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对国有企业改制问题的看法及建议
关于国有企业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关于国有企业发展的思考和建议摘要:国有企业是公有制基础,国有企业的活力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经过调研,笔者对国有企业的未来发展进行思考后提出:“谨慎态度,尽量不新设国企;区别对待,不同性质应分开;角色明晰,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强约束,控制风险求生存;整合提升,争取更上一层楼。
”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国有企业;发展;思考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家启动了“一个确保,三个到位”的措施,住房、医疗、教育以及粮食、国企改革形成全国性浪潮。
各级政府纷纷采取措施对一些效益不好但仍有潜力可挖掘的国有企业改制,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彻底打破“大锅饭”,进一步降低财政负担,达到提高国企效益和推进生产力发展。
尔后,《国资法》等配套规章制度出台,各级政府国资机构的组建,国有企业管理朝着更规范、保值增值更有序的方向发展。
今后,国有企业如何发展,笔者通过调研,提出以下的若干思考和建议。
一、谨慎态度,尽量不新设国企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国家启动的分税制改革导致财力向中央政府集中,地方政府的财力相对薄弱;但事权改革与财权改革又不对应,地方政府承担的事权较多,但所拥有的财权较少,因此财政资金入不敷出。
尽管许多地方政府属于“吃饭”财政,但急于通过投资拉动经济,一系列项目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原本吃紧的财政负担更大。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地方政府纷纷组建政府性投资公司,以地方财政信用为担保,向各大银行特别是政策性银行贷款融资,所获得的资金大量用于建设。
从2007年底起,国家开始对地方性政府的债务进行摸底和清理,具体有:一是摸清地方性政府的债务;二是调查地方性政府的投资公司。
在更深入的行动即将启动时,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世界性金融危机,我国为了应对严峻的经济形势,中央政府新增1.18万亿元国债,目的是地方政府配套投资并吸引非公资本,扩大投资推进经济发展。
因此,国家暂时放慢了对地方性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清理工作,一些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继续发挥作用,一些地方政府则抓紧组建政府性投资公司,以期吸引更多资金。
国有企业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建议
国有企业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建议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然而,国有企业的战略管理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它们的发展和竞争力。
本文将探讨国有企业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建议。
一、国有企业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1.战略思维不够国有企业人员普遍缺乏战略思维,缺乏对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的全面理解和分析。
他们不具备战略眼光和策略思考能力,容易固化思维,无法突破瓶颈,甚至陷入重复性的低效竞争中。
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没有一些长远的规划和目标,也没有真正的战略定位。
2.管理体制僵化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相对比较官僚化和僵化。
在决策体制上,比如高层领导与下属之间沟通、意见汇聚等环节都需要通过“层层汇报”的方式进行,流程冗长、效率极低,信息传递也容易失真。
这会导致企业难以做出迅速、准确的决策,影响企业的反应速度和竞争力。
3.产权结构问题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层次复杂,股权多元化,股东难以协调。
这使得权力分配、管理决策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同时,国有企业的上市也涉及到了股权分离问题,包括股权结构是否合理,企业治理结构是否合理等方面。
这些问题将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及竞争力。
4.资源配置不当国有企业对资源的配置和利用能力不强。
他们通常过分依赖政府资源,占有大量资产,却并不善于利用资源创造价值,导致业绩不够稳定。
这也意味着,资源过度集中和分配不当,部分资源被摆脱使用,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二、国有企业战略管理的建议1.提高战略层面的意识国有企业需要加强战略层面的意识,不仅要清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也要清楚市场的需求和竞争对手的优势。
在市场的口号中,企业必须具备了竞争策略和战略的长远规划,以及敏锐的市场意识。
这取决于高层管理者的智慧和远见、管理模式和激励机制等方面的因素。
2.加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政府应该为国有企业提供支持和帮助,协调相关的利益关系和资源分配,并为企业提供必要的政策和法规支持。
同时,在产业政策制定时,政府应当不断完善相关法规和政策,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支持。
基于SWOT分析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战略建议——以贺州A集团为例
基于SWOT分析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战略建议——以贺州A集团为例第一篇范文:基于SWOT分析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战略建议——以贺州A集团为例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有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
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优势,克服劣势,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成为国有企业管理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以贺州A集团为例,运用SWOT分析法对其转型升级的发展战略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建议。
