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

合集下载

吕氏春秋【古籍精品原文】

吕氏春秋【古籍精品原文】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是秦国丞相吕不韦主编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儒、法、道等等)著作,又名《吕览》。

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

目录

∙孟春纪
∙仲春纪
∙季春纪
∙孟夏纪
∙仲夏纪
∙季夏纪
∙孟秋纪
∙仲秋纪
∙季秋纪
∙孟冬纪
∙仲冬纪
∙季冬纪

∙有始览
∙孝行览
∙慎大览。

吕氏春秋原文及翻译

吕氏春秋原文及翻译

吕氏春秋原文及翻译【原文】今世之惑主,多官而反以害生,则失所为立之矣。

【译文】如今世间糊涂的君王,过多地设置官职,反而不利于民生,这就失去设置职官的初衷了。

【原文】人之性寿,物者抇之,故不得寿。

物也者,所以养性也,非所以性养也。

【译文】人本来是可以长寿的,但很多人却可以无法获得长寿,那是由于外物搅乱了他的心智,因而他不能享寿长久。

外物,是用来修养身心、涵养天性的,人不应该损耗自己的生命去追求它。

【原文】富贵而不知道,适足以为患,不如贫贱。

【译文】身居高位而富足有余的人,却不明白养生的道理,只会为自己招来祸患,反倒不如做个贫苦而身份低微的人。

【原文】凡生之长也,顺之也;使生不顺者,欲也。

【译文】凡是生命长久都是因为顺应它的天性的缘故;反过来,使生命不顺的,正是欲望。

【原文】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

【译文】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

【原文】处大官者,不欲小察,不欲小智。

【译文】身居高位的人,不愿意在细小之处苛求,也不愿意玩弄小聪明。

【原文】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

【译文】上天覆围万物,没有偏私;大地承负万物,没有偏私;日月普照万物,没有偏私;春夏秋冬更替循环,没有偏私。

【原文】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雠,内举不避子。

”祁黄羊可谓公矣。

【译文】孔子听说了祁黄羊荐人唯才的这些事,说:“祁黄羊的话说得太好了!举荐外人时不回避敌雠,举荐家人时也不回避亲子。

”祁黄羊算得上说公正无私了。

【原文】譬之若官职,不得擅为,必有所制。

【译文】这就好比各种职官,不能让他们专擅独行,必须得有所制的一样。

《吕氏春秋》简介

《吕氏春秋》简介

《吕氏春秋》简介《吕氏春秋》简介《吕氏春秋》保存着先秦各家各派的不同学说,还记载了不少古史旧闻、古人遗语、古籍佚文及一些古代科学知识。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吕氏春秋》简介,欢迎阅读。

《吕氏春秋》简介《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著作,又名《吕览》。

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十二卷,一百十六篇,二十余万字。

在公元前239写成,当时正是秦国统一六国前夜。

《吕氏春秋》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内容驳杂,有儒、道、墨、法、兵、农、纵横、阴阳家等各家思想,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

在内容上虽然杂,但在组织上并非没有系统,编著上并非没有理论,内容上也并非没有体系。

正如该书《用众》篇所说:“天下无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取之众白也。

”《吕氏春秋》的编著目的显然也是为了集各家之精华,成一家之思想,那就是以道家思想为主干,融合各家学说。

据吕不韦说,此书对各家思想的去取完全是从客观出发,对各家都抱公正的态度,并一视同仁的。

因为“私视使目盲,私听使耳聋,私虑使心狂。

三者皆私没精,则智无由公。

智不公,则福日衰,灾日隆。

”(《吕氏春秋·序意》)《吕氏春秋》的十二纪是全书的大旨所在,是全书的重要部分,分为《春纪》、《夏纪》、《秋纪》、《冬纪》。

每纪都是5篇,共60篇。

本书是在“法天地”的基础上来编辑的,而十二纪是象征“大圜”的天,所以,这一部分便使用十二月令来作为组合材料的线索。

《春纪》主要讨论养生之道,《夏纪》论述教学道理及音乐理论,《秋纪》主要讨论军事问题,《冬纪》主要讨论人的品质问题。

八览,现在63篇,显然脱去一篇。

内容从开天辟地说起,一直说到做人务本之道、治国之道以及如何认识、分辨事物、如何用民、为君等。

六论,共36篇,杂论各家学说。

《吕氏春秋》保存着先秦各家各派的不同学说,还记载了不少古史旧闻、古人遗语、古籍佚文及一些古代科学知识,其中不少内容是其他书中所没有的。

《吕氏春秋》简介

《吕氏春秋》简介

《吕氏春秋》简介《吕氏春秋》保存着先秦各家各派的不同学说,还记载了不少古史旧闻、古人遗语、古籍佚文及一些古代科学知识。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吕氏春秋》简介,欢迎阅读。

