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温度对尸体变化的影响
第十二章 尸体剖检
![第十二章 尸体剖检](https://img.taocdn.com/s3/m/11ac501052d380eb62946dcd.png)
四、尸绿
尸体腐败一般开始于大肠,主要是肠内 尸体腐败一般开始于大肠, 细菌引起,通常死亡1天后出现腹部膨胀。 细菌引起,通常死亡1天后出现腹部膨胀。 死亡1---2 死亡1---2天后在右下腹的皮肤上出现绿色 斑块,称尸绿。 斑块,称尸绿。
死后24-48小时 死后24-48小时,腐败气体的硫化氢与血红 小时, 蛋白合成硫化血红蛋白, 蛋白合成硫化血红蛋白,或与血液中的铁结合成 为硫化铁,透过皮肤呈绿色,称为尸绿, 为硫化铁,透过皮肤呈绿色,称为尸绿,一般最 早出现于尸体右下腹部, 早出现于尸体右下腹部,经3-5日后逐渐扩展到 全腹、胸部和全身。 全腹、胸部和全身。
五、尸臭
腐败细菌分解肠道内的蛋白质,产生以硫 腐败细菌分解肠道内的蛋白质, 化氢和氨为主的腐败气体,从口、 化氢和氨为主的腐败气体,从口、鼻、肛 门排出,具有尸体特有的腐败气味, 门排出,具有尸体特有的腐败气味,称尸 尸臭通常从死后第2---3天开始产生。 臭。 尸臭通常从死后第2---3天开始产生。
八.各器官的检查 (一)从啄角开始剪开口腔、食管和嗉囊,注意粘膜的 从啄角开始剪开口腔、食管和嗉囊, 变化和嗉囊内食物、分泌物的量、性状。 (二)横剪鼻孔前的上颌,挤压鼻部,检查其内容物。 横剪鼻孔前的上颌,挤压鼻部, (三)检查心包腔,心外膜、心肌、心房、心室、心内 检查心包腔, 膜的变化。 肺:颜色和质地, 肺:颜色和质地,有无结节或其他炎性变化。 肝:颜色、大小、质地、表面,有无坏死灶,结节, 肝:颜色、大小、质地、表面,有无坏死灶,结节, 肿瘤等。
法医学之死后变化
![法医学之死后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1dd10ac20c22590102029dd6.png)
死后变化人个体死亡后,各器官、组织和细胞的功能逐渐消失,尸体受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等内外因素的影响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称为死后变化(Postmortem changes)。
由于死后变化使尸体呈现的特有征象,称为尸体现象(Postmortem phenomena)。
死后变化和尸体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过程,随气温、湿度、空气流通情况以及死者体质、死因等情况的不同而异。
尸体内外环境因素,既可以加速尸体现象的出现,又可以减慢或终止其发生和发展。
因此,在分析和评价尸体现象时,必须充分考虑尸体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作用。
尸体现象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1. 法医学把尸体现象当作死亡的确证,出现了早期尸体现象后才允许尸体剖检、埋葬、火化。
2. 尸体现象的出现和发展,在时间上具有相对的规律性,据此可推测死后经过时间。
3. 根据尸斑的特殊颜色有时能推断死亡原因,如提示某些中毒。
4. 尸体痉挛,可以判断死亡当时的特殊姿势,有助于判断自杀与他杀等。
5. 根据尸斑分布情况及尸僵程度,有助于发现死后体位变动情况,提示尸体曾否被移动。
6. 有些尸体现象容易与生前病理变化相混淆,如自溶与变性、坏死,皮革样化与生前挫伤,尸斑与皮下出血等,应予以鉴别。
有的死后变化可以使生前改变明显化,但多数死后变化会破坏生前损伤或病变以及正常结构。
因此,尸体冷藏,延缓和防止死后变化的发生和发展是必要的,尤其是无名尸体。
尸体现象大致按一定的时间顺序显现。
根据死后尸体现象出现的早晚,将其分为早期尸体现象和晚期尸体现象两大类。
早期尸体现象(early postmortem phenomena)是指人体死亡后24小时内所发生的尸体变化。
包括肌肉松弛、角膜混浊、皮革样化、尸冷、尸斑、尸僵、尸体痉挛、自溶及自家消化等。
晚期尸体现象(late postmortem phenomena)是指死亡24小时以后出现的改变。
包括毁坏型和保存型两类,前者有尸体腐败、霉尸、白骨化;后者包括木乃伊、尸蜡、泥炭鞣尸和浸软。
柯南侦探原理详解30柯南与僵尸现象
![柯南侦探原理详解30柯南与僵尸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8e47b99fb9d528ea81c77922.png)
汉墓女尸
• 古尸不腐的奥秘 •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的发掘,在我国的考古界 算得上惊人的发现,在世界考古学史上,也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这是因为,时隔2000多年,墓室 的女主人――一位贵夫人的尸体保存得格外完好 ,特别是女尸,在刚刚发掘出来时,皮肤还有弹 性。那么,古人是采用何种办法,从而使古尸保 存得这样完好呢?