一、SWOT分析1. 优势(Strength)(1)政策支持: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得到了国家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有力支持。
(2)品牌效应:国有企业往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口碑,品牌影响力较大。
(3)资源整合能力:国有企业具有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能够有效整合行业内外资源,提高整体竞争力。
2. 劣势(Weakness)(1)体制机制束缚:国有企业普遍存在体制机制僵化、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2)人才结构不合理:国有企业人才队伍老化,缺乏高端创新型人才,难以满足转型升级的需求。
(3)经营效率低下: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管理层级较多、决策效率低下等问题,影响了企业的市场反应速度。
3. 机遇(Opportunity)(1)国家战略支持: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国有企业转型升级,为国有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2)市场需求增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需求不断增长,为国有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3)科技创新助力: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涌现,为国有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4. 挑战(Threat)(1)市场竞争加剧: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开放,竞争日益激烈,国有企业面临较大的压力。
(2)政策调整风险:政策环境变化较快,国有企业需要及时调整发展战略以应对政策风险。
(3)转型升级成本:国有企业转型升级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成本较高。
二、发展战略建议1. 深化改革,优化体制机制:国有企业应加大改革力度,简化管理层级,提高决策效率,激发企业内部活力。
国有企业改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三篇
国有企业改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三篇篇一:国有企业改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现阶段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特点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国有经济应保持必要的数量,但更重要的是国有资本分布的优化和质量的提高。
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资本布局,改变国有经济分布过宽,涉足领域过多,整体素质不高的状况。
一、国企改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国有企业改制表现形式主要有四种:一是,分立、合并,如公司兼并、国有企业主辅分离等;二是,改变所有制的形式,如原国有企业转为公司制企业(有限公司和股份公司),国有企业转为私营企业,国有企业与外商合资等;三是,改变企业组织形式的,如原国有企业转为国有独资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转为股份有限公司;四是,转变经营机制,如国有企业的承包或租赁、事业单位的企业化经营等。
本文中所指的改制既是指国有企业(含国有控股企业,下同)转让存量国有资产或吸收非国有投资者增量投资的行为,以及辅业与主业进行分离、改制。
也是指国有企业破产、关闭、解散,以及国有企业之间有偿并购或无偿划转产权的行为。
1、国企改制是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我国现阶段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特点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公有制经济主要是指国有经济。
国有经济不在量多,而在其经济控制力。
对国有资本进行有进有退的调整,抓大放小,使国有资本向国家必须控制的行业和领域集中。
为此,国有经济应保持必要的数量,但更重要的是国有资本分布的优化和质量的提高。
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资本布局,改变国有经济分布过宽,涉足领域过多,整体素质不高的状况。
对广大中小企业,要以地方为主采取改组、联合、兼并、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更加灵活的方式进一步放开搞活。
使国有资本要在那些关系国家安全和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保持控制力。
因此,国企改制是国有经济在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必然要求。
2、国企改制是深化企业改革的现实要求我国国有企业最大的问题就是“大而全”、“小而全”,“企业办社会”,富余人员过多,劳动率低下。
国有企业改制的战略规划与实施
国有企业改制的战略规划与实施一、引言国有企业改制对于提升经济效益、推动市场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国有企业改制的战略规划与实施,为读者提供相关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二、国有企业改制的背景与意义国有企业改制是指对国有企业进行产权、经营机制等方面的改革,以增加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改制的背景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改制的意义在于推动国有企业转型,提高效率和竞争力。
三、国有企业改制的战略规划1. 定位与目标国有企业改制的战略规划需要明确企业的定位和目标。
定位包括确定企业的主导产业、市场定位等,目标包括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市场份额等。
2. 产权改革产权改革是国有企业改制的核心内容之一。
可以通过股份制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方式,引入民营资本,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 职能转变国有企业改制涉及到职能的转变,需要明确企业的主要职能是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还是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以及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
4. 经营机制改革国有企业改制需要对企业的经营机制进行改革,包括完善内部管理体制、激励机制、市场化运作等,以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四、国有企业改制的实施策略1. 政策支持国家可以提供政策支持,为国有企业改制提供合理的政策环境和法律保障,鼓励引入外部投资,促进国有企业改制进程。
