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片解说词:文科状元回乡种菜隐瞒的真相

合集下载

重庆文科高考状元民族身份造假其父被免职

重庆文科高考状元民族身份造假其父被免职

⽗母受处 昨⽇傍晚,重庆市巫⼭县公布了对重庆⾼考⽂科状元何川洋少数民族成分变更责任⼈的处理意见,包括何川洋⽗母在内的3名责任⼈受到免职或停职处理。

状元咋办 何川洋已与北京⼤学签订预录取协议,但充满了变数。

其母卢玲琼称,⾹港⼤学28⽇下午打来了电话,邀请何川洋前往该校读书,称将不受内地录取之限制。

巫⼭县政府公众信息称,6⽉29⽇,巫⼭县委召开常委会,对何川洋少数民族成分变更违规问题作出处理决定。

决定对责任⼈原县委统战部副部长、县民宗局局长万民强(现为巫⼭县科协党组书记、主席),巫⼭县⼤学中专招⽣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何业⼤(何川洋⽗亲)作出免职处理。

同时,对巫⼭县委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兼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卢玲琼(何川洋母亲)予以停职反省。

经查, 2006年上半年,在县招⽣办⼯作的何业⼤找到时任中共巫⼭县委统战副部长、巫⼭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的万民强,请他帮忙更改何川洋民族成分。

卢玲琼知道此事。

何业⼤的妹妹何业清办理了所需资料,并于2006年7⽉12⽇将以上资料及申请书交到万民强⼿中。

万民强没有按照规定查看何业⼤⾝份证和户⼝簿的原件,签注“同意报批”的意见,重庆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于2006年10⽉9⽇批准申请,并发放了更改证明书。

鉴于何业⼤、万民强、卢玲琼的⾏为已经违反相关规定,经巫⼭县纪委、监察局研究,并报巫⼭县委同意作出上述处理决定。

⽬前,当事⼈均表⽰服从处理。

“不失为⼀个办法” ⽂科状元接到港⼤电话邀请 昨⽇中午,重庆巫⼭,持续不停歇的⼤⾬。

17岁的何川洋来到母校巫⼭中学(左图)。

这位在母亲被责令前往县纪委、监察局调查时以“别着急!⼤不了我再读⼏年”相劝的重庆⽂科状元,希望散散⼼。

刚到教学楼下,就遇到了两位⼥教师。

“何川洋,你真棒!我们⽀持你!”“不要泄⽓,会挺过去的。

”两位⽼师并未教过何川洋,却主动给他打⽓。

何川洋笑笑,点点头。

他知道,⾃⼰的未来⽬前还是个未知数。

母亲卢玲琼说,孩⼦跟着丈夫何业⼤,3岁看四⼤名著少⼉读本,5岁多就开始读书,平时功课都不⽤⽗母操⼼。

文科状元的农民生活

文科状元的农民生活
己 的想法 , 她只 有 全面 帮 助儿 子 。他 回乡 种菜 , 困难 很 多 , 最 大 的 困难 , 便
人 在理 想 与现 实 中如何 选择 。 他 出生于 河 南濮 阳 市范 县 , 高二 那年 , 父亲不幸去世 , 他 不 忍 心 让 母 亲受苦, 提 出辍学 , 但 母 亲 坚 持 反
他是 文科 状 元 , 但 同时又 是 一个 农 民; 他 曾经 是 令 人 羡 慕 的 银 行 白
得其解 , 儿子说 , 他 上 大 学 时 就 看 过 很多“ 毒 大 米 ‘ 蔬菜农药过量” 等 新 闻, 他 认 识 到 食 品 安 全 问题 严 重 , 市
多要 看他 笑话 的人不 解 的是 , 他 的蔬 菜 价 格 不 菲 但 市 场 极好 , 供 不应 求 ,
对 。母 亲 很坚 定 , 她 认 定 多学 点文 化
了蔬菜 大 棚和养 猪 场 , 他 还种 植 了景
观树 、 樱桃 、 苹果等树 种 , 他 建立 的
“ 猪 一 沼一 菜 ” “ 猪一 沼一 果 ” 等 生态 循环 模式 , 让 祖 辈 务 农 的村 民 开 了 眼, 讥笑没有了, 只有赞叹 : 郭可江 ,
敬, 这 也 是 郭 可 江 最 有 成 就 感 的地
方。
下, 他贷 款租 种 土地 , 靠科 学 种菜 , 坚
持 不用 化 肥和 农 药 , 并 在菜 园 里养 鸡
养鸭养鹅养猪 , 粪 肥 肥 田, 菜 园不 仅 出产 “ 有机蔬菜” , 还 出产 “ 有机 肉 ” ,
而 且 兼 具 观 光 的 作 用 。他 创造 性 地 将农 业 延 展到 旅游 业 , 不 少 城 里人 放
这家 伙真 行 。
总 是好 的, 这 个 最简 单 朴 素 的信 念 支

文科状元返乡种菜种出名堂

文科状元返乡种菜种出名堂

文科状元返乡种菜种出名堂
佚名
【期刊名称】《共产党员:下半月》
【年(卷),期】2014(000)002
【摘要】31岁的小伙郭可江在河南范县甚至濮阳可以说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2004年,家境贫困的他以全县文科状元的成绩考入中央财经大学。

然而,郭可江的惊人之举还不止于此,大学毕业三年后,他放弃在北京的优越工作,回乡种起了蔬菜,当上了农民,再次轰动一方。

【总页数】1页(P59-5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3
【相关文献】
1."小果树"种出"大名堂" [J], 王建军
2.刘成英:年过半百当学徒花木种出大名堂 [J], 王雪;周超文;
3.刘成英:年过半百当学徒花木种出大名堂 [J], 王雪;周超文
4.王海龙种红薯种出大名堂 [J], 张帆
5.种特菜种出名堂的姜永清 [J], 赵金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文状元”走上“田秀才”道路

