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
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
附件《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使用指南一、适用范围适用于指导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等工贸行业企业班组和岗位人员使用《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安监总管四〔2016〕31号文件附件,以下简称《手册》),自主开展岗位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工作,确定和控制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较大危险因素。
企业在开展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工作时,应充分结合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与运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岗位清单制定工作,统一部署,整体推动。
对已经开展了危险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的企业,可以将辨识评价工作与《手册》的使用有机结合,将《手册》中的内容融入到企业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工作中。
二、术语和定义(一)较大危险因素。
可能发生较大以上事故的生产作业场所、环节、部位和作业行为。
(二)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
识别较大危险因素的位置及特性、可能导致事故后果以及确认其风险控制措施和管控状态的过程。
(三)风险。
某一特定危险发生的可能性与其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的结合。
三、手册获取企业登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网站进入“监管四司”子站,查询到《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开展工贸企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管控提升防范事故能力行动计划的通知》(安监总管四〔2016〕31号),按本企业所属行业下载相应《手册》;也可以其他方式获取。
四、手册学习企业根据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有关规定,确定时间和方式,在班组中统一组织《手册》的学习,班组长或安全员负责讲解,并结合岗位员工的自主学习,达到以下要求:1.确定《手册》与本班组岗位工作的适用性;2.各岗位操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手册》中与本岗位的相关内容;3.学习中发现的不清楚的问题须通过讨论和咨询(由上级提供帮助)得到解决。
学习的时间长短和次数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以完成上述要求为准。
五、手册使用(一)现场对比。
企业统一部署,由班组安排具体时间,组织各岗位人员,持各自的《手册》,根据之前学习中初步确定的与本班组相关的各个条目内容,一一对照各自岗位的实际情况,包括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本“场所/环节/部位”所有的设施设备、操作、作业环境等现状,确定:1.在实际中是否存在《手册》描述的各个“较大危险因素”,或者是否有相近的情况;2.讨论实际情况与《手册》内容的不同点,确定更多相似和相关的“较大危险因素”状况;3.本班组的“较大危险因素”已采取的安全措施与《手册》中相应的“主要防范措施”的不同点;在现场进行对比工作的时候,要及时、准确和细致地做好记录。
《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使用指南
附件《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使用指南一、适用范围适用于指导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等工贸行业企业班组和岗位人员使用《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安监总管四〔2016〕31号文件附件,以下简称《手册》),自主开展岗位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工作,确定和控制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较大危险因素.企业在开展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工作时,应充分结合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与运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岗位清单制定工作,统一部署,整体推动。
对已经开展了危险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的企业,可以将辨识评价工作与《手册》的使用有机结合,将《手册》中的内容融入到企业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工作中。
二、术语和定义(一)较大危险因素。
可能发生较大以上事故的生产作业场所、环节、部位和作业行为.(二)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
识别较大危险因素的位置及特性、可能导致事故后果以及确认其风险控制措施和管控状态的过程。
(三)风险。
某一特定危险发生的可能性与其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的结合。
三、手册获取企业登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网站进入“监管四司”子站,查询到《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开展工贸企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管控提升防范事故能力行动计划的通知》(安监总管四〔2016〕31号),按本企业所属行业下载相应《手册》;也可以其他方式获取.四、手册学习企业根据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有关规定,确定时间和方式,在班组中统一组织《手册》的学习,班组长或安全员负责讲解,并结合岗位员工的自主学习,达到以下要求:1。
确定《手册》与本班组岗位工作的适用性;2.各岗位操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手册》中与本岗位的相关内容;3。
学习中发现的不清楚的问题须通过讨论和咨询(由上级提供帮助)得到解决。
学习的时间长短和次数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以完成上述要求为准.五、手册使用(一)现场对比。
企业统一部署,由班组安排具体时间,组织各岗位人员,持各自的《手册》,根据之前学习中初步确定的与本班组相关的各个条目内容,一一对照各自岗位的实际情况,包括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本“场所/环节/部位”所有的设施设备、操作、作业环境等现状,确定:1.在实际中是否存在《手册》描述的各个“较大危险因素",或者是否有相近的情况;2.讨论实际情况与《手册》内容的不同点,确定更多相似和相关的“较大危险因素”状况;3.本班组的“较大危险因素”已采取的安全措施与《手册》中相应的“主要防范措施”的不同点;在现场进行对比工作的时候,要及时、准确和细致地做好记录。
A1005-安监总管四〔2016〕31号附件6纺织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
纺织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1前言为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基础能力建设,提高纺织行业企业风险防范能力,有效预防和遏制各类事故的发生,特组织编写了《纺织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
