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学笔记》word版
黄桦《税收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税收原则(圣才出品)
3 / 57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⑥纳税手续简便,税款分期缴纳,时间安排得当
①平等原则:国民应以其所得收入的多少为比例缴纳税收
四原则
②确实原则:课税必须明确决定,不可含混不清、肆意征收 ③便利原则:征纳手续应当从简,征税时间、地点、方法等应尽量方便
④最少征收费用原则:国家收入额与纳税人缴纳额间的差额越小越好
近
①税收不可侵及资本;
代 西斯蒙第
4 / 57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少税收对经济的干扰作用“度”,尽量压低因征税而使纳税人或社会承受的超额
负担“量”。
【补充】超额负担是指由于征税所产生的某种影响,这种影响使得征税使社会付出的代
价超过了政府从征税中得到的好处,也可以说是税收给社会带来福利损失。税收是将社会资
税收的效率也因此分为税收的经济效率和税收本身的效率(即税收的行政效率)两个方面。
①税收的经济效率:税收对经济资源配置、经济机制运行的消极影响越小越好。超额负
担越小,税收的经济效率就越高。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税收对经济的影响不可能限于征税数额本身而保持“中性”,也就
是说,税收超额负担的发生通常不可避免。因此,倡导税收中性的实际意义在于:尽可能减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 3 章 税收原则
杨斌《税收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8章~第10章【圣才出品】
第二篇税收制度设计原理第8章税制结构比较与分析8.1复习笔记一、税制结构类型1.税制结构的概念及其分类税制结构指根据国情,为实现税收的效率、公平、财政目标,由若干不同性质和作用的税种组成的主次分明、层次得当、长短互补具有一定功能的税收体系。
(1)单一税制结构和复合税制结构①单一税制结构A.单一税制结构就是只有一个税种的税收体系。
由于单一税制结构几乎从未推行过,只是主张而已,所以税收学上通常称之为单一税论。
单一税论包括单一土地税论、单一消费税论、单一财产税论、单一所得税论。
B.单一税制的设想,从效率原则看,征收便利,征税费用和奉行成本都比较低;但从公平原则看,单一地租税和单一土地税征收不普遍,不能做到按能力负担;从适度原则看,单一地租税和单一土地税不能取得充足的财政收入,因而实际上难以行得通。
C.现代单一税就是单一所得税,单一所得税从效率原则看,征收便利、征税费用和奉行成本都比较低;对经济活动的扭曲性影响也比较小。
从公平原则看,实行单一税率、同一扣除标准,对较高收入家庭而言存在税负累退性,不能体现按能力负担的公平原则。
但支持者辩解单一税比传统的综合所得税更公平。
从适度原则看,单一所得税也能取得充足的财政收入。
因此,目前这一设想在美国得到广泛支持,并在俄罗斯等国实施。
②复合税制结构复合税制结构是指多种税同时存在且主次有序、互相配合、相辅相成的税收体系。
复合税制往往征税成本高、执行成本更高,并且扭曲性影响比较大,造成较大的福利损失。
(2)复合税制结构的类型①税收一般分成四大类。
第一大类是所得税,包括个人所得税、公司(法人)所得税、社会保险税。
第二大类是流转税,这一类税收从大的方面讲有就全值课征的全值流转税和就增值额课征的增值税。
全值流转税又分为多阶段课征的周转税或一般营业税,单阶段课征的批发税、零售税,选择征收的产品税或货物税、消费税、关税等。
第三大类是财产税,有一般财产税、个别财产税、遗产税和赠与税等。
胡怡建《税收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这种税率形式可称为累退税率。虽然从现行税收制度中还难以找到使用累退税率的情况,但
累退税率作为一种分析方法已被广泛使用。因为一些使用比例税率或定额税率的税种,可能
具有累退特点。例如,消费税一般使用比例税率,但由于随个人收入增加,个人消费支出占
个人收入比例下降,税收占个人收入比例也下降。因此,也可以把它看作是累退的,如表
级距的收入乘相应税率计算应纳税额。
(1)全额累进税率。把税基全部数额作为计税依据,按最高边际税率计算税额的一种税率
形式和税额计算方法。
(2)超额累进税率。把税基全部数额作为计税依据,并分别按税基各等级所适用的相应税
率计算税额的一种税率形式和税额计算方法。
2.比例税率。在税率公式中,随着税基的扩大,如果税率保持常数不变,或税收与税基的
率;如果实行累进税制,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名义税率低于实际负担率。
三、纳税人
纳税人是享有法定权利,负有纳税义务,直接缴纳税款的单位或个人。纳税人主要解决向谁
征税或由谁纳税的问题。纳税人可分为自然人和法人两类。
(一)自然人纳税人
在法律上,自然人是指基于出生而依法在民事上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人,包括本国公民和
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二)税收的无偿性
税收的无偿性是就政府与具体纳税人而言,权利和义务关系是不对等的。政府向纳税人征税,
不是以具体提供公共品和公共服务为依据,而纳税人向政府纳税,也不是以具体分享公共品
和公共服务利益为前提。
(三)税收的规范性
税收的规范性是指政府通过法律形式,按事先确定的标准实施征税。
3000 10% 300
7.5%
4000~5000 0.5
3500 10% 350
杨斌《税收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税收概念和中国税收概况(圣才出品)
第一篇税收理论第1章税收概念和中国税收概况1.1 复习笔记一、税收概念和分类1.税收概念税收天然地与政府相联系,只有经济活动主体对政府所作的贡纳才能被称为税收。
政府的某些征收有时并不以税的名称出现,但由于是政府按比例对特定对象的无偿占有,实际上也是税收。
2.税收特征(1)强制性税收的强制性特征体现于依法征税。
税法是政府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征税主体和纳税主体的行为准则,税法一经颁布就体现政府意志。
征纳双方均须依法办事,不能讨价还价、以情代法、以权代法,违反税法要受处罚,这就是税收的强制性,这一特征使税收有别于公债、国有资产股息红利、上缴利润等财政收入形式。
(2)无偿性无偿性或称不直接返还性,体现于政府征税时不向纳税人支付等价物或报酬。
政府取得的税款转化为财政支出用于设立各种公共产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单个纳税人或多或少从中获得利益,但其所获利益与所纳税款价值上不一定相等,纳税多者所获不一定较多,纳税少甚至不纳税的人却可能获得较多的公共产品利益。
