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_五四_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审美政治化的成因

合集下载

浪漫主义哲学与五四启蒙思想的发端

浪漫主义哲学与五四启蒙思想的发端

浪漫主义哲学与五四启蒙思想的发端浪漫主义哲学是19世纪欧洲的重要文化运动,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受到了许多文学家和艺术家的热烈响应。

浪漫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是强调个人情感与内心体验,反对理性与客观现实的约束。

在欧洲,浪漫主义哲学被认为是反古典主义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

浪漫主义的出现推动了摆脱旧文化的束缚,探索新思想和新文化的出现。

五四运动则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的爆发起源于学生们对于中国旧文化的拒绝,并反对外国殖民势力的侵略。

五四运动也是新思想与新文化的开端,它促进了中国传统与现代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五四运动所提倡的自由、民主、平等、科学、民族等思想对于中国近代史上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浪漫主义哲学与五四启蒙思想的发端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当时的欧洲和中国都处于一种文化变革的时期。

在欧洲,浪漫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艺术和个人感受来对抗旧文化的束缚,探索当代文化的出现。

在中国,五四运动所提倡的自由、民主、平等、科学等思想也是一种对于旧文化的摆脱,探索现代文化的形式。

对于浪漫主义哲学的影响,早期的中国知识分子通过翻译欧洲的文学和哲学作品来传播浪漫主义思想,这些作品最终在中国的文学艺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鲁迅、丁玲等著名知识分子通过对欧洲作品的翻译和创作,让浪漫主义思想在中国文学艺术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而五四运动则是中国哲学思想转型的重要时期。

在五四运动中,不少知识分子提倡民族自立、国家独立、和平、自由、民主等思想,这些思想也成为现代中国的哲学基础。

五四运动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开创了新局面。

综上所述,浪漫主义哲学和五四启蒙思想的出现是一种需要创新思想的产物,代表了当时所处社会内部的反古典主义、反传统主义倾向。

这种思想运动推动了欧洲文化和中国文化的转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浪漫主义哲学和五四启蒙思想对于后世的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简论_五四_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审美政治化的成因

简论_五四_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审美政治化的成因

五四浪漫主义文学是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一座高峰。

在“五四”时期,它曾形成过浩大的声势。

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曲动人心弦的青春乐章,给当时的文学创作带来了强烈的春天信息、撩人的炽热情感、浓郁的诗情画意。

辞旧迎新、激烈动荡的时代造就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浪漫主义在当时的大放异彩,使之与另一个文学主潮———现实主义构成双峰并峙之势。

一西方浪漫主义的三大特征是主观性、个人性和自然性,现代中国浪漫文学思潮也恰恰是在这三个方面同西方浪漫主义保持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主观性表现在现代中国浪漫主义同样把情感、想象、灵感提到了艺术的首要位置,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自己的浪漫诗学体系。

个人性表现在现代中国作家个性意识的增强,主张艺术是自我的表现,追求艺术的独创性。

自然性表现在现代中国作家也流露出“回归自然”的倾向,向往人的自然本性和美丽、清幽的大自然。

不过,不同时代、不同国别、不同民族的浪漫主义是有着明显差异的。

虽然现代中国浪漫文学思想是经由西方传入,并深受其影响。

但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一种思潮、一个作家、一部文本在另一国度或另一文化体系中的传播,是要受到后者的时代环境、文化氛围和历史传统的制约的,同时,简论“五四”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审美政治化的成因王媚(浙江师范大学,浙江金华321004)摘要: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是“五四”新文学时期从西方传入中国文坛的重要的文学潮流之一。

但从西方浪漫主义思潮在中国本土的生长环境及其发展情况来看,本土化后的现代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形成了自我独有的特征。

通过对浪漫主义思潮的代表者创造社的分析可以发现,“五四”时期现实环境因素和文学家们的存在责任感﹑历史使命感以及人格等,共同酝酿的现代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独有特质是审美政治化﹑现实化。

关键词:浪漫主义;本土化;审美政治化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3699(2006)05-0036-04OnthePoliticalizedAestheticsoftheRomanticalLiteraryClimateinWusiWANGMei(ZhejiangNormalUniversity,JinHua321004,China)Abstract:Theliteraryclimateofromanticswhichwasintroducedfromwest,isoneoftheimportantliteraryclimateinChina'snewliteraryintheageof"WUSI".But,whenweobserveonthegrowthandtheevolutionofindigenousenvironmentofromanticisminChina,,wecanfindthattheindigenedlieraryclimateofwesternromanticisminmodernageofChinadevelopeduniquequality.Throughtheanalysisoftheleagueof"CHUANGZAO"whichwastherepresentofromanticclimate,wecanfindthat,intheageof"WUSI",forthesefactorsoftherealisticenvironment,thedutyoflivingandthemissionofhistoryoftheliterati,thehonouroftheliteratiandsoon,theuniquequalityoftheromaticliteratureinmodernageofChinawasgenerated,thatis,theaestheticswaspoliticalizedandactualized.KeyWords:romantics;indigenous;thepoliticalizedaesthetics收稿日期:2006-05-08作者简介:王媚(1979-),女,浙江金华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浪漫主义哲学与五四启蒙思想的发端

浪漫主义哲学与五四启蒙思想的发端

浪漫主义哲学与五四启蒙思想的发端近代以来,浪漫主义哲学和五四启蒙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两者都在思想上对传统进行了批判,并试图在中国社会中实现现代化与进步。

本文将分析浪漫主义哲学和五四启蒙思想的发端,并探讨其对中国思想与文化的影响。

浪漫主义哲学起源于18世纪末期的欧洲。

在这个时期,欧洲经历了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如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等。

这些变革引发了人们对传统思想与价值观的质疑,人们希望通过对个体内在情感与感受的追求来达到自由与幸福。

浪漫主义哲学强调个体的内心体验与情感,追求自然、真实和纯粹的美的表达。

这种思想影响了许多领域,如文学、艺术和音乐等。

浪漫主义哲学最早传入中国是通过翻译和传教士的介绍。

19世纪末,随着中国社会的开放与对外交流的增加,浪漫主义思想开始逐渐在中国思想界产生影响。

中国学者如康有为、梁启超等阅读了一些西方浪漫主义作品,并将其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的浪漫主义哲学。

他们批判了传统的文人思想,认为这是一种墨守成规、僵化的思维方式。

康有为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希望削弱封建社会的压制,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变革。

