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气压环境下的大空间温度均匀度模拟方法研究

合集下载

物理实验技术的实验环境的调控与优化的低真空与高真空环境模拟装置的设计与制作方法

物理实验技术的实验环境的调控与优化的低真空与高真空环境模拟装置的设计与制作方法

物理实验技术的实验环境的调控与优化的低真空与高真空环境模拟装置的设计与制作方法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物理实验在研究和应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实验环境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对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精确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满足不同领域物理实验的需求,低真空与高真空环境模拟装置应运而生。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低真空环境模拟装置的设计与制作方法。

在物理实验中,有些实验需要在较低的气压下进行,这就要求我们设计和制作出能够模拟低真空环境的设备。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使用低真空泵将实验装置中的气体抽尽,然后控制泵的进气量和泵速来控制实验环境中的气压。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加热实验装置来加速气体分子的运动,从而达到更快的疏气效果。

在设计和制作低真空环境模拟装置时,我们还需要考虑到材料的选择和密封性能的要求。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高温耐压的材料来制作真空室,以防止气压过高导致设备破裂。

此外,对于较精密的实验,我们可能需要考虑使用可调节气压的装置,以便更好地控制实验条件。

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高真空环境模拟装置的设计与制作方法。

在一些需要更高真空度的实验中,我们需要设计和制作出能够模拟高真空环境的装置。

与低真空模拟装置相比,高真空装置设计和制作的难度更大,要求更高。

高真空环境下,气压非常低,需要采取更加精密的方法来控制和调节实验环境。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使用分子泵或离子泵来抽尽实验装置中的气体,从而实现高真空环境的模拟。

此外,我们还需要考虑到真空室的密封性能和材料的选择,以确保实验装置在高真空条件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设计和制作高真空环境模拟装置时,我们还需要注意减少外界气体的污染和干扰。

因此,通常会在实验室中提供一个净化系统,以过滤和去除空气中的杂质和微生物。

总结起来,物理实验技术的实验环境的调控与优化是非常重要的。

低真空与高真空环境模拟装置的设计与制作方法是保证实验环境稳定性和准确性的关键。

通过合理选择和利用不同的装置和控制方法,我们可以实现对实验环境气压的调控和模拟,进而获得更准确和可靠的实验结果。

调压室设计中压力均匀分布的数值模拟

调压室设计中压力均匀分布的数值模拟

调压室设计中压力均匀分布的数值模拟为了确保调压室内的气体压力能够均匀分布,需要进行数值模拟来优化调压室的设计。

本文将介绍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来实现调压室内的压力均匀分布,并提供一些优化建议。

首先,我们可以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进行数值模拟。

该方法可以模拟流体流动和压力分布,通过求解控制方程来获得流场的各个参数。

在这个任务中,我们需要关注压力分布。

为了进行数值模拟,首先需要获取调压室的几何模型,并设置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

边界条件包括进气口和出气口的压力和流速,以及调压室壁面的摩擦阻力。

初始条件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来设置,例如设定初始压力分布。

在进行数值模拟之前,需要确定一些关键参数,如调压室的尺寸、进出气口的位置和形状以及进出气口的尺寸等。

这些参数将直接影响调压室内的压力分布。

可以通过试验或经验来确定这些参数的初步数值,并在数值模拟中对它们进行调整以实现压力均匀分布。

进行数值模拟时,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离散化方法和求解器。

离散化方法包括有限体积法、有限元法等,可以根据模型的复杂程度和计算资源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求解器的选择则取决于所采用的离散化方法,常用的求解器有SIMPLE算法、PISO算法等。

在进行数值模拟之后,我们可以通过计算结果来评估调压室内的压力分布情况。

一种常用的评估方法是计算调压室内的平均压力和压力梯度。

平均压力可以用来评估压力的均匀性,而压力梯度则可以用来评估流动的稳定性。

如果发现调压室内存在较大的压力差或非均匀分布的现象,可以通过调整调压室的几何参数或优化进出气口的设计来改善。

为了获得更准确的数值模拟结果,还可以考虑引入某些流动改善设计措施。

例如,在调压室内增加导流板、调整进气口和出气口的位置或角度,或增加适当的扩散器和缩流器等。

这些措施可以改善气流的流动路径,优化压力分布。

在进行优化设计时,还应考虑安全性和经济性。

调压室内的压力分布应满足相关的安全标准和要求,同时要尽量减少设备和材料的成本。

环境试验箱温度偏差、均匀度分析及修正探讨

环境试验箱温度偏差、均匀度分析及修正探讨

环境试验箱温度偏差、均匀度分析及修正探讨发布时间:2023-02-03T00:49:21.336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18期作者:杜桂强[导读] 环境试验箱主要用于模拟物品贮存及使用环境来检测物品的环境适应性,杜桂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安徽省合肥市230000摘要:环境试验箱主要用于模拟物品贮存及使用环境来检测物品的环境适应性,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环境试验箱内环境参数与试验箱设定值可能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偏差,但若试验箱内的实际环境参数与设定值偏大过大或箱内均匀度指标不好,则对物品的检测结果有着显著的影响。

