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日本饮食文化中折射出的日本的民族性格
日本饮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特点
日本饮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特点作者:王建兰来源:《环球市场》2018年第24期摘要:处于发达国家中的日本,具有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
衣食住行,与一个国家的基本息息相关,因此总是能从其中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本质特点。
本文就以饮食文化特点的角度出发,对其中潜藏的民族精神文化进行浅析,在了解其饮食特点的同时,进一步对日本精神特点进行一个层次的深入了解。
关键词:日本;饮食文化;民族精神一、日本饮食文化起源虽然与中国一样日本属于亚洲文化的产物,但是关于饮食文化却各有不同。
日本与中国自古以来交往密切,这可以追溯到汉文化传入日本,日本除了一直在使用的烧、烤、煮等烹饪方式之外,在平安时代由于中日交流的进一步频繁化,出现了新的烹饪技法,因此日本出现了油炸食品,进而奠定了日本料理的基础。
此后,日本由于食材使用以及茶文化的进入出现了“本善料理”和“怀石料理”形成了代表日本的经典。
直到明治时期,日本开始学习西洋文化,对日本人的认识习惯和结构带来了巨大的转变,进而形成现在独特的日本饮食文化。
二、日本饮食文化特征及其民族精神饮食文化不仅能够反映出一个地区的社会结构和认知方式,也从根本上反映着这一地区人的精神结构,因此分析其特点能够正确的认识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特点。
(一)种类繁多的日本饮食饮食文化伴随着人类的历史变迁,日本饮食同样如此,从最初的“精进料理”到“本善料理”以及之后的“怀石料理”和“普茶料理”都——对应了日本的绳文、平安、镰仓、江户时代。
另外,日本对外来的料理也抱持着一种热情,从古至今外来料理也极大的丰富着日本人的餐桌。
现如今的日本不仅保留着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也不断接纳着源自世界各国各地区的食物,从欧式西点到法国鹅肝,从中国四川料理到韩国烧烤,各种菜系应有尽有。
在接纳外来料理的同时也向世界不断传送着日本料理的魅力。
从种类繁多的日本饮食中就可以看出日本文化的兼容性。
从日本饮食文化的发展和饮食的多样化可以看出,日本從古至今便对外来事物抱持着机警的学习态度。
日本饮食文化特色介绍
日本饮食文化特色介绍在饮食文化方面,作为世界第一的杂食族,日本人的饮食结构是很值得探究的。
因为它能反映日本人的精神结构、社会结构及认识事物的方式,反映日本的文化性格和文化特色。
跟着来看看吧!欢迎阅读。
一、日本饮食文化的特点中国对日本的文化感觉,好似男人与男人或女人对女人,有一种同类感。
日中交流了数千年,正因为"一衣带水",隔海相望。
舟船往来,互通有无。
东方世界中,再没有其他国家像中日这样有如此深切的文化血缘。
没有去过日本的中国人,大多懵懵懂懂,把中国文化当做一种"母文化",把日本文化当做一种"子文化"。
中国的文化是鸡,日本的文化是鸡蛋。
中国人何须再向日本人多看一眼。
至于文化,老师还需要向学生学习什么呢?这真是天大的误会,也是天大的误解。
日本文化在它的哺乳时期,的确曾从早熟的强壮的饱满的中国文化机体中,大口大口吸过乳汁。
但是早在1000年前的"平安时代",日本就将巨大的中国文化消化在自己强劲的胃里,形成了举世无双的洋溢着大和民族精神的日本文化。
而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饮食文化"。
日本菜肴最大的特点生鲜海味。
四面环海,由四千多个岛屿组成的日本列岛,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有得天独厚的新鲜海产,所以发展自己的海洋菜肴。
存在决定意识,在菜肴的发展方向上也不例外。
换言之,风土酿就菜系。
同时,因为日本是岛国,加之资源缺乏,又无接壤之领国,这一自然环境使其危机意识浓重,总怕遇有什么天灾人祸难以度过,使日本民族灭绝。
为此,有些中国传去的文化到日本人中间便转为日本式解释。
如"粗枝大叶害死人"这一成语,日文为"油断大敌"。
他们理解为:没有油(即油断以后),大敌临头,会有不测的遭遇。
为此日本人联想到,不能像中国那样每顿都用油烧菜,要惜油、省油,以求平安度日。
为此日本尽量不用或少用油烹制菜肴,久而久之发展为以清淡新鲜为主流的日本菜肴。
浅议日本的饮食文化
浅议日本的饮食文化日本的饮食文化受到其自然环境、传统文化和社会发展等各方面的影响,具有其独特性。
了解其饮食文化,是了解日本社会生活的重要环节。
日本饮食,作为世界上最健康的饮食,其形成与日本的地理特征是分不开的,日本是一个岛国,资源相对匮乏,但同时也给日本提供了丰富的海产品,形成了日本独特的饮食文化,日本的饮食即和食也分为主食、副食。
主食是以米饭和面条为主;副食主要是新鲜的海产品,饮食时常配以独特的日本酒。
在日本的饮食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刺身、寿司、天妇罗、火锅、石烧等。
一、日本的饮食特征(一)生鲜海味日本饮食以清淡为主,讲究新鲜。
日本人的观念是新鲜的东西是营养价值最丰富的,最适合食用的。
日本人喜欢生吃食物,无论是新鲜的蔬菜和植物还是生鱼、肉、鸡蛋等,认为食物最佳食用期就是它的新鲜期。
在日本料理中有一条原则就是美味不能超过材料原有的滋味,所有的食物都应该保持它原有滋味,日本人喜欢吃海味,而生鲜海味则是日本饮食最大的特征,这也主要是与日本的地理环境相关,四面环海,海鲜产品丰富多样,成就了日本的生鲜海味饮食。
(二)杂食性杂食是人类独具的一种特质,是人类维持生存的重要的手段,日本的饮食同样的也体现了杂食这一特征。
在二战前,日本的饮食一般都是以稻米、蔬菜、鱼虾为主,这主要是受日本的地理环境与日本当时的思想观念影响的,但是在二战后,日本思想观念受外来思想的影响,他们的饮食更加的丰富多彩,畜牧产品逐渐出现了日本人的餐桌上,而且日本饮食文化受中国阴阳五行说的影响深厚,认为食物要阴阳平衡,并且日本人始终坚持杂食的阴阳平衡,使杂食成为了日本的又一大因素特征。
(三)注重形日本饮食的另外一个特设就是日本的菜讲究它的艺术性,注重的是色、形、味不同于中国的注重口味,讲究色、香、味日本的饮食更加偏向于食物制作的艺术性和优雅感,在日本大多数的菜肴都是以自然景观相关的,食品的名称很多都是直接采用景物的名称命名的。
