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模拟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模拟试题及答案

《梁启超面面观》

梁启超很欣赏孔子所说的“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并以此自励,大智、大仁、大勇的梁启超为后人铭记。

在近现代学术史上,梁启超的成就和影响都非常大。他留下了1400多万字的著述,在33年著述生涯中平均每年要写40多万字,他撰写《陶渊明年谱》三日而成,他用一昼夜完成《戴东原先生传》,他最有名的著作《清代学术概论》,本是为别人作序,结果一发而不可收,用15天写成一本6万字的著作……而这一切都是在他自戊戌以后的政治运动无不参与的情况下完成的!梁启超的治学领域及其广泛,他的著作设计哲学、史学、文学、图书馆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在学术研究上,他不动手则已,一动手便有极大的格局放在那里,不管能否成功。他喜于将某一件事物、某一国学术做一个通盘的打算,进行大规模的研究,永不肯安于小就,做一种狭窄专门的精密工作。

梁启超在《新民说》中把敢于进取冒险作为新国民应具备的品德之一,他一生至少有三次冒险,尤以1916年只身劝广东都督龙济光反袁护国最为惊险--此前梁启超好友汤觉顿前往劝说摇摆不定的龙济光时,竞被龙济光的部下开枪打死。梁启超强压悲愤,冒险出马,与龙济光苦口婆心地谈了十几个钟头,龙济光当时表示心悦诚服,随后龙济光把他手下的军官聚集起来给梁启超开欢迎会,这帮军官个个拖枪带刀,一开始还客客气气,酒过三巡,凶相毕露。梁启超一看耐心说服已无可能,索性豁出去了,对龙济光吼道:“我单人独马,手无寸铁,跑到你千军万马里头,我本来不打算带命回去。我一来为中华民国前途求你们帮忙,二来也因为我是广东人,不愿意广东糜烂,所以我拼着一条命来换广州城里几十万人的安宁,来争全国四万人的人格。既已到这里,自然是随你们的便,要怎样就怎样!”梁启超滔滔不绝地演说一个多钟头,声音之大就像打雷,一面说一面不停地拍桌子,把桌子上的玻璃杯震得叮当作响,一时举座皆惊,左右皆靡。梁启超这一吼,不仅救了自己一命,也逼着龙济光宣布独立。

梁启超一生经历过多次大风大浪,但他成不了一个老练的政治家,这与当时的政局有关,也是他的性格使然。他特别看重趣味,曾说:“有人问我,你的人生观拿什么做根底?我便答道‘拿趣味做根底’,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我所做的事常常失败--严格的可以说没有一件不失败--然而,我总是一面失败一面做,因为我不但在成功里头感觉趣味,在失败里头也感觉趣味。”梁启超的学问涉及面广,就是因为他兴趣特别广泛。他曾对子女说:“我是学问趣味方面极广的人,我之所以不能专积有成者在此,然而我的生活内容异常丰富,能够永久保持不厌不倦的精神,亦未始不在此。我每历苦干时候,趣味转过新方面,便觉得像换个新生命,如朝旭升天,如新荷出水,我自觉这种生活是极可爱的,极有价值的……”

梁启超一生多变,世所共知。他的多变颇遭时人及后人的诟病。有人认为他一生所为学问除文学外都无大价值,不过于初学者有启迪之用,为他学问不能精深而感到惋惜;有人说他政治上“反复无常”--与康有为始合终分,与孙中山合作又对抗,对袁世凯先拥后反。梁启超晚年对自己的学生说,他是有中心思想和一贯主张的,决不是望风转舵、随风而飘的投机者。郑振铎认为,梁启超最伟大之处,最足以表示他的光明磊落的人格处便是他的“善变”,他的“屡变”。他的变不过是变化的方法而已,他的宗旨、他的目的并未变,

那就是爱国。

(选自《梁启超:趣味人生》,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在学术研究上,梁启超不管能否成功,都乐于创立大格局,着力于大规模的研究,而不肯安于在一种狭窄专门的精密工作中有小成就。

B、汤觉顿劝龙济光反袁护国,却被龙济光部下枪杀,在这种情况下,梁启超仍只身赴虎穴,这一行动不仅体现出他的大勇,也体现出他的大仁。

C、梁启超自戊戌以后的政治运动无不参与,但他始终成不了一个老练的政治家,这固然与他的性格有关。但更是当时的政局使然。

D、梁启超因多变而学问不能精深,郑振铎虽然为此感到惋惜,但又认为“善变”“屡变”是梁启超光明磊落人格的体现,变的是方法,爱国宗旨始终未变。

E、文章用了多种手法刻画梁启超形象,既有侧面描写,又有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从多个侧面生动再现了梁启超的风貌。