因此,本文通过一种测量试验箱温度偏差及均匀度的一种方法,进而得出试验箱偏差的修正措施。

关键词:环境试验箱:温度偏差;修正引言:环境试验箱可以模拟物品贮存及使用、工作时现场的周围环境,常常用来研究种或多种环境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影响产品质量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温度、湿度、气压等。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环境试验箱的应用已经从原来的军工产品逐渐扩展的民品领域,如汽车、手机等。

有数据表明,温度是影响产品质量的最重要环境因素,因此对温度试验箱的温度偏差及均匀度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1、试验箱偏差及均匀度指标变差的原因分析1.1 设备部件老化试验箱长期使用,风机、管路、冷凝器、传感器、电缆及控制模块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自身出现性能下降,这样会造成试验箱的参数失真,间歇性故障,有效试验空间内温度偏差、均匀性、波动性都会变大。

1.2 偶发性故障试验箱由制冷、制热、箱体、控制、传感、冷却等多个系统组成,非常复杂。

日常试验中会如果某一部件出现故障,会造成试验箱内温度失控甚至无法工作。

经验表明,服役8年以内的试验箱故障多以偶发性故障为主。

1.3 试验箱工作环境及人为操作的影响试验箱工作场所环境因素对试验箱性能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比如高湿环境会加速器件老化,试验箱性能下降;温度、光辐射、气压、磁场也会对试验箱性能造成一定影响。

高低温环境模拟系统中稳定舱压问题的研究

高低温环境模拟系统中稳定舱压问题的研究

高低温环境模拟系统中稳定舱压问题的研究随着新能源开发及应用,现代能源需求和技术的发展,现代工业快速发展,使得现代工业面临着由于高低温环境模拟系统而产生的舱压的稳定性问题。

高低温环境模拟系统中,舱内空气压力受外界环境条件影响,因此,稳定舱内空气压力非常重要。

舱内空气压力稳定性是高低温环境模拟系统的一个重要技术参数,它关系到舱内空气的稳定性,也决定了系统的安全性。

因此,高低温环境模拟系统中稳定舱内空气压力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首先需要弄清楚高低温环境模拟系统模拟的是什么环境。

高低温环境模拟系统的模拟环境可分为室内模拟环境和室外模拟环境。

室内模拟环境下,温度变化较小,但室外模拟环境温度变化比较大,因此,对于室外模拟环境中稳定舱内空气压力的研究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其次,针对高低温环境模拟系统中舱内空气压力稳定性,我们可以采取各种技术改造措施,以提高舱内空气压力的稳定性。

包括:先,考虑到舱内空气压力的变化,可以采用高效的排气系统,通过调节排气阀来实现排气系统的合理控制;其次,可以采用真空罐技术来改善舱内空气压力的稳定性;再次,采用精密的气体测量技术,来监视舱内气体组成,以保证舱内空气压力的稳定;最后,可以采用智能控制技术,通过自动感知、计算和调节,以达到最佳的舱压稳定性。

此外,建设一个基于计算机的模拟软件系统,也可以更好地研究高低温环境模拟系统中舱内空气压力稳定性的问题。

这种软件系统可以模拟不同的环境条件,并能够模拟出不同的状态,以评估给定系统中舱内空气压力稳定性的可能性。

最后,要想有效地解决问题,必须建立相关标准。

要求高低温环境模拟系统中舱内空气压力必须符合一定的技术参数,以保证舱内空气压力的安全性。

通过上述研究,我们可以做出以下结论:高低温环境模拟系统中稳定舱内空气压力的问题,需要采取各种技术改造措施,以达到安全性的要求;另外,还需要建立一个计算机模拟软件系统,来评估舱内空气压力的状况,从而确保舱内空气压力的安全性。

气象学中的气候变化模拟方法研究

气象学中的气候变化模拟方法研究

气象学中的气候变化模拟方法研究引言: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热点话题,对我们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预测气候变化的趋势,气象学家采用了各种模拟方法。

