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建设探索

合集下载

探索新形势下农村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探索新形势下农村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薄 弱
再者 ,文化资源地 理 的分布 与农 民需
化服 务 体 系
观认 为经济发展 了,文化 建设 自然也 跟上 来 ;对文化建设的投 入支 持 不够 ,不 是主 动筹 资,而是指 望政 府及 有关部 门的投资
或 援 助 。这 种 思 路 造 成 在 相 当长 的 一 段 时 间 内 ,农 村 基层 文 化 建 设 在 地 方 政 府 工 作
刨 的新 思路 ,成 为 当代 新 农 村 文 化 不 可 忽 视 的新 资 源 。
其 次 , “ 化 广 场 ” 开 辟 新 农 村 文 化 文 与城 市文 化 进 行 良性 互 动 的 集 合 点 。 有 了
中被 边 缘 化。 此 外 , 农 村 基 层 文 化 建 设 、 丰 富 的农 村 文 化 基 础 设 施 、 较 高 业 务 素 质 的 文 化工 作 人 员 都 需 要 充 足 的 文 化 建 设 资 金 , 而 有 限 的财 政 投 入 ,必 然 制 约 农 村 文 化 事 业 的建 设和 发 展 。 其 次 , 重视 “ 文化 ” 而 轻 视 “ 文 送 种

甚曝蕊强 k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探 索 新 形 势 下 农 村 文 化 服 务 体 系 的 建 设
口汪
摘 要 :尽 管 我 国 的 农 村 文 化 事 业 取 得






余 汉武
田晓 芳
首 先 ,这 一 城 市 标 志 落 户 到 了农 村 , 成 为 提 高 村 民 生 活 品位 的 第 一 平 台 。 随 着 农 村 经 济 的 飞速 发 展 和 群 众 生 活 水 平 的 日 益 提 高 ,农 村 群 众 对 精 神 生 活 提 出 了 更 高 的要 求 。 作 为 新 农 村 文 化 建 设 基 本 构 件 之

乡村文化建设探索

乡村文化建设探索

到文化 的甜头 , 真切体会 到文 化的价 值 , 而激 发他们 存新农 村文 从 化 建设 中的主动性和创造 性 。继续 办好文化节 庆 , 精心组织 好一年

届 的黑松苗 木推介会 , 丰富 内涵 , 强活力 , 之成为宣传 相邸的 增 使
共1 万余 册。 二是加强 基层文化俱乐部建设 。 全镇共 建成 3 个村级 0 文化 活动中心 , 办了阅览室 、 身房 、 创 健 电脑室 、 老年 活动 中心 , 有些
创新 ” 的精 神 , 广泛 开展社会 公德 、 职业 道德 和家庭 美德 教育 , 特别
文化和文化 产业的发 展出现 了好 的苗头 , 为我f D 快农 村文化建 这 fU ]
设 奠定 了一定 的基础 。但 新农村 文化建设要 真正取得成效 , 必须突 出一个“ 字 , 新” 要有新招 子 、 新作派 、 新气象 、 风貌。这东 省莒南 县相 邸镇 文化站
农村 文化是县域文 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 , 为进一步 营造 良好 的和
孙运 虎
三 、 点 思 考 几
谐农村 文化环境 , 强文化建设 , 加 提升农村 乡镇综合竞 争力 , 我们认 真总结 了近年来我镇农 村文化建 设的做法 与经验 , 入分析存在 的 深 困难 与问题 , 一步 明确我镇 农村 文化 建设 的思路 和措施 , 进 以积 极 的姿态投入到新农村 文化建设 中去 。
着力点放在基层 。一是开展群众文 化活动。一 年一届的全镇文 艺汇
场知识 , 让农村群众 从活动中学到更多致 富本领。要积极引导 、 扶持
农 民发展农村 特色文化产 业 , 让农 民在致富奔小 康的进程 中真正尝
演、 青年歌手大赛等活动 , 为固定的活动 品牌 。自发性 的群众 文化 成 活动遍布各 村 ( )晨练 、 居 , 木兰扇 、 太极 拳 、 老年拉 丁舞 等文 体活 动 逐 渐进 入普通群众生活 。 年来 , 多 坚持开展文 化下 乡活动 , 每年全镇 各 类文艺演 出 l 2场( )电影 4 场 , 次 、 2 为各 村图 书阅览 室新增 图 书

农村文化服务存在的问题和农家书屋建设探索

农村文化服务存在的问题和农家书屋建设探索

农村文化服务存在的问题和农家书屋建设探索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是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特别是对精神文化的需要愈加凸显,但是目前我国农村文化建设中还存在着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民需求相脱节、对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把握不足以及农村文化建设的数字化水平不够高等问题。

基于此,现对农村文化服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以农家书屋为例,提出农村文化服务策略,以期为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农村文化服务;问题;农家书屋引言文化认同是一个民族国家富有凝聚力的保障。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有助于提高国际社会地位。

近年来,文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制约,城乡文化差异逐渐增大,农民精神文化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影响下,农村地区逐渐完善文化服务体系,力求丰富农民精神生活,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水平,为乡村文化振兴打下良好基础。

1农村文化服务的重要意义1.1增强农民的文化自信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我国农村地区在长久发展过程中孕育了优秀的乡村文化。

