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作文素材与相关文言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宗元——多少凄楚烟水中一腔心事付幽胜
一、作家简介◆人物导语
逆境出成果。
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分析一些古代圣贤的创作情况时说:“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惟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其实,古往今来,大凡成就万世不灭之著述的人,又有几个不是在逆境中磨练出来的呢?李煜如此,苏轼如此,柳宗元也如此。
●作家档案
柳宗元:773年—819年(时代:唐代)
字号:字子厚;因为他是河东人,终于柳州刺史任上,所以人称“柳河东”或“柳柳州”
籍贯: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
生活经历:柳宗元出生在一个世代官宦之家。
其曾祖父官至中书令,因得罪武则天而死。
其父柳镇,在玄宗时遇到安禄山之乱,携家避隐于王屋山。
后上书言事而授官,在郭子仪属下任职,并累次升官。
柳宗元是个神童型的天才,史书称其小时候“精敏绝伦”,“为文章,卓伟精致”。
二十岁时与刘禹锡为同科进士,官授校书郎。
三十岁时与刘禹锡、吕温等结识王叔文。
王叔文等人看他是个奇才,把他提升为礼部员外郎,并准备大加重用。
但不久“王叔文集团”“永贞革新”失败,柳宗元也因为和王叔文的关系而被贬为邵州刺史。
在去上任的半路上,又再次被贬为永州司马。
与此同时,刘禹锡和其他六人也都受到类似处分,这就是历史上的“二王八司马事件”。
他在永州一呆就是十年,那里属“荒疠”之地,他便“自放山泽间”,与山水为伴。
元和十年(公元815年),他返京后复出为柳州刺史,直到公元819年于柳州逝世。
临死前,柳宗元写信给好友刘禹锡,并将自己的遗稿留交给他。
后来刘禹锡编成《柳宗元集》。
作品:《河东先生集》
名望: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古文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与同时代的大诗人韦应物常被相提并论,合称“韦柳”,是继“王孟”(王维、孟浩然)之后两个有名的田园诗人,被评论者认为是继承陶渊明的传统,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和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心系民生的柳宗元
柳宗元,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柳宗元被贬柳州后,致力改革的都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地方。
最明显的成效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释放奴婢,开凿水井,兴办学堂,开荒建设,等等。
柳州原先是一个原始的荒蛮之地,当时沿袭一种残酷的风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沦为奴婢。
”柳宗元发布政令,使得那些沦为奴婢者仍可由家人出钱赎回。
柳宗元在柳州做的另一件大事就是兴办和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并亲手创办了很多学堂,采取各种方法鼓励儿童积极念书。
针对当地百姓迷信落后的习俗,柳宗元严令禁止江湖巫医骗钱害人,同时推广医学。
他在从来不打井的柳州,接连打出好几眼井,柳州人从此喝上了干净甘甜的地下水。
【角度•拯救提示】避开柳宗元的文学之成就,描述他刺史之功德,那种心系民生的情怀,令人感动。
【实战•拯救片段】你“少时陈力希公侯,许国不复为身谋”,然而“永贞革新”的失败使你被贬南夷,辘辘南行的车轮辗碎了你峨冠博带的梦。
但是,岭南的瘴疫并不能将你击倒,你尽自己微薄之力造福永州百姓。
你打了井,办了学,放了奴婢,在这片蛮荒之地营造出一片绮丽的风景。
你以一带罪之身,化身为绵绵细雨,无声无息地滋润着岭南万物。
在你身后是一个但求无愧于心的灵魂,是祖国边陲的一抹绿意,细雨湿衣看不见,浸润万物显芳华。
高中课文中的柳宗元作品
【段太尉逸事状】他刚勇无畏,自荐平乱,勇闯郭营;他仁慈善良,手注善药,卖马市谷,仁愧焦令谌;他胸怀坦荡,力诫女婿,拒绝贿赂,节显治事堂。
一个大智大勇,大忠大爱的千古名臣形象如在眼前,不禁令人心驰神往。
今天,再读《段太尉逸事状》,我们应该将他作为一面镜子,审视自我,反思过去,面向未来,不断地完善自己。
素材一:汾阳王之子郭晞放纵士卒,为害邠州,百姓惶惶不安。
作为当地的最高行政官,节度使白孝德却因为畏惧汾阳王郭子仪的权势“戚不敢言”。
危急时刻,身处他州的段
太尉出现了,他怒斥白孝德“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不忍“人无寇暴死,以乱天子边事”,带着这样的情怀,他自荐平乱,勇闯郭营,理服郭晞,为当地百姓带来一片光明。
此素材可用于如下作文话题与观点:担当
【精彩运用】什么是担当?担当,是一种态度,一种责任,亦是一种行动。
那些为自己、他人,为国家、民族而勇于担当的人,历史一定会赋予他一枚闪光的勋章。
柳宗元笔下的段太尉就勇于担当。
汾阳王之子郭晞纵兵为恶,祸害百姓;而驻地最高行政长官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此时此刻,刚正沉勇、敢于担当的段太尉挺身而出,主动请缨,勇闯军营,理服郭晞,为当地百姓赢得了一方平安。
试想,如果今天,我们的社会中多一些这样“敢怒而又敢为”的担当者,那我们的社会是不是会更加和谐呢?
