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1《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说课稿
必修一10-2《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1一.教学内容分析本文安排在语文版高中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和人教版第一册第四单元,该单元系新闻和报告文学单元。
此文与《别了,“不列颠尼亚”》可组合在一起,使高一学生感悟新闻追踪时代的特有价值,了解新闻中记者的感情渗透其中,以揭示新闻事件的意义的写法。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学生对新闻的阅读应该是熟识的,他们每天都通过各种媒体接触到新闻。
教师如果能充分挖掘和利用蕴藏在学生生活中的这种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就会更多地感受到学习的意义与作用,意识到自己学习的责任和价值,增加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对学生而言,新闻的阅读有可能不再是枯燥无味而又必须应担负的任务,而是乐在其中的有趣的活动了。
因此,在新闻类阅读教学的备课中,教师要仔细地思考学生在这方面有哪些已经积累了的和正在不断积累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从事哪些实践活动可以强化对知识的掌握,等等。
三、设计思想用新课标的三维目标思想指导本文的教学。
本文是一篇新闻消息,但写法上有独特之处,它有点类似于通讯。
文章表现了集中营的恐怖和集中营给人们心理上造成的震撼,显现了纳粹暴行在人类历史上留下的深深烙印。
本文教学宜发挥此优势,让学生在学习本文写法的同时心灵受到触及。
四、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新闻写作中将情感蕴含于叙事之中的写法,学习作者将正面叙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在鉴赏中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提高鉴赏水平。
使学生在感受本文思想的基础上,提高思考的层次;联系历史知识,结合当前的国际形势,唤起对战争恶魔的憎恶,教育他们牢记历史教训,珍惜和平,珍惜幸福,抵制邪恶。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教会学生分清新闻事实与新闻背景、客观叙述与主观评价,在此基础上,去粗取精,抓住有用信息。
难点是学习以乐景衬悲情的写法,学习寓情于叙事之中的写法。
六、教学过程设计《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要求学生看过奥斯维辛的简介和图片资料。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说课稿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张蒨,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学情、教学过程、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以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分析《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它是一篇新闻类课文,这篇新闻作品从刚刚问世开始,就在文学界和新闻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和反响,所以这篇新闻也赢得了1958年的新闻界的普利策奖。
二、说教学分析对于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个:1、学生能够基本理解本篇文章中平实语句中蕴含的丰富内涵和传达出来的情感2、通过学习本堂课的内容,学生们能够学会分析作者写文章的遣词造句以及文章的角度选取等写作技巧。
3、通过阅读文章感受集中营当中落难者们的惨烈情况,引发同学们正视历史谴责法西斯暴徒的恶行,并且学会珍爱和平、敬重生命。
三、说学情对于高中的学生和初中的学生有着非常大的差异,进入高中的学生大多数对自身和世界都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知,本身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所以他们对于许多事物都能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而得出一些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所以对于这些孩子们来说,不能只是局限于老师的简单引导和带领作用,更重要的是需要启发学生们运用自己的思维和想法去解决实际当中出现的问题,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更加注重的应该是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思维的养成。
四、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品味新闻中富含意蕴的句子,能够大致理解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
教学难点是在老师的带领下,能够沟通过分析和讨论的方式去感受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和情感,以及这篇文章对于大家的学习意义在何处。
五、说教法和学法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而言,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完美统一。
因此,我确立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展示法、诵读法、讨论法、启发法、点拨法。
只有反复的读同学们才能更深刻的理解课文的内容,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作用,让其参与到讨论中去才能激发学生的独特想法。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说课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各位老师、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抽到的说课题目为“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点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七个方面来进行本次的说课。
一、说教材:本文是语文出版社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该单元以“用事实说话”为主题展开。
本课是一篇新闻特写。
主要描述了作者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德国法西斯杀人工厂的渐汶河感受。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新闻不同于一般的新闻报道,它打破了客观报道的传统,与同类题材的新闻选材角度有很大的不同,学习本文,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学会珍惜当下和平的生活。
二、说学情:学习本文时,学生正处于初中升入高中的新阶段,具有表达自己与他人合作交流的热情态度,也是积极且富有朝气的;其次,他们已经具有了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也具有了一定的朗读水平;其三,通过前一篇课文《落日》的学习,学生们对新闻报道并不陌生,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也具有一定的好奇心。
此时的学生情感比较丰富,调动他们的情感体验,融入悲情题材作品的难度并不是很大。
通过本课时的有效探究与学习,有助于学生完成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的飞跃。
三、说教学目标:通过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本篇报道与一般消息的不同;掌握新闻写作中记者的感情蕴含其中的写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分析新闻中记者的感情倾向;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领会作者在平静的叙述中所蕴含的对纳粹暴行的强烈愤怒,记住历史的惨痛教训,培养学生珍惜和平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结合本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教学重难点设为:引导学生领会记者是如何通过参观者的行动、神态来传达他们的内心感受,表达自己鲜明情感,同时,还要品位新闻中富有意蕴的句子含义。