税收的不直接返还性由公共产品的消费非竞争性和排他不可能性等特点决定。
(3)确定性或固定性税收利益的分配,征税过程始终贯穿着公共利益和个体(集团)利益的矛盾。
为了使这种矛盾减至最低限度,税款的征收不能是随意的、可多可少的,而应是确定或固定的,对什么人征、对什么客体征、征多少、征税办法、征税的时间和地点、征税机关的权利义务,都要通过税法明确规定。
纳税人只要发生应税的业务、收入或行为就必须按税法规定按时如数纳税,不得不纳、少纳或迟纳。
征税机关必须按税法规定行使征税权。
(4)均一性税收的均一性要求同种产品、同种行为、同种或同类征税对象、同等纳税能力的纳税人纳一样或同量的税。
3.税收基本要素(1)税收管辖权税收的征收主体是政府,政府征收税收的权力就是税收管辖权。
政府行使税收管辖权,可以基于两个基本因素:①基于它所管辖的人的范围;②基于它所管辖的地域范围。
目前绝大多数国家都将两种管辖权同时并用,一方面作为居住国要求本国的居民纳税人就其从世界范围获得的所得或拥有的财产承担纳税义务;另一方面作为收入来源国要求从境内获得各种所得或在境内拥有财产的非居民纳税人承担纳税责任。
黄桦《税收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税收作用机制(圣才出品)
第2章税收作用机制2.1复习笔记一、税收宏观作用机制1.税收的平衡作用机制税收在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1)在封闭经济状态下,总供给与总需求分别由下列因素构成:总供给=消费+储蓄+政府财政收入(税收)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财政支出(2)从上面的总供求公式可以看出,政府税收是构成总供给的要素,而政府财政支出是构成总需求的一要素。
在总供求失衡时,政府可以运用税收和财政支出手段直接调节消费总量或投资总量,使社会总供求达到均衡。
2.税收的协调作用机制税收在协调国民经济结构(或说优化资源配置)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国民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地区结构等。
政府税收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微观经济主体的投资,影响社会资源配置,促进国民经济结构的协调与优化。
(1)税收促进产业结构协调①政府运用税收对矛盾的资源供需状态进行调节:a.对生活的必需品确定较低的税率,使这类商品可以以较低的价格供应市场,保证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b.对非必需品或奢侈品确定较高的税率,将生产经营者获得收益的较大部分作为税收上缴政府财政,防止过高收益对社会资源流向的不合理诱导。
②对于一些规模较大、投资回报期较长、私人投资者不愿意投资的行业和企业,政府可以采取特殊优惠政策,有时甚至采用“负税收”(财政补贴)的方式给予支持。
(2)税收促进地区结构协调①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的资源流动态势,必然造成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的下降:a.经济发达地区现有条件的优势将会诱使更多的资源流入本地区;b.经济欠发达地区却缺少吸引资源流入的条件。
②针对上述不均衡的地区资源态势,政府可以运用税收进行调节:在税制的规定中给予经济欠发达地区更多的优惠照顾,改善这些地区的投资环境,提高投资者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投资的预期收益,引导更多资源流向该地区。
(3)税收促进资本市场结构协调资本市场的投资方式多种多样,按照投资收益取得的风险程度不同,可将投资分为安全性投资和风险性投资。
《税收学》读书笔记
《税收学》读书笔记09级税务二班李倩40928089 一.基本介绍税收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国家凭借社会公共权力,依照法律法规,对纳税人包括法人企业,非法人企业,单位和自然人强制无偿征收,纳税人依法纳税,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和公共商品的需要。
税收制度税收管理要遵循公平,效率适度和法治原则。
税收的第一功能是筹集国家财政收入,这是任何国家形态下的共同功能。
税收的第二功能是参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主要表现在:国家利用税收杠杆来调节收入分配,来平衡或缓和地区之间的收入差别以及居民之间的收入差别,借此来调节社会经济关系,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国家利用税收杠杆调节公共商品和私人商品的供给,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我国完善的税收制度的目标模式应该是:宽税基,低税率,小成本,简手续,严征管,重处罚。
宽税基是指从税源上看,该缴税的纳税人不漏户,应税收入不漏征,不漏管。
低税率,主要指主要税类,税种,税目的税率要低一些。
小成本主要指税收管理的成本要低,税收管理要讲成本,讲核算。
二.社会公共需求与公共商品市场经济的优势:市场经济能使劳动者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市场经济是更为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
市场经济的不足:市场经济无法消除垄断,市场经济无法消除外部因素,存在市场的外部性,市场经济无法满足社会对公共商品的需求。
政府失效的原因:1.理性预期2.政府政策奏效的一个隐含前提政府是完全“大公无私”的组织,实际上并非如此。
3.政府往往为一些有影响的特殊利益集团所左右。
4.政府难以得到全面准确的经济信息。
5.提高政府效率存在着内在的障碍,官僚主义和政府效率低下已成为世界的通病。
6.政府政策目标和政策手段相矛盾,各种政策的作用相抵消。
政府通过经济法令来限制垄断和促进竞争,界定和维护财产权,人身权,克服外部性,对企业和私人微观行为进行管制,承担公共部门和公共产业的资源配置。
公共商品的特点:1.无敌对性,在产量既定的条件下,许多人可以同时消费,某人消费后并不会减少其他人的消费数量。
黄桦《税收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一章至第三章(圣才出品)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③征税依据:政治权力,或说是公共权力。这种公共权力是社会全体成员集体让渡或赋 予政府的,凭借这种公共权力,政府可以征税。而与公共权力相对应的必然是对公共产品的 提供与管理义务。