2. 人才培养实施国有企业改制需要具备相应的人才队伍,包括项目管理、金融、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政府和企业可以联合开展人才培养计划,提升人才素质。
3. 风险控制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和控制,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确保改制过程平稳进行。
4. 市场化运作国有企业改制后需要进行市场化运作,加强与市场的互动,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增加企业的竞争力。
五、国有企业改制的评估与监测实施国有企业改制后,需要对改制效果进行评估与监测,及时调整和完善改制策略,以确保改制的顺利进行和最终的成功。
六、国有企业改制成功案例及启示通过对一些国有企业改制成功的案例进行分析,可以总结出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启示,为其他国有企业改制提供借鉴和参考。
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及路径
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及路径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及路径1、引言国有企业改革是实施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提高效率和促进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及路径,并提出相关建议。
2、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2.1 提高经济效率国有企业改革可以推动企业的市场化运作,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和竞争力。
通过减少过度部门和人员,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国有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2.2 优化资源配置国有企业改革可以通过引入私人资本和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
通过引入外部竞争,国有企业能够更好地获取市场信息,提高资源配置的灵活性和效率,避免资源浪费和低效率的现象。
2.3 促进创新和技术进步国有企业改革可以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通过引进市场竞争机制,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吸引外部技术和资本,国有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2.4 提升企业治理和透明度国有企业改革可以改善企业的治理结构,增强企业的透明度和责任制。
通过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市场化经营机制,国有企业能够更好地保护股东权益,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和合规性,促进公司治理的现代化进程。
3、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3.1 引入市场机制国有企业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引入市场机制,实现企业的市场化运作。
应该放宽对国有企业的管理力度,降低对企业经营的干预,鼓励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推动企业自身发展。
3.2 加强产权保护和法治建设国有企业改革需要加强产权保护和法治建设,确保企业的财产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应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完善产权交易市场和产权保护机制,建立企业独立的法律地位,保障企业经营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3.3 引进战略投资者国有企业改革可以引进战略投资者,增加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可以通过招商引资、股权激励等方式引进具有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战略投资者,通过合作共赢的方式推动企业发展。
我国国有企业战略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我国国有企业战略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国有企业战略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够帮助国有企业更好地制定和实施战略,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问题一:无法充分发挥市场化机制的作用国有企业在战略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常常受到政府的干预和指导。
这种政府主导的管理模式,导致企业无法充分发挥市场化机制的作用。
这种情况下,企业往往难以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灵活调整战略,从而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对策一:鼓励市场化改革政府应当鼓励国有企业进行市场化改革,推动企业从政府指导型向市场化决策转变。
政府可以通过放宽市场准入、优化企业税收政策等方式,激励企业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增强市场竞争力。
对策二:引入市场化人才国有企业应积极引入市场化人才,提升企业战略决策能力。
这些人才应具备市场分析、竞争战略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够在不同市场环境下进行灵活决策。
同时,更加科学地建立企业管理人员激励机制,以激发他们的创新和进取精神。
问题二:战略制定过程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国有企业在战略制定过程中,常常出现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的问题。
一方面,企业战略制定往往局限于内部的意见和经验,缺乏对外部环境的充分分析。
另一方面,战略制定过程中缺乏科学的方法和工具支持,导致战略制定结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受到影响。
对策一:加强对外部环境的分析国有企业应该加强对外部环境的分析,了解市场动态、行业竞争格局等信息,为战略制定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依据。
这可以通过建立市场调研机制、加强与行业协会、研究机构的合作等途径来实现。
