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生物学主要参考文献

合集下载

水生生物学知识点

水生生物学知识点

水生生物学知识点高级水生生物学第一章绪论一、水生生物学的定义、内容和任务二、水生生物学发展简史三、水体及其生物分区四、水生生物的生态类群五、参考书目一、水生生物学的定义、内容及任务1、定义:水生生物学是研究水生生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游泳动物、水生大型植物等)生命现象及其生命活动规律,并探讨其控制利用的科学。

2、水具有许多适合维持生命的特性水是生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生物体代谢活动必须以水作为介质水的热稳定性水的浮力和黏性3、水生生物学研究内容:本课程以水生生物的形态、分类、生理、生态、经济意义等为主要内容,系统介绍常见和典型的水生生物类群。

4、水生生物学目的:在学习水生动植物生物学特征和种类鉴定的基础上,着重了解水生生物的生理生态,并初步掌握其采集、鉴定、培养、利用的理论与方法,探讨生物的系统演化、地理分布、生物学和经济意义。

二、水生生物学发展简史1、国外研究状况Aristotle(384-322 B. C.)最早建立生物学分类系统;Leeuwenhoek(1632-1723)研制显微镜;C. Linnaeus在《自然系统》中确定双命名法;Forbes1815年用底拖网采集观察了海岸底栖生物的分带现象;Muller1845年在德国沿海用浮游生物网采集浮游生物;19世纪中期,西欧探险船对世界海洋考察德国学者Hensen在1887年率远征队去大西洋采集和调查浮游生物的种类和分布,首先创用了Plankton一词。

20世纪50年代,进行水域生产力研究。

2、国内研究状况1920年进行全国海洋综合调查1952年中科院海洋所对黄、渤海进行调查1980年对全国海岸及海涂资源进行调查20世纪50年代初,中苏合作对黑龙江进行调查中科院水生所调查长江中、下游湖泊、青海湖1980年始,国务院部署全国渔业资源调查1985年和1988年,建立南极长城站、中山站《华东水生维管束植物》裴鉴等,1952;《中国淡水轮虫志》王家楫,1961;《中国海洋浮游硅藻类》金德详等,1965;《中国海洋浮游桡足类》郑重等,1965;《中国动物志—淡水枝角类》蒋燮治、堵南山,1979;《中国动物志—淡水桡足类》沈嘉瑞等,1979《中国淡水藻类》胡鸿钧等,1980;《海洋浮游生物学》郑重等,1984;《中国淡水藻志—鞘藻目》饶钦止,1988;《中国近海多毛环节动物》杨德渐、孙瑞平,1988;《中国淡水藻志—硅藻门中心纲》齐雨藻等,1995;《中国淡水藻志—色球藻目》朱浩然等,1997;《中国淡水藻志—裸藻门》施之新等,1999;《原生动物学》沈韫芬等,1999单胞藻培养,藻种库;为配合生产发展,作为饵料解决了固氮蓝藻、螺旋藻、轮虫、枝角类、卤虫等大面积培养;主要鱼类和经济生物个体种群实验:青、草、鲢、鳙;虾、蟹、鳖、贝;重点水域水生态系统学研究富营养化环境监测研究三、水体及其生物分区1、淡水:根据水的运动和水体容积流水水体:泉、溪涧、河流静止水体:湖、池、沼泽半流水体:水库2、淡水:水体生物区划分a水底区沿岸带,亚沿岸带,深水带b水层区沿岸区,湖心区c水面区3、温带湖泊中的季节性周期a春季环流(spring overturn)b温跃层(thermocline)c秋季环流(fall overturn)秋季水华(fall(autumn)bloom)4、海洋(1)水层区(pelagic division)a浅水区:大陆架水体深不超过200m,平均宽度80km,环境复杂b大洋区:大陆缘以外水体,海洋主体,环境稳定(2)将大洋水体按垂直方向划分a上层:表层到150~200 m,光强随水深而变,温度有季节和昼夜变化b中层:200~1000 m,无光,无变化c深海:1000~4000 m,黑暗,水温低而稳定d深渊:>4000 m,黑暗寒冷,食物少(3)补偿点相关概念:由于水中的光照随深度而递减,因此水层中光合作用率也随着深度而逐渐减弱,到了某一深度,照度已减弱到使植物在光合作用中所生成的氧量,仅能满足本身呼吸作用的消耗,这时的照度称为这种植物的补偿点,补偿点所存在的深度称为补偿深度。

水生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科目《水生生物学》考试大纲Ⅰ.考察目标1、了解水中生物的生命活动规律、分类系统中的地位及特征。

认识水生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理解水生态系统的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平衡发展。

掌握水生生物形态分类的基本知识和常见种类的主要特征及研究方法。

2、应用水生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知识、原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形态和分类部分占50%,淡水生态学部分占50%。

四、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8小题,每小题2.5分,共20分。

单项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填空题30空,每空0.5分,共15分。

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分析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五、参考书目1.赵文。

《水生生物学》。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

2.何志辉。

《淡水生态学》。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

Ⅲ.考查范围第一部分:形态和分类一、绪论1.掌握水生生物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任务2.水生生物在渔业和水环境保护中的地位与作用3.水生生物学的产生及发展4.水生生物学的分支及应用领域二、藻类1.藻类、浮游植物和着生藻类的定义2.藻类细胞构造特点3.藻类的经济意义及繁殖方法4.淡水九个藻门的主要特征及各门的常见种类特征。

三、水生维管束植物1.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漂浮植物、浮叶植物的生态特征及常见属的特征2.植物体的构造对水环境的适应3.不同层次和相同层次群丛的表示方法。

四、浮游动物1.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的主要特点、繁殖方式及常见属的特征2.浮游生物的共同特点3.浮游生物对浮游生活的适应机制五、底栖动物1.底栖动物的主要特点2.底栖动物的生态分布3.底栖动物的繁殖方式4.常见底栖动物属的特征。

