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分子生物学》教学课件:第3章(1) DNA复制
合集下载
第3章 DNA复制(1)
![第3章 DNA复制(1)](https://img.taocdn.com/s3/m/0225cff14693daef5ef73d94.png)
Ed., 2005 吴乃虎. 基因工程原理(上、下). 1999,2001
关于学习方法
理解和掌握分子生物学基本理论
指导分子生物学实践
准确理解和运用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理论或结论: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启发! 创造性思维!!!
Central Dogma of Live
DNA
3.1.1 复制的基本过程 3.1.2 模板 3.1.3 半保留复制 3.1.4 复制的起点与方向 3.1.5 半不连续复制 3.1.6 复制的引物
3.1.7 线性DNA末端的复制
DNA复制:亲代双链DNA分子在DNA聚合酶的作
用下,分别以每条单链 DNA分子为模板,聚合与自 身碱基可以互补配对的游离的dNTP,合成出两条与 亲代DNA分子完全相同的子代DNA分子的过程
tumor antigen genes: SV40 large T Ag 端粒逆转录酶(TERT)基因 ?
Why/How to study MB?
Practical/theory questions?
4. Gene expression & its regulation
1) Developmentally/Tissue-specifically ?
Innovation
Creation
Carve-out
第3章 DNA复制
DNA Replication
遗传物质的分子机制
分子生物学的核心
Watson & Crick: 一种遗传物质必
须能行使2种功能:
自我复制 对细胞的高度特异性的影响 遗传物质的基本属性:
基因的自我复制
《3.3 DNA的复制》精品课件1
![《3.3 DNA的复制》精品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4af8dd40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10.png)
15NLeabharlann 复制1次15N14N
14N
15N
2 =21
复制2次
14N
14N 14N
14N
4 =22
复制3次
8 =23
1.亲代DNA分子经 n 次复制后 ①子代DNA分子数: 2n个
②含亲代母链的DNA分子数: 2个
③不含亲代母链的DNA分子数: 2n-2个
④子代DN分子中脱氧核苷酸条数是: 2n+1 条 ⑤母链和子链的条数分别是: 2条 2n+1-2 条
亲代:一条 DNA带(底部) 第一代:一条 DNA带(中间) 第二代:两条 DNA带(中间、 上部)
DNA 复制 是半 保留 复制
证明
解旋
参与
酶
能模原 量板料
边 解
旋
合成子链
解 DN 旋 A聚
参与 酶 合
DN 四 A种 的脱
边 复 制
酶 两氧
复旋
条核 链苷
酸
【补充拓展】DNA分子复制的计算
亲代
15N
演绎推理
绎 法
4、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
实验验证
5、结论: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
得出结论
三、DNA复制的过程
1.概念: 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DNA→DNA。
2、场所:①真核生物主要在细胞核
(线粒体、叶绿体); ②原核生物主要在拟核; ③病毒在宿主细胞
3、时间:
细胞分裂前的间期(有丝分裂间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细胞分裂1次
提取DNA, 离心
15N/14NDNA
中链
细胞再分裂1次
提取DNA,
离心
15N/14N-DNA 1/2轻链
DNA的复制、转录、翻译 ppt课件
![DNA的复制、转录、翻译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293a8aaaeaad1f346933f80.png)
● DNA复制的意义:通过复制,
使亲代的遗传信息传给子代,从而 使前后代保持了一定的连续性。
ppt课件
4
关于DNA复制的计算
1、DNA分子复制n次后,子代DNA分子数、 含亲代母链和不含亲代母链的DNA 分 子数分别是
2n 、 2 、 2n –2
2、X为所求核苷酸在亲代DNA中的含量, n为复制的次数,则DNA复制n次所需 游离核苷酸数为
碱基配对原则 DNA RNA
A——U T——C C——G G——C
ppt课件
8
遗传信息与遗传密码
遗传信息:基因中控制遗传性状的 脱氧核苷酸顺序称为遗 传信息。
遗传密码: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 酸的三个相邻碱基,称 为遗传密码。
ppt课件
9
RNA翻译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在细胞质中,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 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UAG
反密码子
(与mRNA上的密码子配对)
12
RNA翻译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ppt课件
13
RNA翻译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在细胞质中,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 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ppt课件
14Βιβλιοθήκη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基因表达的比较
原
真
核
核
细
细
胞
胞
ppt课件
15
20种氨基酸的遗传密码子表
●存在于mRNA 上
●DNA的复制 ●蛋白质的合成
ppt课件
1
DNA的主要功能
1、通过自我复制,在前后代间传递 遗传信息。
2、通过转录、翻译,控制蛋白质的 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表 达遗传信息
ppt课件
使亲代的遗传信息传给子代,从而 使前后代保持了一定的连续性。
ppt课件
4
关于DNA复制的计算
1、DNA分子复制n次后,子代DNA分子数、 含亲代母链和不含亲代母链的DNA 分 子数分别是
2n 、 2 、 2n –2
2、X为所求核苷酸在亲代DNA中的含量, n为复制的次数,则DNA复制n次所需 游离核苷酸数为
碱基配对原则 DNA RNA
A——U T——C C——G G——C
ppt课件
8
遗传信息与遗传密码
遗传信息:基因中控制遗传性状的 脱氧核苷酸顺序称为遗 传信息。
遗传密码: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 酸的三个相邻碱基,称 为遗传密码。
ppt课件
9
RNA翻译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在细胞质中,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 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UAG
