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七层参考模型
ISO七层模型
ISO网络七层模型ISO 七层模型OSI模型有7层结构,每层都可以有几个子层。
70年代以来,国外一些主要计算机生产厂家先后推出了各自的网络体系结构,但它们都属于专用的。
为使不同计算机厂家的计算机能够互相通信,以便在更大的范围内建立计算机网络,有必要建立一个国际范围的网络体系结构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于1981年正式推荐了一个网络系统结构----七层参考模型,叫做开放系统互连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OSI)。
由于这个标准模型的建立,使得各种计算机网络向它靠拢, 大大推动了网络通信的发展。
下面我简单的介绍一下这7层及其功能。
OSI的7层从上到下分别是:7 应用层6 表示层5 会话层4 传输层3 网络层2 数据链路层1 物理层其中高层,既7、6、5、4层定义了应用程序的功能,下面3层,既3、2、1层主要面向通过网络的端到端的数据流。
(1)应用层:与其他计算机进行通讯的一个应用,它是对应应用程序的通信服务的。
例如,一个没有通信功能的字处理程序就不能执行通信的代码,从事字处理工作的程序员也不关心OSI的第7层。
但是,如果添加了一个传输文件的选项,那么字处理器的程序员就需要实现OSI的第7层。
示例:telnet,HTTP,FTP,WWW,NFS,SMTP等。
(2)表示层:这一层的主要功能是定义数据格式及加密。
例如,FTP允许你选择以二进制或ASCII格式传输。
如果选择二进制,那么发送方和接收方不改变文件的内容。
如果选择ASCII格式,发送方将把文本从发送方的字符集转换成标准的ASCII后发送数据。
在接收方将标准的ASCII转换成接收方计算机的字符集。
示例:加密,ASCII等。
(3)会话层:他定义了如何开始、控制和结束一个会话,包括对多个双向小时的控制和管理,以便在只完成连续消息的一部分时可以通知应用,从而使表示层看到的数据是连续的,在某些情况下,如果表示层收到了所有的数据,则用数据代表表示层。
网络七层模型(osi参考模型)
第三层交换机因为工作于OSI/RM模型的网络层,所以它具有路由功能,它是将IP地址信息提供给网络路径选择,并实现不同网段间数据的线速交换。当网络规模较大时,可以根据特殊应用需求划分为小面独立的VLAN网段,以减小广播所造成的影响时。通常这类交换机是采用模块化结构,以适应灵活配置的需要。在大中型网络中,第三层交换机已经成为基本配置设备。(路由器有IP分配、路由寻址、地址映射、访问控制这些功能,普通交换机没有这些功能,三层交换机也可以有这些功能。) >
传输层:传输协议同时进行流量控制或是基于接收方可接收数据的快慢程度规定适当的发送速率。除此之外,传输层按照网络能处理的最大尺寸将较长的数据包进行强制分割。工作在传输层的一种服务是TCP/IP协议套中的TCP(传输控制协议),另一项传输层服务是IPX/SPX协议集的SPX(序列包交换)。
(传输协议:传输协议中各层都为上一层提供业务功能。为了提供这种业务功能,下一层将上一层中的数据并入到本层的数据域中,然后通过加入报头或报尾来实现该层业务功能,该过程叫做数据封装。用户的数据要经过一次次包装,最后转化成可以在网络上传输的信号,发送到网络上。当到达目标计算机后,再执行相反的拆包过程。)
未完待续~!
物理层:该层包括物理连网媒介,如电缆连线连接器。物理层的协议产生并检测电压以便发送和接收携带数据的信号。在这一层,数据还没有被组织,仅作为原始的位流或电气电压处理,单位是bit。
数据链路层:在不可靠的物理介质上提供可靠的传输。该层的作用包括:物理地址寻址、数据的成帧、流量控制、数据的检错、重发等。
<1、第二层交换机
第二层交换机是对应于OSI/RM的第二协议层来定义的,因为它只能工作在OSI/RM开放体系模型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第二层交换机依赖于链路层中的信息(如MAC地址)完成不同端口数据间的线速交换,主要功能包括物理编址、错误校验、帧序列以及数据流控制。>
osi七层参考模型
OSI七层参考模型概述 数据封装和拆封过程 TCP/IP协议栈 常见的TCP/IP协议
1
OSI七层模型
网络世界的法律标准!
