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学 莱文逊 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俄汉直接抱怨言语行为语用学礼貌策略分析

俄汉直接抱怨言语行为语用学礼貌策略分析
怨 的 同时 不 违 背 礼 貌原 则 和 面子 论 。
三 、 接抱 怨言语 行 为语用 学礼 貌策 略 直
俄汉语交 际中的许多言语行为 , 尤其直接抱怨言语行为 经常违背礼貌原则 和面子论 。那 么 , 作为一个典型人 在交际 中该如何 寻求相应的语言交际方式来减缓言语行为对听话人 面子的威胁程度 , 采取何种相应 的礼貌补偿策略来维护听话 人的两个 面子是交际达到成功的关键所在 。 在直接抱怨语言 行为中 , 说话人在表达批评 、 怨 、 抱 反驳 、 挑战 、 警告 、 威胁等话 题或情绪时 , 会对听话人产生言语上 的冒犯 , 损害听话人的积
V 0. 2 N o. 12 5
Sp 20 e. 09
俄汉直接抱 怨言语 行为语用学礼貌策 略分析
马 晓 华 ( 林 筑 程 院 国 学 吉 长 101 吉 建 工 学 外 语 院, 林 春, 0 ) 32
[ 摘 要] 根据语用学 中的礼貌原则和面子论 等理论, 对俄 汉直接抱怨言语行为的几种 礼貌策略进行对比分析 , 出 指 抱怨语是言语 交际中的特殊行为, 具有重要的语用学研 究价值。 [ 关键词] 直接抱怨语; 语用学; 礼貌策略 [ 中图分类号] H 5 33论依 据
语言学家 G ・ 利齐( ec ) L eh 从语用学和人际修辞的角度
提 出了言语交 际活动中的礼貌原则 , 包括六个准则。策略准 则: 尽量减少他人付 出的代价 , 尽量增加他人的益处 ; 慷慨 准
则: 尽量减 少对 自己的益处 , 尽量增大 自己付出的代价 ; 赞誉
准则 : 尽量缩小对他人的批评 , 尽量增强对他人的赞扬 ; 谦逊
第2 卷 第 5 2 期
2 0年9 09 月
长春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 会 科 学 版 ) 社

礼貌语用与文化 读书笔记

礼貌语用与文化 读书笔记

《礼貌、语用与文化》读书笔记文章:礼貌、语用与文化作者:顾曰国(北京外国语学院)发表时间:《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年第4期总第92期一、概述本文讨论礼貌、语用与文化三者的关系,在讨论前先对要论及的三个概念进行了界定:礼貌接近人们常说的“讲礼貌”、“懂礼貌”、“礼貌行车”等中的礼貌;本文把语用学限于关于语言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意义的一门学问;对于文化,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理解为解释行为的一套准则。

本文从三方面阐述:①汉语礼貌现象研究②礼貌是制约语用的一个重要因素③礼貌和语用具有明显的文化特征二、礼与礼貌礼:祭祀→规矩→礼制本文要找出那些制约言语行为的礼貌规范,称之为礼貌准则。

①“自卑而尊人”与“贬己尊人”准则②“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等”与称呼准则③“彬彬有礼”与文雅准则④“脸”“面子”与求同准则⑤“有德者必有言”与德、言、行准则这五个准则相互渗透、相互制约。

如“贬己尊人”准则,行政职务名称无论大小都可两用,而职业却只是一部分行另一部分不行,“降格称呼”现象;求同准则与德言行准则相互渗透和制约,准女婿和未来丈母娘的例子。

三、英汉礼貌差异1英语礼貌准则:①策略准则(对使役言语行为而言)行为动机层: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

会话表达层:尽量夸大得到的益处。

②慷慨准则(对承诺言语行为而言)行为动机层:尽量增大对他人的益处。

会话表达层:尽量说小自己付出的代价。

③赞扬准则:尽量缩小对他人的批评,尽量增强对他人的赞扬。

④谦虚准则:尽量缩小对自己的标榜,尽量夸大对自己的批评。

⑤赞同准则:尽量缩小与他人的不同意见,尽量夸大与他人的相同意见。

⑥同情准则:尽量缩小对他人的厌恶,尽量扩大对他人的同情。

2英汉差异赞扬准则和赞同准则与我们定义的求同准则有相似之处。

谦虚准则相当于贬己尊人准则的一部分。

同情准则的前一部分一尽量缩小对他人的厌恶—在中国文化里也涉及礼貌现象。

贬己尊人准则可以说是最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

称呼准则的中国特色不在于其他文化里没有这个准则,而在于用作称呼语的词项上。

语言学类读书笔记(摘抄)

语言学类读书笔记(摘抄)

语言学类读书笔记(摘抄)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凡体现原著重点的部分,或警句,或段落,均在摘抄之中。

要点摘录,只摘录与自己工作、学习有关的部分。

感悟须有自己观点。

摘抄及感悟如下:1、如果你爱上了某个星球的一朵花。

那么,只要在夜晚仰望星空,就会觉得漫天的繁星就像一朵朵盛开的花。

感悟:就好比情人眼里出西施一样,人们只要心里喜欢和爱慕某个事物,那么它始终就是美丽的、理想化的,满世界都是为了衬托它而存在的,这就是爱的表达。

2、如果不去遍历世界,我们就不知道什么是我们精神和情感的寄托,但我们一旦遍历了世界,却发现我们再也无法回到那美好的地方去了。

当我们开始寻求,我们就已经失去,而我们不开始寻求,我们根本无法知道自己身边的一切是如此可贵。

感悟:阅历是非常重要的,阅是指一个人读了多少书,具备了多少理论知识,历是指一个人经历过和见识过多少事情,具备了实践的能力,这就是会让我们懂得精神和情感的寄托的实质。

而当我们理解了这些,我们可能已经失去了最理想的追求。

3、只有用心灵才能看得清事物本质,真正重要的东西是肉眼无法看见的。

感悟:就像一首佛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我们看问题和事情的时候,应该找到其中的实质和本质性的东西,不能一味地用眼睛来判断,而大多数人都是以眼见为实,因此真理反而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4、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虽然,只有少数的人记得。

