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浅谈就业问题

合集下载

两会精神之大学生就业

两会精神之大学生就业

3月5日上午 9时,十一 届全国人大 五次会议在 人民大会堂 开幕。温家 宝总理代表 国务院向大 会作政府工 作报告。
总理指出: 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就业是关系国家 发展和人民福祉的大事。今年就业压力 仍鼓然励很以大创,业各带级动政就府业务,必抓坚好持高就校业毕优业先 战生略、,农继民续工实和施城更镇加就积业极困的难就人业员政就策业。, 重加点强扶退持役就军业人容技量能大培的训现与代就服业务安业置、工创 新作型。科技企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创造更 多就业岗位。
二、注重技能学习,让自己更专业
如今,社会分工愈来愈精细,高技能 人才也越来越受欢迎。因此,我们必须 增强自己的技能,成为更加专业的受欢 迎的求职者。
讨论
1、师范类女生如何提高 自身的就业优势?
我们应如 何应对严 峻的就业 形势呢?
一、调整心态:不卑不亢,走向基层
在市错那刚的然薪还的便进,,大同酬是选是入因我学时和比择怎社为们四,待较!样会我也年我遇困与的们不我们上难人我确必们也,的更们实自学不本,好并是卑到应科因地没缺,的该毕此交有乏因应过业走往什经为该多生向,么验四是的能基如资和年一将留层何本技的种注在是高可能大思意一一效以的学维力线个学自。生,放城不豪当活习。 我们更好地掌握工作技能。
他 去 达 但 多 数 期 的高 业 主 第 多 业 第 中 区 生 ;第 强 毕 务 供对第们技而如年到万量高是间问一适二、在度要生西四网业月更于特 型三 且是高高达峰7由,,上时、好题,合,中这重措更部8高别的,创校校到期于高说加招期服的%视施好地作拓高鼓小些校希中引业强聘,务服毕毕了,人校:。,包地区为展校励企地毕望小导对对,都周务业业年6数毕虽工 高 毕 和 业 方我 括 发 、8业高 加 要 活 。高企和于生 生 均增 业然0们 : 挥 到作 校 业 引 需 能校强开动生校 业鼓 就万7达 的加 生比把 自 中重 毕 生 导 要 够毕招展,0的毕 ,励 业,到 就了 仍例0业聘高为解 己 小点 业 的 高 大 更就业 发高 而而万了 业, 将生进校高和。 生 就 校 量 好决 的 企业生 挥校 言且左的校毕校。6相 处前就 业 毕 的 地高 作 业6工能 他毕 是在右就园业毕今应 于年0业 岗 业 人 发校 用 就作业活生业够 们业 倍整万。年地 一大领 位 生 才 挥毕 ; 业服动专生,开 的生 增个,高也 个体域 , 到 , 自业,务,门就党创聪创的初“校增就上工每的业,让基高己生中和一明业效十次毕加业作年就工相的西开高层校的政些才,应二就,暑业作业了人当就部发校、毕作府科智我;五业加期服提生2数,更毕到业用地0,”率

2022年两会就业问题讨论600字

2022年两会就业问题讨论600字

2022年两会就业问题讨论600字
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说,今年,我国开展面临的形势仍然极其复杂。

世界经济将继续缓慢复苏,但复苏的根底不牢。

兴旺经济体经济增长乏力,失业率居高难下,一些国家主权债务危机隐患仍未消除,主要兴旺经济体进一步推行宽松货币政策,全球流动性大量增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合主要货币汇率加剧波动,新兴市场资产泡沫和通胀压力加大,保护继续升温,国际市场竞争更加剧烈,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

我国经济运行中一些长期问题和短期问题互相交织,体制性矛盾和构造性问题叠加在一起,加大了宏观调控难度。

我们要准确判断形势,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做好应对风险的准备。

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的主要预期目的是:国内消费总值增长8%左右;经济构造进一步优化;居民消费价格总程度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

“建议鼓励年轻人少送外卖,多进工厂”。

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表示,当下不少年轻人选择送外卖、送快递,不愿进工厂当产业工人,导致制造业招工困难。

总的考虑是,为转变经济开展方式创造良好环境,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加快经济构造调整、进步开展质量和效益上,放在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上。

实现上述目的,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进步针对性、灵敏
性、有效性,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开展、调整经济构造、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更加注重稳定物价总程度,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

2022两会热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500字

2022两会热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500字

2022两会热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
500字
以下是有关于2022两会热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的观点的内容:调查显示,不同的人对“您认为现在什么专业的大学生更容易就业”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答案,例如:经济类、管理类,机械类、工程类,教育类、语言类,医学类、法学类,其他。

这就说明,社会并不偏向任何单独某一类专业,俗话说的好“行行出状元”,只要我们肯虚心好学,脚踏实地的奋斗,都会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不能老是抱怨自己没选对专业了或者是对所学专业失去兴趣了,其实,无所谓什么专业不专业,只要自己爱学习,不是专业的也能成为自己的专业。

