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程序设计中运用事件驱动机制

合集下载

单片机多任务架构软件的限时服务设计

单片机多任务架构软件的限时服务设计

图 + 多任务结构中编号 !的任务正常运行状态 的运行结果 ) 相当于两个任务 ! 和! 中各有 部 分 资 源 合 " * # " ! # 成为一个任务运行 ) 合成后的运行时间 $ .$ 3$ 4 , ( ’ / ( 0 , 1’ 2 % & ’ (
任 务 的 限 时 判 断 模 块 独 立 于 原 任 务 处 理 模 块 之 外) 如 图 B所 示) 它只是对任务运行的时间进行判断 ) 如果任务运行时间 超 过了正常情况下最大运行时间 ) 则将任务所使用的有关资源
"
硬件方面. 与之相反的( 软 件 开 发 仍 然 以 两 种 方 法 为 主! 一是 在现有实时操作系统如 1 / % 4等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 ~ 23 5 & 6 二是自行设计软件. 这两 种 方 案 各 有 优 缺 点( 后者因其 发 0 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计 ( 一直是普遍采用的方案 . 进 入 二 十 一 世 纪 以 来( 借 鉴 计 算 机 分 时 处 理 及 M. 7% 系 统 事 件 驱 动 等 思 想 在 单 片 机 软 件 中 构 建 多 任 务 体 ( 0 2M 3 系( 提 高 了 r~ 且 任 务 间 界 限 分 明( 程序的可 N 的 运 行 效 率(
8主程序循环 @D 8其它模块 9’ > ( C 0 0 & D 8判断任务 !执行条件是否到 ) ! 8条件到 )调用任务 !处理模块 C : EC CF 0 F ? G D 8任务 !模块会把 H ! ) F ? G !清零 I F ? G ! 8开始任务 !超时服务判断处 9JK E)I F ? G 理 O* 5 : L MN E) P) : Q R 7 S8判断 任务 !运行时间是 否超过了 约束时间 " 5 # % @ : Q R 7 S C 0 0 & JT R , 把 !8运行到此 )超时处理 ) U ( > F ? G !有关资源初始化 F ? G @C C 0 0 & JT R , L 9V 9’ > ( C 0 0 & 8定时中断处理服务程序 @D $ > 1R , W T , 间隔 ) 任务 !是 ! )MR 8运行到此 )! % L XH F ? G Y ? F ? G 否运行状态 " ! @运行 # ! 8运行状态中 )运行时间 加 ! U M:I F ? G 处理 % @D MR Y ? F ? G Z N $ U L : C : EC C

事件驱动的C51单片机编程模型

事件驱动的C51单片机编程模型

事件驱动的C51单片机编程模型
庞胜利
【期刊名称】《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年(卷),期】2009(000)002
【摘要】C语言是嵌入式软件开发的主流语言,分析了C语言在C51系列单片机开发中的必要性和编程要点,特别是高级数据结构和程序库的应用.事件驱动是一种不同于逐句执行的线性结构程序的编程模型,并在Windows、Linux等高级操作系统中得到普遍应用;用C语言实现了在C51单片机应用中的事件驱动模型,讨论了事件源、消息队列、处理函数的具体实现,此模型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和实用性.
【总页数】4页(P68-71)
【作者】庞胜利
【作者单位】西安邮电学院,继职学院,西安,71006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
【相关文献】
1.C51的结构体数据在单片机编程中的应用 [J], 贠书文;张志;李福凯
2.适用于电网多元数据的通用事件驱动型数据模型 [J], 鲍丽山;何金陵;唐灏;朱朝强;陈立政;;;;;
3.事件驱动的供应链安全评估预警模型研究 [J], 邱永哲;张智南
4.《C51单片机编程与仿真项目课程》线上教学改革与实践 [J], 夏晓玲
5.事件驱动传感器网络中基于学习向量量化模型的数据融合机制 [J], 孙海全;王峥;郭彦;李良;臧志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嵌入式单片机三种应用程序架构

嵌入式单片机三种应用程序架构

嵌入式单片机三种应用程序架构嵌入式单片机是一种集成了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等功能的微型计算机系统,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针对不同的应用需求,嵌入式单片机可以采用不同的应用程序架构。

下面将介绍三种常见的嵌入式单片机应用程序架构,包括单任务、多任务和事件驱动架构。

一、单任务架构在单任务架构下,嵌入式单片机只能执行一项任务,也就是一次只能处理一个事件。

程序代码是按照顺序执行的,没有并行处理的能力。

在单任务架构下,主程序中通常包含一个主循环,通过循环不断地检测各种外部事件的发生并作出相应的处理。

例如,一个简单的嵌入式系统可能需要周期性地读取传感器数据并进行处理,然后将处理结果输出到显示屏上。

单任务架构的优点在于编程简单,逻辑清晰,适用于单一功能较简单的场景。

同时,由于不需要考虑并行处理的复杂性,系统资源的管理也相对简单。

然而,单任务架构的缺点在于不能同时进行多个任务处理,效率较低,且无法处理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

二、多任务架构多任务架构是一种支持多个任务并发执行的应用程序架构。

在多任务架构下,嵌入式单片机可以同时处理多个任务,提高系统的处理效率。

每个任务都有自己的代码段和数据段,并且任务之间可以实现相互通信和数据共享。

实现多任务的方法有多种,最常见的是利用操作系统的支持。

操作系统可以为每个任务分配独立的时间片,并负责任务的切换和调度。

常见的嵌入式操作系统有uc/OS、FreeRTOS等。

多任务架构的优点在于可以提高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适用于多任务、复杂功能的应用场景。