反密码子
(与mRNA上的密码子配对)
12
RNA翻译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ppt课件
13
RNA翻译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在细胞质中,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 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ppt课件
14Βιβλιοθήκη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基因表达的比较
原
真
核
核
细
细
胞
胞
ppt课件
15
20种氨基酸的遗传密码子表
●存在于mRNA 上
●DNA的复制 ●蛋白质的合成
ppt课件
1
DNA的主要功能
1、通过自我复制,在前后代间传递 遗传信息。
2、通过转录、翻译,控制蛋白质的 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表 达遗传信息
ppt课件
分子生物学03复制[1]
![分子生物学03复制[1]](https://img.taocdn.com/s3/m/4eee08e0d4d8d15abf234e48.png)
PPT文档演模板
分子生物学03复制[1]
四、参与DNA复制的酶与蛋白
PPT文档演模板
分子生物学03复制[1]
PPT文档演模板
分子生物学03复制[1]
1 螺旋酶 (Helicase)
利用ATP的能量,促使 DNA 在 复 制 叉 打 开 为 单 链。
E. coli中一种为螺旋酶I 或 螺 旋 酶 III , 与 后 续 链 的模板DNA结合沿5'→3' 方向运动;第二种为Rep 蛋白,和前导链的模板 DNA结合沿3'→5'方向运 动。
PPT文档演模板
分子生物学03复制[1]
2 单链DNA结合蛋白(SSBP)
➢ E. coli的SSBP为四聚体, 可结合32 bp。 ➢ SSBP使单链DNA呈伸展 状态,有利于单链DNA作 为模板。 ➢ SSBP防止单链DNA重新 配对或被降解。
PPT文档演模板
分子生物学03复制[1]
3 DNA拓扑异构酶 (Topisomerase)
PPT文档演模板
分子生物学03复制[1]
DNA复制的终止
DNA上也存在着复制终止位点,DNA复制将在复制终 止位点处终止,并不一定等全部DNA合成完毕。当RNA 引物被切除后,中间所遗留的间隙由DNA聚合I所填充。 但目前对复制终止位点的结构和功能了解甚少。线性DNA 分子两端是靠端粒酶完成其复制。
➢ 在DNA复制叉处要能由两套DNA聚合酶III在同一时间分
别进行复制DNA前导链和后续链。如果后续链模板环绕
DNA聚合酶III全酶,并通过DNA聚合酶III,然后再折向
与未解链的双链DNA在同一方向上,则后续链的合成可以
和前导链的合成在同一方向上进行。
DNA的复制PPT课件
![DNA的复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9b08da6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44.png)
结果变性前的杂交分子为一条中密度带,变性后 则分为两条区带,即重密度带(N15-DNA)和低 密度带(N14-DNA)。它们的实验只有用半保留 复制的理论才能得到圆满的解释。
•Molecular Biology Course
(CsCl gradient centrifuge)
N15
DNA
N14
Semi-ConservationReplication
–第三阶段为DNA复制的终止阶段。DNA复制的整个 过程中需要30多种酶及蛋白质分子参加,我们将 在DNA复制的各个阶段着重介绍它们的作用。
•Molecular Biology Course
•Molecular Biology
Course (二)、复制的起始阶段
1、复制的起点 2、复制的方向 3、复制的速度 4、DNA复制起始引发体的形成及所参与的酶和 蛋白质
1、DNA半保留复制的机理 2、DNA的半不连续复制
•Molecular Biology
Course
1、DNA半保留复制的机理
Semi-Conservation Replication
DNA作为遗传物质的基本特点就是在细胞分裂前进行准 确的自我复制,使DNA的量成倍增加,这是细胞分裂的 物质基础。
当用缺乏糖苷酶的大肠杆菌变异株(ung-进行 实验时,尿嘧啶不再被切除。)
此时,新合成的DNA有一半放射性标记出现于岗 崎片断中,另一股直接进入大的片断。由此可 见,当DNA复制时,一条链是连续的,另一条链 是不连续的,因此称为半不连续复制(semidiscontinuous replication) 。
二、复制的起始阶段
•Molecular Biology Course
复制叉( replication fork ):DNA分子中正在进行 复制的分叉部位。它由两条亲代链及在其上新合成的子 链构成。
•Molecular Biology Course
(CsCl gradient centrifuge)
N15
DNA
N14
Semi-ConservationReplication
–第三阶段为DNA复制的终止阶段。DNA复制的整个 过程中需要30多种酶及蛋白质分子参加,我们将 在DNA复制的各个阶段着重介绍它们的作用。
•Molecular Biology Course
•Molecular Biology
Course (二)、复制的起始阶段
1、复制的起点 2、复制的方向 3、复制的速度 4、DNA复制起始引发体的形成及所参与的酶和 蛋白质
1、DNA半保留复制的机理 2、DNA的半不连续复制
•Molecular Biology
Course
1、DNA半保留复制的机理
Semi-Conservation Replication
DNA作为遗传物质的基本特点就是在细胞分裂前进行准 确的自我复制,使DNA的量成倍增加,这是细胞分裂的 物质基础。
当用缺乏糖苷酶的大肠杆菌变异株(ung-进行 实验时,尿嘧啶不再被切除。)
此时,新合成的DNA有一半放射性标记出现于岗 崎片断中,另一股直接进入大的片断。由此可 见,当DNA复制时,一条链是连续的,另一条链 是不连续的,因此称为半不连续复制(semidiscontinuous replication) 。
二、复制的起始阶段
•Molecular Biology Course
复制叉( replication fork ):DNA分子中正在进行 复制的分叉部位。它由两条亲代链及在其上新合成的子 链构成。
生物:3.3《DNA的复制》PPT课件
![生物:3.3《DNA的复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d527dd150e2524de5187e5d.png)
一、对DNA分子复制的推测
半保留复制
全保留复制
【阅读与思考】P53
①DNA是肉眼看不到的如何才能分辨DNA? ②实验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③实验是如何区分亲子代的DNA分子的? ④用密度梯度离心后重带、中带、轻带表示 的DNA分子的双链构成是怎样的? ⑤在整个实验的亲代、子一代、子二代细胞 中提取的DNA离心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例如:一个DNA分子片段,经水分解消耗88个水 分子,得到多少个脱氧核苷酸? 90
过 去
现 在
将 来
过去
现在 将来
亲 代 第一代
15N
15N
第二代
第三代
类推第五代时在离心管中,上中下层的比例如何?
