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牛顿运动定律
专题三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
![专题三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3b58437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94.png)
专题三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专题三牛顿三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1)理解要点: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它定性地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第一定律是牛顿以伽俐略的理想斜面实验为基础,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以丰富的想象而提出来的;定律成立的条件是物体不受外力,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不能认为它是牛顿第二定律合外力为零时的特例,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2)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由牛顿第二定律定义的惯性质量mF/a和由万有引力定律定义的引力质量mFr2/GM严格相等。
惯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具有的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惯性和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2.牛顿第二定律(1)定律内容物体的加速度a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合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成反比。
(2)公式:F合ma理解要点:因果性:F合是产生加速度a的原因,它们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存在,同时消失;方向性:a与F合都是矢量,方向严格相同;瞬时性和对应性:a为某时刻某物体的加速度,F合是该时刻作用在该物体上的合外力。
3.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公式可写为FF。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二力平衡的区别内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二力平衡受力物体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依赖关系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互依存,不可单独存在无依赖关系,撤除一个、另一个可依然存在,只是不冉平衡叠加性两力作用效果不口抵消,不口叠加,不可求合力两力运动效果可相互抵消,可叠加,可求合力,合力为零;形变效果/、能抵消力的性质一定是同性质的力可以是同性质的力也可以不是同性质的力4.牛顿定律在连接体中的应用在连接体问题中,如果不要求知道各个运动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并且各个物体具有相同加速度,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
高考物理竞赛知识点总结
![高考物理竞赛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2e5b781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34.png)
高考物理竞赛知识点总结物理作为一门基础科学,不仅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
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了解和掌握物理竞赛的知识点对于取得优异的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高考物理竞赛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力学1. 力、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表明,一个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该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
F=ma是力学问题中最基本的计算公式。
2.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认为,如果一个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那么该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三定律则说明了力的作用和反作用,即每个作用力都有一个与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3. 斜面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当物块与斜面接触时,斜面对物块的支持力可以分解为垂直向下的分量和平行于斜面的摩擦力,其中摩擦力可以用来计算物块是否会滑动。
4. 动能和功: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可以通过物体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来计算。
功则是力对于物体运动所作的功率,在计算功时需要考虑力和物体运动的方向关系。
5. 机械能守恒:当物体只受重力和弹力两种力作用时,机械能守恒定律可以用来解决问题。
机械能守恒定律表示,在这两种力作用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和保持不变。
二、电学1. 电流与电压: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数量,可以用欧姆定律I=U/R来计算。
电压则是单位电荷在电场中所具有的电势能。
2. 电阻和电功率:电阻的大小可以决定电流的大小,其单位为欧姆,可以通过欧姆定律来计算。
电功率则是电流通过电阻时所消耗的能量。
P=UI是计算电功率的公式。
3. 并联和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个支路电流之和,而总电阻可以通过平行电阻公式来计算。
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个电阻电压之和,而总电阻可以通过串联电阻公式来计算。
4. 电场和电势:电场是由电荷带来的力的作用区域,单位是牛顿/库仑。
电势则表示单位正电荷在电场中所具有的电势能,单位是伏特。
高中物理重点基础: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重点基础: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0689755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c0.png)
高中物理重点基础: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的学习是我们日后在工作生活中的必备知识之一,而牛顿运动定律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牛顿运动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基本规律,它由三个定律组成,分别是惯性定律、动力学基本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下面我们将逐一介绍这三个定律的知识点,帮助大家在复习阶段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一、惯性定律惯性定律,又称牛顿第一定律,是物理学基础中最基本的原理之一。
它的描述是:任何物体都具有保持自身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趋势,并且只有当受到外力的作用时,才会发生状态的改变。
这条定律实际上是描述物体的惯性,即体现了物体保持运动状态的倾向。
在学习惯性定律时,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概念,如牛顿惯性参照系、静止摩擦力等。
牛顿惯性参照系是指观察过程中作为参照的“静止参照系”,而静止摩擦力则是受到物体表面阻力而产生的力,同时也是许多物理问题的重点。