同时,多任务架构可以实现任务间的相互独立,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重用性。

然而,多任务架构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需要考虑任务间的调度、通信、同步等问题,复杂度较高。

三、事件驱动架构事件驱动架构是一种基于事件触发的应用程序架构。

在事件驱动架构下,嵌入式单片机依据外部事件的发生而作出相应的响应,而非简单的按序执行代码。

事件可以是外部信号(如按键输入、传感器数据等)、定时器中断、通信中断等。

基于事件驱动的单片机多任务程序设计

基于事件驱动的单片机多任务程序设计

嵌 入式系统 最常见 的软件 架构一般有 两种川:前 后台系统和多任务 实时操作 系统 ,单片机应用系统广
要 ,将多任务机制 引入单 片机系统 ,可 以大大提高现
有单片机系统的工作效率 ,满足多任务要求。
泛使 用的是前后系统 。在这种架构下 ,应 用程序~般
是一个无限循环 ,循环 中调用相应 的函数完成相应 的
计 算 机 系 统 应 用
ht:ww . Sa r. t l wc ・. gc pl - o a
21 0 2年 第 2 卷 第 7 期 1
基于事件驱动的单 片机多任务程序设
周富相 ,陈德毅 ,郑晓 晶
( 总参通信训练基 地,宣化 0 5 0 ) 7 10
摘Hale Waihona Puke 要 :利用单片机 进行嵌入式系统开发 时,经常会面 临同时处理多个任务 的要求 。为了在 资源紧缺 的单片机
l 单片机多任务系统 内核设计
单片机 多任务系统分 为两个 部分,多任 务内核和 用户应用程序 。多任务 内核是整个单片机软件 系统的 核心部分 ,负责进行任务管理 、 任务调度及事件处理; 用户应用程序在 多任务 内核的调度 下通 过解析 事件 来 执行相应 处理,完 成相应 功能 。因此,主要对 多任务 内核的设计进行论述 ,而用户应用程序这里不再详细
论述。
操 作 。这种程序 设计方 法就是单任务机 制 ,单任务系 统具有简单直观 、易于控制的优点 。然而 由于程序 只
能按顺序依 次执行 ,缺乏灵活性,只能使用 中断函数 实时地处理~些较 短的任 务,在 较复杂的应用 中使用 极为不便 ,嵌入 式多任务实时操作系统的 出现解 决了 这个 问题 【。在多任 务系统 中,可 以同时执行多 个并 2 1

精妙的单片机非阻塞延时程序设计

精妙的单片机非阻塞延时程序设计

引言:单片机非阻塞延时程序设计是嵌入式系统开发中常见的一项技术,它允许程序在延时期间保持对其他任务或事件的响应能力,提高系统的并发性和响应性。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精妙的单片机非阻塞延时程序设计技巧和方法。

概述:单片机的延时是指在程序执行过程中暂停一段时间,通常使用软件实现。

传统的阻塞延时会导致系统无法进行其他操作,而非阻塞延时可以在延时期间处理其他任务,提高系统的性能。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单片机非阻塞延时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法。

正文内容:一、使用定时器进行非阻塞延时1. 建立一个定时器中断服务函数2. 在定时器中断服务函数中记录系统时钟的增量3. 在其他任务或主循环中比较当前系统时钟与目标延时时钟的差值4. 根据差值判断是否达到延时要求,如果达到则执行相应任务,否则继续执行其他任务5. 定时器中断服务函数可以通过硬件定时器或软件模拟定时器实现二、使用状态机进行非阻塞延时1. 设计一个状态机,用于记录延时的状态和时间2. 在每个系统周期中更新状态机的状态和时间3. 在其他任务或主循环中根据状态机的状态和时间判断是否达到延时要求4. 如果达到延时要求则执行相应任务,否则继续执行其他任务5. 状态机可以使用有限状态机(FSM)或无限状态机(ISM)进行实现三、使用软件计时器进行非阻塞延时1. 定义一个软件计时器数据结构,包含计时器的起始时间和目标延时时间2. 在每个系统周期中更新软件计时器的时间3. 在其他任务或主循环中比较当前时间与计时器的目标延时时间4. 根据比较结果判断是否达到延时要求,如果达到则执行相应任务,否则继续执行其他任务5. 软件计时器可以使用定时器对比计时(TC)或系统滴答计时器(SysTick)进行实现四、使用多线程进行非阻塞延时1. 在系统中引入多线程机制,每个线程可以独立执行任务2. 在延时线程中设置延时时间,并在其他线程中判断是否达到延时要求3. 如果达到延时要求则执行相应任务,否则继续执行其他任务4. 多线程可以使用操作系统(RTOS)或轻量级线程库进行实现5. 注意线程之间的同步和互斥机制,以避免竞争条件和死锁的发生五、使用事件驱动的非阻塞延时1. 建立一个事件驱动框架,用于处理各种事件和任务2. 在任务中设置延时要求,并在其他任务或事件中判断是否达到延时要求3. 如果达到延时要求则触发相应的事件,执行相应任务,否则继续执行其他任务4. 事件驱动可以使用消息队列、信号量或触发器进行实现5. 注意事件的优先级和处理顺序,以确保延时任务的准确性总结:单片机非阻塞延时程序设计是嵌入式系统开发中的重要技术,可以提高系统的并发性和响应性。