具有100个碱基对的1个DNA分子片断, 内含40个胸腺嘧啶,如果连续复制两次, 则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为 ( 180 )个。
7、含有32P或31P的磷酸,两者化学性质几 乎相同,都可参与DNA的组成,但 32P比 31P质量大。现将某哺乳动物的体细胞放在 含有31P磷酸的培养基中,连续培养数代后 得到G0代细胞。然后将G0代细胞移到含有 32P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第1、2次细胞分 裂后,分别得到G1、G2代细胞。再从G0、 G1、G2代细胞中提取出DNA,经密度剃度 离心后得到的结果如图所示,由于DNA分 子的质量不同,因此在离心管内的分布不 同。若①、②、③分别代表轻型、中型、 重型DNA分子的位置,请回答:
复制过程:
6、一条染色体含有一个双链DNA分子,经复制后, 一条染色单体含有 ( ) B A、两条双链DNA分子 C、一条单链DNA分子 B、一条双链DNA分子 D、四条双链DNA分子
课堂训练:
1、一个DNA分子中,有腺嘌呤1500个, 腺嘌呤与鸟嘌呤之比为3:1,则这个DNA分 4000 子中脱氧核糖的分子数目为______个。 2、甲DNA分子的一条链上A+C/G+T=0.8, 乙DNA分子的一条链上 A+T/G+C = 1.25,那么 甲、乙DNA分子中互补链上相应的碱基比例分 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_。 1.25 1.25
分子生物学Chapter 3 DNA 复制PPT课件
![分子生物学Chapter 3 DNA 复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d23a32cf90f76c660371ad0.png)
前导链的合成不需要另外合成的RNA引物。
可编辑课件
24
3.2.3 D-环复制 (D-loop Model)
(线粒体DNA)
可编辑课件
25
D-环复制的特征
环状DNA模板的两条单链的复制起点位置不同且相距 甚远。
复制起始首先在一条单链的复制起点起始,单向、连 续合成前导链,并置换另一条模板单链。
培养 接种M13噬菌体
有 RF型
(以上实验证实M13DNA的复制需要RNA的合成)
E.coli: Rif s (利福平敏感)
接种M13噬菌体 培养 加入:利福平
有 RF型
(该实验证实当复制已经启动后,R可编N辑A课分件 子合成与否不会影响复制的进行) 7
3.1.5 DNA复制的引物是RNA -- 证实实验之2
复制起点 固定,同一个位点
固定,同一位点
固定,不同位点
引物
RNA分子
前导链:后随链模板的3’端; RNA
后随链:RNA
可编辑课件
27
3.3 避免线性DNA复制时末端缩短的机制
可编辑课件
28
环状DNA的复制不存在末端缩短的问题
可编辑课件
29
线性DNA复制后出现5’末端缩短
5’
3’
缺口
3’
突出末端
可编辑课件
18
3.2.1 新起始复制方式 (de nova initiation)
θ复制/凯恩斯模型 ( θ model/Cairns model)
3H A
3H
3H
C
B
Cairns, J.P.: Cold Spring Harbor Symposia on Quantitative Biology 28:44, 1963.
可编辑课件
24
3.2.3 D-环复制 (D-loop Model)
(线粒体DNA)
可编辑课件
25
D-环复制的特征
环状DNA模板的两条单链的复制起点位置不同且相距 甚远。
复制起始首先在一条单链的复制起点起始,单向、连 续合成前导链,并置换另一条模板单链。
培养 接种M13噬菌体
有 RF型
(以上实验证实M13DNA的复制需要RNA的合成)
E.coli: Rif s (利福平敏感)
接种M13噬菌体 培养 加入:利福平
有 RF型
(该实验证实当复制已经启动后,R可编N辑A课分件 子合成与否不会影响复制的进行) 7
3.1.5 DNA复制的引物是RNA -- 证实实验之2
复制起点 固定,同一个位点
固定,同一位点
固定,不同位点
引物
RNA分子
前导链:后随链模板的3’端; RNA
后随链:RNA
可编辑课件
27
3.3 避免线性DNA复制时末端缩短的机制
可编辑课件
28
环状DNA的复制不存在末端缩短的问题
可编辑课件
29
线性DNA复制后出现5’末端缩短
5’
3’
缺口
3’
突出末端
可编辑课件
18
3.2.1 新起始复制方式 (de nova initiation)
θ复制/凯恩斯模型 ( θ model/Cairns model)
3H A
3H
3H
C
B
Cairns, J.P.: Cold Spring Harbor Symposia on Quantitative Biology 28:44, 1963.