素材二:段太尉果断处斩了17名为非作歹的郭晞士卒,并将他们悬尸城外,以儆效尤。
这可惹火了骄横的郭晞士卒。
在郭晞的默许下,他们整盔戴甲,准备杀向段太尉。
惊闻此讯,白孝德慌了,而段太尉却微微一笑“无伤也,请辞于军。
”他拒绝了白孝德的护卫随从,“解佩刀,选一老卒持马,笑且入”这种泰山压顶而处之不惊的气魄与风度让愤怒“尽甲”欲杀之而后快的郭晞士卒都震惊了;之后的两个“固负若属耶”更是击中士卒要处,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郭晞终于出来了,不怕,段太尉只用三言两语就点明郭氏功名如何才能保存,引得“晞再拜”“邠州由是无祸”。
此素材可用于如下作文话题与观点:人格魅力沟通
【小石城山记】《小石城山记》是《永州八记》最后一篇。
作者先着力描绘小石城山的形状、布局和奇异的景色,然后转入到议论造物者的有无,用设疑的曲笔批判了天命观,同时倾吐了自己横遭贬谪、壮志难酬的悲愤。
文章跌宕开合,尺幅千里,正如前人所说:“笔笔眼前小景,笔笔天外奇情。
”作者写小石城山的景物,主要是在抒发一种感想。
当时有人认为美好事物是天用来安慰被侮辱的贤人,有人认为美好景物是灵秀之气所造成的,作者都加以否定。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及是,愈以为诚有。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
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此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是二者,余未信之。
”作者在这篇里发这种感想,是因以上各篇中所发出的身世之感密切结合着的。
要是相信天是有意志的,那么作者的被贬斥,是天意,也就用不到愁怨不平了。
要是相信这些美好景物是天用来安慰贤人,那就不免要自我陶醉,会忘掉自己遭受迫害的愁怨不平。
正由于作者不相信这些,所以把个人的身世之感同山水结合起来写,写得情景交融。
从这些山水记中显出作者不相信天有意志,感叹自己遭受迫害的思想情趣来:一腔心事付幽胜,多少凄楚烟水中!
【读思牵手】永州,今湖南零陵,在唐时还是一个未经多少开发的地区,僻远荒凉。
永州司马只是安置流放官员的一种名义上的职务。
柳宗元作为一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革新家,在这样的处境里,还要时刻担心受更重的迫害,其心情之抑郁苦闷可以想见。
但就是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柳宗元却取得了如此光辉杰出的成就,读了之后,亲爱的你有什么感受?
【释疑参考】可以说,在永州的十年,是柳宗元生平最为困厄,最为艰难,心情也最为孤寂郁愤的十年,但正所谓祸兮福所伏,福兮祸所倚,这穷蹙的十年,居然真正造就了一个古文大家的绝世风范,就在这种环境下,就在这种心情下,柳宗元的郁郁才思得到了强烈的激发,发言为文,莫不悲恻动人,寓言、山水游记以及记叙文都取得了整个一生中最光辉最杰出的成就。
《永州八记》、《捕蛇者说》、《三戒》、《段太尉逸事状》……这些代表柳宗元最高成就,散文史上赫赫有名的篇章都莫不作于这僻远凄幽的永州。
幸与不幸,曷可言哉!