“文状元”走上“田秀才”道路

解说词:“文状元”走上“田秀才”路【题记】为进一步加快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2007年阿荣旗全面启动了“科技富民计划”,面向全旗公开招录了30名大学生村官,派驻到农村工作。

农谚说,十年读得出文状元,十年练不成“田秀才”,三年过去了,昔日的“文状元”们有没有“水土不服”,练没练成“田秀才”?【推出片名】“文状元”走上“田秀才”路画面上的这个人叫刘君,2007年他作为30名大学生村官中的一员,被派驻到六合镇东山屯村。

【刘君同期】刚驻村的时候,特别茫然,不知道该怎么做,甚至不知道村官是干什么的?村民们也认为“大学生村官”就是走走形式,在村里待不长,而且一个刚从学校走出来的大学生,能给老百姓带来什么?很多村民心里带着大大的问号!“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虽然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但他知道,只有走进群众才能真正了解群众、服务群众。

上任后,刘君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户走访,与村民面对面交流、心与心沟通,全面了解东山屯村的基本情况,掌握村民的所思、所想、所盼。

通过走访,他发现由于种地成本逐年增加,加上村民种植结构单一,“大豆一统天下”,严重制约着村民增收致富。

看到了问题,刘君决定在调整种植结构上做文章。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刘君通过上网查询、学习和请教农业专家,制定了《东山屯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规划》,重点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牧业经济,推行特色养殖和庭院经济,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推进措施。

对于刘君提出的建议,种了一辈子大豆的村民很不理解,感觉种植大豆省时、省力,不愿意种植经济作物。

【群众同期】种了一辈子的大豆,没种过其他作物!再说,他刚从学校出来,他让种什么就种什么,能行吗?心里确实没底!可是,东山屯村党支部书记崔福有着不一样的看法,他深知大面积种植大豆“低产又低收”的弊端,认为发展规划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是东山屯村强村富民的重要蓝图。

2007年,发展规划被付诸于实际行动,东山屯村开始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工作。

文科状元回乡种菜隐瞒的真相(3月4日21:17)

文科状元回乡种菜隐瞒的真相(3月4日21:17)

文科状元回乡种菜隐瞒的真相(3月4日21:17)文科状元回乡种菜隐瞒的真相(3月4日21:17)从2012年起,一篇《文科状元回乡种菜赚得千万》的新闻被报纸、电视、网络等众多媒体争相报道,这篇新闻的主角郭可江也被当作青年创业的榜样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这里就是郭可江的蔬菜基地,记者来采访时就遇到了很多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参观考察的人。

记者:您是哪里的?游客时利民:安徽省宿州市泗县的。

游客耿启方:安徽阜阳的。

游客时利民:在网上看到郭总的事迹。

游客耿启方:敢做敢想,这点我挺佩服。

游客时利民:很敬佩他的那种决心和勇气。

[致富经]文科状元回乡种菜隐瞒的真相他就是郭可江。

在媒体的报道和其他人眼中,郭可江年轻,有魄力,满身都是光环。

但随着采访的深入,特别是当记者问到为什么放弃北京生活回家乡种菜的时候,郭可江和他的妻子却突然表现得很反常。

郭可江:说实话,我真的不想谈这个事情,甚至我不想想这个事情,一想这个事情全是可怕的东西,全是那种折磨难受。

妻子张合庆:很清楚这件事情之后,就感觉从天堂掉入地狱一样。

这件事情已经在郭可江和他的妻子张合庆心里埋藏了三年多,连家人都不知道。

当郭可江的哥哥听到这件事时,竟然惊讶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哥哥郭可敬:不知道。

俺家里人都不知道。

他咋挺过来的?母亲许云云:就看他有难处,问他他不说,我再也不问了。

你打着骂着不能说,我就知道儿有难处了。

这件连家人都一无所知的秘密,这次,面对镜头,郭可江不想再遮掩,要把自己真实的经历讲给大家听。

[致富经]文科状元回乡种菜隐瞒的真相郭可江:我想,既然面对的是全国的观众,我必须说实话,我不想给大家一个不诚信的印象,我不想欺骗大家。

自己之前走了一条错误的路,从内心一直想改正过来,纠正这个错误。

有一天,他们知道了,我希望他们也能理解我,也能原谅我。

那么,郭可江为什么突然说了这样的话?他隐瞒了一件什么事情?在郭可江回乡创业这些光环和荣耀的背后,又尘封着一段怎样的境遇呢?2010年末的一天晚上,正在北京的家里坐月子的妻子张合庆忽然收到了一封令她毛骨悚然的恐吓信。

市文科状元柳洁:会帮父母插秧、刨花生

市文科状元柳洁:会帮父母插秧、刨花生

的笑容,说起话来总爱征求妈妈的眼
正因为如此,张晨从小到大都没 也很疯狂。 ”他喜欢 NBA,崇拜科比。 力资源管理工作。
来不给儿子任何学习压力。“在高考
神里透露出来的“小”。这和中国传统 有接受过任何培优项目。他做事总是 有时间还和爸爸一起在篮球场上混
王女士给自己和儿子的定位是: 之前,我们从来没有想过一定要上北
到学生毕业。
首先,《历史》 分科课程实验从
从 2004 年秋季开始,我市义务 起始年级开始实施, 以实现平稳过
教育七年级统一设置《科学》综合课 渡。来自程。为与《科学》综合课程实验配套,
其次, 积极开展教学指导与研
2006 年秋季起,全市义务教育七年 究。 一方面尽快下发七年级《历史》
级统一设置了《历史与社会》综合课 教学指导意见, 组织历史学科任课
中科技大学等著名高校, 全国 200 余 所各批次高校将集中现场咨询。
在咨询会现场,湖北省第二届国际 教育巡回展、湖北第五届新加坡教育专 题展也将出席。 世界名校云集湖北,使 馆官员特邀亲临, 校方代表现场招生, 为考生提供一步到位的出国服务。
据了解, 此次高招会全国各级
本、 专科普通高等院校集体参与、阵 容庞大、综合性高,其权威性、覆盖面 和规模将超过我省其他任何社会机 构组织的类似咨询会。 考生及家长可 前往免费咨询。 组委会提醒考生,天 气炎热,请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乘车 路 线 :538、583、590、572、586、811、 901 路直达。
出现。
负数”的概念,本来是逗孩子玩的,没
和其他同龄人一样,张晨在课余
的确,张晨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很 有想到张晨很快就能接受这个概念, 时间也喜欢玩。 妈妈王女士说:“儿子 母亲看着张晨笑个没够。

