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试案例《以案释法》:破解家

合集下载

2024年司法考试卷四案例分析练习试题及答案

2024年司法考试卷四案例分析练习试题及答案

2024年司法考试卷四案例分析练习试题及答案2024年司法考试卷四案例分析练习试题及答案司法考试是法律行业的资格考试,卷四案例分析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卷四案例分析主要考察考生的法律应用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衡量考生法律素养的重要标准。

下面是一份2024年司法考试卷四案例分析练习试题及答案,供大家参考。

一、案情简介某市居民李某在自家门前发现一只流浪狗,心生怜悯,将其带回家中,并给它提供了食物和庇护。

然而,李某的善举被邻居王某得知后,王某对此心生嫉妒,认为李某的行为损害了自己的利益,因此向法院起诉李某,要求赔偿自己因流浪狗引起的损失。

二、问题提出1、李某是否有权利收留流浪狗?2、如果李某没有权利收留流浪狗,他是否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3、如何评价王某起诉李某的行为?三、分析解答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保护法》第三条规定,动物是具有生命、感知和利益的生物,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

因此,李某有权收留流浪狗。

2、如果李某没有合法拥有该流浪狗的证明,他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比如可能被处以罚款或者赔偿相关费用等。

3、王某起诉李某的行为值得商榷。

虽然李某收留流浪狗可能会给邻居带来一些不便,但王某应该通过合法的途径解决问题,比如可以向当地的动物保护组织或者相关部门反映情况,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

四、案例总结本案例涉及到动物保护、法律规定和邻里关系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通过分析可以得出,李某有权收留流浪狗,但需要注意相关的法律规定,避免因管理不善而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王某应该通过合法的途径解决问题,维护自己的权益。

以上是一份2024年司法考试卷四案例分析练习试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备考过程中,建议考生多做类似的练习题,提高自己的法律应用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通过司法考试做好充分的准备。

司法考试案例《以案释法》:员工因涉嫌刑事犯罪被公司开除

司法考试案例《以案释法》:员工因涉嫌刑事犯罪被公司开除

司法考试案例《以案释法》:员工因涉嫌刑事犯罪被公司开除司法考试案例《以案释法》:员工因涉嫌刑事犯罪被公司开除——法院调解公司支付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基本工资11月2日记者获悉,新城法院成功调解一起因解除劳动合同引起的劳动争议纠纷。

因与同事发生矛盾被公安机关处理,一名员工被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双方因此产生纠纷。

经调解,公司向员工支付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的基本工资,双方纠纷了结。

贺某原在一家公司任教,双方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后因贺某与同事发生矛盾涉嫌刑事犯罪被公安机关拘留,并于2015年8月被取保候审。

其后,贺某未去公司上班。

诉状中,贺某称公司一直不同意其上班,但未提供充分证据予以证明。

2016年11月,公司向贺某送达了解除劳动合同的通知。

双方因此发生纠纷,贺某诉至新城法院,要求公司支付工资、经济补偿金、赔偿金等。

主审法官在了解案件由来的基础上,考虑到原告在被告处工作时间较长,判决结案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双方矛盾也许会进一步激化。

鉴于此,庭审结束后法官积极与当事人沟通,阐明原告未上班期间双方存在劳动关系的法律事实,以及从原告被取保候审到解除劳动关系期间,各自应承担的权利义务。

主审法官从法律到事理,再到情理,耐心细致地给双方当事人做调解工作,分析利弊关系,消除当事人的疑惑。

11月2日记者获悉,在法官的耐心调解下,该公司向贺某支付了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的基本工资,贺某撤回起诉,双方纠纷就此了结。

法官说,近年来,受企业转型升级、劳动者维权意识增强等因素影响,基层法院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增长迅速。

劳动争议案件关系劳动者切身利益,劳资双方对抗激烈,已成为关乎社会民生的问题之一,且该类案件一裁二审的特殊程序规定使得案件处理周期过长,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和司法成本过高。

新城区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过程中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调解体系,加大调解力度,争取将矛盾化解在初始阶段。

法律破解难题案例分析(3篇)

法律破解难题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房地产纠纷案件也日益增多。

这类案件涉及的法律问题复杂,涉及合同法、物权法、土地管理法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以一起典型的房地产纠纷案为例,分析法律如何破解此类难题。

二、案件基本情况原告张某与被告某房地产开发公司(以下简称“开发商”)于2018年签订了《商品房买卖合同》,约定购买开发商开发的某住宅小区一套房屋。

合同约定房屋面积为100平方米,总价款为200万元。

合同签订后,张某按照约定支付了部分房款。

然而,在房屋交付过程中,张某发现房屋面积与合同约定不符,实际面积仅为90平方米。

张某要求开发商按照合同约定赔偿差价款,但遭到开发商拒绝。

于是,张某将开发商诉至法院。

三、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房屋面积缩水是否构成违约?2. 开发商应否按照合同约定赔偿差价款?3. 法院应如何判决?四、法律分析1. 房屋面积缩水是否构成违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在本案中,开发商交付的房屋面积与合同约定不符,已构成违约。