2
OSI Reference Models
Data
7.应用层 6.表示层 5.会话层 4.传输层 3.网络层 2.数据链路层 1.物理层
7.应用层 6.表示层 5.会话层 4.传输层 3.网络层 2.数据链路层 1.物理层
接收方
ACK 3 Window size = 2 数据 3 被丢弃
TCP 窗 口
发送方
Window size = 3 Send 1 Window size = 3 Send 2 Window size = 3 Send 3
接收方
ACK 3 Window size = 2 数据 3 被丢弃
Window size = 3 Send 3
16
数据封装
发送数据的过程,就是 一个数据封装的过程
端口号 源IP+目的IP+ 上层协议 传输层报头 数据 数据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数据段 Segment 数据包 Packet
网络层报头 源MAC+目的MAC 数据链路层报头
数据
网络层
数据
数据链路层
数据帧 Frame 比特 Bit
17
将数据帧转换成高低电 平,即“0”或“1”代码
• • • • • 接口和媒体的物理特性位的表示 传输数率 位的同步 线路配置:设备与媒体的连接。 物理拓扑:星状拓扑、环状拓扑、总 线拓扑,等等。 • 传输模式:单工、半双工或全双工。
15
各层间的联系
应用层 对数据进行转换、 加密和压缩 表示层 会话层 提供可靠的进程到进程的 报文传输和差错恢复 传输层 网络层 将比特组装成帧; 提供节点到节点方式的传输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在媒体上传输比特; 提供机械的和电气的规约 将分组从源端传送到目的端; 提供网络互联 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 允许接入网络资源
osi模型的七个层次
osi模型的七个层次
osi模型的七个层次: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开放式系统互联通信参考模型(简称OSI模型)是一种概念模型,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一个试图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连为网络的标准框架,定义于ISO/IEC 7498-1。
OSI模型简介
一、模型定义开放式系统互联通信参考模型(英语: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缩写为OSI),简称为OSI模型(OSI model),一种概念模型,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一个试图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连为网络的标准框架。
定义于ISO/IEC 7498-1。
二、层次划分根据建议X.200,OSI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划
分为以下七层,标有1~7,第1层在底部。
这七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1、物理层: 将数据转换为可通过物理介质传送的电子信号相当于邮局中的搬运工人。
2、数据链路层: 决定访问网络介质的方式。
3、网络层: 使用权数据路由经过大型网络相当于邮局中的排序工人。
4、传输层: 提供终端到终端的可靠连接相当于公司中跑邮局的送信职员。
5、会话层: 允许用户使用简单易记的名称建立连接相当于公司中收寄信、写信封与拆信封的秘书。
6、表示层: 协商数据交换格式相当公司中简报老板、替老板写信的助理。
7、应用层: 用户的应用程序和网络之间的接口。
OSI参考模型体系结构
OSI参考模型体系结构
OSI参考模型体系结构,其中可以分为以下七层:
1. 应⽤层(为应⽤软件提供接⼝,是应⽤程序能够使⽤⽹络服务,常见的协议有http(80), ftp(20/21),
smtp(25),pop3(110),telnet(23),dns(53)等)
2. 表⽰层(数据的解码和编码,数据的加密和解密,数据的压缩和解压缩)
3. 会话层(建⽴,维护,管理应⽤程序之间的会话,对话控制,同步)
4. 传输层(负责建⽴端到端的连接,保证报⽂在端到端之间的传输;服务点编址、分段与重组,连接控制,流量控制,差错控制)
5. ⽹络层(负责将分组数据从源端传输到⽬的端;为⽹络设备提供逻辑地址,进⾏路由选择,分组转发; IP协议,⼯作在这层的设备:路由器)
6. 数据链路层(在不可靠的物理链路上,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把帧从⼀跳(节点)移到另⼀跳(节点);组帧,物理编址,流量控制,差错控制,接⼊控制(mac地址)交换机)
7. 物理层(负责把逐个的⽐特从⼀跳(节点)移动到另⼀跳(节点);定义接⼝和媒体的物理特性,定⽐⽐特的表⽰,数据传输速率,信号的传输模式(单⼯,半双⼯,全双⼯),定义⽹络物理拓扑(⽹状,星型,环型,总线型等拓扑))
路由器的作⽤:
1. 寻址
2. 路径选择(路由表)
3. 数据转发
4. ⼴播控制
5. 流量过滤
6. 连接⼴域⽹。
网络OSI七层参考模型
网络OSI七层参考模型一、OSI参考模型在整个参考模型中,下层是为上层提供服务。
二、TCP/IP常见的协议(一)应用层为应用软件提供接口,使应用程序能够使用网络服务,应用层协议指定相应的传输层协议,以及传输层所使用的端口等。
应用层的PDU被称为Data(数据)。
Telnet:端口号23,使用传输层TCP协议,远程接入协议,提供远程管理服务,通过Telent客户端程序连接到服务器,用户在客户端中输入命令,这些命令在服务器端运行。
FTP:端口号20、21,使用传输层TCP协议,文件传输协议,主要用于文件的下载和上传,采用C/S((主机/服务器)结构。
TFTP:端口号69,使用传输层UDP协议,简单的文件传输协议SNMP:网络管理协议,一般用在管理平台,可将交换机、路由器等一些设备信息上传到网管平台HTTP:端口号80,使用传输层TCP协议,超文本传输协议,提供浏览网页服务。
SMTP:端口号25,使用传输层TCP协议,邮件传输协议DNS:域名解析协议,将域名翻译成IP地址进行访问网址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自动匹配IP地址(二)传输层传输层协议接受来自应用层协议的数据,封装上相应的传输层头部,帮助其建立端到端的连接。
端口号的取值范围:0-655350-1023:知名端口号,发送过程中会在发送端随机匹配一个端口号,并且是在1023之外未使用的。
传输层的PDU被称为Segment(段)1.TCP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传输层通信协议。
在传输前先建立连接,之后才可以传输,传多少接收多少,丢包之后重传确保全部收到。