社会上认为,大学生的最大优势在于“自信,有理想抱负,可塑性强”、“有创新精神,思维活跃”。

当代大学生最缺乏的必备精神是“勤俭节约,爱岗敬业”,在“诚实守信、责任奉献”方面也有待提高。

让大学生清楚的了解自己的优势和缺点,有利于扬长避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严格要求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调查表明,现代社会对大学教育相对满意,当代大学生极少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大学校园不只是从前人们赞美吟诵的“象牙塔”,更是一个锻炼能力、展示才干的舞台。

被调查者普遍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是“认真掌握专业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制定
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圈子”。

大学生不应该在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现代书呆子,而应该接触社会,开阔视野,“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早点涉及。

经济发展中的就业问题解析与解决方案

经济发展中的就业问题解析与解决方案

经济发展中的就业问题解析与解决方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就业问题在经济发展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就业问题不仅涉及到个人的生活和发展,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本文将对经济发展中的就业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就业问题分析1.1 就业的重要性就业是人民群众的根本需求,也是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途径。

通过就业,人们可以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社会地位,并实现自我实现的梦想。

同时,就业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可以推动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稳定。

1.2 就业问题存在的挑战面对经济发展中的就业问题,我们需要正视一些挑战。

首先,技术进步和自动化的发展导致某些行业的就业机会减少,从而增加了就业的竞争压力。

其次,就业结构的不合理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一方面,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不足,另一方面,低技能劳动力的供应过剩。

此外,就业的地区差异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就业机会存在明显的差距。

二、解决方案2.1 教育培训为了解决就业问题,我们应该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

首先,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供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专业技能。

此外,政府还应该加大对职业培训的投入,鼓励劳动者参加各种培训课程,提高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2.2 适应产业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就业机会也在发生变化。

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就业机会向新兴产业和服务业转移。

同时,还应该鼓励创新创业,提供创业支持和创业培训,帮助年轻人和失业人员实现自主就业。

2.3 区域协调发展解决就业问题还需要加强区域协调发展。

政府应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向欠发达地区投资和扩大就业。

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劳动力的引导,鼓励人们到欠发达地区就业,减少地区之间的就业失衡。

2.4 创造宽松的创业环境为了鼓励创新创业,政府应该创造宽松的创业环境。

减少创业的行政审批程序,降低创业成本,提供相关的金融和税收支持,帮助创业者解决融资难题,提高创业成功率。

大学生就业难

大学生就业难

两会热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分别于2011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开幕。

随着两会的召开,两会热点在社会各界引起热烈讨论,其中关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各种提案是各界人士尤其广大高校师生共同关注的。

政协会议中关于深化校企合作,逐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提案指出:2011年大学应届毕业生约为750万人,已经达到近年增长峰值,未来几年大学毕业生数量将保持相对稳定,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大学生就业难,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由于近年大学扩招数量超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二是部分大学生就业观念比较陈旧,艰苦岗位、基层岗位不愿意去;三是受大学扩招影响,高校在培养社会需要的实践人才方面仍有很大空间。

大学生就业难危害巨大,它既阻碍了大学生通过劳动取得报酬的途径,造成了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影响了国家核心竞争力,也给社会安定增加了不稳定因素。

对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提案中提出探讨一种综合、系统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有效途径变得非常必要。

因此试图从校企合作方面为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有益的建议:教育部出面,构建政府、企业、高校立体合作平台,合力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共同解决就业难问题。

一是改革高校大学生实习制度,入学第一年开始参与实习。

二是建立“大学生校外勤工助学岗”。

三是合办“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我认为大学生就业难导致就业压力大是目前大学生的尴尬处境,许多大学生为了逃避就业压力而选择了考研、考各种证书或是考公务员的道路,然而以这样的态度选择考研、考证或考公务员使得很多大学生处于盲目跟风状态,很可能做到最后却是一直在做无用功。

因此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迫在眉睫。

关于于政协提案中关于改革高校的实习制度,我认为学校应当以渐进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实习。

学校要与企业建立社会实践基地,不仅要贴近学生所学专业并且要有层次。

可以分阶段安排学生在企业各层次实习,如财务管理专业,在初次实习阶段中要从出纳做起,而后逐渐的上升到财务管理层次的位置当中。

我国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我国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我国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我国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然而,就业问题仍然是我国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在我国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中,包括就业结构不合理、就业质量低、就业培训不足、就业空间狭窄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我国当前的就业结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二是产业结构调整导致的企业裁员问题。

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我们应该大力推进农村产业发展,鼓励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

同时,要加大对农村劳动力就业市场的培训力度,提高其技能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力。

对于产业结构调整导致的企业裁员问题,我们必须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创业创新,拓宽就业渠道。

同时,还应该加大对裁员员工的再就业培训力度,提供技能转换的机会,帮助他们重新就业。

与就业结构不合理问题相伴而来的是就业质量低的问题。

我国就业质量低主要表现在工资水平低、劳动条件差、社会保障不完善等方面。

为了提高就业质量,我们应该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管,推动工资水平的提高。

此外,还应该加强劳动保护,提高劳动条件,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同时,我们还应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政策,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增加其就业稳定性。

