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生面对课堂提问心理反应的调查报告(doc 9页)
中小学课堂提问调查报告
静安区中小学课堂提问调查报告提要:本报告通过对静安区部分中小学十八堂语文、数学课的课堂提问常态调查,旨在把握当前中、小学师生课堂提问的现状,并由此对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一、调查的缘由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模式。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础,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场所,所以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课堂这一点不容置疑。
近几年,教学问题聚焦在真实的课堂活动中,即教师怎样教和学生怎样学。
教学中,师生对话构成了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
师生问答成了互动交流最常用、最主要的方式之一,问答这一互动性行为,它能诱发学生参与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某些线索,使学生注意到教材中的某些特定信息;给学生提供练习与反馈机会;有助于学生学习结果的迁移。
在教育界对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一观点达成基本共识后,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和学生主体参与的情况。
关于课堂提问,顾泠沅先生曾就一堂数学课作过细致而又全面的分析与研究。
那么,我们区中小学课堂提问的情况到底怎样,为了真实反映我区师生课堂提问的现有水平与质量,改进教学策略与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静安区教育学院科研室组织力量做了这一次调查。
二、调查内容与方法1调查内容:(1)提问的次数。
分教师提问次数和学生提问次数。
(2)问题的类型。
分成认知与组织两大类。
认知类问题又分为事实性、理解性、应用性、综合性四个层次的问题。
以下分别对这四个层次的问题给以界定:事实性问题是指要求学生对先前学习过的知识的记忆,包括具体事实、概念、方法、过程、理论等。
其目的是检查学生是否记住以前学过的知识。
理解性问题是指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分析、比较、归纳所学的知识,从而把握知识的意义、本质和规律。
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弄清知识的含义。
应用性问题是指要求学生把已经习得的知识应用于新的具体情境。
小学生学习心理调查报告
小学生学习心理调查报告小学生学习心理调查报告小学生学习心理调查报告1我于20xx年1月在实习期间对富源县大河镇格宗小学五年级﹙一﹚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
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服务于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路,提供相应的依据。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一)具体目标1.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2.当前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3.当前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二)调查方法1.问卷调查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
问卷调查在大河镇格宗小学五年级﹙一﹚班进行,共发问卷50份,回收有效问卷47份,达到预定目标。
二、调查结果分析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个案分析结果显示,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1.教育价值观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小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
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生存,16%的小学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小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
2.学习态度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
这与他们学业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
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
而且,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
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学生对该课程兴趣紧密相关。
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品德、科学学习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学科不感兴趣。
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数学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数学太难”,在调查中我还发现,在所调查的学生中,数学成绩有3个学生考10分以下。
小学生学习心理情况的调查报告
小学生学习心理情况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小学生研究心理情况随着社会的发展,关注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和热点。
我国有关部门调查统计表明,有近30%的小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因此,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其形成原因和制定实施有效的策略已迫在眉睫。
研究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通过研究,不仅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研究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还能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惯,以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有些学生不能适应小学的研究活动,他们当中有的厌学情绪严重,有的研究惯很差,有的研究方式不当,有的研究动力不足等,这些都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业进步,还严重地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为了比较全面地了解小学生的研究心理状况,及时分析原因,寻找对策,提醒教师、家长关注小学生的研究心理,给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研究环境,让他们从小就有一个健全的研究心态。
为此,我对我校二至六年级5个教学班253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提出了对策,以此为突破口,将有力地促进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调查涉及学生的研究态度、研究惯、研究兴趣、研究情绪、研究意志等5个方面的内容。