尸体僵硬
3、尸体僵硬的机理: 关于发生尸僵的原因, 多数人认为,人死后之所要发生尸僵 现象,是由于死后机体组织缺氧,体内有氧代谢停止,肌肉中三 磷酸腺苷的合成下降乃至终止,而分解仍有继续,使其含量不断 减少。因为肌肉只有在足量的三磷酸腺苷存在时,才能保持弹性 柔软状态,如其含量减少乃至消失,则使肌肉收缩并变得僵硬。 到尸体腐败开始的时候,肌动凝蛋白分解才使得僵硬的尸体得以 缓解。
早期尸体现象:
1、尸冷
人死后,产热停止而散热仍继续,尸体逐渐变冷。 尸冷快慢的影响因素: a、内因:年龄、身体状况、死因。 一般身强体壮的成人、肥胖者、破伤风等人死前发生强烈的痉 挛以及急性传染病、败血症及急性热性死者,尸体温度下降慢; 而小儿、老人、瘦弱者以及慢性消耗性疾病死者,则尸温下降 较快。尸体的穿着、铺盖、棉被等是否单薄也有影响。一般衣着 单薄的在死后3—4小时内尸体的温度就和环境温度相一致。 b、外因:尸体和环境的温差越大,则尸冷的进展越快。 体格一般的成人尸温在室温的环境中,平均每小时下降0.5摄氏 度。如果环境温度低(2——6摄氏度),则每小时下降1摄氏度, 如果环境温度高达40摄氏度,则不发生尸冷。
分子简式A-P~P~P, 式中的A表示腺苷, T表示三个,P代表 高能磷酸基,“-” 表示普通的磷酸键, “~”代表一种特殊 的化学键,称为高 能磷酸键。
尸体僵硬
4、影响尸僵的因素: 外界环境: 温度高则尸僵出现早,消失也早;反之,则尸僵 出现迟,消失也迟。 水分多,湿度大的环境中,尸僵发生缓慢。 个体差异:肌肉发达的健康人尸僵出现较缓而程度 强,持续时间也长;男性尸僵一般比女性明显;老 人、小儿尸僵出现较早而程度弱,持续时间也短。 死因:死前肌肉有痉挛者,如破伤风、士的年中毒 、急性热性病、有机磷农药中毒、异烟肼中毒者, 尸僵出观早而强;毒蕈中毒、败血症、全身衰弱者 ,尸僵出现迟而弱。
简述死后尸体的变化过程
![简述死后尸体的变化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98ecccc9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18.png)
简述死后尸体的变化过程死后尸体的变化过程是指人或动物死后,身体内部和外部发生一系列变化的过程。
这个过程主要受到环境、温度、湿度和遗体本身的影响。
以下将从尸体的外观变化、内部组织的变化和分解过程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叙述。
尸体的外观变化:1.死痕:当人或动物死亡后,身体会出现一系列死痕,如死脓、死白、死紫等。
这是由于血液停止循环和氧气供应中断,导致血液在体内堆积,引起的现象。
2.尸体腐败:尸体开始出现腐败现象,皮肤逐渐变黑、变绿,并产生腐烂味。
这是由于细菌通过体内的微小伤口进入尸体,转化分解尸体中的有机物质的过程。
3.膨胀:由于细菌产生的气体在尸体内积聚,使尸体体积膨胀,尤其是在暖湿环境下更为明显。
这时尸体通常会出现腹胀、面部肿胀等现象。
4.溃疡和脱落:随着腐败的进行,尸体的组织开始变得松软,皮肤上会出现溃疡和水泡,甚至开始脱落。
尸体的内部组织变化:1.器官衰竭:当人或动物心脏停止跳动后,氧气和养分的供应中断,各个器官逐渐丧失功能。
2.细胞坏死:由于氧气供应中断,细胞无法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逐渐发生坏死,导致细胞结构破坏。
3. 紧张肌肉僵硬:死后的几个小时内,由于钙离子聚集导致肌肉僵硬,称为 rigor mortis。
随着时间的推移,肌肉逐渐松弛。
4.内脏分解:腐败过程中,细菌会进一步侵蚀内脏器官,导致器官组织分解。
尸体的分解过程:1.坏死:尸体从头部、胴体到四肢逐渐发生坏死,由外而内进行。
这是由于体内细胞结构的破坏和分解。
2.腐烂:随着细菌的作用,尸体开始腐烂。
首先是软组织开始分解,随后是骨骼和坚韧组织的分解。
这个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气体和液体。
3.长虫:在潮湿环境中,尸体上会产生各类蛆虫、蚂蚁等生物,它们通过吞食腐烂组织来获取营养。
总结起来,死后尸体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包括了外观变化、内部组织的变化和分解过程。
了解这个过程对于法医学、刑事侦查以及遗体处理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通过尸体现象判断死亡时间
![如何通过尸体现象判断死亡时间](https://img.taocdn.com/s3/m/4bb8ec75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e7.png)
如何通过尸体现象判断死亡时间尸体现象是指在人体死亡后,躯体会出现特定的生理和化学变化现象。
这些变化可以提供线索,帮助判断死亡时间以及了解死亡过程的某些细节。
尸体现象的出现是由于机体停止新陈代谢活动和细胞死亡引起的。
在死亡后的一段时间,尸体会经历一系列变化,包括颜色变化、僵硬、腐败等。
这些变化可以用来推测死亡时间、死亡方式以及尸体暴露在环境中的时间。
通过观察尸体现象,法医学专家可以分析尸体的腐败程度、温度变化以及内脏器官的状况等信息。
这些信息与死亡时间紧密相关,可以帮助刑事调查人员了解案件的时间线索,揭示死者生前的活动情况以及可能的凶手。
尸体现象的发生是死亡过程的必然结果,其变化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环境温度、尸体腐败速度等。
通过研究和观察这些变化,法医学专家可以根据不同的尸体现象推测死亡时间的大致范围。
尽管尸体现象不能提供准确的死亡时间,但结合其他证据,如现场调查、证人陈述和法医学报告,可以综合判断死亡时间。
这种判断是在法医学领域中常用的方法,且准确性较高。
因此,通过观察和分析尸体现象,可以为刑事调查提供重要的线索,帮助了解死者的死亡时间和可能的罪犯。
死腋臭:死腋臭是指尸体在死后产生的特殊气味,通常是由于尸体组织开始分解所产生的。
当尸体开始腐败时,细菌会分解组织产生气体,导致恶臭。
死腋臭的程度和时间与尸体的状态、环境因素等有关。
尸斑:尸斑是尸体在死后出现的暗红色至紫色的皮肤变化。
这是由于死亡后,血液停止循环导致的。
尸斑通常在死亡后数小时开始形成,并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不变。
它的形成和分布可以帮助判断死亡时间和尸体的姿势。
___:尸僵是指死亡后肌肉僵硬的现象。
它是由于死后肌肉内的蛋白质凝固导致的。
___通常在死亡后几小时开始出现,持续时间取决于温度和尸体的状况。
尸僵的程度可以提供关于死亡时间的线索。
这些常见的尸体现象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来判断死亡时间,并在法医学和刑事调查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通过尸体现象判断死亡时间的方法介绍如何基于尸体现象来判断死亡时间,包括观察和分析尸体现象的步骤和技巧。
动物尸体剖检技术