使用场景在文件传输或者文档传输中使用。
(1)TCP的建立-三次握手A.主机1向主机2进行syn(查询B.主机2向主机1进行syn查询,ACK确定C.主机1进行ACK确定----------TCP连接建立--------------(2)TCP四次挥手A.主机1向主机2发送FIN请求断开连接B.主机2向主机1发送ACK确认C.主机2向主机1发送FIN请求断开连接D.主机1向主机2发送ACK确认----------TCP连接断开--------------(3)TCP序列号与确认序列号序列号:对包进行排序,根据序列号确认序列号:对收到的包进行确认A.主机1向主机2发送3000的数据包,最大数值需要1500包,进行分段传输,0-1499,1500-2999B.主机2收到包后向主机1进行发送确认序列号,未收到或者丢包,主机2会向主机1再次发送所丢失的包进行重传。
OSI七层模型详解
OSI七层模型由低到高谈到网络不能不谈OSI参考模型,OSI参考模型(OSI/RM)的全称是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 OSI/RM),它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一个网络系统互连模型。
虽然0SI参考模型的实际应用意义不是很大,但其的确对丁•理解网络协议内部的运作很有帮助,也为我们学习网络协议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 ....物理层规定了激活、维持、关闭通信端点之间的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以及过程特性。
该层为上层协议提供了一个传输数据的物理媒体。
只是说明标准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比特(bit)。
属丁物理层定义的典型规范代表包括:EIA/TIA RS-232. EIA/TIA RS-449、V. 35、RJ-45、 fddi令牌环网等。
第一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在不可靠的物理介质上提供可靠的传输。
该层的作用包括:物理地址寻址、数据的成帧、流量控制、数据的检错、重发等。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帧(frame)。
数据链路层协议的代表包括:ARP、RARP、SDLC、HDLC、PPP、STP、帧中继等。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 802.2、802. 3ATM. HDLC、FRAME RELAY网络层负责对子网间的数据包进行路由选择。
网络层还可以实现拥塞控制、网际互连等功能。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数据包(packet)。
网络层协议的代表包括:IP、IPX、RIP、OSPF等。
第三层:网络层 IP、IPX、APPLETALK. ICMP传输层是第一个端到端,即主机到主机的层次。
传输层负责将上层数据分段并提供端到端的、可靠的或不可靠的传输。
此外,传输层还要处理端到端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问题。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数据段(segment)。
传输层协议的代表包括:TCP、UDP、SPX等。
第四层:传输层TCP、UDP、SPX会话层管理主机之间的会话进程,即负责建立、管理、终止进程之间的会话。
名词解释 osi参考模型
OSI参考模型是一个网络通信模型,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84年提出。
它将网络通信过程划分为七个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负责不同的任务,并通过接口进行通信。
这个模型旨在使不同厂商的设备能够相互兼容,并且能够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中进行通信。
具体来说,OSI参考模型的七个层次分别是:
1. 物理层(Physical Layer):负责传输比特流,即数据的物理传输,包括传输介质、传输速率等。
2.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负责将比特流转换为数据帧,并进行错误检测和纠正,同时管理节点之间的连接。
3. 网络层(Network Layer):负责将数据帧传输到目的地,并管理路由选择和网络拓扑结构。
4.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负责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数据传输,并进行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
5. 会话层(Session Layer):负责建立、维护和断开会议连接,提供会话管理和服务质量控制。
6.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负责将应用数据转换为网络协议可以识别的格式,同时进行数据加密和解密等操作。
7.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负责提供各种应用程序和服务,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等。
OSI参考模型的优点在于它提供了一个通用的框架,使得网络设备和协议能够相互兼容,同时也方便了网络故障的诊断和解决。
OSI七层模型基础知识及各层常见应用
OSI七层模型基础知识及各层常见应用OSI Open Source Initiative(简称OSI,有译作开放源代码促进会、开放原始码组织)是一个旨在推动开源软件发展的非盈利组织。
OSI参考模型(OSI/RM)的全称是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OSI/RM),它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一个网络系统互连模型。
它是网络技术的基础,也是分析、评判各种网络技术的依据,它揭开了网络的神秘面纱,让其有理可依,有据可循。
一、OSI参考模型知识要点图表1:OSI模型基础知识速览模型把网络通信的工作分为7层。
1至4层被认为是低层,这些层与数据移动密切相关。
5至7层是高层,包含应用程序级的数据。
每一层负责一项具体的工作,然后把数据传送到下一层。
