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与刀》扶桑启示录(2000字).docx

合集下载

关于菊与刀的启示(5篇)

关于菊与刀的启示(5篇)

关于菊与刀的启示(5篇)第一篇:关于菊与刀的启示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给我的启示读《菊与刀》有感,关于日本民族精神对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启示第一次知道这本书的时候,是一次毛概课上老师推荐过的。

说是以客观的局外人的身份从这个书的角度去观察和了解日本。

后来就去看,发现其中对日本人的描写让我对日本文化,经济,社会环境的,犹如醍醐灌顶。

由于过去几年来,中日两国的磨擦冲突有点厉害。

如日本首相的参拜靖国神社,珠海的日本人嫖妓,西安的日本留学生辱华,东海油田的利益冲突,SKII事件等等,引发一系列的我们国内对日本的攻讦与反日情绪的升级,在主流意识的引导底下,国内重新开始了一股读日本热,我身边的为数不少的同学和朋友,多是带着成见来作分析,先下结论再找问题,一味反日、仇日,未能客观实在地分析我们这个可怕的邻国。

其实对于日本,我们前辈的研究比我们要冷静和客观得多,例如这一本《菊与刀》。

这个名字意味着日本民族的双重性,菊花是日本皇室的标志,刀象征着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作者的这个题目意图表现出日本人本身存在的矛盾——好斗而和善,尚武而爱美,野蛮而文雅,顺从而富于抗争——这些浅易的评价在过多的著作和文章中已经被大量的引用,甚至成为了一种覆盖在日本民族外表上的袈裟,然而,此书的价值就像是推本溯源的去探求日本人这些复杂和矛盾的形成原因。

《菊与刀》是美国社会学家本尼迪克特在二战期间对日本民族性、军国主义成因和社会文化进行深入调查后撰写的论文,成文大约在1944年,原先是提供给美国政、军界作为战胜日本后如何控制它的政策参考。

二战结束后,正式出1这本书认真的研究态度表明:为了确定对日政策,美国人扎扎实实地版成书。

○做了系统研究。

这种科学的研究精神值得我们借鉴。

从这点可以看出,深刻的社会科学研究对国家和民族是极为有用的工具,而要达到这点,一个良好的、宽松的、自由的思考研究环境非常重要啊。

致力于营造这样一个环境,才是对国家和民族负责任的做法。

菊与刀读后感范文(精选9篇)

菊与刀读后感范文(精选9篇)

菊与刀读后感范文(精选9篇)菊与刀读后感范文(精选9篇)菊与刀读后感1日本人认同的美德中也主要包含着对义务的理解,日本人认为先设立义务的规则,然后提出要求,人们全心全意,竭尽全力履行义务,再加上真诚,这才是美德。

真诚也就是无欺。

"诚"可以提高任何一条道德信条的层次,它是一个指数。

当某项工作变得具有竞争性时,日本人首先想到的是他们有可能会失败的危险,于是工作受到了损失。

日本人习惯把人和工作等同起来,对他工作中行为和能力的任何批评,都自动会成为对他本人的批评,因而,他们敏感地以为竞争是一种侵犯,所以他们转而会去注意自己与入侵者的关系,而不是专注于自己手头的工作。

两个人在竞争时会发生直接冲突,为了防止冲突的发生,日本人普遍采用请中间人调集的方式,如提亲、找工作等。

通过这种间接的处事方式,不仅保留了彼此情义。

中间人自己也可以从顺利协商中获利、得名,所以和谈成功的机会更大。

沉思和祈祷是宗教的自我修炼。

日本人的自我修炼分为二类,一是培养能力,成为有能力的人。

二是"圆熟",是意志和行为间,没有任何间隙、屏障,一点通的状态。

自我修炼后的理想状态是,行为人的行为完全是他心里所描画的行为的翻版。

一种非常镇静的,调节得很好的心态。

从孩提时代起,男人和女人都得通过修炼而被社会化。

即生活就是修炼。

按日本人的话说是"磨掉身上的锈"。

修炼要从幼儿开始,幼儿固然幸福,但没有"品尝人生"的能力,只有通过自我修炼,才能获得全面生活的能力。

才能"品尝到人生的滋味,享受人生。

"在自我修炼的过程中,日本人还有一条心理原则,意志应该超越身体。

因为身体几乎能接受无穷无尽的训练,一个人忽视健康规律,就要付出代价,但身体本身没有这样的规律可言。

无论健康多么重要,无论那些不相关的事情是经过了怎样的培养,身体的需要都应该完全放在第二位。

既然说自我修炼就离不开佛教,离不开"轮回"和"涅"这个话题。

《菊与刀》读后感2000字

《菊与刀》读后感2000字

《菊与刀》读后感2000字(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心得、读书体会、美文摘抄、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reading experience, reading notes, reading experience, reading experience, beautiful essay excerpt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tay tuned!《菊与刀》读后感2000字《菊与刀》读后感2000字!“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道文化象征。

《菊花与刀》读后感

《菊花与刀》读后感

《菊花与刀》读后感《菊花与刀》是由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所著的一本著名著作。

该书以对日本文化和美国文化的对比研究为主题,通过对日本习俗、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描绘,向读者展示了一个与西方文化迥然不同的东方国家。