本手册结合了纺织行业特点,针对易发生较大以上事故和多发事故的生产作业场所、环节、部位和作业行为,依据有关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通过运用经验法、类比法、事故分析法等方法,提出了纺织行业企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及其防范措施,供有关企业在开展较大危险因素辨识及制订防范措施中参考,供监管部门作为重点执法检查内容参考。
纺织行业中的棉、毛、麻、丝绢、化纤和针织等纺织作业的工艺相似,本手册将这些作业的危险因素合并辨识。
纺织行业中的染整加工工艺流程均是类似的,因此单独辨识染整加工的危险因素。
家用纺织制成品制造是纺织作业和染整作业合并加工,其危险因素的相关内容及防范措施,在纺织加工和染整加工及服装行业中的相关部分查找。
由于纺织行业门类比较多,生产特点相差较大,加之编写时间和水平所限,本手册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欢迎大家在参考使用的同时,多提宝贵意见,以便于及时改进完善。
二○一六年二月2目录一、棉(麻、毛、丝绢和针织)纺织加工 (4)二、染整加工 (10)三、服装行业 (14)四、非家用纺织制成品行业 (15)五、公共部分 (16)3纺织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一、棉(麻、毛、丝绢和针织)纺织加工序号场所/环节/部位较大危险因素易发生的事故类型主要防范措施依据(一)前纺工序1清梳棉(1)开松过程打击金属块、丝等杂物产生金属火花,设备、管道摩擦、撞击产生金属火花;(2)电气火花、违章动火和吸烟等点火源;(3)原料缠绕转动轴发热等引发火灾。
火灾中毒和窒息(1)排除金属杂物:在第一道抓棉应安装强力磁辊,在输棉管道等部位安装金属探(吸)除装置,将金属杂物从原料中分离,在输棉管中设置屏障,将打开、扯松的原料中的金属杂物排除;(2)控制与消除火源:严禁违章吸烟或外来火种进入,按规定配备灭火器材并定期维护和检测其性能,安装火灾自动报警和喷淋等系统;进入车间机动车采用防护完好的电瓶车或排气管加装火星熄灭防护装置,设置防火分区,采用A1、A2级不燃性建筑材料、装修材料,安装防火门进行分隔;(3)检查和清洁:及时清除机械设备的转动部位或照明灯具上的纤维、花絮缠绕、积聚,及时现场巡查清除可燃杂物。
(完整版)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
《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使用指南一、适用范围适用于指导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等工贸行业企业班组和岗位人员使用《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安监总管四〔2016〕31号文件附件,以下简称《手册》),自主开展岗位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工作,确定和控制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较大危险因素。
企业在开展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工作时,应充分结合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与运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岗位清单制定工作,统一部署,整体推动。
对已经开展了危险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的企业,可以将辨识评价工作与《手册》的使用有机结合,将《手册》中的内容融入到企业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工作中。
二、术语和定义(一)较大危险因素。
可能发生较大以上事故的生产作业场所、环节、部位和作业行为。
(二)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
识别较大危险因素的位置及特性、可能导致事故后果以及确认其风险控制措施和管控状态的过程。
(三)风险。
某一特定危险发生的可能性与其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的结合。
三、手册获取企业登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网站进入“监管四司”子站,查询到《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开展工贸企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管控提升防范事故能力行动计划的通知》(安监总管四〔2016〕31号),按本企业所属行业下载相应《手册》;也可以其他方式获取。
四、手册学习企业根据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有关规定,确定时间和方式,在班组中统一组织《手册》的学习,班组长或安全员负责讲解,并结合岗位员工的自主学习,达到以下要求:1.确定《手册》与本班组岗位工作的适用性;2.各岗位操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手册》中与本岗位的相关内容;3.学习中发现的不清楚的问题须通过讨论和咨询(由上级提供帮助)得到解决。
学习的时间长短和次数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以完成上述要求为准。
五、手册使用(一)现场对比。
企业统一部署,由班组安排具体时间,组织各岗位人员,持各自的《手册》,根据之前学习中初步确定的与本班组相关的各个条目内容,一一对照各自岗位的实际情况,包括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本“场所/环节/部位”所有的设施设备、操作、作业环境等现状,确定:1.在实际中是否存在《手册》描述的各个“较大危险因素”,或者是否有相近的情况;2.讨论实际情况与《手册》内容的不同点,确定更多相似和相关的“较大危险因素”状况;3.本班组的“较大危险因素”已采取的安全措施与《手册》中相应的“主要防范措施”的不同点;在现场进行对比工作的时候,要及时、准确和细致地做好记录。
纺织行业较大危险源因素辨识与防范手册
按标准配备和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 品管理规范》 (安监总 厅安健〔2015〕124 号)
(1)联苯醚泄漏, 遇高
热、 明 火 或 与 氧 化 剂
接触, 引起燃烧;
(2) 有 违 章 动 火 和 烟
头、 打 火 机 等 外 来 火
化纤纺丝工序
种;
中筛 料、 干 燥、
火灾
(3) 纤 维、 花 絮 积 聚,
《纺织工业企业安全管 理规范》 ( AQ 7002) 《棉纺织企业安全生产 规程》 ( AQ 7003)
(1) 机械打手观察窗、
从抓棉至成卷
检修 门 损 坏 或 联 锁 装
的机械打手观
置 缺 失、 无 效, 无 警
察窗、 检 修 门、
机械伤害
2
示标识;
轧 点、 传 动、
高处坠落
( 2) 机械轧点部位防护
(1)燃气管道腐蚀、 超 压等 原 因 造 成 燃 气 泄 漏; (2)避雷、 接地设施缺 失、 无 效, 遭 受 雷 电 或静电聚积; ( 3) 机械运转发生故障 等原 因 发 生 纱 或 布 燃 烧造成火灾; ( 4) 通风不良导致局部 燃气 积 聚, 易 产 生 爆 炸。
火灾 爆炸
(1)严格按照标准规范设计、 安装燃气管道、 贮罐、 设置汽化 室, 建筑耐火等级应为一、 二级, 与其他部门保持符合规定 的防火间距, 设置明显标志和安全防护区域, 禁止将汽化室、 贮罐设置在厂房的中心位置、 多层建筑内、 车间与车间之间, 以及人员较多的地方; (2)与车间连在一起的汽化室、 贮罐应设置建筑防火防爆分 隔, 有泄压泄爆、 遮挡强光、 通风降温等设施; (3)管道、 贮罐和设备的焊缝、 阀门、 法兰和与贮罐壁连接等 处完好无泄漏, 管道外敷防腐绝缘层, 并加设阴极保护装置; (4)严禁违章吸烟、 非工艺性火源或外来火种进入汽化室危险 区域; (5)安装气体泄漏、 火灾感温等装置和自动灭火喷淋设施; 发 生泄漏时, 紧急关闭系统、 停止设备运转, 并及时扑灭烟火; (6)按规定落实通风排气、 喷淋降温、 遮挡强光等措施, 防止 燃气泄漏; 并禁止使用容易产生静电、 火星的工具; (7)改善烧毛作业环境, 保持车间良好通风; (8)按规定发放、 正确穿戴符合规定的劳动防护用品, 禁止穿 着产生静电、 火星的服装进入危险工作区域; (9) 现场设置警示标识和危险化学品 MSDS。
风险点排查、危险源辨方法
