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淳Jun Aoki日本现代建筑设计大师
尚嘉中心市调
上海 · 尚嘉中心
项目定位 从区位角度看该项目坐落于长宁新虹桥涉外商贸中心核心板块, 周边大量的涉外商贸、商务人士,紧邻古北高档生活社区,均 为高端消费人群。 虹桥商圈有别于本市其它商圈、商街,特征是先有 CBD再有商圈。上海·尚嘉中心的建成将为虹桥商 圈高端商业的定位树起一根标杆,将与周边的商业 业态自然形成错位。
业 态 品 牌 世界名品服饰、名表 路易威登、迪奥、普拉达、帕尔鲁帝、 芬迪、劳力士、帝驼、万宝龙、博柏丽
T o s p o r · 同策商业
上海尚嘉中心
业态布局---L1与LG1国际品牌无缝衔接使购物体验连贯流畅
业 态 品 牌 世界名品服饰、名表、银行 路易威登、迪奥、普拉达、帕尔鲁帝、 芬迪、劳力士、帝驼、万宝龙、博柏丽
T o s p o r · 同策商业
上海 · 尚嘉中心
项目亮点---礼宾服务贴心的考虑顾客所需
礼宾处提供的服务有: 婴儿车租借、糖果及气球派送、复印服务、急救箱、信息咨询、失物招领、手机电 池充电、短途行李运送、便利雨衣、餐厅推荐及预订、针线包服务、雨伞租借、便 利湿纸巾服务、轮椅租借、免费WIFI
服务细则: • • • • • 婴儿童车租借1000元押金 轮椅租借1000元押金 雨伞100元押金 雨衣免费发放 湿纸巾免费发放
T o s p o r · 同策商业
上海 · 尚嘉中心
业态布局
业态
•世界名品服饰 •名表
业态
•世界名品服饰 •银行
业态
•餐饮 •服装零售
LG1
L2
L4
LG2
L1
L3
业态
入住品牌 “尚嘉中心”不是一般的专柜、专卖店,而是其LVMH旗下所有奢侈品的集 成店,并吸引其它国际一线名品扎堆入驻。 人流动线 “尚嘉中心”的动线设计简洁流畅,使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更加轻松愉快。
用设计影响日本的9位设计大师和他们的作品
用设计影响日本的9位设计大师和他们的作品日本的设计一直是国际上的佼佼者,也有“设计大国”之称,工业设计、平面设计、建筑设计等都出了不少大家。
本期我们选出9位日本设计大师,他们的设计风格迥异,而且都有着各自的设计理念,但他们同样都在用创造推动日本设计的发展,用创造不断改变我们的生活。
01黑川雅之作为日本建筑和工业造型设计界的代表人物,今年81岁的黑川雅之本身就像是一部活的工业文明发展史。
“生命与性”的哲学理念是他设计的永恒主题,他如同一个诗人,在时间与空间中不断探索,寻找着人类灵魂的栖息地。
他对日本的设计美学总结出《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素、假、并、气、间、微、秘、破,及其背后反映的日本文化。
代表作品K-gom系列办公用品黑川雅之所创立的品牌K-gom系列办公用品,是有着40年历史的室内装饰橡胶制品公司,拥有多年橡胶形成技术,不仅得到许多日本大赏,而这一系列背后也富有许多意义。
IRONY R 系列这是黑川雅之最著名的设计之一,设计师将日本山形铸造具有600年历史的传统铸铁技术,赋予了崭新的现代表达,汇聚了日本众多优秀匠人的智慧与心血。
02原研哉原研哉,日本中生代国际级平面设计大师,一直活跃在设计领域,在重视 '物' 的设计的同时,还重视 '事' 的设计。
原研哉有一套自己独立且成熟的设计理念,从日常生活的再设计(RE-DESIGN)再到“白”和“无亦所有”,每一种理念都阐释得很严谨又完整,在实践方面,无印良品的品牌正是原研哉的一个设计理念实现的突破口。
代表作品2003年无印良品“地平线”系列平面宣传原研哉于2002年加入了无印良品的工作后,除了商品的开发计划以外,还必须同时进行将商品传达给社会大众的沟通计划。
2003年于是发布了这样一组广告,并不仅仅是要发布这种新形象,而更是希望它能够成为吸纳了各种各样的人对无印良品想法的载体。
茑屋书店1983年诞生于大阪枚方的茑屋书店,在2011年,在代官山诞生的新茑屋书店,进行了转型。
SIA青山大楼,东京,日本
SIA青山大楼,东京,日本陈茜【期刊名称】《世界建筑》【年(卷),期】2016(000)008【总页数】4页(P62-65)【作者】陈茜【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建筑设计:青木淳建筑计划事务所Architects: Jun Aoki & AssociatesSIA青山大楼是一座用于出租的高层办公楼,位于集聚了日益增多的品牌店铺及涩谷站的表参道商业区中心。
区域内混合并置着许多住宅与办公地块。
因此,这座建筑在设计时并未把自身归于这两种类型的任何一种之中;一座高塔般的庞然大物,有着无缝衔接的光洁表皮。
建筑本身高64m,自地面层算起共有9层,天花板高度相对较高,达4.9m。
正因如此,尽管开窗面积被尽量减小,仍然能够获得充足的自然光,甚至连空间最深处也能持续得到日照。
建筑当中共使用了7种不同类型的窗户,分别为边长1.15m、1.45m、1.6m、1.75m、1.9m、2.05m和2.2m 的正方形。
这些窗被有序地布置,同时也显现出一种无序性,正如同一张试图做到尽可能精确的手绘草图。
□(陈茜译)项目信息/Credits and Data场地位置/Location: 日本东京涉谷/Shibuya-ku,Tokyo,Japan结构设计/Structural Design: KANEBAKO STRUCTURAL ENGINEERS(Master Plan); KAJIMA DESIGN(Preliminary Design and Execution Design)设备设计/Facility Design: P.T.Morimura & Associates,LTD(Master Plan);KAJIMA DESIGN(Preliminary Design and Execution Design)总承包商/General Constructors: KAJIMA CORPORATION主要功能/Principal Use: 办公/Ofce场地面积/Site Area: 1130.58m2建筑占地面积/Building Area: 515.51m2建筑面积/Total Floor Area: 4946.02m2层数/Number of Stories: 地下1层,地上9层/B1,9F结构类型/Structure: RC+S设计时间/Design Period: 2006.01-2006.09施工时间/Construction Period: 2006.11-2008.04摄影/Photos: 阿野太一/Daici AnoThe SIA Aoyama Building is a high-rise office