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厌氧生物滤池

合集下载

厌氧生物滤池

厌氧生物滤池

厌氧生物滤池简介
1、厌氧生物滤池的作用原理
1)、过滤作用:填料截留过滤进水中的大的颗粒物和悬浮物;
2)、水解作用:厌氧微生物可以将大分子的不溶性的物质水解转化为小分子的可溶性的物质;
3)、吸收作用:厌氧微生物吸附、吸收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繁殖,一部分以沼气的形式通过U型水封出;
4)、脱氮作用:将接触氧化床出水回流至厌氧滤池,厌氧微生物中的反硝化菌可以利用回流水中的硝态氮并将其转化为氮气,以去除污水中的氮物质。

农村污水经厌氧滤池处理后,降低了悬浮物、有机污染物以及氮的浓度,也降低了后续的接触氧化床的负荷。

2、接触氧化床的作用原理
1)、吸附作用:好氧微生物在填料上生长繁殖过程中相互部结形成表面积较大的、浓度较高的生物膜,可以大量吸附水中大部分的有机污染物,使污染物浓度降低;
2)、摄取、分解作用:在向反应器内不断通空气的情况下,好氧微生物可以将吸附的有机污染物作为营养物质摄人体内,进行代谢,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繁殖,一部分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接触氧化床使农村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浓度进一步降低,出水CODcr、BOD5去除率达到80%以上,可以达到国家污水排放二级标准。

3、沉淀池的工作原理
1)、利用重力作用使接触氧化床出水中比重大于水的悬浮污泥下沉至池底,从而使之从水中去除,保证较好的出水水质;
2)、沉降至底部的污泥并自动返回至接触氧化床,以维持接触氧化床的污泥浓度。

4、消毒池通过采用固体氯对出水进行消毒,可有效杀死水中的细菌、大肠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处理后的水清亮透明,无臭味,细菌数和大肠杆菌数均可符合国家污水排放标准。

厌氧生物滤池工艺流程

厌氧生物滤池工艺流程

厌氧生物滤池工艺流程
《厌氧生物滤池工艺流程》
厌氧生物滤池工艺是一种常用的废水处理方法,通过厌氧条件下的微生物群落来去除有机物质和氮磷等污染物。

其工艺流程一般包括预处理、厌氧生物滤池反应和后处理三个主要步骤。

首先是预处理阶段,废水首先经过粗筛、调节水质、去除沉积物等预处理步骤,将废水中的大颗粒杂质和污泥等物质去除,以保证后续的处理过程能够正常进行。

然后将预处理后的水送入厌氧生物滤池反应区。

在厌氧生物滤池反应区,废水接触到被固定在填料表面的微生物,通过微生物对有机物质的降解和氮磷的去除来洁净水体。

微生物在厌氧条件下对有机物质进行分解和氮磷的去除,同时产生甲烷等气体。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温度、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等参数,以保证微生物活性和反应效果。

最后是后处理阶段,主要是分离和处理出来的沉淀物和气体等产物。

将沉淀物进行浓缩、脱水等处理,以减少后续处置的负担,同时对排放的气体进行收集和处理,以保护环境。

整个工艺流程涉及到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工艺,需要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的参数以保证处理效果。

厌氧生物滤池工艺在废水处理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和适用性,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处理中。

厌氧滤池工艺说明

厌氧滤池工艺说明

厌氧滤池工艺说明
厌氧滤池生活污水处理设备主要由沉淀池、厌氧接触池、过滤池及沼气处理装置四部分组成。

沉淀池:经化粪池自然发酵后的污水自流进入设备内沉淀池,污水中的大颗粒物质在此进行沉淀,停留时间为12小时,沉淀污泥由移动式潜污泵或由吸粪车定期吸出处理,时间一般为半年或一年。

厌氧接触池:沉淀后污水自流进入厌氧接触池,停留时间为20小时,水流由下而上通过球形填料形成厌氧生物膜,在生物膜的吸附和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下,污水中的有机物被去除。

填料同时具有截污的作用,污物和脱落的生物膜经截留自沉后形成污泥,与沉淀池污泥一并吸出处理。

厌氧反应形成的沼气由排气管排出,排出气体经沼气处理装置处理后排入大气层。

滤池:经厌氧处理后的污水自流进入过滤池底部,由下而上通过滤料层,滤料采用新型颗粒滤料,既能截留污物又能形成生物膜,即在过滤区既有过滤作用又是二级厌氧池。

污水停留时间为8小时。

过滤后出水可直接排放,也可经出水井调节后排放,井内水可作浇花、浇树等的杂用水。

沼气处理装置:污水经厌氧反应后产生少量的沼气,沼气经沼气处理装置处理后清洁排放。

HAF复合厌氧生物反应器

HAF复合厌氧生物反应器

HAF复合厌氧生物反应器
厌氧生物滤池是一个内部填充有供微生物附着的填料的厌氧反应器。

填料浸没在水中,微生物附着在填料上。

废水从下部进入反应器,通过固定填料床,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废水中的有机物被厌氧分解。