此外,我国就业培训不足也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

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就业培训机构和项目,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培训质量不高、培训内容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等问题。

为了解决就业培训不足的问题,我们应该加大对就业培训机构的监管力度,确保培训机构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培训。

同时,还应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培训内容,提高职业培训的质量和实效。

此外,政府还应该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培养他们的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

最后,我国就业空间狭窄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当前就业空间主要集中在城市和一些发达的地区,而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就业机会相对较少。

稳就业研讨发言:稳住就业基本盘兜牢民生保障线

稳就业研讨发言:稳住就业基本盘兜牢民生保障线

稳就业研讨发言:稳住就业基本盘兜牢民生保障线尊敬的领导、各位专家、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我今天的研讨发言题目是“稳住就业基本盘兜牢民生保障线”。

就业问题一直是我们国家面临的头等大事,也是最为关注的议题之一。

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不稳定、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稳定就业、保障民生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首先,就业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计和家庭幸福。

稳定的就业能够确保广大群众的基本生活水平,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同时,就业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也具有重要意义。

稳定的就业能够为国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经济增长,从而提高社会安定程度。

然而,当前正处于一个经济转型的时期,传统产业结构受到冲击,新兴产业和新技术的发展对劳动力需求的适应性存在不确定性。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稳定就业基本盘,兜牢民生保障线。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

中小微企业是就业的重要支撑,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政府可以通过减免税费、提供贷款政策优惠等方式来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减轻企业的负担,帮助其渡过难关,稳定就业。

其次,我们应该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当前的产业结构正在发生变革,很多传统行业的就业岗位逐渐减少,新兴行业的就业需求逐渐增加。

因此,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水平,使其能够适应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是稳定就业的关键。

政府可以加大对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投入,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帮助劳动者提升技能,增强就业能力。

再次,鼓励创业创新,培育新兴产业。

当前,新兴产业的发展对就业起到了很大的拉动作用。

政府应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创业创新平台,鼓励创业者和企业家勇于创新,积极开展创业活动,为就业提供更多机会。

最后,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改革是我们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稳定就业的关键。

我们应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为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

就业问题与解决:保障民生的关键一环

就业问题与解决:保障民生的关键一环

在当今社会,就业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毕业生、下岗职工、农民工等各个群体都面临着如何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来保障自己和家庭的生计的压力。

就业问题不仅关系着个人的生活质量,也是保障民生的重要一环。

首先,就业问题与保障民生息息相关。

只有通过就业,人们才能获得固定的收入来源,实现自身的经济独立,进而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

稳定的工作不仅为个人提供了物质上的满足,还赋予了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和温暖。

而没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不仅会给个人带来经济上的困扰,也会导致心理上的压力和挫败感,进而影响个人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其次,就业问题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大量的劳动力失去工作机会时,社会将面临着失业率的上升和社会问题的增加。

失业率的上升将导致社会资源无法充分利用,进一步加剧社会不公平现象,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安全隐患。

因此,解决就业问题对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就业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

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以及科技进步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来解决就业问题。

首先,加强职业教育培训。

以技术工人为例,当前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这部分人才的供给相对不足。

因此,应该加强对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引导,提高其市场价值和竞争力。

通过开设职业教育培训班、提供免费或低成本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使更多的人具备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

其次,积极创造就业机会。

政府可以加大对创业者的扶持力度,提供贷款、减免税收等政策支持,鼓励个体经营和小微企业的发展,以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

同时,可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提供优惠政策吸引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用工需求。

此外,还可以开展灵活的就业形式。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远程办公、网络创业等方式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因此,可以鼓励和支持这些灵活的就业形式,提供相应的法律保障和社会福利,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就业需求。

最后,解决就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政府、企业、学校、个人都应当发挥自己的作用,共同努力。

2024年职场_两会热点话题之大学生就业问题

2024年职场_两会热点话题之大学生就业问题

两会热点话题之大学生就业问题两会热点话题:大学生就业问题网友一:我个人认为吃得苦,不摆架子压力就不会很大。

现实的今天,每年大学生就业问题全国统计多则达千万,少则几百万人次。

国家除了博士研究生包分配,其余百分之九十以上大学生自找工作,面临诸多因素,大学生就业会带来很大压力。

有关系和熟人在自己学的工作岗位上不是很大问题,可以轻松找到就业问题。

现在大学生基本上学的是理论科技,没有实践经验,刚刚出来找工作才跨入社会,对社交知识方面需要不断学习和领会,起初的工资并不高(两三千元每月)。

现在市场竞争压力很大,有些老员工虽说学历不高,但吃得苦,什么工作都熟能生巧,老板要的是工作效益。

有些大学生虽说文化高,但怕吃苦,在工作上不肯干,又要轻松,又要工资高,说七说八的,老板为了经济效益,愿意留老员工。

网友二:我是12年进入山东大学就读本科,15年保研本校继续攻读研究生,毕业之后进入国家电网公司工作。

由于学校属于国家重点高校就业问题不大,专业所限,参加校园招聘,进入目前这个单位工作。

现在电力行业待遇与之前相比差距很大,但是机遇也很多,国家的电力改革已经开始,这是给电力人提供的机会,改革推动发展,在改革中不进则退,适者生存。

我想对没有毕业的同学说,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不要怨天尤人,机会是自己争取来的,大家一起努力吧。

