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津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

合集下载

红色新征程平津战役的讲述

红色新征程平津战役的讲述

平津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发生在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之间。

这场战役的主要目标是解放中国北方的重要城市天津和北京。

在战役开始之前,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包括辽沈战役和平汉战役。

这些胜利使得解放军的兵力和装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为接下来的平津战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平津战役的主要战斗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948年11月29日至12月22日,解放军主要通过围困和攻击,成功地将国民党军队包围在天津和北京两个城市中。

第二阶段是从1949年1月21日至31日,解放军对被围困的国民党军队进行了决定性的攻击,最终成功地解放了天津和北京。

平津战役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取得了重大的战略优势,也为中国的统一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这场战役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战术和战略上的一次重大创新,为后来的战役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正】中国近代史纲要-简述平津战役在历史上的影响

【正】中国近代史纲要-简述平津战役在历史上的影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时事作业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简述平津战役在历史上的影响专业:水产养殖学班级:2班(2011级)姓名:陈继楚学号 1104014219简述平津战役在历史上的影响摘要:平津战役在天津近代史上起到的重要影响及战争史上的转折性意义。

关键字:平津战役历史意义战争史转折性战略决战天津自古以来作为首都北京的护卫,一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共内战时期的三大战役之一的平津战役就是以天津西青区杨柳青石家大院为指挥所的,作为史上起到关键性作用的战役发生点,曲艺之乡天津为国家奉献了巨大的力量。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初,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后,敌华北“剿总”傅作义集团面临着东北、华北我军联合打击的威胁,已成惊弓之鸟。

由地美、蒋、傅之间的矛盾,华北敌军是撤是守,是南逃还是西窜,尚举棋不定。

傅作义错误地估计我东北野战军至少需要三个月以后才能入关作战,所以未定下立即逃跑的决心,采取了暂守平津,保持海口,扩充实力,以观时局变化的方针。

依据这一方针,傅作义将其所辖的蒋、傅两系军队共四个兵团十二个军约五十五万人,收缩在以北平、天津为中心,东起唐山、西至张家口长达五百余公里的铁路线上,摆成一字长蛇阵。

将其嫡系部队配置在平绥路北平至张家口段,将蒋系部队配置在北平及其以东地区,必要时,可丢下蒋系部队自行西逃。

平津战役(中国大陆称作平津战役,台湾称作平津会战)是国共内战“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11月29日开始,1949年1月31日结束,共64天。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刘亚楼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进攻,以伤亡3.9万人的代价,消灭及改编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3个兵团,13个军50个师52.1万人,控制北平、天津及华北大片地区。

①平津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由林彪、罗荣桓和聂荣臻指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2、第3兵团及地方武装一部在北平、天津、张家口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决战。

平津战役PPT课件

平津战役PPT课件

目录
评价
• 平津战役历时64天,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成功地将国民党军傅 作义集团抑留于华北地区,进行战略包围和战役分割,予以各个歼灭, 并以军事压力与政治争取相结合,实现了对北 解放天津
• 平守军的和平改编。此战,人民解放军以伤亡3.9万人的代价,歼灭和 改编国民党军1个总司令部、1个警备司令部、3个兵团部、13个军部、 50个师(包括在战役中重建和新建的部队)及非正规军4个师,共52.1万 人(其中俘敌232510人、毙伤29790人、投诚8700人、改编25万人),基 本上解放了华北地区。平津战役连同辽沈战役、淮海战役的胜利,是 毛泽东关于战略决战思想的伟大实践,使国民党丧失了三大精锐战略 集团,国民党军主力和精锐师团共约160万余人全部被歼。长江中、下 游以北的广大地区被解放军占领,国民党的统治基础发生了根本动摇, 为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奠定了巩固的基础。从此,中国人民革命战争 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目录
平津战役纪念馆
平津战役功臣号
曹里怀
曹里怀,1909年11月生,湖南资兴七里柏 树村人。1928年春参加湘南起义,同年5 月在井冈山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文书、连 党代表、军部参谋、作战科长、师参谋长、 代理师长、少共国际师师长、红五军团参 谋长等职。1935年任红四方面军作战局长, 后被调任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当教员。 1936年10月随部队到达延安,任中国人 民抗日红军大学第四队、第六队队长。
迅速归建;华北军区第2、第3兵团全部由平绥铁
路沿线东调,协同东北野战军严密包围北平。天
津市有200万人口,东距塘沽50公里,西距北平
120公里,是华北最大的工商业城市,战略地位十
分重要。
• 市区狭长,有海河经市区流入渤海,国民党军长期 设防,工事坚固。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指挥第62军 (欠1个师)、第86军等部10个师及非正规军共13万人, 附山炮、野炮、榴弹炮60余门,企图凭恃"大天津堡 垒化"的防御体系,进行固守。东北野战军领导人决 定集中5个军共22个师,连同特种兵总计34万人,附 重炮538门、坦克30辆,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和兵器夺 取天津。1949年1月2日,各攻击部队进至天津周围, 至13日基本肃清了外围据点。在此期间,指挥夺取 天津的东北野战军参谋长刘亚楼敦促陈长捷仿效长 春的郑洞国率部放下武器,可保证其生命财产的安 全。但陈长捷拒不接受这一解决办法。