他还强调了个体的自由与情感的表达,主张注重个体的内在体验与情感追求。

梁启超则倡导了理性与人道主义的思想,主张通过科学与道德教育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浪漫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也得到了文艺界的支持与推广。

一些作家和艺术家开始采用浪漫主义的艺术表现方式,追求真实、自然和个性的表达。

这些作品也反映了社会的不公与压迫,呼吁人们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思考。

鲁迅的作品如《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揭示了中国社会的黑暗与愚昧,批判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的束缚。

这些作品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与讨论,激发了人们对社会现象与价值观的反思。

五四启蒙思想是在20世纪初的五四运动中兴起的。

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对封建传统与帝国主义的运动,呼吁民主、科学与自由。

五四运动对中国青年起到了教育与启蒙的作用,引导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现象进行批判与反思。

浪漫主义哲学与五四启蒙思想的发端

浪漫主义哲学与五四启蒙思想的发端

浪漫主义哲学与五四启蒙思想的发端浪漫主义哲学和五四启蒙思想在我国的诞生和发展,标志着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这两种思潮都源于欧洲,但它们的诞生和发展与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现实情况密切相关,表现出中国历史的独特性。

浪漫主义哲学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欧洲出现的一种思潮,主张个性、情感、自由、梦想和文化的多元性,反对约束和规范。

其文化背景是欧洲大革命和工业化的崛起,以及生活节奏加快,社会变化突然等现象,人们对自由、平等、独立、责任等价值的追求日益旺盛,并影响到各个领域。

浪漫主义在欧洲文学、艺术和哲学领域都有发展,改变了这些领域的面貌。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浪漫主义作品,是德国哲学家古斯塔夫·莱布尼茨的《新经历论》,他提出的“个体化”的概念,成为浪漫主义哲学的核心。

五四启蒙思想则是我国晚清至民国时期出现的一种新的思潮。

五四运动的发生,标志着中国社会开始了解西方文化,并重新审视传统文化。

五四启蒙思想认为传统文化不足以满足现代化的需要,在基督教、科学、民主等方面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以启蒙来改变中国的文化传统。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思想家,是胡适和陈独秀。

他们认为科学与民主的精神是现代化的基础,而不是儒家经典和封建文化。

浪漫主义哲学和五四启蒙思想虽来自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但有许多相似之处。

它们充分体现了个性、自由、多元性和变革的思想,反对权威、传统,强调独立思考和自我完善。

二者都试图通过改变文化传统,提倡创新和发展,为中国现代化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想基础。

总的来说,浪漫主义哲学和五四启蒙思想在思想领域的出现和发展,为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西文化的交流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加强,为双方的文化搜寻和交流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为中国哲学界带来了更加多元和开放的学术氛围。

浅析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原因及创作特点

浅析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原因及创作特点
消灭阶级 对立 , 建立一个理 想的国度 , 这也 对浪漫 主义文学 的产生带来 觉 醒。 了积极 的促 进作用。 ( 四) 追求离奇情节, 异域色彩 。 喜欢运 用夸 张的手法 在古典文学 中, 其要 求一 切都要 与常规合乎 , 拘 泥于陈规 的束缚。 ( 三) 文学 自身的一些原因 在十八世 纪时, 当时的文艺氛 围中对 自 我较 为推崇 , 更注重 主观情 而在浪漫 主义作家 的作 品中, 其 通过离奇 曲折 情节 的构思 , 从而对导 国 利用异于寻常 的 自 然环 境和广 阔多 变场面的描 写, 采用 感 的表 达 , 热爱 大 自 然 和朴 实的 民间文学 。 在这 种 氛围下, 浪漫 主义作 情 调进 行渲产生原因; 创作特点
是 精神上 的寄 托 。 赞 美大 自 然。 蔑视 丑 恶 的现实 , 把大 自 然的 “ 美” 和 现实 的 “ 丑” 相对 比 , 着力歌 颂大 自 然 纯朴 的美 。 他们 通常 以大 自然为 背 景, 寄情 山水 。 在 孤云野鹤 、 湖泊大 川中, 寄托作者 的情思 , 在 湖光山 狂 涛巨浪 中宣泄作 者 的爱 和恨 。 如 拜伦 诗篇 中的山川瀑 布、 惊 雷闪 在法 国大革命 的影响下, 不仅政 治上发 生了一 定的变 化, 而且 还对 色、 思想文化带来了较大 的影响, 各 国的民主革命和 民族 解放运 动得 决速 电, 均 以美 的形式对 照出现实生活 的丑 : 雪莱诗篇中的云雀冲破 乌云, 憧 发展起 来 , 在各类斗 争不 断加剧的大 背景 下, 为浪漫 主义文学 的发展提 憬 着未来和 自由。
在浪 漫主义作 家 的笔 下, 其是 通过 对 自己理想 的描 写来对 实现 对 现 实进行批判 , 其 通过对 带有 时代烙 印的主 观感情 进行抒发, 将人对 客 浪漫 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思潮 , 其 产生于 十八世纪至十九世纪三十年 观 世界的内心反 应和感受更 好的表现 出来 , 更为强调创作 的 自 由和对 内 在浪 漫主义 文学 中, 其 将情感和 想象提 到了文学的 代的文学 运动 中, 当时 由于法 国大革命 失败 , 欧洲民主运 动和 民族 解放 心情 感体验 的抒发, 斗争十分 高涨, 社 会对 资本主义存在 着普 遍的不满 的, 在这 种情况下, 首要地位 , 浪漫主义作家笔 下的作 品具 有强烈的主观抒 情色彩。 当时又受 到德 国古典哲学和空 想社 会主义学 说的影响 , 所 以浪漫 主义文 ( 二) 着力描写自然景 色, 抒发作家 对大自然 的感 受 浪漫主 义作家大都 受卢 梭 “ 回归 自然” 思想的 影响, 把大自 然 看作 学得 以产生 , 其最 为突出的特征 即为浪漫 主义创作 方法 。 最早 出现于德 国, 然后在英 、 法、 俄、 美等国都有充分 的发展 。

浅谈五四浪漫主义思潮

浅谈五四浪漫主义思潮

浅谈五四浪漫主义思潮摘要:五四的新文学思潮,伴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和文学革命的发难、西方文学思潮的涌入等因素而发展。