所以对于日本的菜肴一般都是赏心悦目的。
日本的饮食文化论文
日本饮食文化论文日本的饮食文化---- 00000000000摘要: 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
在日本,无论是遣唐使时期,还是禅宗传入日本时期,以及日明贸易时期和江户时代,日本的饮食文化在很多方面受到了中国的影响,但是,伴随着几千年政治、历史、文化的发展,它又具备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关键词:日本;饮食文化;传统饮食;日本料理“饮食文化”顾名思义,就是从饮食中反映一个国家的文化。
中国和日本自古以来都是以农耕为主的国家,大米是主要食物之一,但受到地理、文化、宗教、历史各方面的影响,经过数千年的继承和改良,日本的饮食文化已经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虽然同为东方国家,吃饭时同样使用筷子,恐怕还是有很多人对日本的饮食文化不太了解,下面我们就来简单了解一下日本饮食的基本特征及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日本料理。
一、日本饮食的特征(日本食の特徴)日本饮食文化有三大特点。
第一,食物是一切文化的基础。
在饮食文化方面,作为“世界第一的杂食族”,日本人的饮食结构是很值得探究的。
它能反映日本人的精神结构、社会结构及认识事物的方式,反映日本的文化性格和文化特色。
第二,日本饮食特色是“生”和“鲜”。
按照日本人的观念,新鲜的东西是营养最丰富、体内所蕴含的生命力最旺盛的,任何生物的最佳食用期是它的新鲜期。
日本人喜欢将食物生吃。
第三,其饮食特点是“追求造型美”。
日本饮食讲究“艺术性”和“优雅感”。
在日本的食品中,其名称与自然景物有关的约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如松风、红梅烧、矶松、桃山、牡丹饼,以及州滨、时雨、越之雪、落雁,等等。
最近几十年,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在各个方面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最剧烈的变化莫过于日常饮食。
今天的日本,随着人们口味的多样化和西方文化的不断影响,各种食品充斥市场,烹调方式也各有千秋。
二、日本料理的种类(日本料理の種類)日本料理,有关西菜和关东菜之分,关西料理是以京都和大阪为中心发展起来的菜系。
简论稻作文化下日本人的性格特征
简论稻作文化下日本人的性格特征从生产和生活的历史传统来看,日本从属于农耕文化圈,这和游牧文化圈有很大的区别。
农耕文化圈在世界的分布是十分广泛的,包含了亚洲、非洲和欧洲大陆等地,但是它又分为麦类栽培圈和稻作栽培圈。
欧洲、中国的北部和朝鲜半岛的北部从属于麦类文化圈,而中国的南部、朝鲜半岛的南部、日本、南亚和东南亚等地则从属于稻作文化圈。
虽然中国和日本同属于农耕地域,可中国又包括麦类栽培圈和稻作栽培圈。
同时中国还拥有广阔的游牧文化圈,这与日本形成强烈的反差。
而在稻作文化的培育下,也形成了日本人特有的性格特征。
一、日本稻作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任何事物的存在和传播都是以时间和空间为条件的,稻作文化亦然。
稻作文化就是特定地域的民族自古以来,经过多年的积累形成的一种农耕文化,主要以水稻农业为主,并和其他的文化要素相协调。
约一万年前,日本从旧石器时代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这一时代的文化叫做绳文文化。
在这一时期,日本列岛上并没有真正的农业活动。
从绳文文化的遗址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主要以狩猎和采集为主。
日本处于绳文文化的原始社会的时候,中国正处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
中国经历了夏、商、西周、东周、秦等时期,随后强大的汉朝兴起,这一时期的中国文化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农业方面也相当的有成就。
纪元前3至2世纪前后,日本社会进入新的时期。
先进的大陆文明通过朝鲜半岛进入日本列岛,在日本第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文明文化—农耕文化。
同时,日本也从石器时代进入铁器时代,这在日本文化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
日本通过金属器的使用和以水田耕作为主的农业技术的传播,开始了以稻米为主的农耕社会。
农耕社会的产生,推动了人类文化史的进一步发展。
日本列岛上稻作文化的上陆,给稻作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进一步的改变着日本文化。
日本的社会开始向弥生时代转移,形成了弥生文化。
作为中国先进文化之一的稻作文化,通过渡人被传播到日本各个地方。
随着农业的发展和铁器道具的使用,社会生产力也得到大力发展。
从饮食看日本文化的特征以中日饮食文化的关系为中心
从饮食看日本文化的特征以中日饮食文化的关系为中心一、本文概述饮食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满足基本生存需求的手段,更是反映一个民族历史、地理、社会、宗教、审美等多方面特征的镜子。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文化交往源远流长,饮食文化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自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相互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探讨中日饮食文化的关系,来揭示日本文化的特征,并期望能为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和友谊贡献一份力量。
本文将首先回顾中日饮食文化的历史渊源,分析两国在食材选择、烹饪技法、餐桌礼仪等方面的异同。
接着,文章将深入探讨日本饮食文化中的独特元素,如和食的精致与均衡、茶道的精神内涵、酒文化的社交功能等,并试图解析这些元素如何体现了日本文化的精致、内敛和重视和谐等特质。