由低到高具体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第7层应用层—直接对应用程序提供服务,应用程序可以变化,但要包括电子消息传输第6层表示层—格式化数据,以便为应用程序提供通用接口。
这可以包括加密服务第5层会话层—在两个节点之间建立端连接。
此服务包括建立连接是以全双工还是以半双工的方式进行设置,尽管可以在层4中处理双工方式第4层传输层—常规数据递送-面向连接或无连接。
包括全双工或半双工、流控制和错误恢复服务第3层网络层—本层通过寻址来建立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它包括通过互连网络来路由和中继数据第2层数据链路层—在此层将数据分帧,并处理流控制。
本层指定拓扑结构并提供硬件寻址第1层物理层—原始比特流的传输电子信号传输和硬件接口数据发送时,从第七层传到第一层,接受方则相反。
各层对应的典型设备如下:应用层………………。
计算机:应用程序,如FTP,SMTP,HTTP表示层………………。
计算机:编码方式,图像编解码、URL字段传输编码会话层………………。
计算机:建立会话,SESSION认证、断点续传传输层………………。
OSI七层模型
OSI七层模型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开放系统互连)七层网络模型称为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是一个逻辑上的定义,一个规范,它把网络从逻辑上分为了7层。
每一层都有相关、相对应的物理设备,比如路由器,交换机。
OSI 七层模型是一种框架性的设计方法,建立七层模型的主要目的是:为解决异种网络互连时所遇到的兼容性问题,其最主要的功能使就是帮助不同类型的主机实现数据传输。
它的最大优点是:将服务、接口和协议这三个概念明确地区分开来,通过七个层次化的结构模型使不同的系统不同的网络之间实现可靠的通讯。
目录模型优点物理层(Physical Layer)数据链路层(Datalink Layer)网络层(Network Layer)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会话层(Session Layer)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模型优点建立七层模型的主要目的是:为解决异种网络互连时所遇到的兼容性问题。
它的最大优点是:将服务、接口和协议这三个概念明确地区分开来:服务说明了某一层为上一层提供一些什么功能,接口说明了上一层如何使用下层的服务,而协议涉及如何实现本层的服务;这样各层之间具有很强的独立性,互连网络中各实体采用什么样的协议是没有限制的,只要向上提供相同的服务并且不改变相邻层的接口就可以了。
网络七层的划分也是为了使网络的不同功能模块(不同层次)分担起不同的职责,从而带来如下好处:●减轻问题的复杂程度,一旦网络发生故障,可迅速定位故障所处层次,便于查找和纠错;●在各层分别定义标准接口,使具备相同对等层的不同网络设备能实现互操作,各层之间则相对独立,一种高层协议可放在多种低层协议上运行;●能有效刺激网络技术革新,因为每次更新都可以在小范围内进行,不需对整个网络动大手术;●便于研究和教学。
1、物理层(Physical Layer)O S I 模型的最低层或第一层,该层包括物理连网媒介,如电缆连线连接器。
网络基础之OSI七层模型详解
好,说了这么半天,我自己都搞晕了。现在我们就来看看ISO 7498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吧。
在OSI标准的制定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是将整个庞大而复杂的问题划分为若干个较容易处理的范围较小的问题,在OSI中,问题的处理采用了自上而下逐步求精的方法。先丛最高一级的抽象开始,这一级的约束很少,然后逐渐更加精细的进行描述,同时加上越来越多的约束,在OSI中,采用了图3-1的三级抽象,这三级抽象分别是:体系结构、服务定义和协议规范,规范也称规格说明。
这一层也可以称为会晤层或对话层,在会话层及以上的高层次中,数据传送的单位不再另外命名,统称为报文。会话层不参与具体的传输,它提供包括访问验证和会话管理在内的建立和维护应用之间通信的机制。如服务器验证用户登录便是由会话层完成的。
· 表 示 层(Presentation Layer)
这一层主要解决拥护信息的语法表示问题。它将欲交换的数据从适合于某一用户的抽象语法,转换为适合于OSI系统内部使用的传送语法。即提供格式化的表示和转换数据服务。数据的压缩和解压缩, 加密和解密等工作都由表示层负责。
001七层OSI参考模型
001七层OSI参考模型⼀、什么是七层OSI参考模型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即开放式系统互连。
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个⽤于计算机或通信系统间互联的标准体系,⼀般称为OSI参考模型或七层模型。
⼆、OSI参考模型的划分OSI定义了⽹络互连的七层框架(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层和应⽤层),即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每⼀层实现各⾃的功能和协议,并完成与相邻层的接⼝通信。
OSI的服务定义详细说明了各层所提供的服务。
某⼀层的服务就是该层及其下各层的⼀种能⼒,它通过接⼝提供给更⾼⼀层。
各层所提供的服务与这些服务是怎么实现的⽆关。
三、七层详解1、物理层物理层(physical layer):利⽤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实现⽐特流的透明传输。
物理层是传输的媒介,在线路中将0/1转换成电信号和光信号。
相当于是邮局与邮局之间的搬运⼯。
物理层规定了电平、速度和电缆针脚。
作⽤:承载⽐特流的传输特点:看得见,摸得着。
⽐如集线器(hub),中继器,⽹线,光纤,光猫,双绞线,同轴电缆等2、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采⽤差错控制与流量控制的⽅法,使得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成⽆差错的数据链路。
数据链路层,⼜称数链层;相互直连的设备之间需要使⽤地址实现物理传输,⽽这个地址就是MAC地址,也叫物理地址(注:任何⼀个⽹络设备都有⼀个唯⼀的⾝份识别码,这个识别码就是MAC地址,MAC地址是⼀串⼗六进制的12位数字编码)。
相当于邮局中的拆箱⼯⼈。
数据链路层将⽐特组合成字节,再将字节组合成帧,使⽤链路层地址 (以太⽹使⽤MAC地址)来访问介质,并进⾏差错检测。
数据链路层⼜分为2个⼦层:逻辑链路控制⼦层(LLC)和媒体访问控制⼦层(MAC)。
MAC⼦层处理CSMA/CD算法、数据出错校验、成帧等;LLC⼦层定义了⼀些字段使上次协议能共享数据链路层。
什么是OSI参考模型?