《吕氏春秋》简介《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著作,又名《吕览》。

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十二卷,一百十六篇,二十余万字。

在公元前239写成,当时正是秦国统一六国前夜。

《吕氏春秋》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内容驳杂,有儒、道、墨、法、兵、农、纵横、阴阳家等各家思想,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

在内容上虽然杂,但在组织上并非没有系统,编著上并非没有理论,内容上也并非没有体系。

正如该书《用众》篇所说:“天下无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取之众白也。

”《吕氏春秋》的编著目的显然也是为了集各家之精华,成一家之思想,那就是以道家思想为主干,融合各家学说。

据吕不韦说,此书对各家思想的去取完全是从客观出发,对各家都抱公正的态度,并一视同仁的。

因为“私视使目盲,私听使耳聋,私虑使心狂。

三者皆私没精,则智无由公。

智不公,则福日衰,灾日隆。

”(《吕氏春秋·序意》)《吕氏春秋》的十二纪是全书的大旨所在,是全书的重要部分,分为《春纪》、《夏纪》、《秋纪》、《冬纪》。

每纪都是5篇,共60篇。

本书是在“法天地”的基础上来编辑的,而十二纪是象征“大圜”的天,所以,这一部分便使用十二月令来作为组合材料的线索。

《春纪》主要讨论养生之道,《夏纪》论述教学道理及音乐理论,《秋纪》主要讨论军事问题,《冬纪》主要讨论人的品质问题。

八览,现在63篇,显然脱去一篇。

内容从开天辟地说起,一直说到做人务本之道、治国之道以及如何认识、分辨事物、如何用民、为君等。

六论,共36篇,杂论各家学说。

《吕氏春秋》保存着先秦各家各派的不同学说,还记载了不少古史旧闻、古人遗语、古籍佚文及一些古代科学知识,其中不少内容是其他书中所没有的。

《吕氏春秋》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吕氏春秋》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吕氏春秋》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吕氏春秋》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先秦时期重要的杂家著作。

《吕氏春秋》原文 译文 注释

《吕氏春秋》原文 译文 注释

《吕氏春秋》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文化经典,至今仍有相当的研究价值。

它由我国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吕不韦所著,被视为我国儒家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本文将对《吕氏春秋》的原文内容进行翻译,并结合注释,以便更好地了解和理解这部文化经典的内涵。

1.《吕氏春秋》原文《吕氏春秋》是一部总结战国时期各家学说的文集,共分为“纪”“论”“政”“势”“形”“用”六篇,涵盖了政治、伦理、军事、经济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它的原文是古代文言文,语言优美精炼,表达清晰、深刻,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2. 译文《吕氏春秋》的翻译工作需要深入理解古代汉语的语法、词义、文化内涵等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巧妙地表达出原著的精神。

这部经典的译文需要忠实于原著的意思,同时又能够符合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和理解水平,这是一项考验译者功力的艰巨任务。

3. 注释在阅读《吕氏春秋》时,需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来理解其中的思想和观念。

在对待君臣关系、礼乐制度、善恶报应等方面的观点,都需要通过注释来进行解释,以便更好地理解作者的立场和观点。

《吕氏春秋》是我国古代的重要文化遗产,它的原文翻译和注释工作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

继续深入阐述《吕氏春秋》的相关内容和研究意义,将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这部古代文化经典。

我们可以通过对《吕氏春秋》的研究和理解,探索其对我国古代政治、伦理、军事、经济等多个方面的影响。

可以进一步讨论《吕氏春秋》对后世学者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可以总结出对于今人的启示和价值。

4. 对我国古代政治、伦理、军事、经济等多个方面的影响《吕氏春秋》对我国古代政治、伦理、军事、经济等多个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政治方面,它提出了关于君臣关系、国家政治制度、官职任命、赋税等方面的观念和原则,对于后来我国的政治制度和官僚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伦理方面,它探讨了人性、道德、善恶报应等问题,形成了独特的伦理观念,对后来的道德伦理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吕氏春秋全文及翻译

吕氏春秋全文及翻译

吕氏春秋全文及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试题答案、职业规划、原文赏析、小学阅读、初中阅读、高中阅读、诗词阅读、文言文阅读、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 writing, test questions answers, career planning,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primary school reading, junior high school reading, high school reading, poetry reading, classical Chinese reading,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吕氏春秋全文及翻译吕氏春秋全文及翻译《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著作,又名《吕览》。

吕氏春秋的内容

吕氏春秋的内容

吕氏春秋一、简介吕氏春秋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部重要典籍,是由战国时期吕不韦所编纂的政治家书籍。

全书共分为三十四篇,内容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被誉为战国时期最重要的政治学著作之一。