【鞭贾】卖鞭子的商人以劣充优,招摇撞骗,牟取暴利,富家公子不辨真伪而上当受骗,甚而至于争道击马,马鞭断折。
这样的事情在朝堂、在人生中又何其多呢!无真才实学,凭“空空之腹,粪壤之理”窃居高位,而有识之士“以不知而轻,以无比而遗,有未效之用,身在无誉之间,终然永屈”。
这就要求我们睁大双眼,发现真正的才与善。
对今天的我们仍有警醒作用。
【佳作欣赏】
柳宗元的时间和空间
造化弄人。
不管是洒脱的李白、严肃的杜甫,还是忠诚的屈原、恬然的陶潜,似乎人总是逃不过命运的捉弄,追求什么偏偏得不到什么,得不到什么却又向往什么,执著而高洁的柳宗元也毫无例外。
翻开《愚溪诗序》,刚开始我还无法把他和那个满腹经纶却被一贬再贬最后终于柳州的文人联系在一起:他用平实的语调为我们叙述了一条溪水的过去,它风景绝佳,冉氏
尝居;它水流清澈,曾可浣纱。
这过去讲完了的时候,我们看到了这里走来了一位落寞、孤寂的诗人,他说他以愚触罪,谪潇水上,这时我感到了他的难过和抑郁。
柳宗元来了,他一个人,缓缓而行,这多少使我想到当年的行吟泽畔的忧郁的屈原,他带着那场维持了146天便归于夭折的政治革新带给他的命运和创伤,满腔忧愤,无处可解,坐拥山水,却无心观赏。
失魂落魄的柳宗元又哪里想到这一坐就是十年呢?余秋雨在他的《柳州祠》中这样写:“他的日子荒凉而孤寂。
这期间,亲戚朋友不来理睬,地方官员又时时监视。
”灾难使他万分狼狈,蓬头垢面,我知道他将终生无法再从永州回来,回到他向往一展宏图的长安——朝廷规定他终生不得量移,和他一样遭受着老死贬所命运的还有另外七个司马,即使是这样,我依然没有读到他穷途末路的浓郁的感伤和寂寞,直到他的文笔将那些浸透了强烈情感色彩的景物一一在文中展开、铺陈,从溪到泉,由池而堂,步至愚亭,回头张望,又见愚岛,景物历历,迤俪疏朗。
就这样我们被他带入了那个世界,抬头是永州的山脉与天空,低头还是永州的丘壑与溪泉,天空无限,而永州却也没有他的自由;流水东逝,带不走他的愁思。
柳宗元失去了他想要的空间——那聪明人聚集的朝野,但那里却留着他的梦想和志向,对于如今坐在愚溪之上的他来说,长安是忘记不得也归去不得的远方了。
他原需要一席之地来施展自己的才华,兼济苍生,造福百姓,然而命运使他仅仅做了封建版图上的一枚棋子,被宪宗轻轻一移,就到了荒芜人烟的永州,他需要更大的空间来稀释和缓解自己的哀愁与苦痛,于是愚溪的一草一石就被哀痛的双眼染上了浓得化也化不开的愁怨,字字是景,句句是泪。
然而柳宗元有的是时间,所以他熟悉这里每一条河流的每一处细微的转折,他了解此处每一座丘壑的每一次无端的起伏,仿佛那就是命运本身,柳宗元用自己的生命去解读和剖析,他沉痛而缓慢,谨慎而孤独,我们就这样被他的眼睛和心灵带着,去涉过那些山山水水,反复、回环、舒展、迂曲,柳宗元用生命为我们做了永州风景的导航。
因此他的笔下,景物是那样疏朗熟稔,又是那样井然有序。
那是柳宗元的全部空间,那也是柳宗元的全部时间了吧……
此时,我知道我是被他带到他的世界里去的了。
他在愚溪之上发现了溪水的,不可灌溉,不可入大舟,不能兴风雨,总而言之,无以利世,这是他爱的溪流,他却发现了它的可愚之处,这是溪流的不幸,更是他自己的不幸,但更不幸的是,他也在这可愚的溪流之中发现了自己的可愚。
那一刻,柳宗元的心一定被自己刺痛了——向着遥远的长安观望,那里已是永远的远方了,来路漫漫,归路更加漫漫;向更远的远方回顾,可是即使在历史的长卷中,柳宗元也没有发现自己的知音。
天地茫茫,心海苍苍,他是真的孤独了,孤独得如同一个点,醒目地画在永州的溪边,不肯淡去,也无法绚丽。
只有文字还是自由的,那是一只畅达痛快无可顾忌的豪笔,至少他还有它,可以在愚溪之上洗涤尘杂,冲刷污秽,与溪水同纵同放,且歌且吟。
他依然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可他却迷惘着自己的价值。
柳宗元的永州岁月愤激处作旷达,旷达处却见愤激,终究是和那条“峻急而多坻”的溪水一样的了,我想若是他知道八年之后他又被一纸诏书移到了离大一统版图更远的柳州,又或者他所徜徉的不是那条湍急的溪流,而是一脉悠然的南山,一方如镜的池塘,他会不会多一些平静了呢?在那条风景尤绝的溪边,他是不是还记得《南华经》里“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的训诫了呢?