![动物尸体剖检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cad6dc20c850ad02de8041e7.png)
动物尸体剖检技术一、尸体剖检概述动物尸体剖检是运用病理解剖知识,通过检查尸体的病理变化,来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
剖检时,必须对病尸的病理变化做到全面观察,客观描述,详细记录,然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科学分析和推理判断,从中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病理解剖诊断。
(一)尸体剖检的意义尸体剖检是运用兽医病理学知识检查尸体的病理变化,来诊断和研究疾病的一种方法。
病理解剖学的研究主要依靠这种方法,在临床实践上则经常应用这种方法对病畜进行死后诊断。
尸体剖检的意义有以下三方面。
1.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质量。
在临床实践中,通过尸体剖检,可以检验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及时总结经验,提高诊疗质量。
2.尸体剖检是最为客观、快速的畜禽疾病诊断方法之一。
对于一些群发性疾病,如传染病、寄生虫病、中毒性疾病和营养缺乏症等,或对一些群养动物(尤其是中、小动物如猪和鸡)疾病,通过尸体剖检,观察器官特征病变,结合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调查等,可以及早做出诊断(死后诊断),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3.促进病理学教学和病理学研究。
尸体剖检是病理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的实际操作技术,是研究疾病的必需手段,也是学生学习病理学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一条途径。
随着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和一些新畜种、新品种的引进,临床上常会出现一些新病,老病则可能发生新变化,给临床诊断造成一定的困难。
对临床上出现的新问题,或新的病例进行尸体剖检,可以了解其发病情况,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应采取的防治措施。
尸体剖检,常按一定的目的进行。
按剖检目的不同,尸体剖检分为诊断学剖检、科学研究剖检和法兽医学剖检3种。
诊断学剖检的目的在于查明病畜发病和致死的原因、目前所处的阶段和应采取的措施。
这就要求对待检动物的全身每个脏器和组织都要做细致的检查,并汇总相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只有这样,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
科学研究剖检以学术研究为目的,如人工造病以确定实验动物全身或某个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规律。
死亡时间的推断
![死亡时间的推断](https://img.taocdn.com/s3/m/de84988cd4d8d15abe234e97.png)
死亡时间的推断早期尸体死亡时间推断一、根据尸温推断死亡时间环境温度低于体温时,体表热量以辐射和传导的方式散失,最后尸温降到与环境温度相同。
尸温的下降具有一定的规律,并且尸温的测量方法简便易行,因此被广泛用于推断死亡时间。
(一)尸体温度的测量尸体表面温度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
尸体内部温度随外界环境温度不同而发生变化的速度相对较慢,其变化规律与死后经过时间相关性较好。
因此,尸体内部温度常被用于推断死后经过时间。
目前许多法医学者都以检测脑室、肝及直肠温度的方法来推测死亡时间。
直肠温度能较好的反映尸体内部温度,测量直肠温度操作又相对简便,因此,直肠温度常作为尸体内部的核心温度(core temperature)用于推断死亡时间。
●直肠温度测量方法:将温度计插入尸体肛门15cm,插入时温度计应尽量远离骨盆后壁,以避免骨盆壁温度较低而造成误差。
●肝脏温度的测量方法:从尸体右肋下缘切一小口,插入温度计达肝表面。
(二)死亡时的尸体温度直肠温度在活体间有一定差异,不同人直肠温度可波动在34.2~37.6℃之间,平均36.9℃。
直肠温度受盆壁静脉血流的影响较大。
此外还有昼夜体温差、环境温度、体质健康状况、某些药物、年龄、性别、情绪状态及死亡原因等因素的影响,在测量直肠温度推断死亡时间时应考虑到这些因素。
(三)尸体冷却规律人体死亡后,组织细胞并未立即死亡,细胞代谢仍可持续一段时间,表现为死后直肠温度并未立即下降,而呈一个短暂的平台期(plateau)。
当环境温度低于尸温时,尸体温度逐渐下降直至达到环境温度。
尸体直肠温度下降规律遵循一定的曲线,表现为在短暂的平台期后,散热过程最初较缓慢,逐渐加快并达到最大速率,最后再次变慢,直至达到环境温度,其整个过程呈反S形曲线。
(四)根据尸冷推断死亡时间的原则及方法根据尸温下降速度推断死亡时间的方法较多,国内外学者曾根据各自的研究推导出不同的计算公式,由于所处的环境状况及考虑的影响因素各不相同,因此计算方法也存在差异。
狗死了多久身体会僵硬
![狗死了多久身体会僵硬](https://img.taocdn.com/s3/m/190c190c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54.png)
狗死了多久身体会僵硬当我们的宠物狗不幸去世时,这常常是我们生活中最为悲痛和心碎的时刻之一。
在面对失去爱宠的痛苦时,我们可能会担心关于狗死亡后身体的变化。
一个常见的问题是,狗死了多久后身体会僵硬。
本文将探讨这一问题并提供相关信息。
在开始讨论之前,首先要了解的是狗死亡后发生的生理变化。
人和动物的尸体在死后经历一系列变化,这被称为腐败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蛋白质开始降解,细菌和酵素对尸体进行分解,从而导致身体逐渐变得僵硬。
人们普遍称这种现象为“僵硬死后痉挛”(rigor mortis)。
这是因为尸体的肌肉开始变硬,无法再灵敏地运动。
然而,尸体僵硬的时间会因多种因素而有所不同,其中包括环境温度、动物种类和体型等。
大多数情况下,狗死亡后身体会在数小时内开始变得僵硬。
一般来说,僵硬开始于死亡后的2至6小时内,并在接下来的24至48小时内达到高峰。
然后,僵硬逐渐减弱并最终消失。
然而,对于小型犬来说,它们的身体可能会比大型犬更快变得僵硬。
这是因为体型较小的狗的新陈代谢速度更高,加速了尸体的腐败过程。
相反,大型犬由于体型较大,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发生相同的变化。
此外,环境温度也会对僵硬的时间产生影响。
在较低的温度下,尸体的变化速度会减慢,导致僵硬的发生较晚;而在较高的温度下,尸体的变化速度会加快,尸体可能更快地开始变得僵硬。
