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第一章习题参考答案--陈文娟

合集下载

浙江省七年级科学第1章《代代相传的生命》解答题练习含答案

浙江省七年级科学第1章《代代相传的生命》解答题练习含答案

七下 第1章 代代相传的生命 解答题专项练习一、解答题1.2.3.(2022七下·慈溪期末)如图是两种昆虫的发育过程。

请根据图回答:(1)甲图所示的个体发育过程属于。

(2)图乙中d的发育时期叫做。

(3)如果乙图所示的昆虫是一种农业害虫,在整个的发育过程中,对农作物危害最严重的时期是 (填字母)4.(2022七下·东阳月考)图一为桃树枝条嫁接,图二为单细胞植物嫁接。

A、B 是同种植物的两个品种,其结构都包括伞帽、伞柄、假根三部分,细胞核位于假根内。

A、B 形态上的区别在于伞帽不同,去掉伞帽都能再生。

C 为A、B 嫁接示意图。

请分析回答:(1)图一嫁接时,确保成活的关键是接穗与砧木的紧密结合,这种繁殖的优点是 。

(2)图二中的 C 若嫁接成功,将第一次长出的伞帽剪去后再生出的伞帽与A一致,原因是 。

5.(2022七下·婺城期末)如图是某些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示意图,其中①代表受精过程,②代表发育过程。

据图回答:(1)若图中生物体代表被子植物,受精卵形成后,会发育成种子中的。

(2)若图中生物体代表蝗虫,过程②需要经历受精卵、、成熟的生物个体(成虫)三个阶段。

(3)若图中生物体代表人,则①过程的场所是 ,②过程的主要场所是 。

6.图为蚕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纵向剖面示意图,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请在横线上填写图中有关结构的名称:B是,C是,D是,E 是 ,F是,G是。

(2)菜豆和玉米种子存储营养物质的结构分别是和 。

(3)实验中可用观察玉米种子的胚。

在玉米种子的剖面滴上碘液,被染成蓝色的是图中的 (填字母);这是由于其中储存有大量的。

(4)玉米种子的结构与菜豆种子的结构最大的两个区别是和 。

7.(2021七下·杭州期末)有些绿色开花植物的子房内只有一个胚珠,而有些植物的子房内有两个或多个胚珠。

下图为两种不同植物的子房削面图,其柱头上各落有同种植物的4个花粉粒。

请分析回答:(1)无论是单胚珠植物还是多胚珠植物,它们的个体发育过程都是从开始的。

【人教版】2017年生物高考(2002年)试题分章汇总及答案

【人教版】2017年生物高考(2002年)试题分章汇总及答案

2002年高考生物各地高考试题分章汇总及答案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第一节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1.苍蝇、蚊子的后翅退化成平衡棒,可在飞行中保证身体稳定。

决定这种特征出现的根本原因是DA 适应环境B 新陈代谢C 应激性D 遗传变异第二节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1.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千差万别,其原因不可能是AA 组成肽键的化学元素不同B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不同C 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D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15.哺乳动物的性腺细胞合成和分泌的性激素属于DA 核酸B 蛋白质C 糖类D 脂类35.(12分)有机化合物中具有不同的化学基团,它们对水的亲和力不同。

易与水结合的基团称为亲水基团(如-NH2、-COOH、-OH),具有大量亲水基团的一些蛋白质、淀粉等分子易溶于水;难与水结合的基团称为疏水基团,如脂类分子中的碳氢链。

脂类分子往往有很长的碳氢链,难溶于水而聚集在一起。

请回答:(1)等量亲水性不同的两种物质分散在甲、乙两个含有等量水的容器中,如下图所示。

容器中的自由水量甲比乙____________。

(2)相同质量的花生种子(含油脂多)和大豆种子(含蛋白质多),当它们含水量相同时,自由水含量较多的是____________种子。

(3)以占种子干重的百分比计算,种子萌发时干燥大豆种子的吸水量比干燥花生种子吸水量____________。

(4)种子人库前必须对其干燥处理,降低种子中的含水量,这是因为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各地规定的人库粮食的含水量标准不尽相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12分)(1)少(2)花生(3)多(4)a.种子含水量高,呼吸作用强,种子内贮存的营养物质因分解而损失过多 b.种子含水量高,呼吸作用强,放出热量多,温度增高,种子易发芽、霉变(5)气候不同,特别是湿度、温度不同3.维持高等动物第二性征的物质属于DA 核酸B 糖类 B 蛋白质 D 脂类第二章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第一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下列细胞结构中,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分辨不出的是CA 染色体B 液泡C 核糖体D 叶绿体27.原核细胞内没有ABDA 内质网B 核膜C 核糖体D 线粒体17.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的色素存在于细胞的CA 细胞膜B 细胞质基质C 液泡D 细胞核18.下列生理活动与蛋白质功能无关的是BA 氧气在血液中的运输B CO2进入叶绿体C 葡萄糖在细胞内氧化分解D 细胞识别19.噬菌体外壳的合成场所是AA 细菌的核糖体B 噬菌体的核糖体C 噬菌体基质D 细菌的核区33.下列细胞器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均可产生水的是A①核糖体②叶绿体③中心体④线粒体A ①②④B ④C ②④D ③④37.(共9分)右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A代表分子;B代表;D代表。

2014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配套文档】现代文阅读 第一章 专题一 高频考点六 Word版含答案

2014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配套文档】现代文阅读 第一章 专题一 高频考点六 Word版含答案

高频考点六尊重文本,立足自我——探究文本意义和艺术特色1.(2009·江苏)《上善若水》(原文见本专题高频考点一“5年高考”部分) 请探究都江堰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

答:答案以水比喻“上善”,即都江堰是上善之作;修筑和维护都江堰的李冰及其后任可谓上善之人;由此引申出做人要做上善之人,做事要做上善之事。

解析本题既要理清作者思路,又要把握全文主旨。

2.(2007·江苏)《麦天》(原文见本专题高频考点一“5年高考”部分)文章最后说麦天的忙碌、喜悦“把农家的日子濡染得鲜鲜亮亮,有滋有味”。

请联系全文,简要说说你对“鲜亮”与“滋味”的理解。

答:答案火热的劳动生活,丰收的喜悦,紧张热烈后的平和、闲散。

乡土民风的朴实,亲情的淳厚、和谐。

解析麦天的忙碌在文中主要指麦收的辛劳,喜悦指丰收之后的感受。

紧张过后则是闲散。

“麦梢黄,女看娘”以及麦收后的“追节”,一种亲情弥漫其间。

(2012·湖北)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耳边杜鹃啼罗琅午夜梦回,睡不着觉时,我通常起身看书或写稿,醒的时间无定时。