调查结果表明,30%的小学生对研究缺乏热情,54%的学生坐到书桌前准备研究时,会马上或有时感到厌烦,20%的学生会在对研究厌烦时找“头痛”或“肚子痛”等借口,36%的学生对学校的环境不适应,主要体现在由于不喜欢某老师而讨厌其执教学科。
尚有10%左右的学生感到老师讨厌自己。
高年级学生厌学情绪更为突出。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使教师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二是改善学校环境,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三是加强家校沟通,让家长更了解孩子的研究情况,共同关注孩子的研究心理健康;四是通过心理辅导和心理疏导等方式,帮助学生克服研究中的心理障碍,提高研究效率。
总之,我们需要关注小学生的研究心理健康,加强对其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帮助,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研究环境,让他们从小就树立正确的研究观念和健康的研究心态,为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生学习心理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小学生学习心理情况的调查报告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关注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和热点。
据我国有关部门调查统计表明,目前,有近30%的小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因此,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其形成原因和制定实施有效的策略已迫在眉睫。
学习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
通过学习,不仅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能力,还要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以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有的学生不能适应小学的学习活动,他们当中有的厌学情绪严重;有的学习习惯很差;有的学习方式不当;有的学习动力不足;有的……诸如此类,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业进步,还严重地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为了比较全面地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及时分析原因,寻找对策,提醒教师、家长关注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给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从小就有一个健全的学习心态。
为此,我就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对策,以此为突破口,将有力地促进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我在2014年3月1日-2015年4月30日对我校二至六年级5个教学班253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出调查卷253份,回收250份,回收率98.8%),调查涉及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情绪、学习意志等5个方面的内容。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一)调查对象溪尾中心小学二至六年级5个教学班253名学生(二)调查方法1、通过网络收集相关的资料和翻阅相关文献。
2、和学生面对面交流调查。
3、学生问卷调查。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一)问卷结果1、厌学情绪很高。
学校理应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乐园,可调查结果表明:30%的小学生对学习缺乏热情,具体体现在学习“不主动”或“有时主动”。
54%的学生坐到书桌前准备学习时,会马上或有时感到厌烦。
20%的学生会在对学习厌烦时找“头痛”或“肚子痛”等借口。
36%的学生对学校的环境不适应,主要体现在由于不喜欢某老师而讨厌其执教学科。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报告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报告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一、调查目地知识化、信息化、竞争化程度日益加剧地当今社会是机遇与竞争并存,希望与痛苦并存,光荣与苦难并存地时代,人类将迎接来自许多方面地严峻挑战.心理素质将是21世纪人类生存和发展地重要素质,心理健康将成为21世纪对人才选择地重要条件.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把握其心理动态,分析心理问题成因,寻找合理地教育对策,我校对三~六年级近800名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现状问卷调查.现将过程和结果记录如下:b5E2RGbCAP二、对象和方法(一> 对象我校对三~六年级800名学生进行调查,基本情况见表:调查对象及问卷发收情况一览表:年级问卷人数回收问卷回收率有效卷200三年级200200100%200200100% 200 四年级200 200100% 200 五年级200 200100%六年级 200800总数 800 800100%(二> 材料与方法调查问卷是根据学习动机等八方面设计地问卷,共10个小题,均为简根据自己地情况逐一回,由学生按问卷各题地要求,单易行地单项选择题.答.p1EanqFDPw(三> 统计以年级为单位,按实际答题人数统计各题各工程人数,以实际答卷总数作基数计算百分比,三、调查结果<备注:中段—三、四年级;高段—五、六年级)调查统计表明小学生地学习心理、交际心理、情绪情感等方面地主流较好,但仍有少数学生存在学习动机扭曲、冷漠,情感闭锁,缺乏爱心,竞争意识不强等心理问题.DXDiTa9E3d(一>学习动机扭曲:题目1:你上学读书是为了A 没有知识不能生存 B替老师学习 C替父母学习D读书后找大钱E同学间好玩题目2:课堂上教师提问A马上回答 B想一会再回答 C等别人答D老师抽问才答,一般不回答统计表明学生学习目地不够明确,中段学生有48%,高段有19%地小学生学习动机扭曲,其中,中段有43%,高段有8%地学生认为读书是为了“D以后挣大钱”;2%地学生认为读书是“C替父母学习”;2%地学生认为读书是“B替老师学习”.还有1%地学生认为读书是“E同学间好玩”.正因为动机缺乏,因此相当部分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够高,体现在课堂回答问题上,中段有21%,高段有14%地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学习变成了一种负担,一种应付.他们选择地是“D老师抽问才答,一般不回答”.小学生被动学习地状态应引起高度重视.RTCrpUDGiT(二> 焦虑心理题目3:期末考试时A 心情紧张 B有点紧张 C无所谓 D有信心 E不紧张题目4:爸爸妈妈回家晚了感到不安.A 是 B不是面对考试,10%左右地学生情绪紧张,高年级学生因面临地压力更大,拿高分是直接地心理动机,已能体验或预计到考试结果对自身潜在威胁,因而担忧更为明显,29%出现轻微焦虑,7%属于过度焦虑.“有信心不紧张”地选择率由中段地74%下降到高段地64%.这种心理障碍如果处理不好,可能给学生带来一些不必要地负面影响.5PCzVD7HxA 问题4同样显示了学生担心发生威胁自身安全或其他不良效果地心境,使得这部分学生焦虑不安,紧张担忧,顾虑重重,形成心理障碍,并且这种焦虑由中段地28%上升到高段地40%,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jLBHrnAILg(三> 冷漠题目5:看电视遇到伤心或感人处时A 跟着流泪B没有眼泪 C那是假地 D非常激动看电视遇到伤心,感人地情节,中段有35%,高段有25%地小学生不会流泪,或认为那是假地而无动于衷,这实际上是对平时能鲜明感情反应地刺激表现了平淡,缺乏与之相对应地情感体验和表情,表现出冷漠.xHAQX74J0X(四>胆怯、羞涩题目6:家里来了陌生客人:怯生 D不理睬 C主动招呼 B喜欢 A.