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江苏地理高考真题解析版(1)
江苏省高考地理试卷及答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地理试题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 小题,每小题2 分,共计36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雪线高度是指永久性积雪的下限高度,与所在地区的气温与降水有密切关系。
图1 是根据我国气象台站观测资料模拟的各地雪线高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1 ~2 题。
1. 模拟的我国雪线高度分布的基本趋势是A. 从南向北逐渐升高B. 从西向东逐渐升高C. 从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D. 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2. 梅里雪山位②横断山区,雪线高度4000 米左右。
该山雪线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是A. 地形抬升,降水丰富B. 纬度低,气温比较高C. 距海远,降水比较少D. 山坡陡,冰雪下移快北京时间2011 年11 月3 日1 时36 分6 秒,“天宫一号冶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冶飞船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
图2 是“神舟八号冶与“天宫一号冶首次对接空间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3 ~4 题。
3. 首次成功对接时,地球表面的晨线是A. ①线B. ②线C. ③线D. ④线4. 最可能干扰航天器与地面指挥系统通信联系的是A. 云雾B. 流星C. 太阳活动D. 太阳辐射图3 是2012 年4 月18 日8 时~4 月19 日8 时我国部分地区降水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5 ~6 题。
5. 形成图示地区降水的主要原因是A. 高压脊控制B. 锋面活动C. 反气旋过境D. 热带气旋影响6. 若图示降水持续多日,最易发生洪涝的地区是A. 江汉平原B. 四川盆地C. 珠江三角洲D. 长江三角洲图4 是2006 ~2011 年各年5 月中下旬长江中游洞庭湖和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对比图。
读图回答7 ~8 题。
7. 该时期两湖水体面积变化的特点是A. 两湖水体面积均持续减少B. 两湖水体面积变化基本同步C. 洞庭湖水体面积变化逐年减小D. 2009 ~2010 年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最大8. 该时期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鄱阳湖流域降水量的变化B. 鄱阳湖流域蒸发量的变化C. 鄱阳湖出水量的变化D. 长江干流入湖水量的变化图5 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
2012年全国高考地理试题及答案-全国大纲卷(解析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大纲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第I卷(选择题)图1示意2008年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四个国家的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
读图1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图示四个国家中,人均煤炭消费量最高的是A.中国 B.美国 C.印度 D.日本2.借助图示资料可以大致推算出相应国家的A.单位GDP能耗 B.碳排放量 C.能源进出口量 D.煤炭自给率1.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理计算能力。
结合图示中各国的煤炭消费量及本国的总人口数即可求出人均煤炭消费量。
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四个国家2008年的总人口数分别约为13.44亿、3.09亿、11.86亿、1.28亿。
2.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图示资料显示煤炭生产量和煤炭消费量,可大致推算出相应国家的煤炭自给率。
单位GDP能耗、碳排放量不仅仅与煤炭的生产与消费量有关,因此据图示资料不能推算出来。
而能源种类较多,因此,仅根据煤炭的生产与消费状况并不能确定能源的进出口量。
某大河的一条支流与干流之间存在“吞吐”关系,图2示意该支流出口处1970~2000年间年净径流量(输出径流量与输入径流之差)和年净输沙量(输出泥沙量和输入泥沙量之差)。
根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3~5题。
3.下列个时间段中,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最接近的是A.1970年~1976年 B.1977年~1984年C.1980年~1989年 D.1989年~2000年3.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读图、析图能力。
结合图例,分析选项所给时间段,可知1970—1976年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最接近。
4.该支流流入A.黄河 B.长江 C.辽河 D.黑龙江4.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河流的特征。
黄河全河多年平均径流量约为580亿立方米,长江全河多年平均径流量近10 000亿立方米,辽河全河多年平均径流量较少,黑龙江全河多年平均径流量近3 000亿立方米。
2012年高考真题——地理Word版含答案
地理试题一、选择题(共 60 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 小题,每小题2 分,共计36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艘海轮从上海出发驶向美国旧金山。
当海轮途经图 1 中 P 点时正值日出,图中 EF 线表示晨昏线。
读图回答 1~2 题。
1.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最接近A. 15°N,135°EB. 15°S,135°WC. 23°26′N,0°D. 23°26′S,180°2. 下列现象发生时间与海轮途经 P 点的日期相近的是A. 江淮平原地区正播种冬小麦B. 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梅雨季C. 北京一年中昼长最短D. 塔里木河一年中流量最大2013 年 4 月 20 日,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 7. 0 级地震。
在震后救灾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发挥了重要作用。
BDS 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短文通信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据此回答 3~4 题。