网友三:这个要从多个维度来看吧。

首先看自己的一些硬指标。

你的学校是985,211,普通本科,还是专科?你是什么专业?你大学期间的成绩怎么样?社会实践如何?上学期间实习都做了什么?其次,你的性格如何?适合什么类型工作?意向行业是什么?意向岗位又是什么?想清楚之后再去判断自己的就业实力吧。

这个年头找工作不难,找好工作十分难。

大部分的抱怨来自于找到的工作不符合心里预期。

企业校招来的新人前一到两年时间内新人是负产出的,更多的是看到这个新人有极强的学习能力和极好的职业预期。

网友四:我就是毕业的,就业真的不难,难的是找到一个薪水不错的工作。

就业工作重要论述发言稿

就业工作重要论述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就业工作这一重要议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基石。

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我们应如何做好就业工作,助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我们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此,我愿就就业工作谈几点看法。

一、充分认识就业工作的重要性1.就业是民生之本。

就业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幸福感和获得感。

一个国家的就业状况,是衡量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2.就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就业能够有效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3.就业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就业问题关系到社会公平正义,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

做好就业工作,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二、当前就业工作面临的挑战1.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就业压力。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传统产业逐渐萎缩,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就业结构调整压力加大。

2.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攀升,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压力逐年增大。

3.就业结构失衡。

高端人才短缺与低端劳动力过剩并存,部分行业、地区就业困难,而部分行业、地区则人才紧缺。

三、做好就业工作的对策建议1.加强政策引导,优化就业环境。

政府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企业扩大招聘规模,降低企业用工成本,为劳动者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2.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升级。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兴产业,提高产业附加值,为劳动者提供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

3.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

加大职业技能培训投入,提高培训质量,使劳动者适应市场需求,提升就业竞争力。

4.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创新创业。

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提供创业指导和服务,降低创业门槛,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5.加强就业服务,提高就业效率。

完善就业信息服务体系,提高就业服务质量和效率,为劳动者提供精准就业服务。

6.关注特殊群体就业,做好社会保障。

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退役军人等特殊群体的就业帮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两会热点话题:惠民生首先要保就业

两会热点话题:惠民生首先要保就业

两会热点话题:惠民生首先要保就业近年来,就业问题一直是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疫情的影响使得就业问题更加凸显,因此,在这个时期,惠民生首先要保就业,是很重要的热点话题。

首先,就业是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保护好每一个人的就业权益是保障社会和谐的关键之一。

当前,新冠疫情在国内外迅速爆发,各行各业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很多人失去了工作,生计岌岌可危。

如果政府不能及时出台有益的政策,其后果会十分严重,不仅会影响到受影响人员家庭和社会,还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

其次,在现阶段,保障就业对于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同样至关重要。

疫情的影响使得我国经济增长受到了波折,而就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

如果不能保障就业,很多企业无法开展业务,社会资金流动减缓,财富积累能力减弱,进而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因此,政府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失业风险。

一方面,可以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在就业领域投注更多的资源,刺激经济增长,提升就业水平。

另一方面,可以推出多项就业扶持政策,鼓励机构和企业增加招聘和培训机会,提高劳动者技能和薪资水平,通过政策手段调整劳动市场结构,促进就业。

总之,就业问题是当前最为紧迫的问题之一。

在保证人民安全和健康的前提下,政府需要专注于惠民生首先要保就业,出台更为有效的措施平衡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之间的关系。

只有这样,才能让广大民众感受到基层政权的实际力量,增强人民群众的信心和信任,共同面对未来的挑战。

此外,惠民生保就业也涉及到一系列的相关问题。

例如,就业环境和劳动力市场的改进,是推动就业的重要条件之一。

政府可以提升产业结构,鼓励科技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提高国家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同时,劳动力市场的改革和管理也是十分必要的,在政策制定层面上完善,以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增加就业机会。

除此之外,惠民生保就业还涉及到年轻人就业、退役军人就业、残疾人就业、留学生就业等一系列群体的问题。

政府可以通过推出专项政策、开展专项行动来解决这些特定人群的就业问题,打破就业障碍,让更多人群受益于就业政策。

聚焦两会 关注两会

聚焦两会   关注两会
聚焦两会 关注两会
两会主要内容

聚焦两会、关注两会——贫富差距

聚焦两会、关注两会——建设资源节约型 社会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教育乱收费
国家发改委19日曝光的8所教育 乱收费学校,分别是西安美术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南京审计学院、河 南师范大学、南昌市第一中学、沈 阳市第二中学、太原市第五中学、 浙江奉化中学,乱收费金额总计 2270万元。这些学校的教育乱收费 行为是在第三次全国教育收费专项 检查中被查出的。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22日再次强调, 要坚持“从严治教,规范管理”,严 格按照全国治理教育乱收费部际联席 会议有关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的部署, 继续加大治理工作力度,进一步严格 规范学校收费管理。对学校发生的乱 收费行为,将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 起,决不姑息迁就。