单片机多任务事件驱动c源码

单片机多任务事件驱动c源码

单片机多任务事件驱动c源码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单片机多任务事件驱动的C语言源码示例: c.#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bool.h>。

// 定义任务优先级。

#define TASK1_PRIORITY 1。

#define TASK2_PRIORITY 2。

#define TASK3_PRIORITY 3。

// 定义任务状态。

#define TASK_READY 0。

#define TASK_RUNNING 1。

// 定义任务结构体。

typedef struct {。

void (task_func)(void); // 任务函数指针。

int priority; // 任务优先级。

int status; // 任务状态。

} Task;// 定义任务数组。

Task tasks[] = {。

{task1, TASK1_PRIORITY, TASK_READY},。

{task2, TASK2_PRIORITY, TASK_READY},。

{task3, TASK3_PRIORITY, TASK_READY}。

};// 定义任务数量。

int num_tasks = sizeof(tasks) / sizeof(tasks[0]); // 定义当前运行的任务索引。

int current_task = 0;// 任务1。

void task1(void) {。

// 任务1的具体代码。

}。

// 任务2。

void task2(void) {。

// 任务2的具体代码。

}。

// 任务3。

void task3(void) {。

// 任务3的具体代码。

}。

// 事件驱动调度器。

void event_scheduler(void) {。

while (true) {。

// 遍历任务数组,找到优先级最高的就绪任务。

int highest_priority = 0;int highest_priority_task = -1;for (int i = 0; i < num_tasks; i++) {。

单片机的模块化设计方法

单片机的模块化设计方法

单片机的模块化设计方法单片机作为嵌入式系统的核心部件,应用广泛且日益重要。

在单片机的开发过程中,模块化设计方法被广泛应用,以提高开发效率、提升系统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本文将介绍单片机的模块化设计方法,并针对不同应用场景提出了几种常见的模块化设计策略。

一、模块化设计的概念模块化设计是将系统划分为相互独立、功能完整、可重用的模块,在开发过程中逐步组合模块以达到系统的设计目标。

通过模块化设计,可以实现模块间的低耦合、高内聚,使得系统的开发和维护更加容易。

二、单片机模块化设计的好处1. 提高开发效率:通过模块化设计,可以将复杂系统分解为独立功能的模块,各个模块可以并行开发,提高开发效率。

2. 减少系统复杂度:模块化设计使得系统结构清晰,各个模块之间通过接口进行通信,减少系统的复杂度。

3. 提高系统可维护性:模块化设计使得系统结构清晰可见,模块间的独立性可以方便维护和测试。

4. 提高系统可重用性:通过模块化设计,可以将一些通用性的模块进行封装,方便在不同项目中重复使用。

三、模块化设计方法1. 基于功能的模块化设计:按照系统的功能进行模块划分,每个模块负责完成一个特定的功能,模块之间通过接口进行通信。

这种方法适用于功能相对独立、较小规模的系统。

2. 基于层次的模块化设计:按照系统的层次关系进行模块划分,将系统分为底层驱动模块、中间控制模块和上层应用模块。

各个层次之间通过接口进行通信,实现功能的层次化分解。

这种方法适用于系统功能较为复杂的情况。

3. 基于事件驱动的模块化设计:将系统划分为事件处理模块和事件产生模块。

事件产生模块负责监测外部事件或者内部状态变化,并向事件处理模块发送事件消息。

事件处理模块根据接收到的事件消息进行相应的处理。

这种方法适用于异步事件比较多的系统。

四、模块化设计实例分析以智能家居系统为例,介绍基于功能的模块化设计方法。

智能家居系统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功能模块:温度监测模块、照明控制模块、安防监控模块和电器控制模块。

基于事件机制的一种单片机程序设计方法

基于事件机制的一种单片机程序设计方法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1 —2 8
作者简 介: 杨打生 ( 1 9 6 6 一 ) , 男, 内 蒙 古 呼 和浩 特 人 , 内蒙 古 电 子 信 息 专业 技 术 学 院副 教 授 , 主 要 从 事 信 息 采 集 与控 制 研 究 。

8 O ・
第 2期
于事 件发 生 的随机性 , 查 询方式 C P U 的利 用 率 较低 , 中 断方 式下 , 处理 事 件 的 程 序一 般 放 在 中断 服务 函数
中.一 方面 , 中断 源 的数量有 限 ; 另一方 面 , 如果 处理 事 件 的 函数延 时较 长 , 可 能丢 失 其 它 中断 事 件 ; 更难 以 处 理 的是主 函数 的许 多功能 函数 需要 知道 中断 的发生 以及 处 理结 果 , 主 函数 中依 然 需要 查 询 中 断 函数设 置 的 中断 标 志.从 设计 程序 的角 度考虑 , 每设 计一 个 应用 程 序 都需 要 重新 构 架 程序 框 架 , 通 用性 较 差 , 采 用 事
2 0 1 3年第 2 期 第 1 2卷 ( 总第 6 5期 )
商 丘 职业 技 术 学 院学 报
J OURNAL OF S HA NGQI U VO CA TI ONAL AND TE C HNI CAL C OL L E GE
Vo 1 . 12。N O. 2
件( 消息) 的产生 与处 理进 行 的 , 事件 发生 时设 置事件 列表 中的事件标 志 , C P U 按序循 环 查 寻事 件 列表 , 每当 事 件发 生 时 , 调 用相应 的事 件处 理 函数 , 并 清 除事件 标 志.一 个 事件 处 理 函数 既 是事 件 处 理 的结 果 ( 消息 的 接收 者) , 也可 以通过 触发 另一个 事 件成 为事件 的来 源 ( 消息 的发送 者) [ 1 .