二、作者背景1.吕不韦:吕氏春秋的作者,战国时期韩国大臣和商人。

他以聪明才智和出色的商业头脑而闻名,并成为当时韩国最富有和有权势的人物之一。

2.政治家身份:吕不韦曾担任韩国宰相,对于政治有着深入的研究和实践经验。

他在政务上具有独到见解,并通过《吕氏春秋》将自己的思想传递给后世。

三、内容概述《吕氏春秋》主要围绕着“明主”、“贤臣”、“法度”等议题展开讨论,力图提供一个全面而系统的治理理论。

1.明主:书中明确提出了明主的概念,认为明主应具备丰富的知识和智慧,以及正确的道德观念。

明主应善于倾听各方意见,并能够正确处理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的问题。

2.贤臣:《吕氏春秋》强调贤臣在政治中的重要性。

贤臣应该具备聪明才智、高尚品德和忠诚心,能够辅佐明主实现国家繁荣富强。

3.法度:书中提出了法度的重要性,认为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对于国家治理至关重要。

法律应公正、合理,并得到全体人民的遵守和信任。

4.政治思想:《吕氏春秋》探讨了不同政治制度和政策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书中强调了统一大业、民生至上、礼仪之道等原则,旨在提供一套完善的政治思想体系。

5.军事战略:《吕氏春秋》也关注战争与军事战略。

书中提出了“用兵之道”、“攻守兼备”、“奇正相生”等理论,为后世的军事思想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四、影响与意义《吕氏春秋》是中国古代政治学著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

1.政治学经典:《吕氏春秋》为后世政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素材和参考。

书中对于政治制度、统治理念和军事战略等方面的讨论,对于后来政治学家和军事家有着深远启示。

2.儒家经典:《吕氏春秋》在儒家经典中占据重要地位。

它强调道德伦理、仁爱之道,并对儒家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3.社会发展:《吕氏春秋》对于社会发展也具有一定影响。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
《春纪》主要讨论养生之道,《夏纪》论述教学道理及音乐理论,《秋纪》主要讨论军事问题,《冬纪》主 要讨论人的品质问题。八览,有63篇,八十三篇,八览者,{有始}、{孝行}、{慎大}、{先识}、{审分}、{审应}、 {离俗}、{恃君}。显然脱去一篇。内容从开天辟地说起,一直说到做人务本之道、治国之道以及如何认识、分辨 事物、如何用民、为君等。六论,共36篇,六论者,{开春}、{慎行}、{贵直}、{不苟}、{似顺}、{士容}。杂论 各家学说。《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21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纂的杂家著作, 又名《吕览》,在公元前239写成,当时正是秦国统一六国前夜。
《吕氏春秋》(6张)待到一切准备就绪,吕不韦就令门下凡能撰文者,每人把自己所闻所见国历史上第一部有组织按计划编写的文集,上应天时,中察人情,下观地利,以道家思想 为基调,坚持无为而治的行为准则,用儒家伦理定位价值尺度,吸收墨家的公正观念、名家的思辨逻辑、法家的 治国技巧,加上兵家的权谋变化和农家的地利追求,形成一套完整的国家治理学说。
《吕氏春秋》肯定法家的重要性和变法的必要性,明确指出:“有金鼓,所以一耳;必同法令,所以一心也; 智者不得巧,愚者不得拙,所以一众也;勇者不得先,惧者不得后,所以一力也;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 异则危。”“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事易时移,变法宜矣。”这些观点显然与 商、韩的思想有直接的。但是《吕氏春秋》对于法家“惨礉少恩”的一面,对于《韩非子》中的种种阴谋权术, 是拒斥不取的。
相对道、儒二家,《吕氏春秋》对墨家思想吸收较少。墨家的尊天、明鬼、非攻、非乐等主张,它基本摒弃 或予以驳斥。但对尚贤、兼爱之说,还是有所吸收的。《爱类》篇说:“贤人之不远海内之路而时往来于王公之 朝,非以要利也,以民为务故也。”“仁人之于民也,可以便之,无不行也。”《精通》篇强调:圣人“以爱利 民为心”。《圜道》篇赞赏尧、舜“以贤者为后,不肯与其子孙”,也与墨子“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有能则举 之,无能则下之”的尚贤主张相一致。《吕氏春秋》中有一篇《节葬》,吸收并改造了墨子“薄葬短丧”的思想, 主张:人死虽不为鬼,亦无知觉,但出于活着的亲人在感情上的需要,送死仍要有一定的仪节,然而“自古及今, 未有不亡之国也;无有不亡之国,是无不扬之墓也”,故此厚葬是无益的。那么社会上何以盛行厚葬之风呢?《节 葬篇》说:“今世俗:大乱之主,愈侈其葬,则……生者以相矜尚也。侈靡者以为荣,俭节者以为陋……此非慈 亲孝子之心也。”这一见解比起墨子的节葬观,更显得理智和深刻。另外,《吕氏春秋》提出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名实观,注重类比推理的正确运用,批驳诡辩的名辩思想,显然也是吸收、继承了《墨经》中的优秀思想。

吕氏春秋翻译

吕氏春秋翻译

吕氏春秋翻译《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在秦国相邦吕不韦的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杂家名著。

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吕氏春秋翻译,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文:善学者若齐王之食鸡也,必食其跖数千而后足,虽不足,犹若有跖。