感悟:当我们长大成人的时候,就会用成人的思维和成熟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因此失去了小时候的那种童真,因此我们应该宽容一些,对小孩子应该用童心走进他们的内心。

5、一旦你驯服了什么,就要对她负责,永远的负责。

感悟:这句话是对爱情本质性的诠释,爱情的本质就是责任和担当,爱上一个人就应该用尽一辈子的责任感来维持这种情感,但极少有人能够做到。

扩展资料:读书笔记摘方法:1、作读书笔记不仅能提高阅读书、文的效率,而且能提高科学研究和写作能力。

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图书馆的作用,不但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更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

布龙菲尔德《语言论》读书笔记

布龙菲尔德《语言论》读书笔记

布龙菲尔德《语言论》读书笔记《语言论》是美国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的一部重要著作,对现代语言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也对语言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布龙菲尔德在书中首先强调了语言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他指出,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思想和情感的表达方式。

语言不仅仅是声音和符号的组合,更是一种具有规则和结构的系统。

这种系统并非随意形成,而是在长期的社会交流中逐渐演变和发展而来的。

在探讨语言的结构时,布龙菲尔德提出了音位的概念。

音位是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他通过对各种语言的语音进行分析,揭示了音位在语言中的作用和规律。

例如,在英语中,“bit”和“pit”中的“b”和“p”就是不同的音位,它们的差异导致了单词意义的不同。

这让我明白了语音的细微差别对于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关于语法,布龙菲尔德主张从形式入手进行研究。

他认为语法是语言中词的构成和变化的规则,以及词组和句子的构成规则。

他将语法单位分为语素、词、短语和句子,并详细阐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和组合方式。

比如,“books”这个单词是由“book”这个词素加上表示复数的“s”构成的。

这种对语法的形式化分析,让我对语言的结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语义方面,布龙菲尔德认为语义是语言与客观世界之间的联系。

他指出,词语的意义并非固定不变的,而是会随着语境和使用者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例如,“苹果”这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指的是具体的水果,也可能是某个品牌或象征着某种概念。

这使我意识到语言的意义是灵活多样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准确理解。

布龙菲尔德还强调了语言的历史演变。

他认为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受到社会、文化、政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通过对语言历史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比如,古英语与现代英语在词汇、语法和发音上都有很大的差异,这些变化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人们交流方式的改变。

此外,布龙菲尔德在书中还探讨了语言的习得过程。

语言学-利奇《语义学》读书笔记

语言学-利奇《语义学》读书笔记

序言研究语义学的原因:1、语义学对交际很重要;2、认识和理解交际。

语义学研究对象:可能表达的意义。

利奇把语义学看作是和句法学、音位学地位相同的学科,它们平行又互相影响,语义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对语义学的研究从哲学家和人类学家向语言学家转移。

之前对语义学的研究时不平衡的,扩展了一方面,限制了另一方面。

(精神分析法应用于“概念”或“认识”那部分意义上,“内涵”或“联想”那部分意义有些被忽略。

)本书分为两部分,以第五章为过渡章。

前四章为后面的理论性讨论作准备,指出了语义学的大方向。

第六章到结尾论述了意义的中心问题,即意义的认识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语义学理论。

利奇在研究过程中用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调查,把“理论”语义学和“应用”语义学结合在一起。

第一章意义的各种意义“意义”和“意指”有争议。

Ogden和Richard在《意义之意义》中列了意义这个词的二十二种定义,说明对意义这个基本概念看法的不一致会导致混乱和误解。

其他语义学家开创的“普通语义学”中也把解决意义、思想和交际这类问题看做可能消除现代社会弊病的一个有效方法。

布龙菲尔德在《语言论》中也把语义学和科学的发展联系起来,但他的重点是认为语义学是对语言所指的各种事物所下的科学定义。

但布龙菲尔德这种“科学定义”的研究方法是有缺陷的,利奇指出了三个缺陷。

利奇认为前面提到的几个语言学家研究方法都有问题,原因是他们一味试图通过其他科学学科来解释语义学。

对语义学的研究应该摆脱其他学科的从属。

利奇对语义学研究提出了几个原则:1、现代语言学研究语义所采用的方法不能脱离语言,离开语言就不能去探索语言现象的解释;2、把语言学研究看做是对说本族语的人的语言能力的说明,在语义学上就是“指的是什么”,不是“意义是什么”;3、懂得某种语言的语义学的另一种情况就是能够识别那种语言在意义上“不合乎语义”的情况。

划清有意义和无意义的界限不困难,困难的是划清两种无意义。

一种无意义是因为它和我们对语言和意义的认识相矛盾,另一种是因为它和我们对“真实世界”的认识相矛盾。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读书笔记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读书笔记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读书笔记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读书笔记语言,作为人类交流与思维的工具,其神秘而复杂的本质一直吸引着众多学者的探索。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无疑是语言学领域的经典之作,为我们打开了理解语言的全新视角。

索绪尔在书中开篇就提出了语言和言语的区分。

言语是个人的具体语言行为,是多变且随机的;而语言则是社会约定俗成的、存在于全体社会成员头脑中的一个系统。

这一区分让我们明白,研究语言不能仅仅关注个体的言语表现,而要深入到语言这个抽象的系统之中。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索绪尔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观点。

他指出,能指(语言的声音或书写形式)和所指(概念或意义)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约定的,并非天然存在必然联系。

比如,“狗”这个词的发音和书写形式与它所代表的那种动物之间,并没有内在的、逻辑上的必然联系。

这种任意性使得语言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能够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产生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索绪尔还强调了语言的线性特征。

语言在时间轴上依次展开,一个声音或符号在同一时间只能表达一个意思。

这一特征决定了语言的组织和结构方式,也影响着我们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

在书中,索绪尔对于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的阐述也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共时语言学关注某个特定时期语言的状态和结构,如同给语言拍一张“快照”;而历时语言学则研究语言的演变历史,追踪其发展的轨迹。

索绪尔认为,共时研究比历时研究更为重要,因为只有了解了语言在特定时期的结构和规则,才能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本质。