这些优秀的乡村文化彰显了淳朴、仁厚的乡村社会习气,不仅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而且是农民文化自信不断增强的重要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推动着城乡迅猛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城乡文化的碰撞。

在文化碰撞中,农村的传统价值观念逐渐被质疑,乡村文化日益被边缘化,导致农民对乡村文化越来越缺乏自信。

因此,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开展农村文化建设,着眼农民的需求对乡村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变和创新性发展,既可以使乡村文化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也可以增强农民的文化自信1.2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以及生态振兴的全面振兴。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根魂所系,推动农村文化服务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引导。

推动农村文化服务可以改善民风、教化民心,进而推进乡村文化振兴。

新形势下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新形势下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加 强 农村 公共 文化 建设 、丰富农 民群众 精神 文化 生活 、创 新农 村 文化建 设 的体
市县一级图书馆要派 出专业人员到农村做好农家书及农家书屋工程信 息管理 系统的辅导工作,让农 民群众充分利用身边资源切实解决农 民群众 “ 买书难、
借 书难 、看 书难 ”的 问题 ,保 障农 民群众 的基 本 文化权 益 。
( 三) 要加 大 对县 级专 业剧 团 的投入
制和机制,以及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农村文化建设、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组织 领导等方面提 出了要求。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政策、措施
也 已经 非常完 善 ,重 要 的是如 何 贯彻落 实 。因此建 议 各级党 委 、政 府认 真抓 好 国家 和 文化 部 出台 的关于 农村 文化 建设 的各 项政 策措 施 的贯 彻落 实 , 真正 使农 村 文化 工作 在 各级 党委 、政 府 工作 中做 到 “ 五 纳入 ” , 即把农 村 文化 工作 :纳 入 各 级人 民政府 国 民经 济和 社会 发展 规划 、 纳 入各 级党 政领 导任 期工 作 目标责 任 制 、纳 入年 度丁 作计 划 、纳入 各级 财政 预算 、纳 入整 体 改革方 案 。
设 ,把各 种 文化 品牌 带进 了农村 ,如 “ 走 进 美的 小 区” ,将 专 业 团队 的歌舞 、 戏 曲、 曲艺 演 出送 到农村 、在 农村举 办各 种 歌手 人赛 ,关注 农村 留 守子 女 ,为 他们 举 办文艺 、书画 兴趣 班等活 动 ,农村 文 化建 设 呈现较 好韵 发展 态势 但 是,从全 国趋 势来 看 ,当前农 村文 化 建设仍 不平 衡 ,许 多地 区经 济 发展
首先 ,要解 决 各县 ( 市) 文化馆 、各 乡 ( 镇) 文化 站 ( 中心) 文化 干部 人 员编制

推动城乡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推动城乡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3年第期近年来,蛟河市全面准确地把握文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充分发挥文化建设在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上的重要作用,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文化条件。

蛟河市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

一、全市城乡文化建设基本情况蛟河市结合实际,建用并举,扎实有效地推动城乡文化建设,不断满足和丰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1、公共文化活动有声有色节庆文化活动异彩纷呈。

每逢重要节庆日,组织开展关东秧歌展演、元宵灯会、摄影展、农民书画联展、专场文艺汇演等10余项大型文化活动。

连续举办了11届红叶旅游节、5届中国黄松甸食用菌节、6届插树岭风情节、6届窝集口采摘节、8届中国吉林松花湖开江鱼美食节。

特色文化活动主题鲜明。

以做文明人、创文明城为主题,开展“蛟河市文明风尚三字歌”传诵活动;以“爱国爱城爱家”为主题,举办“蛟河之星”颁奖典礼;以挖掘、传承地域文化为主题,组织开展《蛟河村名文化集》、《中国正宗关东烟文化》等文化建设系列丛书编撰活动;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为主题,开展雷锋精神进校园、感动校园人物评选、《弟子规》国学学习等活动。

群众性文化活动日趋活跃。

采取政府补贴、群众参与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形成了一批能够常年坚持开展的惠民文化活动品牌。

如市艺术演出团体每年定期开展“走基层、送文化”活动,街道社区举办“邻里一家亲”等文艺演出,乡镇村屯组织开展“欢乐庄稼院”主题文化活动,每年演出100多场。

红叶舞蹈队、太极拳队、健身操队、篮排球协会等40多支全民健身队伍,每天早晚活跃在30多个健身点。

2、公益性文化事业成效显著文化馆、图书馆、文化站全面实行免费开放。

图书馆每年新订购期刊60多种、报纸20多份、图书5000余册,外借图书6000余册,每周开馆56小时,接待读者500余人次。

农村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与启示

农村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与启示

农村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与启示文化建设是农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体现了一个地区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底蕴,也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本文将探讨一些农村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并从中得到启示。

一、弘扬地方传统文化农村地区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在文化建设中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

比如,利用农耕文化开展丰收祭祀活动,让农民重温传统习俗;开展民俗节庆活动,吸引游客参观体验,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这些做法不仅能够传承和弘扬地方传统文化,还能够为农村地区带来经济效益。

二、推进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农村文化设施的完善对于农村文化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文化设施的投入,兴建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博物馆等设施,提供良好的学习、交流和展示平台。

同时,要注重基层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为农民提供良好的文化生活环境。

三、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文化队伍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直接参与和推动了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

