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时代》与马克思原理
摩登时代
看《摩登时代》与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的结合第二次看卓别林的《摩登时代》,和小时候看的感觉已经完全不同了。
小时候只是看到卓别林的滑稽,幽默的表演,夸张的动作,笑的前仰后翻。
现在却笑不出来了,反而有点淡淡的忧伤,伤的是那个时代怎么会有这样的荒唐的事,忧的是在影片里我看到某些时代的影子。
或许卓别林的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或许它只是别的形式继续存在着。
《摩登时代》是卓别林大师经典的喜剧片,和卓别林一系列的电影一样,以以小见大的手法,描写卓别林饰演的一位微不足道的螺丝工的生活,体现了资本主义时代工人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三十年代,资本主义走向垄断的时代,机械工业高速发展,资本向少数垄断财团手中集中,贫富差距大,社会矛盾激化。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和社会洪流的到来,很多人被迫沦为无产阶级,成为资产阶级手中的一种生产工具,与机器无异。
在影片的开头我们可以看到,卓别林作为一名螺丝工,在工厂里需要不停的拧螺丝,没有一点停歇时间。
以至于卓别林都形成惯性运动,见到螺丝就想拧。
资产阶级只是坐在办公室里悠闲地监督工人,确保工人没有偷懒。
为了在有限的劳动时间内获得最大的利益,不断让工人提高产量,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是由马克思提出的,是指雇佣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是资本家不对任何等价物就占有的价值额的一般形式。
说白了,剩余价值就是由雇佣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
资本家就是利用这种形式榨取工人的血汗,这也赤裸裸的揭示了资本主义的丑陋。
一味的提高速度,不把工人当人一样看待,不管工人的死活,致使卓别林的精神受损,被带进了医院。
因此卓别林度过了一段衣食无忧的快乐的生活。
工厂也因为受垄断组织的排挤和工人罢工潮的影响面临倒闭。
这使我想到了富士康的跳楼事例。
对工人的剥削,完全没有考虑工人的感受,致使许多的工人受不了压力,而选择跳楼结束这一切。
电影里一个比较讽刺的情节就是喂食机的出现。
喂食机,顾名思义,就是用专门的机器给人喂食的,进而减少工人吃饭的时间,提高工作产量。
摩登时代观后感马克思
摩登时代观后感马克思《摩登时代观后感:马克思》在当代社会发展的浪潮中,影视作品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形式,对于塑造人们的思想观念、传播认知和潜移默化地引导观众已经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摩登时代观后感:马克思》这部影片以其独特的诠释方式,向观众揭示了马克思伟大的思想和中国历史的瑰宝,给我们带来了一次全面而深刻的思想洗礼。
首先,影片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鲜活的人物形象,把马克思复杂的思想融入到观众熟悉且能够产生共鸣的现实生活场景之中。
影片以近百年前的中国饰演者翟天临饰演近百年前的马克思为例。
通过丰富的画面语言和精心构建的剧情,将马克思的思想完美融入到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背景中。
观众不再看到一个遥远的历史人物,而是看到了一个与自己息息相关、思考着同样问题的现实人物。
其次,在影片中,马克思所关注的社会问题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展示。
影片以丰富的细节和真实的场景,描绘了当时社会贫困、剥削、不平等等问题的深刻影响。
观众通过亲身体验这些问题,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马克思所提出的阶级斗争和社会进步的理论背后的真实内涵。
这些问题和理论不仅存在于历史过去的时代,也延续到今天的世界各地,观众从中可以思考现实社会中的问题并寻求解决之道。
第三,影片以世界历史为背景,以大背景下的个体命运为切入点,拓展了观众的思维空间。
影片不仅展现了马克思作为一个思想家和政治家的一生,更展现了马克思与妻子之间的动人爱情和亲情。
这些情感细节使得观众更容易与影片中的人物建立情感共鸣,深入思考和体会马克思对于当下社会的意义。
最后,影片所传递的主题旨在引导观众关注社会问题,思考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和前景。
马克思的思想视野不仅关注个体的命运和利益,更关注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和谐。
他倡导的社会主义理念在当代仍然具有深远的意义,而这部影片通过对他的生平和创作的描绘,为当下的观众提供了一个深入思考的空间和契机。
综上所述,《摩登时代观后感:马克思》这部影片通过其独特的叙述方式和丰富的内容向观众展示了马克思的伟大思想和中国历史的宝贵遗产。
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浅析——以《摩登时代》和《百万英镑》为例
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浅析——以《摩登时代》和《百万英镑》为例I论坛■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浅析—以《摩登时代》和《百万英镑》为例文/赵娅丽郭丹丹摘要: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揭露了资本主义工业大发展下人的异化,忽视人的价值与尊严。
在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视域中,《摩登时代》主要表现了劳动异化《百万英镑》体现了货币异化。
以哲学的视角解读经典作品,这不仅提升我们了欣赏经典的能力,更有助于我们思考当下的现实生活。
关键词:马克思劳动异化货币异化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从费尔巴哈的类本质出发,发现体现人类本质自由自觉的劳动的异化。
在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下机器的统治也已经成为异己劳动的重要内容。
其中《摩登时代》主要体现的是劳动异化,查理在工厂里的劳动是异化劳动,在生产活动中体会不到劳动带来的乐趣。
在自动吃饭机的指挥下吃饭,这样原本满足人的身体需求,感受食物的美味的生命活动,仅仅成为了资本家提高生产效率的利益需求,已经看不到人之为人的地位、价值和尊严。
而《百万英镑》主要体现的是货币异化,一张空头支票所牵涉的不仅仅是亨利.亚当跌宕起伏的个人命运,而且还关联着服务他的衣食住行等各行业小人物的命运,甚至是跨国跨洲的矿产投资。
金钱、货币统治了人。
由此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对经典作品《摩登时代》、《百万英镑》加以哲学阐释,体会马克思异化理论在经典作品中体现的哲学内涵。