近来醒来常听见悲切鸟啼,像贺铸词《忆秦娥》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

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杜鹃鸟通常在二月份起就开始夜啼,唐诗中有“杜鹃枝上月三更”。

年年二月起,它的凄厉悲切的啼声,时近时远。

我住的地方附近,有一片树林,那一片树林,晨昏可听到各种鸟鸣,自然每年也少不了杜鹃的“不如归去”的鸣叫,夜半鹃啼大概也发自那里。

据说杜鹃啼到吐血而死。

三月份姹紫嫣红的“山踯躅”,有人叫“映山红”,更多人则叫它为杜鹃花。

传说是因杜鹃啼叫吐血亡后,这花便是它的血化成的。

杜鹃鸟开始啼叫,正是杜鹃花开得最灿烂的时候,像现在已四月立夏,我在浅水湾头,耳边还有它悲悲啼啼的声音,传自山边。

看来花虽已谢而鸟未亡,可见啼血化花只是美丽的附会。

杜鹃这种鸟在动物学上,是不值得恭维的。

据说它不自己营巢,产卵在地上,等到其他鸟类出去觅食,剩下空巢,它就把卵偷偷放进别人巢中,等别的鸟代它孵育。

(完整word版)陈共财政学1-10章的习题及答案

(完整word版)陈共财政学1-10章的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市场经济下的政府与财政一,单选1,现代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运行的社会再生产过程,因而被称之为(C)A 市场过程B 现代生产C 市场经济D 社会经济2,某一个体单位从事其经济活动对其他个体单位产生了有利或不利的影响是指(A)A 外部效应B 外部作用C 经济作用D 经济活动3,三元经济系统指:家庭,政府和(B)A 要素市场B 企业C 商品市场D 社会4,用来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称为(B)A 公共商品B 公共产品C 公共服务D 社会产品5,收入分配的主体是(D)A 社会B 银行C 税收D 政府二,多选:1,政府的经济作用表现在(ABD)A 融入并影响现代经济的运行过程B 利用国家权力干预经济运C 强制干预微观经济立体的活动D 实施宏观调控2,导致政府失灵的原因有(ACD)A 内部性B 外部性C 垄断性D 政治性3,公共产品特征(BC)A 非盈利性B 非排他性C 非竞争性D 非垄断性4,财政的要素(ABCD)A 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B 财政分配的客体是一部分国民收入C 财政分配形式是实物形式,力役形式,价值形式D 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5,公共财政的特征(ABCD)A 公共性B 非盈利性C 法治性D 民主性6,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是(ABCD)A 在市场上有众多的买者和卖者B 各种资源都能够自由地通过市场转移C 生产者和消费者具有完全信息D 生产者所提供的同种产品是同质的第二章财政职能一,单选题1,财政职能以政府与(B)的关系为基本立足点.A 居民B 市场C 社会D 税收2,判断资源配置优劣的标准是(C)A 福利最大化B 利润最大化C 帕累托最优D GDP最大化3,可就业人口的就业率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比例是指(D)A 低失业B 高就业C 消灭失业D 充分就业4,提高财政配置工具的使用效率主要方法是(C)A 降低政府开支B 提高经济建设资金C 降低税收成本D 加快资金循环二,多选题1,市场失灵可以分为(ABC)A 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失灵B 市场在收入分配方面的失灵C 市场在监督方面的失灵D 市场在宏观方面的失灵2,国民收入分配包括两个基本的层次(BC)A 工资分配B 初始分配C 再分配D 福利分配3,经济增长用(ABCD)衡量A GNPB GDPC 人均GNP水平D 人均GDP水平4,经济活动的两个准则是(CD)A 赢利准则B 守法准则C 公平准则D 效率准则5,在正确认识和处理收入差距与效率关系时,应注意(AB)A 收入差距的扩大应建立在要素分配的基础上B 收入差距要适度C 共同富裕D 允许非法暴富6,经济稳定包括(ABD)A充分就业B 物价稳定C 经济持续增长D 国际收支平衡7,国际收支逆差导致(AC)A 该国外汇储备减少B 该国外汇储备增加C 本国货币对外币汇率下降D 本国货币对外币汇率上升第三章财政支出结构与规模一,单选:1,政府从个人和企业购买原材料和土地,劳动力,资本的生产性服务并由政府直接使用的支出称为(A)A 购买性支出B 转移性支出C 生产支出D 基础支出2,政府在公民之间再分配购买力的支出称为(C)A 分配支出B 福利支出C 转移性支出D 购买力支出3,社会性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上升而快速(D)A 不变B 减少C 不确定D 递增二,多选1,根据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从静态角度将财政支出划分为(ACD)A 补偿性支出B 投资性支出C 消费性支出D 积累性支出2,按国家职能将财政支出分为(ABCD)A 经济建设费B 国防费C 社会文教费D 行政管理费3,财政支出按国家职能分类的意义在于(ABCD)A 能够了解国家执行了怎样一些职能B 能够了解国家侧重了哪些职能C 对一个国家的支出结构纵向分析,可知道该国的职能的演变D 对若干国家的支出结构横向分析,可揭示各国职能的差别4,财政支出分析的主题大致可分为(ABC)A 结构分析B 总量分析C 效益分析D资金分析5,公共支出的性质可划分为(CD)A 预防性支出B 创造性支出C 消耗性支出D 转移性支出6,财政支出的国际分类方法(CD)A 经济分类B 国际分类C 理论分类D 统计分类7,置换效应包括对以前的(AB)的置换A 财政支出水平B 私人部门支出C 国防支出D 教育支出8,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ACD)A 经济性因素B 环境性因素C 政治性因素D 社会性因素第四章财政支出效应分析一,单选:1,人们在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中"所得"与"所费"的对比关系是指(C)A 效用B 利益C 效益D 得失2,政府项目使用的直接投入物的成本(A)A 直接成本B直接费用C 间接成本D 直接消耗3,政府项目所导致的产出增加或生产率提高并由该项目产品的直接使用者享有的效益是指(D)A 直接利益B 直接收益C 间接利润D 直接效益4,最常用的成本--效益分析决策标准是(A)A 净现值标准B 成本最小化C 利润最大化D 配置最优二,多选1,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BCD)A 考虑资源在公私部门的配置采用机会成本分析法B 一些支出项目如电站投资,其效益是经济的,可以采用成本——效益法C 一些支出项目如军事,成本易于计算,效益不易衡量,采用最低费用选择法D 一些支出项目如公路邮电,成本易于衡量,效益不易计算,通过这些支出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可以部分或全部进入市场交易,可采用"公共定价法"2,政府项目目标的确定要考虑哪些因素(ABD)A 