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课件(1)
合集下载
《蒹葭》优秀课件(1)
风:有15国风,160篇。 雅:分为大雅和小雅,105篇; 颂:分周颂31篇、商颂5篇、鲁 颂4篇,计40篇。
1、何谓“风”
“风者,民俗歌谣之诗也。”
——(朱熹《诗集传》)
本意—— “风,即音乐曲调。”风吹时能 发出大小高低、清浊长短各种声音,有如音乐, 所以古人以风比乐调。
《 诗经》——“风”,也称国风,即土风, 《风》是相对于“王畿”——周王朝直接统治 地区而言的、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十五国 风”就是15个地方的土风歌谣。是《诗经》 的精华部分。
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是中国文学史的光辉起点同时也是我 国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源头。 它所表现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
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影 响最大。
它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极 高的地位。
同学们,你们知道诗经分为哪几大部分吗?
根据音乐的不同,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jiān jiā):芦苇。 苍苍:茂盛的样子;深青色。 所谓伊人:心中想念的那个人 溯洄(sù huí):逆流而上。 道阻且长:道路艰险而又漫长。 溯游:顺流而下。 宛:宛如,好像 晞:干 湄:水与草的交接处,岸边 跻:升高,难以攀登 坻:水中小洲 沚:水中陆地
《诗经》的艺术成就
1、直抒胸臆的特色
《诗经》中无论是积极干预时政的怨 刺诗,抒写民间疾苦的徭役诗,还是反 映社会生活的婚恋诗、农事诗,无不直 面人生,表达真情实感,不作无病呻吟。 因为《诗经》真实地反映社会人生,开 创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成为我国古 代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
1、何谓“风”
“风者,民俗歌谣之诗也。”
——(朱熹《诗集传》)
本意—— “风,即音乐曲调。”风吹时能 发出大小高低、清浊长短各种声音,有如音乐, 所以古人以风比乐调。
《 诗经》——“风”,也称国风,即土风, 《风》是相对于“王畿”——周王朝直接统治 地区而言的、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十五国 风”就是15个地方的土风歌谣。是《诗经》 的精华部分。
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是中国文学史的光辉起点同时也是我 国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源头。 它所表现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
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影 响最大。
它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极 高的地位。
同学们,你们知道诗经分为哪几大部分吗?
根据音乐的不同,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jiān jiā):芦苇。 苍苍:茂盛的样子;深青色。 所谓伊人:心中想念的那个人 溯洄(sù huí):逆流而上。 道阻且长:道路艰险而又漫长。 溯游:顺流而下。 宛:宛如,好像 晞:干 湄:水与草的交接处,岸边 跻:升高,难以攀登 坻:水中小洲 沚:水中陆地
《诗经》的艺术成就
1、直抒胸臆的特色
《诗经》中无论是积极干预时政的怨 刺诗,抒写民间疾苦的徭役诗,还是反 映社会生活的婚恋诗、农事诗,无不直 面人生,表达真情实感,不作无病呻吟。 因为《诗经》真实地反映社会人生,开 创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成为我国古 代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
《蒹葭》ppt课件
12 《诗经》二首
蒹葭
文学常识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 国_现__实__主__义_诗歌传统的源头。
• 它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又称_《__诗__三__百__》。
• 与《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被称为 _“__五__经__”__。
• 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__风__、__雅__、__颂____三大类,主要表现 手法是_赋__、__比__、__兴__,合称《诗经》六义。
“伊人”总是若即若离,可望而不可即。
在主人公不懈追求伊人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他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焦急,急迫
不畏艰险
失望惆怅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溯游从之
道阻且长 道阻且跻 道阻且右
宛在水中央 宛在水中坻 宛在水中沚
主人公:热烈向往爱情,上下求索,不畏险阻,
百折不挠,执著追求,矢志不渝。
5.“宛”字在本首诗中一共出现了三次,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其妙处 。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经》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源头,是 现实主义的源头,它开阔,丰盈,简单,洁净。你看,那从《诗 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款款盈盈游历在秋水之畔晓雾朦胧 中,痴情少年千回百转却找不到她的身影。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 《蒹葭》,吟诵优美的文字,传唱这首古老的歌谣。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任务一:诵读诗歌 蒹葭
蒹(jiān)葭(jiā)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xī )。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
四言一句,句式整齐。 重章叠句,一唱三叹。
溯(sù)洄(huí)从之,道阻且跻(jī)。押韵叠字,韵律感强。
蒹葭
文学常识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 国_现__实__主__义_诗歌传统的源头。
• 它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又称_《__诗__三__百__》。
• 与《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被称为 _“__五__经__”__。
• 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__风__、__雅__、__颂____三大类,主要表现 手法是_赋__、__比__、__兴__,合称《诗经》六义。
“伊人”总是若即若离,可望而不可即。
在主人公不懈追求伊人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他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焦急,急迫
不畏艰险
失望惆怅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溯游从之
道阻且长 道阻且跻 道阻且右
宛在水中央 宛在水中坻 宛在水中沚
主人公:热烈向往爱情,上下求索,不畏险阻,
百折不挠,执著追求,矢志不渝。
5.“宛”字在本首诗中一共出现了三次,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其妙处 。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经》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源头,是 现实主义的源头,它开阔,丰盈,简单,洁净。你看,那从《诗 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款款盈盈游历在秋水之畔晓雾朦胧 中,痴情少年千回百转却找不到她的身影。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 《蒹葭》,吟诵优美的文字,传唱这首古老的歌谣。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任务一:诵读诗歌 蒹葭