什么是OSI参考模型?⼀、OSI参考模型1、OSI的来源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即开放式系统互联。
⼀般都叫OSI参考模型,是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组织在1985年研究的⽹络互连模型。
ISO为了更好的使⽹络应⽤更为普及,推出了OSI参考模型。
其含义就是推荐所有公司使⽤这个规范来控制⽹络。
这样所有公司都有相同的规范,就能互联了。
2、OSI七层模型的划分OSI定义了⽹络互连的七层框架(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层、应⽤层),即ISO开放互连系统参考模型。
如下图。
每⼀层实现各⾃的功能和协议,并完成与相邻层的接⼝通信。
OSI的服务定义详细说明了各层所提供的服务。
某⼀层的服务就是该层及其下各层的⼀种能⼒,它通过接⼝提供给更⾼⼀层。
各层所提供的服务与这些服务是怎么实现的⽆关。
3、各层功能定义这⾥我们只对OSI各层进⾏功能上的⼤概阐述,不详细深究,因为每⼀层实际都是⼀个复杂的层。
后⾯我也会根据个⼈⽅向展开部分层的深⼊学习。
这⾥我们就⼤概了解⼀下。
我们从最顶层——应⽤层开始介绍。
整个过程以公司A和公司B的⼀次商业报价单发送为例⼦进⾏讲解。
<1> 应⽤层OSI参考模型中最靠近⽤户的⼀层,是为计算机⽤户提供应⽤接⼝,也为⽤户直接提供各种⽹络服务。
我们常见应⽤层的⽹络服务协议有:HTTP,HTTPS,FTP,POP3、SMTP等。
实际公司A的⽼板就是我们所述的⽤户,⽽他要发送的商业报价单,就是应⽤层提供的⼀种⽹络服务,当然,⽼板也可以选择其他服务,⽐如说,发⼀份商业合同,发⼀份询价单,等等。
<2> 表⽰层表⽰层提供各种⽤于应⽤层数据的编码和转换功能,确保⼀个系统的应⽤层发送的数据能被另⼀个系统的应⽤层识别。
如果必要,该层可提供⼀种标准表⽰形式,⽤于将计算机内部的多种数据格式转换成通信中采⽤的标准表⽰形式。
数据压缩和加密也是表⽰层可提供的转换功能之⼀。
OSI参考模型讲解
OSI参考模型的结构
物理层:负责传输原始 比特流,定义物理特性 如电压、线缆规范等。
数据链路层:负责将比 特流组合成帧,控制数 据传输的流程,如流量
控制和差错控制。
网络层:负责数据包的 路由和转发,处理数据 包的逻辑地址寻址和路
径选择。
传输层:负责提供端到 端的通信服务,处理数 据包的分段和重组,保 证数据的顺序和完整性。
网络层的功能和特点
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处理分组交换,负责路由和逻辑寻址。 网络层负责建立和维护通信子网,实现网络连接的建立、维持和释放。 网络层使用IP协议,负责将数据包从源地址发送到目的地址。 网络层还提供拥塞控制和差错控制功能,以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
传输层的功能和特点
传输层的功能: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服交互,实现端到端通信。
OSI参考模型的应用和发展趋 势
OSI参考模型的应用场景
远程教育 电子商务 物联网 云计算
OSI参考模型的优缺点
优点:提供了 一种标准化的 网络体系结构, 使得不同厂商 的设备和系统 能够相互通信。
缺点:层次过 多,导致协议 复杂、实现成 本高、传输效
率低。
OSI参考模型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
云计算和虚拟化技术的普及,使得OSI参考模型的应用更加广泛。 物联网和5G技术的快速发展,将推动OSI参考模型向更高层次的应用。 随着网络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OSI参考模型的安全性将得到更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应用,将为OSI参考模型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THANK YOU
表示层的功能和特点
表示层主要负责对数据进行编码和格式化,以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具有正确的语法和语义。 表示层还负责对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以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表示层还负责对数据进行压缩和解压缩,以减少数据传输所需的带宽。 表示层还负责对数据进行校验和计算,以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没有发生错误。
OSI七层模型详解
