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产业发展中因素影响实证研究
中国传媒产业现状分析
中国传媒产业现状分析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是一个庞大的话题,由它发散的核心支线涉及产业经济以及国家文化政策方针的提出和实施,横跨数个大学科,要在几千字内事无巨细地梳理一遍显然是不可能的。
在这里,我主要就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态势做关键部分陈述。
中国的传媒行业结构是由不同的传媒形态构成的,主要包括报纸、图书、期刊、广播电视、电影、音像、互联网、移动媒体、广告等十大行业。
他们可以粗略地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第一类是传统媒体,以广播、电视、报纸、图书、电影等为主;第二类是网络媒体,包含了门户网站、视频网站、搜索引擎、社会化媒体;第三类是移动媒体,指移动增值、移动娱乐、移动搜索等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应用。
中国媒介制度长期以来呈现出“一元体制,二元运行”的特征,“一元体制”指的是国家所有,“二元运行”指的是传媒企业既需要国家的财政拨款,也需要通过国家赋予的权利去赚取广告收益。
这种体制下的媒介既要完成现行政治结构所要求完成的意识形态宣传任务,又要通过广告等市场经营收入支撑媒介的再生产。
而在新社会环境和产业形形势下,过去依靠行政垄断赚取双重收益的模式不可持续。
传媒产业发展周期理论提出:·消费结构决定传媒产品的生命周期·人类对传媒产品的需求永无止境近十年,互联网、新媒体迅猛发展,与传统媒体形成并驾齐驱之势,在新兴经济的冲击下,传媒、电信、计算机业的产业界限日益模糊,边界的扩大催生了产业规模的发展,也推动了行业转型和管理体制的变革。
从数量上来看[图2],2012年,我国共有报纸种类1934种,期刊9885种,出版社581家,音像制品出版单位397家,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284家,广播电台168家,电视台182家,报纸、期刊、图书、音像等产品种类还是企业数量,近十年变化都不大,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些产业活力不足,竞争已趋饱和。
相反,代表着媒体的www站点数量则达到了268万个,与2007年的150.4万个站点相比,数量上几乎成倍增长,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源于网民和手机用户的大幅增长,其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已非传统媒体所能企及。
传播政治经济学对中国传媒业的影响
一、政治经济学及其对传媒业的影响政治经济学是研究政治、经济和传媒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和观点对传媒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我国,政治经济学对传媒业的影响尤为重要,因为我国传媒业一直处在政治和经济的双重压力下。
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对我国传媒业的发展和运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政治经济学对我国传媒的影响1. 政治经济学对我国传媒的所有制形式的影响政治经济学研究了所有制形式对传媒业的影响。
在我国,政治因素对传媒的所有制具有重要影响。
传媒所有制的特点造成了我国传媒行业在政治经济学的指导下发展。
2. 政治经济学对我国传媒市场的影响政治经济学的观点和理论对我国传媒市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政治经济学认为市场是资本和劳动力的交换场所,在资本主义国家,市场更具有竞争性和自由的特点。
而在我国,政治经济学的观点认为传媒市场具有政治和经济的双重属性。
政治因素对我国传媒市场的运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政治经济学对我国传媒产业结构的影响政治经济学研究了产业结构对传媒业的影响。
在我国,政治经济学的观点认为政策和法规对传媒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对我国传媒产业结构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4. 政治经济学对我国传媒内容的影响政治经济学的观点和理论对我国传媒内容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政治因素决定了我国传媒内容的敏感性和政治性,而经济因素决定了内容的商业价值和市场需求。
5. 政治经济学对我国传媒国际化的影响政治经济学的观点认为国际化是全球化的产物,是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的重要表现。
在我国,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对我国传媒国际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三、政治经济学对我国传媒发展的启示1. 坚持党的领导,保持传媒的正确舆论导向政治经济学的观点认为政治因素对传媒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在我国,传媒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保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充分发挥传媒的政治作用。
2. 推动传媒改革,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政治经济学的观点认为市场竞争和政策法规对传媒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中国传媒产业集团化发展问题研究
、
现 有体 制 缺 陷
展 的最 大体 制弊端” 。我 国传 媒集 团大 多属于公益性 文化事业单位 , 而集团 内部还 拥有许多经 营性 文化产 业, 两种体制 的混合造成一定 程度 的操作 混乱 和资源 配置使用效率 低下 。为解决 这一体 制 问题 , 当前我 国 很 多传 媒 集 团进 行 了内 部经 营单 位 的剥 离转 制 , 但 是 , 闻宣传与产 业经 营 的简单剥 离 , 实上进 一步 新 事 加剧 了集 团 内部 事业法 人体 系与企业 法人体 系 的矛
面, 传媒集 团在条块分割 、 多头控制之 下 , 失去经 营 自
主权 。
业集团 ”但是在传媒 集团化过程 中 , , 资本并未 成为资
源配置 的纽带 , 而是完 全让位 于行 政力量 。当前 我国