蒹(jiān)葭(jiā)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xī )。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
四言一句,句式整齐。 重章叠句,一唱三叹。
溯(sù)洄(huí)从之,道阻且跻(jī)。押韵叠字,韵律感强。
第12课《蒹葭》课件(共17张ppt)
回
顾
“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民谣。
旧 知
“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
“颂”是祭祖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祖。
“赋”:陈述铺叙的意思。
“比”:就是比喻,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
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烘托、衬托,借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他事物为所咏之事做铺垫。
听 读 蒹(jiān)葭(jiā)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课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文
分
析
1.《蒹葭》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讨
论
开头两句以秋景起兴,交代了时令,展现了一幅萧瑟
、冷寂(或凄清、凄凉)的秋景图。为全诗渲染了萧索
凄迷的气氛,烘托了人物所思不见的怅惘心情。
分
析
2.“宛”字在本首诗中一共出现了三次,请从炼字的
讨
角度赏析其妙处。
论
“宛”是“好像”的意思,将实景与想象结合,创造
水边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向右迂曲
水中的小块陆地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并且高而陡。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好像
就在水中的小洲上。(河边)芦苇一片茂盛的样子,清晨的露水还没有干,(我) 所爱的人在哪儿,(那人正)在水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又向右迂曲。 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好像就在水中的小块陆地上。
写法借鉴
1.反复咏叹,凸显感情
《蒹葭》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写“可望而不可 即”的渴慕深情,但在重章复沓中景物有变化,感情也有发 展,这样就显得富于变化而无呆滞之弊。
第12课《_诗经_二首:蒹葭》课件(共22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荇菜是一种水生植物,《诗经》中通常用这种水生植物 的形象来表现女子和其多变的心情。从形态来分析,荇 菜在水中有柔嫩摇曳之姿,颇有几分袅袅而行的女子的 形态。从心态来分析,植物的姿态随风而变,正契合了 女子心绪的易变和捉摸不定。这就使荇菜成为一种带有 暗示性的意象。
2.飞蓬 飞蓬,多年生草本植物。《诗经》中这种枯后根断、随 风飘飞、漂泊无依的意象,在后世诗文中被广泛运用, 常常用作天涯游子的象征。如唐代王维《使至塞上》中 的“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李白《送友人》中的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等。
蒹葭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歌写的是哪个季节的什么时间的内容?
秋季(深秋)的清晨(拂 晓),从白露为霜,白露未 晞,白露未已可以看出。
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
能力提升
《关雎》和《蒹葭》这两首诗在内容情感和表现形式上有什么异同?
相 ①《关雎》和《蒹葭》都属于《诗经》中的“国风”,都是当时的民歌;②
同 点
都运用了“兴”的手法,借景抒情,托物寄意;③都大量使用重章叠句的艺 术形式,反复咏唱;④在语言形式上大多四言一句,二二拍,一般隔句用韵, 但并不拘泥,而是富于变化;⑤都使用双声叠韵词,富于声韵美。
课文小结
《蒹葭》中写深秋露重霜寒,水边芦苇苍苍,诗人冒着秋 寒徘徊岸边,思慕的人却在水一方,诗人逆流而上去寻找, 道路崎岖而漫长;顺流而下去寻找,她又仿佛在水中央。伊 人似远而近,若隐若现,可望不可即。主人公跟“伊人”并无 交往,甚至不知道她的名字,但只要能够远望,便心满意足。 “朦胧”和“距离”正是这首诗歌的动人之处。
第12课 《诗经》二首《蒹葭》课件(共21张PPT).
小结
《蒹葭》四字一句,节奏鲜明而短促,重 章叠句、回环复沓,产生了一唱三叹,余 音绕梁的效果。
品读悟情
结合以下词语含义,朗读第一章,感知内容,体会情感。
苍苍:茂盛的样子。 伊人:那个人。 在水一方:在河的另一边。 溯洄从之:逆流而上去寻找。
阻:艰险。 溯游:顺流而下。 宛在水中央:好像在水的中央,意思是相距不远却无法接近。
蒹葭
蒹葭 苍苍,白露 为霜。所谓 伊人,在水 一方。 溯洄 从之,道阻 且长。溯游 从之,宛在 水中央。
蒹葭 萋萋,白露 未晞。所谓 伊人,在水 之湄。 溯洄 从之,道阻 且跻。溯游 从之,宛在 水中坻。
蒹葭 采采,白露 未已。所谓 伊人,在水 之涘。 溯洄 从之,道阻 且右。溯游 从之,宛在 水中沚 。
拓展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邶风.击鼓》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诗经.郑风.风雨》
谢 谢
思考:
1、诗人是怎样一个形象? 2、诗中的“伊人”是何人?
1、诗人是一个为自己的理想目标而上下求索,不怕艰难险阻, 矢志不渝的青年。
2、“伊人”也许是诗人心中倾慕、努力追求的女子,也可以泛 指一切美好的事物,诗人对“伊人”的上下求索象征人生中对美 好事物的执着追寻。
第一章借景抒情,在以景起兴要稍慢、
表现手法上 《蒹葭》比《关雎》的“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 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做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 整的艺术世界。
拓展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诗经.郑风.子衿》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轻柔,读出凄清冷寂的气氛。
《诗经二首——蒹葭》课件(共33张PPT)
❖ 一组意象构成了优美意境,为了完成此意境的营造,作者构 筑了“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 人、天涯”等意象,把这些名词意象直接连缀,产生的悲凉 气氛就是意境。
❖ 通过这两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意象与意境的鲜明区别。
品味诗的意境美
《蒹葭》意象:蒹葭、霜露、秋水、诗人、伊人
❖ 景 秋晨雾霭 烟水迷离 ❖ 氛 凄清哀婉 苍凉幽缈 ❖ 情 如痴如醉 如梦如幻 神情恍惚 惆怅失意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河畔芦苇碧色苍苍,深秋白露凝结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而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河畔芦苇一片茂盛,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 关于《蒹葭》主题的几种说法:
❖ 一、政治说
诗中的“伊人”,为“知周礼之贤人 ”。也有人说: “‘在水一方’的‘所谓伊人’,隐喻周王朝礼制。如果逆周礼 而治国,是走不通、治不好的。反之亦然。
❖ 二、爱情说(现在人们往往将其当作爱情诗)
诗中主人公的执著追寻,反映了纯真的爱情!由于所追求的 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主人公陷入烦恼。
❖ 诗篇从哲学的高度反映了人类理想追求 与个体生命短促的矛盾引起的困惑,反映了 人类对完美境界永无止境的追求。
秦风·蒹葭
❖闻一多:
❖ “我们很难确定它究竟是招隐还是怀春,只觉 得它百读不厌。”
诗的主人公 是怎样一个
形象?
