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最全名词解释(宏观部分)

合集下载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宏观部分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就业总水平、国民总收入等经济总量,因此,宏观经济学也被称做就业理论或收入理论。

2.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产品。

3.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去向:其他生产者。

4.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5.流量: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

例如,I投资是一个流量,它表示在一年内新增的投资,是资本存量的变化量。

6.存量:在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例如,资本存量,它表示在某一时间点上有多少资本存在。

7.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新生产的市场价值。

8.折旧:资本物品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称为折旧。

折旧不仅包括生产中资本物品的物质磨损,还包括资本变化带来的精神磨损。

9.存货投资:企业所掌握的存货的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10.重置投资:用于重置资本设备补偿旧资本消耗的投资。

11.净投资:总投资减去重置投资。

也就是净增加的投资,是资本存量的净增加。

12.总投资:物质资本的增加、替换(和资本资产的支出)。

13.政府采购:政府花在劳务和商品上的支出,它包括:……14.转移支付:政府对人民的支付,但他们不用提供现期服务作为交换。

它包括:…………15.净出口:出口额和进口额之差。

NX=X-M16.间接税:企业的间接税包括货物税、销售税、周转税等。

17.国内生产净值NDP:国内生产总值扣除资本折旧的部分。

18.国民收入NI:国内生产净值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再加政府补助金。

也是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的生产性服务所得到的报酬=工资+利息+租金+利润。

19.个人收入:PI =NI – 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20.个人可支配收入:DPI=PI-个人所得税21.储蓄—投资恒等式:若我们假设总收入=总产值,总支出=总产值,即Y=C+S,Y=C+I,则我饿每年可以得到事后的一个横等式储蓄=投资。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高鸿业版)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高鸿业版)

1、一级价格歧视:又称完全价格歧视,是指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

2、二级价格歧视:只要求对不同的消费数量段规定不同的价格,而一级价格歧视要求垄断者对每一单位的产品都制定一个价格。

所以,二级价格歧视不如一级价格歧视那么严重。

3、三级价格歧视:垄断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或对不同的消费群)收取不同的价格。

4、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5、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6、国内生产总值: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7、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8、折旧:资本物品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

包括生产中资本物品的物质磨损和资本老化所带来的精神磨损。

9、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10、名义GDP:即货币GDP,指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11、实际GDP: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础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12、边际消费倾向(MPC):增加的消费和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的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

13、平均消费倾向(APC):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14、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15、资本边际效率(MEC):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资本。

16、流动性偏好: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17、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

18、谨慎动机:又称预防性动机,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如个人或企业为应付事故、失业、疾病等意外事件而需要事先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第一章:供给,需求及有关概念1、经济人:经济生活中一般人得抽象,本性被假设为利己得。

经济人在一切经济行为中都就是理性得,即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得经济代价去追求获得最大得经济利益。

经济人假设就是微观经济学中最基本得假设之一。

2、完全信息:信息得充分与信息得对称。

即市场主体可以了解一切信息,并且市场得所有主体都可以准确迅速得获得这些信息。

3、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得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得该商品得数量。

就是有效需求。

4、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得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得该商品得数量。

就是有效供给。

5、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得关系得函数。

需求函数拥有负斜率,形式为Qd=f(p)6、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供给量与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得关系得函数。

供给函数拥有正斜率,形式为Qs=f(p)7、需求量得变动:在其她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得变动引起得某种商品得需求得数量得变动。

它表现为,在给定得一条需求曲线上得点得运动。

8、需求得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她因素变化引起得对某种商品得需求数量得变动。

它表现为需求曲线得移动。

9、供给量得变动:在其她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得变动引起得某种商品得供给得数量得变动。

它表现为,在给定得一条供给曲线上得点得运动。

10、供给得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她因素变化引起得对某种商品得供给数量得变动。