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

人亦然。

故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故假人者遂有天下。

无丑不能,无恶不知。

丑不能,恶不知病矣,不丑不能、不恶不知尚矣。

虽桀、纣犹有可畏可取者,而况于贤者乎?故学士曰:辩议不可(不)为,辩议而苟可为,是教也。

教,大议也,辩议而不可为,是被褐而出,衣锦而入。

戎人生乎戎、长乎戎而戎言,不知其所受之;楚人生乎楚、长乎楚而楚言,不知其所受之。

今使楚人长乎戎,戎人长乎楚,则楚人戎言,戎人楚言矣。

由是观之,吾未知亡国之主不可以为贤主也,其所生长者不可耳。

故所生长不可不察也。

天下无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取之众白也。

夫取于众,此三皇、五帝之所以大立功名也。

凡君之所以立,出乎众也。

立已定而舍其众,是得其末而失其本。

得其末而失其本,不闻安居。

故以众勇无畏乎孟贲矣,以众力无畏乎乌获矣,以众视无畏乎离娄矣,以众知无畏乎尧、舜矣。

夫以众者,此君人之大宝也。

田骈谓齐王曰:“孟贲庶乎患术,而边境弗患;楚、魏之王,辞言不说,而境内已修备矣,兵士已修用矣,得之众也。

”译文:善于学习的人,如同齐王善于吃鸡啊,一定要吃很多鸡脚然后才对于脚有好处。

(喻学者之道众多然后优也)即使不充分,仍然如有用一样自信。

万物本来都有长处有缺点。

人也一样有长短。

所以,善于学习的人,善于借用、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

所以吸取借用别人(的长处)的人能拥有天下。

鄙视(看来)无能之人,厌恶(看来)无知之人,是错误的。

不鄙视(看来)无能之人,不厌恶(看来)无知之人,就对了。

即使是夏桀、商纣王仍然有可以敬畏可以借鉴的地方,更何况贤明的人呢!天底下没有纯粹白色(而无疵)的狐狸却有纯粹白色的裘皮,这是博采众狐狸的白色腋皮的缘故。

吕氏春秋原文及白话文

吕氏春秋原文及白话文

吕氏春秋原文及白话文
《吕氏春秋》原文及译文如下:
原文: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

为不善亦然。

白圭之中山,中山之王欲留之,白圭固辞,乘舆而去。

又之齐,齐王欲留之仕,又辞而去。

人问其故,曰:“之二国者皆将亡。

所学有五尽。

何谓五尽? 曰:莫之必,则信尽矣;莫之誉,则名尽矣;莫之爱,则亲尽矣;行者无粮、居者无食,则财尽矣;不能用人、又不能自用,则功尽矣。

国有此五者,无幸必亡。

中山、齐皆当此。

” 若使中山之王与齐王闻五尽而更之,则必不亡矣。

其患不闻虽闻之又不信然则人主之务在乎善听而已矣夫五割而与赵悉起而距军乎济上未有益也是弃其所以存,而造其所以亡也。

译文:周鼎上铸有饕餮纹,有头没有身子,正在吃人而没有吞下去,祸害已危及自身,用以说明恶有恶报。

做不善的事也是这样。

白圭到中山国,中山国的君主想要留下他,白圭坚决谢绝,乘车离开了。

我听说有五尽。

什么叫五尽呢?。

吕氏春秋的故事

吕氏春秋的故事

吕氏春秋的故事吕氏春秋,是中国战国时期吕不韦所著的一部历史文献,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其丰富的内容、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吕氏春秋的故事源于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政治智慧。

它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瑰宝。

在吕氏春秋中,我们可以看到吕不韦对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思考和总结。

他以自己的经历和见解,对当时的社会状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和观点。

这些观点不仅对当时的政治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后世的政治理论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吕氏春秋中的故事还包括了许多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这些事件和人物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政治斗争,也为后人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通过对这些故事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和文化,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情冷暖。

除此之外,吕氏春秋中还融入了丰富的哲学思想。

吕不韦对于人生、道德、政治等方面的思考,贯穿于整部著作之中。

他以深邃的思想和生动的语言,阐述了自己的理论观点,为后世的哲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总的来说,吕氏春秋是一部具有深刻历史内涵和丰富哲学思想的著作。

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通过对吕氏春秋的研究和阅读,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风采和魅力。

同时,吕氏春秋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文化遗产,对于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吕氏春秋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吕氏春秋原文及翻译

吕氏春秋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吕氏春秋原文及翻译

吕氏春秋文言文翻译及原文吕氏春秋原文及翻译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著作,又名《吕览》。