厌氧生物滤池具有较大的抗冲击负荷能力,一般以为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厌氧生物滤池的负荷可高出厌氧接触等其他工艺2-3倍,同时会有较高的COD去除率。

HAF复合厌氧反应器,在反应器内部填充新型生物填料,依靠填料使反应器内保有大量附着的生物膜以及截留大量的活性污泥,污泥浓度可达到10~20gVSS/L,SRT可达100天以上,同时反应器内的各种不同的微生物自然分层固定,有利于各类微生物得到最佳的生态环境和平衡,实现更高的生物活性。

该装置简单,不需要搅拌和回流污泥(必要时可出水回流),因而管理方便,能耗小;对废水浓度、温度及水量变化适应性强,尤其适于处理各种浓度的废水。

由于采用了新型的生物填料,填料之间的空隙率比较大,在根本上解决了传统AF反应器堵塞的问题,且供微生物栖息的空间大,处理效果好,COD的去除率可达到80%以上。

HAF高效厌氧反应器具有如下特点:
(1)COD去除率达80%以上;
(2)快速启动,2周后COD去除率可达到60%以上,且无需接种厌氧污泥;
(3)常温下运行,抗冲击负荷能力强;
(4)不用调整PH值,节省药剂费;
(5)可间歇运行;
(6)抗堵塞能力强;
(7)无需专人管理。

厌氧生物滤池工艺原理

厌氧生物滤池工艺原理

厌氧生物滤池工艺原理
厌氧生物滤池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处理污水的工艺,其原理是利用厌氧菌群对有机物进行分解与吸附,并在无氧条件下使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沼气和无机物质。

在厌氧生物滤池中,有机废水首先通过物理方法去除大颗粒杂质,然后进入滤池。

滤池内填充有一定的滤料,如活性炭、陶粒等,用于提供优良的生物附着面积,形成高效的生物膜。

在滤池内,有机废水与厌氧菌发生作用。

厌氧菌通过代谢作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沼气,并将剩余的有机物质吸附在生物膜上。

这些沼气可以进一步回收利用,提供能源。

与此同时,滤池内的厌氧菌还可以利用硫酸盐和硝酸盐等无机物质,参与氮、磷和硫等元素的循环。

这样就可以实现有机物的去除和污水中无机物质的转化。

厌氧生物滤池工艺有以下几个特点:
1. 与厌氧处理相比,厌氧生物滤池具有较高的有机废水去除效果。

由于生物膜的存在,有机物质可以更充分地被厌氧菌吸附和分解,使废水处理效果更佳。

2. 厌氧生物滤池操作简单,运行成本较低。

相比于传统的厌氧处理工艺,滤池内的生物膜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活性,减少了菌种的损失,降低了维护和管理成本。

3. 沼气的回收和利用是厌氧生物滤池的附加价值。

通过处理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可以产生大量的沼气,具有一定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综上所述,厌氧生物滤池工艺通过优化有机废水的分解和吸附过程,实现了高效的废水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

其灵活性和稳定性使得此工艺被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和工业废水处理中。

厌氧池简介

厌氧池简介

厌氧池简介厌氧池是一种用于处理有机废水的生物处理设施,它利用厌氧微生物来去除有机物质和产生可再生能源。

厌氧池通常用于工业废水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和生物质能源生产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厌氧池的工作原理、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厌氧池的工作原理。

厌氧池利用厌氧微生物来去除有机废水中的有机物质。

在厌氧条件下,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废水中的有机物质来产生甲烷等可再生能源。

厌氧池通常由进水口、反应池和出水口组成。

进水口将有机废水引入反应池,厌氧微生物在反应池中分解有机物质并产生甲烷等气体。

出水口将经过处理的废水排出,同时收集甲烷等气体用于发电或其他用途。

二、厌氧池的应用领域。

厌氧池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和生物质能源生产等领域。

在工业废水处理方面,厌氧池可以处理含有机物质的废水,如食品加工废水、制药废水和造纸废水等。

在城市污水处理方面,厌氧池可以处理城市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在生物质能源生产方面,厌氧池可以利用有机废水中的有机物质来产生甲烷等可再生能源,实现能源的循环利用。

三、厌氧池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能源危机的加剧,厌氧池在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首先,厌氧池可以有效处理各类有机废水,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其次,厌氧池可以产生可再生能源,如甲烷等气体,可以用于发电、取暖和烹饪等用途,有望成为未来能源的重要来源。

此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厌氧池的处理效率和运行成本将得到进一步提高,使其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

综上所述,厌氧池是一种用于处理有机废水的生物处理设施,它利用厌氧微生物来去除有机物质和产生可再生能源。

厌氧池在工业废水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和生物质能源生产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能源危机的加剧,厌氧池在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厌氧池,并推动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厌氧生物滤池工作原理