3. BDS 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有①提供灾区的影像②统计灾区的经济损失③确定救灾人员的位置④提供短文联络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4. 芦山地震与 2008 年汶川 8. 0 级地震震中位置同处龙门山断裂带,但芦山地震造成的损失较小,主要原因有①震级较低②提前预报③防震意识强④救援及时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国家领导人近期出访了俄罗斯等四国,行程如图 2所示。
读图回答 5~6 题。
5. 从俄罗斯到南非经过的自然带类型主要有①温带草原带②热带雨林带③热带草原带④热带荒漠带A. 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 我国在非洲投资时优先选择的产业类型有A. 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B. 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C. 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D. 技术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图3是某流域地质简图,甲、乙、丙三地有砾石堆积物(见图 3 右下角照片),在甲地砾石堆积物中发现了金刚石。
2012年江苏高考地理试卷简评
合基础要求 比较高 , 如选择题第 6 小题需根据海陆轮
廓 判读 出我 国重 要 的地理 区划 、综合 题 2 7题第 3小 题 考查 “ 考船 往返 中 山站和 乌斯怀 亚港 之 间可能 遇 科
综合 地理 , 际更 依靠 区域 地理 知识 解题 的类 型 。所 实
全 面考 查考 生 的地理 基 本知识 和 能力 , 省 区都在试 各
题 的学科 内整 合方 面下 功夫 , 广东 卷 在这方 面 表现 最
为 明显 。如 广 东卷 4 0题 , 在一 道综 合题 内 , 综合 考 查 了气候 类 型 、 候特 点 、 气 自然 带地 域分 异规 律 、 自然 带 地 域 的 影 响 因素 、 业 区位 分 析 、 态 环境 保 护 等 多 农 生
分— — 自然地理 : 人文地 理 为 2 1 ; 择题 难度较 2: 8 选
有 精确 到位 。
考 查 获 取 信 息 能 力 . 祝 自 置 搡 究 笾 程 重
低, 综合 题部分难 度较 大 。 做题 中 , 选 环境 保护 部分考 查 地 理基 础 规律 和地 理 综 合分 析 能 力要 求 相 对 比较
‘ i
深度 / m
、
、
图 1
参考 答案 :. 1. 9D 0c
有不 少学 生可 能看 到这道 题 , 就直接 把 图 中虚线
第 3小题设 问“ 科考 船往 返 中山站 和乌 斯怀 亚港 之 间 可 能遇 到 的困难有 哪些 ? ” 足在 学 生综合 分析 区域 立 自然 环 境背 景对 实 际生活 情境 的影 响 。再 有 第 2 7题 第 1 小题 设 问 :该 地 在 “ 时期 , 以用光 学 望远 镜 可 2 时不 间 断地 对 星空 进行 天 文 观测 ”立 意 角度 让 4小 ,
2012年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解析)
2012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量仍连续增长.据此完成1~3题.1.(4分)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B.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D.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考点】98:工业化和城市化产生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专题】141:情境文字材料题;35:辩证思想;421:课本知识迁移;52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分析】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气候、地形、水源、土壤、市场、技术、交通运输、政策、劳动力等.【解答】解: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理解即可.2.(4分)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要产区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A.太湖平原B.洞庭湖平原C.汉江平原D.成都平原【考点】96: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专题】141:情境文字材料题;35:辩证思想;421:课本知识迁移;52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分析】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气候、地形、水源、土壤、市场、技术、交通运输、政策、劳动力等.【解答】解:改革开放以来,位于长三角地区的太湖平原,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速度快,水平较高,大量耕地被占用为建设用地,因而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地区,理解即可.3.(4分)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A.耕地面积广B.生产规模大C.机械化水平高D.人口较少【考点】96: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专题】141:情境文字材料题;35:辩证思想;421:课本知识迁移;52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分析】粮食商品率是出售的粮食(商品粮)数量与粮食总产量之比.一般用百分数表示.粮食商品率是衡量提供商品粮数量的指标,其高低取决于粮食商品量的大小(即一个地区内的人地关系,例如东北地区粮食商品率高是因为该地区地广人稀,人少地多),也是反映粮食生产发展水平和商品化程度的重要指标.【解答】解:河南省是我国产粮大省同时也是我国人口大省,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地广人稀,人口相对较少。
2012年高考地理试题(江苏卷)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地理试题选择题洪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 题2分,共计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雪线高度是指永久性积雪的下限高度 , 与所在地区的气温与降水有密切关系。
图1是根据我国气象台站观测资料模拟 的各地雪线高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1 ~2题。
1. 模拟的我国雪线高度分布的基本趋势 是 A. 从南向北逐渐升高 B. 从西向东逐渐升 咼 C. 从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 D. 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2. 梅里雪山位②横断山区,雪线高度4000米左右。
该山雪线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A. 地形抬升,降水丰富 B. 纬度低,气温比较高 C. 距海远,降水比较少D. 山坡陡,冰雪下移快 北京时间2011年11月3日1时36分6秒,“天宫一号冶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冶飞船2是“神舟八号冶与“天宫一号冶首次对接空间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3 ~4题。
3. 首次成功对接时,地球表面的晨线是 A. ①线 B. ②线 C. ③线 D. ④线4. 最可能干扰航天器与地面指挥系统 通信联系的是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