一、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内涵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为《手稿》)的“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一节当中对异化理论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
在劳动异化内涵的论述中,我们发现他对这个概念的解释是由黑格尔的精神的外化、对象化得来的。
因为人需要在对象化的现实活动中来展示人的本质力量。
而这正是人不可或缺的表达方式和存在手段。
“劳动的产品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的、物化的劳动,这就是劳动的对象化”。
①但是,马克思在《手稿》中并未仅仅局限在这个意义上来讲劳动和人本身,马克思看到了西方社会发展到当下的时代体现出来的片面性,他立足于费尔巴哈的类本质,站在黑格尔思辨的绝对精神的对立面,发现当下的劳动是异化劳动。
马原论文_《摩登时代》观后感
《摩登时代》观后感14级信电学院计嵌2班20140505204 顾旭丽摘要:电影《摩登时代》以艺术的形式深刻而无情的揭示出了资本主义社会工人遭受资本的欺压,榨尽他们最后血汗的严酷现实,展示出了在工业时代工人们被压迫的悲惨命运。
很早的时候就看过大名鼎鼎的幽默大师卓别林的《摩登时代》,只觉得电影里小胡子的主人公好笑又可怜,从没思考过电影里表达的深刻社会含义以及导演对资本主义社会无情的讽刺和鞭挞。
马克思原理课上重温了这部电影的部分视频,回宿舍后又都看了一遍,这又让我思考了很多东西。
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的经济危机,是有史以来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一次,这次经济危机深刻动摇了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根基,与此同时,资本主义世界也从自由竞争阶段逐渐过渡到垄断阶段。
《摩登时代》恰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资本主义社会。
影片描写的是人和机器的冲突。
《摩登时代》以一句“本片讲述工业时代,个人企业与人类追求幸福的冲突”拉开了电影的序幕。
故事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时候,在影片开始的镜头里,先是羊群拥护在一起走过,紧接着是一大群工人涌着走进工厂,形式接近,给人一生种想哑然失笑的感觉,同时又使人对那个造成“机械化”的社会形态的深深思索。
暗喻工人的命运和羊群一样,而查理正是这千百个人中的一个。
之后便是一个个工人在流水线上重复着属于自己的那一个动作,男主人公夏尔洛是这个大工厂的一个流水线工人,一天到晚神经质般的重复着同样的工作,连去厕所抽根烟的享受都被无情自私的资本家剥夺了,他不断地在传送带上拧螺丝,经过长时间的重复这一动作,他被弄得精神失常,之后又被自动喂食机整得死去活来,还甚至被卷入巨大的机器齿轮中,同时他也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工作。
可是在大街上,他却被警察误认为是工人暴动的领袖而关入了监狱。
在监狱中,他又误食海洛因导致兴奋而戴罪立功,一系列荒诞的情节发生在夏尔洛身上,最后他被提前释放,监狱长对他说:“你自由了。
摩登时代观后感-摩登时代观后感心得体会
摩登时代观后感-摩登时代观后感心得体会《摩登时代》这部电影以喜剧的手法突出了世界经济危机给失业工人带来的痛苦,揭示了工人遭受资本家欺压,榨尽他们最后血汗的严酷现实,招致国际资本势力的群起反击。
下面,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摩登时代观后感心得体会五篇,欢迎大家借鉴参考!摩登时代观后感【1】影片《摩登时代》是描写人和机器之间的冲突。
故事是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萧条时期,当时美国工业因为转用机器而大量解雇工人所造成的事业浪潮,主角夏尔洛他在不断加快的传送带式的作业线上被弄得精神失常,被卷入巨大的机器齿轮中,还有出毛病的吃饭机器······这些反应了机器时代所带的恐惧与打击。
后来夏尔洛失业了而且进了监狱,因为他在监狱立了功的原因在监狱受到好待遇,出狱后他认为唯一不用为生活操心的最好地方是监狱,为了进监狱他不惜主动替人顶罪,然而事与愿违监狱进不了,不过却因祸得福得到了受他帮助的那个女孩的爱。
这部电影以喜剧的手法突出了世界经济危机给失业工人带来的痛苦,揭示了工人遭受资本家欺压,榨尽他们最后血汗的严酷现实,招致国际资本势力的群起反击。
工人在这种情况下忍受着生活和工作各方面带来的压力,引起精神方面的问题,造成社会问题,这实质上是个引人深思的社会现象。
告诫各位企业家在创造利润时不要忘了顾及工人的利益,工人是创造利润的最重要工具,没有工人的付出企业的利润就不会存在,应该提高工人的待遇有利于创造更多更大的利润。
关注和提高工人的待遇是解决这个社会问题的根本做法。
影片最后时夏尔洛找到一份很好很适合自己的工作但因为女主人被便衣警察发现她是通缉犯,而他们继续他们的逃亡生活,女主角知道他们逃亡代表着他们什么都没有了,但夏尔洛给予女主角鼓励与微笑,他们互相鼓励一起微笑向前走,给人内心以强烈的震憾,它给了人们继续奋斗向前的勇气和生存的信念……摩登时代观后感【2】由查理·卓别林自编、自导、自演的《摩登时代》早就看过,但印象已经有些模糊了。
摩登时代观后感
《摩登时代》对资本主义本质的揭露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要求,我观看了由喜剧大师卓别林主演的哑剧——《摩登时代》,虽然这是一部喜剧片,却使我看到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颇有感触。
《摩登时代》的意义不仅是使人开怀一笑,更是对资本主义本质的深刻揭露。
影片一开始,各种庞大的生产机器、有序工作的工人就将我们带入了那个“摩登时代”。
首先出场的是工厂的厂长,即资本家。
他养尊处优地坐在干净整洁的办公室中,唯一的任务就是通过大屏幕监视每个工人,唯恐有人偷懒。
工人的衣衫褴褛同资本家的奢华生活形成了鲜明对比,而工人的辛苦劳作又和资本家的闲适生活相映衬,先从结果上为我们展示了被剥削者和剥削者的差异。
这时,主人公出现了。
他作为一个被剥削的钳工,像机器一样不断工作着,而传送带的高速运转也显示了资本家为了榨取更多剩余价值而强制提高的劳动强度。
在经过高强度而又枯燥乏味的一阵工作后,主人公终于迎来了换岗休息时间,然而还没把绷紧的神经松下来,凶神恶煞般的资本家便又将他赶去工作。
这里资本家又通过增加劳动时间来加大对工人剩余价值的攫取。
主人公为了保持这份又累又脏的工作,其被夺去了大量的劳动成果,又丧失了很多人格尊严,正如影片所示,资本家为了试验那个喂饭机,将主人公像小白鼠一样送进“试验台”,任由其遭受折磨。
工人在资本家无尽的剥削和压迫下,无怪会像主人公一样精神崩溃,而另一些人会去反抗,便如影片中罢工的工人。
当主人公失业后,他的最大愿望似乎就是再找一份工作以便实现理想。
为什么工人遭受如此剥削虐待却仍旧期待着得到这样的工作呢?教科书中给了我们答案:他们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的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为了生存下去,他们只好借助于资本家的生产资料,出卖自己的血和汗,任由资本家压迫。
我们知道,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即使工人再如何努力工作,剩余价值也并不属于他,所以主人公想通过找工作发家致富的理想只能是南柯一梦,注定无法实现。