厌氧生物滤池工作原理

厌氧生物滤池工作原理
厌氧生物滤池是一种常见的废水处理设备,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水体进入:废水通过管道进入生物滤池,初始进入的水体富含有机物和其他污染物。

2. 厌氧条件:生物滤池内创造出一种缺氧的环境,通过遮光、封闭和静止等手段,使微生物在厌氧条件下生存和繁殖。

3. 微生物附着:废水中的有机物被附着在生物滤料上,这些生物滤料通常由具有高比表面积的填料构成,如陶瓷粒、活性炭等。

微生物在生物滤料上形成生物膜,成为附着生物团。

4. 有机物降解:附着生物团中的微生物利用有机物作为能源进行代谢,将有机物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等无害物质。

在厌氧条件下,微生物主要通过厌氧呼吸来进行有机物降解。

5. 水质改善:随着有机物的降解,废水中的污染物浓度逐渐降低,水质得到改善。

同时,微生物还可以在附着生物团中去除一部分氮、磷等营养物质。

6. 沉淀和分离:经过厌氧生物滤池处理的水体中,未降解的物质和微生物团会沉淀到底部形成污泥。

处理后的水体经过物理处理(如沉淀池或集水池)进行固液分离,使水和固体分离开来。

7. 出水排放:处理后的水体达到排放标准后,可以被安全地排放到水体中,或者作为再生水源进行进一步利用。

通过以上步骤,厌氧生物滤池能够有效地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和其他污染物,提高水质,实现废水处理和资源回收的目的。

厌氧处理技术介绍

厌氧处理技术介绍
厌氧处理技术的优缺点
厌氧处理技术的优点
能源回收
厌氧处理技术能够回收沼气,可用于发电、 供热或燃气等,实现能源的循环利用。
高效有机物去除
厌氧处理技术能够高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 ,降低后续处理的负担。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厌氧处理技术能够减少废水处理过程中的甲 烷排放,有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化。
剩余污泥少
厌氧处理技术的剩余污泥产量相对较少,降 低了污泥处理成本。
厌氧处理技术是一种生物处理技术, 利用厌氧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废水 中的有机物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等 气体。
厌氧处理技术的原理
01
厌氧微生物在无氧或低氧环境中,通过发酵作用将有机物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 碳等气体。
02
厌氧处理过程中,有机物通过水解酸化、产氢产乙酸和甲烷化三个阶段被分解 。
03
水解酸化阶段:有机物被分解为简单的有机酸和醇类;产氢产乙酸阶段:有机 酸和醇类进一步转化为乙酸和氢气;甲烷化阶段:乙酸和氢气被转化为甲烷。
厌氧流化床反应器
厌氧流化床反应器是一种高效的厌氧处理技术,通过在反 应器中加入一定比例的固体颗粒作为微生物的载体,使废 水在流动过程中与微生物充分接触。
厌氧流化床反应器具有较高的有机负荷率和较短的停留时 间,能够适应较大的水质变化,同时能够实现固液分离。
厌氧流化床反应器的缺点是需要消耗一定的能源和添加固 体颗粒。
3
工业废水处理中,厌氧处理技术可以与其他工艺 结合使用,如好氧处理、膜分离等,提高废水处 理的效率和效果。
农业废弃物处理的应用
农业废弃物主要包括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 ,如果得不到妥善处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厌氧处理技术可以用于农业废弃物处理,通过 厌氧发酵的方式,将废弃物转化为沼气和肥料 ,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厌氧生物反应器分类

厌氧生物反应器分类

厌氧生物反应器分类厌氧生物反应器是一种利用厌氧微生物进行有机废弃物降解和能源转化的设备。

根据不同的工艺和应用,厌氧生物反应器可以被分为多个类型。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四种厌氧生物反应器分类。

一、厌氧污泥法反应器厌氧污泥法反应器是一种利用厌氧污泥进行废水处理的设备。

在厌氧环境中,厌氧污泥能够降解有机物,并产生甲烷等可再生能源。

常见的厌氧污泥法反应器包括厌氧污泥法废水处理系统和厌氧消化池。

厌氧污泥法反应器适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具有处理效率高、产气量大、操作简便等优点。

二、厌氧发酵反应器厌氧发酵反应器是一种利用厌氧微生物进行有机物发酵的设备。

在厌氧环境中,厌氧微生物能够通过发酵过程将有机物转化为有机酸、气体等产物。

常见的厌氧发酵反应器包括厌氧发酵罐和厌氧发酵槽。

厌氧发酵反应器广泛应用于生物质能源和有机废弃物的转化,具有资源利用高效、环境友好等优点。

三、厌氧滤池反应器厌氧滤池反应器是一种利用滤料固定化厌氧微生物进行废水处理的设备。

在厌氧滤池中,厌氧微生物能够通过附着在滤料表面的生物膜进行有机物降解和氮、磷去除。

常见的厌氧滤池反应器包括厌氧滤池和厌氧生物滤池。

厌氧滤池反应器适用于中低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具有处理效果稳定、占地面积小等优点。