因此,法院应认定开发商违约。

2. 开发商应否按照合同约定赔偿差价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在本案中,开发商交付的房屋面积缩水,给张某造成了损失。

根据合同约定,开发商应按照实际面积与约定面积的差价赔偿张某。

3. 法院应如何判决?法院在审理本案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同相对性原则。

合同关系仅存在于合同当事人之间,合同约定对合同当事人具有约束力。

(2)公平原则。

法律破解难题案例分析(3篇)

法律破解难题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一些企业由于经营不善、债务累累等原因,形成了“僵尸企业”。

这些企业长期占用大量社会资源,阻碍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

为破解这一难题,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僵尸企业”处置工作。

本文将以某市“僵尸企业”处置为例,分析法律在破解这一难题中的作用。

二、案例分析(一)案件背景某市某钢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钢铁公司”)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国有控股企业。

由于市场环境变化和自身经营不善,钢铁公司负债累累,生产经营陷入困境。

为维护社会稳定,防止企业破产引发连锁反应,当地政府决定对钢铁公司进行处置。

(二)法律破解难题1. 立法保障为推动“僵尸企业”处置工作,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企业破产法》、《公司法》、《合同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为“僵尸企业”处置提供了法律依据,明确了处置程序和责任主体。

2. 行政推动某市政府成立专门工作小组,负责钢铁公司处置工作。

政府通过以下措施推动处置工作:(1)制定处置方案。

根据《企业破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钢铁公司处置方案,明确了处置目标、程序和责任主体。

(2)债务重组。

通过债务重组,降低钢铁公司负债率,为后续处置工作创造条件。

(3)资产处置。

通过公开拍卖、转让等方式,处置钢铁公司资产,实现资产保值增值。

3. 法律服务(1)律师介入。

政府聘请专业律师团队,协助处理钢铁公司相关法律事务,确保处置工作合法合规。

(2)法律援助。

为债权人、职工等提供法律援助,保障其合法权益。

(3)司法保障。

通过司法途径解决处置过程中出现的争议,确保处置工作顺利进行。

(三)案件结果在政府、企业、债权人、职工等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钢铁公司处置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企业负债率降至合理水平,职工安置得到妥善处理,资产得到有效处置,实现了社会稳定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三、经验总结1. 法律是破解“僵尸企业”难题的重要保障。

通过完善法律法规,明确处置程序和责任主体,为处置工作提供法律依据。

202X年国家司法考试四卷案例分析习题(3).doc

202X年国家司法考试四卷案例分析习题(3).doc

202X年国家司法考试四卷案例分析习题(3) 202X年司法考试即将开始啦,我在这里为考生们整理了202X年国家司法考试四卷案例分析习题,希望能帮到大家,想了解更多消息,的及时更新哦。

202X年国家司法考试四卷案例分析习题(3)【案情】: 2010年10月,侯一明(户籍所在地为甲县)在甲县的家中去世,他生前曾在乙县某村居住过一段时间,留在乙县的三头耕牛是其全部遗产,由其大儿子侯大华接管占有。

侯大华的弟弟侯小华认为耕牛是父亲留下的,应当有他一份,于是向法院提起诉讼,主张其对父亲的遗产有继承权。

当被告和原告就耕牛分割进行诉讼时,侯一明的堂兄侯一城从国外归来,也向法院提出了其是耕牛所有者。

侯一城称:争议的三头耕牛本来就不是侯一明的遗产,而是侯一城在出国前借给侯一明使用的,当时约定由侯一明免费照管耕牛,并可以自己耕地使用,待侯一城回国后再返还,这一口头约定有两名见证人在场见证。

因此,侯一城要求加入到诉讼中来,认为双方所争的耕牛所有权完全归自己享有,原、被告无权分割耕牛,并要求侯大华赔偿侯一明死后这段时间擅自使用耕牛而给自己造成的损失。

人民法院同意侯一城参加诉讼。

在法庭辩论期间,侯小华发现侯大华的诉讼代理人是审判长的妻子,于是提出要求审判长回避的申请。

在法庭辩论终结前,原告侯小华亲自向法院递交了撤诉申请书。

人民法院准许了原告侯小华的撤诉,裁定终止本案的审理。

【问题】:1.哪个法院有管辖权?为什么?2.侯一城是否有权利参加诉讼?为什么?若其在侯大华与侯小华的诉讼过程中并未回国,待回国后发现法院的生效判决侵害了自己的权利,侯一城可以如何救济?3.在法庭辩论期间,侯小华能否申请回避?4.对于侯小华的回避申请,人民法院应当如何处理?5.人民法院的准予撤诉的做法是否正确?原告撤诉后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的地位有什么变化?【答案】1.本题考查的是专属管辖。

甲县和乙县人民法院对于本案都有管辖权。

《民事诉讼法》第33条第3项规定,因继承遗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者主要遗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司法考试案例《以案释法》:利用外挂软件刷游戏币出售如何定性.doc