文章还将关注中日饮食文化交流的现状与未来,分析两国在饮食领域的合作与竞争,并展望中日饮食文化融合的可能性。
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希望能够让读者对中日饮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进而增进对日本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我们也期待通过揭示中日饮食文化的关系,为两国在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
二、日本饮食文化的历史演变日本饮食文化的历史演变深受其地理环境、历史发展和社会变迁的影响,同时也与中国饮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从历史的长河来看,日本饮食文化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在绳文时代和弥生时代,日本人的饮食主要以狩猎、采集和渔业为主,食物种类相对单一。
随着农耕文化的传入,大米成为了日本人的主食,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米饭文化。
这一时期,日本饮食文化开始形成自己的特色,同时也受到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例如陶瓷器的传入和使用,使得日本饮食更加注重餐具的选择和餐桌的礼仪。
到了奈良时代,日本与中国的交往日益频繁,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也更为深远。
佛教的传入不仅改变了日本人的宗教信仰,也影响了他们的饮食习惯。
素食文化开始在日本流行,同时,茶道文化也逐渐兴起。
茶道不仅是一种饮食文化,更是一种精神和艺术的体现,它强调礼仪、和谐和内心的平静。
日本饮食习惯和特点解说
日本饮食习惯和特点解说日本饮食习惯和特点解说日本饮食习惯和特点解说篇一食物是一切文化的基础。
在饮食文化方面,作为“世界第一的杂食族”,日本人的饮食结构是很值得探究的。
因为它能反映日本人的精神结构、社会结构及认识事物的方式,反映日本的文化性格和文化特色。
早在绳文时代,日本已经有了明确的两性分工:妇女采撷坚果,男子打猎捕鱼。
以后,随着水稻种植技术传入日本,日本人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杂食这一基本特性却并没有因此而改变。
相反,他们的食谱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愈加丰富。
由于自然环境的影响,日本的畜牧业曾经不太发达。
同时,在历史上,由于牲畜主要用于耕地拉车而非食用,以及佛教禁忌杀生,因此,有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日本人的肉类摄入量一直不足。
但是,最近几十年,这种状况已有改变,肉类作为饮食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与鱼类“分庭抗礼”――日本四面环海,在日本可以品尝到的海鱼达三百种以上,日本人自称“彻底的食鱼民族”,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海产品而自豪。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人的平均寿命和身高、体重均有显着的增长。
产生这种状况的`一个最主要原因,按照赖肖尔的说法,就是“食物更加丰富多彩”.日本人在饮食中兼收并蓄的特性,和他们的思想观念有密切的关系。
由于中国“阴阳五行”说的影响,日本人认为,万事万物均以“平衡”为第一要义。
由于各种食物均有“阴阳”之分,自古以来,日本人始终贯彻杂食的原则,以保证“阴阳”的平衡。
正是这种观念,使杂食成为日本饮食文化的一大特色。
日本饮食文化的另一特色是“生”和“鲜”.按照日本人的观念,新鲜的东西是营养最丰富、体内所蕴含的生命力最旺盛的,任何生物的最佳食用期是它的新鲜期。
日本人喜欢将食物生吃,不仅生吃各种蔬菜和各种植物,而且生吃鸡蛋,生吃鱼,生吃肉。
按照现代医学的观点,新鲜有助于卫生,时鲜则有助于健康。
因为,“时鲜”之际,生长激素最旺盛,营养价值当然最高。
日本人很久以前就已认识到这一点,在《万叶集》中屡屡可见的食用“时令”物的叙述,无疑就是一种证明。
日本饮食文化论文
日本饮食文化论文日本饮食文化是世界上享有盛誉的一种饮食文化。
它非常讲究食材的新鲜、色彩的搭配和味道的独特。
同时,日本饮食文化也十分注重餐桌礼仪和食用方式的规范。
在这篇论文中,将会探讨日本饮食文化的特点、影响以及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首先,日本饮食文化的特点之一是“和食”(Washoku)的传统。
和食是指传统的日本饮食模式,它由主食(通常是大米)、汤、主菜和副菜组成。
这种饮食模式强调平衡、多样性和节俭,人们可以从中获得营养均衡。
此外,和食还强调食物的季节性和新鲜度,以确保最佳的食用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餐桌礼仪和食用方式的规范也是该饮食文化的特点之一、在日本,人们会用筷子来进食,同时会有一些特定的规矩来遵循,比如不把筷子插进饭中、不直接用筷子拿食物等等。
这些规矩体现了对食物和食用过程的尊重,也给人们的用餐带来了一种仪式感。
日本饮食文化不仅对日本人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也对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日本料理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
寿司、天妇罗、炸鸡等传统的日本料理已经成为全球知名的美食。
其次,日本饮食文化的影响也可以在其他国家的饮食中看到。
比如,在许多国家的餐厅中,人们可以找到日本风味的菜肴。
此外,日本饮食文化还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影响。
日本人注重优雅和清洁,这也体现在他们对饭菜的处理中。
日本饭店的入口处会摆放洗手岩,以及放有纸巾和漱口杯。
这些细致的设计和关注细节的态度可以看出他们对饮食的态度,也反映了日本人生活中的传统价值观。