六、自游动物1.河蟹、虾的基本构造2.河蟹、虾常见属的特征。

水生生物学复习资料【范本模板】

水生生物学复习资料【范本模板】

水生生物学一、名词解释1、水生生物学:是研究水中生活的各种生物(除鱼、微生物以外的动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和控制利用的科学,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水生生物形态、分类、生理、生态及经济意义各个方面.2、藻类:藻类是一群具有叶绿素,营自养生活,没有真正的根、茎、叶分化,以单细胞的孢子和合子进行繁殖的低等植物。

3、Biomass:指水域中单位面积或体积内生物的数量和重量.4、水华:有些藻类在小水体和浅水湖泊中常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现色彩,这一现象称为水华。

5、赤潮:有些藻类在海水中大量繁殖且分泌毒素,形成赤潮。

6、藻殖孢:是蓝藻无性繁殖过程中生成的一种短丝体,与藻殖段不同之处是外部具有厚而有层理的胶鞘包围着,形如含一藻殖段的孢子,位于母株分枝顶部,萌发时胶鞘的一端或二端破裂,发展成新个体。

7、假空泡:又称伪空泡,是某些蓝藻细胞内特有的气泡。

特征:在显微镜下呈黑色、红色或紫色的不规则形,具有蛋白质膜,能透过空气,但不能透水,内含氮等混合气体并可与水中溶解气体保持动态平衡.8、壳缝:是羽纹硅藻细胞壁上的一个重要结构,壳面中部或偏于一侧具有一条纵向的无纹平滑区称为中轴区,在壳面沿纵轴有一条裂缝即为壳缝又称纵沟。

菱形藻等壳缝呈管状,称为管壳缝.9、复大孢子:硅藻特有的一种繁殖细胞。

硅藻细胞进行分裂繁殖时,所产生的2个子细胞中,一个以母细胞的上壳为上壳,故与母细胞同大,一个以母细胞的下壳为上壳,故略小于母细胞。

所以,经过多代细胞分裂后,部分后代细胞变得越来越小。

但有时可形成特殊的孢子而恢复到原来的大小,这种孢子称复大孢子。

10、似亲孢子:某些藻类进行无性繁殖时所产生的一种不动孢子。

因其形态和母细胞相似而得名.见于绿球藻属、小球藻属等.11、接合生殖:是静配子接合,即静配同配生殖,它由两个成熟的细胞发生接合管相结合或由原来的部分细胞壁相结合,在接合处的细胞壁溶化,两个细胞或一个细胞的内含物,通过此溶化处在接合管中或进入一个细胞中相接合而成合子。

水生生物学的一些资料(自作)

水生生物学的一些资料(自作)

水生生物学的一些资料全雌鱼的培养方法一:雄鱼(XY)射雌鱼线照射精子无核精子×卵子(X)假受精(X)↓第一次卵裂(理化刺激)→纯合二倍体卵→全雌鱼注:刺激:高温、低温、秋水仙素、细胞松弛素B、咖啡因、二甲氨基嘌呤、每平方厘米250千克左右的静水压。

方法二:雌仔鱼(XY)雄激素刺激假雄鱼(XX)雌鱼(XX)↓↓精子(X)卵子(X)全雄鱼的培育首先要获得YY的“超雄鱼”超雄鱼(YY)雌鱼(XX)↓↓X)受精卵(XY)→全雄鱼(XY)获得超雄鱼的方法:方法一:“雄核发育技术”雌鱼(XY)雄鱼射线照射卵子无核卵X Y 精子受精X Y↓理化刺激↓纯合二倍体卵(XX)(YY)↓↓雌鱼(XX)超雄鱼(YY)注:用射线破坏卵子细胞核的同时,细胞质和其他细胞器也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

这样伤痕累累的卵子就,受精后很难正常发育。

但科学家还是获得了成功,例如日本科学家已培育出一尾孟苏大麻哈鱼的超雄鱼。

方法二:性激素诱导与交配相结合雄仔鱼(XY)雌激素假雌鱼(XY)雄鱼(XY)卵子(X)(Y)(X)(Y)精子受精×↓XX XY XY YY↓↓↓↓雌鱼雄鱼雄鱼超雄鱼注:雄鱼与超雄鱼的性状是相同的,唯一的方法是等它们性成熟后,分别与雌鱼交配。

凡产生全雄后代的雄鱼必定是超雄鱼。

此方法培育超雄鱼比较方便。

培育三倍体动物方法一:第一极体理化刺激第一极体二倍体动物三倍体动物注:理化刺激包括高温、低温、静水压、化学物质。

方法二:用四倍体动物来培育三倍体四倍体雌鱼(4n)二倍体雄鱼(2n)↓↓n)三倍体受精卵(3n)→三倍体鱼(3n)产生四倍体的原理和方法(很困难,但是有成功的)♂(2n)♀(2n)↓↓n)受精卵(2n)↓第一次卵裂,理化刺激↓四倍体胚胎(4n)→四倍体鱼(4n)用细胞培养发生产珍珠的技术路线首先,把外套膜细胞培养在瓶子里;然后让细胞附着在人造珠核上,把附有细胞的珠核放在发酵罐内进行悬浮培养。

外套膜细胞在珠核表面不断分裂,并不断想珠核分泌珍珠质。

水生生物学教材第一篇水生植物

水生生物学教材第一篇水生植物
全球分布
水生植物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从 热带雨林到寒带湖泊,从淡水到咸水 环境都有它们的身影。
区域特色
不同地区的水生植物群落具有不同的 特色和优势种,反映了不同地理环境 和生态系统的特点。
02
水生植物的生物学特性
水生植物的形态特征
01
02
03
沉水型
根茎叶无明显的分化,整 体沉于水中,如金鱼藻、 眼子菜等。
耐寒
部分水生植物能适应低温环境,如菱角、莲藕 等。
耐旱
部分水生植物能在缺水的环境中生存,如水葱、 芦苇等。
耐盐碱
部分水生植物能在盐碱环境中生长,如海蓬子、海藻等。
03
水生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水生植物与水环境的关系
水深适应性
水生植物会根据水深选择 不同的生长方式,如挺水、 浮水或沉水生长。
流速适应性
水生植物能适应不同流速 的水体,从静水到急流都 有相应的水生植物生存。
维持生物多样性
01
水生植物为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
有助于维持水生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净化水质
02
水生植物通过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和污染物,有助于改善水质,
减轻水体富营养化和污染。
调节气候
03
水生植物通过蒸腾作用调节水分循环,影响局部气候变化,如
降温、增湿等。
水生植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恢复受损水生生态系统
通过移植、繁殖等手段,恢复受损的水生生态系统,促进水生植物 的再生和繁衍。
合理利用水生植物资源
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水生植物资源,如在水景设计、药用等 方面进行可持续利用。
THANKS
感谢观看
增加景观层次