盲人种粮大户文教书

盲人种粮大户文教书

23农家之友 2014. 08 他从小就双目失明,但犁田、割稻、养猪喂牛样样都行,如今他还做起了农场主,一人承包了380亩田,凭借记忆中的50多个人的手机号码,他雇佣工人、联系化肥商,娴熟自如地打理着这300多亩水田,成为村里名副其实的种粮大户。

他就是广西兴安县崔家乡石埠村的盲人文教书。

承包农田380亩,盲人成了村里的种粮大户 在兴安县崔家乡石埠村的田间,一位中年男子右手握一根竹棍,趿一双黄色拖鞋,平稳地在不到30厘米宽的田埂上走过。

一旁的秧苗田里,两位农民正在给秧苗杀虫。

“天气已经热起来了,这两天你们必须帮我把20多亩秧苗全部杀虫一遍。

”中年男子一边对正在杀虫的两位农民说着,一边挽起裤管走进秧苗田中,用手仔细地摸着一片片秧苗。

这就是笔者初次见到文教书的场景,如果不是事先知道,我们根本无法相信眼前这位在田间来去自如的中年人是位从小就双目失明的盲人。

“他厉害着呢,村里每块田在哪里,有多大,他都清楚着呢。

”一旁杀虫的农民忍不住向文教书伸出大拇指。

“他们都是来帮我做事的,我现在包种了380亩田,做事基本都靠他们了。

”文教书说着走出秧苗田,径直走到田埂另一边的水田,半蹲下身子,伸出脚把脚上的泥巴洗净。

“这么高的坡,你看不见,不怕掉下去啊。

”面对笔者惊奇的提问,文教书若无其事地说:“这些地方有什么我都很熟悉了,不用担心。

” 今年45岁的文教书一出生便患有先天性眼疾,双眼视力几乎为零。

由于家中兄妹多,父母也没有对他特别的照顾。

相反,为了不成为家人的累赘,从小就自强的文教书学会了在黑暗中帮家人做家务。

“你别看我什么也看不见,我那时候还帮家里养猪呢。

”文教书告诉笔者,在他18岁那年,家里养了6头猪,而打猪草、煮猪食、喂猪这些活都是文教书一个人包干。

“那时候日子很苦、生活很累,但没有办法,家里就那个情况。

”回忆过去,文教书没有丝毫抱怨。

后来,兄妹们相继成家,文教书也开始自起灶炉,自谋生路。

盲人种粮大户文教书手机是文教书包田种的重要工具文教书摸索着检查水稻生长情况 1.回农村要做一名新型农民,要有超前的经营意识和开阔的视野,不要把自己混同于传统的农民,否则你和他们竞争,只有失败的份,还不如回工厂继续打工。

种菜也能出状元

种菜也能出状元

种菜也能出状元——访田家村种植大户王强在酒仙桥田家村,有位家喻户晓的“80后”种菜状元——王强。

王强是82年出生的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只上到初中就辍学外出打工了,或许是过早地承担了家庭生活的重担,年轻的他显得要比同龄人成熟稳重的多,但同时他身上也透出一股特有的“闯劲”和执着,这也许就注定了他非同寻常的创业历程和传奇故事。

送菜萌生创业想法,千辛万苦种上大棚2009年以前,王强以经营农药和化肥为生,生活比较拮据,于是他有时间便帮人往浙江义乌送菜,补贴家用。

正是这样的经历,让他看到了有机蔬菜发展的大好前景,发现了可以让他发家致富的好项目——种植有机蔬菜。

经过实地考察和研究,2009年他投资8万块钱建起了5个蔬菜大棚,在全村率先搞起了蔬菜温室种植。

每个创业的人都有不同的坎坷,认准创业的方向就要付出百倍的努力。

对于没有任何种植经验的王强来说,种植大棚蔬菜简直是天方夜谭。

但是凭着一股不服输、不放弃的“闯劲”,他从零开始学习,通过网络和阅读科普知识读物等方式广泛涉猎大棚种植的知识,并通过办事处参加了市农业局举办的各种农民培训,积极认真地学习农业科技知识。

一有机会他就向附近乡镇的种植大户讨教,向农业局和农业站的技术人员请教专业问题,点点滴滴地积累起丰富经验。

为了便于管理,他在大棚边上盖起了房子,将家搬到地里,随时观察了解各种蔬菜的生长情况。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钻研,他终于摸索出一套大棚蔬菜种植经验,从一无所知的门外汉变成了经验丰富种植能手。

种植紧跟市场需求,打造绿色无公害品牌经过几年的辛勤努力,王强的收入有了明显提高,每个大棚的收入都在2万元以上,但他没有满足,反而将目光投向了更有发展前景的反季节大棚蔬菜种植。

经过调研,他发现反季节蔬菜在各类市场上供不应求,而蔬菜来源只能是大棚种植。

为使大棚里种植的各类蔬菜提前上市并不断供应,他在原来循环种植的基础上,今年又投资20万元、占地30余亩扩建了15个大棚,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高考加分造假手段起底