五、说教法和学法:(1、教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XXX没有什么新闻 说课稿
XXX没有什么新闻说课稿各位老师晚上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课题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这是高中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第一课的一篇新闻特写,旨在通过描述作者参观XXX的见闻和感受,警醒人们不要忘记现在的残酷战争。
本文打破了客观报道的传统,以独特环境中的见闻和感受,描述了罪恶与善良的对立,表达了人们对奥斯维辛集中营残酷事实的控诉,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在此之前,学生已研究了一篇新闻稿,为过渡到本节的研究起着铺垫作用。
本节内容是在新闻稿研究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以及为今后的研究打下基础。
本节课通过采用学生高度参与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自主探究奥斯维辛背后的故事。
教学中既应着力于情感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和培养,又不忽视双基训练,注重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以及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了解新闻报道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抓住文中语言描写体会作者表达的强烈感情,理解文章的表达意图;课外搜集有关奥斯维辛集中营的介绍;小组通过阅读、讨论,揣摩文章字句,学会合作研究;了解德国纳粹分子的残酷统治,体会战争的残酷,培养爱国情操;培养爱好和平的品行,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教学重点是学会以乐景衬悲情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是通过关键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在文章中,作者多次提到XXX没有什么新闻可报道。
这是因为奥斯维辛的罪行已经被广泛报道和谴责,没有什么新的信息可以揭露。
这并不矛盾,反而强调了奥斯维辛的重要性和历史地位。
2.这篇新闻的题目为“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与一般的新闻不同之处在于它并没有揭露新的信息或事件,而是强调了奥斯维辛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性。
它是一篇反思历史、警醒人们的文章,而不是一篇普通的新闻报道。
3.这篇没有写下新闻报道的文章之所以获得美国普利策新闻奖,成为新闻史上的佳作,是因为它通过对奥斯维辛的反思和警醒,引起了人们对历史和人性的思考和反思。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说课稿
总结的规律写在黑板上,一学生在展示时,
一学生写板书,培养学生总结规律和书写 能力。
学情分析:鉴于学生平常接触新闻,情感 比较丰富,同时具有一定的合作、探究能
力,所以我设置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新闻报道的特点,提高学生阅读新闻 的能力(学习重点) 过程与方法:课外收集关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文字介绍 和图片,揣摩关键语句(学习难点),小组合作学习, 探讨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法西斯的暴行,激发 学生热爱和平的美好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罗森达尔
制作人:辽宁省东港市第三中学 邵克昱
教材分析:本课文选自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 这篇新闻是美国记者罗森塔尔二战后访问奥斯维 辛集中营博物馆之后采写的。发表之后,各大报 纸争相转载,并获得了美国普利策新闻奖,成了 新闻史上的佳作。作者在似乎平淡的事实之中, 以独特环境中的见闻和感受,感受到了善良与罪 恶的对立。学习本文,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 学生学会珍惜现今的和平生活。
教法:采用课前预习、讨论交流、质疑对抗
小结归纳、反思感悟的形式
学法: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巧设迁移:以播放影片《南京大屠杀》、 《辛得勒的名单》中的简短剪辑镜头, 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播放的剪辑氛围与课文相似, 易于引导学生入情。让学生在肃穆悲壮 的作品境界中受到情感美的教育。
预习检查: 交流资料和感受:投影展示同学们在课前收集 的有关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文字介绍和图片,边 看图片边介绍边谈感受。教师也用多媒体展示 自己收集的资料和图片。 设计意图:使老师和学生在情感上寻找共鸣点。 同时也可以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唤醒民 族精神。 (用时3-5分钟)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说课(详案)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教材分析】《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人教版必修一中的一篇新闻写作,这篇新闻稿是美国记者罗森塔尔二战后访问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馆之后写的,发表之后各大报纸争相转载,并获得了美国普利策新闻奖,成为新闻史上的佳作。
整篇新闻稿突破了以往新闻写作所采用的零度语言,在语言风格上更具有文学色彩。
本文运用对比,侧面描写等诸多表现手法,一方面表现出纳粹杀人无数的残酷罪行,一方面又暗示和平和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希望仍然会笼罩在世界上空,人们的生活将幸福美好。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准确、快速捕捉信息的能力和新闻写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阅读课文,寻找作者在文章中交代的有效信息。
观看图片,身临其境地感受奥斯维辛集中营里面的氛围。
分析文章中侧面描写的句子,进一步理解作者的写作视角,深刻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奥斯维辛集中营的背景,感受战争的残酷,树立崇尚和平维护和平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法西斯的罪恶。
分析作者采用《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作为标题的意图。
【教学难点】准确理解作者的写作视角,感悟作者对和平的歌颂和对战争的控诉。
【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图文情景创设法【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学生准备:课前通读课文,查阅工具书解决生字词问题【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35秒)有这样一个地方,叫做布热津卡。
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暖和,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四周的草地上,儿童在追逐游戏。
但这里曾是最恐怖的杀人工厂,见证者人性的堕落,也凝结着一个民族的苦难。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没有什么新闻的奥斯维辛,作者是美国记者罗森塔尔。