水生生物学绪论

水生生物学绪论
区系分类研究裴鉴单人骅1952的华东水生维管束植物饶钦止等1956的湖泊调查基本知识杨德渐孙瑞平1988的中国近海多毛环节动物金德详等1965的中国海洋浮游硅藻类蒋燮治堵南山1979的中国动物志淡水枝角类郑重等1965的中国海洋浮游桡足类沈嘉瑞等1979的中国动物志淡水桡足类胡鸿钧等1980的中国淡水藻类蒋燮治等1983的西藏水生无脊椎动物郑重等1984的海洋浮游生物学朱浩然等1997的中国淡水藻志色球藻目王家楫1961的中国淡水轮虫志齐雨藻等1995的中国淡水藻志硅藻门中心纲饶钦止1988的中国淡水藻志施之新等1999的中国淡水藻志裸藻门沈韫芬等1999的原生动物学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2以渔业利用为目的进行内陆水域的生物学调查3
陈宜瑜院士 现任中国科学院
副院长、中国科学院水生生 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 师。1964年厦门大学生物系 毕业后即到中国科学院水生 生物研究所工作,先后任研 究室副主任、副所长、所长。 1995年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 士。
2006年10月31日因病逝世, 享年74岁。
饶钦止(1988)的《中国淡水藻志》 纲》 施之新等(1999)的《中国淡水藻志--裸藻门》 沈韫芬等(1999)的《原生动物学》
2、以渔业利用为目的,进行内陆水域的生物学调查
长江
黄河
黑龙江
珠江
3. 对某些种类的生长繁殖、和种群数量变动 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4. 固氮蓝藻的培养以及应用研究
5. 生物饵料培养(轮虫、枝角类、卤虫等)
• 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主要从事淡水鱼类的研究工作。 • 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主要从事扬子鳄的人工繁殖工作。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相关研究对象包括湖 泊生态系统等。
• 东海水产研究所:相关研究对象包括海洋渔业资源、海洋 捕捞、渔业环境、水产品加工、海水养殖、鱼类学及水产 科技情报等。

水生生物学复习资料

水生生物学复习资料

水生生物学复习资料水生生物学复材料 - 养殖1014班绪论水生生物学是研究生活在水中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包括形态、分类、生态和生理四大部分。

其中,浮游生物是一类不能主动水平移动的微小生物,依靠水流、波浪或水的循环流动而移动;而自游生物则是形状较大、游泳能力很强、能主动地做远距离游泳的生物。

第一篇:水生植物第一章:藻类的概述藻类是一群营自养生活的低等植物,没有真正的根、茎、叶分化,生殖器官是单细胞的。

其中,一些藻类在小水体和浅水湖泊中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现色彩,这一现象称为水华;而有些藻类在海水中大量繁殖且分泌毒素,形成赤潮。

此外,隐藻、绿藻等藻类中常有蛋白核,通常由蛋白质核心和淀粉鞘组成,有的则无鞘。

某些藻类具有特殊的细胞壁状的构造,称为囊壳,内含物可在其中自由移动。

藻类的生殖方式包括营养生殖、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

其中,营养生殖的单细胞是细胞分裂,群体和多细胞是断裂生殖。

无性繁殖包括动孢子、不动孢子、似亲孢子和厚壁孢子。

有性繁殖则包括同配生殖、异配生殖、卵配生殖和接合生殖,其中接合生殖是绿藻门接合藻纲特有的生殖方式。

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真核细胞的特征,细胞大小为1-10微米,形态多样,有球形、椭圆形、棒形等。

蓝藻细胞内含有叶绿素a和蓝藻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蓝藻具有厚壁孢子和异形胞等特殊结构,能够适应不良环境下的存活和繁殖。

湖靛、假空泡和段殖体是蓝藻的特殊形态。

蓝藻是淡水和海水中重要的初级生产者,也是人类食品、药品和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

硅藻的细胞壁由硅质和果胶质组成,外层为硅质,内层为果胶质。

细胞壁上有花纹等构造,其中壳缝是羽纹硅藻细胞壁上的一个重要结构,而间生带和隔片具有增强细胞壁的作用。

硅藻的细胞壁结构与其他水生生物有所不同,这也是硅藻的重要特征之一。

7、硅藻的生态分布、意义及分类依据:分布:硅藻分布广泛,出现在各种水体中,包括淡水和海水。

不同种类的硅藻对水质和环境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有些喜欢富含有机质的水体,有些则喜欢清澈的水体。