事件驱动程序设计

事件驱动程序设计

事件驱动程序设计(英语:Event-driven programming)是一种电脑程序设计模型。

这种模型的程序运行流程是由用户的动作(如鼠标的按键,键盘的按键动作)或者是由其他程序的消息来决定的。

相对于批处理程序设计(batch programming)而言,程序运行的流程是由程序员来决定。

批量的程序设计在初级程序设计教学课程上是一种方式。

然而,事件驱动程序设计这种设计模型是在交互程序(Interactive program)的情况下孕育而生的。

事件驱动程序可以由任何编程语言来实现,然而使用某些语言来撰写会比其他的语言来的简单。

有些集成开发环境(简称IDE)也会影响实现事件驱动程序设计的难易程度。

有的IDE 会使的开发工作变的很简单,有的则否。

取代传统上一次等待一个完整的指令然后再做运行的方式,事件驱动程序模型下的系统,基本上的架构是预先设计一个事件循环所形成的程序,这个事件循环程序不断地检查目前要处理的信息,根据要处理的信息运行一个触发函数进行必要的处理。

其中这个外部信息可能来自一个目录夹中的文件,可能来自键盘或鼠标的动作,或者是一个时间事件。

对一个事件驱动(event driven)系统进行程序设计,因此可以视为改写系统默认触发函数的行为,来符合自己需要的一种动作。

输入的事件可以放进事件循环或者是经由已经注册的中断处理器来与硬件事件交互;而许多的软件系统使用了混和这两种技术的处理。

预先设计好的算法确定了一件事,那就是当他们被需要的时候,就会在适当的时机被触发。

也因此提供了一个模拟中断驱动环境(interrupt driven environment)的软件抽象架构。

事件驱动程序设计基本上包含了许多小程序片段,这些小程序片段被称为事件处理器并且被用来回应外部的事件与分发事件。

通常尚未被事件处理器处理的事件,都会被系统放在一个称为事件队列的数据结构中,等待被处理。

许多情况下,事件处理器可以自己触发事件,因此也可能形成一个事件串。

嵌入式系统应用程序方案之一——基于事件驱动的应用程序框架

嵌入式系统应用程序方案之一——基于事件驱动的应用程序框架

列,以启动相应的处理。
数据流程
技术支持:028-85136173
2

嵌入式系统应用程序方案之一
各个任务模块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对各级应用数据进行必要的加工,并形成新的数据。 典型的数据加工可以是:
对串口来的数据进行帧格式分析,提取相关数据,即通常的通讯规约分析; 对 AD 采集的原始数据进行某种统计处理,提取特征数据; 读取数字输入状态,进行必要处理; 读取网络报文,进行必要的应用层规约解析 应用数据存文件,文件数据处理等等 由于每个任务的执行机会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需要对数据开设一定的缓冲区,对 一般的应用来说,数据处理通常都是顺序进行的,所以数据缓冲区的结构通常采用 FIFO 数 据结构,缓冲区的数据单元即可是简单的字节、字,也可以是复合的数据结构。在英创提供 的程序中,串口的数据缓冲区就是采用的 FIFO 数据结构,数据单元为一个字节,FIFO 结 构的数据缓冲区也称为环型 buffer。 可以由一个任务作数据处理,另一个任务作数据传送,对多任务共享的单一数据单元, 可通过设置信号灯的方法来确保数据单元的完整性,对多个数据单元,同样可考虑采用 FIFO 数据结构。对数据响应时间有严格要求的应用,也可以用一个任务实现数据采集处理和网络 通讯全过程。 以下具体介绍实现上述方案的主要代码。建议用户在阅读本文之前,已对英创嵌入式模 块的功能测试程序有了基本了解。
// 可以根据应用定义更多的命令
#define #define
MaxCmdStack 400
PARLEN
14
// 定义系统任务队列的长度 // 每个命令所带参数的长度
class TaskQueue
{
static unsigned int PutIdx;

单片机的非OS的事件驱动思考

单片机的非OS的事件驱动思考

单片机的非OS的事件驱动思考一2009-04-27 14:32很多单片机项目恐怕都是没有操作系统的前后台结构,就是main函数里用while 无限循环各种任务,中断处理紧急任务。

这种结构最简单,上手很容易,可是当项目比较大时,这种结构就不那么适合了,编写代码前你必须非常小心的设计各个模块和全局变量,否则最终会使整个代码结构杂乱无序,不利于维护,而且往往会因为修改了某部分代码而莫名其妙的影响到其他功能,而使调试陷入困境。

改变其中局面的最有效措施当然是引入嵌入式操作系统,但是大多数的操作系统都是付费的(特别是商业项目)。

我们熟悉的uc-os/II如果你应用于非商业项目它是免费的,而应用于商业项目的话则要付费,而且价格不菲。

我们也可以自己编写一套嵌入式OS,这当然最好了。

可要编写一套完整的OS并非易事,而且当项目并不是非常复杂的话也不需要一个完整的os支持。

我们只要用到OS最基本的任务调度和上下文切换就够了。

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最近的一个项目中我就尝试采用事件驱动的思想重新构建了代码架构,实际使用的效果还不错,在这里做个总结。