可是,也许,忘记了长安,安居于溪边,柳宗元就不再是柳宗元了吧……
【评析】用文学的笔调来叙写客观的历史,是近年来学生作文中涌现出来的最大亮点。
这篇作文可能在这方面会给我们极大的启示。
本文以柳宗元的《愚溪诗序》为蓝本,真切地带领我们走近了柳宗元,走进了柳宗元的精神世界。
“灾难使他万分狼狈,蓬头垢面,我知道他将终生无法再从永州回来,回到他向往一展宏图的长安”,柳宗元的遭遇和他的心态在这一个以“灾难”为主语的句子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然而命运使他仅仅做了封建版图上的一枚棋子,被宪宗轻轻一移,就到了荒芜人烟的永州”,举重若轻的一句极富文学色彩的话,使我们读到的是长长的叹息和深深的悲凉。
还有“柳宗元用自己的生命去解读和剖析,他沉痛而缓慢,谨慎而孤独,我们就这样被他的眼睛和心灵带着,去涉过那些山山水水,反复、回环、舒展、迂曲,柳宗元用生命为我们做了永州风景的导航”,似乎在写山水,似乎在作文章,又似乎在扣问生命,一段饱蘸着浓厚情感、浸染着斐然文采的文字,使我们读后荡气回肠。
类似的例子在文中比比皆是,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文化底蕴”吧.
生命如柳的柳宗元
春寒料峭,乍暖还寒,但柳这种生命力极强的树木却已一片翠绿。
望着生机盎然的绿柳,我不禁想起了柳宗元。
这位中国文学史上大师级的人物一生与柳狠有机缘,当然这不仅仅因为他姓柳。
初登仕途的柳宗元,在科名和仕途上比起唐代的另一位文学大师韩愈要得意的多:21岁登进士第,31岁做按察御史,顺宗时,积极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被任命为礼部
员外郎,从而达到了他政治上的顶峰。
但好景不长,王叔文的政治革新由于受到宦官、藩镇和旧官僚的联合反扑而夭折,刚刚做皇帝才七个月的顺宗也被迫让位于太子李纯(宪宗),这一年是公元805年,其时,柳宗元33岁。
这年的11月,柳宗元与刘禹锡等8位改革派要员一起被贬为偏远州郡的司马,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八司马事件”。
而柳宗元则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从而开始了他后半生柳絮般飘零浮沉的孤寂生活。
但柳宗元毕竟是柳宗元,他犹如生命力顽强的柳条,随便折一段无论在哪里都会长出翠绿!在湖南永州这块被人遗忘的蛮荒,他拿出了足以震动华夏的《永州八记》,但这是他以10年青春为代价的!公元815年正月,柳宗元被宪宗皇帝诏赴长安,诗人喜气洋洋心花怒放的赶到了长安,但迎接他的却是当头一棒,他又被贬为更加荒凉的柳州。
此时,当初的八司马,除了早逝的升迁的,则只剩五人,而这五人又在同时被贬为远州刺史,高坐长安宝座的皇帝老儿又一次嘲弄了这些不安定分子。
“十年憔悴更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诗人生命的柳絮又一次漂泊远行。
是柳就恬然自安,是柳就可随处扎根发芽!这块“被原始野林笼罩着,潮湿蒸郁,暗无天日,人烟稀少,瘴疫猖獗”(余秋雨《柳侯祠》)的地方又能怎样呢?柳是从不怨天尤人的!在这块“一听地名就叫人惊栗”的“远未开化的南荒之地”开始了耕耘。
教人种树、种禾、养鸡、蓄鱼,并且“挖了井,办了学”,“修了寺庙,放了奴婢”------当然一生爱柳的诗人最得意的还是教柳州的百姓插柳,这大概是诗人的自砺也是为柳州后代造福吧。
无论如何,每年的春天,诗人必定在柳江之滨插柳。
跟着插柳的百姓们还编成民歌:“柳州柳刺史,插柳柳江边。
柳色依然在,千株绿拂天。
”而是人的好友吕温闻之也有诗作相赠:“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柳馆依然在,千株柳拂天。
”对此,诗人有《种柳戏题》一诗,算是对百姓和友人的回答:“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
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
好作思树人,惭无惠化传。
”诗人的“惭无惠化传”更多的是自谦,所以,直到今天,柳州人仍然思念这位“种柳柳江边”的柳刺史。
柳,这生命力顽强的柳!即使是飘浮不定的柳絮,一旦落地也会生根绽绿,勃发着盎然的生机!这大约是使人一生爱柳的原因,因为是人不仅以柳自喻更以柳自励、自警!