水生生物学主要参考文献

水生生物学主要参考文献

水生生物学主要参考文献水生生物学主要参考文献一、《水产饵料生物学》1. 卞伯仲. 实用卤虫养殖及应用技术。

北京:农业出版社,1990。

2. 胡鸿钧,李尧英、魏印心等。

中国淡水藻类。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

3. 小久保清治(华汝成译)。

浮游硅藻类。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0。

4. 福迪(罗迪安译)。

藻类学。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

5. 郑重,李少菁,许振祖。

海洋浮游生物学。

北京:海洋出版社。

1984。

6. 束蕴芳、韩茂森。

中国海洋浮游生物图谱。

北京:海洋出版社,1992。

7. 厦门水产学院主编。

海洋浮游生物学。

北京;农业出版社,1981。

8. 梁象秋,方纪祖,杨和荃。

水生生物学。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9. 何志辉等。

淡水生物学(上册)。

北京:农业出版社,1982。

10. 李永函,赵文. 水产饵料生物学. 大连:大连出版社,2002。

11. 王家楫。

中国淡水轮虫志。

科学出版社,1961。

12. 蒋燮治、堵南山。

中国动物志,淡水枝角类。

科学出版社,1979。

13. 任淑仙。

无脊椎动物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14. 刘卓、王为群。

饵料浮游动物的培养。

农业出版社,1990。

15. 刘凌云,郑光美等。

普通动物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16. 代田昭彦。

水产饵料生物学。

恒星社厚生阁,1975。

17. 杨德渐、孙瑞平。

中国近海多毛环节动物. 北京:农业出版社,1988。

18. 吴宝铃、孙瑞平、杨德渐。

中国近海沙蚕科研究。

北京:海洋出版社, 1981。

19. 吴宝铃,吴启泉,丘建文,陆华.中国动物志—环节动物门.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20. 王所安、和振武。

动物学专题。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21. 何志辉、赵文。

养殖水域生态学。

大连:大连出版社,2001。

22. 蒋燮治、沈愠芬、龚循矩。

西藏水生无脊椎动物。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

08水生生物学学习内容(研)

08水生生物学学习内容(研)

《水生生物学》学习内容1、水生生物学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水生生物学广义上说是研究水中生活的各种生物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控制利用的科学,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水生生物形态、分类、生理、生态各个方面。

水生生物学早期以研究水生生物的形态、分类和自然生态为主;其后由于个体生态和种群生态研究的开展,生理学、生物化学概念和方法的引入,水生生物学也有了较完整的“水生态系统”概念。

由于人类经济活动和环境保护的需要,水体生产力发展和改造的要求,加上现代科学新成就、新技术的采用,水生生物学已发展为综合性学科。

水生物学主要介绍水生生物学的形态、分类和生态意义,病一次来研究各种生物在分类系统中的地位,掌握鉴别方法和步骤,用来探讨生物的系统演化、地理分布、生物学和经济意义等。

学习水生生物学的目的就是掌握水生生物的形态、分类和生态方面的基础知识,为保护水域生物多样性、发展水产养殖、合理利用渔业资源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2、浮游生物的主要类群。

指在水流运动的作用下被动地漂浮于水层中的生物群,包括一些体型微小的原生动物、藻类,也包括某些甲壳类、软体动物和某些动物的幼体。

它们没有或仅有微弱的游泳能力。

浮游生物分为浮游植物(金藻、黄藻、硅藻、甲藻、裸藻、绿藻、蓝藻等)和浮游动物(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

按个体大小,浮游生物可分为六类:巨型浮游生物,大于1厘米,如海蜇;大型浮游生物,5~10毫米,如大型桡足类、磷虾类;中型浮游生物,1~5毫米,如小型水母,桡足类;小型浮游生物,50微米~1毫米,如硅藻、蓝藻;微型浮游生物,5~50微米,如甲藻,金藻;超微型浮游生物,小于5微米,如细菌。

3、试述蓝藻、绿藻、甲藻和硅藻的主要特征,每个门写出5个常见属的分类位置和主要特征。

4、试述湖泊蓝藻水华形成机制及我国蓝藻水华发生的现状。

富营养化的湖泊和水库,因水体富含P、N等营养元素,当N:P比值达到15~20时,只要气温、光照、水文、气象等外部条件适宜,浮游生物(尤其是蓝藻)就会快速繁殖生长,甚至在水表聚合成数厘米厚的蓝绿色的藻浆,即水华。

《水生生物学》课件

《水生生物学》课件

力和疾病传播的风险。
04
水生生物的保育与恢复
水生生物的栖息地保护
河流湖泊保护
保护河流湖泊的水质、水域面积和水流状态,确保水生生物的生 存环境。
湿地保护
湿地是水生生物的重要栖息地,应加强湿地的保护和恢复,维护 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海洋保护
海洋生态系统是水生生物的重要栖息地,应加强海洋保护区的建 设和管理,减少污染和过度捕捞。
水生生物学
目 录
• 水生生物学简介 • 水生生物的多样性 • 水生生物的生存挑战 • 水生生物的保育与恢复 • 水生生物学的未来展望
01
水生生物学简介
水生生物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水生生物是指生活在水中或水域 环境的生物,包括淡水生物和海 洋生物。
分类
水生生物分类主要依据生物的形 态、结构、生理和生态特征,将 水生生物分为鱼类、无脊椎动物 、藻类等。
咸水生物群落
海洋生物群落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生生态系 统,其中生活着数以万计的水生 生物,包括鱼类、鲸类、海豚类
、贝类等。
河口湾生物群落
河口湾是河流与海洋交汇的地方, 其水质、盐度、水流速度等因素都 较为复杂,因此河口湾中的水生生 物种类也较为丰富。
珊瑚礁生物群落
珊瑚礁是海洋中的一个特殊生态系 统,由珊瑚虫和其他海洋生物共同 构成,是一个非常脆弱的生态系统 。
而来的。
适应水生环境
水生生物在演化过程中逐渐适应 了水中的环境,发展出了各种适 应水生环境的生理和行为特征。
多样性的形成
随着时间的推移,水生生物的种 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形成了各种
不同的生态系统和生物群落。
03
水生生物的生存挑战
水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水生生物调查报告

水生生物调查报告

水生生物调查报告一、引言水生生物是指生活在水中的各种生物,包括鱼类、水生昆虫、水生植物等。

水生生物在维持水生生态系统平衡、水质监测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水生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为水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现场观察、捕捞和水样采集等。

我们选择了多个水体,包括江河、湖泊和水库等,以覆盖不同类型的水生生物。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尽量避免对水生生物的干扰,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调查结果1. 鱼类通过水体中的捕捞和观察,我们记录了多个鱼类的种类和数量。