从电影《摩登时代》透视资本主义社会本质
从电影《摩登时代》透视资本主义社会本质从电影《摩登时代》透视资本主义社会本质《摩登时代》是著名电影大师卓别林的代表作品,这部影片故事发生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下,大工业机器发展的时期。
该部影片继承了卓别林一贯的小人物形象,讲述了一个小人物在资本主义社会下艰难困苦生活的故事。
在本文中我想结合自己现在所学习的《资本论》中的知识,谈谈我看完这部影片的感受。
影片中开头有一句话“本片讲述工业时代,个人企业与人类追求幸福的冲突”,这句话很经典也很深刻,无情且绝对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的黑暗,深刻的揭露了资本主义对工人的剥削和人民大众所遭受的压迫。
影片出现的第一个镜头是大批的羊群相挤,这个镜头让我想到英国工业革命前的“圈地运动”,这场“羊吃人”的运动,使大批的农民失去了土地,不得不加入到工人的行列。
而随后出现大批从地铁出来如羊群般的人群,此时的人类已与动物无异,在巨大的资本剥削面前,人性扭曲,毫无尊严,可为了生活他们又不得不如此。
随后的一个镜头就出现了工人在异常紧张的流水线上工作,但是工厂老板还是不断的苛求加快生产线的速度,而工人只能选择忍气吞声。
其中主人公夏洛克就是这个高度分工专业化的流水线上的一个工人,每天都在神经质的重复着相同的动作,终于他在不断加快的传送带式的作业线上被弄得精神失常、被卷入巨大的机器齿轮中、被出了毛病的吃饭机器在他悲戚惊恐的脸上不住扇打……这些影像无不反映了机器时代所带来的恐惧与打击。
在《资本论》中,我们知道资本家实现对工人的剥削主要通过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超过自身使用价值的剩余价值,其中可以分为相对剩余价值和绝对剩余价值。
而在本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老板不停地让传送带加速,减少休息时间,甚至连抽烟的时间都不给,就又要工作,让工人几乎变成了机器人!资本家们甚至还想荒唐地发明自动喂食机,来变相的延长工时,资本家从延长工人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来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属于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劳动力成为商品需要两个条件:人身自由和自由的一无所有,夏洛克正是属于这种人。
从科学管理看《摩登时代》
从科学管理看《摩登时代》第一篇:从科学管理看《摩登时代》从科学管理看《摩登时代》喜剧来源于讽刺,讽刺必有其来源。
《摩登时代》一片从一个小人物的角度出发,讽刺了在大工业社会下,工人阶级其人性受到的忽视,甚至是欺压。
而这,也恰恰就是那个物本主义的时代的不足之处。
首先来谈一谈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我们可以将伦敦其其理论归结为两点。
第一,管理需要科学化,系统化,标准化。
泰勒认为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劳动生产率,即提高生产效率。
在他看来传统的管理方式是一种经验管理,缺乏对于工业社会快速前进的生产力的适应,也可理解为他认为现有的管理手段无法完全发挥出生产的可能性。
故而他提出科学管理的思想,将管理制度化、详细化、明确化。
管理者可以通过定额、计件等手段来明确任务,增加生产效率。
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见工人打卡上工,老板通过影像监督,不停在运转的机器,甚至是那个奇怪的自动喂食机,都为我们生动的展现了那个时代追求效率的思想。
第二,工人的重要性。
泰勒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意识到了工人这一生产要素的重要性,也意识到了“生产积极性”这一概念。
这是一种时代的进步。
基于此点,泰勒的管理思想形成了一种逻辑。
雇主和雇员相联系在一起,当双方友好合作,互相帮助来代替对抗和斗争时,就能通过双方共同的努力提高工作效率,生产出比过去更大的利润来,从可使雇主的利润得到增加,企业规模得到扩大。
相应地,也可使雇员工资提高,满意度增加。
很明显,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也的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在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提出前,管理只是一直行为或是经验,在此之后管理上升到了科学的程度。
尽管具有时代局限性,我们还是可以从泰勒的理论中看到物本主义时代下人本主义的萌芽。
就如影片开始时白羊群中的那只黑羊,是一种叛逆,也是一个希望。
那么,继而要谈的科学管理理论的时代局限性。
泰勒已经开始意识到人这一生产要素的重要性,认识到人主观性在生产中巨大的隐藏价值,但在他那个时代下,他所提出的思考是基于一个“经济人”的。
从影片《摩登时代》看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
从影片《摩登时代》看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多年以前,我便对影片《摩登时代》有所耳闻。
众人皆对卓别林的艺术成就连连称赞,称这部默片为“不朽”。
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始终未曾看过,感到十分遗憾。
在6月3日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上,当学到“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时,曹水群老师组织全班同学一同观看了《摩登时代》的经典片段。
欣赏到了心仪已久的影片,我心中暗暗欣喜。
影片拍摄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时值经济大萧条时期。
卓别林饰演的查理是工厂流水线上的一名普通工人,日常工作就是拧机床上的螺丝。
工作量大而休息时间又被严重挤压,高强度而毫无人性可言的劳动使得查理最终走火入魔——他疯了!疯了的查理见到一切貌似螺丝的东西都想去拧一下,不管是工友的鼻子还是街头行人衣服上的纽扣,都成了他拿着螺丝刀追赶的对象。
导致查理精神失常的社会机理究竟是什么呢?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就是无休止地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这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就是剩余价值规律。
马克思指出:“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方式有两种,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和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影片《摩登时代》所表现的就是通过提高劳动强度而增加剩余价值生产的资本主义剥削实质。
