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三节 人口迁移 湘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湘教版) 必修二 第一单元 1.3人口迁移

二、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推力因素 拉力因素
消极因素,促使移民离开 积极因素,吸引移民迁入
农村
城市
活动一 : 阅读资料分析
资料1: 在1995年,广东省有关部门出台了《石灰岩地 区特困人口实行异地迁移》的政策,主要是解决生活在 自然条件恶劣的石灰岩地区群众生活生产的困难。根据 这一政策,乳源必背镇对住在山上的部分瑶胞实行迁移。 经过几年的努力,必背镇总共迁移了2千7百多人近三百 户的瑶族家庭,把他们安置在本镇及其他乡镇,象一六 镇,还有的安置到曲江县。 资料2:20世纪30年代,一块大旱灾使美国俄克拉马州 及其附近地区赤地千里,许多农民举家逃离了这片灾难 的土地。 资料3:课本P18“阅读” 以上三则资料中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资料1:美国攻打伊拉克期间,有200多万伊拉克难民逃 离家园,纷纷涌向临近的伊朗、约旦、土耳其等国。 2003年7月,据联合国难民事务署估计,目前在 世界各地有大约100万名从萨达姆政权统治下逃出来的 伊拉克难民。在萨达姆垮台之后,其中的大约一半人 正在寻求帮助,希望返回家园。 资料2 :课本P20“阅读” 以上两则资料中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政治因素)
活动五: 阅读资料分析
资料1:课本P21“阅读”(印巴分治与人口迁移) 资料2 :美国是中国人向海外留学的首选地,在美国 就读的中国移民数量非常可观。
以上两则资料中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社会文化因素)
二、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三)政治因素
政策
自然环境 自然资源
(一)自然环境生态因素
战争 (二)经济因素-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地域间经济差异 (四)社会文化因素 城市化推进 大型建设项目布局 区域大规模开发 交通运输业
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1.3 人口迁移-湘教版(共32张PPT)

供应商与仓库合作协议范本5篇篇1甲方(供应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仓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鉴于甲、乙双方共同的需求和利益,为明确双方合作事宜,达成如下协议:一、协议目的双方本着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通过本协议的签订,确立长期稳定的供货及仓储合作关系。
乙方同意为甲方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的仓储服务,确保甲方货物存储、保管、运输等环节的顺畅与安全。
二、合作期限本协议自双方签署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_____年。
期满后,经双方协商一致,可续签本协议。
三、合作内容1. 货物存储:甲方将其产品存储在乙方指定的仓库内,乙方负责货物的保管、维护和安全。
2. 库存管理:乙方负责货物的入库、出库、库存盘点等管理工作,确保库存数据的准确性。
3. 货物运输:甲方委托乙方进行货物的运输配送工作,乙方应按照甲方的要求准时完成。
4. 货物保管责任:乙方应确保甲方货物的安全,防止货物丢失、损坏或被盗等情况发生。
5. 信息共享:双方应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交流货物的存储、运输等信息,确保合作顺利进行。
四、合作条件及费用结算1. 仓储费用:甲方应按照约定的标准支付乙方仓储费用,具体费用标准详见附件。
2. 运输费用:甲方应按照实际发生的运输费用支付乙方运输费用,具体费用标准根据运输距离、货物数量等因素确定。
3. 结算方式:双方约定采用月结方式,每月底进行对账,次月完成结算。
4. 保证金:为保证协议的履行,甲方需向乙方缴纳一定的保证金,待协议终止后,如无未结款项或其他纠纷,保证金将予以退还。
五、保密条款1. 双方应对合作过程中涉及的商业秘密、技术秘密等信息予以保密,未经对方许可,不得向第三方泄露。
2. 双方应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六、违约责任1. 若因一方违反本协议约定导致另一方损失,违约方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2. 若因不可抗力因素导致协议无法履行,双方应协商解决。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知识点总结第一节人口分布 (1)第二节人口迁移 (6)第三节人口容量 (12)第一节人口分布一、世界人口分布1.衡量:人口密度。
2.特点:极不平衡。
(1)表现①从世界上看:在占地球陆地面积10%的土地上,大约居住着世界90%的人口。
②从各大洲看:世界人口在各大洲的分布状况差异很大,亚洲占比最大。
③从各国看:目前,中国人口最多,其次为印度,13个国家人口超过1亿。
④从城乡看:总的趋势是城镇人口比例逐渐上升,乡村人口比例逐渐下降。
(2)规律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近海平原地区。
1.自然地理条件(1)气候:人口主要分布在温带和亚热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
(2)地形:人口主要分布在平原和丘陵地区,山区人口较为稀少。
(3)水资源: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很大。
一般来说,沿河、沿湖地区人口稠密,干旱地区的绿洲人口集中,农牧业发达。
(4)土壤:更多的是通过农业发展间接地起作用。
(5)矿产资源:开发吸引人口聚集。
2.人文地理环境包括经济、社会、历史、文化和科技等因素。
其中,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
(1)采集—狩猎社会和农业社会,人口分布表现出相对分散而均衡的特点。
(2)农业社会以后,人口分布格局呈现点、轴集中态势。
(3)国际贸易的发展,使海岸带人口变得稠密。
世界人口分布特点世界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分布地区不平衡,人口稠密区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