综上所述,日本饮食文化以其独特的特点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而闻名于世。
和食的传统模式、对食材的尊重和做工的精细、餐桌礼仪和食用方式的规范,都是日本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研究日本饮食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文化,并将其运用到我们自己的生活中。
从便当中看日本民族性格
社会文化探析从便当中看日本民族性格李子越【摘 要】便当在日本人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
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对于便当有此般热情:从便当盒的样式、制作材料到便当的选材、营养搭配,每一个环节都透露出日本人独特的“便当情怀”,而此背后更深层的原因来自于日本民族独特的性格。
【关键词】日本便当 民族性格 文化心理“便当”一词最初来源于中国南宋,表示“方便、便利”。
传入日本后几经变换,最终确定为「弁当」二字。
在日本便当种类繁多,以车站、电车上出售的“铁路便当”为首,观戏幕间休息一般会购买“幕内便当”,樱花盛开时节人们聚集于樱花树下则要享用“花见便当”。
久而久之,丰富的便当种类也成了日本便当文化的一大特色。
据统计,日本便当产业2013年的总销售额达到了6万亿日元,这样庞大的数字反映出日本人对于便当的热衷。
“便当文化”能够扎根于日本离不开日本人独特的民族性格,同时这些性格又被反映在日本便当中。
一、日本人的自然观日本地处岛国,自然资源相对匮乏,且多自然灾害,在此种条件下,日本人自古就形成了一种对自然的敬畏。
与“人定胜天”的思想不同,日本文化更多体现出人对于自然的迎合,这也表现在日本民族的泛灵多神信仰中:古代日本人认为山水草木皆具灵性,所以视自然界各物皆为神灵。
日本人每次就餐会以「いただきます」开始,这句话被翻译做“我要开动了”,却还有更深层含义:第一是对制作料理的人、摆放饭菜的人以及捕获鱼鲜的人的谢意;第二则是对于食物的感谢。
我们食用的鱼肉蔬菜瓜果都具有生命,我们为了延续自己的生命而享用其他生命,需要向其表达敬意。
在便当中也体现了对自然的敬畏感。
日本人感恩自然带来的各种礼物,因此凡事也顺应自然的规律。
过去日本人的便当盒大多是木制的,因为木材可调节温度、湿度,能够避免米饭发干、发粘。
其次,在便当的选材上日本人更加注重食材的季节性。
日本谚语「初物七十五日」意为尝到新鲜的时令之物可以多活七十五天,表现出日本人独特的饮食哲学。
此外,在便当盒内的装饰上也体现着顺应时节的特征,如用樱花表示春季的讯息,秋季则换为柿树叶,再配以时令性的名称,日本人用便当表达出独特的自然观。
[日本,饮食文化]浅析日本的饮食文化
浅析日本的饮食文化【摘要】“民以食为天”,因为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也是中国璀璨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日本文化发根于中国,饮食文化或多或少也一定受到中国的影响。
本文就日本的饮食文化做了简单的概括。
【关键词】日本饮食特点习惯一、日本饮食的特点自古以来,日本不断从中国学习文化,有科学技术,当然也包括饮食文化。
这自然和当时中国的强盛密切相关。
在现在的日本料理中不难发现很像中国菜的“野菜炒め”。
崇拜并学习强者似乎是日本的特色。
到了近代,中国逐渐没落,西欧逐渐强盛的时候,日本明治天皇进行改革,大量学习西方的技术,文化。
在日本科技逐渐发达的同时,日本的饮食习惯也逐渐发生了改变,由吃熟菜变为吃生菜沙拉。
说起日本饮食,经常会得到这样的评价,精细,量少,清淡等等,这些词语都大体上概括了日本饮食的特征。
(一)日本饮食文化之“精,少,淡”(1)所谓“精”。
就是无论什么料理,都很好看,至于味道怎么样,那是其次。
中国菜可以不同的菜放在同样的盘子里,但是日本料理就不一样了,基本上不同的菜是放在不同的盘子里的,而且盘子是奇形怪状,摆放的方向也是有讲究的。
做出来的菜基本上都是一个样。
如果不考虑味道的话,日本料理确实很好看。
(2)日本料理的?“少”。
?中国人吃饭讲究的就是个实在。
要吃好,并且还要吃饱。
吃好自然不必说,要吃“饱”,这在吃日本料理时就有点困难了。
中国人吃菜是一筷子,一勺子地吃。
日本人是一片菜叶一片肉地吃。
往往一顿饭吃下来,只有6分饱,过两个小时又想吃饭了。
在日本花400日元买的便当,也就是盒饭,往往里面就是3块炸鸡和一片黄瓜,几片腌萝卜。
可别以为有3块鸡肉就很合算了,鸡肉是最不值钱的东西,白菜都比它贵。
正因为蔬菜价格很高,所以日本料理里蔬菜的分量不多。
也不光蔬菜,其它的东西一样很少,往往一样菜是一小口就结束了。
(3)“淡”可以说是日本料理的最大优点。
日本人长寿的原因估计也和他们饮食的清淡有关。
中国菜基本上每样菜下锅之前都要先往锅里倒油,没有油,也就不会有美味的中国菜。
日本饮食及其饮食文化特征
日本饮食及其饮食文化特征摘要日本,地处东亚,其民族文化特色明显,这一文化能与其他文化相互兼容共存,毫无疑问,其饮食文化也具有较强的兼容性。
日本人通过对外国先进食文化的兼收并蓄, 形成了以自己传统饮食习惯为中心的、多种形式的、独特的饮食文化。
日本这一民族的饮食习惯较于中华民族,其口味较为淡雅,同时其饮食讲求餐桌礼仪,对于食物的形与色、食器和用餐环境等。
从这些特征可以看出日本饮食代表一种纤细精致的文化,反映出日本人的审美意识以及严格的上下级关系等。
关键词:日本;饮食;饮食文化;特征要旨日本の文化は一种の互換性の強い。
もちろん食文化も例外ではなく、日本人は、外国の先進の食文化を切り裂くを形成した自分の伝統料理习惯中心の、多様な形態の、独特の、や礼服の食文化の構造だった。
日本食精致、薄口こだわり、食事作法や食べ物の形と色、食器や食事の環境など。
これらの特徴から日本食の代表一种の文化、繊细精致な反映日本人の美意识や厳格の上下関系など。
キーワード:日本;食事;食文化;特徴引言饮食文化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自古以来就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能够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许多特征。
有人说要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去当地品尝他们的饭菜是最好的办法。
因此,考察日本饮食文化特征,实际上就是考察体现在饮食中的日本文化的特征,日本料理清淡、精致、营养、注重视觉和食器搭配等特征反映出内在的日本文化意蕴,从中可以窥见日本人特有的审美意识及深层文化意识中“分”的观念。
