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吸血鬼与中国僵尸的对比
吸血鬼和僵尸的简单区分
吸血鬼和僵尸的简单区分
吸血鬼和僵尸作为东西方现代社会久负盛名的怪物,一直以来都被广大淫民群众所津津乐道,但是对于两者的区分大家可能并不是十分清楚,更有无良同学提出了两者见面PK的要求,实在让人头疼,今天在这里对吸血鬼和僵尸(两者均不包括丧尸级别物种)做一些简单的辨析,使大家对这两类物种多一点点的认
团遇上同时期的中国军队结局如何一样,后者的答案是中国会多一座亚历山大陵。
如果传统吸血鬼遇上僵尸,毫无疑问僵尸完胜。
首先吸血鬼的攻击手段为物理性的且不能借助圣光的力量,即使借助也没用,因为僵尸刀枪不入而且不甩上帝。
当然由于吸血鬼智商较高,很可能会学会中国的法术,会写咒符。
这样的话貌似吸血鬼就能占上风了——不过这也仅是少数情况,但是遗憾的是一般最牛逼的咒符都是用热血写成的,这就给吸血鬼造成了极大的障碍,已知信息显示多数吸血鬼看见血液都会陷入疯狂无法自控,而且吸血鬼体内流淌的都是二手血,同时没有信息支持吸血鬼体内充满阳气这一说法,这个在理论上咒符威力就大大削弱了。
即使亲王级别以上的吸血鬼遇上成仙的僵尸估计也只能摇头。
所以我们能得出绝大多数情况下僵尸完胜吸血鬼的结论。
中国历史西方神话有哪些
中国历史西方神话有哪些中国历史悠久而丰富,其中不乏被广泛传颂和深受人民喜爱的神话传说。
但在世界各地的神话中,也有一些涉及中国或中华民族的角色或情节。
下面介绍一些中国历史和西方神话的交汇点。
一、吸血鬼和中国的僵尸、饿鬼在西方传说中,吸血鬼常常被描述为血液饥渴的生物,会在深夜吸取人类或动物的血液。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僵尸和饿鬼也和吸血鬼有些相似。
僵尸是死后复活的尸体,无法自主行动,需要借助外力才能活动。
而饿鬼,则是因为前世的罪孽而无法轮回,在盛放的桥花间徘徊觅食。
尽管在形象上有些不同,但这些神奇生物的诞生和流传都与人们对于死亡的想象和恐惧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凤凰和火鸟凤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鸟,被视为吉祥之兆和不朽的象征。
而在西方则有类似的神鸟——火鸟。
火鸟是俄罗斯民间故事中的一种神秘鸟类,也常常被描述为不死的存在。
这两种神鸟都具有极为华丽的外观和崇高的地位,而它们背后的象征意义也反映了人类追求永生和超越的渴望。
三、白蛇和美女与野兽中国民间故事《白蛇传》中,白蛇为了拯救人间蒸发而与人类男子相恋,并最终被天帝所诛。
而在西方童话《美女与野兽》中,一个女子为了救父亲而代替他去沦为野兽的妻子。
这两个故事虽然背景和情节略有不同,但都蕴含了对于真爱和牺牲的赞颂,反映了人类对于爱情的美好向往和崇高情感的追求。
四、鬼谷子和西方的先知鬼谷子是中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
他是中国古代兵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曾被称为“千古奇才”。
在西方文化中,也有类似的“先知”或“预言家”角色,例如《圣经》中的以利亚、耶利米等人物,或者古希腊神话中的阿波罗、俄狄浦斯等等。
这些人物都拥有独特的洞察力和超越常人的见识,被视为智慧和知识的代表。
总之,在中国历史和西方神话之间,存在着许多有趣的交汇点和相似之处。
这些故事和传说,不仅反映了人类对于未知和神秘的向往和恐惧,更彰显了人类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
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也为我们带来了更丰富、更有意义的人类历史和文化遗产。
探秘中国的僵尸传说
探秘中国的僵尸传说僵尸成因传说中国最初的僵尸都是身着清朝官服,因死不瞑目而怨气聚喉,能吸收月亮阴气。
僵尸会因染上尸毒或墓地风水属性,产生尸变。
往后的版本混杂了西方吸血鬼元素,以咬颈来吸血,他人被吸血或抓伤会被传染而最终死亡成为另一僵尸,月圆时力量会特别强。
全身僵硬,指甲发黑尖锐,有锐利犬齿,惧阳光。
日间躲于棺木、洞穴之类潮湿阴暗的地方,入夜后出没,以人血或家畜血液为食,对活物攻击性强且力大无穷,跳跃前进时双手向前伸。
僵尸的分类僵尸是受日月精华影响而变成的妖怪。
据《子不语》及《阅微草堂笔记》所记载,僵尸还有三个别名:移尸,走影,走尸。
据不明来历的说法,共分一十八种:僵尸、血尸、荫尸、肉尸、皮尸、玉尸、行尸、诈尸、汗尸、毛尸、走尸、醒尸、甲尸、石尸、斗尸、菜尸、绵尸和木尸。
其中最凶狠的是僵尸和血尸,怨气最大的是荫尸和斗尸,最善良的是肉尸和醒尸。
《子不语》把僵尸分成八个品种:紫僵、白僵、绿僵、毛僵、飞僵、游尸、伏尸、不化骨。
湘西赶尸传说一、中国说的最多的是湘西赶尸匠。
他们所赶的属于行尸。
赶尸人被称为“赶尸匠。
”一般是在天亮之前,把尸体赶往义庄,或者固定的小店。
尸体一般都披着宽大的黑色尸布,头上戴着一个高筒毡帽,额上压着几张书着符的黄纸垂在脸上。
这些披着黑色尸布的尸体前,有一个手执铜锣的活人,他是一面敲打着手中的小阴锣,一面领着这群尸体往前走的。
他不打灯笼,手中摇着一个摄魂铃,让夜行人避开,通知有狗的人家把狗关起来。
尸体若两个以上,赶尸匠就用草绳将尸体一个一个串起来,每隔七八尺连一个。
二、僵尸只能在晚间出来,风水学僵尸属阴,至阴之物。
而光属阳,至阳之物。
在众多香港电影僵尸片中,僵尸的行动为跳跃前行,其原因为在湘西还存在另一种赶尸行为,那就是将尸体经过简单防腐处理后,等待赶尸人,赶尸人来后用两个杆子架住尸体的腋下,并绑住手防脱落像轿子一样,然后这样架着前行,远看就像尸体手臂向前伸着一跳一跳的。
因赶尸向来比较晦气人们只是远远的看着,所以看不清楚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僵尸跳跃前行的说法。
从吸血鬼以及狐妖的形象特征比较中西方的鬼文化
从吸血鬼和狐妖的形象特征比较中西方的鬼文化“鬼文化是文化学的一个分支, 有着丰富的深邃的内涵,是伴随着人类文化出现而出现, 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奇特的文化现象。
”鬼是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民俗学的分类, 鬼魅属于民间信仰之列。
在世界各民族历史中, 都有源远流长的鬼文化的历史、文学、学术等的记载。
即使在近代科学、理性的冲击下, 关于鬼的民间习俗仍然沉淀在现代人的心灵深处。
西方文化中鬼怪的形象种类很少而且非常固定,比如吸血鬼、狼人······近一百年以来,西方文学影视作品中不断出现的“吸血鬼”形象,可谓风靡全球,“嗜血的狂魔,僵尸,丑陋邪恶;拥有永不逝去的惊人美貌,谈吐高雅,身着华贵礼服,夜夜穿梭于上流社会的晚宴,具有超出常人的能力。
”这是人们对于吸血鬼的总体印象。
《夜访吸血鬼》、《暮光之城》、《吸血鬼日记》等作品可谓赚尽人的眼球。