司法考试案例《以案释法》:利用外挂软件刷游戏币出售如何定性.doc

司法考试案例《以案释法》:利用外挂软件刷游戏币出售如何定性202X年司法考试报名即将开始,为考生们整理了备考202X年司法考试案例《以案释法》,希望能帮到大家,想了解更多资讯,请关注我的及时更新哦。

司法考试案例《以案释法》:利用外挂软件刷游戏币出售如何定性案情:2015年9月,吕某等人伙同张某,商定利用张某提供的外挂软件刷游戏币出售获利,并约定张某分成。

后张某在吕某等人购买的270台电脑中均安装了某游戏的外挂程序,并远程控制这些电脑。

外挂程序刷游戏币的运作过程是,首先破解某游戏的客户端的加密协议以及相关验证程序,实现无需客户端的情况下直接登录大量游戏账户到服务器内,然后通过这些账户在游戏内自动完成各种任务,领取游戏币和其他道具,最后,将每个账号获取的游戏币和道具收集。

获得游戏币后,由张某等人在某游戏交易平台上进行交易,共非法获利74.4万余元。

分歧意见:对于本案中吕某、张某等人的行为如何定性,存在四种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吕某、张某等人的行为构成侵犯著作权罪。

外挂软件在运行过程中对某游戏客户端程序及游戏图片信息等进行了复制,该软件外挂程序虽与官方软件客户端程序的所有文件并不完全一致,但其主体结构、功能系实质性相同,侵犯了某游戏的复制发行权,且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构成侵犯著作权罪。

第二种意见认为,吕某、张某等人的行为构成非法经营罪。

外挂属于非法互联网出版活动,而销售非法出版物的行为属于非法经营,以此类推,销售非法出版物的孳息,即通过外挂软件获取游戏币的行为也应认定为非法经营罪。

第三种意见认为,吕某、张某等人的行为构成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

因为,游戏外挂程序要实现自动操作等功能,必然要获取原正版游戏客户端的存储、处理或传输等信息,该非法获取行为加重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工作负担,且在此过程中行为人取得了较大的利益,符合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的构成要件。

第四种意见认为,吕某、张某等人的行为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逃脱法律制裁的案件解说(3篇)

逃脱法律制裁的案件解说(3篇)

第1篇摘要:本文以一起逃脱法律制裁的案件为例,分析了案件背后的法律漏洞、执法人员的失误以及犯罪分子的狡猾手段,旨在通过对案例的深入解析,为我国法律体系的完善和执法能力的提升提供借鉴。

一、案件背景某市发生了一起涉及巨额财产转移的诈骗案件。

犯罪嫌疑人甲通过虚构投资项目,骗取了乙、丙、丁等多人共计1000余万元。

案发后,甲潜逃至国外,企图逃避法律的制裁。

二、案件经过1. 犯罪嫌疑人甲通过虚构投资项目,以高额回报为诱饵,骗取了乙、丙、丁等多人共计1000余万元。

2. 案发后,警方迅速介入调查,发现甲有重大作案嫌疑。

3. 警方通过调查,掌握了甲的踪迹,并对其进行了通缉。

4. 甲在得知自己被通缉后,迅速逃离国内,潜逃至国外。

5. 在国外,甲利用国际法律体系的不完善,以及我国执法部门的信息壁垒,成功逃脱了法律制裁。

三、案件分析1. 法律漏洞(1)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财产转移的监管力度不足,导致犯罪嫌疑人甲能够轻易地将巨额资金转移至国外。

(2)我国与部分国家在司法协助方面的合作不够紧密,使得犯罪分子可以利用国际法律体系的不完善,逃避法律制裁。

2. 执法人员失误(1)警方在调查过程中,对犯罪嫌疑人的财产转移情况掌握不足,导致其潜逃。

(2)在追捕犯罪嫌疑人甲的过程中,警方未能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加强国际合作,导致其成功逃脱。

3. 犯罪分子狡猾手段(1)犯罪嫌疑人甲在作案过程中,精心策划,利用法律漏洞,使犯罪行为得以实施。

(2)潜逃后,甲充分利用国际法律体系的不完善,以及我国执法部门的信息壁垒,成功逃脱了法律制裁。

四、启示与建议1. 完善法律法规(1)加强对财产转移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2)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司法协助,共同打击跨国犯罪。

2. 提升执法能力(1)加强警方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提高打击犯罪的能力。

(2)加强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执法水平。

3. 强化国际合作(1)加强与各国的司法协助,共同打击跨国犯罪。

必须解释的法律案例(3篇)