for rent that stands in the middle of the commercial district Omotesando,which houses increasing numbers of brand boutiques,as well as the terminal rail station Shibuya.The area contains a mix of residential and office blocks.Therefore,a building was designed that does not classify into either of those categories; a tower-like monolith with a seamless smooth surface.The building itself is 64m high,but consists of 9 stories from the ground floor,with a relatively high ceiling reaching 4.9m.As a result,even with a minimized window area,sufcient natural light fows consistently to the full depth of the building.There are 7 types of windows,each quadrate withsides of 1.15m,1.45m,1.6m,1.75m,1.9m,2.05m and 2.2m.They are placed methodologically,but at the same time in disarray,like af reehand drawing intended to be as accurate as possible.□。
就是这个日本建筑师,一人设计了5家LV门店
就是这个日本建筑师,一人设计了5家LV门店你喜欢LV却不知道他?青木淳是一名低调的建筑师,他默默打造最为人称道的5家LV门店。
从东京银座店、表参道店、六本木店,香港置地广场店,到纽约第五大道店,青木设计了最高等级的“LV之家”的5家旗舰店。
不事张扬、极简又时髦大气的建筑风格也成了LV的又一张名片。
此外,青木淳的得意之作还包括博物馆、御杖小学和大阪白色教堂。
建筑本是该带着理性数据的创作,然而青木淳的作品,在讲究的水平垂直之中隐藏游戏般的趣味。
青木淳1956年出生于日本神奈川县的横滨市,1982年青木在东京大学修完建筑硕士课程,即加入日本四大建筑巨头之一的矶崎新事务所,磨练七年后,青木淳开设了自己的建筑计划事务所。
东京银座LV店外立面的几何形图案来源于抽象艺术装饰图案“江户小纹” - 传统东京的装饰图案,同时结合LV标志性的重复格子图案。
建筑外观多变,每天不同时刻呈现千变万化的光影。
几何图案后设置LED灯,夜间时照亮巨大的外墙。
青森县立美术馆大阪白色教堂青木淳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一系列作品当属为路易·威登设计的旗舰店面。
青木设计了最高等级的“LV之家”的5家旗舰店。
不过青木淳的得意之作还包括博物馆、御杖小学和大阪白色教堂。
青木淳对于建筑的理解与他在企鹅动物园的一次奇妙经历密切相关。
他说:‘有一年造访一间美丽的企鹅动物园,雪白的建筑里镶嶔着湛蓝的泳池,一旁还依附着一道螺旋滑梯。
然后就在与其中一只企鹅对望的瞬间,我与企鹅似乎交换了灵魂,想象自己就是它,自由自在的悠游在透明的泳池之间。
’这如电影般的情节,听起来相当不可思议,青木淳却强调:‘建筑的确能带给人这样的体验,我感受到动物园里和外面有着截然不同的氛围,那时我就觉得要做像云一样的建筑。
’他也的确说到做到,在冲突质量间做出了完美平衡。
了解了这11位设计大师,你就了解了日本设计(建议收藏!)
了解了这11位设计大师,你就了解了日本设计(建议收藏!)分析日本的设计风格,从大了说可以从民族主义说起。
曾有人分析,日本大和民族是一个忧患意识深重的民族,所以从日本的设计作品中总可以体会出宁静、虚无、空灵的境界。
不知道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但设计癖觉得,日本的设计极具现实主义精神,其理念是回归到了产品设计本身,从人的需求出发,所以西方人会觉得以日本为代表的东方风格总是简朴、抽象甚至怪诞,但不得不承认,这才是工业设计的极致追求。
1.坪井浩尚35 岁的坪井浩尚是日本的新锐设计师,他最大的特点是常将缺点转化为优点,他总是用佛教的思维思考事物,他希望他的100% 工作室可以设计出令人窒息的作品。
Omega椅子一款坪井浩尚的经典作品。
这款看起来很普通的椅子其实做工十分精细,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发现,从扶手到椅背再到椅腿,都是由厚度为 2mm 的层压板制成,造型流畅,体验舒适,Omega 堪称完美。
樱花水痕杯设计癖最为敬佩坪井浩尚的细节处理。
杯子的设计总是局限在造型上,这款樱花水痕杯不同,坪井浩尚注意到由于杯内和杯外的温差缘故,水杯总会在桌面上留下难看的水痕,于是干脆设计一款樱花水痕杯,即使在桌面上留下水痕也是美美的。
2.柳宗理柳宗理是日本老牌设计师,他在世时,里给人们许多绝美的设计。
他注重美学和日本伦理学的结合,并重视创造与时尚,欣赏柳宗理的作品就以一种美的体验。
蝴蝶凳这是一款为柳宗理赢得世界声誉的作品,他在1957年设计了这款凳子,竟成为了经典。
两片弯曲定型的纤维板通过一个轴心连接,座位下用螺丝和铜棒固定,像一只扇动翅膀的蝴蝶,取名蝴蝶凳。
片手锅这个片手锅的知名恐怕就要体现在现代人的餐桌上,这是一款实用经典,直到现在,也有许多人选择使用这款片手锅。
通常的锅在需要通风时都要打开锅盖,这款片手锅只需要转动锅盖就可以既保证食物被煮熟,也保证了通风。
3.喜多俊之喜多俊之是「IDK设计研究所」株式会社社长,他崇尚「没什么比生活本身更重要」,不得不否认,会享受生活的人,才会享受生命。
解析日本当代景观设计大师——三谷彻
解析日本当代景观设计大师——三谷彻
李彤彤
【期刊名称】《现代园艺》
【年(卷),期】2017(000)010
【摘要】作为著名的日本当代景观设计师三谷彻,他将日本传统园林的创作手法和西方景观设计相结合,在设计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本文主要研究了三谷彻的艺术创作理念,介绍了三谷彻的生平,阐述其城市景观设计的艺术形式和设计手法,并结合三谷彻的实践案例分析,积极寻找景观设计中的创新点,探究如何营造让人们身心放松的场所,给从事景观行业的学者们提供合理的借鉴.