❖ 为自己的理想目标而上 下求索,不怕艰难险阻 ,矢志不渝的青年。
朦胧的意境、朦胧的人物、 朦胧的主题,给予人们的 美感非常丰富。堪称中国 史上第一朦胧诗。
❖ 通过这两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意象与意境的鲜明区别。
品味诗的意境美
《蒹葭》意象:蒹葭、霜露、秋水、诗人、伊人
❖ 景 秋晨雾霭 烟水迷离 ❖ 氛 凄清哀婉 苍凉幽缈 ❖ 情 如痴如醉 如梦如幻 神情恍惚 惆怅失意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河畔芦苇碧色苍苍,深秋白露凝结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而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河畔芦苇一片茂盛,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 关于《蒹葭》主题的几种说法:
❖ 一、政治说
诗中的“伊人”,为“知周礼之贤人 ”。也有人说: “‘在水一方’的‘所谓伊人’,隐喻周王朝礼制。如果逆周礼 而治国,是走不通、治不好的。反之亦然。
❖ 二、爱情说(现在人们往往将其当作爱情诗)
诗中主人公的执著追寻,反映了纯真的爱情!由于所追求的 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主人公陷入烦恼。
❖ 诗篇从哲学的高度反映了人类理想追求 与个体生命短促的矛盾引起的困惑,反映了 人类对完美境界永无止境的追求。
秦风·蒹葭
❖闻一多:
❖ “我们很难确定它究竟是招隐还是怀春,只觉 得它百读不厌。”
诗的主人公 是怎样一个
形象?
❖ 为自己的理想目标而上 下求索,不怕艰难险阻 ,矢志不渝的青年。
朦胧的意境、朦胧的人物、 朦胧的主题,给予人们的 美感非常丰富。堪称中国 史上第一朦胧诗。
《蒹葭》课件
05 《蒹葭》的实践应用
《蒹葭》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蒹葭》在阅读理解教学中的应用
01
通过解析《蒹葭》的意境、意象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阅读
理解能力。
《蒹葭》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02
引导学生模仿《蒹葭》的写作技巧,提高其写作水平。
《蒹葭》在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03
通过朗诵、背诵和讨论《蒹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蒹葭》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方式,被 后世文学家广泛借鉴和应用,对中国 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历代文人墨客对《蒹葭》的评价
历代文人墨客对《蒹葭》的评价极高,认为它是中国诗歌的瑰宝,具有无穷的艺 术魅力和思想内涵。
诸如杜甫、苏轼、辛弃疾等文学巨匠,都曾在自己的作品中引用或化用《蒹葭》 的诗句,表达对它的崇高敬意和赞美之情。
《蒹葭》的意象分析
蒹葭
蒹葭是芦苇的一种,生长在水边,代 表着孤独、寂寞、清冷等意象。在诗 歌中,蒹葭既是爱情的象征,也是诗 人自我形象的象征。
白露
白露是秋天的象征,代表着季节的转 换、时间的流逝等意象。在诗歌中, 白露既暗示了爱情的季节性,也隐喻 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蒹葭》的修辞手法
象征
本诗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如蒹葭象征着孤独、寂寞、清冷的爱情,白露象征 着季节的转换、时间的流逝等。这些象征手法的运用,使诗歌的表达更加含蓄而 富有韵味。
总结词
《蒹葭》所体现的审美价值在于其情感表达和意境营 造,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详细描述
《蒹葭》所体现的审美价值不仅仅在于其优美的语言和 意境的营造,更在于其情感表达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 考。诗歌通过对主人公情感世界的细腻描绘,让读者感 受到了人生的苦与乐、得与失。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色 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反思,诗歌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 意义的探索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深刻的审美思考 和情感表达使得《蒹葭》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 义。
《蒹葭》ppt课件
课文研读
➢诗中的“溯洄”“溯游”有什么含义及表达效果? 答: “溯洄”指逆流而上,“溯游” 指顺流而下,两词连用,侧面刻画 了主人公追求的一往情深与执着, 以及内心的焦急与忧愁。
课文研读
译读完这首诗歌,请用一句话来概括诗歌内容。 概括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秋天的河边,芦苇苍苍、白露茫茫,男子在苦苦 寻觅心中的伊人却终未寻到。
初读诗歌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蒹葭(jiān jiā):芦荻,芦苇。 溯洄(sù huí):逆流而上。 萋萋:茂盛的样子,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晞(xī):晒干。 湄(méi):水和草交接之处,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指岸边。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感情坦率朴素、健康明朗、热烈浓
②都运用了“兴”的手法,借景抒情,郁;
托物寄意;
巨鹿之战 ② 《关雎》叙事线索明晰,画面形
③都大量使用重章叠句的艺术形式, 象可见。
反复咏唱;
④在语言形式上大多四言一句,二二 ① 《蒹葭》一诗则含蓄委婉地抒发
《蒹葭》
拍,一般隔句用韵,但并不拘泥,而 是富于变化;
了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 情意,全诗充满难言的惆怅和伤感。
思考:诗中的“伊人”可以是什么呢?