对策二:引入科学方法和工具国有企业应引入科学方法和工具,提高战略制定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例如,可以运用SWOT分析、PEST分析等工具,全面分析企业的优势、劣势以及外部环境中的机会和威胁,为战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问题三:战略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控和评估机制战略实施过程中,往往缺乏有效的监控和评估机制,难以及时发现问题和调整战略。
国有企业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明确战略目标:国有企业应明确 自身定位和发展目标,确保企业 战略与国家战略相协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强化战略执行:企业应完善组织 架构,优化资源配置,确保战略 的有效执行。
通过以上认识和总结,以及针对 未来提出的展望与建议,希望能 有助于提高国有企业战略管理水 平,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THANK YOU
高效执行
企业通过优化内部流程,提升执行力,确保战略 举措得到有效落实。
绩效导向
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积极性 ,共同为企业战略目标努力。
案例三:某公司破除组织障碍,激发企业活力
组织变革
面对市场环境的变化,该企业果断进行组织结构调整,打破部门 壁垒,实现跨部门协作。
文化重塑
企业通过重塑企业文化,强调创新、协作和执行力,激发员工创 造力。
参考。
范围:报告将重点关注国有企业 在战略管理制定、实施和评估过 程中的问题,不涉及国有企业的
其他方面。
请注意,以上扩展内容仅为一种 可能性,实际写作过程中,可以 根据具体需求和背景进行进一步
的调整和补充。
02
国有企业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
企业战略目标模糊
目标不明确
国有企业的战略目标常常 缺乏明确性,过于宏大或 模糊,难以量化和衡量。
战略管理的重要性
01
02
03
指引企业发展
战略管理为企业提供了明 确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确 保企业资源得到高效利用 。
应对不确定性
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 ,战略管理有助于企业抓 住机遇,规避风险。
提升竞争力
通过战略管理,企业可以 优化内部运营,提升市场 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
报告的目的和范围
对国企改制看法及建议
对国企改制看法及建议国有企业改革已经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话题。
尤其是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型企业的数量逐年增长,规模也逐渐扩大。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国有企业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这个问题不仅影响了国有企业的发展,而且也影响了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政府已经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以促进国有企业的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国有企业改革的影响和建议。
对国有企业改革正视其问题随着人们对国有企业批评声音的增加,中国政府也正开始正视这个问题。
改革国有企业的时机已经成熟,我们应该正视这个问题并采取积极的行动。
国有企业改制需要去除“顶层设计”思维,它应该是一个长期性的复杂工程,需要从改革企业制度体系,培育市场主体力量,改善成长环境等多个方面入手。
而且,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些改革措施可能会比较慢,但是只有慢慢地实现这些措施,才能确保国有企业真正健康发展。
关注国有企业经济效益成立经济共同体要想让国有企业健康、长期地发展,我们要关心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
尤其是对于那些效益很差的企业,我们要尽快采取行动,使其重振雄风。
这涉及到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改革举措和国企管理层的改善。
另外,在国有企业改革中,还要建立起经济共同体,把企业参与到协同的合作中来。
尤其是对于那些核心技术效益较高的企业,应该鼓励它们组建企业联盟,有利于企业间的相互促进,共同参与市场竞争。
让市场在国企改革中发挥作用市场是解决国有企业问题的重要力量。
改革国有企业,不能只让政府来干预,同时应该坚持发挥市场的作用,让国有企业参与市场竞争。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应该要进一步减少政府干预和管制的力度,让市场经济更加自由,企业更加灵活,使得市场经济能够更好地发展。
国企改制要注意社会稳定改制国有企业不仅要关心它们的经济效益,还要注意到社会稳定的问题。
国有企业处于社会重要的地位,如果改革不当,很可能会造成不稳定的社会情况,进而影响到国家的宏观经济稳定。
对国有企业改制问题的看法以及建议论文
对国有企业改制问题的看法以及建议引言国有企业改制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项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改制国有企业,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化进程。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国有企业改制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改制的必要性国有企业改制的必要性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市场竞争性的需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只有市场竞争,才能真正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创新。
对国有企业进行改制,可以激发其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资本运作的需求:改制可以通过引入外部投资和股权运作,提高企业资本利用效率和企业效益。
•提升经营效率:通过改革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机制,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非常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改制中存在的问题然而,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面临一些问题:1. 内部管理问题国有企业改制往往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内部管理改革,包括体制机制改革、人员职能调整等。
这个过程中,由于历史原因和复杂的利益关系,很容易出现管理混乱、人员流失等问题。
2. 资产重组问题国有企业改制中,涉及到资产的重组和整合,而这通常需要进行繁琐的审批程序和政策调整。
由于资产重组涉及到企业的利益分配问题,所以往往面临复杂的政策和利益博弈。
3. 经济效益问题虽然改制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但在实际操作中,有些企业的改制效果并不理想。