图 r'A图A. 云雾B. 流星C. 太阳活动D. 太阳辐射图3是2012年4月18日8时~4月19 日 8时我国部分地区降水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5 ~6 题。
5. 形成图示地区降水的主要原因是 A. 高压脊控制 B •锋面活动 C. 反气旋过境 D. 热带气旋影响6. 若图示降水持续多日,最易发生洪涝的地区是 A. 江汉平原 B. 四川盆地 C. 珠江三角洲 D. 长江三角洲图4是2006 ~2011 年各年5月中下旬长江中游洞庭湖和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对比图。
读图回答7 ~8题。
7•该时期两湖水体面积变化的特点是 A. 两湖水体面积均持续减少 B. 两湖水体面积变化基本同步 C. 洞庭湖水体面积变化逐年减小D. 2009 ~2010年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 最大 8•该时期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鄱阳湖流域降水量的变化 B. 鄱阳湖流域蒸发量的变化 C. 鄱阳湖出水量的变化 D. 长江干流入湖水量的变化图5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
2012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大纲卷)(含解析版)
2012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大纲卷)一、第I卷共5小题,每小题0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如图示意2008年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四个国家的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2题.1.(4分)图示四个国家中,人均煤炭消费量最高的是()A.中国B.美国C.印度D.日本2.(4分)借助图示资料可以大致推算出相应国家的()A.单位GDP能耗B.碳排放量C.能源进出口量D.煤炭自给率某大河的一条支流与干流之间存在“吞吐”关系,如图示意该支流出口处1970~2000年间年净径流量(输出径流量与输入径流之差)和年净输沙量(输出泥沙量和输入泥沙量之差).根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3~5题.3.(4分)下列个时间段中,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最接近的是()A.1970年~1976年B.1977年~1984年C.1980年~1989年D.1989年~2000年4.(4分)该支流流入()A.黄河B.长江C.辽河D.黑龙江5.(4分)1983年以来,年净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支流流域()A.建设用沙量增加B.兴修水库和森林覆盖率提高C.矿产资源开发力度加大D.连续干旱6月上旬某地约5时(地方时)日出,据此完成6~7 题.6.(4分)该地可能位于()A.亚马孙河河口附近B.地中海沿岸C.北冰洋沿岸D.澳大利亚7.(4分)A.正东、正西B.东南、西南C.东北、西北D.东南、西北如图示意某地区人口密度.读图,完成8~9题.8.(4分)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①纬度②河流③降水④地形.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9.(4分)甲、乙两地都形成了特大城市,与甲地相比,乙地形成城市的区位优势是()A.地形平坦B.水源充足C.陆路交通方便D.水陆交通枢纽如图示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某时的气压系统,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据此完成10~11题.10.(4分)24小时后甲地主要吹()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11.(4分)30﹣48小时之间,甲地可能经历()A.持续晴朗高温天气B.连绵阴雨天气C.强对流降雨天气D.沙尘暴天气二、第Ⅱ卷(非选择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2.第Ⅱ卷共4页,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12.(36分)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20世纪50年代以来,图中我国境内某些区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目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上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近年来,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1)推断并说明这些国营农场的分布规律,分析这些地区种植优质长绒棉的有利条件.(2)距消费市场较远却并未影响该区域上商品棉销售,请解释原因.(3)说明该区域商品棉生产的限制性因素.(4)分析该区域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对区域环境的影响.13.(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广州等地陆续发现了南越王墓等重要历史遗迹,这些发现对研究岭南历史有重要价值.材料一秦始皇兼并六国后,开凿灵渠,攻打百越,设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秦汉之际,中原战乱,秦南海郡龙川县令赵佗举兵兼并三郡,自称南岳武王,定居番禹(今广州市).于通向内地的各个关口屯兵,“绝道聚兵自守”刘邦称帝后,民生凋敝,无力南征,遂封赵佗为南越王,“与剖府通使”,命其“和集百越,毋为南边患害”,开通关市.南岳国乘机发展,广泛使用铁器,海内外贸易也相当活跃.吕后执政,汉朝“禁南越国关市铁器”,赵佗遂自称南越武帝,举兵北犯,战争持续了一年多,吕后去世后,双方罢兵休战.赵佗又以财务收买附属于汉朝的闽越等部族,势力所及,“东西万余里”,“以兵威边”.赵佗以皇帝自居,“与中国侔(对等)”.汉文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谴使对赵佗“自立为帝”的行为予以谴责,赵佗迫于压力,表示“去帝制”,继续“为藩臣,奉贡职”.但在内部,“窃如故号名”.汉武帝决心彻底解决南越国问题,要求南越国赵兴入朝,“用汉法,比内诸侯”.南越国相吕嘉等杀汉朝使者及主张“内属”的南越王、王太后,“发兵守要害处”.公元前111年,汉军十万分数路越岭,平定南越并将其地分设为九郡,实行与内地统一的制度法令.﹣﹣据《史记》等材料二如图示意灵渠位置.(1)从军事角度指出秦开凿灵渠的主要目的,并说明原因.(2)说明灵渠的开凿对当时区域间联系的意义.2012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大纲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第I卷共5小题,每小题0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如图示意2008年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四个国家的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2题.1.(4分)图示四个国家中,人均煤炭消费量最高的是()A.中国B.美国C.印度D.日本【考点】97:能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专题】33:分析与综合思想;43:利用图表信息;52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分析】材料题,呈现非常规知识,引导考生结合所学知识,迁移转化,阐释新鲜问题.该题应注意分析图文信息.【解答】解:结合图示中各国的煤炭消费量及本国的总人口数即可求出人均煤炭消费量。