此外,索绪尔提出了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这对重要概念。

组合关系指语言符号在话语中按照线性顺序依次排列所形成的关系;聚合关系则是在同一结构位置上能够相互替换的具有相同功能的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对概念,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语言的内部结构和组织规律。

索绪尔的理论不仅对语言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其他相关学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读书笔记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读书笔记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读书笔记语言学是对人类语言的一种科学化、系统化的理论研究。

所以,虽然语言学被归类在中国语言文学之下,但我觉得它更像是一门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应用科学,它可不能像文学作品一样可以虚构。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确实也学习过语言学的一些知识,但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成系统,也不够深入。

事实上,对于我来说真正系统的阅读和学习是从本学期才开始的。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总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语言学也是如此。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的划时代意义就在于它标志着语言学研究从历史比较语言学转到结构主义语言学。

如果我们将视角放在当时的背景中,就会发现这一切并非是偶然。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候,“结构主义”和“普遍主义”在各个学科中兴起,关于语言本体的研究成为了哲学研究的对象。

这样的状况使得历史比较语言学内部产生了分歧,所产生的新语言学派虽然仍占有统治地位但他们以“个人心理主义”语言观和“原子主义”的方法论研究问题,把个人的心理活动看成是语言发展的主要原因,孤立地研究语言现象,仍无法克服自身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索绪尔提出了“社会心理主义”的语言观,强调了社会因素对语言的影响,把语言视为社会约定俗成的一条符号系统,认为语言学应研究的对象是语言的内部结构,坚持整体观念,不能孤立地看待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开创了20世纪现代语言学研究。

虽然《普通语言学教程》名为“普通”,但我通过阅读和学习才发现整本书并不好理解,其中包括很多语言学专业的定义,而且这些定义间也有着内在的联系,同时它涵盖的知识也十分庞杂,涉及到了经济学、天文学、法律等,所以我只能在参考一些文献的帮助下,边阅读边去理解它的主要内容。

接下来,我主要从自己理解和感受最深的四个点来讨论:1、语言和言语我觉得不管是做研究还是写文章,第一件事情是得确定对象,你得知道自己在研究什么,写的是谁。

但在索绪尔之前的语言学研究中,研究对象却在语言和言语中并不确定。

所以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开篇便探讨了语言学的对象,明确区分了语言和言语。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读书笔记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读书笔记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读书笔记费尔迪南·德·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之作,对后世语言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以下是我的一些读书笔记和思考。

索绪尔首先提出了语言和言语的区分。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套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是言语活动的社会性部分;而言语则是个人的说话行为和结果,是语言的具体运用和表现。

这一区分让我们明白,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语言,而非言语。

因为语言是相对稳定和有序的,具有一定的规则和规律,而言语则充满了个体的差异和随意性。

在索绪尔看来,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性的特点。

任意性指的是语言符号的能指(音响形象)和所指(概念)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例如,“狗”这个词在汉语中被称为“狗”,在英语中被称为“dog”,其发音和拼写与所代表的动物本身并没有直接的关联。

这种任意性使得语言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能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线性则是指语言符号是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排列的,形成一个线性的链条。

语言系统是由各种要素相互关联、相互制约而构成的。

索绪尔提出了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这两个重要概念。

组合关系指的是语言符号在话语中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组合所形成的关系。

比如“我吃饭”这个短语,“我”“吃”“饭”按照特定的顺序组合在一起,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

聚合关系则是指在语言系统中,具有相同功能、可以在同一位置上互相替换的语言符号所形成的关系。

例如,在“我吃饭”这个短语中,“我”可以被“他”“你”等代词替换,“吃”可以被“喝”“嚼”等动词替换,“饭”可以被“菜”“汤”等名词替换,这些能够互相替换的词就构成了聚合关系。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就像纵横交织的经纬线,共同构成了语言的网络系统。

索绪尔还强调了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的区别。

共时研究关注的是语言在某个特定时期的状态和结构,不考虑其历史演变;历时研究则关注语言的发展变化过程。

他认为共时研究比历时研究更为重要,因为只有通过对语言共时状态的研究,才能揭示语言的内在结构和规律。

语用学 莱文逊 读书笔记

语用学 莱文逊 读书笔记

《语用学》读书笔记法1401 赵涵莱文逊(Levinson)所著的《语用学》一书,由英国剑桥大学1983年出版,是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语言学教材系列中的一种。

它是第一本比较全面地对语用学这一领域作出阐述的教科书和专著。

这本书的价值除出版早外,更重要的是因为它写得好。

作者对语用学研究的几个最基本、最重要的题目作了比较全面的归纳和比较深人的论述。

本书的第一章是导论,介绍了语用学的研究范围。

作者在这一章里谈到了语用研究的起源、它的实质、它和语言学研究尤其是和语义学研究的关系等等。

读者期待在这一章里能看到语用学的定义,但在这一节的开头,莱文逊却说道“给语用学下一个定义决非易事,我们将探讨一系列可能的定义,其中的每一种至多勾画出这一领域可能的研究范围。

”直到这一章的结束,莱文逊确实没有给出一个语用学的定义,他只是对一系列可能的定义作了讨论。

但我认为这样的讨论十分有益,这是十分值得细细一读的一节,读一下他对各种可能的定义发表的高见,远比仅仅看到一个很宽泛的定义有帮助。

在对各种可能的定义进行讨论的过程中,莱文逊涉及到了语言学和语用学研究中一系列基本概念,基本范畴,和一些重要关系,例如语言的功能观、语境、语言和语境的关系及其语法化等等。

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对“语用学是对语义理论未能包含的那些意义侧面的研究”这一定义的讨论。

莱文逊还谈到了语用研究和语义研究的关联和差别,谈到了句子和话语的区别,诸如格莱斯(Grice)的自然意义和非自然意义,句子意义和话语意义等各种类型的意义,以及相互知识在意义理解中的作用,所有这一些概念和关系十分有利于加深对语用和意义的理解。

第二章《指示》是在导论之后进行讨论的和话题,莱文逊把指示作为第一个题目的理由很明确同时也很充分:“语言和语境的关系通过指示这一现象在语言结构得到反映;”在已出版的多种语用学专著和教材中,大多数作者都把指示列为第一章或第一个论题,这是有道理的。