它表现为个供给曲线得移动。

11、内生变量:在经济模型中,该模型所要决定得量,它可以在模型体系内得到说明。

12、外生变量:由模型以外得因素所决定得已知得变量,它就是模型据以建立得外部条件,本身不在模型内得到说明。

外生变量决定内生变量。

13、参数:数值通常不变得变量,即可变得常数,也可被瞧作外生变量。

14、静态分析:根据既定得外生变量来求得内生变量值得分析方法。

她考察得就是在一定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相互作用下所实现得均衡状态得特征。

高鸿业微观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高鸿业微观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第一章:供给,需求及有关概念1.经济人: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本性被假设为利己的。

经济人在一切经济行为中都是理性的,即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求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经济人假设是微观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假设之一。

2.完全信息:信息的充分和信息的对称。

即市场主体可以了解一切信息,并且市场的所有主体都可以准确迅速的获得这些信息。

3.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是有效需求。

4.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该商品的数量。

是有效供给。

5.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需求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的函数。

需求函数拥有负斜率,形式为Qd=f(p)6.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供给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的函数。

供给函数拥有正斜率,形式为Qs=f(p)7.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需求的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点的运动。

8.需求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

9.供给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供给的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供给曲线上的点的运动。

10.供给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个供给曲线的移动。

11.内生变量:在经济模型中,该模型所要决定的量,它可以在模型体系内得到说明。

12.外生变量: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的变量,它是模型据以建立的外部条件,本身不在模型内得到说明。

外生变量决定内生变量。

13.参数:数值通常不变的变量,即可变得常数,也可被看作外生变量。

14.静态分析: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

他考察的是在一定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的特征。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高鸿业版)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高鸿业版)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高鸿业版)1.经济学:是指关于选择的科学,是对稀缺性资源合理配置进行选择的科学。

(参见教材P3)2.微观经济学:是指研究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参见教材P4)3.宏观经济学:是指从国民经济角度研究和分析市场经济整体经济活动的行为。

(参见教材P4)6.规范分析:是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和制定政策的依据。

(参见教材P16)7.实证分析:是指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参见教材P16)3.劳动的供给曲线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特定时期内劳动者在各种可能的工资率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一般来说,它是一条向后弯曲的供给曲线。

4.地租是指土地的价格,具体说是土地供给时的土地价格。

5.准租金是指长期可变的短期固定的生产要素的价格。

6.经济租金是指素质较差的生产要素,在长期内需求增加而获得的一种超额收入。

7.利率又称利息率,是指利息占借贷资本的比重。

2.支出法:也叫最终产品法,从使用角度考察GDP,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居民、厂商、政府和国外部门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总额。

其计算公式:GDP=C+I+G+(X-M)3.收入法:又叫生产要素法,从分配角度考察GDP,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要素所有者得到的报酬总和。

其计算公式:国内生产总值=生产要素收入总和+折旧+间接税净额=工资+利息+地租+利润+折旧+(间接税-政府补贴)9.国民收入(NI):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要得到的实际收入,即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的总和扣除间接税净额和对企业转移支付后的余额。

10.个人收入(PI):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个人从各种来源所得到的全部收入的总和。

11.个人可支配收入(PDI):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可以由个人支配的全部收入。

12.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本国公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的总和,它以人口为统计标准。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最全名词解释(宏观部分)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最全名词解释(宏观部分)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宏观部分第十二章西方公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2.最后产品:在一准期间内生产的,并由最后使用者购置的产品和劳务。

去处:花费者。

3.中间产品:用于再销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去处:其余生产者。

4.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域)在一准期间内所运用生产因素所生产的所有最后产品(物件 +劳务 ) 的市场价值。

5.流量:在一准期间内发生的变量。

比如,I 投资是一个流量,它表示在一年内新增的投资,是资本存量的变化量。

6.存量:在一准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比如,资本存量,它表示在某一时间点上有多少资本存在。