因此,要加强对农村文化队伍的培养和管理,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

同时,鼓励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农村文化建设,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的局面。

四、利用新媒体加强宣传推广新媒体的发展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

可以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平台,进行农村文化的宣传和推广。

通过开展在线展览、线上文化活动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农村文化建设,扩大文化影响力。

五、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农村地区可以利用自身的文化资源,培育文化产业,推动乡村经济转型升级。

比如,发展乡村音乐、乡村戏剧等文化产业,打造特色品牌,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资者,为农村经济增添新的动力。

六、加强文化教育文化教育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和根本。

必须加强农村基础教育的推进,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同时,要加强农村文化志愿者队伍的培养,让更多的爱好者参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综上所述,农村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主要包括弘扬地方传统文化、推进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利用新媒体加强宣传推广、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以及加强文化教育。

宁德市农村文化建设探索

宁德市农村文化建设探索
群 文 论 坛
宁德市农村文化建设探索
包文宁’ 陈 生 (. 建省福 鼎市文化馆 3 5 0 . 1 福 52 0 2福建省 宁德 市文化 出版局 3 2 0) 5 10
员 的整体 素 质 ,塑造 他们 在 农 民 中 “ 化人 ”的形 象 , 以财 政扶 文 持 投 入 的形 式 ,用 “ 民办 公 助 ”方法 ,构建 农村 文化 站 、农 家 书 屋 、 农 民课 堂 , 以半 公益 性 文化 组织 的方式 ,不 断 熏 陶并提 升农 民们 对文 化 艺术 的兴 趣 爱好 。建 立老 人 协会 、妇 女 互助 会 ,培育 乡村家 庭和 谐精 神 ,推动 农村 集体 凝聚 力 的形成 。 ( )丰 富农 村 文 化 艺 术 活 动 。结 合 文 化 部 近 期 出 台 加大 三 对 民营 艺 术表 演 团体扶 持 力度 的意见 通知 ,以经 费补 助形 式 请他 们 编 演 移 风 易 俗 、 尊老 爱幼 、行 为道 德 、 集 体 荣 誉 感 等 的节 目 到 农 村 基 层 去 演 出 ,继 续 加 强 广 播 电视 村 村 通 、 农村 电影 放 映 “ 11 2 3 ”工程 的 影响 力 ,在 丰富 农村 文化 艺 术 的同 时 ,使 农 民在 寓 教于 乐 中,心 灵得 到升华 提 高 。 ( )科 学发 展观 占领农 村 文化 阵地 。在农 村贯 彻 实践 科学 四 发展 观 , 占领 农村 文化 阵 地 ,营造 崇 尚科 学 、相信 科 学 、依靠 科 学 的信 仰氛 围。帮 助农 民解脱 愚 昧 ,提高 科 学素 养 ,利用 各种 挂 图、演 讲等 传 播手 段 ,不 断增 强扩 大 科普 效 果影 响 。树立 农 民学 文化 先 进模 范榜 样 ,要 求村 干 部在 崇 尚科 学 、破 除迷信 中要起 带 头作 用 。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4篇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4篇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4篇一、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提高认识,树立科学发展观。

首先要立足于“大文化”建设,确立建设“大文化”的观念。

包括社会伦理思想、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风尚、文化艺术、教育、医疗、卫生、体育等都属于“大文化”范畴。

其次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关系,文化的进步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和政治民主的推进器,要坚持发展经济先行的原则,将农村文化工作由一般文化活动提高到文化与科技、教育、经济、政治建设相结合的新水平,以文化建设推动农村“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第三要正确理解农村文化建设的内涵。

文化建设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改造和丰富人的主观世界;先进的文化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加强人们的道德修养,营造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有利于建设新农村的顺利实施;没有农村文化建设,也就没有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营造农村文化氛围首先应从最基础的文化设施开始兴建。

我县虽然普遍建立了农家书屋和阅报栏,但有的还是流于形式,书刊、报纸种类少,针对性和时效性差,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要多为农民订阅一些喜闻乐见,通俗易懂,并能够帮助农民勤劳致富的书报、杂志,让它们充分发挥为农民朋友服务的作用。

另外,还可以鼓励农民创办乡村剧团,丰富农民的文化娱乐生活,引导农民步入正规的文化传播途径,吸收多种文化的营养,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对于民间文化团体,要在政策上给予方便优惠,还应在资金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真正在农村营造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农民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精神的陶冶。

三、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农村文明程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要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知识技能,引导农民群众移风易俗,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

通过农村基础教育的普及、职业教育的推广以及各种职业技能的培训,根据农业生产技术的不同要求和市场需求,安排培训内容,实行定向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同时,通过各种渠道推广农业科技知识、农村致富信息,广泛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及党的方针政策。

村委会如何推动乡村文化建设

村委会如何推动乡村文化建设

村委会如何推动乡村文化建设乡村文化建设一直被视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

作为基层组织,村委会在推动乡村文化建设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村委会如何有效地推动乡村文化建设,以促进农村文化繁荣发展。