④直接目的:为政府筹集财政资金。税收是政府取得财政资金的一种工具,或者说,税 收的财政功能是其基本功能。
的成本小于收益,或者说其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使受损者得不到应有的利益补偿。 在市场经济下,外部效应无法由市场机制来解决,只能由政府采用非市场的方式予以校
正。而税收就是校正外部效应的重要工具。 (2)收入分配公平与政府税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中,税收是政府调节贫富差距的重要手段。政府可以根据纳税人高低不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 1 章 公共产品与政府税收
1.1 复习笔记
一、公共产品与政府税收 1.公共产品的概念与特征 公共产品是指人们在对物质资料的生产和消费中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组成一定的社会 共同体后将社会财富的一部分分割出来,专门用于满足维系整个社会群体共同需要用途的产 品。公共产品有三点特征: (1)不可分割性 公共产品(与劳务)具有联合消费、共同受益的特点,其效用为整个社会的成员所共同 享用,而不能被分割成若干部分,分别归属于某些个人或厂商单独享用。 (2)受益的非排他性 公共产品或劳务不因为一部分人的使用,而将其他人排除在外。由于公共产品本身具有 一定的规模,可以容纳相当数量的人共同使用,增加更多的使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数并不影响公共产品对原 使用者的效用。 (3)非竞争性 由于公共产品的不可分割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任何一个人对 公共产品或劳务的消费量,或者说,增加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成本等于零。 2.公共产品的需求与供给 (1)公共产品需求 公共产品具有不可分割性和非排他性,消费者必须同时消费同等数量的该种产品,不得
黄桦《税收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3章)【圣才出品】
第1章公共产品与政府税收1.1复习笔记一、公共产品与政府税收1.公共产品的概念与特征(1)公共产品的概念人们在对物质资料的生产和消费中必然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组成一定的社会共同体,这样就需要将社会财富的一部分分割出来,专门用于满足维系整个社会群体共同需要的用途,就是公共产品。
(2)公共产品的特征①不可分割性。
公共产品与劳务具有联合消费、共同受益的特点,其效用为整个社会的成员所共同享用,而不能被分割成若干部分,分别归属于某些个人或厂商单独享用。
②受益的非排他性。
公共产品或劳务不会因为一部分人的使用,而将其他人排除在外。
由于公共产品本身具有一定的规模,可以容纳相当数量的人共同使用,增加更多的使用人数并不影响公共产品对原使用者的效用。
③非竞争性。
由于公共产品的不可分割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任何一个人对公共产品或劳务的消费量,或者说,增加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成本等于零。
2.公共产品的需求与供给(1)公共产品需求对于公共产品来说,由于它的不可分割性和非排他性。
所有消费者必须同时消费同等数量的该种产品,不得拒绝,单独的消费者无法调整自己的需要量,不能根据自己的愿望决定取舍。
因而,公共产品无法通过市场定价,也无法通过市场决定其需求量。
(2)公共产品供给“免费搭车”现象是指人们不付任何代价,而同样享受由他人出资提供的公共产品的现象。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人作为经济人都是理性的,因而只要有可能,“免费搭车”将会是绝大部分人的一种理性选择。
这样.在公共产品的供给中,“免费搭车”心理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按照市场自愿交易的原则。
公共产品的供给量将会出现不足,远远低于最佳产出水平。
进一步讲,一个消费者的“免费搭车”行为对其他消费者是一种“榜样”的作用,当人们看到有人可以不付代价而同样享受公共产品时,争相仿效的结果是不言而喻的。
特别是在由成千上万的人共同构成的大社会中,“免费搭车”者极易隐瞒自己的行为,所以,涉及的人员越多,人们“免费搭车”的愿望就会越强烈,由此而产生的公共产品供给量不足问题就会越严重。
【推荐】税收学读书笔记-精选word文档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税收学读书笔记大学毕业就等于待业或者失业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为此要提高大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就需要提高学生的应用性,对税收学这个技术性很强的专业来说更是如此。
接下来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税收学读书笔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税收学读书笔记1【内容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出来。
在我国大学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之后,大学生不再像以前那么受追捧,大学毕业就等于待业或者失业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为此要提高大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就需要提高学生的应用性,对税收学这个技术性很强的专业来说更是如此。
本文从国家政策、市场需求以及学校本身的特色方面明确应用性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分析目前税收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从学生、教师、课程设置以及考核方面进行完善。
【关键词】税收学;应用性;人才培养一、税收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一)顺应国家政策的引导201X年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X~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术型人才培养规模”。