而文学革命的目标是要把文学从长期的封建桎梏中解放出来,在文学革命之初,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相继发表文章呼唤我国的文学青春浪漫气息的到来。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看五四是一个浪漫的时代,五四文学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浪漫的文学,其中的各种环境条件培养了浪漫主义,这里就从社会背景、时代冲突、内在的因素来浅谈五四浪漫主义思潮。

关键词:五四浪漫主义思潮社会背景时代冲突昙花一现1921年创造社的成立标志着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在中国卷起来了,为新文学运动中的“浪漫主义”树立了一面旗帜,此时浪漫主义文学社团、流派、刊物作家等等接踵而来,占据了当时的整个社会,给整个社会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那五四时期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是怎么破土而出,绽放出鲜丽的奇葩呢?浪漫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方法,一种文艺的美学特征,在源远流长的中国国度里就存在着的了。

比如庄子、屈原、李白、汤显祖等都创作出了许多浪漫主义作品,但是这种浪漫主义思想是缺乏对人的自由和个性解放的清醒认识的古典式浪漫主义。

而五四时期的浪漫主义却是现代意义上的文学思潮。

早在1907年鲁迅就写过一篇《摩罗诗力说》和之后苏曼殊的《断鸿零雁记》就有开始向人们宣传浪漫主义思想了,但是遗憾的是当时的中国还处于使用“振大汉之先声”的梦幻中,许多的作家还缺乏现代世界意识和文化意识。

直到20世纪初,在五四时代的风雷下,激扬起来了。

纵观中国历代以来的文人在四书五经中过日子,不仅在身体上,而且在心灵上都是禁锢在这三纲五常、孔孟之道中。

总之,人的意识和情感都是被压抑在这封建社会制度中,整个阶层都呈现出一种消沉、萎缩、毫无生命力的状态之中。

加上在20世纪初很多学者从国外归来,看到的中国现状之后感到痛苦、失望、无助。

此时的人们需要急切地以自己的声音为时代唱一曲哀歌,要以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尽一份力,五四新文化运动给了他们这样一个机会,让他们在这一个文坛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浪漫主义哲学与五四启蒙思想的发端

浪漫主义哲学与五四启蒙思想的发端

浪漫主义哲学与五四启蒙思想的发端浪漫主义哲学与五四启蒙思想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两个重要潮流,它们都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批判,提出了新的价值观与理念,为中国现代化的道路铺平了道路。

浪漫主义哲学最初起源于欧洲,强调个人感受、情感与自由。

它与传统启蒙思想不同,反对理智主义与机械唯物主义,主张感性、直觉和个体经验的重要性。

浪漫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认为人类应当尊重自然和个体的自由。

浪漫主义哲学强调人的内心体验,批判社会的冷漠和功利主义。

它主张人们要追求内心的真实和自由,发现自己真正的欲望和价值。

中国的浪漫主义哲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得到了发展,主要源于传统文化对个人感受和情感的重视。

在民族危机与社会动荡的压力下,一些知识分子开始反思传统文化的弊端,提倡个人的情感与自由。

他们尤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寻求自己真正的内心追求。

而五四启蒙思想则是在五四运动后出现的一种思想潮流。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的反封建运动,在政治、思想和文化上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这场运动提出了“民主”、“科学”、“自由”、“人权”的口号,推动了中国各个领域的变革。

五四启蒙思想主张以科学和民主为基础,批判封建主义与传统观念,主张个人的自由与人权。

从某种意义上讲,浪漫主义哲学与五四启蒙思想都是对传统文化进行革新的尝试。

它们都强调个人的情感与体验,主张自由和人权,目的在于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化。

浪漫主义哲学更注重个体的内心体验和情感表达,而五四启蒙思想更注重社会变革和政治改革。

虽然两者在某些方面有所重叠,但它们的出发点和侧重点不同。

浪漫主义哲学与五四启蒙思想的发端

浪漫主义哲学与五四启蒙思想的发端

浪漫主义哲学与五四启蒙思想的发端
浪漫主义哲学和五四启蒙思想的发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在时间和背景上有所不同。

浪漫主义哲学起源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而五四启蒙思想则兴起于20世纪初的中国。

虽然它们有不同的起源和发展背景,但是它们对于现代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浪漫主义哲学是一种以个人内在感受和情感为中心的哲学思潮。

它强调个体的情感反应和情感经验,注重感觉和直觉,追求自由和个性的完美实现。

浪漫主义哲学强调对自然界的关注和热爱,认为自然可以启发人的灵感和创造力。

浪漫主义哲学也批判了理性主义和启蒙思想的局限性,认为机械的理性推理无法涵盖人类复杂多变的情感和体验。

维京、歌德、雨果等浪漫主义哲学家和作家的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启发了人们对于艺术、文学和人生的认识。

而五四启蒙思想则是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产物。

五四运动是中国知识分子为了反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而兴起的一次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呼吁文化独立、民主和科学,提倡西方文明和社会制度,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进行了批判和反思。

五四启蒙思想强调理性、科学和民主的重要性,提倡人权和平等。

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对于传统社会的不满和对于现代文明的向往,推动了中国思想的现代化进程。

浪漫主义哲学和五四启蒙思想的发端虽然有所不同,但是它们都对于现代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浪漫主义哲学关注个体的情感和灵感,追求自由和个性的完美实现;而五四启蒙思想强调理性、科学和民主,推动了中国思想的现代化进程。

这两种思潮都在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浪漫主义哲学与五四启蒙思想的发端

浪漫主义哲学与五四启蒙思想的发端

浪漫主义哲学与五四启蒙思想的发端
浪漫主义哲学和五四启蒙思想是20世纪初中国思想史上的两种重要思想流派。

浪漫主义哲学是一个由西方哲学发展而来的文化现象,是反对18世纪启蒙运动理性主义思维方式的一种思潮。

五四启蒙思想则是中国文化的本土生成,是由五四运动中青年知识分子所推崇的一种理性主义思潮。

浪漫主义哲学强调的是感性和想象力,把人类的情感和灵魂放到哲学的中心地位。

它强调个人主义和反对社会约束、旧传统和宗教束缚,主张对人类福祉的关注,并强调个人的自由和创造。

浪漫主义哲学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感性主义,文学艺术及美学等方面。

在文艺方面,浪漫主义哲学推崇自然,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追求“真、善、美”的完美境界。

在美学方面,浪漫主义哲学强调审美主体的个性化,强调审美体验的情感性和愉悦性。

五四启蒙思想主张的是理性主义,主张通过科学、现代化来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五四启蒙思想推崇西方的现代文明和科学技术,反对中国封建传统和历史包袱。

