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为谁读后感_心得体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是说我们不需要观念更新,也不是说我们不需要学习别人的先进理论和做 法。如果不把我们学生的理论知识化为行为,这些理论都是没有用的,这里的行 动,不是昙花一现的表演,而是自然而然的生活。像呼吸一样自由,像朝夕一样 自然,那么我们的素质教育才算成功。
《教育为谁》读后感(三) 王俊娜 寒假中,我拜读了学校发给每位教师的《教育为谁》这本书。本来想着里面 的内容多是些空洞无味的教育理论和繁琐难懂的教育观点,可一拿起来细读这本 书,就放不下来了,一篇又一篇,直到把它读完。从没有一本书能让我有如此高 的读书效率,其带给我的内心震撼之大便可想而知了。 李老师说:我们现在的教育实在太热闹、太喧嚣、太紧张了,各种新潮的教 育理念令人目不暇接,各种评比、赛课、检查、培训、参观、会以、表格使人不 堪重负,以至于有教师说现在只能"抽空"上课。 对此,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学教师,我真是深有同感,备好课、上好课成 了我们的一个奢望,因为学校里有太多的与教学无关的杂事耗费着你的时间和精 力。 对于目前教育上所存在的种种问题,李老师用《教育为谁》这本书适时地发 出了清醒的呐喊。"别把教育简单化"、"让校园宁静些,再宁静些"、"教育为谁"、 " | 教育的起点在哪里"、"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每一篇里的每一段,每一段 里的每一句都振聋发聩,引起我深深的反思和思考。尤其是"让校园宁静些,再 宁静些"这一篇,更让我有深深的感触。书中说:现在的校园一会儿维稳,一会 儿疾控,一会儿创卫……还有各项初检,复检。什么都要从娃娃抓起,使得现在 的校园成了超市,商场,热闹非凡。喧哗嚣叫中,教育没有了。越是宁静的校园, 才越有真教育。 文中写了苏霍姆林斯基任校长时每天的作息时间。迎接学生、检查作业、上
最好的教,就是让学生学会学,最好的学,就是让学生给别人讲,现在各种 名目的自主学习课堂,只要学生动起来,教育才能"高效。
书中通过李镇西在他乡感悟,让我明白了我们的教育理念并不落后,我们就 差在了行动上,我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就强调"以学生为本",这个观念领 先,甚至可以说超前,大概十年前,我国开始新课程改革,于是"新课改"成了中 国基础教育最响亮最时髦的词儿。当时为了转变观念,有相关部门还出版了一本 一名《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书,课堂上平等相互的 师生 学生会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 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的、 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但是三十年过去了,中国的课堂基本上还是独统天 下。
我们要尽可能在友好、和谐,充满正能量的环境下,去渲染学生,去陶冶学 生,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学到做人、做事、生活的知识,这才是成 功而有效的教育。
教育为谁读后感(二) 利用暑假时间我拜读了李镇西《教育为谁》这本书,看到这个名字第一个想 到的就是教育为了学生,读完这本书以后让我明白了,教育要扎扎实实,不搞一 些为特色而推出的"特色". 教师的本质工作就是要上好课,从书中我明白了好课堂就是"有趣"加"有效 ".如何才能到达"有趣"方式可以有很多:语音的诙谐风趣,让课堂妙趣横生;将 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让学生觉得学知识其实就是学生活;引导课堂讨论甚 至争鸣,让学生的思想碰撞;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这些
好教育就是"即有意义,又有意思"的教育,有意义,是站在教育者的角度说 的:我们的责任、使命、理想,我们的教育目的,我们所要传递给学生的真善美 品质,还有要培养的公民意识与创作精神,以及要点燃的思想火花要拓宽的海洋 般开阔的胸襟和视野。有意思,是站在孩子们的角度说的:情趣、浪漫、好玩儿、 或是教师讲的跌宕起伏而又感人肺腑的故事,或是师生之间在田野上的追逐以及 让风筝在蓝天写诗。让教育有意思,其实就是苏霍姆林斯基所提倡的,让教育的 痕迹尽可能淡化:"在自然而然的气氛中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是这种影响产生 高度效果的条件之一。教育的意图隐蔽的越好,教育效果就越佳。不动声色,不 知不觉,这些都是教育的艺术,也是教育的境界。
本文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参考和阅读
课、阅读、写作,简简单单,周而复始,日复一日,其中所做的每一件事无不与 教学有关,无不与学生有关。如此充实而专一的日常工作,如此宁静而单纯的校 园环境使得苏霍姆林斯基有了更多的思考和研究的时间,也使得有了《给教师的 一百条建议》、《给教师的建议(上、下)》《帕夫雷什中学》《爱情的教育》《把整 个心灵献给孩子》……等丰硕的成果。"无以淡泊而明志,无以宁静而致远"也是 这个道理吧!