201X年多部门联合发布的《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也明确规定高等学校“要把办学思路真正转移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服务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服务能力上来”。
为了能够执行国家的政策要求,需要加强税收学专业本科应用性人才培养。
(二)适应市场需求,行业发展的要求我国的财税信息化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足不出户就可以办理相关的涉税业务,与此同时,税收的征管、税收的稽查等也可以通过财税信息系统实施。
大量的财务软件、税收软件以及相关系统和设备的开发和使用,对未来税收专业人才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既要熟悉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又要对税收的征管和稽核了如指掌,还要熟悉管理信息系统。
黄桦《税收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所得课税)
第11章所得课税11.1 复习笔记一、所得课税的经济意义与特征所得课税是以所得额为课税对象所课征的一类税的统称。
所得,通常是指纳税人由于提供劳务,从事生产、经营、投资等活动而取得的收入,扣除为取得收入所支付的成本、费用后的余额。
1.所得课税的经济意义(1)所得课税与公平所得课税具有税基广泛、税率累进的税制特征,加上对各种宽免和扣除项目的设置,可以有效地促进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
(2)所得课税与效率所得课税的效率就是通过所得税实现经济的有效性,即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减少效率损失。
具体来说,所得税的效率包含经济效率和行政效率两层含义。
(3)所得课税对经济的影响①所得税与经济稳定;经济稳定包括多方面的含义,通常是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
所得税与经济稳定关系密切,特别是在经济周期波动明显的西方发达国家,更主要依靠税收政策中的所得税政策来达到“熨平”经济的目的。
②所得税与经济增长。
个人所得税直接影响人们的消费需求,继而间接影响投资需求;企业所得税税负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税后可支配收入的高低,影响企业的投资回报率,因而直接有效地影响投资。
所得税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方向来自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强弱对比。
所得课税可以通过对个人可支配收入和税后利息的影响来实现对私人储蓄的影响。
所得课税对投资的影响,会带来两类效应: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2.所得课税的特征(1)所得税的特征①税收负担的直接性;②税基的广泛性;③征收管理的复杂性;④税收分配的累进性;⑤税收收入的弹性。
(2)所得税的优点①从财政收入方面看:有所得就课税,并且随经济活动的扩大和经济资源的不断增加,所得税额也不断增加,能保证收入的充足;而累进税率的变动和特殊时期政策的调整,能保证收入的弹性。
②从国民经济方面看:所得税可以维持经济繁荣,保持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对纯收益征税的方法不触及纳税人的营业成本,不会对国民经济体系产生不利影响。
③从社会政策方面看:普遍征税政策不承认特权;免征额或起征点的设计可以使低收入者的基本利益得到保障;累进税率的设计可以对高收入者多征税,从而缩小贫富差距的悬殊程度,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维护社会安定。
黄桦《税收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财产税及其他税种(圣才出品)
第12章财产税及其他税种12.1复习笔记一、财产课税1.财产税的形式与特征(1)财产税的形式财产税的课征对象是财产。
按课征时点的财产状况来看,可分为静态财产税和动态财产税;按课征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一般财产税和个别财产税。
①一般财产税一般财产税,又称综合财产税,是对个人所有的一切财产实行综合课征,并且考虑到对日常生活必需品的免税、一定货币数量以下的财产免征以及负债的扣除等问题。
目前征收一般财产税基本上是按财产的净值征税。
②个别财产税个别财产税,又称特别财产税,是对土地、房屋、资本或其他财产分别征收的税种。
其形式主要有:a.对土地课征的土地税;b.对房屋课征的房屋税或房产税;c.对土地与房屋合并课征的房地产税;d.对土地、房屋同其他不动产合并课征的不动产税;e.对车、船、金融资产等动产课征的税等。
③遗产税和赠与税遗产税是对财产所有者死亡后遗留的财产课征的税;赠与税是对财产所有者生前赠与他人的财产课征的税。
a.赠与税和遗产税有密切的关联,两税同是对财产所有权发生转移的课税。
b.赠与税是对财产所有者生前转移的财产课税;遗产税是对其死亡后转移的财产课税。
c.赠与税是作为遗产税的补充税种而开征的。
(2)财产税的特征①财产课税是对社会财富的存量课税财产税的课税对象,多半是不直接参与流转与交易的财产,是社会财富处于存量的部分。
②财产税多属于直接税具有直接税的性质,其税负较商品课税难以转嫁。
③财产税多是经常税财产税特别是在所得税成为各国的主体税种之前,一直被作为经常性财政收入。
④财产税大多属地方税种弹性较差的财产税,难以满足经济发展、财政支出扩大的需要,主导地位逐渐被取代。
2.财产税的利弊(1)财产税的优点①符合受益原则政府提供的各种服务,有利于财产增值,财产所有者要为此支付费用。
②符合公平税负原则财产的多少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了纳税人的收入水平和负担能力。
对财产课税有利于缓解社会分配不公的现象,矫正社会的奢侈浪费之风,缩减贫富差距。
黄桦《税收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税收政策)
第4章税收政策4.1 复习笔记一、税收政策的目标与手段1.税收政策的目标税收政策目标是指国家通过一定的税收政策的实施所期望达到和实现的目的,是税收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
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政策的理想目标包括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经济结构的协调、经济的稳定增长和收入分配的公平四个方面。