需要注意的是,僵硬死后痉挛并不是唯一的死后变化。
在尸体开始僵硬之前,还会发生其他许多生理改变。
这些变化包括眼球凝固、体温下降和腐败过程的开始。
这也是为什么对于宠物狗的处理,尽早请专业人员进行妥善安排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
总之,狗死亡后身体开始变得僵硬通常发生在死亡后的数小时内。
对于大多数狗来说,僵硬会在24至48小时内达到高峰,并逐渐减弱消失。
然而,不同的因素,如动物种类、体型和环境温度等,都可能导致这一时间范围的差异。
在面对宠物狗的去世时,请及时与专业人员联系,以便处理尸体并为您和您的家人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安慰。
简述死后尸体的变化过程
![简述死后尸体的变化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d9a6c038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a9.png)
简述死后尸体的变化过程死后尸体的变化过程人的一生是有始有终的,每个人都会经历生老病死的过程。
当人死后,尸体会经历一系列的变化过程,这也是生命结束后自然界的一种规律。
本文将简述死后尸体的变化过程。
死亡是人的心脏停止跳动,意识消失的瞬间。
当心脏停止跳动后,血液不再被心脏推动,开始在血管中滞留,这个过程被称为贫血。
由于缺乏氧气供应,细胞在短时间内会开始自行分解。
约在数小时后,人体也会出现僵硬,这被称为死后肌肉僵硬。
接下来的数小时,尸体会经历一个酶解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身体的细胞会自行释放酶,开始分解自身。
这个过程是由于细胞分裂停止,供氧中断,导致细胞无法存活所引起的。
酶解过程中,尸体的运动组织会出现分解,表现为组织色素释放、周围组织融合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尸体会开始腐烂,这个过程被称为腐败。
在这个过程中,尸体会被腐败细菌所侵食,细菌会分解尸体中的有机物质并产生恶臭。
腐败过程中,尸体会经历四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是新生物阶段,这个阶段发生在死亡后的几分钟到几小时之间。
在这个阶段,尸体会出现体表青紫、冷却和僵硬等症状。
第二阶段是肿胀阶段,这个阶段大约出现在死亡后1到3天之间。
在这个阶段,尸体会开始膨胀,这是由于细菌分解尸体组织产生气体所致。
尸体会变得膨胀,并发出一种特殊的气味。
第三阶段是溃烂阶段,通常出现在死亡后4到10天之间。
在这个阶段,尸体的肌肉、器官和组织会被腐败细菌分解,产生大量液体和气味。
尸体会呈现黑暗、流质和粘液状。
最后一个阶段是骨架阶段,这个阶段通常出现在死亡后几个月到几年之间。
在这个阶段,尸体的肉体已经几乎完全分解,只剩下骨架。
温度、湿度和环境条件对骨架的分解速度有很大影响。
总结来说,死后尸体会经历贫血、死后肌肉僵硬、酶解、腐烂等阶段。
这是一个复杂而不可逆的过程,每个人都会经历。
对于人类来说,死亡不仅仅是生命的终点,也是自然界中万物消逝的自然规律之一。
正因如此,我们应该珍惜生命,珍惜每一天,并为我们存在的意义负责。
太平间空调设计
![太平间空调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ece91e2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b2.png)
太平间空调设计一、引言太平间,即丧尸安置室,是一个用于安置尸体的特殊房间。
太平间的温度和湿度控制对于尸体保存和遗体处理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太平间空调设计的相关问题。
二、太平间空调的重要性在太平间中,尸体的保存需要维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
适当的温度和湿度可以延缓尸体的腐败,保持其完整性,为后续的遗体处理提供条件。
因此,太平间空调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2.1 温度控制太平间的温度应该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一般在0-4摄氏度之间。
这个温度范围可以有效地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减缓尸体的腐败速度。
同时,低温还可以减少异味的产生,提供一个相对清洁的环境。
2.2 湿度控制太平间的湿度控制也非常重要。
湿度过高会导致尸体腐败加速,同时也容易滋生细菌和霉菌,影响环境的卫生状况。
因此,太平间的湿度应该保持在相对较低的范围内,一般在60%-70%之间。
三、太平间空调设计要考虑的因素在进行太平间空调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3.1 外部环境太平间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会直接影响空调系统的设计。
例如,炎热潮湿的气候需要更强大的制冷能力和湿度控制能力,而寒冷地区则需要更好的保温性能。
3.2 太平间规模太平间的规模也是决定空调设计的重要因素。
规模较大的太平间可能需要更多的空调设备来实现均匀的温湿度控制。
3.3 空调系统的可靠性太平间空调系统的可靠性非常重要,一旦出现故障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
因此,选择高品质、可靠的空调设备是必要的。
3.4 能耗和运行成本太平间空调系统的能耗和运行成本也需要考虑。
合理的能耗控制和运行成本管理可以降低太平间的运营成本。
四、太平间空调设计方案根据以上考虑的因素,我们提出以下太平间空调设计方案:4.1 温湿度控制系统采用先进的温湿度控制系统,能够精确控制太平间的温度和湿度。
系统应具备自动调节功能,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实时调整温湿度参数。
4.2 制冷系统选择高效制冷设备,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太平间的温度降至适宜范围。
制冷系统应具备自动化控制功能,能够根据温度变化智能调节制冷功率。
法医病理学知识点整理
![法医病理学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6f261c275727a5e9856a6187.png)
绪论法医病理学(forensic pathology)是研究与法律有关的伤、残、病、死及死后变化的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目的是为案件的侦查或审判提供医学证据。
