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孤儿》的古今改编本

合集下载

浅谈赵氏孤儿的改编问题

浅谈赵氏孤儿的改编问题

浅谈《赵氏孤儿》①的改编问题【摘要】从《左传》、《史记》、元杂剧到电影,《赵氏孤儿》的故事文本在流传中不断演变,被后人不断改编,从而不断文学化,这是有必要注意的史学文学化的问题,对其演变的过程有认识和梳理的必要。

【关键词】《赵氏孤儿》;演变;改编《赵氏孤儿》历史源远流长,不断被重新演绎,改编成各种戏剧、电影、电视等一直活跃在中国的舞台上。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赵氏孤儿故事文本被反复审视,成了久传不衰的故事母题。

汤普森对母题作过权威性的解释: “一个母题是一个故事中最小的,能够持续在传统中的成分。

要如此它就必须具有某种不寻常的和动人的力量。

”〔1〕( P499)《赵氏孤儿》以赵孤复仇为主线,其中体现了程婴、公孙杵臼等忠义之士,并以最终杀死屠岸贾、报仇雪耻为结局,彰显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思想,也正是这种思想的显现使得它能在不断变化的时代中依旧闪熠着光辉,受到历来文人及观众的推崇。

一、《赵氏孤儿》故事的形成及其文本流传《赵氏孤儿》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它是历史上的一件真实发生过的事件,相关的历史事件记载见于《左传》,情节较简单,叙事较粗略,到司马迁的《史记·赵世家》、刘向的《说苑》、《新序》才有详细的记载,后来经过元代剧作家纪君祥改编成剧本,并开始在舞台上上演,获得了巨大的反响,也因此而成为中国元代四大悲剧之一。

(一)《赵氏孤儿》故事的形成《赵氏孤儿》故事是件史实,最早透露这一故事的是儒家经典《春①见顾学颉选注《元人杂剧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第215页。

秋》中的两则简短记录:“秋九月乙丑,晋赵盾弑其君夷皋。

”(宣公二年),“晋杀其大夫赵同、赵括”(成公八年)②,后来,《左传》将《春秋》中的这两则记载的前因后果的报复性凶残线索较为完整地填充联系了起来,成为《赵氏孤儿》的雏形,而且故事的前半部分有了较为曲折的情节,给后世的加工改造留有很大的余地。

但先秦时期搭建的《赵氏孤儿》的故事只是一个基本的框架,到了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才在他的《史记》中十分成功地完成了这一伟大的雕塑。

从《赵氏孤儿》的欧洲改本看中西古典戏剧结构之异

从《赵氏孤儿》的欧洲改本看中西古典戏剧结构之异
的精神领袖 , 伏尔泰的改编将原作的忠义与复仇深化为理性和仁爱 ,宣扬 了他所仰慕与推
崇的孔子之道 , 当时欧洲的 “ 把 中国热”推 向了新的高度 。 墨飞的改本同样将故事后移到成吉思汗朝 , 但是剧情开始于孤J- 大成人的 2 年后 , L.  ̄ I 0 聚焦于被迫害者对异族侵略者的复仇 :2 年前 , O 成吉思汗人侵汉地 , 杀尽汉室族亲 , 留 惟
舍身忘我抵抗异族侵略者的爱国主义精神 。 无论上述两种 《 中国孤J )的剧情面貌和主题宗旨与原作相比有何变化 , 5 从结构主 义的视角来看 ,第一性的 “ 语言”并未改变 ,改变的只是第二性 的 “ 言语” 。所谓语言, 是社会性 的, 是一种抽象记忆 , 是叙事文本 的深层结构。而言语是个别性的,是创造的产 物, 是一种受经验控制的线性形式 ,是叙事文本 的表层结构。具体而言 , 伏尔泰和墨飞的 改本都积极认 同了 《 赵氏孤儿 》的 “ 语言” ,即救孤 、复仇的基本故事元素。事实上, 赵 《

名孤儿被大臣尚德收为儿子幸免于难 。而尚德的亲生子则被送到高丽 由隐士抚养。剧情
5 0
17 , 4 4  ̄
法 固研 究( t e Fa ̄ i s Eu s rt a e) d s
3tm. 09 e i r 20
开始于 2 年后 , O 成吉思汗再次入侵、攻陷北京。回国抗击侵略者的尚德亲生子不幸被俘。 成吉思汗疑心他就是前朝遗孤 ,召来尚德盘问 ,并宣称若找不到真孤儿 ,就杀尽城中 2 O 岁的青年。尚德夫妇在经过爱子之情和忠义之心的交战后决定牺牲亲生子并双双赴死 ,而 真孤儿在高潮时冲进宫 中,最终杀死暴君成吉思汗。剧本对于 2 O年前的灭族、救孤仅作 简要追述。墨飞身为剧作家,其改编比之伏尔泰更注重舞台效果。他让长大成人的真假孤 儿同时上场 ,因为在他看来 , 牺牲一个青年的性命去拯救另一个青年更具冲突感、更富戏 剧性。同时,他的改编本在英法七年战争 的时代背景之下也具有历史现实意义,它颂扬了

《赵氏孤儿》的改编与创新——从元杂剧到电影

《赵氏孤儿》的改编与创新——从元杂剧到电影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SANMENXIA POLYTECHNIC第18卷第4期文史哲专题研究《赵氏孤儿》的改编与创新——从元杂剧到电影◎楚二强(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山西临汾041000)摘要:《赵氏孤儿》是由元代杂剧作家纪君祥创作的一部优秀杂剧作品。

因其经典性,不断成为改编的重要历史素材。

其中,在影视改编方面,影响力较大的当为2010年陈凯歌导演的电影《赵氏孤儿》。

通过对元杂剧与电影两个版本的分析,探索其中的改编与创新之处,以期对传统剧的改编提供有益启示。

关键词:元杂剧;电影;赵氏孤儿;改编;创新中图分类号:1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123(2019)04-0090-04收稿日期:2019-06-30作者简介:楚二强(1993—),男,河南周口人,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硕士研究生。

《赵氏孤儿》是一部著名的悲剧作品。

王国维先生认为将之列为“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叫对于这样一部优秀的剧作,自改编为电影后,引起学界的广泛热议。

查阅资料发现,截至目前仅以影片《赵氏孤儿》为主题的论文已达百余篇,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之进行论述。

仅就两个版本的主题而言即出现不同看法。

在元杂剧版主题方面,有学者认为“《赵氏孤儿》是纪君祥唯一流传完整的一部元杂剧,讲述了晋国赵盾家族复仇的故事”叫改编后的电影主题方面,“也随着时代的变化和主体精神的渗入而呈现出差异性和流变性”叫本文拟以原作改编成电影为基点,对比陈凯歌版《赵氏孤儿》对杂剧的改编,并探讨其中的创新之处,以期为传统剧的改编提供借鉴。