7.公民生产总值GNP :一国所拥有的生产因素,在一准期间内所重生产的市场价值。

8.折旧:资本物件因为消耗造成的价值减少称为折旧。

折旧不单包含生产中资本物件的物质磨损,还包含资本变化带来的精神磨损。

9.存货投资:公司所掌握的存货的价值的增添(或减少)。

10.重置投资:用于重置资本设施赔偿旧资本耗费的投资。

11.净投资:总投资减去重置投资。

也就是净增添的投资,是资本存量的净增添。

12.总投资:物质资本的增添、替代(和资本财产的支出)。

13.政府采买:政府花在劳务和商品上的支出,它包含:14.转移支付:政府对人民的支付,但他们不用供应现期服务作为互换。

它包含:15.净出口:出口额和入口额之差。

N X=X-M16.间接税:公司的间接税包含货物税、销售税、周转税等。

17.国内生产净值NDP:国内生产总值扣除资本折旧的部分。

18.公民收入 NI :国内生产净值扣除间接税和公司转移支付,再加政府补贴金。

也是一国生产因素在一准期间内供应的生产性服务所获得的酬劳 =薪资 +利息 +租金 +利润。

19.个人收入: PI =NI –公司未分派利润-公司所得税 -社会保险税(费)+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20.个人可支配收入:DPI=PI-个人所得税21.积蓄—投资恒等式:若我们假定总收入 =总产值,总支出 =总产值,即 Y=C+S , Y=C+I ,则我饿每年能够获得过后的一个横等式积蓄 =投资。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第一章:供给,需求及有关概念1.经济人: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本性被假设为利己的。

经济人在一切经济行为中都是理性的,即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求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经济人假设是微观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假设之一。

2。

完全信息:信息的充分和信息的对称.即市场主体可以了解一切信息,并且市场的所有主体都可以准确迅速的获得这些信息。

3。

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是有效需求.4.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该商品的数量。

是有效供给。

5。

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需求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的函数.需求函数拥有负斜率,形式为Qd=f(p)6.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供给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的函数。

供给函数拥有正斜率,形式为Qs=f(p)7。

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需求的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点的运动.8。

需求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它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

9。

供给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供给的数量的变动.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供给曲线上的点的运动。

10.供给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它表现为个供给曲线的移动。

11。

内生变量:在经济模型中,该模型所要决定的量,它可以在模型体系内得到说明。

12。

外生变量: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的变量,它是模型据以建立的外部条件,本身不在模型内得到说明。

外生变量决定内生变量。

13.参数:数值通常不变的变量,即可变得常数,也可被看作外生变量。

14.静态分析: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他考察的是在一定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的特征.15.比较静态分析: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下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他考察的是当外部条件发生变化时,原有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3、LM曲线:LM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均衡时(即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等)利率和收入关系的曲线4、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成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5、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1单位收入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6、通货膨胀: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

7、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

8、IS-LM模型:说明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收入与利率决定的模型9、边际储蓄倾向:是指储蓄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例,或者每增加1个单位可支配收入中用于储蓄的比例。

10、菜单成本理论:经济中的垄断厂商是价格的决定者,能够选择价格,而菜单成本的存在阻滞了厂商调整产品价格,所以价格具有粘性。

所谓菜单成本就是指厂商每次调整价格都要花费的成本,这些成本包括研究和确定价格、重新编印价目表、将新价目表通知销售点、更换价格标签等所支付的成本。

11、乘数:指总支出增加后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

总支出包括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支出和净出口,所以乘数泛指由于消费支出增加、投资支出增加、政府购买支出增加及净出口增加而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

在分析经济周期时,乘数主要指投资支出增加引起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

12、充分就业:是一切生产要素都有机会按自己的意愿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13、存款准备金政策: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措施。

它是一种威力强大不易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

14、菲利普斯曲线:描述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的曲线。

根据这一曲线,在物价稳定(即通货膨胀率较低)时,失业率较高;而当失业率较低时,通货膨胀率较高。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第一章:供给,需求及有关概念1、经济人:经济生活中一般人得抽象,本性被假设为利己得。

经济人在一切经济行为中都就是理性得,即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得经济代价去追求获得最大得经济利益。

经济人假设就是微观经济学中最基本得假设之一。

2、完全信息:信息得充分与信息得对称。

即市场主体可以了解一切信息,并且市场得所有主体都可以准确迅速得获得这些信息。

3、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得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得该商品得数量。

就是有效需求。

4、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得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得该商品得数量。