资本家尽可能缩短工人的休息时间,以延长其工作时间。
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情况下,工人休息的时间越少,创造的价值量就越大,资本家获得的剩余价值也就越多。
影片中的一个细节就表现了这一原理:在难得的休息时间,影片主人公查理刚刚准备点一支烟好好休息一下的时候,厂长就立即将其召回岗位,命令其继续工作。
流水线拧螺丝的工作强度如此之大,致使说话或者拍打飞到脸上的蛾子都不能够。
工作强度越大,工人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量越大,资本家获得的剩余价值也就越多。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剥削本质的锐利武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推荐书目(推荐文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1实践教学:精读及推荐书目一、精读书目:1、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2、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3、列宁:《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4、毛泽东:《论持久战》5、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二、推荐阅读书目: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节选)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第一卷第一章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恩格斯:《反杜林论》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国家与革命》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毛泽东:《矛盾论》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江泽民:《论“三个代表”》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葛兰西:《狱中札记》卢卡奇:《历史和阶级意识》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阿多诺:《启蒙辩证法》马尔库塞:《理性和革命》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约翰·卡斯蒂著,胡运发等译:《剑桥五重奏:机器能思考吗》乔治·奥威尔,董乐山译:《1984》托克维尔,冯棠译:《旧制度与大革命》麦克莱伦:《马克思传》韩毓海:《马克思的事业——从布鲁塞尔到北京》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托马斯·莫尔:《乌托邦》傅佩荣:《哲学与人生》陶德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历史与反思》侯惠勤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与现状(上、下卷)》郭湛:《哲学与社会》伽莫夫著,暴永宁译:《从一到无穷大》史蒂芬·霍金著,许明贤等译:《时间简史》萨顿著,刘珺珺译:《科学的生命》托马斯·库恩著,金吾伦、胡新和译:《科学革命的结构》吴国盛:《科学的历程(第二版)》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修订版)》读书报告模板《XXXXX》读书报告姓名、学号一、著作基本信息作者、著作名称、(版次)、出版社、出版年份、著作来源。
摩登时代观后感马原1000字
摩登时代观后感马原1000字精选摩登时代观后感马原1000字精选。
好的电影总是会让我们印象深化,当我们观看完一部作品后,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在欣赏的时,脑中不停的有新的感受想法,观后感可以帮我们整理累积从影片中获取的知识。
当你看到此文,即说明你在寻找作品观后感吧!你不妨看看摩登时代观后感马原,希望你能阅读并。
摩登时代观后感马原篇1卓别林在一个流水线拧螺丝,一开始他与那些工人拧得已经非常快了,可老板还要责骂他们。
卓别林略微喘了一口气,滚动带就跑走了那么多螺丝,于是卓别林就钻了进去继续拧。
幸好有同事在操控室把他转了出来。
从此,卓别林就疯了。
他已经非常投入工作,无法自拔,只要他看见类似螺丝的东西就要用螺丝刀拧。
比方:人类的鼻子,他要拧一下;衣服上的纽扣,他也想拧;消防栓上的螺丝钉也要拧;有的人的____也想要拧......拧着拧着就招来了警察,警察在追他的时候,他也不忘打卡,真是投入工作......卓别林疯了,那么他的同事也一定快要疯了。
当卓别林用汽油喷同事的时候,他的同事竟然不管脸上的汽油,埋头继续工作,这真不符合人性啊!可是当卓别林喷老板的时候,老板却拿出来手帕擦脸。
当警察来抓他的时候没收了他的喷油枪,卓别林又从口袋拿出一把备用的小,真是出其不意。
这部电影表达了老板压榨工人的生活,假设你穿越到了那里,你会怎样?摩登时代观后感马原篇2首先这部影片非常好看,不仅会让人愉悦,更是让我觉得很感动。
他用一种幽默的效果去展现出那个年代的矛盾。
男主人公虽看着很傻,但傻人有傻福,他也很幸运。
并且笑起来很得意。
他刚开始时在工厂里面做的是拧螺丝的工作,可单单是一件事就让他因过度疲劳而精神崩溃。
并且住了医院,还失去了工作,可见当时工人们的辛苦。
他们就像机器一样的工作,工作时不会有一刻是可以放松的。
工作都是很系统化的,我估计是可能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当时时代的开展。
而公司的老板无处不在的通过监控观察他们,而且要使用像喂食物的一种机器也是先让员工当实验品,而可怜的男主人公因此受到机器的虐待。
摩登时代
《摩登时代》读后感[摘要]:第一遍观看这部影片的时候,只是简简单单的把它当成了一部喜剧。
学完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之后,才发现原来影片的背后隐藏着深深的对资本主义的讽刺和控诉。
[关键词]:故事一开始,就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前提下工人阶级的状况:不停地劳动、劳动,被工厂主像使用机器一样的使用工人。
并且不断地加速加速再加速,工人夏尔洛被不断加快的传送带上的作业被弄得精神失常、被失控的自动喂食机整得死去活来、甚至被卷入巨大的机器齿轮中,这一切都是与当时的经济危机给人们带来的生存危机有着密切的联系。
夏尔洛最终失业了,无意中被当成了共产党领袖而锒铛入狱。
在监狱的时候,却使用了极其讽刺的手法描写了外面的世界并没有监狱里的世界令人留恋!后来被释放以后,夏尔洛和流浪女相识,并且共同努力、相濡以沫的场面温,也给人以温馨感动的感觉,焕发着人性美的光辉。
影片的结尾,夏尔洛和流浪女携手朝太阳升起的地方走去,使人振奋。
从故事结构上来讲,《摩登时代》以卓别林的流浪经历为线索,没有典型的戏剧结构和戏剧冲突。
有点流水帐的漫不经心,但正式这种看似不加编排设计的结构却暗合了影片的主题和卓别林的目的。
穷苦的工人因为高强度的劳动神经异常被松进警察局,阴差阳错帮助警察击败越狱者,被释放后工作艰难,后来终于在一家餐厅大显身手,无奈后又追兵只得继续流浪。