其分布特点分析如下:[归纳提升]1.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当今世界的人口分布状况,是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1)自然地理条件综合思维:分析评价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包括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条件主要指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
其评价性语言是:凡气温适宜、降水适中、河湖众多、水源充足、地势低平、土壤肥沃的地区,人口数量多,人口密度大。
人文地理环境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政治、科技、历史、宗教、军事等。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2教学教案第一章第三节人口迁移_1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授课者: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三节。人口问题是人文地理学习的核心,而城市的发展、人口的发展、人类居住地的形态和人口迁移都有直接关系,所以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人文地理的重要内容。本节的课程标准是: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把握本条“标准”重在“举例”两个字上,主要看学生是否能用具体实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给出人口移的案例.
学生分析判断,并总结判断依据。
辨析人口迁移概念
总结:判断人口迁移的标准,并让学生举例说明。
学生结合人口迁移的判断标准举例说明。
案例教学极大地发挥了教师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究,还要重视让学生从案例学习讨论中获得某种经历、感悟和学习的技巧与方法。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以形象思维为主,逻辑思维仍偏重于经验型。
2、长期受传统教学、考试制度的影响,学习主动性不强
3、学生刚开始接触人文地理内容,学习方法尚未形成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要善于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学生闪光点的发现者以及向学生学习的学习者;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发展与教师的教学目标达到统一是本课设计的指导思想。
2.通过讨论,能让学生主动思考,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
3.采用研究性学习法,改变单纯的接受式学习
提出问题:人口迁移的分类。
学生活动:
阅读课文,了解人口迁移都有哪些划分。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三节 人口迁移 湘教版必修2

逐水草而居是早期人 口迁移的最基本形式
因素 土壤 矿产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通过影响农业 生产而影响人
口迁移
矿产资源的开 发和制造业的 发展影响人口
迁移
案例
农业社会人口 为寻找新的土
地而迁移
如伯明翰、大 庆、攀枝花等 矿产城市的形
成
2.经济因素
3.社会因素 (1)文化教育: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期望,也改变了 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从而促进了人口的迁移。 (2)婚姻家庭: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因 素则在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口的迁移中起着重要作用。
起的人口迁移
解题秘笈 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思路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分析具体案 例时,要注意以下原则: (1)由主要因素到次要因素: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 个,要抓住主要因素做重点分析。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 社会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 来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或者发生在同地之间、不同 时间的人口迁移现象,它们的原因和动力可能是不一样的。因 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 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 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
D.豫、粤、沪、黔
2.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
(D)
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
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
C.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
D.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
解析:图中通过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比较来说明人口的迁入 与迁出情况。第 1 题,我们虽然不能清楚记忆不同省级行政区 的常住人口数,但是我们可以大致根据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 比较,使用排除法解题。①的常住人口大于户籍人口,且常住 人口大于 1 亿,说明是人口迁入区,豫为迁出区,所以可以排 除 B、D;②的户籍人口超过 1 亿,且大于常住人口,说明是 人口迁出区;③的户籍人口大于常住人口,也是人口迁出区; ④的人口大于京、津,且常住人口大于户籍人口,是人口迁入 区,黔是迁出区,可以排除 C。故选 A。第 2 题,可用直选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主要是由农村到城市、由 山区到平原、由欠发达地区到发达地区。河北主要流向京津, 安徽主要流向长三角,湖南、广西主要流向珠三角,主要以就 近迁移为主。故选 D。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1.3人口迁移 (共19张PPT)

依据材料显示河北人口迁移的拉 力因素有哪些?
