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合集下载

毛概课件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毛概课件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 毛泽东 《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毛泽东思想概论
第三章 第二章
中共二大: 中国革 命的对象就是帝国主 义和封建主义
毛泽东思想概论
第三章
问题: 帝国主义侵华有功吗?
结论: 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一切灾难 的总根源。
毛泽东思想概论
第三章
为什么要反对封建主义?
第一、封建剥削制度是帝国主义统治中 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 统治的社会基础。
这是近代者谢缵泰所作,在香港发表。有人为此画题词:沉沉睡睡我中华, 哪知爱国即爱家,国人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
不同点
旧民主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 革命
时代特点
领导力量 指导思想
属于资产阶 无产阶级社会主 级民主革命 义革命范畴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民 马克思主义 主主义
革命前途
相同点
资产阶级共 人民民主专政国 和国 家 主要的任务都是反帝反封; 革命的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民族 民主革命
(三)中国为什么形成半封建 社会而非资本主义社会?
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
但这种刺激作用是十分有限的。 封建制度的根基依然保持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 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官僚资本联合挤压。
(四)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革命的性质、两大根本任务
(1)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
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关于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所有。
没收官僚资本具有双重的革命性质。
毛泽东思想概论 第三章
关于保护民族工商业
“新民主主义革命所要消灭的对象, 只是封建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只是地 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而不是一般地 消灭资本主义。” 发展经济的总方针: 在国营经济领导 下,五种经济成分统筹兼顾,分工合作, 以促进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 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学习要求: 1.了解近代中国革命发生的客观条件,掌握中 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主要矛盾和 民主革命的历史任务;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 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2.熟悉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掌握新民主主 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 3.深刻认识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 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和三 大法宝,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最主要的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反对帝国主义的压迫争取民族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 独立,反对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实现人民解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本主义
签订 《南 京条 约》
清 廷 上 谕

孔 宋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无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 年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新民主主义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基本内容;1948年,他在《在晋绥干 年 他在《 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表述了总路线内容。) 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表述了总路线内容。)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继续发展
解放战争时期及建国前后,党和毛泽东总结中国 解放战争时期及建国前后 党和毛泽东总结中国 革命尤其是解放战争以来的新经验,继续发展了新 革命尤其是解放战争以来的新经验 继续发展了新 民主主义的革命理论。 民主主义的革命理论。 1. 提出了“十大军事原则”为主要内容的新的军 提出了“十大军事原则” 事理论; 事理论; 2.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的总路线; 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的总路线; 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的总路线 3.关于政策策略理论的新发展; 关于政策策略理论的新发展; 关于政策策略理论的新发展 4关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的思想; 关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的思想; 关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的思想 5.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毛概第3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PPT课件

毛概第3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PPT课件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无产 阶级和中国共产党
一大会址 21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工人 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
资产阶 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22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中国革命如果没有无产阶级的领导, 就必然不能胜利。
——毛泽东
23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思想文化上:
8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传教士正在向上海徐家汇一带的孩子们传教
9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另一方面,帝国主义的侵 略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然经济 的解体,但并没有使中国发 展为资本主义国家
10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 进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 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一个半 封建的社会;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残 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 了一个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
路线,提出了转变的思想。 中国革命的实践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和
发展的客观条件。
18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19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总路线是相对于具体路线而言的根本指导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包括中国革命的对象、 动力、领导力量、依靠力量和发展前途。
共同富裕。这两大任务不能互相替代,但又互
相关联着。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
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
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
14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毛概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总结

毛概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总结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总路线基本纲领革命道路基本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1)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2)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一)近代中国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社会性质和社会矛盾)演变过程5个关键点:《天津条约》(进一步加深)《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北京条约》--------《辛丑条约》(完全沦为)《马关条约》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中国仍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仍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总结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六大特点:第一,半封建第二,半资本主义第三,半独立第四,半殖民地第五,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第六,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