爱情:诗中主人公的执著追寻,反映了纯真的爱情!由于 所追求的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主人公陷入烦恼。
理想: 人们根据对“伊人”的执著追求,以及追求道路 的曲折,所以就有了“理想说”,即人们追求理想的道 路是荆棘丛生的,但对理想的态度应是坚持不懈的!
惜时:诗歌之中反复的“白露”“流水”意象,它们有一 个共同点:转瞬即逝。告诫我们要珍惜时间。
《蒹葭》获奖课件
诗歌分析
诗歌结构
• 诗歌分为三段:说扁舟、归思、逾黄昏 • 通过情节的进展表达出思念和离愁
语言特点
• 使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游子思妇,郁郁而终”等 • 表现了对情感的深刻分析和思考
教育意义
思想内涵
• 表达了对爱情、离别、思念的感悟和描绘 • 呈现出中国文化中的一种温馨与柔情
教育启示
• 通过学习诗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内涵 • 培养学生感悟和理解的能力 •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学素养
《蒹葭》获奖PPT课件
《蒹葭》是一首位于《楚辞》中的《九歌》之一,描绘了离愁别绪的主题。 本课件将为你介绍这首古老而优美的诗歌。
蒹葭
简介
诗歌背景
• 主要内容
• 描述一个民间故事 • 两位相爱的年轻人因爱情分离 • 悲伤的心情和思念之情
《蒹葭》教学课件(第1课时)-八年级下册语文PPT课件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 央。 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 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 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 坻。 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 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 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
节奏 押韵 叠词 双声 沚。
请大声跟读
蒹葭 跟读, 思考此诗节奏、韵律的特点。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 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 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 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 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沚。
标题文本
正文级别 1 正文级别 2 正文级别 3 正文级别 4 正文级别 5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 央。 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 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 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 坻。 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 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 四道言阻为且主右。间有溯杂游言从之, 宛在水中 沚。
涘。 四言为主 重章叠句 结构美
溯洄从之, 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 宛在水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 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艸色也
白露为霜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 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兴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总结 1.音乐美 2.结构美
——方玉润《<诗经>原始》
蒹葭(jiān jiā)苍苍, 白露为霜。
《蒹葭》PPT精品课件
中国古代经典爱情诗句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唐·白居易《长恨歌》 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汉乐府《上邪》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王维《相思》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第六节
板书设计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 4.《关雎》这首诗的各节,不仅句数相等,而且语言几乎完全相同, 中间只变动几个字,甚至只变动一两个字,这就叫重章叠咏。运用这 种方式表达情感,有什么作用?
重章叠咏形式的运用,对深化意境,渲染气氛, 强化感情,突出主题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 它还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 种回环往复之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第七节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
用反复咏叹的手法写一段话,表达出强烈的情感。
啊,祖国!您是大地,我就是大地上的一粒泥沙。 啊,祖国!您是花园,我就是花园里的一束奇葩。 啊,祖国!您是大海,我就是大海中的一朵浪花。
谢谢观看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 3.《蒹葭》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起到 了什么作用?
诗的每章景物描写都有不同。首章“白露为霜”,露凝为霜,是 拂晓时;第二章“白露未晞”,太阳露面,天已大亮;末章“白露未 已”,阳光照射,露水快干。三幅不同时间的晚秋晨光图,渲染烘托 出主人公久久伫立远望而始终不能见面的惆怅心情,而主人公的这种 心情随着晨光画面的重叠,显得越来越急切,越来越凄婉,使这首诗 在艺术上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第六节
板书设计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 4.《关雎》这首诗的各节,不仅句数相等,而且语言几乎完全相同, 中间只变动几个字,甚至只变动一两个字,这就叫重章叠咏。运用这 种方式表达情感,有什么作用?
重章叠咏形式的运用,对深化意境,渲染气氛, 强化感情,突出主题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 它还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 种回环往复之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第七节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
用反复咏叹的手法写一段话,表达出强烈的情感。
啊,祖国!您是大地,我就是大地上的一粒泥沙。 啊,祖国!您是花园,我就是花园里的一束奇葩。 啊,祖国!您是大海,我就是大海中的一朵浪花。
谢谢观看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 3.《蒹葭》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起到 了什么作用?