必须解释的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李某某与张某系邻居,两家住宅相邻。

2018年5月,张某在自家庭院中种植了一棵大树,该树生长迅速,枝叶茂密。

随着时间的推移,该树逐渐影响到了李某某家的采光、通风和出行。

李某某多次与张某协商,要求其砍伐或修剪树木,但张某以各种理由拒绝。

2019年6月,李某某将张某诉至法院,要求张某赔偿因其树木侵权行为所造成的损失。

二、案件争议焦点1.张某种植的树木是否构成侵权?2.李某某的损失是否与张某的侵权行为存在因果关系?3.张某应承担何种赔偿责任?三、法院判决1.关于树木是否构成侵权的问题,法院认为,张某种植的树木虽未直接侵害李某某的财产权,但其枝叶伸入李某某家,影响了采光、通风和出行,构成了对李某某的相邻权侵害。

2.关于李某某的损失与张某侵权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法院认为,张某种植的树木是导致李某某家采光、通风和出行受影响的直接原因,因此,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3.关于张某应承担的赔偿责任,法院认为,张某作为侵权方,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考虑到李某某家采光、通风和出行受到的影响程度,以及张某的过错程度,法院判决张某赔偿李某某损失人民币5000元。

四、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八十八条: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因侵权行为造成损害的,侵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侵害他人财产的,应当按照下列规定承担侵权责任:(一)侵害财产权益的,应当赔偿损失;(二)造成他人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五、案例分析1.本案中,张某种植的树木虽然未直接侵害李某某的财产权,但其枝叶伸入李某某家,影响了采光、通风和出行,构成了对李某某的相邻权侵害。

司法考试案例《以案释法》:“先押后租”房屋变卖买受人可解除租赁.doc

司法考试案例《以案释法》:“先押后租”房屋变卖买受人可解除租赁.doc

司法考试案例《以案释法》:“先押后租”房屋变卖买受人可解除租赁国家司法考试即将开始,在这里为考生们整理了202X年司法考试案例《以案释法》,希望能帮到大家,想了解更多资讯,请关注我的及时更新哦。

司法考试案例《以案释法》:“先押后租”房屋变卖买受人可解除租赁2015年初,李某把已向银行贷款抵押的商铺出租给王某,租期为5年。

202X年间,李某因拖欠银行贷款及他人债务引发诉讼,在执行中该商铺被变卖给张某。

张某受买商铺后,因自己经营需要向王某提出收回商铺,遭到王某拒绝。

张某遂起诉要求解除王某的商铺租赁权。

法院经审理后判决,解除王某的商铺租赁权。

我国合同法第229条规定:“租赁物在租赁期间发生所有权变动的,不影响租赁合同的效力”,这就是“买卖不破租赁”规则,即在租赁关系存续期间,即使出租人将租赁物让与他人,对租赁关系也不产生任何影响。

但是本案为什么在出租商铺转卖他人后租赁关系被解除呢?因为“买卖不破租赁”规则存在两种例外的情形,即出租前被设立抵押和已被法院查封的情形限制适用该原则。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城镇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0条规定:“租赁房屋在租赁期间发生所有权变动,承租人请求房屋受让人继续履行原租赁合同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但租赁房屋具有下列情形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一)房屋在出租前已设立抵押权,因抵押权人实现抵押权发生所有权变动的;(二)房屋在出租前已被人民法院依法查封的。

”另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6条规定:“抵押人将已抵押的财产出租的,抵押权实现后,租赁合同对受让人不具有约束力。

”根据以上规定,在“先押后租”的情况下,抵押权人在债权无法实现时,将抵押物变卖,购得该抵押物的受让人不受原租赁合同的约束。

因此,只要受让人不愿履行原租赁合同,承租人就不得以存在租赁关系来对抗受让人。

据此,本案张某买得商铺后要求解除王某的租赁权应得到法律的支持。

司法考试案列分析题讲义(附答案)

司法考试案列分析题讲义(附答案)

司法考试案列分析题讲义【预测突破】案列:北京市人程某为了到天津市实施绑架,在北京市盗窃了一辆汽车,然后找到朋友周某,以揭发周某的隐私相威胁,让周某随其一起去天津市绑架,并告诉周某其已经偷盗好汽车作为工具等情况。