2.税收政策手段税收政策手段是指国家为达到既定的税收政策目标所采取的各种措施。
税收政策手段是为实现税收政策目标服务的;税收政策的每一项目标,均需要有相应的税收政策手段才能实现。
(1)实现总供求均衡的税收政策手段根据税收政策在调节社会总供求和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不同作用,可以把税收政策分为轻税政策、重税政策和中性税收政策。
我国着眼于宏观供求总量调控的税收政策主要有:①将生产型增值税调整为消费型增值税;②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为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我国采取了多项支农措施;③提高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标准。
(2)实现经济结构协调的税收政策手段①产业结构税收政策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实现产业结构协调:a.税收政策直接作用于特定的产业或部门,以促进这一产业的健康发展和整体产业结构的协调。
b.采取对不同的产业区别对待的税收政策。
c.采用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和促进一些重要产业的发展。
d.通过税收政策的实施和调整间接地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②地区结构税收政策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机制,主要在于促进其扩大投资、加速技术进步、促进区域间经济合作和发挥不发达地区自然资源等方面的优势。
③资本市场结构在资本市场中,对不同的投资方式制定不同的税收政策,会使各种投资方式税负高低不同,从而影响到投资者的投资选择,进而可以引导资本市场投资结构的变化。
(3)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税收政策手段政府可以运用税收政策来消除经济中的不稳定因素,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税收政策主要通过两个方面的作用来达到经济稳定增长,即相机抉择和自动稳定器。
①相机抉择相机抉择是指政府根据经济运行的不同状况,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税收措施,以消除经济波动,谋求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的经济稳定增长。
黄桦《税收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税制结构)
第9章税制结构9.1 复习笔记一、税制分类与税制结构税制分类即按照一定的标准把性质相同或相近的税种划归为一类,以同其他税种加以区别,也称税收分类或税种分类。
税制结构是由若干不同性质和作用的税种相互联系、相互配合、有机组织而成的税收结构体系。
1.按税种特点分类形成的税制结构(1)按税种特点的税制分类以征税对象为标准,税种可以分为商品劳务税类、所得税类、财产税类、行为税类、资源税类等几大类。
①商品劳务税是以商品或劳务的销售收入额或劳务收入额(也称流转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类税;②所得税是以法人或个人的所得额为课税对象的一类税;③财产税是以法人或个人拥有的财产价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类税;④资源税是以纳税人开采自然资源的绝对收益和级差收益为征税对象的一类税。
(2)商品劳务税、所得税与财产税结构从现代世界各国税制结构来看,主要有三大模式:以商品劳务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商品劳务税和所得税并重的双主体税制结构。
①以商品劳务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以商品劳务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是指在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税收收入总额中,通过增值税、消费税、关税等商品劳务课税所筹集的税收收入占主要部分,并对社会经济生活起主要调节作用。
②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是指通过所得税所筹集的税收收入占全部税收的主要部分,对社会经济的调节主要通过所得税来实现,同时辅之以其他税类。
在实行这一类税制结构的国家中,所得税类中又多是以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障税为主体,公司所得税一般不占主体地位。
③商品劳务税和所得税并重的双主体税制结构以商品劳务税和所得税共同作为主体的双主体税制结构,是指在税收总收入中,除了一些辅助性的小税种外,商品劳务税和所得税的收入比重相当,共同发挥筹集财政收入和调节经济的作用。
(3)税制结构的影响因素税制结构的设计和主体税的选择需要考虑的国情因素主要有两个基本方面:①经济发展水平;②税收征管水平。
黄桦《税收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税收负担)
第5章税收负担5.1 复习笔记一、影响税收负担的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是税收负担的最根本决定因素。
2.经济结构一国的经济状况对税负的影响,不仅体现在量的制约上,而且体现在结构的分布和变迁上。
3.国家职能定位一国政府承担哪些职能,决定政府规模的大小和参与公共事务的程度。
因此,国家职能的大小。
即政府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对税收规模以及税收负担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大规模的政府肯定比小规模的政府要求更多的财政收入,作为最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的税收,必然要通过提高税负来响应大规模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参与。
4.经济体制与财政体制的模式体制因素直接影响财力集中度。
具体经济体制下的财政体制模式对税收负担也有着深刻的影响,即通过财政体制体现的国家社会产品分配的一系列分配关系。
二、税收负担衡量指标税收负担通常用负担率来衡量和表示。