(2)梁启超的“大智”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6分)

(3)文中多处引用了梁启超的话,有什么好处?(6分)

(4)梁启超说“我自觉这种生活是极可爱的,极有价值的……”,“这种生活”指什么?你是怎样看待“这种生活”的?(8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训练二

胡大白:安安静静做大事

讲胡大白的故事,并非仅仅因为她是一位全国人大代表。

1943年,日本鬼子轰炸郑州的时候,她在父母逃难途中降生,地点是一座石灰窑。父亲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却接受男女平等的新观念,在为她取大名时,用了族谱中男孩子的“大”字--胡大白,这个名字,也许注定了她的人生与众不同。

在黄河岸边的郑州市,一座占地2106亩、建筑面积达37万平方米的校园里,有26000多名学子分别在52个专业接受良好的高等教育。这就是新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第一所民办大学--黄河科技学院。这座拥有8亿元固定资产的大学,国家从未有过投资。而拥有这一切的院长胡大白,20多年前还是病榻上的废人。

1981年,风华正茂的胡大白是母校郑州大学的一名优秀讲师。这年冬天的一个夜晚,从胸

闷气短中醒来的她马上意识到自己是煤气中毒了。她挣扎着要去打开房门时,却碰翻了火炉……滚烫的一大壶开水,使她成了一个重度烫伤面积达30%的病人。“我在病床上躺了3年,从来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专门用来读书和思考。”胡大白如今的回忆竟然带着几分眷恋。她说,“一番灵魂的挣扎之后,我想通了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如果找到一件适合我,又是社会需要的事情做,我就会获得成功。办教育是我的强项,动乱十年的国家需要人才,我的口、脑都没有问题,我能行!”

她立即把目光投向一大批由于种种原因进不了大学校园的人。本可以靠国家工资过一辈子清闲日子的胡大白,踏上了一条健康人都难以坚持下来的曲折艰难之路--办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班。花30元钱印制听课证、买纸笔、刷广告,她起家了。接着是到处说好话联系听课地点、访问优秀教师、协调各个主管单位,顶住各种因为不理解带来的流言蜚语……“从死神那儿回来的人,这些困难经受得住,唯一没有充分准备的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教育事业发展如此之快,社会对知识的需求如此之强烈,应该说是历史推着我往前走,不能停下。”

学校很快发展成全日制脱产学校,在校人数和师资力量迅猛增长。1994年2月,经国家教委批准,黄河科技学院面向全省统一招生,成为我国第一所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民办高校,在校生以100%的速度连年增加。为了培养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胡大白设立了河南省高校唯一的一个人才市场,增设了市场上需要的一些新兴学科和实用性课程,培养了复合型开放型人才。连续多年,学校的应届毕业生都在毕业前就被抢聘一空。

靠教育发展教育,是胡大白多年来从实践中总结的高校发展有效之路。黄河科技学院先后创办了科学研究所等8个校办产业。这些企业都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有力地支持了学校的发展。

如今,胡大白亲手创办的大学,已经在中原大地站稳了脚跟,被教育部树为全国民办高校的一面旗帜,她本人也成为“中国十大女杰”、“河南省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

胡大白的同事们说,身为上亿元资产的拥有者,胡大白十分俭朴,一年四季总是那几套毫不起眼的服装,如果不是她的气质言行,仅从外表谁都会以为她只是一位普通的城市妇女。“我爱节省,也不太讲究穿着。”听我夸她身上的开衫好看,胡大白柔柔地笑着说,“这是两件套,我花了200元在街上买的。”

她的笑容,把衣服衬托得很美;她的笑容,让我无法看到沧桑岁月留下的任何痕迹。

“您平常总是这样安静吗?”

“我喜欢的状态是‘静若处子,动如脱兔’,”她说,“我的静是休息,也是思考。有了充分的思考,才能够在处理具体工作的时候快速反应,高效运作。”看着她桌上厚厚的一叠议案、建议,我想如果没有平日深入一线的走访调研,没有长时间的深入思考,这些东西是

不会有的。难得的是,在当选人大代表的18个年头里,她总是如此。

宁静,却成就惊人的事业;简洁,却又多彩--这就是胡大白。(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父亲在为她取大名时,用了族谱中男孩子的“大”字--胡大白,这个名字注定了她与众不同的人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