【9A文】平津战役纪念馆观后感

【9A文】平津战役纪念馆观后感

平津战役纪念馆观后感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一。

平津,北平和天津,一个被誉为拥有无穷文化历史底蕴的六朝古都,一个是北方经济中心,及战后产生的“北平方式”、“天津方式”,一切的一切即注定了它的不平凡,注定它将被历史铭记。

本着对历史的求真求实、对革命先辈的敬仰与尊重之心,我们参观了平津战役纪念馆。

浩浩汤汤的历史长河积淀了多少封尘的记忆,伴随着纪念馆,我们拾起了关于平津战役的那颗沙砾。

平津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由林彪、罗荣桓和聂荣臻指挥,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

平津战役历时64天,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

在绥远,有意地保存下一部分国民党军队,经过相当时间,在董其武率领下于1949年9月通电起义,接受改编。

这样,对今后如何解决国民党军队便有了北平式即和平解放,天津式即坚决消灭,绥远式即先打后和平改编三种方式。

位于天津红桥区的平津战役纪念馆,是一座全面介绍平津战役的现代化展馆。

纪念馆口,聂荣臻元帅亲笔题写的“平津战役纪念馆”七个金色大字熠熠生辉,给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不自觉地想起那段峥嵘岁月。

走进大厅,即是纪念馆序厅。

大厅正中央是由中共中央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组成的铸铜雕像《走向胜利》,五位领袖款款走来,目光坚定,举手投足间无不透漏出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环周巨幅壁画《胜利交响诗》反映了东北、华北两大区军民英勇奋战、夺取战役胜利的宏大场面。

置身其中,思绪也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无数英雄先烈前赴后继,这是怎样一种大无畏的精神?纪念馆由战役决策、战役实施、人民支前、伟大胜利、英烈业绩等五个部分组成。

通过2500余件文物和多媒体、电动沙盘等各种现代展示手段,客观、公正、全面地反映了平津战役的历史全过程。

最使我印象深刻的是东北野战军第8纵队秘书处处长韩辰使用的菜盒,小得不及现在饭盒的六分之一。

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
至此,人民解放军已将傅作义集团分割包围于张家口、新保安、北平、天津、塘沽等地区,并歼灭其2个军部6个师,封闭了该部主力西逃和南撤的道路。
第二阶段
人民解放军逐次歼灭新保安、张家口、天津国民党军。人民解放军在完成了对傅作义集团的战略包围和战役分割之后,按照毛泽东的指示精神,采取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战法,逐次歼灭被围的傅作义集团。
战役前的军事形势
1948年11月初辽沈战役结束,全国的军事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人民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早已占有优势,而且在数量上也已经占有优势。人民解放军在东北战场上歼灭国民党军卫立煌集团47.2万人,解放了东北全境;在华东、中原战场上发起了围歼国民党军刘峙集团的淮海战役;在西北战场上将国民党军胡宗南集团主力压缩于关中地区;在华北战场上正围攻国民党军阎锡山所部,而孤悬在北平、天津、张家口、唐山等地的国民党华北“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傅作义集团面临东北、华北解放军的联合打击,在战略上处于极为不利的境地。
自1948年12月中旬起,人民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部已就和平解决平津问题,与傅作义派出的代表进行过多次谈判。1949年 1月14日,毛泽东发表《关于时局的声明》,提出与南京国民党政府及其任何地方政府和军事集团进行和平谈判的“八项条件”。 在天津解放的第2天即1月16日,平津前线司令部致函傅作义,敦促其当机立断,站到人民方面。同时,中共地下组织和爱国民主人士及傅部之开明人士亦作了有力的工作,傅作义接受了人民解放军提出的条件,并派副总司令邓宝珊到人民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部谈判,于21日达成了和平解决北平的协议。22日,北平守军开始撤出城外听候改编为人民解放军。31日,古都北平宣告解放。北平的和平解放,是中国人民革命运动中最重要的军事发展和政治发展之一,成为执行毛泽东提出的以“八项条件”解决国民党军的第一个榜样。

平津战役观影有感

平津战役观影有感

平津战役观影影评平津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从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历时64天。

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也是战略决战的最后一个大战役,电影《大决战·平津战役》较为完整的展现了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深刻的表述了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这一概念,观看这一影片必须对当时的各种政治决定有一定的了解。