就是有效供给。

5、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得关系得函数。

需求函数拥有负斜率,形式为Qd=f(p)6、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供给量与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得关系得函数。

供给函数拥有正斜率,形式为Qs=f(p)7、需求量得变动:在其她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得变动引起得某种商品得需求得数量得变动。

它表现为,在给定得一条需求曲线上得点得运动。

8、需求得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她因素变化引起得对某种商品得需求数量得变动。

它表现为需求曲线得移动。

9、供给量得变动:在其她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得变动引起得某种商品得供给得数量得变动。

它表现为,在给定得一条供给曲线上得点得运动。

10、供给得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她因素变化引起得对某种商品得供给数量得变动。

它表现为个供给曲线得移动。

11、内生变量:在经济模型中,该模型所要决定得量,它可以在模型体系内得到说明。

12、外生变量:由模型以外得因素所决定得已知得变量,它就是模型据以建立得外部条件,本身不在模型内得到说明。

外生变量决定内生变量。

13、参数:数值通常不变得变量,即可变得常数,也可被瞧作外生变量。

14、静态分析:根据既定得外生变量来求得内生变量值得分析方法。

她考察得就是在一定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相互作用下所实现得均衡状态得特征。

西方经济学_高鸿业宏观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_高鸿业宏观名词解释

国内生产总值: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则是一个国民概念,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中间产品:是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存货投资: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重置投资:用于重置资本设备的投资政府支出的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把收入从一些人或者一些组织转移到另一些人或另一些组织,没有相应的物品或劳务的交换发生。

(所以转移支付和公债利息不计入GDP)政府购买: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计入GDP)企业的转移支付:包括对非营利组织的社会慈善捐款和消费者呆账。

企业间接税:包括货物税或销售税、周转税。

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

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边际消费倾向:增加1单位的收入中用于增加的消费部分的比率。

平均消费倾向: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边际储蓄倾向:增加1单位的收入中用于增加的储蓄部分的比率。

平均储蓄倾向:任一单位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税收乘数:收入变动对税收变动的比率。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收入变动对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

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投资:经济学中所讲的投资,是指资本的形成,即社会实际资本的增加,主要包括厂房、设备的增加。

决定投资的因素主要有:实际利率水平、预期收益率和投资风险等。

资本边际效率:(MEC)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资本。

(若资本的边际效率r大于市场利率i,则此投资就值得)加速数和加速原理:产出增量和投资之间的关系可称为加速数;说明产出变动和投资之间关系的理论称为加速原理。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名词解释汇总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名词解释汇总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名词解释汇总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相对于“微观经济学”而言,是一门以一国(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经济科学。

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与汇率的决定和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

(解决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国际收支等问题,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2.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它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测度的是产品最终价值,中间价值不计入GDP。

一般用收入法和支出法核算。

3.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

4.GNP: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即无论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处于国内还是国外,只要是本国国民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都记入国民生产总值。

5.NNP:国民生产净值是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后的全部消费资料和用于扩大再生产及增加后背那部分生产资料。

6.潜在产出:潜在产出是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时所达到的产量水平。

7.个人可支配收入:PDI是一个国家所有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实际得到的可用于个人消费或储蓄的那一部分收入。

8.转移支付:转移支付是指政府或企业的一种并非购买本年的商品和劳务而作的支付。

分为政府转移支付和企业转移支付。

政府转移支付作用是收入重新分配。

企业转移支付通常以捐款形式进行。

9.产出缺口:衡量实际产量与经济中现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时所能生产的产量之间的差额。

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凯恩斯定律:XXX提出的需求能创造自己的供给,因此政府采取措施刺激需求以稳定经济的论点,这是XXX根据对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关系的分析,为推行其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而提出的与萨伊定律截然相反的论点。

2.均衡产出:当产出水平等于总需求水平时,企业声场就会稳定下来。

西方经济学_高鸿业(微观和宏观)名词解释.doc

西方经济学_高鸿业(微观和宏观)名词解释.doc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编微经合乎理性的人\理性人\经纪人:这个假设是对在经济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所有人的基本特征的一个一般性的抽象。