法医病理学是运用相关的医学专业知识解决有关暴力性和非暴力性死亡的死亡征象、死亡原因、死亡方式、死亡时间、死亡地点、个人识别,以及致伤物的推断和确定的法医学分支学科第一节法医病理学的研究内容一、法医病理学的研究内容及科研模式(一)法医病理学的研究内容①暴力性死亡②非暴力性死亡③涉及医疗纠纷的死亡④工、农业生产中因事故造成的中毒死或其他伤亡⑤被采取强制措施的人员死亡⑥危害公共安全的烈性传染病的死亡⑦吸毒死亡⑧实施人工流产或非法堕胎的死亡⑨其他可能涉及法律问题的死亡。
二、法医病理学尸体检验及其相关法律制度(一)法医病理学尸体检验1.确定死亡原因死因是指导致死亡的某种具体外部因素或自然性疾病。
确定死因的一个重要前置规程是区别暴力性死亡与非暴力性死亡2.判断死亡方式是指导致死亡的暴力行为方式。
3.推断死亡时间死亡时间是指人体死亡后经历的时间,即自人体死亡到尸体检验时所经过的时间,也称为死后经过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
4.推断损伤时间法医病理学上的损伤时间是指从受伤到死亡所经历的时间。
5.推断和认定致伤物6.损伤和疾病的关系7.个人识别8.为解决医疗纠纷提供证据9.其他问题由于案件的需要,有时需根据尸检所见结合现场勘查和案情调查,重建案发当情况,即现场重建三、法医病理学检验鉴定注意事项(一)系统全面尸体剖验作出客观、正确、科学的鉴定意见之关键,系统解剖应要求坚持剖开三腔(颅、胸、腹腔)(二)详尽肉眼观察(三)准确判断病变(四)正确提取检材法医病理学的检材,不仅取内脏组织器官需做组织学检查,而且还需要提取供毒物分析和各类物证检验使用的各种各样的检材五、法医病理学档案及标本管理(一)档案管理包括法医病理学鉴定书、委托合同、案情记录、现场勘验记录、尸体解剖记录、照片、声像材料等。
兽医基础 模块1病理基础 项目3尸体剖检及病料送检
![兽医基础 模块1病理基础 项目3尸体剖检及病料送检](https://img.taocdn.com/s3/m/cda78834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d8.png)
项目三尸体剖检及病料送检任务一尸体剖检的目的和注意事项知识点一:尸体剖检的目的尸体剖检是诊断动物疫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正确掌握和运用这一方法可以达到正确诊断、迅速扑灭疫病的目的。
知识点二:尸体剖检的准备工作1.剖检时间:畜禽死亡后应尽早进行解剖,以防止尸体出现死后变化,造成识别病变的困难。
死后超过24_h的尸体(尤其在夏天),易腐败分解,一般失去剖检意义。
2.尸体剖检的地点:最好在有一定设备的病理解剖室进行。
要特别严防由于尸体剖检而造成的疫病传播。
3.剖检用具:尸体剖检可用专门的病理剖检器械进行,其中包括剥皮刀、检查刀、手术剪、肠剪、板锯和斧头等。
需要做病理组织学检查时,要准备5%—10%甲醛液或95%酒精作为固定液。
4.剖检人员的防护:剖检人员(2—4人),可根据具体条件戴好手术帽、手套,穿上工作服、胶靴。
剖检完毕需要用0.1%新洁尔灭或2%来苏儿洗涤和消毒手指,如手遗留有恶臭味,可先用0.5%高锰酸钾液浸洗;衣物可用煮沸或蒸汽消毒;地面先用水洗,再用生石灰撒布或用3%—4%臭药水消毒。
器械用具先用水洗,再煮沸消毒或浸入5%来苏儿溶液中消毒。
对于可疑为炭疽等烈性传染病,严禁随便剖检,可采用其他诊断方法确诊。
5.尸体和污物的处理:可按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执行。
6.填写病理剖检报告书:在剖检时,对尸体的病理变化应该有记录,边检边记录。
如确有困难,可以在剖检后迅速追记。
知识点三:尸体剖检的注意事项尸体剖检的注意事项⎩⎪⎪⎨⎪⎪⎧了解病史自我防护意识病变的切取尸检后的处理⎩⎪⎨⎪⎧衣物和器材尸体场地单选题1.需要做病理组织学检查时,要准备________的甲醛液或95%酒精作为固定液。
( )A .5%—10%B .3%—5%C .7%—10%D .5%—15%2.死后________h 的尸体,易腐败分解,一般失去剖检意义。
( )A .24B .12C .6D .83.搬运尸体时,特别是搬运________、开放性鼻疽等传染病尸体时,要用浸透消毒液的棉花团塞住尸体的天然孔,并用消毒液喷洒尸体后方可运输。
人体死后腐烂过程
![人体死后腐烂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bf9ec390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2b.png)
人体死后腐烂过程在人体死后,腐烂过程是一种生物化学变化的自然现象,是由微生物的侵蚀和各种化学反应共同引起的。
这一过程通常经历多个阶段,包括新鲜阶段、腐烂阶段和干燥阶段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人体死后腐烂过程中涉及到的主要阶段。
1. 新鲜阶段新鲜阶段是腐烂过程的开始阶段,通常在死亡后的几小时内发生。
在这个阶段中,血液不再循环,细胞膜透性丧失,细胞内的酶活性导致细胞自溶。
此时,身体开始变得僵硬,即所谓的尸硬现象;此外,死者的体温也逐渐下降至与环境温度相近。
2. 腐烂阶段腐烂阶段是腐烂过程中最明显、最引人注目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细菌和真菌类微生物开始侵蚀尸体,导致组织变软并产生恶臭。
气象条件、环境湿度和尸体所处的环境都会影响该阶段的持续时间和强度。
同时,尸体的颜色也会发生变化,常常呈现出灰色、蓝紫色或黑色。
3. 干燥阶段当腐烂过程达到一定程度后,尸体会逐渐进入干燥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细菌和真菌类微生物会继续侵蚀尸体并消耗残余的水分。
同时,气味会逐渐减弱,尸体也会逐渐干燥变得脆弱。
在干燥阶段末期,尸体通常会蔓延微生物,并最终分解成骨骸。
在人体死后腐烂过程中,上述阶段可能会因环境条件、死者身体状态和其他因素而有所变化。
然而,腐烂过程总体上是一个自然的生物化学现象,它揭示了死后尸体的生物降解过程和大自然中物质的变化规律。
这一过程也提醒人们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的过程,同时也深刻反映了时间和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腐烂过程是一个充满谜团和神秘的过程,它让我们更加瞭解了生命的无常和大自然的规律。
在人体死后腐烂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循环,也看到了死亡的必然。
这一阶段的变化和规律让我们深思生命的宝贵和时间的珍贵,同时也让我们对人体、自然和生命变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法医学在水下溺亡尸体鉴定中的挑战与技巧
![法医学在水下溺亡尸体鉴定中的挑战与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4d7323ac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2a.png)