分子生物学课件 第三章 DNA的复制
![分子生物学课件 第三章 DNA的复制](https://img.taocdn.com/s3/m/ad406fd5360cba1aa811da34.png)
酶活性,聚合酶活性很弱,不是复制关
键酶
N端:占1/3,有5’→3’外切酶活性,主要用于损伤修复
• DNA聚合酶Ⅱ:有5’→3’聚合酶活性、3’→5’外切酶活性,
活性都很弱,不是复制关键酶
• DNA聚合酶Ⅲ:有5’→3’聚合酶活性、3’→5’外切酶活性,
活性都很强。
是DNA复制关键酶
• DNA聚合酶Ⅳ、Ⅴ:参与SOS修复
※真核生物DNA聚合酶
• α、δ型:相当于原核DNAPolⅢ,复制关 键酶
• ε型:相当于原核DNAPolⅠ,修复作用 • β型:修复酶 • γ型:线粒体DNA合成酶 ※不具外切酶活性 • DNA聚合酶为多亚基酶,需引物3’-OH结合才
有活性
真核生物DNA聚合酶特征
DNA聚合酶 胞内定位
功能 相对活性
–后随链的引发过程由引发体来完成,RNA引物 引导合成冈崎片段
※引发体:DnaB解旋酶、DnaC、DnaT、PriA蛋白组 成(引发前体蛋白+引物酶的蛋白复合体)
• 复制的延伸 前导链在DNA聚合酶Ⅲ、连接酶作用下连续 复制。 后随链先合成冈崎片段,在RNAase H催化 下切除RNA引物;留下的空隙由DNA 聚合酶Ⅰ催化合成一段DNA补上;在 DNA连接酶作用下,连接相邻的DNA 链(冈崎片段)。
400 000
每个细胞所含分子数
400
100
10~20
5’→3’聚合活性
+
+
+
3’→5’外切活性
+
+
+
5’→3’外切活性
+
—
—
新生链合成
—
—
+
生物学活性 聚合速度(37℃核 苷酸/min.分子)
生物人教版必修23.3DNA的复制(共18张ppt2个视频)
![生物人教版必修23.3DNA的复制(共18张ppt2个视频)](https://img.taocdn.com/s3/m/3e14f512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6f.png)
轻带 中带 重带
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
三、DNA复制的过程 1.概念: DNA的复制是指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2.时间: 细胞分裂前的间期(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前的间期)
3.场所: 真核生物
细胞核(主要) 细胞质:线粒体、叶绿体
拟核 原核生物 细胞质(质粒)
病毒:宿主细胞
4.过程
提取DNA离心
14N/ 14N-DNA 14N/ 15N-DNA
6.实验验证及结果
1958年
梅塞尔森
大肠杆菌
斯塔尔
转移到含14NH4Cl
细胞再分裂1次
培养液中
(细胞分裂1次)
提取DNA 离心
提取DNA 离心
提取DNA 离心
14N/14N-DNA 15N/14N-DNA 15N/15N-DNA
7.实验结论 DNA的复制是以半保留的方式进行的。
AT GC AT AT CG GC AT GC
AT GC AT
+ A T
CG GC AT GC
AT GC AT AT CG GC AT GC
8.DNA复制的意义 将 遗传信息 从亲代细胞传给子代细胞,从而保持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暗示DNA的复制可能要先解开DNA双螺旋的两条链,然后通过碱基互补配 对合成互补链。
2.这句话中为什么要用“可能”二字?这反映科学研究具有什么特点?
科学研究需要大胆的想象,但是得出结论必须建立在确凿的实验证据之上。
一、对DNA复制的推测
1.半保留复制
(1)提出者:_沃__森__和__克__里__克___。
C
G
A
A
5.结果:一个DNA分子就形成了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分子生物学 第三章 DNA的复制PPT课件
![分子生物学 第三章 DNA的复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4054ea9a76e58fafbb003b1.png)
复制过程中首先两条链间的氢键破裂并使双链
解旋和分开,然后以每条链为模板,按碱基互
补配对原则(A:T,G:C),由DNA聚合酶催化合
成新的互补链,结果由一条链成为互补的两条
链,这样新形成的两个DNA分子与原来的DNA
分子的碱基序列完全相同。在此过程中,每个
子代DNA的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另一条链则
是新合成的。这种复制方式称此过程中,每个
37
(三)DNA复制的终止
❖ 过去认为,DNA一旦复制开始,就会将该 DNA分子全部复制完毕,才终止其DNA复制。 但最近的实验表明,在DNA上也存在着复制 终止位点,DNA复制将在复制终止位点处终 止,并不一定等全部DNA合成完毕。
Meselson等证明DNA的半保留复制
6
复制起点和复制子
❖ DNA复制在生物细胞中要从DNA分子上特定
位置开始。这个特定的位置就称为复制起点
(Origin of replication),用ori表示。DNA复制 从起点开始双向进行直到终点为止,每一个 这样的DNA单位称为复制子或复制单元 (replicon)。
12
Okazaki fragment 1968 Reiji Okazaki
3‘ (semi-discontinuous replication ! )
5‘
3‘
5‘
DNA replication in Okazaki fragment 1kb At least one strand of DNA replication in Okazaki fragment 1kb13
26
❖ 为什么需要有RNA引物来引发DNA复制呢? 这可能尽量减少DNA复制起始处的突变有关。 DNA复制开始处的几个核苷酸最容易出现差 错,因此,用RNA引物即使出现差错最后也 要被DNA聚合酶Ⅰ切除,提高了DNA复制的 准确性。RNA引物形成后,由DNA聚合酶Ⅲ 催化将第一个脱氧核苷酸按碱基互补原则加 在RNA引物3点
分子生物学课件DNA的复制
![分子生物学课件DNA的复制](https://img.taocdn.com/s3/m/ec952a6a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aa.png)
