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女不平等存在的方面(精品文档)

合集下载

浅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性别不平等问题

浅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性别不平等问题

浅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性别不平等问题摘要:改革开放在新中国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西方女权主义思想的传播和中国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中国的性别不平等、女性受压迫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女性追求解放也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本文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性别不平等问题的状况,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性别不平等问题的根源,探讨了中国性别不平等问题的解决途径。

消灭性别不平等现象、实现女性解放关乎全人类的共同命运,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关键词:性别不平等;性别压迫;女性解放性别不平等,也即男女不平等,特指的是男女两性中的女性受压迫的问题,或者说女性发展面临困境的问题。

性别不平等现象,自男性占有统治地位的时候开始就一直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各个领域中的性别不平等问题越来越充分地暴露了出来。

在中国,女性面临着教育、就业、参政、家庭和生育等方面的性别压迫,由于女性生存和发展的困境获得越来越多的曝光,性别不平等问题引发了社会公众广泛地讨论和关注。

随着女性主体意识的逐渐觉醒,女性群体对男女平等、女性必须拥有和男性相等的权益和地位的呼声日益高涨,她们迫切渴望性别自由和性别解放,而代表女性群体权益的女权主义思想也得到广泛传播,在社会上造成了持久而深刻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去正视女性面临的性别不平等问题,为女性的平等生存和发展发声。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性别不平等问题的状况性别不平等问题存在已久,只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才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人们在思想解放的潮流中呼唤新型两性关系,性别不平等问题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20世纪80年代,我国出现了第一批女性主义理论学者,以女性为主体的研究在接触国外女权主义、重建两性关系、提升女性性别意识方面功绩卓著。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妇女代表大会总共召开了九次,有力地保障了妇女的权益,促进了妇女的发展。

人口中的性别失衡与性别平等

人口中的性别失衡与性别平等

人口中的性别失衡与性别平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中的性别失衡问题日益引起关注。

性别失衡是指在人口分布中,男女比例明显偏离正常水平,导致社会性别结构失衡的情况。

性别失衡问题对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此性别平等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人口中的性别失衡和实现性别平等的可行性。

一、性别失衡的原因与现状当前,有多种因素导致了性别失衡问题的出现。

首先,由于传统社会观念的束缚,对男性子女的偏好超过对女性子女的偏好,导致了男女比例失衡。

其次,技术进步带来的性别选择技术的滥用也是导致性别失衡的重要原因。

再者,性别歧视和对女性的剥夺以及一些地区的习俗传统,也导致了女性人口的流失。

目前,全球性别失衡的问题非常严重。

据统计,印度和中国是目前性别失衡问题最为突出的两个国家。

这两个国家的男女比例已经达到了令人震惊的水平,进一步加剧了性别失衡的问题。

同时,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由于贫困、战争、灾难等原因,性别失衡问题也比较普遍存在。

二、性别失衡对社会的影响性别失衡对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性别失衡会导致人口不平衡,进而造成婚姻市场的扭曲和婚恋困难。

男女比例失衡会导致男性的婚恋选择困难,这对男性群体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压力。

其次,性别失衡也容易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犯罪率的上升。

男性过剩会导致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增加,从而带来更多的社会问题。

最后,性别失衡还可能对社会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

男性过剩会导致劳动力市场的不平衡,同时也会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

三、推动性别平等的重要性为了解决性别失衡问题,推动性别平等是必不可少的。

性别平等不仅是一种人权,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首先,性别平等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只有给予每个性别平等的机会和权利,才能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

其次,推动性别平等有助于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效率和竞争力。

男女平等的劳动力市场可以更好地调动全社会的智力和创造力,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此外,性别平等还能够减少家庭暴力、性侵犯等社会问题的发生,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从细微处看我国男女不平等问题