OSI七层模型详解1. OSI简述 OSI是⼀种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简称OSI),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联合制定的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为开放式互连信息系统提供了⼀种功能结构的框架。
它从低到⾼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层、应⽤层。
2.OSI七层协议2.1 物理层 定义: 物理层是OSI的第⼀层,它虽然是最底层,但是是整个开放系统的基础。
物理层为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提供传输媒体及互连设备,为数据传输提供可靠的环境。
媒体和互连设备: 物理层的媒体包括架空明线、平衡电缆、光纤、⽆线信道等。
通信⽤的互连设备指DTE和DCE间的互连设备。
DTE即数据终端设备,⼜称物理设备,如计算机、终端等都包括在内。
⽽DCE则是数据通信设备或电路连接设备,如调制解调器等。
数据传输通常是经过DTE——DCE,再经过DCE——DTE的路径。
互连设备指将DTE、DCE连接起来的装置,如各种插头、插座。
LAN中的各种粗、细同轴电缆、T型接、插头,接收器,发送器,中继器等都属物理层的媒体和连接器。
主要功能: 为数据端设备提供传送数据的通路,数据通路可以是⼀个物理媒体,也可以是多个物理媒体连接⽽成。
⼀次完整的数据传输,包括激活物理连接,传送数据,终⽌物理连接。
所谓的激活,就是不管有多少物理媒体的参与,都要在通信的两个数据终端设备之间连接起来,形成⼀条通路。
传输数据:物理层要形成适合数据传输需要的实体,为数据传送服务。
⼀是要保证数据能在其上正确的通过,⼆是要提供⾜够的带宽(带宽是指每秒钟能通过的⽐特(BIT)数),以减少信道上的拥塞。
传输数据的⽅式能满⾜点到点,⼀点到多点,串⾏并⾏,半双⼯和全双⼯,同步和异步传输的需要。
2.2 数据链路层 定义: 数据链路可以粗略地理解为数据通道。
物理层要为终端设备间的数据通信提供传输媒体及其连接。
OSI七层协议模型
OSI七层协议模型OSI 参考模型表格OSI的七层结构第一层:物理层(PhysicalLayer)规定通信设备的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的和过程的特性,用以建立、维护和拆除物理链路连接。
具体地讲,机械特性规定了网络连接时所需接插件的规格尺寸、引脚数量和排列情况等;电气特性规定了在物理连接上传输bit流时线路上信号电平的大小、阻抗匹配、传输速率距离限制等;功能特性是指对各个信号先分配确切的信号含义,即定义了DTE和DCE之间各个线路的功能;过程特性定义了利用信号线进行bit流传输的一组操作规程,是指在物理连接的建立、维护、交换信息时,DTE和DCE双方在各电路上的动作系列。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比特(bit)。
属于物理层定义的典型规范代表包括:EIA/TIA RS-232、EIA/TIARS-449、V.35、RJ-45等。
物理层的主要功能:为数据端设备提供传送数据的通路,数据通路可以是一个物理媒体,也可以是多个物理媒体连接而成.一次完整的数据传输,包括激活物理连接,传送数据,终止物理连接.所谓激活,就是不管有多少物理媒体参与,都要在通信的两个数据终端设备间连接起来,形成一条通路.传输数据.物理层要形成适合数据传输需要的实体,为数据传送服务.一是要保证数据能在其上正确通过,二是要提供足够的带宽(带宽是指每秒钟内能通过的比特(BIT)数),以减少信道上的拥塞.传输数据的方式能满足点到点,一点到多点,串行或并行,半双工或全双工,同步或异步传输的需要.完成物理层的一些管理工作.物理层的主要设备:中继器、集线器。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DataLinkLayer)在物理层提供比特流服务的基础上,建立相邻结点之间的数据链路,通过差错控制提供数据帧(Frame)在信道上无差错的传输,并进行各电路上的动作系列。
数据链路层在不可靠的物理介质上提供可靠的传输。
该层的作用包括:物理地址寻址、数据的成帧、流量控制、数据的检错、重发等。
网络的OSI七层模型
一、网络的OSI七层模型:A.概述为了解决不同系统的互连问题,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77年提出了一种不基于特定机型、操作系统或公司的网络体系结构,即“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OSI定义了异种机连网的标准框架,为连接分散的“开放”系统提供了基础,既任何两个遵守OSI标准的系统可以进行互连。
