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名词解释1

合集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名词解释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名词解释

1、《南京条约》: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也是近代中国走向半殖民地的第一个重要标志。

条约的主要内容有:中国割让香港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在通商口岸派驻领事;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废除“公行”制度。

2、总理衙门:为了适应外国侵略者的需要,清政府于1861年在北京设立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

是主管外交,通商以及其他洋务事宜的中央机构。

到1901年改为外务部,共存在40年。

它的建立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控制清政府的内政与外交,是清朝中央机构半殖民地化的标志.3《海国图志》是中国近代思想家魏源编纂的一部著作。

书中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翻译并介绍了西洋科技船炮图说,总结了鸦片战争的教训,论述了海防战略战术,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海国图志》开阔了当时人民的眼界,开辟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时代新风气。

4、《天演论》是甲午战争后严复翻译而成。

用物竞天泽,适者生存社会进化论的思想,首次向国人介绍了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世界观;更重要的是用自然界生物进化和演变规律阐述社会发展规律,揭示出国家落后就要挨打的定律,激发起人们救亡图存、变法维新的新观念,向世人敲响了国家危亡的警钟,成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政治和社会革命的先导。

5、《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后洪秀全颁布了一个以土地和财产分配制度为核心,扩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它是太平天国建设新世界的蓝图,是农民向封建统治全面宣战的总纲领,是革命的农民对未来理想社会的结晶。

首先,从根本上否定了地主土地所有制,直接把矛头指向封建统治的基础,具有巨大的反封建的革命性。

其次,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是一种空想的农业社会主义思想,根本无法实施。

6、戊戌政变,是指1898年发生在清政府统治集团内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势力向以光绪帝为首的改良派势力发动的一场血腥政变,政变的结果是,持续了百余日的戊戌变法宣告失败,戊戌六君子被杀,康有为、梁启超等逃往国外,光绪帝失去了人身自由,被囚禁于瀛台,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势力重新掌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名词解释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侵略中国的战争。

1840年4月,英国国会通过对华战争的决定。

6月,英国侵华舰队封锁了珠江海口和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鸦片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是在清朝封建统治面临严重危机的时刻,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进行殖民扩张不可避免的结果。

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派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与英国代表璞鼎查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从此中国历史的发展开始发生重大转折,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步地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南京条约中国清政府在1840年6月到1842年8月的中英鸦片战争中完全失败。

1842年8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

其主要内容是:割让香港给英国;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作通商口岸,英国可派领事;协定关税;取消公行制度,允许两国商人自由贸易。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它使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是中国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演变的开端。

3、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指19世纪60—90年代,部分清朝统治者,为了拯救清王朝、御侮自强,以引进枪炮、科技,创办一批近代企业、新式学堂、新式海军等为主要内容的学习西方的运动。

它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但由于它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对外国的依赖性和企业管理的腐朽性,因而对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又有严重的阻碍作用。

4、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在维新派的推动和策划下,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开始变法,提出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改革措施。

这些改革措施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遭到慈禧为首的封建守旧势力的激烈反对,并于9月21日发动政变,致使光绪皇帝被囚,康有为、梁启超逃亡国外,谭嗣同等六君子被杀害。

至此,103天的维新变法失败,史称“百日维新”。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要名词解释及重要简答题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要名词解释及重要简答题

《中国近现代史刚要》名词解释(名词解释:时间、地点、人物、经过、意义)(简答题:问什么答什么)(论述题:有什么答什么)1.魏源:清朝后期著名学者,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官高邮知州。

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

鸦片战争时,他在两江总督裕谦幕府,参与浙东抗英战役,痛愤时事,著《圣武记》。

他又依据林则徐的嘱托,对照历代史志将林则徐所编西方史地资料《四洲志》增补为《海国图志》。

在这部书中,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

魏源认为论学应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开创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他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建议制造枪炮轮船和其他“有益民用”的机器工业产品,加强海防,抵抗外国侵略,要求改革漕运减轻赋税,兼顾商人利益。

他的思想对近代维新变法思想有一定的影响。

1853年太平天国军进攻江南,逼近扬州时,魏源组织地主武装进行对抗。

1857年,他病卒于杭州。

魏源除上述著作外,还著有《古微堂集》、《元史新编》、《老子本义》、《诗古微》、《书古微》等。

2.《海国图志》:魏源著.是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祥备的世界史地巨著.书中介绍和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特别是战舰和火器生产技术;系统地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和辩证关系.是一部研究鸦片战争的经验教训,探寻向西方学习富国强兵之路的维新思想的启蒙书。