四、厌氧气浮反应器厌氧气浮反应器是一种利用气浮技术和厌氧微生物进行废水处理的设备。

在厌氧气浮反应器中,厌氧微生物能够通过气泡的升浮作用将有机物和悬浮物从废水中去除。

常见的厌氧气浮反应器包括厌氧气浮池和厌氧气浮槽。

厌氧气浮反应器适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和高浓度悬浮物的处理,具有处理效果好、气浮效率高等优点。

总结起来,厌氧生物反应器是一种重要的废水处理和能源转化设备,根据不同的工艺和应用可以分为厌氧污泥法反应器、厌氧发酵反应器、厌氧滤池反应器和厌氧气浮反应器等多种类型。

这些不同类型的厌氧生物反应器在废水处理和有机废弃物转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做出了贡献。

污水处理中厌氧生物滤池处理氨氮的研究

污水处理中厌氧生物滤池处理氨氮的研究

污水处理中厌氧生物滤池处理氨氮的研究污水处理是针对废水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去除和净化的过程。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氨氮是一个常见的污染物,其高浓度的存在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

因此,开展氨氮去除的研究非常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厌氧生物滤池在氨氮处理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厌氧生物滤池是一种利用微生物进行废水处理的生物反应器。

相较于传统的氧化塘和曝气池,它具有占地面积小、污泥产生少、能耗低等优点。

在厌氧生物滤池中,微生物通过厌氧取代反硝化过程将氨氮转化为氮气。

这种方法不仅能有效地将氨氮去除,还可以减少二次污染物的产生。

过去的研究表明,厌氧生物滤池的氨氮去除性能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首先,废水中的氨氮浓度对厌氧生物滤池的氨氮去除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较高的氨氮浓度可以提高氨氮转化的速率,但过高的氨氮浓度则可能对微生物产生抑制作用。

其次,厌氧生物滤池的温度对氨氮去除效果也具有重要影响。

适宜的温度范围可以提高微生物生长和活性,从而促进氨氮的去除。

此外,污水中的COD浓度、pH值以及厌氧生物滤池的水力停留时间等因素也会对氨氮去除效果产生影响。

针对这些影响因素,研究人员通过调节废水组成、优化微生物群落以及改进反应器设计等方法来提高厌氧生物滤池的氨氮去除性能。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在厌氧条件下重金属对厌氧生物滤池的氨氮去除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添加特定的辅助碳源可以提高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和氨氮转化效率。

另外,将多级厌氧生物滤池与曝气池或生物膜反应器相结合,可以同时获得高效的氨氮去除和COD去除效果。

总的来说,厌氧生物滤池作为一种环保、高效的氨氮处理技术,在污水处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未来的研究可以更加关注生物滤池中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及其影响机制,并进一步探索优化废水处理过程的方法。

通过不断积累和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利用厌氧生物滤池来解决氨氮污染问题,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厌氧生物滤池处理氨氮的研究还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ABR折流厌氧生物滤池

ABR折流厌氧生物滤池

经过预处理措施,通过机械格栅、微滤机、沉淀系统去除不溶性难生物降解的物质。

经过水解酸化、厌氧和好氧处理,最后经过气浮和过滤使出水完全达标排放。

设备及构筑物充分考虑占地面积少,设备动力低,建筑物紧凑。

第5章工程设计公司废水处理站属于改造设施。

废水处理属于环保局污染治理的重点项目,厂区管路布置,应根据生产的实际情况,并应综合考虑其它因素,进行总体设计,应有利于收集废水。

废水收集系统不包括在污染治理项目内,厂方负责将需要处理的废水输送到指定位置。

机械格栅主要功能:过滤废水中的大块悬浮物,保证水泵机组及后续处理构筑物和设备的顺利运行。

设备参数:XGS700-回转式机械格栅过水宽度:600 mm安装角度:50度材质:不锈钢数量:1台沉淀池主要功能:沉淀密度较大的杂质,保证后续管道泵阀的正常运行结构类型:地上式结构设计参数:停留时间:HRT=3hr有效容积: V=351m3尺寸:L*B*H=13M*M*M,有效水位3米数量:二座主要设备:A、加石灰装置1套B、石灰泵:2台C、潜水泵(100QW100-10-4)设备参数:功率:4KW流量:Q=100M3/hr扬程:H=10M数量:2台(1用1备)微滤机主要功能:去除水中的细小颗料,减少后续处理的负荷结构类型:地上式不锈钢设备设计参数:转轮式微滤机过水宽度:3 mm材质:不锈钢数量:1台水解酸化调节池主要功能:调节水质、水量,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和溶解性,保证后续处理的效果。

在调节池设循环泵防止污染物沉积,均化水质水量。

结构类型:半地下式结构设计参数:停留时间:HRT=24hr有效容积: V=2232m3尺寸:L*B*H=M*30M*M,有效水深6米复合生物填料体积:744M3主要设备:A、循环泵(100-100)流量:Q=110M3/hr数量:2台BR折流厌氧生物滤池主要功能:降解去除有机污染物,使有机物转变成甲烷和二氧化碳,降低COD浓度并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