1 工作程序和内容1.1 风险点确定1.1.1 风险点划分原则1.1.1.1 设施、部位、场所、区域风险点划分应当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工贸企业风险点划分可按照原料、产品储存区域、生产车间或装置、公辅设施等功能分区进行划分。
对于规模较大、工艺复杂的系统可按照所包含的工序、设施、部位进行细分。
示例:按区域场所划分如原料仓库、生产车间、成品仓库、储罐区、制冷车间、污水处理场、锅炉房等;按工序划分如纺织行业的前纺工序、织造工序等;按设施划分如除尘系统等;按部位划分如铁合金生产企业的炉前部位、炉面部位等。
1.1.1.2 操作及作业活动对操作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应当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作为风险点。
示例:高温熔融金属吊运、危险区域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等危险作业。
1.1.2 风险点排查1.1.2.1 风险点排查的内容工贸企业应按照风险点划分原则,在本单位生产活动区域内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排查,确定包括风险点名称、类型、区域位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等内容的基本信息,建立风险点统计表,参见附录A。
1.1.2.2 风险点排查的方法风险点排查应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场所、装置、设施、作业活动或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等进行。
1.2 危险源辨识1.2.1 辨识方法1.2.1.1 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辨识宜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即:针对每个作业活动中的每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识别出与此步骤或内容有关的危险源,建立作业活动清单,参见附录B.1,工作危害分析评价记录表,参见附录B.2。
1.2.1.2 企业可以针对设备设施等宜采用安全检查表法(SCL法)进行危险源辨识,建立设备设施清单,参见附录B.3,安全检查分析记录表,参见附录B.4。
1.2.1.3 对于复杂的工艺可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危险度评价、事故树分析法等进行危险源辨识。
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各行业
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各行业)一、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安监总管三(2017)121号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国家标准,以下情形应当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一)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依法经考核合格。
(二)特种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
(三)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生产装置、储存设施外部安全防护距离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四)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的装置未实现自动化控制,系统未实现紧急停车功能,装备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紧急停车系统未投入使用。
(五)构成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罐区未实现紧急切断功能;涉及毒性气体、液化气体、剧毒液体的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罐区未配备独立的安全仪表系统。
(六)全压力式液化燃储罐未按国家标准设置注水措施。
(七)液化烧、液氨、液氯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液化气体的充装未使用万向管道充装系统。
(A)光气、氯气等剧毒气体及硫化氢气体管道穿越除厂区(包括化工园区、工业园区)外的公共区域。
(九)地区架空电力线路穿越生产区且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在役化工装置未经正规设计且未进行安全设计诊断。
(十一)使用淘汰落后安全技术工艺、设备目录列出的工艺、设备。
(十二)涉及可燃和有毒有害气体泄漏的场所未按国家标准设置检测报警装置,爆炸危险场所未按国家标准安装使用防爆电气设备。
(十三)控制室或机柜间面向具有火灾、爆炸危险性装置一侧不满足国家标准关于防火防爆的要求。
(十四)化工生产装置未按国家标准要求设置双重电源供电,自动化控制系统未设置不间断电源。
(十五)安全阀、爆破片等安全附件未正常投用。
(十六)未建立与岗位相匹配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或者未制定实施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十七)未制定操作规程和工艺控制指标。
(十八)未按照国家标准制定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等特殊作业管理制度,或者制度未有效执行。
(十九)新开发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工艺未经小试、中试、工业化试验直接进行工业化生产;国内首次使用的化工工艺未经过省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的安全可靠性论证;新建装置未制定试生产方案投料开车;精细化工企业未按规范性文件要求开展反应安全风险评估。
(完整版)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
《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使用指南一、适用范围适用于指导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等工贸行业企业班组和岗位人员使用《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安监总管四〔2016〕31号文件附件,以下简称《手册》),自主开展岗位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工作,确定和控制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较大危险因素。
企业在开展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工作时,应充分结合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与运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岗位清单制定工作,统一部署,整体推动。
对已经开展了危险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的企业,可以将辨识评价工作与《手册》的使用有机结合,将《手册》中的内容融入到企业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工作中。
二、术语和定义(一)较大危险因素。
可能发生较大以上事故的生产作业场所、环节、部位和作业行为。
(二)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
识别较大危险因素的位置及特性、可能导致事故后果以及确认其风险控制措施和管控状态的过程。
(三)风险。
某一特定危险发生的可能性与其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的结合。