一、日本文化及其骨髓文化一般分为高等文化和大众文化,前者建立在后者的基础之上。
大众文化指的是人们群众日常生活中的全部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内容:一是精神文化,如价值观、世界观、思维方式等;二是行为文化,是精神文化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化,如言语行为、体态语等非言语行为;三是物质文化,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是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
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更加重视大众文化,文化的差异愈大,交际就愈为困难。
谈日本的饮食文化
且含有 大量碘和纤维 。 日 本人在 日常料理 中都会加入 昆布 ,
( 1 ) 昆布 。昆布除 了含有 大量微量 元素 和维 生素外 , 而
主料 。在精进 料理 中, 有禅宗的精进 料理和 黄山万福 寺传下 来 的素菜料理 。精 进料 理 可 以看作 是长 寿饮食 的前 身 。随 着 时代的发展 , 人 们不再 特别 强调 全素食 ( 精进 料理 ) , 可 以 根据 自己的个人情况调 整 , 可 以偶食 肉类和鱼类 。
的菜肴和饮食文化 。 1 日本饮食 文化简介 1 . 1 日本传 统 料 理 的 种 类 1 . 1 . 1 本膳料理
一
利面 ( - ) - l J 夕 ) 、 墩煮 牛 肉粉 ( 八 三 /
一
叉) 、 拉面(
、) / 、 炸鸡块 ( 岛 唐 ) 、 烧 肉( 烧 肉) , 等等 。 2 日本饮食 文化的特点及原因
2 0 1 5年 5月
第2 8卷第 3期
’
黑 龙 江 生 态 工 程 职 业 学 院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H e i l o n g j i a n g V o c a t i o n a l I n s t i t u t e o f E c o l o g i c a l E n i g n e e r i n g
日本料理 店提供的宴席料理 大多是这种料理 。 1 . 1 . 4 精进料理 精进 料理起源于佛教禅 宗文化 , 属 于素食料 理。其特点 是不 用鱼贝类 , 只用大豆加工 品、 蔬菜 、 海草 等植物性 食品做
பைடு நூலகம்
从寿司看日本文化论文
从寿司看日本文化摘要:寿司是日本料理的代表,从寿司中可以窥视出日本很多的文化。
历史虽不渊远的寿司,却是聪明的日本人通过思考发明创造出来的,起初只是为了保存食物,而今发展到种类繁多,和中国的饺子很相似,既保留了传统又不乏创新。
寿司的美味不仅体现在食上,更体现在形与色上,在如今讲求效率的日本社会中,寿司仍然受到人们的青睐。
关键词:寿司;勤于思考;传统;创新序论日本不仅在地域上与中国是“一衣带水”,而且在文化上也是“一脉相承”。
“很难用几句话去勾勒日本社会的特点,那种勾勒容易漫画化。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日本文化的博采众长和实用主义。
”这是作家李培林先生的一句话。
日本文化几乎就是世界文化的大熔炉,既重视传统又善于创新,正因如此日本文化中的茶道、花道,都是世界各国人津津乐道研究的对象,而作为日本饮食文化当之无愧代表的寿司,研究的人还尚少。
在马凤鸣的《现代日本的生活习惯》中,作者对日本饮食文化做了概括性的分析,简单地介绍了日本料理的种类,以及饮食习惯。
我认为:饮食文化也是文化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它是反映民族发展的一面镜子,本文就是从细处着手,从日本料理中最具代表性的寿司谈起,逐渐深刻地分析寿司中所展现的日本文化。
寿司的历史虽不渊远,起初只是为了便于保存而发明出的一种食物,形式上与中国的传统食品饺子很相似,现如今寿司的种类异常繁多,这都是因为聪明的日本人通过思考而发明创造出来的,在此基础上既保留了传统又不乏创新。
寿司的美味不仅体现在食上,更体现在形与色上,每一块寿司都是一个精致的小艺术品,这是日本人所追求的料理美。
在高效率、快节奏的日本社会中,寿司仍然受到许多人的青睐。
从小小的寿司中反映出日本文化的很多优点,这都是值得中国人,乃至全世界人今后学习和借鉴的。
1 从寿司的起源看日本1.1寿司的起源追溯寿司的起源,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其历史渊源并不远。
在江户时代的延宝年间(1673年至1680年)。
京都的医生松本善甫把各种海鲜用醋放在一起。
从饮食文化看人的性格_以中_日_韩三国为主
110外国文学与文化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11月从饮食文化看人的性格!!!以中、日、韩三国为主刘一双[摘要]饮食文化和历史一样源远流长,饮食密切关系着每个人的生存与生活。
从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和风俗中可以看出中国人的国民性格。
务实、适应性强、好面子是大部分中国人的所共同具有的特征。
从日本人的饮食习惯和风俗可以看出日本人性格。
冷静、细致、暴躁是大部分日本人所具有的特征。
韩国人也不例外,从韩国的饮食习惯和风俗中可以看出韩国人的国民性格。
性急、节俭、焦虑时大部分韩国人所具有的特征。
当然饮食文化在这三个国家也有共同之处,新时期,对于各国饮食文化中的一些负面因素应该引起注意。
[关键词]饮食文化;国民性格;适应性;性急;负面因素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26(2009)S2!0110!03作者简介:刘一双(1982-),女,陕西安康人,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亚非语言朝汉对比。
四川成都 610041人们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其实确切地说应是一方水土上的人养一方的人。
各地产出不同,各地的人由此养成的脾性也不同。
由此可见,饮食对人性格产生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美国学者的一项研究显示,从一个人爱吃什么食物,可以看出其性格。