2012年高考全国卷新课标地理试题高清解析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地理解析版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8页,第II卷9至16页,共300分。
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II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地理部分试卷总评】该套试题考查知识较全面,难度较大的地球运动部分和2011年一样都没有命题,难度适宜,符合新课标地理高考特点和要求,是一套命题质量较高的试题。
客观选择题,命题紧抓地理学科本身特点及能力要求,考查学生对地理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判断能力,通过图表数考查正确获取地理信息和理解运用能力。
11道选择题中,1——3和8——9考查人文地理,剩余6道选择题考查自然地理;综合题以以区域地理位载体,重点考查学生对材料阅读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考查学生描述和阐述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选择题部分,难度相对较低,重点考查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能力、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知识迁移的能力。
评析精选:难度有所下降,却又不失新意云南地理教材单独采用鲁教版,且作为新课标高考第一年,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充满疑虑与期待,从考生走出考场面带的笑容中,可以感受到文科综合试题是平和、习惯的试题。
从地理科看,试题不偏、不怪、不难,注重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考查,关注生产、生活中的地理。
试题集中考查了工业、农业、气候、河流、等高线、自然灾害、旅游文化遗产保护、城市水源等问题。
中等难度题较多,没有特别难的题,试题整体难度比2011年的新课标卷和全国大纲卷皆有所下降,但试题依然需要学生利用储备知识进行思维判断,虽然有的内容多年考,但依然有新意,也有较好的区分度。
2012年全国高考地理试题及答案-新课标卷(解析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第I卷本卷共11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量仍连续增长。
据此完成1-3题。
1.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B.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D.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解析】读材料把握住几个关键词,“耕地不断被挤占,粮食总量仍连续增长”来分析:粮食增产的原因,可据材料首先排除A和D。
改进农田的水利设施可以使部分耕地粮食增产,但要达到2004年来粮食的连续增长,应该是科技兴农,使粮食的单产增长了。
选B2.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要产区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A.太湖平原B.洞庭湖平原C.汉江平原D.成都平原【解析】读题干材料:“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分析问题。
应该是工业化与城市化飞速发展的太湖平原。
3.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
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A.耕地面积广B.生产规模大C.机械化水平高D.人口较少【解析】粮食商品率指的是粮食生产总量中商品量所占比重,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原因是人口比河南省少,所以粮食消费量少,商品量高,商品率就高。
图1示意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1完成4—5题4. 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1a中的A ①地B ②地C ③地D ④地【解析】分析b图可以得出甲乙两个水文站峰值都出现在降水12个小时之后,故此次降水汇流既影响到了甲,也影响到了乙,所以降水地点应该在两个水文站的上游,根据a图可以判定应该是④地。
5. 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A 河道淤积B 河谷变宽C 湖泊分流D 湖水补给量减小【解析】本题考查湖泊的“调蓄”功能,经过湖泊的分流调蓄,河流流量会变的更加平稳。
2012年江苏省高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2012年江苏省高考地理试卷解析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0分,共计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分)雪线高度是指永久性积雪的下限高度,与所在地区的气温与降水有密切关系.如图是根据我国气象台站观测资料模拟的各地雪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模拟的我国雪线高度分布的基本趋势是()A.从南向北逐渐升高B.从西向东逐渐升高C.从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D.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考点】37: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布规律.【分析】该图主要考察了基本的读图能力。
同一等值线上数值相等,认真看图数值,找出最大值及最小值,以及之间的递变规律。
【解答】解:雪线高低的影响因素有两个:一是温度,纬度越高温度越低,造成雪线越低,而同一座山脉上阴坡阳坡的问题,阳坡温度高,雪线高,阴坡温度低雪线低;二是降水量,即迎风坡背风坡的问题,迎风坡降水量大,雪线低,背风坡降水量小,雪线高(降雪速度与融雪速度的问题)。
依据图形中雪线高度等值线分布情况可以看出:西南地区由于纬度较低,温度较高使雪线较高,而向东北方向逐渐递减。
故雪线高度分布自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东北最低。
故选:C。
【点评】学会根据图形掌握一定的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难度较小。
2.(2分)雪线高度是指永久性积雪的下限高度,与所在地区的气温与降水有密切关系.如图是根据我国气象台站观测资料模拟的各地雪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梅里雪山位于横断山区,雪线高度4000米左右.该山雪线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抬升,降水丰富B.纬度低,气温比较高C.距海远,降水比较少D.山坡陡,冰雪下移快【考点】37: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布规律.【分析】梅里雪山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西边约20km的横断山脉中段怒江与澜沧江之间,南北纵列分布.而影响雪线的主要因素有温度和降水.依据梅里雪山的实际状况可以推断出雪线低是因为地形原因导致降水丰富.【解答】解:雪线高低的影响因素有两个:一是温度,即阴坡阳坡的问题,阳坡温度高,雪线高,阴坡温度低雪线低;二是降水量,即迎风坡背风坡的问题,迎风坡降水量大,雪线低,背风坡降水量小,雪线高(降雪速度与融雪速度的问题)。