3.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是中国近代史上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人,他在《海国图志?叙》中指出:“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所谓“师夷”主要是指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在军事技术上的一套长处。

魏源说:“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他不仅主张从西洋购买船炮,而且更强调引进西方的先进工业技术,由自己制造船炮。

所谓“制夷”,是指抵抗侵略、克敌制胜。

魏源明确地把是否学习西方国家“长技”提高到能否战胜外国侵略者的高度来认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名词解释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名词解释

【马关条约】为清朝政府和日本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日本马关(今下关市)签署的条约,《马关条约》的签署标志着甲午战争的结束。

清朝代表为李鸿章和李经芳,日方代表为伊藤博文和陆奥宗光。

该条约是继《北京条约》以来侵略者强加给中国最刻毒的不平等条约,它使日本得到巨大的利益,也适应了帝国主义各国向中国输出资本愿望。

条约签订后,由于俄、德、法三国的干涉,日本将辽东半岛退还给中国,中国付给日本“酬报”银3000万两。

内容:割让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中国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二万万两);中国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和工厂及输入各种机器;彼此的最惠国待遇;中国不得逮捕为日本军队服务的人员;台湾澎湖内中国居民,两年之内任便变卖产业搬出界外,逾期未迁者,将被视为日本臣民;条约批准后两个月内,两国派员赴台办理移交手续。

增辟通商口岸。

影响:允许日本在华设厂,这使得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这直接压制了我国刚刚起步的民族工业的发展,使得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缓慢。

该条约使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针对西方在华人士包括在华传教士及中国基督徒所进行大规模农民反帝爱国运动,是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矛盾空前激化的产物。

义和团运动由于没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也没有严密的组织,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也具有盲目性,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失败了。

但它沉重地打击了八国联军的侵华活动,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表现出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同时它也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

意义: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的历史意义是非常深远的。

首先,义和团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反侵略的伟大气魄和不甘屈服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顽强的反抗精神,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力量。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辛酉政变:1861年,外逃的咸丰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病死,因其子载淳年幼,载淳的母亲、西宫皇太后慈禧权利欲迅速膨胀,妄图“垂帘听政”,遭到了顾命大臣载垣、端华、肃顺的强烈反对。

于是,慈禧勾结发动政变,逮捕并杀害了载垣、端华、肃顺等人,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表现出了唯洋人马首是瞻的奴才嘴脸,因而颇受侵略者赏识。

因此,这一帮卖国贼的上台,更加便利了帝国主义的对华侵略,清政府逐渐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因1861年是旧历辛酉年,因此这场政变被称为“辛酉政变”,又叫做北京政变。

2.皇族内阁: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社会矛盾不断激化,为维护摇摇欲坠的反动统治,清政府被迫实行“新政”,制定了一个学习日本实行君主立宪的方案。

1911年5月,为形势所迫不得不成立了责任内阁。

耐人寻味的是,这个本应由汉族资产阶级分子组成的内阁里,13名大臣中汉族只占4人,而满族就有9人,其中皇族又占7人,因此被人讥讽为“皇族内阁”。

“皇族内阁”的出笼,表明清政府极其迷恋皇权,根本无意真正实行君主立宪。

这是地地道道的挂羊头卖狗肉,完全是清政府实行假君主立宪以欺骗人民的工具。

3.一二九运动:1935年日本发动华北事变后,中日矛盾进一步激化,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生死关头。

中国共产党及时发动了“救国图存、全民抗战”的口号。

在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的领导下,1935年12月9日,北平(今北京)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游行,喊出“反对华北自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遭到国民党军警镇压。

12月16日,北平学生和市民一万多人在天桥召开市民大会。

会后进行了更大规模的示威游行。

这就是一二九运动。

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到来。

4.八七会议:大革命失败后,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会议,即八七会议。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名词解释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名词解释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名词解释题1. 鸦片战争:这可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超级重要的事件啊!就好比一个国家突然被人强行敲开了大门。

你想想,英国人为了赚钱,拼命往中国卖鸦片,这多可恶啊!这不就引发了鸦片战争嘛,中国从此进入了一段艰难的时期。

例子:哎呀,就像你家本来好好的,突然有人闯进来捣乱,能不糟糕嘛!2. 洋务运动:这就像是中国想要努力变强的一次尝试呀!一些有识之士觉得中国得学习西方的技术,于是搞起了洋务运动。