这项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食物有极度的嗜好,他应该是性格外向、思想开放;嫉妒性强的人常会在他的饭碗里堆满任何食物;精神压力过大的人喜欢盐分多的食物。
喜欢吃大米的人有不少人经常自我陶醉,孤芳自赏;对人对事处理得体,比较通融,但互助精神差一些。
喜欢吃面食的人往往能说会道,夸夸其谈,不考虑后果及影响;个别人意志不太坚定,做事容易丧失信心。
喜欢吃甜食的人热情开朗,平易近人,但平时的性格有些软弱和胆小,缺乏冒险精神。
喜欢吃酸的人有事业心,但有些人性格孤僻,不善于交际,遇事爱钻牛角尖,缺少知心朋友。
喜欢吃辣的人很可能善于思考,有主见,吃软不吃硬,有时爱挑剔别人身上的毛病。
浅析日本民族性格
浅析日本民族性格1000字日本民族性格是指在日本人群体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特征、行为方式、价值观念以及文化习惯等方面的共同特征。
以下从礼貌、集体主义、勤奋、自我控制与表达、社会性、保守性等方面浅析日本民族性格。
首先要提到的是礼貌,这是日本民族性格最为突出的体现之一。
日本人非常注重礼貌,从礼仪、面子到关系互动,都体现出极其严谨的礼貌。
日本人视之为一种美德,为了避免冒犯他人、尊重对方背景和立场,他们会很注重言行的举止和外在的形象表现。
其次是集体主义,即日本人在利益、观念和价值等方面更倾向于整体而不是个体。
家族、团队、国家都是重要的整体,个人则要将自己的利益放在整体利益的背后或者以整体利益为前提。
所以,在日本,团队合作意识很强,更注重的是团队目标而非个人能力。
勤奋是日本民族性格的另一个标志。
日本人勤学苦练,严谨认真是日本人培育出软硬实力的重要基础。
除了学生时期的勤奋学习,日本人在职场中也非常勤奋,对工作视为一份责任和荣誉,并且习惯于通过工作成就来证明自身价值。
日本人同时也是具有很强的自我控制和表达能力的民族。
他们往往控制情绪,减少表达情感,因为过于激昂显得不稳健也不文艺,他们追求冷静与理性的表达方式。
同时,日本人更习惯性的通过默示、比喻、暗示等方式对意思进行传达。
这种表达方式既可以通向他人理解,也能够保护自己不被“伤感”。
社会性是指日本社会非常注重社交,人际交往是社会的基础。
在职场、学校甚至私事中,日本人习惯以借口、礼物搞好关系,面子和人情关系在这个社会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从而构成了人际以感性和缓对待的气氛,这也是日本人在世界上以非暴力、和平形象表现出来最可信的特质之一。
最后是保守性。
日本民族观念在基于传统文化所设定的稳定性上而形成着浓厚的保守气质。
日本人在许多方面都会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与传统相符,包括礼仪、衣着、饮食等等。
它使得日本社会温和而稳定,相应地,这也意味着日本社会在某些方面的跨越式发展受到了限制。
从日本料理看日本人的国民性格
两地文化的交流, 日本人开始尝试着吃咖喱, 他们根据自己 的口味对咖喱进行适当的改进, 所以今天在日本吃到的咖喱 饭味道与原产国的味道相去甚远, 这样的咖喱饭更适合日本 人的饮食口味, 可以说是地道的日本料理了。 在日本历史上曾有两个时期有大量的外国料理进入到 日本国内。第一次是从奈良时代中期到平安时代前期。这一 时期日本不断往中国派遣唐使, 唐朝的文化、 政治制度和宗 教对日本文化影响深远, 建筑、 服装、 饮食等也涵盖其中。 遣 唐使把中国料理带回日本, 日本人把这些舶来的饮食方式按 照自己的口味进行调整后, 融入到日本人的日常饮食中, 也 使得日本料理变得丰富起来。 例如, 豆腐就是最早由中国人 制造出来, 在奈良时代随佛教文化被日本的和尚带入日本 的。 豆腐清淡而鲜嫩的口感深受日本人的喜爱, 逐渐成为一 般的日常食品, 日本人对豆腐也有着深厚的感情, 在日本山 形 县的东田郡每年二月初都要举行盛大的 “豆腐节 ( 豆腐 祭) ”让人们尽情的品尝豆腐做出的各种美味佳肴。 , 此外, 日 本 人还结合自己的饮食习惯制作出烧豆腐 ( 豆腐) 、 冻豆腐 ( 六条豆腐) 、 素斋豆腐 ( 制豆腐) 等有日本特色的豆腐, 如 今的日本豆腐已是闻名世界的料理了。 第二次大规模引入外 国料理是在明治维新之后。 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 西方的饮 食方式出现在日本并且普及开来, 迅速渗透到日本人的生活 中。 从那个时期起, 日本人也开始吃烤面包、 三明治, 喝起咖 啡和红茶, 原本以米饭为主食的饮食习惯发生了改变。 上述 的两个时期是日本吸收外来文化和技术最活跃的时期, 也是 日本形成自身文化并走上快速发展道路的时期。 日本在引进外国料理时, 既有按自身习惯加以改进的吸 收, 也有完全接受的吸收。 因此, 我们可以吃到诸如 [ てんぷ( 咖喱饭) ] 这些经过加工改进 ら ( 天麸罗) ]、 [ } 的料理, 也可以品尝到牛排、 烤面包等地道的西餐。 从引进外 国料理方面可以看到日本人的包容具有两面性, 即吸收外来 文化的精髓并且巧妙的加以改造运用的 “日本化” 和理性地 融入外来文化并加以模仿的 “西洋化” 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 。 时也维持传统文化, 外来文化与日本传统文化共存, 就是日 本人的包容具有两面性的文化背景。 也正因为有着这样的包 容性, 日本善于对优秀的外国文化兼容并包, 把外来文化的 精髓作为自己文化财产的一部分吸收进来, 积聚他人之长, 补已之短, 才创造出了日本特有的先进文化。 日本对外来文 化创造性地兼收并蓄, 不是一味模仿, 或全盘端来, 而是再三 斟酌, 反复思考, 理性地学习那些符合自己国情的先进的东 西, 这种理性的包容使得日本文化既能长久地保持自身本 色, 又能随时融入世界大潮。
浅谈日本史饮食文化
浅谈日本饮食文化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们对美食的要求越来越高,各国的各种美食就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其中日本的寿司、料理等美食就在其中。
本文就日本的饮食文化为切入点探讨日本饮食文化特色及文化内涵,意在更深入了解日本饮食文化,同时更好地体会日本文化的魅力。
关键词:日本饮食文化文化起源文化特点衣、食、住、行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从其变化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社会的发展。