传媒集 团也依然 承续 了传媒业 旧有的单一 资本 结构 , 投资主 体单一 、 融资结构 单一 、 筹 资本 主体单 一 的局 面依然 存在 ,难 以通过 资本运作 实现 资产 的优化 配
文章编号 :0 5 9 3 2 0 )2 0 3 — 2 1 0 — 1X(0 80 — 13 0
外 部人 ( 行政 主管部 门 ) 同成为 了集 团的实 际控制 共
者, 分享 集团的控制权 收益和剩余索取 权收益 。我 国 传媒 集团主要领导实行 行政委派制 , 团领导有可能 集
十余 年来 ,中 国传媒 产业 集团化 发展 成果颇 丰 , 其在 中国传媒产 业发 展 中的关 键地 位毋庸 置疑 。但 是, 新组建的传媒集 团的经 营发展也 出现 了诸多矛盾 问题 。在 此背景下 , 寻求我 国传媒 产业集 团化发展 的
盾 冲突 。 同时 , 被剥夺采编权 的产业 经营 , 失去核心业 务 的支撑 , 经营业绩 也 自然表现不佳 。
传播学概论考试题(含答案)
传播学概论考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共69题,每题1分,共69分)1.传播者对信息流通所进行的干预称为( )A、操控B、施控C、受控D、遥控正确答案:B2.中国古代官府用于传递朝政动态、政治情报的原始形态的“报纸”——邸报的传播形式是( )A、手抄书稿B、手抄报纸C、手抄新闻信札D、手抄文书正确答案:D3.早在1920年,在《自由与新闻》中,提出现代人“与第一手信息隔绝”的问题的学者是( )A、施拉姆B、拉斯韦尔C、李普曼D、罗杰斯正确答案:C4.政党报刊的特点是( )A、以政论为主B、面向的读者是社会上不定量多数的受众C、完全具备了现代媒介产业的经营形态D、以刊载低级趣味内容招徕读者正确答案:A5.“过程研究”属于传播学( )A、微观理论B、实用理论C、宏观理论D、分支理论正确答案:C6.批判学派引起的学界革命的直接策源地是在( )A、加拿大B、英国C、德国D、美国正确答案:B7.在信息时代,人类信息传播活动中遇到的全新问题是( )A、“黑客”的袭击B、虚假信息C、侵犯著作权D、黄色信息侵扰正确答案:A8.在1972年最早提出了“议程设置功能”的理论假说的是美国传播学家肖和( )A、罗杰斯B、麦库姆斯C、麦奎尔D、拉姆斯丁正确答案:B9.世界著名的因特网最初是( )A、作为一种组织传播网络发展起来的B、作为一种大众传播网络发展起来的C、作为一种电子通信系统发展起来的D、作为企业内部通信网发展起来的正确答案:C10.近代印刷报刊诞生以后,推动报刊业向大众化方向发展的关键,是17世纪兴起于欧洲的( )A、工业革命B、技术革命C、商业革命D、农业革命正确答案:A11.一般认为,新闻属于( )A、教育性信息B、刺激性信息C、维持性信息D、复原性信息正确答案:C12.世界上最早的无线电广播台——KDKA广播电台创立于( )A、1848年B、1920年C、1936年D、1923年正确答案:B13.符号制作涉及到信息流通过程的( )A、编码和译码B、译码C、编码D、反馈正确答案:A14.首先创办“便士报”的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美国D、意大利正确答案:C15.首先提出关于传播社会功能的传播学奠基人是( )A、卢因B、霍夫兰C、施拉姆D、拉斯韦尔正确答案:D16.在模式的类型中,最常用的是( )A、数学模式B、图像模式C、文字模式D、电子模式正确答案:B17.提出“偏倚时间的”媒介和“偏倚空间的”媒介两个概念的学者是( )A、戈夫曼B、英尼斯C、麦克卢汉D、梅罗维茨正确答案:B18.有助于提高敏感性问题回答率的提问方法是( )A、间接法B、虚拟法C、委婉法D、消虑法正确答案:A19.传播是人类社会中多层次、多渠道的信息交流活动,传播的功能是多方面、多元化的。
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研究
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研究摘要:本论文通过对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的历史回顾和现状分析,阐述了中国传媒产业在各个领域中所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困境,提出了解决困境的方案。
同时,本文对未来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的趋势和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中国传媒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传媒产业;发展历程;现状分析;困境;解决方案;发展趋势一、引言中国传媒产业是我国发展最快,发展潜力最大的产业之一。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传媒产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然而,在中国传媒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分析,深入探讨该行业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解决方案,同时对未来传媒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二、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历程中国传媒产业的起步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随着我国电影、电视、报纸、出版等文化产业的不断壮大,中国传媒产业也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发展。
1. 初期阶段(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在这一时期,我国的传媒产业还比较落后,传媒技术、手段、质量还无法与国外媒体竞争。
但是,中国领导在传媒发展中给予了大力支持,不断改革和创新,加快了传媒行业的更新换代。
2. 发展阶段(80年代-90年代)在这一阶段中,中国传媒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技术和生产水平也得到提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传媒产业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期,并逐渐与国际接轨。
3. 建设阶段(2000年-2010年)在这一时期,中国传媒产业在规模、质量和技术方面得到进一步提高,得到了国家领导的大力支持。
我国也加入了WTO,对国际市场的开放和竞争加速了中国传媒产业向国际化发展的步伐。
4. 新时期阶段(2010年至今)在这一时期,中国传媒产业经历了从“数量型”向“品质型”、从“单一型”到“多样化”和从“本土化”向“国际化”的发展,传媒产业能力也得到了不断提高。
同时,也面临着新技术、新媒体的冲击和转型,需要不断破解传媒产业发展的困境。