出于从不同角度考察税收负担的需要,税收负担可分为宏观税负、中观税负和微观税负。
1.宏观税负衡量指标宏观税负水平的高低反映了政府在国民经济总量中集中程度的大小,反映了政府的社会经济职能和财政职能的强弱。
(1)拉弗曲线税率过高,税收负担加重,经济主体活动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削弱劳动和资金的投入量,会造成生产下降趋势。
图5-1 拉弗曲线在图5-1中,横轴代表税率。
纵轴代表税收收入。
税率从原点O开始为C,然后逐级增加至B点时为100%,税收收入从原点向上计算,随着税率的变化而变化。
税收收入与税率的函数关系呈抛物线OAB状态,随着税率逐步提高.税收收入也随之增加。
税率提高至OC时,税收收入达到峰值,即0A’;税率超过OC,税收收入反而减少;税率达到0B(100%)时,税收收入将为0。
拉弗把CAB部分称为课税的禁区。
拉弗曲线说明了税率与税收收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一般关系,体现在:其一,高税率会挫伤微观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削弱生产者和经营者的活力,直接导致经济的停滞或倒退;其二,普遍实行高税率往往导致对减免税等税收优惠的依赖;其三,在同样的收入水平上可以适用两种税率。
黄桦《税收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税收风险(圣才出品)
第7章税收风险7.1复习笔记一、税收风险的表现及特点1.税收风险的概念税收风险,是一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政府性经济风险,是指当多种矛盾日趋尖锐和突出时,税收体制的自身安全以及税收政策使用可能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安全所产生的基础性影响。
(1)具体来讲,税收风险应当包括以下内容:①税收收入汲取能力风险,包括税收收入相对不足和税收收入增长过快带来的风险。
②税收政策风险,即由于税收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偏差而可能对经济体制带来的风险。
③税收收入使用风险,也称税款使用风险,即财政支出过程中所形成的风险。
(2)税收风险与税务风险税务风险有时可以和税收风险混用,但二者也是有区别的,具体对比分析如表7-1所示。
表7-1税收风险和税务风险对比分析对比税收风险税务风险区别针对主体不同相对政府而言针对个人、企业等微观经济主体而言的应对措施不同政府应主要完善税制和加强征管应当加强对税收法规的学习和进行税务筹划联系有些情况下政府的税收风险与纳税人的税务风险是相互矛盾的,政府部门加强税收征管等化解税收风险的行为,可能会加大某些微观经济主体经营的税务风险2.税收风险的表现(1)税收收入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不匹配税收收入与国民经济关系密切,税收收入的增长趋势应当与国民经济相匹配。
相对于国民经济而言,税收的过慢增长和过快增长都是不健康的,都意味着税收风险的存在。
(2)有些税收征管制度不够规范在我国税收征管过程中,往往存在两种极端现象,极易造成税收风险。
①税收流失严重税收流失又往往是和地下经济联系在一起的。
由地下经济造成的税收流失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a.纳税人不进行工商登记、税务登记,其中既包括违法经营也包括合法经营,但纳税人为了逃税都逃避登记、无证经营;b.纳税人虽然进行了税务登记,却不申报纳税;c.纳税人虽然申报纳税,却未如实申报。
②税收虚收不容忽视a.现行税收税收征管体制导致税收虚收。
税务机关以我为主,不顾经济增长和企业经营实际状况的征管做法,势必导致税收的虚收。
《税收学》课程笔记
《税收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税收概论一、税收的起源与发展1. 税收的起源税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了剩余产品,私有制和阶级分化,以及国家机器的形成。
以下是税收起源的三个关键条件:(1)生产力的发展与剩余产品的出现: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生产力提高,人们能够生产出超过自身消费需求的产品,剩余产品的出现为税收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2)私有制和阶级的分化:私有制的产生导致了财产的不平等分配,阶级分化使得社会出现了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税收成为统治阶级维护政权和满足公共需求的经济来源。
(3)国家的产生: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和公共秩序,国家机器应运而生,税收成为国家机器运转的经济支柱。
2. 税收的发展税收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奴隶社会税收:在奴隶社会,税收主要以土地税和人头税为主,税收制度相对简单,征收方式直接。
(2)封建社会税收:封建社会的税收制度逐渐完善,出现了以土地为基础的田赋、以人口为基础的户赋以及针对商业活动的商税等。
(3)资本主义社会税收:资本主义社会税收制度进一步发展,所得税和增值税成为主体税种,税收的职能从单纯的财政收入扩展到经济调节和社会公平。
(4)社会主义社会税收:在社会主义社会,税收不仅是国家筹集财政资金的重要手段,也是调节经济、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工具。
二、税收的概念和性质1. 税收的概念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依据法律规定,通过税收工具,对纳税人的财产或所得进行强制性的、无偿的征收,以获取财政收入的一种经济活动。
2. 税收的性质税收具有以下四个基本性质:(1)强制性: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不得拒绝或逃避,国家可以通过法律手段强制征收。
(2)无偿性:纳税人缴纳的税款不直接与国家提供的具体商品或服务相交换,而是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求。
(3)固定性:税收的征收标准和税率在一定时期内是固定的,不会随着纳税人的具体情况而变化。
(4)共同性:税收涉及国家、企业和个人等社会各界的利益,是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经济活动。
黄桦《税收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税制结构(圣才出品)