此外,在学习惯性定律时我们还会了解到牛顿的经典实验——惯性车实验,这一实验将惯性定律的内容完美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二、动力学基本定律相比于第一定律而言,第二定律无疑更加实用、更加具有操作性。
牛顿第二定律,又称为动力学基本定律,可以定义为: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其加速度的大小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其公式为F=ma,其中F代表作用力,m代表质量,a代表加速度,这个公式是物理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条知识点。
在学习动力学基本定律的过程中,我们会接触到一些概念,如“自由体图”、“惯性系”、“空气阻力”等。
自由体图是一种将物体从系中切割下来并画出各个受力图向量的方法,惯性系则是比牛顿惯性参照系更深刻的概念,它是指质点在外力作用下仍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参照系。
而空气阻力则是一种常见的阻力,特别是在高速的情况下,空气阻力会有着非常明显的影响。
三、作用反作用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又称牛顿第三定律,是描述物体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
它的基本描述是: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处于同一条直线上。
高考物理知识重点解析:牛顿运动定律
![高考物理知识重点解析:牛顿运动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f68cb31b9ec3d5bbfc0a7463.png)
高考物理知识重点解析:牛顿运动定律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在度过一个平安、愉快的暑假之后,我们满怀新的希望,迎来了生机勃勃的新学期!现在请跟着我,一起熟悉高考物理知识重点解析。
高考物理知识重点解析: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为止。
(1)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定律说明了任何物体都有惯性。
(3)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但是建立在大量实验现象的基础之上,通过思维的逻辑推理而发现的。
它告诉了人们研究物理问题的另一种新方法:通过观察大量的实验现象,利用人的逻辑思维,从大量现象中寻找事物的规律。
(4)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不能简单地认为它是牛顿第二定律不受外力时的特例,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2.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即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
因此说,人们只能”利用”惯性而不能”克服”惯性。
(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3.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表达式F合=ma(1)牛顿第二定律定量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知道了力,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出物体的运动规律;反过来,知道了运动,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受力情况,为设计运动,控制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
(2)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物理表达式F合=ma,F合是力,ma是力的作用效果,特别要注意不能把ma看作是力。
(3)牛顿第二定律揭示的是力的瞬间效果。
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它的效果是瞬时对应关系,力变加速度就变,力撤除加速度就为零,注意力的瞬间效果是加速度而不是速度。
(4)牛顿第二定律F合=ma,F合是矢量,ma也是矢量,且ma与F合的方向总是一致的。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归纳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67140c28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00.png)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归纳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一: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理解:①它说明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惯性与物体的速度大小、受力大小、运动状态无关).②它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③它是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的,它不能由实际的实验来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二: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a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 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2、理解:①瞬时性:力和加速度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②矢量性: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③同体性:合外力、质量和加速度是针对同一物体(同一研究对象)④同一性:合外力、质量和加速度的单位统一用SI制主单位⑤相对性:加速度是相对于惯性参照系的。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三: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2理解: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时性.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不是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相同.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属同种性质的力.③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相互依赖性:它们是相互依存,互以对方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不可叠加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可求它们的合力,两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3、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对于宏观物体低速的运动(运动速度远小于光速的运动),牛顿运动定律是成立的,但对于物体的高速运动(运动速度接近光速)和微观粒子的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就不适用了,要用相对论观点、量子力学理论处理.4、易错现象:(1)错误地认为惯性与物体的速度有关,速度越大惯性越大,速度越小惯性越小;另外一种错误是认为惯性和力是同一个概念。
牛顿三大定律重点知识归纳
![牛顿三大定律重点知识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030dd727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2e.png)
牛顿三大定律重点知识归纳牛顿三大定律的重点知识归纳一、牛顿第一定律 - 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它表明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这意味着物体会保持其现有的状态,不会自发地改变。