从细微处看我国男女不平等问题

公共场所普遍存在的女士如厕排队的问题,不应看作是不值一提或难于启齿的"小事"。它是无日不在、关系到一半人类的权益和福祉的大事,也关系到我国的文明和形象。可以想象,外国女士在那里排大队上厕所,会给她们留下什么印象。现在各地政府不是成天喊要为群众办实事吗,我看改善各地公共场所女厕拥挤状况,就是一件迫切的、值得一做的实事。
男女平等不应停留于空谈。政府要重视,每个社会成员要从自己做起,要从改变大量存在于社会日常生活中种种重男轻女的具体现象着手。妇女尤其应该奋起呼喊、抗争,努力去争取一切合法权益。妇女解放应主要靠妇女自己,不应指望男性施舍。 网友:徐学江
从细微处看我国男女不平等问题
在我国,要说男女不平等,道理上肯定是站不住脚的。《宪法》、《婚姻法》、《继承法》、《劳动法》以及大量的文件中都有明文规定,充分体现男女平等的思想和原则。我国还是国际公约《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的签署国。毛泽东关于"妇女能顶半边天"、"世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等名言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而且远播世界各地。从过去到今天,上至中央下到每个社会细胞,都建有完整的妇女组织系统。党政权力机关以及党代表、人大代表,还硬性规定女性比例。可以说,从宏观方面来说,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比中国更重视妇女、更解放妇女了;没有哪个社会比社会主义社会的妇女更有地位、更受尊重了。但若仔细观察我们社会生活的细微末节,不难发现,男女不平等、甚至歧视妇女的现象比比皆是,妇女解放的历史使命远未完成。
5月2日,《新京报》的一则报道,更用一个极端的例子把女士如厕难的问题揭露得淋漓尽致。报道说,因在一家肯德基店女厕外排队等候的人太多,而男厕所却没有那么紧张,于是有位实在憋不住的女士,突然离开队伍,进了男厕。她"强占"男厕的举动使在场的男士们大吃一惊。肯德基店的工作人员不得不将该女士请出来。这位女士走出男厕时满脸通红。这篇以"谁应为女士入男厕而脸红?"的报道,对深受男尊女卑观念影响的厕所设计进行了鞭挞。

两性不平等现象

两性不平等现象

身边性别不平等的现象从古至今,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什么重男轻女论、三纲五常论等等思想根植于人们心中,女性的一直以来地位低下,备受社会的压力。

现如今,虽说思想解放,女权主义登上历史舞台,女性振臂高呼男女平等,但生活中某些方面仍然存在不平等现象,尤其是在我国农村和一些偏远地区,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仍然十分猖獗。

下面我们来从生活方面剖析男女不平等的细枝末节。

我认为人生来平等是不言而喻的真理,是不可撼动的事实。

但现实总是那么不尽人意。

即便人们嘴上说男女平等,可不平等的影子总是人们无法打破的枷锁。

就社会舆论来说吧,女性受到社会舆论的压力明显高于男性。

现如今的离婚率非常高,那么就拿离婚来说,离婚后女性受到的舆论压力要高于男性,而男性离婚后再婚的比女性更容易。

这是不是一种男女不平等的现象呢?可以说再怎么宣传和认可男女平等,社会舆论还是会无意识的偏向男性。

那么如果男性娶了比自己年龄小的多的女性往往社会舆论可能会说这个男性有本事云云。

但如果反过来呢?女性嫁给了比自己年龄小很多的男性,将会承受多大的社会舆论压力,社会舆论又会将她说的何其不堪。

这只是一个小小的方面,但仍然投射出了一个道理——要想真正实现男女平等道阻且长。

身边这种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不胜枚举,比如说女生穿衣服太暴露,漏出身体非隐私部位多了,就是行为不检点、丢脸、不自爱的表现,甚至觉得这种女生活该被骚扰。

反观男生,大家就可以给他找好“借口”,可能是怕热,还有可能赞叹一句年轻真好。

这种差别对待可以说随处可见,爱美可以说是女孩的天性,穿漂亮的衣服、喜欢打扮是她的权利,并不是有些人对她进行骚扰的借口。

人人都说男女平等,但却不摘下有色眼镜呢?女性和男性从出生到上学,再到工作甚至结婚都有不平等的情况。

在很多农村和偏远地区仍然继承了重男轻女的思想,很多时候家里都偏心男孩,因为在他们觉得,女孩嫁出去后就是别人家的人了,老了还得靠男孩养老等等,所以有些女性从出生就受到不平等的对待。