诗的每章景物描写都有不同。首章“白露为霜”,露凝为霜,是 拂晓时;第二章“白露未晞”,太阳露面,天已大亮;末章“白露未 已”,阳光照射,露水快干。三幅不同时间的晚秋晨光图,渲染烘托 出主人公久久伫立远望而始终不能见面的惆怅心情,而主人公的这种 心情随着晨光画面的重叠,显得越来越急切,越来越凄婉,使这首诗 在艺术上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第12课《诗经二首——蒹葭》课件(共17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之湄/之涘) 我那日夜思念的人就在水的那一方(岸/边)
伊人:那人,指所爱 的人。 在水一方:在河的另 一边。 湄:岸边,水和草交 接之处。 涘:水边。
诗句作用 交代了主人公追寻的对 象,伊人和其所在的地 点 点名了诗歌主题,追寻 “在水一方”的“伊人”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跻/右)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阻艰险而又漫长(陡峭/迂曲)
溯洄从之:逆流而上 去追寻。溯洄,逆流 而上。洄,逆流。从, 跟随,追寻。之,代 指“伊人”。 阻:艰险。 跻:路高又陡。 右:向右迂曲
道阻且长(跻/右) 1.反复吟咏,渲染了道 路的遥远、艰险和曲折。 2.侧面烘托出主人公对 “伊人”执着不变的追 寻,以及欲见而不可得 的惆怅之情。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水中坻/沚)
2.读好节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宛在/水中央 宛在/水中坻 宛在/水中沚
3.读出美感: 1.四字句多——句式整齐 2.两字一顿——节奏感强 3.末字押韵——郎朗上口 4.双声叠韵——音调和谐 5.运用叠词——反复咏唱
思考探究一: 《诗经》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 即上下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是 有几个字不同,造成回环往复的表 达效果。
2.《关雎》叙事线索明晰,画面形象可见。 《蒹葭》意境含蓄,场景朦胧,情感韵味更加浓 郁。
懈追求的精神,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重章叠句
1.增强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 一种一唱三叹,回环往复、余音绕梁的 美感 2.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 出主题,带给人一种或委婉深沉或激越 澎湃的表达效果。
3.结合诗句分析,主人公是怎样执着追求的?
重章叠句
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采采,白露 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暗示了时光 的流逝和追求者的深情执着;
第12课《诗经二首——蒹葭》说课课件(共23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 《蒹葭》的诗意理解为一种象征,把“在水一 方”看作是表达社会人生中一切可望难即情境 的一个艺术范型。这里的“伊人”,可以是贤 才、友人、情人,可以是功业、理想、前途, 甚至可以是福地、圣境、仙界;这里的“河 水”,可以是高山、深壑,可以是宗法、礼教, 也可以是现实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其他任何障碍。 只要有追求、有阻隔、有失落,就都是它的再 现和表现天地。如此说来,古人把蒹葭解为劝 人遵循周礼、招贤、怀人,今人把它视作爱情 诗,乃至有人把它看作是上古之人的水神祭祖 仪式,恐怕都有一定道理,似不宜固执其一而 否决其他,因为它们都包蕴在“在水一方”的 象征意义之中
3、情感目标:体味诗歌的音韵美、人性美,培养和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重点:朗读,理解文章大意。 难点:对伊人形象的理解。
三、说学情
• 两极分化较大 • 举手回答的人比较固定 四、说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五、说教学过程
• 自主预习 • 导入 • 整体感知 • 合作探究 • 总结 • 反馈
1、自主预习
3、整体感知 思考2 人美吗?
• 诗的主人公是怎样一个形象?
为自己的理想目标而上下求索, 不怕艰难险阻,矢志不渝的青年。
• 谈谈你心中“伊人”的样貌?
朦胧美,给人以无尽的想象
4、合作探究1 诗意理解
诗意理解
本文着力写主人公的远望。
一开始,他若有所思地站在水边,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向对岸望去,看到他所爱慕的那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寻好,最后终于看到她正站在河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中的一个小洲上;这时他内心便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充满了喜悦。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以清秋为背景,抒发了诗 人企慕和怅然若失的情感,揭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请你试用一句话来表现诗中优美的画 面。
蒹葭采采, 芦苇茫茫连成片,(茂盛鲜明的样子) 白露未已。 清晨露水没有完。(没有完,这里指没有干) 所谓伊人, 我所爱的心上人啊, 在水之涘。 她就站在河那边。(水边) 溯洄从之, 逆流而上追寻她, 道阻且右。 道路险阻又弯曲。(向右迂回) 溯游从之, 顺流而下去找她, 宛在水中沚。像是藏身水中陆地上。(水中的小块陆地)
译文
❖ 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露水结成霜。我心中那好 人儿,伫立在那河水旁。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险阻 又太长。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央.。
❖ 芦苇茂盛密又繁,晶莹露水还未干。我心中那好 人儿,伫立在那河水边。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崎岖 难登攀。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
芦苇片片根连根,晶莹露珠如泪痕。我心中那
读这首诗,我仿佛看到了道路的艰险又漫长, 诗人一会逆流而上,一会顺流而下——追求的艰难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宛在水中央 宛在水中坻 宛在水中沚
伊人在哪?这是幻境还是现实?
位置是不确定的,一个宛字表现出如在幻境。
读这首诗,我仿佛看到了诗人追寻未果 的惆怅失望
❖(2)作品虽未着意刻画双方的形 象,但却通过主人公追求行动所显 示出来的感情指向,十分含蓄地勾 画了施受双方的形象特征。
❖伊人----高洁、可敬、可亲、可爱。
❖主人公----不畏险阻,百折不挠, 执着追求,坚贞不渝。
❖ 3、音乐美。
❖ (1)重章叠句,一意化为三叠。
❖ 三章句式结构,诗意既相似,又有发 展,表达感情更深刻,一唱三叹,极 具感染力。
❖ (2)每章用韵,具有音韵美。
❖ 第一章压ang韵,第二章压I韵,第三 章压I韵。
❖比较《关雎》与《蒹葭》 有什么不同?