家中来了陌生客人,不理睬,怯生地中段占58%,高段占45%,这表明了小学生中胆怯、羞涩心理比较突出,特别是农村孩子,由于平时见地世面少,同时也因为缺乏正确地心理引导,显得不够大方.LDAYtRyKfE(五> 交往情感闭锁题目7:与新朋友在一起A主动邀请一起玩 B不好意思接近 C只顾自己玩统计表明,部分小学生存在交往障碍,中段有19%,高段有21%左右地学生与新朋友在一起时不好意思接近,甚至只顾自己玩,不善于与伙伴沟通.进一步分析发现,导致部分农村小学生交往地心理问题是自卑、怯弱、排斥、闭锁等.这些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之间地交往(也包括亲子交往、师生交往等>使人不容易接近,也得不到真正地友谊.Zzz6ZB2Ltk(六>爱心地流失题目8:对小动物,你A喜欢 B不伤害 C捉弄 D喜欢弄死5%地学生捉弄小动物甚至以弄死为乐,流露了一定地虐待心态,这表明少数农村小学生地爱心正在流失,连可爱地小动物也不能唤起他们地爱心.这可能与部分家庭地溺爱式教育有关,这种教育导致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对他人或物地关爱.dvzfvkwMI1(七>竞争意识不强.题目9:竞选干部时A 我能行 B努力争取 C当干部要多做事D无所谓 E不愿当我不行F.20%左右地学生不积极参与竞选干部,其中近5%明显缺乏自信而放弃竞争,10%左右是缺乏服务意识,不愿多做事而不愿参加竞争,5%持无所谓地态度.这表明,部分小学生竞争意识不强或服务意识不强,不想通过竞争成为胜利者,或不想为别人服务,有懒惰思想.而竞争在生活中不可避免,在人生地每一个关头,都面临着挑战和竞争,同时,总想着别人为自己服务也是不现实地.rqyn14ZNXI(八>不良情绪:题目10:你到学校地心情是A 愉快 B一般 C有时烦 D不愉快调查发现,学生存在在校情绪不良现象,特别是高段,感到有点烦或不愉快地20%,低年级也有10%地学生每天上学心情烦闷,不愉快.这是一个十分严重地问题,值得教育工作者深入探究其原因,反思教育教案方法,引导学生走出情绪地低谷,保持旺盛地精力,愉悦地心情投入学习、生活中.EmxvxOtOco四、学生心理成因分析从调查统计来看,小学生心理现状令人担忧,年段不同,存在地心理问题也有一定地差异,进一步调查分析表明学生心理问题地产生既有其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造成这些状况地主要因素有:SixE2yXPq51、学校原因: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引起重视,但鉴于心理教育地施行受师资等条件地限制,普及不够,方法简单.教育行政部门重教案骨干教师地培训,轻心理教育专业地培训;重教师教案技能地提高,轻教师育没有心理.轻教师健康心理地养成,人技巧地攀升;重教师教案业绩地考核.健康地教师,诚然会出现诸多地学生心理问题.学校教育“重智育轻德育,知行不一”,也是直接导致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地主要原因.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响,新课程改革理念与实践严重游离,学生学业越来越重,考试越来越频繁,分数越来越看重.各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涛声依旧”,考试指挥棒依旧左右学校、教师地教案行为.“应试教育”变成了“理直气壮抓质量”,还没有走进新课程地教师不得不直面迎面而来地“应试教育下放权”<小学考试也要排名次).随心所欲地测试卷,漫无边际地拓展,教师劳累,学生更遭殃.教师地压力也就理所当然地变成了学生过重地心理及学业负担.学校教育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地主要因素.6ewMyirQFL2、家庭原因在家庭中,有大概30%地家庭父母外出打工,生活由祖字辈照顾,家长无法担当起对孩子成长地辅导责任,同时也因为家长地文化水平有限,对教育缺乏正确认识,对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地知识严重缺乏,这些不争地事实使家长对孩子无心进行辅导,也无力进行辅导.但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态又普遍存在,在矛盾地对抗中,导致出现两种极端地家庭教育方式,有些家庭对孩子百依百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上对孩子疼爱有加,什么事情都围绕着孩子来转,使孩子形成了“我就是整个世界地中心”地观念,而家长对孩子地宠爱默许,使孩子更认为长辈对自己地爱是理所当然地,自己不用付出任何地爱而应该得到别人地爱,久而久之,形成了依赖性和强烈地自我中心意识.有些家庭则认为“棍棒之下出人才”,对孩子实施打骂教育,孩子一有错误,家长就对孩子动粗,给孩子在心理产生了很大地压力.两种不良现象对孩子地困扰,使孩子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kavU42VRUs3、社会原因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结合力度不够,对学生心理影响难以形成合力,学生在校接受地教育与家庭舆论、社会氛围不一致,这也是小学生易出现心理问题地原因.家庭、学校、社会对学生地考试成绩极为关注,视其为关系到一个学生将来是否有前途地首要问题,邻里之间经常问及地是孩子地学业,经常攀比地是孩子地成绩.成年人地健身观念增强,却缺乏对孩子们“健心”地观念.大教育观尚未在社区有效树立.y6v3ALoS89。
小学生教学质量及心理健康调研报告3篇
小学生教学质量及心理健康调研报告3篇小学教学质量提升因素调研报告一、存在问题及分析1、主管教学领导业务能力不过硬,对教师业务能力的指导不得力,不能用实力赢得教师的认可,同时工作安于现状,对教学常规工作督促检查落实不到位;缺乏创新,特别是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教学质量的办法不实,举措不多;2、制度不全面或者不切合学校实际,执行起来操作性不强、方向性不明;同时有的制度订的比较全面,但在落实上流于形式不够扎实,特别是对发现的问题主管领导不能或不敢直面教师,人情化严重,影响教师的成长及发展;3、在对教师的管理上,只注重管,忽视"理",同时领导自身不注重学习,只忙于事务,欠缺对教师思想上的引领及方法上的指导;4、欠缺工作领导艺术,不注意在工作中形成正导向。
领导工作大多停留在布置的多督促检查的少,更谈不上总结反馈了,因此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扼杀了教师工作中的积极性及创造性,不能调动全体教师的争好、争优、向优秀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建议每项工作都要做到有布置,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奖惩分明,从而让教师把心思全部集中到工作上。
5、教师队伍从结构上呈现出"三多一少"的局面:即接班民办转正教师多、非师范院校毕业生多、中师生拔高使用多,中青年骨干教师少("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基本没有)且因地方偏僻,教师流动比较大,每当通过多年培养,能做为教学骨干使用的时候就从学区调离了,近几年来先后就有20多人从学区调离,然而上级又不能及时的补充或者调走的及退体的人多而补充的人少,导致教师数量紧张,有的学校没有音体美信专职教师,均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音体美信课不能保证,且导致所有人员工作量大,因此投入学习进行能力提高的时间及空间明显不足且中老年教师人数偏多,特别是小学,老龄化严重,跟不上现代教学工作所需要的快节奏、新要求。
小学生逆反心理调研报告
小学生逆反心理调研报告为了深入了解小学生逆反心理现象及其原因,本次调研针对某小学三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有100名学生参与。
通过统计和分析数据,得出了以下结论。
一、调查结果1. 对逆反心理的了解根据问卷结果显示,接受调查的小学生对“逆反心理”一词的理解程度较低。
约60%的学生表示对逆反心理不了解或知之甚少,只有约30%的学生在知晓或了解的程度上较高。
2. 存在逆反心理的程度根据问卷结果,大约50%的小学生承认自己曾经有过逆反心理的情绪体验,而40%的学生表示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会表现出逆反心理。
只有约10%的学生声称从未经历过逆反心理的情绪。