如果物体静止,则它将保持静止;如果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该定律的重要性在于揭示了物体运动状态的性质,为后续的运动定律提供了基础。
例如,如果没有摩擦力的存在,一个滑行中的小车将会一直滑下去,直至受到外力的干扰。
另外,牛顿第一定律还解释了为什么在车辆急刹车时乘坐的人会向前倾斜,因为人的身体具有惯性,在车辆突然减速时保持了原有的运动状态。
二、牛顿第二定律 - 运动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将产生加速度的关系。
它的数学表达式为: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
这意味着,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它的运动将产生加速度,并且加速度的大小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二定律的重要性在于它提供了计算物体运动状态的工具。
通过测量力的大小和物体的质量,我们可以预测物体的加速度。
这对于理解和探索各种物理现象和工程问题非常重要。
例如,通过牛顿第二定律,我们可以计算出一个物体在斜面上滑动时的加速度,或者推导出飞机在不同速度下的升力和阻力。
三、牛顿第三定律 - 作用-反作用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也被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它表明对于每一个作用力,都会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作用在作用力的施力对象上。
换句话说,对于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两个物体所受到的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作用-反作用定律的重要性在于它揭示了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本质。
例如,当一个人站在地面上时,他会对地面施加一个向下的力,而地面会对他施加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向上的力。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一个人可以站在地面上而不会下沉。
另外,作用-反作用定律还可以解释一些其他现象,如火箭发射时的推力和反冲力、游泳时手划水产生的推力和水对手的反作用力等。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的总结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的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7f38e6f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31.png)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的总结
牛顿运动定律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基础的概念,本文将对牛顿运动定律进行详细的介绍和总结。
一、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又叫做“惯性定律”,它是牛顿运动定律中最
基础和最重要的一条。
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为:物体在其自由状态下,如果没有外力作用于它,那么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不变。
换言之,物体如今所处的状态,如果没有外力的干扰,就会一直保持下去。
这里所说的“状态”包括位置、速度等等。
二、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提供了物体如何运动的答案,它是牛顿运动定律中最为常见的一条。
牛顿第二定律的定义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即F=ma。
其中F表示作用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
速度。
这个公式意味着,当一个物体受到一个较大的作用力时,其加速度就会较大;当一个物体的质量很大时,即使作用力很大,它的加速度也很小。
三、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描述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是牛顿运动定律中最为简洁的一条。
牛顿第三定律的定义为:对于每一个作用力,都有一个相等而相反的作用力作用于其它物体。
这条定律就是人们常说的“作用与反作用”,由此可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岩石是否移动,还是小球是否会弹回来,都可以依靠牛顿第三定律得到解释。
牛顿运动定律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不仅解释了物体的运动规律,还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
希望本文对大家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有所帮助。
物理牛顿三大定律笔记高中
![物理牛顿三大定律笔记高中](https://img.taocdn.com/s3/m/e96553d9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05.png)
牛顿三大定律是高中物理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以下是关于牛顿三大定律的笔记: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这个定律说明了物体的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这个定律是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的,不能由实际的实验来验证。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a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 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这个定律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这个定律可以通过实验验证。
3.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这个定律说明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时性、矢量性、性质相同性和不可叠加性。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可求它们的合力,两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
以上是关于牛顿三大定律的笔记。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9386562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80.png)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由艾萨克·牛顿在 1687 年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总结提出。
这一定律体系对后来的物理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下面我们来详细总结一下牛顿运动定律的相关知识点。
一、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
其内容是: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的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从这个定律中,我们可以得出几个重要的概念。
首先是惯性的概念。
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
质量是衡量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物体的运动状态就越难改变。
例如,一辆重型卡车和一辆小型轿车,在相同的外力作用下,重型卡车更难改变其运动状态,就是因为它的质量大,惯性大。
