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学校自己的文化“语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寻找学校自己的文化“语言”
作者:吴金根
来源:《江苏教育》2014年第04期
老校易地新建,需要去把老校做“新”,把新校做“老”,使学校蕴含精彩的历史语言、光亮的现代符号、理想的未来远景。
把老校做新,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善的需要,也是破“旧”立“新”的具体表达。
然而,学校是孕育、传播和传承文化之地,如何在“变”中求“不变”,在“不变”中寻“变”,是学校和校长教育智慧的具体表达。
我是亲身经历把两所百年老校易地新建的校长。
一所是始建于1904年的百年老校木渎实验小学,一所是始建于1818年的近200年的老校苏州市吴中区东山实验小学。
目前,后者正在易地新建过程中,2014年9月将整体从现在的占地20亩的学校,迁移至现今的占地94亩的新校。
老校新建,最闹心的不是圈多大地,要多少建筑,配多少设备,而是做新建学校的文化。
我体悟发现,挖掘、传承、建构和创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和策略。
一、挖掘:需养心
学校文化就是一本教科书,是一本学校的历史教科书、艺术教科书、社会教科书、人文教科书,也是一本“科幻”教科书。
易地新建学校的文化建设,既不是老的全“复版”,也不是新的重“再立”,需要在挖掘中筛选、重构、提炼和创生。
尤其要克服当下一些地区新校规划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简单“求大”“求新”“求全”“求物”等心理、为文化而文化的现象,真正把学校建设为“为学”的学校,让物质环境成为学校文化内涵的载体,让图文环境成为学校文化外显的语言,彰显学校的气质、气象和气势,成为教育的智慧表达。
老校不等于“名校”,但一定是有文化故事的学校。
老校不等于“校老”,但一定是有历史记忆的学校。
老校新建,可以改变它的“形”,但不能轻易去改变它的“神”。
易地新建学校的文化建设,应该有老校标志、概念和符号。
师生走近学校,观赏建筑,可以知道学校在哪里,建筑风格彰显地域或民族文化;走进学校,观赏景观,可以知道学校在这里,让风景风格彰显地方或民风特色;走进学校,观赏布置,可以知道学校去哪里,让教育彰显理想或追求;深入学校,观赏陈列,可以知道学校之拥有,让历史记忆彰显人文或精彩故事。
学校文化涵盖科技、教育、天文、地理、环境、生态等国家、民族教育的公共文化,学校自身教育的个性文化。
有自然的,也有人文的;有历史的,也有当下的;有现实的,也有理想的。
学校文化应该考虑和体现国家教育、地方教育、校本教育、学校特色建设的主要内容、重点内容和亮点内容,使其在“大文化”前提下,富有学校的个性特质。
二、传承:需精华
文化需要传承,尤其对一所有一定办学历史,一定办学特色、特点和特质的学校,她积淀着可以用文化语言和符号来表达的人、事、物,她所拥有的历史文化“句子”,能为新校嵌入她本有的老校记忆、怀旧元素、成长印记。
事物,本没有文化,有了故事就起源了文化。
一所百年的“老”校,她一定拥有可以叙说的人文故事。
把故事物化、景化和情化,就有了文化的根基。
老校易地新建,在整体布局上只有巧妙融入老校建筑的文化元素,才可以将故事延续,让文化延展。
老校难得的老树、老石、老井、老房、老钟、老门、老亭、老碑等“老”物,都是历史文化语言最好的表达载体,是不可多得的教育宝物和古董,必须充分开发、保护和利用,并加以修饰,让老“戏”新“唱”,赋予当代的生命和活力。
如东山实验小学有“五老”——老井(文昌井)、老树(古银杏)、老亭(仰云亭)、老藤(紫藤)、老碑(惜字碑),其背后都蕴含着文化故事,带进新学校,将作为“老校”的文化印记,明示后人。
物也好,事也罢,文化也是,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最感动的人文和事物承载下来,传承下去。
三、建构:需固本
学校文化是通过点、线、面、体的方式加以表达的。
有物景文化、语境文化、图像文化,有建筑文化、装修文化、植物文化,有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有家长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等。
路名、楼名、廊名、室名、景名等冠名,都可以赋予它们学校的文化记忆和理念追求,让文化表述思想。
在木渎实验小学校门设计中,为了体现“走进木小门,就是木小人”的理念追求,体现“木小人教育的样子”,门架主造型为半圆拱门架,寓意着学生每天走进学校,通过半圆拱门,就走进了阳光的学习与生活。
拱门架上嵌有七个小圆,并配上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不同颜色,寓意着孩子在学校教育中能获得全面发展,有个性地发展。
半圆拱门架左半侧立有一柱,寓意着老师和学生,要做积极进取、敢于争先的人,要做最好的自己。
四、创生:需智谋
学校文化构建,需要社区资源的支撑、校友智慧的资助、师生全员的参与等,这是丰富故事、共建文化、共创愿景的保证。
文化是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的。
文化是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而形成的。
学校文化应该传承和发展地方文化,因为基于地域的文化才是有根基的文化。
文化是有连续性和继承性的。
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学校文化是随着学校的产生和发展而形成的,因此每一种学校形态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学校发展而发展。
学校发展的连续性,决定了文化的发展也具有连续性和历史继承性。
文化是有发展性和创造性的。
建设学校需要理念,理念主要包括:学校精神、核心理念、办学宗旨、三风一训、发展愿景、发展规模、阶段目标等,理念通过实践行为的表达就产生了文化。
文化是学校形象设计最抽象、最深层的组成部分,它是建立和实施学校形象的原动力和基础。
建设一所好学校、一所有品位的学校,首先要思考、打造能“提神”师生及学校一切人、事、物的学校文化语言、符号。
学校文化是在积淀中发展、在发展中创造的。
文化是有组织性和主张性的。
文化有直觉可视的,有心灵感应的,有身临体悟的。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行为自觉,是行为的一种信念、智慧、气质、气概和气场。
先进的学校文化能激励师生、家长和社会人员的行为自觉、自助、自主、自能和自动,把学校带进“低耗优效”的发展境界。
因为,它是组织自己的意识、语言和行动,是引导和指挥组织的一种力量。
文化需要选择,需要在关键点着力;文化需要生成,需要在研究中涵养;文化需要稳健,需要在师建中固守;文化需要发展,需要在制度中保障;文化需要转化,需要在把握中行走。
(作者系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山实验小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