三、手册获取企业登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网站进入“监管四司”子站,查询到《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开展工贸企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管控提升防范事故能力行动计划的通知》(安监总管四〔2016〕31号),按本企业所属行业下载相应《手册》;也可以其他方式获取。
四、手册学习企业根据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有关规定,确定时间和方式,在班组中统一组织《手册》的学习,班组长或安全员负责讲解,并结合岗位员工的自主学习,达到以下要求:1.确定《手册》与本班组岗位工作的适用性;2.各岗位操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手册》中与本岗位的相关内容;3.学习中发现的不清楚的问题须通过讨论和咨询(由上级提供帮助)得到解决。
学习的时间长短和次数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以完成上述要求为准。
五、手册使用(一)现场对比。
企业统一部署,由班组安排具体时间,组织各岗位人员,持各自的《手册》,根据之前学习中初步确定的与本班组相关的各个条目内容,一一对照各自岗位的实际情况,包括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本“场所/环节/部位”所有的设施设备、操作、作业环境等现状,确定:1.在实际中是否存在《手册》描述的各个“较大危险因素”,或者是否有相近的情况;2.讨论实际情况与《手册》内容的不同点,确定更多相似和相关的“较大危险因素”状况;3.本班组的“较大危险因素”已采取的安全措施与《手册》中相应的“主要防范措施”的不同点;在现场进行对比工作的时候,要及时、准确和细致地做好记录。
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
附件《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使用指南一、适用范围适用于指导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等工贸行业企业班组和岗位人员使用《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安监总管四〔2016〕31号文件附件,以下简称《手册》),自主开展岗位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工作,确定和控制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较大危险因素。
企业在开展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工作时,应充分结合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与运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岗位清单制定工作,统一部署,整体推动。
对已经开展了危险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的企业,可以将辨识评价工作与《手册》的使用有机结合,将《手册》中的内容融入到企业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工作中。
二、术语和定义(一)较大危险因素。
可能发生较大以上事故的生产作业场所、环节、部位和作业行为。
(二)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
识别较大危险因素的位置及特性、可能导致事故后果以及确认其风险控制措施和管控状态的过程。
(三)风险。
某一特定危险发生的可能性与其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的结合。
三、手册获取企业登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网站进入“监管四司”子站,查询到《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开展工贸企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管控提升防范事故能力行动计划的通知》(安监总管四〔2016〕31号),按本企业所属行业下载相应《手册》;也可以其他方式获取。
四、手册学习企业根据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有关规定,确定时间和方式,在班组中统一组织《手册》的学习,班组长或安全员负责讲解,并结合岗位员工的自主学习,达到以下要求:1.确定《手册》与本班组岗位工作的适用性;2.各岗位操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手册》中与本岗位的相关内容;3.学习中发现的不清楚的问题须通过讨论和咨询(由上级提供帮助)得到解决。
学习的时间长短和次数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以完成上述要求为准。
五、手册使用(一)现场对比。
企业统一部署,由班组安排具体时间,组织各岗位人员,持各自的《手册》,根据之前学习中初步确定的与本班组相关的各个条目内容,一一对照各自岗位的实际情况,包括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本“场所/环节/部位”所有的设施设备、操作、作业环境等现状,确定:1.在实际中是否存在《手册》描述的各个“较大危险因素”,或者是否有相近的情况;2.讨论实际情况与《手册》内容的不同点,确定更多相似和相关的“较大危险因素”状况;3.本班组的“较大危险因素”已采取的安全措施与《手册》中相应的“主要防范措施”的不同点;在现场进行对比工作的时候,要及时、准确和细致地做好记录。
关于街道开展工贸企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管控提升防范事故能力行动的实施方案
关于街道开展工贸企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管控提升防范事故能力行动的实施方案为提高全街道工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防范能力,有效预防和遏制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开展工贸企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管控提升防范事故能力行动计划的通知》(安监总管四〔X〕31号)及省市区有关工作要求,决定自X年至X年在全街道冶金、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等5个行业企业开展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管控、提升防范事故能力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并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和目标(一)总体思路。
按照国家安监总局和省市区安监局的统一部署,将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管控融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专项整治和日常监管中,坚持问题导向、分类指导、源头管控、标本兼治、注重实效的原则,坚持当前和长远相结合、抓基础建设和重点突破相结合,将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管控的责任和措施逐级落实到企业岗位,促进企业提升事故防范和安全管理能力。
(二)工作目标。
力争到X年,建立起“以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管控为重点,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为基础,以差异化监管和精准化执法为抓手,以层层落实企业岗位责任为核心”的工贸行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使企业安全基础得到明显改善,各类重大事故隐患得到彻底整治,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大幅下降,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得到有效杜绝,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得到有效控制,促进全街道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