其次,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的作用。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当物体不受力或者所受合力为零时,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当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其运动状态就会发生改变。
想象一下,在光滑水平面上滑行的冰球,如果没有摩擦力和其他外力的作用,它将一直匀速直线滑行下去。
二、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是定量描述力与运动关系的定律。
其表达式为:F =ma ,其中 F 表示物体所受的合力,m 是物体的质量,a 是物体的加速度。
这个定律表明,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当合力为零时,加速度也为零,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当合力不为零时,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力的方向相同。
比如,我们用力推一个质量较大的箱子,如果推力较小,箱子的加速度就小,运动状态改变得就慢;如果推力较大,箱子的加速度就大,运动状态改变得就快。
在实际生活中,汽车的加速、刹车等都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汽车发动机提供的牵引力越大,汽车的加速度就越大,加速就越快;刹车时,制动力越大,汽车减速就越快。
另外,牛顿第二定律还可以用于计算物体在不同受力情况下的加速度和运动状态。
高考物理知识点之牛顿运动定律
![高考物理知识点之牛顿运动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f57dab4e33687e21af45a93e.png)
高考物理知识点之牛顿运动定律考试要求高考要点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中重中之重的部分,纵观近年的高考考察内容,注重对牛顿运动定律尤其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和应用,并能解决实际生活、生产和科学中的力学问题.与本章内容相关的考题知识覆盖面宽,如牛顿第二定律应用到圆周运动和天体运动,还经常与电学进行综合,特别是与电场、电磁感应现象的综合应用.旧题、常规题推出有新意,加强了信息图象题的考察,考察从图象中挖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主要方法牛顿定律是在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三条基本规律,是全部经典力学的基础,也和电磁学的学习紧密相关.牛顿第一定律讨论在不受外力时物体怎样运动;牛顿第二定律讨论在所受合外力不为零时,物体的加速度由什么决定;牛顿第三定律则是讨论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本章涉及的主要方法有:1.控制变量法,如第5课时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2.极限分析法,用“放大”或“缩小”的思想把物理过程所蕴含的临界状态“暴露”出来的方法,如第3课时例23.理想实验法,理想化实验是人们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对物理过程进行科学抽象,从而进行逻辑推理的思维方法.如第1课时的课后创新演练第6题,高考试题选编第3题4.图象法,如第3课时例3、高考试题赏析例35.程序法:依顺序对研究对象或其物理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要注意确定对象与对象之间、过程与过程之间的各物理量的关系.如第2课时例4、高考试题选编第13题6.二力合成与正交分解法,如第2课时例1、例27.整体法与隔离法,如第4课时例2、例3、高考试题赏析例48.“超重”、“失重”分析法,当物体具有向上或向下的加速度a时,物体就“超重ma”或“失重ma”.这样就能迅速地判断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线的拉力.如第4课时例19.假设法:当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受力情况不明确时,可以根据物理意义作出某一假设,从而根据物理管理进行推断、验证的方法.1.牛顿第一第三定律基础知识回顾1.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①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直接总结出来的,是牛顿以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为基础,加之高度的抽象思维概括总结出来的.②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牛顿第一定律确定了力的含义.③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看着牛顿第二定律的特殊情况,牛顿第一定律是定性描述物体运动规律的一种物理思想,而不是进行定量计算和求解的具体方法,是一条独立的基本规律.但牛顿第一定律为牛顿第二定律提供了建立的基础.明确了惯性的概念: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揭示了物体所具有的一个重要属性——惯性.2.惯性的理解要点(1)惯性的性质:惯性是一切物体都有的性质,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无关.(2)惯性的表现: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其惯性大小表现在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上.(3)惯性的量度: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3.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两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2)特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同性质、分别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作用效果不能抵消.(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比较重点难点例析一、怎样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是否发生变化?1.从条件出发进行判断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为零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必发生变化.2.从结果出发进行判断(1)当速度的大小发生了变化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也随之发生变化.(2)当速度的方向发生了变化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也随之发生变化.(3)当速度的大小、方向同时发生变化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也随之发生变化.3.从运动的状态进行判断只要不是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物体的运动状态必定发生变化.【例1】关于运动状态的改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方向不变,速度大小改变的物体,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B.速度大小不变,速度方向改变的物体,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C.速度大小和方向同时改变的物体,运动状态一定发生了变化D.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状态没有改变【解析】运动状态是否改变是指速度是否改变.因为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只要大小和方向两个因素中有一个因素改变,速度就发生改变,运动状态就发生改变.故A、B、C项都正确.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速度的大小不变,而速度的方向时刻发生变化,故运动状态不断改变,所以D选项错误.【答案】ABC【点拨】断物体的速度是否发生变化,拓展在以下各种情况中,()A.静止的物体B同的路程CD【解析】态不变,故A、D动其运动状态就一定改变,故【答案】BC二、对惯性的理解1.运动状态无关.因此人们只能“克服”惯性.2.3.惯性不是力4.