河北省位于华北平原,气候温暖湿润,土 河北人口迁移在 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 拉力大于推力 推拉理论中哪一 资源在中国都占有比较优越的地位。河北是中 作用力比较大? 国人口迁移较为活跃的地区之一,也是一个重 要人口迁入区。1954~1990年的37年中,人口 迁移总量达5900万人,迁入率为31‰。
案 例 知识 整理 提供
(四)
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美国老人迁往阳光地带
体验成家庄
美国老人迁往阳光地带
在美国的迁移人口 中,老年人占有很 大的比例,其中不 少人退休后会选择 迁往“阳光地带” 如:弗罗里达州& 加利福尼亚州。
60年前,石家庄刚刚解放时, 市区人口仅有12万,而到2005年底, 市区人口跃升到了224万,60年间, 市区人口增加了将近20倍。据不完 全统计,市区半数以上为外迁人口。
直接促使几十万官兵迁移原因 是什么? (国家政策)
案例 提供
(四)
美国老人迁往阳光地带
在美国的迁移人口 中,老年人占有很 大的比例,其中不 少人退休后会选择 迁往“阳光地带” 如:弗罗里达州& 加利福尼亚州。
中国成为美国最大的人才库
据中科协2008年的数据,自1985年以 来,我国最好的人才培养基地清华大学高 科技专业的毕业生80%去了美国,北大这 一比例为76%,他们出国继续深造。
婚姻、家庭对人口迁移有影响 吗?用身边事例分别说明。
家庭因素在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的迁移 中起重要作用 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
婚姻、家庭 战争 自然灾害 在美国的迁移人口 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中,老年人占有很 政治中心变化 大的比例,其中不 少人退休后会选择 宗教 政治因素 迁往“阳光地带” 政策 如:弗罗里达州& 经济因素 生态环境 加利福尼亚州。 文化教育 社会文化因素 区域间经济差异 不同时期人口迁移主 自然资源 要因素不同: 大型建设项目布局 人类社会早期: 自然生态环境和战争 当今社会: 经济因素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迁移》课件

人口增长的两种方式
概念与分类
原因
3
影响
人口迁移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Population migration is that people change flow behavior in space settlements
劳移难工居民
概念与分类
原因
3
影响
方法点拨: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
“民工荒”是指民工短缺现象。这种现
象最早出现在南方一些主要城市,并尤其 在春节时期尤为明显。“民工荒”既包括 “普工荒”,也包括“技工荒”,但无论 哪种类型,其所反映出“荒”的特征都可 以概括为一种结构性短缺。
材料 在金融危机影响 下,自南方沿海开始向 北方各省市延伸的企业 困境,不断爆出玩具业、 纺织业、地产业、炼钢 业等产业的破产、停工、 裁员消息。持续多年的 “民工荒”,在经济紧 缩中,正演变为民工的 “就业难”。
(2)我国目前的这种人口流动将( )
A.加重沿海地区的环境压力 (1)我国民工流出最多的省区是____________省(市、区),民工净流入较多
(一3的些)省请合区为是理解广化决东建“、议民__。_工__(_两荒__条”___即和_和可当__)前__BC的__.._民_加加__工速重__“中西(省部部就、地地业市区区难或的的区”资环)问。源境题开压发力,提出
D.严重阻碍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
(3) 解决“就业难”的措施
• 提高农民工的工资待遇。 • 改善恶劣的工作条件。 • 对农民工进行技术培训。
解决“就业难”的措施 ①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发展农村第三产业,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 ②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广农业科学技术,科学种田,稳定农 民与土地的关系,确保农民增产增收; ③实行产业化经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推广农村税费改 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④提高农民自身素质,转变观念。(任意两条)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2教学教案第一章第三节人口迁移

教学
方法
在实践中应用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教师要求中实施任务驱动法、探究教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学案导学法贯穿课堂。
教
学
资
源
制作课上导学案,当堂检测。
制作辅助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预设(分课时写)
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的呈现)
学生活动
(学习活动的设计)
设计意图
共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目标展示
2、小组讨论,口头展示,学习方法的变化,增强了学生的注意力。
3、背诵提问,注重落实。
4、图像与文字信息联系,注重分析,强化记忆。
四、学习目标完成情况检验。
针对课堂学习目标进行回顾,检查完成情况。
自我回顾目标完成情况
目标的回顾检验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认知。
五、当堂检测
当堂检测,注重练习
完成当堂检测
有利于知识的巩固,检查学情。