指示这一现象是使语言哲学家和传统的语义学家感到头痛的问题,因为只从真实值这个角度无法解释指示词语的意义,指示词项的“编码”和“解码”都得依赖语言使用的语境,而语境正是语用研究的基础。

索振羽版语用学教程教读后感1000字

索振羽版语用学教程教读后感1000字

索振羽版语用学教程教读后感1000字语用学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由西方学者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语言学的一门独立的新学科。

因而,此前很多的语用学著作都是由外语学界的学者编写,其中最为著名的有何自然编写的《语用学概论》。

本书的作者索振羽作为北京大学中文系的一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他所编写的这本小书算的上是语用学在汉语学界进行本土化编撰和教学的一次尝试。

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就是本书第二章的“语境”。

这一章在依据汉语运用实际的基础上,对西方学者提出的理论进行修正、补充,提出“得体原则”,并为语用学提出一个新的定义:‘语用学研究在不同语境中话语意义的恰当地表达和准确地理解,寻找并确立使话语意义得以恰当地表达和准确地理解的基本原则和准则”。

所谓“开卷有益”,翻开这本小册子,我们能够从中发现无限的惊喜。

全书共有七个章节,除去“绪论”这一章从整体宏观上介绍了语用学的起源、定义和发展,其他章节分别从语境、指示词语、会话含义、预设、言语行为和会话结构等六个方面,结合着汉语运用的实际,用相对浅显的语言进一步深化了语用学的系统学习。

诚如索振羽先生在“编著者的话”中所说:“《语用学教程》除作为中国语言文学学系汉语专业研究生的教材之外,还可以作为外国语言文字系、哲学系、社会学系、心理学系等系研究生的教材,以及所有对提高自身言语交际能力感兴趣的人们的有益的参考书”。

这本书带给读者的惊喜正源于编者深切地认识到语用学与言语交际的密切联系,与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的交叉和连缘的特性。

这本小书为了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读者的需要,书中的语言妙趣横生,读来兴味盎然,真正将语言进行应用,并将其用“活”了。

这种“活”也体现于本书的指导思想,即“‘述’‘作’结合”。

尽管孔子在《论语·述而》中提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我们却认为,作为一本合格的教材,如果只“述”不“作”,就会缺乏创新,没有自己的思想;但光“作”不“述”,也会缺乏最基本的理论根基。

新编语用学概论读书笔记

新编语用学概论读书笔记

新编语用学概论读书笔记语言实用学,主要研究三个方面: (1) 语言形式意义以外的意义; (2) 怎样理解这种言外之意; (3) 怎样准确运用恰当的语言形式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

而对于语用学和语义学二者的区别这个问题,何先生的观点同美国哲学家莫里斯的观点是-致的,他认为前者研究的是符号与符号解释者的关系;后者研究符号与符号所指对象的关;系。

同时,何先生以研究方法为标准,将语用学的研究分为纯语用学(即形式语用学)、描写语用学和应用语用学等三大类型。

而本书着重阐释的是后两种类型。

第二章专门讨论的是指示语。

所谓指示语,就是指那些能传递指示信息的词语。

它主要包括人称指示、时间指示、地点指示、话语指示和社交指示。

作者运用大量英语和汉语的素材,分析了各种指示语的言语功能、语用意义极其应用。

第三章阐述了语用含义,即透过语言形式的表层结构,阐释话语蕴涵的意思。

本章主要讨论的是“会话含义”理论中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好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

作者指出,合作原则具有可取消性、不可分离性、可推导性、非规约性和不稳定性的特征;而礼,貌原则具有级别性、冲突性和合适性的特征。

以上特性,是指导正确运用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重要规则。

第四章讨论的是前提。

何先生从区分“前提”、“蕴涵”、“断言”这三个基本概念着手,对“前提”进行阐释,并对英汉两种语言在前提方面的差异进行了辨析。

第五章主要论述了言语行为,何先生对英国哲学家奥斯丁的言语行为理论和美国语言哲学家舍尔对这一-理论的发展做了较详细的介绍。

同时还探讨了四种以言行事以及间接言语行为的表达方式,即根据不同所下境,通过逻辑一语义、句法结构、语境信息、感悄心义来表达言语行为。

第六章主要分析的是语用结构。

通过对指示语、前提、会话含意和言语行为等概念的综合,阐述表达“请求”、“邀请”、“宣告”的预示语列结构和表达应答语条件或前提的插入语列结构的语用意义,还描写了轮流发话的语用特征。

语用与文化读书笔记读书摘录读书感想

语用与文化读书笔记读书摘录读书感想

语用与文化一、礼貌原则与策略Leech指出:东方有些文化社团(如中国和日本)比西方国家有更重视谦虚准则的倾向,操英语的文化社团(尤其是英国)更重视得体准则,地中海国家更重视慷慨准则,而不太重视谦虚准则。

二、称呼语1.称呼语分类分为面称和叙称两种,称呼形式包括亲属称呼和社交称呼。

2.在跨文化交际中存在较大差异并容易引起误解的是泛亲属称谓、职务称谓和姓名称谓。

大多数集体主义文化使用亲属称谓,反映了家庭关系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中国、韩国、泰国、越南等亚洲国家有亲属称谓泛交际化的倾向。

但在英语国家,亲属称谓很少在社交场合使用。

3.称呼形式大多数文化使用“职衔+姓”的称呼形式,东亚国家使用“姓+职务”较为频繁。

美国对于地位相同或不同的人都称名字;英国称呼对方受社会地位与相识程度影响。

其他西方国家如法国和德国也比较喜欢使用正式的称呼。

西方人经常互相称名;在中国一般只有家人朋友之间才采取免姓称名的形式。

名字只有一个字时,一般只有配偶或恋人才会称呼一个字的名字表示亲密的关系。

三、称赞语1.称赞语的功能:包括打招呼、感谢、表示抱歉、引出话题等。

2.美国人称赞频率高于日本人,日本人主要赞扬别人的才能和表现;美国人主要称赞外貌(衣着打扮的变化)和个人品质。

中国人不太称赞别人的外貌,与我们重视内在道德修养和崇尚含蓄有关。

3.Holmes(1995)把针对称赞语的回答方式分为三类:接受、拒绝和回避。

英语国家的人一般采用接受的方式,回答“thank you”。

而中国人常常进行否定,回答“哪里哪里、不敢当、过奖了”等。

四、道歉语1.道歉的基本功能:是对冒犯行为进行补救,从而恢复社会关系的平衡与和谐。

2.Holmes(1990)认为道歉策略主要包括四种:(1)明确道歉(2)解释或说明原因(3)承担责任(4)对未来做出承诺3.Holmes(1990)“英语中的道歉内容大致分为以下六个方面:碰撞身体、打断谈话、社交失态、占用时间、损坏物品、带来不便”。