而中国的文学作品,由于时代政治文化的原因,“鬼”几乎在长篇巨著中消失了踪影,只是散见于一些简短的民间故事之中。
但是几千年来,中国文化中“鬼”的数量和种类要远远比西方丰富。
但是最有影响的大概就是“妖”了吧,而同时“妖”也最能反映中国文化的本质了。
“妖”古指一切反常怪异的现象和事物。
后又多用“妖怪”和“妖精”来指草木、动物等变成的精灵。
比如:蛇妖、猴妖、兔妖、竹妖、狐妖······在这些动物和植物中由于狐狸嗅觉和听觉极好,行动敏捷,生性狡猾,再加上经常与人类接触,袭击家禽,容易修炼成人,它象征着虚伪、奸诈和狡猾。
因此在文学作品,民间传说中“狐妖”的出现频率要高于其他妖怪,所以“狐妖”在中国的鬼文化中是比较有代表性的。
由于吸血鬼以及狐妖都比较有代表性,因此选取吸血鬼和狐妖为例对比中西方的鬼文化以及其形成的深厚的社会文化根基。
虽然同为鬼怪但是两者的形象特征却有很显著的差异。
中式恐怖与西方恐怖的区别句子
中式恐怖与西方恐怖的区别句子嘿,你知道中式恐怖和西方恐怖有多大的区别吗?咱就说中式恐怖
那可真是像那深不见底的古井,表面平静,可你不知道底下藏着啥吓
人的玩意儿!比如那老房子里昏暗的灯光,嘎吱嘎吱响的木地板,是
不是瞬间就让你感觉心里毛毛的?(就像你走进一个古老的庙宇,那
种压抑的氛围让你呼吸都不敢大声。
)
西方恐怖呢,很多时候就像是突然蹦出来个张牙舞爪的怪物,直勾
勾地吓你一跳!(好比在黑暗的小巷子里猛地窜出一个吸血鬼,哇呀,能把你吓个半死!)
中式恐怖更注重氛围的营造,那种潜移默化的阴森感,就像慢慢缠
上你的蛛丝,等你察觉的时候已经难以挣脱了。
咱老祖宗留下来的那
些传说、习俗,都是中式恐怖的素材宝库啊!什么半夜的哭声,无人
的荒宅,想想都让人起鸡皮疙瘩。
(就跟小时候听大人讲鬼故事,明
知道害怕还忍不住想听。
)
而西方恐怖常常强调血腥和暴力,各种残肢断臂、血腥场面。
他们
的恶魔、怪兽啥的,那模样看着就吓人。
(就跟那恐怖电影里的恶魔,长得奇形怪状,恨不得一口把人吞了。
)
中式恐怖里的鬼魂啥的,很多时候是带着怨气、仇恨出现的,感觉
背后都有一段悲惨的故事。
(像那聊斋里的女鬼,都是有冤屈的呀。
)西方恐怖里的那些邪恶存在,好像就是为了制造混乱和恐惧而生。
你说到底是中式恐怖更让人心里发毛呢,还是西方恐怖更让人胆战心惊?在我看来呀,这两种恐怖都各有各的吓人之处!中式恐怖就像那慢慢渗透的寒气,让你不知不觉就陷入恐惧之中;西方恐怖则像是猛然的一击,直接把你吓懵。
不管是哪种,都能让喜欢恐怖的人过把瘾,不过胆小的人可得小心咯,别被吓破了胆!。
解读中西方的“鬼”文化
解读中西方的“鬼”文化一、本文概述《解读中西方的“鬼”文化》是一篇旨在探讨和分析中西方鬼文化异同的文章。
鬼文化,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深根植于各种传统信仰、民间故事、文学作品和宗教信仰中。
本文将从历史、文化、宗教和社会背景等多个角度,全面解读中西方鬼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文章首先将对中西方鬼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进行概述,然后分析两者在形象塑造、信仰习俗、文学表现等方面的差异和相似之处,最后探讨这些差异如何反映中西方文化的深层结构和价值观念。
通过本文的解读,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西方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
二、中国“鬼”文化概述中国的“鬼”文化源远流长,深受古代哲学、宗教、民间信仰和文学艺术的影响。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鬼”并非完全是邪恶和恐怖的象征,而是具有多重含义和复杂文化内涵的存在。
中国古代哲学对“鬼”的理解具有独特的视角。
儒家思想中,鬼被视为已故祖先的灵魂,人们应该尊敬并祭祀他们,以示孝道。
道家和佛家则进一步将“鬼”的概念扩展到万物皆有灵的范畴,认为一切生灵死后都有可能成为鬼,而鬼的存在也是宇宙间阴阳平衡的一部分。
在民间信仰中,“鬼”的形象多样且功能各异。
有的鬼被认为是守护家园的神灵,有的则是带来厄运和不祥的邪灵。
在传统节日和习俗中,如清明节扫墓、中元节放河灯等,都是与鬼文化密切相关的活动,旨在安抚亡魂、祈求平安。
中国的文学艺术作品中,“鬼”的形象也屡见不鲜。
从古代的志怪小说到现代的恐怖电影,鬼的形象往往被赋予了丰富的情感和故事背景。
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人们对鬼文化的恐惧和好奇,也借此探讨生死、善恶等哲学问题。
中国的“鬼”文化是一种多元且复杂的现象。
它既包含了古代哲学对生死和宇宙的理解,也体现了民间信仰和文学艺术的创造力。
通过对“鬼”文化的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
三、西方“鬼”文化概述西方文化中的“鬼”文化,源于古老的宗教、神话、传说以及民间信仰,其内涵和表现形式与中国的“鬼”文化存在显著的差异。
中国的鬼与西方的魔鬼形象比较探微
中国的鬼与西方的魔鬼形象比较探微作者:焦鸣冬来源:《文存阅刊》2018年第08期摘要:中国的志怪小说和西方的《圣经》中都有鬼的形象,中国的鬼形象最早源于死者的灵魂,是“人之鬼”;《圣经》的魔鬼形象最早源于堕落的天使,是“神之鬼”。
通过从比较文学的视阈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发现二者之间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关键词:志怪小说;圣经;鬼;魔鬼东西方的文化传统及文学传统之间虽然存在巨大的差异,但也有一些共通之处,“鬼文化”即是一例,从《搜神记》《萤窗异草》《夜雨秋灯录》《夜谭随录》《子不语》到《聊斋志异》等中国古代志怪小说,由死者灵魂化成的“人之鬼”形象至少占据了半壁江山。
西方恐怖题材的文学作品中,魔鬼的形象也屡见不鲜,受基督教影响,西方文学作品中的魔鬼形象同《圣经》有着重要渊源。
通过对中国古代志怪小说里的“人之鬼”和《圣经》里魔鬼的形象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二者之间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性,本文旨在从比较文学的视阈,对二者的共性和差异性进行比较研究。
一、中国古代志怪小说里的鬼与《圣经》里魔鬼的起源石器时代的中国就有了最初的鬼文化。
通过对中国石器时代山顶洞人墓葬的发掘研究可以看到,山顶洞人的墓葬已经有了劳动工具或饰物之类的随葬品,这些随葬品足以表明中国人早在石器时代就有了“灵魂”、“死后世界”的观念,相信人死后会以另一种形式存在,有了原始的迷信观念。
“《礼记·祭义》上说:‘众生必死,死比归土,此之为鬼。
’《列子·天瑞》上说:‘精神离形,各归其真,故谓之鬼。
鬼,归也,归其真宅。
’”可见鬼即“归”,鬼的存在形式就是亡者灵魂的存在形式。
最原始的“鬼”是祖先的灵魂,多数都是善的化身,后来才逐渐有了恐怖的鬼与恶鬼的概念。