一、加强村级文化设施建设村委会应当首先重视乡村文化设施的建设,为乡村居民提供适宜的文化场所和条件。

例如,可以积极开展村级文化广场、文化中心、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

这样的设施既可以提供文化娱乐和交流的场所,也可以举办文化活动和展览,为乡村居民提供多元化的文化体验。

二、加强文化队伍建设村委会应当注重培养和建设一支专业化的文化队伍,为乡村文化建设提供人力资源和支持。

可以通过组织培训班、聘请专业文化人才等方式,提高村干部和村民的文化素质和文化意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推动乡村文化发展。

同时,村委会也可以鼓励和支持乡村居民自发组织文艺团队、文化志愿者队伍等,共同参与乡村文化建设。

三、发挥文化传统优势乡村文化建设需要充分挖掘和发扬当地的传统文化资源。

村委会可以通过举办文化节庆活动、展览展示、培训传统手工艺等方式,促进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此外,村委会还可以积极引导和扶持乡村居民自发组织的文化社团、农民画社等,将传统文化与当代乡村发展相结合,形成独特的农村文化魅力。

四、倡导和支持农民文化创作村委会可以鼓励和支持农民参与文化创作和艺术创作。

可以开展农民文学、艺术、音乐、舞蹈等领域的培训和比赛活动,为乡村居民提供展示才艺的平台。

此外,也可以鼓励农民开展农家书屋、文学角、乡村剧团等活动,促进农村文化的多元性发展。

五、加强文化传媒建设村委会可以通过建立村级广播电视台、网络文化平台等方式,加强农村文化传媒建设。

通过及时发布乡村文化信息、宣传文化活动、播放农民文艺作品等,提升乡村居民对乡村文化的参与度和认同感。

同时,也可以通过开展文化讲座、文化书籍推广等活动,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自觉性。

六、加强乡村文化项目扶持村委会可以积极争取和申请相关的乡村文化项目支持和资金扶持。

农村文化建设与乡村民俗的保护与传承

农村文化建设与乡村民俗的保护与传承

农村文化建设与乡村民俗的保护与传承农村文化建设是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精神文化素质的重要内容。

乡村民俗是农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传承乡村民俗是维护农村文化多样性和农村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方面。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农村文化建设与乡村民俗的保护与传承。

一、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农村文化建设对于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乡村文化是农民通过长期实践形成的智慧结晶,包括乡村风俗、民间技艺、神话传说等多方面内容。

农村文化建设可以增强农民的自豪感和凝聚力,激发广大农村居民的创造力和创业精神。

同时,农村文化可以成为乡村旅游业的重要资源,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二、乡村民俗的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乡村民俗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传统色彩和文化内涵。

乡村民俗包括传统节日、民间艺术、民间信仰等方面内容。

乡村民俗的保护与传承不仅能够保存历史文化遗产,也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乡村民俗是农民身份认同和集体记忆的重要源泉,有助于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三、推动农村文化建设与乡村民俗保护与传承的途径1.加强对农村文化的宣传和教育。

通过举办文艺演出、文化讲座、书画展览等形式,展示乡村文化的魅力和特色,加强对农民的文化教育。

2.建设乡村文化中心和农民文化活动场所。

在乡村设立文化中心,提供文化咨询、展览、表演等功能,为农民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3.加强对乡村民俗的保护与传承。

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对重要乡村民俗的保护工作,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4.支持农民为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做出的贡献。

通过设立相关奖励机制,鼓励和支持农村居民积极参与乡村文化建设和民俗保护工作。

四、农村文化建设与乡村民俗保护与传承的困境与对策农村文化建设与乡村民俗保护与传承仍面临一些困境,如现代化进程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乡村人才流失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采取以下对策:1.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整理工作,理清传统文化的渊源,挖掘其内涵和价值,弘扬传统文化精神。

新时期农村文化建设模式探索与思考

新时期农村文化建设模式探索与思考
2 0 1 4 . 1
新 疆 农 垦 经 ; 齐
“ 三农 ” 问 题
新时期农村文化建设模式探索与思考
基于成都 的经验
吴 平 刁述 军
( 四川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四川 成都 6 1 1 1 3 0 )
[ 摘 要] 随着党和政府将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放到 国家发展 的战略 高度 , 文 化建设将成为整个社会的 自觉行为, 农村也不例外。新农村文化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 内
化的新路子 , 成效显著。 ( 一) 一个重点: 兴建和改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 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是开展新农村文化 建设 的物质载体和基本条件 , 是新农村文化建设成果 和文化事业发展最显著 的标志 。 成都市各县区都 将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的兴建与改造作为新
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农村文化建设既是新农村
建设 的一项 重要 内容 , 也 是新 农 村建 设 的重要 智

成 都市 农村 文化 建设 的现 状
成都市始终把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建设作为城乡统筹 的一个重要内容 , 专 门出台政
策, 纳 入 发展 规 划 、 民生 【程 和财 政 预算 , 加 快 落
整合 , 左 右农村社会文 明程度 , 检验农村社会发 展的合理性 ,推动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 , 直
接影响农 民思想 道德 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的提 高。只有以农村文化建设为着力点和切人点 , 才
能有效解决当前农村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

惠民: J 二 程” 。广大 的农村地区生活着众多的农 民 群众 , 农村文化建设就 自然成为社会 主义文化建
型 的文 化 活 动 需 要 , “ 较 好 地 满 足 了不 同层 次 的