众多目标的选择B 目标实现的时间转移C 外部效益干扰对目标的判断D 目标之间发生的冲突3,市场价格不能反映其成本的原因(ABCD)A 垄断存在B 税收因素C 资源处于闲置状态D 经济发展劳动力过剩4,选择决策标准主要有(ACD)A 内部收益率标准B 外部收益率标准C 净现值标准D 收益——成本比率标准5,最低费用选择法的特点(CD)A 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B 多项严格假定C 只计算每项备选项目的有形成本D 不用货币单位来计量备选的财政支出项目的社会效益6,从定价政策来看,公共定价包括(AB)A 纯公共定价B管制定价C 厂商定价D 地方政府定价7,政府采购的特点(ABCD)A 资金来源的公共性B 资金用途的非营利性C 采购活动的政策性D 采购制度的规范性8,政府的采购行为必须遵循原则是(ABCD)]A 竞争原则B 公开原则C使用商业标准原则D透明原则9,政府采购范围从采购对象的性质角度可分为(BCD)A 武器B 货物C 服务D 工程10,政府采购模式可分为(ACD)A 集中采购模式B 自由采购模式C 分散采购模式D 集中和分散相结合11,政府采购合同的类型有(AB)A 固定费用合同B 成本加比例费用合同C 固定费用加比例费用合同D 固定费用加激励费用合同第五章购买性支出一,单选1,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司法检察机关和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的费用支出指(C)A 政府指出B 非生产支出C 行政管理支出D财政支出2,财政用于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事业单位的经费支出指(B)A 教育支出B 文教科卫支出C 文化支出D 政府指出3,用于国防建设和人民解放军方面的费用指(B)A 军事支出B 国防支出C 政府指出D 财政支出二,多选1,下列对社会消费性支出表述正确的是(BC)A 社会消费性支出是生产性消费支出B 社会消费性支出是社会再生产正常运转所必须C 社会消费性支出本质是满足纯社会共同需要D 社会消费性支出是转移性支出2,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包括(ABD)A公法检支出B 国家安全支出C 国防支出D 行政支出3,行政管理支出增长率很快的主要原因(AB)A 行政人员数量增加B 行政人员报酬提高C 行政业务费增加D 行政修缮费,设备购置费提高4,直接影响行政管理规模的因素是(ABCD)A 经济总体增长水平B 财政支出规模C 政府机构的设置D 行政管理支出本身的效率5,安排投资规模应注意(ABD)问题A 投资规模适度B 投资结构合理C 注重投资竞争性D 注重投资效益6,与政府投资相比,非政府投资具有怎样的特点(ABCD)A 营利性B 短期效应C 自身积累社会筹资D 忽略社会效益7,影响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所占比重的因素主要有(BC)A 政治制度差异B 社会经济制度的差异C 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D 文化差异第六章转移性支出一,单选1,国家和社会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予以保障的一项重大社会政策是指(B)A 国家再分配B 社会保障C 社会福利D 国家保障2,社会保障的实施主体是(A)A 国家B 社会C 企业D 家庭二,多选1,下列哪些属于转移性支出(AC)A 社会保障支出B 科学教育文化卫生支出C 税式支出D 国防支出2,社会保障支出的特征(ABCD)A 覆盖面的社会广泛性B 参与上的强制性C 制度上的立法性D 受益程度的约束性3,社会保障体系框架主要构成是(ABCD)A 社会保险B 社会福利C 社会救助D 社会优抚和安置4,财政补贴的内容从补贴同社会经济运行过程的关系来看,可分为(BCD)A 生产环节补贴B 流通环节补贴C 消费环节补贴D 分配补贴5,财政补贴的形式有(BD)A 货币补贴B 实物补贴C 国家补贴D 社会补贴6,下列关于财政补贴表述正确的是(BCD)A 财政补贴与社会保障支出一样与价格直接相关B 财政补贴可以纠正不合理的价格结构和纠正市场缺位C 财政补贴是各国运用调节经济的手段D 我国的财政补贴主要是价格补贴7,下列表述正确的是(CD)A 由于税式支出是一种隐蔽型财政补贴支出,因此税式支出不可估B 税收抵免是指是指准许企业把一些合乎规定的特殊支出,以一定的比率或全部从应税所得中扣除,以减轻其税收负担.在累进税制下,纳税人的所得越高,这种抵免的实际价值就越大.C 加速折旧使税负前轻后重,使政府损失了一部分收入的"时间价值"D 照顾性税式支出在于扶持国家希望发展的亏损或微利企业以及外贸企业第七章财政收入结构与规模一,单选1,财政分配的对象都是社会产品中剩余产品或与其对应的(C)A 产值B 利润C 价值D 收益2,政府以国家信用为依托取得的财政收入是(B)A 存款B 公债C 税收D 罚款二,多选1,关于财政收入表述正确的是(BD)A 财政分配的对象是社会产品B 我国现阶段财政收入形式由税收,国有资产收益,国债和其它收入构成C 专项收费是指国家机关为居民或各类组织机构提供某些特殊服务时所收取的手续费和工本费D 在许多国家,财政收入的90%以上要靠税收来保证,以至于可以近似地用税收收入的分析来观察整个财政收入的状况.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BC)A 农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不高B 工业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源泉C M是财政收入根本D C也是财政收入的来源3,关于财政收入规模表述正确的是(AD)A 正常环境下,财政收入绝对规模会随着财源的扩大而保持上升势头B 正常环境下,财政收入相对规模呈现出上升状态C 中国财政收入相对规模的变化轨迹基本平稳D 中国财政收入相对规模的变化呈马鞍形4,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有(ABCD)A 经济发展水平B 分配政策C 价格水平D 税收征管水平5,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B)A 经济对财政规模形成根本约束B 由于价格上涨产生的实际财政收入增长现象称为"通货膨胀税"C 税收制度缺陷是造成税收流失的罪魁祸首D 税收征管因素对税收收入影响的弹性系数起决定作用6,财政收入规模的衡量方法(AB)A 绝对规模B 相对规模C 数量规模D 质量规模第八章税收原理一,多选:1,关于税收概念,以下表述合理的有(ABD)A 税收是国家调节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B 税收是人们为享受公共物品支付的价格.C 税收体现了征纳双方平等交换关系.D 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形式. 2,关于税收"三性"理解正确的有(AD)A 税收"三性"是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主要特点.B 