五四启蒙思想认为,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是文化传统的束缚和信仰陈旧观念的影响,因此主张推进自由、民主和科技,寻求现代化的出路。

五四启蒙的思想家们也对文学艺术产生了深刻影响,主张艺术要与现实相连,要批判旧社会的传统观念。

到了20世纪初期,浪漫主义哲学和五四启蒙思想对于中国的文化和社会变革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浪漫主义哲学主张的自由、创造和个性等观念,为中国文学、艺术和文化的创新及现代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念。

而五四启蒙思想主张的现代化、民主、科技等观念则为中国推进现代化道路、建设现代化国家提供了引领和借鉴。

简论“五四”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审美政治化的成因

简论“五四”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审美政治化的成因

五 四浪 漫主 义 文 学 是 中 国现 代 浪 漫 主 义 文学
方面 同西 方浪 漫 主义保 持着 密切 的 内在联 系 。主观 性 表 现 在 现代 中国 浪漫 主义 同 样把 情 感 、想 象 、 灵 感 提 到 了艺 术 的 首要 位 置 , 在 此 基 础上 构 建 了 自 并 己的 浪漫诗 学 体 系 。个 人性 表现 在现 代 中 国作 家个 性 意 识 的 增 强 . 张 艺 术 是 自我 的表 现 , 求 艺术 主 追 的 独 创性 。 自然 性 表 现 在 现 代 中 国作 家 也 流 露 出
摘 要 :- ; 漫主 义 文 学 思 潮 。 “ 四 ” 文 学 时期 从 西 方传 入 中 国 文坛 的 重 要 的 文 学潮 流之 一 。但从 西 方 浪 漫 主 义 g 是 五 新
思潮在 中国本土的生长环境覆 其发展 情况来看 . 本土化后 的现 代 中国浪漫主义文 学思潮形成 了 自我独有 的特征 。通
维普资讯
第 6卷 第 5期
20 0 6年 l 0月
金华职业技术学 院学报
0【2oo V1N5 0 6 . . 6 c_ o
简论“ 四" 五 浪漫主义文学思源自潮审美政治化 的成 因 王 媚
( 江师范大学 ,浙江 金华 3 10 ) 浙 204
on t e Po i c l e sh t s o h l ia i d Ae t e c f t z i h ma tc l Li a y Cl t e Ro n ia t r r i a e i u i e m t n W s
W ANG Me i
(hjag Nom lU iesy iHu 2 0 4,C ia Z ei ̄ r a nvri ,J t n a3 10 hn )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产生的原因及基本特征。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产生的原因及基本特征。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产生的原因及基本特征。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产生于欧洲,其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对启蒙理性主义的反对和对感情、想象力和个体自由的追求。

浪漫主义文学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想象力和个性:浪漫主义文学强调想象力和个性的重要性,对于个体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的表达非常重视。

作家们倾向于探索个人情感和情绪的深度,并通过想象力创造出奇幻、梦幻的文学形象。

2.自然和超越:浪漫主义文学以自然为灵感和背景,强调与自然的联系和追求与自然的和谐。

同时,浪漫主义作品常常探索超越现实世界的领域,表现出对超自然、神秘和幻想的追求。

3.爱情与感情:浪漫主义文学追求真挚和激情的爱情观,强调个体的情感和感情的自由表达。

作家们将爱情视为灵魂的唤醒和超越束缚的重要力量,表现出对爱情的理想化和超凡其外的追求。

4.异国与历史:浪漫主义文学常常探索异国情调和历史文化的吸引力,通过描绘古代文明和异域文化来创造浪漫情调。

作家们对中世纪、古罗马和东方文化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表达。

5.反对社会现实和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作家对现实世界中的社会不公和束缚进行了批判,具有反叛精神。

他们追求个体的自由和言论的自由,反对社会限制和理性主义的束缚。

6.艺术的崇高追求:浪漫主义文学强调艺术的崇高性和超越性,认为艺术是融合理性与想象力、个性与普遍的重要手段。

作家们通过创作高度情感和独特风格的作品,追求艺术的真实和触动人心的力量。

总的来说,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以个体、情感和想象力为中心,强调对自然、爱情和超越的追求,对社会现实和理性主义进行反思和批判。

其基本特征在欧洲和其他地区的文学创作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成为19世纪文学的重要流派之一。

概述西方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原因

概述西方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原因

概述西方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原因
(1)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是由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的社会政治状况决定的。

18世纪伟大的启蒙学者们所预言的那个理想社会根本没有出现。

尤其是法国革命后的现实宣告了启蒙运动理想的破灭,在广大社会阶层中引起了一种普遍的失望情绪,浪漫主义正是这种失望情绪在文学上的反映。

(2)德国古典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也对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兴起产生了影响。

德国古典哲学对于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主观精神和个人主义的倾向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反映了当时尚未成熟的无产阶级对现存社会制度的失望和抗议,对浪漫主义文艺思潮产生了很大影响。

(3)18世纪英国感伤主义文学对浪漫主义思潮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卢梭对个性解放和感情自由的宣扬,对想像的崇尚,以及返回自然的主张,对浪漫主义思潮的形成起了重大作用。