《大决战》的风格很像苏氏的战争史诗片,它没有什么很炫的特效,也没有3D电影那种让人身临其境的技术,但是它却依然可以称为经典——那宏大的战斗场面,一个个历史事件中体现出的斗智斗勇和先烈为了新中国建立所作出的牺牲无不让每一个了解那段历史的人新潮澎湃不能自已。

这是第二次观看三大战役了,还记得第一次看大决战的时候,平津战役是最令人激动的,特别是政治协商会议那一段,背景音乐还有那些历史人物的出现,让人感慨新中国的来之不易,几多英烈,染红了这片大好河山,寸土楼阁,又埋葬了多少英魂苦泪。

影片最后毛主席登上长城,看着日薄西山,旧时代即将结束,新时代即将缔造。

毛高大的身影,的确是中国改天换地的最好注释。

这个时候的中国,不仅共产党人,就是普通百姓,也都心怀激动,对即将来临的人民当家做主的日子充满憧憬。

不管怎么说,那是个令人激动的岁月。

正如毛主席在占领南京时所作,“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这是大时代的变革,是新生的开始。

如今再一次重温平津战役,感慨的不仅是革命的不易,还有守业的不易。

建国六十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仍旧存在很真多矛盾和争端。

如同在讨论国歌那一段,毛所说的问题在现在仍然存在,我们依旧处在“最危亡”的时刻。

大决战轰轰烈烈,的确精彩纷呈,革命的岁月,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的确令人激动,可是,令人激动的岁月和成就固然美好,却容易让人迷失,看不清未来的道路。

那些为了一个美好的理想而奋斗的同志们,扫涤了一个肮脏的旧社会,却面对着一个崭新的中国宣纸,最终描绘了一个令人尴尬的画卷。

初三历史战略大决战试题

初三历史战略大决战试题

初三历史战略大决战试题1. 1949年《北平日报》刊发了如下消息:“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沉重的雾霭已经散了,是一九四九年二月一日,北平完全解放的第二天清晨。

解放就是光明的到来,电灯亮起来了,街灯燃了一夜……”该新闻报道了下列哪一战役的胜利?()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战役的知识,通过材料中的关键词:“1949年、北平完全解放”等关键词的分析,我们可得到:在平津战役中北平和平解放,故答案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战略大决战2.有人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义革命是从一条船只开始,到一片船只结束。

”请问“一片船只”指的是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渡江战役的相关史实。

中国新民主义革命是1919—1949年,而共产党是1921年建立的。

所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义革命是从一条船只开始”指的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浙江嘉兴南湖游船成立的这件事;“到一片船只结束”这的是1949年渡江战役推翻国民党的统治,建立新中国取得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

故此题选择答案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战略大决战。

3.解放战争时期,揭开国共两党战略大决战序幕的战役是()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人民解放战争局势的变化。

题干中明确的提示词就是战略大决战的“序幕”,根据这点学生分析出选择战略大决战中最早发生的那次战役。

根据课本所学知识:1948年9月-11月是辽沈战役,1948年11-1949年1月是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是最后一次战役。

故此题选择答案A。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战略大决战;4.《小平颂》是为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的献礼之作,是一篇让人耳目一新的史诗长卷。

平津战役纪念馆感受【作文】

平津战役纪念馆感受【作文】

平津战役纪念馆观后感怀着激动的心情我们来到了平津战役纪念馆,广场的纪念碑巍然屹立。

在阳光下闪着耀眼的光芒。

庞大的建筑显得格外的庄重肃穆。

纪念馆主体建筑雄伟挺拔、气势磅礴,凝含了中国建筑的固有风格。

前半部分是用花岗岩建造的,古朴庄重,后半部分是金属材料构成的。

巨大银灰色球体建筑 恢宏壮观。

聂荣臻元帅亲笔题写的“平津战役纪念馆”七个金色大字在纪念馆前方的额眉上熠熠发光。

步入其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我们伟大革命领袖们高大的铜像,他们踏着坚毅的脚步,目光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要为解放劳苦大众不懈努力。

徜徉在巨幅壁画围成的序厅中,我的心情无比的沉重,对革命先烈缅怀的哀思油然而生。

革命先烈为了解放全国而前赴后继地洒下自己的热血,甚至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我深深地觉得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我在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这样才不会辜负革命先烈对我们的期望。

我深深感到了身上所承担的使命与责任,这种压力凝结成了一种信念,使我倍受激励与鼓舞。

跟随讲解员的介绍,我们仿佛来到了那战火硝烟的年代。

革命先烈面对敌人的炮火毫不畏惧,冲锋在前。

因为他们心中满怀信念,为中国的解放而奋斗。

在展览室里陈列着革命先烈使用过的物品,有枪支、文件、锄头等等。

它们好像将那段历史定格在了此时。

让我们听到了振臂怒吼,欢庆胜利的锣鼓喧天。

虽然武器装备不如敌人,但革命先烈凭着坚强的意志和对革命的信心,打了一次又一次的胜仗,他们的勇气让我们油然生敬。

平津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11月29日至1949 年1月31日,由林彪、罗荣桓和聂荣臻指挥,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