税收强制性的依据是国家所有权.C 税收固定性意味着征税对象和征税数额是固定的.D 税收无偿性指的是国家不向纳税人直接支付任何报酬.3,有关税收基本术语表述正确的是(CD)A 纳税人是最终负担税款的人.B 税收属于社会再生产的交换环节.C 税收的客体是税法规定的标的物.D 税目反映了征税广度,税率反映了征税深度.4,下列关于税率表述正确的是(AB)A 名义税率是纳税人实际纳税时适用的税率.B 实际税率是纳税人真实负担的有效税率.C 在实行比例税率条件下,边际税率不同.D 在实行比例税率条件下,平均税率与边际税率一致.5,下列表述正确的是(CD)A 我们常说的个人所得税中的800元是起征点.B 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可将税收分为商品课税,资源课税和财产课税.C 从价税课税,收入弹性大.D 价内税容易造成对价格的扭曲.6,宏观税负的制约因素(AB)A 经济发展水平B 政府职能范围C 征管水平D 财政收入.7,关于税负转嫁的表述正确的是(ACD)A 税负转嫁只是税收的一部分,税收归宿覆盖全部税收.B 税负转嫁有利于国家取得收入.C 税负转嫁是商品货币经济的必然产物.D 商品货币经济的存在不等于税负转嫁的实现.8,下列表述正确的是(BC)A 需求弹性越大,税负前转容易后转难B 需求弹性越小,税负前转容易后转难C 供给弹性越大,税负前转容易后转难D 供给弹性越小,税负前转容易后转难9,以下哪些税种体现了利益说的特征(ABC)A 燃油税B 社会保险税C 车船使用税D 营业税10,下列表述正确的是(BD)A 税收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均产生税收超额负担B 征收人头税或所得税会产生税收收入效应C 纳税成本可以用货币计量D 目前,我国税务效率还可以在提高第九章税收制度一,多选1,对我国税制发展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B)A 1950年税制建立,为我国税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B 十年动乱期间的"简化税制"的改革将已经建立的税制破坏殆尽C "利改税"建立了分税制的税收管理体制D 94年税改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原税制过于繁缛2,对现实世界性税改浪潮的评价正确的是(BD)A 目前的减税浪潮是由于各国互相跟风的结果B 直接的降低税率减轻了企业和个人的负担,刺激了投资和消费C 减税有利于增强各国的税收竞争力D 税制改革更有利于公平税制的建立3,关于WTO原则对税制改革的要求(ABCD)A 国民待遇B 互惠待遇C 关税减让D 透明度4,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D)A 没有商品交换就没有流转税的存在B 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都是对全部流转额课税C 生产型增值税的税基对购进固定资产的价款做了部分抵扣D 消费型增值税的税基对购进固定资产的价款做了全部抵扣5,下列属于一般纳税人或按一般纳税人纳税的是(BD)A 非企业性单位B 从事成品油销售的加油站C 不经常发生增值税应税行为的企业D 从事批发或零售货物的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在180万元以上的6,下列各项中,应视同销售货物行为征收增值税的是(AC )A 将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B 动力设备的安装C 销售代销的货物D 邮政局出售集邮商品7,下列行为属于增值税的混合销售行为的是(CD)A 医院提供治疗并销售药品B 邮局提供邮政服务并销售集邮商品C 商店销售空调并负责安装D 汽车修理厂修车并提供洗车服务8,关于增值税税率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C)A 销售粮食,食用植物油适用13%的税率B 出口货物均为零税率C 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的税率也为17%D 6%或4%的仅适用于小规模纳税人9,消费税不同应税产品的纳税环节包括(BCD)A 批发环节能B 进口环节C 零售环节D 生产销售环节10,下列应交纳消费税的是(ABC)A 烟B 汽车轮胎C 汽油D 邮票11,下列应交纳营业税的是(ABD)A 金融保险B 娱乐服务C 销售机器设备D 交通运输12,以下属于所得范畴的是(ABC)A 工资薪金B 工商企业利润C 股息利息D 成本费用13,企业下列支出中,可以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据实扣除的有(AC)A 新产品,新工艺B 业务招等费C 差旅费D 意外灾害损失有赔偿的部分14,下列单位中,不属于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的是(BD)A 私营企业B 银行储蓄所C 事业单位D 个人合作伙伴15,下列各项中属于个人所得税居民纳税人的是(AD)A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但一个纳税年度中在中国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B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且不居住的个人C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超过6个月不满1年的个人D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的个人.16,下列个人所得,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不得减除费用的有(AD)A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B 稿酬所得C 劳务报酬所得D 偶然所得.17,将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区分为居民纳税义务人和非居民纳税义务人,依据的标准有(AD)A 境内有无住所B 境内式作时间C 取得收入的工作地D 境内居住时间18,下列各项中,适用5%-35%的超额累进税率计征个人所得税的有(ABCD)A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B 个人独资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C 对个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所得D 合伙个业的生产经营所得.19,下列收入中,可以直接作个人所得税应税所得额的有(AB)A 外币存款利息B 企业债券利息C 出租房屋的租金D 金融债券利息20,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C)A 资源税有一般资源税和级差资源税两种类型B 遗产税,赠与税是静态财产税C 印花税,证券交易说均为行为税D 行为税对任何行为课税。