《语言学概论》[英]LR帕默尔著读后感

《语言学概论》[英]LR帕默尔著读后感

《语言学概论》[英]LR帕默尔著读后感第一篇范文:《语言学概论》[英]LR帕默尔著读后感语言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它既是人们沟通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表达的载体。

然而,对于语言的本质和功能,人们长期以来只有直观的感受,而缺乏深入的了解。

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才逐渐兴起。

在这个过程中,LR帕默尔的《语言学概论》应运而生,成为了语言学领域的一部经典之作。

《语言学概论》是英国语言学家LR帕默尔于1921年出版的一部著作,它系统地介绍了语言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成果。

全书共分为十二章,包括语音学、音系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语言学的内涵和外延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首先,书中对语言学的定义为我打开了新的视角。

帕默尔认为,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它的任务是揭示语言的内在规律,探索语言的本质特征。

这一定义使我意识到,语言学并非简单的对语言进行描述和分类,而是要揭示语言背后的规律和原理。

其次,书中对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要素的剖析,使我明白了语言的构造和运作机制。

例如,在语音学章节中,帕默尔详细介绍了语音的生理基础和语音符号的分类,使我认识到语音是语言的基础,而语音学则是研究语音现象和语音规律的学科。

在形态学章节中,帕默尔探讨了词汇的构成和变化规律,使我了解到词汇是语言的基石,而形态学则是研究词汇的形态变化和词根词缀的学科。

在句法学章节中,帕默尔阐述了句子的结构类型和句子成分的搭配关系,使我认识到语法是语言的骨架,而句法学则是研究句子结构和句子成分的学科。

此外,书中对语言的起源、发展和变迁的论述,使我了解了语言的演变过程和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

帕默尔指出,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它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样的演变。

在这个过程中,语言受到了社会、文化和思维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不断吸收新的内容,摒弃过时的成分。

同时,语言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借鉴和融合的现象,这使得语言变得更加丰富和多样。

语音学教程读书笔记

语音学教程读书笔记

语音学教程读书笔记求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的读书心得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读书报告索绪尔是现代语言学的重要奠基者,也是结构主义的开创者之一。

他被后人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结构主义的鼻祖。

《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索绪尔的代表性著作,集中体现了他的基本语言学思想,对二十世纪重要的哲学流派结构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

这里,我概要的介绍一下索绪尔的生平和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

索绪尔于1857年出生于瑞士日内瓦。

早在中学时期,索绪尔对语言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4岁时就撰写过一篇《论语言现象》的论文,从20岁开始构思一部专著,研究印欧语历史比较中的某些问题。

1879年,他转学到柏林大学,同年发表了《论印欧系语言元音的原始系统》,那时,他才22岁,表现了他极为出色的语言学才华,引起欧洲语言学界的注意。

1891年冬,索绪尔离开巴黎,回到瑞士担任日内瓦大学教授,从1907年开始讲授“普通语言学”课程,先后讲过三次。

1913年他去世后,他的学生和同事根据几本听课笔记才汇编成《普通语言学教程》一书,出版发行。

索绪尔不仅吝于发表,他留下的笔记也很少,因此编辑这本书很不容易。

因为,跟所有的老师一样,他讲课时也是有很多重复,甚至不一致的内容。

难得的是编辑者们没有放弃,合并梳理一本书,从而造就了一部惊世巨著,也正是这部著作开启了语言整体结构研究的新阶段。

《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索绪尔最重要的著作。

除绪论外,共分为5编。

“绪论”简单地叙述了语言学的历史,语言学的材料和任务,语言学和毗邻学科的关系,语言学的对象,语言的语言学和言语的语言学,语言的内部要素和外部要素,表现语言的文字,音位学以及附录音位学原理。

第一编“一般原则”部分主要讲语言符号的性质,符号的不变性和可变性,静态语言学和演化语言学。

第二编“共时语言学”部分讲语言的具体实体,同一性、现实性和价值,语言的价值,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语言的机构,语法及其区分,抽象实体在语法中的作用。

语义与文化读书笔记读书摘录读书感想

语义与文化读书笔记读书摘录读书感想

语义与文化一、词义与文化1.在语言的各要素中,词汇与文化的关系最为密切和直接。

2.更多的学者把词汇的意义简单分为“指示意义”和“内涵意义”两种。

指示意义往往也是概念意义,即词典上写明的意义。

内涵意义包括了象征意义、联想意义、风格意义、感情色彩等成分。

一般来说,词汇的指示意义是对客观事物或事件的命名和描述,含义比较客观也比较稳定,通常不会影响跨文化交际中意义的传递和理解。

但是内涵意义是附加意义,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往往是特定文化中约定俗成的,而且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语境的变化而变化。

他认为重合词汇、平行词汇、全空缺词汇都不会引起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而半空缺词汇和冲突词汇中那些指示意义相同而内涵意义不完全相同甚至截然相反的词语,最容易成为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全空缺词汇包括反映各国文化特征的所谓“文化词汇”二、颜色词、动物词、数字词颜色词的联想意义和象征意义有文化的差异。