书中引起人共鸣和反思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简单化、作秀般的"德育创 新",让人想到:一次性的"感人肺腑"、一次性"震撼人心"、一次性的"催人泪下"、 一次性的"强烈反响"就真的能够收到持久的实效吗?李老师说:德育是一种积极 的生活方式。马卡连柯说: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儿童谈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 候,才是教育。你们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者儿 童。你们怎样穿戴,怎么同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别人,怎样欢乐或发愁,怎样对 待朋友wenku.baidu.com敌人,怎样笑,怎样读报——这一切对儿童都有着重要意义。是啊,很 多时候,教师的行为决定了学生的行为,这是我们意识不到的德育,这也是最真 实最自然且最有效的德育。李老师说:真正的德育,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完全不 用刻意"提升",也不用专门"创新",更不用一天一个花样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 ".德育,不是为了通过上级验收而"彰显"的所谓"特色",不是为了扩大学校影响 而"打造"的所谓"品牌",而不是为了"人"——教师和学生——本身。这一番语重 心长的解释,真让人从心底里佩服这样的见解。在"傻傻的美国人"中,李老师写 了几件在美国购物遇到的几件事情,由此想到:孩子从小就在充满平等、尊重、 信任、自由、宽容的环境中长大,还需要"德育"吗?是的,德育就是生活,一句 问候,一个微笑,一声感谢……不都是德育吗?真正的德育就在我们身边啊!
本文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参考和阅读
都能让学生感到课堂有趣,因而全身心地投入。 如何才能达到"有效"方法和途径有很多,最重要的是把教师的教的过程变成
学生学的过程,而所谓学生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彼此互相讲解知识的过程,因 为最好的学习,就是给别人讲,这是个常识。我们都把这个常识忘记了,不停地 给学生讲,却不让学生讲,于是老师怎么讲学生都记不住。我们要利用这个常识, 让学生在课堂上不停地给别人讲,成绩就会提升。
中美差异主要是观念,而是行动。中国的教师:只说不做,也不特别准确, 其实我们不少课堂也很精彩,但这样的课堂大多数是公开课或课堂大赛,每当这 时,课堂总是学生快乐的天堂。教师精心设计如何让学生动起来,每个环节都尽
本文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参考和阅读
量让学生活动,而且这些活动还不单一,安排有讨论、辩论、表演、小组合作、 学生上讲台??这样的课往往高潮迭起,然而平时每一天的课并不是这样的,如 果天天这样上,还不把教师和学生累死。所以同样的是做,美国是常态,中国是 特例。
在"问候与呼应"中,李老师针对中国和美国的两种截然不同现象进行了反思, 在国内,朋友之间见面也常常"你好",但这种问候往往发生在熟人之间。而在美 国,常常在大街上碰到素不相识的人对我微笑点头。李老师说:礼貌这事儿说小 就小,说大就大。这让我想到自己的孩子,不知道问候别人,大家都说:孩子还 小,不懂事。可英国哲学家约翰 . 洛克说: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 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真让人惭愧啊。