厌氧池简介

厌氧池简介

厌氧池简介厌氧池是一种用于处理污水的生物反应器,通过在缺氧条件下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质来净化水体。

厌氧池通常被用于污水处理厂,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厌氧条件下,微生物可以利用有机物质进行呼吸作用,产生甲烷等气体,并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更简单的化合物。

本文将介绍厌氧池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以及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工作原理。

厌氧池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在缺氧条件下对有机物质进行分解。

在厌氧条件下,微生物通过厌氧呼吸将有机物质分解成甲烷、二氧化碳等气体,并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更简单的有机物质。

这一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通常需要在污水处理系统中设置一定的停留时间来保证微生物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分解作用。

结构特点。

厌氧池通常由池体、进水口、出水口、搅拌装置等部分组成。

池体通常采用圆形或方形的结构,以保证污水在池内有足够的停留时间。

进水口和出水口用于将污水引入和排出厌氧池,搅拌装置用于保持污水内部的均匀混合,以促进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此外,厌氧池内通常还设置有气体收集装置,用于收集甲烷等气体,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厌氧池在污水处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厌氧池可以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其次,厌氧池还可以产生甲烷等气体,这些气体可以被收集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另外,厌氧池还可以减少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化学需氧量(COD)和总氮排放,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

总之,厌氧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利用微生物在缺氧条件下进行有机物质的分解,可以有效地净化水体,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随着污水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厌氧池将会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保护环境和改善生活质量发挥更大的作用。

工艺方法——厌氧生物反应器及其原理

工艺方法——厌氧生物反应器及其原理

工艺方法——厌氧生物反应器及其原理工艺简介1、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UASB是(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ed/Blanket)的英文缩写。

名叫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是一种处理污水的厌氧生物方法,又叫升流式厌氧污泥床。

由荷兰Lettinga教授于1977年发明。

UASB由污泥反应区、气液固三相分离器(包括沉淀区)和气室三部分组成。

在底部反应区内存留大量厌氧污泥,具有良好的沉淀性能和凝聚性能的污泥在下部形成污泥层。

要处理的污水从厌氧污泥床底部流入与污泥层中污泥进行混合接触,污泥中的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把它转化为沼气。

沼气以微小气泡形式不断放出,微小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断合并,逐渐形成较大的气泡,在污泥床上部由于沼气的搅动形成一个污泥浓度较稀薄的污泥和水一起上升进入三相分离器,沼气碰到分离器下部的反射板时,折向反射板的四周,然后穿过水层进入气室,集中在气室沼气,用导管导出,固液混合液经过反射进入三相分离器的沉淀区,污水中的污泥发生絮凝,颗粒逐渐增大,并在重力作用下沉降。

沉淀至斜壁上的污泥沿着斜壁滑回厌氧反应区内,使反应区内积累大量的污泥,与污泥分离后的处理出水从沉淀区溢流堰上部溢出,然后排出污泥床。

2、厌氧颗粒污泥膨胀床反应器(EGSB)EGSB(Expanded Granular Sludge Blanket Reactor),中文名膨胀颗粒污泥床,是第三代厌氧反应器,于20世纪90年代初由荷兰Wageingen农业大学的Lettinga等人率先开发的。

其构造与UASB反应器有相似之处,可以分为进水配水系统、反应区、三相分离区和出水渠系统。

与UASB反应器不同之处是,EGSB 反应器设有专门的出水回流系统。

EGSB反应器一般为圆柱状塔形,特点是具有很大的高径比,一般可达3-5,生产装置反应器的高度可达15-20米。

颗粒污泥的膨胀床改善了废水中有机物与微生物之间的接触,强化了传质效果,提高了反应器的生化反应速度,从而大大提高了反应器的处理效能。

厌氧池_精品文档

厌氧池_精品文档

厌氧池简介厌氧池是污水处理工艺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主要用于去除有机物质、产生沼气和净化水质。

通过在无氧条件下,利用厌氧微生物对有机废水进行降解和分解,从而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厌氧池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以及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工作原理厌氧池的工作原理基于厌氧微生物的活性代谢。

在无氧条件下,厌氧微生物通过一系列的生化反应,将有机物质分解为沼气和其他相对稳定的无机物。

这些厌氧微生物对不同类型的有机废水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因此可以在不同的厌氧池中实现对不同废水组分的降解。