收负担承受能力的强弱,从而决定着所得税税源的充裕程度和以所得税作为主体税的现实性。
②税收征管水平
税收征管水平的高低也决定了以所得税作为主体税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此外,一个国家的税收法治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一国在一定时期的税收政策目标等也
是影响税制结构的因素。
2.按税负能否转嫁分类形成的税制结构
(1)按税负能否转嫁的税制分类
①征税范围:选择较为灵活 ②征收方式:一般采用从量定额征收 ③税种特点:税负与自然资源级差收益程度密 切相关
(2)商品劳务税、所得税结构 从现代世界各国的税制结构来看,主要有如下三大模式: ①以商品劳务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模式 以商品劳务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模式是指在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税收收入总额中,通过 增值税、消费税、关税等商品劳务课税所筹集的税收收入占主要部分,并对社会经济生活起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①计税依据:以总收入扣除各种成本费用及其
所得税
以法人或个人的所得额 他法定扣除项目金额后的纯收入额即所得额
为课税对象的一类税
②税种特点:所得税计征管理较为复杂,征税
成本较高
财产税
以法人或个人拥有的财 产价值额为征税对象的 一类税,包括不动产、有 形动产和无形动产
表 9-1 税种分类及其特点
税种名称
定义
具体说明
①计税依据:以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的全部或
商品或劳务的销售收入 商品劳务
额或劳务收入额(也称流 税
转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类 (流转税)
税
部分流转额 ②征收环节:在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的环节征 收 ③税种特点:计征管理较为简单,征税成本较
低
1 / 37
圣才电子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税收学笔记第一章税收导论 (2)第一节税收特征 (2)第二节税收发展 (2)第三节税收要素 (2)第四节财政职能 (3)第二章税收效率 (3)第一节税收效率原则 (3)第二节税收效率影响 (4)第三节税收效率选择 (4)第四节税收成本效益 (5)第三章税收公平 (6)第一节税收公平原则 (6)第二节税收公平影响 (6)第三节税收公平选择 (6)第四节最优税收 (6)第四章税收稳定 (8)第一节税收与劳动 (8)第二节税收与储蓄 (8)第四节税收与投资 (8)第四节税收与经济稳定 (8)第五章税担归宿 (9)第一节税收负担 (9)第二节税负转嫁 (10)第三节税负归宿 (12)第六章税收体系 (14)第一节税收分类 (14)第二节税制结构 (15)第三节税收体系 (16)第七章流转税制 (16)第一节流转税制特点 (16)第三节流转税制类型 (16)第十八章税收管理 (18)第一节税收管理概述 (18)第二节税务管理 (18)第三节税款征收 (19)第四节税务检查 (19)第五节税务代理 (20)第十九章税务行政 (21)第一节税务行政公平 (21)第二节税务行政处罚 (21)第三节税务行政复议 (22)第四节税务行政诉讼 (22)第五节税务行政赔偿 (22)第一章税收导论第一节税收特征一、税收(一)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二)行使征税权的主体是国家(三)国家凭借行政权征税(四)征税目的是为社会提供公共品五)税收须借助于法律形式进行二、税收特征(一)税收的强制性(二)税收的无偿性(三)税收的规范性第二节税收发展一、税收起源二、税收发展(一)税收形式发展变化(二)征税依据发展变化(三)税收法制发展变化(四)税制结构发展变化五)税收地位变化发展第三节税收要素一、税基(一)广义税基1 、国民收入型。
以国民收入为课税基础的税收统称,如各种所得税就属于这种类型。
2 、国民消费型。
以居民消费支出为课税基础的税收统称,如各种商品税就属这种类型。
3 、国民财富型。
以社会财富为课税基础的税收统称,如各种财产税就属这种类型。
(二)中义税基1 、以商品销售额为课税基础。
主要有销售税、消费税、营业税、周转税等税种。
2 、以商品增值额为课税基础。
主要有增值税。
3 、以企业利润为课税基础。
主要有企业所得税。
4 、以个人收入为课税基础。
主要有个人所得税。
5 、以工资额为课税基础。
主要有工薪税或社会保险税。
6 、以财产价值额为课税基础。
主要有财产税和财产转移税。
(三)狭义税基二、税率(一)税率形式 1 、累进税率。
2 、比例税率(二)税率分析方法1 、累进税率和累退税率2 、边际税率和平均税率3 、名义税率和实际税率三、纳税人(一)自然人纳税人(二)法人纳税人第四节财政职能一、税收收入的特点(一)来源的广泛性(二)形成的稳定性三)获得的持续性二、税收收入的规模(一)提供公共品的需要 1 、提供纯公共品的需要 2 、提供准公共品的需要(二)取得收入的可能 1 、收入来源 2 、征税能力三、税收的财政职能(一)税收的足额稳定1 、税收收入足额(二)税收的适度合理 1 、税收收入的适度 2 、税收收入的合理第二章税收效率第一节税收效率原则一、经济效率经济效率也即资源配置效率,是指在经济资源稀缺的条件下,如何充分利用资源,使资源得到最有效合理的安排,以最少的资源投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一)经济效率一般是以帕累托效率来定义。
如果资源的配置和使用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资源的重新配置已不可能使一些人的境况变好而又不使另一些人的境况变坏;或者说,社会分配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任何分配的改变都不可能使一些人的福利有所增加而不使其他人的福利减少,那么这种资源配置已经使社会效用达到最大,这种资源配置状态被称为资源最优配置状态,或帕累托最优。
(二)效率实现条件 1 、完全竞争市场。
2 、外部经济影响。
二、税收效率原则税收效率原则就是通过税收实现效率目标,包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减少效率损失两个方面。
以价格为核心的资源配置作为最基本的资源配置方式已经使资源处于最优配置状态时,政府税收对资源的重新配置都将干扰经济效率有效发挥,使经济变得低效或无效,在这种情况下税收应避免或减少对经济的干预,以避免或减少效率损失。