惯性在不同的情况下,受外力或所受合外力为零时,运动状态不变,【例2】如图3-1-1所示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小车上水平放置一密闭的装有水的水槽,水槽内有一气泡,如图所示,当小车突然停止运动时,气泡相对于水槽怎么运动?【解析】从惯性的角度去考虑水槽内的气泡和水,突然停止运动时,泡向前移动的趋势,【答案【点拨】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质量联系起来,就会减少错误.拓展一天,下着倾盆大雨.某人乘坐列车时发现,车厢的双层玻璃窗内积水了.列车进站过程中,他发现水面的现状如图3-1-2中的()【解析】列车进站时要刹车,而水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较大的速度,所以水向前涌,液面形状和选项C一致.【答案】C三、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和应用应用牛顿第三定律时应注意的问题1.定律中的“总是”二字说明对于任何物体,在任何条件下牛顿第三定律都是成立的.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与物体所处运动状态无关,与物体被作用的效果也无关.易错门诊【例3】关于马拉车时马与车的相互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马拉车而车未动,马向前拉车的力小于车向后拉马的力B.马拉车只有匀速前进时,马向前拉车的力才等于车向后拉马的力C.马拉车加速前进时,马向前拉车的力大于车向后拉马的力D.无论车是否运动、如何运动,马向前拉车的力都等于车向后拉马的力【错解】C;马拉车加速前进,就像拔河一样,甲方胜一定是甲方对乙方的拉力大,所以甲对乙的拉力比乙对甲的拉力大,由此而得出结论:马向前拉车的力大于车向后拉马的力.【错因】产生上述错解原因是学生凭主观想像,而不是按物理规律分析问题.按照物理规律我们知道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是由哪一个力决定的而是由合外力决定的,车随马加速前进是因为马对车的拉力大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正解】马拉车的力和车拉马的力是一对作用力和3-1-2CBD反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故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马向前拉车的力都等于于车向后拉马的力,而与马车的运动状态无关,故A 、B 、C 错误;D 正确.【点悟】生活中有一些感觉不总是正确的,不能把生活中的经验,感觉当成规律来用,要运用物理规律来解决问题.课堂自主训练1.下面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B 只有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物体间才存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 只有物体接触时,物体间才存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D .两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是同性质的力【解析】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A 错;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运动状态无关,也不需要相互接触,故B 、C 错;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同性质的力,故D 选项正确. 【答案】D2.如图3-1-3所示在向右匀速行驶的车厢内,用细线悬挂一小球,其正下方为a 点, b 、c 两点分别在a 点的左右两侧,如图l 所示,烧断细绳,球将落在 (不计空气阻力)A .一定落在a 点B .可能落在b 点C .可能落在c 点D.不能确定【解析】细绳烧断后,小球下落过程中,由于惯性水平方向速度不变,因此小球一定落在a 点,故A 选项正确. 【答案】A3.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速度不断增大,表示物体必受力的作用 B .物体的位移不断增大,表示物体必受力的作用 C .物体朝什么方向运动,则这个方向上必受力的作用D .物体的速度不变,则其所受合外力必为零 【解析】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B 、C 错,A 、D 正确. 【答案】AD课后创新演练1.火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 门窗紧闭的车厢内有一人向上跳起, 发现仍落回车上原处, 这是因为 ( D ) A .人跳起后, 车厢内空气给他以向前的力, 带着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B .人跳起的瞬间, 车厢地板给他一个向前的力, 推动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C .人跳起后, 车在继续向前运动, 所以人落下后必定偏后一些, 只是由于时间很短, 偏后距离太小, 不明显而已D .人跳起后直到落地, 在水平方向上人和车始终有相同的速度2.列车沿东西方向直线运动,车里桌面上有一小球,乘客看到小球突然沿桌面向东滚动,则列车可能是(CD)A .以很大的速度向西做匀速运动B .向西做减速运动C .向西做加速运动D .向东做减速运动3.如图3-1-4所示,一个劈形物体A ,各面均光滑,放在固定斜面上,上面成水平,水平面上放一光滑小球B ,劈形物体从静止开始释放,则小球在碰到斜面前的运动轨迹是(B )A .沿斜面向下的直线B .竖直向下的直线C .无规则的曲线D .抛物线 4.如图3—1—5所示, 在一辆表面光滑的小车上,有质量分别为m 1、m 2的两小球(m 1> m 2)随车一起匀速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如不考虑其它阻力,设车无限长,则两个小球 (B) A .一定相碰 B .一定不相碰 C .不一定相碰 D .难以确定是否相碰 5.如图3-1-6所示,P 和Q 叠放在一起,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各对力中属于作图3-1-4 图3-1-6图3-l-3图3-1-7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是 ( C )A.P所受的重力和Q对P的支持力B.Q所受的重力和Q对P的支持力C.P对Q的压力和Q对P的支持力D.P所受的重力和P对Q的压力6.伽利略理想实验将可靠的事实和抽象思维结合起来,能更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如图3-1-7所示,有关的实验程序内容如下:(1)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2)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3)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释放时的高度(4)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运动请按程序先后次序排列,并指出它究竟属于可靠事实,还是通过思维过程的推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括号内数字表示上述程序的号码)(C)A.事实(2)→事实(1)→推论(3)→推论(4)B.事实(2)→推论(1)→推论(3)→推论(4)C.事实(2)→推论(3)→推论(1)→推论(4)D.事实(2)→推论(1)→推论(4)→推论(3)7.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B )A.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B.力是改变物体惯性大小的原因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D.力是使物体速度发生改变的原因8.以下有关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D)A.在水平轨道上滑行的两节车厢质量相同,其中行驶速度较大的不容易停下来,说明速度较大的物体惯性大B.在水平轨道上滑行的两节车厢速度相同,所受阻力也相同,其中质量较大的车厢不容易停下来,说明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C.推动原来静止在水平轨道上的车厢,比推另一节相同的、正在滑行的车厢所需要的力大,说明静止的物体惯性大D.物体的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情况及受力情况无关9.如图3-1-8所示,小球m用细线悬挂在水平向左运动的火车车厢内,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C)A.当火车向左匀速前进,且小球m相对车厢静止不动时,悬线沿竖直方向B.当火车向左加速前进,小球及悬线向位置1偏转C.当火车向左加速运动时,小球及悬线向位置2偏转D.