厌氧池的主要反应包括:1.高分子有机物的分解:厌氧微生物通过酸化反应将高分子有机物分解成低分子有机物,如有机酸、醇和醚等。

2.乙酸化反应:将有机酸及其他低分子有机物进一步分解为乙酸、氢气和二氧化碳。

3.乙酸和乙醇生成沼气:乙酸在酸化条件下,经乙酸菌的作用分解为沼气,而乙醇则通过酶的作用产生乙酸,再由乙酸菌降解为沼气。

结构特点厌氧池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其对废水处理的效率和稳定性。

常见的厌氧池结构包括完全混合型厌氧池和固定床型厌氧池。

•完全混合型厌氧池:废水在厌氧池内经过搅拌处理,使得废水与微生物充分接触和混合,提高降解效率。

此种结构适用于废水浓度较高、有机负荷波动较大的情况。

•固定床型厌氧池:废水通过厌氧池内的填料层,废水与填料中的微生物发生接触和反应。

此种结构适用于废水浓度较低、有机负荷波动较小的情况。

此外,厌氧池还配备了进水管道、出水管道、气体排放管道等,以实现废水的输入、沼气的收集和排放等功能。

为了保证池内微生物的正常降解和反应,厌氧池通常还需要保持一定的温度、酸碱度和氧化还原电位。

应用领域厌氧池在污水处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污水处理厂:作为污水处理工艺的一部分,厌氧池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减少氮、磷等无机污染物。

2.工业废水处理:厌氧池可以处理工业废水中的有机废物,如食品加工厂、造纸厂、制药厂等。

厌氧生物滤池工作原理

厌氧生物滤池工作原理

厌氧生物滤池工作原理厌氧生物滤池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处理装置,可用于处理含有高浓度的有机废水和工业废水。

它通过利用厌氧菌的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沉淀物和稳定的产物,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厌氧生物滤池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菌群定植、有机物降解和气体生成三个方面。

首先,通过菌群定植,将富含厌氧菌的生物膜定植在滤料表面,形成良好的微生物环境。

这些菌群可以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并将其转化为沉淀物。

有机物降解是厌氧生物滤池的核心过程。

有机物质进入生物膜后,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被分解为沉淀物和产生气体。

这些气体主要包括甲烷和二氧化碳等,其中甲烷是一种可燃气体,可以利用作为能源。

气体生成是厌氧生物滤池的一个重要特点。

在有机物质降解的过程中,由于缺氧环境和菌群的代谢作用,产生大量的气体。

这些气体通过排气系统排出,同时也可以收集和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厌氧生物滤池在水处理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首先,它可以处理高浓度的有机废水和工业废水,如食品加工废水、制药废水等。

由于厌氧菌对有机物质降解能力强,能够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质,使其达到排放标准。

厌氧生物滤池还可以用于处理含有氮和磷的废水。

通过控制滤池中的氧气供应,可以创造适宜的环境,促使厌氧菌在代谢过程中去除废水中的氮和磷,从而达到除磷和除氮的效果。

厌氧生物滤池还可以用于处理高浓度的废水,如酒精废水、制革废水等。

由于厌氧生物滤池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稳定性,对于这些高浓度有机物质含量较高的废水,也能够有效地处理,减少环境污染。

厌氧生物滤池是一种高效、经济、环保的废水处理装置。

通过菌群定植、有机物降解和气体生成三个过程,能够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对于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和含氮、磷废水具有良好的效果。

随着水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厌氧生物滤池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保护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

厌氧生物滤池工艺流程

厌氧生物滤池工艺流程

厌氧生物滤池工艺流程厌氧生物滤池(Anaerobic Biofilter Tank)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的技术,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氨氮等污染物。

下面将介绍一下厌氧生物滤池的工艺流程。

首先,厌氧生物滤池的进水口通常位于污水处理系统的入口位置。

废水通过管道进入生物滤池,并经过初级沉淀池,去除大部分悬浮颗粒和沉积物。

进入生物滤池后,废水进入填料层。

填料层通常由一种特殊的材料组成,如塑料球体或石英砂等。

填料层提供了一个非常大的表面积,为厌氧微生物的附着和生长创造了条件。

接下来,废水在厌氧生物滤池中停留一定时间,使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被厌氧微生物附着并分解。

在没有氧气存在的环境下,厌氧微生物通过无氧呼吸代谢有机物,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等产物。

这些产物最终会通过气体排放口排出,也可以作为能源进行利用。

经过生物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被降解成较小的分子,如乙酸、丙酸、氨等。

这些物质可以被其他厌氧微生物进一步降解,并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

同时,厌氧微生物还可以将废水中的氨氮转化为甲烷和氨氮。

在厌氧生物滤池内,温度、pH值、溶解氧含量等条件对厌氧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厌氧生物滤池的温度维持在35-45℃,pH值在6.5-8.0之间,溶解氧含量低于0.5mg/L。

这样的环境条件有利于厌氧微生物的活性和生物降解过程的进行。

最后,经过厌氧生物滤池处理后的废水会进一步进入后续的处理单元,如好氧活性污泥法或生物膜法等,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和氨氮等污染物。

最终经过多个处理单元的处理,最终达到国家和地方的废水排放标准。

总之,厌氧生物滤池是一种高效、经济的废水处理技术,可以有效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和氨氮等污染物。