❖1、内容上。 ❖《关雎》重于叙事,从诗中可以看到
小伙子从爱上淑女到追求她,追求不 到又在幻想中得到她这样一条线索。 ❖《蒹葭》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三章 反复咏叹,突出主人公追寻之路的艰 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 久,表现出主人公不能走近伊人,又 永远点亮希望的情感状态。情感韵味 更浓郁。
《蒹葭》结构内容
全诗三章 一、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抒发了 主人公与日夜相思的心上人欢会艰难之 情。 二、用重章叠句的方法,更深入一 层把主人公企求和失望的情绪推向高潮。 三、用重章叠句的方法,表现了依 然是可望而不可会晤,深沉的相思之情。
❖1、朦胧美。 ❖(1)主题的朦胧。 ❖写爱情 ❖写理想 ❖写隐士 ❖……
读这首诗,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 读这首诗,我仿佛听到了__________。
例:读这首诗,我仿佛看到了萧瑟的 秋风中苇丛起伏,芦花白茫茫一片。
金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 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 茫秋水,清澈澄明,水上烟波万状, 空中雾霭迷茫,弯曲的河道,水中的 小洲,宛然在目。此时,一位痴情的 恋人,踯躅水边,他热烈而急切地追 寻心上的恋人。那恋人好像在水一方, 但一水盈盈,河水阻隔,“伊人”可 望而不可即,于是他徘徊往复,心醉 神迷,内心痛苦,不可名状。
背诵课文
一 苍苍 为霜 一方 长 央 二 萋萋 未晞 之湄 跻 坻 三 采采 未已 之涘 右 沚
作业
❖ 1.熟练朗读《蒹葭》,提交朗读视频。 ❖ 2.认真抄写《蒹葭》课文两遍,课件中加拼
音的,标注上拼音。
(第二课时)
再读:展开联想,想象诗的绘画美,试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在你头脑中的展现的画 面。
朗读课文
蒹葭苍苍, 芦苇一片白苍苍,(茂盛的样子) 白露为霜。 清早露水变成霜。 所谓伊人, 我所爱的心上人啊,(那人,指所爱的人) 在水一方。 站在对岸水那方。 溯洄从之, 逆流而上追寻她,(逆流而上去追寻) 道阻且长。 道路艰险又漫长。(艰险) 溯游从之, 顺流而下去找她,(顺流而下) 宛在水中央。好像就在着水中央。(意思是相距不远
sù huí qī qī
xī
méi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chí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yῐ
sì
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zhǐ
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蒹葭》选自《诗经.秦风》 ,属秦 国民歌。“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质 朴,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 一首优美的怀人诗作。
蒹葭的意思是 “芦苇”
,
皆生于水边。
一、听读:感受诗的音乐美
jiān jiā
yī rén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
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边。逆流而上去找她,路途艰
险如弯绳。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这三节诗内容相同,那么表达 的情感也是一样的吗?
❖ 想寻找伊人却找不到的忧伤,对伊人的 思念之情,有向往憧憬。
❖ 在诗词曲赋、民歌等韵文中,根据韵母 声音的响亮程度,将韵母划分为三类:洪声韵 ,往往表现昂扬激越的情感;柔声韵,常婉转 回味;细声韵,常表现哀怨低沉的情感。
关雎(jū)
窈窕( yǎo tiǎo ):文静美好的样子。 好逑( hǎo qiú ):好的配偶。 左右芼之(mào):挑选 参差荇菜(xìng) 寤寐求之(wù mèi) 辗转(zhǎn)
学习目标
1、熟读成诵,体味诗歌的音韵美。 2、品味诗歌,在反复中朗读中领悟 诗歌的意境美。 3、深入理解,提高我们的诗歌鉴赏能力。
合辙押韵,双声叠韵
押韵——
苍 萋
霜方央 晞跻坻
ang 已涘
沚
i
叠词——苍苍 萋萋 采采
双声——蒹葭
音韵和谐,体现了咏唱的音乐特点 ,读起来琅琅上口。
❖朗读课文, ❖疏通文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jiān jiā yī rén sù huí 蒹 葭 伊人 溯 洄
qī chí sì zhǐ 跻坻涘 沚
重章叠句
读完课文后,你觉得这三小节之间有什么特点?
❖ 句式相同,只有几个词语不同这样的特点在诗 经中称为重章叠句
❖ 作用:通过反复的吟咏达到强化情感的作用。 从听觉上强化了音乐的旋律。
★象征着一个目标、一种美好的理想或 是愿望。
诗的主 人公是怎样 一个形象?
为自己的理想目标 而上下求索,不怕艰 难险阻,矢志不渝的 青年。
从抒情主人公身上你领 悟到了什么?
★为自己的理想不怕艰难 险阻,勇于追求的探索精神。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 将上下而求索!”
★在生活中不要忽视求索 本身!!!
白露为霜 白露未晞 白露未已
读这首诗,我仿佛看到了诗人追寻的时间漫长。
从这些画面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的什 么情感呢?
执着 坚贞不渝的对伊人思念向往之 情和可望而不可即得惆怅之感。
思考
尽管艰难,主人公为何仍苦苦追寻?
诗中主人公苦苦追寻的那个美丽的、 朦胧的、若有若无的伊人是否有更深一 层的含义?
芦苇片片,晶莹的露水珠如泪痕,伊人的身
影仿佛还在河水中晃动,诗人尽管立于河边, 但他那恍惚迷离的心神早已飞动起来,急切的 想要见到伊人,只剩一副思见伊人而不得的如 痴如醉的样子……
秋水,伊人。无数次地寻觅之后,是否会 有无数个遗憾?遗憾,总是在你离去时浮出水 面,而相思,却永久地沉在了水底。
美丽的女子啊,那深秋的寒气可曾侵蚀到 你娇嫩的肌肤?踏过河岸,你见到了什么?村 庄,炊烟,还是阡陌?