《圣经》最初出现的魔鬼名字叫“撒但”(Satan)。
该词源于希伯来文,本义为“抵挡”,即阻挠耶和华的意志,引申为耶和华的敌人,是《圣经》中鬼魔的首领。
对撒旦和其他鬼的描写,《新约》远多于《旧约》。
万圣节了解不同文化的鬼怪形象
万圣节了解不同文化的鬼怪形象万圣节(Halloween)是西方国家每年10月31日庆祝的传统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会穿上各种各样的服装,戴上面具,去参加化妆舞会,或是在家门口分发糖果给小孩子们。
而在这个充满奇幻和神秘气氛的节日中,鬼怪的形象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了解不同文化下的鬼怪形象,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并了解这些神秘又有趣的万圣节角色吧!一、中国文化的鬼怪形象1. 咸鱼 (xián yú)咸鱼指的是被涮碗底的亲戚或朋友说道的人,也既指整天无所事事闲散混日子的人。
在中国文化中,咸鱼往往被视为懒惰和废物。
然而,在万圣节,咸鱼形象化身为了一个长相丑陋,面容扭曲的恶鬼,代表那些懒散无为的人在生活中受到惩罚的形象。
2. 姑获鸟(gū huò niǎo)姑获鸟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种鸟类,它被描绘为一个形体巨大的鸟,看上去威猛且凶恶。
姑获鸟被认为是会统治着人世间和阴间的生死,它身后还长着凶残的嘴巴和利爪。
在万圣节的庆祝活动中,姑获鸟常常扮演一个恶魔的形象,人们通过这种方式在戏剧化的环境中表达对于神秘和未知世界的探索。
二、日本文化的鬼怪形象1. 鬼婆(ki bāba)鬼婆是日本传说中的女妖怪,她们被描绘成面容恐怖、身形庞大的恶魔。
鬼婆惯常以吸食人类的血液为生存手段,人们相信她们是万圣节时会出来作祟的一种生物。
在日本的万圣节庆祝活动中,鬼婆的形象往往是由戴着大面具、身穿黑衣的人通过化妆和服装来还原,给人们带来一种幽默实用和刺激人心的体验。
2. 妖怪猫(yōkai neko)妖怪猫是日本神话传说中的一种妖怪形象,她们是由变成猫的女人所组成的一群神秘生物。
妖怪猫通常被视为是有超自然力量的生物,能够操纵人类的情感和思维。
在万圣节期间,人们会穿上具有妖怪猫特征的服装,并通过妆容和面具来还原这个角色。
这种扮演方式在庆祝活动中旨在展现妖怪的神秘和迷人的一面。
三、西方文化的鬼怪形象1. 吸血鬼 (vampire)吸血鬼是西方文化中最著名的鬼怪形象之一。
现代的吸血鬼文化现象
现代的吸⾎⿁⽂化现象记得⼉时看过⼀部⿊⽩电影,剧情什么的都很模糊了,只记得影⽚最后,是在⼀条船上,⼀个⽼头⽤个钩⼦把⼀个男⼈挂起来,从船舱⾥拉到了甲板上,那个男⼈暴晒在阳光下,发出撕⼼裂肺的惨叫,随后漫漫腐化,最后只剩件⾐服在海风中摇曳着……后来我知道,这是吸⾎⿁。
吸⾎⿁不是⿁对于不了解吸⾎⿁(vampire)的⼈来说,从字⾯意思来看,吸⾎⿁似乎与传统的⿁有关连,但在传说中吸⾎⿁不是神,不是魔⿁,不是幽灵,也不是⼈,吸⾎⿁应属于⼀种恶魔。
吸⾎⿁是⼀种传说从欧洲中世纪开始就有着吸⾎⿁的传说,⼩说家Bram Stoker的《Dracula》(德库拉伯爵)将吸⾎⿁传说发扬光⼤,往后吸⾎⿁⽂化更具多元化发展趋势。
传说中的吸⾎⿁贵族,拥有⾄⾼的⾦钱地位权⼒,⾼贵典雅的⽓质,歌特式华丽的着装,栖息在巴洛克式古堡豪宅,有的甚⾄能变形,变成狼或蝙蝠等等。
在这些魅⼒光芒的四射下,他们吸⾎杀⼈的⾏为举⽌也成为了⼀种酷⾏(很酷的⾏为)。
吸⾎⿁⽂化已经成为了现代的⼀种时尚。
在现代的动谩游戏与电影中,含有吸⾎⿁⾓⾊的作品更加扩散了吸⾎⿁⽂化的影响。
在漫画《圣魔之⾎》⾥,吸⾎⿁与吸⾎⿁猎⼈⾮常美形,⾝材修长,更多使⽤的是超现实武器,华丽的⼈设、背景与世界观征服了不少读者。
KONAMI的游戏《恶魔城》系列-⽉下夜想曲,主⼈公alucard为半吸⾎⿁半⼈类,他意识到⾃⼰的吸⾎⿁⽗亲即将给世界带来巨⼤的灾难,作为⼀个Dracula家族的叛逆者,闯进恶魔城征讨⾃⼰的⽗亲。
在这样有着⽭盾感情⾊彩的背景下开始,游戏中的剧情,⼈设,⾳乐,背景,效果堪称经典。
年代⽐较近的吸⾎⿁电影《惊情400年》《夜访吸⾎⿁》《范海⾟》《⿊夜传说》等等,⽚中吸⾎⿁有着性感⾝材和⾼贵的⽓质(演员配的好),丰富的感情,还有与现实世界存在的⽭盾。
《⿊夜传说》更是商业⼤⽚,着装性感的吸⾎⿁⼥主⾓使⽤现代化武器与狼⼈族⽕拼,关键时刻眼睛变为蓝⾊,为吸⾎⿁族争了不少光。
僵尸为什么先咬亲人
僵尸为什么先咬亲人僵尸为什么先咬亲人 1导语:为什么僵尸会先咬自己的亲人?1.因为人在变成僵尸之前的记忆里只有亲人,而变成僵尸之后首先想到的就是亲人。
他们变成僵尸后,毫无人性,看到同样的影像留在脑海里的人也会。
僵尸为什么先咬亲人 1中国的僵尸最早是在香港电影里的形象,其最显著的特点为:它们都是瞎子!该类僵尸通过空气的流动来感知周围环境,由跳跃前进产生的空气波动来分辨障碍物,通过感知生命体的呼吸来追捕猎物,因此只要屏住呼吸该类僵尸便无法将人类与障碍物分辨出来。
外国的丧尸是一种不死生物。
这个词来自巫毒教信仰。
根据巫毒教信仰,“Houngan”或“Mambo”可以复活死者。
复活之后,死者并不会拥有自主意识,并仍被举行复活仪式的人操纵。
因此复活的死者就叫丧尸。
也就是说,丧尸和僵尸都已经失去了意识,只剩下不断进食的原始本能。
他分不清他的亲戚。
僵尸(英称Jiang-Shi),属中国民间传说之妖物,无证据表明其存在。
与僵尸相似存在的外国鬼怪,有吸血鬼、丧尸等。
在国外被戏称“跳跃的吸血鬼”(Hopping Vampire)。
基本解释编辑在香港电影中在1980年代在香港电影是很受欢迎的主题。
代表作为林正英的僵尸道长系列。
在电影中,用符贴在僵尸的前额可以让僵尸睡着不动。
也是在电影中,僵尸总是穿着清朝官服并总是向前伸直手臂,一般以跳跃前进。
不过外国的丧尸和清朝中国僵尸不同,手臂可以随意伸展,也以近似人类的形式行走。
中国最初的僵尸都是身着清朝官服,因死不瞑目而怨气聚喉,能吸收月亮阴气。
僵尸会因染上尸毒或墓地风水属性,产生尸变。
往后的版本混杂了西方吸血鬼元素,以咬颈来吸血,被吸血或抓伤会传染死亡而最终成为另一僵尸,月圆时力量会特别强。
全身僵硬,指甲发黑尖锐,有锐利犬齿,惧阳光。
日间躲于棺木、洞穴之类潮湿阴暗的地方,入夜后出没,以人血或家畜血液为食,对活物攻击性强且力大无穷,跳跃前进时双手向前伸。
[1] 僵尸电影的始祖是1985年林正英主演《僵尸先生》引起僵尸电影的热潮。
传说中的超自然生物
传说中的超自然生物摘要:AT分类法,一套童话分类的方法,又称阿尔奈-汤普森分类法。
从童话类而来,却不仅仅只是童话,它从民俗的角度对各种民进故事进行了类别上的区分,将同一题材的故事整合在一起,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某个故事的不同版本,并从中了解不同故事背后的文化。
他们,有着人的身体,却并非严格意义上的人,他们已经死去,只是一具尸体,然而因为某种超自然的力量,他们仍能以人的形态“存活”在世间。
我们称他们为超自然生物,超自然生物中的一种。
关键词:AT分类法;超自然生物;僵尸;吸血鬼;丧尸;文化AT分类法是一套童话分类的方法。