2020版高考语文(浙江)一轮练习:阅读突破 第一章 专题一 单文精练五含解析

2020版高考语文(浙江)一轮练习:阅读突破 第一章 专题一 单文精练五含解析

单文精练五城市文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材料一:美国城市学理论家刘易斯·芒福德指出:“人类用了5 000多年的时间,才对城市的本质和演变过程获得了一个局部的认识,也许要用更长的时间才能完全弄清它那些尚未被认识的潜在特性。

”人类对于城市的认识还十分有限,目前为止,要给城市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仍然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

城市既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和空间的概念,又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方方面面的综合的概念,因而对城市及其历史发展的研究就涉及了多种学科,因此要对城市作出较为科学的定义,就必须超越已有的各种学科对城市的定义的局限,抽象出城市所具有的最为一般的特征。

(摘编自毛曦《试论城市的起和形成》) 材料二:城市功能的生命力很大程度地体现在城市的文脉上。

所谓“城市文脉”,就是指一座城市的文化及文化传统——不仅仅是指当时存在的文化,还包括过去的文化。

因此与城市的功能是否延续有密切的关系,如果这两者是延续的,那就形成了一种传统;如果两者是不同的,或者以往有过这样的不同,这种传统就中断了,难以形成文脉。

一座城市,尽管现在的文化很发达,如果过去的文化已不复存在,或者从没有这样的文化,要形成文化传统必定要假以时日,形成自己的文脉则更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绵延。

另一方面,只有形成了自己的文脉,并且得到延续,城市的功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才有可能推到极致。

文脉不仅是城市的基本设施、名胜古迹、文物遗址的积累,更是一代代城市人的文化和智慧的结晶,足以保持城市的记忆,提供调节人地关系和适应变化发展的经验。

(摘编自葛剑雄《城市应该有延续文脉的自觉性》) 材料三:但是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并非所有的城市都能保持不变的功能,特别是在变革的时代,受到天灾人祸的摧残,一些城市的功能被强制改变,城市被破坏殆尽,延续数百上千年的文脉就此中断,幸而不绝如线,也已岌岌可危。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中国的绝大多数城市都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城市功能的同化、泛化,都要具有经济功能,要以生产为主;都要破旧立新,将传统当垃圾清除,立新却缺乏创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指导及课例解析课件80张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指导及课例解析课件80张
示例: 1.青春是喷薄的旭日…… 2.青春是辽远的天空,风雨在这里盘旋,阳光在乌云的头顶灿烂…… 3.青春是“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酣畅…… 4.弄枝枝头梨花漾,笑说蒹葭又苍苍
3.内容:学生新诗创作的修
改与交流
样式: 青春是
(具体意象) (合理化解释)
青春像
(具体意象) (合理化解释)
新诗创作尝试,不 是一次性完成,和诗歌 的学习、模仿结合起来, 每天具体落实一步。
“我”攀至陡峻的峨日朵雪峰的半山腰。这是历尽艰辛的攀登,这是竭尽所能才达到的
高度,这是我当下生命所及的高度,今后还将有新的高度,这一高度与自己的目标尚有
距离,是丰满的自信、现实的坚持与客观的无奈的交融。
2.“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的形象,如何理解。
雪峰、落日、山海、石砾、巨石的罅隙、雄鹰、雪豹,锈蚀的岩壁一系列形象,构 成雄浑、壮美、崇高、紧张的审美特征(意境),与蜘蛛弱小、可怜、默享的形象特征 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生命的谦卑与坚毅,表达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
苦难是生命的底色。 奉献是生命的价值。 光明是生命的追求。
在思想斗争中, 我坚定了信念, 活着,
全身心地为了别人, 不要顾念自己的日子。
就要向着光明的理想前行。 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
奉献中,不要伤心。
世道艰难,理想遥远,
我的心神片刻难安。
去拥抱奉献的生命吧!
一句话断成几行说

短句子分行来说 一节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
练习: 健康( ) 畏缩( ) 沉稳( ) 睿智( )
向上( ) 退缩( ) 包容( ) 丰富( )
朝气( ) 懦弱( ) 广博( ) 雄壮( )
消沉( ) 幼稚( ) 果敢( ) 创新(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四版_习题答案_第四版_盛骤__浙江大学出版pdf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四版_习题答案_第四版_盛骤__浙江大学出版pdf
(3)生产产品直到得到 10 件正品,记录生产产品的总件数。 ([一] 2) S={10,11,12,………,n,………} (4)对某工厂出厂的产品进行检查,合格的盖上“正品” ,不合格的盖上“次品” ,如连续查出二 个次品就停止检查,或检查 4 个产品就停止检查,记录检查的结果。 查出合格品记为“1” ,查出次品记为“0” ,连续出现两个“0”就停止检查,或查满 4 次才停止检 查。 ([一] (3)) S={00,100,0100,0101,1010,0110,1100,0111,1011,1101,1110,1111,} 2.[二] 设 A,B,C 为三事件,用 A,B,C 的运算关系表示下列事件。 (1)A 发生,B 与 C 不发生。 表示为:
从 10 只中任取 4 只,取法有
10 种,每种取法等可能。 4
要 4 只都不配对,可在 5 双中任取 4 双,再在 4 双中的每一双里任取一只。取法有
5 24 4