作为一名读者,我深受《菊花与刀》的影响,下面是我的读后感。

首先,我被作者对日本文化的深入研究和揭示所震撼。

本尼迪克特通过对日本社会和文化的调查研究,总结出了日本文化的一些特点和价值观念。

她指出,日本社会是以集体主义为基础的,人们更注重集体利益而非个人私利。

她还揭示了许多道德准则和社会规范,如谦虚、顺从、忍耐、礼节等,这些都是日本文化中重要的价值观念。

通过这些研究揭示,我对日本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于不同国家的文化多样性产生了更大的兴趣。

其次,我被本尼迪克特对于文化差异的分析所启发。

作者通过对比日本文化和美国文化的不同之处,指出了文化差异对于人们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产生的影响。

她指出,日本人更看重集体利益,更注重羞辱感,而美国人更注重个人权利和自由。

这些文化差异导致了不同的行为表现和社会秩序。

本尼迪克特通过这种对比分析,让我深刻意识到文化差异的重要性,并提醒人们要保持尊重和理解。

不同的文化多样性对于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第三,我对于人类文化的普遍性和相对性的认识更加深刻。

本尼迪克特在《菊花与刀》中强调了人类文化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她认为,文化是一种人类共有的心理机制,但是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下,人们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和价值观念。

这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了以往认为文化差异是不同族群的根本差异的观点。

通过阅读《菊花与刀》,我深刻认识到文化是灵活变动的,不同的文化会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产生不同的影响。

这一认识为我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提供了指导。

最后,我对于自己的文化身份和文化认同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阅读《菊花与刀》让我反思了自己的文化背景和文化认同。

《菊花与刀》读后感2000字

《菊花与刀》读后感2000字

《菊花与刀》读后有感2000字看了美国作家本尼迪克特写的《菊花与刀》后,我对日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有了新的认识。

日本对我们中华民族所犯下的滔天罪状,我一想到就恨之入骨,对日本是恨入骨髓。

像我这样的反日情绪,我们满怀激情的中华子女多数存在。

我感觉怎样理解日本这个对中华民族文明带来过深重灾害的民族,是值得中国人关注的课题之一。

对待问题不可以不过盯着一个角落看死了,我们需要用辩证一致的看法去解析。

关于日本,我们也有必需从头审察一下。

这也是我们作为 21 世纪新一代青年的必备素质。

《菊花与刀》这本书便为我们供给了这样的一种认识日本的渠道。

看完以后,我对日本少了一份激动的情绪,多了一份理性的认识。

先谈谈这本书吧。

书名“菊花与刀”,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来揭露日本文化和日自己性格的两重性,富裕深刻的真理性和感人的艺术性。

在书中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和日自己性格特色等进行解析,并解析以上要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

别的,本书仍是一部将深刻的思想和流利的语言完满联合的模范,在学术界和一般读者中都深受好评。

关于在历史上曾饱受日本民族带来深重磨难的中国人,仔细阅读和思虑本书拥有更为特别而重要的意义。

本书也被以为是认识日本和日自己的最正确读本,被日本学术文化界誉为“现代日本学的始祖”。

因而可知《菊花与刀》确实是一本特别存心义的书,值得我们去深读。

作者本尼迪克特关于日本的评论是日本文化有两重性,就像菊花与刀。

菊花是日本皇家家徽,刀是武家文化的象征。

日自己爱美而又黩武,尚礼而又好斗,喜新而又固执,听进而又不驯,忠贞而易于叛乱,英勇而又软弱,保守而又求新。

这样看改日本确实是一个让人感觉很矛盾的名族,日自己有着两重性格。

作者以战争为起点,先写到战争中的日自己,而且还费了许多篇幅。

最使我震惊的即是日自己以为精神将博得对物质的成功。

日自己向来重申精神的重要性,对物质主义甚至到了鄙视的地步。

《菊与刀》读后感2000字

《菊与刀》读后感2000字

《菊与刀》读后感‎2000字《菊‎与刀》读后感20‎00字读后感‎《菊与刀》读后感‎2000字读后感‎《菊与刀》《‎菊与刀》是美国学‎者鲁思本尼迪克‎特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对日本进行‎研究所著作的成果‎,本文从日本人生‎活方式和典型事件‎入手,于生动的叙‎述中进行有力论析‎。

读之既启人深思‎,又引人入胜,是‎了解日本民族的经‎典读本。

读这‎本书给我的感悟有‎很多,首先研究这‎本书的诞生环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日败局已定‎,美国急需制定战‎后对德日的政策,‎为了更好地了解日‎本,美国政府动员‎各方面专家、学者‎研究日本,这本书‎也因此诞生。

对于‎战争,一直有个亘‎古不变的道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二战时期,美国毫‎无疑问是世界的第‎一大国,在面对军‎事力量弱于自己且‎双线作战的日本,‎在已将胜利收为囊‎中之物的情况下还‎能抱着如此严谨的‎态度研究对战国,‎也正应了毛主席的‎那句话,战略上‎蔑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狮子‎搏兔亦用全力。

对‎战术的研究可以在‎军事战争中获得胜‎利,而对一个民族‎性格的研究却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并摧‎毁它。

我国自古便‎于日本有着极深的‎渊源,无论是古时‎悠久的文化交流、‎近代残酷的战争、‎还是现代仍存在的‎经济与政治纠纷,‎都使进一步的了解‎日本成为中国的必‎要选择。

恬淡‎静美的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凶狠‎决绝的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

‎作者用菊与‎刀来揭示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由‎此入手,进而分析‎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及有关习俗,并指‎出日本幼儿教养和‎成人教养的不连续‎性是形成双重性格‎的重要因素。