我国男女比例的不平衡

我国男女比例的不平衡

3 农村以男性劳动为主,男女比例严重失调 在农村,妇女的土地权益往往得不到保障,这 也是人们希望要男孩的原因之一。另外,在当前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下,独生子 女父母面临着老年赡养的难题,甚至这样的家庭 还受歧视。 4 发达的医疗技术竟成了男女比例失调的帮凶 在许多城市,有些医院违反法律规定进行胎儿性 别鉴定,如是女孩则终止妊娠,这样也造成女孩 比例下降,再加上国家并没有制定完善的法律严 格制止这一行为,所以这也是一
谢谢观赏!
男女比例失衡之后果
1 婚姻挤压,最终导致家庭结构不稳定。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报告称,到2020年,中国处于 婚龄的男性人数将比女性多出2400万。经测算, 届时将有上千万适龄男性面临“娶妻难”。一部 分大龄男青年由于找不到对象,只能到下一年龄 段的女青年中找。如此循环下去, “老夫少妻” 将不再是个别现象。 2 就业性别挤压问题。 如果男女比例不平衡这种社会心理结构、利益 结构不改变,彻底扭转性别比失衡不太可能, 未来一二十年里,男性劳动力过剩, 男性劳动就业将变得更为困难。天平就会倒向找 工作过程中受到性别歧视的女同胞。
3 对于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治标”的最有效 方法之一就是依法打击“两非”。即“两非”即 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非医学需要的人工 终止妊娠。 “两非”出现的原因是立法部门未给予恰当立法 及卫生部门监管不力、存在漏洞。 4 需尝试约束型和利益导向型相结合的手段进行 综合治理。以利益和观念作为“柔性”引导,加 强对生育过程控制。二胎生育证管理实行一证 管一胎,一证管一年。严格执行照顾安排生 育二孩只能给予一次机会的规定。对二胎 孕情进行重点监控,防止孕情突然消失、溺弃女 婴等现象发生。
5 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 计划生育国策的强制实施,使人们通过生多胎来 实现生男孩的愿望也落空了,而对于重男亲女的 中国人民来说要想方设法做到这一点,理想的生 育孩子数量无法被满足,人们对孩子性别的偏好 就受到严重挤压,结果就是“数量偏好”被“性 别偏好”所代替,于是乎导致了性别比失衡。

关于男女不平等的研究报告

关于男女不平等的研究报告

关于男女不平等的研究报告引言男女不平等是一个长期存在且受到广泛关注的社会议题。

尽管在过去几十年中,社会在促进男女平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然存在许多领域存在明显的不平等现象。

本文将对男女不平等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并讨论其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社会角色定型与职业选择社会角色定型是指在社会中,对男性和女性的期望和行为模式进行界定和限制的现象。

在社会角色定型的影响下,男女在职业选择上存在明显的偏向。

历史上,男性通常被期望从事技术、工程和领导性角色,而女性则更多被期望从事教育、医疗和社会服务等职业。

这种社会角色定型导致两个问题:一方面,男女不平等在职业领域上体现明显,男性在高薪高地位职位上占据主导地位,而女性则更多从事低薪和较低地位的工作。

另一方面,这种角色定型也限制了个体的自由选择和发展空间。

薪酬差距与升职机会薪酬差距是男女不平等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尽管女性在劳动市场中与男性具有相同的受教育程度和工作经验,但研究发现女性的平均薪资通常低于男性。

薪酬差距的存在反映了性别歧视以及在工资决定中存在的其他因素,例如职业选择和工作时长的差异。

此外,升职机会也是男女不平等的表现之一。

虽然女性在一些国家和组织中占据了相当比例的高层管理职位,但普遍来说,在高层管理层中女性的比例仍然较低。

家庭责任和职业平衡家庭责任是男女不平等的因素之一。

尽管现代社会在推动男性更多地参与家庭事务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女性在家庭责任方面的压力仍然较大。