每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供给: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均衡:是经济事务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在某商品价格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反向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恩格尔定律:对于一个家庭或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是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正就越大效用: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基数效用论:效用如同长度、重量等概念一样可以具体衡量并加总求和序数效用论:效用的大小无法具体衡量,效用之间的比较只能通过顺序或等级来表示总效用: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绝对优势:如果一个国家用一单位资源生产的某种产品比另一个国家多,那么,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与另一国相比就具有绝对优势。

逆向选择:在此状况下,保险公司发现它们的客户中有太大的一部分来自高风险群体。

选择成本:如果以最好的另一种方式使用的某种资源,它所能生产的价值就是选择成本,也可以称之为机会成本。

需求的弧弹性:如果P1和Q1分别是价格和需求量的初始值,P2和Q2为第二组值,那么,弧弹性就等于 -(Q1-Q2)(P1+P2)/(P1-P2)(Q1+Q2)非对称的信息:在某些市场中,每个参与者拥有的信息并不相同。

例如,在旧车市场上,有关旧车质量的信息,卖者通常要比潜在的买者知道得多。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必考名词解释背诵版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必考名词解释背诵版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必考名词解释背诵版——跨考教育金牛经济学院院长郑炳老师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答:相对“微观经济学”而言,宏观经济学是一种现代的经济分析方法。

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与汇率的决定和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所以又称之为总量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和基础是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具体来说,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总需求理论、总供给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理论、开放经济理论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

2.国内生产总值答:国内生产总值(GDP )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 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 )则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 一般通过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方法进行核算。

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之和;用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和折旧之和。

3.储蓄—投资恒等式答:储蓄—投资恒等式是分析宏观经济行为十分重要的一个命题。

根据国民收入构成的基本公式可得出两部门、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分别为I S =、()I S T G =+-和()()r I S T G M X K =+-+-+。

需要注意的是,储蓄—投资恒等式是定义恒等,没有实际意义。

这里的恒等是从国民收入会计的角度,就整个经济而言,事后的储蓄(私人储蓄、政府储蓄以及外国对本国的储蓄)和事后的投资总量相等,而后面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投资等于储蓄,是指计划投资(事前投资)等于计划储蓄(事前储蓄)所形成的经济均衡状态。

4.GDP 折算(平减)指数答:GDP 折算(平减)指数是名义GDP 和实际GDP 的比率。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微观)名词解释(最完整版)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微观)名词解释(最完整版)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微观)-名词解释-(最完整版) 1、1.经济学:讨论资源如何最正确配置使人类需要得到最大满足的一门社会科学。

2.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家假设条件:⑴“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条件: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

⑵完全信息的假设条件:商业双方都知道对方的信息,也都知道对方知道的信息。

〔双方可以替代为多方〕3.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肯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情愿而且能够购置的该商品的数量。

4.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互相关系。

5.需求定律:需求曲线具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它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即它的斜率为负值。

它们都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62、.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肯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情愿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7.供给定律:供给曲线表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征,即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值。

它们都表示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成同方向变动的规律。

8.均衡:其最一般的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肯定条件的互相作用下所到达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9.局部均衡:就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

10.一般均衡:就一个经济社会中的全部市场的供求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

11.均衡价格: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12.市场出清状态:市场上需求3、量和供给量相等的状态。

13.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14.需求的变动: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15.供给量的变动: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于某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的该产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16.供给的变动: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17.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肯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完整word版,高鸿业宏观经济学重点名词解释

完整word版,高鸿业宏观经济学重点名词解释

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并被最终使用者购买的劳务和产品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其他产品生产的产品国内生产总值:指经济社会(一国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使用生产要素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或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国民生产总值:指一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的总和.流量: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化量.存量:在某一时点存在的变化量.重置投资:是指重置资本设备的支出或对旧资本消耗的补偿。