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文化传承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文化传承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文化传承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是当前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改善乡村环境,提升农村居民生活品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文化传承建设尤为重要,它不仅是乡村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更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

本文将围绕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文化传承建设展开讨论,探讨文化传承对乡村建设的意义,以及如何在实践中推动文化传承建设。

一、文化传承对乡村建设的意义1. 丰富乡村文化内涵文化传承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传承乡村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民俗,可以丰富乡村的文化内涵,增强乡村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

乡村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承载地,传统的民俗文化、建筑风格、乡土特色风物等都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这些文化,可以增强乡村的文化自信和地域特色,使乡村更加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

2. 增强乡村凝聚力和认同感文化传承可以增强乡村居民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乡村文化的传承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乡村居民的身份认同和归属感的强化。

乡村居民在文化传承中能够找到自己的文化根基和情感依托,从而增强对乡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升对乡村建设的参与度和责任感。

3. 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建设对乡村经济发展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乡村的文化资源是乡村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支撑,通过传承乡村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技艺,可以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和新的产业发展方向。

乡村文化的传承也可以带动乡村商品销售,促进农产品转化和增值,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

二、推动文化传承建设的实践策略1. 加强乡村文化资源挖掘和保护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需要加强对乡村文化资源的挖掘和保护。

乡村中的古建筑、传统民居、历史街巷、宗教文化、乡土风俗等都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进行科学的调查、整理和保护,防止文化资源的丧失和流失。

通过对乡村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可以为乡村建设提供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进一步带动乡村发展。

实施乡村文化“五个一”工程助推乡村文化健康发展——浙江省德清县新安镇社区教育中心乡村文化建设的探索

实施乡村文化“五个一”工程助推乡村文化健康发展——浙江省德清县新安镇社区教育中心乡村文化建设的探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引 导 辖 区 内企 业 、 学 校 与 各 行 政 村

目标 , 开拓创新, 团结拼 搏 , 扎 实工 作 , 全镇 经济 和 社会 事 业发 展迅 速 ,连 续
两 年 入 围全 国 “ 千 强 乡镇 ”行列 , 到

主 要做 法
( 居 ) 进 行 文 化 共建 , 为 乡村 文 化 发 展 出资金、 出点 子 , 不 断 加 强 村 与 企业 、

㈨ Ⅲ Y L
团队 1 2个 ,吸 引 了

批 有特 长 、 有 群 众

实施乡村文化 一 五 个 1[ 一 工 程 助 推 乡 村 文 化 健 康 发 展
号 召 力 的热 心人 士 , 成 为 了 广 大 群 众 进
行 日常锻 炼 、 交 流 信 息、 扩 大 交往 的有 效
中 心把 实施 乡村 文 化 “ 五 个一 ” 工程 作
参 加 各 类 大 型 巡 演 、市 县 级 比赛 2 O 全市排 舞 大赛 的银奖 。
三 是 结对 文化 共 建 单位 。 自实 施 乡村 文 化 “ 五个一 ” 工 程 以来 , 新 安 镇
德 清 县 新 安镇 地 处 浙 江 省北 部 ,
企( 校 ) 文化共建、 文 化 共 享 的 活 跃 氛
围。
限 度地 减 少 了聚 众赌 博 、 放 高利 贷 、 打 “ 三人制篮球赛 ” 、 “ 乒 乓 球 比赛 ” 、 “ 羽
架 斗 殴等 事件 的发生 ,使得 原 可 出现 毛 球 比赛 ” 7 、 “ 拔 河 比赛 ”等 各项 形 式
四是组织 文 艺演 出 ( 或体 育 比 的 矛盾 纠 纷也 不 再 出现 ,进 一 步 促进 的文 体 活动 , 为营 造和 谐 、 文 明的社 区 赛) 。新 安镇 社 区教育 中 心积极 通过 开 展 活 动 、举 办 比赛 的 方式 助推 乡村 文 化 建 设 。今 年来 , 开展 了如拔 河 、 乒 乓

村级群众文化品牌建设的探索与创新——以平阳乡村艺站为例

村级群众文化品牌建设的探索与创新——以平阳乡村艺站为例
级群众文化品牌建设的探索与创新
以平 阳乡村艺站 为例
缪亚 平 ( 平 阳县 文化馆 浙江 平 阳 3 2 5 4 0 0 )
构建 农村 公共 文 化服 务体 系 是实 现政 府 公共 文化 服务 职 能 的 有效 载 体和 衡量 群众 幸福 指 数 的重要 标准 ,向农 村和 农 民提供 更 多 更好 公共 文化 服 务设 施 、产 品 以及 服 务 ,使广 大 农 民群众 充分 享有 基 本文 化权 益 ,不 仅是 推动 农村 文化 建 设全 面 发展 的基 本任 务 ,更是 党和 政府 执政 为 民理念 的重要 体现 。 而 如何 才 能更 好地 保障 广大 农 民群 众 的文化 需 求 ,作为 从事 群众 文 化服 务 的机 构和 个人 都 在思 考与 探索 ,本 文 试 图通 过 剖析 平 阳乡 村艺 站 品牌 建设 的操 作模 式 ,进 而对 农村 公共 文 化服 务 品 牌 建设进 行初 步探 索和 研究 。 乡村艺站 是村 级 文化建 设 的现实 选择