历时64 天,人民解放军取得了巨大胜利。

基本上解放了京津地区,使古都文物完整的保存下来。

平津战役的胜利连同辽沈和淮海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军的精锐师团丧失殆尽。

平津战役的胜利为新中国的成立准备了条件.它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

通过这次参观我受益匪浅.我们深知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我们应该倍感珍惜。

解放战争中著名的三大战役的名称和发生时间

解放战争中著名的三大战役的名称和发生时间

解放战争中著名的三大战役的名称和发生时间: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

辽沈战役:辽沈战役是第一个战役。

辽沈战役从9月12日发起,东北野战军先后分路奔袭北宁路。

到10月1日,切断了北宁路,一部分主力进抵锦州城下。

10月10日,由华北国民党军组成的“东进兵团”自锦西向通往锦州的要隘塔山发起猛攻。

东北野战军预先设置在塔山的两个纵队顽强阻击,鏖战6昼夜,打垮国民党军的数十次冲击,成功地阻止了它的东进。

其“西进兵团”出动后,也遭到解放军3个纵队的阻击,进至彰武、新立屯一带后,未敢继续南进。

10月9日起,东北野战军发起对锦州的攻击。

经过激战,于15日攻克该城,全歼守敌10万余人。

随后,被长期围困在长春的国民党第六十军于10月17日起义,新编第七军也放下武器投诚。

21日,长春宣告和平解放。

10月26日至28日,东北野战军主力在新立屯、黑山地区全歼廖耀湘兵团10万人。

11月2日,直下沈阳、营口。

辽沈战役至此胜利结束。

东北全境宣告解放。

在辽沈战役中,人民解放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47.2万余人。

淮海战役:淮海战役是第二个战役,是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进行的。

淮海战役于11月6日发起,到22日为战役第一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华东野战军在碾庄地区歼灭黄百韬兵团10万人。

中原野战军也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

11月23日到12月15日,为淮海战役第二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中原野战军及华东野战军一部,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包围并歼灭黄维兵团11万人。

华东野战军主力在杜聿明指挥的徐州国民党军3个兵团25万人向西突围时,将这股敌人合围于永城东北的陈官庄地区,并歼灭其中的孙元良兵团约4万人。

12月15日到1949年1月10日,为淮海战役第三阶段。

1949年1月,华东野战军发起对杜聿明部的总攻,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10个军约20万人,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经过66天紧张艰苦的战斗,以伤亡11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人,使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基本上获得解放。

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一) 平津战役(中国大陆称作平津战役,台湾称作平津会战)是国共内战“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11月29日开始,1949年1月31日结束,共63天。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刘亚楼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共100万大军,以北平、天津为中心,以伤亡3.9万人的代价,消灭及改编中华民国国军3个兵团,13个军50个师共计52.1万人,解放了北平、天津在内的华北大片地区。

平津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的最后一个战役。

辽沈战役(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一)
辽沈战役是中国近代史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9月12日开始,同年11月2日结束,共历时52天。

中国共产党称之为辽沈战役,中国国民党称之为辽西会战,又作”辽沈会战“。

战役结束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在兵力数量方面超越国民党军。

淮海战役(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一)
淮海战役,国民党称“徐蚌会战”,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连云港),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

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刘峙指挥中华民国国军五个兵团部、22个军部、56个师及一个绥靖区共55.5万人被消灭及改编,解放军总共伤亡13.4万人。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

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的第二个战役。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

背景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的英勇作战,到1948年秋,敌我力量对比进一步出现了有利于革命而不利于反革命的变化。

首先,敌我双方军事力量的对比发生了变化。

这时,人民解放军已经增加到了280万人,第一线总兵力则超过了敌人。

经过新式整兵运动,全军指战员的政治素质和战斗力也是大大加强了。

此时,国民党军队的全面防御和分区防御都已经破产,为了避免各个被歼,蒋介石决定实行重点防御,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完整的战线,缺少进行战略机动的兵力。

因此,从军事上来说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其次,国民党在政治上已经空前孤立,不但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群众日益看清蒋介石反革命集团内战、独裁卖国的反革命本质,而且国民党内部也是矛盾重重,陷于分崩离析的困境之中,经济上,国民党统治区也是一片混乱,通货膨胀、物价飞涨,整个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

而这时解放区的政治经济形势却是蒸蒸日上。

当时各主要解放区已经连成一片,面积达到235.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24.5%,人口有1.68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5.3%。

而且经过土地改革,解放区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解放军的后方进一步巩固。

这些情况表明,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中共中央军委制定了关于第三年的军事计划,决定在东北、华北、西北、华东等地发起攻势,进行几次大的战役,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