P( A )
4 C5 24 4 C10

8 21 8 13 21 21
P( A) 1 P( A ) 1
4
后四个数全不同的排法有 A 10 ∴
P( A)
4 A10 0.504 104
10.[六]
在房间里有 10 人。 分别佩代着从 1 号到 10 号的纪念章, 任意选 3 人记录其纪念章的号码。
(1)求最小的号码为 5 的概率。 记“三人纪念章的最小号码为 5”为事件 A ∵ 10 人中任选 3 人为一组:选法有
1500 种,每种取法等可能。 200
200 个产品恰有 90 个次品,取法有
4001100 种 90 110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一章 章末检测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一章 章末检测
√C.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甲图中的组合一般是②③⑤
D.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 细准焦螺旋
01 基础诊断
02 深度拓展
03 能力提升
04 链接高考
目录
03 能力提升
解析:A、目镜放大倍数与其长度成反比,而物镜放大倍数与其长度成正比, 故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小,③比④放大倍数大,A错误; B、高倍镜观察的实际视野变小了,B错误; C、放大倍数越大,选用的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要越大,物镜与观察对象解距 离越短,组合是②③⑤,C正确; D、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故要先把观察对象移到视野中央,改用高倍镜,用细 准焦螺旋调焦,还要调整视野亮度,故正确调节顺序:移动装片→转动转换 器→调节亮度(调节光圈或反光镜)→转动细准焦螺旋,D错误.
生 物
新教材人教版·必修1 分子与细胞

第1章 走近细胞
章末检测
课程目录 CONTENTS
基础诊断 深度拓展
能力提升 链接高考
01 基础诊断
一、判断题
1.细胞学说使生物学研究从器官、组织水平进入细胞水平,并为后来进入
分子水平打下基础。(P4正文)
( √)
2.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多样性。(P4正文)( × )
目录
02 深度拓展
2、病毒的生活离不开细胞,请推测病毒和细胞之间是什么关系? 提示:病毒的生活离不开细胞,可推测病毒和细胞之间为寄生关系, 即病毒只能在活细胞内寄生。
01 基础诊断
02 深度拓展
03 能力提升
04 链接高考
目录
02 深度拓展
3、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能否说明病毒是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
断的依据是 都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衣藻还具有细胞壁 ;与哺乳动物细

陈启元版物理化学第1章 习题解答

陈启元版物理化学第1章 习题解答
(2)U为状态函数,在相同的始、末状态下,∆U相同, ∴
U 282 .18(kJ )
总功=电功+体积功=-187.82+3.7182 =-184.102(kJ)
Q U W 282 .18 184 .102 98.08(kJ )
5.在绝热密闭容器内装水1 kg。开动搅拌器使容器中 的水由298 K升温至303 K。已知液体水的 C P ,m≈ CV ,m =75.31 J· -1· -1,求 Q 、 W 、 △U 及△H ,结果说 mol K 明什么?
323.15

- Q体 1882.75 -1 S 环 5.05J K T环 373.15

S隔 S体 S环 6,06 - 5.05 1.01J K -1 0
故,过程自发,即不可逆。
16.设有两种气体,其 C P , m=28 J· -1· -1,用隔板 mol K 分开(如右图所示),两侧的体积相等,容器是绝热的。 试求抽去隔板后的 S 。 1 mol A 1 mol B 238 K, V 293 K, V
故:∆S = ∆SA + ∆SB = 6.108 + 5.424 =11.53(K·-1) J
17.试计算压强为、温度为373.15K时,1mol水向真 空蒸发为同温同压的水蒸气的 S 体 、S 外及 S总。已 知水的蒸发热 ( p 、373.15 K)为40.710 J· -1,在 mol 此条件下的水蒸气可视为理想气体。
W - pV - p(V2 - V1 ) -p(2V 1 - V1 ) nRT1 100 - pV1 - p -nRT1 8.314 273 .15 p 28 -8110 J -8.11k J

第1章习题答案

第1章习题答案
第1章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A 4.B S.C 6.B 7.B 8.C 9.A 10.C
11.C 12. D 13. D14.A 15.C 16.B 17.C 18.A 19.C 20.B 21.C 22. D 23. B 24. D 25. D26.A 27.D 28.C 29.C 30.D 31.D 32.B 33.A 34.A 35.D 36. C 37.B38.D 39.B 40.B 41.A 42. B 43. B 44.D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1章习题答案
(3)西方国家工人大量失业都发生在经济严重萧条、衰退时 期,是资本主义各种危机因素长期积累、总体爆发的结果, 因此资本主义制度不可能根本解决失业问题。我国目前国有 企业职工下岗分流出现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是党和国 家为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转变(由计划经济 向市场经济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而主动 采取的重大措施,尽管短期内给我国带来了社会问题,但从 长远的发展看,我们可以通过下岗再就业、职工培训和社会 保障等来逐步解决失业问题。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1章习题答案
(2)消费方式健康,摒弃落后的生活习惯,提高消费的科学 性。
首先,通过教育、宣传,使人们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消费观。 其次,不断提高消费者的素质。再次,净化消费环境。最后, 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倡进行绿色消费。
(3)结构合理,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要协调发展。 消费结构合理是指消费结构在一定的生产发展阶段由非科学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1章习题答案
(五)简答题 1.答案要点: 树立积极合理的消费观就要做到水平适度、结构合理、方式
健康,具体体现在: (1)家庭生活消费必须与国情及家庭收入相适应,提倡适度

01第一章习题参考答案--陈文娟

01第一章习题参考答案--陈文娟

01第一章习题参考答案--陈文娟第一章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旅游法产生于( D )A原始社会末期B奴隶社会C人类社会产生初期D19世纪40年代2.旅游法的调整对象是( B )A旅游行为B旅游活动中的各种社会关系C旅游者D旅游企业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旅游法是一个单一的法律文件B旅游法的调整对象是旅游活动中的各种社会关系C旅游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D旅游法当中各主体间的经济关系的调整,要遵守民法和经济法的有关原则和制度4. 如果在我国境内的外国旅游企业与我国的旅游企业发生了纠纷,应当由( A )加以调整。