这主要是因为改制过程中,企业经营者和政府部门在利益分配上存在一些矛盾,从而影响到改制的效果。
针对问题的建议针对上述问题,以下是一些建议:1. 加强内部管理改革改制过程中,应注重加强内部管理改革,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管理混乱、人员流失等问题。
可以通过提高员工待遇、加强培训等方式,招揽和留住优秀人才。
同时,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激发内部创新活力。
2. 加强资产重组的规范化和透明化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应加强对资产重组的规范管理,确保整个过程的公开透明和公平公正。
_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现状、问题及对策
国企改革最新消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现状、问题及对策我国国有企业经过30多年的改革,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国有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主要揭示了制约国有企业发展的问题,包括行政化现象依然存在,所有权和经营权无法真正分离;内部人控制问题;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不具备强大的竞争力等。
建议逐步取消国有企业行政化;建立多元分散的股权结构,容许非公有资本参股;高层管理人员职业经理化;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
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现状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始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30多年的改革历程中,从最初的放权让利,到承包经营,再到沿市场化方向推进,而后实施战略性改组,直至进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新阶段,纵观这一过程,是国有企业改革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是国有企业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亦是国有企业推进公司治理的过程。
尤其是在2002年以后,随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完善,我国在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试点、中央企业重组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得到优化,国有企业改制和国有产权转让进一步规范,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无论是从政策层面还是到实践层面,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无疑是成功的,但是在成功背后出现的一些问题,却不得不需要我们去正视。
二、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问题行政化现象依然存在,所有权和经营权无法真正分离。
按照我国政府级别,国有企业的级别主要有“中央企业、省属企业、市属企业、县属企业”,这四个级别的企业下又有相对应的行政级别,如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属正部级中央企业,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属副部级中央企业,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属正厅级中央企业。
以此类推,省属企业、市属企业、县属企业都有相对应的行政级别。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的国有企业,其内部治理方式并不符合市场经济原理,而是由行政命令来决定。
浅谈国有企业改制中的问题及相关对策建议
浅谈国有企业改制中的问题及相关对策建议国企改制,就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一项综合性的改革工程,是从战略上、整体上盘活国有企业的重大举措,也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竞争的需要.但是,一些地方在国企改制过程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些还相当严重,引发了一系列争论和思考.在国企改制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国有资产流失,国企改制中职工安置问题,债转股中产权不清等。
一、国有企业资产流失(这也是国企改制中出现较大争议的主要原因)(一)国有资产流失的式主要形式1。
低估贱卖。
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在进行改制的过程中,存在着低估国有资产价值,即国有资产评估失真问题,问题较为普遍,甚至有些地方和企业存在无偿转让和使用国有资产的情况.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主要表现为:(1)对国有资产低价交易、折股或任意将国有股转为法人股甚至个人股;将国有资产高值低估,低价转让,流入个人腰包.(2)在改制过程中缺乏对国有无形资产的折股保护意识。
从目前评估的要素上看,显然国家的有关文件已将“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商誉"等无形资产列入评估,但一些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对国有无形资产只是简单地估算一个极小数额或干脆不评估,有意无意吞噬国有资产.缺乏无形资产保护意识,是国有资产流失的一个重要渠道.同时,由于改革制度尚不健全,对那些与财产权益密切相关的权利如许可证、专营证以及与以后的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如销售渠道、采购网络等等没有相关规定,其流失额更是惊人。
(3)在中外合资和中外合作过程中,一些地方和企业只顾眼前利益,对国有资产不进行评估或低估,从而使国有资产在合资或合作企业中所占比例下降,国家权益受损。
2.转移藏匿.一些企业借改制之机,钻法律和政策的空子,利用权力化公为私,大肆鲸吞国有资产。
(1)财会凭证不严,审计工作徒有虚名。
在国企改制过程中,对企业的资产进行评估以确定其数额是必经程序。
在这一过程中藏匿、鲸吞国有资产最常见的有一下几种:一是将原本有效债权作为呆帐、坏帐核销;二是通过涂改帐册、发票改变成本和指出搞虚亏实盈;三是加快固定资产的“报废"以达到隐匿资产的目的,而审计工作的走过场,使国有资产的保障失去了最后一道防线。
我国国有企业战略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我国国有企业战略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战略制定和实施直接影响到国家和整个经济的发展进程。
然而,在当前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和知识化的背景下,我国国有企业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创新能力不足、运营效率低下、渐进萎缩等。