对于‎等级制,日本有着‎森严的等级制度。

‎长期、稳定的封建‎等级制造成的影响‎渗透到日本文化的‎最深层。

正如书中‎所说天皇和日本‎是不可分割的,没‎有天皇的日本不是‎日本,没有天‎皇的日本是难以想‎象的、天皇是‎日本国民宗教生活‎的核心,是日本国‎民的象征,天皇是‎个超越宗教信仰的‎对象,即使日本战‎败,天皇也不会受‎到谴责等。

阅读《菊与刀》读后感2000字

阅读《菊与刀》读后感2000字

阅读《菊与刀》读后感2000字阅读《菊与刀》读后感2000字:第三章:各就其位日本是一个等级制度国家,讲究的是各司其职各就其位,在辈分,性别,年龄不同的差别,带来的特权相差很大。

即使受弟弟支配的哥哥,在众人面前得到在恭敬与尊重也不会少一丝一毫。

他们容忍私下的违规,但是绝对不容忍明目张胆的挑战权威。

日本的家庭情感纽带十分强烈第四章:明治维新1868年将军幕府结束后,明治政府开始了一系列的维新举动,但是这种维新并没有把等级制度消除,虽然建立了宪法和成立了议会,但是却加固了等级制度,在新时期下也保持了各就其位的生活方式。

但是不得不提到的是,推翻将军幕府的是武士和商人的联盟。

商人通过联姻获取武士的地位,而武士在和平时期学到的治国治家才能,也为明治维新提供了大量的人才。

而这种各就其位的等级制度,使日本的政府并不在乎民众的声音,民众选举出来的官员在天皇派遣的官员面前并没有相应的实权,但是这并不是说日本的政府会随意的使用民众的信用,而是谨慎的判断公众的意图,在地方执行法令时,也需要和当地的重要人物交涉并考虑对方的意见。

关于日本文化中的忠,孝和义务及义理。

日本的忠最高的等级是对天皇的忠诚,这类忠和中国不一样,是建立在恩这一情上。

对于恩,日本人觉得从生下来,到生活在这个国家中,都是欠了对父母,天皇的恩情,是一定要还的。

而对于还恩这一件事,是无法详尽还清的。

哪怕只是接受了陌生人的一杯水,也是认为受了对方的恩情,对于接受了陌生人无法偿还的恩情,只能说。

simimase这种感恩,感到抱歉的话。

这也是日本经常使用的词。

日本人生活在这一种恩情为纽带联系的环境中,无人对其感到意外。

而日本人的孝,也是在偿还对父母的这一恩。

这是一种义务,是必须偿还的。

对于义理则不是,义理可以说是日本人的荣耀感在作鬼,是不得不作的事。

比如对父母的孝顺是义务,是对父母恩的偿还,那么对侄子,儿媳妇这种旁系的亲戚的照顾,则是属于一种义理的范围。

如果不这样做,人们就会说他没有义理。

菊与刀读后感2000字6篇

菊与刀读后感2000字6篇

菊与刀读后感2000字6篇在写读后感中,我们可以深入思考书籍所呈现的思想和观点,通过阅读后的感悟,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书中的内容,一起来写读后感吧,下面是网作者为您分享的菊与刀读后感2#字最新6篇,感谢您的参阅。

菊与刀读后感2#字篇1好长的时间,都没有细细读一本小说。

闲暇时,只是看一些短短的文字,比如林秋雨先生的文字和冰心散文等。

偶尔在网上看到博友推荐的《沧浪之水》,便一读而不可收拾,连续读了几个深夜。

这部小说带给我深深的心灵震撼,以至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现以文字表达读后之一二感。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用水清濯缨比喻明世则仕,用水浊濯足比喻昏世则隐。

然而面对日益浮躁和喧嚣的世界,即便用尽沧浪之水,也难以洗涤心灵的蒙尘。

作者取名《沧浪之水》大概意义至此。

这本书以细致入微的心理刻画和令人信服的情节,把主人公的人生轨迹娓娓道来。

叙述医药学研究生池大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抑郁;时来运转,名利双收的苦涩。

在真实地展示他的人生旅程之际,把折磨他的人生难题缓缓解开。

这本书充分展露了目前知识分子面对当代社会的迷茫困惑和选择。

池大为是当代一介高级知识分子。

作者开篇介绍了他的出身背景,父亲-一个一身正气的老知识分子,对他的刻骨铭心影响,他骨子里流淌着父亲的血液——正直坚韧有骨气。

研究生毕业后,他经历了人世间人情冷暖、一系列生活窘迫后,对人的尊严、清高的价值发出了有力的质疑,对个人的小自由和权势人物的大自由做了鲜明的对比,对生活意义思考的荒谬与现实生存法则的鲜活进行了实实在在地碰撞展示。

最终,一个具有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使命感、责任感和敢于担当的知识分子,一个清高、有个性、自尊的人,在机关工作和现实生活的重压下,实现了脱胎换骨的艰难转变,从而一路顺风平步青云,实现人生的彻底改变。

小说的前半部分,用了大量的笔墨,刻画池大为抵抗和坚守心灵的过程,这种过程也是他的责任感、良知和人格意识的具体表现。

菊与刀心得体会2000字优秀8篇

菊与刀心得体会2000字优秀8篇

菊与刀心得体会2000字优秀8篇菊与刀心得体会2000字篇1转眼间军训就结束了,回想军训的那些日子,有过艰辛有过欢笑,流过泪洒过汗。

军训不但培养人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能磨练人的坚强意志。

苏轼有句话:“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这句话意思是成功的大门从来都是向意志坚强的人敞开的,甚至可以说是只向意志坚强的人敞开。