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十二卷,一百十六篇,二十余万字。

在公元前239年成,当时正是秦国统一六国前夜。

离俗原文:一曰:世之所不足者,理义也;所有馀者,妄苟也。

民之情,贵所不足,贱所有馀,故布衣、人臣之行,洁白清廉中绳,愈穷愈荣,虽死,天下愈高之,所不足也。

然而以理义斫削,神农、黄帝犹有可非,微独舜、汤。

飞兔、要褭,古之骏马也,材犹有短。

故以绳墨取木,则宫室不成矣。

舜让其友石户之农,石户之农曰:“棬々乎后之为人也!葆力之士也。

”以舜之德为未至也,於是乎夫负妻戴,携子以入於海,去之终身不反。

舜又让其友北人无择,北人无择曰:“异哉后之为人也!居於畎亩之中,而游入於尧之门。

不若是而已,又欲以其辱行漫我,我羞之。

”而自投於苍林之渊。

汤将伐桀,因卞随而谋,卞随辞曰:“非吾事也。

”汤曰:“孰可?”卞随曰:“吾不知也。

”汤又因务光而谋,务光曰:“非吾事也。

”汤曰:“孰可?”务光曰:“吾不知也。

”汤曰:“伊尹何如?”务光曰:“强力忍诟,吾不知其他也。

”汤遂与伊尹谋夏伐桀,克之。

以让卞随,卞随辞曰:“后之伐桀也,谋乎我,必以我为贼也;胜桀而让我,必以我为贪也。

吾生乎乱世,而无道之人再来诟我,吾不忍数闻也。

”乃自投於颍水而死。

汤又让於务光曰:“智者谋之,武者遂之,仁者居之,古之道也。

吾子胡不位之?请相吾子。

”务光辞曰:“废上,非义也;杀民,非仁也;人犯其难,我享其利,非廉也。

吾闻之,非其义,不受其利;无道之世,不践其土。

况於尊我乎?吾不忍久见也。

”乃负石而沈于募水。

故如石户之农、北人无择、卞随、务光者,其视天下,若六合之外,人之所不能察。

其视贵富也,苟可得已,则必不之赖。

高节厉行,独乐其意,而物莫之害。

不漫於利,不牵於埶,而羞居浊世。

惟此四士者之节。

若夫舜、汤,则苞裹覆容,缘不得已而动,因时而为,以爱利为本,以万民为义。

吕氏春秋寓言故事

吕氏春秋寓言故事

吕氏春秋寓言故事《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的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式的传世巨著。

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儒、法、道等等)著作,又名《吕览》。

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

故事一颜回抓饭吃孔子周游列国被困,好不容易弄到一点米让颜回煮了一起吃。

快熟时,孔子看见颜回用手抓锅里的饭吃,假装没看见。

饭熟后,颜回叫孔子吃饭。

孔子说,刚刚做梦祭祀祖先,我自己先吃干净的饭,然后才给祖先吃。

颜回立马明白了孔子的意思,解释说,不是这样的,刚刚碳灰飘进锅里,弄脏了一点米饭,丢掉又不好,所以我自己抓来吃了。

点评:眼见不一定为实,你所看到的,可能只是事实的一个方面,而不一定是事实的全部。

因此,我们要多一点耐心,认真思考和调查,这样才能发现事实真相,避免不必要的误会。

故事二割肉相啖齐国有两个好逞勇武的人,一个住在城东,一个住在城西,有一天两人在路上不期而遇,相约一起去喝酒。

酒过数巡后,城东的人提议弄点肉来吃,城西的人表示你我身上都有肉,哪里还用去弄肉。

于是两人便拔出刀来,你割我身上的肉吃,我割你身上的肉吃,纵然血流满地,他们还是边割边吃,直到送掉性命。

点评:可以要强,但千万别逞强。

逞强很容易害人害己!故事三穿井得一人宋国有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井,需要到河边打水。