法医学在水下溺亡尸体鉴定中的挑战与技巧在水下溺亡尸体鉴定中,法医学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溺水案件的发生频率较高,对于警方和法医而言,正确而迅速地鉴定溺水死亡的原因和时间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水下溺亡尸体鉴定的挑战,并介绍一些在这个领域中使用的技巧。
一、水下溺亡尸体鉴定的挑战水下溺亡案件的复杂性使得法医学在鉴定过程中面临一系列挑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挑战:1. 尸体的水位浮力变化:当人体溺水后,尸体往往会因为水的浮力作用而上浮。
这种浮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并可能导致尸体移动或改变姿势。
这使得法医在确认死因和时间时面临困难。
2. 水中腐 decomposition 蚀:水中的细菌和微生物会加速尸体的分解过程,造成尸体腐烂和变形。
这使得法医提取和分析尸体的组织和液体样本更加困难。
3. 无法准确测量时间:与陆地上的尸体鉴定不同,在水下溺亡案件中很难准确测定尸体的死亡时间。
水中的温度、流动性以及其他环境因素都会影响尸体的腐败速度,从而使时间鉴定变得复杂。
二、水下溺亡尸体鉴定的技巧在面对上述挑战时,法医学采用了一些特殊的技巧来进行水下溺亡尸体的鉴定。
1. 现场勘察:在水下溺亡案件中,现场勘察至关重要。
法医需要考察水域的深度、水流的情况、发现尸体的位置等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确定尸体被水流推动的轨迹以及溺水的可能原因。
2. 尸体回收:水下溺亡尸体回收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专业潜水人员配合法医将尸体稳妥地从水中取出,并进行保护,以避免进一步破坏或污染。
取样时,法医需要遵循严格的操作规程,以最大程度地保留与案件相关的证据。
3. 尸体保存:鉴定水下溺亡尸体时,尸体的保存至关重要。
法医需要将尸体送至实验室,采取各种方法控制腐败过程,例如低温冷藏或使用化学防腐剂。
这样可以保证在分析和鉴定过程中得到更准确的结果。
4. 尸体解剖:尸体解剖是水下溺亡案件鉴定的核心步骤。
法医通过解剖分析尸体的组织损伤情况、水中吸入物和其他特征,以及查找溺水的可能迹象。
遗体防腐的方法
![遗体防腐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bf7501f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7c.png)
遗体防腐的方法
遗体防腐的方法
1.冷冻防腐
冷冻防腐是最常用的防腐措施,主要是把身体放入低温环境中,降低微生物的活动,保持尸体的完整性和形态。
一般来说,在-50°C 的温度下,尸体可以保存半年多,且微生物的活动不会发生明显变化,微生物的分解程度也不是很快。
2.常规防腐
常规防腐是指通过控制尸体温度、湿度、空气流量、气味和紫外线等外部因素来延长尸体保存期限和增强尸体形态保存的方法。
3.化学防腐
化学防腐是指在冷冻防腐和常规防腐的基础上,使用各种化学添加剂,如阿拉比菲、甲基红和偶联剂等,通过抑制微生物的活动来改善尸体形态的防腐方法。
4.物理防腐
物理防腐是通过采用火焰灭菌、紫外线灭菌、超声波灭菌等物理方法来消毒尸体表面,防止微生物的油及增殖,保持尸体的完整形态。
尸体的尸斑与死亡时间的推断
![尸体的尸斑与死亡时间的推断](https://img.taocdn.com/s3/m/2201b89d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18.png)
尸体的尸斑与死亡时间的推断尸体的尸斑是指尸体在死亡后由于血液的凝固和沉积产生的一种特殊现象,通过观察和分析尸斑可以对死亡时间进行推断。
下面将分析尸斑的形成原因以及如何通过尸斑推断死亡时间。
一、尸斑的形成原因尸斑是由于死亡后血液在体内没有循环,被重力作用下逐渐渗出致皮下组织引起的。
一般来说,死亡后2-4小时内,尸斑初显,4-8小时后达到明显水平,12-24小时进一步显著。
下面将具体介绍尸斑形成的过程。
1. 血液的凝固:当人死亡时,心脏停止跳动,血液逐渐凝固。
由于血液中含有红细胞和血浆,这些物质在凝固后会自然分离出来。
2. 重力的作用:由于死亡后没有心脏的泵血作用,以及重力的作用,血液会从高处逐渐向低处渗出,并在皮下组织中积聚。
3. 压迫作用:尸体在死亡后往往处于特定的体位,当尸体某一部位受到压迫时,血液就无法逐渐渗出和积聚在该部位下方的皮下组织。
二、通过尸斑推断死亡时间通过观察和分析尸体的尸斑,可以推断出死亡时间的大致范围。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推断方法。
1. 尸斑的颜色变化:尸斑的颜色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改变。
初期的尸斑呈红色,说明死亡时间较短;随着时间的推移,尸斑会逐渐变为紫色或暗红色;在24小时后,尸斑颜色会逐渐变为青紫色,这时常称为绿褪斑。
根据尸斑的颜色变化,可以推断出死亡时间的大致范围。
2. 尸体的体温:温度是影响尸斑形成和变化的重要因素。
通过测量尸体的体温,可以初步推断出死亡时间的范围。
一般来说,死亡后的第一个小时,尸体的体温下降较快;之后,体温下降的速度逐渐减慢。
根据尸体的体温变化,可以推断出死亡时间的大致范围。
3. 尸斑的硬度和压迫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尸斑会逐渐变得硬实,并且对压迫会有反应。
在死亡后的早期,尸斑较为松软,对压迫不太敏感;随着时间的推移,尸斑逐渐变得硬实,并对压迫有明显的反应。
通过观察和触摸尸体的尸斑,可以初步推断出死亡时间的范围。
综上所述,尸体的尸斑是通过死亡后血液凝固和沉积所产生的一种现象。
尸温下降规律
![尸温下降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503f1c7f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e2.png)
尸温下降规律尸温是指人体死后体温的变化。
一般来说,人体死亡后,体温会逐渐下降,这是因为死后身体的新陈代谢停止,导致体内热量无法再生产,而外界的温度会不断将体温带走。
尸温下降规律是指尸体体温下降的特点和规律。
尸温下降的速度和方式与多种因素有关,如环境温度、尸体大小、尸体质量、尸体表面暴露程度等。
一般来说,尸体的温度下降速度最快的阶段是在死亡后的头几个小时,这个阶段被称为“快速冷却阶段”。
在这个阶段,尸体的温度会快速下降,通常每小时下降约1-1.5摄氏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尸体的温度下降速度会逐渐减慢,进入“缓慢冷却阶段”。
在这个阶段,尸体的温度每小时下降约0.5-1摄氏度。
在正常室温下,大约经过6-12小时左右,尸体的温度会降至与环境温度相等。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尸体的温度下降速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慢,但并不意味着尸体的温度会一直下降。