心目中的军训充满教官的训斥;心目中的军训是紧张与艰苦的合奏;心目中的军训更是无常地响起那集合手哨音,还有那瓢泼大雨下的大集合、严训练;心目中的军训生活成百上千次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闪现在我的眼前。

但我还是满怀欣喜与信心地去拥抱我向往已久的军训。

在军训中,很苦很累,但这是一种人生体验,战胜自我,锻炼意志的最佳良机。

心里虽有说不出的酸甜苦辣,在烈日酷暑下的曝晒,皮肤变成黑黝黝的,但这何尝不是一种快乐,一种更好地朝人生目标前进的勇气,更增添了一份完善自我的信心吗?我满怀信心地开始了真正的训练。

教官一遍遍耐心地指导代替了严厉的训斥。

训练场上不但有我们整齐的步伐,也有我们阵阵洪亮的口号声,更有我们那嘹亮的军营歌曲。

其实在自己的人生路上,也应该印满一条自己脚步的路,即使那路到处布满了荆棘,即使那路每一步都是那样的泥泞、那样的坎坷,也得让自己去踩、去踏、去摸索、去行进!我想那样的路才是真实的自我写照,决无半点虚假伪装之意。

现在,我终于“梦寐以求”地穿上了又肥又大的衣裤,恹恹地站在了快要被烈日灼软的塑胶场地上,“享受”着教官“温柔”的呵斥声。

站,多么简单的一个动作,我却累得咬牙切齿,一开始教官就给我们来了个措手不及,原来一个普普通通的站还有那么大的学问,站着站着,我就腰酸腿疼,就一下坐下去,汗珠不停地滴落,鉴证我的苦和累。

没想到苦的还在后头呢,稍息、左转、右转等等几样小小的动作就将我们彻底打垮了,简直比代数里函数还要难缠。

阳光不停地考验我们的意志,手酸了,脚僵了,痛了,全身黏乎乎的,简直就跟十八层地狱没什么两样,让人有股冲动想一下子跑回家享受空调的荫庇,但是我必须坚持,要是倒下了或放弃了,还对得起自己吗? 一遍又一遍枯燥乏味的动作,一句又一句不得违抗的`命令,一套又一套令人生畏的纪律……一天的军训终于把同学们原本种种美好的设想一一击碎,取而代之的是眩目的阳光、咸咸的汗水、酸痛的四肢,这就是军训对我们身体素质、意志信念、组织纪律的考验。

战争审视下的忠与义——读《菊与刀》有感 (2000字).docx

战争审视下的忠与义——读《菊与刀》有感 (2000字).docx

战争审视下的忠与义——读《菊与刀》有感日本,是一个与中国隔海相望的岛国,这个国家与中国的关系复杂,也许这个国家的制度与思想,不应该由一个中国人或一个日本人来讲述。

二战期间,在太平洋战场上作为日本的对手的美国人,用一种不掺杂任何杂质的眼光,描述了日本,并著书。

这本到今天还深受人们喜爱的书就是鲁斯·本尼迪克特写的《菊与刀》。

美国人为什么要写这本书?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国人最不明白的,就是日本人,尤其是他们的心理。

书中说“日本人是既生性好斗而又温和谦让;既穷兵黩武而又崇尚美德;既桀骜自大而又彬彬有礼;既顽固不化而又能伸能屈;既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既忠贞而又心存叛逆;既勇敢而又懦怯;既保守而又敢于接受新的生活方式。

”这种矛盾就好像菊与刀一样,一个坚贞,一个残暴。

而不可否认的是,日本是一个从中国衍生出来的民族,他的政治,文化,甚至是信仰,都和古代的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甚至可以说中国与日本是同文同种,因为你永远不会在日本迷路,你可以从日本人的行为举止中发现古代中国所推崇的温良恭谦让。

但是这个民族在某些方面却和中国却有着天壤之别,日本人暴戾的性格会让你刮目相看。

他们好战,却也善战,即使这个国家的面积还没有中国大,但是这个国家的野心已经遍及全世界。

在二战之前,日本人就已经打算好了,先干掉朝鲜,再夺来中国,然后占领太平洋,最后吞并全世界。

然而,这个目标在二战中竟然实现了一半,但最终还是被彻底摧毁了,在美国向日本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的时候,日本人不准备投降,他们认为,对于武士道精神来说,投降是一种耻辱,即使当美国把第二颗本来准备投向德国柏林的原子弹投向了长崎,日本人还是不准备投降,但最终由于不清楚美国的实力,或因为对国家感到担忧,天皇才放弃了这个必败无疑的挣扎。

那么日本人为什么会发动侵华战争?我想这当然不能简单的归咎于日本人“坏”。

日本文化不同于西方文化,这种文化中没有原罪,没有忏悔,也不需要原谅。

菊与刀读后感优秀作文

菊与刀读后感优秀作文

菊与刀读后感优秀作文菊与刀读后感优秀作文本尼迪克特编著的《菊与刀》是一部通览日本文化、解读其矛盾性格的惊世之作,是全世界公认的现代"日本学"开山之源,行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菊与刀读后感优秀作文吧!菊与刀读后感优秀作文篇一其实,《菊与刀》中最经典的一些概括,在蒋百里的《日本和日本人》早有概括。