这套分类法先是由芬兰民俗学者安蒂·阿尔奈在芬兰学者Julius Kroon和Kaaren Kroon的“历史-地理法”基础上发展而来,后又被美国民俗学者斯蒂思·汤普森加以改进,故以两人之名命名,阿尔奈-汤普森分类法。
从童话分类而来,却不仅仅只是童话,它从民俗的角度对各种民进故事进行了类别上的区分,将同一题材的故事整合在一起,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某个故事的不同版本,并从中了解不同故事背后的文化。
在AT分类法中,有一个类别是普通民间故事,在目录里,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与“超自然”这个词汇相关的故事,超自然的敌人,超自然的力量或知识,超自然的工作与任务等等。
这些故事多源于各个种族的古老传说,那个年代,生产力极度落后,有太多的现象无法理解,大自然令当时的人们感到困惑和恐慌,他们急需要一种解释,于是各种神仙鬼怪的故事应运而生,有一些一直流传到了今天,中国的龙、麒麟、凤凰,西方古希腊神话中的双翼飞马、不死鸟等等。
在诸多的超自然生物中,有着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着人的身体,却并非严格意义上的人,因为他们已经死去,只是一具尸体,然而因为某种超自然的力量,他们仍能以人的形态“存活”在世间,他们与时间同在,他们有不死之身。
在东西方的文化中,充斥着各种这样的传说,对他们的称呼和描述也不尽相同。
清楚僵尸说明
清楚僵尸说明僵尸,又称跳尸、移尸,僵硬的尸体,在民间传说中,特指人类死后,尸体因为阴气过重而变成的鬼怪。
僵尸是源于中国明清民间传说的鬼怪。
僵尸的形象在许多影视作品、电子游戏、娱乐节目中出现,通常都是清朝官兵或官员的模样,青面獠牙、狰狞恐怖、皮肤苍白等。
历史上没有对僵尸进行过真实的记载,僵尸多出现在民间传说中。
僵尸即"僵硬的尸体",又叫做跳尸、移尸,在中国民间传说中,指的是人死后因为尸体阴气过重而变成的鬼怪,可以说是移动的行尸走肉。
僵尸一词最早出现于哪里:"僵尸"一词最早出于道家的《大千录》中,据《子不语》和《阅微草堂笔记》记载,僵尸还有三个别名:移尸,走影,走尸。
僵尸源于明清时代,中国最初的僵尸是因死不瞑目而怨气聚喉,能吸收月亮阴气,早期的僵尸不吃人肉也不吸血。
僵尸在西方被戏称为"会跳跃的吸血鬼",在后面的影视作品中被国外的吸血鬼元素同化,变成以爪为武器,会咬颈来吸血。
僵尸即是跳尸。
中国最初的僵尸都是因死不瞑目而怨气聚喉,能吸收月亮阴气。
僵尸会因染上尸毒或墓地风水属性,产生尸变。
往后的版本混杂了西方吸血鬼元素,以爪为武器,以咬颈来吸血,他人被吸血或抓伤会被传染尸毒,最终死亡成为另一只僵尸。
初感染尸毒者,可用糯米医治。
僵尸通常全身僵硬,指甲发黑尖锐,有锐利犬齿,惧阳光。
日间躲于棺木、洞穴之类潮湿阴暗的地方,入夜后出没,以人血或家畜血液为食,对活物攻击性强且力大无穷,跳跃前进时双手向前伸。
在影视里,对付僵尸的往往是茅山道士,常常使用茅山法术以及相关道具制敌,最具有代表的形象为林正英扮演的僵尸系列。
人物特性进食方面僵尸除了能吸收日月精华来补养身体之外,也可以像西方吸血鬼那样向人吸血,人们认为僵尸吸血是为了吸取对方的血液作为食物。
在僵尸片,吸血几乎是影片内必有的情节。
最初传统的僵尸其实并不吸血,直到港片《僵尸先生》中加入了吸血鬼的特征之后,往后的僵尸片都是这种“东方吸血鬼”。
僵尸
基本概念
僵尸,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死而不化,中国古代很多包括秦始皇在内的很多王侯将相达官贵人都有一种念想, 死后都追求永存尸身,用金银珠宝甚至水银、夜明珠、金缕玉衣等等,其目的就是用各种方式保持尸身,以此来 达到“永生”,就是僵的表现。反而对于自己的仇敌当然最爽快的是要做到碎尸万段,死后鞭尸等等,也就成不 了“僵”。
思想方面
僵尸虽然不能与人交流,但自身具备情感,不过一旦遇见活人,往往不经思索便袭击。会有意识地向集结人 口前往。自身可拥有智慧,却极少情况下使用工具。当受到道术攻击的伤害时,不知为何,能感觉到疼痛。
相关能力
清代时,直隶省有个小山村,山里出了一个僵尸,能在空中飞行,专吃小孩,称为“飞僵”。村里人一到日 落时分就关门闭户,尤其不敢让小孩子出门。苦不堪言之下,集资请道士作法捉拿僵尸。道士答应了,说:我能 作法布下天罗地,但是也要你们襄助,尤其需要一个胆大的深入僵尸的巢穴。因为僵尸最怕铃铛,等晚间僵尸从 山洞中飞出时,请这位胆大之人进洞摇铃,僵尸就无法回洞,我们在外就能擒住它。切记的是,摇铃一刻也不能 停,否则不仅前功尽弃,而且进洞之人性命不保。村民选了一个胆大的,进洞后,他双手一刻不停。村民与道士 在外与僵尸激斗,直到天亮,僵尸倒地,才将其抓获焚烧。可是村民忘了这位还在摇铃的哥们,直到中午才有人 想起,这人从晚上一直摇到第二天中午,从此落下残疾,双手一直不停地颤动。(《子不语》卷十二“飞僵”)
关于中西方鬼文化的开题报告
1
发展趋势 中西方尽管在“鬼”的定义,形象塑造,文学演绎及民俗民风上有着不同的特点,但是中西方 在试图努力摆脱来自鬼魂的恐惧和压力方面,有着共性。关于中西鬼文化的对比研究,会为异质文 化的交流与沟通提供一个途径。以后研究人员可能会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以鬼文化为题材的电影电视 形象上,以及能给人带来的精神意义。
二、综述与本课题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研究方法及应用领域等 研究现状 近年来,以吸血鬼为题材的电影电视席卷全球,由此引发了对吸血鬼文化的探究。吸血鬼与中
国的僵尸有着相似的形象却没有引起较大的关注。大多数的研究重点是造成两者的原因和两者的异 同的原因,而没有提及两者在人们生活影响。
《解读中西方的“鬼(Ghost)”文化》这一篇文章中,魏朝夕通过对中西方“鬼”的文字释义, 寓意挖掘,价值评判,结合中西方文学中“鬼”的形象的探讨,人鬼关系的比较,揭示东西“鬼” 文化中的宗教情结,并通过中西方“鬼”的民俗和仪式的比较,探讨中西方“鬼”的异同,从而为 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沟通提供一个法门和途径。(魏朝夕,2008)
电影电视虏获了许多观众的心,观众对神秘帅气的吸血鬼十分有兴趣。然而提起吸血鬼,中国观众 就会想到僵尸,并且会把两者进行比较。在本文中将通过吸血鬼与僵尸来研究中西方鬼文化的差异, 文化作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既有社 会经济的原因,也有认识论、心理 学的依据。它一经形成,受传统文化大背景的影响,便呈现出与其它地域的鬼文化的不同的诸多突 出特点。首先,对于鬼文化的研究,不仅是对迷信信仰及其观念的研究,而且可以扩大文学的领域, 增加对中西方鬼文化的了解。然后,中西方鬼文化的比较研究又有助于正确认识与理解鬼文化的本 质和特征,从而理性看待中西方鬼文化。最后,通过西方的吸血鬼和东方的僵尸文化进行对比研究, 实现从两者表面层次的异同比较进入更深层次的文化探析。 吸血鬼和 僵尸 是一对 极具相 似的形 象,吸 血鬼 通过改 变固定 的形象 在荧 幕上取 得了较 大的成 就,获得了大量的观众。然而,僵尸却还是停留在原有的形象,渐渐的消失在荧屏上。对于吸血鬼 文化与僵尸文化的比较,我们可以借鉴西方鬼文化的发展,来继续发展中国鬼文化。