在江河和湖泊中,我们观察到了常见的鲤鱼、青鱼和草鱼等。

在水库中,我们发现了较多的鲈鱼和鲤鱼。

通过统计数据,我们发现鲤鱼是最常见的鱼类,占总数量的30%以上。

2. 水生昆虫水生昆虫是水生生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鱼类提供食物,也在水生生态系统中起到重要的生态作用。

我们观察到了多种水生昆虫的存在,包括蜻蜓、水蚤和水蚊等。

其中,水蚊数量最多,其幼虫在水中的存在对水质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3. 水生植物水生植物是水体中的重要生态组成部分,能够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净化水质,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

我们观察到了多种水生植物的分布,包括荇菜、莲藕和浮萍等。

在调查的水体中,藻类的分布较广泛,且数量较多,对水质监测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影响。

四、讨论与分析通过本次调查,我们了解到了水生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不同水体中的水生生物组成有所差异,这与水质、水温和营养物质等因素有关。

鲤鱼是最常见的鱼类,可能与其适应性强、繁殖力强有关。

水蚊和藻类的分布较广泛,可能与水体中的营养物质浓度较高有关。

在水生生物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是水体中的污染物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部分水体中存在着污染物,如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等,可能对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产生负面影响。

二是水生生物的生态平衡问题。

【水产课件】《水生生物学(养殖水域生态学)》教学大纲

【水产课件】《水生生物学(养殖水域生态学)》教学大纲

【水产课件】《水生生物学(养殖水域生态学)》教学大纲第一篇:【水产课件】《水生生物学(养殖水域生态学)》教学大纲《水生生物学(养殖水域生态学)》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 Aquatic Ecology for Aquaculture 课程编码:课程要求:必修课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适用专业:水产养殖学学时数:48 学分:3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与任务养殖水域生态学是水产养殖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学科基础课,是在原先的淡水生态学和海洋生态学基础上整合并加强针对性而设立的一门水生生物学系列课程。

通过理论教学、研究设计性实验与自学使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水生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了解养殖水域的各种生物学过程及其变化规律,能够运用生态学原理来分析养殖生产中发生的技术和理论问题。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采用课堂讲授等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使学生了解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以及养殖水域非生物环境的特点;掌握水生生物个体、种群、群落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养殖水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初步具备用生态学原理来分析和解决养殖生产中出现的理论和技术问题的能力。

3.了解国内外在水域生态学方面研究的动态和进展,掌握有关文献的检索和查询的方法。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本课程与水生生物学是同一系列课程,与水产养殖其他课程,如水产动物生理学、微生物学、鱼类学、贝类学和水产动物增养殖学等关系密切。

(四)新大纲的改革说明(新大纲在教学内容、时数,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主要改革)本大纲主要依据高等农林院校培养二十一世纪水产养殖人才的需要和我校水产养殖专业的培养目标编写而成。

本大纲本着避免重复、结合实际、突出重点、便于自学的原则,根据当代生态学从个体生态向群体生态发展的总趋势,本课程将以养殖水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重点。

本大纲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缩减和优化,理论教学时数由50或60学时减到48学时。

水生生物学绪论

水生生物学绪论

56
2、国内研究状况:
※《诗经》大雅-“灵台篇” 灵台、灵囿、灵沼-池塘养鱼 ※《齐名要术》“陶朱公养鱼经” 范蠡(春秋) 八谷、九州 ※《史记》“水居千石鱼陂”---大面积养鱼 ※唐初,“青草鲢鳙”混养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水生生物形态习性详细描述
※西方国家科学工作者,零星报道
※ 19世纪20年代开始对各种水体进行规模不等区系调查
Sars(1900)、Mayer(1910)、Schmidt(1935-1937)、Kofoid(1903
)、Birge & Jaday(1911-1912)、Ward & Whipple(1918)等
53
(2)20世纪以后,转向生理、生态学方面研究 20世纪50年代,水域生产力的研究
R. Lindeman(1942)水生生物营养动力学(Trophodynamics)理 论,生态系统概念,水生生物在水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中的 作用。水生生物学=水域生态学 60年代中期-70年代中期“国际生物规划”(International Biological Program,IBP)淡水生物群落生产力的研究 MAB 人与生物圈计划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键技术,

第二阶段目标主要突破水体"减负修复"关 键技术,

第三阶段目标主要是突破流域水环境"综 合调控"成套关键技术。
66
发展方向


1)微观与宏观拓展:
90%代谢利用和分解,细菌、病毒、原生动物,水质状 况 微生物、生化、分子生物学等

流域生态学:



2)应用多学科综合研究
自然科学:生态学、水文学、地质学、气象学、数学、 物理、化学等 社会学科: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管理学等

水生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绪论一、水生生物学的基本概念Hydrobiology ---Freshwater Biology---Ocean Biology(一)定义:水生生物是指生活于水中的植物和动物,通常可分为海洋生物和淡水生物两大生态类群。

水生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其内容包括形态、分类、生态和生理四大部分,是阐明有关生活在水中生物生命活动的各种规律,并探讨其控制利用的学科。

淡水生物学是研究淡水中的生物科学。

具体讲:它是研究淡水生物(浮游生物、底栖动物、水生高等植物)的形态、分类、生理、生态、分布及其经济意义等的一门学科,对淡水渔业生产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水生生物的形态和分类,并以此来研究各种生物在分类系统中的地位,掌握鉴别的方法和步骤,用来探讨生物的系统演化、地理分布、生理生态和经济意义等。

淡水生物学主要研究淡水水域中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水生高等植物、底栖动物等的形态、分类和生态(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掌握其群落组成、种群结构及其数量变动规律,使有益种群得到增殖,有害种群得以控制,最终达到提高水体生产力目的。

(三)任务:1、认识一般水体主要是淡水水域中常见的动植物(尤其是浮游植物)种类;了解其生活习性及经济意义。

2、掌握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如数量种群影响因素和变动规律)以综合分析资料指导生产(鱼产力与水质关系)。

