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大学语言学习中心运行效果调查研究
——基于学习者在线学习共同体的视角
学生:刘春梦
指导教师:赵军
教学单位:三峡大学计算机与信息
1课题来源
新媒体在教学中或学习中的运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或学习的模式。在未来教育中运用新媒体将成为教学或学习的一种趋势。因此对于新媒体的理解和阐释各有不同,比如: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再者说:所谓新媒体(New Media),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新媒体也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总之严格说新媒体应该称之为数字化新媒体。
当然,在目前的经济技术化的条件下,互联网仍是新媒体的主体。那么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深入发展,人们的工作、思维、学习方式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化。传统的学习模式已不能满足教学或学习的需要,基于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上的在线学习方式能够突破时空界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教学或学习服务,构建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各种教育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优化、整合、利用。因此对在线学习不断地深入研究,在线学习共同体应如何有效地构建和实施,值得从不同的角度研究。故,提出了“基于学习者的在线学习共同体的研究”并结合三峡大学语言中心的模式,进行研究。
2研究目的和意义
在线学习以其随机性、开放性、丰富性等各方面的优势已逐步发展成为一种新兴且重要的学习手段。但与传统课堂学习中,有教师和学生群体的活动以及教室内各种物质设施构成一个封闭的学习行为的真实情景比较,缺乏真实交流互动及课堂气氛的影响,往往会导致学习兴趣下降及学习行为中断等后果。本研究本研究试图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继续对学习共同体的基本概念、属性、特征等进行分析论述,并利用三峡大学语言中心这一资源进行案例研究,基于学习者在线学习共同体的视角,从在线学习共同体入手,了解三峡大学语言中心各方面的运作情况,分析其优势及不足,并就优化三峡大学语言中心的在线学习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以保证学习者在线学习的效果和质量,使得学习者在线学习共同体与语言中心的学习有利地结合起来,能更好地帮助学习者进行在线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在语言中心的学习效果跟共同体的愿景一致。
3 阅读的主要文献,资料名称,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学术动态,综合分析提出研究课题的主攻方向
[1]王一清.Wiki环境下基于问题学习(PBL)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6-09-11.2006.硕士学位论文.
[2]宋述强.基于网络的案例学习环境设计与研究.清华大学;宋述强.2006-06-29.2005.硕士学位论文.
[3]尤众喜.无边界学习及其支持和引导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5-07-18.2005.硕士学位论文.
[4]吴志平.ERP与电子商务的相关性研究.湘潭大学.2004-09-27.2004.硕士学位论文.
[5]周平.学习型战略联盟与企业核心能力.湘潭大学.2004-04-02.2003.硕士学位论文.刘邦祥.“实践共同体”在线学习促进专业化发展——中德合作在中国西部开展HIV年第AIDS医护人员在线培训的教学探讨(英文).开放教育研究.2009年第6期;
[6]任秋丽.基于课程的在线学习共同体角色研究.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年第17期;
[7]卫琼.基于网络英语课程论坛学习共同体的社会交互行为的个案研究.西北师范大学.2009-12-22.2009.硕士学位论文.
[8]马亮.基于分布式认知的网络学习环境设计研究.扬州大学.2009-10-10.2009.硕士学位论文.
[9]马南南.教师在线学习共同体的“活动引领”学习机制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9-09-28.2009.硕士学位论文.赵宇红.关于在线学习共同体的几点思考.福建电脑.2009年第3期;
[10] 常承阳.在线学习共同体知识创新平台的设计与实现.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第2期;
[11] 张彦美.教师在线学习共同体的非正式学习模式分析.考试周刊.2009年第4期;
[12] 张彦美.网络环境下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09-08-17.2009.硕士学位论文.
[13] 王蕾.在线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07-10-09.2007.硕士学位论文.
[14] 周世平.“在线学习”与“课堂学习”的互动策略研究.上海师范大学.2006-10-20.2006.硕士学位论文.王蕾.论在线教师学习共同体——由BCcampus在线教师学习共同体得到的启示.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年第18期;
[15] 李慧.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在线教育技术培训平台研究.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8年第11期;
[16] 高丹丹.基于课程的在线学习共同体研究.远程教育杂志.2008年第4期;
[17] 马南南.教师在线学习共同体中的学习驱动机制探讨.现代教育技术.2008年第5期;
[18] 刘邦祥.论高校现代远程教学改革——兼谈实践共同体在线学习.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年第12期;
[19] 顾小清.教师专业发展:在线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开放教育研究.2003年第2期;
[20] Student characteristics for online learning success
Marcel S. Kerr a,, Kimberly Rynearson b,1, Marcus C. Kerr c,2;
[21] 张建伟,论基于网络的学习共同体[DB/OL].
/newsight/yjxxx/gongtongti.htm ,2008-7-1
[22] 栾习芹.在线学习:美国学生更爱“数字书”深圳特区报.2006-11-22第A13版
[23] 况珊芸.网络信息共同体的构建[J].开放教育研究.2005(4):33
[24] 万舒,张晨,袁晓斌.论基于建构主义的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Vol.20, No.1)2007-1
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基于网络信息共同体的研究和时间要比国内早很多,而且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较之国内也丰富许多。如:LabNet、TeacherNet等网络学习平台及一些虚拟社区为代表进行的实证研究。从查阅的资料来看有关在线学习共同体的知识共享与效果评估的论文并不多。
国内对于在线学习共同体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还是针对学习共同体的建构原理、建构模式、建构方法等研究。笔者在中国知网硕博士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分别以“网络学习共同体”和“在线学习共同体”为题名,搜索到的硕博士论文分别为20篇和2篇
3.2 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