二、整体感知(一分钟)下面,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作者都参观了奥斯维辛集中营里面的哪些地方?点拨:毒气室,焚尸炉,女牢房和绞刑室。
三、品语言、悟情感(三分半)思考,作者采用《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作为标题的意图。
2023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说课稿
2023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说课稿2023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说课稿11、说教材《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描述了作者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德国法西斯杀人工厂的见闻和感受。
通过德军犯下的滔天罪行,警醒人们,不要因为现在的阳光明媚,就忘记了现在的残酷战争。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高中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第一课的一篇新闻特写,在似乎平淡的事实之中,作者以独特环境中的见闻和感受,发现到了不平静的风暴,感受到了罪恶与善良的对立。
学习__,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学会珍惜和平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根据教学大纲全面提升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要求,同时根据本单元新闻教学的要求以及本课的特点,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①教学目的:了解新闻报道的特点,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引导学生认识法西斯的暴行,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美好情感。
②教学重点:把握新闻的特点,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③教学难点:学习新闻的表达技巧,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2、说教法问题法:设置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体会探究、发现的乐趣。
3、说学法①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圈点、勾画、思考,理解课文大意。
②探究法4、说教学过程①导入新课。
广岛原子弹爆炸的残骸、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旧迹、伊拉克上空弥漫的硝烟,无不在向世人诉说着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以史为鉴,才能维护和平。
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奥斯维辛集中营,感受法西斯的残暴。
以此导入,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②介绍背景,让学生了解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或苦役折磨或有计划残杀约400万人,进行种族灭绝的杀人中心。
③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奥斯维辛集中营给人的印象。
引导学生了解奥斯维辛集中营给人的可怕、恐怖、惨绝人寰的印象。
④学生探究“__没有集中写集中营如何残害‘犯人’的,那么课文又是如何让人体会到它的可怕呢?”引导学生从参观者的感受如“特别恐怖”“浑身发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也在被窒息”“跪下来”“恳求的目光”等来感知集中营的恐怖、纳粹法西斯的惨绝人寰。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说课稿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说课稿《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说课稿作为一名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
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说课稿1一、说教材《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选自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十课,这是一篇新闻作品,曾获得普利策新闻奖,从情感到表达都堪称一篇佳作,作者运用侧面描写,通过不同的场景为我们展示了二战中犹太人曾遭受的苦难,满含着对历史的反思。
二、说学情我们常说教学的主体是学生,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概括和归纳的能力,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本文篇幅不长而且语言鲜活文本理解上难度不大,我将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着重引导学生学习侧面描写的烘托作用以及透过战争苦难去珍爱和平。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以及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新闻写作的叙事方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习细节和侧面描写,提高学生细心挖掘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参观者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洞察他们的内心感受,理解参观者的同时体会战争中人类面对的灾难。
四、说教学重难点根据以上内容,我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参观者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洞察他们的内心感受,理解参观者的同时体会战争中人类面对的灾难。
五、说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谈话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整体感知首先,引导通读全文,找出本篇新闻作品的标题、导语、背景、主体、结尾,并说说每部分都写了什么。
因为本文条理十分清晰,所以学生很容易概括出:导语(1-3)讲述现在,背景(4-5)回忆过去,主体(6-15)参观苦难,结尾(16)回到现在。
其次,根据大家划分出的部分,引导学生着重来看文章的主体(6-15)参观苦难,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也是体现作者情感的部分,顺势抛出问题:参观的顺序是怎样的呢?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得出:本文是按照空间顺序,毒气室——焚尸炉——女牢房——不育试验室——纪念墙——绞刑室,来进行依次描写的。
高中语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说课稿与教案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说课稿与教案【教材地位】本文被安排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一第四单元,该单元系新闻和报告文学单元。
此文与《别了,“不列颠尼亚”》可组合在一起,使高一学生感悟新闻追踪时代的特有价值,了解新闻中记者的感情渗透其中,以揭示新闻事件的意义的写法。
本文打破了客观报道的传统,与同类题材的新闻选取的角度有很大的不同。
它直接讲述自己以及周围参观者的所见所感,字里行间灌注着自己的情感。
【学生分析】这些高一的学生在初中已学过新闻作品,平常也经常接触新闻,对它并不陌生,具有一定的阅读和欣赏能力;他们有自己收集资料并分析的能力;能够也愿意表自己的感受与思想,能与同学们合作交流;关心时代发展,洋溢着青年学子的朝气。
【学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新闻写作中记者的感情蕴含其中的写法。
2、搜集奥斯微辛的相关资料;学会分析新闻中的记者的感情倾向。