本质上新架构仍然是前后台结构,只不过原来的函数直接调用改成通过指向函数的指针来调用。

实际上这也是嵌入式OS任务调度的一个核心。

C语言中可以定义指向函数的指针:void (*handle)(void);这里的handle就是一个指向函数的指针,我们只要将某函数的函数名赋给该指针,就能通过实现函数的调用了:void func1(void){// Code}handle = func1;(*handle)(); // 实现func1的调用有了这个函数调用新方法,我们就可以想办法将某个事件与某个函数关联,实现所谓的事件驱动。

例如,按键1按下就是一个事件,func1响应按键1按下事件。

但是,如果是单纯的调用方法替代又有什么意义呢?这又怎么会是事件驱动呢?关键就在于使用函数指针调用方法可以使模块和模块之间的耦合度将到最低。

浅谈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浅谈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浅谈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开发过程就是使用计算机语言将人们关心的现实世界的问题映射到计算机世界进行求解的过程。

开发的软件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软件模块具有可重用性,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不断发展、完善、生存。

实际上,要设计出好的软件,就要运用好的程序设计方法和程序设计语言。

面向对象技术是一种全新设计和构造软件的技术,它尽可能的模拟人类习惯的思维方式,使开发软件的方法和过程尽可能接近人类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过程,把数据和信息相结合,通过增加代码的可重用性、可扩充性和程序自动生成功能来提高编程效率,大大减少了软件维护的开销。

现这种技术已被越来越多的软件设计人员所青睐,成为了当今计算机应用开发领域的主流技术。

1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的技术对比 1.1面向过程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出现之前,开发程序时采用面向过程的方法。

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注重高质量的数据结构,注重算法的描述,回答的是“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基本过程是:采用结构化思想,自顶而下,按功能把一个复杂的系统分解成许多内聚性强、耦合较少的功能模块,最后用代码组合模块,从而实现系统的功能。

例如要编写一个求解矩形面积和周长的程序,采用面向过程的设计方法的一般设计步骤为:①将任务分解为求解矩形面积和求解矩形周长两个子任务。

②编写求解矩形面积和矩形周长的函数。

③在主程序中调用求解矩形面积和矩形周长的函数,完成程序功能。

这种设计方法使得数据和运算相分离,程序被描述为:程序=模块+模块+…,模块=算法+数据结构。

1.2面向对象面向对象的基本思想是把程序看作是相互协作的对象集合,它是一种以对象为基础,以事件或消息来驱动对象执行处理的程序设计技术。

侧重于描述系统结构,注重需求分析和设计反复,回答的是“用何做、为何做”的问题。

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求解矩形面积和周长的设计步骤为:1.2.1通过分析确定系统的核心对象为矩形。

1.2.2编写描述矩形对象的类,包括描述矩形长、宽等属性和求解矩形面积和周长的方法。

单片机指令的多任务处理与调度算法

单片机指令的多任务处理与调度算法

单片机指令的多任务处理与调度算法在单片机嵌入式系统的开发中,多任务处理与调度算法是一项关键技术。

单片机是一块集成了CPU、RAM、ROM、I/O等硬件资源的芯片,它通常具有计算能力较弱的特点。

为了充分利用单片机的资源,提高系统的效率,多任务处理与调度算法应运而生。

一、概述多任务处理是指在单片机系统中同时执行多个任务。

由于单片机的执行速度有限,任务的数量和复杂性都会对系统性能产生影响。

因此,任务调度算法的设计和实现变得尤为重要。

多任务处理可以极大地提高系统的实时性、处理能力和资源利用率。

二、多任务处理的方法1. 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是一种基本的任务调度算法,它将任务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切换。

每个任务被分配一个时间片,当时间片用完后,系统将切换到下一个任务。

这种调度算法可以平均分配CPU时间,但是在任务切换的时间上会产生一定的开销。

2. 优先级调度算法优先级调度算法是根据任务的优先级来决定任务的执行顺序。

优先级高的任务将优先被执行,而优先级低的任务则处于等待状态。

这种调度算法对于有一些紧急任务的系统非常适用,但如果任务的优先级设置不当,会导致其他任务无法得到执行的情况。

3. 事件驱动调度算法事件驱动调度算法是根据任务的事件来进行调度的。

每个任务都有一个触发事件,当事件发生时,相应的任务将得到执行。

这种调度算法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任务切换,提高系统的实时性和资源利用率。

三、多任务处理的实现1. 任务管理在多任务系统中,任务管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需要定义任务的属性和优先级,并根据系统的需求合理分配任务的资源。

任务管理需要考虑任务的并发执行、任务间的通信和同步等问题。

2. 任务切换任务切换是指在多任务系统中,完成从一个任务的执行到另一个任务的执行的过程。

这时需要保存和恢复任务的上下文信息,以保证任务能够正确地继续执行。

任务切换也会引入一定的开销,因此需要合理规划任务切换的时机和频率。

3. 任务间通信多任务系统中,任务间通常需要进行数据共享和信息传递。

单片机事件驱动框架

单片机事件驱动框架

单片机事件驱动框架
单片机事件驱动框架是一种常见的程序设计模式,通过事件来驱动单片机程序的执行。

它与传统的轮询方式相比,更加灵活和高效。

单片机软件事件驱动架构主要包括以下组件:
- 事件管理器:负责管理所有事件,包括事件的添加、删除、触发等。

它可以是一个独立的模块,也可以集成到操作系统中。

- 事件处理函数:当事件被触发时,事件处理函数将被调用。

事件处理函数通常是一段程序代码或函数,它根据事件类型执行不同的操作,以响应事件。

- 事件队列:所有待处理的事件将被添加到事件队列中,这个队列是一个FIFO(先进先出)数据结构,按照先后顺序进行处理。

使用事件驱动架构具有以下优点:
- 灵活性更高:程序可以响应不同的事件,并根据事件类型灵活地执行不同的操作。

- 资源利用更充分:事件驱动架构可以帮助单片机程序更加充分地利用各种资源。

- 程序结构更清晰:有助于将程序分解为多个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专门用于处理特定类型的事件。