在尸体温度下降到与环境温度相等之后,尸体的温度会保持相对稳定。
这个阶段被称为“稳定阶段”。
在这个阶段,尸体的温度不再下降,直到尸体开始腐败。
尸温下降规律的认识对于法医学和刑事侦查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尸体体温的测量和分析,可以推断出死亡时间和死者在死亡前的活动状态。
然而,尸温下降规律并不是一个精确的指标,因为尸体的温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环境温度的变化、尸体的保存方式等。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其他相关证据,如尸斑、尸硬、尸僵等,来综合判断死亡时间。
尸温下降规律是指尸体体温下降的特点和规律。
它是法医学和刑事侦查中重要的参考指标,可以用来推断死亡时间和死者在死亡前的活动状态。
然而,尸温下降规律并非完全准确,需要综合考虑其他相关证据来做出判断。
法医对低温尸体的鉴定与分析
![法医对低温尸体的鉴定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2f6e19c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68.png)
法医对低温尸体的鉴定与分析低温环境下尸体的保存和分解过程与常温下有所不同,这对于法医进行尸体鉴定和分析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法医对低温尸体的鉴定与分析的方法和技术。
一、低温尸体的保存情况低温环境下,尸体的腐败过程相对较慢,因为低温能够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
此外,低温还会造成尸体脱水,细胞组织变得脆弱,但也能够有效地阻止腐败味道的产生。
二、低温尸体的鉴定1.温度测量法医在对低温尸体进行鉴定时,首先需要测量尸体周围的温度。
通过测量环境温度可以判断尸体是否暴露在低温环境中,以及时间的长短和温度变化的情况。
2.身份鉴定法医通过尸体的指纹、牙齿、DNA等特征进行身份鉴定。
在低温条件下,指纹的保存相对较好,法医可以通过照片比对或指纹识别系统来确定死者的身份。
牙齿和DNA的鉴定也是常用的方法。
3.伤害鉴定低温条件下,尸体的创伤痕迹相对较难观察和分析。
法医需要借助显微镜等工具来检查尸体上的伤口,并结合现场调查和其他相关证据来分析伤害的原因和性质。
4.尸斑鉴定低温条件下,尸体的尸斑形成相对较慢,且形态较为不规则。
法医需要仔细观察和测量尸斑的形态、颜色和位置,并与病理学、解剖学等知识相结合,确定尸斑的形成时间和死者死亡时间。
三、低温尸体的分析1.温度调查法医可以通过低温环境温度的调查和记录,与尸体的温度相结合,判断死者遭遇低温的时间和情况。
对低温尸体的病理学变化进行详细的观察和分析有助于掌握尸体的保存情况和时间长度。
2.尸体解剖和组织分析通过对低温尸体进行解剖,法医可以观察和分析尸体的组织变化。
低温会导致尸体的肌肉紧缩、组织脱水和骨骼变得脆弱,法医需要注意细致地观察这些变化,并进行必要的组织样本采集和分析。
3.化学分析低温环境下,尸体中的化学物质和代谢产物的保存情况也与常温有所不同。
法医可以通过对毒物、药物等的化学分析,结合尸体的保存情况和死者的相关背景信息,判断可能的中毒原因或死亡原因。
四、低温尸体的挑战与前景相比常温尸体的鉴定与分析,低温尸体的处理和研究面临更多的技术挑战和复杂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标签:尸体,尸首 ] 推测死亡时间会比真实的早吗?
假如是八小时前死的,会推测为六小时吗?
谢谢
问题补充 2009-09-30 14:27
大家的意思好像是说不会推测为六小时前死,而会推测为十小时前死的是吗?那这时候尸体比正常情况下的更僵硬吗?谢谢了,请说明白些匿名 回答:5 人气:5 解决时间:2009-09-30 14:36
尸体的衣着和覆盖物对尸体冷却也有一定的影响。裸露的尸体则冷却较快,而衣着或覆盖物较多、较好的尸体则冷却较慢。曾经有这样一个案例:有人在12月自缢身死,身着羊皮袍子。在其死亡后对其尸体进行检查,发现其胸部、腹部皮肤尚有余温,而裸露在外面的手、面部等己与外界温度接近。在尸体冷却的过程中,尸体各部位的冷却速度并不是同步的。尸体的尖端边缘部位都比躯干部位冷却得快,尸体的表面又都比内脏冷却得快。
提问人的追问 2009-09-30 14:24
温度高了尸僵出现早?推测死亡时间会比真实的早是吗?回答人的补充 2009-09-30 14:29
可以这么理解。但是在法医司法鉴定中 ,尸僵不是判断死亡时间的唯一依据。还要参考尸冷、尸斑、尸体痉挛、胃内食物消化程度等,以及其他信息综合判断。
在法医学上一般不用尸体冷却这一尸体现象来确定死亡,因为法医学上认为体温降至20℃或20℃以下可确定死亡,而即使在最有利于尸冷的条件下,尸体温度要降至20℃或20℃以下,一般也要需要10~12小时。在这样长的时间里,其他能确定死亡的尸体现象,如尸斑、尸僵早已出现。当然这并不是说尸冷这一尸体现象在法医学上没有意义,相反,尸冷下降的规律对于我们推断早期尸体死亡时间具有重要的价值。例如,尸检时,首先测定尸温和环境温度,取得两者温差;然后取得当地气象部门的支持,查清在发现尸体前24小时的温度、风力变化情况,再结合影响尸温下降速度的多种因素,最后根据一些现成的统计表、公式等求得尸温下降可能经过的时间。这可以作为推断死亡时间的一种依据。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影响尸冷速度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利用尸温下降的规律来推断尸体死亡时间,应当结合其他尸体现象和因素
尸体冷却速度的快馒,常常要受到尸体的各种因素及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尸体本身的因素,主要是指死者的年龄、身体状况、死亡原因等。
在一般情况下,儿童和老年人的尸体冷却快,青壮年较慢,刚生下来的新生儿,在死后5~10小时,即可降到与周围环境相等的温度。由于脂肪有保温作用,散热慢,因此,肥胖的尸体比瘦弱的尸体冷却得慢。慢性消耗性疾病、大出血、溺死、大面积烧伤死者的尸体冷却速度快,而猝死、机械性室息死、一氧化碳中毒死的尸体冷却速度就要慢些。
满意答案好评率:0% 你说得很含糊啊。
如果在正常温度下就发现了,但有移动到温度高的地方的话,就没有什么提前或者退后了。
但如果是在温度高的房间被发现的话,那么会推后。因为在正常温度房间的时候,腐烂速度正常。当到了温度高的房间后,就会加快。
而很容易被认为一直都在温度高的地方,那么就会认为只有N天,但若是算上在温度稍低的因素后,腐烂程度就得减慢,会有n+1天。
尸僵的出现,消失以及强弱,是要受到尸体内外各种因素影响的.首先要受到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周围环境温度高,则尸僵出现早,消失也早,反之,则尸僵出现迟,消失也迟.其次要受到自身身体状况的影响.老年人,小儿,体弱者的尸僵因其肌肉不发达,故出现较早,消失也早,程度也不强.婴儿有时在死后10~30分钟即可发生尸僵.