3、掌握一般水生生物(淡水生物)的调查分析方法。

(四)与其它学科关系: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与动物学、植物学、鱼类学、鱼类生态学、水化学、湖沼学、水文学关系密切,是池塘养鱼学、内陆水域增养殖学等专业课的基础学科。

二、水生生物学的产生和发展水生生物学从19世纪末叶(1870年)以后才兴起的一门学科(一)发展原因1、渔业发展:捕捞过度,资源变薄(根据饵料分析资源);与养鱼业发展有关(鱼类的饵料环境)。

2、工业污染:促使人们去进行净化水体,只有生物净化才不至于重复污染。

《水生生物学》课件

《水生生物学》课件

水生生物的生态环境
水域类型
水生生物生活在各种水域中,包 括河流、湖泊、水库、池塘、海 洋等,这些水域具有不同的物理
、化学和生物环境特征。
水深与光照
水深和光照是影响水生生物分布的 重要因素。不同水深和光照条件下 ,生活着不同的水生生物种群。
水温与季节变化
水温是影响水生生物生长、繁殖和 迁移的重要因素。不同季节的水温 变化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理活动和 生态行为。
1 2
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工业废水、农业化肥和城市污水等污染源对水生 生物造成直接伤害或影响其生存环境。
过度捕捞对鱼类资源的影响
过度捕捞导致鱼类资源枯竭,破坏了生态平衡和 生物多样性。
3
水利工程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水利工程如水库、水电站等改变了河流的自然状 态,对水生生物的栖息地和繁殖造成影响。
03
建立水域生态补偿机制,对受损的水域生 态系统进行补偿,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 平衡。
生态移民和产业调整
公众宣传教育
对于因生态环境恶化而面临生存困境的水 生生物种群,需要进行生态移民和产业调 整,以减轻对它们的压力。
加强公众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水生生物 和水域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形成 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的良好氛围。
水生生物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生物活性物质
水生生物体内可能含有具有生物活性 的化合物,可用于药物研发。例如, 某些海洋生物中的化合物具有抗癌、 抗炎、抗菌等作用,是药物研发的重 要来源。
生物仿制药
一些水生生物具有特殊的生理机制和 结构,可以作为药物研发的模型或仿 制对象。通过研究这些生物的生理机 制和结构,可以开发出具有相似疗效 的药物。
水生生物学
目录
• 水生生物学简介 • 水生生物的多样性 • 水生生物的生态学 • 水生生物的保育与保护 • 水生生物的应用 • 水生生物学的未来展望

水生生物学研究报告

水生生物学研究报告

水生生物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摘要:本研究报告旨在探讨水生生物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发现。

我们通过对水生生物的分类、生态学、生理学和行为学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旨在提供对该领域的全面了解。

引言:水生生物学是研究水中生物的科学,涉及了广泛的生物学领域。

水生生物包括各种不同的生物群体,如浮游生物、底栖生物、鱼类和海洋哺乳动物等。

研究水生生物学对于我们了解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环境变化对生物的影响以及保护和管理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分类学研究:水生生物的分类学研究是了解水生生物多样性和进化关系的基础。

通过对水生生物的形态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类群,并进一步了解它们的亲缘关系和演化历史。

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我们对水生生物分类学的认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生态学研究:水生生物的生态学研究关注水生生物与其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包括了水生生物的栖息地、食物链和生态位等方面的研究。

通过对水生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脆弱性,为生态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生理学研究:水生生物的生理学研究关注水生生物在水中生存和适应的生理机制。

这包括了水生生物的呼吸、循环、排泄和适应性等方面的研究。

通过对水生生物的生理学特征和适应性机制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预测和评估水生生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能力。

行为学研究:水生生物的行为学研究关注水生生物的行为模式和社会组织。

这包括了水生生物的迁徙、繁殖行为和社会行为等方面的研究。

通过对水生生物行为的观察和实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水生生物的生活史策略和适应性行为。

结论:水生生物学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研究领域,涉及了分类学、生态学、生理学和行为学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水生生物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水生生物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环境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这些研究成果对于保护和管理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以及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水生生物学报文献引用标注

水生生物学报文献引用标注

水生生物学报文献引用标注
水生生物学是研究水中生物的生态学、生理学、行为学等方面
的学科。

在学术论文中引用水生生物学领域的文献时,需要按照规
范的引用标注格式进行。

一般来说,引用标注包括在正文中引用和
参考文献列表两部分。

在正文中引用水生生物学文献时,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1. 直接引用,在句子中直接插入引文,如“根据Smith和Johnson(2005)的研究,水生生物的种群数量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
变化。

”。

2. 间接引用,在句子中提及作者的观点而不直接引用原文,如“一些研究者指出水生生物的生长与水温密切相关(Brown, 2010)。

”。

在参考文献列表中列出水生生物学文献时,需要包括作者姓名、出版年份、文章题目、期刊名称、卷号、期号和页码等信息。

引用
标注的格式可以根据不同的引用风格(如APA、MLA、Chicago等)
进行调整。

以APA格式为例,期刊文章的引用格式如下:
作者姓氏, 作者名字首字母. (出版年). 文章标题. 期刊名称, 卷号(期号), 页码范围.
例如:
Smith, J. (2005). The impact of temperature on aquatic organisms. Aquatic Biology, 10(2), 115-130.
在撰写学术论文时,请务必遵循所采用的引用风格的规范,以
确保引文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要注意保护文献的知识产权,遵守学术诚信原则,不得抄袭或篡改他人研究成果。

希望这些信息
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向我提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生生物学主要参考文献一、《水产饵料生物学》1. 卞伯仲. 实用卤虫养殖及应用技术。