众 ,但 它还 需要 不 断完 善 ,这种 完 善还 需要 以一种 更努 力 更积 极 的态 度 去 自觉创 新 ,给 广大 农村 群 众提 供更 多 更好 更惠 民的文 化
产 品和 文化 机遇 ,让群 众 生活 中浓 浓 的文化 氛 围和 艺术 熏 陶 中 , 享 受文化 生活 。 1 . 以文化 机制 创新 为支撑 点 村 级 公 共 文 化 服 务 品牌 建设 要 以文 化 机 制 创 新 为 支 撑 点 , 不 断提 升文 化服 务 部 门的服 务 能力 。乡 村 艺站 虽然 短期 之 内取 得 明显成 效 ,但 它毕 竟只 是 县级 文化 部 门的 单一 性 、临 时性 品牌 工 程 ,长 期 性和 持续 性难 以预测 ,需 要纳 入 经济 和社 会发 展 规划 , 纳 入干 部 考核 体系 ,纳 入 各级 财政 预算 。文化 部 门 已经 开 始重 视

探索新农村建设的社会文化环境

探索新农村建设的社会文化环境

探索新农村建设的社会文化环境随着农村发展的脚步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然而,除了经济、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外,新农村建设中社会文化环境的改善同样重要。

本文将探索新农村建设的社会文化环境。

一、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农村地区一直以来存在文化水平较低的问题,这不利于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因此,应该着力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

政府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文化教育活动,如农民大学、技能培训等,为农民提供学习的机会。

同时,应该加强农民的文化意识,鼓励他们参与文艺演出、读书会等文化活动,提高他们对文化的重视和热爱。

二、加强农村图书馆建设图书馆是文化传承和知识交流的重要场所,对于农民来说也同样重要。

在新农村建设中,应该加强农村图书馆的建设。

政府可以投入更多资金购置图书,并提供更好的图书馆设施和服务,吸引农民积极利用图书馆资源,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素质。

三、鼓励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新农村建设中,应该鼓励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政府可以给予该行业更多的扶持,提供税收优惠、资金支持等政策,激发农民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应该加强文化产业与农业、旅游等产业的融合,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环境的改善。

四、传承乡土文化乡土文化是农村的精神财富,同样也是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内容。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该加强对乡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政府可以投入资金和资源,对乡村文化遗产进行修复和保护,建立相关的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和制度,倡导农村居民积极参与乡土文化的传统节日、民俗活动等,推动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五、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社会组织是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新农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该加强农村社会组织的建设,鼓励农民自发组织起来开展各种文化、体育、公益等活动。

政府可以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支持,帮助农民建立和管理社会组织,促进社会文化环境的蓬勃发展。

六、完善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是农村社会文化环境改善的重要保障。

乡村建设模式探索的四种类型

乡村建设模式探索的四种类型

乡村建设模式探索的四种类型乡村建设是指在农村地区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来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乡村建设也呈现出多样化和创新性的发展模式。

本文将介绍乡村建设中的四种类型。

一、农业产业发展型农业产业发展型是指通过发展乡村的农业产业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加收入。

这种模式的核心是以农业产业为支撑,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农村产业链条等方式来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还可以通过农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方式来增加农民收入。

二、文化创意型文化创意型是指通过挖掘乡村的文化资源和传统文化,推动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这种模式的核心是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导,通过保护乡村的历史建筑、传统习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打造有特色的文化旅游景区,吸引游客,增加乡村经济收入。

三、乡村休闲型乡村休闲型是指通过改善乡村环境和生活品质,以休闲度假为主要内容,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这种模式的核心是通过改善乡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供休闲度假、健身娱乐等服务,吸引游客来乡村游玩、度假,增加乡村经济收入。

还可以发展乡村民宿、乡村餐饮等服务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四、精准扶贫和生态保护型精准扶贫和生态保护型是指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扶贫工作和保护乡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加收入。

这种模式的核心是通过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和项目,为贫困家庭提供扶持,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

还要注重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提高乡村的生态效益,促进可持续发展。

乡村建设模式探索的四种类型包括农业产业发展型、文化创意型、乡村休闲型和精准扶贫和生态保护型。

不同的类型有着不同的特点和目标,但都旨在通过改善乡村经济和生活条件,促进乡村发展和农民增收。

这些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将为乡村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新农村建设中的社会文化建设探索

新农村建设中的社会文化建设探索

新农村建设中的社会文化建设探索一、背景介绍中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持续增长,农村人口逐渐减少。

为了推动农村发展,新农村建设成为国家政策的焦点。

社会文化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二、保护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骨髓,对于新农村建设来说更是重要。

政府可以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鼓励农民参与传统文化传承。

例如,组织乡村民众展开传统制作技艺的培训和交流活动,重建和修缮古老的房屋和建筑,重新演绎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

三、促进教育发展农村教育基础薄弱,对新农村建设构成了阻碍。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教育设施条件,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

同时,鼓励城市的教师到农村任教,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激励措施,吸引更多优秀教师留在农村。

四、加强健康服务健康服务是农村社会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卫生院等设施的投入,提高医疗设备质量,招揽更多专业医生到农村执业。

此外,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升农民健康意识,推广科学健康生活方式,降低农村地区的疾病发病率。