三、禁忌与委婉语四、敬语与谦辞1.在很多国家的语言中,敬语都是非常重要的礼貌手段,人们会根据对方的地位、年龄、辈分以及与对方的亲疏关系来选择适当的敬语。

2.汉语中对别人的尊称有:君、足下、阁下、贵校、府上、令堂、仁兄、贤弟、令爱、贵姓、指教、拜访、光临、高见、大作……汉语中的谦辞有:敝人、在下、家父、贱内、犬子、小女、拙著、拙见、寒舍……3.权利距离是影响中国人选择是否用敬语的重要因素,对于职位、年龄、辈分比自己高的人一般要用“您”。

韩国人在使用敬语方面有更严格的等级观念,他们对年龄比自己大的人一律使用敬语,即使同辈也不例外。

4.亲疏距离是影响欧洲人使用敬语的一个重要因素。

5.汉语敬语和谦辞的使用是汉语学习者的一个难点,因此,汉语教师在跨文化交际中不仅需要了解自己国家和所任教国家敬语和谦辞使用的场合和对象,做到以礼待人,显示良好的文化修养,而且需要给汉语学习者讲明汉语中敬语和谦语的用法和语境,使学生避免在使用时出现错误,提高他们的汉语交际能力。

应用语言学作业读书笔记

应用语言学作业读书笔记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眼中的词法与句法列昂纳德·布龙菲尔德是二十世纪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奠基人,代表作《语言论》奠定了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理论基础。

他在语言学理论上发展了索绪尔的结构主义思想,又进一步具体化,并有所创新。

在布龙菲尔德论述的语法系统中,他按传统方式以词为枢纽把语法分为句法和词法两部分。

布龙菲尔德关于句法体系有两个独到的理论:一是句子和短语(结构)的区别;一是句法结构的语法特征分类。

(1)句子和短语的区别他说:“当一个语言形式作为一个较大形式的一部分出现时,我们就说它处于内置位置;否则就说它处于绝对位置,自成一个句子。

”如:“温暖的阳光”这一语言形式出现在“我喜欢温暖的阳光”这个形式的一部分时,它就处于内置位置即为短语;而当它单独出现时,比如说出现在故事背景介绍时“温暖的阳光”这一形式则是自成一个句子。

(2)句法结构的类型句法结构和它的成分二者之间的语法性质的关系是:如果整个句法结构的语法性质与它的某一个成分或全部成分相同这是一种结构,叫做“向心结构”,向心结构里跟整体的功能相同的直接成分是这个向心结构的核心;如果整个句法结构的语法性质与它的成分中任何一个的语法性质都不相同,那么这种句法结构就是“离心结构”。

按照布龙菲尔德的说法是:合成短语可能属于一个与任何成分的形类都不相同的形类。

譬如 John ran 既不是一个主格词语(如 John),也不是一个定式动词词语(如 ran)。

所以我们说英语的施事-动作结构是离心的:这个合成短语不属于直接成分的形类。

另一方面,合成短语可能和一个(或多个)成分一样属于同一形类…因此,我们说英语的特性-实体结构(如 poor John, fresh milk,等等)是一个向心结构。

布龙菲尔德认为“任何语言中离心结构是不多的”,英语中,这样的短语有:施事—动作(John ran ),关系—轴心结构(with me)和从属结构(as I),大致相当于我们说的主谓短语、介词短语和连词短语。

杜泽逊《文献学概要》读书笔记

杜泽逊《文献学概要》读书笔记

杜泽逊《文献学概要》读书笔记
文献学是一门复杂而又有趣的研究领域,它是研究历史、人文、社会和科学等学科的一个关键部分。

《文献学概要》是英国学者杜泽
逊所著,被公认为文献学领域的典籍。

本文将从书中的主要内容出发,对杜泽逊的《文献学概要》进行读书笔记,旨在了解文献学的基本概念和进程。

首先,《文献学概要》介绍了文献学这一学科和学科范围所需要
的知识,以及它在学术研究中所扮演的角色,强调了文献学的重要性。

其次,书中提出了文献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术语、概念、结构和原理,对对文献学进行了系统介绍,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文献学的定义、范畴和相关知识。

此外,书中还介绍了文献学的概念、内容和运用,包括图书馆学、档案学、资料学和信息学等,探讨了文献学的基本原理。

从中可以看出,文献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集中和分析文献材料,提供研究者一个全面的历史和文化框架,以便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并研究人们、社会和文化。

最后,书中还介绍了文献学的应用,包括书面文献检索和文献查询等技术,以及各种数字资源如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的使用。

文献学的这些内容能够提供研究者更多的信息,有助于他们更快更加准确地找到所需要的信息以及加深对学科的了解。

综上所述,《文献学概要》是杜泽逊关于文献学的权威著作,详
细介绍了文献学的基本原理和运用,为文献学研究提供了参考。

本书
介绍了文献学的定义,结构和原理,在学术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供研究者更为全面的历史和文化框架,有助于提高学术研究的效率。

【 读书笔记】语言学概论(崔希亮)

【 读书笔记】语言学概论(崔希亮)

引言语言学的“体”和“用”【语言学的“体”主要是指关于语言学本身的研究,语言的本质,语言是怎么产生的,如何传递信息的(编码-信号传输-解码),语言的习得机制,心理机制,生理机制等等,同时如何研究语言(演绎法:不能直接观察的研究对象我们就用合理的推论来证明某些假设,归纳法:能够直接观察的研究对象我们用观测数据来证明某些假设)语言学的“用”主要体现在语言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语言信息处理,语言教学,语文政策,语言学习(先天论和白板论,成人和儿童二语习得的不同),词典编纂等等】一、儿童如何习得母语的两种假说:1.先天论:心灵学派,认为有LAD和普遍语法的存在2.白板论:认知学派,认为儿童的大脑是白板一块,通过后天的模仿和练习才学会了语言。

二、成人二语习得和儿童学习语言的不同:1.学习动机不同。

(儿童为了交际,成人的动机不同)2.学习时间不同。

3.学习环境不同。

4.学习方式不同。

(儿童是自然获得,成人是学习)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此章节主要探讨了语言和语言学的本质问题,语言的本质问题较为复杂,,包括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心理属性,在探讨语言观上,索绪尔区分了“语言”和“言语”,明确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本身。