3、结合生活案例,让学生感受地理的实用性,热爱地理。
教学
重点及学情
1.影响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2. 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产生的影响。
3、高一学生人文地理比较好理解,但我校生源较差,学生理解的梯度应降低。
教
学
思
路
旧知导入—目标展示—个人自学—教师讲解—巩固练习—小组讨论—教师讲解—巩固练习—目标达成回顾—当堂检测—布置作业
复习旧知,导入新知,展示学习目标
聆听,观察,阅读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目标学习,有的放矢。
二、自主学习,教师提问点拨,习题练习。
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主要针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讲解点拨,着重讲解推拉力理论。
湘教版地理必修Ⅱ第一章第三节人口迁移

湘教版地理必修Ⅱ第一章第三节人口迁移一、设计思路人口迁移是学生生活中接触比较多的一种社会现象,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步骤进行授课,将会显得枯燥无味。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可以适当调整削减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利用学生所熟悉和感兴趣的材料创设问题情境进行作为探究活动,辅助知识点的落实,并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课堂中培养探究能力和高尚的情操。
课堂从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解释清楚后,设计了由学生可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来完成“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的落实,中间设置了大量的思考活动和探究活动。
课堂延伸部分通过对本地人口资料的探究,有效利用了乡土资源进行教学,也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活动建议是:“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特点。
”本节教材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二是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
人口迁移在本章和整个必修地理教学内容中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是人口增长知识点的延伸,人口增长影响了人口的时空分布,而人口迁移改变了这种时空分布导致人口在空间分布上的合理性,同时也促使多种文化的交流。
另一方面人口迁移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标志,又是产业活动的重要区位条件。
所以这节内容在整个地理必修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内容通过联系具体的人口迁移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国乃至世界的人口迁移和流动情况,从而引导学生分析、探究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帮助学生在科学的认识了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主分析能力,喜欢探究生活中的地理事物或现象,而人口迁移就发生在学生周围的生活环境中。
而本节内容的教学主要是以学生身边的生活事实和所了解的历史实例展开的,生源主要来自本地,对于身边的人口迁移现象比较熟悉,有一定的环境背景储备知识。
通过前两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对于人口相关基本概念有一定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完成自主学习和开放式探究活动。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2第一章第三节-人口迁移课件

二、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二、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读下图分析:⑵ 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人口迁移是以开发和支援边疆建设为目的。80年代中期后,我国人口迁移和流动人口外出的目的
主要是: 。 和 ;人口 流动的性质多 属于 性; 国内人口流动 主要由 部和 部地区迁往 部沿海的省区和城市,以及工矿区。
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②淡水 淡水的分布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活、生产的空间布局,从而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
荒漠化与移民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土壤 土壤是影响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条件,对农业 生产有着特别的重要意义,因而也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下图红、黄、蓝三种色彩代表某国国内的三个行政区域,白色代表另外一个国家。读后完成:
⑴属于国内人口迁移的有?