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是最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矛盾是主要矛盾(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社会性质决定社会矛盾决定革命任务决定社会性质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自1914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来,发生了新的变化,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1919年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近代中国革命包括:P书上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条件6:社会条件:中国人民斗争(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趋势)阶级基础:工人阶级壮大和工人运动发展(自在阶级——自为阶级)思想和文化条件:新文化运动思想武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转折点: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实现标志:中国共产党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同点①社会性质: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教学目的
主要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使学 生能够深入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形成、基本内容及其意义,认识 这一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结晶, 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指南,是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教学重点与难点
近代中国国情和两大历史任务的关联 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对中国革命经验的 概括和总结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政体:民主集中制的 人民代 表大会制
1、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毛泽东在1947年12月所作的《目 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中, 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 济纲领:“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 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 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 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 保护民族工商业。”——毛泽东 选集第4卷
帝国主义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
工人阶级——领导阶级 2、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农民阶级 城市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知识分子 小商人 手工业者 自由职业者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1)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 题,也是新民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它是 区分新旧民主革命的根本标志第二,中国革命 的形势发展历史地落在无产阶级身上,无产阶 级自身的特点和优点决定能够担当领导并完成 民主革命的任务。 (2)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通过其政党来实现的,它 是在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实现的。 (3)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率领被 领导者(同盟者)向着共同的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 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 导者给以政治教育。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国情与革命)1.近代中国的最基本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2.帝国主义列强侵占中国产生的影响:(1)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手段,使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半殖民地化。

使中国丧失了许多主权和政治上完全独立的地位。

(2)帝国主义的侵略虽然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但并没有使中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3.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原因:要把中国变成他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4.中国没有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因:(1)封建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依旧保持着,并占优势(2)中国民族资本有先天的不足,民族资本中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占了很大部分,工业的比重不高,它所经营的主要是轻工业,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不能构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在技术和设备等方面,不得不依赖于外国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外国资本、本国官僚资本和封建势力的多重压迫5.近代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由社会性质决定)(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6.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由社会性质与矛盾决定)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前提。

7.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8.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期间,为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9.1914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17十月革命以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起了一个新的变化。

10.近代中国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11.1919年五四运动后,中国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舞台,由自在阶级转变为自为的阶级。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人民战争的理论和
一系列的战略战术原则。的根本所在。
39
3.党的建设
要建设一个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 党,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 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
作风建设。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思想
建设始终放在首位 。必须加强党的组 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必须把党的建设同
人民军队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
对领导,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 的根本原则,是保持人民军队 无产阶级性质和建军宗旨的根 本前提,也是毛泽东建军思想 的核心。
37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
宗旨,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
基本前提,也是人民军队一切 行动的根本准则和一切工作的
出发点与归宿。它集中体现了
人民军队的本质,是人民军队 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
18
新与旧民主革命相比有其新的内容和特点:
集中表现在: 中国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 主义革命的时代; 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 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 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 义; 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 本主义。
19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1.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政治纲领的基本内容是: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 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 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 共和国。国体——各革命阶级 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 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2
抗日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革 命理论达到成熟。总之,没有中 国革命的实践,没有对实践经验
的概括和总结,也就不会有新民
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3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3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3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密切结合和有机统一。
1.近代中国的国情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范畴,它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在政治上争取和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去反对共同的敌人;在经济上保护民族工商业,容许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发展。它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而不是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它所要实现的目标是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改造小生产的私有制。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1.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首先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毛泽东指出:“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 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力量,要战胜作为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集中代表的国民党所领导的强大的反革命力量,就必须把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都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其次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也造成了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性,这就使得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有必要采取正确的统一战线的策略,把一切可以团结和利用的力量尽可能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以逐步从根本上改变敌强我弱的态势,夺取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