基于SCP范式的中国传媒产业组织分析
基于SCP范式的中国传媒产业组织分析作者:艾岚阎秀萍来源:《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4年第05期摘要:近年来中国传媒产业发展迅速、产业增加值逐年提高,近三年来其产业增长的速度虽然有所下降,但从整体趋势上看,传媒产业增加值与GDP增加值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SCP范式是产业组织理论中的经典范式,其通过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三方面的指标来分析某个产业的状况。
基于SCP范式对我国传媒产业进行实证分析可知,目前我国传媒市场处于集中度低的竞争阶段,表现传媒市场同质化竞争程度加剧、市场进入的资金与技术壁垒迅速加高、广告收入增速减缓、产业利润率降低等。
且由于我国传媒产业按照公益性事业和经营性产业分类运营,仍处于条块分割的状态,制度性壁垒较高。
因此,需要对传媒产业进行较大力度的整合,提升传媒产业的市场集中度,实现其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规模经济。
关键词:SCP范式;传媒产业;市场集中度;价格行为;大传媒产业;4G;云报纸;自媒体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4)05-0111-07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把广播电视产业称为创意产业,认为这是最需要自主创新的产业。
目前,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产业体系尚未成熟,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业实力及规模不足,地区、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行政区划、诸侯割据现象普遍存在。
从历史和产业角度看,中国传媒产业化发展的时间较短,长期事业管理下的传媒产业结构、行为和业绩模式至今仍有很深影响。
要大力发展传媒产业,就必须继续进行更广范围和更大力度的市场化和产业化改革。
因此,深入研究中国传媒产业的产业化历程,发掘和创新适合中国传媒产业化发展的路径就成为时代需要。
产业组织理论是研究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是如何被组织起来的一门学问,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诞生并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应用经济理论,其核心是运用微观经济理论研究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企业行为和市场构造,分析现实中的市场、产业和企业之间在数量、规模上的竞争与垄断关系,为政府制定旨在提高市场运行效率的公共政策提供依据和指导。
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
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随着中国大规模经济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中国传媒产业也迅速发展起来。
传媒产业包括广播电视、报刊、出版、网络等多个方面,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无法避免的媒介形式。
传媒产业不仅展示着中国的媒体文化,也是推动全球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那么,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究竟经历了哪些历程?未来的发展又会朝着哪个方向发展呢?一、历史的发展随着开放政策的推行和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国的媒体改革逐渐开展。
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中央和地方电视台的开播,标志着中国广播电视行业的新时代的到来。
1989年,邓小平视察深圳、珠海、汕头期间,提出“南方企业钱多、任性”的理论,使广电行业进一步获得发展机会。
“电视雨露计划”也为电视行业的广泛传播奠定基础,进一步推动了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
到了90年代,中国媒体产业进入了市场化的进程。
此时,私人电视台有了发展空间,国营电视台被要求进一步向市场化转型。
同时,网络技术爆发,网络媒体逐渐崛起。
2000年,中国政府正式开始提倡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化产业在中国成为国家战略性产业,媒体在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为了促进媒体产业的繁荣,政策和法律制度陆续出台。
2004、2005年,国务院通过了两个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中国文化服务和销售的目标和方向。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经济的影响,在新形势下,中国文化产业开始迎来更快的发展。
二、现状的分析到了21世纪初,中国传媒产业进入了一个高速的发展时期。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传媒产业获得了巨大的进步。
据数据统计,从1996年到2016年,中国广告行业的支出由220亿元增长到了4600亿元,增长了20倍。
与广告同样重要的是,境内新闻媒体的数量、传媒机构的资金实力和技术装备,以及人员数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中国传媒产业也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和发展机遇。
但是,当前,中国传媒产业正在经受着新情况和新挑战的考验。
2019年,智能手机全球普及,数字化改变了传媒消费市场,消费者环境在变得越来越多样化。
中国传媒产业的市场势力与规模经济——基于NEIO范式的实证研究
条块分割形成 了中国传媒产品的多样性 ,例如新闻出版总署推动传统出版业和数字 出版业的双 向
发 展 ,推动 音像制 品 、电子 出版 企业 向数字化 、网络化 转型 、发 展动 漫 、游 戏 出版产业 等 。 又如湖 南
传媒业发展以电视娱乐业和图书出版业为主,广东传媒业发展则以出版业发展为主。 基 于上 述两个 基本 特征 ,本 文拟采 用新 经 验 产业 组 织 分析 范 式 ( e m iclnut rai — N w E pr a IdsyOgnz i r a t n 简称 N I ) i, o EO ,测算业已在国内外证券市场上市 的中国传媒企业 的市场势力和规模经济,以估算 中 国传 媒产 业 的某 些产 业特 征 ,并 试 图 回答 以下 问题 :处 于市场 改制 进程 中 的中 国传 媒产 业是 否具 有