二、工作任务根据省市实施范围和重点及我区实际,我区实施范围为:冶金、建材、轻工、纺织、机械制造等工贸行业企业,重点对上述行业中涉及金属冶炼、液氨制冷、可燃爆粉尘、喷涂作业及有限空间作业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管控。
(一)金属冶炼、有色和机械制造企业。
各相关企业要认真贯彻落实新安全生产法,严格执行《冶金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安监总局令第26号)。
各村(社区)、相关科办要督促企业积极推进金属冶炼、有色和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依法查处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钢铁企业。
公司安全风险辨识评价和分级管控报告
公司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和分级管控报告公司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和分级管控报告为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风险管理,结合公司安全生产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责任体系及工作职责(一)责任体系组长:矿长副组长:安全科长成员:办公室主任、财务科长、储运科长、保卫科长领导组职责:审定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的实施方案,研究制定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协调解决风险管理有关问题,定期检查各区域、各科室安全风险管理工作进展情况,对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整改意见,制定管控措施,总结经验,确保安全风险管控工作有序推进。
(二)工作职责1、矿长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风险管控全面负责,组织各分管负责人和相关科室进行年度安全风险辨识,结合年度和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编制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安排布置安全风险管控重点,督促各科室履行职责。
2、分管负责人是安全宣传教育和三基培训风险管控第一责任人,负责对各基层单位对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的定期检查分析及效果评估,并检查各部门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应用情况进行分析评估。
第 1 页共 1 0 页3、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经常对工作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各种不安全因素,督促整改,消除事故隐患。
二、安全风险辨识范围各种危险源辨识,通过辨识分析,明确危险源可能产生的风险及其后果,对辨识出的风险进行分级、分类、监控、预警,制定安全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
三、安全风险辨识方法采用D=LEC 公式计算安全风险值,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定量分析。
四、安全风险的辨识、评估规定矿长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全面负责。
每年年底由经理组织各科室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年度安全风险辨识,重点对各大系统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安全风险辨识。
由安全科负责做好会议记录,各科室负责将各自专业的安全风险辨识形成报告交至安监处,由安全科负责汇总编制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
(完整版)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
《工贸行业较大危险要素辨别与防备指导手册( 2016版)》使用指南一、合用范围合用于指导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等工贸行业公司班组和岗位人员使用《工贸行业较大危险要素辨别与防备指导手册(2016 版)》(安监总管四〔2016〕31 号文件附件,以下简称《手册》),自主展开岗位危险要素辨别与防备工作,确立和控制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较大危险要素。
公司在展开较大危险要素辨别与防备工作时,应充足联合安全生产标准化创立与运转、隐患排查治理系统建设岗位清单拟订工作,一致部署,整体推进。
对已经展开了危险要素辨别微风险评论工作的公司,能够将辨别评论工作与《手册》的使用有机联合,将《手册》中的内容融入到公司危险要素辨别与防备工作中。
二、术语和定义(一)较大危险要素。
可能发生较大以上事故的生产作业场所、环节、部位和作业行为。
(二)较大危险要素辨别与防备。
辨别较大危险要素的地点及特征、可能致使事故结果以及确认其风险控制举措和管控状态的过程。
(三)风险。
某一特定危险发生的可能性与其造成结果的严重程度的联合。
三、手册获得公司登录国家安全看管总局网站进入“看管四司”子站,查问到《国家安全看管总局对于印发展开工贸公司较大危险要素辨别管控提升防备事故能力行动计划的通知》(安监总管四〔 2016〕31 号),按本公司所属行业下载相应《手册》;也能够其余方式获得。
四、手册学习公司依据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有关规定,确准时间和方式,在班组中一致组织《手册》的学习,班组长或安全员负责解说,并联合岗位职工的自主学习,达到以下要求:1.确立《手册》与本班组岗位工作的合用性;2.各岗位操作人员一定娴熟掌握《手册》中与本岗位的有关内容;3.学习中发现的不清楚的问题须经过议论和咨询(由上司供给帮助)获得解决。
学习的时间长短和次数依据实质需要确立,以达成上述要求为准。
五、手册使用(一)现场对照。
公司一致部署,由班组安排详细时间,组织各岗位人员,持各自的《手册》,依据以前学习中初步确立的与本班组有关的各个条目内容,一一比较各自岗位的实质状况,包含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本“场所/ 环节/ 部位”全部的设备设备、操作、作业环境等现状,确立:1.在实质中能否存在《手册》描绘的各个“较大危险要素”,或许能否有邻近的状况;2.议论实质状况与《手册》内容的不一样点,确立更多相像和有关的“较大危险要素”状况;3.本班组的“较大危险要素”已采纳的安全举措与《手册》中相应的“主要防备举措”的不一样点;在现场进行对照工作的时候,要实时、正确和仔细地做好记录。
纺织行业的安全生产问题分析[权威资料]
纺织行业的安全生产问题分析摘要:市场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使纺织行业步入市场化运行的轨道,人们对纺织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纺织生产的安全,值得社会关注。
在纺织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生产安全隐患,只有不断提高风险意识,强化危险因素辨识度,严格流程管理,做好设备维护保养,才能确保安全生产,避免出现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文章重点分析了纺织行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指出企业需要从安全的角度合理调配资源,通过全员教育、设备投入更新、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基础等方法与措施,全面保证安全生产,为员工提供良好工作环境,以此为纺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提供全新的管理理念和思路。
关键词:纺织生产;安全;管理;隐患纺织业是轻工业生产,其发展历史悠久,是我国较为传统的行业之一。