蒋百里是个中国近代史上的传奇人物,可惜其卓越才智不得施展,只能要我们在看了蒋那些未来中日战争的预见和判断时叹息几声。

虽然,蒋的判断和预见为后来的历史所证明,但是《日本和日本人》一书比起《日本论》就未免失色太多,所以,戴季陶的《日本论》一书顺带在结尾把蒋百里的文字附上,也不算委屈了它。

比起前面介绍的这些书,黄遵宪的《日本国志》、周作人的《日本管窥》,今天看都没什么价值,尤其是《日本国志》。

我知道的最后一本企图全面而笼统介绍日本的书,是台湾人许介麟写的《谁最了解日本》,许同志对他之前所有写日本的书都很不屑,但似乎也没看出格外有价值的观点出来,也许是他的决心和掌握的史料与他所掌握的理论工具太不成比例的缘故,总之,我对此书没什么特别印象,如果不是通过GOOGLE,我甚至不记得这本书的名字和作者本人的准确名字。

当然,他给了我一个按图索骥的作用,要我知道原来还有许多好书。

其实,赖肖尔(六十年代美驻日大使)的《日本人》也比《菊与刀》在全面了解日本近现代历史更有价值,但为什么上述书在中国统统不如《菊与刀》更著名,这真是件邪门的事情,也许,所谓民族性的判断之类东西,比起单纯的结合历史分析的东西,更能满足大众猎奇的口味,也许,对大众而言,一个人、一个国家全面而真实的面目并不值得特别关心,能提供多少新鲜奇特想象的东西才最能激发我们的好奇心。

菊与刀读后感优秀作文篇二说到日本,恐怕很多中国人马上会想到鲁思·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它太有名了,太有影响力了,使得太多人张嘴就能重复其中的几句经典论断,虽然多数人并没有真看过它。

菊花与刀读后感2000字

菊花与刀读后感2000字

菊花与刀读后感2000字菊花与刀读后感2000字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菊花与刀读后感2000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菊花与刀读后感2000字篇1《菊与刀》是一部介绍日本国民性的书,是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从事日本民族性的研究而提交的一份研究报告,是一本分析日本人文化性格的图书。

而作为一名日语专业的学生,想要对日本民族的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有所了解,于是便选择了《菊与刀》这本书。

作者在书中把日本民族文化的矛盾性形象地概括为“菊花”与“刀”,“菊花”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日本武家文化的象征。

该书以《菊与刀》命名,象征了日本人矛盾的性格和日本文化的双重性。

在我看来,菊代表了日本民族中谦和,随性的一面,同时也说明日本民族具有菊一样的品质。

刀则让我想到了日本民族的“武士道”精神。

它承载着日本民族的希望与毅力,同样也代表着日本民族好战的一面。

“菊与刀”这三个字更能充分的概括了日本人矛盾的性格和日本文化的双重性。

日本人既好斗又谦虚和善,既忠贞又心存叛逆,既顺从又不愿受人摆布等等,都能体现出日本人矛盾的性格特征。

自古以来就是日本人强烈的效忠对象,虽然一直扮演着“傀儡”的角色,但日本人对的效忠感却从未消失。

正如书中所说“和日本是不可分割的,没有的日本不是日本”,“没有的日本是难以想象的”“是日本国民宗教生活的核心,是日本国民的象征,是个超越宗教信仰的对象,即使日本战败,也不会受到谴责”等。

对于他们而言,只要是能表示“对陛下尽忠”、“让陛下为我们放心”的事,那边是理所当然的。

这种崇拜之至今日在很多人心理依然存在。

日本有着森严的等级制度。

长期、稳定的封建等级制造成的影响渗透到日本文化的最深层。

在日本,不是人,是神,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所有寄托。

在明治维新前的日本,要求忠义的对象仅仅是被指向各个大名和将军。

菊与刀

菊与刀

《菊与刀》读后感作为一名中国人,我相信大家从小到大肯定看过不少抗战电影了。

影片中,日本人总是以肮脏,残忍的形象出现。

不少人都受此影响而盲目的抵触日本,但实际上对日本这个民族的认识却还是很浅薄。

“菊”代表的是淡定、儒雅、谦和,在日本代表着皇家的家徽;而“刀”则代表着杀戮、凶狠、决绝,在日本是象征武士道精神。

当“菊”与“刀”都融合在一个民族的身上时,这是静与动的交锋,文与武的结合,善与恶的争辩。

鲁思·本尼迪克特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用“菊”与“刀”来揭示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

读这本书的时候,其中有些内容的描写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其中原因应该主要在于这些行为所表现出来的文化传统,社会习俗与我们自视为对日主要文化输出国(当然是针对过去而言)的中国相去甚远,其中第五章和《历史和世界的负债者》和第六章《万分之一的偿还》是我印象比较深刻的部分。

第六章的重点是讲日本人的“忠孝”。

一直有说法认为日本的文化是吸收了中国的文化而形成的。

但实际上两者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比如说中国和日本都很重视“忠”“孝”。

但是两者之间又不相同。

“忠”、“孝”在日本人看来是无条件的,而对中国人来说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仁”。

在中国统治者不仁,大家会揭竿而起;父母不仁,子女甚至可以大义灭亲。

但是在日本则不一样。

他们的忠孝是无条件的完全遵从。

由于追求无条件的“忠”、“孝”,导致日本从未改朝换代过,而直到90年代,跳槽在日本也是难以被人接收的。

这也就说明了在忠与孝的问题上日本这个民族是多么的保守。

日本的“忠孝”在我们看来已经是一种偏执了。

觉得他们是盲目的忠,盲目的孝。

然而从小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日本人已经没有觉得不合适了。

他们认为自己的认知才是对的,他们从小就被灌输这种无条件的“忠孝”的思想。

第五章讲的主要是日本人对“恩”的理解。

虽然说日本这个民族不懂得真正的“仁”,但是,就我自己的理解而言,另一种思想——报恩,在日本社会同样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关于菊与刀读后感范文文档(通用9篇)