尤其是在育儿方面,女性往往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这可能导致她们在职业发展方面受到限制。

职业平衡是指个体能够平衡家庭生活和职业发展之间的需求。

尽管现代社会对于职业平衡的要求越来越重视,但实际情况仍存在差异。

女性通常更容易受到职业和家庭之间的冲突,而男性则更容易在事业发展上获得更多支持和机会。

教育和劳动市场参与教育是男女不平等得以改善的关键领域。

尽管在发达国家中,女性的受教育程度已经显著提高,但在一些低收入和发展中国家中,女性仍然面临着受教育的限制。

性别在领域的影响力不平等

性别在领域的影响力不平等

性别在领域的影响力不平等性别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影响力不平等,这是一个长期存在且备受关注的问题。

在政治、教育、经济等领域中,男性往往占据权力中心,而女性在取得平等地位上仍面临许多挑战。

本文将从政治、教育和职场三个方面来探讨性别不平等的现象,并呼吁社会重视和改变这一状况。

一、政治领域中的性别不平等在政治领域中,男性在决策、领导和代表性方面的角色更加突出。

尽管女性参与政治的机会逐渐增多,但女性政治家的比例仍然较低。

这种性别不平等不仅限制了女性的发展空间,也影响到了整个社会的发展。

政治领域中的性别不平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男性在政治地位上占据绝对优势。

国家元首、政府高官、议会议员中男性的比例普遍较高。

这造成了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性别倾斜,许多针对女性权益的议题无法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推动。

其次,女性在政治竞选中面临的挑战较大。

由于传统观念和社会预设,女性参选时往往需要面对更多的困难和质疑。

性别歧视和偏见使得女性政客的声音不被充分倾听,这造成了公共决策的失衡。

最后,政治领域中的性别不平等也体现在政治参与的机会上。

女性在参与政治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障碍,如妇女的政治社交圈较窄、缺乏政治经验等。

这使得女性在政治舞台上的发声和表达受到限制,无法发挥应有的影响力。

二、教育领域中的性别不平等教育是社会的基石,决定了人才的培养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然而,性别不平等在教育领域也存在显著的问题。

首先,存在着对不同性别学生的刻板印象和偏见。

教育环境中存在着对男孩过度关注和重视的现象,而对女孩的发展和成长关注度较低。

这导致了性别角色的定型,限制了女性在教育中的表现和机会。

其次,领域选择的性别不平等也是一个问题。

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领域,男性学生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而女性学生则相对较少。

这反映了社会对于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和对某些领域的性别偏见。

最后,教育领域中的性别不平等也表现在教师职业中。

女性教师的比例较高,但在领导岗位上的比例相对较低。

婚姻家庭怎么体现男女不平等

婚姻家庭怎么体现男女不平等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婚姻家庭怎么体现男女不平等篇一:浅论男女不平等《浅论男女不平等》一、相关概念平等,即均平齐等,无高下、浅深之差别,指一切现象在共性或空性、唯识性、心真如性等上没有差别。

“一切人,作为人来说,都有某些共同点,在这些共同点所及的范围内,他们是平等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

人和人之间的平等,不是指物质上的“相等”或“平均”,而是在精神上互相理解,互相尊重把对方当成和自己一样的人来看待。

男女平等,是指男女两性在婚姻家庭关系中,享有同等的权利,负担同等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8条第1款就男女平等问题明确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男女平等是中国婚姻家庭制度的基本原则之一。

男女双方在结婚和离婚上的权利义务是平等的,夫妻在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上的权利义务是平等的,不同性别的家庭成员在家庭中的权利义务也是平等的。

由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种种原因,重男轻女,歧视妇女的旧传统、旧思想还有一定的影响。

二、历史背景近代以来的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已经证明,在人类历史早期,男女两性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和谐的,没有先后、主从和贵贱之分。

然而,随着人类由母系氏族进入父系氏族,女性逐渐居于从属地位。

在私有制以及阶级的基础上,男尊女卑、男友女劣、男主女从的两性关系逐渐形成。

恩格斯针对这一历史现象曾说过:“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失败,丈夫在家中也掌握了权柄,而妻子则被贬低,被奴役,变成丈夫淫欲的奴隶,变成生孩子的简单工具。