他们开办工厂、建立海军,试图让中国强大起来。

例子:这不就跟你学习新技能想让自己变得更厉害一样嘛!3. 甲午战争:这可是一场让中国人痛心的战争啊!中国和日本打起来了,结果却惨败。

这就好像一场重要的比赛,我们输得很惨。

例子:哎呀,就像你满心期待能赢,结果却输得一塌糊涂,多难受啊!4. 戊戌变法:这是一群勇敢的人想要改变中国的行动呀!康有为、梁启超他们想要通过变法让中国变好,可惜最后失败了。

例子:这就好像你想要改变一个不好的习惯,努力了却没成功,多遗憾啊!5. 义和团运动:这可是老百姓自发组织起来反抗的运动呢!他们对外国侵略者非常愤怒,奋起反抗。

例子:就像你被人欺负了,肯定也会生气反抗呀!6. 辛亥革命:哇塞,这可是一场超级大变革啊!孙中山他们推翻了清王朝,想要建立一个民主的国家。

例子:这就好比推翻了一座压在人们身上的大山啊!7. 五四运动:这是年轻人的怒吼啊!他们为了国家的未来,勇敢地站出来抗议。

例子:就像你们年轻人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一样,充满激情!8.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简直是中国的希望诞生了呀!从此有了带领中国走向光明的力量。

例子:就像黑暗中突然出现了一盏明灯,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9. 抗日战争:这是一场多么艰苦又伟大的战争啊!中国人民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顽强的斗争。

例子:就像你面对一个超级强大的敌人,但你毫不退缩,拼命抵抗。

10. 新中国的成立:哇哦,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啊!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有了自己的国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名词解释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名词解释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名词解释1、虎门销烟:在当地群众和开明官绅的协助下,林则徐采取严厉果断措施,迫使英商陆续交出鸦片2万多箱,共计237万多斤。

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将收缴来的这些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的气焰,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

它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抵抗外国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意志,揭开了近代中国反帝爱国斗争的序幕。

2、《南京条约》:《南京条约》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也是近代中国走向半殖民地的第一个重要标志。

条约的主要内容有:中国割让香港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在通商口岸派驻领事;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废除“公行”制度。

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

英国从中又取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特权。

3、《北京条约》:《北京条约》是1860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后,英、法、俄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的结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不平等条约。

《北京条约》是《天津条约》的继续和扩大,它不仅承认《天津条约》完全有效,而且攫取了一些新的侵略权益:增开天津为商埠,使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有了大肆掠夺华北经济的侵略据点;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割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给俄国,进一步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完整;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增至800万两白银;准许外国人招募华工出国;外国教会侵略势力更加深入和日益猖獗。

这些使中国人民的灾难日益深重了。

《辛丑条约》:是 1901 年中国清朝政府与英国、美国、日本、俄罗斯、法国、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比利时、西班牙和荷兰在义和团运动失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签定的一个和平协定。

因为 1901 年正好是辛丑年,故名《辛丑条约》。

近现代纲要名词解释

近现代纲要名词解释

买办:近代中国的买办,是半殖民地中国的产物。

他们最初是充当通商口岸外国洋行的雇员和代理人,在帮助外国资产阶级积累资本的过程中,通过获取佣金、分红、利息等手段积累财富,并利用与外国侵略势力及封建势力的密切关系,提高自己的政治、经济地位。

三国干涉还辽:1985年中国清政府因甲午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其中规定把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激化了列强争夺中国的矛盾。

俄国联合法国和德国共同干涉,迫使日本放弃了割占辽东半岛的要求。

日本则再向中国勒索3000万两白银“赎辽费”作为补偿。

俄、德、法三国借口干涉还辽“有功”,要求租借中国港湾作为报酬,由此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黄祸论:19世纪末,欧美帝国主义者还炮制了所谓的“黄祸论”,即中国威胁论。

1895年,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甚至亲自构思了一幅《黄祸图》,让画家克纳克福斯画成油画送给俄国沙皇。

西方还出现了一批关于“黄祸论”的文章与专著。

三元里抗英:1841年5月,英军在广州郊区三元里一带的淫掠暴行,激起了当地乡民的义愤,“不呼而集者数万人”,与英军展开了激烈战斗。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和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

《海国图志》:1843年,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一书。

其主要内容包括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科技、军事等等,总结了鸦片战争经验教训,论述了海防战略战术等。

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

遵循“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希望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天朝田亩制度》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 是对以往农民战争中“均贫富”、“等贵贱”和“均平”、“均田”思想的超越和发展,具有进步意义。

