 个严肃的话题。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构 成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不同的 地域以及不同的文化造就了教育的不同形 式。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教育越来越受到 人们的关注。因为这不仅代表着一个国家 的先进文明的程度,还决定着国家的发展。
社会
• China care about the reputation in education.To t the child,the education’s goal is for making their living,for honor .
• Western education is not the preparation for making their living,but for survival emphasize"The learn education".
总结
• 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为什么西方的孩子 更容易获得成功。学校的教育、家庭的教 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是相互相诚的,对孩 子一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西方的教育 重在启蒙,发掘潜力,尊重自由,尊重个 性的发展。孩子在这三者的潜移默化的影 响下,多一份质疑,多一份思考,多一份 热情,多一些创造。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伟大理想主义的教育,
忽视基础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人际交往等与
孩子发展阶段相适应
的“做人的教育”。
• 中国家长往往“满足 于克隆”,教导孩子 在前人面前止步。对 孩子的探索活动大部 分是持否定态度的。 他们往往把孩子自己 进行的“探索活动” 视作“胡闹”而加以 制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2:中美教育对比一、中美教育之别:功夫与利用率在中国或者其他华人社会,老师和家长教育学生说,只要努力,铁杵也能磨成针;而美国学校则会鼓励学生,想出最有效的办法去制造针,或者想出最有效的方法把铁杵用于其他目的。

就算真要钻牛角尖,一定要用铁杵造针的话,起码也要想办法造个成百上千根针,否则岂不白白浪费了这么多铁?勤奋不等于成功:任何天才要想成功都需要努力,但关键在于努力分高效和低效两种(当然更有无效甚至负效)。

就像我们使用能源生产,也有能源利用率的问题一样。

“铁杵磨成针”的效率,无疑是极低的。

可是,当这种故事出现在小学教材里时,我就从没听到有人质疑过,大多数人都把这个故事当作老祖宗传给我们的智慧宝藏,天经地义,无庸置疑。

可是,古人的智慧就算正确,也未必适合今天的社会。

更何况有些持续了千年之道理,还常常被后人否定呢。

当然有些人会提出,“铁杵磨成针”这个故事并不在于它的事实本身,而在于要教给我们一个道理:努力可以成就一切。

再认真回味一下,努力真的可以成就一切吗?不见得。

懒惰导致失败,但勤奋绝不等于成功。

中国人固然比美国人勤奋,而且有小聪明,但美国国家强大,社会上成功者大多是美国人自己,这是因为,从大社会到小个人,他们都擅长于有效地利用自己的长处,在社会上容易找到自己的位置。

同时,他们在工作中付出的每一份努力,都被最大化地有效利用。

一个人取得的成果,等于功夫和利用率的方程式。

数学好的中国人,这笔账一定比美国人算得清楚。

美国中学生每读一篇名著,无论是莎士比亚、爱默森、乔叟、奥威尔,作业都是写criticism(文学评论),可以正面,也可负面,不大聪明的学生也可以胡说八道,随便写写自己的感触。

关键是从这些评论中,学生能够思考阅读过的内容。

墨守陈规与挑战权威:相比之下,在中国(或者在其他亚洲国家),我记得在中学时常背诵和默写朱自清、鲁迅的著作等等,从来都没有机会“挑战”这些权威。

大家从小背的不是唐诗、宋词,就是《三字经》之类,从没有人告诉过我,在小时候,学校和家庭里会经常就这些著作的内容进行讨论。

美国人没有五千年中华文化积累下来的各种典故和哲理,但也正因为如此,所以也没有人拿这些东西对他们指指点点。

务实地追求目标,是美国人的最高原则。

当大家都在嘲笑美国没有历史、没有文化的时候,他们却靠着务实精神,确立了美国在世界上的霸主地位。

说了这么多,我其实并不认为美国的教育好,中国培养的学生至少是勤奋的,这也是美国人所认同的事实。

但是,若既能勤奋,又能有效利用自己的勤奋,岂不是事半功倍?在传承老祖宗留下来的道理时,我们也应该鼓励学生从小培养“挑战”权威的意识。

因为,所谓“智慧”,并不只是一代接一代地背诵诗句,而应该是在挑战和平等讨论的气氛中,将自身文化所积累的智慧加以充实、更新和完善,使之更加适合于不断日新月异的现实。