A1→B1
C1→A2
⑵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是?
C1→D
⑶不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1→A2 C1→C2
思考:人口迁移有多种类型,当人口发展与环境、经济、社会处于互不适应的状态,就会导致人口 迁移,那么具体引发人口迁移的因素又有哪些呢?
人口迁移的概念 和分类
E
做一做:
A
制作群 陈林森 孙冬荣 佘树平 唐有祥 孙明友 黄晓红 刘 勇 本课件由 孙冬荣 执行制作
引起人口迁移 的因素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2.分类
按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划分
国际迁移
国内迁移
省际迁移
县际迁移
根据人口迁移的方向来划分
农村→农村
农村→城市
城市→城市
城市→农村
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地理】湘教版必修Ⅱ 第一章 第三节 人口迁移(课件)

蒙古
⑤
②湘潭到灌南
③灌南到桃源 ④春节回老家探亲 ⑤去蒙古经商 1、以上例子中属于
灌南 ③
人口迁移的是那些? 2、请你把上题中 属于人口迁移的事 例分类?
桃源 ④ 娄底 ① 湘潭
②
罗老师,湖南娄底人,家住 农村,1998年9月就读于湖 南湘潭师范学院,2002年8 月任教于江苏灌南第二中学, 2005年8月任教于桃源第二 中学
②我国六、七十年代知青下乡
(政策)
③2001年阿富汗难民流入巴基斯坦等国 (战争)
④撒哈拉沙漠大量边缘地区人口建设)
加剧)
⑥李老师把年迈的父母带到嘉兴定居 (家庭)
1.我国“黑河—腾冲”以西的地区面积占全国的53%, 人口只占6.3%。下列关于其成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D) A.西部地区气候干燥,有大面积干旱区,生态脆弱
美国本土老年人在退休后由东北部的“冷冻地 带”向南方的“阳光地带”迁移。
迁移,为了远离旱灾
20世纪30年代,一场大旱灾使美国俄克 拉荷马州及其附近地区赤地千里,许多农民 举家远离了这片灾难的土地。有些人选择迁 居东部,但大多数人则向西迁往加利福尼亚 州。今天,我们把这种由生态环境条件恶化 而引起的移民,称为“生态移民”或“环境 移民”。
③我班同学高中毕业考取大学去异地读书
④英国某口语老师来我校执教 ⑤聚居在叙利亚难民营的伊拉克难民
人口迁移的关键是变更定居地
返回
2.下列人口迁移事件中,哪些是国际迁移,哪 些是国内迁移?