自古有云“民以食为天”,吃是人类最基本而本能的行为表现,最先得到认知和解决的就是“食”,可见食是一切事物的基础,食物中隐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饮食文化总能反映一个民族的特点,如果说中国饮食热情洋溢的话,那么日本饮食则含蓄朦胧。
一、日本饮食文化的起源日本饮食与中国饮食都属于东方文明产物,日本文化很大一部分承袭于中华文明,饮食也不例外。
奈良时代,生食及同样的食材用器具来烧、烤、煮烹饪方式,食材以鱼类、海藻类、蔬菜、鸟兽类繁多,从古代经平安时代至今,使用上无很大变化。
平安时代日本与中国的交流很是频繁,有了很多的新技法加入,此时日本油炸品的出现,奠定了制作基础。
镰仓时代,佛教的不杀生思想的影响,因此多以植物、蔬菜类、海藻类为主。
室町时代,在材料和技艺上都有很大的进步,产生了种种形式与流派,因此出现了“本膳料理”。
随着茶文化的发展出现“怀石料理”。
明治以后,随着西洋文化的传入,日本饮食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并影响至今。
但是日本是一个富有创造思维的民族,特定的自然环境,有限的自然资源,促使他们不断创新,进而独树一帜,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
二、日本饮食文化的特点(一)多生鲜海味日本人认为火是破坏树木森林的元凶,应该避免使用,提倡用生食来训练自己与生俱来的味觉; 同时日本人尊崇“万物有灵”,对屠宰牲畜食用,以为大不敬。
而且平原较少不适宜饲养牲畜,因而日本人不大食用牛羊肉; 另一方面,日本资源匮乏,造就了日本人对自然资源自始而终的危机意识———浪费资源可能会导致民族灭绝。
从日本料理看日本人的国民性格
第29卷 增刊V o l.29 Supp l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 rnal of Guangx i U n iversity(Ph ilo sophy and Social Science)2007年10月O ct.,2007从日本料理看日本人的国民性格Ξ马慧婕(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广西南宁530004)[摘 要] 一个国家的饮食文化不仅与该国的地理条件、国民的口味习惯有关,同时也反映了该国的文化特征和国民性格。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从一个国家的料理特点能看出其国民性格。
大和民族是一个具有自己独特性格的民族,本文以日本料理的特征为切入点,着重分析了是日本人的性格和心理,从中了解日本人的自然观,审美意识和包容性。
[关键词] 日本料理;自然观;审美意识;包容性[中图分类号] 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8182(2007)增20251202 从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岛国,北部与西伯利亚临近,西部与朝鲜半岛、中国大陆隔海相望,这样的地理位置有利于吸收来自大陆的文化。
因此,“日本自建国以来,在保有其固有文化的同时也在不断的摄取外来文化,从而建立起独自的融合文化”(《日本风情录》周平)。
日本处于开放的海洋型地理环境,在与外界的接触、交流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居住在沿海开放环境下的人们,由于经常与外界交流和竞争,思维对象倾向于外界,导致了文化上的开放性性格。
日本文化中的开放性特性,使得日本文化在对待外来文化和文明时,只要是对自己有用的,有好处的,一概来者不拒,不仅是不拒,而且上以一种积极的、认真的态度来对待。
研究日本人这种独特的国民性格可以让我们更了解日本这个国家,也是语言学习不可忽视的的环节。
饮食文化在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世界各国的饮食都自有其独特之处,而饮食文化的形成与该地区的文化及人民的生活环境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例如:中国四川省一带由于气候炎热潮湿,此地的居民都喜爱吃辛辣的食品,制作料理时麻辣的调味料更是不可或缺,可以说四川的独特自然环境形成了它自身的饮食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日本饮食文化中折射出的日本的民族性格【摘要】日本的饮食文化在很多方面都受到了中国的影响,但与此同时,由于日本与中国在地理位置、民俗风情、民族性格、国家性质等方面上的差异,又使得日本逐渐发展了自身独具一格的饮食文化。
【关键词】大和民族;饮食文化;性格特点;交流合作
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
中国的饮食文化历史同中华民族发展史一样源远流长。
那么日本料理呢?中国对日本的饮食文化感觉,有一种一衣带水的同类感。
因此没有切身品尝过日本料理的人,大多都会认为日本料理只不过是中华料理的翻版,这是大错特错了。
早在平安时代,日本就已经形成了以寿司、天麸罗等为代表的独树一帜的大和饮食文化,并在世界美食中占据了牢不可撼的一席之地。
并且它与日本人的民族性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日本菜肴的最大特点
说起日本菜肴的最大特点,必然是“生鲜淡养”这四个字。
日本是一个岛国,四面环海,气候温和湿润,附近有着著名的北海道渔场,海产资源甚为丰富。
鉴于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日本在饮食方面也逐渐倾向于鱼虾蟹贝。
“品生鲜海味,尝清淡美酒”,可谓是日本饮食的美趣。
另外,“生吃,少油”的饮食习惯也是日本料理的一大特色。
大和民族十分注重食材的原汁原味,生吃海鲜料理,再配以少许的日本特制酱油,不仅不影响海味的新鲜,反而使得肉
质更加嫩滑鲜美。
这与中华料理截然不同,中国人偏好蒸炸煮炖,且餐桌上多是鸡鸭牛羊。
而日本的岛国特征,决定了其山地丘陵众多,不宜发展畜牧业,使得日本人很少食用猪肉牛羊。
这也是造成日本菜肴简单而清淡的主要原因。
那么从“主食海味”的料理特点中反映出日本人怎样的民族性格呢?答案很简单:“以和为贵”。
日本早年对儒家思想大规模学习,尤其是孔孟的“仁爱”的主张在许多日本人心中根深蒂固。
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日本民族视吃牛羊等大动物为不仁爱之举,因此大大减少了这类牲畜的食用。