3、使学生领会作者在平静的叙述中所蕴含着的对纳粹的强烈愤怒;4、使学生能记住历史惨痛的教训,珍惜和平,抵制暴力与罪恶。
【教学设想】《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为此,本设计力图体现新课程理念,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创设较大的空间,体现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自主寻找纳粹罪恶的史料,充分利用学生的课程资源生成新的课程资源;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的方式来理解课文。
在教学中,将读与写,表达与沟通结合起来,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罗森塔尔通过参观者的行动、神态来传达他们的内心的感受,表达自己的鲜明感情;学习本则新闻的独特写法。
【教学安排】一课时。
【课前预习】①使学生课前通过图书室或电脑等搜集有关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图片等资料,并准备小组交流发言。
②对“新闻的基本特点”课前自己思考,积累感受。
【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影片《辛得勒的名单》中的简短剪辑镜头,导入新课(多媒体)。
(播放的剪辑氛围与课文相似,以引导学生入情。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说课稿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说课稿一、说教材《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出自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的《短新闻两篇》,本单元是新闻和报告文学单元。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一篇新闻特写,是美国记者罗森塔尔二战后访问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馆之后采写的,曾荣获了1960年的美国普利策新闻奖,成了新闻史上的佳作。
这篇新闻的特点有三个:一是记者罗森塔尔打破了新闻“客观报道”的传统,把自己和其他参观者参观集中营的主观感受当做了主要内容来写,主观性很强;二是记者主要是通过描写参观者的行动和神态间接地表现了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惨绝人寰的恐怖历史,揭露了德国纳粹分子曾经犯下的滔天罪行;三是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在对比中表达了作者鲜明的情感态度,即对法西斯的极度愤恨、对受难者的沉痛哀悼。
二、说学情学生已经学习了新闻《别了,“不列颠尼亚”》,已经了解了新闻的要素、特点、构成等基本知识。
然而,现在很多学生往往容易淡忘历史,也很少关注社会及世界重大事件。
因此,在教学中既应注重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更应该着力于情感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和培养,引导学生立足当下,放眼世界,牢记法西斯的罪恶,牢记历史,不忘国耻,珍爱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与一般新闻相比的独特之处;②掌握侧面描写和对比手法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①学会快速地捕捉新闻的关键信息,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鲜明的情感态度,感悟作者强烈的使命感;②通过和一般新闻比较,了解《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与一般新闻相比的独特之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牢记法西斯的罪恶,牢记历史,不忘国耻,珍爱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文中侧面描写、对比手法的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在对比中表达出的作者鲜明的情感态度,即对法西斯的控诉和愤恨,对遇难者的沉痛哀悼,反对战争,呼唤和平。
五、说教法与学法教法:讲解法、点拨法学法:诵读法、圈点勾画法、合作探究法、比较法课时安排:1课时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二)整体感知(三)课文讲解——写法探究(四)合作探究。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说课课件)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五、说教学程序 六、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四单 元的一篇新闻。这是一篇获过 美国普策利新闻大奖的优秀新 闻作品。文章着力表现作为一 名有使命感的记者的在场的主 观印象,激情洋溢地抒发了对 法西斯暴行的深恶痛疾,是一 篇不朽的篇章。
品读感悟法、
启发式教学法、 谈话讨论法
五、说教学程序
整体感知
1、为什么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2、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写这篇新闻呢? 3、为什么这篇题为“没有什么新闻”的新闻 获得美国“普利策新闻奖”?
访问奥斯维辛
一、交流分享预习搜集材料 二、感悟品读,初读文本
三、再读文本,感悟细节
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 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访问奥斯维辛
作业设计
•
模仿《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的获奖评论给前一课《别了,不列 颠尼亚》写一篇获奖评论。
板书设计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罗斯塔尔
行文思路: 获奖原因:
细节分析: 敏锐的眼光+历史责任
二、学情分析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重点:品味本课简洁而生动语言;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及 筛选信息的能力。
知识与能力目标:新闻报道的一般特征和结构。
教学难点:从文章开头、结尾部分把握
文章的主旨。 中所蕴含着的对纳粹的强烈愤怒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领会作者在平静的叙述
四、说教法学法
三、记者捕捉的瞬间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 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 访问奥斯维辛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说课稿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说课稿一、明确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了解奥斯维辛的历史。
2、阅读新闻抓住表达作者主观评价的语句。
3、提高学生理解作者主观评价语句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讨论式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领会在平静叙述中所蕴含着的对纳粹分子强烈的愤怒,使学生能记住历史的惨痛教训,珍惜和平。
二、《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习新闻作品,要注意新闻结构的多样性,分清新闻事实和新闻背景、客观叙述和主观评价,在此基础上,去粗取精,抓住有用信息。
三、明确什么是新闻。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纪实报道。
新闻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新闻的特点是客观性(真实)和时效性(新鲜)。
四、《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作为一篇新闻的特点。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一篇印象性新闻报道。