本文将介绍气象学中常用的气候变化模拟方法,并探讨其优点和限制。

物理模型方法:物理模型方法是气候变化模拟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基于数学和物理方程组,将大气、海洋、陆地等要素的相互作用纳入模型中,通过模拟数值求解的方式,预测未来气候的变化趋势。

这种方法需要大量的物理数据,并且需要高性能的计算机来进行模拟计算。

其中最著名的模型是气候研究领域中广泛使用的CMIP模型。

物理模型方法能够全面考虑气候系统的各个要素,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靠性。

统计模型方法:统计模型方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气候变化模拟方法。

它通过分析历史天气数据的统计特征和趋势,建立数学模型来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中小尺度气候变化的研究,如局部气候的年际和季节性变化。

统计模型方法通常涉及多元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统计方法。

然而,由于气候系统的复杂性,统计模型方法对于预测全球范围内的长期气候变化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数据驱动方法:数据驱动方法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种气候变化模拟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气象学家利用大量的观测数据,并应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来构建模型和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

数据驱动方法不要求严密的物理原理,而是通过计算机处理数据的方式,自动学习和发现数据中的规律和模式。

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更好地捕捉到气候系统中的非线性和复杂性。

综合方法:除了单一的模拟方法之外,一些研究者还采用了综合方法,将多种模拟方法相结合,以提高气候变化预测的准确性。

例如,将物理模型方法和数据驱动方法结合起来,将物理模型的精确和数据驱动的灵活性相结合,从而得到更全面和准确的预测结果。

此外,一些研究还尝试通过集合预测来减小模拟方法的不确定性。

综合方法的研究仍处于发展阶段,但已经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成果。

低气压室内环境传热传质的数值模拟

低气压室内环境传热传质的数值模拟

低气压室内环境传热传质的数值模拟陈宁;廖胜明;饶政华【摘要】Considering human's respiration capacity and component, the RNG k-s turbulent model was developed to study the heat and mass transfer of indoor air in the hypobaric atmosphere. Distribution feature of temperature, velocity, O2 concentration and CO2 concentration was discussed. Body 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btained by empirical formula. The results show that with the decrease of pressure, the convection heat transfer tends to be weak, causing the temperature to slightly increase, while CO2 concentration increases with the decrease of O2 concentration. But raising the supplied air-flow speed helps to exclude CO2 and hence indoor air quality. Body 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under mix convection has gentler trend than that under forced heat convection.%在考虑人的呼吸量及呼吸成分的前提下,采用RNGκ-ε流模型对低气压室内环境的传热传质进行数值模拟.对不同大气压下房间内的温度场、流场、氧气及二氧化碳气体的分布规律进行讨论,并对人体对流换热系数与经验值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当大气压降低时,空气流速变化很小,房间的对流换热减弱,在稳定状态下温度略有上升;CO2体积分数增大,O2质量分数下降;但增加房间送风速度可以更好地排除CO2,有利于改善室内空气品质;混合对流时人体表面的对流换热能力减弱,减弱的趋势比强迫对流换热的小.【期刊名称】《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3(044)001【总页数】9页(P388-396)【关键词】低气压;RNGκ-ε流模型;传热传质【作者】陈宁;廖胜明;饶政华【作者单位】中南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流程工业节能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083;中南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流程工业节能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083;中南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流程工业节能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K124在低气压热环境研究中,有1个特殊的研究对象——青藏铁路客车。

高温低压以及流速与压强实验的创新与改进

高温低压以及流速与压强实验的创新与改进

高温低压以及流速与压强实验的创新与改进高温、低压、流速与压强相关的实验在科研和工程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

从汽车发动机设计到飞机机身强度测试,这些实验都需要精确的数据来支持理论模型和工程设计。

传统的实验方法往往存在精度不高、操作复杂、成本高等问题。

为了提高实验数据的精度和可靠性,很多研究者都在探索和改进高温低压以及流速与压强实验的方法。

本文将探讨有关这一领域的创新与改进,以期能够在相关领域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高温低压实验方法的创新高温环境下的实验需要考虑到温度对材料性能的影响,而低压环境下的实验则需要考虑流体在稀薄气体状态下的流动特性。

高温低压实验方法的创新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1.1 高温环境模拟技术传统的高温实验往往需要采用炉子或者高温箱来模拟高温环境,但这种方法存在温度分布不均匀、耗能大、时间长等问题。