DNA聚合酶VIII:负责 复制DNA链,参与 DNA复制
DNA聚合酶X:负责复 制DNA链,参与DNA
复制
DNA聚合酶I:负责修 复DNA损伤,参与 DNA复制
DNA聚合酶III:负责 复制DNA链,参与 DNA复制
DNA聚合酶V:负责复 制DNA链,参与DNA
复制
DNA聚合酶VII:负责 复制DNA链,参与 DNA复制
全过程
调控机制:细胞周期与DNA复 制的调控机制主要包括细胞周 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和
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细胞周期蛋白(Cyclin):与 CDK结合形成复合物,调控细
胞周期进程
DNA复制的启动和终止
启 动 : 需 要 特 定 的 启 动 子 序 列 , 如 TATA 盒 和 C A AT 盒 终 止 : 需 要 特 定 的 终 止 子 序 列 , 如 T TA G G 和 TA A G G 调控机制:包括正调控和负调控,如转录因子、DNA结合蛋白等 复制过程:包括DNA解旋、引物合成、DNA聚合酶作用等步骤
复制速度:通过复制速率调控因子控制复制速度 复制方向:通过复制方向调控因子控制复制方向
复制保真性:通过复制保真性调控因子控制复制保真性 复制调控网络:通过复制调控网络调控DNA复制的各个
环节
Part Five
DNA复制的异常与 疾病
DNA复制异常的原因
基因突变:DNA复制过程中发生错误,导致基因突变 染色体异常: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影响DNA复制 环境因素:辐射、化学物质等环境因素影响DNA复制 遗传因素:家族遗传性疾病,影响DNA复制
分子生物学课件DNA的 复制
,
汇报人:
目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1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分子生物学课件之DNA复制
![分子生物学课件之DNA复制](https://img.taocdn.com/s3/m/0c00dbe552ea551811a6870f.png)
2021/7/20
(1)DNA聚合酶的5'→3'聚合活性
2021/7/20
这是DNA聚合酶最主要的活性,按模板DNA上的 核 苷 酸 顺 序 , 将 互 补 的 dNTP 逐 个 加 到 引 物 RNA3’-OH 末 端 , 即 促 进 3'-OH 与 dNTP 的 5'PO4形成磷酸二酯键,酶的专一性表现为新进入的 dNTP必须与模板DNA碱基配对时才有催化作用, 5'→3'聚合活性存在于klenow片段上。 DNA聚合 酶I的延伸能力不强,每次与模板-引物结合仅能添 加20~100个核苷酸。
2021/7/20
2021/7/20
然后,DnaC催化DnaB蛋白解环,并套在单链DNA 上。在DnaB和DnaC蛋白复合体中,DNA解旋酶保 持非活性状态。DNA解旋酶的安装导致装载因子从 复合体中释放出来,并激活DNA解旋酶。DNA解旋 酶向前运动,在其身后留下单链DNA模板。
2021/7/20
2021/7/20
2021/7/20
2021/7/20
四、DNA的半不连续复制
2021/7/20
在复制叉处,DNA的两条链都作为模板同时合成 两条新链。DNA分子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 ,而 DNA复制时无论以那条链做模板,新合成的链是按 5’→3’方向进行的,所以只有一条模板链指导合 成的新生链能够沿着复制叉运动的方向连续复制,此 新合成的链称为前导链(leading strand)。另一 条模板链指导合成的新生链也是沿5’→3’方向进 行,但与复制叉前进的方向相反,是分段合成的,这 些片断于1969年首先在大肠杆菌中分离出来,被称 为冈崎片段。
2021/7/20
2021/7/20
3.3DNA的复制课件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2
![3.3DNA的复制课件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2](https://img.taocdn.com/s3/m/83e12b15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bb.png)
1958年,梅塞尔森和斯塔尔研究大肠杆菌DNA的复制过程
阅读书本P54,了解科学家用同位素标记法的过程及检测的指标:
(1)亲代大肠杆菌先在含_1_5_N_H_4C_l_的培养液中生长若干代, 保证其DNA的两条链都_含__有__1_5_N_标__记__。
(2)亲代大肠杆菌转移到含_1_4N_H_4_C_l_的培养液中生长一代, 子代DNA中,母链将_含__有__15_N_标__记__,子链将_只__含__有__1_4N__。
A.2个、16个
B B.2个、8个
C.4个、8个
D.4个、16个
一个细胞内有2对同源染色体,包含4个DNA分子和8条DNA链,这些都被32P标记。经过 4次分裂后,这8条链会进入不同的DNA分子中,最多分配到8个子细胞中。而根据之前 的分析,最少2个子细胞中会带标记。
DNA复制的计算
题型3: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标记问题
————Watson & Crick 1953
沃森和克里克猜测,DNA复制时双螺 旋会解开,两条链会分别作为模板 复制出新的子链,这样既能使DNA量 翻倍,又能保证遗传信息的稳定。
这样新合成的每个DNA中,有一条来 自原来的DNA,另一条是复制的子链, 因此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
也有人提出,DNA复制可能是全保留 复制。
(3)DNA两条链都含有15N标记时,相对分子质量最_大__, 密度最_高___,在离心管中在最_底__部__的位置。类似地, 两条链都只含有14N的DNA将在离心管中最_顶__部__的位置, 两条链分别含有14N和15N标记的DNA在_中__部__的位置。
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
演绎推理:如果DNA是半保留复制,培养两代后能得到什么结果?