西方吸血鬼与中国鬼的文学形象比较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浅论创造性叛逆—以《一朵红红的玫瑰》三个译本为例2 对《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性格分析3 性别话语模式的社会语言学研究4 The Traged ies of Meggie and Fee in The ThornBirds5 《洛丽塔》的精神生态解读6 英语委婉语的语用分析7 论田纳西•威廉斯《欲望号街车》中的逃遁主义8 从跨文化视角看中美电影中的英雄主义—以《》和《叶问》为例9 比较中国古代神话与古希腊神话的不同10 An Analys is of Heming way' Religi ous Comple x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11 广告英语修辞特点及其翻译12 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主人公弗洛伦蒂诺心理分析13 探析《霍乱时期的爱情》的悲剧美14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175 567 12 4815 从中西文化差异看英汉数字翻译16 报刊广告英语的文体特色分析1718 论礼貌制约下Y ou-attitu de在英语商务信函中的用法19 英汉情感隐喻认知对比分析20 从文化角度分析《论语》中特殊词语的翻译——以“仁”为个例21 Mainta ining and Revita lizin g the Native Americ an Langua ges22 浅析《老人与海》中的英雄主义23 盖斯凯尔夫人工业小说研究24 从电影作品分析英语外来口音的现象25 简爱和林黛玉的反叛性格对比分析26 A Studyof the Protag onist’sPursui t of Identi ty in Invisi ble Man27 化妆品品牌名称翻译审美与选词28 从及物性角度分析童话的文体特征29 A Pragma tic Analys is of Oxymor on in Advert ising30 浅析广告语及其汉译31 《都柏林人》的“顿悟”手法解读32 中英寒暄语委婉语的文化差异对比33 On the Lingui sticFeatur es of Englis h and Chines e News Headli nes34 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对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35 On Freudi an Interp retat ion of Dreams In Senseand Sensib ility36 《愤怒的葡萄》的生态主义分析37 浅析《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碰撞与融合38 试论《出狱》中“房子”的意象39 《园会》中男性人物性格作用分析40 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中的幽默与讽刺41 论《小妇人》中的家庭教育问题42 论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及其影响43 商务英语信函中的语用礼貌失误44 从《荆棘鸟》中三个女性形象解读女性主义发展4546 从《宠儿》的人物形象中分析莫里森的种族观47 Custom er Relati onshi p Market ing48 论人性自私在《呼啸山庄》中的体现49 从核辐射报道看英国报纸行文的语言特征50 论《法国中尉的女人》中萨拉的女性主义的显现51 A Studyof Cultur al Influe nce upon Intern et Langua ge52 论英语称谓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53 On Integr ity Manage mentin Modern Enterp rises54 本我、自我、超我--斯佳丽人物性格分析55 Landsc ape Poemsin Seven-charac ter Quatra ins and Sonnet s56 听力方法对初中英语学习的影响57 在异化社会里身份的迷失与精神上的顿悟--对索尔贝娄《晃来晃去的人》中主人公的剖析58 男女生英语学习差异比较研究59 成长于丧失童真与无处不在的死亡威胁——《爱丽丝漫游仙境》之后现代主义解析60 论《紫色》中的女权主义61 论英语习语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策略62 《弗兰肯斯坦》的悲剧性63 A Compar isonof the Englis h ColorTerms64 英语商业广告中幽默的语用分析65 美国牛仔和牛仔文化66 从目的论角度研究培根《谈读书》的翻译67 两个反叛的女人——姚木兰和斯佳丽之对比分析68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三位女性形象的女性主义解读69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70 海明威“冰山原理”在《永别了,武器》中的应用及对写作的指导意义71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萨宾娜和特蕾莎的人物分析72 析《苔丝》中的象征意义73 Doomed Traged y out of Desire-Driven Morbid Person aliti es in Naboko v’sLolita74 二语习得理论及其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影响75 中西方大学中第二课堂的角色研究76 语用预设视野下的广告英语分析77 英文电影欣赏与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xx学院案例78 浅析奥斯丁的女性意识79 从社会生物学角度分析《雾都孤儿》中人物性格80 从三美原则看中国古诗词中酒意象的英译81 英汉色彩词的语用对比研究82 命案现场——阿加莎死亡观简析83 《老人与海》中的象征主义84 爱恨共辉煌——浅析《呼啸山庄》中的男主人公85 从文化价值的角度解读歌王迈克尔•杰克逊的艺术影响86 目的论关照下的归化与异化87 论中国古典诗词英译中三美原则的再现88 从译者的读者意识看童话英汉翻译89 从文体学角度分析美剧的幽默90 Analys is