让我们走进两会

民生工程进度提速,越是困难的时候,越 要关注民生。由于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政策, 推动了解决民生问题的进度。政府工作报 告中鲜明提出“把促进增长与扩大就业、 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让人民群众共享 改革发展成果”。
聚焦“两会”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
就业问题难在哪? 1)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是九名工程师、一名科学 家,而高等教育培养的是九名科学家、一名工程 师; 2)找个能干的实业家难。 “两会”还指出:在择业就业方面,当代大学生 的思想还存在很大偏差,大学生普遍对物质要求 过高,但自身没有达到所能提供的价值。
请大家思考下:

“两会”虽然已基本落幕,但是其中提出的 大学生就业问题仍值得我们深思,“毕业 即失业”的难题该如何才能解决?
解决办法:
首先,督促各级政府加大工作力度,为毕 业生在基层建功立业创造良好环境,使大 学生主动到基层服务,改变现有毕业生的 人生观、价值观, 其次,成立专门的人才预测机构,培养预 测工作人才,建立科学的预测体系,促使 政府部门有效实施宏观调控,引导高校合 理设置专业。

我国当前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我国当前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我国当前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一、就业结构失衡的问题就业结构是指不同产业、职业和地区之间的就业比例和比重。

我国当前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就业结构失衡。

这种失衡表现在几个方面:1. 产业结构失衡:由于长期以来投资过度偏向制造业和房地产等传统行业,其他新兴产业发展不足,导致部分劳动力难以找到工作机会。

2. 地区间就业差距: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存在明显的就业差距。

大城市吸纳了大量农民工,但在内陆西部省份以及少数民族地区,人口流动性低,缺乏良好的就业机会。

3. 高技能劳动力短缺:高技能人才是推动创新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但目前我国高技能劳动力供给不足。

许多高科技企业虽然需要大量专业人才,但往往难以招聘到合适的人才。

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存在问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当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

1. 资金缺口:随着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基金面临巨大的压力,资金缺口较大。

由于缴费基数调整不及时以及个人账户积累规模有限,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一定的困境。

2. 基本养老保险地区之间差异: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地区之间差异较大。

发达地区的社会保障水平相对较高,而贫困、欠发达地区的保障水平相对较低,存在明显的城乡差距和地域差异。

3. 待遇不足满足需求: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相对较低,很多退休人员无法依靠养老金维持基本生活开支。

随着医疗费用和物价的上涨,当前的待遇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退休人员的需求。

三、就业领域性别歧视问题尽管我国一直倡导男女平等就业机会,但当前仍然存在就业领域性别歧视现象。

1. 薪酬差距:根据调研数据,女性在同等岗位上的薪资普遍低于男性。

相同工作、相同职务的女性往往因为性别原因而被剥夺了应得的待遇,这违背了公平就业和反对性别歧视的原则。

2. 就业机会差异:一些行业或岗位仍然存在对女性员工的歧视。

比如一些技术、管理领域普遍男性占据主导地位,女性在这些领域往往难以获得发展机会。

两会热点话题:惠民生首先要保就业

两会热点话题:惠民生首先要保就业

两会热点话题:惠民生首先要保就业2020年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年份,因疫情而导致的经济困境,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

在2021年全国两会上,如何保证民生,化解经济困境,关注就业成为全国人民最为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因此,我们应该以惠民生为出发点,首先要保的就是就业。

对于很多人来说,社会的基本意义就是工作赚钱。

经济的发展基础在于各行各业的人力资源,包括新老饭店的师傅、建筑工人、演员、保安、街头贩子等。

最近几个月,随着疫情的逐渐缓和,部分企业逐步恢复了生产,工人和员工也陆续重返工厂。

在这个时候,国家应该加大对就业方面的扶持力度,同时保持经济稳增长的态势。

随着中国的经济不断壮大,城乡的差距逐渐拉大。

建议政府加大扶持力度,逐步把东部经济发展、投资转移到中西部地区,为农民工和走出农村的人们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

同时,应该加强对大学生、残疾人、退役军人等群体的就业,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

除此之外,推广新零售、健康产业、云教育、绿色产业等新经济,拓宽就业渠道,为广大求职者创造更多机会和更好生活。

总之,保障就业是保障民生的重要保障,具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面对疫情所导致的一系列经济问题,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认真制定政策、保证全民就业。

我们要积极配合政府的工作,做好自己的工作,不断创造就业岗位,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除了加大扶持力度,还有其他方法来保障就业。