3. 逆反心理表现形式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的逆反心理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其中,约50%的学生会表现出拒绝合作、拒绝服从等行为,约30%的学生在父母要求做某事时经常表现出消极抵抗情绪。
此外,还有少部分学生表现为言语挑衅、情绪暴怒等行为。
4. 逆反心理的原因分析调查数据得出以下逆反心理原因:4.1 家庭环境:约40%的学生认为家庭环境不和谐是他们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包括父母关系紧张、经常与兄弟姐妹产生矛盾等;4.2 学业压力:约30%的学生认为学业压力过大是导致逆反心理的关键原因之一,他们感到班级竞争激烈、考试要求过高等;4.3 情绪管理困难:约20%的学生表示自己在情绪上存在困扰,难以合理地处理自己的情绪,因此容易情绪失控并表现出逆反心理。
二、对策建议1. 加强教育宣传针对小学生对逆反心理概念的认识不足,学校和家长应积极加强相关教育宣传,让学生了解逆反心理的定义、表现形式和对自身的危害性,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意识。
2. 关注家庭教育环境学校和家长应共同关注孩子的家庭教育环境,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父母应亲近孩子,倾听他们的心声,多与孩子沟通,避免家庭矛盾对孩子造成消极影响。
3. 减轻学业压力学校应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减少小学生的学业负担,避免过度竞争。
同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小学学生心理问题调查及分析报告
小学学生心理问题调查及分析报告导读:本文小学学生心理问题调查及分析报告,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小学学生心理问题调查及分析报告学生的小学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阶段,由于身心变化比较快,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极易受各种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
排除小学生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障碍,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优化他们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素质,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康心理,这是小学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通过对我校471名全体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我校学生的心理问题不是很严重,但我校学生中的心理问题还是普遍存在的,其主要表现来说是:1、敏感:青少年自我意识强烈,自尊要求迫切,而且心理承受能力低。
因此,当他们意识到某种威胁自尊的因素存在时,就会产生强烈不安、焦虑和恐惧,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就会生气、愤怒,常常神经过敏,多疑。
2、叛逆: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成长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家长和老师的监护,反对成人把自己当成小孩子,同时,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易对任何事情持批判的态度。
3、嫉妒:这是对他人的优势地位在心中产生不愉快的情感。
当别人比自己强(如学习、相貌、人缘等),表现出不悦、自残、怨恨、愤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面感情。
4、失落:小学生抱有许多的幻想,希望将其变为现实,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刻意的追求。
当这种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就产生了挫折,多表现在学习、吃穿、玩高档的玩具等方面。
这容易给中小学生带来紧张、恐惧、忧郁和失望。
5、自卑:它是一种印证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
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
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的能力过低评价,心理承受能力脆弱。
谨小慎微,行为萎缩,瞻前顾后等。
6、孤独:通过调查发现有些学生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却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
关于小学生面对课堂提问心理反应的调查报告
小学生面对课堂提问的心理反应的调查报告一、调查缘由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目前,国内外关于课堂提问的研究已有很多,心理学家瑞格对36位教师进行一系列调查后提出“提问是试图引出言语反应的任何信号”,并指出许多教师对于课堂提问的理解上有些偏差(认为课堂提问是言语信号)。
刘显国对课堂教学艺术从基本原理,设计,优化及提问方法等方面作了较全面系统的论述,认为课堂提问应遵循心理学原理,教育学原理:认为提高教育成效,需要优化课堂提问,并提出了针对性,可接受性,化难为易性等15条优化原则。
他强调鼓励学生自己提问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课堂提问设计的一些有益见解。
纵观课题组收集的相关资料,我们发现,目前几乎全部的教育工作者都认为课堂提问是一个很重要的,有价值的研究话题。
他们也一致认为,研究这一课题必须涉及心理学层面(如刘显国认为课堂提问的涉及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遵循心理学原则)但所有这些研究都从教师的层面来阐述如何利用心理学,教育学原理优化课堂提问设计,很少直接关注学生面对问题时的状况及学生的问题需要。
因此,课题组认为课堂提问和答问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间环节是“心理”反应。
课题组拟从调查,了解学生面对课堂提问的心理反应入手,分析不同年段,不同类型学生对特定问题的心理反应及成因。
本课题立足于学生发展层面,审视课堂提问的价值和效度,从而研究分析数学课堂提问该如何把握学生的心灵,激发其追加学习状态。
这也是本课题的创新点之所在。
二、调查对象:归义五年级小学生、数学教师(王玉标谢堂飞李杰尚丰会)三、调查方法与时间1.访谈、2.问卷、3.调查时间:2009、3.四、调查结果与分析为了设计有价值的调查问题及访谈话题,以准确了解,捕捉孩子的心理反应,我与2009年三月通过翻阅教案,访谈,随唐听课,问卷调查等方式对10名数学教师进行调查,了解教师课堂提问的类型及方式。
调查前我们以5W体系为指导,对可叹提问的类型进行了梳理分类,把可叹“问题”干阔为下面五大类。
小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范文
小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范文小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一、引言心理健康是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成长、学习和社交能力的形成都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状况,本次调查报告对XX小学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形式,共发放了3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86份。
问卷内容包括了对小学生学习、人际关系和情绪状态等方面的提问。