如果熟悉卓别林影片可以发现,这些所谓琐碎的事情笑点都是一种套路的延续了(在之前的电影中均有类似的运用)。
但是这种流水帐的叙事始终能抓住观众的心,每个段落既联系又相对独立。
任何一段单独抽离出电影都可以表现各自的意义。
不管是喜剧性的夸张表达还是平淡的起承转合都能达到最后的统一。
〈〈摩登时代〉〉看似琐碎单线的叙事,但节奏亦掌握的恰到好处。
这一点和戏剧化叙事的跌宕起伏不谋而合。
不过他并非为制造戏剧效果,而只是叙事自己的节奏需要和对观众情绪的照顾。
当然,相对于精巧编排的情节给人的心里好奇感和满足感,《摩登时代》带给我们更多的是既介入又间离的笑声和思考。
论电影《摩登时代》的多重讽刺及其物化主题
论电影《摩登时代》的多重讽刺及其物化主题朴文玲 【论文摘要】《摩登时代》是卓别林一部无声电影的经典之作,也是他在电影进入有声时代后依旧采用独特的滑稽夸张的肢体语言饰演的最后一部无声电影。
笔者试图通过对电影《摩登时代》剧情和拍摄手法的分析,初步探究本部影片如何揭示物化主题,找出影片所蕴含的多层讽刺以及由电影形式本身所揭示的物化与讽刺。
【论文关键词】物化;异化;讽刺 20世纪著名的英国喜剧演员查尔斯·斯宾塞·卓别林(CharlesChaplin)是现代喜剧电影的奠基者,也是20世纪最为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
曾有人问道卓别林,“你为什么难过?”,他回答说:“因为我演一个穷人而变富了。
” 卓别林从1919年开始陆续拍摄了《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等一系列以流浪汉夏尔洛为主人公的无声电影。
这个小人物有着自己的小聪明,在逆世中保持着尊严和乐观。
通过这个比肩于堂吉诃德的喜剧艺术形象,卓别林揭露了资本主义对工人的剥削和人民大众所遭受的压迫。
尤其是《摩登时代》,其主题已经由个人悲剧直指社会悲剧(尽管如此,《摩登时代》仍是一部讽刺喜剧。
卓别林的电影有一个贯穿始终的原则:喜剧与悲剧间没有绝对的鸿沟。
),是对他以往影片的超越更是对他所处时代的超越。
它不仅延续了卓别林电影中对于人与社会关系的独到观察,揭示了美国工业文明起步初期底层工人艰辛的生活,还预言性地演出了二战结束后爆发出的技术理性危机,达到对发达工业社会的文化批判。
1936年,喜剧大师卓别林拍摄了人生中最后一部无声黑白影片《摩登时代》,并于当年首次在美国映出。
此部电影讲述的是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一个被大机器工业时代异化的普通老百姓的命运。
影片的主人翁是一位名叫夏尔洛的普普通通的工人,他在工厂车间里,夜以继日地在节奏紧张的流水线上工作,被这种高强度并残酷压榨的工作弄得精神失常,一见到圆形的东西,他都会误认为是螺丝帽,就下意识地要用扳子去拧它,这样最后他被送进了精神病院。
马原摩登时代观后感
7.总结
《摩登时代》是一部轻喜剧,将当时社会的病态以喜剧的形式展现在
世人面前,让人深思。故事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当时正值美国经济大
萧条时期,影片以“一个描述工业时代的故事,描述了私营企业与人类追
求幸福间的冲突”展开。在一开始的镜头,先是羊群一起在一条窄长的走
道里走过,紧接着是一群工人从同样的地方走进工厂,形式接近,让人哑
鼓励一起微笑向前走,即便前面的路冲满未知和艰难。
影片中的工人已经等同机器部件,自由几乎被机器剥夺,人的健康也
被机器毁坏。可是即便他们付出了如此惨痛的代价,等待他们的依然只有
贫穷,他们只是给资本家带来了更多的财富。工人无时无刻不在给社会创
造着价值,只是这些价值全被资本家榨取走了而已。如果用马克思的剩余
然而造成一切的“老板”却坐在办公室里喝咖啡,为了使自己的利益更大
化,不考虑工人的感受,加大机器的速度。他们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
剥夺工人的吃饭时光,因此发明了吃饭机器,让工人在吃饭时能腾出手脚
来继续干活,不幸的查理被抽中检验机器的实用性,而这件事也成为压死
查理的最后一棵稻草,他了,被人送进了精神病院。
人举报了,查理替她顶了罪,虽然没成功。可在机缘巧合之下,他们又一
次遇见,这次他们认识了彼此。在后面的日子里,他们相互依靠。为了生
活,查理再一次凭借介绍信成为百货商场的守夜人,却在第一天晚上便在
一堆衣服中睡着了,再次失业。在女主角的介绍之下,他去餐厅做服务员,
进错门撞到同事,记不清客人点的餐是什么… …最后他在餐厅唱歌,因为
记不清歌词,又把袖子上的歌词弄丢了,只能即兴发挥,但是却意外获得
了阵阵掌声,观众和上司都认可了他。女主角成为餐馆的舞蹈演员、查理
从资本主义的问题和弊端来谈谈马克思主义带来的影响
从资本主义的问题和弊端来谈谈马克思主义带来的影响第一篇:从资本主义的问题和弊端来谈谈马克思主义带来的影响从资本主义的问题和弊端来谈谈马克思主义带来的影响—《摩登时代》电影观后感《摩登时代》描写了工业大生产时代人和机器的冲突,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种种黑暗,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残酷剥削。
资本家从工人身上榨取剩余价值来满足私利,贫富差距在不平等中日益加剧。
关键词:摩登时代,资本主义,剥削,经济危机,剩余价值《摩登时代》是查理·卓别林(Charles Chaplin)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影片超越了其他单纯以他个人特点为卖点的悲剧性主题作品,改而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一些重要的问题,是一部被当时美国政治家认为有红色共产倾向的危险性作品。
故事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萧条时期,工人查理在工厂干活、发疯、进入精神病院,这一切都是与当时的经济危机给人们带来的生存危机有着密切的联系。
而在艰难的生活中,查理和孤女相濡以沫,场面温馨感人焕发着人性的光辉。
这是卓别林最后一部无声影片,他有感于世界经济危机给失业工人带来的痛苦,决定用电影的形象语言来呐喊。
在影片中,他以独特的视觉形象、喜中见悲的诠释方式,辛辣犀利地讽刺和揭示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工人饱受资本家欺压剥削的严酷现实,以其高超的表现手法向世人展示了一幅代表千百万失业者遭遇的生活画像,概括了“摩登时代”这一矛盾的本质。
《摩登时代》主要采取了讽刺的手法,但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问题.在影片一开头,工人们蜂拥而至,犹如绵羊被牧羊人驱赶一般,他们也在被资本家们驱赶着.资本主义世界宣扬人人平等、自由,但实际上,我认为工人们并非真正自由.相比于奴隶社会的奴隶,工人确实有了人身自由,但工人仍没有经济上的自由.正如马克思所说:“罗马的奴隶是由锁链,雇佣工人则是由看不见的线系在自己的所有者手里”.究其原因,关键在于生产者(即工人)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这个历史过程称为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我们再来讨论一下剩余价值.资本家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的方法多种多样,最基本的方法有两种,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延长工时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片中主人公所处的时代,还正处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所以资本家们通常采用第一种方法来剥削工人.片中老板不停地让传送带加速,减少休息时间,甚至一根烟都抽不完,就又要工作.资本家们还发明了自动喂食机,来变相的延长工时.马克思对这种做法作出了这样的抨击:“它靠缩短工人的寿命,在一定期限内延长工人的生产时间.” 资本家瓜分到剩余价值后,将其用于扩大再生产,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