根据纺织业的流程特点,我们可以看到,纺织业整体协调性强、分工精细化、机器操作较复杂、从业人员众多、整体作业环境恶劣,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纺织业存在安全生产管理隐患。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传统纺织业步入市场化,整体行业体制机制出现了明显变化,个体企业积极参与进来,这种从业现状导致了纺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难度的加大,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处理不当,则会造成纺织企业安全隐患的增多,为安全生产管理增加了更多的风险。
我国市场经济刚刚起步,在各行业生产中不断出现生产事故,国家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做得越来越细、管理越来越严,全社会均对安全生产重视起来。
但是当前我国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数量不足,使生产企业安全监管出现漏洞,存在着较大的危险隐患,一些安全隐患不能及时被发现解决,企业生产环境恶劣,从事生产的员工健康得不到保障,只有全面强化安全管理,才能有效避免出现人生安全事故和财产损失,保证生产的顺利推进。
1 理论及定义我们可以通过对安全与危险概念上的把握,全面理解其涵义,在理论上安全主要是指没有危险、不出事故的良好状态,也就是说,具体解释为免受人员伤害、疾病、死亡或设备、财产破坏损失状态;危险主要是指特定危害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
轻工、纺织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
一般隐患
重大隐患
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不 需要停产停业即可整改排除的 隐患。
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 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或 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 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1 编制工作背景
隐患排查治理
国办发明电 〔2007〕16号
2007年5月
总局第16号令 2007年12月
国办发明电 〔2008〕15 2008号年2月
2 较大危险因素辨识、评价与控制
(2)工作危险分析(Job Hazard Analysis)
对工作进行结构化的有步骤的团队分析,是一种任务层次 上的危险&影响管理过程(HEMP)工具;
对任务的每个步骤都要进行危险的识别&评估并且制定适 当的控制措施和恢复方法;
工作执行过程的风险分析 。
2 较大危险因素辨识、评价与控制
国发
〔2010〕23 2010号年7月
1 编制工作背景
隐患排查治理
顺义会议
2011年10月
全国隐患排查治理 现场会在北京市顺
义区召开
安委办[2012]1号
2012年1月
关于建立安全 隐患排查治理
体系的通知
十八届三中全会
2013年11月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 深化改革若干重大
问题的决定
总局改革专题
2014年3月
较大危险因素
(2)物的因素
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电危 害;噪声危害;振动危害;电磁辐射;运动物危害;明火; 能够造成灼伤的高温物体;能够造成冻伤的低温物体;粉尘 与气溶胶;作业环境不良;信号缺陷;标志缺陷;其它物理 危险有害因素。
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燃性物质;有 毒物质;腐蚀性物质;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风险点排查危险源辨方法
1 工作程序和内容1.1 风险点确定1.1.1 风险点划分原则1.1.1.1 设施、部位、场所、区域风险点划分应当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工贸企业风险点划分可按照原料、产品储存区域、生产车间或装置、公辅设施等功能分区进行划分;对于规模较大、工艺复杂的系统可按照所包含的工序、设施、部位进行细分;示例:按区域场所划分如原料仓库、生产车间、成品仓库、储罐区、制冷车间、污水处理场、锅炉房等;按工序划分如纺织行业的前纺工序、织造工序等;按设施划分如除尘系统等;按部位划分如铁合金生产企业的炉前部位、炉面部位等;1.1.1.2 操作及作业活动对操作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应当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作为风险点;示例:高温熔融金属吊运、危险区域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等危险作业;1.1.2 风险点排查1.1.2.1 风险点排查的内容工贸企业应按照风险点划分原则,在本单位生产活动区域内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排查,确定包括风险点名称、类型、区域位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等内容的基本信息,建立风险点统计表,参见附录A;1.1.2.2 风险点排查的方法风险点排查应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场所、装置、设施、作业活动或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等进行;1.2 危险源辨识1.2.1 辨识方法1.2.1.1 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辨识宜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即:针对每个作业活动中的每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识别出与此步骤或内容有关的危险源,建立作业活动清单,参见附录,工作危害分析评价记录表,参见附录;1.2.1.2 企业可以针对设备设施等宜采用安全检查表法SCL法进行危险源辨识,建立设备设施清单,参见附录,安全检查分析记录表,参见附录;1.2.1.3 对于复杂的工艺可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危险度评价、事故树分析法等进行危险源辨识;1.2.1.4 有能力的工贸企业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可不限于以上推荐的方法;1.2.2 辨识范围危险源的辨识范围应覆盖所有的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包括:——规划、设计重点是新、改、扩建项目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气候、地质及环境影响等;1.2.3 危险源辨识1.2.3.1 企业应对全体员工进行危险源辨识方法的培训,按照确定的辨识范围组织全员有序地开展危险源辨识;1.2.3.2 辨识时应依据GB/T 13861的规定充分考虑四种不安全因素: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应充分考虑国家安监总局组织编写的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中提及的较大危险因素;1.2.3.3 运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对作业活动开展危险源辨识时,应在对作业活动划分为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的基础上,系统地辨识危险源;在作业活动划分时,应以生产工艺、工作流程的阶段划分为主,也可以采取按地理区域划分、按作业任务划分的方法,或几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划分出的作业活动在功能或性质上相对独立,既不能太复杂如包括多达几十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也不能太简单如仅由一、两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构成;1.2.3.4 运用安全检查表法SCL对场所、设备或设施等进行危险源辨识,应将设备设施按功能或结构划分为若干检查项目,针对每一检查项目,列出检查标准,对照检查标准逐项检查并确定不符合标准的情况和后果;附录A 风险点统计表附录作业活动清单记录受控号单位:№:填表人:填表日期:年月日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注:当选用风险矩阵分析法LS时可不填写活动频率附录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记录受控号风险点:岗位:作业活动:№:分析人:日期:审核人:日期:审定人:日期:注:1.