高考加分造假手段起底

高考加分造假手段起底作者:佚名来源:《高中生·快乐阅读》2010年第01期消失的第一名何川洋原来就读于重庆南开中学文科实验班。

这样的实验班还有一个别称:清北班。

何川洋和田中他们,都是冲击北大、清华的种子选手。

他们是重点中学竞争中的王牌,更是学校荣誉与利益的来源。

所有的手段,都是为了保证这些“品牌产品”顺利进入北大或清华。

而获取加分,只是手段中的一种。

在异常激烈的北大、清华名额竞争中,这早已不算秘密。

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何川洋过得无比煎熬。

这名生于1991年的重庆高考文科第一名,成为重庆官方首次全而调查高考加分造假名单里最具标志性的人物,他的第一名身份很快被人曝光于网络,随即,他担任巫山县招生办主任和组织部副部长的父母也人尽皆知。

自2009年6月24日分数放榜起,这名重庆高考文科第一名的手机就一直关机,这导致当地媒体对他的例行报道与排版首次出现严重失衡。

在高考理科第一名的详细报道及近照旁边,关于何川洋的情况只有班主任对他的评价及他的一张证件照。

除了重庆有关部门联合调查的结果,和之前风传于这座山城的各种造假段子还尚待证实以外,有一个事实是,近几年,重庆考入北大、清华的加分考生比例越来越大。

2008年,北大在重庆招录的22名文科考生中,就有17名获得了加分,其中13名二级运动员,4名民族聚居区考生。

在何川洋的同班同学郎冉冉(化名)眼里,与半个月的隐藏踪迹相反,何川洋是个外向活泼的男生。

作为文科班上不多的男生之一,他平时喜欢和女生在一起疯,来劲时,还大方地给大家跳舞。

他特别喜欢古典诗词,写作文时总爱引经据典,像个“古典文艺小青年”。

学习起来,何川洋则像变了一个人,课堂笔记、课后习题写得极其认真,以至于许多同学都争相拿他的笔记复印。

他的数学好得“不像文科生”,英语则相对弱些,香港大学认为他的英语口语表达处于边缘而弃录,“不是借口”。

郎冉冉说,升上高三后,大家都清楚,班级前10名是冲刺北大的种子选手,他们平时也得到老师更细致的关照,何川洋属于这个队列里的人,只是在高考前没人认为他会成为第一名。

湖南707分文科状元何润琪:寒门难出贵子

湖南707分文科状元何润琪:寒门难出贵子

湖南707分文科状元何润琪:寒门难出贵子今年的高考状元似乎不如往年受瞩目,但我仍注意到了一个出身于湖南乡僻的文科状元——何润琪。

父亲是名普通的钢筋工人,母亲在两年前意外去世,家里条件清苦,幼年的何润琪时常与父母在田间地头度过。

即便如此,他依然在今年的高考中取得了总分707分的好成绩,位居湖南省文科第一,被清华大学录取。

在采访中,我问润琪:你觉得起跑线重要吗?他的回答是:别人到达终点的速度可能比我快,但看过的风景不一定有我多。

这年头,大家都在说“阶层固化”,高举“起跑线”决定论,今天,就来带大家了解一个寒门贵子的故事。

父母是人生路上最重要的引路人自打润琪有记忆开始,父亲就经常从城里买书回来给他。

父亲是名普通的工人,每天凌晨四五点出发去工地,天擦黑才能回到家。

尽管挣钱不易,对于“买书”这件事却从不吝啬,“他给我买很多书,科普、历史、文学类的都有。

”不仅爱给儿子买书,父亲也爱看书,看完后还不忘和儿子讨论一番,“他喜欢读历史,经常在吃饭、洗漱的时候和我说一些历史故事。

”说到这里,润琪对父亲自小的引导充满了感激:“在我小的时候,父亲首先带我接触的是书,往后的很多年里,书于我而言就像‘初恋一般,看书带来的愉悦感是其他事物无法替代的。

”母亲生前,作为一名农妇,除了照顾两个孩子,日常就是侍弄田里的庄稼,得空了便在家做些手工活儿以打发时间。

相比父亲的“精神滋养”,母亲带给润琪更多的是实实在在的生活。

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润琪就跟着母亲下地了,“爸爸忙于工作,田间地头几乎都是我和妈妈去的。

”每当觉得累时,母亲便教导他:要爱每一份劳作,劳作时,不要首先想到它的痛苦。

就这样,在母亲的引领下,润琪早早学会了基本的生活技能,做饭、洗衣服、做农活。

统统不在话下,并乐在其中,因为母亲就是这样的人,她热爱生活,即使是织一件简单的毛衣,也会用心绣上精美的图案。

老师比父母陪伴我的时间更久高一那年,母亲的意外去世,彻底击垮了润琪,那是他人生中至为灰暗的一年。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范例及解析--种菜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范例及解析--种菜

根据下列材料,写一篇作文。

都说中国人有种菜天赋,这话真有道理,小到饮料瓶、塑料管、泡沫箱,大到楼层、露台、小区空地,住房周围边边角角都能被中国人利用来种点绿菜。

从雪域高原哨所,到南海岛礁驻地,战士们自给自足,吃到了时令的蔬菜;远赴南极的骨科医生王征,在中山站成功培植了无土蔬菜,让外国南极考察站的人羡慕不已;武警宁夏总队后勤基地养殖员孙鹏,当兵15年,种菜15年,把昔日的不毛之地,建成占地近2000亩的现代化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到美国帮儿女照看孙辈的中国大爷大妈,在美国很难融入当地文化,种菜可以帮他们打发时间,也算是一种寄托相思的方式。

非洲每年都会因为缺粮食而申请国际援助,大多数人常年挣扎在温饱线上。

中国人去了,手把手的教非洲人怎么种地,不但帮他们解决了吃饭问题,还建了农贸市场。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看法?请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种菜劳动是辛苦的,但劳动又是甜蜜的。

它总是令人一边感到疲惫,却另一边为自己的劳动成果而自豪。

我家门前有一块空地,荒着怪可惜,我提议种菜,这可是纯正的绿色食品。

“种什么菜呢?”我自言自语的说着,脑海里突然闪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主意——西红柿和辣椒。