本文将从中国国有企业战略制定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1. 制度体系不完善。
国有企业内部制度和管理体系尚不完善,工作流程不规范,效率低下,对市场、客户、竞争对手等信息缺乏敏感性和反应速度慢,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和发展要求。
2. 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原创能力相对较弱,缺乏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导致竞争力下降。
3. 经营效益不佳。
国有企业存在财务管理不前沿、成本控制不到位、资金利用效率低、资产负债表状况不佳的问题,运营效益不高。
4. 人才流失严重。
国有企业在人力资源领域存在诸多问题,如制定的薪酬待遇不够市场化、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职业发展通道不畅等,导致了大量人才的流失,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
二、对策1. 建立现代化制度和管理体系。
加强国有企业内部制度和管理体系建设,优化工作流程,制定出系列化、规范化、专业化的制度和规章制度制定及实施标准。
2. 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国有企业应重点加强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加强科技平台建设、科技成果应用、人才培养等相关方面的工作,加快培育自主创新品牌。
3. 提高经营效益。
通过建立先进的财务管理机制、推进行业经营模式的创造性转化、利益协调机制的建设、全员参与、长效运作、高效执行的管理体系来提高经营效益。
4. 促进人才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工作体系,实现薪酬制度市场化、人才激励制度多元化、开展职业发展规划和轮岗机制实施,提高人才的凝聚力和贡献度。
结语: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随着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和国家对企业创新创造的鼓励政策的不断落实,有关国有企业战略制定和实施的问题将更为突出。
浅议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摘要:当前中美经贸摩擦、新冠疫情,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变化对国家经济发展影响深远。
而经济下行阶段是企业改进管理的最佳时期,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苦练内功正当时。
通过深化改革,可以进一步破解当前制约国有企业发展的一些难题和瓶颈,进一步增强国有企业的发展活力和核心竞争力。
本文以目前一些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情况为例,浅谈国企深化改革过程中存在问题与应对措施。
关键词: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存在问题;应对措施目前,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市场空间有限、业务结构单一、盈利能力不足、公司管理体系建设亟待加强等制约国有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问题逐渐显现。
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对创新管理机制、增强管理效率,提升改革内生动力,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一、推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对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目的与意义认识不到位很多国有企业不能充分认识到改革对提升改革内生动力,推动企业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还在等上级要求、等尚方宝剑,原来等改革政策,现在等配套办法、等实施细则,等待观望别的单位案例、典型示范,等等,一“等”就懒、就慢下来了,就出现了慢作为、懒作为的心理,不愿改。
(二)深化改革动力不足我国国有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普遍效益好、丰衣足食,许多人就满足于躺在温床上吃老本、满足于企业的行业地位、满足于企业有名气自己有身份有面子、满足于“即使工资减,但还是不少”的收入状况、福利待遇、旱涝保收等,“满”生庸惰,就容易安于现状,得过且过,出现了不愿作为的心理,认为没有改革的必要,在思想、在观念上动力不足。
很多企业怕不稳定影响大局、怕引起不满、怕别人告状、怕犯错误、怕国有资产流失、怕秋后反悔秋后算账等等,不改不出错,不改还是老问题,一改还可能改出新问题,所以“怕”字当头,就出现了不敢作为的心理,不敢改。
很多企业存在“等、靠、要”的问题,攀比、内心不平衡,新的大锅饭、铁板凳、新的平均主义等等诸多思想、心理、观念,五味杂陈,在改革上很难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形成共识。
企业战略-国有企业改革的评价及思考
★★★文档资源★★★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国有企业改革转入了重点推进、着力突进阶段。
改革是理性的、谨慎的,表现为有方案有步聚地以多项试点为先导,其中尤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百户试点引人注目。
改革的实践将直接关乎多少年来一直处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的国有企业到底将迎来一种怎样的状态和前景,其所涉之广,决定了难度之大。
好在大势已趋,没有退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精心部署下以及有关方面的协同努力下,终究已在步履维艰中获得了新的进展。
但是,几乎与此同时,国有企业的整体状况那么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突出的问题是近年来盈利水平下降,亏损扰人。
特别是今年一季度国有工业企业首次出现净亏损。
5月份以来,情况有所好转,二季度实现利润69.2亿元,七、八月份分别实现利润15.2和35.1亿元,下滑趋势得到遏制,但仍是经济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1-8月累计,全国6.89万户国有工业企业中盈利的只有3.74万户,盈利额688亿元,同比上升49.6%;有3.15万户亏损,亏损额602.6亿元,同比上升46.9%;盈亏相抵后仅盈利85.4亿元,同比下降79.6。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广东等效益好的沿海地区,盈利水平也在下降,亏损企业亏损额大幅度增加。
目前,全国有7%左右的国有工业企业长期处于停产半停产的状态,涉及职工约750万人,有近2000万名职工在亏损企业中工作。
不少国有企业目前已困难到不能正常支付职工工资。
对此,有发议论者便问:国有企业怎么越改革越困难了?不少了也对此感到困惑或担忧。
这实际上涉及对国有企业改革的评价问题。