自然属性主要包括对索绪尔的符号线性理论的探讨,社会属性探讨了语言的交际效应,语言在社会中的运用,心理属性探讨了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一、索绪尔的符号线性理论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它的内核是语义,物质外壳是语音。

语义和语音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约定俗成的。

符号的组合是线性的,符号具有生成性,将非线性的思维通过符号线性表达出来。

具有以下特点:1.任意性。

符号的声音和意义之间的结合是社会约定俗成的、没有理据的。

符号的所指和能指之间具有约定俗成的规则。

符号的所指是指概念,能指是指声音形象。

2.线条性。

符号在组合是只能一个跟着一个的出现,构成一个线性的序列。

3.系统性。

语言符号是一个结构分明的层级装置,语言符号的运转在一个系统内进行。

学习者语言研究读书笔记读书摘录读书感想

学习者语言研究读书笔记读书摘录读书感想

学习者语言研究错误对外语教学价值最大的是对错误的分类和解释。

Richards(1971b)把“错误”分为三类:1. 因在使用一种语言时使用另外一种语言的因素而导致的错误,叫“干扰错误”(interference errors);2. 因为错误地泛化或没有完整地使用规则或没有完全掌握使用规则的条件而产生的错误,叫“语内错误”(intralingual errors);3. 学习者试图用目的语的有限经验来尝试新的假设时所犯的错误,叫“发展错误”(developmental errors);(“语内错误”和“发展错误”并无大的区别)错误分析的局限:1. 不能提供学习者语言全景,只指出错误,而没有指出正确的地方。

2. 大多数是静态的习得,而非纵向的历时研究。

3. 忽略了学习者回避使用某一语言结构的情况。

语言变异通过错误分析和习得顺序研究,我们看到了学习者语言的系统性,但同时我们也会发现其中存在许多变异,我们会发现学习者在使用一个结构时有时出错,有时不出错,另外在同一个阶段有时偏爱一个结构,有时偏爱另一个结构。

乔姆斯基学派对此是从“能力”和“行为”两方面解释的,即把变异看作是行为层的,而不是潜在的知识。

社会语言学派则认为是社会阶层和种族等因素造成了语言变异,学习者或许知道,也许不知道语言使用的社会环境,因此才会造成语言变异。

而心理语言学认为是不同的使用条件影响了学习者对第二语言的处理过程从而导致语言变异。

语言变异涉及的因素很多,对语言变异的研究拉波夫学派有开创之功,但可惜的是,外语教学界对其研究很少,汉语教学界几乎无人涉及。

学习者语言的语用研究Kasper&Rose(2002)使用几种不同的教学方式教授语用知识,证明多数目的语的语用特征可教,语用教学有促进作用,显性教学能产生最好的效果。

但目前,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语用失误和语用现状调查上,缺少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教学方法,更缺乏长期的语用习得过程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用学》读书笔记
法1401 赵涵
1404000116
莱文逊(Levinson)所著的《语用学》一书,由英国剑桥大学1983年出版,是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语言学教材系列中的一种。

它是第一本比较全面地对语用学这一领域作出阐述的教科书和专著。

这本书的价值除出版早外,更重要的是因为它写得好。

作者对语用学研究的几个最基本、最重要的题目作了比较全面的归纳和比较深人的论述。

本书的第一章是导论,介绍了语用学的研究范围。

作者在这一章里谈到了语用研究的起源、它的实质、它和语言学研究尤其是和语义学研究的关系等等。

读者期待在这一章里能看到语用学的定义,但在这一节的开头,莱文逊却说道“给语用学下一个定义决非易事,我们将探讨一系列可能的定义,其中的每一种至多勾画出这一领域可能的研究范围。

”直到这一章的结束,莱文逊确实没有给出一个语用学的定义,他只是对一系列可能的定义作了讨论。

但我认为这样的讨论十分有益,这是十分值得细细一读的一节,读一下他对各种可能的定义发表的高见,远比仅仅看到一个很宽泛的定义有帮助。

在对各种可能的定义进行讨论的过程中,莱文逊涉及到了语言学和语用学研究中一系列基本概念,基本范畴,和一些重要关系,例如语言的功能观、语境、语言和语境的关系及其语法化等等。

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对“语用学是对语义理论未能包含的那些意义侧面的研究”这一定义的讨论。

莱文逊还谈到了语用研究和语义研究的关联和差别,谈到了句子和话语的区别,诸如格莱斯(Grice)的自然意义和非自然意义,句子意义和话语意义等各种类型的意义,以及相互知识在意义理解中的作用,所有这一些概念和关系十分有利于加深对语用和意义的理解。

第二章《指示》是在导论之后进行讨论的和话题,莱文逊把指示作为第一个题目的理由很明确同时也很充分:“语言和语境的关系通过指示这一现象在语言结构得到反映;”在已出版的多种语用学专著和教材中,大多数作者都把指示列为第一章或第一个论题,这是有道理的。

指示这一现象是使语言哲学家和传统的语义学家感到头痛的问题,因为只从真实值这个角度无法解释指示词语的意义,指示词项的“编码”和“解码”都得依赖语言使用的语境,而语境正是语用研究的基础。

传统对指示的研究包括人称指示、时间指示和空间指示三种,莱文逊在此基础上又加了篇章指示和社会指示两种。

对各种指示的论述莱文逊大体上是对莱昂斯(Lyons)和菲尔莫(Fillmore)七十年代初有关指示的论文和专著中有关章节的综述,书中提到的“手势型指示”、“象征型指示”、“编码时间”、“解码时间”等概念均借自菲尔莫七十年代初所作的一系列关于指示的讲座。

在谈到指示时,重要的是对指示这一现象的语用性质的认识,然后才是对指示词语的意义的语用解释,在这个过程中有趣的是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指示词语,尽管它们的意义是由语用决定的,如“来、去”之类,但在使用过程中却常常会出现语用反常的情况,如“我马上就来”这样的话,而这样的语用反常的情况则又只能从语用的角度加以解释。

在人们充分认识到指示的语用本质,并从语用的角度对指示进行解释之前,指示这一现象和指示词语的使用和理解通常被作为篇章内部的语法—语义关系来解释,也就是认为
一个指示词语的意义依赖于篇章内的另一个词语。