总之,使用事件驱动架构可以使单片机程序更加灵活、高效和易于维护。

不同应用场景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程序设计模式,以获得更好的功能和性能。

单片机中断问题总结

单片机中断问题总结

单片机中断问题总结在单片机中,中断是一种机制,用于在特定事件发生时打断当前的程序执行,并转去处理与该事件相关的代码。

中断是一种异步的事件驱动机制,可以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实时性。

以下是关于单片机中断的一些常见问题总结:1.什么是中断?中断是一种从正常的程序流程中暂时跳转到特定处理函数的机制。

当某个特定的事件发生,如外部信号触发、定时器到达、数据传输完成等,单片机会立即停止当前的执行,转入中断服务程序(ISR)执行,并在完成中断处理后返回到原来的程序流程。

2.中断的优点是什么?中断机制可以提供实时响应,使单片机能够快速地处理某些事件。

它允许在程序执行过程中处理紧急事件,而无需等待特定的时间点。

中断还能避免一直轮询某个事件或等待特定条件满足,节省了处理器的资源,并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3.如何编写中断服务程序?编写中断服务程序(ISR)需要根据单片机型号和开发工具的不同来进行配置。

一般的步骤包括:定义中断向量(Interrupt Vector)、编写中断服务函数、配置中断源和中断优先级、打开全局中断(或者禁用中断)。

具体的编写方法可以参考所使用的单片机的开发手册和编程指南。

4.中断的优先级是如何配置的?单片机通常支持多个中断源,并且可以根据需要为每个中断源分配优先级。

中断的优先级配置取决于具体的单片机型号和芯片架构,可以通过相关的寄存器设置或软件配置来实现。

5.中断可能带来哪些问题?在设计中断服务程序时,需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中断嵌套的处理、共享的资源竞争、中断延迟和消耗的处理时间等。

合理的设计和编码可以避免这些问题,并确保中断机制的稳定和可靠性。

总之,在单片机应用中,中断是一种重要的机制,用于处理及时和紧急的事件。

了解中断的工作原理、编写和配置中断服务程序,并注意中断可能引发的问题,有助于提高单片机系统的效率和功能。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的事件驱动模型实现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的事件驱动模型实现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的事件驱动模型实现事件驱动模型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设计模式,它的主要思想是通过触发事件来处理程序中发生的各种行为或操作,从而达到程序优化的目的。

在这种模型中,事件是程序中最小的基本单元,它可以是用户操作、系统事件或者自定义事件。

实现事件驱动模型的关键在于事件的触发和处理。

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常见的实现方式是通过定义事件接口或者委托机制来实现。

下面我们结合一些具体的案例来详细介绍一下它们的具体实现方法。

事件接口实现事件接口是一个包含事件方法的接口,在程序中,我们可以定义任意数量的事件接口,每个事件接口都代表了一个特定的事件类型。

在事件触发时,我们可以调用该事件接口中的方法来处理事件。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案例来说明事件接口的具体实现方法。

假设我们有一个银行账户管理系统,它包含了一系列可供用户选择的操作,比如存款、取款、转账等。

我们可以定义一个名为“Transaction”的事件接口,它包含了两个基本的方法Imbalance()和Transaction(). 在每种操作中,我们都会对该事件接口进行扩展,以便控制程序视图如何处理事件。

例如,在存款事件中,我们可以实现事件方法Balance()和Transaction(),代码如下:```public interface Transaction{void Imbalance(float Amount, string Action);void Transaction(float Amount, string Action);}```接口方法Imbalance()用于计算账户余额,其参数包括操作金额Amount和操作类型Action;方法Transaction()用于执行当前操作,具体的操作类型同样包含参数Amount和Action。

在程序中,我们可以通过继承该接口类,以便另外的类扩展其相关的属性和方法。

例如:```public class Deposit : Transaction{// 继承接口public void Imbalance(float Amount, string Action){Console.WriteLine("正在计算余额...");}public void Transaction(float Amount, string Action){Console.WriteLine("正在执行存款操作...");}}```类“Deposit”继承了接口“Transaction”,因此我们可以在类中重写接口中的方法来实现对应的操作。

单片机中断处理技术详解与应用实例

单片机中断处理技术详解与应用实例

单片机中断处理技术详解与应用实例引言:单片机中断处理技术是嵌入式系统设计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合理利用中断处理技术,可以提高单片机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单片机中断处理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实例,并对其在嵌入式系统中的重要性进行探讨。

一、中断处理技术的原理中断处理技术是一种有效的事件驱动型编程方法,它在单片机工作过程中,能够在特定的事件发生时,立即打断当前正在执行的程序,转而处理该事件,从而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执行效率。