通过良好的生物降解和管理,可以实现废水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

厌氧生物滤池原理

厌氧生物滤池原理

厌氧生物滤池原理
厌氧生物滤池是一种充分利用微生物进行废水处理的技术。

它的
原理是通过厌氧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从而达
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厌氧生物滤池的运转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基质吸附阶段、
厌氧反应阶段以及产气阶段。

在基质吸附阶段,废水中的有机物质首先被生物生长载体吸附在
表面。

这些载体一般是高分子聚合物、涂料或多孔材料等,具有高度
的表面积和孔隙度,以方便微生物附着和生长。

接下来进入厌氧反应阶段,这一阶段是最重要的处理阶段。

被吸
附的有机物质逐渐被微生物通过厌氧代谢分解,产生一定量的甲烷气
体和二氧化碳。

在这个过程中,有机物质被分解成产气菌的代谢底物,甲烷和二氧化碳的生成能够促进内部水流的循环对水的处理维护平衡,保证好的生态环境。

最后进入产气阶段,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底部的沉淀物积累会
阻塞载体孔隙,慢慢形成缺氧的环境,从而使产气菌代谢受到抑制。

此时,产生的甲烷气体会在上升的过程中与气液接触,被冲出滤池,
被捕获再利用。

通过这一种厌氧微生物的作用,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能够得到有效
的降解,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同时,这种技术具有成本低廉、
操作简单、运行稳定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环境保护等领域。

总之,厌氧生物滤池是利用微生物进行废水处理的一种先进技术,为环境保护、水体净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认
识到环保的重要性,采取更多积极的措施来保护环境和水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介厌氧生物滤池
陈锐2007221108210035
摘要介绍厌氧生物滤池的产生,构造和组成以及几种不同类型的厌氧生物滤池。

厌氧生物滤池的特点,工艺系统运行以及影响因素。

厌氧生物滤池的发展状况和前景。

关键词厌氧生物滤池工艺影响因素
Abstract : Introduce anaerobic living in the pool of the background, the structure and form, and several different types of anaerobic living in the pool. anaerobic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ol, the process design of operation and influence. anaerobic creat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prospect
Keywords:anaerobic biological processes factors influencing
1 概述
厌氧生物滤池(Anaerobic Biofilter,简称AF)由美国Standford大学的Young 和Mc. Carty于1967年在生物滤池的基础上研发,是公认的早期高效厌氧生物反应器。

厌氧生物滤池是一种内部装填有微生物载体(即滤料)的厌氧生物反应器。

厌氧微生物部分附着生长在滤料上,形成厌氧生物膜,部分在滤料空隙间悬浮生长。

污水流经挂有生物膜的滤料时,水中的有机物扩散到生物膜表面,并被生物膜中的微生物降解转化为沼气,净化后的水通过排水设备排至池外,所产生的沼气被收集利用。

在Mc.Carty研究发展厌氧滤池之前的厌氧反应器,一般容积负荷效率在
4-5KgCoD/(m3.d)。

但采用厌氧滤池在处理溶解性废水时进水容积负荷率课高达10-15 KgCoD/(m3.d)。

因此厌氧生物滤池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厌氧反应器的处理速率,使反应器容积大大减少。

厌氧生物滤池值所以能够成为高速反应器,是在于它采用了生物固定化技术。

是污泥在反应器内停留时间(SRT)极大的延长
2 构造
2.1升流式和下向流式厌氧生物滤池
根据水流方向,厌氧生物滤池课一设计成升流式和下向流式,升流式厌氧生物滤池的污水有底部进入,向上流动通过滤层,处理水从滤池顶部的旁侧流出,沼气则通过设于滤池顶部的收集管排出滤池;
2.2降流式厌氧滤池
降流式厌氧滤池中,布水系统设于池顶,污水由顶部均匀向下直流到底部,生物反应产生的气体的流动可起一定的搅拌作用,因而无需复杂的配水系统,微生物附着在定向排列的滤料上,起降解有机物的作用。

这种反应器不易堵塞,但固体沉积在滤池底部会给操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2.3 平流式厌氧生物滤池
传统的厌氧生物滤池进水均采用升流方式,对含固量较高的污水不适用。

2.4 串联式厌氧生物滤池
厌氧发酵是由许多反应阶段和不同的微生物完成的,多级串联有利于在每个反应设备内维持某些微生物所必需的生态条件,从而发挥各类微生物的作用。

3反应器特点
(1)是一种内部填充有微生物载体的厌氧生物反应器。

厌氧微生物部分附着生长在填料上,形成厌氧生物膜,部分在填料空隙间处于悬浮状态。

废水流过被淹没的填料,污染物被去除并产生沼气;
(2)典型的生产性AF呈筒状,常用直径和高度分别为6~26m和3~13m。

滤池中可维持相当高的微生物浓度,一般可达5~15 kgVSS/m3,故AF能承受较高的有机物体积负荷[生产性使用装置的最大有机负荷通常在10~16kgCOD/(m3·d)之间];
(3)由于较高的污泥浓度和长达100d以上的泥龄,AF具有良好的运行稳定性,较能承受水质或水量的冲击负荷,在常温下能处理城市污水等低浓度有机废水;
(4)出水可不回流,但如果出水回流,可降低进水浓度,减小堵塞的可能性,使填料中生物量趋向于均匀分布;
(5)反应器内污泥产率低,运行启动快。