战略作战,需要贯彻分批歼敌的方针。

中共中央决定把第一个歼击目标选择在东北战场。

辽沈战役战役时间: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

兵力对比:70万:50万。

东北野战军全部主力2个兵团部、步兵12个纵队和1个特种兵纵队、1个铁道纵队,东北军区地方部队等;国民党军东北“剿总”司令部及第1兵团2个军、第6兵团4个军、第8兵团2个军、第9兵团6个军和援敌第17兵团3个军等。

三大战役的论述题

三大战役的论述题

三大战役论述题简述你对三大战役的了解?1、淮海战役(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规模最大、歼敌最多、战况最激烈的一次大决战。

我军在兵力装备上都处于劣势的情形下,以60万对国民党军80万,以少胜多,而不是相辽沈、平津,我军数量远超出敌军数量,歼敌数量超过二战中苏联军队进行的莫斯科会战和库尔斯特会战,创造了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迹。

淮海战役实现了把国民党主力部队尽可能多地消灭在长江以北的战略构想,基本歼灭了南线敌军精锐部队,解放了华东、中原的广大地区,使敌长江防线和统治中心南京、上海都处于我军的直接威胁之下,取得了解放战争的决定性胜利。

粟裕在战略决策和战役指挥两方面都作出了突出贡献,“立了第一功”。

2、辽沈战役(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各战场中唯一我军从军数量超敌军的战场,甚至超敌军近一倍。

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敌我双方进行的第二次战略大决战,也是自1945年8月我军抽调主力欲控制东北与敌作战三年以来的一次总决算。

是役林彪大军一举歼灭了国民党在关外的全部主力队伍,解放了东北全境。

战役规模之大,歼敌数量之众,仅次于淮海战役。

在关内我军各战场有效歼灭敌军局势下,战略形势大为有利于我军的情况下,使蒋无力增兵东北战场,东北战场我军虽歼不算多,但在面对弱敌的情况下,我第四野战军有了发展壮大的机会,四野的发展壮大,得力于关内各野战军积极、艰苦而有效的歼敌,蒋无法抽调较多兵力到东北,为四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我方在东北有较大优势下,东北也成为我各大战区中率先取得全面胜利的战区。

从此,东北野战军成为我军一支强大的战略机动力量,这对于而后顺利进行的平津战役和加速全国解放都具有战略意义。

林彪的指挥和用兵之道在辽沈战役中也得到最集中的体现。

3、平津战役(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和平谈判的方式也处理得非常圆满。

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中的三大决战之一,歼敌数量排名第二,和平谈判的方式也处理得非常圆满,我军伤亡人数最少,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天津”、“北平”、“绥远”三种解决敌人的范例,改编(起义)的敌人数量之巨甚至超过了歼敌数量,实属罕见。

平津战役纪念馆解说词

平津战役纪念馆解说词

欢迎大家来到平津战役纪念馆!
平津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对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也是解放战争的最后一战。

这场战役发生在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期间,地点位于中国东北平津地区,也就是今天的天津和河北省。

这场战役的背景是中华民族在近代以来所遭受的屈辱和痛苦,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军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的坚定决心。

平津地区是解放战争的最后一个重要据点,敌对势力对该地区的控制十分牢固。

平津战役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为主力,经过长期的艰苦战斗,以强大的战斗力和顽强的毅力,最终在1949年1月31日攻克了天津。

这标志着解放战争的胜利结束,中国人民获得了国家的独立和解放。

今天的纪念馆以平津战役为主题,通过展示历史文物、影像资料和模型重现,向广大民众展示了战役的背景、进程和意义。

馆内的展品包括战争期间的武器装备、战斗场景的照片和视频以及参战将士的个人物品等。

这些珍贵的历史遗物以及相关的文字资料,都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战役的机会。

通过参观平津战役纪念馆,我们不仅可以回顾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还能够思考战争给人民和国家带来的深远影响。

同时,我们也要向为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而奋斗的英雄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让我们共同缅怀历史,珍惜和平,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感谢大家的到访!。

平津战役历经几个阶段?平津战役是怎么进行的

平津战役历经几个阶段?平津战役是怎么进行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平津战役历经几个阶段?平津战役是怎么进行的
导语:平津战役历经几个阶段?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 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2、第3兵团及地方
平津战役历经几个阶段?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 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2、第3兵团及地方武装一部在北平(今北京)、天津、张家口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决战。

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

第一阶段
人民解放军完成对傅作义集团的分割包围,切断其南撤西逃之道路。

1948年11月23日,东北野战军主力开始由锦州、营口、沈阳等地出动,向平、津、塘、唐地区挺进。

25日,华北军区第3兵团由集宁地区东进,29日向张家口地区守军发起攻击,相继占领柴沟堡、万全、沙岭子等地,形成对张家口包围之势。

傅作义急令在北平的第35军(欠
1个师)及怀来(今怀来镇)的第104军第258师乘汽车连夜驰援张家口;又令昌平的第104军主力移至怀来,涿县的第16军移至南口、昌平间,以确保北平与张家口的联系。