其中,职业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国家可以加大对职业教育领域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具有实用技能的人才,为整个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此外,政府应该进一步改革就业制度,完善社保保障体系,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劳动保障。

另外,还可以加强对小微企业的扶持,特别是那些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

政府可以采取财政和税收政策的手段,给予他们一定的财政支持和税收减免,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保留就业岗位,为这些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

最后,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中国就业问题浅析

中国就业问题浅析

浅谈中国就业与失业自从读了有关就业与失业的几本书后,我对中国就业问题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但我国就业压力仍就很大,这也给当代大学生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要认清现状,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面向市场培养自己,让自己更能适应社会的需求,远离就业问题的困扰,为自己开拓一片天空。

其实,关于就业问题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我国人口基数大,需要就业人员多,就业高峰持续时间长。

且随着高校扩招,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大学生就业高峰与全社会就业高峰重叠,大学生就业压力也开始凸现出来;其次,就业机制有待完善,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发育还有待完善,比如用人单位盲目提高用人标准的现象也加剧了毕业生就业难的状况。

随着就业市场出现供大于求,有人单位不管实际岗位是否需要,把英语、计算机等级证书,普通话合格证书等都列入招聘条件,甚至把应聘者的身高、长相、气质及家庭背景都列入选择条件,这必然会造成人才错位、紊乱,甚至埋没人才。

劳动力要素的配置还未达到完全优化;还有就是就业观念有待更新,缺乏主动择业创业的积极性,“等”“靠”“要”的思想仍然存在,不从自身和现实环境出发,就业期望值过高。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明确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安国之策。

“十二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出,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坚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健全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的机制,创造平等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努力实现充分就业。

“十二五”时期,中国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主要矛盾仍然是供大于求。

最近几年中国一些地区出现的招工难,主要发生在制造业、服务业的一线,这主要是结构性矛盾造成的。

“人口红利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结束。

出现这一现象,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

比如,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用工需求普遍增加;中西部地区就业机会增多,吸引了一批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完善和落实,不少劳动力返乡务农;部分企业薪酬待遇低、工作环境差、权益没保障,拴不住心,留不住人;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预期提高,对工作比较“挑剔”;一些农民工自身条件、技能与岗位需求不相符;等等。

聚焦两会,浅谈就业问题

聚焦两会,浅谈就业问题

聚焦两会,浅谈就业问题马小燕思政1202班 0121219630232中文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也带来了具有挑战性的“就业问题”。

有关数据显示,2014年高校毕业生规模为727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今年也被称作“最难就业年”。

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原因,对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我们一直相信“知识改变命运,教育创造未来”,可如今这种优越感几尽消失,面对就业却眉头紧皱。

以2006—2007年大学生就业情况为例,2006年中国大学毕业生30%没有找到工作,就是有120多万大学生在离校时还没有就业,2007年有100万左右毕业生未实现就业,加以中国数以万计的民工和下岗再就业人员,即便政府每年提供900万的就业机会,还是不能较好地解决就业问题。

总的来说,大学生的就业前途不容乐观。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1.首先可以看到我国的就业情况是: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

总的来看,高校毕业生的总体数量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实际上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所处的转型阶段之间不配置的矛盾所导致的。

目前,中国处于人口发展高峰期,有大量的增加的劳动力需要就业。

“中国现有人口近13亿,人口基数过大,劳动力增长又过快,远远超过经济增长能够创造的就业岗位的速度,全国劳动力资源由20世纪90年代前五年的平均新增1 250万人预计到1996—2010年平均新增1 450万人,未来劳动力资源的自然增长每年可以建立两个海南省,这对大学毕业生就业产生一定影响。

两会心得

两会心得

“两会”就业问题之我见站在“十一五”圆满结束的终点,“十二五”开局之年,2011年的“两会”先得格外引人瞩目。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关注今年的两会,讨论两会的热点问题也成我们一项重要的课外活动。

而在今年两会中,与我们密切相关的要数就业问题了。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与我们大学生的前途和发展有着重大联系。

借此谈一下我对就业问题的看法。

201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结合我国现在的基本国情,实事求是地总结了2010年的工作,并提出了2011年的主要任务,提到的问题都是事关改革和发展大局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的应对措施可操作性很强,充分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发展需求,说出了老百姓的心声,求真务实,催人奋进。

而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就业”也是今年两会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就业部分中提到,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方针,加强就业和创业培训,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支持创办小型企业。

长久以来,青年创业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在本届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纷纷就如何有效发挥、整合现有资源,为青年创业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与条件而建言献策,青年企业家委员则把自己的创业经验介绍给越来越多的有志于创业的青年。

通过对两会精神的认真学习和感悟,我认为我们大学生要成为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就要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

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掌握先进的生产力,对于我们来说也就以意味着现在我们必须努力学习。

尤其在现在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形势下,我们更要从自身做起,提高自身素质,以此来应对当今严峻的就业挑战,具体来说,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努力:首先,在思想上,我们将不断加强思想政治修养锻炼。