两人开车到天津市将被害人王某绑架,向王某的家人勒索赎金30万元并指定了交付地点。

两人商议后,由程某负责看押丙,周某开车去取赎金。

程某在看押期间从王某的身上搜得现金5000元,事后一直没有将得到这笔钱的事告诉周某。

王某的家人得知后迅速报警,警方在约定交付赎金地点周围布控,周某见有警察,心想勒索赎金不成,就打电话给程某让其把王某释放并赶紧打车过来一起逃跑。

程某恼怒之下将王某杀害,后打车到约定地点和周某会合。

在驾车返回北京市的过程中,程某将已经杀害王某的情况告诉周某,周某不停地指责程某多此一举。

在行驶过程中,周某因为过度紧张和车速过快,在某收费站撞倒一人,致使该人当场死亡,程某指使周某将试图阻拦的两名交警中的一人撞翻在地(事后鉴定为重伤)逃跑。

另一名交警驾车追赶,并通知前方堵截。

逃到人群密集的某市场附近,周某表示想下车向警方投降,程某不允许,以杀害相威胁用尖刀逼着周某加大油门开车全速冲过人群,企图逃跑,造成5人死亡,3人重伤的后果。

被抓获后,程某主动交待了其前述盗窃汽车的事实,周某则交待了其与程某所共同实施的全部绑架犯罪事实。

问题:请用刑法学理论分析该题中涉及的犯罪现象,并予以分析阐述。

.[参考答案](一)关于程某和周某的行为1.程某、周某构成绑架罪的共犯。

因二人有绑架的共同故意和绑架的共同行为。

综合本案主客观方面的事实,可以认定程某为主犯,周某为胁从犯,对于胁从犯周某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2.程某、周某虽构成绑架罪共犯,但二人的处罚有所不同:(1)程某应当在绑架罪的第二个量刑幅度内处刑。

因为其实施了杀害被绑架人的行为。

根据刑法规定,绑架过程中故意杀害被绑架人的行为,以绑架罪一-罪论处,加重处罚,不进行并罚。

司法案例《以案释法》:父亲治病难报销,儿子“借名”来骗保.doc

司法案例《以案释法》:父亲治病难报销,儿子“借名”来骗保.doc

司法案例《以案释法》:父亲治病难报销,儿子“借名”来骗保2017年司法考试已经结束,为考生们整理了备考2018年司法考试案例《以案释法》。

希望能帮到大家,想了解更多资讯,请关注我们,会及时更新哦。

司法案例《以案释法》:父亲治病难报销,儿子“借名”来骗保法院:犯诈骗罪判处拘役并处罚金父亲因没有参加“新农合医疗保险”,生病住院治疗无法报销,儿子找到一个与父亲名字相近的同村村民合谋,以该村民的名义办理父亲住院治疗手续骗领合作医疗费。

9月28日,江苏省沭阳县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结该起诈骗案,以诈骗罪分别判处被告人王亚兵拘役四个月,缓刑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4000元;判处被告人王思政拘役三个月,缓刑四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2000元。

责令被告人王亚兵、王思政共同退赔被害单位沭阳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经济损失人民币17999元。

法院经审理查明,2013年底,被告人王亚兵父亲王思华患病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二院治疗,因王思华没有参加“新农合医疗保险”,而被告人王思政参加了“新农合医疗保险”。

被告人王亚兵遂伙同被告人王思政等人商议,由被告人王思政持身份证办理王思华的住院手续,用“王思政”名义让王思华住院以骗领合作医疗补偿费。

后被告人王亚兵通过他人持注明为“王思政”的王思华医疗收据、诊疗病历等材料至时任悦来镇沟涯村村书记凌敢处,让凌敢出具王思政参加“新农合保险”及在常州医院救治的证明,后被告人王亚兵持村委会证明及其他相关病历材料向沭阳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骗取合作医疗补偿费17999元。

案发后,被告人王亚兵、王思政自动投案,归案后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罪行,被告人王亚兵已退出赃款人民币1万元,暂扣于沭阳县公安局。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王亚兵、王思政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农村合作医疗补偿费,数额较大,其行为均已构成诈骗罪。

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王亚兵、王思政犯诈骗罪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指控罪名正确,予以支持。

2024年以案释法典型案例

2024年以案释法典型案例

2024年以案释法典型案例话说在一个小镇上,有个叫老李的人。

老李一辈子勤勤恳恳,积攒下了一些财产,包括一套房子和一笔数目不小的存款。

老李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大强,小儿子叫小强。

老李去世的时候呢,没留下个特别明确的遗嘱。

这就埋下了一个大雷。

大强心里想啊:“我是老大,平时照顾家里也多,这房子和钱肯定大部分得归我。

”小强也不服气啊,觉得自己虽然年纪小,但是对老爸也很孝顺,凭啥大哥就想多拿。

于是,这两兄弟就开始争起来了。

大强偷偷地把老李的房产证藏了起来,觉得这样房子就可以归自己掌控了。

小强呢,则是跑到银行,想去把老李的存款先转到自己名下。

结果啊,银行的工作人员很谨慎,说没有合法的手续不能转钱。

而大强藏房产证这事儿呢,也被小强发现了,两人在家里就大吵大闹,差点打起来。

这时候,邻居们看不下去了,就劝他们说:“你们这样不行啊,得按照法律来。

”可是两兄弟正红着眼呢,谁也不听。

最后啊,还是小强理智了一点,他去咨询了律师。

律师就给他们解释了法定继承的规定。

在没有遗嘱的情况下,遗产要按照法定顺序继承,他们俩作为老李的儿子,都有平等的继承权。

房子和存款得平分,而且如果因为争夺遗产做出损害他人权益的事情,比如大强藏房产证这种行为是不对的,严重的话还可能承担法律责任呢。

经过律师这么一解释,两兄弟这才恍然大悟,觉得自己之前的行为真是太傻了。

后来他们就按照法律规定,平分了遗产,又重新和和睦睦地生活了。

这个案例就告诉我们啊,在处理遗产问题的时候,一定要遵循法律规定,不然就会像这两兄弟一样,差点因为一时的糊涂闹得兄弟反目,还可能触犯法律呢。

咱都知道现在网络很发达,信息传播那叫一个快。

在某个城市里,有个叫小王的年轻人,平时就爱刷社交媒体。

有一天,小王看到一个本地的小新闻,说有一家新开的餐厅,好像卫生条件有点问题。

其实啊,这只是一个没有根据的小道消息。

但是小王觉得好玩,就添油加醋地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发了个动态,说:“那家新开的餐厅啊,后厨脏得要命,老鼠蟑螂到处跑,吃了肯定得生病。