当火车向左减速运动时,小球及悬线向位置2偏转10.如图3—1—9所示,A为电磁铁,C为胶木秤盘,A和C(包括支架)的总质量为M,B为铁片,其质量为m,整个装置用轻绳悬挂于O点.当电磁铁通电,铁片B被吸引而上升的过程中,轻绳拉力F的大小为 (D )A.F=mgB.mg<F<(M+m)gC.F=(M+m)gD.F>(M+m)g11.在天花板上悬挂一个重为G的吊扇,当吊扇静止时,悬杆对吊扇的拉力为T,当吊扇转动时悬杆对吊扇拉力为T',则G、T与T'三者之间的大小关系如何?【解析】TGT'>=(1)吊扇静止时处于平衡状态GT=(2)吊扇转动时,向下推动空气,空气对吊扇有向上的反作用力,所以GT<'.12.如图3-1-10所示,质量为M的木箱放在水平面上,木箱中的立杆上套着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开始时小球在杆的顶端,由静止释放,小球沿杆匀加速时,小球与杆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 f,.则在小球下滑的过程中,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为多少?【解析】小球在竖直方向受一个重力和箱子的杆给它的竖直向上的摩擦力F f,如图3-1-11所示,由牛顿第三定律,小球对箱子的杆有一个竖直向下的摩擦力作用,故箱子的受力情况如图3-1-12所示,箱子受重力Mg,小球对杆的摩擦力F f′= F f,地面对箱子的支持力F N,箱子在这三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即面的压力为Mg+F f图3-1-9【答案】Mg+F f2.牛顿第二定律力学单位制基础知识回顾1.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2)公式:F合=ma(3)意义: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F=ma,公式左边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右边反映了质量为m 的物体在此合外力的作用下的效果是产生加速度a,它突出了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4)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要点①同体性: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中F、m、a三个量必须对应同一个物体或同一个系统.②矢量性:牛顿第二定律公式是矢量式,公式F合=ma不仅表示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大小关系,还表示加速度与合外力的方向始终一致.③瞬时性:牛顿第二定律反映了加速度与合外力的瞬时对应关系:合外力为零时加速度为零;合外力恒定时加速度保持不变;合外力变化时加速度随之变化.同时注意它们虽有因果关系,但无先后之分,它们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④独立性:作用在物体上的每一个力都能独立的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合外力产生物体的合加速度,x 方向的合外力产生x方向的加速度,y方向的合外力产生y方向的加速度.牛顿第二定律的分量式为∑Fx=ma x;∑F y=ma y⑤相对性:公式F=ma中的加速度a是相对地球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惯性系而言的.⑥局限性: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惯性系中的低速(远小于光速)运动的宏观物体,而不适用于微观、高速运动的粒子.⑦统一性:牛顿第二定律定义了力的基本单位:牛顿(N),因此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时要用统一的单位制即国际单位制.2.力学单位制(1)基本单位:所选定的基本物理量的单位.物理学中有七个物理量的单位被选定为基本单位,在力学中选长度、质量、和时间这三个物理量的单位为基本单位(2)导出单位:根据物理公式中其他物理量和基本物理量的关系推导出的物理量的单位.(3)单位制: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4)国际单位制(SI)中的七个基本物理量和相应的基本单位.重点难点例析一、用合成法解动力学问题合成法即平行四边形定则,当物体受两个力作用而产生加速度时,应用合成法比较简单,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的因果性和矢量性原理,合外力的方向就是加速度的方向,解题时只要知道加速度的方向,就可知道合外力的方向,反之亦然.解题时准确作出力的平行四边形,然后用几何知识求解即可.友情提示:当物体受两个以上的力作用产生加速度时一般用正交分解法.【例1】如图3-2-1所示,小车在水平面上做匀变速运动,在小车中悬线上挂一个小球,发现小球相对小车静止但悬线不在竖直方向上,则当悬线保持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时,小车的加速度是多少?试讨论小车的可能运动情况.【解析】小车在水平方向上运动,即小车的加速度沿水平方向,小球与小车相对静止,则小球与小车有相同加速度,所以小球受到的合外力一定沿水平方向,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如图3-2-2所示,小球所受合外力水平向左,则小球和小车的加速度水平向左,加速度的大小为a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mgtan θ=ma ,得a =gtan θ.小车可以向左加速;也可以向右减速运动. 【答案】gtan θ;向左加速或向右减速;【点拨】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的问题,关键是求出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当物体受两个力产生加速度时,一般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外力比较直接简单,注意合外力的方向就是加速度的方向.拓展如图3-2-3所示,质量为m 2的物体2放在正沿平直轨道向右行驶的车厢底板上,并用竖直细绳通过光滑定滑轮连接质量为m l 的物体,与物体l 相连接的绳与竖直方向成θ角,则 ( )A .车厢的加速度为gsin θB .绳对物体1的拉力为m 1g/cos θC .底板对物体2的支持力为(m 2一m 1)gD .物体2所受底板的摩擦力为m 2 g tan θ【解析】小车在水平方向向右运动,由图可知小车的加速度沿水平向右,物体1与小车有相同加速度,根据【例1】对物体1进行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mgtan θ=ma ,得a =gtan θ,故A 选项错误;且由图3-2-2可知绳对物体1的拉力为m 1g /cos θ,底板对物体2的支持力为(m 2g 一m 1g /cos θ),故C 错、B 正确;物体2与小车也有相同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得,物体2所受底板的摩擦力为f =m 2a =m 2 g tan θ,即D 选项正确. 【答案】BD二、利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当物体受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力作用产生加速度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的独立性原理,常用正交分解法解题,大多数情况下是把力正交分解在加速度的方向和垂直加速度的方向上.友情提示:特殊情况下分解加速度比分解力更简单.正交分解的方法步骤: (1)选取研究对象;(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 (3)建立直角坐标系(可以选x 方向和a 方向一致)(4)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F x =ma ,(沿加速度的方向);∑F y =0(沿垂直于加速度的方向) (5)统一单位求解【例2】风洞实验中可产生水平方向的、大小可以调节的风力,先将一套有小球的细杆放入风洞实验室,小球孔径略大于细杆直径,如图3-2-4所示 (1)当杆在水平方向上固定时,调节风力的大小,使小球在杆上匀速运动,这时所受风力为小球所受重力的0.5倍,求小球与杆的动摩因数. (2)保持小球所示风力不变,使杆与水平方向间夹角为37º并固定,则小球从静止出发在细杆上滑下距离s 的时间为多少(sin370=0.6,cos370=0.8) 【解析】(1)设小球所受的风力为F ,支持力为F N 、摩擦力为F f 、小球质量为m ,作小球受力图,如图3-2-5所示,当杆水平固定,即θ=0时,由题意得:F =μmg ∴μ=F /mg=0.5mg /mg =0.5 (2)沿杆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cos θ+mg sin θ-F f =ma ①在垂直于杆的方向,由共点力平衡条件得: F N +F sin θ-mg cos θ=0 ② 又: F f =μN ③ 联立①②③式解得: a=mF mg F f-+θθsin cos =mmg F )cos sin ()sin cos (θμθθμθ-++将F =0.5 mg 代入上式得a =43g ④ 由运动学公式得:s =21at 2 ⑤ 图3-2-4图3-2-5由④⑤得: t =4/32g s =gs38【答案】gS38【点拨】当物体有沿斜面的加速度时,我们建立沿斜面和垂直斜面的直角坐标系,然后将没有在这两个方向的力沿着两个方向正交分解,且沿斜面方向一定有∑F x =ma x ,而沿垂直斜面的方向有∑F y =0,(即一对平衡力),然后联立求解可得.