—、电影对戏曲的改编元杂剧《赵氏孤儿》是在继承前人基础上,经纪君祥创作而成的优秀杂剧作品,并于元代搬演于匱讎。

该剧自创作之日起,即广受关注,其题材亦为诸多剧种借鉴、改编,出现了诸如秦腔、京剧、豫剧等版本。

杂剧版《赵氏孤儿》一本五折,外加一楔子,剧本主要围绕“救孤”“捜孤”“存孤”来写。

众人合力救助“赵孤”,其目的为报答主人恩情的同时,也寄予赵孤“复仇”的厚望,在剧中长大成人的“赵孤”果不负众望为赵氏全族报仇雪恨。

从电影《赵氏孤儿》看历史文本的当代呈现

从电影《赵氏孤儿》看历史文本的当代呈现

在我国历史上的各个时期,都出现过关于“赵氏孤儿”的文学艺术作品,早在元朝,著名杂剧家纪君祥就创作过名为《赵氏孤儿大报仇》的经典作品,并成为后代创作的蓝本。

这些作品中对于“赵氏孤儿”的情节描述,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及两汉时期的史书,《左传》和司马迁的《史记·赵世家》对此均有史料记载。

在《左传》中,赵朔娶晋国公主庄姬为妻,赵朔死后,庄姬与其叔父赵婴私通,后奸情败露,赵婴被兄长赵括逼迫着逃往齐国,而庄姬为自保则向晋国国君晋景公进谗言,晋景公于是灭赵氏全族,并接庄姬进宫。

后来庄姬生下赵武,数年后,韩厥向晋景公进言立赵武为帝,晋景公采纳其意见,赵氏一族遂复掌大权。

根据《左传》记载,赵家被灭门乃是因为“红颜祸水”,而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赵世家》,对于事件的描述则完全不同:赵朔娶晋成公的姐姐为妻,赵盾死后,屠岸贾假传君命擅自诛杀赵氏全族,赵朔妻子庄姬怀有身孕藏匿宫中。

赵朔的友人程婴与门客公孙杵臼商议谋取他人婴儿冒充赵氏遗孤,同公孙杵臼藏于山中,然后由程婴告密,公孙杵臼与婴儿被杀。

之后程婴带着真正的遗孤藏于深山,十五年后在韩厥的帮助下,赵氏遗孤灭屠岸贾全族,登上王位,程婴随后自杀。

可见,对于同一历史事件,主体的理解是多元的,而以历史事件为故事原型的影视创作,虽然基于真实的历史记录与叙述,但也可以说是基于创作者视野的个人叙事,创作者个人成为叙事的主动者。

创作者不仅要再现基本的历史事实,还要在创作的同时,彰显其个人对于历史事件的思考,以其当下视野反观历史,从而达到批评和审视历史的目的。

如果说在《左传》和《史记·赵世家》中,赵氏孤儿事件还是被看作一个单纯的历史事件的话,那么从元代纪君祥开始,该事件就完全被笼罩于再创作的光环之下,变成了虚构的叙事。

中国历史题材的影视剧改编,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尊重历史事实,还原历史叙事原貌;另一种是以历史事件为背景,以创作者自身视阈对当下历史进行阐释和解读。

浅析《赵氏孤儿》的文学改编

浅析《赵氏孤儿》的文学改编

浅析《赵氏孤儿》的文学改编作者:董思言阳明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8年第09期内容摘要:元杂剧《赵氏孤儿》是中国戏剧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以先秦经典、《史记·赵世家》为蓝本,由纪君祥巧手妙思改编而成。

《赵氏孤儿》围绕“杀孤”、“救孤”,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复仇之歌,伸张了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精神,教导人们秉承坚韧、良善和义烈的优良品质,是改编文学中的典范。

关键词:《赵氏孤儿》左传史记文学改编元杂剧《赵氏孤儿》取材于春秋晋国“下宫之难”,成于元代杂剧家纪君祥之手,王国维先生曾赞其为“列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1]的佳作。

《赵氏孤儿》哀而不伤、悲而不惨的剧作风格是中国古典文学上的典范,其中饱满的春秋义士形象、壮烈的生死之歌、不为回报的执着精神,无数次回荡在文人墨客的纸笔之间,流芳百世。

考察其历史源流,“赵氏孤儿”的故事最初可见于《春秋》、《左传》。

观《春秋》,只有《春秋·宣公二年》中的“秋九月乙丑,晋赵盾弑其君夷皋。

”[2]以及《春秋·成公八年》中的“晋杀其大夫赵同、赵括。

”[3]两处相关记载。

而《左传》中对此事的记载较《春秋》而言,详实一些。

不过《春秋》也好,《左传》也罢,其中记载都与剧作故事大不相同,甚至可以说与“孤儿”无太大的关联,反而像极了国君与大臣之间的相互诘难,尤其是《左传》中庄姬“为赵婴之亡故,谮之于晋侯”引发“六月,晋讨赵同、赵括。

”[4]事件,更是颠覆了后世赵庄姬忠贞的形象。

至汉初,史学大家司马迁“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5],润色而作《史记·赵世家》,在《左传》的基础上首次将“孤儿”作为叙事的中心。

其中记载,也成为后世“赵氏孤儿”故事的蓝本。

而元杂剧《赵氏孤儿》,正是纪君祥基于《史记·赵世家》,略采先秦典籍改编而成的。

并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安排、故事细节的走向上都做出了不同程度的文学改编,使剧情更加饱满、情绪更加充沛,真实性与文学性并存,成为改编作品中的典范。

赵氏孤儿_复仇主题的历代演变_白晓征

赵氏孤儿_复仇主题的历代演变_白晓征

第26卷第4期2013年8月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Pu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Vol.26No.4Aug.2013收稿日期:2013-04-11作者简介:白晓征(1988-),女,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古代文论及海外汉学方向。

复仇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观念,它最初源于人的自卫本能和血亲属性。

所谓“复”,就是报复;所谓“仇”,始于血亲之仇,后逐渐扩大到朋友之仇,国家之仇。

在中国文化中,“复仇”被赋予了伦理含义,其内涵逐渐由孝悌推及至忠义,《赵氏孤儿》便是一个以复仇为主题的故事,但复仇主题中的内涵却在一次又一次的改编中承载着不同时代人们对复仇的不同理解。