分析人为岗位人员,审核人为所在岗位/工序负责人,审定人为上级负责人;2.当选用风险矩阵分析法LS法时可不填写频次;3.现有管控措施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按五种措施分类填写,内容必须详细和具体;4.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应结合工贸行业特点依据GB6441填写,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以及其它伤害等;5.评价级别是运用风险评价方法确定的风险等级;6.风险分级是指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标识;7.管控层级是指根据企业机构设置情况确定的管控层级,一般分为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和岗位级;附录设备设施清单记录受控号单位:№:填表人:填表日期:年月日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注:1.按照单元或装置进行划分,同一单元或装置内介质、型号相同的设备设施可合并,在备注内写明数量;2.厂房、管廊、手持电动工具、办公楼等可以放在表的最后列出;附录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记录受控号风险点:岗位:设备设施:№:分析人:日期:审核人:日期:审定人:日期:注:1.分析人为岗位人员,审核人为所在岗位/工序负责人,审定人为上级负责人;2.当选用风险矩阵分析法LS法时可不填写频次;3.现有管控措施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按五种措施分类填写,内容必须详细和具体;4.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应结合工贸行业特点依据GB6441填写,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以及其它伤害等;5.评价级别是运用风险评价方法确定的风险等级;6.风险分级是指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标识;7.管控层级是指根据企业机构设置情况确定的管控层级,一般分为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和岗位级;附录C 危险源统计表附件A:风险点分类标准物的不安全状态装置、设备、工具、厂房等a 设计不良——强度不够;——稳定性不好;——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型缺陷、外露运动件;——缺乏必要的连接装置;——构成的材料不合适;——其他;b 防护不良——没有安全防护装置或不完善;——没有接地、绝缘或接地、绝缘不充分;——缺乏个体防护装置或个体防护装置不良;——没有指定使用或禁止使用某用品、用具;——其他;c 维修不良——废旧、疲劳、过期而不更新;——出故障未处理;——平时维护不善;——其他;物料a 物理性——高温物固体、气体、液体;——低温物固体、气体、液体;——粉尘与气溶胶;——运动物;b 化学性——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燃性物质;——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其他化学性危险因素;c 生物性——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生物性危险源因素;有害噪声的产生机械性、液体流动性、电磁性有害振动的产生机械性、液体流动性、电磁性有害电磁辐射的产生——电离辐射X射线、γ离子、β离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超高压电场、此外线等;人的不安全行为不按规定的方法——没有用规定的方法使用机械、装置等;——使用有安全隐患的机械、工具、用具等;——选择机械、装置、工具、用具等有误;——离开运转着的机械、装置等;——机械运转超速;——送料或加料过快;——机动车超速;——机动车违章驾驶;——其他;不采取安全措施——不防止意外风险;——不防止机械装置突然开动;——没有信号就开车;——没有信号就移动或放开物体;——其他;对运转着的设备、装置等清擦、加油、修理、调节——对运转中的机械装置等;——对带电设备;——对加压容器;——对加热物;——对装有危险物;——其他;使安全防护装置失效——拆掉、移走安全装置;——使安全装置不起作用;——安全装置调整错误;——去掉其他防护物;制造危险状态——货物过载;——组装中混有危险物;——把规定的东西换成不安全物;——临时使用不安全设施;——其他;使用保护用具的缺陷——不使用保护用具;——不穿安全服装;——保护用具、服装的选择、使用方法有误;不安全放置——使机械装置在不安全状态下放置;——车辆、物料运输设备的不安全放置;——物料、工具、垃圾等的不安全放置;——其他;接近危险场所——接近或接触运转中的机械、装置;——进入危险有害场所;——上或接触易倒塌的物体;——攀、坐不安全场所;——其他;某些不安全行为——用手代替工具;——没有确定安全就进行下一个动作;——从中间、底下抽取货物;——扔代替用手递;——飞降、飞乘;——不必要的奔跑;——作弄人、恶作剧;——其他;误动作——货物拿得过多;——拿物体的方法有误;——推、拉物体的方法不对;——其他;其他不安全行动作业环境的缺陷作业场所——没有确保通路;——工作场所间隔不足;——机械、装置、用具、日常用品配置的缺陷;——物体放置的位置不当;——物体堆积方式不当;——对意外的摆动防范不够;——信号缺陷没有或不当;——标志缺陷没有或不当;环境因素——采光不良或有害光照;——通风不良或缺氧;——温度过高或过低;——压力过高或过低;——湿度不当;——给排水不良;——外部噪声;——自然危险源风、雨、雷、电、野兽、地形等;安全健康管理的缺陷安全生产保障a 安全生产条件不具备;b 没有安全管理机构或人员;c 安全生产投入不足;d 违反法规、标准;危险评价与控制a 未充分识别生产活动中的隐患包括与新的或引进的工艺、技术、设备、材料有关的隐患;b 未正确评价生产活动中的危险包括与新的或引进的工艺、技术、设备、材料有关的危险;c 对重要危险的控制措施不当;作用与职责a 职责划分不清;b 职责分配相矛盾;c 授权不清或不妥;d 报告关系不明确或不正确;培训与指导a 没有提供必要的培训包括针对变化的培训;b 培训计划设计有缺陷;c 培训目的或目标不明确;d 培训方法有缺陷包括培训设备;e 知识更新和再培训不够;f 缺乏技术指导;人员管理与工作安排a 人员选择不当——无相应资质,技术水平不够;——生理、体力有问题;——心理、精神有问题;b 安全行为受责备,不安全行为被奖励;c 没有提供适当的劳动防护用品或设施;d 工作安排不合理——没有安排或缺乏合适人选;——人力不足;——生产任务过重,劳动时间过长;e 未定期对有害作业人员进行体检;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a 没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b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有缺陷技术性错误,自相矛盾,混乱含糊,复盖不全,不实际等;c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不落实;设备和工具a 选择不当,或关于设备的标准不适当;b 未验收或验收不当;c 保养不当保养计划、润滑、调节、装配、清洗等不当;d 维修不当信息传达,计划安排,部件检查、拆卸、更换等不当;e 过度磨损因超期服役、载荷过大、使用计划不当、使用者未经训练、错误使用等造成;f 判废不当或废旧处理和再次利用不妥;g 无设备档案或不完全;物料含零部件a 运输方式或运输线路不妥;b 保管、储存的缺陷包括存放超期;c 包装的缺陷;d 未能正确识别危险物品;e 使用不当,或废弃物料处置不当;f 缺乏关于安全卫生的资料如MSDS或资料使用不当;设计a 工艺、技术设计不当——所采用的标准、规范或设计思路不当;——设计输入不当不正确,陈旧,不可用;——设计输出不当不正确,不明确,不一致;——无独立的设计评估;b 设备设计不当,未考虑安全卫生问题;c 作业场所设计不当定置管理,物料堆放,安全通道,准入制度,照明、温湿度、气压、含氧量等环境参数等;d 