我和妈妈爱吃西红柿,爸爸爱吃辣椒。

这样以来,爸爸、妈妈和我爱吃的都种上了。

说干就干,我先挖坑,在挖坑的时候,我像狗刨似的“嗞嗞”几下子,一个坑就刨好了。

可是,等我刨还不到一半的时候,我就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

妈妈看到我这样,便笑着说:“你还是拿小锄挖比较省力。

”听了妈妈的话,我像箭一样往家里奔去,拿了小锄,我心里想:有了这个小东西,我就不怕挖坑了。

我拿起小锄挖了一会儿,我就渴得不行,妈妈一见,递给我一瓶矿泉水,只听“咕咚”“咕咚,一瓶水被我喝得一干二净。

我继续干活,好不容易把坑挖好。

接下来就是种菜苗了。

我和妈妈种西红柿,爸爸种辣椒。

种着种着,我突然发现:我们的是一颗一颗种,而爸爸是两颗两颗地种,这不是比我快多了吗?我于是也准备两颗两颗地种,妈妈制止了我,原来辣椒一次种一颗是因为不易成活,要有备用的才种两颗。

感动中国解说词 不问收获,但问耕耘,最好的资料给最好的自己!

感动中国解说词 不问收获,但问耕耘,最好的资料给最好的自己!

感动中国解说词
他,一个平凡的人,却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了不平凡的人生。

他,不求名利,不问收获,但求耕耘,只为最好的资料给最好的自己。

他,就是我们今天的感动中国人物——XXX。

XXX,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却用一生的时间,深耕在土地上。

他从不计较得失,只为那一份对土地的热爱和责任。

在广袤的田野上,他挥洒着汗水,也播撒着希望。

他的生活并不富裕,但他的精神世界却异常丰富。

他深知,只
有耕耘,才有收获。

于是,他默默地付出,无怨无悔。

在他的努力下,那片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结出了累累硕果。

他的人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轰轰烈烈的伟业。

但他
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人对于梦想和信念的坚守。

他让我们看到,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依然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默默无闻,却用自
己的力量,温暖着这个世界。

XXX的事迹感动了我们,也感动了中国。

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
着我们,去追求更高的目标,去实现更大的梦想。

让我们向XXX致敬,向那些默默付出、无怨无悔的人们致敬!。

2024届高考热点作文素材:教育部官方回应预制菜事件!(事件呈现+话题+金句+精彩点评+相关作文)

2024届高考热点作文素材:教育部官方回应预制菜事件!(事件呈现+话题+金句+精彩点评+相关作文)

2024届高考热点作文素材:教育部官方回应预制菜事件!(事件呈现+话题+金句+精彩点评+相关作文)01事件呈现最新最新消息新华社新华社北京9月22日消息,近期,一些地方“预制菜进校园”话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近日,记者就“预制菜进校园”采访教育部有关司局负责人。

据这位负责人介绍,学校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事关学生健康成长,教育部长期以来会同相关部门,切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严格落实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先后制定实施了《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营养与健康学校建设指南》等制度规定,不断加强对学校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的管理。

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七条规定,学校等集中用餐单位的食堂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供餐单位订餐的,应当从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的企业订购,并按照要求对订购的食品进行查验。

供餐单位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当餐加工,确保食品安全。

这位负责人指出,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学校食品安全,十分关心学生健康成长,广大家长期望孩子在学校吃得既绿色安全又营养健康。

经研究,鉴于当前预制菜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体系、认证体系、追溯体系等有效监管机制,对“预制菜进校园”应持十分审慎态度,不宜推广进校园。

02适用话题1、食品安全社会和谐2、社会责任权力监督3、诚信良心健康4、国家发展社会进步03金句集锦1、食品安全、责任重于泰山(适用话题:食品安全社会责任)2、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适用话题:食品安全人民健康)3、民以食为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关系我国13亿多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须抓得紧而又紧。

(适用话题:食品安全人民健康国家治理)4、以“零容忍”的举措惩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以持续的努力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适用话题:食品安全国家治理)5、食品安全同关注,和谐社会共创建(适用话题:食品安全社会和谐)6、中国食品太不安全啦,想挣钱也不是这办法,政府的管理力度不够(适用话题:食品安全政府管理经济利益)——在校大学生7、有良知的人有责任心和事业心(适用话题:良知责任事业)——苏霍姆林斯基8、技师、医生、教师、画家与作家,就其本身的使命来说,都应该为人民服务(适用话题:使命与责任为人民服务)——托尔斯泰9、这个社会尊重那些为它尽到责任的人(适用话题:社会责任社会担当)——梁启超10、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适用话题:国家和个体)——雷锋11、权力失去监督是祸害,私欲失去控制是灾难(适用话题:权力监督欲望与道德)12、民治国家的政治,倘无人民在后面不断地加以督促与建议,则仍然会逐渐腐化,为政客所利用,为资本家所操纵(适用话题:社会监督人民权力)——李公朴《启人深思》13、真正的舆论是有的,那就是来自群众,来自底层的呼声(适用话题:舆论民心)——冯英子《论“造一点舆论”》04精彩点评1、江西赣州蓉江新区某校为例,多名中小学生家长在社交平台上发布视频,反映当地学校统一配送的午餐存在速度慢、质量差等问题。

60个高考状元背后的真相:苟且的父母,养不出孩子的诗和远方!.doc

60个高考状元背后的真相:苟且的父母,养不出孩子的诗和远方!.doc

60个高考状元背后的真相:苟且的父母,养不出孩子的诗和远方!文/桌子先生1高考成绩出来,是这几天大家最关心的事情了。

今天看到一个视频,江西省文科第一名是一个叫做刘梦的女孩子。

在今年高考中,她考出了674的好成绩,超过一本线106分。

在采访中,刘梦表示,当听到自己获得江西省文科最高分的消息时,还有一瞬间的懵。

虽然预估到自己成绩不错,但这个成绩,应该是超过了她的预想。

在考试结束后,她整理自己的试卷,堆起来的试卷竟然达到了一人高!我以为这就是一个寒窗苦读的故事,结果一个小细节却告诉我们,她能够有今天的成绩,和妈妈的帮助息息相关。