of Love Traged y in The AppleTree in Lightof Realis m91 美国英语新词汇特点92 中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导入93 合作性学习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94 从三美原则看中国古诗词中酒意象的英译95 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中的女性人物性格分析96 On Englis h Transl ation of Chines e Menu and the Connot ation of Chines e Culina ry Cultur e97 浅析商务谈判中非言语交际的核心地位98 初中生英语学习内在动机的激发99 礼仪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100 海明威“冰山原理”在《永别了,武器》中的应用及对写作的指导意义101 A Compar ative Studyon the Celebr ation s of Tradit ional Chines e and Wester n Festiv als102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的人物性格分析103 A Studyof Pragma tic Functi ons of Englis h Euphem isms104 Cultur es and Interc ultur al Commun icati ons105 中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互动106 从许渊冲的“三美”原则论李白诗歌的翻译107 数字口译及其训练策略108 E- C Transl ation of Film Titles from Cultur al Perspe ctive109 汉英交替传译中的语篇衔接分析110 论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11 初中生英语口语常见错误分析及纠错策略112 Applic ation of Foregr oundi ng Theory to Transl ation of Simile and Metaph or113 论英语委婉语的交际功能114 唯美主义与奥斯卡•王尔德的《道林•格雷的画像》115 有效的英语新闻结构分析116 影响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因素研究117 威廉•福克纳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以《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和《夕阳》为例118 商务英语谈判的翻译技巧119 苔丝人生悲剧的研究120 Unavoi dable Traged y – A Case StudyofTessofthed’Urberv illes121 《大衣》中定语从句的翻译策略122 从归化角度分析英文广告的汉译123 礼貌原则视角下奥巴马演讲技巧的分析124 汉语政治话语中的隐喻研究125 海斯特白兰的反叛主义126 初中生英语词汇教学策略127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蜜月》的文体分析128 合作原则下幽默的语用分析129 《太阳照样升起》内外的迷惘一代130 论英语中的矛盾修辞131 从功能理论角度分析电影《点球成金》字幕翻译132 论“韩流”在中国133 从功能对等理论来看委婉语翻译134 论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适者生存”在《热爱生命》中的运用135 From Dorman cy to Reviva l—A Femini st Studyon Kate Chopin’sAwaken ing136 翻译美学理论下的唐诗英译意境美研究137 论《教父》主人公迈克尔•考里昂的悲剧性138 英汉“拉”类动词的语义成分和词化模式的对比分析139 中英婚礼习俗中的红和白颜色文化的研究140 An Analys is of the Tragic Fate of Mary Turner in The GrassIs Singin g141 亲属称谓:英汉社会文化差异142 《麦田里的守望者》男主人公霍尔顿的人物形象分析143 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144 论模糊限制语在广告中的语用功能145 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问题146 中西节日习俗之比较147 论赫尔曼•梅尔维尔《白鲸》中的象征主义148 《杀死一只知更鸟》中主人公的成长危机149 Domest icati on and Foreig nizat ion in Idioms Transl ation150 从中美管理方式的不同透析中西方文化差异与整合151 试论盖茨比对其梦想生活的追求152 美国女性地位变化浅析153 Americ an Indivi duali sm as Shownin Forres t Gump154 中国旅游指南的中译英研究(开题报告+论)155 从语境视角浅析《生活大爆炸》中反语的幽默属性156 《荒原》中的神话溯源157 论《爱玛》中简•奥斯丁的女性主义观158 海明威的“冰山原则”与其短篇小说的人物对话159 浅析狄更斯《双城记》中所折射出的人道主义精神160 从伊登和盖茨比之死探析美国梦破灭的必然性161 英语非作格动词语义特征和句法属性研究162 从关联翻译理论研究商标翻译与其意象的对应性163 概念整合对英语移就的认知解读164 从《徳伯家的苔丝》看哈代的贞操观和道德观165 管窥世纪年代以前的朴素社会语言学思想166 论《喜福会》中母女关系背后的文化冲突167 从功能对等和文化语境差异角度看商务英语翻译技巧168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169 两种文化中不同的生存希望——以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和《活着》人物命运分析为例170 An Analys is of the Family Member shipIn Deathof a Salesm an171 对《宠儿》中黑奴母亲塞丝形象的探讨172 Psycho l ogic al Portra yal in an Episto l aryNovel----On Samuel Richard son’s Pamela 173 探讨星巴克多样化顾客关怀及其推广性174 What to Love and Hate ----on "The Advent uresof Huckle