一、汉代《史记·赵世家》:家族复仇汉代司马迁的《史记·赵世家》载:晋国大臣屠岸贾与赵盾素有矛盾,后屠岸贾作难,杀掉赵氏全家三百口人。

赵氏遗孤得到赵家门客公孙杵臼、程婴等人的拼死相救,方得留存下来,随程婴藏匿山中十五年,最后在韩厥的帮助下,得以报仇雪恨。

这时的赵氏孤儿所报之仇仅是为家族复仇,为血亲复仇。

(一)复仇情节的演变《史记·赵世家》所载的故事是在《左传》的相关记载上演变而成的,但与《左传》对该事件的叙述相比已有了相当大的距离。

它对故事情节的改动使故事主题有了本质的改变,由此始形成“搜孤救孤”的主要情节和复仇的主题。

《史记》与《左传》之间的主要情节差异有以下几点:其一,赵氏灭族的原因。

《左传》载为“庄姬之谗”:赵庄姬为成公之女,赵朔之妻,赵朔死后,庄姬与赵朔的叔叔赵婴齐私通,赵婴齐被赵同、赵括放逐于齐,从而引起庄姬的强烈不满,于是向晋侯进谗,这原本是一个封建大家族的内部纷争,从而导致赵氏中衰,几近灭族。

《史记》载为“屠岸贾作难”:“屠岸贾者,始有宠于灵公,及至于景公而贾为司寇,将作难,乃治灵公之贼。

”“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杀赵朔、赵同、赵婴齐,皆灭其族。

东方的文本被改编成西方经典文本的例子

东方的文本被改编成西方经典文本的例子

东方的文本被改编成西方经典文本的例子一、东方文本被改编成西方经典文本的古诗古文类例子1、木兰诗与迪士尼动画电影花木兰出处: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传唱的乐府民歌,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民歌中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

注释:例如“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中,“唧唧”是叹息声,“机杼”指织布机。

翻译:木兰对着门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

赏析: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替父从军的巾帼英雄形象。

诗中先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的缘由,然后写她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接着写征战生活,最后写凯旋回朝、辞官还乡、会见亲人、比喻作结等情节。

它充满了传奇色彩,木兰的形象既富有英勇善战的一面,又有女儿家的细腻情感。

在迪士尼的动画电影花木兰中,它保留了木兰代父从军这个核心情节。

但是在人物形象塑造、故事背景等方面做了西方化的改编。

比如在人物形象上,动画中的花木兰形象更加符合西方对于东方女性的一种想象,眼睛大大的,身材比例也更偏向西方审美。

故事背景方面,加入了西方观众更容易理解的元素,如守护家族荣誉等概念,并且用西方的动画表现手法将这个东方故事展现出来,让西方观众能够理解和喜爱这个故事。

2、赵氏孤儿与伏尔泰改编的中国孤儿出处:赵氏孤儿是元代纪君祥创作的杂剧。

注释:“楔子”是元杂剧的一个组成部分,赵氏孤儿的楔子部分就介绍了故事发生的背景等重要信息。

翻译:讲述了春秋时期晋国贵族赵氏被奸臣屠岸贾陷害而惨遭灭门,幸存下来的赵氏孤儿赵武长大后为家族复仇的故事。

赏析:这部剧作以其强烈的悲剧色彩和忠义的主题思想而著称。

剧中的程婴等人物为了保护赵氏孤儿,不惜牺牲自己的孩子,展现了伟大的牺牲精神和忠义情怀。

伏尔泰改编的中国孤儿,他把故事背景放到了蒙古入侵中国的时候。

他保留了孤儿复仇的核心情节,但是在思想内涵上加入了西方的启蒙思想。

伏尔泰通过这个改编表达了他对中国文化中道德观念的推崇,如忠诚、正义等。

论电影《赵氏孤儿》对原著的改编

论电影《赵氏孤儿》对原著的改编
豫 剧 二 团 同 时把 赵 氏孤 儿 搬 上 舞 台 ,都 让 这 个 故 事 焕 发 新 的 卿 魏 绛 在 晋 灵 公 的 授 意 下 .将 屠 岸贾 “ 厮 钉 上 木 驴推 上 云 那
光彩 。 《 氏孤 儿 》 赵 已成 为东 方 文 明 的一 个 象 征 符 号 。 电影 版 阳 , 便 要 断 首 开 膛 ; 剁 的他 做 一 埚 儿 肉酱 , 消 不 得 俺 满 休 直 也 《 氏孤 J ) 更 以现 代 传 播 手 段 将 这 个 故 事 以 最 快 的 速 度 , 赵 D 在 怀 惆 怅 ” 。 屠 岸 贾这 个 奸 臣除 掉后 , 孤 “ 姓 赐名 赵 武 , 将 赵 复 最大 的领 域里 传 播 开 来 。那 么 , 著 为 什 么 会 流 传 这 么 广 泛 , 袭 父 祖 列 爵 卿行 ”珊 。晋 国 国泰 民安 , 片 祥 和 。 原 l 一 影 片 对 原 著 的 改 编 因素 在 哪里 , 以 及 改编 的原 因 和 策 略 是 什 元 杂 剧 赵 孤 围绕 “ 孤 ” “ 孤 ” “ 孤 ” “ 仇 ” 条 主 托 、搜 、救 、报 这
起 巨大 的 社会 反 响 。 即列 之 于 世 界 大悲 剧 中 . 无 愧 色 ”l'。 身 亡 。程 婴 为救 孤儿 和公 孙 杵 臼演 了 出双 簧 , 自己 的孩 子 代 “ 亦 l ̄ l ( i t 将
它是 中 国第 一 部 传 人 欧 洲 的 作 品 , 因 为 在 17 更 7 5年 被 法 国作 替 赵 氏 孤儿 。 给奸 臣屠 岸 贾 。公 孙 杵 臼也 惨 死 在 屠 岸贾 的屠 献
引起 了激 烈 的争 论 。《 氏孤 J ) 次 成 为人 们关 注 的 焦 点 , 赵 L再 成 折 一楔 子 . 的是 在 春 秋 晋 灵 公 时 期 . 臣 屠 岸 贾 和 忠 相 赵 盾 讲 奸 为人 们 热 议 的话 题 。影 片 本 身 和影 片 的改 编 带来 的争 论 . 促 将 相 失 和 。 不 相 悦 。屠 岸贾 “ 有伤 害 赵 盾 之 心 , 奈不 能入 都 两 常 争 进 了赵 氏孤 儿 的流 传 和 传 播 .让 中国 传 统 文 化 为 世 界 观 众 熟 手 ” lD派刺 客 刺 杀未 遂 , 练 西 域 神 獒 , 谗 言 和 奸 计 将 “ Il ! , [ P 训 用 赵