问题 的提 出
中国传媒机构一直 以行政事业单位为运营主体。18 9 5年伊始 ,国家对新闻媒体 的投人开始从计 划经 济 的 “ 财政 包干 ” 开始 逐年 递减 。20 年 ,中 国证 监 会 在其 发 布 的新 版 《 01 上市 公 司行 业 分 类 指 引》 首次将传播与文化产业明确定为 l 个基本产业门类之一 ,自此 “ 3 上市”成为中国传媒企业从传 统 的广 告经 营商业 模 式转 向资本 运 作 模式 的主 要趋 势 。20 06年 1月 中共 中央 、 国务 院颁 布 的 《 于 关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的若干意见》 ,在总结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 的基础上 ,对推进文化体制 改革作了 全面部署。《 意见》指出,转制企业要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 ,合理确定产权归属 ,做好资产评估和产 权登记等工作 ,“ 转制”与 “ 改企”成为中国传媒业发展的重要趋势。2 1 00年 1 月新闻出版总署制订 并公布了 《 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明确中国新闻出版业作为国家重要产业
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研究——基于产业融合的视角
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研究——基于产业融合的视角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研究——基于产业融合的视角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全球市场的竞争加剧,传媒产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媒体形态、传播渠道、内容生产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媒产业的发展愈发复杂和多元化。
为了适应这样的变革,中国传媒产业需要寻找新的发展路径,其中产业融合成为重要的方向。
本文旨在以产业融合的视角,研究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现状中国传媒产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目前,中国传媒产业已经形成了广播电视、报纸出版、互联网媒体等多样化的业态。
然而,传媒产业面临的问题也不可忽视。
首先是新闻媒体面临着业务陷入单一化、内容同质化、信赖度下降等问题。
其次是传媒产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缺乏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此外,传统媒体还面临着与互联网媒体的竞争压力。
这些问题对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产业融合的机遇与挑战产业融合是指不同行业之间、不同产业链环节之间的融合与整合,通过资源共享、创新合作等方式实现协同效应,提升整体效益。
对于传媒产业而言,产业融合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
一方面,产业融合可以促进传媒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互补与创新,提升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例如,传媒与科技产业的融合,可以带来更多的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另一方面,产业融合也给传媒产业带来了挑战。
产业融合需要不同产业间的协同合作和资源整合,这对传媒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发展机遇与对策当前,中国传媒产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机遇,如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传媒产业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的契机等。
为了充分利用这些机遇,中国传媒产业可以采取以下对策:首先,传媒产业要加强技术创新,与科技产业融合发展。
通过与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产业的深度合作,实现技术的转化与应用,为传媒产业注入高新技术创新的动力。
浅谈我国传媒产业现状及发展策略
艺术与设计学院艺术设计学·传媒产业与传媒经济·期末论文《浅谈我国传媒产业现状及发展策略》课程名称:传媒产业与传媒经济院(系):艺术与设计学院班级:艺术设计学1201姓名:周兴学号:03指导老师:夏颖二零一三年十月论文题目:浅谈我国传媒产业现状及发展策略姓名:周兴学号:03摘要:中国传媒的产业化发展,是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所发生的一种新的传媒行为。
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在传媒领域的一项积极成果,同时也是对全球化背景下世界传媒发展趋向的一种趋附、体认,更是中国传媒自身发展的一种需要。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传统传媒产业的发展遇到了诸多瓶颈,调整产业方向,优化产业结构,成为了现阶段我国传媒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本文通过分析传统传媒产业现有的问题,根据其提出解决策略,为我国传媒产业的发展提出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传媒,问题,策略,建议目录1 我国传媒产业发展现状 (4)1.1整体发展水平和国际化程度低 (4)1.2政策法规不配套、管理机制僵硬 (4)1.3产品数量多、质量不高、竞争力不强 (4)1.4区域性明显 (4)2 我国传媒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5)2.1产业结构 (5)2.2人才 (5)2.3发展水平 (5)2.4客观因素 (5)3 中国传媒的产业化发展进程 (6)3.1标志性历史事件 (6)3.2进程总结 (6)4 中国传媒产业竞争力分析 (7)4.1传媒产品同质化严重 (7)4.2传媒运作效率不高 (7)4.3传媒创新能力不足 (7)5 我国传媒产业发展的策略 (8)5.1改变数量多,质量小的缺陷 (8)5.2努力发展优秀的专业人才 (8)5.3增强自身实力,加快产业优化调整 (8)5.4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 (8)5.5建立、健全传媒领域的制度和行业规范 (8)6 总结 (9)致谢 (10)参考文献 (11)1. 我国传媒产业发展现状1.1 整体发展水平和国际化程度较低:虽然我国传媒数量多,就电视台来说,比德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总和还多,但这些传媒规模小,竞争力弱,国内传媒业亟待产业整合与集中。