【总页数】1页(P75)
【作者】李彤彤
【作者单位】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山东济南25010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日本CG艺术大师——加贺谷穰作品浅析 [J], 丁浩;郑敏
2.“树的镜、草原的镜”映射下的日本当代音乐——日本传统文化元素在武满彻、细川俊夫作品中的应用 [J], 郭元;郭艺
3.景观设计中对传统的继承与创造——日本景观设计大师秋山宽访谈 [J], ;
4.建筑语言在当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建筑大师卡拉特拉瓦的作品为例[J], 冯治宇; 张琳; 冯思豫; 韩冬; 邵继红
5.解析当代景观大师三谷彻及其对中国景观的启示 [J], 李康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著名日式风格设计案例
著名日式风格设计案例
1. 松本麻里奈设计的日式庭院:松本麻里奈是有名的日本庭院设计师,她所设计的庭院融合了传统和现代元素,营造出优美自然的环境,给人们带来宁静和平静。
2. 木渎古镇的江南日式建筑群:木渎古镇位于江苏省苏州市,这里是中国江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产区之一。
这里的建筑群以其特有的古朴美感和和谐宜人的环境闻名,被誉为江南日式建筑的代表。
3. 萩原建筑设计的日式旅馆:萩原建筑事务所是日本一家著名的建筑设计公司,他们所设计的部分日式旅馆融合了传统和现代建筑元素,而且讲究空间布局和颜色搭配,令人赏心悦目。
4. 川端康成故居的日式园林:川端康成是日本著名的作家,他的故居同时也是一个梦幻般的日式园林,设计者利用水池、石桥和绿树来打造出优美的景观,带人体验传统日本文化的美。
5. 中村光大设计的日式室内装饰:中村光大是日本著名的室内设计师,他所设计的日式室内装饰非常注重自然、简约的风格,注重利用古老的木质原料和稻草等材料,让人们感受到自然的整体感。
日本著名建筑师:妹岛和世
❖ 一、建筑背景
❖ 现状:在城市中运作的艺术博物馆:金泽市在历史上就是一 个文化与信息交流的繁荣之地,市内散布着许多名胜古迹, 其自身的过去与当前的都市化进程共存。于此日本金泽市当 代艺术博物馆的用地周围分布着一个历史地段、一个文化地 段、一块行政区域、一个商贸地块区, 周边环境属性上的混合 不一使得如何让建筑既与城市片段相融又能提升自身与环境 双方的特色成为设计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作品 一、李子林住宅
❖ 1、 基地状况
❖ 妹岛和世李子林住宅2003 年建成, 建造地点为日本东京。 ❖ 基地位于东京都郊区一个宁静的住宅区内, 周围种有一排排
❖ 李子树。家庭成员希望住宅能与周围环境相互连接并且融为 一体, 同时希望能够尽量保持李子林的美景。
❖ 拜访业主以前的家, 第一印象就是东西很多, 不仅如此, 家 ❖ 里每个成员的东西都是零乱分散在各个房间业主想法很
❖ 二、建筑分析
它的内部结构
以一个偏心圆 为中心,周围 游移着19个正 方体的展示厅, 这些立方体的 箱子都有一定 的比例。看似 随意的立方体 箱子,而实际 上有着严格的 规范。
三、细节分析
美术馆是一个非常低矮的圆形建 筑,像一个飞碟悬浮在金泽市的 中心绿化地带。
360度透明开放的玻璃幕 墙,让室外风景自然融入 室内,有着强烈的开放感 觉,建筑体的存在感在不 知不觉中消失,四周的植 物和清新的空气和室内陈 列的艺术品浑然一体。漫 步其中,不知内外。
“我不是为了使用透明 而透明,”妹岛和世解 释金泽美术馆的设计理 念,“像美术馆这样的 公共场合,并不只有展 览作用,更多的时候, 这些地方是人接触城市 的平台,所以在我眼里, 如何温和地和城市融为 一体,如何用一种亲切 感吸引公众是一个重要 的议题。这也是我使用 透明以及圆形为元素的 原因。”
著名设计师029--丹下健三(日本当代建筑界第一人)
丹下健三Kenzo Tange一、人物简介丹下健三,1913年生于大阪。
1935年他进入东京大学建筑系学习。
1938年从东京大学建筑系毕业。
毕业后进入前川国男建筑事务所。
1938年-1942年在前川国男事务所工作了4年。
1942年-1945年在东京帝国大学研究院专攻城市规划。
1946年在东京大学工学部建筑系任教。
1949年晋升为教授。
同年获广岛和平中心设计竞赛一等奖。
并出席国际现代建筑协合大会,受到国际建筑界的注意。
1949年,在广岛原子弹爆炸地点原址建造和平中心的设计比赛中胜出,开始在国际上崭露头角。
1959年获得东京大学工学博士学位。
1959年,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邀请作建筑系客座教授。
1961年他创建了丹下健三城市·建筑设计研究所1964年设计东京奥运会主会场——代代木国立综合体育馆,1987年他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
2005年3月22日,第9位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亚洲第一位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当日丹下健三因心脏衰竭在东京的家中离世,终年91岁。
丹下的建筑创作生涯长达60余载,不仅作品颇丰,在建筑教育方面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
他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客座教授,还在哈佛、耶鲁、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名校的建筑系执教。