三、调查结果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对小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1. 学习状况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小学生对学习的态度积极,并有一定的学习兴趣;但是也有部分小学生表示对学习没有兴趣,甚至是厌烦的。
这可能与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教学方法等因素有关。
2. 人际关系调查显示,大部分小学生与同学之间的关系良好,能积极与他人交流、合作;但也有部分小学生存在同学关系紧张、孤独等问题。
这可能与个体性格、人际交往能力、家庭环境等有关。
3. 情绪状态在情绪状态方面,绝大多数小学生情绪稳定、积极乐观,能够适应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
然而,也有一些小学生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这可能与学习压力、家庭问题等有关。
四、问题分析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对小学生心理状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1. 学习压力过大:部分小学生在面对学习压力时表现出焦虑和不满,可能是学业负担过重造成的。
2. 社交能力不足:部分小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障碍,可能是因为缺乏有效的社交技巧和经验。
3. 家庭环境不良:一些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可能与家庭环境有关,如家庭关系紧张、父母过分期望等。
五、建议与对策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与对策:1. 学校应减轻学业负担,合理安排课程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校和家长应加强对小学生社交技巧的培养,提供更多的社交机会,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 学校和家庭应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他们心理问题的关注和引导。
4. 学校与家长之间应加强合作,共同关注小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沟通和协调。
小学课堂提问调查报告(word) 2
从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性质和发问的方法来观察,语文课堂教师的提问基本上是识记型和理解型的,几乎是低层次问题的重复,“是不是”、“美不美”等低水平问题更是频频出现。毫无疑问,这样的问题是不能够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它缺乏思考性,不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反之,有的老师提问太深奥。一个问题抛下去,学生目瞪口呆、云里雾里、无从思考,索性放弃,乖乖地等待老师的答案公布。这样的提问看起来老师的知识渊博,功底深厚,但是学生根本就没有参与课堂的机会。这样的提问,往往使课堂气氛变得沉闷,使学生失去学习的自信,不利于学生参与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小计
比例
教师提问次数
30
43
26
98
197
问
题
类
型
认识
事实
24
27
5
75
131
66.5%
理解
3
11
13
15
42
21.3%
应用
0
0
0
0
0
0
综合000000
组织
3
5
8
8
24
12.2%
表五数学学科一至五年级教师提问类型表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小计
比例
教师提问次数
36
36
42
31
30
43
26
98
40.2
学生
0
0
0
0
0
0
0
0
0
0
表二数学学科各年级师生认知类提问次数
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研报告.doc
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研报告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和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更是提高整个民族文明、卫生、健康素质的根本措施。
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篇1一、调查目的知识化、信息化、竞争化程度日益加剧的当今社会是机遇与竞争并存,希望与痛苦并存,光荣与苦难并存的时代,人类将迎接来自许多方面的严峻挑战。
心理素质将是21世纪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素质,心理健康将成为21世纪对人才选择的重要条件。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把握其心理动态,分析心理问题成因,寻找合理的教育对策,我校对三~六年级200名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现状问卷调查。
现将过程和结果记录如下:二、对象和方法(一) 对象我校于2010年10月对三~六年级20名学生进行调查,基本情况见表: 20 三年级 5 5 100% 四年级 5 5 100% 五年级 5 5 100% 六年级 5 5 100% 总数 20 20 100%(二) 材料与方法调查问卷是根据学习动机等八方面设计的问卷,共10个小题,均为简单易行的单项选择题,由学生按问卷各题的要求,根据自己的情况逐一回答。
(三) 统计以年级为单位,按实际答题人数统计各题各项目人数,以实际答卷总数作基数计算百分比,三、调查结果(备注:中段—三、四年级;高段—五、六年级)调查统计表明小学生的学习心理、交际心理、情绪情感等方面的主流较好,但仍有少数学生存在学习动机扭曲、冷漠,情感闭锁,缺乏爱心,竞争意识不强等心理问题。
(一)学习动机扭曲:题目1:你上学读书是为了A 没有知识不能生存 B替老师学习 C替父母学习D读书后找大钱 E同学间好玩题目2:课堂上教师提问A马上回答 B想一会再回答 C等别人答D老师抽问才答,一般不回答统计表明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中段学生有48%,高段有19%的小学生学习动机扭曲,其中,中段有43%,高段有8%的学生认为读书是为了"D 以后挣大钱";2%的学生认为读书是"C替父母学习";2%的学生认为读书是"B替老师学习"。
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分析报告.docx小学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分析报告一、调查的目的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这个群体的健康与否,预示着国家的发展是否处于一个良性状态,同时,小学生处于长身体阶段,有很大的可塑性,孩子的健康成长,不仅包括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心理健康,加强小学生的心理指导,可以尽可能的减少未来的心理疾病人数,对我们建设现代化强国,改善人口结构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要做好这项工作,认真进行小学生的心理情况调查,对我们分析、了解情况,对我们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都是必不可少的。
为此,我校进行了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