教育为谁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教育为谁读后感,感谢您的阅读! 教育为谁读后感(一) 胡荔枝 这个寒假有幸读到李老师的《教育为谁》这本书,受益匪浅,感受颇深,下 面就书中的内容以及个人的教学经历来谈谈我的感想。 有关于书中提到的什么是"好课堂"这一观点,根据我们以往的理解,一般说 一堂课好不好,要看老师讲得生不生动,内容丰不丰富,学生气氛活不活跃。而 关于好"好课堂"标准或特征,已经有许多老师和专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概括— —这个"原则",还有那个"维度",还有各种"生成性""互动性"之类等等。这些概况 丰富了我们对好课堂的理解。但李老师却根据自己的课堂实践,为"好课堂"的标 准提供了一个朴素的理解:所谓"好课堂",就是"有趣"加"有效".有趣,就是能吸 引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兴趣盎然,心情愉悦,如沐春风,觉得实践过得很快, 下课后盼着第二天再听这位老师的课。有效,教师完成了教学任务,而学生有成 果——无论知识的,能力的,情感的,思想的,总之有收获。有趣,是手段;有 效,是目的。如果只是有趣而没有效,课堂就成了看小沈阳,搞笑而已,.但如 果课堂无趣,只追求所谓的有效,一味地灌输,这样的课学生不爱听,也很难达 到真正的有效。 教书几年来年,我也有深刻体会。一节课讲得好不好,从学生的表情上就可 以看出来。一双双眼睛注视着你的话,说明这节课是很成功的。课堂有趣真的很 重要,不管你这节课讲得再好,如果学生不爱听,甚至没兴趣听,那么你也是不 成功的,因为学生根本就无法吸收到你所传授的知识,你讲了也是白讲。所以, 要使学生能吸收你所传授的知识,你就要让你的课堂变得有趣起来,从而才能吸 引学生听你的课。这个是事实,以往很多教师的教学都是灌输式的教学,课堂都 是老师"教"的课堂,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机会非常少,虽然学生的成绩也会提高, 但是,看到的却是学生的固定思维,很少有自己的主观思想,缺少创新思维,从 而造成了学生思维的不活跃,就很难有新的突破。但是近年来也有不少老师在新 课标的改革下,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从教师的教变成了学生的学,让学生不 断自主学习创新,不断地打破了常规。
本文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参考和阅读
顺着"好课堂"的标准,李老师认为,所谓"好教育",就是既有意义,又有意 思的教育。
有意义,是站在教育者的角度说的:我们的责任、使命、理想,我们的教育 目的,我们要传递给学生的真善美品质,还有要培养的公民意识与创造精神,以 及要点燃的思想火花与要拓宽的海洋般的开阔胸襟和视野……有意思,是站在孩 子的角度说:情趣,浪漫,好玩儿,妙趣横生,其乐融融,心花怒放,欢呼雀跃, 心灵激荡,泪流满面——或是教室里老师讲的一个跌宕起伏而又感人肺腑的故事, 或是师生之间在田野上的追逐以及让风筝在蓝天写诗……李老师把"好教育"归 纳为是有意义又有意思的教育,从教师和孩子的角度阐述得如诗如画。确实,我 们经常都会说教育的意义是什么,其实也就是从我们老师自身出发而已,考虑我 们所教的内容是否有意义,学生所学是否有意义,从而就经常会导致了我们的教 育只有乏味的"意义"而没有"意思".李老师所说的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教育才是 完整而完美的教育,就是说我们的教育要符合儿童心理的趣味,在孩子的童年多 给他一些有"意思"的东西,才能让每个孩子的童年丰富多彩。让教育"有意思", 其实就是苏霍姆林斯基所提倡的,让教育的痕迹尽可能淡化:"在自然而然的气 氛中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是这种影响产生高度效果的条件之一。换句话说,学 生不必在每个具体情况下知道教师是在教育他。教育意图要隐蔽在友好和无拘无 束的相互关系气氛中。"
书中给人的教育太多太多,再次细细品味,一定会收获更多……
本文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参考和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