而日本的第二位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桢文彦(Fumihiko Maki,1993年得主),以及在日本建筑界颇具国际影响力的矶崎新(Arata Isozaki)、黑川纪章(Kisho Kurokawa)等人都曾师从丹下。
二、获奖情况丹下健三(1913—2005),日本著名建筑师,曾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东京奥运会主会场就是他的杰作。
1961年他创建了丹下健三城市·建筑设计研究所。
1964年东京奥运会主会场——代代木国立综合体育馆,是丹下健三结构表现主义时期的顶峰之作,具有原始的想像力,达到了材料、功能、结构、比例,乃至历史观的高度统一,被称为20世纪世界最美的建筑之一。
日本现代建筑甚至以此作品为界,划分为之前与之后两个历史时期。
日本近代建筑师长野宇平治设计风格演变探析
100城市建筑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 2023.10有的风格理念土崩瓦解,但新思想尚未形成。
在这种变革时代中,长野宇平治的作品明显呈现出同时期其他作品不同的倾向,即寻求本源的哲学内涵,冠以“新古典主义”的标签是对其简单化的理解,他对古典的追寻是通过深刻认识后选择的。
2 1895—1900年:建筑风格的酝酿期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全面学习西方思想,建筑也不例外,但是未经改造的西方建筑移植到日本后,引起了对传统的反思。
长野宇平治来到奈良工作,创造出既有别于日本大木匠师的拟洋风风格,但又不同于当时外国技师的“三分和风七分洋式”的做法,奈良县厅舍(1895年)开创性地将和风与洋风完美融合[1]。
传统的日本建筑使用芯壁造结构,将柱子完全包裹进墙壁之中,这和西方半木构造中木骨石墙的建筑结构采用的材料和承力方式些许类似。
在充分理解了日本传统建筑和西方建筑结构内核后,长野融合了东西方建构逻辑,创造出柱子外露出墙壁的建造方式。
奈良县厅舍的屋顶设计也在日本和西方文化间做出平衡,虽然运用传统坡屋顶,但是一改较深的出檐,浅出檐的设计将浓厚的和式味道减淡。
诸如这一系列的设计手法对当时的建筑界产生了极大的震撼,妻木赖黄的东京日本劝业银行(1899年)和辰野金吾的奈良酒店(1909年)均隐现出这种风格。
如果说奈良县厅舍是长野宇平治利用西方建构逻辑做的和洋折中实验,那么关西铁路爱知站(1898年)就是和风融入文艺复兴风格的实践。
样式新奇的陡峭屋顶上装饰着多个老虎窗,正中钟塔凸出中央轴线,整个建筑横向分为五段,正是沿用文艺复兴后期建筑立面划分的方式。
建筑入口处凸出双坡顶体块,又与日本传统建筑中的千鸟破风形似。
和洋折中的建筑风格在这个阶段展现得淋漓尽致,是长野宇平治建筑实践的开端。
3 1900—1913年:风格转变的过渡期明治时期是日本向西方学习的阶段,此时西方面临着摘要 长野宇平治是日本近代最重要的古典主义建筑师。
解析日本当代景观设计大师———三谷彻
在世界景观设计行业中,日本现代景观设计有着极其重
要的地位,各国的设计师们从当代人的角度出发,把日本传
统园林设计中大量的创作方法和要素与西方的现代景观设
计手法相结合,从艺术、理论、生态等各个方面,把当代日本
的景观规划设计显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走势。
1 生平简介
三谷彻 1960 年 3 月 24 日出生于日本东京 [1],1983 年攻
读建筑学学士,1987 年攻读景观建筑学研究生,1992 年攻读
景观工科博士学位,1996 年至今在滋贺县立大学任副教授,
现在是
事务所的合作伙伴,并且担任日本千叶
大学园艺研究科的教授。
2 设计思想
2.1 没有设计的设计
三谷彻的作品单单从平面图上来看,不容易看到景观设
计经常运用的一些表达手段,他的设计就像一张还未完成的
三谷彻在做设计时,同样的地面常常采用差异化的形式
创造不一样的空间效果[2]。并不是把树木直接栽植在地上,地
面也不一定是水平的,而是将它们视为立体的要素,其连接
点更为重要,特别是景观、水、土等可塑性素材的结合部。
3 案例分析———日本东京品川中心花园
该花园建造于 2003 年,位于东京市品川区,基地宽约为
“中心花园”的 7 个景观雕塑小品所隐喻出来的道理非 常明显,人类的发展进步和日常生活始终离不开水、石、光、 风、土、草、木这些元素。在整个品川中心花园的景观设计中, 三谷彻做到了对这个区域历史和风俗的回忆与尊重,同时也 表现了人们对自然生态事物的渴望和依赖,充分体现了对人 类生存环一个排风装置的构造,它的顶 面形成了一个观景的平台,能够观望远处中央公园的景观。 3.5 土
以土作为主题的第 5 个抽象雕塑小品,在构筑物内部, 做了多层的土层覆盖物表现“土”的意境,反映了人们对土地 的珍惜和眷恋。 3.6 草
日本新一代建筑师
日本新一代建筑师
尹培桐
【期刊名称】《世界建筑》
【年(卷),期】1989(000)004
【总页数】9页(P15-23)
【作者】尹培桐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86
【相关文献】
1.80后日本建筑师的"小时代"福田宅设计者米澤隆建筑师访谈 [J], 唐芃
2.新一代意大利建筑师解读兼评阿克雅建筑师事务所的实践 [J], 乔瓦尼·莱奥尼;刘临安;徐迪彦
3.职业建筑师与建筑--日本的建筑师职能体系及中日比较(1) [J], 姜涌
4.日本"公园式建筑"理念探析——两位日本女建筑师的设计思想 [J], 黄婧琳; 毛键源; 杨奔
5.《3.11-东日本大地震后,日本建筑师怎样应对》主题展在渝举办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当今日本建筑不可或缺的微波涟漪日本70后建筑师作品及思想观察
70后建筑师作品
70后建筑师作品