折旧:是指资本物品由于损耗所造成的价值减少。

即固定资本的消耗乘数(Multiplier):也称作倍数,是指一种变量的变化所引起的另一种变量变化的倍数。

用于分析经济中某一变量的增减所产生的连锁反应的大小。

名义货币量指的是按名义价值计量的货币量,也称为名义货币余额。

实际货币量指的是按购买力计量的货币量,也称为实际货币余额。

凯恩斯三大基本心里规律:1.绝对收入消费理论: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多,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作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边际消费递减规律)2.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在任何时期中,设对某类资本之投资增加,则该类资本的边际效率因投资之增加而减少.3.流动性偏好: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在于对货币的流动性偏好.充分就业:是指经济社会的全部资源在正常使用强度下得到充分利用的状态。

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发生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是劳动力市场在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这个状态是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导致通货紧缩的状态。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为了实现既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的改变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的各项政策。

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抑制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全名词解释(宏观部分)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全名词解释(宏观部分)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全名词解释(宏观部分)————————————————————————————————作者:————————————————————————————————日期: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宏观部分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2.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最终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去向:消费者。

3.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去向:其他生产者。

4.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劳务)的市场价值。

5.流量: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

例如,I投资是一个流量,它表示在一年内新增的投资,是资本存量的变化量。

6.存量:在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例如,资本存量,它表示在某一时间点上有多少资本存在。

7.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新生产的市场价值。

8.折旧:资本物品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称为折旧。

折旧不仅包括生产中资本物品的物质磨损,还包括资本变化带来的精神磨损。

9.存货投资:企业所掌握的存货的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10.重置投资:用于重置资本设备补偿旧资本消耗的投资。

11.净投资:总投资减去重置投资。

也就是净增加的投资,是资本存量的净增加。

12.总投资:物质资本的增加、替换(和资本资产的支出)。

13.政府采购:政府花在劳务和商品上的支出,它包括:……14.转移支付:政府对人民的支付,但他们不用提供现期服务作为交换。

它包括:…………15.净出口:出口额和进口额之差。

NX=X-M16.间接税:企业的间接税包括货物税、销售税、周转税等。

17.国内生产净值NDP:国内生产总值扣除资本折旧的部分。

18.国民收入NI:国内生产净值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再加政府补助金。

也是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的生产性服务所得到的报酬=工资+利息+租金+利润。

19.个人收入:PI =NI –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20.个人可支配收入:DPI=PI-个人所得税21.储蓄—投资恒等式:若我们假设总收入=总产值,总支出=总产值,即Y=C+S,Y=C+I,则我饿每年可以得到事后的一个横等式储蓄=投资。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说明市场价格如何在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处形成,理解弹性概念。

难点是理解影响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移动xfz在各种可能的jg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sp的数量。

根据这一定义,xfz对某种sp的D必须具备意愿和购买能力两个特征。

2、供给:一个特定时期内生产者在各种可能的jg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该sp 的数量。

根据这一定义,生产者对某种sp的S必须具备意愿和能力两个特征。

3、需求规律: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大小,取决于该商品价格的高低。

如果商品价格上升,则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就相应减少;反之,如果该商品的价格下降,其需求量就增加。

也就是说,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随着该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价格的下降而增加,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的变动关系。

因此,需求规律就是市场上的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的关系的描述。

如果把需求规律反映在坐标图上,则这一规律就表现为需求曲线具有的负的斜率,即需求曲线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

微观经济学中经常用边际效用递减法则和消费者无差异曲线来解释这种规律。

应注意的是,需求规律只适用于一般商品即正常商品;对低档商品或吉芬商品商品,则不适用,消费者对低档商品或吉芬商品的需求量是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增加的。

需求规律是在假定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前提下来研究商品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的关系的。

4、供给规律: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大小,取决于该商品价格的高低。

如果商品价格上升,则生产者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就相应增加;反之,如果该商品的价格下降,其供给量就减少。

也就是说,生产者对一种商品的供给量随着该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着商品价格的下降而减少,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呈同方向的变动关系。

如果不供给规律反映在坐标图上,则这一规律就可以表示为供给曲线的正斜率,即供给曲线自左下方向右上方的倾斜。

微观经济学中经常用收益递减规律来解释这一规律。

应注意,供给规律只适用于一般商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宏观部分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2.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最终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去向:消费者。