毛概第三章课件

毛概第三章课件

国与日本,签约地点:北京)
* 满洲里界约(1911年(宣统3年)12月20日,中国与俄国, 签约地点:满洲里)
* 中英续订藏印条约(1906年(光绪32年)4月27日,签约地
点:北京) * 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1905年(光绪31年)12月22日, 签约地点:北京) * 辛丑条约(1901年(光绪27年)9月7日,签约地点:北京)
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鸦片战争后, 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 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 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推翻 三座大山),一个是实 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 共同富裕 。
(二)中国革命的性质与时代特征
1.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之路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 资产阶级改良派:百日维新 地主阶级代表:洋务运动 民族资产阶级:辛亥革命 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探索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对中国革命经验的总结
二大:明确党的革命纲领,领导工人运动,京 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认识统一战线。 三大:提出国共合作,未明确无产阶级的领导 权。 四大:明确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 的思想。1926年前后逐步形成新民主主义革 命思想 大革命失败:系统总结和艰辛探索 遵义会议:对革命的认识逐步成熟 抗日战争: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解放战争:成熟与完善
第一、帝国主义通过侵略战 争迫使中国政府与他们签订一系 列不平等条约,从政治、经济和 文化上控制中国,使中国在很大 程度上半殖民地化。
1840年----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 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转折点,也是中 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起点浮雕)
关天培血战虎门
(鸦片战争剧照)
* 中俄密约(1896年(光绪22年)6月3日,莫斯科) * 马关条约(1895年(光绪21年)4月17日,马关,与日本) * 中英会议藏印条款(1890年(光绪16年)3月17日,印度 加尔各答;补充修订:1893年12月5日,大吉岭) * 中英烟台条约(1876年(光绪2年)烟台;中国与英国)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 三 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
理论
在近代中国这个政治、经济、文化都极 其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 行革命,首先遇到的问题是进行一场什么 性质的革命?如何进行革命?以毛泽东为代表 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 义革命理论,正确地回答了中国革命的基本 问题,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方向。
案例讨论:
• ( 1 )中国是怎样由封建社会变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 ( 2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特点是什么?
•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 本特点
• 第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 统治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已经同帝国 主义侵略势力狼狈为奸,互相勾结, 成为帝国主义奴役近代中国的社会 基础。
• 第二,《南京条约》的签订和实施,加 速了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国 开始卷入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逐步沦 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销售场所和原料 产地。 • 第三,它对中国人民的生活带来了灾难 性的影响。鸦片战争的巨额赔款和鸦片 大量输入所产生的银荒,使清政府的财 政危机日益严重,中国人民所受到的毒 害和负担更加沉重。
新民主主义思想基本成熟
• 1948年,他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 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 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 • • • •
•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 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 矛盾,这些就是近代中国社 会的主要矛盾。当然还有别 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 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 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

第3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3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 3、辛亥革命
• • • • • 背景: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1901年《新丑条约》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 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提出“三民主义”。 过程:1911年10月爆发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 1912年元旦建立中华民国,孙中山任临时总统,并颁布资 产阶级宪法《临时约法》。 • 但由于国民党妥协分子和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压迫, 孙中山被迫让位,把权力交给了代表旧势力的北洋军阀袁 世凯。袁上台后——称帝——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军阀混战。

签订《辛丑条约》。
一批不平等条约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对当时社会 的特点进行了科学分析: 第一,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的命脉, 并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的力量。在沦陷区,则一切被 日本帝国主义所独占。 第二,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是被破坏了; 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不 但依旧保持着,而且同官僚买办资本结合,在中国的社会经 济生活中占着明显的优势。 第三,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并在中国政治的、 文化的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但是,它的力量很软弱,没 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 革命的任务: • • 近代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 国革命的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 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
• 所以,中国近代革命必须两面作战,既是反 帝的民族革命,又是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民 主革命,成为民族和民主革命的统一体。
2、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 资产阶级革命,它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鸦片战争—辛亥革命)
• 2、戊戌变法(103天,又称“百日维新”) • • • • • • 时间:(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 背景: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签定,资产阶 级改良派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改良派 方式:通过实施“新政”,对封建制度进行自上而下 的改革 目标:以“救亡图存”为口号,效仿西方资本主义制 度,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要想实现民族独立 和国家富强的目标,依靠封建统治者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是根本不可能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道路在中国根本行 不通。

毛概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毛概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日本
奉系军阀 奉天、黑龙 张作霖、张 日本
晋系军阀
阎锡山
日本
五、由于中国是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 或半统治之下,由于中国实际上处于长期的不统 一状态,又由于中国的土地广大,中国的经济、 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六、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 迫,特别是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大局进攻, 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 一直大批地破产,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和不 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
视频:遵义会议
经过抗日战争时期的
锻炼,党对中国革命的认 识逐步成熟。
毛泽东指出:
“在民主革命时期,经过 胜利、失败,再胜利、再失 败,两次比较,我们才认识 了中国这个客 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 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基本 纲领、人民军队建设、革命根据地建设和 党的建设等多方面得到展开,使新民主主 义革命理论达到成熟。 解放战争时期,党和毛泽东总结中 国革命尤其是解放战争以来新的经验,完 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要反对封建主义?
第一,封建制度是帝国主义 统治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 的社会基础; 第二,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 是中国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 的主要障碍;
毛泽东指出:“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 国的主要的社会基础,是用封建制度剥削和压迫 农民的阶级,是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阻碍 中国社会前进而没有丝毫进步作用的阶级。” 反对封建主义,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在经济 上消灭封建制度,在政治上消灭军阀的专制统治,
社会性质 社会矛盾
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社会性质社会矛盾革命任务
根本任务: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