北京:农业出版社,1990。

2. 胡鸿钧,李尧英、魏印心等。

中国淡水藻类。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

3. 小久保清治(华汝成译)。

浮游硅藻类。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0。

4. 福迪(罗迪安译)。

藻类学。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

5. 郑重,李少菁,许振祖。

海洋浮游生物学。

北京:海洋出版社。

1984。

6. 束蕴芳、韩茂森。

中国海洋浮游生物图谱。

北京:海洋出版社,1992。

7. 厦门水产学院主编。

海洋浮游生物学。

北京;农业出版社,1981。

8. 梁象秋,方纪祖,杨和荃。

水生生物学。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9. 何志辉等。

淡水生物学(上册)。

北京:农业出版社,1982。

10. 李永函,赵文. 水产饵料生物学. 大连:大连出版社,2002。

11. 王家楫。

中国淡水轮虫志。

科学出版社,1961。

12. 蒋燮治、堵南山。

中国动物志,淡水枝角类。

科学出版社,1979。

13. 任淑仙。

无脊椎动物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14. 刘卓、王为群。

饵料浮游动物的培养。

农业出版社,1990。

15. 刘凌云,郑光美等。

普通动物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16. 代田昭彦。

水产饵料生物学。

恒星社厚生阁,1975。

17. 杨德渐、孙瑞平。

中国近海多毛环节动物. 北京:农业出版社,1988。

18. 吴宝铃、孙瑞平、杨德渐。

中国近海沙蚕科研究。

北京:海洋出版社, 1981。

19. 吴宝铃,吴启泉,丘建文,陆华.中国动物志—环节动物门.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20. 王所安、和振武。

动物学专题。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21. 何志辉、赵文。

养殖水域生态学。

大连:大连出版社,2001。

22. 蒋燮治、沈愠芬、龚循矩。

西藏水生无脊椎动物。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

23. 陈奖励、何昭阳、赵文主编。

水产微生物学。

北京:农业出版社,1993。

24. 陈清潮,章淑珍,朱长寿. 黄海和东海的浮游桡足类 II.剑水蚤目和猛水蚤目。

青岛:海洋科学集刊,1974,No.925. 刘建康主编。

高级水生生物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26. 刘瑞玉.中国北部经济虾类. 北京:科学出版社,1955。

27. 刘瑞玉,钟振如. 南海的对虾类. 北京:农业出版社.1986。

28. 戴爱云等.中国海洋蟹类.北京:海洋出版社. 1988。

29. 沈嘉瑞,戴爱云.中国动物图谱,甲壳动物(第二册).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64。

30. 沈嘉瑞等。

中国动物志,淡水桡足类。

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

31. 沈嘉瑞,刘瑞玉.我国的虾蟹.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0。

32. 巍崇德等. 浙江动物志(甲壳动物).浙江: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33. 宋大祥,匡溥人.中国动物图谱,甲壳动物(第四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

34. 曾呈奎等。

中国经济海藻志。

北京:科学出版社,1962。

35. 董聿茂等。

中国动物图谱,甲壳动物(第一册)(第二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36. 沈韫芬。

原生动物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37. 章宗涉、黄祥飞。

淡水浮游生物研究方法。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38. 宋微波等。

原生动物学专论。

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9。

39. 游祥平,陈天及. 原色台湾对虾图鉴. 台北:台北天南书局发行,1986。

40. 郭浩主编。

中国近海赤潮生物图谱。

北京:海洋出版社,2004。

41. 赵文。

水生生物学(水产饵料生物学)实验。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42. 齐钟彦等。

中国动物图谱。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

43. 齐钟彦。

中国经济软体动物。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44. 洪惠馨等. 海洋浮游生物学. 北京:农业出版社. 1981。

45. 刘月英等。

中国经济动物志,淡水软体动物。

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

46. 齐钟彦等。

黄渤海的软体动物。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9。

47. 张玺。

中国经济动物志,海产软体动物。

北京:科学出版社,1962。

48. 张觉民、何志辉。

内陆水域渔业自然资源调查手册。

北京:农业出版社,1991。

49. Laybourn-Parry J. A Functional Biology of Free-Living Protozoa. London & Sydney: Croom Helm,198550. Nisbet B. Nutrition and Feeding Strategies in Protozoa. London & Canberra. Croom Helm,198551. Platt T. & Li W.K.W. WilliamPhotosynthetic Picoplankton. Ottawa: Department of Fisheries and Oceans,198652. Pennak, R. W. Freshwater invertebrate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89.53. Koste W. Rotatorria. Die Radentiere Mitteleuropas. Berlin, Stuttgart: Gebruden Borntnagen, 1978.二、《养殖水域生态学》1. 中国淡水养鱼经验总结委员会, 1973. 中国淡水鱼类养殖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2. 王荣,1992. 海洋生物泵与全球变化.海洋科学, 1992,15(1):18~21.3. 王荣,2000. 粒径谱和生物量谱. 见:苏纪兰,秦蕴珊主编。

当代海洋科学学科前沿. 北京: 学苑出版社.282~286.4. 王冀、梁彦龄,1981。

用浮游植物的生产量估算武昌东湖鲢鳙生产潜力与鱼种放养量的探讨。

水产学报,5(4):343-350.5. 王焕校主编, 2002. 污染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6. 马剑敏, 严国安, 罗岳平等, 1997. 武汉东湖受控生态系统中水生植被恢复结构优化及水质动态. 湖泊科学, 9 (4): 359-363.7. 马世骏,李文华主编.1987.中国的农业生态工程.北京:科学出版社.8. 叶文虎,栾胜基主编, 1994. 环境质量评价学.高等教育出版社.9. 石小媛译(Steele J H),1983. 海洋生态系统结构.北京:科学出版社。