2012高考地理全国卷答案及解析
2012高考地理全国卷答案及解析选择题部分:第1~2题,考查的是能源方面的问题。
考生要考虑四个国家的具体地理实际国情,符合本国的消费情况。
借助图示资料,大致推断出相应国家的GDP、碳排放量、能源进口总量、煤炭自给率,第3~5题考查的是河流的水系特别,重点考查河流的含沙量与产生的原因。
给出了一些比较新的概念,一条河流,干支流中年净输沙量,年净径流量,着需要我们很好的去审题,这些概念以前学生是没有的。
第6~7题考查地球与地图相关知识,实际上考查自然地理方面的内容。
而第8~9题则是人口与城市的相关知道,属于人文地理范畴的见容。
第10~11题以长江的天气系统为素材,考查了大气与生活,贴近生活,体现新课改的原则,“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36题,考查了新疆的棉花生产。
39题,考查广西的灵渠的目的、原因和区域联系的意义。
评分说明:1、非选择题部分,若考生答案与本答案不完全相同但言之有理,苛刻酌情给分,但不能超过该题所分配的分数。
2、2、考生答案中,中国地名出现错别字一般不给分,外国地名应以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地图集为依据评分,若出现同音字的课酌情给分。
1卷地理11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1|、B 2 、D 3、A 4 、B 5 、B6 、B 7、C 8 、D 9、D 10、B11、C36题、(36分)1分布规律:盆地周围绿洲地带(山前洪积—冲积扇地带)。
(3分)有利条件:(棉花生长期光照充足,热量充足,有灌溉条件。
(9分)2、棉花易储存,易运输(交通条件改善);棉花品质优良(我国最大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市场需求量大。
(6分)3、劳动力不足,在棉花采摘期尤为突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资源有限。
(6分)4、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会过度消耗水资源,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大减甚至断流;(4分)荒漠化扩展,绿洲消失(生态环境恶化)(4分)灌溉用水过量(与排水失衡),会引起地下水位上升,(造成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引发土壤的次盐碱(渍)化。
江苏省2012年高考信息卷(一)地理试题
江苏省2012年高考信息卷(一)地理试题本试卷分选择题和综合题两部分。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每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世界某地全年日出时间曲线图,回答1—2题。
1.该地的经度是____.A.25°E B.90°EC.120°W D.25°W2.T日期过后____。
A.北京日落时刻推迟B.全球极夜范围扩大C.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增高D.该地正午日影由朝南转为朝北在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当地面气温上升至0℃上时,在高空中则会出现0℃层,此时0℃层所对应的海拔高度就是气象学上说的0℃层高度。
读近50年来我国青藏高原和西北干旱区的0℃层的变化图,完成3-5题.3.图示0℃层高度变化的季节是____。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4.青藏高寒区和西北干旱区相同时间0℃层高度不同的直接原因是____.A.地面辐射不同B.太阳辐射不同C.大气辐射不同D.大气逆辐射不同5.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图中的a线表示的是青藏高原区B.近20年来0℃层高度的变化幅度变大C.近50年来天山的雪线的高度变低D.近50年来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气温比较稳定下左图为某地区的水平地质剖面囤。
某日发生地震(丙地的地表为震中),根据甲、乙两地测站的地震波记录,绘出了地震横波与纵波的走时曲线图(右图)。
据此回答6-7题.6.仅考虑地壳运动对岩层的影响,则同为砂岩的乙、戊、丁,其岩层坚硬程度从大到小排序是A丁乙戊B.戊丁乙C.戊乙丁D乙戊丁7.下列关于右图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A.横坐标向右增大,则反映出烈度越来越大B.①表示甲地的测站,②表示乙地的测站C.a线表示纵波走时曲线图,b线表示横波走时曲线图D.越接近震中的测站,其纵波与横波抵达时间差距越小净初级生产量指在初级生产过程中,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中扣除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掉的那部分能量,下左图为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随气温变化图,下右图为净初级生产量随雨量变化图。
2012年高考全国卷大纲版地理试题高清解析版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第I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示意2008年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四个国家的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读图1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2题。
2题考察学生的地理推理能力,看似简单,其实并不容易,有一个陷阱必须、只能“借助图示资料”,而图中只能读出两个量——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所以不要想当然地做。A项单位GDP能耗需要知道国家的GDP总量,但是图中读不出来,所以A错;B项煤炭只是能源的一部分,并不是能源的全部,所以肯定读不出来;C项原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版地理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8页,第II卷9至12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1.图示四个国家中,人均煤炭消费量最高
的是
A.中国 B.美国
C.印度 D.日本
2.借助图示资料可以大致推算出相应国家的
A.单位GDP能耗 B.碳排放量
C.能源进出口量 D.煤炭自给率
【解析】 :1题是个读图题,而且涉及计算,一定小心!当然只是大概估算。从图中可以读出每年这四个国家的消费总量,再根据这几个国家的人口数(这点考察学生的识记情况,中国大概13亿、美国3亿、印度10亿、日本就算1.3亿吧),只是略算而已,不要较真,很容易找到答案。
2012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文综地理答案详细解析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试题(全国卷)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
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仍连续增长。
据此完成1~3题。