中共中央军委鉴于吸引傅系部队向西的目的已达成,乃于12月2日令华北军区第2兵团由易县、紫荆关向涿鹿、下花园急进,割断怀来、宣化间的联系;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由蓟县向南口、怀来急进,切断北平、怀来间的联系,抓住傅作义的援军,使其既不能西逃,也不能东撤。

5日,先遣兵团主力一部在行进中攻克密云,歼灭第13军1个师,主力向延庆、怀来急进;华北第2兵团进抵涿鹿以南。

傅作义感到北平受到威胁,遂令第35军由张家口星夜东撤,令第104、第16军
生活常识分享。

中考历史备考: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时间

中考历史备考: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时间

在战争爆发前,国共双方的兵力比是3.14:1,而在辽沈战役前已经变成了1.3:1。因此在1948年9月的时候,中共中央决定对国民党进行战略决战,这是解放战争时期第一次战略大决战,也是一次意义重大的决战。
此次战役的具体领导人是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等三人,此次战役一共消灭了47.2万余人,一举摧毁了国民党在关外的全部主力部队,解放了东北全境,同时使得东北野战军成为了一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军队,为之后的解放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淮海战役: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
淮海战役以徐州为中心,解放军投入了60万军队,而国民党则投入了80万,这场战役可以说我军的兵力装备都处于劣势,因此淮海战役的胜利也被称之为中外战争的奇迹,此次战役虽然获得了胜利,但是伤亡同样惨重,同样消灭的敌人也不少,在付出了伤亡13万余人的代价下,消灭了国民党多达55.5万人。
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的最后战役,此次战役在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消灭的敌人数排在第二,一共消灭了52.1万余人,但是这次战役中,我军的伤亡人数是最少的,仅仅伤亡了3.9万人。在这次战役之后,华北地区除太原、大同、新乡等少数据点及绥远西部一隅之地外,全部获得解放。
此次战役的具体领导人是林彪、罗荣桓、聂荣臻,这次战役一举将华北大部分地区解放,同时和平解放北平,对于国民党的士气打击也是非常大的,这也为之后的解放战争进程加速起到了重日至11月2日,淮海战役时间为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平津战役为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同中华民国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个战略性战役。
辽沈战役: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
此次战役的具体领导人是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此次战役虽然战况激烈,伤亡惨重,但是就胜利意义来说还是非常大的,实现了将国民党主力部队尽可能消灭在长江以北的战略部署,这次胜利之后,已经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而中原地区基本上获得解放。

平津战役ppt

平津战役ppt

• 在平津战役中,解放军参战总兵力100多万人,中央决定由林彪、罗 荣桓、聂荣臻三人组成党的总前委,林彪为书记,统一指挥作战和接 管平、津、张、唐等地的一切事宜。 平津战役开始以后,我军首先对 傅作义集团进行分割包围,截断其西退、南撤的通路,将这只惊弓之 鸟变成了笼中之鸟。然后按照毛泽东确立的先取两头后打中间的攻击 次序,逐一歼灭被围困在新保安、张家口、天津等地的敌人,解放了 天津和塘沽。天津解放后,北平守敌25万人陷于绝境。为了保护北平 这座文化古城,中央军委决定继续同傅作义谈判,争取和平接管北平。 通过谈判,傅作义接受毛泽东提出的“八项和平条件”,率部接受和 平改编。 1949年1月31日,平津战役胜利结束,人民解放军进驻 北平城,北平宣告完全解放。 一个多月后的3月15日,中共中央由西 柏坡迁到北平,人民解放军总部也随之迁到北平。又过了6个多月,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定都北平,并改北平为北京。 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三大战役中最后一个战役,此役共歼 灭、改编国民党军52.1万人,人民解放军伤亡3.9万余人。这一伟大胜 利,是军事打击和政治争取相结合的结果。使悠久的文化古都北平和 工商业大城市天津回到人民手中,并从此写就新的历史篇章。
目录
评价
• 平津战役历时64天,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成功地将国民党军傅 作义集团抑留于华北地区,进行战略包围和战役分割,予以各个歼灭, 并以军事压力与政治争取相结合,实现了对北 解放天津 • 平守军的和平改编。此战,人民解放军以伤亡3.9万人的代价,歼灭和 改编国民党军1个总司令部、1个警备司令部、3个兵团部、13个军部、 50个师(包括在战役中重建和新建的部队)及非正规军4个师,共52.1万 人(其中俘敌232510人、毙伤29790人、投诚8700人、改编25万人),基 本上解放了华北地区。平津战役连同辽沈战役、淮海战役的胜利,是 毛泽东关于战略决战思想的伟大实践,使国民党丧失了三大精锐战略 集团,国民党军主力和精锐师团共约160万余人全部被歼。长江中、下 游以北的广大地区被解放军占领,国民党的统治基础发生了根本动摇, 为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奠定了巩固的基础。从此,中国人民革命战争 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解放战争十大经典战役,我军五大军事家,分别指挥了哪些?