为了集中精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谢绝〞争论,但是似应允许议论。
国有企业改革既然是一项事关重大、事关全社会的系统工程,自然要引起各方人士注意,而平心静气地给出一些分析,那么有助于进一步认清问题,把握本质,以形成共识。
首先,评价改革不仅要看它解决了什么,有时更为关键的是还要看它揭示了什么,提出了什么。
从事物的连续性看,暴露问题并不是坏事,相反,它恰恰是事物运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国有企业改制优化企业战略布局
国有企业改制优化企业战略布局国有企业改制是指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和重组,以提高其效率和竞争力。
这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需要深入分析和细致规划。
本文将探讨国有企业改制对优化企业战略布局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一、国有企业改制的意义及目标国有企业改制的主要意义是通过调整组织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和增长。
其目标包括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竞争力、改善服务质量等。
二、优化企业战略布局的必要性1. 适应市场需求:国有企业改制可以使企业更加灵活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通过解决过去体制性问题,国有企业可以更好地顺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实施战略调整和创新。
2. 提升竞争力:通过改制,国有企业可以更好地与其他企业竞争,增强市场占有率。
国有企业的改制可以使其具备更好的资源配置能力和竞争力,从而提升在市场中的地位。
3. 增加效率:改制可以优化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企业成本。
通过引入市场化机制,国有企业可以更好地利用资源、提高产能利用率,实现效益最大化。
三、国有企业改制的具体措施1. 股权改革:通过引入民间资本,扩大股东结构,培育多元化的经济主体。
引入民间资本可以增加企业的经营灵活性、提高经济效益。
2. 资产重组:对于亏损或低效的企业,可以采取资产重组的方式进行整合或剥离。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整体效率和竞争力。
3.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管理机制改革,提高决策效率和透明度,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
4. 培养专业人才: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企业的专业化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引入高素质人才,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四、优化企业战略布局的建议1. 精细运营:注重产品和市场的精细化定位,提高市场占有率。
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精确制定产品策略,实施差异化竞争。
2. 创新驱动:加强研发和创新投入,提高企业技术含量和核心竞争力。
鼓励员工创新思维,建立创新机制,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档资源★★★内容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国有企业改制进程加快,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应当按统筹兼顾、公开竞争、分类推进及配套改革的原则推进国企改革。
目前需要尽快制定改制的基本规划和政策,进一步完善具体政策。
应当在小型企业“进场交易”问题上采取更灵活的政策,对有长期重大贡献的经营者可以适当奖励股份;要调整政策允许金融支持改制,按统一规则和分级行使出资产权原则调动各方积极性推进国企改革。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制规范一、国有企业改制:含义、基本情况及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何为国有企业改制对国有企业改制有多种理解:改变企业形态,改变企业股权结构,改变企业的基本制度。
改变企业形态即改变规范企业资本组织关系、治理结构的企业法律形式,如按企业法规范的企业变为按公司法规范的独资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变为股份公司。
改变企业股权结构即引入新股东或改变企业股权比例。
股权结构变化的另一含义是可以安排股东权利不尽相同的股东,如可有黄金股股东、优先股股东等。
企业法律形式变化有时是企业股权变化的前提。
更广义的企业改制还包括企业内部制度的广泛变革,如改变经营者激励制度、劳动工资制度等。
这些方面的变化未必是狭义的企业改制的基本要素,但它往往是企业改制的诱因或结果或条件,与企业改制密切相关,是进行企业改制时,尤其是以激励效应为主要目标的改制时,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
(二)基本情况:主要推动因素和现状国有企业改制,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已开始,但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主题,是90年代以后的事。
推动国有企业改制的因素涉及政治政策、地方、资本市场和企业经营者多个方面。
十六大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特别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十五大、十五届三中全会直至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央推动国有企业改制的基本方针日益明确。
中央的政治决策为有关方面出台有关政策,地方、企业推进国有企业改制提供了前提性的政治基础。
十四大以后国家有关部门出台的政策则从操作层面为国有企业改制逐步明确了相应规范。
地方在国有企业改制方面走得较快。
这有两个背景:一是90年代以后,许多地方国有企业经营困难、难以为继,二是地方希望政府投入很少,但有较大潜力的企业能更快发展。
为解困和发展,地方政府认为最重要的政策就是鼓励企业改制。
资本市场在中国的发展,特别是90年代初沪深股市开张,及以后的海外上市,极大地推进了国有企业改制的进程。
企业,特别是企业经营者也是推动国有企业改制的重要因素。
这个因素能起作用,与中国国有企业必须尽快转变机制的需求有关,亦与存在“内部人控制”、国企经营者长期责任重薪酬低、许多“新国有企业”国家投入很少等情况有关。
十几年的国有企业改制已有很大进展:国有企业数量下降,但收入、资产收益上升,国有企业数80年代初有约30万户,现在只有约18万户(2001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户数已从1998年的6.5万户降到2002年的4.3万户;全国国有小型企业改制面已达80%(国资委有关专家估计);不少国有企业改制上市,一些大型国有企业海外上市;改制和资产优化重组结合推进,企业制度和资产结构同时改善;与改制改组结合的职工分流稳健推进。
(三)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的总体规划和基本政策尚不够明确。
针对具体行业及地方,已有些政策出台。