《赵氏孤儿》的当代改编及其文化语境

《赵氏孤儿》的当代改编及其文化语境

东方艺术ORIENTAL ART从2003年开始,中国戏剧界和电影界先后出现了大量改编自元杂剧《赵氏孤儿》的艺术作品,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林兆华人艺版话剧《赵氏孤儿》,田沁鑫国话版话剧《赵氏孤儿》,越剧《赵氏孤儿》,豫剧《程婴救孤》以及陈凯歌的电影《赵氏孤儿》,直到今天还不断地有新的作品涌现出来。

林兆华、田沁鑫的《赵氏孤儿》的出现可以说是乘了中法文化年的东风应运而生,因为《赵氏孤儿》是最早经由法国流传到欧洲的中国戏剧,伏尔泰据元杂剧《赵氏孤儿》而改编的《中国孤儿》在欧洲也曾产生过重要影响,所以《赵氏孤儿》作为中法文化交流的某种象征也有其相当的寓意。

但随之而来的中国戏剧界、影视界对《赵氏孤儿》不同改编所引发的《赵氏孤儿》改编热潮,使其从单纯的两国文化交流中脱离出来,成为中国文化界一个颇为独特的文化现象。

《赵氏孤儿》所承载的忠义、诚信、舍生取义等传统价值观使之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使得各个改编版本之间呈现出迥然的精神气质,它背后所体现的是思想驳杂、暗流涌动的中国知识分子阶层对于当代中国文化转型的不同思考。

一、《赵氏孤儿》与国学热在中国文化界与《赵氏孤儿》改编热潮几乎同时进行,较之于《赵氏孤儿》更加声势浩大、如火如荼的一个文化现象就是2000年前后出现并一直持续的“国学热”。

所谓的“国学热”其实在1990年代就已经开始,那时候,知识界在政治事件和商业狂潮的双重打击下,失去了1980年代那种意气风发的势头,在满目萧杀的逼仄话语空间中,开始弃“思想”而搞“学问”,从热情介入现实到退入传统和古典,其影响也只限于学术界,并且在因官方对其意识形态方面的担忧而进行的打压下迅速降温。

“国学热”真正开始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是在进入新世纪以后,2004年,以季羡林为首的国内70多位学术界、文化界知名人士在北京举行的“2004文化高峰论坛”上发表“甲申文化宣言”,呼吁社会各界重视国学,主张每个国家、民族都有权利和义务保存和发展自己的传统文化,都有权利自主选择接受、不完全接受或在某些具体领域完全不接受外来文化因素,同时也有权对人类共同面临的文化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赵氏孤儿》在十八世纪英国的改编

《赵氏孤儿》在十八世纪英国的改编

第4期
张金良 : 《 赵氏孤儿 》 在十八世纪英国的改编
5 1
欲除去自己的对头 宰相 萧 何 为 独 揽 朝 中 大 权 , 奥罗朋将军 。 他与 自 己 的 军 师 商 议 , 趁皇帝在寺内 漫步时进谗言 , 诬蔑奥罗朋为叛臣 , 并声称有神犬可 辨忠奸 。 神犬在殿上直扑奥罗朋 , 皇帝遂信谗言 , 下 令诛 杀 奥 罗 朋 全 家 3 萧何假传 0 0 口。为 斩 草 除 根, 圣旨 , 以三般朝典赐死身为驸马的奥罗朋之子贾谋 。 驸马临死前指公主之腹 , 给将要出生的儿子取名 “ 孤 。 孤儿出生后 , 萧何命大将苏三带人严守驸 儿康熙 ” 马府 , 不可令孤儿逃出 。 公主托孤于医生季芳 , 自己 被苏三抓获 , 苏三发现 服药自杀 。 季芳逃出驸马府 , 了藏于药箱中 的 孤 儿 。 季 芳 苦 苦 哀 求 , 早对宰相萧 自 己 则 伏 剑 自 杀。 萧 何心存不满的 苏 三 放 其 逃 命 , 气急败坏 , 命昭告全城 , 悬赏发现孤儿者 , 何发现后 , 并威胁三日内屠杀城内所有半岁下男婴 。 季芳带孩 子逃进退休老臣老 子 家 中 , 欲以自己和亲生子的性 命换孤儿性命 , 请 老 子 抚 养 孤 儿。 但 老 子 最 终 说 服 他以老子和季芳的 儿 子 性 命 换 孤 儿 性 命 , 拯救全城 质问季芳 , 被季芳 男婴 。 季芳的妻子发现儿子不见 , 老子被 搪塞 。 季芳去萧何 面 前 揭 发 孤 儿 在 老 子 处 , 抓, 遭严刑拷打 , 已经掉了包的孩子被搜出 。 萧何当 着季芳和所有 他 人 的 面 , 亲 自 残 忍 杀 害 了 孩 子。 老 子也被处死 。2 把 持 朝 政 的 萧 何 渐 渐 失 宠, 0 年 后, 连他的军师也敢顶撞于他 , 令 他 郁 郁 寡 欢。在 此 2 0 年间 , 无嗣的萧何利用自己的影响 , 使皇帝认季芳之 也即是孤儿 , 为义子 , 意图在皇帝驾崩以后 , 扶季 子, 芳之子为帝 , 自己 做 摄 政 王 , 继 续 维 持 自 己 的 地 位。 在渐渐不利的 情 况 下 , 他 加 快 实 施 自 己 的 计 谋。 他 毒 杀 皇 帝。 不 想 季 芳 早 让季芳趁为皇 帝 诊 病 之 时 , 已请好友把孤儿的家庭变故以图画的形式绘在了给 太子 ( 即 孤 儿) 定 做 的 袍 子 上。 季 芳 将 袍 子 呈 给 皇 图画引起了皇帝的注意 , 季芳遂将一幕幕的故事 帝, 解释给皇帝听 。 皇 帝 听 后 相 信 了 季 芳 的 话 , 所有过 往的事情得到澄清 。 皇帝下令用最残酷的刑罚处死 了萧何 , 并封赏所有有功人员 , 该剧以大圆满结局 。 该剧亮点主要体现在人物 、 情节 、 歌唱和本土化 哈切特设置了比 的主题思想等 方 面 。 就 人 物 而 言 , 原作更多的角 色 。 哈 切 特 给 害 人 的 宰 相 配 了 军 师 , 给医生安排了 夫 人 和 朋 友 。 人 物 的 名 字 也 都 改 了 , 而且出现了一些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名字 , 如萧何 、 吴 三桂 、 老子 、 康熙和 苏 三 等 , 只不过这些人都穿越了 时空 , 萧何 成 了 害 人 的 宰 相 , 吴三桂做了医生的朋 友, 老子 担 起 了 公 孙 杵 臼 的 角 色 , 康熙则成了“ 孤 儿” , 苏三 成 了 大 将 。 这 些 名 字 都 来 自 于 杜 赫 德 的 《 中国通志 》 , 只不 过 经 过 哈 切 特 的 东 拼 西 凑 而 李 戴

