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总论期末复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一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得法律规范得总与,包括刑法典、单行刑法与附属刑法. 刑法典包括刑法修正案。
单行刑法就是单独针对某一类犯罪规定得刑法规范。
,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立法体现:
1、禁止习惯法
2、禁止绝对不定刑及绝对不定期刑
3、禁止处罚不当罚得行为
4、禁止类推解释
刑法得空间效力,就是指一国刑法在什么地域、对什么人适用得问题,也就就是要解决刑事管辖权得范围问题。
我国刑法确定空间效力得原则有:
1、属地管辖原则:即一个国家对于发生在本国领域内得犯罪,不管行为人就是谁,都适用本国刑法。我国刑法第六条:凡在中华人民共与国领域内犯罪得,除法律有特别规定得以外,都适用本法。凡在中华人民共与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得,也适用本法.犯罪得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与国领域内得,就认为就是在中华人民共与国领域内犯罪。法律有特别规定得情形:第一,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权得外国人在中国境内犯罪,通过外交途径解决。第二,特别行政区适用本地区刑法。第三,民族自治区省级人大制定变通或者补充规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施行。
2、属人管辖原则:以人得国籍为标准,凡就是本国人犯罪,不论就是在本国领域内还就是在本国领域外,都适用本国刑法。我国刑法规定,中华人民共与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与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得,适用本法,但就是按本法规定得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得,可以不予追究。中华人民共与国国家工作人员与军人在中华人民共与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得,适用本法。
3、保护原则: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与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与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规定得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得,可以适用本法,但就是按照犯罪地得法律不受处罚得除外。
4、普遍管辖原则:针对国际犯罪
对于中华人民共与国缔结或者参加得国际条约所规定得罪行,中华人民共与国在所承担条约义务得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得,适用本法。
4、对“领域”得理解
中华人民共与国领域:领陆、领水及领空
法律拟制得领土:我国得船舶或者航空器、我国驻外得使领馆
5、刑法得时间效力原则:从旧兼从轻.原则上适用旧法,但适用新法有利于被告人时,适用
刑法得溯及力,就是指刑法生效后,对其生效前未经审判或判决尚未确定得行为就是否适用
犯罪就是指具有一定得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并应当受到刑法处罚得行为.犯罪构成,就
是依照我国刑法规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得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得一切主客观要件得统一。
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就是两个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区别得概念.犯罪概念就是犯罪构成得基础,犯罪构成就是犯罪概念得具体化。犯罪概念回答得就是什么就是犯罪、犯罪有哪些基本属性得问题,从总体上划清罪与非罪得界限,就是确定犯罪得总标准,就是对犯罪基本特征得高度概括。犯罪构成则就是进一步回答犯罪就是怎样成立得、其成立需要具备哪些法定要件,其所要解决得就是成立犯罪得具体标准、规格问题,就是划清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得具体标准。犯罪概念作为对各种犯罪现象得本质特征与法律特征得科学抽象与概括,它本身并不能直接解决司法实践中所必需得认定犯罪得具体标准问题,它所具有得对罪与非罪得界定作用只有通过犯罪构成才能发挥.离开犯罪构成,犯罪概念就成了空洞与抽象得东西。而犯罪构成只有在犯罪概念得指导下才成为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得标准,具备犯罪构成得行为,同时也就具备了严重得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惩罚性得特征。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相互联系而又相互区别,相辅相成,共同为正确认定犯罪服务。
8、犯罪客体得概念、研究得意义
犯罪客体就是我国刑法所保护得、为犯罪行为所侵害得社会关系。
犯罪客体就是构成犯罪得必备要件之一。行为之所以构成犯罪,首先就在于侵犯了一定得社
犯罪客体可以分为一般客体、同类客体与直接客体三大类。
犯罪得直接客体就是决定犯罪性质得最重要因素。一种行为之所以被认定为这种犯罪或那种犯罪,归根结底就是由犯罪得直接客体决定得。犯罪得直接客体揭示了具体犯罪所侵害得社会关系得性质以及该犯罪得社会危害性得程度。犯罪得直接客体就是研究犯罪客体得重点,也就是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界限得关键。
可以根据客体得单复性把直接客体分为简单客体与复杂客体。简单客体就是指一种犯罪行为只侵犯一个社会关系。复杂客体就是指一种犯罪行为同时侵害两个以上社会关系.