并是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作品。
“印象性报道”是记者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人物访问所获得印象写成的报道。
把对事实和新闻人物的客观报道与描述同作者的主观印象结合起来写,是印象性报道的主要特色。
在写这类报道时作者必须坚持新闻的客观性,但是“印象性报道”允许记者通过对事实的报道充分抒发自己的情感,写印象、写观感。
所以《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与同类题材的新闻选取的角度有很大的不同,它直接讲述自己以及周围参观者的所见所感,字里行间灌注着作者强烈的情感。
五、文本解读。
《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全文一共16个自然段,1—3段写奥斯维辛的今天,4—5段写奥斯维辛的历史,6—15段写今天(1958年)参观者(包括作者在内)的感受。
16段收束全文。
文章的开头先写奥斯维辛今天鸟语花香,阳光明媚,而作者却认为这是噩梦,这一巨大的反差引起了读者的思考。
当读到后面,了解了奥斯维辛的历史,这一困惑便找到了答案。
这是作者怕人们(尤其是儿童)淡忘历史的一种深深的忧虑。
正是因为这种忧虑作者在第六段中写道“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罗美合,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1、说教材《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出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第一课《短新闻两篇》,是一篇新闻史上的特写名作。
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是新闻和报告文学。
而这篇新闻之所以成为名篇,是因为它不同于一般的新闻报道,它打破了客观报道的传统,新闻选取的角度与同类题材也有很大的不同。
它直接讲述作者以及参观者的所见所感,在字里行间含蓄地表达了强烈的情感。
通过学习本课,可以了解到纳粹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并警醒人们不要忘记历史的教训,同时要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
2、说学情在初中,我们的学生已学过新闻作品,平常也经常接触新闻,对它并不陌生,具有一定的阅读和鉴赏能力。
通过学习前一篇新闻《别了,不列颠尼亚》,学生已经复习巩固了新闻的相关知识。
本课的教学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分析文中多样的写作手法。
3、说目标(含重点、难点)根据教学大纲全面提升高中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同时根据本单元新闻教学要求以及本课的特点,在教学中,我计划重点达到以下两个教学目标:(1)、了解情感性新闻的特点及写法;(2)、使学生的认识纳粹党残暴行径,警醒学生不忘历史教训,激发学生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从这篇新闻的特点可以看出,本文的重点在于品味新闻中富含意蕴的句子,并通过看似平静的叙述语言体会作者的强烈感情和本文的写作意图。
从学情的特点出发,我认为本文的难点在于了解课文间接描写以及反衬来突出主题的写作特点,品味文中的细节描写。
4、说方法本文将采用直观教学法、提问法和讲读法。
因为我觉得新闻往往比较枯燥,而且学生已经有了能抓取主要信息的能力,本课首先要通过图片直观感受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提问来提升巩固学生分析鉴赏新闻的能力,并且利用讲读的过程来帮助学生对课文的情感理解和情感体悟以及学习本文间接描写和反衬的写作手法。
5、说过程本课题只有一个课时,所以我会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了解关于二战集中营的一些信息,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对课文的学习。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说课稿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说课稿一、说教材《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的第2课。
这一单元都是新闻文体。
本文打破了客观报道的传统,与同类题材的新闻选取的角度有很大的不同,直接讲述作者以及周围参观者的所见所感,字里行间蕴含着深深的情感。
学习本课及本单元,有助于学生了解新闻报道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掌握分析新闻的方法,培养其阅读新闻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说学情学生对于新闻这种文体是熟悉的,但这种熟悉在很大程度上仅限于生活中的熟悉,而并非阅读与写作技巧上的熟悉。
文章写于“二战”胜利后的第十四年,离现在的时间比较远,而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学生对“二战”的信息了解的并不多。
学生对这则新闻中蕴含着的作者情感比较难把握,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去体味文中蕴含的情感。
三、说目标根据教材、学情及课标要求,我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掌握分析新闻的方法,培养阅读新闻获取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课前做好预习。
课堂上,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圈点批注、分组讨论,体会这则新闻蕴含的情感和独特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法西斯的暴行,反思历史,珍爱和平。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结构,学习课文的艺术特点。
难点:体会这则新闻蕴含的情感和独特的写法。
五.说教法和学法教法:1、诵读法;2、问题引导法;2、交流讨论法;3、点拨法。
学法:1、自主学习法——搜集资料、自主思考、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2、勾画圈点法——勾出文中的重点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3、合作探究研讨法——交流讨论,共同研读。
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到法西斯的罪行,大家都会想到日本法西斯在南京进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在二战期间,不仅是日本法西斯心狠手辣,在欧洲,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里,德国法西斯对欧洲人民犯下的罪行同样令人发指!今天,我们跟随记者罗森塔尔去看看在奥斯维辛发生的惨剧。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说课稿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说课稿谷城三中:方芳一、教材分析1、地位、作用和特点《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所属的单元是新闻,但它却打破了新闻客观报道的传统,与同类题材的新闻选取的角度有很大的不同,它直接讲述自己以及周围参观者的所见所感。
本文的细节描写的手法比较突出,值得学生在写作中借鉴学习。
2、教学目标高一的学生对新闻并不陌生,他们有自己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的能力。
教师如果能充分挖掘和利用这种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就会更多地感受到学习的意义与作用,增加学习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因此依据文章的教学功能,结合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认知水平,确定以下目标: 本课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奥斯维辛的历史,掌握本新闻运用细节描写的写作特色,理解新闻写作中将情感蕴含于叙事之中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筛选信息,揣摩语言,把握本新闻的主要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战争的罪恶,记住历史惨痛的教训,珍惜和平,反对战争。