(补充2)《赵氏孤儿》杂剧在启蒙时期的英国

(补充2)《赵氏孤儿》杂剧在启蒙时期的英国

范文:《赵氏孤儿》杂剧在启蒙时期的英国范存忠一《赵氏孤儿》传入法国,是在1732年——1733年间。

1734年,法国《水星杂志》发表了该剧的段落。

1735年,巴黎耶稣会教士杜赫德的《中国通志》出版,其中有《赵氏孤儿》的全译本,译者是在华耶稣会士马若瑟。

马若瑟,1698年(康熙37年)到中国,1735年(雍正13年)死于澳门。

他汉语水平很好,译过一些宗教书籍,还有书经和诗经。

不过他译的《赵氏孤儿》很不完整,只保留了一些宾白,曲子一概未译。

(明徐渭言:“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

”所以只有宾白的中国戏曲,精华丧失很多。

)《中国通志》当时很受欧洲重视,其他语言很快开始翻译。

1736年,第一个英译本就出现,随后还有更全面的版本,英国很快接触到了这部书。

二杜赫德本人没有到中国,他主要从事编辑工作。

他认为中国戏剧和小说差不过,意在惩恶扬善。

他批评中国戏剧没有遵守三一律等欧洲规则。

伏尔泰的朋友阿尔央斯侯爵在《中国人信札》中对《赵氏孤儿》进行了更详细的评论。

他首先批评《赵氏孤儿》没有遵循三一律,特别是时间和地方方面的规定。

此外,他认为《赵氏孤儿》违反了古典主义的或然律,如演员的自我介绍,屠岸贾一上台就说:“某乃晋国大将军屠岸贾是也。

”三英国批评家中,赫德1751年对其进行了仔细的讨论。

他主要是考察了该剧和古希腊悲剧有何相似,认为两者在布局和结构上有很多相似,进而肯定了该剧的成就。

他指出,两者都是因为很好地模仿了自然,所以尽管两者没有交流,但在写作方法上有一致的地方,“一般通行的原则可以产生写作方法的相似”。

四英国的哈切特1741年对《赵氏孤儿》进行了改编,取名《中国孤儿》。

中国戏剧的改编,这是第一次。

他对剧中人物做了极大的改动,屠岸贾改成萧何、公孙杵臼改成老子、提弥明改成吴三桂、赵武改成了康熙。

不过,剧情基本符合原作。

在第三幕加了医生和医生太太商量、争辩的场面。

后两幕改动较大,第四幕中,首相想让医生用药毒死国君。

2012年自考本科论文——《赵氏孤儿》两个版本的比较稿

2012年自考本科论文——《赵氏孤儿》两个版本的比较稿

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赵氏孤儿》的元杂剧版与陈凯歌版的对比专业:汉语言文学指导教师:胡耀震教授学生姓名:董海羽二零一一年十二月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了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

为这篇论文作出重要贡献和帮助我完成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注明。

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自行承担。

本毕业论文成果是本人在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期间,参加江西师范大学的自考时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取得的成果,成果归江西师范大学所有。

特此声明。

声明人(毕业论文作者)签名:签名日期:年月日摘要《赵氏孤儿》背景取材于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纯真和无所顾忌的时代,也是想象力勃发的时代。

《赵氏孤儿》是在国际上都很有名的一部历史剧、一部元杂剧,有人赞之为:“来自东方之神”,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谈到纪君祥之《赵氏孤儿》说,“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蹈汤赴火者,仍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赵氏孤儿》这一悲怆的历史故事,被称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哈姆雷特》,从《史记》到元杂剧到话剧再到长篇小说,《赵氏孤儿》终于发展成一部巨大的心灵悲剧。

当代人生命中不能承担之痛惊人地借着一个远古的故事呈现了,实在是令人触目惊心。

最近陈凯歌又用电影给世人展示了这部经典之作,一度形成了一股持久的演孤、释孤、说孤、评孤的热潮……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大报仇》和陈凯歌的电影《赵氏孤儿》讲述了同一个历史事件,题材的来源相同,但是由于时代背景、价值取向和人生经历的不同是两部作品有着很明显的差异。

本文通过对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大报仇》和陈凯歌的电影《赵氏孤儿》的品读和观看,比较它们的异同点,并通过传播学、叙述学、对比分析学以及福柯的后现代主义观点看其中的异同点的原因。

关键词:纪君祥、《赵氏孤儿》、陈凯歌、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目录声明 (1)摘要 (2)目录 (3)前言 (4)第一章叙述的故事情节、主题思想和人物塑造的异同 (4)一、叙述的故事情节异同 (4)(一)故事情节的相同之处 (7)(二)故事情节不同之处 (7)二、主题思想和反映的价值观念的异同 (7)(一)主题思想和价值观念的相同之处 (8)(二)主题思想和价值观念的不同之处 (8)三、人物塑造的异同 (8)(一)人物塑造的相同之处 (8)(二)人物塑造的不同之处 (9)第二章从传播学、叙述学看两个版本不同的原因和受福柯的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 (9)一、从传播学中分析两个版本的异同原因 (9)(一)传播方式和效果的不同 (9)(二)传播的主体和内容的不同 (10)二、从叙述学中复分析两个版本的不同 (10)(一)叙事方式的不同 (10)(二)抒发的情感的不同 (10)三、受福柯的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 (11)结论 (12)参考文献: (12)致谢 (13)前言《赵氏孤儿》是一部历史剧,相关的历史事件记载最早见于《左传》,但其中情节比较简略,到司马迁的《史记·赵世家》、刘向的《新序》《说苑》才有详细的记载。