A我国旅游法B外国旅游企业所在国的旅游法C国际旅游法D其它法律5.旅游法律关系的产生、发展和变更是依据( A )进行的。

A旅游法规B事实C旅游行政机关的裁定D其它法律6.旅游法律关系以( B )为内容。

A旅游法规 B 权利和义务C旅游事实 D 旅游主体之间的关系7.旅游者和旅行社之间的法律关系产生于( B )A旅游者开始向旅行社咨询时B旅游者和旅行社签订旅游合同时C旅游者开始旅游活动时D旅游者结束旅游活动时8.下列哪项不是旅游法律关系中的客体:( D )A旅游资源B旅游服务行为C旅游企业的名称、标志D旅游者9.下列哪种情况不是旅游法律关系的消灭( D ):A 旅行社和旅游者之间的旅游合同履行完毕B 旅行社未能履行义务,导致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终结C 旅行社因为消亡、结业或破产等原因,而导致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终结D 旅行社因为客观原因,把旅游团委托给其它旅行社10.旅游企业因为违约,被要求向游客支付违约金,这是旅游法律关系的哪种保护措施( C )?A刑事措施B行政措施C民事措施D其它措施二、多项选择题1.旅游活动对人类社会的负面影响有:(ABCD )A可能造成旅游接待国物价上涨B 可能带来社会文化的污染C可能破坏旅游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D可能造成旅游接待地产业结构失衡2.旅游法律关系的基本构成要素有:(ABC )A主体B客体C内容D事实3. 旅游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 ABCD )A旅游行政管理机关B旅游企业C旅游者D境外旅游组织4.旅游法律关系的客体有:(ABD )A物B行为 C 人D精神财富5.旅游法律关系的保护措施有:(ABC )A行政措施B民事措施C刑事措施D强制措施三、问答题:1. 什么是旅游法,它有哪些特点?旅游法是以旅游关系为调整对象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和。

[理学]《电磁学》赵凯华陈熙谋No1chapter答案-精品文档

[理学]《电磁学》赵凯华陈熙谋No1chapter答案-精品文档

第一章 静电场§1.1 静电的基本现象和基本规律思考题:1、 给你两个金属球,装在可以搬动的绝缘支架上,试指出使这两个球带等量异号电荷的方向。

你可以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但不使它和两球接触。

你所用的方法是否要求两球大小相等?答:先使两球接地使它们不带电,再绝缘后让两球接触,将用丝绸摩擦后带正电的玻璃棒靠近金属球一侧时,由于静电感应,靠近玻璃棒的球感应负电荷,较远的球感应等量的正电荷。

然后两球分开,再移去玻璃棒,两金属球分别带等量异号电荷。

本方法不要求两球大小相等。

因为它们本来不带电,根据电荷守恒定律,由于静电感应而带电时,无论两球大小是否相等,其总电荷仍应为零,故所带电量必定等量异号。

2、 带电棒吸引干燥软木屑,木屑接触到棒以后,往往又剧烈地跳离此棒。

试解释之。

答:在带电棒的非均匀电场中,木屑中的电偶极子极化出现束缚电荷,故受带电棒吸引。

但接触棒后往往带上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

3、 用手握铜棒与丝绸摩擦,铜棒不能带电。

戴上橡皮手套,握着铜棒和丝绸摩擦,铜棒就会带电。

为什么两种情况有不同结果?答:人体是导体。

当手直接握铜棒时,摩擦过程中产生的电荷通过人体流入大地,不能保持电荷。

戴上橡皮手套,铜棒与人手绝缘,电荷不会流走,所以铜棒带电。

计算题:1、 真空中两个点电荷q 1=1.0×10-10C ,q 2=1.0×10-11C ,相距100mm ,求q 1受的力。

解:)(100.941102210排斥力N r q q F -⨯==πε 2、 真空中两个点电荷q 与Q ,相距5.0mm,吸引力为40达因。

已知q=1.2×10-6C,求Q 。

解:1达因=克·厘米/秒=10-5牛顿C qF r Q r qQF 1320201093441-⨯-==⇒=πεπε 3、 为了得到一库仑电量大小的概念,试计算两个都是一库仑的点电荷在真空中相距一米时的相互作用力和相距一千米时的相互作用力。

2022年浙教版七年级下《第1章 代代相传的生命》单元测试(卷八)(含答案)104304

2022年浙教版七年级下《第1章 代代相传的生命》单元测试(卷八)(含答案)104304

2022年浙教版七年级下《第1章代代相传的生命》单元测试(卷八)试卷考试总分: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8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40分)1. 为了加强遮荫效果,对于栽植在公路两旁的法国梧桐,应采取的措施是()A.保护侧枝和侧芽B.摘除主干的顶芽C.保护主干的顶芽D.摘除侧枝的顶芽2. 豆腐富含蛋白质,是人们喜爱的食品,你知道豆腐是由什么种子的哪部分加工而成的吗?()A.小麦的子叶B.小麦的胚乳C.大豆的胚乳D.大豆的子叶3. 被子植物开花传粉后,受精的部位是( )A.花药B.花萼C.胚珠D.花瓣4. 睾丸和卵巢是人体主要的( )A.消化器官B.生殖器官C.免疫器官D.呼吸器官5. 如图是叶芽的结构及其发育示意图,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①是芽原基B.②是分生区C.③发育为⑥D.④是子叶6. 用嫁接的方法来繁殖果树和花卉时,嫁接成功的关键在于( )A.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在一起B.接穗和砧木都要是当年生枝条C.砧木必须是花或果实优良的品种D.接穗和砧木的选择7. 下列植物的繁殖方法,属于有性生殖的是()A.月季花用枝条繁殖B.藕用茎繁殖C.秋海棠用叶繁殖D.苹果树开花结果8. 如图为“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示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B表示玉米种子的纵剖面,该剖面是刀片沿着图A所示的a线削开的B.在图B所示的玉米种子的剖面上滴一滴碘液,变成蓝色的部分是1C.图C表示菜豆种子结构,结构9为胚的发育提供营养D.图C表示菜豆种子结构,结构8将来发育成植物的幼体二、填空题(本题共计 4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20分)9. 如图为桃花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②④⑥合称为________,③和⑤合称为________。

(2)对花蕊有保护作用的是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旅游法产生于( D )
A原始社会末期B奴隶社会C人类社会产生初期D19世纪40年代
2.旅游法的调整对象是( B )
A旅游行为B旅游活动中的各种社会关系
C旅游者D旅游企业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旅游法是一个单一的法律文件
B旅游法的调整对象是旅游活动中的各种社会关系
C旅游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D旅游法当中各主体间的经济关系的调整,要遵守民法和经济法的有关原则和制度
4. 如果在我国境内的外国旅游企业与我国的旅游企业发生了纠纷,应当由( A )加以调整。