berry Finn"175 浅析唐诗翻译的难点和策略176 Growin g Pains—An Analys is of J. D. Saling er’sTheCatche r in the Rye as a Bildun gsrom an 177 论《红色英勇勋章》中的象征主义178 工业化进程中的人性异化——解读wren ce《儿子与情人》179 翻译中的文化差异180 中国领导人讲话中中国特色词汇的汉英翻译181 从模因论视角看年度流行语“给力”(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82 负迁移在词汇层面上对中国学生的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写作的影响183 情景教学法在大学新生英语口语教学课堂中的实施184 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和老子的道家思想对比185 从传播美学分析国内畅销知名化妆品广告中的译文186 浅析埃德加•爱伦•坡《厄舍古屋的倒塌》中的死亡主题187 心灵探索之旅——析《瓦尔登湖》的主题188 论《简爱》中的经济意识189 《大地》中赛珍珠女权主义分析190 高中英语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191 废墟之鹰——《永别了武器》中亨利形象之分析192 浅析菲利普从妥协走向庸常的原因—反刍毛姆《人性的枷锁》193 海明威的女性主义思想194 西方吸血鬼与中国鬼的文学形象比较195 查尔斯狄更斯《远大前程》的自传性分析196 抱怨类外贸信函的语篇分析197 On the Transl ation of Chines e Classi cal Poetry from Aesthe tic Perspe ctive—Basedon the differ ent Englis h versio nsof―TianJingShaQiuSi‖198 《印度之行》的象征主义分析199 英汉广告文化和翻译200 西方影视作品中的美国婚俗研究。
从好莱坞吸血鬼电影与香港僵尸电影中探中西文化差异——以《暮光之城》和《僵尸先生》为例
中外互鉴 |从好莱坞吸血鬼电影与香港僵尸电影中探中西文化差异——以《暮光之城》和《僵尸先生》为例□张瀚文/文20世纪90年代,香港僵尸电影曾短暂地火爆过十余年,但近年来几乎没有新发布且热门的香港僵尸电影。
而从20世纪初开始上映的好莱坞吸血鬼电影,现在却依然能获得全世界观众的关注。
每次一上映新的好莱坞吸血鬼电影,放映厅几乎座无虚席。
早期的香港僵尸电影以《僵尸先生》为代表。
《僵尸先生》讲述了民国初年,富贵人家任老爷的父亲任老太爷当年凭着威逼利诱得到了一块风水宝地。
风水先生指出,下葬二十年后必须起坟迁葬,才能润及子孙。
一日,任老爷请来茅山师父九叔和他的两个徒弟帮忙迁葬,起棺时却发现任老太爷的尸体已化作僵尸,由此展开了一场恶斗。
好莱坞吸血鬼电影以《暮光之城》为代表。
《暮光之城》改编自美国著名作家斯提芬妮·梅尔所撰写的恐怖主义浪漫小说《暮光之城》,电影讲述了人类女孩伊莎贝拉·斯旺和吸血鬼爱德华·卡伦的爱情故事。
本文将以美国好莱坞和香港的两部具有代表性的电影——《暮光之城》和《僵尸先生》为例,从文化起源、形象差异、文化价值三个方面探寻中西文化的差异,以期从中西文化差异中对香港僵尸电影进行反思,并为其的发展提供一点有用的建议。
1 好莱坞吸血鬼与香港僵尸的文化起源1.1 香港僵尸的文化起源在汉语词典中,“僵尸”指“僵硬的尸体”[1]。
在香港僵尸电影《僵尸先生》中,存在着不同等级的僵尸,它们的攻击力和防御力也都各不相同。
早在古代,就有许多书籍对“僵尸”进行过猜想与描述。
在早期《大千录》中,“僵尸”被定义为一种状态,其特点在于四肢僵硬、头部挺直、眼神不斜、腿部并拢以及尸体不腐烂。
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对僵尸的形成原因进行了记录。
他指出,吕留良的焚骨之时,打开其棺材,发现其容貌如同生者一般。
即便用刀砍去,还会有微量的血迹渗出[2]。
袁枚在《子不语》[3]中,把僵尸的能力以僵尸的颜色区分成6种,从高到低分别是:紫、黑、蓝、红、绿、白。
《吸血鬼》传说的文化背景与象征意义
吸血鬼的文化背景与象征意义简介吸血鬼是一种常见于世界各地传说和神话中的生物形象,其所具有的特征和象征意义在不同文化中可能存在差异。
本文将从吸血鬼的起源、不同地域的吸血鬼传说以及其在文化中的象征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
起源与历史吸血鬼传说可以追溯至古代各个文明时期。
其中,最早被记录到的吸血鬼相关传说出现在古希腊和罗马神话中,如拉美亚冥雷斯(Lemures)或雅克布斯(Larvae)等。
而在欧洲,特别是东欧地区,吸血鬼传说达到了高峰,并对后来的文学和电影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各地域吸血鬼传说1. 拉米亚(Lamia)拉米亚是古希腊神话中一位被诅咒为半人半蛇形态的女性。
她据说喜欢吃婴儿的肉,以此获得永生。
拉米亚的形象在西方文化中成为吸血鬼形象的一种来源。
2. 吸血鬼(Vampire):东欧传说在东欧地区,吸血鬼具有夜行能力,喜欢吮吸人类或动物的血液,并且可以通过咬伤来传播自己的“病态”。
吸血鬼被认为是死去者复活后的邪恶灵魂,在文化中与死亡和腐朽等概念紧密相连。
3. 善尸(Jiangshi):中国传说善尸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一种僵尸形象,有时也和吸血鬼联系在一起。
据说善尸具有长牙喝血,并且只有在夜晚才能出现活动。
这一形象常常被用来表达对恶势力和自然浩劫的恐惧。
4. 特立尼达的Loogaroo:加勒比地区传说Loogaroo是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岛上一个流行的吸血鬼形象。
据说Loogaroo 是来自非洲的女巫,会剥下皮肤并吸取人们的血液。
这个传说在加勒比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吸血鬼的象征意义吸血鬼作为一个充满神秘和恐怖色彩的形象,在文化中扮演了多种象征角色。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吸血鬼象征意义:1.死亡与腐朽:吸血鬼被视为死后复活的存在,与死亡和腐朽紧密相关。
它们代表了对生命过程的中断和不可逆转性的恐惧。
2.欲望与诱惑:吸血鬼在许多文化中与性欲和诱惑联系在一起,代表了禁忌和激情。
3.社会阶级与权力:吸血鬼形象经常被用来反映社会阶级和权力关系。
历史趣谈揭秘为什么中国的僵尸们走路都是用跳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揭秘为什么中国的僵尸们走路都是用跳的?
导语:西方有住在城堡里晚上才出来吸人血的吸血鬼,而中国则有晚上才出来蹦蹦跳的僵尸。
尤其是中国80年代林正英的僵尸道长系列,更是令人记忆尤深...