毛概第三章

毛概第三章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基本国情: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

毛泽东在党的八七会议上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取得的。

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总路线的内容: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敌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动力:工人阶级(基本动力)、农民阶级(主力军)、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领导:无产阶级及其政党。

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

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标志:革命领导力量不同。

革命前途:社会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性质不同,又相互联系,紧密衔接的,中间不容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

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1、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民族的“是指:①在内容上,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对立性;②在形式上,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民族形式和民族特色;③为全民族中90%以上的工农大众服务的,是人民大众的文化,也是民族的文化。

第三节新民主主义的道路和基本经验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三大法宝的关系: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而党的组织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而形成的具有独创性的关于中国人民革命的理论。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和基本纲领
•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
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的最初表述
毛泽东1939年12月提出:▲“所谓新 民 主主义的革命,就是在无产阶级领 导之 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47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 是我们的友?这是 革 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 去一切革命成效甚少的 原因,就在于没有团结 真正的朋友,去攻击真 正的敌人。”
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 是过渡的形式, 但是不可移易的必要的形式
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人民不分男女、信
仰,无论财产、教育,一律实行平等的
选举制,通过乡、区、县、省直至全国 的5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各级人民政 府以行使人民赋予的职权,体现各阶级 在国家中的地位,体现新民主主义的精
(2)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 线,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关键环节。 ②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革命武装,这是实现领 导权的坚强支柱。 ③必须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这是实现领 导权的根本保证。 ④必须实行独立自主原则,对资产阶级实行既 联合又斗争的方针,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基本策 略。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 (1)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 • 民主革命
• (2)中国革命分两步走,前途是社会主义 •


第一步: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

高中历史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高中历史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教学目的:主要通过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基本内容及其意义,认识这一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结晶,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指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内容主要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新民主主义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重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创新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及其指导意义难点:近代中国国情和两大历史任务的关联课时:2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毛泽东同志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和解决一切革命问题的依据。

(一)近代中国的国情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随着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改变了中国社会一般发展的轨道,使社会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一个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为半封建的中国。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为了给中华民族带来文明和发展,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而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阻碍中国的自主发展,防止出现一个摆脱它们控制以至与它们竞争的新型资本主义国家。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也是根本任务就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繁荣富强的国家和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这两大历史任务是相互关联着的,只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才能为完成后一个任务创造条件。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马克思

恩格斯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马克 思恩格斯他们通过对俄国原始 土地公有制的农村公社的研究, 突破了他们原先根据西欧社会 发展提出的“五种社会形态 说”,提出了关于俄国等经济 文化落后国家可能在“国际交 往”的作用下,通过吸收资本 主义社会创造的发达工业生产 力和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 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 夫丁峡谷”、走非资本主义社 会发展道路的设想。
一、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思想来源和国 情况依据
(一)新民主主义来源于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 和”跨越论”
马克思恩格斯所持的是民主革命与 社会主义革命革命阶段论与不断革命论 辩证统一的思想。在1848年欧洲革命中 ,他们认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是无 产阶级革命的直接序幕”。无产阶级必 须积极参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帮助资 产阶级彻底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 级民主共和国。在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后 ,无产阶级要不间断地进行革命,要同 农民联盟,为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 无产阶级专政而斗争。


(1)关于革命的对象和任务 帝国主义 封建地主阶级 官僚资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 是反帝反封建,推翻帝国主 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 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
长征到陕北后的毛泽东