因此,家里必须有个人经常出去挑水。

家里打了一口井以后,他告诉别人说:“家里打了一口井,就等于多了一个人啊。

”有人听说了就传开了:“老丁家打井挖出一个人来。

”宋国人都在传扬这件事,后来连国君也听说了。

国君派人问这户人家到底是怎么回事,他解释说:“我们的意思是,凿了井以后,家里省出人手,便多了一个劳动力,并不是打井的时候挖出了一个人。

”点评:要懂得辨别信息的真伪,不要以讹传讹,间接途径获得的信息可能不可靠。

《吕氏春秋·仲秋纪》原文及翻译译文

《吕氏春秋·仲秋纪》原文及翻译译文

《吕氏春秋·仲秋纪》原文及翻译译文1、《吕氏春秋·仲秋纪》原文及翻译译文《吕氏春秋·仲秋纪》原文及翻译吕氏春秋原文:衣,人以其寒也;食,人以其饥也。

饥寒,人之大害也。

救之,义也。

人之困穷,甚如饥寒,故贤主必怜人之困也,必哀人之穷也。

如此则名号显矣,国士得矣。

昔者语秦缪公乘马而车为败,右服失而野人取之。

缪公自往求之,见野人方将食之于歧山之阳。

缪公叹曰:“食骏马之肉而不旋饮酒,余恐其伤女脾胃也!”于是遍饮之而去。

处一年,□韩原之战,晋人已环缪公之车矣,晋梁由靡已扣缪公之左骖矣,晋惠公之右路石②奋投而击缪公之甲,中之者已六札矣。

野人之尝食马肉于歧山之阳者三百有余人,毕力为缪公疾斗□车下,遂大克晋,反获惠公以归。

此《诗》之所谓曰“君君子则正,以行其德;君贱人则宽,以尽其力”者也。

人主其胡可以无务行德爱人乎?行德爱人则民亲其上,民亲其上则皆乐为其君死矣。

赵简子有两白骡而甚爱之。

阳城胥渠③处广门之官,夜款门而谒曰:“主君之臣胥渠有疾,医教之曰:‘得白骡之肝病则止,不得则死。

’”谒者入通。

董安于御于侧,愠曰:“嘻!胥渠也,期吾君骡,请即刑焉。

”简子曰:“夫杀人以活畜,不亦不仁乎?杀畜以活人,不亦仁乎?”于是召庖人杀白骡,取肝□与阳城胥渠。

处无几何赵兴兵而攻狄广门之官左七百人右七百人皆先登而获甲首人主其胡可以不好士?凡敌人之来也,以求利也。

今来而得死,且以走为利。

敌皆以走为利,则刃无与接。

故敌得生于我,则我得死于敌;敌得死于我,则我得生于敌。

夫我得生于敌,与敌得生于我,岂可不察哉?此兵之精者。

存亡死生,决于知此而已矣。

(选自《吕氏春秋·仲秋纪》,有删改)【解释】①右服:四匹马驾车,中间两匹叫左服,其中右边的叫右服。

②路石:车夫之名。

③阳城胥渠:姓阳城,名胥渠。

译文:人穿衣服,是因为寒冷;人吃东西,是因为饥饿。

饥寒交迫是人的大难。

把人从这种困境中救出,是道义。

人在穷困中比饥寒交迫更难受,所以贤能的君主一定会同情人的困厄,一定会怜悯人的窘迫。

吕氏春秋典故

吕氏春秋典故

吕氏春秋典故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秦国国相吕不韦组织门客集体编纂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大约成书于公元前239年前后。

《吕氏春秋》条分理顺,篇章划分十分整齐:分十二纪,每纪5篇;八览,每览8篇;六论,每论6篇。

再加上一篇序文,共161篇(今存160篇)。

《吕氏春秋》兼收儒、道、墨、名、法、兵、农、阴阳各家学说之所长,展现了先秦时期哲学、政治、法律、军事、教育、养生等多个方面的学术思想,后人认为《吕氏春秋》为“杂家”之始。

其编撰结构与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吕氏春秋》是我国先秦时期的重要文献。

在文学方面,它的文章短小,质实平畅,创作了大量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记录了许多上古时期神话传说。

从思想史的角度来看,它保存了大量先秦诸子百家的遗佚文献,为先秦学术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后人评价为“先哲之话言,千古之佚事,赖此以传于后世”。

吕氏春秋简介

吕氏春秋简介

吕氏春秋《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在秦国相邦吕不韦的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杂家名著。

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

此书以“道家学说”为主干,以名家、法家、儒家、墨家、农家、兵家、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

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秦统一后的意识形态。

但后来执政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使包括儒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全部受挫。

《吕氏春秋》集先秦诸子百家之大成,是战国末期杂家的代表作,全书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吕氏春秋》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思想为主体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兵农诸家学说而贯通完成的一部著作。

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

高诱说《吕氏春秋》“此书所尚,以道德为标的,以无为为纲纪”。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吕不韦重要的巨著,公元前239年左右完成,当时正是秦国统一六国的前夕。

其书“基本上以儒家为宗,取各家之长而弃其短,所以能成一家之言。

”是秦汉杂家的代表作之一。

吕不韦是秦国一代名相,任职于战国末年。

吕因散尽家财帮助在赵国为人质的嬴异人立嫡有大功劳,在异人继位为秦庄襄王后,被任用为秦国丞相。

在战国时期,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赵国有平原君,齐国有孟尝君,他们都礼贤下士,结交宾客。

并在这方面要争个高低上下。

吕不韦认为秦国如此强大,所以他也招来了文人学士,给他们优厚的待遇,门下多达三千人。

与四公子不同的是,吕不韦招揽门客,并不甚看重勇夫猛士,却十分注重文才。

原来,吕不韦有他自己的见解。

他素来善于谋略,瞧不起那些头脑简单的勇夫。

再说秦国猛将如云,军力强大,没有必要再蓄养征杀之士,还有一个原因,其时许多善辩之士纷纷著书立说,广为流传,不但天下闻名,还可传之后世,永垂青史,这一点尤其令吕不韦眼热。

吕不韦本是商人出身,没有条件去著书立说,但他可以借助这些擅长舞文弄墨的门人,来实现自己的抱负和愿望。

那时各诸侯国有许多才辩之士,像荀卿那班人,著书立说,流行天下。

吕氏春秋名词解释

吕氏春秋名词解释

吕氏春秋名词解释吕氏春秋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部重要史书,被认为是战国时期最早的一部纪传体史书。