阅读书本P54,了解科学家用同位素标记法的过程及检测的指标:
(1)亲代大肠杆菌先在含_1_5_N_H_4C_l_的培养液中生长若干代, 保证其DNA的两条链都_含__有__1_5_N_标__记__。
(2)亲代大肠杆菌转移到含_1_4N_H_4_C_l_的培养液中生长一代, 子代DNA中,母链将_含__有__15_N_标__记__,子链将_只__含__有__1_4N__。
A.2个、16个
B B.2个、8个
C.4个、8个
D.4个、16个
一个细胞内有2对同源染色体,包含4个DNA分子和8条DNA链,这些都被32P标记。经过 4次分裂后,这8条链会进入不同的DNA分子中,最多分配到8个子细胞中。而根据之前 的分析,最少2个子细胞中会带标记。
DNA复制的计算
题型3: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标记问题
————Watson & Crick 1953
沃森和克里克猜测,DNA复制时双螺 旋会解开,两条链会分别作为模板 复制出新的子链,这样既能使DNA量 翻倍,又能保证遗传信息的稳定。
这样新合成的每个DNA中,有一条来 自原来的DNA,另一条是复制的子链, 因此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
也有人提出,DNA复制可能是全保留 复制。
(3)DNA两条链都含有15N标记时,相对分子质量最_大__, 密度最_高___,在离心管中在最_底__部__的位置。类似地, 两条链都只含有14N的DNA将在离心管中最_顶__部__的位置, 两条链分别含有14N和15N标记的DNA在_中__部__的位置。
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
演绎推理:如果DNA是半保留复制,培养两代后能得到什么结果?
3.3DNA的复制课件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1)
![3.3DNA的复制课件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1)](https://img.taocdn.com/s3/m/0cd6ba6a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ef.png)
DNA复制的意义
DNA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细胞传递给子代细 胞,从而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这说明了什么? DNA边解旋边复制、多起点复制
二 DNA的复制过程
3. 形成DNA:每条新链与其对应 的模版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
3’
5’
1. 解旋:解旋酶将DNA双螺旋的双链解开
2. 合成子链:以母链为模板, 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合成子链
DNA准确复制的原因
1. DNA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能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 2. 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15N/15N-DNA
提取 DNA
离心
提取 DNA
离心
第一代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
单链组合
预期离心结果
√
×
√
第二代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
单链组合
预期离心结果
中带和轻带 √
(15 +3×14 N)
(15 +3×14 N)
× 轻中带之间
DNA的复制是以半保留的方式进行的
二 DNA的复制过程
1956年,美国生化学家康贝格从大肠杆菌中提取出的DNA聚合酶加入到具有四
密度低 密度高
轻带 中带 重带
密度梯度离心技术(区带离心法) 将样品加在惰性梯度介质中进行离心沉降或沉降平衡,在一定 的离心力下把颗粒分配到梯度中某些特定位置上,形成不同区 带的分离方法。
(1)差速区带离心法:当不同的颗粒间存在沉降速度差时(不 需要像差速沉降离心法所要求的那样大的沉降系数差)。在一 定的离心力作用下,颗粒各自以一定的速度沉降,在密度梯度 介质的不同区域上形成区带的方法称为差速区带离心法。 用于分离有一定沉降系数差的颗粒或分子量相差3倍的蛋白质 介质通常用蔗糖溶液
DNA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细胞传递给子代细 胞,从而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这说明了什么? DNA边解旋边复制、多起点复制
二 DNA的复制过程
3. 形成DNA:每条新链与其对应 的模版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
3’
5’
1. 解旋:解旋酶将DNA双螺旋的双链解开
2. 合成子链:以母链为模板, 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合成子链
DNA准确复制的原因
1. DNA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能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 2. 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15N/15N-DNA
提取 DNA
离心
提取 DNA
离心
第一代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
单链组合
预期离心结果
√
×
√
第二代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
单链组合
预期离心结果
中带和轻带 √
(15 +3×14 N)
(15 +3×14 N)
× 轻中带之间
DNA的复制是以半保留的方式进行的
二 DNA的复制过程
1956年,美国生化学家康贝格从大肠杆菌中提取出的DNA聚合酶加入到具有四
密度低 密度高
轻带 中带 重带
密度梯度离心技术(区带离心法) 将样品加在惰性梯度介质中进行离心沉降或沉降平衡,在一定 的离心力下把颗粒分配到梯度中某些特定位置上,形成不同区 带的分离方法。
(1)差速区带离心法:当不同的颗粒间存在沉降速度差时(不 需要像差速沉降离心法所要求的那样大的沉降系数差)。在一 定的离心力作用下,颗粒各自以一定的速度沉降,在密度梯度 介质的不同区域上形成区带的方法称为差速区带离心法。 用于分离有一定沉降系数差的颗粒或分子量相差3倍的蛋白质 介质通常用蔗糖溶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尿嘧啶N-糖苷酶,它可以切断混合尿苷的糖苷键,形 成AP位点,再由AP内切酶在AP位点切出一个缺口,进一步进 行切除修复。
➢ 大肠杆菌内尿嘧啶N-糖苷酶作用较快,而AP酶作用较慢, 在新链合成之初约1200bp就有可能掺进一个U,但很快就 被尿嘧啶N-糖苷酶切断糖苷键,在AP酶未作用前在脉冲标 记实验中就提取了,用碱沉淀时,AP位点十分易断裂,所 以前导链也成了小片段。
真核生物: 多个复制起点,即基因组中有多个复制子
电镜下:真核生物的多复制子
(2)复制方向
单起点、单方向 (原核)
单起点、双方向 (原核)
多起点、单方向 (真核)
多起点、双方向 (真核)
(3) 复制方向和速度
对称双向等速复制:E.coli (105bp/min) 不对称不等速双向复制:枯草芽孢杆菌 单向复制: 质粒ColE1 早期单向,而后双向复制:质粒R6K
1958年,Meselson 和Stahl 用同位素15N标记DNA, 采用Cscl超离心实验证实了DNA复制的这一特性
实验的具体方法
(14N)
DNA半保留复制的意义:可保证亲代的遗传特征 完整无误的传递给子代,体现了遗传的保守性。
2.DNA复制的起点、方向和速度
(1)复制起点
原核生物: 单复制起点,即整个染色体只有一个复 制子。
第 三 章 DNA的复制、 转录与翻译
central dogma
第一节 DNA的复制
主要内容
一、基本概念 二、复制概况 三、DNA复制的酶学 四、DNA复制的基本过程 五、病毒基因组的复制过程
DNA复制的时期?