3.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去向:其他生产者。

4.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劳务)的市场价值。

5.流量: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

例如,I投资是一个流量,它表示在一年内新增的投资,是资本存量的变化量。

6.存量:在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例如,资本存量,它表示在某一时间点上有多少资本存在。

7.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新生产的市场价值。

8.折旧:资本物品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称为折旧。

折旧不仅包括生产中资本物品的物质磨损,还包括资本变化带来的精神磨损。

9.存货投资:企业所掌握的存货的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10.重置投资:用于重置资本设备补偿旧资本消耗的投资。

11.净投资:总投资减去重置投资。

也就是净增加的投资,是资本存量的净增加。

12.总投资:物质资本的增加、替换(和资本资产的支出)。

13.政府采购:政府花在劳务和商品上的支出,它包括:……14.转移支付:政府对人民的支付,但他们不用提供现期服务作为交换。

它包括:…………15.净出口:出口额和进口额之差。

NX=X-M16.间接税:企业的间接税包括货物税、销售税、周转税等。

17.国内生产净值NDP:国内生产总值扣除资本折旧的部分。

18.国民收入NI:国内生产净值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再加政府补助金。

也是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的生产性服务所得到的报酬=工资+利息+租金+利润。

19.个人收入: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20.个人可支配收入:DPI=PI-个人所得税21.储蓄—投资恒等式:若我们假设总收入=总产值,总支出=总产值,即Y=C+S,Y=C+I,则我饿每年可以得到事后的一个横等式储蓄=投资。

22.通货膨胀:当货币供给超过货币需求量时,所造成的价格持续上升、货币贬值的现象。

23.名义/货币GDP: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4.实际GDP:用以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商品的市场价值。

25.GDP折算指数:也称GDP缩减指数。

它等于一国名义GDP与实际GDP的比值。

26.产出缺口:衡量现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时的产出与实际产出的差额。

第十三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凯恩斯定律:假设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

这就是说,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变动,使供求相等,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2.均衡产出: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的支出时的产出。

3.非计划存货投资:即非意愿投资。

是产出超出需求的部分。

4.消费函数:描述消费和收入之间关系的函数。

C=C(y5.边际消费倾向MPC:每增加一单位的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

MPC=dc/dy,0<MPC<APC<16.平均消费倾向:任意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例。

APC=c/y7.边际储蓄倾向MPS: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8.棘轮效应:即上去容易下去难。

消费者易于随收入的提高增加消费,但不易随收入之降低而减少消费,以致产生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费函数。

9.示范效应:消费者消费行为要受周围人们消费水平的影响。

8.永久性收入:消费者预计到的长期收入。

是若干年收入的加权平均,距此刻越近权数越大。

9.乘数:当自主性支出变化一单位时,所引起的产出变化大于一单位。

这个引起的产出变化量的值就是乘数值。

10.投资/政府购买支出/税收/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指收入的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投资/政府购买支出/税收/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

10.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其值为1。

11.萨伊定律:供给自动创造需求。

生产者进行生产的目的(除了自己使用的部分外),是为了拿自己的产品和其他生产者相交换,以便得到他自己需要的东西。

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1.自主投资:当利率r为零时也能有的投资量,即投资中不受利率影响的部分。

2.自主性支出:不受其他变量影响的支出部分。

即放影响支出的变量为零时仍然存在的支出。

3.资本的边际效率MEC: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正好等于该资本物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

4.投资的边际效率MEI:当利率下降时,投资会增加,但如果每个投资者都增加投资会导致资本品价格的上升,这使投资者的回报率比原来缩小,这个缩小了的利率就是投资的边际效率MEI。

5.加速原理:如果企业认为投资项目产品的市场需求在未来会增加,就会增加投资,假设一定的产出量要求一定的资本设备量来提供,则预期市场需求增加多少,就会相应要求增加多晒投资,产出增加与投资之间的关系可称加速数,说明产出变动和投资之间关系的理论。