近年来,有研究人员尝试采用激光加热、电子束加热等技术来模拟高温环境,通过控制激光或电子束的功率和位置,可以实现局部高温的精确控制,从而提高了实验的精度和效率。

1.2 低压流动实验方法的创新低压环境下流动的实验通常需要采用真空室或者气密实验室来模拟低压条件,但由于真空设备成本高昂、操作复杂,以及真空度不易控制等问题,许多研究者都在探索新的实验方法。

一些研究者尝试采用微纳米技术来制备微尺度的通道或者管道,通过精密控制微流体的流动和温度,可以实现对低压流动的准确控制。

一些新型的气体流体传感器的出现也为低压流动实验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这些传感器可以实现对稀薄气体流动特性的高分辨率检测,为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提供了保障。

二、流速与压强实验的改进流速与压强实验是工程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实验方向,它涉及到流体力学、热力学、材料性能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传统的流速与压强实验往往采用直接测量或者间接测量的方法,然而这些方法通常存在精度不高、响应速度慢、受环境影响大等问题。

改进流速与压强实验方法一直是研究的热门课题。

2.1 新型传感器的应用近年来,随着MEMS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传感器被应用到流速与压强实验中。

密闭空间内气体温度快速均匀的方法

密闭空间内气体温度快速均匀的方法

密闭空间内气体温度快速均匀的方法
在一些实验室、工厂、仓库等密闭空间中,由于空气流通性差,空气温度不易均匀,会影响到实验、生产等工作的精度和效率。

下面介绍几种快速均匀密闭空间内气体温度的方法。

1. 增加通风口:在密闭空间内增加通风口,可以加强空气的流通,使空气温度更加均匀。

通风口应该设置在空气流动不受阻碍的位置。

2. 使用空气循环机:空气循环机可以将空气迅速均匀地循环,
使密闭空间内气体温度更加均匀。

空气循环机应该放置在密闭空间中央位置,以便于发挥最大效果。

3. 均匀加热:可以在密闭空间内设置加热器,将加热器分布在
密闭空间内不同位置,以达到快速均匀加热的效果。

加热器的选择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4. 使用步进式加热法:步进式加热法可以将密闭空间内气体温
度均匀升高。

具体步骤为:先将加热器开到一个较低的温度,等待一段时间后再将加热器温度升高,反复进行,直到达到所需温度。

5. 利用遮挡物:在密闭空间内利用遮挡物挡住通风口或阻挡空
气流动,可以使空气温度更加均匀。

遮挡物应该设置在空气流动不受阻碍的位置。

总之,通过增加通风口、使用空气循环机、均匀加热、步进式加热法或利用遮挡物等方法,可以快速均匀地调节密闭空间内气体温度,使实验、生产等工作更加精确和高效。

大气中微小气候尺度风场的观测与模拟研究

大气中微小气候尺度风场的观测与模拟研究

大气中微小气候尺度风场的观测与模拟研究大气是地球上重要的自然组成部分,其变化对气候、天气以及人类生活产生着重要影响。

而大气中的风场是大气运动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其对大气的输送、混合以及能量传递等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气象学领域,对大气中微小气候尺度风场的观测与模拟研究已经成为热门话题。

大气中的微小气候尺度风场是指空间尺度相对较小的大气风场,其垂直和水平尺度通常在几十米到几千米之间。

与大尺度气候和天气系统相比,微小气候尺度风场的观测和模拟更加复杂和困难。

由于尺度较小且涉及的物理过程复杂多样,传统的气象观测手段往往无法满足要求。

因此,研究人员不断尝试新的技术和方法来观测和模拟微小气候尺度风场。

在微小气候尺度风场观测方面,主要依赖的是现代化的气象雷达技术。

雷达是一种能够探测大气中散射回波的仪器,通过测量和分析回波的属性,可以揭示大气中的风场信息。

气象雷达的应用推动了微小气候尺度风场观测的发展,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来源。

此外,还有气象探空、微风杆和气象卫星等观测手段也有助于微小气候风场的观测研究。

而在微小气候尺度风场的数值模拟方面,由于物理过程的复杂性以及计算能力的限制,模拟微小气候尺度风场一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传统的数值模式,如大气环流模式和天气模式,通常具有较大的网格尺度,无法准确模拟微小气候尺度风场。

因此,研究人员利用更高分辨率的数值模式,如云-嵌合模式和大气边界层模式,来模拟微小气候尺度风场。

这些模式能够更好地表征小尺度的物理过程,提高模拟结果的准确性。

微小气候尺度风场的观测与模拟研究不仅对于气象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还对其他领域的研究产生了广泛影响。