(2)关于革命的动力和领导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首先,近代中国是一 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不是资本主义社会,因此中国 革命在性质上只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族民主革命;其次, 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经济上的软弱性和政治上的妥协性,不 可能领导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再次,由于 中国无产阶级的历史特点决定着中国的民主革命只能在无 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才能取得胜利。 中国革命的对象和任务决定参加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的 广泛性。革命的动力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 和民族资产阶级。其中占人口80%的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 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民族资产阶级是不可缺少的 同盟军。无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阶级。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论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论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 问题
• 一、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重要法宝 •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指出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 党在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三个主要的法 宝。”“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 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 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 个武器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这就是三 者的关系。”
• (一)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与实践 • 1949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所 指出的——“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 就是工人阶级(通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 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就是我们 的公式,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 领。”
(二)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的基本 内容
• (1)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提出 • 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 主专政》一文,系统地总结了中国民主革 命的历史经验,完整地提出了人民民主专 政的理论,科学地阐释了建立人民民主专 政国家的历史必然性,论述了人民民主专 政的一系列根本问题。这篇文章的发表, 标志着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完全形成
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意义
• 第一,实现了中国革命由城市向农村的历史性转 变,保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 • 第二,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指导中国革 命取得了最后胜利。 • 第三,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 的学说,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解放斗争 提供了重要经验。 • 第四,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 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 要标志。
四、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一)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路线方针 政策 1。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也是新民主 主义的基本纲领之一。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
❖ 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指 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的理论;丰富发 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的理论;是运 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中国具体问题的光辉 典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 的方法论意义。
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 法宝,三个主要法宝。”
农村革命根据地 示意图
2、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内容
(1)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 (2)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可能性 (3)“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 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革命根据地为战 略阵地三者密切结合的红色政权建设的总概念
3、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意义
南昌起义 指挥部一江西
大旅社
1、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毛泽东等人在实践中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 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并进行了理论论述。
2、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内容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农村为工作重心,以 根据地为依托,以政权为杠杆,以土地革命为基本 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夺取全国胜利 的道路。
2、武装斗争
(2)中国的武装斗争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有 根据地的农民战争(实质) 第一,农民是武装斗争最广大最深厚的力 量源泉 第二,农民深受三重压迫,是无产阶级最 可靠的同盟者 第三,农村是反动统治相对薄弱的地方 第四,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
3、党的建设
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是由党的性质和历史使命决定的 ❖ 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 ❖ 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形成条件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背景; 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近代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呼唤新的领导阶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一、单项选择题(70题)1 .近代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 )AA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B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C.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D .无产阶级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矛盾2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近代中国不可能是一个独立的民主国家,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巨主义压迫;内部没有起码的资产阶级民主,反动统治阶级凭借强大的反革命武装对人民实行独裁恐怖统治。

这种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进程的一个主要形式是( ) CA .争取民主B .农民运动C .武装斗争D .工人运动3 .正式制定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在〔)BA .中共一大B .中共二大C .中共三大D .中共四大4 .近代中国的( ),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AA .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B .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C .领导阶级和革命力量D .革命前途和革命手段5 .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般的资产阶级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革命,最根本的原因是( )CA .指导思想不同B .革命的前途不同C .领导阶级不同D .革命的纲领不同6 .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 )AA .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B .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C .人民群众革命积极性的极大提高D .非常成熟的革命形势7 .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主要区别是( )DA .是否代表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B .是否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有极密切的关系C .是否与劳动人民存在对抗性质的矛盾D .是否与无产阶级存在对抗性质的矛盾8 .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所指出的无产阶级“最接近的朋友”是( ) AA .贫农B .中农C .民族资产阶级D .雇农9 .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所说的中产阶级主要是指( )DA .小知识阶层B .买办阶级C .自由职业者D .民族资产阶级9 .无产阶级领导的1921 -1949年的人民革命在性质上属于( )CA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 .社会主义民主革命C .新民主主义革命D .共产主义革命10 . “因为中国资产阶级根本上与剥削农民的豪绅地主相联结相混合,中国革命要推翻豪绅地主阶级,便不能同时推翻资产阶级。