70后日本建筑师的作品丰富多样,以下选取其中七位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师进 行介绍。
70后建筑师作品
1、青木淳(Aoki Jun)青木淳是日本著名建筑师,以其创新的设计理念和 精湛的建筑技艺而备受赞誉。他的作品“轻井泽千一夜物语”展示了微波涟漪般 的设计元素,通过曲线形态的运用,赋予了建筑物独特的艺术美感。
当今日本建筑不可或缺的微波 涟漪——日本70后建筑师作品
及思想观察
目录
01 70后建筑师作品
02 思想观察
内容摘要
日本建筑界一直以来都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其独特的设计风格和理念影 响了世界各地的建筑师。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建筑界也不断涌现出许多杰出的 建筑师,其中70后建筑师群体逐渐成为了日本建筑界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作品和 思想对于当代日本建筑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次演示将探讨当今日本建 筑不可或缺的微波涟漪——日本70后建筑师作品及思想观察。
70后建筑师作品
6、植大幅提升(Uchino Kazutaka) Uchino Kazutaka是日本建筑师中为 数不多的专注于使用新材料进行创新的代表人物。他的“Wave House”项目运用 了先进的建筑材料和技术,实现了波浪形状的住宅设计。这样的创新尝试为日本 建筑界带来了新的活力。
70后建筑师作品
70后建筑师作品
4、末研和(Wakai Kazuyuki)末研和是日本知名建筑师,他的设计理念空 间与人的互动。在“岐阜县现代美术馆”项目中,末研和运用流线型的设计和波 浪纹理,打造了一个充满动感的艺术空间。
70后建筑师作品
5、迫庆一郎(Sako Keiichiro)迫庆一郎是日本建筑界的新锐人物,他的 作品以功能性和美观性并重而闻名。在“日本国道高速公路长野内房物设施”项 目中,迫庆一郎运用了优雅的波浪形状和完美的流线,使建筑物吾(Kuma Kengo)隈研吾是日本著名建筑师,他的设计风格注重与 自然和谐共处。在“水滴神社”项目中,隈研吾巧妙地将建筑物与自然景观融为 一体,运用波状结构,使建筑仿佛与大自然中的水滴相拥。
LV东京银座店最新外立面创意设计方案
LV东京银座店最新外立面创意设计方案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住宅设施》
【年(卷),期】2014(000)009
【摘要】日本建筑师青木淳给LV奢侈品牌的东京银座店设计了最新外立面。
银座是通过不断填海造地才逐步形成今日之构架,也是人类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
象征日本自然、历史、现代的三大景点(富士山,京都,银座)之一的银座,与巴黎的香榭丽舍大道,纽约的第五大道并列为世界三大繁华中心。
在银座,可以看见极为现代的高层建筑与日本19世纪的老店并存,光彩照人的新建筑与雄伟堂皇的老建筑相互辉映。
银座,处处存在着华美新颖与古朴高雅的对比。
【总页数】6页(P8-13)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LV将在东京打造超现实主义风格旗舰店
2.中国企业在东京银座的最大免税店开业
3.从隈研吾看空间设计——以竹屋和Tiffany珠宝东京银座旗舰店为例
4.韩国乐天免税店落户东京银座
5.BaIly东京银座旗舰店盛大开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木淳建筑设计地域文化运用
关键词:建筑设计;文化元素;融合;地域文化1青木淳与LV旗舰店青木淳强调建筑物“在地化”,坚持先观察所处地区的特色,要和当地的风土人情、地形、地域文化或受托品牌的品牌文化等相结合,展现兼具地域特色、地域文化与个人风格的建筑。
沉稳、简约、外部装饰几乎为零,这是青木淳的特色,他在为LV旗舰店做的一系列设计中便见他的特色展现的淋漓尽致,于是不事张扬、极简又时髦大气的建筑风格就成为了LV品牌的一张新名[1]。
1999年青木淳应邀为LV的名古屋旗舰店设计建筑外观是青木淳与LV 第一次合作的作品,从外形上来看,LV名古屋旗舰店的建筑物整体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立方体结构,双层外墙构造,整体的玻璃外墙让建筑看起来像是城市里的透明精致的珠宝盒。
外侧的玻璃与内墙都是LOUISVUITTON的DAMIE系列方格纹图案,青木淳选用玻璃这种材质来重新诠释LV的经典格纹图案,LV经典的网花格纹图案会随着视角移动营造出类似于水波纹流动的视觉效果,建筑墙体的玻璃材质同时可以映出外在环境的光影,在极简的设计中却富含着深具丰富的视觉变化。
白天的时候外墙可以映射出蓝天白云,仿佛是镜子一样平滑,而到了夜晚的时候,内部的灯光会使整个建筑物看起来低调而且精致[2]。
2004年青木淳为路易•威登设计的纽约第五大道店的建筑外观整体都是白色的。
这个建筑最初是1930年代典型的ArtDeco建筑,ArtDeco风格的建筑物会给人一种拔地而起的恢弘气势,这是为了体现出工业革命的技术创新变化所带来的不断克服地心引力而达到新的高度,表达出不断超越的人文精神和力量[3]。
为了降低建筑本身强硬的风格,青木淳在建筑的外部用玻璃做了一层“软性的薄膜”,将路易•威登经典的格纹元素体现于内侧玻璃上,并通过层层叠的的投射和尺度不等的方格,呈现从不透明到半透明的丰富变化。
使旗舰店的建筑物整体从远处的看上去是一个轻盈的不透明几何体,同时也可以透过模糊的边界看见室内空间。
青木淳建筑设计地域文化运用