生命如柳是柳宗元的写照,也应该成为每个人的追求------
《旧唐书·柳宗元传》高考文言文阅读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
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
下笔构思,与古为侔。
精裁密致,璨若珠贝。
当时流辈咸推之。
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尉。
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
顺宗继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
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
转尚书礼部员外郎。
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
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为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堙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
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
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
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
吾与禹锡执友,胡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
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
其以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
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
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
有文集四十卷。
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
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旧唐书·柳宗元传》
1. 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下笔构思,与古为侔.侔:等同、相等
B.即罹.窜逐,涉履蛮瘴罹:遭到
C.韦执谊用事
..。
图:图谋,商量
..用事:使用的事情 D.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以男女质钱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
B.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C.宗元谓所亲曰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D.蕴骚人之郁悼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柳宗元既为朋友着想又能体恤百姓的一项( )
①禹锡有母年高②凡经其门,必为名士③当时流辈咸推之④蕴骚人之郁悼⑤仍出私钱赎之⑥请以柳州授禹锡
A.①⑤⑥ B.②④⑥ C.③④⑥ D.①②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
A.长江至岭南之间,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着柳宗元学习,结果那些人都出了名。
B.王叔文想重用柳宗元,但正赶上皇帝居位不久,王叔文的想法没有实现。
C.政治上,柳宗元没有显示出他才能来,可他在文学上的才华却得到了世人的称赞。
D.柳宗元是个非常重义气的人,当他得知朋友要被贬远行时,他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想替朋友减轻点痛苦。
5. 翻译下列句子。
(6分)
⑪写情叙事,动必以文。
(3分)
⑫其以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
(3分)
罴说
鹿畏貙①,貙畏虎,虎畏罴②。
罴之状,被发人立,绝有力,而甚害人焉。
楚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
寂寂③持④弓矢罂火⑤,而即之山,为鹿鸣以感⑥其类,伺其至,发火⑦而射之。
貙闻其鹿也,趋而至。
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
貙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
虎亦亡去。
罴闻而求其类,至则人也,捽⑧搏挽③裂而食之。
今夫不善内⑩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
(《柳河东集》)
【注释】①貙( chū):兽名,像貉(hé),比貉大。
②罴(pí):马熊或人熊。
③寂寂:静悄悄地。
④持:拿,握。
⑤罂(yīng)火:装在瓦罐中的灯火。
⑥感:感召,招引。
⑦发火:指去掉笼罩灯火的掩盖物,这是为了照明以便射箭。
⑧捽(zu6):揪。
⑨挽:拉开。
⑩善内:指注意加强自己的力量。
1.解释加点词。
①持.弓矢罂火拿②伺.其至等候③因.为虎而骇之于是④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依仗
2.辨析下列加点词的不同含义。
A.①而即之.山到②趋.而至快走③貙走.而虎至跑④虎亦亡.去逃跑
B.①能吹竹为.百兽之音吹出②未有不为.罴之食也成为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罴之状,被发人立,绝有力,罴的形状,披散着头发像人一样站立,非常有力气。
②而即之山,为鹿鸣以感其类。
(他)就走到山上,吹出鹿叫的声音来招引鹿的同类。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句是( D )
A.被.发人立通“披” 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通“背”
C.而倔.起阡陌之中(《陈涉世家》)通“崛”
D.虎亦亡.去
5,本文说明了怎样一个道理?强调了加强自身力量的重要性。
一个人如果自身不够强大,单靠外在伎俩,是很危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