3、教学重、难点重点:罗森塔尔通过参观者的行动、神态来传达他们的内心的感受,表达自己的鲜明感情。
难点:品味作品中的细节描写。
二、教学方法根据课文特点和自己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认识,结合学生实际,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
三、学法指导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在指导过程中,先通过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
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四、教学过程拟对本节课设计如下教学程序: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具体做法如下:(一)导入新课首先在课前我会要求学生搜集一些奥斯维新集中营的资料,加深他们对纳粹罪恶的理解,搜集过程中学生就对作者有了认识,了解到本文的写作背景。
《奥斯维新没有什么新闻》说课稿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说课稿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课题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一、说教材《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高中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第一课的一篇新闻特写,该单元系新闻和报告文学单元。
本文描述了作者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德国法西斯杀人工厂的见闻和感受。
通过德军犯下的滔天罪行,警醒人们,不要因为现在的阳光明媚,就忘记了现在的残酷战争。
在似乎平淡的事实之中,作者以独特环境中的见闻和感受,发现到了不平静的风暴,感受到了罪恶与善良的对立。
此文使高一学生感悟新闻追踪时代的特有价值,了解新闻中记者的感情渗透其中,以揭示新闻事件的意义的写法。
本文打破了客观报道的传统,与同类题材的新闻选取的角度有很大的不同。
它直接讲述自己以及周围参观者的所见所感,字里行间灌注着自己的情感。
本文是表达人们对奥斯维辛集中营残酷事实的控诉,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学习本文,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学会珍惜和平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一篇新闻稿,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本节内容是在新闻稿学习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以及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本节课通过采用学生高度参与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自主探究奥斯维辛背后的故事。
对于新闻类文章,在以往教学中,往往重视理性的分析,而忽视自主合作的学习,轻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因此,在教学中既着力于情感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和培养,又不忽视双基训练,注重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留下较大的空间,体现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以及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 理解新闻写作中寄情于叙事的写法。
2. 仔细揣摩语言,领会作者在平静的叙述中所蕴含着的对纳粹的强烈愤怒,。
3. 记住历史惨痛的教训,珍惜和平,珍惜幸福,抵制暴力与罪恶。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三、说教法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高一语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说课稿示例[人教版]
高一语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说课稿示例[人教版]
一、说教材
《奥斯维辛没有什幺新闻》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的第2 课。
这一单元都是新闻文体。
本文打破了客观报道的传统,与同类题材的新闻选取的角度有很大的不同,直接讲述作者以及周围参观者的所见所感,字里行间蕴含着深深的情感。
学习本课及本单元,有助于学生了解新闻报道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掌握分析新闻的方法,培养其阅读新闻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说学情
学生对于新闻这种文体是熟悉的,但这种熟悉在很大程度上仅限于生活中的熟悉,而并非阅读与写作技巧上的熟悉。
文章写于”二战”胜利后的第十四年,离现在的时间比较远,而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学生对“二战”的信息了解的并不多。
学生对这则新闻中蕴含着的作者情感比较难把握,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去体味文中蕴含的情感。
三、说目标
根据教材、学情及课标要求,我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掌握分析新闻的方法,培养阅读新闻获取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课前做好预习。
课堂上,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圈点批注、分组讨论,体会这则新闻蕴含的情感和独特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法西斯的暴行,反思历史,珍爱和平。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新人教版必修1《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说课稿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说课设计莆田二十四中黄玉堂1说教材《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描述了作者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德国法西斯杀人工厂的见闻和感受。
通过德军犯下的滔天罪行,警醒人们,不要因为现在的阳光明媚,就忘记了现在的残酷战争。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高中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第一课的一篇新闻特写,在似乎平淡的事实之中,作者以独特环境中的见闻和感受,发现到了不平静的风暴,感受到了罪恶与善良的对立。
学习本文,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学会珍惜和平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根据教学大纲全面提升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要求,同时根据本单元新闻教学的要求以及本课的特点,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①教学目的:了解新闻报道的特点,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引导学生认识法西斯的暴行,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美好情感。
②教学重点:把握新闻的特点,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③教学难点:学习新闻的表达技巧,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2说教法问题法:设置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体会探究、发现的乐趣。