中国近代史纲要名词解释 -回复

中国近代史纲要名词解释 -回复

中国近代史纲要名词解释 -回复
以下是中国近代史纲要中一些重要的名词解释:
1. 戊戌变法:指1898年光绪帝下诏实施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改革措施,主要旨在推动中国政治体制和经济发展的现代化。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变法并没有获得成功。

2. 辛亥革命:指1911年爆发的中国历史上首次成功的资产阶
级民主革命。

革命以武昌起义为开端,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3. 五四运动:指1919年五四运动。

该运动是中国新文化运动
的高潮,起因是巴黎和会上对中国的不公,并反对维护帝国主义势力。

运动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以学生为主导的一次大规模抗议运动,对中国的政治、文化和思想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4. 五卅运动:指1925年上海发生的一次大规模劳工抗议活动。

该运动是对国民党政府及其对待工人的反抗,对于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 东征西讨:指中共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两大战役。

东征是指红军长征,在1934年至1936年间,红军长征了数千公里,最终到达陕北。

西讨是指红军进军西北,在1935年至1936年间,红军游击队领导了一系列反对国民党军队的战役。

6. 南京大屠杀:指1937年日军占领中国南京后,对南京市民
进行了大规模屠杀和暴行的事件。

这是二战期间日本侵华行动
中最严重的一次暴行,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黑暗的一页。

这些是中国近代史中一些重要的名词解释,它们对于理解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独家整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名词解释

独家整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名词解释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名词解释综述:1、四行二局: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首先和主要的是在金融业方面开始的。

国民党政府通过控制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央银行和中国农民银行和邮政储金汇业局、中央信托局为中心的金融垄断体系,不仅完全主宰了全国的金融业,而且直接操纵着全国的经济。

2、买办:亦称“康白度”。

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替外国资本家在本国替外国资本家在本国市场上服务的中间人和经理人。

原指欧洲人在印度雇用的当地管家。

在中国,指外国资本家在旧中国设立的商行、公司、银行等所雇用的中国经理。

“买办”一词,明代专指对宫廷供应用品的商人;清初专指为居住广东商馆的外商服务的中国*公行的采买人或管事人。

鸦片战争后,废止公行制度,外商乃选当地中国商人代理买卖,沿称买办。

其性质既是外商的雇员,也是独立商人。

嗣后,外商为了减少买办的中间佣金,逐渐采取与中国人直接交易的方法,买办遂转化为单纯的外商雇员,称“华经理”或“中国经理”第一章1、三国干涉还辽:中日甲午战后俄、法、德三国迫使日本退出中国辽东半岛的事件。

1895年4月23日俄、法、德三国驻日公使各遵本国政府训令,分别照会日本政府放弃领有辽东半岛。

继而日本提出“变相占领”对策,于4月30日向俄国提出占领旅顺、大连,要求补偿金,暂行占据辽东半岛等要求。

5月3日俄国回复日本,表示“仍维持最初之劝告”毫不让步。

德、法亦随声附和。

最后,日本政府决定对俄、法、德三国虽全然让步,但提出中国须交“补偿金”。

10月19日三国与日本商定中国补偿“赎辽”费3000万两;中国付清该款项之日起3个月内,日军撤出辽东半岛。

此事后,三国以干涉还辽有“功”,乘机敲诈清政府,索取了大量政治、经济、军事利益,扩大了各自在华的势力范围。

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由此而起。

2、三元里抗英:1841年5月,英军在广州郊区三元里一带的淫掠暴行,激起当地乡民的义愤,“不呼而集者数万人”,与英俊展开激烈战斗。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和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

近代史纲要名词解释

近代史纲要名词解释

近代史纲要名词解释1. 近代史:指的是19世纪初至20世纪末的历史时期,主要涵盖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殖民地割据、民主革命、世界大战、社会主义建设等重要事件和变革。

2. 工业革命:指18世纪中叶开始于英国的一场以机械化为特征的产业和生产方式的变革。

通过机械制造的进步和工厂系统的建立,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商品交流速度,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

3. 资本主义:一种经济体制,基于私人财产权和市场经济原则,在市场供求和竞争的自由中,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经济模式。

资本主义的核心是资本和劳动力的私人所有制,市场经济和市场竞争的机制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

4. 殖民地:指一个国家或王国通过政治、军事、经济等手段占领并统治其他地区的领土或人民的行为。

近代史中,欧洲列强通过殖民主义扩张,占领了大部分亚洲和非洲地区,并以殖民地作为经济来源和势力基地。

5. 民主革命:指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实行人民当家作主的革命运动。

近代史中,法国大革命(1789年)、美国独立战争(1775年-1783年)等被视为民主革命的重要事件,推动了民主政治和权利保障的发展。

6. 世界大战:指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1918年)和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1945年)。