关于菊与刀读后感范文文档(通用9篇)

关于菊与刀读后感范文文档(通用9篇)菊与刀读后感1结构还是不能很好把控,历时也太长,前思不接后想,很难微言大义,没有很好的把握作者的题旨与意图。

当初想要读它的冲动源于对人类学感兴趣,还有就是想了解日本企业的经营管理,最后也是因为自身的附庸风雅!还有就是为了下本书—源氏物语做一下铺垫。

读此书让我看见很多中国人身上也有的特性,但总感觉中国人没有日本人走得极端,虽然看见很多中国人才有的性格,但说不上日本人是中国人的影子,中国人讲究中庸,日本人却有节制的将与我们所共通之处发现到极致。

忠、孝、义等都发现到让我很不习惯的地步,我总想批评我们自身的满口仁义道德,私下里苟且肮脏,贤非贤,义非义,忠也不能全,我对自身周遭的人及一切都是怀疑的态度,这让我佩服起日本人来,但在书中我读出日本人的呆板与固执和木讷。

他们对性的随意,让我面红颈赤,不敢苟同,但以自身本性来说,有时就喜欢这种极致,藏着掖着,想想也没劲。

看到他们对孩子的培养,我也想起自身小时候的经历,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相比成年后性格的巨变,让我反思自身是否也是如此,有,但我们的条条框框就少了很多了,很武断,这是对自身下的定论,无关整个国民。

如今出来工作,因为公司管理制度上的一些制度是引进日本的,让我产生学习了解日本的意念,从国家的发展上,日本的确走在前面,即使我们一直在赶超,也还需要一段时间。

当下我们的体制、文化、经济管理的发展上,我只看到我们一直在借鉴模仿,一路学习,因此学习试着了解日本,也成了自身兴趣之一。

菊与刀读后感2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其实就有很多想要说到的,但为了不影响节奏,都将想法埋藏在了心底。

现在来看,也只有大概了。

这本书,读到前面部分的时候,其实我是觉得没多大意思的。

因为作为一个中国人,并不能说对日本有多么深刻的了解。

因此,作者前文写的内容更像是在科普,而我却没有能力对其进行反驳、指正。

但到了后面讲到修为、教育的时候,更多地和我国的情况产生了一些共鸣,读来兴趣骤增。

菊与刀读后感2000字左右范文

菊与刀读后感2000字左右范文

菊与刀读后感2000字左右范文《菊花与刀》是解析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和日本人性格的名作,是了解日本和日本人的最佳读本,分享了菊花与刀读后感,欢迎阅读!菊与刀读后感2000字《菊与刀》是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创作的文化人类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946年。

它的前身是一份研究报告作者受美国战时情报局委托写的有关日本的研究报告。

该书虽然是外国人所写,但也获得了很多日本人的认可,并在日重印20余次,是研究日本必不可少的书籍。

据图书出版已经过去了60多年,日本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该书对读者了解日本仍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

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

日本这个民族十分的特别,他们的行为甚至被人认为有些反常且无法理解。

作者在此书最前边用一段话来概括他们的特点:极度好战又极度温和极度黩武又极度爱美极度粗鲁傲慢又极度彬彬有礼极度死板又极度灵活极度恭顺又极度讨厌被使唤极度忠诚又极度反叛极度勇敢而又极度胆小极度保守而又极度喜欢新事物很难想象可以把这样一些意思相反的词语来形容一个人,而日本人就是这样充满了矛盾却又能从中找到平衡。

战争中的日本人战斗中的日本人完全丧失了人性且没有良知,而如今日本人带给人们的印象往往是温和有礼的。

他们可以在战斗时誓不投降,也可以因为天皇的命令而乖乖的放下武器,然后拿起农具回家本本分分的干活。

他们极度的信仰精神的力量,认为精神是可以进行训练并加以运用的。

即使在被美军轰炸,只能躲在防空洞中,广播还建议民众做体操来振奋精神,而那时的他们早已是饥肠辘辘。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投降率极低,如果他们乖乖的投降了,很有可能就是想趁机反扑。

电影《血战钢锯岭》中有这样一幕,惨烈的战争过后,日方的首领切腹自杀,几个日本士兵选择了投降。

他们双手抱头走出地下防御工事,就在美军放松警惕之际,他们忽然发了疯的像美军发起攻击,有人直接引爆了手雷。

各得其所,各安其分日本和中国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善于将学来的东西进行变通、改造。

《菊与刀》读后感2000字

《菊与刀》读后感2000字

《菊与刀》,这本书是我们专业每学期专题学习都要提到的一本书,不过赶了巧了,俄国、德国、英国、法国、美国,甚至南非匈奴我都轮到过一遍了,就是日本组回回都与我无缘,以致毕了业才捡起这本书来读。

说这本书之前先讲一下这本书的背景,这本书的作者是露丝本尼迪克特,是一名人类学家,在二战末期美国预料到了自己的胜利,为了制定更有利于美国的战后方案,不得不去了解对手,对东亚当时最强大的日本进行研究。