在单片机系统中,中断分为外部中断和内部中断两种类型。

1. 外部中断外部中断是指单片机通过外部引脚接收到的中断信号,例如按键触发的中断。

当外部中断条件满足时,单片机会立即跳转到指定的中断服务子程序(ISR)进行处理。

外部中断可以通过使能寄存器和中断标志位进行控制,并且可以设置不同的中断触发方式,例如上升沿触发、下降沿触发或边沿触发等。

2. 内部中断内部中断是指单片机内部发生的事件触发的中断,例如定时器溢出中断。

内部中断由单片机内部硬件电路自动检测和触发,当中断条件满足时,单片机会自动跳转到相应的中断服务子程序进行处理。

内部中断的触发和控制一般通过相关的中断使能寄存器和中断标志位实现。

二、中断处理技术的应用实例中断处理技术在嵌入式系统设计中广泛应用,下面将介绍几个具体的应用实例,以便更好地理解中断处理技术的应用。

1. 按键中断处理在很多嵌入式系统中,通过按键进行各种控制操作是常见的需求。

通过使用中断处理技术,可以实现对按键的快速响应。

当按键被按下时,触发对应的外部中断,单片机会立即跳转到中断服务子程序进行处理,从而实现对按键事件的响应。

通过合理设计中断服务子程序,可以实现按键的消抖、长按检测和多按键组合等功能。

2. 定时器中断处理定时器是嵌入式系统中常用的计时和计数手段。

通过设置定时器中断,可以在特定的时间间隔内生成中断请求,从而实现时间精确控制。

在定时器中断服务子程序中,可以进行各种时间相关的操作,例如测量时间、控制外设、更新显示等。

事件驱动 原理

事件驱动 原理

事件驱动原理
事件驱动是一种计算机程序设计范式,它基于事件的概念来组织程序的结构和执行流程。

在事件驱动的程序中,程序的执行不是按照传统的顺序执行的,而是在特定的事件发生时被触发执行相应的处理代码。

事件驱动的原理是基于事件和事件处理器的机制。

事件可以是用户的输入操作(如鼠标点击、键盘按键),也可以是系统发生的特定情况(如文件完成加载、网络连接就绪)。

当事件发生时,系统会通过事件处理器来响应该事件,执行相应的代码逻辑。

事件驱动的程序通常由事件循环(Event Loop)来控制。

事件循环是一个循环结构,不断地等待事件的发生,并将事件分发给相应的事件处理器进行处理。

事件处理器会根据具体的事件类型执行相应的代码逻辑,完成相应的操作。

处理完成后,程序会继续等待下一个事件的发生。

相比于传统的顺序执行的程序,事件驱动的程序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响应性。

它可以实现异步处理,即在等待某个事件的同时,程序可以继续执行其他操作,提高了程序的并发性能。

同时,事件驱动的程序还可以实现模块化的设计,通过定义不同的事件处理器来处理不同的事件,使得程序的结构更加清晰和易于维护。

总而言之,事件驱动是一种基于事件和事件处理器的程序设计
范式,通过事件循环机制实现程序的非顺序执行和异步处理,提高程序的灵活性和响应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片机程序设计中运用事件驱动机制
摘要:通过实例说明将事件驱动机制应用到单片机程序中,使中断响应与处理程序分离,可较理想地用硬件定时代替处理程序中的软件定时,从而大幅提高系统对多中断的实时响应能力,降低多中断系统调试的难度。

关键词:事件驱动单片机程序设计实时响应
1 传统单片机程序开发的不足
在传统的单片机程序中,通常是以“过程”和“操作”为中心的结构,程序按规定的过程顺序地执行,与外设的连接一般采用中断方式,在中断服务程序中完成外设的全部处理工作,主程序一般是初始化系统并等待中断的发生。

这种结构成熟、易于理解,但有如下不足:
(1)受单片机性能的限制,容易造成系统对其它中断的响应变得迟缓,特别是对于中断源较多、中断处理耗时较多的系统(如:LED显示、键盘扫描等);
(2)中断服务程序过长,在中断服务期间系统无法响应同级的中断;
(3)可能导致代码重入,增大堆栈开销,造成难以预料的结果;
(4)程序调试时,花在各模块定时协调方面的时间、精力随系统的复杂程序大幅增加。

如果在编写单片机程序时,引入Windows程序中的事件驱动机制,把中断响应与事件处理程序分离,中断服务程序的任务只是产生一个中断发生的标志,而事件处理则由处理程序来完成,主程序则负责判断标志和调度处理程序。

这样,可大幅缩短中断服务程序的长度,减少断服务程序的耗时,提高系统对多中断的响应能力,从而较好地解决上述矛盾。

2 Windows的事件驱动机制
在Windosw系统中,程序的设计围绕事件驱动来进行。

当对象有相关的事件发生时(如按下鼠标键),对象产生一条特定的标识事件发生的消息,消息被送入消息队列,或不进入队列而直接发送给处理对象,主程序负责组织消息队列,将消息发送给相应的处理程序,使相应的处理程序执行相应的动作,做完相应的处理后将控制权交还给主程序。

在这种机制中,对象的请求仅仅是向队列中添加相应的消息,耗时的处理则被分离给处理函数。

这种结构的程序中各功能模块界限分明,便于扩充,能充分利用CPU的处理能力,使系统对外界响应准确而及时。

3 事件驱动的单片机程序设计
与Windows系统相比,单片机的资源非常有限,因此,单片机程序中的事件驱动机制只能采取一种简化的方式。

当某个中断发生时,中断服务程序设置相应的标志,不同的标导代表不同的中断发生的消息,而主程序不断地判别这些标志,以决定启动哪一个处理函数。

相应的处理函数被启动处理完相关的任务后,清除此标志,然后把控制权交还给主程序。

采用这种机制,可合理地利用有限资源,使程序调试的工作量大幅下降。

对于延时、定时处理(如LED显示、键盘扫描等),更可方便地使用一定时器来完成延时、定时的任务,从而把CPU从这种耗时的任务中解放出来,确保系统对多中断有足够的响应能力。