这两场战争改变了世界格局,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毁灭,对国际关系、军事技术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7. 社会主义建设:指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实现社会公平和财富公有化的进程。

20世纪初,俄国的十月革命开创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时代,结果出现了苏联、中国等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以上是近代史纲要中的一些重要名词解释,这些名词反映了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变革,对于理解近代世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近现代史纲要 主要名词解释

近现代史纲要 主要名词解释

近现代史纲要课考试的主要名词上编综述1个:1、买办:是半殖民地中国的产物。

他们最初是充当通商口岸外国洋行的雇员和代理人,在帮助外国资产阶级积累资本睇过程中,通过获取佣金、分红、利息等手段积累财富,并利用与外国侵略势力及封建势力的密切关系,提高自己的政治、经济地位。

第一章4个:1、三国干涉还辽:1985年中国清政府因甲午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其中规定把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激化了列强争夺中国的矛盾。

俄国联合法国和德国共同干涉,迫使日本放弃了割占辽东半岛的要求。

日本则再向中国勒索3000万两白银“赎辽费”作为补偿。

俄、德、法三国借口干涉还辽“有功”,要求租借中国港湾作为报酬,由此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2、黄祸论:19世纪外国教会中的某些势力利用宣传宗教和西学的名义,为帝国主义侵略制造舆论。

黄祸论,即中国威胁论就是其中的一种。

他们宣扬中国等黄色人种对西方白色人种构成威胁,企图以此论证西方列强侵略、压迫中国有理。

3、三元里抗英:1841年,英军在广州郊区三元里一带的淫暴行,激起当地乡民的义愤,并与英军展开激烈战斗,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和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

4、海国图志:1843年魏源所编,其主要包括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总结了鸦片战争经验教训以及论述海防战略战术等;并在此书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其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5、戊戌六君子:包括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6个人。

1898年,以慈禧太后为主的守旧势力对维新派进行反击和镇压,对维新人士进行捉捕和残害。

同年9月28日,其六人被处决,为变法壮烈牺牲。

6、戊戌政变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谕旨,宣布开始变法。

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守旧势力经过密谋,于9月21日发动政变,软禁了光绪皇帝,新政措施除了京师大学堂被保留以外,其余大都被废除;维新派人士和参与或同情变法的官员,或被囚禁,或被革职,或被放逐,史称戊戌政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名词解释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名词解释

1.《南京条约》:1842年因国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把香港割让给英国;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5割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元;中国征收英商货物进出口关税应由两国协商;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海国图志》:魏源著.是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祥备的世界史地巨著.书中介绍和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特别是战舰和火器生产技术;系统地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和辩证关系.是一部研究鸦片战争的经验教训,探寻向西方学习富国强兵之路的维新思想的启蒙书。

3.《天朝田亩制度》:颁布于1853年;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献;提出了平均分配土地,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的比较完善的农民社会改革方案;由于脱离社会实际而无法实现。

4.《资政新编》: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

由干王洪仁玕提出。

主要内容为:政治方面,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并学习西方,制订法律、制度;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银行等事业,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思想文化方面,建议设立新闻馆、新闻官,破除成规陋俗,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外交方面,主张同外国平等交往、自由通商,强调外人不得干涉天朝内政。

这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但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未能付诸实施。

5.洋务派: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如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主张学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兴办洋务。

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6.百日维新:又称为戊戌变法。

在维新派的推动下,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正式宣布变法。

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和军事、文教等各个方面,推行新政共计103天。

最终遭到慈禧太后残酷镇压。

7.中国同盟会:它于1905年8月20日在东京正式成立。

孙中山为总理,以《民报》为机关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内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内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一、名词解释: 1、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两对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3、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始终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4、前者要改变民族遭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是要从根本上推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和状况,是要充分发展近代民族工商业,解决生产力问题。

5、1841年5月,广州郊区三元里人民联络附近103个乡的群众,设下埋伏,与英国侵略者展开激烈战斗。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6、1841年2月,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战死虎门;1842年6月,江南提督陈化成在吴淞西炮台以身殉国,7月,副都统海龄(满族)在镇江战死疆场。

7、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爱国将士浴血奋战。

左宝贵战死平壤,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经远舰管带林永升在黄海战斗中英勇牺牲,北洋舰队统帅丁汝昌、定远舰管带刘步蟾在威海战斗中为国捐躯。