下面是对吕氏春秋中一些重要名词的解释:1. 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一部全面反映中国战国时期政治、军事、文化、哲学等方面的史书。

它是由战国时期的吕不韦和其子吕不辰等人所撰写,共有26篇,涵盖了从周穆王到战国秦孝公49年的历史。

该书注重史料的收集,较为客观地记录了当时的政治变革和社会风貌,对于研究战国时期的政治体制、社会思潮等有重要价值。

2. 纪传体:《吕氏春秋》采用了纪传体形式,即以纪事和传记相结合的方式来记载历史事件和人物。

纪事部分记录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等事件,而传记部分则详细介绍了各国重要人物的生平事迹、政治主张等。

这种体裁的运用使得吕氏春秋不仅是一部重要的历史资料,也是一部集合了人物传记和政治论述的文化经典。

3. 内外篇:《吕氏春秋》的内容分为内篇和外篇两部分。

内篇主要叙述了国家政治和内政方面的事宜,包括各国的国家政策、政治制度、官员选拔等;而外篇则主要叙述了国家间的外交关系、战事等方面的事宜。

这种内容安排使得《吕氏春秋》成为一个综合性的史书,全面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动荡和外交冲突。

4. 道家思想:《吕氏春秋》在思想内容上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

道家注重个体的修身养性和道德修养,强调以“无为而治”来达到社会的和谐与安定。

吕氏春秋中的一些篇章或章节中体现了这种思想,如《道运篇》,主张君主应以德治国,以道德的力量来维持社会秩序。

5. 王道思想:吕氏春秋也强调君主的权威和责任,主张君主应以王道来统治国家。

王道思想认为君主应以仁政治国,以道义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使得国家繁荣昌盛。

吕氏春秋中的一些篇章如《明王篇》等就反映了这种思想。

总的来说,《吕氏春秋》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部重要史书,它以纪传体的形式,全面地反映了当时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吕氏春秋在内容上融合了道家思想和王道思想,对于研究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等具有重要价值。