一、基本概念
1. DNA的复制(Replication)
概念:亲代双链DNA分子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分
始一个复制循环,并可控制起始反应频率的特定位点。 一般富含AT,含有DNA聚合酶结合位点。
复制终点(terminus, ter):染色体上使一
个复制循环终止的位点。
3. 复制叉(Replication fork)
复制开始,在复制起点形成的一个特殊的叉 形结构,是复制有关的酶和蛋白质组装成复合 物和新链合成的部位。
4. 复制体(Replisome)
复制叉处由多种酶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体,协 同完成DNA的复制,主要包括解旋酶、拓扑异构 酶、引物酶、单链结合蛋白、DNA聚合酶等。
二、复制概况
DNA 复制的可能模式
1. DNA的半保留复制方式
(semi-conservation replication)
概念:DNA复制过程中,分别以DNA双链中的一 条链为模板合成其互补链,生成的子代DNA分子是 新生链与模板链的杂合链。
单起点、单方向复制
(3)置换式
又叫D环式复制(D-loop)
单向复制的特殊方式: 线粒体DNA,叶绿体DNA
特点:复制起点不同, 两条链的合成速度高度不 对称,一条链迅速合成出 互补链,另一条则形成游 离的单链环,电镜下呈D环 性状。
双起点、双方向不等速复制
4. DNA复制的半不连续性
(semi-discontinuous replication)
(1)DNA复制的半不连续性
定义:DNA复制过程中,一条链(前导链)的合成是 连续的,而另一条链(后随链或滞后链)的合成是不连 续的(形成冈崎片段)。
先导链
后随链
先导链指DNA复制时,若以走向为3ˊ-5ˊ的亲代链为模板,能连 续合成的子代链。 后随链指与复制叉移动的方向相反,通过不连续的5ˊ-3ˊ聚合合成 的新的子代链。
(2)DNA合成的方向
两条链均为5’--3’
三、DNA复制的酶学
(一)DNA聚合酶
1957年 Arthur Kornberg首次发现了DNA聚合酶I、 II和III。
DNA聚合酶:以DNA为复制模板,将DNA由5’端点 开始复制到3’端的酶。DNA聚合酶的主要活性是 催化DNA的合成。
共同特点是:
前导链也是小片段的原因:
➢ 大肠杆菌内都存在有dTTP和dUTP,而DNApolⅢ却并不能区 分它们,因此也会将dUTP加入到DNA中,形成A·U对。
➢ 大肠杆菌需要防止U的“混入”。 1)dUTPase,它能使dUTP变成dUMP,dUMP是不能作为DNA
合成的底物,这样它就不再能加入DNA中;
⑴需要提供合成模板;⑵不能起始新的DNA链,必 须 要 有 引 物 提 供 3 ’ - OH ; ⑶ 合 成 的 方 向 都 是 5’→3’;⑷除聚合DNA外还有其它功能。
DNA聚合酶的功能
DNA聚合酶I: 主要用于DNA的修复和RNA引物 的替换 DNA聚合酶II: 不是复制的主要聚合酶,可能 参与DNA的损伤修复 DNA聚合酶III: DNA链的延长
冈崎片段的发现
冈崎片段指相对比较短的DNA链(约1000bp), 是在DNA的后随链的不连续合成期间生成的片段。 脉冲标记实验(pulse-labeling experiment) 脉冲追踪实验(pulse-chase experiment)
1968
Reiji Okazaki
碱
30秒以内合成的都是长度约1kb的小片段; 30秒以后合成的主要是长片段
原核生物的DNA聚合酶III的组成:
由多种亚基组成 核心酶:含有α,ε和θ三个亚基 β二聚体:滑动钳 γ复合物:由γ(δδ’χψ)2组成,是装载滑动钳 的载体 τ二聚体:有助于核心酶的二聚化
全酶的 非对称二聚体
原核生物的DNA聚合酶III的活性:
3. 闭环双链DNA复制的方式
(1)θ复制 DNA在复制起点解开成单链状态,分别作为模板, 各自合成其互补链,并出现两个复制叉。复制过 程中,由于形状像希腊字母θ,因而叫θ复制。
θ结构(复制眼),单起点、双方向等速复制
(2) 共价延伸方式或滚环式复制 (又叫σ复制)
单向复制的特殊方式: 病毒(λ噬菌体)和细菌
别以每条单链DNA分子为模板(template),聚合以自
身碱基可以互补配对的游离的dNTP, 合成出eplicon)
基因组上从复制起点到复制终点的区域,是能独 立进行复制的单位。
复制起点(origin,ori): 染色体上可以起
➢ 大肠杆菌内尿嘧啶N-糖苷酶作用较快,而AP酶作用较慢, 在新链合成之初约1200bp就有可能掺进一个U,但很快就 被尿嘧啶N-糖苷酶切断糖苷键,在AP酶未作用前在脉冲标 记实验中就提取了,用碱沉淀时,AP位点十分易断裂,所 以前导链也成了小片段。
真核生物: 多个复制起点,即基因组中有多个复制子
电镜下:真核生物的多复制子
(2)复制方向
单起点、单方向 (原核)
单起点、双方向 (原核)
多起点、单方向 (真核)
多起点、双方向 (真核)
(3) 复制方向和速度
对称双向等速复制:E.coli (105bp/min) 不对称不等速双向复制:枯草芽孢杆菌 单向复制: 质粒ColE1 早期单向,而后双向复制:质粒R6K
1958年,Meselson 和Stahl 用同位素15N标记DNA, 采用Cscl超离心实验证实了DNA复制的这一特性
实验的具体方法
(14N)
DNA半保留复制的意义:可保证亲代的遗传特征 完整无误的传递给子代,体现了遗传的保守性。
2.DNA复制的起点、方向和速度
(1)复制起点
原核生物: 单复制起点,即整个染色体只有一个复 制子。
第 三 章 DNA的复制、 转录与翻译
central dogma
第一节 DNA的复制
主要内容
一、基本概念 二、复制概况 三、DNA复制的酶学 四、DNA复制的基本过程 五、病毒基因组的复制过程
DNA复制的时期?