中国传媒全媒体发展研究报告
精品文档供您编辑修改使用专业品质权威编制人: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________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团队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或复制使用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全文可编辑,以便您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同时,本团队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学习资料、课堂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学习、参考、使用不同格式和写法的资料,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国传媒全媒体进步探究报告一、前言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迅猛进步,媒体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文化产业战略地位及影响因素分析
文化产业战略地位及影响因素分析文化产业的战略地位及影响因素分析所谓文化产业是指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从事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为这种生产和经营提供相关服务的产业群,是应用复制技术完成文化传播的商业活动的总和。
现代文化产业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产业群”。
它们建立在大规模复制技术之上,履行最广泛传播的功能,经商业动机的刺激和经济链条的中介,迅速向传统文化艺术的原创和保存两个基本环节渗透;将原创变成资源开发,将保存变成展示,并将整个过程奠定在现代知识产权之上。
其实,理解文化产业的关键在于“产业”。
产业本身具有技术性和商业性的所有特点。
此外,文化产业还应具有文化的一些特性,一是文化产业所推销的产品(或服务)主要通过对原创文化符号大批地复制出来;二是文化产业市场营销活动的社会功能在于文化传播。
一、文化产业的特点作为一种产业,文化产业既有与其他产业的相同点,又有不同点。
概括起来,文化产业具有以下特点。
(一)经济性文化产业把文化要素作为经营对象,以社会的精神需求为导向,以市场为手段配置文化经济资源,按专业化生产的要求组织文化生产要素,把生产、再生产、传播、消费诸环节整合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实现集约经营、联合经营、规模经营,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这些都表明文化产业具有经济性。
文化产业企业从事文化产品的生产和经营,主要面向市场,依法经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主要目的是追求经济效益。
(四)文化产品的可复制性文化产业所推销的产品或服务,主要是通过对原创文化符号大批复制生产出来的,具有可复制性。
所谓复制就是依照原创作品制作成具有同样内容的文化产品。
如果没有复制,文化产品就没有批量生产的可能,也就失去了向产业化经营转变的可能。
现代文化产业正是随着复制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崛起的。
二、文化产业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文化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之一,对一国的文化也有着重大影响。
任何时候,它都具有战略意义。
党和国家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实际上已经把文化产业提到战略高度。
国内电视剧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国内电视剧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近年来,随着中国电视剧产业的逐步成熟和全球化影响的不断加深,观众对电视剧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国内电视剧市场的发展现状出现了一些诸如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创意匮乏、题材单一等问题。
本文将从电视剧市场现状、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
电视剧市场现状随着中国电视剧在全球市场上的声名鹊起,国内的电视剧制作规模得到了大幅提升。
然而,与此相比,国内电视剧市场的发展却呈现出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状况。
首先,国内电视剧市场出现了剧种单一、内容过多重复的状况。
电视剧市场中首推的是古装剧,而其中更是以历史题材居多。
因此,剧种单一的情况也就随之而来。
于是,不少观众转向了国外电视剧。
其次,无论是观众还是从业者,对电视剧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观众参与度的不断提高也使得电视剧评价更加严苛。
因此,电视剧在制作时一定要致力于创作内容,它要有深度和内涵等多方面的优势。
影响因素分析造成电视剧市场发展现状问题的因素有很多。
这里将阐述其中几点主要因素。
其一,部分电视剧制作方缺乏创意,因此创意匮乏也就成为电视剧市场发展的难题。
电视剧是一种文化创意产品,创意是其核心竞争力。
创意不足会导致内容单一、编剧水平低下,甚至“语出无味”的状况。
因此,电视剧制作方应该积极开展创意研发,注重原创作品的推出。
其二,电视剧市场存在着制作周期长、制作成本高等问题,其影响不可忽视。
制作周期长会导致内容呈现不及时,失去与时俱进的优势;制作成本高则会导致观众成本意识的提升,从而减少观众数。