”三、根源造成男女不平等的最初根源是生产方式的转变。

随着农耕文明的到来,生产方式转变,将女性排除出生产关系,而女性失去了经济来源,导致经济不独立,开始了依附男性的生活。

恩格斯曾说过:“只要仍然把妇女排斥在社会劳动之外,而仅仅让她们参加家庭劳动,那么,妇女的解放,妇女与男子的平等,无论在今天还是未来,都是不可能的。

当前我国性别比例失衡问题研究

当前我国性别比例失衡问题研究

当前我国性别⽐例失衡问题研究2019-09-19摘要:我国⽬前⾯临着严重的出⽣⼈⼝性别⽐例失衡问题。

性别⽐例失衡可以引发诸多的社会问题。

当前我国的⼈⼝现在呈现出区域性、普遍性的特点。

中国的传统⽂化及现代科技的发展直接或间接的促使了性别⽐例的失调。

针对我国性别⽐例失调的现状及成因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性别⽐例⼀、当前我国⼈⼝性别⽐失衡的现状⽣男⽣⼥是⼈类社会的⾃然法则。

但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出⽣⼈⼝性别⽐开始偏离正常值,90年代以来,持续升⾼,严重失衡。

多次⼈⼝普查的数据表明,由于重男轻⼥的性别选择的存在,⽬前我国⼈⼝性别⽐例失调已经到了⾮常严重的地步并显⽰出⼀下特征。

1、区域差异明显。

我国经济发达的东、中部地区出⽣⼈⼝性别⽐偏⾼。

这些地区也是我国⼈⼝稠密区,计划⽣育⼯作抓得较紧;我国西北地区及西南地区等经济⽋发达地区出⽣⼈⼝性别⽐虽超出了正常范围,得超出和范围较⼩2、出⽣⼈⼝性别⽐从沿海向内陆逐步扩散。

根据2000年全国⼈⼝普查的数据,有关学者将344个地市出⽣的性别⽐按东、中、西进⾏⽐较得出,西部、中部、东部渐次升⾼。

3、出⽣性别⽐偏⾼的城乡差异显著。

具体表现为出⽣⼈⼝性别⽐偏⾼地区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根据有关资料,1990年,城市、镇和乡村出⽣⼈⼝性别⽐分别为108.9、112.1和111.7;到2005年,城市、镇和乡村出⽣⼈⼝性别⽐为115.2、119.9和122.9.均有所上升。

4、出⽣⼈⼝性别⽐偏⾼具有普遍性。

依据2000年全国⼈⼝普查数据,将每个地市级⾏政区域作为⼀个单元,对全国344个地(市)⼈⼝性别⽐数据分析,发现出⽣⼈⼝性别⽐偏⾼问题具有普遍性。

其中有108个地(市)的出⽣⼈⼝性别⽐在120个以上.⼆、造成我国性别⽐原因及影响1.受中国传统⽂化的影响。

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农耕社会⾥,中国逐步形成了“重男轻⼥”、“多⼦多福”、“养⼉防⽼”等传统的⽣育⽂化。

这种传统⽂化影响深远,⾄今在很多地⽅还根深蒂固,是偏好⽣育男孩的社会⽂化根源。

婚恋关系中的男女不平等问题

婚恋关系中的男女不平等问题

婚恋关系中的男女不平等问题随着社会变革的快速发展,尊重男女平等和女性权益的观念不断深入人心,但是在婚恋关系中,男女之间的不平等现象仍然存在。

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婚恋关系中男女不平等的表现、原因和解决方法。

一、男女不平等的表现1.家务分配不均在许多传统家庭,家务仍然是女性的责任。

他们需要做饭、洗衣、打扫房间,照顾小孩,照顾老人等等。

这个过程中,女性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男性却很少参与。

这种家务不均导致女性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发展自己的事业和兴趣。

2.婚姻中的决策过程不公平在许多婚姻中,男性会占主导地位,决策由他们做出。

女性因为传统观念导致在婚姻中的权力往往较低。

因此在某些时候,女性会压抑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3.性别歧视在某些婚恋关系中,男性会对女性进行言语和身体的侵犯。