西方有住在城堡里晚上才出来吸人血的吸血鬼,而中国则有晚上才出来蹦蹦跳的僵尸。
尤其是中国80年代林正英的僵尸道长系列,更是令人记忆尤深。
这些僵尸,都是身着清朝官服,以蹦蹦跳跳的方式行走。
但为啥僵尸不好好走路要跳跃前进呢?
现存记录僵尸的第一本着作是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里面记载了许多关于僵尸的民间传说,传说僵尸会吃人肉吸人血。
湘西可以说是僵尸的发源地,发源于湘西沅陵、泸溪、辰溪、溆浦四县,很多有地位和有钱的人们都希望死去之后能落叶归根,这时候就需要道士术士帮忙赶回家乡安葬。
赶尸的队伍一般三五同行。
有的用绳子牵着尸体,隔几尺一个,然后头上贴着黄纸符文,接着敲打锣响铃开路,告知路人改道而行。
昼伏夜行。
天光前投栈,揭起符纸,尸靠墙而立,到夜间继续上路。
尸体都像晒衣服一般绑在竹竿上,在由敢尸人担在肩上前进,由于抬尸人通常身穿黑衣,视觉效果下,一般人从远方看只看到一群清朝官服的人抬起手上下跳跃前进。
至于为何僵尸都穿清朝官服,传说死亡100年内成不了精,死亡超过500年又会化身魔头。
所以算起来1500〜1900年间的人才可能成为僵尸,而那时大多是清朝人。
下葬时穿着官服较为体面。
也有说法是从情感上,由于香港是在清朝被割让,加上后期腐败,当时的人民藉由僵尸嘲讽满人统治的清朝。
尤其以前资讯不发达,这种传说就在乡野间流传,不过想想,要是生活常识分享。
中国真的有僵尸吗
中国真的有僵尸吗中国现在生活中没有僵尸,僵尸大多存在于野史传说之中,现实中并不存在,娱乐作品纯属虚构。
中国的历史至今没有僵尸存在,僵尸属中国民间传说的鬼怪,源于中国明清民间传说。
受香港僵尸系列影视的影响,极大增强了广大民间观众对僵尸传说的宣传力度和印象。
僵尸是虚构产物,多用于小说类文学作品。
后来被追寻视觉冲击的人发掘,拍成了影视作品。
并且,中国野史和传说中的僵尸不吃人肉,也不吸血,后影视中,被国外的吸血鬼元素同化了。
而且国外由吸血鬼还演化出了丧尸,其实最终都是感染病毒引起的。
一、僵尸真的存在吗?其实,看过僵尸片的人会对僵尸存在好奇,并且还会发出疑惑,僵尸真的存在吗?中国一般都是僵尸,而在国外的话,就是吸血鬼了,和中国的僵尸是一样的。
其实僵尸只不过小说家想象出来的而已,现实中并不存在僵尸,也不会有僵尸。
而且人体一旦死亡的话,细胞根本无法存活,就更别说还会让人走动了,因此僵尸是不会存在的。
二、清朝时期的僵尸看过僵尸片的人都知道,在电视剧或者是电影中,僵尸都是来自于清朝时期的,而那个时期的僵尸都穿着清朝的服饰,在古代的丧葬制度中,一般都不会采取火化,而是直接土葬,因此经历过土葬的话,那么在小说中,便会存在僵尸。
而且有些人还会认为,因为有僵尸才会实行火化的方式。
其实这种想法本身是错误的,不管有没有僵尸,火化都是最好的方式,也可以防止环境的污染。
在国外的小说中,中国的僵尸一般被称为吸血鬼,而吸血鬼的形成,一般都是因为感染某种病毒引起的,而且国外由吸血鬼甚至还演化出了丧尸,其实最终都是因为感染病毒引起的。
三、病毒导致身体出现变化如果是因为病毒导致身体变异的话,这种是最有可能出现僵尸的,不过现实世界中应该不会存在这样的病毒,小说在于作者的想象,对于小说家来说,丰富的想象力是必须的。
而且如果真的有僵尸的话,想必根据现代科技的水平,还是可以抵御的。
而且中国的僵尸片中,虽然僵尸比较可怕,但是有些僵尸片还是比较搞笑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密类别
编号20140501064
武汉晴川学院
毕业论文
西方吸血鬼与中国僵尸的对比:以《初代吸血鬼》与《僵尸先生》为例
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专业英语
姓名黄可欣
指导教师陈美娟
武汉晴川学院
2018年5月5日
BACHELOR’S DEGREE THESIS OF WUHAN QINGCHUAN UNIVERSITY
The Comparison of Vampires in Western Culture and Zombies in Chinese Culture Take The Originals and Mr. Stiff Corpse for
example
Candidate:Huang Kexin
Supervisor:Prof. Chen Meijuan
May 5th, 2018
武汉晴川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1、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2、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设计)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
3、对本论文(设计)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设计)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2018 年 5 月 5 日
摘要
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西方吸血鬼和中国僵尸在人们的印象中都是神秘的,有关吸血鬼与僵尸的记录和文学作品非常多,特别是如今随着影视化的发展,人们将他们的形象展现在大荧幕上,我们对他们的了解也越来越深,而谈到中国的僵尸人们总会不自觉联想到西方吸血鬼,它们分别代表着中西鬼文化。
本文通过对比研究西方吸血鬼与中国僵尸,对它们的形象特征进行研究,找出他们的异同点,分析产生这种异同点的原因,进而发现中西鬼文化之间的异同点。
全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阐释了研究西方吸血鬼与中国僵尸的目的与意义以及文献综述,第二章通过搜集文献研究吸血鬼与僵尸的传说与起源。
第三章以《初代吸血鬼》与《僵尸先生》两部作品为例,对吸血鬼与僵尸的形象特征进行对比分析。
第四章分析吸血鬼与僵尸相似的原因。
第五章分析吸血鬼与僵尸差异性原因。
最后总结全文并强调研究西方吸血鬼与中国僵尸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吸血鬼;僵尸;对比;差异性;相似性;文化
ABSTRACT
Whether it is in the past or in the present, both western vampires and Chinese zombies are always mysterious in human’s mind. There are countless historical records and literary creations of vampires and zombies. Especially nowaday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film and television, their images are showed on the big screen and we know more and more about them. When it comes to Chinese zombies, they are always associated with western vampires, which represent the culture of Chinese and western ghosts. This thesis will analyze their images and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comparing western vampires and Chinese zombies and find out their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nd then analyze reasons for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thus find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The whole paper consists of six parts. The first chapter expounds the reason to analyze western vampires and Chinese zombies and introduces the literature review. The second part analyses the legends and origins of vampires and zombies by collecting literature. The third part takes The Originals and Mr. Stiff Corpse for example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images and characters of vampires and zombies. The fourth part discusses the reasons for the similarities and the fifth part discusses the reasons for the differences. Finally, there is a conclusion of this thesis and it stre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studying western vampires and Chinese zombies.
Key Words: Vampires; Zombies; Comparison; Differences; Similarities;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