有资料报导,生产性AF在600d的运行中没有废弃污泥。

Jhung等在UASB和AF的对比试验中发现,当进水为高浓度糖蜜废水,有机负荷为0.8kgCOD/(m3·d)时,UASB需6周启动时间,而AF只用了4周。

严伟等也曾报导,用大孔聚氨脂泡沫塑料的AF处理橄榄厂稀释废水,其启动时间比活性污泥法和UASB明显缩短;
(6)AF具有生物浓度高、微生物停留时间长、耐冲击负荷;停止运行后,再启动容易;无需污泥回流.运行管理简便等优点。

但同是具有占地面积大.基建投资高等缺点,因而适宜于处理污水量小、排放不均匀、土地资源不受限制的农村分散点源和小城镇等区域的生活污水。

4 运行及影响因素
(1)厌氧滤池的启动
厌氧滤池启动时通过反应器内污泥在填料上成功挂膜,同时通过驯化并达到
预定的污泥浓度和活性,从而使反应器在设计负荷下正常运行的过程。

厌氧滤池启动可以采用头家借种污泥。

(2)反应器堵塞问题
对于升流式厌氧生物滤池,由于反映器底部污泥浓度特别高,因此容易引起反应器的堵塞。

堵塞问题是影响厌氧生物滤池应用的最主要问题之一。

由于堵塞问题难以解决,所以厌氧生物滤池以处理可溶性的有机废水占主导地位。

(3)温度与pH的影响
大多数生物滤池在中温范围运行,即温度为25-400C。

厌氧微生物对pH值最为敏感,一般讲,反应器的pH值应在6.5-7.8之间,且应尽量减少波动。

5 厌氧生物滤池的研究现状及前景
研究现状:
(1)反应器的填料
填料是AF的主体,AF所采用的填料以硬性填料为主,如砂石、陶粒、波尔环、玻璃珠、塑料球、塑料波纹板等。

Muller和Marcini是最先认识到填料重要性的研究者之一。

对于填料的比表面积,相当多的研究者认为不是影响滤池性能的主要因素。

具有表面活性的填料对滤池内微生物的生长是否更有利,目前尚有不同看法。

但也有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活性炭填料的AF性能并不优越,因此有关这方面的问题仍需进一步研究。

还有的研究者研究了含微生物生长促进剂的填料,利用这种填料的滤池,微生物生长快,启动历时短,可维持较高的生物量。

(2)水力条件
较多的研究者倾向于全充满上向流AF中的流态接近完全混合。

Young等则认为,采用简单的推流或完全混合模式都是不合适的。

AF反应器中的填料对混合模式有明显影响。

有关AF内混合模式的研究较多,所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

其原因在于影响AF反应器混合程度的因素很多,除上述外,还有如温度梯度、污泥
浓度、污泥沉降性、反应器几何尺寸(如径高比)等等,笔者认为,在这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特别是关于水力特性相似律方面的研究。

(3)处理有机废水
AF主要用于处理溶解性有机废水,AF处理工业废水研究的部分成果见表1,AF处理生活污水研究的部分成果见表2。

80年代初以来,AF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已被广泛用于处理各种不同类型的废水,最大的AF容积达12500m3,多数在中温条件30~38℃下运行,有机负荷0.1~15kgCOD/(m3·d)不等,常采用的有机负荷为4~8kgCOD/(m3·d),COD去除率在60%~95%的范围内变动。

前景:综上所述厌氧生物滤池反应器是一种简易、高效、低耗的废水处理装置,已在废水处理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同时,有些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如①反应器放大设计的相似理论问题;②加强反应器颗粒化规律及生物膜附着过程机理的研究,以缩短启动时间;③加强填料技术的研究,以开发性能更好、价格低廉的新型填料;④从生态学角度深入研究AF中微生物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以明了AF性能的本质因素等。

参考文献
1 钱易,米祥友.现代废水处理新技术.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2 周勇.变速厌氧生物滤池处理城市污水试验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重庆:重庆建筑大学,1994
3 李云.上向变速流缺氧生物滤床处理城市污水试验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重庆:重庆建筑大学,1996
4 钱易,王凤芹.常温下厌氧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给水排水,1994;20(1)
5 Kobayashi H A et al. Treatment of low strength domestic waste water using the anaerobic filter. Wat Res, 1983; 17(8)
6 严月根.低浓度污水生物处理的进展.中国给水排水,1988;4(5):42
7 国家环境保护局.低浓度污水厌氧—水解处理工艺.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1
8胡纪萃。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理论与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