拓展如图3-2-6所示, 质量为m 的人站在自动扶梯的水平踏板上, 人的鞋底与踏板的动摩擦因数为μ, 扶梯倾角为θ, 若人随扶梯一起以加速度a 向上运动,梯对人的支持力F N 和摩擦力f分别为( )A . F N =ma sin θB . F N =m(g+a sin θ)C . f=μmgD . f=ma cos θ【解析】物体受到重力mg 、支持力F N 、静摩擦力f 三个力作用,这三个力都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如果要分解这三个力比较麻烦,根据力的独立作用原理,将加速度沿着两个方向分解,再在这两个方向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比较简单,在水平方向有:∑F x =ma x , 即f =ma cos θ,故C 错D 选项正确;在竖直方向有:∑F y =ma y , 即F N -mg =ma sin θ,故A 错B 对. 【答案】BD三、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1.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方法: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知道物体的初始条件,根据运动学公式,就可以求出物体物体在任一时刻的速度和位置,也就求出了物体的运动情况.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 方法: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由运动学公式可以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确定物体的合外力,从而求出未知力或与力相关的某些量. 可用程序图表示如下:【例3】蹦床是运动员在一张绷紧的弹性网上蹦跳、翻滚并做各种空中动作的运动项目.一个质量为60 kg 的运动员,从离水平网面3.2 m 高处自由下落,着网后沿竖直方向蹦回离水平网面 5.0 m 高处.已知运动员与网接触的时间为1.2 s.若把在这段时间内网对运动员的作用力当作恒力处理,求此力的大小.(g =10 m/s 2)【解析】本题知道了物体的运动情况,应先由运动学的知识求出加速度,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力的大小.选向上的方向为正方向,则运动员自由下落触网时速度为v 1=-12gh =-8m /s (方向向下), 离网时速度为v 2=22gh =10m /s (方向向上),由加速度的定义得:21v v a t-==15m/s 2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mg =ma 可得:F =mg +ma =1.5×103 N .【答案】1.5×103N【点拨】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力和运动的关系的问题,先要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并弄清楚是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还是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但不管是哪一类问题,首先要解决物体的加速度,在这里加速度起着桥梁的作用.拓展在跳马运动中,运动员完成空中翻转的动作,能否稳住是一个得分的关键,为此,运动员在脚接触地面后都有一个下蹲的过程,为的是减小地面对人的冲击力.某运动员质量为m ,从最高处下落过程中在空中翻转的时间为t ,接触地面时所能承受的最大作用力为F (视为恒力),双脚触地时重心离脚的高度为h ,能下蹲的最大距离为s ,若运动员跳起后,在空中完成动作的同时,又使脚不受伤,则起跳后重心离地的高度H 的范围为多大? 【解析】设人起跳后重心离地高度为H 1,为完成图3-2-6。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6篇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5d75728d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19.png)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6篇篇1一、力学1.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的基础,包括牛顿三大定律。
要掌握牛顿定律的表述、适用范围以及数学表达。
2. 动量与冲量:动量是描述物体机械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冲量是力在时间上的积累效应。
要理解动量定理和冲量定理,并能应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3. 功与功率:功是力在空间上的积累效应,功率是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要掌握功的计算方法,理解功率的概念,并能应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4. 机械能:机械能包括动能、势能、弹簧的弹性势能等。
要理解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并能应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二、电磁学1. 静电场:要掌握静电场的性质,理解电场强度、电势、电势差的概念,并能应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2. 稳恒电流:要理解电流的形成条件,掌握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基本规律,并能应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3. 磁场与电磁感应:要掌握磁场的性质,理解洛伦兹力、安培力等基本概念,并能应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要理解电磁感应现象及其规律,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等基本概念,并能应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4. 交流电与电磁振荡:要理解交流电的产生和传播过程,掌握正弦交流电的表达式、有效值、功率等基本概念。
同时,要理解电磁振荡的概念和产生过程,掌握阻尼振荡和无阻尼振荡的区别和特点。
三、光学与近代物理1. 几何光学:要掌握几何光学的基本原理,如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与折射、光的衍射等。
同时,要理解透镜的成像原理和应用,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区别和特点。
2. 物理光学:要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掌握光的干涉、衍射、散射等物理现象及其原理。
同时,要了解激光的产生和应用,以及光的偏振现象。
3. 近代物理:要了解相对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结论,如时间、长度和质量等物理概念的变化规律。
同时,要了解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结论,如光的量子性、原子和分子的量子结构等。
四、实验与探究高三物理学习过程中涉及多个实验和探究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高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
![高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830ac94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72.png)
高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
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
以下是牛顿第一定律的主要知识点:
1. 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换句话说,物体的运动状态