① 北宋末年,由于战争引起的中原人民大规模南迁 ②明清时期我国广东、福建等省的人民移居东南亚 ③在我国工作的外籍工人
德国人口负增长
现在人口8200万的德国,到2050年将降至7000万。换言之,在 20世纪下半叶,德国平均每年增加人口20万;而在21世纪前半 叶德国将平均每年减少人口20万以上。这是德国联邦统计局公 布的预测与计算结果。德国的老龄化速度也在加快。根据预测 ,2000年退休者与就业者的比例为40:100;到2050年,将变 为75:100,从而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压力。随着死亡率的增 加和出生率的下降,2003年德国人口总数下降了14.3万人。部 分德国官员指出,如果德国政府不放松移民政策,随着人口不 断下降,德国会在未来几个世纪里“消失”。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第三节 人口迁移教学课件

⑦撒哈拉沙漠边缘地区人口分别向南北迁移 (沙漠化加剧)
⑧“三峡” 移民
(大型工程建设)
练习
1.我国“十一黄金周”,大批国内外游客前往四川九寨
沟。这种现象属于 D
A.国际人口迁移
B.国内人口迁移
C.省际人口迁移
D.人口流动
2.下列人口的流动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C
A.大学生暑假返回家乡
B.新疆牧民夏季上山放牧
作业 1. 我国人口迁移的意义:
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 交流,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距。
2.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对于迁出地 利:减少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等; 弊:人才、劳动力的流失等。 对于迁入地 利: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利于经济发 展,加速城市化进程; 弊: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 带来交通拥挤、居住因难、治安混乱等问题。 。
改革开放 后
内地→沿海; 农村→城市; 贫困地区→发达地区; “民工流动”
计划经济体制、严格 的户籍管理制度
改革开放政策、地区 发展不平衡
有计划、 有组织
自发迁移, 流量增大
四、迁移的意义
迁出地: 利: 加强与外界的联系,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等;
弊: 人才、劳动力的流失等。 迁入地: 利: 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利于经济发展,加 速城市化进程;
4.社会文化因素 ①文化教育的发展
改变了人口的 生活态度和生活期 望,也改变了人们 认识外部世界的态 度,从而促进了人 口的迁移。
五、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4.社会文化因素
②家庭和婚姻。 婚姻是影响青年
人人口迁移的重要因 素。而家庭因素则在 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口 的迁移中起着重要作 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B1
判断
A、B、C是三个不同地区, 判断图中哪些情况属于人口迁移?
A1→B1、C1→A2
A A2
A1 C
C1 C2
B B1
下列人口移动行为中,
活动
哪些属于人口迁移?
①外出度假、旅游,上街购物 ②张成高中毕业考取大学去异地读书 ③王艳从甲县A中学转到乙县B中学读书 ④聚居在叙利亚难民营的伊拉克难民
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气候 淡水 土壤 矿产资源 环境恶化 自然灾害
判断 下列移民现象的主要自然因素。
荒漠化与移民
判断 下列移民现象的主要自然因素。
荒漠化与移民
淡水
判断 下列移民现象的主要自然因素。
美国本土老 年人口向南 方阳光地带 的迁移
判断 下列移民现象的主要自然因素。
美国本土老 年人口向南 方阳光地带 的迁移
非洲
→未开发地
区
二
战
后
国际人口迁移
迁移路线
特点
二 战 前
欧洲→美洲、大洋洲 旧大陆
非洲→美洲
→新大陆
中、印→东南亚、美洲、 已开发国家
非洲
→未开发地
二
亚、非、拉→西欧、北美、
区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
战 后
外籍工人
西亚、北非 家 定居移民减少
外籍工人增加
阅读: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分别找出人口从乡村到城市、从城 市到乡村迁移的推力因素和拉力因素。
区 ④ 从东部地区流向西部地区
(4) 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是 什
么?
阅读P19“我国流动人口已
活动 达2.36亿”,思考:
(3) 2012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 ①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 ② 从城市流向农村
√ ③ 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地 区 ④ 从东部地区流向西部地区 (4) 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是 什 么?
气候
判断 下列移民现象的主要自然因素。
大庆
判断 下列移民现象的主要自然因素。
大庆
矿产资源
判断 下列移民现象的主要自然因素。
开发北大荒
判断 下列移民现象的主要自然因素。
耕地 开发北大荒
阅读:迁移,为了远离旱灾
(1) 什么是“生态移民”、 “环境移民”?
(2) 试再举一例。
经济因素
经济 发展
——流动原因更趋多元化,开始由生存型 向发展型转变
(2) 为什么一部分流动人口的归属感 和幸福感有所增强?