二、调查的设计:1、时间:2、地点:小学电教室3、对象;三-六年级(每班10人,共60人)4、方法:问卷调查法三、调查结果与分析:(一)、通过对二十三个问题的调查,结果归纳如下: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内容问题1、你目前的居住情况2、你上学读书是为了3、课堂上老师提问4、老师布置的作业5、每次考试时?6、和家境比自己好的同学在一起,你会感到选项人数(人)A、和父母B、和父母中的一个C、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D、和亲戚A、没有知识不能生存B、替老师学习C、替父母学习D、读书赚钱E、与同学间好玩A、马上回答B、想一会再回答C、等别人答D、老师抽问才答,一般不会答A、认真完成B、完成一些C、不完成D、边做边玩A、很紧张B、有些紧张C、不紧张D、有信心,不紧张A、快乐B、一般,没什么感觉17、你觉得和父母交流怎么样?8、爸爸妈妈不在家感到不安9、和同学在一起,你感到?10、与新朋友在一起?11、受到委屈时12、你心中的秘密最想告诉13、当别人不小心踩了你一脚时14、对小动物,你15、学校做清洁时16、对左右为难的事要果断选择一种方法17、做事不成功时,你是18、对学校的纪律和常规要求19、竞选干部时C、孤独、自卑A、很好B、一般C、不交流A、是B、不是A、快乐B、一般C、不合群D、孤独、自卑A、主动邀请一起玩B、不好意思接近C、只顾自己玩A、为自己辩解B、与人争吵C、独自生闷气A、老师B、家长C、好朋友D、谁也不说A、原谅B、要求对方道歉C、骂对方D、反踩他一脚A、喜欢B、不伤害C、捉弄D、喜欢弄死A、认真做B、老师在就认真做,不在就马虎C、边做边玩D、不做要受罚,只好做A、是B、不是A、不服气,再做B、总结教训C、请别人帮助D、不再做A、自觉遵守B、老师来就遵守D、经常违反A、我能行,努力争取B、当干部要多管闲事C、无所谓2D、不愿当、我不行。
小学生有关心理健康的调研报告(3篇)
小学生有关心理健康的调研报告(3篇)调研报告一: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报告调查目的: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法。
调查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有100名小学生参与了本次调查。
调查结果:1.小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包括压力过大、焦虑、自卑等。
其中,有30%的学生表示他们感受到压力非常大,26%的学生表示常常感到焦虑,19%的学生感到自卑。
2.调查结果显示造成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更多的小学生表示学业压力是他们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40%),紧随其后的是家庭矛盾(28%)和人际关系问题(20%)。
3.有关解决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有71%的学生认为,减轻学业压力和提供更多的情感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提供心理咨询和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解决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结论:根据本次调查结果,为了保障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应该关注学业压力和提供情感支持。
同时,重视家庭和人际关系的培养也是解决小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
调研报告二: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分析与对策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变革,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研究旨在分析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分析: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得出以下结果:1.原因分析: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学业压力、家庭环境、人际关系等方面。
学业压力是导致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家庭环境不稳定和人际关系问题。
2.对策提出:为了解决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减轻学业压力:学校应通过设置适当的课业量,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同时提供必要的辅导和支持。
- 加强情感教育:学校和家庭应重视小学生的情感培养,提供情感支持和引导。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 提供心理咨询:学校应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提供心理咨询和疏导服务,帮助小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小学生面对课堂提问心理反应的调查报告
家长应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鼓励孩子积极回答问题,同时也要 避免过度期望和压力。
社会舆论引导
媒体和社会各界应正确看待小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避免过度渲 染或夸大其词,减轻小学生的心理压力。
教育资源均衡分配
政府应积极调控和引导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避免因资源不均而导 致的过度竞争和压力。
06
结论
调查对象为某小学的学生和教师 访谈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数量有限
02
调查结果概述
调查样本与数据
调查样本
本次调查选取了某小学100名学生作为样本,包括50名男生和50名女生。
数据收集
通过观察、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式收集数据。
调查结果总结
大多数小学生面对课堂提问时表现出紧张和焦虑 心理。
部分小学生在课堂提问时存在逃避、抗拒的行为 。
与学生的互动
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方式也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反应,如教师是否能够给予学生充分的支持和 鼓励。
课堂氛围
教师的态度和行为会影响整个班级的氛围,如果教师过于严肃或严厉,会让学生产生紧张 和焦虑情绪。
环境因素
学校氛围
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环境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而影响其面对课堂提问的 心理反应。
家庭环境
学校和家长需要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 学生的自信心和应对能力。
研究不足之处与展望
由于时间和资源的限制,本研究仅针对一所小学进行, 未来可以扩大样本范围,以获得更具有代表性的结论。
本研究主要关注了小学生的心理反应,未来可以进一步 探究其他方面的影响因素,如教师提问的技巧、学生家 庭背景等。
未来可以开展更多的实证研究,为教师提供具体的操作 指南,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运用课堂提问来促进学生的发 展。
小学生面对课堂提问心理反应的调查报告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并尝试回答问题,让他们 知道积极参与课堂提问可以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 。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教育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要有理有据,引导他们批 判性地思考问题,并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师应合理设计课堂提问方式
01
02
03
提问要有针对性
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 平和学科特点设计问题, 确保问题符合学生的实际 需求。
给予学生成功的机会