8、美国由于来得较迟,便于1889年9月至11月间照会各国,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即美国可以获得他国在中国获得的所有权益。

中国面临着被彻底瓜分的危险。

9、19世纪末期,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并未实现,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是一个重要原因。

10、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最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11、自1840年至1919年,中国人民为反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斗争,但都失败了,究其原因: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而前者是最根本的原因。

12、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名词解释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名词解释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名词解释1.鸦片战争:为了改变贸易逆差,英国将大量的鸦片输入到中国,遭到中国人民的抵制。

英国以此为借口,于1840年6月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清政府战败,被迫与英国侵略者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从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日益受到严重的破坏。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

2.《海国图志》:中国近代思想家魏源编撰的一部著作。

书中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翻译了并介绍了西洋科技船炮图说,总结了鸦片战争经验教训,论述了海防的战略战术,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海国图志》开阔了当时知识界的眼界,开创了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3.洪秀全:太平天国革命领袖。

他创立了拜上帝教,于1851年领导金田起义,建立太平天国并定都天京,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后与杨秀清争权导致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而衰。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是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4.《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它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根据“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

这一制度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的理想和农民起义的特色,成为太平天国纲领性文件。

5、天京事变: 1856年8月,杨秀清自恃功高,逼迫洪秀全封他为“万岁”。

洪秀全召集韦昌辉率军进入天京并杀害杨秀清,引起变乱,太平军将士二万余人被杀,石达开出走败亡。

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矛盾激化而爆发的一场内乱,它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分水岭”。

6、《资政新篇》: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到天京主持政务,他向洪秀全提出一个统筹全局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

它的主要内容是效法西方资本主义来改革中国社会:在政治方面加强中央集权;在经济方面兴办近代工矿交通事业;在改良社会方面发展近代文化卫生福利事业;在法律方面提出善待轻犯、改革刑罚制度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最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最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最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名词解释遵义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1⽉15⽇⾄17⽇在这⾥召开了扩⼤会议(史称“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开始确⽴以⽑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农红军、挽救了中国⾰命,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个⽣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共⼋⼤:1956年9⽉,中央领导刘少奇、周恩来、邓⼩平等组织召开中共⼋⼤,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次集中探索。

对社会改造完成后国内主要⽭盾和主要任务的探索。

主要⽭盾:⼈民对于经济⽂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化不能满⾜⼈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盾。

主要任务:集中⼒量发展⽣产⼒,实现⼯业化,逐步满⾜⼈民⽇益增长的物质和⽂化需要。

⼗⼀届三中全会:1978年12⽉,党的⼗⼀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这是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转折。

讨论把全党⼯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九⼀⼋事变:1931年9⽉18⽇晚上,⽇本驻中国的侵略军——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借此突然袭击了东北军驻地北⼤营和沈阳城。

这就是当时震惊中外的“九·⼀⼋”事变。

华北事变:华北事变是指1935 年⽇军侵略华北和南京国民政府在华北继续妥协退让、丧权辱国的⼀系列事件的统称。

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总路线规定,要在相当长的⼀段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业化,逐步实现国家队农业、⼿⼯业、资本主义⼯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论持久战:1938年五六⽉间,⽑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讲演,总结抗战以来的经验,集中全党智慧,深刻揭⽰了中国经过持久抗战夺取最后胜利的客观根据,科学地预见到抗⽇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才能取得最后胜利,强调争取抗战胜利的唯⼀正确道路是充分动员和依靠群众,实⾏⼈民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名词解释(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名词解释(全)

1、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将收缴来的这些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虎门销烟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的气焰,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

它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抵抗外国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意志,揭开了近代中国反帝爱国斗争的序幕。

2、《南京条约》:《南京条约》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也是近代中国走向半殖民地的第一个重要标志。

条约的主要内容有:中国割让香港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在通商口岸派驻领事;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废除“公行”制度。

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

英国从中又取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特权。

3、《北京条约》:《北京条约》是1860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后,英、法、俄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的结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不平等条约。

《北京条约》是《天津条约》的继续和扩大,它不仅承认《天津条约》完全有效,而且攫取了一些新的侵略权益:增开天津为商埠,使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有了大肆掠夺华北经济的侵略据点;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割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给俄国,进一步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完整;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增至800万两白银;准许外国人招募华工出国;外国教会侵略势力更加深入和日益猖獗。

这些使中国人民的灾难日益深重了。

4、总理衙门:为了适应外国侵略者的需要,清政府于1861年在北京设立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