1.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B.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D.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2.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产区在全国商品粮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A.太湖平原B.洞庭湖平原C.江汉平原D.成都平原3.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
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A.耕地面积广B.生产规模大C.机械化水平高D.人口较少图1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
读图1,完成4~5题。
ab图14.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1 a中的()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5.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A.河道淤积B.河谷变宽C.湖泊分流D.湖水补给量减小读图2 ,完成6~7题。
ab图26.据图示信息可以推断()A.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B.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C.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D.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7.图中甲、乙两城市分别位于()A.关中平原、浙闽丘陵B.江汉平原、山东丘陵C.汉水谷地、黄淮平原D.汾河谷地、松嫩平原图3表示某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剩余劳动力数量、人均工资的变化,以及甲、乙两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人均工资的变化。
读图3,完成8~9题。
图38.由图3可以推断,该区域()A.T0年工业基础雄厚B.T0~T1年吸引的工业企业类型最多C.T1~T2年经历产业结构调整D.T2年以后工业生产衰退9.甲、乙两类企业相比()A.甲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发展的时间更长B.甲类企业趋向廉价劳动力区位C.乙类企业进入该区域的时间更早D.乙类企业产品的附加值较低图4示意某小区域地形。
2012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含解析版)(1)
2012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量仍连续增长.据此完成1~3题.1.(4分)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B.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D.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2.(4分)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要产区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A.太湖平原B.洞庭湖平原C.汉江平原D.成都平原3.(4分)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A.耕地面积广B.生产规模大C.机械化水平高D.人口较少如图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完成4~5题.4.(4分)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a中的()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5.(4分)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A.河道淤积B.河谷变宽C.湖泊分流D.湖水补给量减小读图,完成6~7题.6.(4分)根据图是信息可以推断,()A.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B.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C.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D.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7.(4分)图中甲乙两城市分别位于()A.关中平原,浙闽丘陵B.江汉平原,山东丘陵C.汉水谷地,黄淮平原D.汾河谷地,松嫩平原如图表示某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剩余劳动力数量、人均工资的变化,以及甲、乙两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人均工资的变化,读图,完成8~9题.8.(4分)由图可以推断,该区域()A.T0年工业基础雄厚B.T0ˉ~T1年吸引的工业企业类型最多C.T1~T2年经历产业结构调整D.T2年以后工业生产衰退9.(4分)甲、乙两类企业相比()A.甲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发展的时间更长B.甲类企业趋向廉价劳动力区位C.乙类企业进入该区域的时间更早D.乙类企业产品的附加值较低如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10~11题.10.(4分)Q地的海拔可能为()A.90米B.230米C.340米D.420米11.(4分)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A.260米B.310米C.360米D.410米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满分46分)12.(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2地理高考题(附答案)
教师职业道德考核知识点一、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1、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所应遵循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2、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功能):教育功能;调节功能;修养功能;促进功能。
3、现时期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是:依法治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其内容的核心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
4、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内容:①思想政治和道德修养(包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修养;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修养;政治修养;道德品质修养);②心理素质修养;③知识和技能修养(包括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修养;广博的普通科学文化知识的修养;系统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的修养)二、加强师德修养的途径、方法参加社会实践,投身教育教学工作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是教师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