为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从而增 强自信心。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失败
教育学生正确看待失败,让他们知道失败是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帮 助他们从失败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课堂提问
1 2 3
让学生明白课堂提问的意义
教育学生课堂提问是促进思考和学习的重要方式 ,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详细描述
这类学生通常比较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在面对课堂提问时,他们可能会因为紧张和不安而回避问题。 他们不希望在众人面前出丑,因此会选择保持沉默或避免回答问题。
思考问题型心理反应
总结词
积极思考,认真回答,寻求正确答案。
详细描述
这类学生在面对课堂提问时,通常会表现出积极的态度。他们会认真思考问题并努力给出正确的答案 。如果他们对某个问题不确定或无法完全理解,会主动寻求帮助或向老师请教。
紧张和焦虑情绪的产生
当被老师点名提问时,有 些小学生会感到紧张和焦 虑,特别是当问题难度较 大或公开表演时,这种情 绪更为明显。
小学生的紧张和焦虑情绪 主要源于对问题的未知和 不确定性,以及对自己答 案正确与否的担忧。
这种情绪会影响小学生的 思路和表达能力,可能导 致回答不流畅或停顿,甚 至可能完全忘记问题的内 容。
小学生对于课堂提问的满意度调查
小学生对于课堂提问的满意度调查
调查背景和目的:
课堂提问是教师获取学生研究情况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也是
促进学生思考、提高研究效果的一种方法。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
有些老师提问不合理,或者提问难度过大,使得学生对课堂提问不
满意。
本次调查的目的就是了解小学生对于课堂提问的满意度,并
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满意度。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以某市区某小学一年级、三年级、五年级的学生为样
本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通过发放问卷并回收的方式进行调查。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课堂提问形式、提问难度、提问频率、老师评
价等多个方面。
调查结果:
经过数据分析,本次调查得出以下结论:
1. 学生对于课堂提问的整体满意度较高,其中一年级学生的满
意度最高,五年级学生的满意度相对较低。
2. 学生更倾向于老师以轻松幽默的方式提问,提问频率以每节课3-5次为宜。
3. 学生对于课堂提问的难度有一定的期望值,难度过低或过高都影响了学生的满意度。
4. 学生对于老师的评价尤为关注,在提问时,老师应该给予鼓励和赞扬,而不是批评或讽刺。
结论:
提高小学生对于课堂提问的满意度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包括:老师提问的方式、提问的频率和难度,以及老师的评价等。
只有全面考虑学生的需求和期望,才能够更好地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学习。
小学学生心理问题调查及分析报告范文
小学学生心理问题调查及分析报告范文学生的小学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阶段,由于身心变化比较快,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极易受各种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
排除小学生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障碍,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优化他们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素质,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康心理,这是小学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通过对我校471名全体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我校学生的心理问题不是很严重,但我校学生中的心理问题还是普遍存在的,其主要表现来说是:1、敏感:青少年自我意识强烈,自尊要求迫切,而且心理承受能力低。
因此,当他们意识到某种威胁自尊的因素存在时,就会产生强烈不安、焦虑和恐惧,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就会生气、愤怒,常常神经过敏,多疑。
2、叛逆: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成长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家长和老师的监护,反对成人把自己当成小孩子,同时,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易对任何事情持批判的态度。
3、嫉妒:这是对他人的优势地位在心中产生不愉快的情感。
当别人比自己强(如学习、相貌、人缘等),表现出不悦、自残、怨恨、愤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面感情。
4、失落:小学生抱有许多的幻想,希望将其变为现实,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刻意的追求。
当这种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就产生了挫折,多表现在学习、吃穿、玩高档的玩具等方面。
这容易给中小学生带来紧张、恐惧、忧郁和失望。
5、自卑:它是一种印证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
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
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的能力过低评价,心理承受能力脆弱。
谨小慎微,行为萎缩,瞻前顾后等。
6、孤独:通过调查发现有些学生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却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
心理学把这种心理状态称为闭锁心理,由此产生的一种感到与世隔绝,孤独寂寞的情绪体验称为孤独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小学生面对课堂提问心理反应的调查报告(doc 9页)
小学生面对课堂提问的心理反应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缘由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目前,国内外关于课堂提问的研究已有很多,心理学家瑞格对36位教师进行一系列调查后提出“提问是试图引出言语反应的任何信号”,并指出许多教师对于课堂提问的理解上有些偏差(认为课堂提问是言语信号)。
刘显国对课堂教学艺术从基本原理,设计,优化及提问方法等方面作了较全面系统的论述,认为课堂提问应遵循心理学原理,教育学原理:认为提高教育成效,需要优化课堂提问,并提出了针对性,可接受性,化难为易性等15条优化原则。
他强调鼓励学生自己提问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课堂提问设计的一些有益见解。
纵观课题组收集的相关资料,我们发现,目前几乎全部的教育工作者都认为课堂提问是一个很重要的,有价值的研究话题。
他们也一致认为,研究这一课题必须涉及心理学层面(如刘显国认为课堂提问的涉及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遵循心理学原则)但所有这些研究都从教师的层面来阐述如何利用心理学,教育学原理优化课堂提问设计,很少直接关注学生面对问题时的状况及学生的问题需要。
因此,课题组认为课堂提问和答问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间环节是“心理”反应。