名词解释吕氏春秋

名词解释吕氏春秋

名词解释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是中国先秦时期的一本重要兵书,作者为吕不韦。

其内容包括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方面,被誉为“诸子百家之首”。

《吕氏春秋》主要分为三篇,即“本纪”、“世家”和“列传”。

其中,“本纪”主要介绍历史上的君王和重要事件,“世家”则介绍诸侯的家族和政治情况,“列传”则是对历史人物的传记。

《吕氏春秋》的主要思想是“权谋”,即以权势为上,通过谋略达到政治目的。

此书对中国古代政治、军事、哲学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吕氏春秋》读书笔记一
孟春纪第一——【我的积累】
【原文节选】
是月也,命乐正入学习舞。乃修祭典,命祀山林川泽,牺牲无用牝,禁止伐木;无覆巢,无杀孩虫、胎夭、飞鸟,无麛无卵;无聚大众,无置城郭,掩骼霾髊。是月也,不可以称兵,称兵必有天殃。兵戎不起,不可以从我始。无变天之道,无绝地之理,无乱人之纪
【译文】
【译文】
1、水的本性是清澈的,但因为泥土混杂在水里,所以才不清澈。人的天性是可以长寿的,但因为身外之物不断搅扰他,所以就不能长寿。外界的东西是用来修养生命的,而不是用生命去追求的。现时代的人们,糊涂的大多用生命去追求外界的东西,这就是不知道轻重了。不知道轻重,就会把重的当作轻的,把轻的当作重的。如果这样,那么一举一动没有不失败的。如此做君主,就会昏庸悖谬;如此做臣子,就会乱纲乱纪;如此做儿子,就会狂妄自大。一个国家有以上三种情况之一的,就势必要灭亡,不可幸免。
本生—【我的感悟】之二
时间流逝,流逝不去的是古人笔下的文字是如此清晰的再现着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出进小车,烟酒麻将、名包名表、迷恋女色、沉醉于淫靡之音……好像这些就代表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身份的提高,代表着生命质量、生活质量,殊不知他们恰恰是“招致脚病的器械”、“腐烂肠子的食物”、“砍伐生命的利斧”。古人的生命哲学,养生之道为什么我们弃之一旁,充耳不闻呢?贵而不骄,富而不奢真的很难吗?生命对于每一个人只有一次,生命质量的最高境界是健康,幸福的生活来自自足自律,而不是纸醉金迷,贪婪享受。
《吕氏春秋》读书笔记二
本生—【我的积累】
【原文节选】
1.夫水之性清,土者抇之,故不得清。人之性寿,物者抇之,故不得寿。物也者,所以养性也,非所以性养也。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养物,则不知轻重也。不知轻重,此为子,狂。三者国有一焉,无幸必亡。
【译文】
2、富贵而不懂得养生之道,正足以成为祸患,与其这样,还不如贫贱。贫贱的人获得东西艰难,即使想要过度地沉溺于物质享受之中,又从哪儿去弄到呢?出门乘车,进门坐辇,务求安逸舒适,这种车辇应叫敢“招致脚病的器械”。吃肥肉,喝醇酒,极力勉强自己吃喝,这种酒肉应该叫做“腐烂肠子的食物”。迷恋女色,陶醉于淫靡之音,极尽享乐,这种美色、音乐应该叫做“砍伐生命的利斧”。这三种祸患都是富贵所招致的。所以古代就有不肯富贵的人了,这是由于重视生命的缘故,并不是用轻视富贵钓取虚名来夸耀自己,而是为保全生命。既然这样,那么以上这些道理是不可不明察的。
本生—【我的感悟】之一
人们无一例外的希望长寿,却也希望放纵享受生命,于是对外界的诱惑缺乏抵抗力,以至于不惜损害生命以求物欲的满足,要知道外界的东西是用来修养生命的,而不是用生命去追求的。追求的结果是舍本求末,本末倒置,形成用生命换金钱物质享受,用金钱换健康、换生命,能换吗?轻重不知,本末不知于己于人于国“则每动无不败”。
【译文】
1、如今我的生命属于我所有,而给我带来的利益也是极大的。以它的贵贱而论,即使贵为夫子,也不足以同它相比,以它的轻重而论,即使富有天下,也不能同它交换;以它的安危而论,一旦失掉它,终身不可再得到。正是由于这三个方面的原因,有道之人对生命特别小心谨慎。
2、对生命不知小心爱惜的人,他们对死生,存亡、可与不可从来没有分辨清过。那些分辨不清死生、存亡、可与不可的人,他们认为正确的从来不是正确的,他们认为错误的从来不是错误的。他们把错误的东西当作是正确的,把正确的东西当作是错误的,这种情况叫作“大惑”。象这种人,正是天降祸的对象。持这种态度修身,必定死亡,必定遭祸’持这种态度治理国家,国家必定残破,必定灭亡。死亡、灾祸、残破、灭亡,这些东西都不是自己找上来的,而是惑乱所招致的。长寿的得来也常是这样。所以,有道之人不去考察招致的结果,而考察招致它们的原囡,那么,结果的实现就是不可制止的了。这个道理不可不深知。
这个月乐正到学宫去教公卿的子弟学习乐舞。准备祭祀典礼,还下令要祭祀山林川河,祭品不要用雌畜,禁止砍伐树木;不要打翻鸟窝,不要杀死幼小的虫子和雏鸟,不要杀小鹿和孵卵的鸟;不要聚集民众,不要修建城墙,要把暴露在外的尸体掩埋。
这个月不可以大举兴兵,发动战争就一定会发生天灾人祸。不要兴起战争,不可以从我这里发起战争。发布政令不要违背自然的规律,不要费绝土地的常理,不要把作为人的纲纪弄混乱。
重己—【我的感悟】
自然界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生活中没有完全相同的生命个体。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值得重视和尊重的,无论高低贵贱,贫穷富有,健康疾病,轻重安危,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永远值得珍视善待。
孟春—【我的感悟】
春天是万物萌生的季节,是生命萌动的季节,是生长的季节。珍爱生命,热爱自然,遵循自然规律是古人的告诫,更是现代人必须做到的。我们是万物之灵,更应该成为万物的保护者,不乱砍乱伐,不肆意捕杀,不劳命伤财,扰民害民,只有这样才可能有人与自然的和谐,才有国家社会的稳定。谨记:“无变天之道,无绝地之理,无乱人之纪”
谨记:“物也者,所以养性也,非所以性养也。”
【原文节选】
2、贵富而不知道,适足以为患,不如贫贱。贫贱之致物也难,虽欲过之,奚由?出则以车,入则以辇,务以自佚,命之曰“招蹶之机”。肥肉厚酒,务以自强,命之曰“烂肠之食”。靡曼皓齿,郑卫之音,务以自乐,命之曰“伐性之斧”。三患者,贵富之所致也。故古之人有不肯贵富者矣,由重生故也;非夸以名也,为其实也。则此论之不可不察也。
谨记:贵富而不知道,适足以为患,不如贫贱。
《吕氏春秋》读书笔记三
重己——【我的积累】
【原文节选】
1、今吾生之为我有,而利我亦大矣。论其贵贱,爵为天子,不足以比焉;论其轻重,富有天下,不可以易之;论其安危,一曙失之,终身不复得。此三者,有道者之所慎也。
2、夫弗知慎者,是死生存亡可不可未始有别也。未始有别者,其所谓是未尝是,其所谓非未尝非。是其所谓非,非其所谓是,此之谓大惑。若此人者,天之所祸也。以此治身,必死必殃;以此治国,必残必亡。夫死殃残亡,非自至也,惑召之也。寿长至常亦然。故有道者不察所召,而察其召之者,则其至不可禁矣。此论不可不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