每次女儿考试出现的错题,刘梦的妈妈就会收集起来,然后分类贴好,这并不是简单的工序。

每天刘妈妈花在整理错题上的时间,都有好几个小时。

能够知道错题是什么类型,还能分门别类地整理好,想必刘妈妈本身的知识水平也不低。

以至于了解她的朋友都这样说:你自己都可以参加高考了,你女儿考清华,你可以考北大!刘妈妈此举,不但为女儿的复习和归纳总结节省了很多时间,在无形中也给女儿树立了一个榜样。

她通过言传身教,让女儿知道,自己一直在陪着她成长,她不是只要求女儿努力,而是和孩子一起进步。

这样以身作则的父母,一般都能教育出优秀的孩子。

我见过很多家长,自己成天沉浸在牌桌上,却在孩子放学后就要求孩子马上写作业、上兴趣班;自己每天拿着手机逛淘宝,刷微博,却要求孩子不准玩电脑,不要沉迷网络游戏;自己下班之后只想躺在床上休息,却要求孩子周末也要坚持复习功课。

自己都坚持不了的事情,却苛责孩子一定要完成,这样的教育是最没有说服力的。

2安徽省理科状元董吉洋,很多人以为她是书呆子,靠刻苦攻读才得来如今的成绩。

但她不仅曾经获得了中国奥数竞赛金牌、小提琴专业八级,并且是国际象棋国家二级运动员,而且还是一名运动健将,在网球、羽毛球、长跑等各类比赛中斩获名次。

她因此被称为全能学霸。

而这一切,离不开她父母的栽培。

董吉洋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

真实的中国农村是这样的

真实的中国农村是这样的

北大才子:真实的中国农村是这样的∙正文∙我来说两句(10人参与)扫描到手机2016-02-04 20:10:08来源:新观察家∙手机看新闻∙保存到博客∙∙编者按:本文作者杨仁旺先生曾在2000年以江西永丰文科状元的优异成绩考取北京大学,现为北京市人大附中教师。

本文由作者授权新观察家族公号“新观察传媒”推送,因编辑仓促,推送时漏掉了作者简介,今日于新观察家平台重新推送,并为修正。

故乡农村的裂变,让人不寒而栗杨仁旺北京大学校友,教师我的老家在江西庐陵,这里曾是欧阳修故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这里也曾是革命老区,星星之火,在此燎原。

我生于斯,长于斯,出于对这片故土的热爱,从北大毕业后,我曾满怀着一腔热血,顶着巨大的压力返乡从教,算是对这片热土的一点点反哺。

后来回京工作,故乡依旧萦绕心头,几乎每年春节我都尽量返乡探亲访友。

由于工作的缘故,我最近两年的春节都是在国外度过的,未能回老家和亲人团聚。

今年一放寒假我便匆匆赶回老家,带着孩子走亲访友,共话乡谊,再逛一逛昔日劳作的田野和儿时嬉戏的河流。

其间的所见所闻,让我惊讶于故乡的面貌变化之大,远超我的想象,有些变化,甚至令我感到不寒而栗。

虽然之前我看到过不少“返乡日记”之类的文章,描绘乡村凋敝的凄凉景象,也读过作家梁鸿的《中国在梁庄》这类纪实文学作品,对中国乡村的剧变有一些感性的认知,然而当自己回到故乡,直面家乡的面目全非时,心头依然涌起巨大的悲凉。

一、礼俗秩序崩塌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他的《乡土中国》一书指出中国乡土社会以宗法群体为本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以亲属关系为主轴的网络关系,是一种“差序格局”。

而围绕这一人际关系格局,衍生出的一系列礼节和习俗,建构出了农耕时代的乡村社会图景。

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对农耕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原有的礼俗秩序几近崩塌。

几天前,父亲领着我和在家务农的弟弟一起去山上给已逝的祖辈扫墓。

按照习俗,每年清明和年底,晚辈都要到先人坟前祭拜,供上各种祭品,给坟头铺上新土,再烧些纸钱,以寄托哀思。

感动中国 解说词 不问收获,但问耕耘,最好的资料给最好的自己!

感动中国 解说词 不问收获,但问耕耘,最好的资料给最好的自己!

感动中国解说词不问收获,但问耕耘,最好的资料给最好的
自己!
“感动中国”解说词:不问收获,但问耕耘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力量能够触动人心,让我们为之动容,那就是感动。

《感动中国》作为中央电视台的品牌节目,每年都会评选出十位感动中国的人物。

他们来自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背景,但他们都用自己的方式,为这个社会带来了温暖和力量。

在他们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看到了爱的力量。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什么是奉献,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

他们不问收获,但问耕耘,默默地付出着,为了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他们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一个人的力量虽然有限,但只要心中有爱,就能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他们的精神激励着我们,让我们相信,在这个世界上,善良和正义永远不会被打败。

让我们向这些感动中国的人物致敬,感谢他们为我们带来的温暖和力量。

让我们一起传承他们的精神,让爱的力量在我们心中永远燃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科状元回乡种菜隐瞒的真相从2012年起,一篇《文科状元回乡种菜赚得千万》的新闻被报纸、电视、网络等众多媒体争相报道,这篇新闻的主角郭可江也被当作青年创业的榜样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这里就是郭可江的蔬菜基地,记者来采访时就遇到了很多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参观考察的人。