例如,对微小气候尺度风场的深入研究可以为农业、建筑、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科学依据。

在农业方面,了解微小气候尺度风场的特点有助于合理规划农田,提高农作物的生长效益。

在建筑方面,准确模拟微小气候尺度风场可以为建筑设计提供参考,避免风险和风灾。

火星车低气压无风热环境模拟试验技术

火星车低气压无风热环境模拟试验技术

火星车低气压无风热环境模拟试验技术
李振伟;罗纪;韩放;高庆华;王晶
【期刊名称】《航天器环境工程》
【年(卷),期】2018(035)004
【摘要】为模拟火星车工作时所处大温差、低气压环境,文章以自主研制的调温热沉系统和压力控制系统为依托,实现试验容器热沉系统温度在-135~27℃间任意快速调节,均匀性优于±5℃;试验容器内气体压力控制值与目标压力值之差在±10 Pa 之内.在国内首次完成无风环境下的火星车温控模拟舱验证试验,为火星车热分析模型修正以及后续火星车有风热环境试验提供了参考.
【总页数】6页(P382-387)
【作者】李振伟;罗纪;韩放;高庆华;王晶
【作者单位】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北京 100094;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北京 100094;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北京 100094;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北京100094;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北京 10009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V416.5
【相关文献】
1.简谈低气压环境对产品的影响及低气压试验方法标准的应用 [J], 于洋
2.遥感相机热环境模拟试验设计与加热功率的确定 [J], 李积慧
3.真空热环境模拟试验技术概述 [J], 崔修斌;张呈波
4.运输包装件低气压振动模拟试验方法 [J], 陈志强;尹兴;魏娜;杨林
5.空间相机热环境模拟试验的探讨 [J], 韩双丽;孙同和;卢锷;李积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型空间展开机构常压高低温环境模拟试验系统研制

大型空间展开机构常压高低温环境模拟试验系统研制

大型空间展开机构常压高低温环境模拟试验系统研制张良俊;吴静怡;黄永华;徐世超;刘祎石;徐烈【期刊名称】《航天器环境工程》【年(卷),期】2016(033)004【摘要】为各类大型空间展开机构地面可靠性验证试验提供高低温环境,研制了一种常压高低温环境模拟试验系统。

该系统的保温箱体结构采用内、外框架的结构形式,内、外框架之间的连接采用绝热玻璃纤维增强复合塑料杆,其目的是:在进行大温差高低温交变环境试验时,有助于结构的热边界条件稳定;合理的气流组织布局设计有助于内部高低温环境的快速建立,使温度分布更加均匀;冷热源供给系统可稳定地提供高低温环境建立所需冷量及热量;干燥氮气置换系统可实现高低温环境下的超低露点温度;基于PLC的测控系统对试验系统进行高精度测量及控制。

试验表明,此大型空间展开机构常压高低温环境模拟试验系统能满足型号产品试验过程中对温度范围、变温速率、温度场均匀性及露点温度的要求。

【总页数】6页(P428-433)【作者】张良俊;吴静怡;黄永华;徐世超;刘祎石;徐烈【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上海 200240;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上海市空间飞行器机构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108;上海交通大学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上海 200240;上海交通大学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上海200240;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上海市空间飞行器机构重点实验室,上海201108;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上海市空间飞行器机构重点实验室,上海201108;上海交通大学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上海 2002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273;V416.5【相关文献】1.空间大型可展开天线展开机构设计与分析 [J], 李菡;王朋朋;王波2.一种大型空间展开机构的系统研究 [J], 程刚;丁锋;柴洪友;李志;陈天智3.用于谐波减速器性能试验的空间真空高低温环境模拟试验装置 [J], 米雄伟;周广武;周青华4.高低温环境航天机构力矩特性测试平台研制 [J], 金弘哲;葛明达;王彬栾;赵杰5.大型空间展开机构微重力环境模拟悬吊装置热结构耦合分析 [J], 张良俊;李晓慈;吴静怡;蔡爱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孵化温度均匀度的检查方法

孵化温度均匀度的检查方法

孵化温度均匀度的检查方法
郭均
【期刊名称】《中国家禽》
【年(卷),期】2010(32)12
【摘要】孵化率和雏鸡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孵化温度这一重要因素。

一般认为自动控制的孵化器能为所有胚胎提供均匀一致的孵化温度,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有时温差还比较大。