那么,从“生鲜淡”三字又可看出什么呢?这三个字是日本料理的首要精神:生吃,鲜美,清淡。
日本料理烹调极其注重自然的原味,在日本,更有着“一位好的料理师必须成为食用者与大自然之间的桥梁”的说法。
这揭示了大和民族的第二个性格特征:“崇尚自然”。
从日本菜肴的特点中反映出日本民族第三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养”字,即追求健康养生。
据统计,日本百岁以上老人超过两万,男女平均寿命均为世界第一。
其最大的秘诀就在于鱼等海产品及蔬菜的食用。
比如,日本人喜欢吃的鳗鱼含丰富的维生素e,可避免不饱和脂肪酸与氧结合成有害人体的过氧化脂质。
可见,正是出于对健康长寿的追求,进一步赋予了日本料理少油清淡、多以海味为
主的鲜明特点。
(二)日本料理对“美”的追求
如果用“色、香、味”俱全来作为评价中华料理是否精良味美的标准,那么衡量日本料理的标准就一定要用“色、形、味”这三个字。
日本料理讲求美感,追求艺术性,这在寿司上有突出表现。
在这里简单介绍下最常见的握寿司。
日本握寿司是醋饭与海鲜或其他材料一起捏塑而成,其精华就在于食材的刀工。
特别是在处理鱼类时,倘若切太厚,会影响其与米饭的视觉比例;反之又稍嫌食材单薄,影响食欲。
技术纯熟的师傅在切生鱼片时,都会选取鱼肉鲜嫩丰厚的部位,以刀轻轻侧滑,鱼片便切割完毕。
以上种种,我们不难看出日本人的又一明显的性格特征:“追求完美,认真严谨”。
整体美观、刀工精细,色泽调和是日本料理的基本要求,正如日本的插画艺术,追求艺术的极致美。
日本人做事讲求精准严谨,这点在工作中也是一样。
日本企业文化建设享誉全球,日本公司职员的忠诚、负责、工作效率、工作质量更堪称企业界的典范。
他们就如日本料理的师傅一般兢兢业业,恪守岗位,倘若犯错就主动承担责任。
也许有人会说过于追求完美是一种病态的心理特征,但是在这追求完美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日本人一丝不苟的动作态度,没有这种态度,日本企业根本不可能取得现有的辉煌。
我们还不能忘记日本在环保方面的“追求完美”。
初到日本之时,
我讶异于日本的街道、公园里都没有设置垃圾箱,但城市环境依旧整洁美观。
我当即询问了日本朋友,据说日本公民出门都会自觉地把垃圾带回家处理。
由日本人对环保的重视和城市风貌的维护也可窥见大和民族对完美的追求甚高。
(三)博大精深的茶道文化
日本的茶道起源于本土,在吸收了中国茶道的基础之上,又融合了本民族的传统。
与中国随意的品茶方式不用,日本茶道自成一派,有固定程序和严格的礼仪,其中“和敬清寂”被看做是茶道的伦理准则和至高的思想规范。
但在这里我并不想介绍何为日本茶道,因为在日本茶道这一国粹的背后,我更加关注的是日本青年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
我到日本时曾经参加过日本大学茶艺社的活动,会员身着日本传统和服,在充满古香的和式房间内静心修习茶道,。
其中一名和我年纪相仿的女学生告诉我,她很喜欢茶道和插花,因为这两样东西能够使她心境平和。
“尊重传统文化”,是我概括出的日本民族的再一个鲜明的性格特点。
我国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留下的珍贵传统习俗与民间技艺更是不胜枚举。
但近年,变脸学徒短缺、戏曲人才匮乏等现状,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保护提出了巨大的质疑与挑战。
尤其是当今的青少年,沉浸于美国、韩国等的文化影响中不可自拔,甚至忘了民族之本。
在这一点上,日本做得可圈可点。
正如兰卉的《日本传统文化教育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一文中写道:日本在实践中培养青少年的传统道德观念,为传统文
化的继承与发展打下坚实的根基。
(四)日本严谨的用餐礼仪
如若雅致的日本料理是日本饮食文化的“瑰宝”,那么日本的用餐礼仪可被美称为日本饮食文化的“精粹”。
迄今为止,没有一个国家的用餐礼仪能与日本媲美。
日本的用餐礼仪,小至用筷大至坐姿,都有详细的规定和做法。
例如使用使用筷子的八大禁忌是:舔筷、迷筷、移筷、扭筷、插筷、掏筷、跨筷、剔筷。
诸如此类的礼仪正是“高素质”的最佳体现。
这也是我想说的又一点日本民族的性格特点,即“文明守礼”。
黑船事件前的日本还是个封闭落后的古老封建国家。
但是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实行文明开化,主张学习西方文明礼节,并积极推动社会转型。
到了1970年,日本一跃成为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国。
那么是什么支撑着日本的发展?是文化软实力。
文化反作用于经济,而文明便是与文化密切相关的东西。
日本人在饮食这一细小的方面都能遵守礼仪,在会客、业务往来时必定更加谨言慎行。
这不仅是维护个人形象,更树立了大和民族的高尚情操。
我们始终坚信:一个大国的崛起主要是靠经济与科技,但捍卫大国形象的却只有是文明,蛮横无理的大国不会赢得别国的尊敬,亦不能长久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结论
由以上所述的日本的饮食文化中可以得出的大和民族的性格特
征是:以和为贵,崇尚自然,健康养身,追求完美,认真严谨,尊重传统,文明守礼。
那么,为什么我们要研究日本民族的性格特点呢?是为了今后我们与大和民族在交往的过程中更好地把握对方的心理动态,增加亲近感与信赖感。
纵然日本在中国的历史上犯下了罄竹难书的滔天罪行,并且至今都没有直面血淋淋的历史,甚至妄图篡改史实。
但我们如果揪住历史的错误不放,割裂与日本的合作,只会百害而无一利。
日本是岛国,资源匮乏,但却成为了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无不证明了日本必有值得我国学习借鉴之处。
在全球化日趋紧密的今天,我国必须在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的同时,加强与日本在贸易、文化方面的交流合作,取长补短,共谋发展!
【参考文献】
[1]郑雅珂.《浅谈中日的饮食文化》[j].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院报,2006.
[2]方海燕.2008年《从饮食看日本文化的特征——以中日饮食文化的关系为中心》[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