记者:您是哪里的?游客时利民:安徽省宿州市泗县的。

游客耿启方:安徽阜阳的。

游客时利民:在网上看到郭总的事迹。

游客耿启方:敢做敢想,这点我挺佩服。

游客时利民:很敬佩他的那种决心和勇气。

他就是郭可江。

在媒体的报道和其他人眼中,郭可江年轻,有魄力,满身都是光环。

但随着采访的深入,特别是当记者问到为什么放弃北京生活回家乡种菜的时候,郭可江和他的妻子却突然表现得很反常。

郭可江:说实话,我真的不想谈这个事情,甚至我不想想这个事情,一想这个事情全是可怕的东西,全是那种折磨难受。

妻子张合庆:很清楚这件事情之后,就感觉从天堂掉入地狱一样。

这件事情已经在郭可江和他的妻子张合庆心里埋藏了三年多,连家人都不知道。

当郭可江的哥哥听到这件事时,竟然惊讶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哥哥郭可敬:不知道。

俺家里人都不知道。

他咋挺过来的?母亲许云云:就看他有难处,问他他不说,我再也不问了。

你打着骂着不能说,我就知道儿有难处了。

这件连家人都一无所知的秘密,这次,面对镜头,郭可江不想再遮掩,要把自己真实的经历讲给大家听。

郭可江:我想,既然面对的是全国的观众,我必须说实话,我不想给大家一个不诚信的印象,我不想欺骗大家。

自己之前走了一条错误的路,从内心一直想改正过来,纠正这个错误。

有一天,他们知道了,我希望他们也能理解我,也能原谅我。

那么,郭可江为什么突然说了这样的话?他隐瞒了一件什么事情?在郭可江回乡创业这些光环和荣耀的背后,又尘封着一段怎样的境遇呢?2010年末的一天晚上,正在北京的家里坐月子的妻子张合庆忽然收到了一封令她毛骨悚然的恐吓信。

妻子张合庆:信纸后面印了一个很大的骷髅头。

家里电话啊,家里几口人啊,都有谁谁谁啊,家里是做什么的,地址啊……这些都知道,就写得特别详细。

而更令妻子没想到的是,此时,在北京学院南路附近的这座天桥上,他的丈夫郭可江居然产生了自杀的念头。

郭可江:就想着从这上面跳下去,然后被一辆车赶过去。

跳下去吧,跳下去什么都结束了。

生死一瞬间,妻子给郭可江打来了电话。

听到电话,郭可江如梦初醒,放弃了轻生的念头。

郭可江:不负责任的话,我就会从这个楼上跳下去,不但给我自己的家庭带来很大的伤害,也给别人带来很大的伤害。

恐吓信是谁寄的?郭可江为什么要自杀?这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这是郭可江的老家。

在家乡,郭可江早就是家喻户晓的人物。

2004年高考,他以全县文科状元的优异成绩考入中央财经大学,这在当地轰动一时。

村民王继于:呀,县里村上都知道。

终于又出了个大学生。

小学老师李继爱:这是咱范县有名的学生,范县的文科状元,有名啊。

这更让郭可江的家人感到无限荣光。

母亲许云云:给老师,给家长,给我吧,给这个母亲也算争个光了。

大哥郭可敬:家里人都蹦起来了,一说那通知书下来了,心里头都特别高兴。

母亲许云云:你也上了大学了,我以后可熬出来了。

有你这一争光,我可熬出来了,吃苦耐劳,吃的苦再大,我也不嫌难。

可是,到了2011年春节,这个村里人眼中最有出息的郭可江却再一次成为家乡人议论的焦点,因为郭可江和妻子突然放弃了北京优越的工作和生活,要回到农村老家种菜,谁劝也劝不住。

小学老师李继爱:我说,郭可江,咱上那么多年学的目的是啥?就是找个工作。

能在北京工作,何苦到家里种地啊!村民王继于:你一个大学生创业能受得下,两口子都是大学生。

郭可江:胖子,你喊我胖子,以后喊我郭总,知道吧?母亲许云云:那边一录上音……回来后,郭可江天天哄着母亲开心,可是母亲至今还常常偷着抹眼泪,觉得在村里抬不起头来。

母亲许云云:要扑到这儿,就完了。

别说我这一辈子,我儿子这一辈子,下边孙子这一辈子,都叫他这摊子治坏了。

记者:你觉得儿子回农村不光彩?母亲许云云:哎呀,我想着我这儿子以后可有出息了,我也不用管事了,我也不用操心了。

熬来熬去,没想到这儿,怨我这农村人不懂事,没管教好,熬来熬去回农村受这样的罪。

无论周边人怎么不理解,也无论母亲怎么反对,郭可江就是铁了心要在家乡种菜。

郭可江到底在北京经历了什么?他为什么非要回到国家级贫困县的家乡种菜?这又与他要自杀以及妻子收到恐吓信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在中央财经大学的四年中,郭可江是靠资助和打工赚钱完成学业和生活的。

但2006年,还在上大三的郭可江就开始炒股,并且在金融领域崭露头角。

大学同学何海峰:那个时候股市比较好嘛,像我们看准机会了也没钱啊,没本钱啊。

他那个时候就会去跟朋友融资啊,他认准机会了就敢往里面投。

2008年大学毕业后,郭可江进入北京市一家银行工作。

一次,郭可江仅用不到两分钟时间,靠四万元本金,就在一支大家都亏本的股票中赚了两万多元钱。

这在朋友圈里一度被传为美谈。

郭可江:买这只权证的很多人应该都死在里面了,我当时是一个幸运者。

大学同学何海峰:他对机会的把握特别灵敏,分析过后他就会发现某一个可能是机会,某一个可能是陷阱。

大学同学杨光:我见过很多操作股指期货的人,但我觉得他是我见过操作得最好的。

到了2009年初,郭可江干脆辞掉银行的工作,在北京市开了一家理财公司,并用无一失败的股票战绩在一年的时间里就赚到了两百多万元。

2010年3月,在股票生意上风生水起的郭可江又开始涉足期货交易,可这次,郭可江的判断却出现了失误。

一个月时间,郭可江炒股赚来的两百万元钱就全部赔了进去。

郭可江不甘心,在半年多的时间里,他每天都在苦苦等待翻盘的机会,可结果他不仅没能赚回本金,反而把客户的一千多万元也赔了进去。

郭可江:心态上都已经发生变化了,都已经变成了一个赌徒的心态,已经扭曲了,总想着翻盘,越想翻越翻不下去。

直到2010年末的一天,从公司赔钱出来的郭可江带着无限自责和悔意来到这个天桥上想自杀。

而债主也给郭可江的妻子张合庆寄去了一封讨债的恐吓信,妻子这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