OSI采用分层结构化技术,将整个网络的通信功能分为7层(Layer),由低层到高分别是:物理层(Physical Layer)、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网络层(Network Layer)、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会话层(Session Layer)、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该模型层次的划分是从逻辑上将功能分组,每一层完成一特定功能,功能类似或相关的归于一层,各层功能明确且易于管理;每一层的真正功能是为其上一层提供服务。
OSI参考模如图所示。
B.OSI各层的基本功能:1、物理层提供为建立、维护和拆除物理链路所需的机械的、电气的、功能和规程的特性;提供有关在传输介质上传输非结构的位流及物理链路故障检测指示。
2、数据链路层为网络层实体提供点到点无差错帧传输功能,并进行流控制。
3、网络层为传输层实体提供端到端的交换网络数据传送功能,使得传输层摆脱路径选择、交换方式、拥挤控制等网络传输细节;可以为传输层实体建立、维持和拆除一条或多条通信路径;对网络传输中发生的不可恢复的差错予以报告。
4、传输层为会话层实体提供透明的、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保证端到端的数据完整性;选择网络层能提供的最适宜的服务;提供建立、维护和拆除传输连接功能。
5、会话层为彼此合作的表示层实体提供建立、维护和结束会话连接的功能。
通俗讲解OSI七层模型
通俗讲解OSI七层模型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于 1983 年正式提出了开放式系统互联模型(通称 ISO/OSI)。
将整个⽹络通信的功能划分为 7 个层次OSI参考模型将整个⽹络通信的功能划分为 7 个层次,这些层就像我们吃的洋葱、卷⼼菜的⼀样:每⼀层都将其下⾯的层遮起来。
下⼀层次的细节被隐藏起来。
如果你将洋葱⽪剥开往⾥看,你⼀定会流下许多眼泪,OSI模型也是如此,越往下看越难理解,只要你不怕流泪、⿇烦,不放弃你就会成功。
物理层:⽹卡,⽹线,集线器,中继器,调制解调器数据链路层:⽹桥,交换机⽹络层:路由器⽹关⼯作在第四层传输层及其以上集线器是物理层设备,采⽤⼴播的形式来传输信息。
交换机就是⽤来进⾏报⽂交换的机器。
多为链路层设备(⼆层交换机),能够进⾏地址学习,采⽤存储转发的形式来交换报⽂.。
路由器的⼀个作⽤是连通不同的⽹络,另⼀个作⽤是选择信息传送的线路。
选择通畅快捷的近路,能⼤⼤提⾼通信速度,减轻⽹络系统通信负荷,节约⽹络系统资源,提⾼⽹络系统畅通率。
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区别交换机拥有⼀条很⾼带宽的背部总线和内部交换矩阵。
交换机的所有的端⼝都挂接在这条总线上,控制电路收到数据包以后,处理端⼝会查找内存中的地址对照表以确定⽬的MAC(⽹卡的硬件地址)的NIC(⽹卡)挂接在哪个端⼝上,通过内部交换矩阵迅速将数据包传送到⽬的端⼝,⽬的MAC若不存在则⼴播到所有的端⼝,接收端⼝回应后交换机会“学习”新的地址,并把它添加⼊内部MAC地址表中。
使⽤交换机也可以把⽹络“分段”,通过对照MAC地址表,交换机只允许必要的⽹络流量通过交换机。
通过交换机的过滤和转发,可以有效的隔离⼴播风暴,减少误包和错包的出现,避免共享冲突。
交换机在同⼀时刻可进⾏多个端⼝对之间的数据传输。
每⼀端⼝都可视为独⽴的⽹段,连接在其上的⽹络设备独⾃享有全部的带宽,⽆须同其他设备竞争使⽤。
当节点A向节点D发送数据时,节点B可同时向节点C发送数据,⽽且这两个传输都享有⽹络的全部带宽,都有着⾃⼰的虚拟连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应用层是OSI的最高层,它为OSI模型以 外的应用程序提供服务。
2020/11/23
4、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核心层)
主要任务:负责端到端节点间数据传输和控制功能 。
传输层是OSI中承上启下层,下三层面向网络通信, 确保信息准确传输;上三层面向用户主机,为用户提供 各种服务。
传输层不涉及中间转发节点,即与使用的网络无关。
主要功能:弥补网络层服务质量的不足,为会话层提 供端-端的可靠数据传输服务。包括两端主机之间的流 量控制。
2020/11/23
信道的最大带宽; 传输介质(例如,是有导线的还是无导线的等); 传输方式:是基带传输还是频带传输,或者二者均可; 多路复用技术(FDM、TDM和WDM波分多路复用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等等。
(2)物理层的主要功能:
物理连接的建立、维持和拆除。
2020/11/23
• 物理或机械特性:规定了DTE和DCE之间 的连接器形式,包括连接器形状、几何尺 寸、引线数目和排列方式等。
• 电气特性:规定了DTE和DCE之间多条信 号线的连接方式、发送器和接收器的电气 参数及其他有关电路的特征。电气特性决 定了传送速率和传输距离。
• 功能特性:对接口各信号线的功能给出了 确切的定义,说明某些连线上出现的某一 电平的电压表示的意义。
形问题。
– 第二大问题:
●噪声干扰 ●噪声可能导致信号传输错误,即接收端难以从混杂