反之,如果市场配置并没有使资源处于最优配置状态,那么有可能通过税收对经济资源的重新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在这种情况下税收有必要积极干预经济,从而提高经济效率。
第二节税收效率影响一、税收导致效率损失(一)税收产生超额负担税收的超额负担是指政府税收导致纳税人的福利损失大于政府税收收入,从而形成税外负担,引起效率损失。
税收的超额负担可以消费者利余净损失说明税收超额负担(二)税收改变消费选择税收引起超额负担导致效率损失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征税干扰了由市场决定的纳税人消费、生产等方面的选择,从而使资源配置偏离了最优配置状态,税收对消费选择的影响二、税收改善资源配置效率在经济处于资源最优配置时,征税引起的资源重新配置导致效率损失。
即在经济处于完全竞争,并没有外部因素影响时,征税将导致效率损失。
然而,在经济没有处于资源最优配置时,征税引起的资源重新配置有可能改善配置效率,也就是当经济没有处于完全竞争,或存在外部因素影响情况下,征税有可能改善配置效率。
(一)税收与外部经济性商品税收与外部经济性商品,可分为税收与产生外部成本商品和税收与产生外部收益商品两种情况。
1 、税收与外部成本商品外部成本是相对于内在成本而言,也就是在私人成本中没有得到反映的成本,或者说是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的差额。
如企业污染就属于比较典型的没有计入企业成本,不需由企业负担补偿,却给社会带来损害的外部成本。
对于产生外部成本商品征税可以增进社会福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税收与外部成本商品2 、税收与外部收益商品。
在存在外部收益的情况下,按企业内部收益计算的产出必然小于按社会收益计算的产出,按企业内部收益计算的商品价格也低于按社会收益计算的商品价格。
如果对产生外部收益的商品减税,或给予补贴,减税或补贴相当于边际外部收益,也可以使企业达到按社会收益计算的产出生产,增加负超额负担,即社会福利。
(二)税收与社会有益 ( 有害 ) 商品。
对于有益商品应受到社会鼓励,而有害商品应受到社会限止。
从政府角度来讲,除了在法律上予以规范以外,也可以通过对有益商品给予减税或补贴,对于有害商品提高税率,以鼓励有益商品发展,限制有害商品发展。
(三)税收与计划定价商品以税收配合计划价格达到政府提高效率的意图。
第三节税收效率选择税收征收一方面导致效率损失,另一方面又能起到改善资源配置效率作用因此,从效率出发,税收的目标应是:在市场对经济资源配置有效的情况下,保持税收中性,以减少效率损失;在市场对经济资源配置低效或无效的情况下,强化税收杠杆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一、税收中性与经济效率税收中性是指税收应采取不偏不倚姿态,不干预市场经济的决策,使超额负担极小化。
在市场对经济资源配置有效的情况下,税收的干预必然会使资源配置偏离有效配置状态,导致效率损失,这时,税收的目标应选择中性税收,以取得税收收入为目的,减少税收对经济干预,减少效率损失。
由于效率损失是以超额负担的大小为依据,因此,减少效率损失也就是使超额负担极小化。
(一)税种选择在完全竞争市场,又没有外部因素影响情况下,对商品征税导致的效率损失大于所得税。
(二)税基选择从资源配置效率角度分析,一般商品税的超额负担小于选择性商品税,因此,一般商品税优于选择性商品税。
商品税和所得税的效率影响比较(三)税率选择对于一般商品税,有单一税率和差别税率两种。
一般商品税如果选择单一税率,即所有商品都按相同税率征收;一般商品税如果选择差别税率征收,即对于不同商品按不同税率征收。
在实行一般商品税的情况下,如果选择差别税率,从资源配置的效率角度分析,对资源配置的影响相当于选择性商品税。
因为差别税率影响到不同商品的比价关系,从而影响到由市场决定的商品选择,在市场所决定的资源配置处于最优的情况下,将使资源偏离最优配置状态。
(四)价格弹性实行差别税率的一般商品税和选择性商品税比较,从资源配置的效率角度分析,具有相似的影响,因此劣于实行单一税率的一般商品税。
为减少效率损失,应选择单一税率的一般商品税。
但如果必须实行差别税率的一般商品税或选择性商品税,那么,依据反弹性法则选择商品征税或设计差别税率,才能够减少效率损失。
所谓反弹性法则也就是征税商品选择或税率高低差异应同价格弹性相反。
价格弹性和超额负担二、税收杠杆与经济效率(一)纠正外部成本和收益(二)配合价格平衡产销供求(三)以税代费调节资源级差收益(四)有益商品和有害商品的税收引导第四节税收成本效益税收经济效率是从资源配置角度,分析税收对资源配置的影响;而税收行政效率是从税收行政管理角度,分析税收投入和产出关系一、税收成本税收成本,即税收制席的运行费用包括征税费用和纳税费用两方面的费用支出。
税收的征税成本是指政府税务部门为行使征税职责而发生的各种费用支出,包括税务部门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建设费用。
如用于保存记录、检查帐日、印制有关票据、支付税务人员工资,为税务人员提供相关设备等支出均为征收成本。
税收的纳税成本是指纳税义务人为履行纳税义务而发生的各种费用支出,包括纳税人为处理纳税事务而发生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等直接费用支出,和为纳税而承受的间接费用支出。
纳税费用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四种情况:一是在自行申报纳税制度下,纳税人首先要对其在本纳税期限内的应税事项向税务机关提出书面申报,并按期缴纳税款。
在这一过程中,纳税人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花费一定的时间。
二是纳税人按税法要求,必须进行业务登记、保持完整的账簿。
三是纳税人为了正确地执行比较复杂的税法,要聘请税务顾问;在发生税务纠纷时,还要聘请律师,准备详实的材料。
四是纳税人为了在不违反税法规定的同时,尽量减少纳税义务,需要组织人力进行。
二、影响税收成本的主要因素1 、税法制度。
影响税收成本的税法制度因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税收法律的复杂性和税制结构类型。
( 1 )税收法律的复杂性对税收成本的影响( 2 )税制结构类型对税收成本影响。
流转税的税收成本低于所得税。
对企业征收的税收成本低于对个人征收的税收成本。
在城市征收的税收成本低于在农村征收的税收成本。
2 、税务行政。
( 1 )机构设置对税收成本的影响。
( 2 )人员素质对税收成本的影响。
( 3 )技术手段对税收成本的影响。
三、提高税务行政效率的主要途径在保证税收收入和提高税收质量的前提下,简化税制、严密税法、减少税收漏洞、合理机构设置、提高人员素质、改进征管手段、加强征收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来达到降低税收成本,提高税收效益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