设计不符合人机工效学要求;应急准备与响应a 未制订必要的应急响应程序或预案;b 未进行必要的应急培训和演习;c 应急设施或物资不足;d 应急预案有缺陷,未评审和修改;相关方管理a 对设计方、承包商、供应商未进行资格预审;b 对承包商的管理——雇用了未经审核批准的承包商;——无工程监管或监管不力;c 对供应商的管理——收货项目与订购项目不符;给供应商的产品标准不正确,订购书上资料有误,对可修改订单不能完全控制,对供应商擅自更换替代品失察等造成——对产品运输、包装、安全卫生资料提供等监管欠妥;d 对设计者的设计、承包商的工程、供应商的产品未严格履行验收手续;监控机制a 安全检查的频次、方法、内容、仪器等的缺陷;b 安全检查记录的缺陷记录格式、数据填写、保存等方面;c 事故、事件、不符合的报告、调查、原因分析、处理的缺陷;d 整改措施未落实,未追踪验证;e 未进行审核或管理评审,或开展不力;f 无安全绩效考核和评估或欠妥;沟通与协商a 内部信息沟通不畅同事、班组、职能部门、上下级之间;b 与相关方之间信息沟通不畅设计者、承包商、供应商、交叉作业方、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应急机构、邻居单位、公众等;上两条的“信息”包括:法规、标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危险控制和应急措施,事故、不符合及整改,审核或管理评审的结果等;c 最新的文件和资讯未及时送达所有重要岗位;d 通讯方法和手段有缺陷;e 员工权益保护未得到充分重视,全员参与机制缺乏;。
(完整word版)纺织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
纺织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
与防范指导手册
二○一六年二月
前言
为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基础能力建设,提高纺织行业企业风险防范能力,有效预防和遏制各类事故的发生,特组织编写了《纺织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
本手册结合了纺织行业特点,针对易发生较大以上事故和多发事故的生产作业场所、环节、部位和作业行为,依据有关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通过运用经验法、类比法、事故分析法等方法,提出了纺织行业企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及其防范措施,供有关企业在开展较大危险因素辨识及制订防范措施中参考,供监管部门作为重点执法检查内容参考。
纺织行业中的棉、毛、麻、丝绢、化纤和针织等纺织作业的工艺相似,本手册将这些作业的危险因素合并辨识。
纺织行业中的染整加工工艺流程均是类似的,因此单独辨识染整加工的危险因素。
家用纺织制成品制造是纺织作业和染整作业合并加工,其危险因素的相关内容及防范措施,在纺织加工和染整加工及服装行业中的相关部分查找。
由于纺织行业门类比较多,生产特点相差较大,加之编写时间和水平所限,本手册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欢迎大家在参考使用的同时,多提宝贵意见,以便于及时改进完善。
目录
一、棉(麻、毛、丝绢和针织)纺织加工 (4)
二、染整加工 (10)
三、服装行业 (14)
四、非家用纺织制成品行业………………………………………………………………………………………………………………………………..(1
5)
五、公共部分…………………………………………………………………………………………………………………………………………………………………...............(16)
纺织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
2022版《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
2022版《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工贸行业重大隐患判定标准本判定标准适用于判定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等行业(以下统称工贸行业)的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以下简称重大事故隐患),危险化学品、消防(火灾)、特种设备等有关行业领域对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工贸行业重大事故隐患分为专项类重大事故隐患和行业类重大事故隐患,专项类重大事故隐患适用于相关工贸行业,行业类重大事故隐患仅适用于对应的行业。
一、专项类重大事故隐患(一)存在粉尘爆炸危险的行业领域(共10条)。
1.粉尘爆炸危险场所设置在非框架结构的多层建(构)筑物内,或其内部设有员工宿舍、会议室、休息室等场所。
2.不同类别的可燃性粉尘、可燃性粉尘与可燃气体等易加剧爆炸危险的介质共用一套除尘系统,不同防火分区的除尘系统互连互通。
3.干式除尘系统未规范采取泄爆、隔爆、惰化、抑爆、抗爆等控爆措施。
4.铝镁等金属粉尘除尘系统采用正压除尘方式;其他可燃性粉尘除尘系统采用正压吹送粉尘时,未规范采取火花探测消除等防范点燃源措施。
5.除尘系统采用重力沉降室除尘,或采用巷道式构筑物作为除尘风道。
6.铝镁等金属粉尘及木质粉尘的干式除尘系统未规范设置锁气泄灰装置,或未及时清卸灰仓内的积灰。
7.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立筒仓、收尘仓、除尘器内部等20区未采用符合要求的防爆型电气设备。
8.粉碎、研磨、造粒、砂光等易产生机械火花的工艺,未规范采取杂物去除或火花探测消除等防范点燃源措施。
9.未规范制定粉尘清理制度,未及时规范清理作业现场和相关设备设施积尘。
10.铝镁等金属粉尘的收集、贮存等场所未采取防水防潮、通风、氢气浓度监测等防火防爆措施。
(二)使用液氨制冷的行业领域(共2条)。
1.包装间、分割间、产品整理间等人员较多生产场所的空调系统采用氨直接蒸发制冷。
2.快速冻结装置未设置在单独的作业间内,且作业间内作业人员数量超过9人。
(三)存在有限空间作业的行业领域(共4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纺织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
二○一六年二月
1 / 22
前言
为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基础能力建设,提高纺织行业企业风险防范能力,有效预防和遏制各类事故的发生,特组织编写了《纺织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
本手册结合了纺织行业特点,针对易发生较大以上事故和多发事故的生产作业场所、环节、部位和作业行为,依据有关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通过运用经验法、类比法、事故分析法等方法,提出了纺织行业企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及其防范措施,供有关企业在开展较大危险因素辨识及制订防范措施中参考,供监管部门作为重点执法检查内容参考。
纺织行业中的棉、毛、麻、丝绢、化纤和针织等纺织作业的工艺相似,本手册将这些作业的危险因素合并辨识。
纺织行业中的染整加工工艺流程均是类似的,因此单独辨识染整加工的危险因素。
家用纺织制成品制造是纺织作业和染整作业合并加工,其危险因素的相关内容及防范措施,在纺织加工和染整加工及服装行业中的相关部分查找。
由于纺织行业门类比较多,生产特点相差较大,加之编写时间和水平所限,本手册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欢迎大家在参考使用的同时,多提宝贵意见,以便于及时改进完善。
2 / 22
目录
一、棉(麻、毛、丝绢和针织)纺织加工 (4)
二、染整加工 (10)
三、服装行业 (14)
四、非家用纺织制成品行业 (15)
五、公共部分…………………………………………………………………………………………………………………………………………………………………...............(16)
3 / 22
纺织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
4 / 22
5 / 22
6 / 22
7 / 22
8 / 22
9 / 22
10 / 22
11 / 22
12 / 22
13 / 22
14 / 22
15 / 22
16 / 22
17 / 22
18 / 22
19 / 22
20 / 22
21 / 22
22 /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