——流动方式由个体劳动力流动向家庭化 迁移转变
阅读P19“我国流动人口已
活动 达2.36亿”,思考:
(3) 2012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 ①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 ② 从城市流向农村 ③ 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地
交通和通讯
经济因素
城市化——民工潮
经济 经济布局的改变——深圳、珠海 发展 大型建设项目——三峡工程
区域的大规模开发——西部大开发 交通和通讯
阅读P19“我国流动人口已
活动 达2.36亿”,思考:
(1) 与以往相比,我国流动人口的特 点发生了哪些变化?
(2) 为什么一部分流动人口的归属感 和幸福感有所增强?
分类
按迁移 的空间
范围
永久性移民 国际人口迁移 外籍工人流动
国际难民定居
省际 国内人口迁移
县际
分类
农村
农村
按迁移 农村
城
市
方向分 城市
城市
城市
农
村
按迁移 方向分
分类
农村
农村 农村
市 城市
城市 城市
村
发达国家历史上
和发展中国家当
前人口迁移的主
城
要类型
农
活动
下列人口迁移事件中, 哪些是国际迁移,
阅读P19“我国流动人口已
活动 达2.36亿”,思考:
(1) 与以往相比,我国流动人口的特 点发生了哪些变化?
——流动原因更趋多元化,开始由生存型 向发展型转变
(2) 为什么一部分流动人口的归属感 和幸福感有所增强?
阅读P19“我国流动人口已
活动 达2.36亿”,思考:
(1) 与以往相比,我国流动人口的特 点发生了哪些变化?
概念
人口 移动
人口迁移 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人口流动 季节移动、短期旅行、出差
概念
人口 移动
“长期”或“永久性”跨
人口迁移
越行政区界线
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人口流动 季节移动、短期旅行、出差
判断
A、B、C是三个不同地区, 判断图中哪些情况属于人口迁移?
A A2
A1 C
C1 C2
居东南亚
④ 在我国工作的外籍工人
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流动路线示意
国际人口迁移
迁移路线
二 战 前
特点
二 战 后
国际人口迁移
迁移路线
二 战 前
欧洲→美洲、大洋洲 非洲→美洲 中、印→东南亚、美洲、
非洲
二 战 后
特点
国际人口迁移
迁移路线
特点
二 战 前
欧洲→美洲、大洋洲 旧大陆
非洲→美洲
→新大陆
中、印→东南亚、美洲、 已开发国家
引起一个地区人口
思考 数量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引起一个地区人口
思考 数量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人口 增长
自然增长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机械增长 人口机械增长率=迁入率—迁出率
Hale Waihona Puke 概念人口迁移 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概念
人口 移动
人口迁移 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人口流动 季节移动、短期旅行、出差
哪些是国内迁移?
① 北宋末年,由于战争引起的中原人民大 规模南迁
② 19世纪,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 ③ 明清时期我国广东、福建等省的人民移
居东南亚
④ 在我国工作的外籍工人
活动
下列人口迁移事件中, 哪些是国际迁移, ③④
哪些是国内迁移? ①②
① 北宋末年,由于战争引起的中原人民大
规模南迁
② 19世纪,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 ③ 明清时期我国广东、福建等省的人民移
下列人口移动行为中,
活动
哪些属于人口迁移?
①外出度假、旅游,上街购物
√②张成高中毕业考取大学去异地读书 ③王艳从甲县A中学转到乙县B中学读书
√④聚居在叙利亚难民营的伊拉克难民
分类
国际人口迁移
按迁移 的空间
范围
国内人口迁移
分类
按迁移 的空间
范围
国际人口迁移 国内人口迁移
永久性移民 外籍工人流动 国际难民定居
阅读P19“我国流动人口已
活动 达2.36亿”,思考:
(3) 2012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
①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
② 从城市流向农村
√ ③ 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地 区
④ 从东部地区流向西部地区
(4) 什
现阶段我国—人—口经大济规发模展流不动平的衡主要原因是
么?
经济因素
城市化——民工潮
经济 经济布局的改变——深圳、珠海 发展 大型建设项目——三峡工程
区域的大规模开发——西部大开发 交通和通讯——影响人口迁移的距离和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