五、文化体育活动丰富的文化体育活动能够增强农村居民的社会交往,促进社会和谐。

政府应该推动乡村旅游和文化节庆活动的开展,鼓励乡村文艺团队的成立,举办文艺晚会和比赛,组织体育竞技赛事等,为农民提供更多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六、扶持乡村图书馆乡村图书馆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图书馆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图书采购力度等方式,扶持乡村图书馆的发展。

此外,鼓励当地居民参与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工作,使其更好地为农村居民提供知识和文化资源。

七、发展乡村艺术乡村艺术是农村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可以鼓励农村居民开展传统绘画、编织、刺绣等手工艺活动,组织农村艺术展览,举办乡土剧目演出等,激发居民的艺术创作热情,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八、推动志愿者活动志愿者活动是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形式。

政府可以鼓励农村居民参与志愿者活动,组织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开展义务劳动和社区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村文化建设探索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已不仅仅满足于现有物质财富的积累,而更多的将生活的注意力转到精神文化层面。

而与之相对应的我国城乡文化建设发展的巨大不平衡恰恰严重制约了我国整体的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

2005年,中国政府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将新时期乡村文化建设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

现通过对乡村文化的历史传统、文化建设问题现状及应对措施和发展方向、进行探索分析,提高乡村文化发展水平、缩小城乡差距、促进乡村文化建设的持续发展。

关键字:乡村文化建设问题措施发展前景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但乡村文化却正离我们远去,这不仅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也制约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这表明,国家已经高度重视乡村文化建设,把当前的乡村文化建设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

纵观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乡村文化建设的发展道路是不一样的。

每一时期的乡村文化建设都有着不同历史阶段的烙印。

目前的乡村文化建设却相对滞后,与形势的发展和群众的需求不对称、不协调、不合拍。

如何正视这一问题、改变这一现状,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缺失的重要内容。

目前的乡村文化建设却相对滞后,与形势的发展和群众的需求不对称、不协调、不合拍。

如何正视这一问题、改变这一现状,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缺失的重要内容。

1、乡村文化概念与特点的认识乡村文化是在乡村这种特定环境形成的特有文化,它的主体是村民,千百年来在他们中间不断发展、传播。

乡村文化按照范围来划分,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上的乡村文化是指与当地的生产生活方式能够紧密关联在一起,并且能够适应本地区村民的物质精神两方面需要的统称;狭义上的则主要是指能够适应村民精神需要及其与之配套的相关制度、设施及价值观念等。

关于乡村文化的定义,有学者指出:“一般是指在乡村社会中,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以乡村村民为主体,建立在乡村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基础上的文化,是乡村社会的认知方式、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社会心理、行为方式的集中表现。

”对于现代主流的城市文化而言,我国的乡村文化是建立在传统农耕经济基础之上的农业文化形态,有其自身的特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广大农民是乡村文化的主体,他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并不断发展着乡村文化;二是农民特定的生活方式是对乡村文化产生影响最大的原素,农村现有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特点使乡村文化深受影响;三是农村社区承担着乡村文化传播和发展的重任,是乡村文化的载体和依托。

我国新型乡村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使乡村文化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过程,意味着数亿农民生存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根本性变革,意味着乡村文化主体的农民形象的再塑造。

2、近代乡村文化建设的概述近代乡村文化建设的代表是20 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梁漱溟和晏阳初为代表的乡村建设运动。

其关于中国乡村的思想理论中有的直到今天仍然符合当前中国乡村的实际情况,其中对中国乡村有积极意义的乡村建设思想对于乡村文化建设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梁漱溟认为,“原来中国社会是以乡村为基础,并以乡村为主体的;所有文化,多半是从乡村而来,又为乡村而设——法制、礼俗、工商业等莫不如是。

”“中国问题并不是什么旁的问题,就是文化失调;——极严重的文化失调。

”梁漱溟认为,近代中国农村问题就是文化失调,是中国传统的文化秩序被破坏,而新的文化精神还没有建立起来。

因此,他主张以孔子儒家思想和儒家精神来进行改造和建设,立足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进行农村社会的改造。

晏阳初领导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以“除文盲、做新民”为宗旨在河北定县进行乡村平民教育实验。

他认为,中国农民普遍存在四大病害“愚、穷、弱、私”,即文盲率高、生活水平低、体弱多病、自私不团结。

针对这些问题,他提出以文艺教育治愚,以生计教育治穷,以卫生教育治弱,以公民教育治私的四大教育手段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方式相结合,以对农民的教育改造为核心,进而对整个农村进行综合治理改造。

晏阳初的以平民改造为核心的乡村改造理论对于乡村文化建设中培养农民的主体地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3、当代乡村文化建设研究改革开放以来的新农村建设视域中的乡村文化建设,是在广大农村建设和谐、生态、文明、科学、现代的乡村文化和乡村文化状态,满足广大农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和保障农民的文化利益,缔造新的乡村精神和乡村理想。

其中既包含乡村生产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农民观念和乡村精神的重塑,也包含乡村文化机制获得创新与多元发展,以及乡村文化活力的激发和乡村文化生态的改善等。

在乡村建设蓬勃开展的同时,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只要采取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正确处理和解决现存及潜在的问题,才能持续高校的促进乡村文化建设,充分发挥乡村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3.1、当前乡村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3.1.1思想认识不足,乡村文化工作开展乏力长期以来,人们普遍对农村的文化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乡村文化工作基本上处于等靠要状态,基层文化建设活动不够正常,对于群众自发的文化热情和潜力加以引导和扶持就更显不足。