202X年司法考试案例分析:谁来为该案买单.doc

202X年司法考试案例分析:谁来为该案买单.doc

202X年司法考试案例分析:谁来为该案买单202X年司法考试即将开始,我在这里为考生们整理了202X年司法考试案例分析,希望能帮到大家,想了解更多考试内容,的及时更新哦。

202X年司法考试案例分析:谁来为该案买单?案例:本市某新村18号房屋为贾某的丈夫柴某所有。

2006年1月,贾某提供柴某身份证原件,由万某伪造了身份证,又利用同学关系找到房地产交易中心工作人员程某,以其急需资金,朋友柴某愿意将房产为其抵押为由,请程某帮忙。

程某明知非本人,还是利用职务之便,受理了万某补办权利人柴某的房地产权证申请,并通知其领取了补办的房地产权证。

同时,原告经人介绍,未看房即与万某签订《上海市房地产买卖合同》约定房屋总价250万元。

同年2月,原告取得该房屋的房地产权证,但房地产权证出证的时间是1月20日。

同日,原告与柴某、贾某、程某签订了《房屋租赁协议》约定涉案房屋由柴某、贾某租赁使用。

同年10月,一审判决万某因触犯贷款诈骗、诈骗罪,数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20年,并处罚金。

责令万某退赔250万元的购房款。

二审法院更正涉案房屋权利人由原告变为柴某。

原告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确认市房地局向其颁证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

另一法院于2007年12月12日做出判决认定程某犯滥用职权罪。

鉴于判决书已经确认被告工作人员行为违法,原告予以撤诉。

2008年3月原告向被告房地局提出行政赔偿申请,被告未予理睬。

原告就刑事判决书退赔250万元提出申请执行,法院以目前无可供执行财产为由,中止执行。

2008年8月原告向法院提起行政赔偿诉讼,要求被告赔偿购房款250万元。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依据《国家赔偿法》,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受害人依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

遂判决被告应当赔偿原告50万元整。

判决后双方均未上诉。

案件评析:依据该案的事实,造成原告的经济损失有如下原因:一、第三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诈骗他人财物是造成原告损失的主要原因。

厚大司考法律案例分析(3篇)

厚大司考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李某,男,30岁,某市某公司员工。

2019年10月,李某因个人恩怨,将同公司同事张某非法拘禁。

经过侦查,李某的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之规定,涉嫌非法拘禁罪。

二、案例分析1. 案件事实根据侦查机关的调查,李某与张某在工作中有过多次矛盾。

2019年10月某日,李某因个人恩怨,指使他人将张某拘禁在家中,对其进行殴打和威胁。

在此期间,张某的身体和精神受到了严重伤害。

经过调查,李某的行为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之规定,涉嫌非法拘禁罪。

2.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

3. 案例分析(1)李某的行为构成非法拘禁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的规定,李某指使他人将张某非法拘禁,剥夺了张某的人身自由,符合非法拘禁罪的构成要件。

(2)李某的行为具有殴打、侮辱情节。

根据案件事实,李某在拘禁张某的过程中,对其进行殴打和威胁,具有殴打、侮辱情节,应当从重处罚。

(3)李某的行为严重侵犯了张某的人身权利。

非法拘禁罪是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行为,李某的行为给张某的身体和精神造成了严重伤害,严重侵犯了张某的人身权利。

三、判决结果经过法院审理,认定李某的行为构成非法拘禁罪,判处李某有期徒刑三年,并赔偿张某经济损失。

四、案件启示1. 非法拘禁罪是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行为,任何人都不得以任何理由非法剥夺他人的人身自由。

2. 面对矛盾和纠纷,应当通过合法途径解决,切不可采取非法手段。

3. 法律具有严肃性,任何违法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五、总结李某非法拘禁案是一起典型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案件。

通过对该案的分析,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到非法拘禁罪的严重性,增强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共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同时,也提醒广大公民,在遇到矛盾和纠纷时,要理智应对,通过合法途径解决问题,切勿采取非法手段,否则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破坏家庭法律处罚案例分析(3篇)

破坏家庭法律处罚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价值观的多元化,家庭矛盾和冲突日益凸显。

在众多家庭纠纷中,破坏家庭的行为已成为一大社会问题。

为了维护家庭和谐稳定,我国法律法规对破坏家庭的行为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和处罚。