青木淳建筑设计地域文化运用提纲:1. 地域文化的概念及其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2. 青木淳及其建筑作品的地域文化运用;3. 民族文化与当代建筑的结合;4. 地域建筑与可持续发展;5. 地域建筑的未来发展趋势。
提纲一:地域文化的概念及其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地域文化是指特定地域内的历史、文化、传统等不同因素的综合,它涉及到地域的性格、风土人情以及地方的历史、建筑等多个方面。
在建筑设计中,地域文化意味着将当地的文化、传统和环境特点整合到设计中,使设计更加符合当地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
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有多个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强化本土文化:地域文化的运用可以帮助建筑与当地文化相融合,强调本土特色。
在全球化的今天,建筑设计有时会忽略当地文化,而地域文化的运用可以提醒设计者对本土文化进行更多的关注,保护和发扬本土文化。
2. 增强场所感:地域文化的运用可以使建筑更符合当地的氛围与环境,使访客感受到更加强烈的场所感,有助于情感的交流与沟通。
3. 推动可持续发展:地域文化的运用可以鼓励可持续的建筑设计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设计师可以在运用地域文化的同时考虑可持续问题,减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保护当地自然资源。
4. 贴合当地的需求:地域文化的运用可以建立更有关系的设计,符合当地人的需求和习惯,使建筑与当地的环境和谐相处,达到设计的最佳效果。
5. 提升建筑的文化价值:地域文化的运用可以使建筑的文化价值得到更好的体现,帮助建筑具有更强的表现力和文化吸引力,在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提纲二:青木淳及其建筑作品的地域文化运用青木淳是日本建筑师,他在建筑上的特点是以环境与自然为基础,注重保持建筑与自然的和谐。
他的建筑体现了日本传统文化的美感。
青木淳在设计中运用了大量的地域文化元素,从当地文化与建筑、城市规划、环境和人文等层面,实现了地域文化的运用。
1. 文化观念:青木淳在建筑的创作过程中,尊重当地文化和环境,注重保持建筑与自然风光的和谐,注重传统建筑、酒店、展馆、公共建筑等多种类型的设计与创作。
青木淳Jun Aoki日本现代建筑设计大师
现代主义俾益自新科技,不管是空闲还是其它价值,现代主义者都可对任何资源做最有效的运用。
这种“过度”导致对全新事物、对未来、对乌托邦的超乎现实的夸大。
也因此导致了形的消失,导致造形的极度简化。
她的很多作品都只能安静地躺在图纸上,无法付诸实施,她甚至一度被称为“纸上谈兵”的建筑设计师。
——她是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200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1950年出生于巴格达,在黎巴嫩就读过数学系,1972年进入伦敦的建筑联盟学院AA学习建筑学,1977年毕业获得伦敦建筑联盟(AA,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硕士学位。
此后加入大都会建筑事务所,与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和埃利亚·增西利斯(Elia Zenghelis)一道执教于AA建筑学院,后来在AA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直到1987年。
1994年在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执掌丹下健三(Kenzo Tange)教席。
扎哈哈迪德官方网站:/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的设计风格分析:“我自己也不晓得下一个建筑物将会是什么样子,我不断尝试各种媒体的变数,在每一次的设计里,重新发明每一件事物。
建筑设计如同艺术创作,你不知道什么是可能,直到你实际着手进行。
当你调动一组几何图形时,你便可以感受到一个建筑物已开始移动了。
”在维塔一案中扎哈证明她其实是经营空间景观的高手。
语汇仍沿袭她早期的作品,但组合方式己大不同。
早期扎哈的语汇是挑战基地涵构,现在她学会从基地找出她要运用的空间语汇。
结合机能与空间逻辑,创造出今人激赏的建筑,她的建筑提醒人注意原野如何越过山丘,洞穴如何开展,河流如何蜿蜒,山峰如何指引方向。
或许扎哈已了解,”瞬间的爆发”并未能揭露人类心灵的构造,但能展现人造环境的本质。
日本新锐建筑师五十岚淳
气候适应性
由于北海道冬季气候寒冷,根据室外景观,合理选择开窗位置及大小以降低能耗。
·Part1 建筑作品个展——“状态之构筑”
·Part2 内向的“北海道风味”
·Part3 “Buffer Zone”(缓冲区)——水平&垂直
Buffer Zone”(缓冲区)——“Layeredhouse”(间之门) 住宅
·Part1Biblioteka 建筑作品个展——“状态之构筑”
·Part2
内向的“北海道风味”
·Part3 “Buffer Zone”(缓冲区)——水平&垂直
建筑作品个展“状态之构筑”
·Part1
建筑作品个展——“状态之构筑”
·Part2
内向的“北海道风味”
·Part3 “Buffer Zone”(缓冲区)——水平&垂直
严寒地区住宅多较封闭。在其室内设置 具有室外感的过渡空间,将居室与此空间 建立视觉关联,这可以给住户一种内外连 续的感受。住宅中的封闭感因此被降低
愿景
立足本土、展望中国建筑界的 “百家争鸣” 谢谢!