劳动的异化与日常生活的异化——基于电影《摩登时代》的分析思考
劳动的异化与日常生活的异化——基于电影《摩登时代》的分析思考作者:陈卓来源:《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8年第6期摘要:《摩登时代》是卓别林为数不多的几部喜剧电影之一,剧中卓别林饰演的工人夏尔洛的悲惨遭遇让人同情。
本文结合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分析了那个时代工人的劳动的异化,以及当代社会状况下,伴随劳动的异化而出现的“日常生活的异化”,指出人应该回归人所应该有的本质状态。
关键词:异化劳动剩余价值自由自觉《摩登时代》是美国喜剧大师卓别林20世纪30年代导演并主演的无声电影,故事背景是当时的美国工业因为采用流水线机器作业而大量解雇工人所造成的失业浪潮,影片透过对资本主义工业时代小人物的辛酸生活的描述,采用夸张滑稽的行为动作,让人在捧腹大笑的同时对那个造成“机械化”的社会形态产生深深的思索。
一、影片的主题:个人企业与人类追求幸福的冲突在《摩登时代》开始的镜头中,先是羊群彼此紧紧挤在一起走,紧接着是一群群工人簇拥着走进工厂,这样的蒙太奇手法揭示了工人就如同任人宰割的羔羊,被庞大的资本主义运行机器所驱赶,成为生产资料私有制经济制度下资本家们赚钱的工具,主人公夏尔洛是那个时代悲剧的代表人物。
大规模的机器生产和流水线作业,让工人们进行着机械性、重复且乏味的工作,甚至随时面临失业的威胁。
一道道传送带把工人们“拴”在了原地,不能分神,因为一刻的耽误便会导致工作流程的紊乱。
紧迫、乏味,简单机械、疲惫,这些简单的字眼便是工人们的工作状况。
短暂的休息时间,主角夏尔洛连上完厕所后抽支烟的时间都没有,因为哪怕是在卫生间都有监视者的“眼睛”。
长期的简单、重复、机械的工作让夏尔洛身体僵硬,动作呆板,逐渐癫狂,变成一个可怜的“拧螺丝强迫症”患者,被强迫送进精神病医院。
这就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一个缩影。
影片有两大亮点,一是为了节省时间,资本家们实验新型的自动喂饭的机器,他们把夏尔洛当作实验对象,哪怕机器出了故障也丝毫不关心他的人身安全。
摩登时代涉及的马原理论
摩登时代涉及的马原理论摩登时代是20世纪上半叶西方国家的一种文化风格,涵盖了音乐、时尚、电影、建筑等领域。
这一时代的文化特征是对传统价值观和规范的挑战,对现代性和变革的追求,以及对科技、工业和城市的崇拜。
在这一时代的文化发展中,马克思主义的马原理论发挥了积极作用,对于我们理解摩登时代的特点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马原理论对于摩登时代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具有重要影响。
在摩登时代,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剧,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逐渐成熟,成为主导社会发展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马原理论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刻剖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和不稳定性。
这一理论的贡献在于帮助我们理解摩登时代经济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指出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对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深远影响,为我们把握摩登时代的经济发展趋势和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
其次,马克思主义的马原理论对于摩登时代的文化变革和意识形态的解释也具有重要意义。
摩登时代是一个充满变革和挑战的时代,人们对于传统价值观和规范进行了质疑和挑战,追求新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
在这样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的马原理论认为,生产关系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基础的变革将引起上层建筑的变动,包括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风格等方面。
这一理论为我们理解摩登时代的文化变革和意识形态的变动提供了重要的线索,指出了经济基础的变迁对于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帮助我们理解摩登时代的文化现象和变革的本质。
此外,马克思主义的马原理论对于摩登时代的社会结构和阶级状况的解释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摩登时代,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剧,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新的社会阶级和阶层出现,原有的社会秩序和阶级关系发生了剧烈的动荡和变革。
马克思主义的马原理论认为,社会结构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基础的变革将引起社会结构的变化,新的社会阶级和阶层将产生,原有的社会秩序和阶级关系将发生变化。
《摩登时代》与马克思原理
《摩登时代》与马克思原理《摩登时代》是一部无声的喜剧,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喜剧大师----卓别林的最后一部无声电影。
主要采用了讽刺的手法,因为他认为滑稽夸张的肢体语言,要远胜空洞的对白。
所以他只在电影中使用了少量配乐喝少许响声。
当时的政治家认为这是一部有红色共产倾向的危险性作品。
但其实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资本主义的一些问题。
20世纪初期,也就是电影中所谓的“摩登时代”是一个十分特殊的时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已经完成,社会由农业社会变成了工业社会。
社会中心从农业迈向工业。
社会大生产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主要放弃。