解放战争十大经典战役,我军五大军事家,分别指挥了哪些?

解放战争⼗⼤经典战役,我军五⼤军事家,分别指挥了哪些?⼗、宜川战役时间:1948年2⽉29⽇ 。

我军指挥:彭德怀。

参战兵⼒:我军:西北野战军第1、2、3、4、6五个纵队,7.5万⼈。

国军:整编第29军之整编第27、90师及宜川守敌⼀个旅。

战役成果:歼敌整编第29军、两个整编师共五个旅。

毙伤敌7523⼈、俘敌21962⼈。

我军伤亡5404⼈。

战役亮点:1、西北野战军最精彩⼀战;2、围城打援,双获丰收;3、西野从⼀次歼敌1个旅飞跃到5个旅;4、西北战场从内线作战到主动出击转折⼀战。

九、鲁西南战役时间:1947年6⽉30⽇ ⾄7⽉28⽇。

我军指挥:刘伯承,邓⼩平。

参战兵⼒:我军:15个旅,12万多⼈。

国军:6个整编师,16万⼈。

战役成果:9个半旅6万余⼈。

战役亮点:1.解放战争初期,刘帅痛快淋漓的⼀战;2.这⼀仗我军强渡黄河,主动攻击,采取“攻敌⼀点,吸其来援,啃其⼀边,各个击破”的战法;3.这⼀仗歼敌数量创了记录,我军也牺牲很⼤。

⼋、平津战役时间:1948年11⽉29⽇⾄1949年1⽉31⽇。

我军指挥: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参战兵⼒:我军:东北野战军,华北军区部队,100万⼤军。

国军:42个师(旅),近60万⼈。

战役成果:歼灭、改编国民党军52.1万⼈,⼈民解放军伤亡3.9万余⼈。

战役亮点:1、迷惑对⼿,全国各战场配合⾏动,不让对⼿南逃;2、主⼒快速南下,优势兵⼒分割对⼿;逐次歼灭新保安、张家⼝、天津国民党军;3、地下战线发挥作⽤,最终促使了和平改编。

七、济南战役时间:1948年9⽉16⽇⾄24⽇。

我军指挥:粟裕、许世友、王建安。

参战兵⼒:我军:6个半纵队约14万⼈攻城,8个纵队及地⽅武装18万⼈打援。

国军:3个整编师9个旅、5个保安旅,约11万⼈。

战役成果:我军伤亡2.6万⼈俘敌61870⼈,起义2万余⼈,毙伤23420⼈,共计104290⼈。

战役亮点:1、⽴⾜于打援,国军3个兵团,未敢增援;2、⾸次攻克10万敌军⼤城市,促使敌⼈⼀部起义;3、战后,⼭东国军弃城⽽逃,全境解放。

平津战役纪念馆

平津战役纪念馆

平津战役纪念馆平津战役纪念馆,位于天津市子牙河桥西侧的植物园预留地内,于1997年建成占地4.7万平方米。

该馆是反映中国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平津战役的专题纪念馆。

聂荣臻元帅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

馆舍介绍平津战役纪念馆位于天津红桥区,是一座全面介绍平津战役的现代化展馆。

主要由多维演示馆、纪念广场、胜利花园、序厅、战役决策厅、战役实施厅、人民支前厅、伟大胜利厅、英烈业绩厅等组成。

陈列内容比较丰富,有战役决策、战役实施、人民支前、伟大胜利、英烈业绩等五个部分组成。

纪念馆主体建筑雄伟挺拔、气势磅礴,既蕴含中国传统韵味,又富有现代审美风格。

前区是暖灰色花岗岩饰面斗拱造型的三层展馆,古朴庄重;后区是金属材料构成的巨大银灰色球体建筑,恢宏壮观。

聂荣臻元帅亲笔题写的“平津战役纪念馆”七个金色大字,镶嵌在展馆的巨大牌楼式眉额上,为纪念馆增添了光彩和神韵。

序厅大厅正中央的铸铜雕像《走向胜利》,表现了中共中央毛泽东和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五位书记的领袖风采;墙屏上毛泽东主席关于平津战役作战方针的浮雕手迹熠熠生辉;环周巨幅壁画《胜利交响诗》反映了东北、华北两大区军民英勇奋战、夺取战役胜利的宏大场面。