一、基本概念
1. DNA的复制(Replication)
概念:亲代双链DNA分子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分
始一个复制循环,并可控制起始反应频率的特定位点。 一般富含AT,含有DNA聚合酶结合位点。
复制终点(terminus, ter):染色体上使一
个复制循环终止的位点。
3. 复制叉(Replication fork)
复制开始,在复制起点形成的一个特殊的叉 形结构,是复制有关的酶和蛋白质组装成复合 物和新链合成的部位。
4. 复制体(Replisome)
复制叉处由多种酶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体,协 同完成DNA的复制,主要包括解旋酶、拓扑异构 酶、引物酶、单链结合蛋白、DNA聚合酶等。
二、复制概况
DNA 复制的可能模式
1. DNA的半保留复制方式
(semi-conservation replication)
概念:DNA复制过程中,分别以DNA双链中的一 条链为模板合成其互补链,生成的子代DNA分子是 新生链与模板链的杂合链。
单起点、单方向复制
(3)置换式
又叫D环式复制(D-loop)
单向复制的特殊方式: 线粒体DNA,叶绿体DNA
特点:复制起点不同, 两条链的合成速度高度不 对称,一条链迅速合成出 互补链,另一条则形成游 离的单链环,电镜下呈D环 性状。
双起点、双方向不等速复制
4. DNA复制的半不连续性
(semi-discontinuous replication)
(1)DNA复制的半不连续性
定义:DNA复制过程中,一条链(前导链)的合成是 连续的,而另一条链(后随链或滞后链)的合成是不连 续的(形成冈崎片段)。
先导链
后随链
先导链指DNA复制时,若以走向为3ˊ-5ˊ的亲代链为模板,能连 续合成的子代链。 后随链指与复制叉移动的方向相反,通过不连续的5ˊ-3ˊ聚合合成 的新的子代链。
(2)DNA合成的方向
两条链均为5’--3’
三、DNA复制的酶学
(一)DNA聚合酶
1957年 Arthur Kornberg首次发现了DNA聚合酶I、 II和III。
DNA聚合酶:以DNA为复制模板,将DNA由5’端点 开始复制到3’端的酶。DNA聚合酶的主要活性是 催化DNA的合成。
共同特点是:
前导链也是小片段的原因:
➢ 大肠杆菌内都存在有dTTP和dUTP,而DNApolⅢ却并不能区 分它们,因此也会将dUTP加入到DNA中,形成A·U对。
➢ 大肠杆菌需要防止U的“混入”。 1)dUTPase,它能使dUTP变成dUMP,dUMP是不能作为DNA
合成的底物,这样它就不再能加入DNA中;
⑴需要提供合成模板;⑵不能起始新的DNA链,必 须 要 有 引 物 提 供 3 ’ - OH ; ⑶ 合 成 的 方 向 都 是 5’→3’;⑷除聚合DNA外还有其它功能。
DNA聚合酶的功能
DNA聚合酶I: 主要用于DNA的修复和RNA引物 的替换 DNA聚合酶II: 不是复制的主要聚合酶,可能 参与DNA的损伤修复 DNA聚合酶III: DNA链的延长
冈崎片段的发现
冈崎片段指相对比较短的DNA链(约1000bp), 是在DNA的后随链的不连续合成期间生成的片段。 脉冲标记实验(pulse-labeling experiment) 脉冲追踪实验(pulse-chase experiment)
1968
Reiji Okazaki
碱
30秒以内合成的都是长度约1kb的小片段; 30秒以后合成的主要是长片段
原核生物的DNA聚合酶III的组成:
由多种亚基组成 核心酶:含有α,ε和θ三个亚基 β二聚体:滑动钳 γ复合物:由γ(δδ’χψ)2组成,是装载滑动钳 的载体 τ二聚体:有助于核心酶的二聚化
全酶的 非对称二聚体
原核生物的DNA聚合酶III的活性:
3. 闭环双链DNA复制的方式
(1)θ复制 DNA在复制起点解开成单链状态,分别作为模板, 各自合成其互补链,并出现两个复制叉。复制过 程中,由于形状像希腊字母θ,因而叫θ复制。
θ结构(复制眼),单起点、双方向等速复制
(2) 共价延伸方式或滚环式复制 (又叫σ复制)
单向复制的特殊方式: 病毒(λ噬菌体)和细菌
别以每条单链DNA分子为模板(template),聚合以自
身碱基可以互补配对的游离的dNTP, 合成出eplicon)
基因组上从复制起点到复制终点的区域,是能独 立进行复制的单位。
复制起点(origin,ori): 染色体上可以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