(补充2)《赵氏孤儿》杂剧在启蒙时期的英国

(补充2)《赵氏孤儿》杂剧在启蒙时期的英国

范文:《赵氏孤儿》杂剧在启蒙时期的英国范存忠一《赵氏孤儿》传入法国,是在1732年——1733年间。

1734年,法国《水星杂志》发表了该剧的段落。

1735年,巴黎耶稣会教士杜赫德的《中国通志》出版,其中有《赵氏孤儿》的全译本,译者是在华耶稣会士马若瑟。

马若瑟,1698年(康熙37年)到中国,1735年(雍正13年)死于澳门。

他汉语水平很好,译过一些宗教书籍,还有书经和诗经。

不过他译的《赵氏孤儿》很不完整,只保留了一些宾白,曲子一概未译。

(明徐渭言:“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

”所以只有宾白的中国戏曲,精华丧失很多。

)《中国通志》当时很受欧洲重视,其他语言很快开始翻译。

1736年,第一个英译本就出现,随后还有更全面的版本,英国很快接触到了这部书。

二杜赫德本人没有到中国,他主要从事编辑工作。

他认为中国戏剧和小说差不过,意在惩恶扬善。

他批评中国戏剧没有遵守三一律等欧洲规则。

伏尔泰的朋友阿尔央斯侯爵在《中国人信札》中对《赵氏孤儿》进行了更详细的评论。

他首先批评《赵氏孤儿》没有遵循三一律,特别是时间和地方方面的规定。

此外,他认为《赵氏孤儿》违反了古典主义的或然律,如演员的自我介绍,屠岸贾一上台就说:“某乃晋国大将军屠岸贾是也。

”三英国批评家中,赫德1751年对其进行了仔细的讨论。

他主要是考察了该剧和古希腊悲剧有何相似,认为两者在布局和结构上有很多相似,进而肯定了该剧的成就。

他指出,两者都是因为很好地模仿了自然,所以尽管两者没有交流,但在写作方法上有一致的地方,“一般通行的原则可以产生写作方法的相似”。

四英国的哈切特1741年对《赵氏孤儿》进行了改编,取名《中国孤儿》。

中国戏剧的改编,这是第一次。

他对剧中人物做了极大的改动,屠岸贾改成萧何、公孙杵臼改成老子、提弥明改成吴三桂、赵武改成了康熙。

不过,剧情基本符合原作。

在第三幕加了医生和医生太太商量、争辩的场面。

后两幕改动较大,第四幕中,首相想让医生用药毒死国君。

论元杂剧《赵氏孤儿》对《史记·赵世家》的改编

论元杂剧《赵氏孤儿》对《史记·赵世家》的改编

论元杂剧《赵氏孤儿》对《史记·赵世家》的改编作者:蒲兵来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4年第08期摘要:赵氏孤儿的故事在历史中有很深的渊源,但纪君祥的元杂剧《赵氏孤儿》主要改编自《史记·赵世家》的相关内容。

纪君祥在沿袭了《赵世家》孤儿故事的主体部分基础上对故事发生的时间、主要人物的身份及其行为都做了相应的改编,改编成的杂剧中程婴身上的侠义精神也更加动人。

关键词:《史记》《赵氏孤儿》元杂剧元代杂剧《赵氏孤儿》讲述的是晋灵公时代奸臣屠岸贾残忍陷害忠良赵氏一族并企图杀掉遗孤,后来孤儿被程婴、公孙杵臼、韩厥等一批义士仁人所救,长大后终于报得冤仇的故事。

这部剧在历史中有很深的渊源,《左传》、《史记》都有涉及,但细致考校对比会发现纪君祥的《赵氏孤儿》主要是在《史记·赵世家》孤儿故事基础上进行的改编。

本文着重从故事方面来探讨《赵氏孤儿》对《史记·赵世家》的改编,并对程婴身上的侠义精神略作探讨。

一、元杂剧《赵氏孤儿》对《史记·赵世家》故事的借鉴与改编在目前资料中,关于赵氏孤儿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左传》中。

《左传》宣公二年详细记述晋灵公不君,赵盾劝谏却反遭陷害而流亡,族人杀掉灵公迎回赵盾之事。

成公四年到八年的篇章又记载赵朔(赵盾之子)的妻子庄姬与赵婴(赵朔族人)通奸,赵婴被赵氏驱逐,庄姬谮于晋侯,晋侯趁机灭赵氏,然得韩厥之力终于使得赵氏遗孤赵武复立的故事。

《左传》记载的重点是赵氏内斗及被灭,而少有涉及孤儿。

司马迁写作《史记》对先秦史料有所借鉴引用,赵氏孤儿的故事也再次出现。

《史记》里《晋世家》、《赵世家》、《韩世家》都有记载“赵氏孤儿”故事,其中《晋世家》与《左传》的记载相似,只是没有庄姬与赵婴通奸的事。

而在《赵世家》、《韩世家》里故事却大相径庭,尤其是《赵世家》,不但没有庄姬与赵婴通奸的事,而且将故事的重心向孤儿倾斜。

兀然出现的屠岸贾借为灵公报仇而灭赵氏,乃至于企图杀掉遗孤,而程婴、公孙杵臼一批人则要救孤存孤。

[VIP专享]林兆华版的《赵氏孤儿》的剧本(金海曙)(1)

[VIP专享]林兆华版的《赵氏孤儿》的剧本(金海曙)(1)

林兆华版的《赵氏孤儿》的剧本(金海曙)时 间:春秋时期。

地 点:晋国王宫、公主寝宫、赵盾府、屠岸贾府、公孙杵臼府。

人 物:程婴、赵盾、公主、程婴妻、灵辄、赵母、魏绛、公孙杵臼、韩厥、赵朔、提弥明、晋灵公、屠岸贾、顾侯、太后、 、屠勃(赵氏孤儿) 、韩二、妓女,各府仆人、家将、丫鬟,王宫里的宫女、太监,骁骑营部属及狗(西域灵獒) 。

〔人物简介:赵盾和屠岸贾均为本剧主要人物。

与屠岸贾相比,赵盾要显得儒雅一些,并始终占有政治上的优越地位,仕途上没有受过大的挫折和伤害。

他思虑周详、细致,说话慢。

屠岸贾则由于二十年前被先王发配西域大漠,性格变得阴鸷、坚定,下手快狠、不留余地。

作为政治老人的公孙杵臼资历深厚,讲话也有点玄,在利益上与赵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晋灵公则是刚上台的青年政治家,有抱负,说话直接,但也很政治。

赵母是个见过大世面的人,爽快透彻。

顾侯是屠岸贾的忠实门客,狭隘、心怀仇恨,但在第一场中,暂时还轮不到他说话。

其余如韩厥、提弥明、魏绛等则为碌碌官僚,各有各的小算盘。

程婴是赵盾门客,和赵家渊源深厚,富有诗人气质,做事利落。

此人将贯穿《赵氏孤儿》全剧, 对全剧主题呈现具有提纲挈领的意义。

第一幕 〔黑暗中响起程婴的声音。

程 婴 我就要当爹了,不容易啊,已经四十岁了。

那么多年,我就是想要一个孩子,这孩子过几天就要生下来,我反而变得忧心忡忡、忐忑不安,不知自己该做些什么才好。

生于乱世,祸福难知! 这些日子,我每天都要做很多很多梦,每次在梦中,也都会有一个孩子。

他从我的眼前跑过去,然后就消失在茫茫的黑暗里。

每次,他一消失,就再也没有回来。

这真是一个不吉祥的兆头,我知道,这非常不吉祥! 这些梦像是想要告诉我些什么,可我却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不明白。