露丝接到任务之后,由于战争原因,没有能够亲身到达日本,而是通过各方搜集的文字影像资料,通过与在美日胞和战俘的采访,来撰写这本关于日本民族性格分析的书,研究当时对美国最最苦恼、最最重要的两个问题:一是到底日本会不会投降,要打到什么程度才会投降;二是到底要不要保留日本天皇。

露丝在这本书中给出了答案,日本会投降,天皇也应该保留,结果也果然像她所预料的那样发展。

这本书对于美国战后的对日态度上是有很大影响的,无论从它的影响力范围还是它一开始的撰写目的上来看,这本书都有相当大的现实性与功利性,或者说政治目的性。

这本书不止在学术上可读,它作为二战的重要史料之一,可以说是历史的一部分。

这本书出版到现在,有很多反对的声音,去指书中的各种不足,但是各位在批评这本书时要时刻注意,一是当时的学术发展有局限性,二是作为能影响美国态度的史料,与其去批评研究这本书的对与错,足与不足,不如把它作为历史的一部分,跳出来重新审问之。

菊,指的是菊花,是日本皇室贵族的徽章,表现的是日本人性格中温和守礼讲规矩的一面,刀就是武士刀,指武士道精神。

从这本书的名字上来看就可以看出露丝对日本民族性格的态度,日本人就是矛盾,就是拧巴。

全书一共十三个章节,重点讲了三件事,一个是日本严格的等级观念,一个是日本的耻感文化,一个是日本精神胜于物质的理念。

等级观念是贯穿日本民族行为始终的,他们认为无论是人还是国家,都应该各归各位,各得其所,这样才是有序的表现。

记不记得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1899年为攫取在华权益提出的,当时别的国家都已经在中国分了地盘,美国来得晚,又被美西战争带来的反战情绪所影响,不好动粗,想来想去提了一个门户开放政策,有好处大家一起沾,后来就成为各大国倡导的国际潜规则之一。

《菊与刀》读后感 2000字

《菊与刀》读后感 2000字

《菊与刀》读后感18英语x班 XXX 2018xxxxxx老师课堂上提到过这本书,怀着好奇心,我把他读完了。

读完整本书,脑海里浮现最多的几个词语是:等级,孝道,义务,义理,责任,恩情,信仰,神道,天皇,尊严,复仇,忠,礼仪等等。

在接触这本书之前,我对日本的了解仅仅只是初高中教科书上面的浅层了解,主要事件的简单原因过程结果和影响,可是却从未认真思考过日本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为什么他们会这样做,也从未主动去深入了解过日本。

《菊与刀》这本书让我对日本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在本书中,我了解到,日本是一个等级制度很严格的国家,“日本奉行的格言是:万物各就其位”,每个人都有严格行为规范的限制,而且还很强调孝道和辈分,男女地位差距很大,女人通常是没什么地位的,这让我想到了古代的中国,不过它还是和中国很不一样的。

在明治维新时,日本的管理机制与西方特别是美国有点像的,它也设立议会法官法院之类的。

日本人很强调“忠”和“恩”,他们的小学课本内容很多都是与这个有关。

他们还有一个很普遍的观念就是: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他们不喜欢随意接受那些让他们有所亏欠的恩惠。

这让我想起了类似公交车让座的情况,按照这样的思维方式来推理,我觉得他们应该也是不会喜欢别人给他们让座的。

他们对琐事是极度敏感和脆弱的。

有时候我觉得他们的“孝”道太极端了,我记得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母亲偷了儿子筹集的钱,儿子知道是自己母亲拿的,却不得不扛下了所有指责,妻子知道后投河自尽了。

可是事情被公开后,甚至没有人质疑这个母亲在整个悲剧中的责任。

儿子履行了孝道,他是一个自命高尚的悲剧英雄。

日本人的观念是孝道是日本人必须履行的责任,哪怕它会纵容父母的罪行和不公。

可是在我看来,这种孝道真的有点儿扭曲了。

还有一个让我印象很深刻的就是,日本人很强调“义务”和“义理”,每个人都有很多的义务,看了那个义务一览表,似懂非懂站在我的角度看,我觉得日本人这样的话真的好累,太多的条条框框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菊与刀》————扶桑启示录
“天皇宣布投降后,本以为占领日本本土仍旧是一场恶战,至少十年。

没想到当初信誓旦旦地声称作战到底的天皇士兵竟如此温顺地投降了。


西方人从未真正地了解东方人。

西方人从未想过要去真正地了解东方人。

军刀在手,和善良民一念成为暴戾皇军。

耕耙锄地,玉碎武士坦然接受苟且农夫。

这在西方人乃至中国人看来都是匪夷所思的。

倘若西方人因地理偏见和近代工业革命的因素而不了解东方人,那同属于东方人的我们中国人就一定了解日本人吗?
邪马台女王朝贡汉光武,这是一个中国自古以来便有交际的民族。