因此,电视剧制作方应该提高制作效率,降低制作成本,真正把精力放在创意和质量上,推出更优质的作品。
其三,传媒市场多元化竞争对电视剧市场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崛起,网络影视、在线直播等新兴媒体渠道的崛起,电视剧的观众吸引力正在逐渐弱化。
因此,电视剧制作者要注意充分调研市场潜力,抓住观众的喜好,以便为制作更符合观众口味的电视剧提供保障。
结语随着文化产业全球化、市场经济、互联网的发展,电视剧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浅析中国传媒经济特征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 经济基本特征
中国传媒产业经济与其它产业经济相 比, 有其独有的特征 , 包括影响力经济是传 媒经济的本质 , 高技术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等 特征。 1 影响力经济是传媒经济的本质 传媒经济的运作 ,并不是依赖出售 自
、
身产品获得全部回报的。这是传媒产业不同 于其他产业类型的一个重大区别点。加拿大 著名的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曾经在 2 世纪6 0 O 年 代就 指 出 :“ 传媒 所获 得 的最 大经 济 回报 来 自于 ‘ 第二次售卖’ 将凝聚在自己版面或 , 时殴上的受众 ‘ ’给广告商或一切对于 出售 这些 受众 的媒 介关注 感兴趣 的政治 宣传 者和 宗教宣传者。受众的注意力资源是传媒经济 的真正价值所在。 ”在传媒经济买方市场的
浅析 中 国传媒 经济 特 征
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李 金
【 文章摘要】 传媒 经 济 已经 成 为 国 民经 济 的一 个
杭州 师范大 学钱江学院 3 0 O 2 1 1
时代,关注受众的感觉已经成为传媒经济经 营者的第—敏感点。传媒经济的经营者,必 重要 产 业 , 因此 受 到 了国 家和人 民的格 须注重以消费者即受众为中心的经营模式。 、高技术是传媒经济的重要特点 外重视。本文从 中国传媒经济的发展 出 2 发 ,重 点 介 绍 了传媒 经 济的 基 本特 征 及 研究表明,技术进步是 传媒劳动生产 其对我 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率的提高中具有有力的作用 。在传播史中, 传播 技术 的每 一 次进 步都对 传播文 明产 生了 【 关键 词 】 最 深 刻 , 重大 的影 响 。由于 技术 的进 步与 最 传媒 经 济 ;特 征 ;产 业 ; 影响 创新 , 促使传播从最新的技术变革中汲取营 用 ,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 、消费习惯,满 养,完成了向更高级传播方式的跨越。技术 足 了消 费者 的需 求 , 进 了人 们生活 水平 的 促 中国传媒经 济的发展 传媒经济应该涉及媒介 的社会功能、 快速应用于传媒 ,使得新闻采访 、编辑、出 提高,推进 了中国的消费增长。 营销各个流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大大 4 传媒经济增长推动中国经济陕速发展 生产消费过程以及这整个过程中所应该包含 版、 大众传媒作为一种信 息产业,其本身就 的一切经济关系。 9 8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 提高了传媒的生产效率 。 17 年 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全党 、 全国的工作重 , L L 是 3 区域发展不平衡 是国民经济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为中国 中国社科院 (07 ( 0 年:中国文化产业发 创造了大量的利税 , 2 提供了大批的就业机会。 经济建设,并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方针 , 在这 正确方针的指引下,中国经济连续 2 年 展 报告 》显 示 ,我国 目前 已经形 成 长江 三角 在 美国 ,传媒业 占信息 产业的半 壁江 山,在 7 珠江三角洲, 环渤海地 区三大文化产业 中国,传媒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排名已跻身 高速发展 。 周鸿铎指出:中国传媒经济的发 洲、 传 展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愚 () 1在实践方面, 带 。 统产 业发展 也 存在着 较大 的 区域 不平 前列。传媒经济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各国的经 夹速发展,加速了信 电 中国的传媒经济发展是从广告经济开始的。 衡 发展态势。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除了 济增长点。传媒业盼} 还在于有的地方传媒业 流的畅通,使市场运行效率最大化 ,资源配 比如:报刊经营,广播 电视的经营,网络媒 国家的整体战略外, 区域特色不 置最优化 , 使宏观经济的整体效率显著提高。 介的经营以及手机短信的经营等等。()在 发展思路单一,产业结构雷同, 2
我国传媒产业发展地区差异的实证研究
21 0 1年 9 月
西 南 农 业 大 学 学报 ( 会 科 学 版 ) 社
J u n l fSo t o r a u hwe tAg i u t r lUn v r iy S ca ce c ii n o s rc lu a i e st ( o i lS i n e Ed to )
发展 还 是 对 我 国整 体 经 济 实 力 的提 升 都 具 有一 定 的参 考 价 值 。研 究 结 果 表 明 , 国传 媒 产 业 的 地 区 差 异 问 题 比较 严 重 , 一 问题 我 这 的 解 决 需要 在 市 场 规 则 和 国 家政 策 之 间 寻 找平 衡 点 。
关键词 : 传媒 产 业 ; 区 差 异 ; 地 因子 分 析
定 的参 考价 值 。
近年 来 , 随着 我 国经 济 的转 型 , 媒 产 业 迎 来 传
了快 速 发 展 的 契 机 。 在 金 融 危 机 中 , 国 传 媒 产 我
国内学 者对 我 国传 媒产 业 的发展也 进行 了一系 列 的研究 , 其研究 成果 体现在 以下几 个方 面 :
第 9卷第 9 期
陈
颖 等 : 国传 媒 产 业 发 展 地 区差 异 的实 证 研 究 我
胡 鞍 钢 、 晓群 等 对 中国传 媒 实 力 进 行 了 一 系 张
列 实 证 分 析 研 究 , 出 了传 媒 实 力 的 概 念 , 立 了 以 提 建
体 来 看 , 国传 媒 产 业 绝 大 多 数 地 处 于 快 速 成 长 我
阶 段 , 增 长 极 也 属 于 成 长 型 ; 国 传 媒 产 业 增 长 极 其 我
传播基 础 、 内传 播 、 国 国际传 播 和传媒 经济 为子 系统