除了自觉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外,我们还应该经常阅读有关党建、党史及党员先进事迹的书籍和报刊等,不断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和理解。

使我们在工作上有更大的精神动力,做到学以致用,而不盲目;使我们能够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能鉴定好与坏、甄别正与邪;自觉抵制腐朽思想和不正之风的侵蚀,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022两会就业议题综合评析

2022两会就业议题综合评析

2022两会就业议题综合评析大学生就业环境复杂就业是民生之本,关乎亿万家庭的幸福生活。

疫情对就业的深层次影响仍在继续,需要中国全社会共同持续关注,以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质增效。

2022年高校毕业生规模已创新高,达909万人,2022年毕业生规模再创新高,预计将达到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

鉴于对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工作难度逐年剧增这一现实紧迫问题的认识,各级政府和各类高校始终在不断优化创新供需对接方式。

新冠肺炎疫情给应届本科毕业生去向落实带来巨大压力的情况下,硕士研究生扩招、政策性岗位数量增加等举措缓解了就业总量压力,确保了毕业生就业总体平稳。

教育、建筑、电力、采矿等领域在疫情下增加了政策性岗位,对毕业生的吸纳程度有所提升;制造业、农业等刚需产业受疫情影响较小,充当了毕业生就业的“稳定器”;新一代信息技术、网上零售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在疫情下得到加速培育和发展,数字经济相关岗位对毕业生的需求进一步增长;此外,新一线城市对毕业生的吸引力不断增强,为其在一线城市之外提供了更多选择。

同时分析还显示,研究生扩招使得考研竞争更加激烈,二次考研群体进一步扩大;留学群体受到疫情冲击较大,留学人数下降;另外,服务性产业受到的冲击较大。

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新冠肺炎疫情这类突发事件对经济和就业的冲击较大,“稳就业”依然是近期的工作重点之一。

就业结构性矛盾将相对凸显,尤其是产业升级、数字化转型等结构变化和技能需求变迁会给劳动力市场带来深远影响,契合这些变化和挑战是新发展阶段解决就业结构性问题的关键所在。

归结起来,中国就业的结构性问题主要存在于高校毕业生、农民工以及“智能替代”或产能过剩行业疏解的从业人员中。

从我国劳动者的就业结构和择业意向来看,求职意愿“白领化”“脱实向虚”特征明显,特别是对于“00后”而言,往往更希望从事体面、轻松的就业岗位,而不愿从事相对辛苦的技术技能类工作。

企业迅速增长的技能人才需求与劳动者“白领化”的求职意愿之间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00后”就业的结构性矛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焦两会,浅谈就业问题马小燕思政1202班 0121219630232中文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也带来了具有挑战性的“就业问题”。

有关数据显示,2014年高校毕业生规模为727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今年也被称作“最难就业年”。

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原因,对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我们一直相信“知识改变命运,教育创造未来”,可如今这种优越感几尽消失,面对就业却眉头紧皱。

以2006—2007年大学生就业情况为例,2006年中国大学毕业生30%没有找到工作,就是有120多万大学生在离校时还没有就业,2007年有100万左右毕业生未实现就业,加以中国数以万计的民工和下岗再就业人员,即便政府每年提供900万的就业机会,还是不能较好地解决就业问题。

总的来说,大学生的就业前途不容乐观。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1.首先可以看到我国的就业情况是: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

总的来看,高校毕业生的总体数量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实际上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所处的转型阶段之间不配置的矛盾所导致的。

目前,中国处于人口发展高峰期,有大量的增加的劳动力需要就业。

“中国现有人口近13亿,人口基数过大,劳动力增长又过快,远远超过经济增长能够创造的就业岗位的速度,全国劳动力资源由20世纪90年代前五年的平均新增1 250万人预计到1996—2010年平均新增1 450万人,未来劳动力资源的自然增长每年可以建立两个海南省,这对大学毕业生就业产生一定影响。

”[1]出现了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而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经济高增长与就业增长脱节的困难局面。

其次,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在短短几年内,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

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成为一种必然,但一些问题也由此而带来,教育大众化要求中国普通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而扩招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

“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达到280万,2005年将超过300万,在社会人力资源需求没有明显增长的前提下,这种量的变化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大学生就业也从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

”[2]第三,社会发展的区域存在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较好回报发展的前景,成为人才输入省。

在这些地区人才竞争激烈,很多学生未能有效就业,即使处于失业状态也不愿去西部地区就业。

在西部地区,却存在大量的岗位找不到毕业生。

2.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所带来的就业难。

首先是大学生不合时宜的职业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大学生作为公认的精英阶层,传统的儒家思想所编制起来的“精英情结”深深的束缚了他们的观念。

“北京社会经济科学研究所‘当代大学生就业状态研究’课题组在《中国教育报》上公布了他们的调查,大学生目前的择业观念,在单位的选择上:选择科研结构、党政群体、中外企业占总人数的63%,而选择乡镇企业、大中学校、集体企业的,只有7%,在地区的选择上,选择大城市的有20.8%,而选择小城镇、农村、老少边地区三项仅有5%。