我只能为这孩子祷告,苍天赐福! 〔灯光亮。

赵盾府。

一边是寿宴大厅,一边是赵盾书房。

仆人穿梭忙碌操办赵盾母亲的七十寿宴。

赵盾在书房里写字。

程婴站在一旁。

赵 盾 就要当爹了嘛,你想得太多啦。

赵氏孤儿之左传版

赵氏孤儿之左传版

赵氏孤儿之左传版晋灵公无道,欲杀忠臣赵盾不果,反被赵盾堂弟赵穿所杀。

可赵盾却从此无端背负了一个“弑君”恶名。

赵盾未参与弑君为何背负恶名,已在《娱乐至死的晋灵公》一文中叙述。

好在继任的晋成公乃赵盾所立,故赵盾弑君之罪不但未被追究,国君反将朝政全部委任给了赵盾。

除赵穿外,赵氏家族在朝中担任重要官职的尚有赵盾的三个异母兄弟:赵同、赵括、赵婴齐,以及赵盾之子赵朔。

晋成公还将自己的女儿赵庄姬嫁给了赵朔(因赵朔谥庄,女儿姬姓,故称赵庄姬)。

从此赵家势力一时无两,晋国成了赵家人的天下。

不过十指尚有长短,何况不是一个娘肚皮里出来的人。

赵家四兄弟,除赵盾人品与官声兼优,赵同、赵括和赵婴齐三兄弟却个个骄横跋扈,颐指气使,把朝中大臣几乎全给得罪了,只不过畏于赵盾官威,大臣们个个敢怒而不敢言。

可人无百年,终有一死,赵盾不久去世。

执政职位传了数人后,轮到了栾书。

赵同赵括与栾书素有嫌隙,这就预示着赵家兄弟的日子将会很不好过。

另外,朝中众臣眼看赵氏已不再掌权,他们与赵家的新仇旧恨也开始慢慢公开化,而这种体制内部的分化导致的力量将是很可怕的。

赵家的灭顶之灾终于来了。

关于这个灭顶之灾,左氏与太史公的记载却是不一致的,其中广为人知的是太史公版本,也就是富有戏剧性的“赵氏孤儿”故事。

电影《赵氏孤儿》就是根据太史公的《史记》版本改编的。

只可惜太史公犯了一个根本性的错误,导致他写的这个剧本变得不太可信。

这个错误是,《春秋》记载赵同赵括被杀在公元前583年,而他的版本却在公元前597年,足足提前了14年。

众所周知,《春秋》是由圣人孔子编订的信史,也就是值得相信的历史记载。

那么很遗憾,太史公版本就是不足信的。

但既然《赵氏孤儿》的版本如此深入人心,我们还是把两个版本的《赵氏孤儿》(姑且都这么称呼吧)讲一讲。

今天我们先说可信度比较高的左氏版本。

赵氏孤儿《左传》版最坚硬的堡垒最终必从内部攻破,这大概是世间规律。

赵盾之子赵朔早死,其妻赵庄姬不守妇道,竟与赵婴齐勾搭成奸,二人形同夫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屠 勃 不,我不想知道! 程 婴 我要你知道! 屠 勃 爹,您别说了,我也不再说了,说了 您也不懂。 程 婴 不懂? 屠 勃 (焦躁地) 是啊,您不懂,您不会懂 的。 程 婴 我不懂什么? 屠 勃 (脱口而出) 您不懂,不管有多少条 人命,它跟我也没有关系!

第四,复仇文学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解 构它、颠覆它的结果,必然削弱甚至丧失 其审美价值。

〔生〕程婴,你忘恩负义贼,我有甚亏负你? 把我孩儿在太平庄公孙杵臼处出首与屠贼杀 了,将自己孩儿,在他处享荣华受富贵。恨 不得与你乌珠剜出来,今日来见我怎么? 〔末〕驸马爷,你莫责倾杯哑妇,休鞭为主耕 牛。我有万千愁恨在心头,今日对伊分剖。 只为你全家遭戮,空交我两泪盈眸。恩东若 要报寃仇,须仗取兔儿将军之手。那太平庄 杀的是我孩儿惊哥,适才取兔儿的乃是恩主 之子——赵氏孤儿!
孟小冬演《搜孤救孤》(扮程婴)
秦腔《赵氏孤儿》

编剧:马健翎 首演:陕西戏曲研究院
叙事折衷,情节完整。 为公主增添一个贴身侍女卜凤。

屠岸贾:出宫! 众武士:呵! 卜凤:慢着!(众武士止步)屠大人,我来问你, 有孤儿无有? 屠岸贾:哼! 卜凤:唗!无故搜宫杀院,该当何罪! 屠岸贾:这个„„ 卜凤:什么? 屠岸贾:这„„ 卜凤:你讲!
人艺版话剧《赵氏孤儿》
编剧:金海曙 导演:林兆华 主要演员:濮存昕饰屠岸贾,徐帆饰太后,何冰 饰程婴,李士龙饰赵盾,王全有饰王上

颠覆传统,全新叙事
第一幕:屠岸贾的沉浮 第二幕:鉏麑的命运 第三幕:血雨腥风 第四幕:斩草除根 第五幕:拒绝复仇

艺术特点
节奏快,信息量大 借鉴电影手法 高潮处有戏 人物性格复杂
明传奇《八义记》
《远山堂曲品》把所著录的戏曲作品分为 “神品”、“妙品”、“能品”、“具 品”,而把《八义记》入“能品”。 吴梅谓此剧“肤浅庸俗”,较元曲《赵氏 孤儿》有天迥之别”。 第二出《上元放灯》迂腐呆板、画蛇添足 删除程婴和夫人商议舍子情节。 结局:屠岸贾“一家老幼”都被杀掉,只 留下屠岸贾妻子一人,被发到“洗衣房”。


霎时间只觉得天旋地转, 这世界这人生突然还原。 是义父将俺举家害, 又是仇人育我十六年。 我该怎么办?怎么办? 剑在鞘难出手心意茫然……

程婴唱: 为救孤我舍去惊哥亲生子,亲生子啊! 为救孤我妻思儿赴黄泉, 为救孤我每日伪装与贼伴, 为救孤我身居屠府落不贤, 为救孤我遭人唾骂似豚犬 , 为救孤我忍辱含垢这十六年。 十六年啊十六年 , 哪一年不是三百六十天啊„„

程婴和妻子商议舍子这场戏被强化
旦唱:官人说话理虽顺,妾身言来夫是听:你今 有了五十岁,妾身也有四十春。夫妻只生一个子, 怎肯舍子替他人? 程唱: 卑人五十不算老, 娘子的年纪也还轻。 舍子救了忠良后,来年必定降麒麟。 旦唱: 赵家犯罪赵家受,为何连累小姣生? „„ 旦唱: 你要跪来只管跪,想我舍子万不能。 程唱: 人说妇人心肠狠,最毒就是妇人心! 旦唱: 那虎狼不吃儿的肉,你比虎狼甚十分!
结局堪称“豹尾” 弥补了元曲中的一些疏漏