五十岚淳
(生于1970,日本北海道)
Jun Igarashi
Born on Hokkaido, 1970
Set up own practice Jun Igarashi Architects Inc., 1997 Instructor of Nagoy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三层蝉翼般的半透明窗帘,
俨然是“雾中漫游”的诗意 幻境了。
Buffer Zone”(缓冲区)——M住宅, 旭川,北海道 , 曰本,2009
考虑到地块的周边城市环境包括气候条件都是相对比较恶劣的, 因此设计了缓冲区域 , 由此创造
酒店装饰的回归
专注合肥酒店装修设的合肥装修公司/酒店装饰的回归对酒店装饰问题的讨论,在19世纪整个欧洲和北美大部分地区,属于艺术设计中最重要的话题之一。
各国装饰研究者为当时学习艺术设计的学生提供了大量精美的书籍,如欧文琼斯的《装饰基本原理》(Grammar of Ornament,Owen Jones)、拉辛的《色彩装饰》(Ornament polych rome,Racinet)、佛朗茨S迈耶的《装饰手册》(Handbook of Ornament,Franz Sales Meyer)、斯佩尔特的《装饰风格》(Styles of Ornament,Speltz),以及由Prang Educational Company出版的《历史装饰》图集(Historic Ornament)等。
对酒店装饰的研究和学习,成为了当时建筑研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但是酒店装饰研究传统并没有持续下来。
自从卢斯(Adolf Loos)发表了《装饰和罪恶》之后,过去近100年中,人们一直没有认真对待装饰问题,建筑设计中有关装饰的内容被人们抛到了脑后。
同时,19世纪建筑师和理论家对于建筑的另一个问题;空间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从1941年出版的西格弗里吉迪恩(Sigfried Giedion)的《空间、时间与建筑》,到1978年科内利斯范德芬(Cornelis Van de Ven)的《建筑空间》(Space in Architecture),建筑研究的重点转移到了内外空间统一以及消除建筑中的折中主义之上。
传统建筑中的造型形式、固有比例关系逐渐瓦解,酒店装饰在这样的背景下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境地,成为现代主义建筑师的众矢之的。
直到20世纪末和本世纪初,酒店装饰回到了建筑设计当中。
现代主义建筑师曾经严厉拒绝装饰在设计中出现的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装饰在大批量生产的环境中无疑是一种浪费行为。
但是在过去的10年,制造技术和设计技术的发展为装饰回归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技术和经济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主义俾益自新科技,不管是空闲还是其它价值,现代主义者都可对任何资源做最有效的运用。
这种“过度”导致对全新事物、对未来、对乌托邦的超乎现实的夸大。
也因此导致了形的消失,导致造形的极度简化。
她的很多作品都只能安静地躺在图纸上,无法付诸实施,她甚至一度被称为“纸上谈兵”的建筑设计师。
——她是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200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1950年出生于巴格达,在黎巴嫩就读过数学系,1972年进入伦敦的建筑联盟学院AA学习建筑学,1977年毕业获得伦敦建筑联盟(AA,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硕士学位。
此后加入大都会建筑事务所,与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和埃利亚·增西利斯(Elia Zenghelis)一道执教于AA建筑学院,后来在AA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直到1987年。
1994年在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执掌丹下健三(Kenzo Tange)教席。
扎哈哈迪德官方网站:/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的设计风格分析:“我自己也不晓得下一个建筑物将会是什么样子,我不断尝试各种媒体的变数,在每一次的设计里,重新发明每一件事物。
建筑设计如同艺术创作,你不知道什么是可能,直到你实际着手进行。
当你调动一组几何图形时,你便可以感受到一个建筑物已开始移动了。
”在维塔一案中扎哈证明她其实是经营空间景观的高手。
语汇仍沿袭她早期的作品,但组合方式己大不同。
早期扎哈的语汇是挑战基地涵构,现在她学会从基地找出她要运用的空间语汇。
结合机能与空间逻辑,创造出今人激赏的建筑,她的建筑提醒人注意原野如何越过山丘,洞穴如何开展,河流如何蜿蜒,山峰如何指引方向。
或许扎哈已了解,”瞬间的爆发”并未能揭露人类心灵的构造,但能展现人造环境的本质。
她并未在乌托邦的残迹中发现自由空闲,而是在对既有环境的探索中发现。
盘旋手法,维塔案后,盘绕元素一再出现于扎哈的作品中:像是蓝图馆,一案中的金属折板;也曾出现于卡迪夫湾歌剧院、V&A博物馆增建中。
扎哈这时期的建筑是蜿蜒至基地景观内。
接下来她更进一步创造自己的景观,以此景观包被机能、创造空闲。
在V&A博物馆中,扎哈运用在霍金广场一样的手法,将画廊延展至屋顶之上。
卡迪夫湾歌剧院中,这种盘旋的语汇界定了大厅空间;在蓝图馆中则创造了展位的存在性。
将新的认知转化为现存造形的重组。
这些新的形体成为新现实的原型,在其中,所有事物重组、溶解后重回原点。
藉由新方式重现新事物,我们可建立新世界并居住其中,即使仅经由视觉。
他并未发明新的构造或技术,却以新的诠释方法创造了一个新世界。
以拆解题材和物件的方式,找出现代主义的根,塑造了全新的景观,任由观者遨游。
扎哈·哈迪德建筑手法和设计理念:隐喻法:扎哈的工作就是设法在建筑空间内找到当代信息科学和电子科学的规律:以大量的资料相互作用、模拟产生效果。
这些都是以强烈且十分有效的造型实现的。
“流动感”在她的许多设计方案中表现得十分强烈,产生了一个散发着巨大能量的空间,因显得无“重力”而诱人。
似乎是她的大脑的各种神经在同步运转,思维逻辑在不间断的变化着,与网络的大量信息结合在一起,连续闪烁着一样。
涉及空间:扎哈设计的空间是对立中的统一。
虚与实、轻与重、固定与流动、开放与封闭、无光泽与透明等。
是一个从塑造自然环境过程中产生的空间,所以它的建筑造型也是不可分类的。
设计理念:当今出现景观都是经过数字处理过得,但是都在继续发展已经移位的设计理念,哈迪德的设计与景观不大相符,但是,总能以复杂、异常和自相矛盾的造型表现出更新的轮廓。
扎哈·哈迪德生平简介: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于1983年入选香港The Peak Club的设计竞标方案,获得广泛赞誉。