(4)浪漫主义是在对古典主义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

浪漫主义者反对古典主义的泥古倾向和理性教条的束缚,强调创作自由,强调情感和想像在创作中的作用。

论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演变

论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演变
造成其发展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文学思潮一起在中国现代文坛占据了重要地位但是作为现代文坛萎警i2015年s期总第38z期重要文学潮流的浪漫主义在现代文学的后二十年逐渐从文坛隐退
安 徽 文 学
WENXUE 文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演变
魏 雪
中 国 现 代 浪 漫 主 义 文 学 从 发 生 到 繁荣 兴 盛 直 到 重 要 文 学 潮 流 的 浪 漫 主义 在 现 代 文 学 的后 二 十 年 逐 这 与 中 国现 代 社 会 特殊 的历 史 环 境 以 逐渐衰落 . 有 着 一个 复 杂 的发 展 演 变 过 程 。 五 四 时期 渐 从 文 坛 隐 退 . 是现代浪 漫主义文学思 潮兴盛 的时期 . 2 O年 代 后 期 及 中 国作 家 对 西 方 浪 漫 主义 的接 受 有 着 密 切 的关 系 。 中 国 现 代 作 家 对 西 方 浪 漫 主 义 的 接 受 在 某 种 程 兴 起 以“ 革命 罗 曼 蒂 克 ” 文 学 为 代 表 的 浪 漫 主 义 文 学 浪 漫 的 思 潮 .抗 战 时 期 是 中 国 现 代 浪 漫 主义 文 学 思 潮 的末 度 上 造 成 了 中 国现 代 浪 漫 主义 的先 天 不 足 。 “ 混 乱 ” 是 现 代 浪 漫 主 义文 学 代 表 社 团新 月 社 的成 员 梁 期 中 国现 代 浪 漫 主 义 文 学 思潮 从 兴 盛 到 衰 落 的 演 变
会 的作 家 的 创 作 也 出 现 了浪 漫 主 义 的倾 向 。 创 造 社 的 考 察 文 学 问 题 容 易 将 社 会 历 史 转 型期 的 社 会 文 化 思 作 家 创 作 以 郭 沫 若 的诗 歌 、 郁 达 夫 的小 说 、 田 汉 的 戏 潮 和 文 学 思 潮理 解 为 浪 漫 主 义 . 因此 很 多 人 将 五 四 时 浪 漫 的一 代 ” . 很 多人 将 浪 漫 主 义 理 解 为 一 种 剧 以及 成 仿 吾 的 文 艺 评论 作 为 代 表 . 显 示 了五 四时 期 期 成 为 “ 我 们 可 以从 浪 漫 主 义 的代 表 文 学 社 浪 漫 主 义 文 学 的 主要 特征 。 五 四浪 漫 主 义 文学 主要 表 时 代 的 特 殊 气 氛 现为 两 个 方 面 。 一 方 面 是 以郭 沫 若 的诗 集 《 女神》 为 代 团创 造 社 前 后 期 发 展 情 况 来 看 到 这 一 现 象 的 真 实 存 表 的抒 发 狂 飙 突 进 的 五 四 时代 精 神 的文 学 . 另 一 方 面 在 前 期 的 创 造社 高举 浪 漫 主 义 “ 为艺术而艺术” 的大 随着 社 会 革 命 的 发 展 , 后 期 的 创 造 社 则 转 向 了革 是 以 作 家 郁 达 夫 的 自叙 传抒 情 小 说 作 为 代 表 的展 现 旗 . 无 论是 认 识 评 价 上 的 困 惑还 是 所 受 到 知识 分 子 的苦 闷 、 具 有 浓 郁 的感 伤情 调 和抑 郁 情 绪 的 命 文 学 的倡 导 。 都 显 示 了 中国 作 家对 西 方 浪 漫 主义 文 学 第 二 个 阶段 是 2 O年 代 后 期 兴 起 的 以 “ 革 命 浪 漫 影 响 的 复杂 多 变 .

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最新】

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最新】

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发生于1919年前后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不是非理性“情绪的宣泄”;既有内在的动因条件,也有外在的思想的影响。

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生的内在因素:一、洋务运动1840年的鸦片战争,震撼了中华帝国,列强的坚船利炮,冲破了清政府闭关自守的大门,中国面临着数千年来最强大敌人的挑战。

而中国内部,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清政府面临太平天国和英法联军的双重威胁,在内外交困中,沉睡的中国里,有少数知识分子开始觉醒,在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共识下聚集起来,不同出身、不同地位的人物,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洋务派,为了应付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以消除“内忧外患”的严重危机。

他们从事研究了解西方情势,并提出模仿西法“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呼声。

英法联军的嚣张狂妄和大肆侵略,更激起朝野若干士大夫的觉醒,开始具体的推动“师夷长技”,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化军事企业和民用工业,并相应的改革军事、外交、文化教育和某些政府机构多方面的活动。

此次活动长达三十年,被称为洋务运动,是以富国强兵为宗旨的自上而下的经济改革运动。

这次运动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军事、外交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1.改变固步自封、轻视科技的状态。

洋务运动更重要的贡献在于打破了中国传统的文化观念,使国人不再一味以追求仁人先贤之道为唯一理想,奠定了“科学救国”的根基于基础。

设立的新式学堂第一次将西方自然科学和工业技术带进课堂,从而培养出我国第一批造船、航海,机器制造以及近代医学等方面的人才,让国人重新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也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国难当头大的形势下积极投身科学研究,为祖国的独立与富强作贡献。

2.引发思想上的巨大转变在官办企业的倡导下,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进行,那些达官显贵以办洋务为荣,再不以经商为耻,从根本上动摇了中国几千年来“重农轻商”的观念。

掀起了以富国富民为主的重商运动,为清朝自强带来新的活力,使中国的现代化商业落地生根,进而提供后来一系列革命运动的物质来源。

浪漫主义哲学与五四启蒙思想的发端

浪漫主义哲学与五四启蒙思想的发端

浪漫主义哲学与五四启蒙思想的发端浪漫主义哲学和五四启蒙思想是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的两个重要分水岭,它们分别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化的碰撞和融合。

浪漫主义哲学在19世纪末的中国逐渐兴起,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文学、艺术和哲学思想,成为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思想源泉之一。

本文将从浪漫主义哲学的发端讲起,并探讨浪漫主义哲学与五四启蒙思想的关系,以及它们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的重要意义。

一、浪漫主义哲学的发端浪漫主义哲学起源于18世纪末的欧洲,它是一种反对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的思想潮流,强调个性、情感和自由。

浪漫主义哲学者们鼓吹自然和情感的至高无上,主张通过情感和直觉来认识世界和人生。

浪漫主义哲学对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19世纪欧洲艺术文化的主导力量。

19世纪末,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殖民统治,中国社会面临了严重的危机。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知识分子开始认识到传统文化的落后和西方现代文明的优越,他们希望通过对西方文化的学习和吸收来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和振兴。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浪漫主义哲学开始传入中国,并在中国知识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浪漫主义哲学在19世纪末的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首先在文学领域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中国的新文学运动在西方浪漫主义的影响下迅速兴起,鲁迅、郁达夫等作家纷纷受到浪漫主义的思想启发,创作了大量批判现实的文学作品,探讨了个体的境遇和社会的不公。

他们强调文学的个性化和意识形态的批判性,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浪漫主义哲学还在中国的艺术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新式绘画、雕塑、音乐等艺术领域在浪漫主义的影响下迅速发展,出现了一大批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如《泪与花》、《山水诗》、《月夜》等。