在如此重大的变化中,人们的工作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资本家想得到更多,更大的利益,而工人阶级也需要更多工资来养家糊口。
劳动力和资本家都要获取更多的收益,所以,最好的选择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资本家对于提高工人生产率的方法就是尽可能的提升工人的剩余价值。
那么什么是剩余价值呢?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就是无休无止地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
这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这就是剩余价值规律。
马克思指出:“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资本家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最基本的方法有两种,就是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的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和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而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的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工人的剩余价值被榨取完,毫无剩余价值的工人被解雇,造成社会上失业现象严重。
马克思通过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积累、流通以及分配,揭示了剩余价值的运动规律及其作用,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理论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剥削本质,表明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剩余价值理论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剥削本质的锐利武器。
《摩登时代》所映射出的西方政治经济学
《摩登时代》所映射出的西方政治经济学上周五,我们在马哲课的后半部分看了《摩登时代》。
影片《摩登时代》描写的是人和机器的冲突。
背景是当时的美国工业因为转用机器而大量解雇工人所造成的失业浪潮,而主角夏尔洛是这个时代的悲剧代表人物:他在不断加快的传送带式的作业线上被弄得精神失常、被卷入巨大的机器齿轮中、被出了毛病的吃饭机器在他悲戚惊恐的脸上不住扇打……。
这些影像无不反映了机器时代所带来的恐惧与打击。
最后夏尔洛失业了,他加入了找工作的巨大洪流之中;甚至无意中领导了示威运动的群众,然而最后仍是改变不了他可怜的命运。
唯一不用为生活操心的最好地方是监狱,所以为了进监狱,夏尔洛不惜主动替人顶罪。
然而事与愿违,监狱进不去,不过却因祸得福得到了受他帮助的那个女孩的爱。
第一个画面是一群绵羊,这一画面我反复看了好几遍,因为我的脑海瞬间搜索到了英国圈地运动。
接下来出现的了Subway和Car,以及后面的剧情让我了解到《摩登时代》的背景是三十年代资本主义走向垄断的时代,机械大工业高速发展,资本向少数垄断财团手里集中。
因而我的感受主要是联系生活实际写一下自己对社会政治经济运行的一些看法。
1.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是社会化大生产与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1)唯利是图是资本的本性。
提高利润有两种方法,一是提高强度、延长工时;二是通过新科学技术的改进。
2)货币的作用。
由于货币媒介商品交换的过程,造成买与卖在时空上的脱节、失业、贫富差距。
2.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在《摩登时代》中的资本家,比如说那个工厂的总裁,他并没有把企业效益、工人的福利、整体经济的运行看做一个整体,而是鼓励的、狭隘的看待,一切以利润为中心。
3、机械化的生活方式——人的异化在影片开始的镜头里,先是羊群拥护在一起走过,紧接着是一大群工人拥护着走进工厂,暗喻工人的命运和羊群一样,而查理正是这千百个人中的一个。
揭露出资本家私下伪善的画皮露出惟利是图的本质,劳动者则顺理成章的成为资本家攫取剩余价值的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摩登时代》与马克思原理
《摩登时代》是一部无声的喜剧,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喜剧大师----卓别林的最后一部无声电影。
主要采用了讽刺的手法,因为他认为滑稽夸张的肢体语言,要远胜空洞的对白。
所以他只在电影中使用了少量配乐喝少许响声。
当时的政治家认为这是一部有红色共产倾向的危险性作品。
但其实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资本主义的一些问题。
20世纪初期,也就是电影中所谓的“摩登时代”是一个十分特殊的时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已经完成,社会由农业社会变成了工业社会。
社会中心从农业迈向工业。
社会大生产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主要放弃。
在如此重大的变化中,人们的工作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资本家想得到更多,更大的利益,而工人阶级也需要更多工资来养家糊口。
劳动力和资本家都要获取更多的收益,所以,最好的选择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资本家对于提高工人生产率的方法就是尽可能的提升工人的剩余价值。
那么什么是剩余价值呢?
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就是无休无止地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
这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这就是剩余价值规律。
马克思指出:“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资本家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最基本的方法有两种,就是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的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和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而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的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工人的剩余价值被榨取完,毫无剩余价值的工人被解雇,造成社会上失业现象严重。