美国人教育孩子十二法则:归属法则: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希望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力量法则:永远不要与孩子斗强;管理法则:在孩子未成年前,管束是父母的责任;声音法则:要倾听他们的声音;榜样法则: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求同存异法则:尊重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并尽量理解他们;惩罚法则:这一法则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慎用;后果法则:让孩子了解其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结构法则:教孩子从小了解道德和法律的界限;二十码法则:尊重孩子的独立倾向,与其至少保持二十码的距离;四W法则:任何时候都要了解孩子跟谁在一起(who)在什么地方(where),在干什么(what)以及在什么时候回家(when)。

二、中美教育理念对比教育改革和大学改革,争论得沸沸扬扬,但遗憾的是,焦点都集中在谁该拿饭碗的利益之争上,很少涉及“大学的精神”这样实质性的问题。

其实,中国大学的精神,乃至中国文化的精神,都应借此作一番改造。

但要进行这番改造,首先必须学习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理念。

一位西方教育家讲过,大学的本质在于把一群优异的年轻人聚在一起,让他们的创造力互相激励,产生使他们终身受益的智慧。

所以,教授是哪里的博士,出了多少专著,还在次要。

重要的是大学的教学怎么为年轻人创造一种更有成效的互相激发智慧和创造力的环境。

这一基本精神,和中国大学的精神就很不一致。

中国大学是传播知识,我说你听,好好记笔记,好好考试。

本科四年,大课一上到底,很少有讨论班,很少写期末论文。

学生学到的知识不少,但创造力贫乏,出来常常适应不了社会。

一些本科毕业的优异学生,到了美国的名校常常无法适应。

美国的一流大学,本科高年级都要上讨论班,研究生的课基本都是在讨论班完成。

笔者在耶鲁大学读了这么多年,竟一次大课没有上过,上的全是讨论班。

这种讨论班,五六个或十几个学生与教授围坐在一起,就自己的阅读各抒己见,教授只是起引导协调的作用。

这就是所谓年轻人智慧的互相激励。

本科生的大课,其实也离不开讨论班。

虽然每周坐在阶梯教室听课,但听完还要参加由研究生助教主持的讨论班。

可以说,讨论班贯穿大学教育的始终。

在这样的环境下,每个受教育者都成了教育者,每个学生不仅有学的义务,更有为课堂讨论作贡献的压力。

所以,当毕业后突然被要求为社会贡献他们的智慧时,他们并不感到突然。

他们已经在讨论班上习惯了。

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中,学生来源是多元化的,而不是以考分单一划线。

因为不同背景的学生可以把自己在不同阶层、种族、文化中的经验带进课堂。

社会各个集团的思想在这里交锋、整合。

大学实际上也是社会的黏固剂。

这样的大学精神,说到底是一种文化的精神。

美国的孩子从小就受之熏染。

我女儿从一岁就上当地的幼儿园,现在快到四岁,幼儿园却不教认字。

而国内比她小的孩子就已经很有“学问”了。

除认字之外,还要学什么“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呀,什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呀。