是主管外交,通商以及其他洋务事宜的中央机构。

到1901年改为外务部,共存在40年。

是半殖民地性质的机构。

它的建立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控制清政府的内政与外交,是清朝中央机构半殖民地化的标志.5、辛酉政变:1861年11月慈禧勾结奕訢,在外国公使支持下发动政变,处死载垣、端华、肃顺,史称祺祥政变(又称辛酉政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国民党的统治下,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没有改变。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白色恐怖笼罩着全国城乡。

中国革命转入低潮,中国共产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八七会议在我党历史上是一个转折点。

它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

这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b北洋军阀P67北洋军阀清朝末年,政府军事力量薄弱,清朝在太平天国运动和甲午中日战争中伤亡严重,几乎没了可用的兵。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不少帝国主义国家兴起列强的不断侵略中国,中国国防告急。

清朝为建立新式反动军队,派令袁世凯到天津小站练兵,袁世凯乘机壮大自己。

在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借助北洋军阀的力量,窃取革命的成果,后来袁世凯倒台,军阀为得到权力互相争斗。

最后北洋军阀被国共合作的“北伐”运动逐一消灭。

北洋军阀的相互割据,接连混战,使得中国民生凋敝,满目疮痍。

为后来日本侵略中国埋下一个祸根。

同时,北洋军阀中有不少爱国人士,用自己的力量捍卫国家主权,表现出卓越的爱国精神。

c长征P136长征国民军围剿红军,由于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红军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迫于二战的形势,蒋介石需要快速肃清国内叛党,而中共取得和苏联的联系,打算北上寻求苏联的支援红军在反围剿失败后,撤离江西瑞金。

在占领遵义后举行了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

此后红军在国民党的多次追击中逃生,最后用了两年,转战了十四个省,成功的在甘肃省会宁县会师,保存了革命力量。

长征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红军沿途播下革命的种子。

同时,向中华人民展示了红军的吃苦耐劳,勇敢无惧的精神。

预示着中国革命新的局面的开始c重庆谈判P172重庆谈判1945年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共商“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

为了争取和平民主,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于8月28日偕周恩来、王若飞赴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

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但是,对于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国共双方未能达成协议。

重庆谈判的举行和双十协定的签订,表明国民党方面承认了中共的地位,使中国共产党关于和平建设新中国的政治主张被全国人民所了解,从而推动了全国和平民主运动的发展。

d大革命P117大革命国内军阀混战,孙中山迫于形势改组国民党,宣明新三民主义,与共产党合作,共同讨伐军阀;列强利用北洋军阀压榨中国,孙中山取得苏共的帮助,打算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国共两军借着新三民主义这一个政治合作基础,共同推翻北洋军阀政府。

广州国民政府在工农运动的配合下基本消灭孙,吴两大军阀。

把战线推向长江流域,基本推翻军阀统治。

但蒋介石和汪精卫后来发动政变屠杀共军,把国民革命推向失败。

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势力。

令中共得到了政治上的锻炼,开始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明白武装夺取政权的重要性,而且使得中国资本主义得到新的发展。

大革命的失败,使得红军走上了土地革命的道路。

随形势发展,红军内部的思想风气出现恶化。

苏联进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使中共有了改进自身的想法。

会议中选举了中共中央的领导人,明确了红军的性质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

”会议着重加强党的组织,思想建设。

必须用无产阶级的思想来进行党的建设,指出红军同党的关系,军队必须服从党的意志而奋斗。

使红军内部风气得到整改。

会议中的宗旨对红军的成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所确定的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和从政治上建军的原则,为后来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思想的形成、发展和成功实践奠定了基础。

g共同纲领P189《共同纲领》当时大陆还未完全解放;反革命势力还很猖獗,各项社会改革尚未开展;;遭受长期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尚未恢复;人民群众缺乏一个共同遵循的准则。

《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和政权性质,军事制度及经济,文化教育,民族,外交等政策的总原则,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它起到了临时约法的作用,肯定了人民革命的胜利成果,宣告了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统治的结束和人民民主共和国的建立,规定了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

h黄埔军校P117黄埔军校国内军阀混战,孙中山为捍卫辛亥革命成果,设立黄埔军校,训练军事人才。

为国民革命做准备;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使得孙中山反思自身的不足,觉得应该增强自身的力量。

1921年,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向孙中山提议“创办军校,建立革命军”的建议,1924年,在国民党一大中确立选址在广州黄埔,以蒋介石为校长。