A我国旅游法B外国旅游企业所在国的旅游法C国际旅游法D其它法律
5.旅游法律关系的产生、发展和变更是依据( A )进行的。

A旅游法规B事实C旅游行政机关的裁定D其它法律
6.旅游法律关系以( B )为内容。

A旅游法规 B 权利和义务
C旅游事实 D 旅游主体之间的关系
7.旅游者和旅行社之间的法律关系产生于( B )
A旅游者开始向旅行社咨询时
B旅游者和旅行社签订旅游合同时
C旅游者开始旅游活动时
D旅游者结束旅游活动时
8.下列哪项不是旅游法律关系中的客体:( D )
A旅游资源B旅游服务行为C旅游企业的名称、标志D旅游者
9.下列哪种情况不是旅游法律关系的消灭( D ):
A 旅行社和旅游者之间的旅游合同履行完毕
B 旅行社未能履行义务,导致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终结
C 旅行社因为消亡、结业或破产等原因,而导致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终结
D 旅行社因为客观原因,把旅游团委托给其它旅行社
10.旅游企业因为违约,被要求向游客支付违约金,这是旅游法律关系的哪种保护措施( C )?
A刑事措施B行政措施C民事措施D其它措施
二、多项选择题
1.旅游活动对人类社会的负面影响有:(ABCD )
A可能造成旅游接待国物价上涨
B 可能带来社会文化的污染
C可能破坏旅游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D可能造成旅游接待地产业结构失衡
2.旅游法律关系的基本构成要素有:(ABC )
A主体B客体C内容D事实
3. 旅游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 ABCD )
A旅游行政管理机关B旅游企业C旅游者D境外旅游组织
4.旅游法律关系的客体有:(ABD )
A物B行为 C 人D精神财富
5.旅游法律关系的保护措施有:(ABC )
A行政措施B民事措施C刑事措施D强制措施
三、问答题:
1. 什么是旅游法,它有哪些特点?
旅游法是以旅游关系为调整对象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和。

它有自己的特点。

(1)旅游法是调整旅游关系的一系列法律规范的总和。

旅游法是调整旅游关系的一系列法律规范的总和,而非一个单一的法律文件,这一规范体系以旅游为主线统一起来。

其既包括一个国家发展旅游业的根本大法——旅游基本法,也包括涉及旅游活动各领域内单行的旅游法律、法规、规章,还包括散见于其他法律法规之中的有关旅游的法律规定;既包括国内规范,也包括国际规范。

(2)旅游法的调整对象是旅游活动中的各种社会关系。

这些社会关系包括旅游企业与旅游者之间的关系,旅游行政管理机关与旅游企业之间的关系、旅游企业与旅游企业之间的关系、旅游涉外因素的关系(如外国旅游企业和中国旅游企业之间的关系)等。

这些社会关系都是在旅游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体现了旅游活动的特点,这也是旅游法区别于其他法的一个显著标志。

例如,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会和旅游企业之间结成权利义务关系,旅游者同时也会与其他的法律关系主体形成社会关系,但这些关系不是因旅游活动而产生的,体现不了旅游活动的特点,所以不属于旅游法的调整范围。

2. 什么是旅游法律关系?它有哪些特征?
旅游法律关系是指由旅游法确认和调整的,在旅游活动中各方当事人之间具有权利和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

它具有以下特点:
(1)是受旅游法律规范调整的具体社会关系。

旅游法律关系反映的是旅游活动中各方当事人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

从这个意义上说,旅游法律关系是具体的社会关系的反映。

但由于旅游活动的内容和范围具有相当的广泛性,因此,旅游法律关系无论是从主体范围,还是权利、义务内容范围来看,都是十分广泛的。

(2)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旅游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一样,之所以能成为法律关系,就在于法律规定了各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这种权利义务关系的确认体现了国家的意志,是国家维护旅游活动秩序的重要保障。

(3)其产生、发展和变更是依据旅游法规进行的。

旅游法律关系的产生和存在必须以旅游法律规范的存在为前提。

由于法律关系归根到底取决于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统治阶级会根据旅游活动的发展变化,不断对旅游法律规范进行修订、补充或废止,从而引起旅游法律关系的发展和变更。

3. 简述旅游法律关系的基本构成要素。

旅游法律关系由主体、客体和内容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旅游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旅游法律关系的参与者,即旅游法律关系权利的享有者和旅游法律关系义务的承担者。

包括国家旅游行政管理机关、旅游企业、旅游者和境外旅游组织;
旅游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旅游法律关系主体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所指向的对象,主要由物、行为和精神财富三部分组成;
旅游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旅游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法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4. 什么是旅游法律事实?它分为哪几类?
旅游法律事实,是指能引起旅游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终止的各种事实的总称。

按其性质可分为两类,即事件和行为。

1) 事件。

又称为法律事件,指的是与当事人意志无关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事实。

事件的特点是:它的出现与当事人的意志无关,不是由当事人的行为所引发的。

导致事件发生的原因,既可以来自于社会,也可来自与自然,另外也可来自时间的流逝,如各种时效的规定等。

2) 行为。

又称为有法律意义的行为。

从法律关系的角度看,它指的是与当事人意志有关,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作为和不作为。

5. 简述旅游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消灭和保护。

一般来说,法律规范本身并不能直接引起法律关系的出现。

只有当法律规范的假定情况出现时,才会引起具体的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1)旅游法律关系的产生是指旅游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形成。

旅游合同或住宿合同的签订便意味着旅游者与旅行社、旅游者与饭店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产生。

(2)旅游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原有的旅游法律关系主体、客体和内容的一方或几方的变更。

旅游法律关系三要素中任何一个要素的变化都可能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例如当主体发生变更将导致客体和内容的变化,一个50人的旅游团队,出发前发生变故,由50人减少到40人,随着主体范围的缩小,旅游法律关系中的客体,如服务范围也会相应缩小,同时权利义务的范围也发生了变化。

(3)旅游法律关系的消灭是指旅游法律关系主体间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完全终结。

(4)旅游法律关系的保护是指国家有关部门监督旅游法律关系主体正确行使权利、切实履行义务,并对侵犯旅游法律关系合法权利或不履行法定义务的行为追究法律责任的各种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