”[3]其次,大学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差,难以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

一些大学生在学校里只满足所学课程,缺乏广博的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之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在应聘场合紧张、胆怯,不能充分展示自己,从而错过了许多工作机会。

另外,大学生在择业时,缺乏对自己的清晰定位,择业缺乏目的性也导致成功率不高。

3.有些用人单位盲目的设置各种上岗条件带来的就业困难。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经验障碍,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经常要求求职者二至三年的工作经验,许多应届毕业生往往因缺少实际工作经验而难以落实工作。

另外,有些用人单位盲目提高选才标准,追求高学历。

相当多的用人单位存在着重学历而轻视实践的倾向。

4.许多高校在自身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大学生的就业。

一些学校的办学方法和观念落后,没有市场意识,大多数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大学生所学专业不符合市场需求,于是就出现了供需的结构性矛盾。

此外,部分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不够重视,就业工作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就业工作往往在毕业前才进行,就业指导变成了仅仅是一种职业介绍,而在某种程度上还是脱离实际的泛泛而谈。

“调查显示,非常需要职业指导的大学毕业生对本校就业指导机构的了解程度多寡不一,其中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只有1/3的人,有10%的人根本不知道学校有这样的机构。

”[4]这说明大学职业指导工作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5.社会中形成的壁垒,就业市场分割的现实增加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

近年来,毕业生自主择业已成为主要方式,然而户籍、档案等一些外在因素却成为了大学生就业的绊脚石。

而且许多毕业大学生在外找工作时都会遭到“非本市户口免谈”的借口,由于没有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户口,很多大学生与合适的工作机会失之交臂。

中国大学生就业难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要解决这一大的社会问题,需要调动多种力量,从各方面做出努力。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1.作为大学生自身必须要作出调整和努力。

第一,要转变自己的就业观念,形成新的就业观。

大学生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内心要抛弃“社会精英”的情结,选择大众化的就业观。

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空闲岗位,小城市、乡村等地急需人才,小企业、私企业等还存在大量的用人要求;第二,大学生还应树立基层意识,事业意识和奋斗意识,到基层锻炼自己,挖掘潜能,还可以将眼光投向西部,到西部地区锻炼成才;逐步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选择策略,从现实出发选择自己的求职道路。

第三,,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就业主动权。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个人的素质、能力、专长和团队精神将是主导毕业生择业的重要因素。

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体制下的规律,大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过硬的本领,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谋取自己理想的职位。

三第四,自主创业,依靠自身实力解决就业问题。

大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找准商机,发挥一技之长,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道路,在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缓解了就业压力。

2.高等院校要精心进行改革。

其一,高校指导老师应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面向广大社会、面向市场办学。

适当调整专业结构,使之与毕业生的就业形式相结合,扩大社会特需专业的招生数量,并使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学校和专业,减少招生数量,直至其停止招生。

其二,老师要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部门以及与之相关的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广大学生的全部学习生涯,而不能仅对于临近毕业的同学。

其三,组织一支具有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

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推动整个大学生就业工作起着关键作用。

这就要求对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专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同时,积极吸收具有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信息学等专长的老师充实到就业指导队伍中来。

其四,以就业为导向,加快高校的教育与教学改革。

学校内部调整自身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培养模式,开设具有专业特点,实践性强的课程,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

同时关注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3.政府部门也要担任起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职责。

首先,制定政策法规,完善就业市场体系。

各级政府要从规范就业市场着手,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逐步把毕业生的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还应继续完善毕业生就业政策,消除就业歧视,深化人事、户籍等相关就业制度的配套改革,打破由于户籍制度造成的市场分割问题,规范就业市场。

其次,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

国家应采取必要的宏观调供措施,加以必要的行政、经济手段来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

鼓励大学生投身西部,在西部地区安家落户。

还应看到中国基层人才匮乏,存有大量的用人需求,国家也应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大学生投身基层实现就业,锻炼成才。

另外,政府还应建立高校毕业生失业保障和培训机制。

毕业生是中国宝贵的人力资源,毕业生失业是一种巨大的人才浪费。

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应制定相关的法律规范,将未就业的大学生和失业的大学生纳入到社会失业人员的范畴,并给予相应的救济。

这样既可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又体现了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

同时,针对毕业生未能及时就业的实际,有针对性的组织各种培训班,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失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信通过大学生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定能够在不久的将来妥善解决,高等院校的毕业生会实现充分就业。

高校毕业生作为中国教育的优秀代表,在各个工作岗位上,一定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出充分的贡献!参考文献:[1]胡修池,刘子婷.当代大学生就业指导[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2]陈岩松,赵瑞君.大学生就业指导[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4.[3]王潍海,腾玉成,张宏.大学生择业指南[M].北京:海潮出版社,1989.[4]2004年大学生首选企业调查——社会环境影响下的个人择业观[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