我女儿全无这些压力,每天几个同龄孩子坐在一起,边玩边谈话。

一日,一个大一岁的孩子突然问:“我们是怎么来的?谁造了我们?”另一个孩子回答:“上帝造了我们。

”女儿马上问:“谁造了上帝?”讨论没有结果,似乎也没有什么知识的积累,但这种讨论要一直跟着她进大学。

回想这样的讨论班,在我们上北大时,只有晚上图书馆占不到地方,几个好友决定在宿舍“放纵”一下时才有。

而且这么聊一晚上,事后常常有负罪感,觉得误了功课。

直到毕业多年后,才意识到那几个晚上的聊天是在北大最有价值的经历。

《论语》和《理想国》,两者都是世界文化的瑰宝,其风格似乎已预定了中西文明的不同传统。

《论语》是年纪越大越读得有滋味,对孔子的敬意越深。

读《论语》你总要面对一个大权威。

《论语》中,常常一方是圣人在训话,一方是受训者小心问老师应该如何如何。

孔子比别人高的地方在于他知道的最多。

《理想国》中的苏格拉底则全然不同。

他有名的话是:“我一无所知,惟一比你们知道得多的是我知道我不知道。

”他用他的问题,把那些自以为知道的人逼入绝境,让他们面对自己无知的真实面目。

中国大学的理念是孔子式的,西方大学的理念是苏格拉底式的。

在这种不同理念下,北大改革的切入点就很好解读。

所谓“一流的学生,二流的老师”之说是否符合实际,我们姑且不论,但它却生动地反映了我们中国大学的理念:老师一定要比学生高出许多。

北大的改革计划,其实就是一个创造现代孔夫子的运动。

什么名校博士呀,什么国际论文呀,一定要把最大的权威请来,往几百人的课堂上一站,镇得学生连大气也不敢喘。

三、为什么中国有一流的学生, 却没有高水平的人才?据日本的一项以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的高中和大学学生为对象的比较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学生在总体能力上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那为什么中国有如此聪明的学生,却没有一流的大学;而无法维持基本水准的美国教育,却能造就高水平的人才呢?一位西方教育家讲过,大学的本质在于把一群优异的年轻人聚在一起,让他们的创造力互相激励,产生使他们终身受益的智慧。

所以,教授是哪里的博士,出了多少专著,还在次要。

重要的是大学的教学怎么为年轻人创造一种更有成效的互相激发智慧和创造力的环境。

这一基本精神,和中国大学的精神就很不一致。

中国大学是传播知识,我说你听,好好记笔记,好好考试。

本科四年,大课一上到底,很少有讨论班,很少写期末论文。

学生学到的知识不少,但创造力贫乏,出来常常适应不了社会。

一些本科毕业的优异学生,到了美国的名校常常无法适应。

与美国学生相比,中国学生则花很多时间记忆和掌握理论知识以应付让人胆战心惊的闭卷考试,这种闭卷考试锻造出了擅长考试的中国学生。

许多人争论说中国学生基础知识比美国学生扎实,但是:如果基础知识不能够很好地应用到实际中来解决问题,要这些基础知识又有何用呢?中美教育在综合素质培养上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别。

在这方面,美国教育主张培养学生的多方面的兴趣并发掘学生的潜能。

美国学生可以选择他们所喜欢的任何课程和专业。

本科读历史,毕业后却上了医学院。

这样的例子,在校园里司空见惯。

在少数“基础知识”领域,中国学生可能确实比美国学生扎实,但论起综合素质,可能中国学生就要比美国学生差很远了。

这种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潜能,而且能够开拓思维、丰富思想、传承文化。

中国传统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四重四轻”现象: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

二重分数提高,轻人格塑造。

在这种教育下,不可能有真正的“学生本位”“人格本位”只有“分数本位”。

学生创造的火花,常常就在题海中淹没熄灭。

三重整齐划一,轻学生个性的张扬。

不少教师喜欢循规蹈矩的学生,有的甚至把具有独立见解,敢于提意见的学生视为不听话的“异端”。

中国近代教育改革家蔡元培先生早在20世纪初就大声呼吁教育要“崇尚自然”、“展现个性”,坚决反对旧式教育对儿童身心个性的摧残。

但是,时至今日,众多学校追求的仍然是“高考状元”“升学率”,众多教师、学生仍然沉迷于“题海战术”。

四重教师的主导地位,轻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其直接后果是:一届届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激活,学生的潜能得不到挖掘。

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张扬,学生的创造性得不到鼓励;一届届学生在各种应试条条框框中小心翼翼,步履艰难!另外,我国基础教育明显地存在着“两强、两弱”现象。

“两强”是指我们对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全面牢固,对学生考试能力的训练扎实有效。

中国学生屡屡在国际数、理、化“奥赛”上摘取金牌即为最好的明证。

“两弱”是指我们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普通薄弱,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普遍薄弱。

由此我们可以从不同侧面强烈地感受到中外基础教育的巨大差异在于:一个强调知识学习;一个强调能力培养。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有一流的学生,却没有高水平的人才了——一流学生是因为记忆知识,高水平人才则需要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