3.1.2工作体制不合理,基层文化部门存在不作为现象现阶段,承担广大乡村文化建设引导、领导职责的是乡镇文化中心。

而乡镇文化中心实行的是“行政隶属乡镇政府领导,业务上接受县级主管部门指导”的管理模式,两头都要听,而两头都要管却都管不到位。

3.1.3经费投入不足,乡村文化设施不够普及在文化发展上,城乡投入明显失调,文化设施分布不匀,呈现出从城镇向乡村逐渐衰减现象。

比如,在城市间的各类社区、街道、居民小区、公共活动场所等都普遍设有公共健身器械、娱乐设施或图书馆、文化馆等,而在乡村,除了乡镇集镇区可能存在上述文化设施,广大的农居村庄拥有量就屈指可数了。

3.1.4乡村文化工作人员待遇不高,文化队伍建设不稳定由于客观原因一些土生土长的民间艺人,要么进不了“正规部队”或得不到重视与支持而逐渐流失、后继无人,致使生于群众中间、易于群众接受的民间艺人的队伍越来越萎缩。

同时,从事基层文化工作的专职人员的各方面待遇不高,往往出现军心动摇、跳槽转行现象。

此外,乡村有特长的文艺人才缺乏,尤其是文化经营人才、管理人才、经纪人才、创意人才严重匮乏,即使有,也是凤毛麟角,而且是人难留、难留人。

3.1.5受现代传媒手段冲出,乡村传统文化教育作用弱化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除了传统媒体外,新型媒体蓬勃发展,电视和网络以其方便、快捷、信息量大、娱乐功能强而逐渐成为主导力量。

相反以地方戏曲、小品、民族舞蹈、民间工艺为代表的农村传统文化形态日益被边缘化。

3.1.6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缓慢,乡村文化建设短板突出文化产业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建设长足发展的有力推手。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2010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75%。

江苏省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3.34%。

延伸到乡村一级,其文化产业发展则显得更为弱小,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乡村,其文化产业发展几乎为零,乡村文化建设不健全、不对称的问题十分突出。

3.2、加快乡村文化建设的对策措施3.2.1提高思想认识乡村文化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是广大农民的客观要求,在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调节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农村中起着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基础作用。

同时,乡村文化建设也是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积极承担起这一重要职责,尤其是乡镇党委政府要把文化工作纳入乡镇领导的议事日程,制定乡村文化发展长效机制,循序渐进地推进乡村文化建设。

3.2.2要完善工作体制各级基层政府要把文化建设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强化乡镇“一把手”的责任,确保领导力量、责任要求和工作举措到位。

文化主管部门要为乡镇文化干部的业务培训制定专门的计划和措施,帮助乡镇组建有一定文艺特长、积极性较高、乐于奉献的人员组成的文化工作队伍,加强对业余文艺创作人才的辅导、培养。

县乡财政每年要对乡镇文化中心投入一定的公益事业经费,用于组织各类文体活动、文艺演出、比赛活动等,让基层工作人员有钱办事,从而更好地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3.2.3加大农村基础文化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硬件设施是基础,资金投入是关键。

各级政府要把文化建设摆上议事日程,在设立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财政专项资金,以政府的手段着力改善乡村文化设施建设的同时,要坚持行政化、市场化、社会化相结合,建立“党政齐抓、市场主导、社会共建”的推进模式,充分发挥市场导向作用,进一步畅通社会力量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渠道,大力引导社会资金兴办乡村公共文化设施。

3.2.4加强乡村文化队伍建设切实解决乡村文化队伍建设“缺人”问题,要实施激励性措施,改善乡村文化工作人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吸引具有较好政治和业务素质的年轻人才到农村基层文化站工作;要重视培养乡村文化带头人,大力发展文化志愿者,建立乡村文化骨干培训网络,加强对农村青年文化工作者的培养、培训,提高其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要为文化工作者提供必要的专项创作和活动经费,让他们深入基层,创作出体现时代精神、反映群众生活、充满乡土风情的文艺作品等等。

3.2.5加强乡村文化监管力度要切实加强对乡村文化市场的管理和引导,警惕媚俗低级的文化垃圾潜入,遏制不良文化对乡村文化阵地的腐蚀,充分发挥乡村文化阵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作用。

要积极探索“三下乡”活动的长效机制,使“三下乡”变成“常下乡”。

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多组织一些贴近群众生活习俗和风土人情的文化活动,为群众提供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让在他们在寓教于乐中有所思、有所悟,引导他们在精神上、物质上追求先进、崇尚健康,从而净化乡村文化建设环境。

3.2.6加大对乡村文化产业扶持各级政府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中要发挥好规划、引导和管理职能,应该在充分调查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摸清乡村特色文化及文化产业的底数,遵照国家产业政策,根据区域的特点和优势,制定并完善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规划,鼓励特色文化产业发展。

当前,要抓住城市人对农村文化的新奇和返璞归真的文化心态所带来的可观的文化现实需求的机遇,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农村工艺品制造业、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农村演艺业等,推进乡村文化建设上台阶、上品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