中日朝济而夕设版焉,这是一个中国时至今日不曾了解的民族。

美军于东南亚稍有折戟,便穷其力而求知。

中华丧师失地千里之痛未愈百年,便假旧恨而肆意攻讦谩骂。

名为报国图强之勇,实为无知怯弱之心。

鲁思·本尼迪克特著此书本欲献计于战时美国政府,从而正确指导美国战后政策的形成。

不想却成为研究日本民族性的重要成果。

在本尼迪克特看来,日本与中国虽同属于亚欧大陆东方,同为儒家文化影响,表面上大同小异,实则截然不同。

而国民的思想性更是南辕北辙。

日本民族性本身是一个矛盾的融合体。

他们坚守传统,却又乐于改变。

他们有简单的原则,却又隐藏复杂的人格。

他们爱好和平,却又沉溺于天皇战争。

他们有独立的人格,但又绝对服从。

它偏爱菊的绝美,却又崇尚刀的快然。

他们曾让中国溃败,美军失色。

而他们就在我们身边,萎缩于三岛而有囊括四海之心,蜷居于本土而有令八荒率职之意。

“日本人有一个说法,意思是‘各就其位’;任何人要理解日本人必须从这个说法开始。


“各就其位”的思想于日本人的意义与“仁义”于中国人的意义相同。

在漫长的封建日本社会时期,没有科举制的推进,整个日本社会就犹如一个沉稳的金字塔,塔尖理所当然地受到塔基的拱托,塔基安分守己地接受上层的领导。

每个日本人各司其职,各就其位。

人生在世,会当有业。

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沉思法术,武夫则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

时至工业革命,此传统依旧保留下来深扎于每个日本人心中。

这种美德造就了日本人精密与配合,日军如同一辆有条不紊,高度发达的战车,碾碎了一片又一片的土地与人民。

而反观中国军队于抗日战争中的表现,顷刻间便可集齐百万大军,而又如云销片刻作鸟兽散。

所命守将本为车辕之命却时时刻刻怀揣车轴之心,这也合理解释了为何出现万里河山几亡
于三岛倭奴,千万汉师多不敌百万倭兵的惨状。

“日本在战后必不发展国防,而将全力发展经济。

而那些没有国防的国家便会全力发展国防,从而又将落后于日本。


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时代总是被时间推搡出走,踉跄而行。

昔日本尼迪克特于书中的预言业已成为现实。

日本因战败而被迫解除武装,全面致力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又因战后意识形态对垒时代,左右逢源,从朝鲜到越南,未派一兵一卒,而赚得盆满钵满。

从“神武景气”到“奥林匹克景气”,未经一险一难,而赢得名利双收。

时至近几年,怏怏万里中华于经济才跃超区区弹丸岛国,于此实难有自足炫耀之心,而不禁生抱愧钦佩之情。

“目前,日本人民知道,军国主义是一盏已然熄灭的灯。

他们将关注,他是否也会在别的国家熄灭。

如果它不熄,那么日本人就有可能重新点燃他们好战的热情,炫耀他们能做出‘巨大的贡献’。

如果它熄了,那么日本人就有可能调整自己,以证明自己已经很好地吸取教训:天皇帝国的美梦不是通向荣誉的康庄大道。


本书作者初衷即为美国战后政策提供可靠翔实的信息,以此制定正确的战后政策。

若使天下太平,那么必须遏制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那么遏制的前提便是日本邻国无军国主义,若是邻国无军国主义,那么亚太地区必须紧紧围绕在美国中心,即建议美国控制亚太。

此法看似治世良方,但也不过是高傲的美国人的一厢情愿罢了。

日军所到之处,白骨积骸阵云深。

被侵略的国家定会痛定思痛,发展国防。

日本国虽于前期掣肘于美国,但温饱思淫欲,日久见人心,便会以种种借口摆脱美国控制。

邻国正当国防建设会被日本夸大为军国主义的说法也就不足为奇了。

那么退一万步来假设,倘若美利坚交亚太之同心,旷海内为一宇,那么现实会不会改变呢?
子曰:“蛮夷之有君,不如华夏之亡也。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对于本国而言,其他所有的地区都是要时时刻刻防范的。

所以美国还是会树立敌人以求不断发展,倘若有一天全球一统于美利坚足下,美国还是会制造事端制衡各个地区以求坐收渔翁之利。

思想是行动的本源。

而一个国家机器运转方式则是由大多数的国民思维方式所决定的。

在日本京都公园,铭刻石碑曰:“日中不再战。

”傲慢与偏见是交流与了解的阻碍。

绝大多数人都不愿打仗,仅仅有一小撮人撺掇着,扭曲着,嘶喊着。

他们故意夸大国外的危险,叫嚣不服从者的懦弱,他们是时代的毒瘤,他们无知的眼睛自以为透彻了世界,他们煽动的话语想让全世界为之听话。

他们隐伏于我们每个人中间,每个人的内心。

他们或许就出现在我们的身上。

他们是你,是我,是他。

他们便是无知,因为无知者无畏。

当你狂热或厌恶某一个群体或是个人的时候,这多半来源自己的无知。

而当你真正了解他们的时候,你才发现自己与他们的界限不在那么泾渭分明了,因为他们在你的心里了,而你也成了他们了。

中日亲则一衣带水之友邦,疏则新仇旧恨之敌国。

摇摆不定,善恶难分。

当汉光武初见邪马台使节,即赐以倭奴国蔑称。

当推古天皇出征新罗,始有鱼跃大陆之心。

蒙元侵日,羽柴窥明。

千百年来,海岸与海岸的对视,海风与海风的交流,都于近代中日战争一起抹灭于海峡中。

鸦片战争,中国浑浑噩噩一百年,不知反省,遂有甲午之殇。

江户开埠,德川幕府倒台,革新日迫,始有甲午之胜。

时节不流,西方渐生日落崦嵫之暮霭,东方常有日出扶桑之朝晖。

国人自清末以来渐知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开始对外称为屹立于世界之东,但仍自称中国。

而日本自古便称自己为东方日出之国。

我们现在偏于东方,难道有什么可骄傲的吗?东方之东还是东方,东方之东还有东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