3说学法①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圈点、勾画、思考,理解课文大意。
②探究法4说教学过程①导入新课。
广岛原子弹爆炸的残骸、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旧迹、伊拉克上空弥漫的硝烟,无不在向世人诉说着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以史为鉴,才能维护和平。
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奥斯维辛集中营,感受法西斯的残暴。
以此导入,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②介绍背景,让学生了解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或苦役折磨或有计划残杀约400万人,进行种族灭绝的杀人中心。
③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奥斯维辛集中营给人的印象。
引导学生了解奥斯维辛集中营给人的可怕、恐怖、惨绝人寰的印象。
④学生探究“本文没有集中写集中营如何残害‘犯人’的,那么课文又是如何让人体会到它的可怕呢?”引导学生从参观者的感受如“特别恐怖”“浑身发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也在被窒息”“跪下来”“恳求的目光”等来感知集中营的恐怖、纳粹法西斯的惨绝人寰。
从细节描写如对集中营一具姑娘的充满青春与梦想的照片的描写,感知对法西斯对生命的摧残的强烈控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第十课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说课稿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说课稿一、说教材《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
本文打破了客观报道的传统,与同类题材的新闻选取的角度有很大的不同,直接讲述作者以及周围参观者的所见所感,字里行间蕴含着深深的情感。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教会学生了解新闻报道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区分新闻事实与背景材料,客观叙述与主观评价,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掌握分析新闻的方法,培养其阅读新闻获取信息的能力。
因此,我会以此为教学重点进行教学。
二、说学情本文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常见的新闻,平常也经常接触新闻,对新闻具有一定的阅读和欣赏能力。
文章写于“二战”胜利后的第十四年,离现在的时间比较远,而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学生对“二战”的信息了解的并不多。
因此,我将布置学生课前搜集与课文所写内容有关的历史资料。
学生对这则新闻中蕴含着的作者情感比较难把握,我会通过初读、再读、研读等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去体味文中蕴含的情感。
三、说教学目标通过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学情的分析,本单元新闻教学的要求以及我对新课标的理解,我制定了下面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新闻写作中感情蕴含其中的特点,掌握分析新闻的方法,培养阅读新闻获取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学生为主体,课前学生做好相关的预习。
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反复诵读、圈点批注、分组讨论并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体会这则新闻蕴含的情感和独特的写法,从而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交流鉴赏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领会作者在平静的叙述中所蕴含着的对纳粹的强烈愤恨,使学生能记住历史惨痛的教训,珍惜和平,抵制暴力与罪恶.四、说教学重难点根据以上教材特点、学生特点、教学目标,我把本文的教学重难点确立为:1、教学重点:从品味新闻的语言入手,通过对细节的揣摩,体会作者的情感,把握其观点。
2、教学难点:体味新闻中蕴含的作者情感。
五、说教法学法1、教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中,我运用诵读、设疑、点拨启发、学生讨论探究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完成学习任务。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一等奖说课稿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说课稿教材地位:此文被安排在人教版高一必修第四单元,该单元系新闻和报告文学单元。
此文与《别了,“不列颠尼亚”》组合在一起,使高一学生感受悟新闻追踪时代的特有价值,了解新闻中记者的感情渗透其中,以揭示新闻事件的意义的写法。
教材分析:本课文选自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属于“沟通与应用”板块。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打破了客观报道的传统,与同类题材的新闻选取的角度有很大的不同。
它直接讲述自己以及周围参观者的所见所感,字里行间灌注着自己的情感。
学生分析:(1)初中已学过新闻作品,平常也经常接触新闻,对它并不陌生,具有一定的阅读和欣赏能力(2)情感比较丰富,调动他们的情感体验,融入悲情题材作品的难度不是很大(3)已具有一定的合作、交流、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理解新闻写作中记者的感情蕴含其中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搜集奥斯微辛的相关资料;学会分析新闻中的记者的感受情倾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领会作者在平静的叙述中所蕴含着的对纳粹的强烈愤怒;使学生能记住历史惨痛的教训,珍惜和平,抵制暴力与罪恶。
设计思想:实现新课标下三维教学目标;提升学生思考的层次,结合当前时代,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罪恶提升到对德国纳粹、日本法西斯的罪恶,激起理性思考。
让学生自主寻找纳粹罪恶的史料,充分利用学生的课程资源生成新的课程资源;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来理解记者在新闻事件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罗森塔尔通过参观者的行动、神态来传达他们的内心的感受,表达自己的鲜明感情;品味新闻中富有意蕴的句子的含义。
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①使学生课前通过图书馆或电脑等搜集有关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图片等资料,并准备小组交流发言。
②对“新闻的客观性”课前自己思考,积累感受。
教学过程一.交流对奥斯维辛集中营的认识,自然营造对纳粹愤怒氛围。
播放影片《南京大屠杀》、《辛得勒的名单》中的简短剪辑镜头,导入新课(多媒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说课稿
一、关于教材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出自高中语文课本新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短新闻两篇》。
作为新闻稿件,它迅即报道了发生在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归祖国的怀抱之时的重大意义。
作为一个消息,它具备典型的消息特点,适合作为对中学生进行这方面知识传授的蓝本。
根据单元教学要求,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设想。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情感性新闻的特点及写法。