这种侵犯会导致女性的心理和身体上的伤害。

很多时候,女性因为害怕或羞耻不敢说出这种遭遇,从而长期忍受着这种不平等的关系。

二、男女不平等的原因1.社会和文化观念传统社会中,男性被认为是社会制度的主要参与者,而女性则被视为依附别人的弱势群体,这种社会观念被广泛接受并延续至今。

这是男女不平等的重要来源。

2.自身价值观的内部化许多女性由于社会和文化习惯的影响,将传统的男女分工内化为自己的人生价值观,以为照顾家庭和家人是自己的天职,从而容易忽视自己的需求和权益。

3.资源失衡在传统意义上,男性在家庭和社会中拥有更多的资源,包括金钱和时间等,这种资源失衡导致女性更容易出现欠发达和不平等的情况。

三、解决男女不平等问题的方法1.普及教育公平性观念的普及教育是减少男女不平等的有效方法。

政府应该通过加强教育,普及男女平等观念,以解决儿童时期就形成的传统观念。

2.明确的家庭责任分配制度家庭责任分配制度应该更加明确和合理。

夫妻双方可以商议并制定出能够更均衡地分配家务和财务的成员责任制。

3.重视法律保护在婚恋关系中,如果涉及到恶意侵犯和性别歧视,可以向法律途径寻求保护。

浅析我国教育性别不平等的影响因素及解决策略汇总【范本模板】

浅析我国教育性别不平等的影响因素及解决策略汇总【范本模板】

浅析我国教育性别不平等的影响因素及解决策略【摘要】教育性别不平等问题是我国教育公平问题中的一个子问题,不仅关系到性别歧视而且关系到教育的公平甚至社会的公平,然而目前教育性别不平等这一现象仍然广泛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亟待解决。

对此,我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以及调查数据,并结合自己的一些个人看法,试图对我国教育性别不平等问题的影响因素和解决策略进行分析。

本文将分为四大部分:概念解析、影响因素、产生的影响、解决策略.在对概念进行解析时,我会以“社会性别“的视角来看教育性别不平等,并阐述它在教育生活中的表现以便于人们更好地正视这一现象;在分析其影响因素时,我选择从社会、家庭、学校以及女孩自身这四个角度进行剖析;思考该问题带来的影响时,我会结合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来分析,因为教育是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密切相关的;在探讨解决策略时,我将从国家、学校和教师个人的层面找到行之有效的对策.【关键词】教育性别不平等影响因素解决策略“性别歧视”和“教育不公"在我国古代父权制社会就已初见端倪,然而随着国家的一步步改革,妇女运动的解放,教育平等政策的颁布,这两个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至少在我国边缘地区仍然很严重.这两个问题本来分属于两个不同的研究范畴,但将其结合起来看已是大势所趋。

“教育性别不平等”可谓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问题根源可追溯到古代。

我国相关研究者在很早之前就开始了对教育性别不平等问题的研究并对其解决策略进行了广泛探讨,近些年,它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人们也开始正视这一现象,不过由于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很多学者们提出的建议的可操作性不强,再加上新的社会因素的加入导致这种不平等现象加剧,因此,教育性别不平等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善。

对此,本文拟从四个部分进行分析,分别是概念解析、影响因素、产生的影响以及解决策略。

其中影响因素和解决策略是本论文的重点,而概念解析是为了下文写作的需要,使人们对“教育性别不平等”有一个更好地理解;分析该问题带来的影响是为了更好地选择解决对策,只有明确了消极影响才能有效地对症下药,最终破除性别不平等在教育领域里的偏见,促进教育公平的发展。