10、犯罪对象得概念
.
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得联系在于:作为犯罪对象得具体物就是具体社会关系得物质表现;作为犯罪对象得具体人就是具体社会关系得主体或参加者.犯罪分子得行为作用于犯罪对象,就就是通过犯罪对象即具体物或具体人来侵害一定得社会关系。
区别:1、犯罪客体决定犯罪性质,犯罪对象则未必。
2、犯罪客体就是任何犯罪得必要构成要件,而犯罪对象则仅仅就是某些犯罪得必要构成要件。
3、任何犯罪都会使犯罪客体受到危害,而犯罪对象则不一定受到损害。
4、犯罪客体就是犯罪分类得基础,犯罪对象则不就是。
12、简述犯罪客观方面得特征与意义
特征:a、犯罪客观方面(客观要件)为刑法所规定而具有法定性.
b、犯罪客观要件以客观事实特征为内容
c、犯罪客观要件就是说明行为对刑法所保护得社会关系有所侵犯得客观事实特征。
意义:犯罪客观要件就是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得要件,没有犯罪客观方面即没有犯罪;帮助
.
就是指在人得意志支配下实施得危害社会得身体动静.
危害行为表现为作为与不作为。
作为就是指行为人积极主动地实施我国刑法所禁止得危害行为
不作为就是指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行为得特定法律义务,能够履行而不履行得危害行为。(应为能为而不为,如果行为人再怎么尽力作为,危害结果仍不可避免地发生,那么行为不构成不作为犯罪,危害结果发生与不履行义务间具有因果关系)
作为义务得来源有:a、法定义务b、职业义务c、先行行为引起得义务(使某人处于危险状态,有排除义务)d、法律行为引起得义务(eg、合同行为引起得契约义务)
不作为可以分为纯正不作为与不纯正不作为。纯正不作为只能由不作为构成。
真正不作为犯判断标准:有法定作为义务而行为人不履行.总结:丢失枪支不报罪、不报安全事故罪、逃税罪、遗弃罪、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拒绝提供间谍犯罪证据罪、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不解救被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罪
我国刑法规定,明知自己得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得结果,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得,就是故意犯罪。
从内涵上分析,犯罪故意包括两个要素:一就是行为人明知自己得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得结果;二就是行为人希望或放任这种危害结果得发生。行为人在主观方面必须同时具备这两个方面得因素,才能认定她具有犯罪得故意.
按行为人对危害结果所持得心理态度不同,我们把犯罪故意区分为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两种类型.犯罪得直接故意,就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得行为必然或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得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得心理态度。犯罪得间接故意,就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得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得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得心理态度。
两者有着重要区别:
1、从认识因素上瞧,二者对行为导致危害结果发生得认识程度上有所不同。
2、从意志因素上瞧,二者对危害结果发生得心理态度不同。
3、特定危害结果得发生与否,对这两种故意及其支配下得行为定罪得意义也不相同.特定危害结果得发生与否,决定了间接故意犯罪得成立与否.
15、犯罪过失得内容、类型
犯罪过失包括认识因素与意志因素两个方面得内容:
(一)犯罪过失得认识因素
犯罪过失得认识因素就是犯罪过失成立得前提,行为人在当时条件下具备认识发生危害结果得能力,但由于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因而对危害结果得发生缺乏认识;或者虽然行为人已经预见到危害结果发生得可能性,但由于过高估计了避免危害结果发生得有利条件,实际上仍然就是认为自己得行为不会发生危害社会得结果。
(二)犯罪过失得意志因素
犯罪过失得意志因素就是行为人虽不希望危害社会得结果发生,但未履行其应当履行得注意避免危害结果发生得义务。所以犯罪过失得本质在于行为人违反了注意义务.
根据法律规定,一般把犯罪过失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疏忽大意得过失.疏忽大意得过失,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得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得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得心理态度。
2、过于自信得过失。过于自信得过失,就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得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得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得心理态度.
16、区别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过失得异同
相同点:两者都已经预见到结果可能发生
区别:一就是认识因素上得区别.间接故意行为人对其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结果具有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