1、加强理论学习①加强道德理论的学习。
②加强师德规范的学习。
③加强教育科学理论的学习。
2、加强在实践中的磨练3、加强向优秀教师的学习。
4、加强内省和慎独三、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一、爱国守法。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
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高考真题—地理学科(江苏卷)解析版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 小题,每小题2 分,共计36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雪线高度是指永久性积雪的下限高度,与所在地区的气温与降水有密切关系。
图 1 是根据我国气象台站观测资料模拟的各地雪线高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 1~2 题。
1. 模拟的我国雪线高度分布的基本趋势是A. 从南向北逐渐升高B. 从西向东逐渐升高C. 从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D. 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答案:C解析:依据图形中雪线高度等值线分布情况可以看出:西南地区纬度较低,雪线高度分布自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东北最低。
2. 梅里雪山位②横断山区,雪线高度4000 米左右。
该山雪线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是A. 地形抬升,降水丰富B. 纬度低,气温比较高C. 距海远,降水比较少D. 山坡陡,冰雪下移快答案:A解析:根据高中地理所学珠穆朗玛峰南坡雪线低的原因是位于迎风坡降水较多,再依据梅里雪山的实际状况可以推断出雪线低是因为地形原因导致降水丰富。
北京时间2011 年11 月3 日1 时36 分6 秒,“天宫一号冶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冶飞船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
图2 是“神舟八号冶与“天宫一号冶首次对接空间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3 ~4 题。
3. 首次成功对接时,地球表面的晨线是A. ①线B. ②线C. ③线D. ④线答案:A解析:晨线和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点,北京时间(东经120度)为1时36分6秒则6时,当天6时所在经线位于180度附近,所以A选项最合理。
4. 最可能干扰航天器与地面指挥系统通信联系的是A. 云雾B. 流星C. 太阳活动D. 太阳辐射答案:C解析:航天器和地面指挥系统联系主要靠无线短波进行,会受到太阳活动的干扰导致通讯衰减或中断。
图3 是2012 年4 月18 日8 时~4 月19 日8 时我国部分地区降水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5 ~6 题。
5. 形成图示地区降水的主要原因是A. 高压脊控制B. 锋面活动C. 反气旋过境D. 热带气旋影响答案:B解析:春夏之交在我国华南地区会出现的降水多为锋面雨。
选项中A、C天气系统控制一般不会出现降水,D选项中热带气旋常出现在夏秋季节。
6. 若图示降水持续多日,最易发生洪涝的地区是A. 江汉平原B. 四川盆地C. 珠江三角洲D. 长江三角洲答案:C解析:图中发生降水区域位于我国南方珠江三角洲降水最强,加上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河网密集,若降水之间较长导致排水不畅极易引起洪涝灾害。
图4 是2006 ~2011 年各年5 月中下旬长江中游洞庭湖和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对比图。
读图回答7 ~8 题。
7. 该时期两湖水体面积变化的特点是A. 两湖水体面积均持续减少B. 两湖水体面积变化基本同步C. 洞庭湖水体面积变化逐年减小D. 2009 ~2010 年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最大答案:B解析:从题目所给的资料可以看出两湖水体面积先降后升再下降而不是持续下降;两湖均位于长江流域,面积变化基本同步;2006-2007年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最大而不是2009-2010年变化最大。
8. 该时期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鄱阳湖流域降水量的变化B. 鄱阳湖流域蒸发量的变化C. 鄱阳湖出水量的变化D. 长江干流入湖水量的变化答案:A解析:外流胡水体面积变化主要取决于湖泊流域降水量的变化。
图5 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
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
读图回答9 ~10 题。
9. 属②背斜谷的地方是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答案:D解析:地下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构造,地表为谷地则为背斜谷,根据这两个条件从图形中筛选出①④符合题意。
10. ⑤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A. 褶曲隆起B. 褶曲凹陷C. 断裂下降D. 断裂上升答案:C解析:⑤处地层发生明显的断裂和位移,岩层相对下降。
单位土地面积上投放的劳动力和资金多,产出多,则土地利用的集约度高,为集约利用;反之,土地利用集约度低,为粗放利用。
图6 是2000 年和2009 年吉林省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区域差异图。
读图回答11 ~12 题。
11. 吉林省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变化特点是A. 2000 年全省土地利用集约度自西向东逐渐升高B. 2000 年以来全省土地利用集约度的地区差异没有变化C. 2009 年全省土地利用集约度较2000 年总体提升D. 长春市土地利用集约水平提高幅度最大答案:C解析:根据两幅图形比较可以看出,2000年-2009年期间各个区域土地集约度均有上升,中间区域相对较高;辽远、通化两地由中度粗放利用到中度集约利用其土地利用集约度提高幅度最大。
12. 城市中土地利用集约度最高的功能区是A. 工业区B. 中心商务区C. 住宅区D. 文化教育区答案:B解析:城市中各功能地商业用地租金高,集约度也好,中心商务区尤其如此。
我国东南沿海某市原为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业原料生产基地,1990 年开始积极吸引外资,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起以化工、机械、纺织、电子、服装等为主的工业体系。
图7 是该市1990 ~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
读图回答13 ~14 题。