第三章阐述了《会话含义》这一主题。

本章首先介绍了格莱斯的合作原则和下属的四个准则,违背准则产生会话含义的过程,以及会话含义作为一种语用推理所具有的五种特征。

然后第二部分以“修正、问题和应用”为题,谈与会话含义有关的一些问题,这部分的内容显得有点繁杂。

莱文逊区分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含义:规约性的和非规约性的,非规约性的含义又可分为会话性的和非会话性的,然后会话性的含义又可分为一般性的和特殊性的。

他指出格莱斯的合作原则解释的只限于特殊会话含义,而不能解释为什么像"He walked into a house,,这样的句子具有“他走进去的那幢房子并不属于他”这样的含义。

莱文逊也介绍了语言等级(linguistic scale)这个概念,这个概念最早是荷恩(Horn)和盖茨达(Gazdar )等人在七十年代分别提出来的。

莱文逊通过举例来说明使用语言等级可以解释特殊会话含义之外的其他含义。

很明显莱文逊注意到了格莱斯合作原则的局限,并设法提出一种具有更大解释能力的模式。

在这本书里莱文逊还没有提出他的会话三原则,即数量原则、信息原则、和方式原则(1987),但他将语言等级用于解释语言含义的做法后来构成了所谓“新格莱斯主义”的一个主要的组成部分。

第四章讨论的是“前提”或“预设”这个题目,莱文逊认为前提和会话含义一样都是一种语用推理。

最早对前提感到兴趣的是哲学家,莱文逊在本章的开头介绍了三位哲学家,他们是弗莱格(Frege),罗素(Russell)和斯特罗逊(Strawson )。

尽管哲学家对前提的认识和现在的语用学家对前提的认识不尽相同,但不同的哲学家对前提这一现象的看法也不一样,甚至同一个哲学家对前提的看法也会有不一致的地方。

了解前提这一论题的哲学渊源还是很有必要,哲学家对前提这个论题进行研究得出的一些结论对后来语用学家形成自己关于前提的观点有着直接的联系。

哲学家、语义学家、语用学家对于前提这一问题的一个主要差别在于究竟是句子,还是句子所作的陈述、还是说话的人具有前提。

经过多年的探讨,语用学家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现在已经十分明确了,那就是前提是说话人的前提。

把握住这一点,我们在阅读和理解有关前提的文献时会感到容易一点。

前提既然是一种语用推理,那它当然和交际者有关,而不可能仅仅是句子本身的一种属性。

莱文逊在书中介绍了十多种前提语(presupposition trigger)。

前提语是前提的语言表微,是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上表明存在前提的信号。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前提并不就是由这些前提语产生的,前提语只表明说话人在说话时具有一定的前提。

前提是语用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认识前提的语用本质,并且学会在语用研究过程中运用这个概念。

第五章是介绍了《言语行为》。

言语行为理论在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由英国哲学家奥斯汀(Austin)提出,在整个语言学界引起很大的反响,对语言学各个分支领域的研究都具有很大的影响。

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的基本思想是“言则行’,这是对人类语言活动本质的哲学解释,是一种很有创见的语言观。

言语行为理论的出现为从语用的角度对语言交际进行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石,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语用学的形成和发展,进而成为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基础理论。

言语行为理论由奥斯汀首创,后由舍尔(Searle )发展和完善。

这两位学者有关这一理论提出的一系列观点在本章中由莱文逊作了归纳。

奥斯汀英年早逝,留下的著作不多,从对陈述的可验证性(verifiability)提出质疑开始,进而提出将陈述分为两大类:言有所述(constatives)和言有所为(performatives),到最后放弃这一区分而提出言语行为的三分模式: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整个过程反映出这位哲学家的思想演变以及对自己观点的不断修正。

舍尔是奥斯汀
之后最有影响的言语行为理论家,他有关言语行为的一系列观点和概念,如言语行为的分类、成功实施言外行为必须满足的条件和规则、话语的命题内容等等现在都被普遍接受和应用。

言语行为理论被提出后,这一理论和传统的句法学,尤其是和传统的语义学之间的关系一度成为语言学家们争论的热点。

本章的第二、三、和第四节探讨了这一个问题。

关于言语行为的归属有两家不同的观点,即不可归纳论(irreducibility thesis或thesis)和对立论(antithesis)。

前者认为言语行为不能归纳到真实条件语义学的研究中去,后者则持相反观点。

这一争论在七十年代十分激烈,对新出现的言语行为理论在语言意义的研究中究竟应该有什么样的地位,传统的语义学家自然是十分关心的。

现在的语用学家把言语行为理论作为一种独立的语言意义理论的看法已被多数人接受。

第六章阐述了《会话结构》。

会话是人类语言交际最典型、最常见的方式,是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在语用学出现之前,人类学家、社会学家、社会语言学家、话语分析家等均已对会话作过种种分析和研究。

在本章中,莱文逊首先阐述了话语分析和会话分析在方法上的不同,并说明语用学对会话的研究采用的是经验主义的归纳法,即在采集大量语料进行观察和分析后得出结论。

本章的主体部分是对各家学者对会话结构进行分析后所得到的结论的归纳和总结。

这部分内容在一些话语分析或社会语言学的专著里也可以找到,这说明了会话是各家学者共同关心的话题,同时也表明语用的跨学科性。

就会话结构分析而言,美国的几位社会学家勘称先驱,他们的名字—谢格罗夫( Schegloff)、赛克斯(Sacks)和杰弗逊(Jefferson)-和会话结构的研究紧密相连,他们在会话结构分析方面的论文被视为经典。

对会话结构的分析可在两个层次上进行,一个是局部结构,一个是整体结构。

局部结构包括会话的轮换,相邻对的构成等。

整体结构指一次会话活动的构成,如会话怎样开始,怎样发展,怎样结束等。

会话是一种自由度很大、牵涉因素很多的复杂的社会活动,要从中找出一些规则很不容易,难怪谢格罗夫等人选了电话会话这种特征相对比较明显的一种特殊类型的会话做分析对象。

本书的最后一章是个短短的结束语,莱文逊简述了语用学和语言学其他分支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