马克思通过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积累、流通以及分配,揭示了剩余价值的运动规律及其作用,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理论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剥削本质,表明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剩余价值理论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剥削本质的锐利武器。
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的发现,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资本家获得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后,并不是将其完全用于个人消费,而是将一部分转化为资本,用以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再扩大规模,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由此,随着资本累积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资产阶级手里,而工人阶级只拥有少部分财富。
这样两级差异日益明显。
生产的社会性矛盾日益加剧。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
盾。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生产不断社会化。
但是,在资本家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和剥削雇佣劳动者的生产关系中,社会化的生产力却变成资本的生产力,变成资本高效能的榨取剩余劳动、生产剩余价值、实现价值增殖的能力。
这样,已经社会化的、有劳动者共同使用的生产资料,本应该由劳动者共同所有,却被少数资本家私人占有;已经在社会范围内实行严密分工、协作而社会化了的生产过程,本应由社会按照社会需要进行管理、调节、控制,却分别由各自追求最大限度利润和私人利润的少数资本家进行管理;共同劳动生产的社会化产品,本应由劳动者共同占有,用于满足社会需要,却被少数资本家私人占有,私人支配,成为他们的私有财产。
这就形成了资本主义所持有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这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具体体现。
资本主义越发展,科学技术以至社会生产力越发展,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不断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就越成为资本的生产力,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来越集中再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是不可避免。
《摩登时代》这部影片,在电影中卓别林以独特的视觉表现,喜中带悲的诠释方式。
揭示出在当时社会的大环境下,工人保守资本家欺压剥削的现实使人在笑声中看见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资本家无休无止的压榨,是很多人无法生存,连工人吃饭的时间都被掠夺。
如此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
当经济危机发生时,大量商品积压,大批生产企业减产或停工,许多金融机构倒闭,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一片混乱。
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但是这种过剩的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产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要相比的绝对过剩。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看,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而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越是占统治地位,越发展,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的不相容性,也必然学家鲜明的表现出来。
任何社会形态都存在相对稳定性,从产生到衰亡都要经过很长的时间跨度。
从历史上看,奴隶制取代原始公社制度,封建制度取代奴隶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都经历了很长的时间马克思原理中指出:”虽然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取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社会将短期内自行消亡。
资本主义制度目前还能为生产力的发现提供一定的空间。
它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会触及资本阶级的根本利益,必然会遭到阻挠和反抗,因而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必然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历史过程。
” “发展社会劳动的生产力,是资本的历史任务和存在理由。
资本正是
以此不自觉地创造着一种更高级的生产形势的物质。
”这是对资本主义历史过渡性最精辟而辩证的论述。
我永远忘不了主人公查理被机器卷进卷出的镜头,以及被流水线弄得变成麻木机械的工具人,竟然想要在人的鼻子、钮扣上拧紧螺母的镜头.一开始的大钟内部齿轮运转的特写,便清楚描述了当时社会里的机械化的社会秩序.虽然其电影所叙述的历史背景,是在三十年代资本主义逐渐走向垄断的时代,那个时代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低层阶级而言是苦不堪言的,面对机器时代的来临,他们只能感到无所适从。
人类对美好境界的追求,从广义上有两种:一类是具有客观必然性,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理想;另一种是完全脱离客观发展规律而陷入虚幻,从而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空想。
而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要理性地看待问题,相信靠着社会发展进步;靠着人民群众的实践,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终将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