战役决策厅通过对中共中央九月会议和全国与华北战略形势的发展变化,平津战役的方针和部署等诸多重大历史事实的在追溯,展示了平津战役发生的背景与全国战场的关系,着力表现了中央军委,特别是毛泽东主席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作出将国民党傅作义集团抑留于华北就地歼灭的英明决策的过程。

厅内设置了毛泽东主席西柏坡办公室旧址复原蜡像以及大量历史文物,照片多媒体演示,将毛主席驾驭战争的伟大气魄,运筹帷幄的高超指挥艺术,形象生动的地表现出来。

战役实施厅通过大量照片、文献、实物等史实材料与图表、绘画等辅助展品有机结合、全面、真实地展现了平津战役从发起到胜利结束的光辉历程。

该厅设置的巨幅塑型电动图、大屏幕电视、战场景观、电动沙盘等,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和形式,逼真地再现了战争场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平津战役
1949年1月,天津市解放,先后放弃承德、保定、山海关、秦皇岛等地,准备随时从海上南逃或西窜绥远。

如果傅作义集团撤走,人民解放军虽可不战而得平津,但国民党长江防线得到加强或保存较多作战力量,这对今后作战是不利的。

因此,稳住华北敌军,使它不迅速决策南逃或西窜,就成为能否实现就地歼敌的关键。

根据中共中央的部署,东北野战军主力在辽沈战役结束后不久,从1948年11月23日起,就提前结束休整,取捷径隐蔽地挥师入关。

入关的东北野战军和华军区第二、第三兵团一道,以神速动作,先用“围而不打”或“隔而不围”的办法,完成对北平、天津、张家口之敌的战略包围和战役分割,截断了他们南逃西窜的通路,并调动原驻天津、塘沽的国民党军队第九十二、九十四、一○五军进到北平地区。

随后按“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顺序发起攻击。

在12月下旬连克西头的新保安、张家口。

在新保安歼灭傅作义嫡系主力第三十五军1600人,在张家口歼敌第十一兵团部和第一○五军5.4万余人。

1949年1月10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由林彪、罗荣桓、聂荣臻3人组成的平津前线总前委。

当东头的天津守敌拒绝接受和平改编后,1月14日,解放军以强大兵力发起对天津的总攻,东北野战军集中5个纵队22个师34万人在刘亚楼指挥下,经过29个小时激战,攻克了这座坚固设防和重兵守备的大城市,天津国民党守军10个师13万人全部被歼,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被俘。

天津解放后,塘沽守敌乘船南逃。

为了使北平这座举世闻名的古都免遭破坏,解放军在围城后,派出代表同傅作义接触。

由于解放军力量的强大和作战部署的迅速完成,由于中共的耐心工作和各界人士的敦促,傅作义终于决心顺应人民的意旨,命令所部出城听候改编。

1949年1月31日,傅部移动完毕,解放军进入北平。

北平宣告和平解放。

平津战役历时64天,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

在绥远,有意地保存下一部分国民党军队,经过相当时间,在董其武率领下于1949年9月通电起义,接受改编。

这样,对今后如何解决国民党军队便有了天津、北平、绥远三种方式。

平津战役历时64天,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成功地将国民党军傅作义集团抑留于华北地区,进行战略包围和战役分割,予以各个歼灭,并以军事压力与政治争取相结合,实现了对北
解放天津
平守军的和平改编。

此战,人民解放军以伤亡3.9万人的代价,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1个总司令部、1个警备司令部、3个兵团部、13个军部、50个师(包括在战役中重建和新建的部队)及非正规军4个师,共52.1万人(其中俘敌232510人、毙伤29790人、投诚8700人、改编25万人),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地区。

平津战役连同辽沈战役、淮海战役的胜利,是毛泽东关于战略决战思想的伟大实践,使国民党丧失了三大精锐战略集团,国民党军主力和精锐师团共约160万余人全部被歼。

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被解放军占领,国民党的统治基础发生了根本动摇,为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奠定了巩固的基础。

从此,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三大战役中最后一个战役,此役共歼灭、改编国民党军52.1万人,人民解放军伤亡3.9万余人。

这一伟大胜利,是军事打
击和政治争取相结合的结果。

使悠久的文化古都北平和工商业大城市天津回到人民手中,并从此写就新的历史篇章。

战争往往被认为是残酷的,从另一个方面说,战争也是为了摆脱统治压迫,换取自由的工具。

自古至今人们都说战争使生灵涂炭,但是想想活在火海中的我们是不是更期待着用另一种方式去寻找自己的生活呢?平津战役为解放战争解开了新的历史篇章,真正的打下了坚实成功解放的根基。

我们对那些革命英雄敬佩,对党的领导有方敬仰,对这些让我们能过上今天这样的生活的人们有着一种感谢的情怀。

中国近现代史历史考察作业
评平津战役
管理C114
1183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