当代中国传媒的受众策略研究——从社会转型中受众身份衍变的角度
当代中国传媒的受众策略研究——从社会转型中受众身份衍变的角度传媒发展水平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化,受众对传媒的消费能力从被动接受向主动抉择转化,传媒的运作机制从计划配置向市场调节转化,这三个方面的因素促成了我国传媒策略的调整从传者中心时代向受众中心时代过渡。
再则,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传媒作为一种特殊行业,在产业化的大背景下,也有一个最终面向市场的问题。
从经济学的意义来讲,面向市场就是面向消费者,对于传媒来说,就是要面向受众。
在高度市场化的经济大环境中,受众将是影响传媒生存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因此,本文对当代中国传媒的受众策略进行集中研究。
本文研究受众策略,不是孤立地从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角度来分析,而是从社会转型中受众身份衍变的角度来剖析。
受众身份是把握受众的一把钥匙,也是传媒策略调整的重要依据。
本文从分析影响传媒发展的社会因素入手,主要从“政治层面、经济层面、文化层面”,“主体层面与客体层面”,“群体层面与个体层面”这三个维度对受众身份进行了深入分析。
因为受众身份在变,所以传媒的受众策略要调整。
本文首先对当代中国传媒的受众策略进行历时性考察。
在前市场化阶段,传媒无视受众的存在,受众处于一种非常被动的状态,不能也没法对传媒的发展产生任何影响,传媒运作基本上是一种按部就班的做法。
在半市场化阶段,传媒开始重视受众,受众的自觉意识、主体意识开始萌动,对传媒的发展有一定影响,但还不至于决定传媒的生死,这个时期传媒的受众策略是一种服务型、满足型的。
在市场化阶段,四川大学博十学位论文传媒重视受众是必然的、明智的选择,受众的主体地位、能动作用日益凸现,受众对传媒的生存与发展起决定作用,这个时期传媒的受众策略是一种细分型、精细型的。
其次,本文对当代中国传媒的受众策略进行共时性考察。
在分析影响传媒发展的社会因素的变化趋势和受众身份的衍化规律的基础_L,木文对传媒策略要解决的儿个问题进行了分析,这些问题包括大众化一与小众化的问题,中心城市受众、周边城市受众与农村受众的问题,全国性媒体、区域性媒体与地方性媒体的问题,细分受众的度与量的问题,信息短缺、信息饱和与信息过剩的问题等等;分析了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四类媒体的受众格局变化,认为我国这四类媒体发展都还不充分,相互之户lJ的林代性竞争还没有完全形成,各自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媒介全球化问题不「iJ’回避,全球媒体必然对我囚传媒的发展构成威胁,我们必须积极应对【,再次,本文对一当代中国传媒的受众策略进行分类考察。
传媒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传媒⾏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2015-2020年中国传媒市场调查研究及发展前景趋势分析报告报告编号:15A5A59⾏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最为⼴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份专业的⾏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份有价值的⾏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doc/3a28a221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a8.html 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了解,全⾯系统地研究了该⾏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业发展趋势。
⼀、基本信息报告名称:2015-2020年中国传媒市场调查研究及发展前景趋势分析报告报告编号:15A5A59 ←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675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发票咨询电话:4006-128-668、010-********、66182099 传真:010-********Email:kf@/doc/3a28a221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a8.html⽹上阅读:/doc/3a28a221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a8.html/R_QiTaHangYe/59/ChuanMeiShiChangXianZhuangYuQianJing.html 温馨提⽰:如需英⽂、⽇⽂等其他语⾔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内容介绍产业现状所谓传媒是指“⼤众传播媒介”。
⼴义的⼤众传媒包括报纸、杂志、电视、⼴播、电影、图书、⾳像制品以及正在迅速崛起的互联⽹络。
其中报刊、电视、⼴播与互联⽹是四种主要的新闻信息传播媒介。
影响媒体产业的最有效的机制——对中国媒体产业未来发展的思考
第 4期 总第 2 7 8期
影 响 媒பைடு நூலகம்体 产 业 的 最 有 效 的 机 制
对 中 国媒体 产 业 未来 发 展 的思 考
贾晓静
( 内蒙古卫生干部教育培训 中心 ,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 1 0 0 3 1 ) 摘 要 : 从 正 反 两 方 面 分 析 当前 社 会 形 势 下 两 种 影 响 中 国传 媒 业 发 展 的 重 要 因 素 , 同时 , 也讨论 了 在 未来 , 什 么是 影 响 中 国 媒 体 发 展 的 最 为 有 效 的机 制 。 关键 词 : 媒 体 产业 ; 市场 ; 经济 效益 ; 机制 ; 思考 中 图分类 号 : G2 0 6 . 2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7 - - 6 9 2 1 ( 2 0 1 3) 0 4 - _ o O 0 5 _ _ 0 2 当今 中 国 的 传 媒 产 业 正 处 于 蓬 勃 发 展 的 上 升 阶 段 , 截止 至 2 0 1 2年 3月 收 集 到 的 数 据 显 示 , 2 0 1 1年 中国传 媒 产 业 总 产 值 为 6 3 7 9亿 元 , 比 上 年 增 长 了 1 5 . 2 %( 人 民网 , 2 0 1 2) 。对 于 这 项 有 着 巨 大 发 展 潜 力 的产业 的未来 , 人 们 有 着 各 种 各 样 的理 解 和 期 待 , 也 为 此 产 生 了各 种 激 烈 的 讨 论 。什 么 是 影 响 媒 体 行 业 发 展 的 最 主 要 的机 制 ?成 为 了 这 个 话 题 讨 论 的 核