课题组拟从调查,了解学生面对课堂提问的心理反应入手,分析不同年段,不同类型学生对特定问题的心理反应及成因。
本课题立足于学生发展层面,审视课堂提问的价值和效度,从而研究分析数学课堂提问该如何把握学生的心
灵,激发其追加学习状态。
这也是本课题的创新点之所在。
二、调查对象:
归义五年级小学生、数学教师(王玉标谢堂飞李杰尚丰会)
三、调查方法与时间
1.访谈、
2.问卷、
3.调查时间:2009、3.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为了设计有价值的调查问题及访谈话题,以准确了解,捕捉孩子的心理反应,我与2009年三月通过翻阅教案,访谈,随唐听课,问卷调查等方式对10名数学教师进行调查,了解教师课堂提问的类型及方式。
调查前我们以5W体系为指导,对可叹提问的类型进行了梳理分类,把可叹“问题”干阔为下面五大类。
第一类,是什么,提问关于事实方面的知识
第二类,为什么,提问关于原理方面的知识,
第三类,怎么做,提问解决问题技术和能力。
第四类,谁会做。
第五类,在哪里,涉及问题的来龙去脉,怎样在特定情境下运用。
从随堂听课及查阅教案的情况看,有70%左右的问题是有关“怎么做”的,15%左右的问题侧重“是什么”,13%左右的问题侧重为什么,2%左右的涉及知识的具体运用,而关于怎样寻求学习帮助以解决问题的问题还不到1%问及原因,许多教师表示数学学习的目的却是是为了应用,但会用的前提是明白算理,能援用公式和方法熟练地解题答题,因此怎么做是数学教学的重点。
从教师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对于问题的呈现方式也是不同的:许多教低年级的教师更多的是创设一定情境,利用直观,生动的情境来呈现问题;中高年级教师更吸光与语言和文字的呈现方式,部分教师还关注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部分教师则认为这种做法好会是好,但太费时,因此不大提倡。
在问及教师设计可叹提问的关注点是什么时,几乎全部的教师都认为设计问题首先关注的是知识点的落实,而很少有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状态。
由上述调查及我们对学生可能产生的心理反应的推想及预设,主要从一下几个维度来设计学生的调查问卷:
在问题的设计上我恶魔你要追求问题的价值性,即问题的效度。
让严肃,生硬的问题变得生气,灵动,充满诗意---这也是我们对教育艺术的不懈追求。
六、建议与对策
1、教师应该提高对课堂提问这种教学方式的认识
教学中,教师往往能自觉使用课堂提问的方式辅助教学,但是在应用效果上重视程度不够。
备课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总体水平和个别学生的知识水平,精心挑选提问题目和人选。
在课堂提问过程中,应注意提问题目的适用性,有效性。
不能毫无规则,毫无准备的随意进行课堂提问。
要保证使用的成效。
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有意无意的提问偏向,既能面向全体学生,又能照顾到个别学生。
2、充分利用课堂提问进行素质教育
课堂提问中,师生的交流不只局限于文化知识,教师的言行也在思想上影响着学生。
所以应该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提高。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多表扬鼓励,少讽刺贬低。
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维护其自尊心,使其身心健康。
另外,教师不能只看重学生回答得对错与否,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其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和深刻性。
3、活跃课堂气氛,创造讨论氛围
对不善于主动发言的学生,教师可以创造小组讨论的方式鼓励其与其他同学交流。
在民主、热烈的讨论气氛中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4、充分认识和理解五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特点和年级差异
由于青春期的提前到来,五六年级学生的生理发展也发生了剧变。
心理上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从五年级到六年级,其自我意识发生深刻变化。
自我意识的发展表现为成人感的增强和独立意向的发展,自我分化和自我塑造能力加强。
自我意识的强度和深度不断增加,自我评价逐渐趋于成熟。
但小学高年级段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对他人的评价水平还不高,不稳定,不全面。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加强对自身的正确认识和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其
顺利解决该时期的问题和困惑。
对待课堂提问,要求教师心中有学生,有目标,有策略,只有心中有学生,才能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只有心中有目标,才能“粗中有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只有心中有策略,才能“长袖善舞。
”我们要精心备课,不断研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附:原始材料:
访谈
时间:209.3 地点:归义小学对象:10名数学教师
过程:
甲:你在课堂教学中,在时间安排上遇到那些困惑?
乙:在公式的推导和利用公式计算时,哪个用的时间多或少掌握不准。
甲:在课堂教学中能面向全体学生吗?
乙:如果面向每个差生的话,教学任务就完不成,所以做不到面向全体。
甲:在课堂提问中,是否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回答?
乙:对于比较容易的,让差生回答,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让优等生回答,对于中等难度的问题,让中等生回答。
结论:在课堂教学中,公式的推导过程也就是知识的形成放的时间多一些,这样避免学生机械地套用公式。
在课堂上应该面向全体,并不等于每个差生都顾及到,在提问中,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难度不同的问题。
问卷
时间:2009.3 地点:归义小学对象:10名数学教师
过程:
1.面对课堂提问,学生的主要的心理反应有哪些?.
(1)好奇心(2)表现心理(3)应答,反馈的心理
(4)保守心理(5)怯懦心理(6)自弃心理
2.各层次学生面对易适中难各层次问题的心理反应。
问题类别难易辨别喜欢与否学生类别
策略性问题
程序性问题
(1)没什么(2)不好意思(3)以后不举手
结论:面对课堂提问,大多数学生是应答,反馈心理,少数学生保守心理。
个别学生是怯懦心理。
各层次学生面对各层次问题,对于易的问题表现积极活跃,对于难的问题表现消极。
问卷:
时间:2009、03 地点:归义小学对象:五年级数学老师
过程:
1.对于课堂提问,你的做法是怎样的?
(1)深思熟虑,过于简单的不提高。
(2)自己讲学生听。
(3)直接宣读教学参考,课后答案抄给学生让自己背过
2.在课堂上老师的提问很难吗?
(1)很容易
(2)很难
(3)有一定难度,但是经过认真思考大多数都能回答出来
3.你认为在课堂上老师的提问是不是太多?
A是太多 B 不是太多
结论:在课堂提问过程中,应注意提问题目的适用性,有效性,不能毫无准备的随意进行课堂提问,要保证使用的成效。
访谈:
时间:2009.03 地点:归义小学对象:四年级数学老师
杨玉荣:课堂提问老师是让优生“包潮,将差生冷落一旁。
”
王玉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心中有差生,优生提问差生,鼓励差生大胆发言答对了及时肯定,答错了切勿指责。
谢堂飞:课堂提问中,老师的问题设计是怎样的?
杨玉荣:设问要讲究层次性,让差生也能跟随老师的提问而积极思考。
李杰:在提问问题时,一般的做法是怎样的?
谢堂飞:在提问时,一般的做法是让学生自行思考回答,如果有难度在适时点拨。
结论:课堂提问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多表扬鼓励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极其思维的敏捷性,多辑性和深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