这些作品注重情感表达和个性展示,强调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为中国近现代艺术的创新注入了新鲜的思想和灵感。

在哲学领域,浪漫主义哲学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反思传统文化的僵化和守旧,希望通过对自然和情感的重新认识来实现文化的更新和革新。

浪漫主义哲学与五四启蒙思想的发端

浪漫主义哲学与五四启蒙思想的发端

浪漫主义哲学与五四启蒙思想的发端浪漫主义哲学是欧洲18世纪末19世纪初兴起的一种文化思潮,其主要特点是强调个人感受、情感体验、内心世界和自由创造。

浪漫主义哲学如同一股风潮,迅速传入中国,引发了五四启蒙思想的发端。

本文将探讨浪漫主义哲学与五四启蒙思想的发端,并分析其影响。

浪漫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入和发展,对五四启蒙思想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19世纪末,随着中国的国力衰弱,社会发展滞后,人民痛感民族危机和社会困苦。

此时,西方的浪漫主义哲学传入中国,揭示了人们内心深处对自由、平等、正义的渴望。

这种情感体验和自由创造的思想,为中国受传统文化束缚的青年人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和创作方式。

一些青年知识分子积极吸收并倡导浪漫主义哲学,在文学、艺术和思想领域掀起了热潮。

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而五四启蒙思想则是五四运动的精神理论基础。

五四运动以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为主要目标,旗帜鲜明地主张科学、民主、自由和人权,追求现代化和民族独立。

五四启蒙思想的发端与浪漫主义哲学的传入有着紧密联系。

五四启蒙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胡适、陈独秀等,都受到了浪漫主义哲学的影响,倡导个人自由、理性思考和社会变革。

浪漫主义哲学对五四启蒙思想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浪漫主义哲学强调个人感受和情感体验,激发了五四运动中年轻人的民族觉醒和爱国情怀。

浪漫主义哲学强调自由创造和内心世界,启发了五四运动中的文学创作和社会变革的思考。

五四运动中的新文学运动,如新诗运动、白话文运动等,都受到了浪漫主义哲学的影响。

浪漫主义哲学强调个人独立和自由思考,为五四运动中对传统文化和社会困境的批判提供了精神支持。

浪漫主义哲学的传入与中国五四启蒙思想的发端密切相关。

浪漫主义哲学强调个人感受、情感体验和自由创造,启发了中国青年知识分子对民族危机的反思和对社会变革的期待。

五四启蒙思想以文化自觉和民主推进为目标,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

而浪漫主义哲学则为五四启蒙思想的兴起提供了精神支持和思想基础。

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和中国“五四“新文学

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和中国“五四“新文学
JOURNAL OF SHANGQIU TEACHERS COLLEGE
V ol . 2 3
No . 5
2007
May
西方浪 漫 主义 文 学 思 潮和 中 国“ 田” 五 新文 学
黄 庭 月
(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 外语系, 河南 郑州 4 《 2 5 X ) 幻
摘 要: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文学现象, 具有反封建、 反宗教禁欲主 义、 反对王权专制、 反对压迫奴役, 要求民主、 自由、 解放的性质。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作为一种 文艺思潮对中国“ 五四” 新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由于二者所处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皆不相同, 因此西方浪漫主义文学与“ 五四” 新文学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追求也各不相同。 关 键词: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五四新文学; 影响
义” 。
烈的革新意义, 对于摆脱古典主义文学的禁锢具有重要的启
蒙作用。
后期浪漫主义文学认为, 文学“ 感情至上” 固然重要, 但 “ 感情至上” 的目的是要反对欧洲专制王权的扼杀人性、 压制 人权, 以及天主教倡导宣扬的禁欲主义、 宗教理性, 因此文学 不能仅仅停留在感情的描写上, 还要宣扬个人主义和自由主 义。英国后期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雪莱的《 为诗辩护》 是关于浪漫主义理论的经典之作。雪莱认为, 情感是丰富文
的反帝反封建色彩。这与本世纪初我国“ 五四” 新文化 自身 明确的目的性是相一致的, 那便是反封建主义, 反吃人礼教
思想。
纪的英国, 社会阶层中的改 良成分更是稀少。这决定了“ 五 四” 新文学必然地要面对当时残酷的社会环境。也正是这个
原因, 随着历史的发展,五四” “ 时期新文学中的主要代表人物 如郭沫若、 成仿吾、 郁达夫等, 最终都转向现实主义的创作。 2. 西方浪漫主义文学与“ 五四” 新文学依托的文化背景

论五四浪漫文学的生成机制与形态类型.

论五四浪漫文学的生成机制与形态类型.

论五四浪漫文学的生成机制与形态类型[ 08-11-26 15:26:00 ] 作者:王嘉良编辑:cw2112549“浪漫主义”就其原初意义上讲,是属于西方的,是西方文明的产物。

梁实秋在20年代介绍西方文学思潮时就指出过:“‘浪漫的’系指西洋文学的‘浪漫主义’而言。

”(1)这一源于西方的浪漫文学中国总显得发育并不充分,现代中国浪文学经历了一个由盛而衰的演变过程,它在五四文学时曾蔚为壮观,大放异彩,后来几经反复、波折,逐渐趋于中落。

由是,研究五四浪漫文学的生成机制与发展特点,探讨其生长与变异的独特原由所在,对于审视现代中国浪漫文学的整体走势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

一就中国现代浪漫文学发展全程看,“五四”文学时期堪称为浪漫文学的全盛期,其时浪漫文学呈蓬勃发展态势,足以与与当时的另一股文学思潮——现实主义构成双峰并峙的局面,的确形成一种奇特的景观。

其显现“全盛期”的具体标志有三。

一是浪漫主义的理论自觉,开启了中国现代浪漫文学的自觉征程。

就文学思潮的形成而言,作家有否对“浪漫主义”内涵与特质的理论自觉性,是至关重要的。

浪漫文学在我国也是古已有之,屈原、李白的诗歌和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等,就以充沛的想象、奔放的热情、奇崛的笔致,颇显出浪漫文学的品格,文学史上就常常将其以浪漫文学目之。

但此类创作,作家并无“浪漫主义”的理论自觉,也不可能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文学思潮。

明确地把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精神倡导和鼓吹,以至于形成了一个波澜壮阔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在西方始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