了较大噪声的信号中提取出正确的数据。 ●减少噪声的措施,如抵消与屏蔽、良好的端接和接
地技术等
2020/11/23
常见传输介质:双绞线 同轴电缆 光 纤
内导体芯线 绝缘
内屏蔽 外屏蔽
外套
外套
加固层
塑料屏蔽层 玻璃纤芯
光纤多模连接器
2020/11/23
2、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
(1)主要任务是负责相邻节点之间的可靠传输,通过 加强物理层传输原始比特的功能,使之网络层表现为 一条无错线路,数据链路层的传输单元为帧。
主要关心:
(1)成帧与拆帧。以帧(frame)为单位(产生帧、识别 帧的边界);
(2)差错控制;
2020/11/23
RS-232-C 建议使用25针的D型连接器DB-25,但 是在微型计算机的RS-232C串行端口上,大多使 用9针连接器DB-9,如下图所示。
2020/11/23
2020/11/23
(4)常见物理层设备与组件
• 物理传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一大问题:
●信号衰减 ●信号衰减限制了信号的传输距离 ●信号衰减还常常会同时伴随着信号的变形 ●采用信号放大和整形的方法来解决信号衰减及其变
(3)流量控制(防止高速的发送方的数据将低速的接收 方“淹没”)。
(4)广播式网络在数据链路层还要处理:如何控制对共 享信道的访问。等等。
2020/11/23
3、 网络层(Network layer):
网络层的任务就是要选择合适的路由,使发送 站传输层所传下来的数据能够正确无误地按地址送 到目的站。网络层的传输单元被称为分组(或称 包)。
• 规程特性:规定了DTE和DCE之间各接口 信号线实现数据传输的操作过程(顺序) 。
2020/11/23
物理层标准举例
• EIA RS-232C/V.24接口标准 • RS是Recommended Standard的缩写,即推荐
标准。RS-232-C接口标准与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 员会CCITT的V.24标准兼容,是一种非常实用的 异步串行通信接口。
2020/11/23
5、 会话层( Session layer)
主要目的是组织和同步在两个通信的会话用户 之间的对话,并管理数据的交换。
会话层的功能是在两个节点间建立、维护和释放 面向用户的连接。会话连接的建立是在传输连接 的基础上进行的。
6、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
主要用于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 示方式。它包括数据格式变换、数据加密与解密、 数据压缩与恢复等功能。
实体之间信息的按比特传输。
实现四大特性的匹配(机械特性、电气特 性、功能特性、规程特性)
2020/11/23
(3)物理层标准
• 物理层标准主要任务就是要规定DCE设备和DTE 设备的接口,包括接口的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 能特性和规程特性。
DTE 是数据终端设备。数据 电路端接设备DCE 。DCE的作 用就是在DTE和传输线路之间 提供信号变换和编码的功能, 并且负责建立、保持和释放数 据链路的连接。DTE通过DCE与 通信传输线路相连,如图所示 。是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制定 的著名物理层标准。
(二)、 OSI参考模型
1、 物理层(physical layer)
(1)主要作用:实现相邻节点之间比特数据流的透明传
送,尽可能屏蔽具体传输介质和物理设备的差异。利用物理 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物理信道),为数据链 路层提供比特流服务。
物理层是所有网络的基础,主要关心的问题有: 用多少伏特电压表示“1”,多少伏特电压表示“0”; 一个比特持续 多少微秒; 是单工、半双工还是全双工; 最初的连接如何建立和完成,通信后连接如何终止 网络接插件有多少针以及各针的用途。
2020/11/23
常见物理组件
RJ-45插座 RJ-45头
2020/11/23
DB-25 到 DB-9 的 转换器
常见物理层设备
• 中继器(repeater)和集线器(hub) • 功能:连接相同的LAN网段;对从入口输转发)。 • 中继器具有典型的单进单出结构。 • 集线器是多端口中继器。集线器常见的端口规 格有4口、8口、16口和24口等。如下图所示:
(1) 执行路径选择算法,使分组在通信子网中有一条最佳路径;
(2)拥塞控制。防止子网中同时出现过多的分组而相互阻塞通 路,形成瓶颈;
(3)记帐功能;
(4)异种网络互联。
在通信子网中的CCP只执行下面三层即可转发。如下 图所示:
2020/11/23
OSI参考模型中数据经过通信子网的CCP时,达到网络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