2 0 1 3年 2月
内 蒙 古 科 技 与 经 济
I n n e r Mo n g o l i a 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 E c o n o my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媒产业发展中因素影响实证研究
基于SCP范式对我国传媒产业进行市场“结构—行为—绩效”分析,可发现:我国传媒市场仍处于集中度较低的竞争状态。
但传媒产业融合使得市场集中度有所提升,媒介產品差异化增大。
标签:传媒产业;制度;影响
综观中国传媒产业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中国传媒产业存在较为明显的结构失衡问题,对传媒产业生态系统健康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市场结构、区域结构和贸易结构等方面。
分析传媒产业生态结构失衡状况,对于我们准确把握传媒产业转型的基本趋势有较大帮助,也能够为传媒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相应的参考。
一、中国传媒业发展现状
传媒业在互联网浪潮的影响下,子行业众多、结构复杂,一共可分为移动互联网、PC互联网、印刷、广电等四大板块,涵盖了图书、报纸、电影、电视、互联网等十大行业。
在历经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传媒业取得了有目共睹的进步和成绩,其发展现状和特点主要如下。
(一)中国传媒业现状:集团化
中国在2001年12月11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传媒业开始与世界接轨,一些国家的大型媒体试图通过各种渠道入驻我国局部地区,许多跨国传媒集团迅速形成。
在传媒子行业之间的激烈竞争之下,集团化融合使各传媒产品重新包装,相互转化,融合发展,这不仅可以使整个传媒业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也促使传媒市场趋于集中,衍生出许多大型跨媒体传媒集团。
(二)中国传媒业现状:供过于求
众多周知,新媒体已经对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一些新媒体在互联网的推动下,给每一个用户提供了发表自己见解和心声的平台,受众可以通过图文、音乐和视频在媒体平台上展示自己。
实际上,此时的受众已经不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而是逐渐成为信息的传播者,我国受众信息传播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
二、我国传媒业的发展困境
随着互联网深入到传媒行业,在催生融媒体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近年来,传统媒体对地域、距离、交通、民族、语言等空间因素依赖性特别强,现实传播空间受限,使传媒业出现多元化发展,但新媒体作为新型产业,产业链尚未成熟,盈利模式尚未建立,困境的存在迫切需要传媒人士的深刻深思。
(一)公众利益困境
随着行业发展,中国传媒业虽然重视公众,也一定程度上藐视公众。
一些媒体为了吸引大众,故意制造一些庸俗、低级趣味的话题新闻,违背了大众所需要的健康、先进的文化。
首先,在许多媒体从业者心中,过分的把政治作为传媒业唯一的宣传内容,在弘扬主旋律的基础上,忽视了传媒业与大众的交流,对社会的深入写照,对文明的传承,对娱乐文化的推崇。
(二)人才短缺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7年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5.8%,其中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5.4%。
互联网上网人数7.72亿人,比上年增加4074万人,其中手机上网人数7.53亿人,增加5734万人;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246亿G,比上年增长162.7%。
所以伴随着传媒业深入的改革以及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新媒体形态极具崛起,媒介形态的革新对传媒人才的能力结构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我国传媒业的创新发展之路
(一)制度创新
中国的传媒业正在经历一场新的变革:“双转”,
“双转”即传媒体制转轨和形态转型,是中国传媒业目前所面临的新的变革,一是体制转轨,也可称为“转企改制”,二是形态转轨,前者是指传媒由事业单位逐步变为企业性质的单位,后者是指传媒运作方式从单一向多媒体甚至全媒体转变,从中国传媒业的发展史来看,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制度创新。
(二)媒体融合创新
媒介产业的融合是传媒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在产业融合过程中,一方面,传媒市场的竞争被强化,另一方面,传媒市场又出现趋于垄断的趋势。
邓瑜曾指出,媒介融合可视为“涵盖由技术基础到产业高度的‘技术融合’到‘业务融合’再到‘产业融合’。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技术条件很多,在之驱动之下,传媒产业发生着产业运作基础-成本收益关系-市结构的系列变革,这也撬动了传媒业内的重构融合。
(三)技术创新带动人工智能
创新驱动是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互联网正以一种摧枯拉朽的态势改变着传媒业的生存法则,从近年发展态势可以看出,技术创新只有不断接受和吸纳新技术,才能在“互联网+”转型中获得立足之地。
在传媒业发展中,技术革命是传媒业进行更高层次的融合,传媒业中很多的新现象、新事物、新传播形
式都是由于技术的进步。
传媒行业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但它在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传媒行业的从业人员也认识到这一过程的艰难性。
在未来的传媒业发展之路上,想要在激烈的环境下保持竞争优势需要政府的积极推动,集团领导的与时俱进,各个子行业的不断创新,积极的探索新型技术的应用,严格把握内容质量,营造健康的传媒生态文明,为广大受众提供更多的精神文化精品,成就传媒业的巅峰未来。
【参考文献】
[1]林晖.”双重转型”态势下中国传媒业发展战略[J].新闻记者,2009(9).
[2]邓瑜.媒介融合与表达自由[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