但由于缺基本规模和政策,当改制及相应的并购重组涉及大型国有企业时,有关工作就难以推进。
国有企业改制的一些方向性的和结构性的问题仍待进一步解决。
这些问题有的是法律规范问题,如按企业法登记的大型国有企业是否要转为公司制企业,设计国有特殊公司的依据何在及其法律规范有何特点;有些是结构性问题,如国有独资大公司控股上市公司及相应的关联交易、利益冲突等问题,在不动结构的情况下是否能得到较好的解决,简单地进行子公司经营者、员工持股等改制是否会带来集团业务难以整合的矛盾等。
改制程序和具体政策方面也有些问题。
近几年国有企业改制进展较快,但确实存在“自买自卖”、审计评估不实低估贱卖、“暗箱操作”等问题。
出现这些问题,有认识原因,如轻视改制的复杂性和专业性,以“运动”方式推进企业改制;亦有政策不系统配套的原因,国家及有关部门没有系统政策,仅凭分散的具体政策规范,指导作用有限;有深层次的政治和经济利益问题。
最近国资委出台了《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解决了改制程序不规范的许多问题,但仍然存在需进一步明确、完善的问题。
二、若干看法及建议(一)指导思想绝大多数国有企业都有必要进行改制。
除主要职能是公共服务、业务和财务与政府难以分开的少数企业外,绝大多数国有企业都应变成公司制企业,部分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可以变成合作制企业,绝大多数企业都可以股权多元化。
要根据企业发展前景及国家的国有经济布局调整战略,确定国有企业改制的基本方案。
按从实际出发、统筹兼顾原则确定国有企业改制的实施方案。
统筹兼顾首先是要处理好国有股东、收购者、债权人、经营者及职工的关系,其次是要处理好企业改制和企业长远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系。
按公开竞争、分类推进的原则推进国有企业改制工作。
配套改革和调整政策,创造有利于国有企业改制改组的条件。
(二)尽快确定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的基本规划和政策凡是可以转为公司的企业,原则上股权都可以多元化。
不宜股权多元化目前只能是国有独资公司的,一是需要国家直接控制业务的公司(如造币公司),这些公司业务特殊,且中国不具备相应业务外包的条件;二是基于重要性和财务原因需要国家直接控制的公司,如一些国防工业公司,这是因为其业务重要,目前财务尚不能独立,我国尚未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包括国防科研、国防订货在内的管理体制。
一些持有较多不良资产的国有独资公司,目前不具备股权多元化条件,但经过业务和资产结构调整,将来仍能股权多元化。
国家必须控股或相对控股的企业,应当是属于国家必须控制领域的公司,或是公司业务影响大,即使将来国家可不控股但为平稳过渡或各“看一看”在一定时期内也需控股的公司。
在规模很大、市场结构从长期看会是垄断或寡头(或巨头)控制型的、经济社会影响极大的产业,如汽车业、石油业、钢铁业、电信业、金融业、航空业、国防工业,至少在一定时期(如5~10年)或更长时间内会有一定数量的这样的企业。
以后可以进一步出售国有股份,还可以设黄金股作为特殊的安全闸门。
国有企业股份可以出售给一般国民、私人企业或投资家(机构或个人)、外国企业与外国投资者。
出售股份时既要考虑出售的财务利益,还要考虑是否有利于企业发展,是否会造成外国资本及个别私人资本对行业的垄断或控制。
由于中国私人资本相对较弱,在同等条件下,可支持有条件的中国私人资本优先购股。
(三)结合发展和组织结构调整推进国有企业改制大型企业或集团在确定改制方案时有必要先对公司或集团的战略目标、业务前景及组织体制进行评估,要进行相应的结构调整再推进改制。
国家及某些地方的大型国有企业,不少业务重合、事业重复,又不可能形成规模经济水平之上的竞争,可以先进行适当的归并整合,而后改制。
整合应当用市场化的办法推进。
但股东同一的企业,从法律上看亦可根据股东的安排直接合并或整合。
因为如果先改制形成多元股东结构后再合并或整合,成本可能显着上升。
但到底是否及如何整合,必须进行经济分析。
许多国有独资企业,其下有一家甚至多家上市公司,拥有的存续资产有优有劣。
形成这种结构,与我国采取优良资产上市、不好资产留给母公司的做法及利用母公司让政府和实体企业隔离、减少干预的想法有关。
这种结构,使国有独资的母公司很难改制和股权多元化,简单化地让上市或非上市的子公司引入新股东,则可能破坏集团内凝聚力和整合能力。
因此对这类集团,至少应评估是否有必要对主体业务资产及相应的子公司先进行适当整合,包括母子公司合并,而后引入新股东、实现母公司改制乃至上市的路径和方案。
TCL集团提出并得到批准的母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而后吸收上市子公司的方案,就是改制与集团组织结构调整结合的一种做法。
这种做法从结构上消灭了上市公司与集团可能有不正常关联交易的根源,其做法和经验值得研究和借鉴。
国有大中型企业根据原国家经贸委等八部委文件进行主辅分离改制,也是改制和企业业务、组织结构调整相结合的做法,应积极推进。
这方面要注意的是,必须是真正的主辅分离,以防出现3~5年后需要再整合导致整合成本上升的问题。
(四)根据有利于发展、分类推进、公开竞争原则推进国有企业改制(本节参考了William.Mako和张春霖于2003年9月在世行中国蒙古局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联合召开的研讨会上报告的观点。
)明确改制目标为出售收益最大化和有利于企业发展。
国有企业改制目标通常是多元的。
各国都依据本国情况确定改制目标的优先顺序。
我国企业改制的目标应是收益最大化和有利于企业发展。
在一定条件下,如该企业发展有战略意义时,可优先考虑企业发展目标。
一些国家在绩优大型国有企业以IPO方式进行股权多元化时,实施让一般投资者获得较多股份、分享改革利益推动资本市场发展的政策,也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制。
改制方式取决于改制企业的特征和需要。
小型国有企业改制宜采用公开拍卖或招标的方式,对无力偿债或难以审查的宜用清算改制方式。
大中型国有企业改制应重视吸引战略投资者的改制方式。
首次公开发行(IPO)企业仅限于大型、运营良好的国有企业。
管理层或职工收购(MBO、EBO)改制主要适用于特别依赖经营者和职工技能的国有企业,及成长过程中国家投入较少的企业。
大型企业MBO特别要注意公开性、竞争性。
在中国的条件下,靠MBO进行大型企业改制比较困难。
大型企业,从中长期的角度看,所有和经营分离仍将是基本的结构,即大企业经营者获得股份总体地看数量比例小,是激励性的,而不是控制性的。
大型企业可以搞MBO,但不能将MBO作为大型企业改制的主体模式。
改制企业是否要改组也要分类考虑:存在结构性问题的大型企业有必要进行改制前重组,但应充分考虑投资者意愿,减少随意性重组;中小企业按现状转制较合理,也易推进;以IPO 方式改制企业一般必须实施改制前重组。
改制政策管理的重点是提高改制竞争性、减少不确定性、以处理好利益相关者关系及“人”为中心做好统筹协调。
提高改制过程的竞争性是保证改制公平性、有效性,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根本措施。
减少不确定性的工作,包括公开、明晰、透明改制的有关政策和程序,让潜在购买者获得企业信息、根据新会计制度编制财务报表,向潜在购买者提供尽职调查和协议机会,对潜在购买者进行资格认证等。
改制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经营者、债权人、职工、社区,处理好其间关系,尤其是经营者和职工问题,是改制工作健康推进的关键,统筹设计的中心。
(五)进一步完善具体政策、配套调整有关政策最近有关部门陆续公布的规范国有企业改制的文件,对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推进、规范有积极意义,得到各方面的关注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