程婴:我走,我走。(欲走又回)将军,你 放我和孤儿出宫,屠岸贼面前你如何交待? 表演方面 :“表现”与“体验”的完美结 合 推动传统戏曲的戏剧化、现代化步伐 不足之处
总结

曲无定本。元杂剧《赵氏孤儿》问世已有七 百余年,迄今一直在被改编上演。从总的情 况看,这种改编在向着戏剧化、现代化的方 向发展。细节越来越合理、逼真,戏剧冲突 不断被强化,一些新的观念也被纳入剧中。 从理论上说,经典允许被颠覆,但毕竟不容 易被颠覆。颠覆经典需要有勇气,更需要有 底气。

孤儿可不可以不复仇

前四幕的铺垫 抹平善恶,淡化是非 晋灵公从无道昏君,变成深谋远虑、政治手腕高明的 君主: 晋灵公 孤初即大位,令行不止,大权旁落,这王 上也不好做啊。 太 后 所以你就借刀杀人! 晋灵公 (忽然真情流露) 太后,如果没有您,也就 没有孤的今天。 太 后 你倒还算明白! 晋灵公 可这晋国,不是孤的,也不是太后的! 太 后 那你说是谁的? 晋灵公 是天的! 咱晋国势单力薄,再不好好治理, 天就会灭了你!
改变了韩厥的结局,增加韩厥的戏分。 动作提示细致,戏剧性强。

程婴:(身背药箱,随卜凤上,情不自禁) 程婴叩见公主!(下跪) 卜凤:住口! 程婴:(一愣,吓得坐下了。) 卜凤:(压低嗓子,哭)你„„低声些! 程婴:(压低嗓子,哭)我„„明白了。
公主:(吓得起而复坐,无力地呼唤)卜 凤!卜凤! 卜凤:(慌张急上)公主,什么事? 公主:你„„你听! (拍门声又起) 卜凤:(吃惊,向后退几步,问)谁? 二宫女:(在内)是我们,菊花端回来了。 卜凤:(也慌了,搓手顿足,不知如何是 好。忽然有了主意,双手扶公主)„„
《赵氏孤儿》的古今改编本

颜容,字可观,镇江丹徒人„„尝与众扮 演《赵氏孤儿》戏文,容为公孙杵臼,见 听者无戚容,归即左手捋须,右手打其两 颊尽赤,取一穿衣镜,抱一木雕孤儿,说 一番,唱一番,哭一番,其孤苦感怆,真 有可怜之色,难已之情。异日复为此戏, 千百人哭皆失声。(李开先《词谑》)
元明南戏《赵氏孤儿记》
赵害屠在先 公孙杵臼滥杀无辜并给屠氏灭赵制造借口 程婴亲手杀了三个人

抽掉孤儿复仇的条件 改变孤儿的形象

几点讨论
第一,善恶、是非并非报仇与否的关键 第二,经典不容易颠覆 第三,孤儿本人不愿意复仇没有写到位


程 婴 这么说,你是不信? 屠 勃 (大声地)我信——— 程 婴 (有点高兴了) 哦,你总算是信了。 屠 勃 但我不认账!(摇了摇头) 爹,您是 我爹。屠太尉养育了我十六年,他也是我爹。 程 婴 (勃然大怒) 你认贼作父,还有脸说! 屠 勃 随您怎么说,就算您说的都真,这仇 我也不报! 程 婴 (步步紧逼) 你的身上有多少条人命! 屠岸贾身上又有多少血债!
南戏的产生、流行地域及其名称 南宋时期产生在我国东南沿海的浙江温州 一带,又叫“永嘉杂剧”或“温州杂剧”。 南戏的体制 篇幅较长,一般由十几出到几十出组成 用南方流传的曲调演唱 所有脚色都能唱 世德堂本《赵氏孤儿记》

与杂剧相异之处
将说出来的部分演出来。 “孤儿”不孤 驸马未死:增加周坚替死场面 公主未死:被禁冷宫,为祖父晋襄公守陵
屠岸贾:到此何事? 程婴:出首孤儿。 卜凤:(闻言,怒发冲冠,咬牙恨叫,声色 俱厉)嗯!(挣扎起立,指程婴)你„„ 做什么来了? 程婴:(一愣)我„„出首孤儿来了。 (大家都因出其不意而一愣) 卜凤:谁叫你出首孤儿? 程婴:(故作傲慢地)我要出首孤儿。 卜凤:唉!我把你„„好贼!(说着扑上 去,一口将程婴臂咬住不放。)
豫剧《程婴救孤》

策划: 李树建等 编剧:陈涌泉 总导演: 黄在敏 导 演: 张 平 主演: 李树建 柏 青 祁秋娥 王可畏等
情节更为集中,主线更为突出 干净利落的开场 细节更加真实,情节更加合理 “即刻斩草除根”比“满月”后行刑更 合理 “魏绛小子不听话„„”为日后作铺垫 公主与孤儿的相遇 孤儿获知身世后的表现

给程婴“娶”了老婆 程婴的儿子叫“惊哥” 给屠岸贾娶了一位贤惠的妻子李氏 “使鉏麑,鉏麑触槐;挞张维,张维报事; 使韩厥,韩厥自刎。” 复仇
“传奇在文学的技术上是最不讲究剪裁的经 济的。元曲每本只有四折,故很讲究组织 结构;删去一折,就不成个东西了。南戏 与传奇太冗长、太拖沓、太缺乏剪裁,所 以有许多幕是可以完全删去而于戏剧的情 节毫无妨碍的。” (胡适)
京剧《搜孤救孤》(《八义图》)
“花雅之争”与京剧的兴起 车王府曲本中的《搜孤救孤》

不仅从杂剧和南戏、传奇取材,而且还直接 从史书中取材,具有相当高的历史知识和史 学意识 。 添加新的艺术元素。

老旦: 指着屠贼骂高声,苦害赵家一满 门。公主产生本是女,有什么孤儿在宫庭。 屠: 国太不必发雷霆,哪个大胆敢欺君。 为臣奉了晋主命,搜寻孤儿出宫庭。 占: 赵家与你有何恨,苦苦害他为何情? 三百余口俱斩尽,阴曹地府勾你魂! 屠: 听一言来怒生嗔,庄姬公主乱胡云。 隐藏孤儿你不报,论国法就该问斩刑。 老旦: 那晋主本是我的子,君不君来臣不 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