2、学习本文在客观描述事实的同时,又运用多种手法将自己的心理感受细致的表现出来的方法。
3、认清法西斯的罪恶,宣传世界和平。
(二)教学的重点、难点:
1、重点:罗森塔尔通过参观者的行动、神态来传达他们的内心的感受,表达自己的鲜明感情。
2、难点:品味新闻中富有意蕴的句子的含义。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
从南京大屠杀的图片导入新课:(另附后面)
大家看到的就是68年前日本法西斯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当时的南京真是尸骨遍地、血流成河!在二战期间,不仅是日本法西斯心狠手辣,在欧洲,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里,德国法西斯对欧洲人民犯下的罪行更令人发指!(另附有关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文字介绍和图片)(二)写作背景
(投影显示,补充;可让学生提前上网查找)
奥斯维辛集中营,壁垒森严,四周电网密布,内设哨所看台、绞形架、毒气杀人浴室和焚尸炉,由第一集中营和奥斯维辛—比克瑙集中营组成,用于消灭欧洲的犹太人,是希特勒种族灭绝政策的执行地,是第三帝国---纳粹德国最大的灭绝营。
约有400万人,其中绝大部分是犹太人在此经受严刑拷打,惨遭杀戳。
奥斯维辛是纳粹德国犯下逃天大罪的历史见证。
1945年1月27日,苏军解放了奥斯威辛集中营,当时里面只剩下7000名活着的囚徒,其中包括200多名儿童。
1947年7月,波兰政府把奥斯威辛集中营改为殉难者纪念馆,展出揭露希特勒党卫军在集中营犯下的种种罪行的实证和图片,包括他们从囚徒身上掠夺的财物,以及囚徒在集中营进行地下斗争的各种实物和资料。
为了使这罪恶的行径不再重演,让后人记住这段历史。
(三)作家作品
罗森塔尔:全名为埃•姆•罗森塔尔,美国记者,本篇新闻获当年普立策新闻奖。
美国普利策奖主席、新闻学教授霍恩伯格说,这是国际报道奖得主罗森塔尔“写得最好的作品”(四)结构内容
本文的题目非常醒目,“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没有新闻还写什么?这不能不让读者产生疑问,怀着好奇心读下去。
本文不是属于写事态类的新闻,而是属于写情感类的新闻,本文主要想通过写奥斯维辛,表现人们对法西斯罪行的仇恨,对死难者的悼念,表达希望世界和
平的主题。
全文可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5段),新闻的导语部分。
这个导语比较长,写的内容很多。
第1段是写布热金卡的环境,有自然环境“阳光明媚温暖”“白杨树婆娑起舞”,也有社会环境“儿童在追逐游戏”。
第2段照应第1段,说明布热金卡应该是一个“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的地方”,因为“这里曾经是人间地狱”。
第3段是写游人来到这里的不同目的。
第4、5段是介绍集中营的情况及其一定的历史背景。
总之,导语部分,一方面写出了奥斯维辛的现状,一方面又写出了作者的情感色彩,这里过去的人间地狱,现在已成为人们悼念死者的地方。
新闻一开始,就把这种情感定格在了对死者的悼念,对法西斯的痛恨上。
第二部分(第6~16段),新闻的主体部分。
这一部分的安排,整体上按照参观的顺序去写。
第6段写作者自己写这篇新闻的目的:是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也就是一种责任感。
第7段,写参观者的感受,是从总体描述的,“默默地”“慢了下来”,表现参观者的复杂心情。
第8、9段,写到人们参观毒气室和焚尸炉。
这里采用的是特写的方式,重点是写人们的感受:用雏菊花在怒放反衬在集中营人们所受的苦难,用“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的表情动作表现参观者的苦痛与愤恨。
第10段是写女牢房的小盒子,实际上写集中营中住处的拥挤:“6英尺宽,3英尺高”的长条盒子,“每夜要塞进去五到十人睡觉”。
在这一段中重点还是写参观者的感受:有特写“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有一般性叙述“解说员快步从这里走开,因为这里没有什么值得看的”,这句话意味深长,不是没有值得看的,而是不忍看。
第11段很短,只点出了这是“在妇女身上搞不育试验的地方”,但在最末又加了一句“否则他会羞红了脸的”,这是为什么?那肯定是一个极为肮脏,极为残酷的地方。
据资料记载:当时的希特勒制定一项令所有被征服或占领国家的民族充当奴隶并且逐渐消亡的隐密性种族灭绝计划——高效率、大规模的强制绝育。
为此,数以百计的纳粹医生、教授、专家甚至护士,在行政管理专家的通力合作下,相继提出了几十种绝育方法,十余种实施方案,并且在奥斯维辛、拉芬斯布吕克、布亨瓦尔特、达豪等十多个大型集中营内对数以万计的犹太、吉普赛囚犯、因从事抵抗运动而被捕的政治犯和男女战俘进行了残酷的手术试验,造成他们大量死亡或者终身残疾、终身不育。
这样残酷的毫无人性的手段,任谁也不愿看到。
第12、13段写长廊里的囚徒照片。
先是总写,“成排的人在注视着参观着”,“他们都死了――这些面对着照相机镜头的男人和妇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着他们”。
多么残酷的画面!多么让人同情的人们!后是特写,写许多囚徒中有一个二十多岁的漂亮姑娘,“温和地微笑着”,面对着死亡,作者不由得要问:“她在想什么呢?”是啊,同学们想一想,她没有痛苦的表情,没有凄惨的泪水和害怕的面容,却在“温和的微笑着”,是想到了慈祥的父母,还是想到了死去的奶奶?是想到了可爱的家乡,还是青梅竹马的恋人?是想到了美好的未来,还是想到了万能的上帝?接着作者又有一问:“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我们可以再想像一下,她是在想父母已经安康?她的恋人终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法西斯终于灭亡了?或是面对着众多的善良的参观者表示感谢,或是羡慕?这一特写,引发我们多少思考!一个美丽善良的姑娘,却在法西斯的集中营里残酷的被杀害,这不由得激起读者对法西斯的痛恨。
第14、15段,参观到了执行绞刑的地下室。
这是让人窒息的环境。
作者又写了两个细节:一是一位女参观者跪下来,在自己的胸前祈祷;一是参观者们用目光彼此交流,然后告诉解说员,“够了”。
这两段文字很短,但表达的感情却是很深的。
一句“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说明这里纯粹是一个人间地狱。
愤恨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最后一段,描写周围的环境,与开头照应,再一次表达出:虽然它已经告别了灾难的过去,重新展现美丽的景貌,它在人们的记忆中却永远和最可怕的灾难联系在一起,每一个到这里参观的人都不会忘记这一点。
本文把参观者的感受融入到参观的过程,表达的情感非常强烈,虽无新闻,却收到了比新闻事实更好的效果。
(五)研讨问题:
1、本新闻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2、为什么要多次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3、既如此,为什么还要写下这样的新闻呢?
4、为什么这篇并没有写下什么新闻的报道会获得美国普利策新闻奖,成为新闻史上的佳作呢?
5、《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消息与我们常见的消息有什么不同?
(六)文章主旨:
本文在作者看似平静的叙述中抒发了对德国纳粹残酷暴行的沉重控诉,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平与祥和的向往。
同时,也是为了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历史的教训。
(七)作业(两选一)
1.“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
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
当时,她在想什么呢?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这位可爱的姑娘会在想些什么呢?展开你的联想,写一段文字,字数不限。
2.看了《奥斯维辛委员会集会,施罗德强调德国应负责》和《日媒体对奥斯维辛报道独特,轻描淡写错误历史》两篇新闻后,请课外自己再补充材料,谈谈对此的看法。
「教学后记」
学生学习后,能领会《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作者打破新闻写作的框框限制,把自己的感情寄寓其中的写法。
在合作交流中,学生被共同营造的氛围深深感染。
通过课前查阅资料,学生首先从感性上体会到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罪恶。
通过比较阅读《奥斯维辛委员会集会,施罗德强调德国应负责》和《日媒体对奥斯维辛报道独特,轻描淡写错误历史》,并深入查阅资料,又从理性上对纳粹和法西斯的罪恶有了深刻的认识,并对当今时代有了认识,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