以下是一起破坏家庭案件的案例分析。

二、案件事实2021年5月,某市人民法院受理了一起破坏家庭案件。

原告李某与被告张某系夫妻关系,婚后育有一子。

婚后不久,李某发现张某有出轨行为,于是两人感情破裂。

在离婚诉讼过程中,张某不仅不配合离婚,反而对李某进行精神折磨,甚至威胁要杀害李某及其家人。

李某不堪忍受,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判决张某承担破坏家庭的法律责任。

经审理,法院查明以下事实:1. 张某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多次与其他女性发生性关系,严重违背了夫妻忠诚义务。

2. 张某对李某进行辱骂、殴打,给李某身心造成极大伤害。

3. 张某威胁要杀害李某及其家人,给李某及其家人造成心理恐惧。

三、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一)重婚的;(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三)实施家庭暴力的;(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殴打他人,致使他人重伤、死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四、判决结果法院认为,张某的行为严重违反了夫妻忠诚义务,对李某及其家人造成了身心伤害,构成了破坏家庭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四十六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法院判决:1. 张某赔偿李某精神损害抚慰金人民币5万元;2. 张某承担李某医疗费、误工费等经济损失;3. 张某承担李某及其家人的精神损害抚慰金人民币3万元;4. 张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

五、案例分析本案是一起典型的破坏家庭案件。

张某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违背夫妻忠诚义务,与他人发生性关系,给李某及其家人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破解民事法律关系案例(3篇)

破解民事法律关系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民事法律关系是指民事主体之间基于民事权利义务所形成的法律关系。

在我国,民事法律关系是法律调整的重要对象,涉及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交往等各个方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事法律关系日益复杂,纠纷也层出不穷。

本文将以某房地产纠纷为例,分析民事法律关系的破解方法。

二、案例背景2018年,张某与李某签订了一份《房屋买卖合同》,约定张某将一套位于某市的房产出售给李某,成交价为200万元。

合同约定,李某应在签订合同后的一个月内支付购房款。

然而,在支付购房款的过程中,双方发生了纠纷。

李某以房屋存在质量问题为由,拒绝支付购房款。

张某则认为,房屋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不存在质量问题。

双方协商未果,张某遂将李某诉至法院,要求李某履行合同,支付购房款。

三、案件分析1.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本案中,张某与李某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主要包括以下要素:(1)民事主体:张某和李某,均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

(2)民事权利:张某享有要求李某支付购房款的权利;李某享有要求张某交付符合合同约定的房屋的权利。

(3)民事义务:张某负有交付符合合同约定的房屋的义务;李某负有支付购房款的义务。

(4)民事责任:张某未按合同约定交付房屋,应承担违约责任;李某未按合同约定支付购房款,应承担违约责任。

2.民事法律关系的破解方法(1)协商解决本案中,张某与李某在签订合同后发生纠纷,首先应尝试协商解决。

双方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协商:①直接协商:双方可以面对面进行沟通,协商解决纠纷。

②调解:可以寻求第三方调解机构,如人民调解委员会,对纠纷进行调解。

(2)诉讼解决若协商不成,张某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李某履行合同,支付购房款。

在诉讼过程中,双方应注意以下事项:①证据收集:张某应收集证据证明房屋质量符合国家标准,李某应收集证据证明房屋存在质量问题。

②诉讼请求:张某应明确诉讼请求,要求李某支付购房款及违约金。

③法庭辩论:在法庭上,双方应充分陈述自己的观点,提供证据支持自己的主张。

2024年司考案例分析

2024年司考案例分析

2024年司法考试是中国司法系统的一项重要考试,主要用于选拔适
合担任法官、检察官、律师等职位的人才。

在该考试中,案例分析是考生
需要参加的一部分。

本文将以2024年司法考试案例分析为主题,探讨该
年的案例和相关问题。

案例:A市法院审理了一起盗窃案。

被告人李因盗窃他人物品被起诉,同时被告人李父亲李父也被控与其共同犯罪。

经过审理,法庭得出了以下
事实:
1.在被告人李住所中发现了被盗物品,其中一部分属于被害人A,另
一部分属于被害人B。

2.被告人李在庭审中承认了盗窃行为,并表示是自己犯罪,与父亲无关。

3.被告人李父亲李父在庭审中否认与儿子共同犯罪,声称对其行为一
无所知。

根据以上事实,请回答以下问题:
1.被告人李盗窃行为构成犯罪吗?为什么?
2.如何判断被告人李父是否与儿子共同犯罪?
3.如果被告人李盗窃行为构成犯罪,他应该承担怎样的刑事责任?
答案:
1.根据前述事实,被告人李在住所中被发现了被盗物品,其中一部分
属于被害人A,另一部分属于被害人B。

这说明被告人李确实存在盗窃行为,犯罪事实成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
罪是指盗窃他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符合传统的盗窃行为。