因而五四以前,就不能说我国已有了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五四文学的意义是在于:外来文学思潮的引入,促使人们从思潮的意义上认识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才得以整体性地移入中国,新文学作家方能将文学表现“浪漫主义”由自为状态转入自觉状态。

当时一批目光敏锐的新文学作家如郭沫若、郁达夫、梁实秋等,对西方浪漫文学思潮情有独钟,倾心介绍、尽力鼓吹,他们的许多理论阐述初步建构了中国特色的浪漫主义文学理论,推动了这股思潮在中国的流布与风行。

浅谈“五四”文学思潮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浅谈“五四”文学思潮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浅谈“五四”文学思潮的社会和文化背景【摘要】随着新文化的运动的开展,一些激进的知识分子,向封建主义文化传统展开了全面的批判和猛烈的攻击,掀起了一场反封建文化的运动,这也就是宣传民主和科学精神的“五四”文学思潮。

本篇文章主要从社会和文化两个方面来讨论这场风云变化背后的故事。

【关键词】“五四”文学思潮;社会背景;文化背景;翻译随着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西方科学和民主思潮的大量输入,一些觉醒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展了“五四”运动。

他们批判地吸收封建文化,发起白话文学思潮,提出民主和科学两种精神。

他们表现出强烈的历史主动性和批判精神,先打击在社会上较有影响的旧文学阵地,又通过翻译等方式将大量的新思想引进国内。

“五四”运动的开展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具有深层次的社会及文化原因的。

一、社会背景自鸦片战争发动之后,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难以抵制工业革命和帝国主义的冲击,而大一统的封建帝国也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封建社会像两座大山沉重地压在中国人头上,使中国传统的封建经济开始土崩瓦解。

封建阶级,资产阶级中的有识之士不断地在未救亡图存进行探索:文人们如魏源,如戊戌六君子等等,他们在为中国的富强不断尝试各个方面的改革,如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实施维新变法等等。

1911年,辛亥革命终于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为中国社会的转型创造了基本条件。

同时,一战也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隙,新兴的社会力量的增长,又为新的文化与文学运动提供了物质和阶级的基础。

此外,在教育模式方面,中国长存已久的科举制度也随之被废除,西方的教育方式逐渐被引进,这也造就了一批新型的知识分子。

这个群体在“五四”文学思潮中成为了主力军。

然而,在一战结束后,复旧势力卷土重来,进一步激化了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军阀的混战,穷兵黩武,也给中国社会带来深重的灾难。

在这个时局险恶,生灵涂炭的社会背后,又有一股压不住的勃勃生机,正在夹缝之中努力地生长,这就是“五四”文学思潮产生的社会基本面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四浪漫主义文学是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一座高峰。

在“五四”时期,它曾形成过浩大的声势。

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曲动人心弦的青春乐章,给当时的文学创作带来了强烈的春天信息、撩人的炽热情感、浓郁的诗情画意。

辞旧迎新、激烈动荡的时代造就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浪漫主义在当时的大放异彩,使之与另一个文学主潮———现实主义构成双峰并峙之势。

一西方浪漫主义的三大特征是主观性、个人性和自然性,现代中国浪漫文学思潮也恰恰是在这三个方面同西方浪漫主义保持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主观性表现在现代中国浪漫主义同样把情感、想象、灵感提到了艺术的首要位置,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自己的浪漫诗学体系。

个人性表现在现代中国作家个性意识的增强,主张艺术是自我的表现,追求艺术的独创性。

自然性表现在现代中国作家也流露出“回归自然”的倾向,向往人的自然本性和美丽、清幽的大自然。

不过,不同时代、不同国别、不同民族的浪漫主义是有着明显差异的。

虽然现代中国浪漫文学思想是经由西方传入,并深受其影响。

但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一种思潮、一个作家、一部文本在另一国度或另一文化体系中的传播,是要受到后者的时代环境、文化氛围和历史传统的制约的,同时,简论“五四”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审美政治化的成因王媚(浙江师范大学,浙江金华321004)摘要: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是“五四”新文学时期从西方传入中国文坛的重要的文学潮流之一。

但从西方浪漫主义思潮在中国本土的生长环境及其发展情况来看,本土化后的现代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形成了自我独有的特征。

通过对浪漫主义思潮的代表者创造社的分析可以发现,“五四”时期现实环境因素和文学家们的存在责任感﹑历史使命感以及人格等,共同酝酿的现代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独有特质是审美政治化﹑现实化。

关键词:浪漫主义;本土化;审美政治化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3699(2006)05-0036-04OnthePoliticalizedAestheticsoftheRomanticalLiteraryClimateinWusiWANGMei(ZhejiangNormalUniversity,JinHua321004,China)Abstract:Theliteraryclimateofromanticswhichwasintroducedfromwest,isoneoftheimportantliteraryclimateinChina'snewliteraryintheageof"WUSI".But,whenweobserveonthegrowthandtheevolutionofindigenousenvironmentofromanticisminChina,,wecanfindthattheindigenedlieraryclimateofwesternromanticisminmodernageofChinadevelopeduniquequality.Throughtheanalysisoftheleagueof"CHUANGZAO"whichwastherepresentofromanticclimate,wecanfindthat,intheageof"WUSI",forthesefactorsoftherealisticenvironment,thedutyoflivingandthemissionofhistoryoftheliterati,thehonouroftheliteratiandsoon,theuniquequalityoftheromaticliteratureinmodernageofChinawasgenerated,thatis,theaestheticswaspoliticalizedandactualized.KeyWords:romantics;indigenous;thepoliticalizedaesthetics收稿日期:2006-05-08作者简介:王媚(1979-),女,浙江金华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6卷第5期2006年10月Vol.6No.5Oct.2006接受者在接受过程中也将积极参与、阐释和创造。

这样,被传播的思潮、作家或文本在施放影响的同时,也就被重构了:或一些因素被抹掉了;或一些因素被强化了;或一些因素被修正了。

当我们探讨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在中国独特的具体实现和转化形态可了解到:现代中国浪漫文学思潮舍弃了西方浪漫主义一些重要的特征(如宗教色彩,“回到中世纪”的情绪,反资本主义的性质),突出了它的主观性、个人性和自然性。

因此现代中国浪漫文学思潮简化和缩小了西方浪漫主义的内涵。

但另一方面,现代中国浪漫文学思潮又引进了西方浪漫主义所没有的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中国浪漫文学又丰富和拓宽了浪漫主义的疆域,更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