10. 孙儒泳, 2001. 动物生态学原理(第三版).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1. 孙铁珩等主编,2001.污染生态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2. 华东师范大学等,1979. 动物生态学(下).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3. 刘建康, 1990. 东湖生态学研究(一). 北京:科学出版社.14. 刘建康,1999. 高级水生生物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15. 刘建康,1995. 东湖生态学研究(二).北京:科学出版社.16. 宁修仁等,1997a. 微型和超微型浮游生物.东海海洋, 15(3):0~64.17. 宁修仁等,1997b. 微型生物食物环. 东海海洋, 15(1): 66~68.18. 李博等,2000.生态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 李继侗. 1958.植物地理学,植物生态学和地植物学的发展.北京:科学出版社.20. 李德尚等, 1988. 指导大水域施肥的生氧量生物测验法的研究. 海洋与湖沼, 18: 539-546.21. 李德尚, 杨红生, 王吉桥等,1998. 一种池塘陆基实验围隔.青岛海洋大学学报,28(2):199-204.22. 李德尚, 熊邦喜, 李琪等, 1993. 一种适于内陆水域生态实验用的浮式围隔.海洋与湖沼,青岛海洋大学学报, 24(5):547-552.23. 李振基,陈小麟,郑海雷等,2000.生态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4. 李永琪主编,1999. 对虾与鱼、贝类的封闭式综合养殖.海水养殖环境的保护与改善.济南:山东科技出版.25. 陈立侨, 陈英鸿, 倪达书, 1993. 池塘饲养鱼类优化结构及增产原理Ⅱ. 池塘主养鱼类合理群落结构及其能量转换效率. 水生生物学报, 17(3): 197-204.26. 陈其焕等, 1988. 重金属对海洋围隔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海洋学报10(2): 222-227.27. 陈金桂, 1981. 水库中主要几种经济养殖鱼类生产潜力的估计方法. 山东水产学会会刊, pp. 52-61.28. 陈静生等,周家义主编.中水环境重金属研究.中国环境出版社,1992.29. 陈济丁,任久长,蔡晓明.利用大型浮游动物控制浮游植物过量生长的研究.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31(3):373~382.30. 陈达森编著. 渔业水域环境保护.海洋出版社,1996.31. 何志辉,赵文. 养殖水域生态学. 大连:大连出版社,2001.32. 何志辉. 淡水生态学.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33. 何志辉, 1979. 清河水库浮游生物和鲢鳙潜在生产力. 大水面渔业资源增养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pp. 42.34. 何志辉, 1982. 湖泊水库鱼产力的估计. 水产科技情报, (4): 2-5.35. 吴宝玲,李永祺.1994.全球变化与海洋生态系统研究,全球变化与生态系统.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36. 吴邦灿等编著,2001. 现代环境监测技术.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37. 沈国英,施并章,2002.海洋生态学(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38. 张水浸等,1992。

赤潮及其防治对策。

北京:海洋出版社。

39. 张坤民等,1997。

可持续发展论.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40. 里思等著,王业建等译.1985.生物圈的第一性生产力.北京:科学出版社.41. 里克(费鸿年、袁蔚文译). 鱼类种群生物统计量的计算和解析.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75.42. 罗固源主编, 2003. 水污染物化控制原理与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

43. 林鹏,1997.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北京:科学出版社.44. 林昌善.1964.动物种群数量变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11:杂拟谷盗内禀增长能力(rm)的研究.动物学报,16(3):323—328.45. 郑师章,吴千红,王海波,陶云.1994.普通生态学——原理、方法和应用。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46. 尚玉昌,1998. 行为生态学.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47. 国家环境保护局.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48. 周红,任久长,蔡晓明.1997.沉水植物昼夜光补偿点及其测定.环境科学学报,17(2):256—258.49. 钦佩等,1998. 生态工程学.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50. 祝廷成等,1988.植物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51. 赵志模等.1990.群落生态学原理与方法.重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52. 赵文, 何志辉. 三北地区内陆盐水的轮虫.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1993,(2,3):20-32.53. 赵文, 何志辉. 三北地区内陆盐水的原生动物. 水生生物学报,1995,19(3):193-202.54. 赵文、姜宏、何志辉, 1996. 三北地区内陆盐水的浮游甲壳类.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11(1):1-13.55. 赵文, 董双林, 郑伟刚等,2000. 罗非鱼对盐碱池塘围隔浮游生物群落的影响. 动物学研究, 21(2):108-114.56. 赵文、董双林等,2001.盐碱池塘的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和生物量. 水产学报,25(1):26-31.57. 赵文等,2001. 鲢放养和施肥对盐碱池塘围隔生态系统浮游生物群落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12(2):299-303.58. 赵文等,2001. 盐碱池塘底栖动物的初步研究.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3):239-243.59. 赵文,邢辉,安立会. 不同粒级浮游植物对淡水初级生产力的作用.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3): 157-162.60. 赵文,王巧晗,郑绵平等,2002. 西藏拟溞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17(3):209-2 14.61. 赵文,董双林等,2003. 盐碱池塘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研究. 水生生物学报,27(1):47-54.62. 赵文,董双林等,2003. 盐碱池塘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日变化的研究. 应用生态学报, 14(2):234-236.63. 崔启武,G.J.Inwsotl.1982.一个新的种群增长数学模型——对经典的Logistic方程和指数方程的扩充.生态学报,2(4):403~414.64. 崔启武,刘家同等.1991.生物种群增长的营养动力学.北京:科学出版社.65. 崔启武.1987.关于崔-Lawson氏种群增长模型,生态学报,3(3):288~296.66. 高学庆,蔡晓明等.1994,铜绿微囊藻营养动力学研究.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0(4):461~469.67. 黄祥飞主编, 1999. 湖泊生态调查观测与分析.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68. 黄漪平主编, 2001. 太湖水环境及其污染控制. 北京:科学出版社.69. 福尔曼等著,肖笃宁等译,1990.景观生态学.北京:科学出版社.70. 章宗涉、黄祥飞, 1991. 淡水浮游生物研究法. pp. 414. 北京:科学出版社.71. 梁彦龄、刘伙泉,1995. 草形湖泊资源、环境与渔业生态学管理. 北京: 科学出版社.72. 焦念志, 李德尚, 1993. 水库鱼产力评价标准与模式的研究. 海洋与湖沼, 24(1): 79-86.73. 焦念志, 王荣, 1993. 海洋初级生产力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