13. 1990 ~2010 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A. 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B. 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C. 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D. 产业结构趋于优化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20年来该市第一产业比重迅速下降,其间有小幅上升现象;第二产业比重明显上升,但并不是始终占主导地位,第二产业比重变化最大。
14. 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措施是①逐渐将纺织、服装企业向内地转移②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③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④加快发展第三产业A.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②④答案:B解析: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不能大量引进化工项目,这容易引发环境污染问题;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仅仅针对农业结构。
将廉价劳动力指向型产业转移可以提升产业层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能更好的优化产业结构。
图8是1990 ~2010B年. 我国能源消费与CGDP增长变化图。
读图. 回答15 ~16 题。
15. 能源消费与GDP 的增长特点是A. 单位GDP 能源消费2002 年最低B. 能源消费量2007 年开始下降C. 能源消费与GDP 的年均增速相同D. 单位GDP 能源消费呈下降趋势答案:D解析:20年来我国CGDP不断上升,2007年之后能源消费量呈下降趋势但仍然在上升,只是上升速度趋缓。
单位GDP 2010年最低,能源消费GDP 的年均增速自2007年后差异明显。
16. 能源与GDP 增长的关系是A. 能源消费增长会减缓GDP 增长B. GDP 增长速度取决②地区能源储量大小C. GDP 增长是影响能源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D. 我国能源丰富,可以满足GDP 高速增长的需要答案:C解析:能源是产业的动力,GDP 增长标志产业活动发展,能源消耗相应会增多。
A选项的说法显然不合理,B选项中区域能源缺乏可以通过调配来弥补,D选项中中国常规能源需求很大,与迅速发展的经济需求不相适应。
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随着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逐步改善,秸秆利用问题日益突出。
图9 是秸秆利用方式示意图。
读图回答17 ~18 题。
17. 既能提供生活能源,又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的秸秆利用方式是A. ①B. ②C. ③D. ④答案:D解析:秸秆直接在田间燃烧不仅仅浪费能源更污染环境,这种做法不可取;④既能提供生活能源(沼气)又能提高土壤肥力(沼渣、沼液还田)符合题意。
②、③做法虽然也有一定的合理性比①的做法合理但并不符合题意要求。
18. 在农田里大面积焚烧秸秆的影响主要是①引起大气污染②造成资源浪费③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④阻碍农村能源结构调整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答案:A解析:在农田大面积燃烧秸秆会带来大气污染,造成资源浪费,导致突然表层有机质因燃烧而失去,④阻碍农村能源结构调整不是主要影响。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 小题,每小题3 分,共计24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选两项且全选对者得3 分,选错、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2012 年 4 月28 日正式通车的四川雅安—西昌高速公路,穿越了龙门山构造带及安宁河断裂带,沿线多高山、断崖、陡坡、溶洞、深谷。
雅西高速公路全长约240 千米,其中特大桥23 座,大桥168 座,隧道25 条,桥隧长度占全线总长的55%。
图10 是雅西高速公路汉源流沙河大桥景观图。
读图回答19 ~20 题。
19. 雅西高速公路桥隧密布的主要原因有A. 多断崖、深谷B. 多石灰岩溶洞C. 多高山、陡坡D. 多角峰、U 形谷答案:AC解析:雅西高速公路桥隧密布主要是因为道路经过地区地形特殊多断崖和深谷修建隧道和桥梁不仅仅可以缩短路程更能保证通车后的平稳安全,若多高山和陡坡一般选择盘山公路,角峰、U形谷主要出现在冰川侵蚀地貌。
20. 大量桥隧对保障雅西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意义主要有A. 减轻冰川的危害B. 减轻冻土的危害C. 减轻山崩滑坡的危害D. 减轻暴雨泥石流的危害答案:CD解析:大量桥隧能有效保障通车后的平稳安全,沿线岩层破碎极容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修建桥梁和隧道能有效防止此类地质灾害的危害。
图11 是江苏某科技产业园规划示意图。
该科技产业园规划面积40 平方千米。
读图回答21~22 题。
21. 该科技产业园的区位优势有A. 靠近原料产地B. 邻近城区市场C. 生态环境优美D. 对外交通便捷答案:CD解析:从题目所给的图形材料来看,该区域多为高新技术产业,图中有风景区,环境优美,区域内还有高速公路、公路和铁路,交通便利快捷,其他选项中的区位条件无法从图中获知且高新技术产业需要比较有没得环境和便捷的交通对原料产地要求不高。
22. 该科技产业园对当地的影响主要有A. 促进产业升级B. 减轻交通压力C. 缓解用地紧张D. 增加就业机会答案:AD解析:由于科技产业园为技术指向型产业,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且能促进区域产业升级。
图12 是2000 ~2010 年我国人口变动情况分布示意图(不含港澳台数据)。
读图回答23~24 题。
23. 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特点有A. 直辖市的人口数量都增加B. 东部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都增加C. 中部大多数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减少D. 西部人口数量减少的省级行政区最多答案:BD解析:从题目所给的图形资料可以看出,直辖市重庆的人口数量没有增加,大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增加,东部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均出现增加,西部人就数量减少的省级行政区最多。
24. 影响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有A. 人口增加的地区自然增长率都高B. 人口减少的地区人口迁出多于迁入C. 人口增加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都高D. 经济水平高的地区都吸引人口迁入答案:BD解析:从图中分析可以得知:人口增加的地区也有可能是因为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吸引人口迁移;人口减少地区除了因为人口迁移的原因外还有可能是因为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人口增加的地区也不一定就是经济发展水平都高,总之人口数量的变化要考虑人口迁移和人口自然增长两个方面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