❖(2)意境朦胧。 ❖景色:秋晨雾霭、烟水迷离。 ❖“伊人”身份不确定,若隐若现,
可望不可即。 ❖主人公的追寻如梦如幻、如醉如痴。 ❖情景交融,相辅相成。
❖2、含蓄美。
❖(1)作品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 述这位主人公是如何思念,而只写 了他(她)左右求索、不断寻找的 行动。主人公追求恋人的热烈感情、 焦急心绪,以及那种痴迷的相思和 失望的痛苦等,都是通过这寻求的 行动、左寻右找的连续匆忙过程, 形象而又含蓄地表现出来。
❖2、表现手法上
❖《蒹葭》比《关雎》的“兴”的特 点更加突出。
❖“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 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做起兴的 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 整的艺术世界。
课堂检测
❖1、《诗经》是我国 第一部 诗 歌总集,共有 三百零五 篇。
❖2、《诗经》六义指的是 ❖ 风、雅、颂、赋、比、兴 。
❖ 我们刚才标出的韵母,ang 是洪声韵,i 是细声韵,结合古音韵知识,第一小节押 ang韵,是洪声韵,表达的情感是激动憧憬 之情;下面两节押的是i韵,细声韵表现哀怨 低沉的情感,那么这两小节的情感应该是寻 不到的惆怅忧伤。诗人通过音韵的反复咏唱 ,让我们听到了他内心的情感,感受到了诗 情。俗话说“诗情画意”,诗人的情感也往 往在画意中流淌。
芦苇与秋水的结合营造出了凄凉萧瑟,迷离朦胧的意 境。与诗人追求伊人时的如痴如醉以及追求不获的失望的 凄婉心境是和谐统一的。
❖ 读这首诗,我仿佛看到了萧瑟的秋风中苇 丛起伏,芦花白茫茫一片,茫茫秋水,清澈 澄明,水上烟波万状。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请你试用一句话来表现诗中优美的画 面。
蒹葭采采, 芦苇茫茫连成片,(茂盛鲜明的样子) 白露未已。 清晨露水没有完。(没有完,这里指没有干) 所谓伊人, 我所爱的心上人啊, 在水之涘。 她就站在河那边。(水边) 溯洄从之, 逆流而上追寻她, 道阻且右。 道路险阻又弯曲。(向右迂回) 溯游从之, 顺流而下去找她, 宛在水中沚。像是藏身水中陆地上。(水中的小块陆地)
译文
❖ 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露水结成霜。我心中那好 人儿,伫立在那河水旁。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险阻 又太长。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央.。
❖ 芦苇茂盛密又繁,晶莹露水还未干。我心中那好 人儿,伫立在那河水边。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崎岖 难登攀。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
芦苇片片根连根,晶莹露珠如泪痕。我心中那
读这首诗,我仿佛看到了道路的艰险又漫长, 诗人一会逆流而上,一会顺流而下——追求的艰难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宛在水中央 宛在水中坻 宛在水中沚
伊人在哪?这是幻境还是现实?
位置是不确定的,一个宛字表现出如在幻境。
读这首诗,我仿佛看到了诗人追寻未果 的惆怅失望
❖(2)作品虽未着意刻画双方的形 象,但却通过主人公追求行动所显 示出来的感情指向,十分含蓄地勾 画了施受双方的形象特征。
❖伊人----高洁、可敬、可亲、可爱。
❖主人公----不畏险阻,百折不挠, 执着追求,坚贞不渝。
❖ 3、音乐美。
❖ (1)重章叠句,一意化为三叠。
❖ 三章句式结构,诗意既相似,又有发 展,表达感情更深刻,一唱三叹,极 具感染力。
❖ (2)每章用韵,具有音韵美。
❖ 第一章压ang韵,第二章压I韵,第三 章压I韵。
❖比较《关雎》与《蒹葭》 有什么不同?
❖1、内容上。 ❖《关雎》重于叙事,从诗中可以看到
小伙子从爱上淑女到追求她,追求不 到又在幻想中得到她这样一条线索。 ❖《蒹葭》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三章 反复咏叹,突出主人公追寻之路的艰 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 久,表现出主人公不能走近伊人,又 永远点亮希望的情感状态。情感韵味 更浓郁。
《蒹葭》结构内容
全诗三章 一、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抒发了 主人公与日夜相思的心上人欢会艰难之 情。 二、用重章叠句的方法,更深入一 层把主人公企求和失望的情绪推向高潮。 三、用重章叠句的方法,表现了依 然是可望而不可会晤,深沉的相思之情。
❖1、朦胧美。 ❖(1)主题的朦胧。 ❖写爱情 ❖写理想 ❖写隐士 ❖……
读这首诗,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 读这首诗,我仿佛听到了__________。
例:读这首诗,我仿佛看到了萧瑟的 秋风中苇丛起伏,芦花白茫茫一片。
金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 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 茫秋水,清澈澄明,水上烟波万状, 空中雾霭迷茫,弯曲的河道,水中的 小洲,宛然在目。此时,一位痴情的 恋人,踯躅水边,他热烈而急切地追 寻心上的恋人。那恋人好像在水一方, 但一水盈盈,河水阻隔,“伊人”可 望而不可即,于是他徘徊往复,心醉 神迷,内心痛苦,不可名状。
背诵课文
一 苍苍 为霜 一方 长 央 二 萋萋 未晞 之湄 跻 坻 三 采采 未已 之涘 右 沚
作业
❖ 1.熟练朗读《蒹葭》,提交朗读视频。 ❖ 2.认真抄写《蒹葭》课文两遍,课件中加拼
音的,标注上拼音。
(第二课时)
再读:展开联想,想象诗的绘画美,试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在你头脑中的展现的画 面。
朗读课文
蒹葭苍苍, 芦苇一片白苍苍,(茂盛的样子) 白露为霜。 清早露水变成霜。 所谓伊人, 我所爱的心上人啊,(那人,指所爱的人) 在水一方。 站在对岸水那方。 溯洄从之, 逆流而上追寻她,(逆流而上去追寻) 道阻且长。 道路艰险又漫长。(艰险) 溯游从之, 顺流而下去找她,(顺流而下) 宛在水中央。好像就在着水中央。(意思是相距不远
sù huí qī qī
xī
méi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chí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yῐ
sì
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zhǐ
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蒹葭》选自《诗经.秦风》 ,属秦 国民歌。“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质 朴,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 一首优美的怀人诗作。
蒹葭的意思是 “芦苇”
,
皆生于水边。
一、听读:感受诗的音乐美
jiān jiā
yī rén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
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边。逆流而上去找她,路途艰
险如弯绳。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这三节诗内容相同,那么表达 的情感也是一样的吗?