孵化温度不均匀可造成出雏不整齐的问题,
【总页数】2页(P59-60)
【作者】郭均
【作者单位】安伟捷育种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31.3
【相关文献】
1.低气压环境下的大空间温度均匀度模拟方法研究
2.高温箱式电阻炉温度均匀度校准和测量能力(CMC)评定的方法
3.维C银翘片中马来酸氯苯那敏均匀度检查及其含量检测方法的改进
4.孵化机孵化温度探测方法的改进
5.乌梅丸临床应用进展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0 0年 第 6期 总第 18期 7
低 温 工 程
CRY0GENI CS
No 6 2 0 . 01 S m No 1 8 u . 7
低 气 压 环 境 下 的大 空 间温 度 均 匀 度 模 拟 方 法 研 究
刘 猛 李 骊 王 浚 庞 丽 萍
( 京 航 空 航 天 大 学 航 空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北 京 1 09 ) 北 0 11 ( 中 国航 空 工 业 第 一 飞 机 设 计 研 究 院 西安 h o e p r t r io m iy sm ul to n a bi s a c n t m e a u e un f r t i ain i g
l w t o p r e s e e i o m e t o a m s he e pr s ur nv r n n
A b t a t A e e s r x e i e t la m o h g att d i lto s h g nd l w t mp r t e u- s r c : n c sa y e p rm n a i f rte hih—liu e smu a in i ih a o e e aur
( h i t i rf Is tt o A it nI d sr C r oa o f hn ,X ’ n 7 0 8 , hn ) T eFr r at n tue f va o n ut op rt no i a i a 1 0 9 C ia sA c i i y i C
t e u fr i . ur ni m t o y
Ke r s:t mp r tr ni r t h g att d n io y wo d e e au e u f miy; ih- l u e e vr nme ; smulto x rm e t o i nt i a in e pe i n
s o d ta h smeh d c n i s r h 0 h we h tt i to a n u e t e5 0 m lw t s h r r su e e v r n n o r aie g o e e a o amo p e e p e s r n io me tt e lz o d t mp r .
L u Me g i n
LiLi。
W a gJ n n u
Pa g L p n n iig
( S h o o eo a t c n ea d T c n lg , e igU i r t o eo a t sa d A t n uis e ig 10 8 C ia c o l f rn ui S i c n e h o y B i n nv s y f r ui n s o a t ,B in 0 0 3, hn ) A c e o j e i A n c r c j
间低 气 压 下 温 度 均 匀 性 的 技 术 难 题 。
关 键 词 : 度 均 匀度 高 空 环 境 温 模拟 试 验
中 图 分 类 号 :B 6 T 63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0 1 ( 0 0 0 -0 3 4 10  ̄5 6 2 1 ) 60 3 - 0
织 方案 , 采用正 升压 式 空气制 冷技术 , 大 空间的 高空模 拟舱 内进 行 了试验研 究。试 验结 果表 明该低 在 气压 环境 下的 大空 间温度 均 匀度 模 拟技 术能 够使 大 空间 内的 常压 温度 均 匀度 达到 2℃ 、 压 低 温 温 低 度均 匀度 达到 1℃ 、 压 高温温度 均 匀度达 到 12℃ , 于 中 国国 家军 用标 准要 求 , 而 解 决 了大 空 低 . 优 从
摘 要 : 空 环 境 模 拟 中 一 个 重 要 的 试 验 指 标 是 低 气 压 条 件 下 的 高 低 温 温 度 均 匀度 模 拟 , 了 达 高 为 到 中 国 国 家 军 用 标 准 相 关 要 求 , 出采 用 阶 梯 式 全 面 孔 板 、 合 风 道 和 内置 大 面 积 冷 板 组 合 式 气 流 组 提 混
n fr t i l t n i o am o p e e p e s e e vr n n .I r e o s tsyt e m i tr t n a d o i io miy smu a i n lw t s h r r sur n io me t n o d rt aif h l a sa d r fCh . o i y n a, a n v ]e pe i e t lm eh d wa r vd d, ih a o td a ldd rt p o e p ae,m it r n u k o e x rm n a t o s p o ie wh c d pe a e -y e p r lt x u e wi d d c a d lr e a e o d p ae . Co bni h i erg r t n tc n l g n a g —r a c l lt s m i ng t e a rrfie ai e h oo y,i c n s tsy t e h g nd lw e o t a aif h i h a o t m- p r t r n fr i smulto i a i l w t s h r p e s r e vr n n . Th e pei e t l e u t e au e u i m t i o y a in n b g o amo p e e r s u e n io me t e x rm n a r s l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