本文以一IC卡读写机为例,说明事件驱动机制在单片机程序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3.1 硬件结构
本系统以ATMEL公司的89C51为核心(如图1)。

89C51价格低廉,性能较好,片内有4KB的可擦写程序存储器,可满足本系统的要求。

为简化硬件结构及系统能耗,键盘采用软件扫描的矩阵键盘。

LED显示采用段位动态扫描,在任一时刻LED中最多只有一段被点亮。

具体是在位选信号送某位LED的公共极时,每隔一个时间片依次输出该位LED的段码(含小数点),输出完成一位后,再逐闪输出下一位。

从第一位至第N位LED依次分成8×N个时间片循环扫描显示。

串口UART作为系统与外部数据通信的通道,IC卡的读写由MCU 模拟I2C协议来实现。

3.2 事件驱动机制的单片机程序设计
中断申请标志
在系统中定义一个可位寻址的单元,在此把它命名为Message_Flag,用来记录描述中断事件发生的情况。

各位的定义如下:
*Message_Flag中某位为1表示当前有相应的事件发生,为0则当有没有相应的事件发生。

LED显示的实现
显示模块结构见图2。

以定时器T0作为LED的动态扫描的定时基准,T0的定时时间最大值
Tseg=20ms/(8×N)(其中N为LED位数),改变Tseg的值可改变显示的亮度。

T0每隔Tseg时间向MCU申请
中断,在T0的中断服务程序中置位相应的标志位(Message_Flag中
的D0位)。

主程序检测到此标志位被置位后,启动显示模块实现位段
的显示输出。

键盘输入的实现
键盘模块结构见图3。

在LED动态扫描期间,只有被点亮的LED
相应的位选线维持大约3ms的低电平,而在系统工作的绝大部分时间
内LED的位选线(即键盘的列线)维持高电平。

当有键被按下时,将
把键盘的行线中某一根拉成高电平,经或非门后,向MCU申请INT1
中断,在INT1的中断服务程序中启动定时时间为20ms的定时器T1。

T1的定时时间到后向MCU申请T1中断,在T1的中断服务器程序中置
位相应的中断申请标志(Message_Flag中的D1位)。

主程序检测到
此标志位被置位后,启动键盘扫描模块实现键盘输入。

键盘输入完成
(用户按“确认”键),置位键盘输入确认标志(Message_Flag中的
D7位)。

IC卡的读写
IC卡的SDA、SCL经卡座分别通过P1.0、P1.1与MCU相连。


IC卡插入卡座时,座上的微动开关使INT0变为低电平,向MCU申请
INT0中断。

在INT0中断服务程序中置位相应的中断申请标志
(Message_Flag中的D2位),主程序检测到此标志位被置位后,启动IC卡的读模块,以软件模块I2C协议来实现读卡操作。

在数据处理完成后,同样通过软件模块I2C协议来完成写卡的操作。

串口通讯
实际应用中可把UART转换成RS232C与PC相连或转换成RS485等其它协议组成单片机网。

MCU与外部的通讯采用中断方式,在串口的中断服务程序中置位相应的中断申请标志(Message_Flag中的D4位)。

主程序检测到此标志位被置位后,启动串口通讯模块,实现与外部的数据通讯。

主程序的设计
综上所述,主程序首先完成系统的初始化,然后循环检测各中断的中断申请标志,如有某标志被置位,则启动相应的处理模块完成相应的任务。

程序结构如下(用C51编写):
vnsigned bdata message_flag;
sbit t0_int=message_flag^0;
sbit t1_int=message_flag^1;
sbit int0_int=message_flag^2;
sbit uart_int=message_flag^4;
sbit kb_enter=message_flag^7;
unsigned char kb_buf[8];
unsigned char led_buf[8];
unsigned char ic_buf[8];
unsigned char num_buf[8];
void uum_proc(void); /*数据处理模块*/
void ledbuf_write(unsigned,unsigned int); /*数据处理*/
void system_init(void); /*系统初始化*/
void uart_commune(void); /*串口通讯模块*/
void led_display(void); /*LED显示*/
void kb_scan(void); /*键盘扫描*/
void ic_reader(void); /*读IC卡*/
void ic_writer(void); /*写IC卡*/
void set_timer(unsigned int time_len,unsigned char type,unsigned char id); /*设置定时器*/ void t0_int_sever(void); /*定时器T0中断服务*/
void t1_int_sever(void); /*定时器T1中断服务*/
void int0_int_sever(void); /*INT0中断服务*/
void int1_int_sever(void); /*INT1中断服务*/
void uart_int_sever(void); /*串口中断服务*/
void main(void)
{
system_init();
while(1) {
if (t0_int) led_display();
if (int0_int) ic_reader();
if (t1_int) kb_scan();
if (uart_int)
uart_commune();
if (kb_enter){
num_proc();
ic_writer();
ledbuf_write(num_buf,8);
}
}
}
事件驱动的单片机程序设计是
通过在中断服务程序中置位相位标志,把耗时的中断服务中的处理部分分离出来,中断返回后,再由主程序根据标志启动相应的处理模块。

在任务处理完成后,清除相应的标志。

由于中断服务程序短小,所以一般能实时地响应各种中断;而处理程序之间不会被相互调用,所以不会产生代码重入;各模块界限分明,给程序中各模块的统调带来很大的方便。

实践证明,运用事件驱动机制来纺织单片机程序,即使对于要求定时准,耗时多的多中断、多模块系统,也可轻松地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