郭可江:我觉得给他们讲了之后,只会给他们增加压力,事情也太大了,这是我自己一手造成的,我必须自己扛着。

妻子把郭可江叫回了家。

那天,丈夫的样子让妻子张合庆一辈子都忘不了。

妻子张合庆:他一直在我的印象中就是挺高大,挺有安全感,挺值得依靠的那种人。

第一次看到他有那么脆弱的时候,坐在厕所马桶上,他都把门反锁上,我听到他在里面哭。

郭可江:当时想的就是如果自己赚钱了,把母亲接过去,然后给老婆一个幸福的家。

但是想想,确实给他们带来了不少苦难。

第二天,妻子拿着自己的全部积蓄七万元钱陪着郭可江一起把债主约到一家饭店吃饭。

可债主看到他们拿的七万块钱,笑了。

妻子张合庆:他们就说,你这点钱有什么用啊,还是拿回去吧,根本就没用。

我说,我知道这些钱没用,连还利息都不够,但是我就希望你们给他点时间,我就等于花这些钱买点时间。

他跟我说了一句,你这样跟我说,我根本不会相信的。

一个刚毕业没多久的学生,他能把这个钱挣上还给我?挣一辈子钱也不见得能挣这么多,他也还不上那个债。

最后,万念俱灰的妻子对债主说了这样的话——妻子张合庆:我说你们真的逼得他跳楼的话,我说我就抱着孩子一块儿,就等于我们这一个家全毁到你们手上了。

我当时就这样说的。

郭可江和妻子的真诚打动了债主,对方决定给郭可江一些时间来还钱。

从此,郭可江开始了一场与命运的较量。

郭可江:我相当于与死神赛跑,我跑得过它,我就赢了,我就不会死。

记者:你为什么说叫与死神赛跑?郭可江:欠别人的钱,别人不可能无限期地把时间给我。

把钱能赚回来,能还上,那我就算是胜利了,我不至于把家里人都给拖累了。

如果我赚不了钱,或者这个事情根本就没做成,那我就输了,就等于输给了死神,那我自己就死了。

而这件事,郭可江和妻子没告诉任何人。

2011年春节,他们装着这个压得透不过气的秘密,回到郭可江河南老家过年,却在家里发现了一个能让他们翻身的机会。

郭可江:当时正处于毒豆芽、这些牛奶啊鸡蛋出现问题的时候,如果我能在家里把这块地利用上,这也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好方法。

从北京回来之前也考察过市场,我们穿的衣服、戴的眼镜、买的车,甚至房子,都有它自己的品牌,唯独蔬菜没有品牌。

2011年春节过后,郭可江通过向亲戚朋友借钱和贷款等方式,共筹得三百多万元钱。

还在政府的支持下,先建起了这个占地一千亩的蔬菜大棚。

郭可江:当时虽然没有钱,但流转的都是我们村里的土地,他们租金可以暂时不要,就把这些地方重新组织起来,给自己换了一个新的战场去战斗。

那么,背负着一千多万元外债的郭可江,又是如何在两年多的时间里赚到一千多万,成为当地致富带头人的呢?这里是山东的一家大型蔬菜批发基地。

从每天凌晨三点起,这里就开始人声鼎沸了。

本地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蔬菜都在这里打包装车,批发到全国各地。

2011年3月,郭可江却出现在了这里。

他在基地旁边租了房子,每天凌晨三点准时到这里转悠,一呆就是两个多月。

郭可江来做什么呢?郭可江:来这的目的,一个就是了解全国蔬菜的价格行情,各种蔬菜我们都要了解。

从这能打听到全国各个地方的种植技术。

每一种蔬菜在这里都是信息的一个汇聚点。

两个多月的时间里,郭可江在这里详细了解了各种蔬菜的市场行情和种植技术,这让郭可江对自己要干的事情信心更足了。

2011年5月,郭可江回到河南省范县老家,在自己的蔬菜大棚里种起了蔬菜。

而郭可江的菜园很快就在当地及周边出了名,他也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

村民黄香雪:人家郭可江能干,大家伙都光想发家致富,这老人啦,妇女啦,年轻人,小伙儿啦,都有个活儿干干。

小学老师李继爱:这个村的老少妇女不出去打工的,全部都到他那菜园里去劳动赚钱。

2011年冬,郭可江的这些蔬菜成熟了,他带着蔬菜到北京扩大销路。

而此时,郭可江手里周转的钱已经不多了。

员工葛培进:还要支付高额的水电费、房租,还有员工的开支。

当时困难的时候,连六十块钱的小宾馆我们都不舍得住。

屋漏偏逢连夜雨,2011年冬天,由于连日的雨水,很多蔬菜有了病害。

郭可江:雨水特别大,我们棚内积水很多,冬天水蒸发很慢,很湿很潮,西红柿、黄瓜这种又容易得病,一湿就得病了,我们又不用农药。

结果,两个棚的西红柿烂掉很多,损失了二十多万。

可就在这样的情况下,郭可江却做出了一个令大家深感意外的决定,免费赠送五百箱价值将近十万元的蔬菜。

还没赚多少钱就要往外送十万元的蔬菜,员工们都很诧异。

员工高少鹏:郭总是怎么想的?就觉得很心疼。

员工李传坤:你送出去菜,连一块钱的成本都收不回来。

把这些菜销售出去的话,还能换一部分钱。

员工葛培进:我们当时就觉得郭总有点打肿脸充胖子,因为员工在店里面吃住都成问题了,他还这么大方地去送这些菜。

2012年初,郭可江不但没有听取大家的意见,反而将这五百箱蔬菜运到北京的一些住宅小区,大张旗鼓地赠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