❖ 想寻找伊人却找不到的忧伤,对伊人的 思念之情,有向往憧憬。
❖ 在诗词曲赋、民歌等韵文中,根据韵母 声音的响亮程度,将韵母划分为三类:洪声韵 ,往往表现昂扬激越的情感;柔声韵,常婉转 回味;细声韵,常表现哀怨低沉的情感。
关雎(jū)
窈窕( yǎo tiǎo ):文静美好的样子。 好逑( hǎo qiú ):好的配偶。 左右芼之(mào):挑选 参差荇菜(xìng) 寤寐求之(wù mèi) 辗转(zhǎn)
学习目标
1、熟读成诵,体味诗歌的音韵美。 2、品味诗歌,在反复中朗读中领悟 诗歌的意境美。 3、深入理解,提高我们的诗歌鉴赏能力。
合辙押韵,双声叠韵
押韵——
苍 萋
霜方央 晞跻坻
ang 已涘
沚
i
叠词——苍苍 萋萋 采采
双声——蒹葭
音韵和谐,体现了咏唱的音乐特点 ,读起来琅琅上口。
❖朗读课文, ❖疏通文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jiān jiā yī rén sù huí 蒹 葭 伊人 溯 洄
qī chí sì zhǐ 跻坻涘 沚
重章叠句
读完课文后,你觉得这三小节之间有什么特点?
❖ 句式相同,只有几个词语不同这样的特点在诗 经中称为重章叠句
❖ 作用:通过反复的吟咏达到强化情感的作用。 从听觉上强化了音乐的旋律。
★象征着一个目标、一种美好的理想或 是愿望。
诗的主 人公是怎样 一个形象?
为自己的理想目标 而上下求索,不怕艰 难险阻,矢志不渝的 青年。
从抒情主人公身上你领 悟到了什么?
★为自己的理想不怕艰难 险阻,勇于追求的探索精神。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 将上下而求索!”
★在生活中不要忽视求索 本身!!!
白露为霜 白露未晞 白露未已
读这首诗,我仿佛看到了诗人追寻的时间漫长。
从这些画面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的什 么情感呢?
执着 坚贞不渝的对伊人思念向往之 情和可望而不可即得惆怅之感。
思考
尽管艰难,主人公为何仍苦苦追寻?
诗中主人公苦苦追寻的那个美丽的、 朦胧的、若有若无的伊人是否有更深一 层的含义?
芦苇片片,晶莹的露水珠如泪痕,伊人的身
影仿佛还在河水中晃动,诗人尽管立于河边, 但他那恍惚迷离的心神早已飞动起来,急切的 想要见到伊人,只剩一副思见伊人而不得的如 痴如醉的样子……
秋水,伊人。无数次地寻觅之后,是否会 有无数个遗憾?遗憾,总是在你离去时浮出水 面,而相思,却永久地沉在了水底。
美丽的女子啊,那深秋的寒气可曾侵蚀到 你娇嫩的肌肤?踏过河岸,你见到了什么?村 庄,炊烟,还是阡陌?
❖(2)意境朦胧。 ❖景色:秋晨雾霭、烟水迷离。 ❖“伊人”身份不确定,若隐若现,
可望不可即。 ❖主人公的追寻如梦如幻、如醉如痴。 ❖情景交融,相辅相成。
❖2、含蓄美。
❖(1)作品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 述这位主人公是如何思念,而只写 了他(她)左右求索、不断寻找的 行动。主人公追求恋人的热烈感情、 焦急心绪,以及那种痴迷的相思和 失望的痛苦等,都是通过这寻求的 行动、左寻右找的连续匆忙过程, 形象而又含蓄地表现出来。
❖2、表现手法上
❖《蒹葭》比《关雎》的“兴”的特 点更加突出。
❖“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 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做起兴的 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 整的艺术世界。
课堂检测
❖1、《诗经》是我国 第一部 诗 歌总集,共有 三百零五 篇。
❖2、《诗经》六义指的是 ❖ 风、雅、颂、赋、比、兴 。
❖ 我们刚才标出的韵母,ang 是洪声韵,i 是细声韵,结合古音韵知识,第一小节押 ang韵,是洪声韵,表达的情感是激动憧憬 之情;下面两节押的是i韵,细声韵表现哀怨 低沉的情感,那么这两小节的情感应该是寻 不到的惆怅忧伤。诗人通过音韵的反复咏唱 ,让我们听到了他内心的情感,感受到了诗 情。俗话说“诗情画意”,诗人的情感也往 往在画意中流淌。
芦苇与秋水的结合营造出了凄凉萧瑟,迷离朦胧的意 境。与诗人追求伊人时的如痴如醉以及追求不获的失望的 凄婉心境是和谐统一的。
❖ 读这首诗,我仿佛看到了萧瑟的秋风中苇 丛起伏,芦花白茫茫一片,茫茫秋水,清澈 澄明,水上烟波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