6.投资税抵免政策:政府规定,投资的厂商可从他们的所得税单中扣除其投资总值的一定百分比。

.7.托宾的―q‖说:q=企业的股票市场价值/企业重置成本,q<1时,说明买旧的企业比新建企业便宜,于是就不会有投资;当q>1时说明新建企业比买旧的企业便宜,就会有新的投资。

这表明了股票价格对投资的影响。

8.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r与收入y之间关系的曲线。

曲线上任何一点代表的利率—收入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相等,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

9.流动性偏好: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10.货币的需求: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与各种考虑对持有货币的需求。

货币需求有3大动机。

11.交易动机:指个人或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出于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量主要决定于收入,收入越高,交易量越大。

12.谨慎动机:也称预防性动机。

指为预防意外的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13.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已不分货币的动机14.流动性偏好陷阱: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会认为利率不会再降低了,有价证券的价格也不会再上升了只能下降,因此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流动性偏好趋于无限大,这时即时增加货币供给利率也不会再下降了。

15.货币供给:是一个存量概念,是一个国家在某一时点上所保持的不属于政府和银行的所有硬币、纸币和银行存款的总和。

16.狭义的货币供给(M1):指硬币、纸币和银行活期存款的总和。

17.广义的货币供给(M2):M1+定期存款。

18.M3:M2+个人和企业所持有的政府债券等流动资产或“货币近似物”.19.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下(L=M/P)的收入与利率的关系,这一关系的图形就是LM曲线,此线上任一点都代表;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货币需求与供给都是相等的,即货币市场是均衡的。

LM:r=k/h*y+(M/P)/h20.凯恩斯区域:当投机需求曲线为水平时,LM也会出现一段水平区域。

此时货币政策无效而财政政策有效。

21.古典区域:当利率很高时,投机需求为零,LM会出现竖直区域,此时财政政策无效而货币政策有效。

22.中间区域:LM正斜率的区域。

23.IS—LM模型:把商品市场均衡的IS曲线和货币市场均衡LM曲线结合起来,建立一个商品和货币市场一般均衡的模型,即IS-LM模型。

是描述产品和货币市场间联系得理论模型。

24.商品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指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1.财政政策: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2.货币政策: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3.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的降低的效果。

(书523页)3.货币幻觉:人们不是对货币的实际价值作出反映,而是对由货币表示的名义价值作出反应的现象。

4.凯恩斯极端:当LM曲线水平、IS曲线垂直时,财政政策完全有效,货币政策完全失效的情况。

5.古典主义极端:当IS曲线水平、LM曲线垂直时,财政政策完全失效,货币政策十分有效的情况。

6.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当政府使用一种政策时,同时以另一种政策相搭配,以稳定经济。

7.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1.经济政策: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而对经济活动有意识的干预。

2.充分就业:在广泛意义上指;一切生产要素(包含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非自愿失业已消除,失业仅限于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

3.失业率:失业率=失业者人数/劳动力人数。

失业人数对劳动力人数的比率。

4.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人数/人口数。

劳动力与人口的比率。

5.摩擦失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

如:劳动力流动性不足、工种转换困难等所引起的失业。

6.自愿失业: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造成的失业。

7.非自愿失业:工人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但仍找不到工作。

8.结构性失业: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即经济结构变化引起的失业。

特点:即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

9.周期性失业:因经济萧条或衰退时,需求下降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的。

10.自然失业率:无货币因素干扰,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作用时,总需求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下的失业率。

它包括:自愿失业、摩擦失业、结构失业。

他与国民收入无关,与制度有关。

4%-6%为正常范围。

11.奥肯法则:GDP变化与失业率变化存在的一种相当稳定的关系。

GDP每增长2%,失业率下降1%。

或若实际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1%,会导致GDP低于潜在GDP2%。

奥肯法则是根据美国的数据得到。

12.价格稳定:价格总水平的稳定,是一个宏观经济概念。

13.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

14.财政政策:为促进就业水平的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决策。

14.政府购买:指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

如:购买军需品、机关公用品、政府雇员报酬、公共项目工程所需的支出等。

是实质性支出。

15.政府转移支付: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