同时,也建立起了国民党的第一支党军。

后来,黄埔军校随着战争的爆发不断出现分校。

黄埔军校采用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针,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人才。

同时,黄埔师生在争取国家统一与民族独立的斗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j九一八P140九一八美国经济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日本深受影响。

为了进一步控制本国政权,日本首相召开“东方会议”,主张对内镇压,对外扩张,中国是日本首要的征服对象。

1931年9月18日深夜,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沈阳北郊柳条湖的一小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袭击”日本守备队,随后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

接着,驻扎在南满铁路沿线的日本军队分别向沈阳等地发起进攻。

最后中国东北全境沦陷。

“九一八”事变揭开了日本对中国、进而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进行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

“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

l卢沟桥P140卢沟桥华北事变后,日本加紧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部署,广田弘毅内阁制定了完备的侵略计划,1936年11月,日本与德国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打着反动旗号结成了反动同盟。

1937年7月7日的夜晚,驻丰台日军一个中队在卢沟桥以北举行军事演习,随后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

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攻击卢沟桥。

七七事变使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使中国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也激起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反抗心理,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使国共两党形成抗战统一战线。

q清末新政P56清末新政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彻底放弃抵抗侵略者的念头;国人对清政府的不满与失望日益加深,国内有识之士要求清政府变革的呼声日益高涨。

政治上适度学习西方,增设新机构,裁撤冗官、冗衙;军事上裁撤绿营、编练新军;文化教育上废除科举,颁行新学制和设立各式新学堂、派遣留学生;商业上振兴商务、奖励事业。

1906年迫于压力制定一个效仿日本实现君主立宪的方案。

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增强了中国国防实力,培养了近代科技、教育、法政、军事人才,促进了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

实际上新政只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并未使矛盾缓和。

t太平天国起义P40太平天国起义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使得农民的负担逐渐加重,加上清朝统治者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迫使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走上了反抗斗争的道路。

1843年洪秀全以基督教为基础创立拜上帝教,在1851年率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1853年占领南京并定为首都,先后进行几次突围战,之后控制了大片地区。

最后因内部矛盾激化,被湘军联合英国军队攻破。

太平天国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也粉碎了帝国主义将中国迅速殖民化的企图。

但是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其结果也是失败的。

s三三制民主政权P156三三制民主政权抗日民主根据地是认真贯彻和实现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坚持抗战和争取胜利的坚强阵地。

为了保证共产党在根据地的领导地位,加强政权建设是抗日根据地建设的首要的、根本的任务。

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即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各占1/3。

在政权工作中,要不断健全民主制度,党员必须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倾听他们的意见,遇事共同商量,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

“三三制”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仅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还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进行了初步探索并积累了丰富经验。

w武昌起义P62武昌起义当时中国的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激化,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持续不断,革命党人不断发动武装起义,加上立宪派对清末新政的不满。

教育的改革也造就了大批思想进步的宝贵人才。

由于革命形势已经成熟,湖北新军中的共进会和文学社两个革命团体决定联合行动。

1911年10月10日晚,驻武昌的革命党人打响了第一枪,一夜之间占领武昌,取得首次起义的胜利,革命军三天内就光复了武汉三镇,并成立了湖北军政府。

武昌起义创建了湖北军政府,成为共和政权的雏型,并引发各省响应。

起义在中国腹心地区打开一个缺口,成为对清王朝发动总攻击的突破口,并在全国燃起燎原烈火。

x西安事变P146西安事变1936年5月,国共两党开始接触,就合作抗日问题进行初商。

中共要求“逼蒋抗日”。

而蒋介石还没有改变对日本的态度,仍然准备对陕甘革命根据地和红军发动新的“会剿”。

1936年12月初,蒋介石到达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攻打陕甘的红军。

12日凌晨,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对蒋介石“哭谏”无效的情况下,为了实现停止内战,共同抗日,毅然实行“兵谏”,扣留了蒋介石。

蒋介石被迫作出了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等六项承诺。

西安事变的解决成为了时局转换的枢纽,结束了十年内战,国内和平基本达成,为后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奠定了基础。

x新三民主义P117新三民主义中共在二七惨案之后意识到,单凭自己一个阶级的力量是不能取得胜利的,于是决定联合国民党。

而受到了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的孙中山,在晚年实现了伟大的思想转变。

新三民主义的政纲同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

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x新文化运动P95新文化运动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中国的先进分子历尽艰苦学习西方,但在实践中却屡屡碰壁。

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更使人们陷入了深深的绝望、苦闷和彷徨之中。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这场运动的开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