”这一观点的主要错误是( )CA .忽视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必要性B .未能区分中国资产阶级的两部分C .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D .不承认中国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区别11 .毛泽东提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的重要思想是在( )CA .五四运动时期B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C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D .抗日战争时期1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是( ) CA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B .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C .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D .保护民族工商业13 .毛泽东首次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科学概念的著作是( )BA .《<共产党人>》发刊词》B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C .《新民主主义论》D .《论联合政府》14 .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这是因为( )AA .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外部没有民族独立B .中国的民主革命实质是农民革命和农民战争,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C .中国革命的敌人在城市是强大的,而在广大的农村比较薄弱D .中国经济以地方性农业经济为主,便于在农村实行“工农武装割据”15 .毛泽东提出全党“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一观点的会议是( )AA .中共八七会议B .中共五大C .中共湘赣边界一大D .古田会议16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解决土地问题的政策是(C)A .没收地主土地B .消灭封建和半封建剥削制度C .减租减息D .孤立地主阶级17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时期建立过不同政权形式,而对地主阶级态度差别最大的两种政权形式是( ) BA .工农民主政权与苏维埃政权B .工农民主政权与“三三制”政权C .人民民主专政与苏维埃政权D .工农民主政权与人民民主专政18 .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总结我们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 ) AA .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B .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C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D .根据政治形势、阶级关系和实际情况及其变化制定党的政策19 .《共同纲领》规定我国的国体是( )CA .工农民主专政B .苏维埃共和国C .人民民主专政D .资产阶级共和国20 .人民民主专政具有广泛的民主性,它相对于其他国家无产阶级专政的最大特点是包括了( ) DA .小资产阶级B .工人阶级C .农民阶级D .民族资产阶级21 .新民主主义理论达到成熟的历史时期是( )CA .国民革命时期B .土地革命时期C .抗日战争时期D .解放战争时期2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首要问题是( )CA .弄清革命的性质B .找到革命的道路C .分清革命的敌友D .指出革命的前途23 .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是( )CA .封建主义B .地主阶级C .帝国主义D .官僚资本主义24 .毛泽东在1947 年十二月会议上提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是( )BA .没收操纵国计民生的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建立国营经济;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并引导农民发展合作经济;允许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富农经济的存在B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C .节制资本;平均地权;消灭资产阶级D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5 .中国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是( )CA .帝国主义的侵略B .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C .大资产阶级的统治D .封建军阀的统治26 .在中国革命进程中,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双重性质的事件是( )BA .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B .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C .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D .赎买民族工商业归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所有27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是( )CA .为抗战服务B .为工农兵服务C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D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28 .正确认识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是认清(D)A .中国革命的性质和任务B .中国革命的对象和领导者C .中国革命的前途D .中国的特殊国情29 .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是( ) DA .帝国主义B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C .官僚资本主义D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30 .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是( ) DA .买办阶级B .资产阶级C .农民阶级D .无产阶级31 .近代中国革命的两大历史任务是( ) AA .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B .推翻国民党的统治,建设社会主义C .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D .发展生产力,使中国稳步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32.区分中国新、旧民主革命的主要标志是( )CA .时代条件不同B .指导思想不同C .领导阶级不同D .革命前途不同33 .毛泽东思想是在同20 世纪20 年代后期30 年代前期党内盛行的错误倾向作斗争并深刻总结这方面验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种错误倾向主要是指( ) CA . “左”倾冒险主义B .城市中心论C .教条主义D .机会主义34 .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 )CA .民族资产阶级B .无产阶级C .农民阶级D .城市小资产阶级35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 ) AA .无产阶级领导B .革命前途C.革命对象 D .革命动力36 .中国资产阶级分为两个部分,他们是( ) AA .民族资产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B .官僚资产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C .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D .民族资产阶级和农村富农37 .无产阶级要实现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其核心问题是( ) AA .对于农民的领导B .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C .分清敌友D .建立广泛的民主革命统一战线38 .中国民主革命的动力主要是指( )CA .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小商人、独立的手工业者B .工人、贫雇农、中农、民族资产阶级、自由职业者C .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D .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中间势力39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之所以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原因在于( ) BA .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B .革命的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而不是一般地反对资本主义C .革命的领导权仍然掌握在资产阶级手里D .革命的指导思想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而不是马克思主义40.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社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 )CA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 .资产阶级民族革命C .农民革命D .社会主义革命41 .抗日根据地“三三制”政权中的中间分子代表( )DA .小资产阶级B .农民C .民族资产阶级和地方势力派D .民族资产阶级、开明乡绅和地方实力派42 .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关键是建立( )CA .无产阶级的天然领导地位B .武装斗争C .统一战线D .农村革命根据地43 .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是( ) BA .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C .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D .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合统治的人民共和国44.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体是( )BA .工农兵代表大会B .人民代表大会C .参议会D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45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特征是( ) CA .无产阶级的领导和工农联盟为基础B .对外防止帝国主义的侵略和颠极,对内镇压敌对势力的反抗,组织和管理国家的经济建设C .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D .实行议行合一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6 . “统帅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这一观点的错误实质在于( ) CA .抹杀农民阶级的革命性B .夸大资产阶级的作用C .放弃无产阶级的领导权D .忽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47 .新民主主义经济是( ) DA .社会主义经济B .半社会主义经济C .资本主义经济D .过渡性质的经济48 .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 )A .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B .国民革命的影响C .革命形势的不断高涨D .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49 .毛泽东提出“两个务必”是在党的( )AA .七届二中全会上B .七届三中全会上C .七届四中全会上D .七届五中全会上50 .毛泽东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