此后,她在柏林Kufurstendamm大街(1986年)、杜塞尔多夫的艺术和媒体中心(1989年)和卡迪夫湾歌剧院(Cardiff Bay Opera House)(1994年)的竞图中均获得一等奖。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在从事理论和学术研究的同时,在1979年自己开业,为伦敦伊顿广场(Eaton Place)设计了一幢公寓。
该作品于1982年获建筑设计金牌奖。
其他项目还包括为伦敦Bitar设计家具和室内装饰(1985年),在日本设计了几幢大厦,如东京的两个项目(1998)和大阪的Folly(1990年)。
1990年,哈迪德还为格洛宁(Gronningen)的视频艺术展设计展馆,1992年在纽约古金汉博物馆设计了”伟大的乌托邦”展览。
1988年-1989年,哈迪德受托设计莱茵河畔维尔城的维特拉消防站,建成后为汉堡、波尔多和科隆的港口服务。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于1983年开始在AA建筑学院展出大型绘画回顾展,此后其绘画作品一直在世界各地展出。
大型展出地点有纽约古金汉博物馆(1978年)、东京GA画廊(1985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1988年)、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1994年)和纽约中央火车站候车室(1995年)。
哈迪德的作品还被众多机构如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和法兰克福德意志建筑博物馆作为永久收藏品收藏。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的作品并非全然地西化与现代性。
在伊拉克长大的扎哈,从小便迷于波斯地毯繁复的花样,藉由织工的双手,波斯地毯将现实转化为交缠丰富的世界。
无独有偶地,织工也多半为女性。
对扎哈最直接的影响仍是伦敦的建筑联盟学院(AA)。
她在那里就学时,该学院可说是处于黄金时期,堪称全世界的建筑实验中心。
学院继承”建筑图像派”的传统,学院的多位师生——库克、库哈斯、楚米、寇斯,将现代世界的憾动转化为他们作品的主题与造形。
他们勇于做为全新的现代主义者,尝试捕捉不断变化的能量,增加新视点,企图为现代性提出新视点。
不管是楚米的趣味狂笑、库哈斯的神秘拼贴,还是库克的宣示性,他们都将多向度透视、快速移动而强烈的造形,和科技性的架构,整合为意象-这些意像的表现乃是描述多于定义。
扎哈·哈迪德是近20年崛起的新一代明星建筑师,她是解构主义的实践者,代表着当今最前卫的设计思潮。
她将“打破传统建筑空间”作为自己的信条,以独特的角度切入建筑,敢于向未知的世界发起挑战,将空间从人们一贯的思路中解放了出来,让思想获得了更大的自由,极大地扩展了建筑学的领域。
她是城市建筑的实践者,并一直关注着建筑同城市的关系,做了大量的尝试,让建筑同城市更紧密地结合。
她使用自己独特的建筑语言,从个完全不同的思路诠释建筑,诠释空间。
扎哈·哈迪德从早期的现代主义思潮中汲取营养,从大自然的景观中获得灵感。
她始终在强调空间的连续和动态表现,她努力捕捉运动着的社会能量,借由视觉艺术赋予时代以新形象。
我国建筑师一直在苦苦思索,探求着自己的建筑之路。
随着国外各种思潮的影响,国内的设计也日益全球化,这促使更多的建筑爱好者对扎哈…哈迪德的研究兴趣与日俱增。
本书在对扎哈·哈迪德的早年经历作了简要回顾的基础上,深入浅出地探讨了她的设计思想及理念,并选出了她的15个建筑作品和8个展览作品配以文字和图片加以介绍。
希望本书能为建筑学初学者和爱好者们提供一个了解扎哈·哈迪德设计思想和手法的窗口。
扎哈·哈迪德于1950年出生于伊拉克的首都巴格达,儿时的她便多次游历了欧洲。
当她11岁时就有了成为一个建筑师的想法。
后来她就读于黎巴嫩贝鲁特的美国大学,但是当她选择大学的专业时,她选择了数学,按她自己的话说,那时的她不能为自己的生活确定某种方式,年轻的生命渴望对许多事物的尝试。
而数学对于哈迪德而言是一项轻而易举的专业,所以她便暂时选择了数学。
后来她移居到了英国,并进入了伦敦的AA学院(Architecture Association)学习建筑学。
这段学习的经历对她日后的创作有很大的帮助。
她在那里就学的时候,该学院正是处于黄金时期,堪称全世界的建筑试验中心。
学院继承“建筑图像派”的传统,将现代世界的发展转化为他们作品的主题与造型。
“AA什么也没有教给我,没有人告诉我如何画图,也没有人告诉我去看什么,什么都没有。
但这里有的是那些可以帮助你的人。
不论何时,只要需要你就可以去寻求能提供帮助的人,同时AA还有各种各样的讲座。
在这样的环境下你就会慢慢地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东西,来形成自己。
”扎哈·哈迪德在20世纪70年代求学期间,开始对20年代的苏联前卫艺术感兴趣,包括马列维奇和康定斯基的构成主义。
80年代后现代主义方兴未艾,但她并未随大流,而是一直情有独钟地探索着前卫艺术。
至上主义是属于绘画和雕塑范畴的,在建筑界并未得到的表达,实际上也就是描绘了自己的风格。
“过去我认定有无重力的物体存在,而现在我确信建筑就是无重力的,是可以漂浮的。
”1977年当哈迪德获得了AA授予的硕士学位后,她加入了大都会事务所(OMA),在那里她做了两年的学生和六个月的合伙人。
而她由于个性需要一个更自由的空间施展拳脚,离开了OMA。
但时至今日,她仍同OMA保持着特殊的关系。
她同瑞姆·库哈斯仍是很要好的朋友,经常在一起讨论很多问题。
哈迪德在1979年创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开始大量参与国际竞赛。
独立之后她的设计中开始出现锐角三角形和长弧曲线,那些炸裂开的碎片在城市的上空横飞,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倒性的视觉冲击力。
在1982~1983年“香港之峰俱乐部”竞赛中,她获得了一等奖,这标志着她的崛起。
哈迪德的获奖与日本建筑家矶崎新有很大的关系。
在1982年香港举行的国际建筑竞赛上,由于矶崎新的慧眼,使她的方案从初审淘汰的名单中拣了回来,并在这之后一跃获得首奖方案。
矶崎新在评价这个方案时说:“我被她那独特的表现和透彻的哲理性所吸引。
”虽然“香港之峰俱乐部”最终只停留在方案阶段,但是扎哈·哈迪德已经名声远扬,成为世界建筑的明星人物。
1988年哈迪德被邀请参加在纽约举办的“解构建筑展”,其他参展者都是已经功成名就的建筑家:弗兰克·盖里、瑞姆·库哈斯、彼得·埃森曼、丹尼尔·利伯斯金德、蓝天组以及伯纳德·屈米,这确立了她在解构建筑界的超前地位。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主要设计作品:扎哈·哈迪德的建筑作品使她在学术界和公众中赢得了广泛声誉。
她所设计的注明日期的最优秀最著名的工程是:德国的维特拉(Vitra)消防站和位于莱茵河畔威尔城(Weil am Rhein)的州园艺展览馆(1993/1999 ), 英国伦敦格林威治千年穹隆上的头部环状带( 1999 ),法国斯特拉斯堡的电车站和停车场(2001 ), 奥地利因斯布鲁克的滑雪台( 2002 ),以及美国辛辛那提的当代艺术中心(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