人口性别比例失衡原因剖析讲解

人口性别比例失衡原因剖析讲解
• 马建堂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第六次 人口普查情况时说,2010年出生人口性别比比2000年人口 普查的出生人口性别比116.86提高了1.2个百分点,比2005 年人口抽样调查的118.59下降了0.53个百分点,比2009年 的人口抽样调查的119.45下降了1.39个百分点。
•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开始高出正 常值范围并持续攀升,而国际社会公认的比值是103到107 之间,因此,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一直严重失衡。
• 为了遏制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的现状,从去年8 月开始,国家人口计生委、公安部、卫生部等6部 门联合开展了为期8个月的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 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的“两非”专项整 治行动。

• 今年,国家人口计生委、公安 部、卫生部等6部委再次联合发文, 确定今年为“出生人口性别比的重 点治理年”,逐步转变群众的婚育 观念和性别偏好。
• 2、男女两性家庭地位的不平等。由于女性在 经济上居于弱势地位,使得女性在家庭中也 会居于弱势地位。而男尊女卑的中国传统 伦理观念更使得女性处于家庭中的被支配 地位,并由此形成“夫唱妇随”的家庭定 式,“相夫教子”成为了女性的主要活动。 同时,家庭暴力在女性身上时有发生,女性成 为了家庭暴力的直接受害者。
三、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高
• 物质资料的生产影响和决定着人口生产,物质越丰富, 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上对子女依赖性就越弱;科技越发展, 生产力越进步,男性的性别优势就越小,性别歧视就越来 越容易被淡化。在我国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做农活需要壮 劳力。社会保障制度相对滞后,人们担心的养老问题没有 得到切实保障。绝大多数农民仍以家庭养老为主,有女无 儿户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现实困难。
我国男女性别比失衡问题原因剖析

当今中国男女依然不平等的八大体现

当今中国男女依然不平等的八大体现

当今中国男女依然不平等的八大体现当今中国男女依然不平等的八大体现妇女解放运动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中国女性地位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女人半天边已初步得到体现,男女平等已初步形成,20年前,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女性地位更是跃入了一个新台阶。

然而,在今年8月,女权之声发起了一项网络调查,邀请女性公众对与自身生活息息相关的性别平等问题作出评价。

9月24日,这一调查的初步结果被公布。

问卷通过网络(主要是微博和微信)发布,在三周时间里总共回收了有效问卷3094份。

调查发现,大多数青年女性对20年来我国性别平等的进展不乐观,并看到了重重挑战。

有73%的受访者对目前妇女生存状况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有44%的受访者对近年来性别平等领域进步速度不满或非常不满。

同时也有55%的受访者相信未来的性别平等状况会越来越好。

如此调查结果说明中国女性在男女平等方面还仍然未达到真正平等。

那么,当前中国女性在男女平等到底还有哪些方面还未平等呢?丁丁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一是生育权。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还依然主要针对女性来进行,无论是过去的结扎,还是后来的避孕,虽然也有男性有过结扎手术,同时也有男性采取过避孕措施,但依然是主要针对女性。

前一阵子,关于徐静蕾冷冻卵子涉嫌违法引起的一场大讨论,从另一个侧面也证明女性在生育权上与男人依然不平等。

二是贞操观。

虽然现在的女性对于贞操观已经淡化,尤其是婚前贞操观,而且许多男人也似乎接受了女性婚前无贞操的现实,但是,仍然有一部分男性对女性婚前不守贞无法接受,尤其是有些女性还依然认为处女膜依然是最好的嫁妆,这也是目前婚姻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虽然越来越多的女性不能原谅男人婚内出轨,但绝大多数男人无法接受女性的婚内出轨。

所以,当前对于贞操观,男人对女性的要求依然高于女性对男人的要求。

三是就业权。

虽然中国的法律和相关政策都要求男女就业平等,但是,现实是男女就业依然不平等,不但在许多行业对女性并没有敞开大门,即使是认为男女都能就业的岗位,有些招工单位就明确对女性提出了各种限制,甚至干脆不招女性。

当今社会性别不平等的原因分析

当今社会性别不平等的原因分析

当今社会性别不平等的原因分析男女平等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新中国成立至今已经65年,我国在教育、婚恋、职业等诸方面都坚定不移地贯彻男女平等的思想,但男女在实际生活中还是不平等的,在职场、婚恋中女性处于明显的弱势,尤其是在两性关系中不平等现象更为普遍。