因此,被告人李盗窃行为构成犯罪。

以上是对2024年司法考试案例分析的一些讨论和回答。

案例分析是司法考试中常见的题型之一,通过分析案例并回答相关问题,能够考察考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在备考司法考试时,考生需要熟悉各类案例,并能够准确分析和回答相关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司法考试案例《以案释法》:破解家
装合同纠纷
难题,法官来拆招
司法考试案例《以案释法》:破解家装合同纠纷难题,法官来拆招
10月20日上午,记者从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的家装纠纷案件通报会上了解到,装修质量是家装纠纷案件首要的问题,由装修质量争议引发的纠纷占家庭装饰装修合同案件九成以上。

从裁判结果看,施工方追索工程款胜诉率相对较高。

据了解,自2014年至2016年,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审结的家装合同纠纷案件分别为19件、20件、24件,均为二审民事案件。

案件总体数量及业主作为原告提起诉讼的案件均呈上升态势,这说明业主法律意识逐步提升、家装行业仍需进一步规制。

从诉讼标的额看,施工方诉请标的额通常较小,业主诉请标的额通常较大。

而在争议焦点上,装修质量成了引发业主与施工方纠纷的重要因素,由装修质量争议引发的纠纷占家庭装饰装修合同案件高达九成以上。

除此之外,双方的证据留存意识均不强,以致发生纠纷时举证困难。

从法院裁判结果看,施工方追索工程款胜诉率相对较高,业主索赔的胜诉率相对较低。

业主方提出的拆除重装、质量、租房、精神损害等高额损失,几乎不会得到全额支持。

北京二中院发布了家庭装饰装修合同纠纷案件的典型案例,并提醒业主与施工方应树立良好的契约意识。

在相关案例中,关于支付工程款和承担赔偿责任等问题比较突出,在法院的审理中,驳回业主诉讼请求的案例较多。

业主违约导致中途撤场的需支付剩余工程款
2016年8月,某装修公司诉称,施工中,业主小陈(化名)拖延付款导致中途撤场,请求支付剩余工程款7万元。

业主答辩并反诉称:中途退场系装修公司违约,工程已另行委托他人施工完毕,不同意支付剩余工程款;因退场及质量问题,请求赔偿损失10万元。

法院经审理认为,中途退场系业主拖延付款导致,业主应支付已完工的工程款;因另行委托他人施工导致无法确定退场时工程相关状况,剩余工程款根据在案短信等证据酌定,装修公司无需赔偿业主损失。

最终,法院判决业主支付工程款6.7万元,驳回了业主的全部反诉请求。

工程完工后拒绝验收不能成为业主拒付工程款的依据
2016年11月,业主小李(化名)在工程完工之后诉称,工程延期完工,且存在瓷砖空鼓、空气不达标等问题,无法竣工验收;装修公司虽已整改、维修,但应重计保修期;空气质量至今仍不达标,故请求装修公司赔偿工期延误、房屋闲置、拆除重装、检测费等损失26万元并返还工程款6.8万元。

对此,装修公司答辩称:业主所提质量问题已维修、赔偿完毕,空气质量不合格并非其公司原因导致,不同意其诉讼请求。

法院经审理认为,根据业主签署保修单等事实,可以认定工程已竣工验收,此后发现的部分质量问题属保修范围,且双方已处理完毕,且瓷砖空鼓等质量问题并不影响业主对房屋居住使用。

业主在竣工半年之后自行委托空气质量检测,部分检测标准与合同约定标准并不一致,不能作为证据使用。

工程工期确有延误,应支付损失。

最终,法院判决装修公司支付延期损失8900元,驳回业主其他诉讼请求。

家居广场基于先行赔付承诺对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失应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今年5月,业主小王(化名)因木地板、木门等不合格导致空气质量问题起诉装修公司和家居广场,请求二者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家居广场辩称,其虽承诺出现问题“先行赔付”,但质量问题系装修公司导致,不应由其承担赔偿责任。

法院经审理认为,房屋内空气质量经检测未达到国家规定标准,装修公司应承担装修质量不合格的责任。

根据三方协议,家居广场作为认证方应就装修工程质量和服务问题承担连带责任,对业主实行“先行赔付”。

最终,法院判决家居广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连线法官】
装修双方契约意识严重欠缺,这是造成家庭装饰装修合同纠纷的重因。

一是欠缺必要合同形式。

口头合同或简单书面合同仍有存在,在个体施工队、包工头施工时更为普遍;另外,使用范本合同签约后,合同履行中的补充事项不使用书面形式。

二是欠缺细致合同审核。

业主对合同不做全面、深入研读就草率签订,导致部分承诺未写入合同、价格条款不严谨、报价单等附件未签字等,以致纠纷产生时依据不足。

三是欠缺证据保存意识。

设计变更、工程量增减、付款推迟、装修材料变化等,往往不签订书面协议或保留微信、短信等证据,以致后续举证困难。

这些问题也给相关案件的审判增加了难度。

因此,在施工方加强自律的同时,业主也应该调整自身心态,摒弃“非敌即友”和“一味低价”的心理,双方都应该规范合同,用证据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