以上这些在法医学鉴定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邦助我们判断是否死后移尸,查明死亡时的原现场,从而帮助我们侦破案件。
肌肉松弛的人死亡后的一种普遍的尸体现象,但是也有例外,也有一些尸体不发生肌肉松弛现象。例如,人在死亡的那一瞬间,灾然发生尸体痉挛。由于在这种情况下全身肌肉立即发生强直收缩,关节不能屈曲,因而不发生肌肉松弛。
外界环境的因素,包括周围环境的温度、衣着或覆盖物的厚薄等情况。尸体周围环境的温度越低,尸热发散越快,尸体冷却也就越快。普通成年人的尸体,在通常室温环境中(16~18℃)在死后的10小时内,平均每小时大约下降1℃,10小时以后下降速度减慢,经过24小时左右,尸温就降至与环境温度基本接近。在冰库或冰雪中的尸体,大约经过1小时,即可完全冷却,时间稍久即可发生冰冻,体内液体能结成冰块,四肢、脑躯干完全冻硬,眼球内液体因冰冻、体积膨胀,致使眼球稍有外突。这种尸体若要进行解剖,应当先进行解冻。在温度高达40~50℃的环境中,尸体温度不冷却,甚至有可能上升,就不发生尸体冷却现象,因而也就不能利用尸温的变化来推断死亡时间。
评价答案
您已经评价过!好:0 您已经评价过!不好:0 您已经评价过!原创:0 您已经评价过!非原创:0 super老大 回答采纳率:10.6% 2009-09-30 14:16 满意答案好评率:0% 在通常情况下,尸僵在死后1~3小时出现,也有的早在死亡10分钟以后或者晚到7~8小时出现的,但一般不会早于10分钟或晚于7~8小时.在特殊的罕见的情况下,也有在死后16~18小时出现尸僵的.尸体肌肉强直一般先出现于数个肌群,经4~6小时扩散到全身,形成尸僵.户僵的发展顺序有上行次序和下行次序之分.在一般情况下,尸僵是从咬肌开始,逐渐发展到颈部,上肢,下肢,这是下行次序;在少数情况下,与此相反,尸僵由下肢向上发展,称为上行次序.在气温适宜,尸体不致很快腐败的情况下,尸僵经过24~48小时或者更长些时间后开始缓解.尸僵缓解的顺序与尸僵形成的顺序相同,即先发生尸僵的肌群先缓解.尸僵的完全缓解多数情况下都发生在死后3~7天.
所以说时间会退后吧。
提问人的追问 2009-09-30 14:19 就是说如果真实是八小时前死的,在高温房间被发现,由于腐烂快,会推测为十小时前死的?
那和僵硬程度的关系呢?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9-30 14:23 时间越长,那么僵硬程度越高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9-30 14:28 一、肌肉松弛
在一般情况下,耳壳、指(趾)端、鼻尖最先冷却,然后是四肢、躯干,最后是腋窝。
在各种情况下研究和检验尸体冷却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测定尸体温度的方法问题。这是谈论尸体冷却的前提。方法不同,结果定然迥异。由于直肠的温度比较稳定,测量直肠温度的操作方法也比较简便,所以一般都是从直肠里面测定尸体温度。在环境不变的1和3小时后测量直肠温度,用测定冷却的方法确定尸体温度的下降速度,可取得良好的结果。
二、尸体温度的下降
有人对北京1030名正常人体温进行统计,结果是:口腔温度平均值为37.19℃,正常范围为36.7~37.7℃;直肠温腋窝温度平均值为36.79℃,正常范围为36~37.4℃。
人体的正常体温,是由体内的产热散热而保持动态稳定的,一般在37℃左右。人死后由于新陈代谢停止,体内不能继续产生热能,而尸体内部原有的热能却仍然通过辐射、传导、对流和水分蒸发等方式不断向外界散发。达就使得尸体温度降低,逐渐变冷,直至与外界温度接近或略低于外界温度。这种尸体现象称为尸体冷却或尸冷。
此外,有的尸体在一定时间内,尸体温度不但不下降,反而处于上升状态,所以有人开玩笑说,人死了也会发高烧。例如,脑炎、流行性脑膜炎、流行性感冒并发肺炎等患者死后,由于细菌、病毒的作用,体内的分解增强,产热活动增加,所以尸体温度暂时可以处于上升状态。又如,日射病患者死后,由于临终时颅内温度升高,神经系统功能发生障碍,其尸体温度要持续一段时间而不立即下降。再如,破伤风、癫痫或者士的宁中毒者,由于死亡前有较长时间的痉挛,体内产热增加,所以死后尸温也会持续上升。
练功夫最讲究的是入静,做到全身上下各关节、各肌肉群都松弛。其实绝对的松弛,是任何活人都做不到的,只有死人才可能做到。人死后,通常出现的第一个尸体现象,就是肌肉松弛,那是绝对松弛,一点都不紧张。
法医上的肌肉松弛,也叫肌肉弛缓,是指人死后,由于神经活功停止,肌张力丧失而出现的全身肌肉松驰、变软的现象。其最主要的和首先的表现,就是面部表情丧失,瞳孔散大,眼微睁,口微张,皮肤失去弹性,全身肌肉普遍松弛,各个关节容易屈曲,四肢能作被动运动,以及小便、精液可能外溢等。
肌肉松弛现象一般可以持续1~2小时,待尸僵出现以后就结束。民间常说:“人都死便了!”就是指的死者经过肌肉松弛后,尸体出现尸僵变硬的状况。凡是经过肌肉松弛阶段的尸体,姿势都基本相同。如果尸体处于仰面平卧状态、则尸体姿势通常是上肢微弯曲,头微倾于一侧,下肢伸直,足尖略向外翻,拇指向掌心弯曲并被其余四指覆盖,手呈半握拳状态。尸体背面如肩部、背部、臀部、小腿后面等柔软而凸出的部位与尸体的衬垫硬面接触后,因死后肌肉松弛而被压成扁平状态,并且不容易恢复原来的凸度。如果凸出部位与花纹的硬面接触,则尸体接触面的皮肤上便可形成与接触物硬面相应的压痕,如草席纹等。这些压痕即使在变动尸体位置后也往往不易消失,只有到尸体腐败时才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