从浪漫主义有选择地引进和在中国本土的生长环境及其发展情况来看,现代中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重构后的重要特征是引进了现实主义因素,具有很强的现实性与政治性,并且这种引进在很大程度上是自觉的。

如成仿吾在1923年就明确表示对西方浪漫主义取材的非现实性及表现的幻想性的不满。

接着他表示对现实主义文学的好感,认为现实主义文学“取材是我们的生活,他所表现的是我们的经验,所以他最能唤起我们的热烈的同情”。

最后,成仿吾宣称:“文学由浪漫变为现实的,是我们由梦的王国醒来,复归到了自己,我们已与现实面对面。

我们要注视着它而窥破它的真象。

我们要把它赤裸裸地表现出来”。

[1]上述观点可说是代表了一批现代中国具有浪漫倾向的作家的看法。

由此可见,现代中国浪漫派早期的浪漫主义式的追求并不是源于英国浪漫派那种审美本体论,而是为了启蒙千百万的处于封建桎梏和帝国主义压榨下的中华民族大众。

他们一方面笃信艺术即是人生,人生便是艺术的唯艺术论原则,但另一方面却又不能像英国浪漫派那样完全退缩到审美的象牙塔中以对抗外在的现实———因为国家的苦难、民族的兴衰始终使他们不可能像华兹华斯和雪莱那样去营造出一个可供沉醉或表演的审美乌托邦。

所以,五四时期的浪漫主义也就不会是一种纯审美意义上的浪漫主义,而是一种积极把目光投向外在的现实、将浪漫情绪政治化和将审美冲动现实化的文学思潮。

然而,在当时特殊的环境中,也只有将审美泛政治化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动员全社会成员积极地参与到民族主体性建构运动中来,从而实现救国的目标。

西方浪漫主义在现代中国的被重构是与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文化环境、接受者的思想面貌以及主观精神面貌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的。

我们可以“五四”时期浪漫主义思潮的肇始者和集中代表创造社为例,来探讨五四时期浪漫主义文学本土化后、重构后的现实性和政治性这一特质的成因。

二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将近80年的时间里,中国人一方面努力变法图存,另一方面也努力用自己的传统文化去抗击和消解外来的西方文化。

结果,洋务运动搞了几十年,中国还是一次接一次地战败;义和团运动几乎把所有的中国传统文化都抬了出来,结果还是一败涂地;辛亥革命虽推翻了封建统治,中国仍然处于黑暗之中。

这便使得20世纪初的知识分子陷入了苦苦的思索之中。

渐渐地一群有识之士认识到:以往的历次运动都是自上而下的政治革命,而中国要成为真正的现代强国,需要一场自下而上的普通的国民思想革命,需要对我们珍爱的文化传统进行一番认真的清理和变革。

所以,从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就是由中国传统文化所引发的一场大规模的思想启蒙运动和文化革新运动,它以拯救民族为目的。

文学是思想文化、伦理道德的重要载体,要革新旧文化就必须革新旧文学。

于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这场“狂飚”所扫出的一片玉宇中,文学革命的朝阳喷薄而出了。

正由于由新文化运动发起的思想革命、文化革命的最终目标仍是为了推动社会变革,所以,“‘五四’新文学的高涨并不仅仅是知识分子热情煽动的结果,更多的动因是改造国民灵魂的社会责任的驱使。

文学革命的发难者大都不是纯文学家,而首先是有所为的思想启蒙家,大都不以文人自居,而以救世者自居,他们注重文艺首务在消灭两千年来的思想文化传统的‘群鬼’,以便从‘思想文艺上替中国政治建筑一个革新的基础’。

”[2]由此可见,文学革命从一开始便必须承担社会现实责任。

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领导人陈独秀对这个问题就曾明确指出,文学和国民性的铸造是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的。

他之所以要发动打倒旧文学的文学革命是因为旧文学“盖与阿谀夸张虚伪迂阔之国民性互为因果”,所以“今欲革新政治,势不得不革新盘踞于运用此政治者精神界之文学”。

[3]这种政治意识充斥的社会思潮中,在这种文学被看成是革新政治、变革社会的工具的时代氛围中,创王媚:简论“五四”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审美政治化的成因37造社成员必然会成为当时错综复杂的政治派系和势力中隐含的以知识分子为主力的革新力量中的一分子。

因而,他们所提倡的文学主张、文学思想精神无疑将会呼应当时的社会革命思想,他们的浪漫主义精神也将会发展成一种典型的浪漫主义诗化人生观———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

此外,通过对创造社主要创始人和成员的思想精神面貌﹑生活环境与经历﹑性格气质等的追寻,我们也可窥探到他们把审美政治化的端倪。

首先,创造社的成员们不是传统文人,他们受过比较系统的西方文学思想的熏陶,是传统文化的激烈反叛者。

因此,他们有新思想、新知识,他们有革新的锐气和活力,他们要推翻一切陈旧的东西建设一个新的世界。

他们是新型文人,是现代知识分子,但他们与传统文人又有着精神上的脐带关系:因为他们大都生长在“书香门第”,从小就受过典型和严格的传统教育,因而意识深处不可能不积淀着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文化心理因素。

所以,作为现代知识分子,他们具有了两个人格资源。

其一是古代文人的“良知人格”,他们继承了传统文人“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优良美德。

虽“天下”已变,但以天下为己任的美德没有变,文人作为社会的良知、良心这一点没有变。

其二是西方启蒙知识分子的“启蒙人格”,他们是启蒙者,是“铁肩担道义”的人,渴望燃烧自己的心作火把,带领众生走出黑暗、走出死亡,走向光明和新生,走向幸福。

所以,这种常常系情于国家﹑民族﹑政治之命运的中心心态和社会责任感,在与当时的国势凌夷、文明落后的双重困局相撞击之后,他们便顺其自然地成了思想启蒙、民族变革队伍中的先驱和骄傲,而这种强烈的革命与启蒙的价值取向也因适应了民族变革的需要而在历史中闪光。

鉴于这些因素,创造社成员思想、文学主张中明确包含着或暗中潜埋着的政治因素和要素也应是个不可否认的事实了。

其次,创造社的成员大都留学日本。

对他们独特的经历,创造社的一位主要成员郑伯奇曾发表过这样的看法:“第一,他们都是在外国住得很久,对于外国的(资本主义的)缺点和中国的(次殖民地的)病痛都看得比较清楚;他们感觉到两重失望,两重痛苦,对于现社会发生厌倦憎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