归根结底,两性关系不和谐的背后是男女不平等的问题,因为只有真正的平等才能真正和谐。

探究性别不平等的原因,发现观念是造成两性不平等的根本原因。

受传统文化、家庭氛围、周围环境和自己接触信息等的影响,女性形成了自己的观念:弱势、依赖、不独立等,这些观念最终导致性别不再平等。

标签:社会性别;性别平等;依赖观念;两性和谐两性关系不和谐的音符此起彼伏,剩女、外遇、小三充斥着我们,男人说女人不可理喻,女人说男人靠不住。

男人并不了解女人,女人也不知该何去何从,做个女强人怕嫁不出去,成为剩女,没人爱;做个温婉的女子又怕被外遇。

这个世界只有两种人,男人和女人,但这么多年了,还是有那么多的不和谐。

这究竟是为什么?为什么高学历的优秀女性嫁不出去?为什么女性一定要找一个比自己优秀的男性?为什么那么多剩女?为什么职场上女性领导者或优秀者那么少?为什么女性认为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为什么家庭中的女性要放弃自我?为什么女性害怕离婚?为什么离婚后的女性就像二手车?为什么青春已逝的女性没有安全感?为什么老公出轨妻子却要自杀?为什么流传男人四十一枝花,女人四十豆腐渣?为什么……身为女性,我看到了太多女性日渐枯萎,看到了太多女性成为怨妇,看到了太多女性不求上进,看到了太多女性的纠结:究竟应该如何生活?究竟应该做个什么样的女性?太多的为什么让我思考,所以我热爱了一门学科——《女性学》,研究了很久,查看了大量的资料,得出如下结论:两性和谐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各自追求最完美的自己,彼此吸引和欣赏;需要双方都主动去“爱”,主动承担,相互理解和支持,双方可以有分工,但应相互尊重,相互依赖。

正如我国文化起源《易经》所说,男为乾,是为天;女为坤,是为地;天和地哪个更重要呢?哪个都重要,所以乾坤是很不同,但没有尊卑之分,是完全平等的,二者各负其责,相互依赖,和谐共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男女不平等存在的方面
男女不平等现象存在于各种场合,但可大致归结于以下几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产、婚姻家庭。

政治地位不平等,这是自古以来就早已形成的不平等现象。

古有“女子不
得参政”之说,证明当时的女子在政治上毫无立足之地,更无立场可言。

当代的社会虽然在极力改善,但仍感觉力不从心,从国家领导人到各级政府官员,男子在人数上占据着绝对优势。

于是妇女的发言机会小,所发表的意见被采纳的更少,权利维护也更加不完善。

经济能力不平等,这一现象在当代也是非常普遍。

虽然商界确有不少“女
强人”之例,但在人均收入的总体水平上仍然是男子占据着绝对领先地位,所以“男子赚钱养家糊口”的现象仍是大部分中国家庭的现状。

文化教育不平等,这一现象虽然在城市地区没有较明显地表现出来,但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一古话在中国的大部分农村地区还是相当有影响力的。

从中国的各大高校男女比例也可以看出在文化教育方面男女还是存在较大的不平等。

有一则笑话说人分为三类,一类是男人、一类是女人,还有一类是女博士,这虽然是暗指女博士的能力非同寻常,但也同样揭示了人们的常规思维:男子理应比女子获得更好更高的教育,而女子的超高学历则代表其是“异类”。

社会生产的不平等现象应该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据调查显示:在中国各行
各业的生产当中男性的人数比例虽然并不比女性人数比例高出多少,但在就业应聘时,普遍的现象是男性更受青睐,虽然可能已经有条件更好的女性应聘者。

所以中国社会很多产业存在着极大的女性就业压力。

婚姻家庭关系不平等,这一现象是极容易被大家忽视的,但在中国当代社
会中它却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男大女小”的婚配模式、“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模式以及“重男轻女”的生育观念都是很大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