只有在外力作用下才会改变。
2. 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用速度和加速度来描述。
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而加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改变速度的大小。
3. 物体的质量是影响其惯性的因素。
质量越大,物体越不容易改变其运动状态,即具
有较大的惯性。
4. 弗里德里希·威廉·奥古斯特·冯·贝林斯坦的实验证明,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物体会一
直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这就意味着物体的速度不会改变,即物体要么静止,要么以恒
定速度运动,只有当外力作用时才会改变运动状态。
5. 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力学的基础,也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原理之一。
它为后续的牛
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提供了基础。
6. 牛顿第一定律适用于各种情况,不论是微观尺度的粒子运动还是宏观尺度的物体运动。
7. 牛顿第一定律与惯性参考系有密切关系。
在一个惯性参考系中,牛顿第一定律成立;而在非惯性参考系中,牛顿第一定律不成立。
总的来说,牛顿第一定律描述了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的规律,
是牛顿力学的基础之一。
高考物理牛顿定律知识点总结
![高考物理牛顿定律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63dc084aa00b52acec7ca33.png)
高考物理牛顿定律知识点总结一、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理想实验的魅力牛顿物理学的基石——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定义: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变这种状态。
惯性定义:物体所具有的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惯性与质量:描述物体惯性的物理量是它们的质量。
质量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质量单位:千克(kg)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基本思路:保持物体质量不变,测量物体在不同的力的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基本思路:保持物体所受的力相同,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在该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制定实验方案时的两个问题怎样由实验结果得出结论a∝F,a∝1/m二、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定义: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公式:F=kma k是比例系数,F指的是物体所受的合力。
牛顿年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ma力的单位:千克米每二次方秒。
力学单位制基本量:被选定的、可以利用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其他物理量的物理量。
基本单位:基本量的单位。
导出单位:由基本量根据物理关系推导出来的其它物理量的单位。
单位制: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组成。
国际单位制(SI):1960年第11届国际计量大会制订的一种国际通用的、包括一切计量领域的单位制。
三、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义: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互相依存、同时存在的。
牛顿第三定律定义: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平衡状态: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所处的状态。
物理必修一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知识点
![物理必修一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ee258f8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9e.png)
物理必修一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知识点1. 物体受力平衡的条件: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受力平衡时,其静止物体保持静止,运动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这一定律可以应用于各种力的平衡分析,例如计算平衡力的大小和方向。
2. 物体加速度的计算: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这一定律可以用于计算物体的加速度,例如计算拉力、摩擦力和重力等外力对物体的影响。
3. 物体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
这一定律可以用于分析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例如弹簧力、摩擦力和支持力等。
4. 质量和重力的关系:根据牛顿定律,物体的重力和其质量成正比,可以通过重力加速度g计算物体的质量。
这一定律可以用于计算物体的质量,例如测量天体质量和地球上物体的质量。
5. 斜面上物体的运动分析:根据牛顿定律,斜面上物体受到的平行于斜面的力可以分解为垂直于斜面的分力和平行于斜面的分力。
这一定律可以用于分析斜面上物体的运动,例如计算物体在斜面上的加速度和滑动摩擦力。
6. 弹簧振动的分析:根据牛顿定律,弹簧受到的恢复力和弹簧的伸缩变量成正比。
这一定律可以用于分析弹簧的振动,例如计算弹簧振动的周期和频率。
7. 圆周运动的分析:根据牛顿定律,物体在圆周运动时会受到向心力的作用,该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速度和半径成正比。
这一定律可以用于分析圆周运动,例如计算物体的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
这些应用知识点涵盖了牛顿运动定律在物理学中的多个应用领域,对于解决各种与运动相关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de35a7fda38376bae1fae32.png)
12
考点三 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问题
师生互动
1.两种模型
加速度与合外力具有瞬时对应关系,二者总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具
体可简化为以下两种模型:
13
2.求解瞬时加速度的一般思路 分析瞬时变化前、 列牛顿第二 求瞬时 后物体的受力情况 ⇒ 定律方程 ⇒ 加速度
14
考点四 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考点一 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理解及应用
自主学习
1.惯性的两种表现形式
(1)物体在不受外力或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惯性表现为使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不变(静止或匀速直运动).
(2)物体受到外力时,惯性表现为抗拒运动状态改变的能力.惯性大,物体的运动状
态较难改变;惯性小,物体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
9
2.与牛顿第二定律的对比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科学抽象、归纳推理总结出来的,科学地揭 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而牛顿第二定律是一条实验定律,明确了加速度 a 与外力 F 和质 量 m 的定量关系.
10
考点二 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1.牛顿第二定律的五个特性
师生互动
11
2.合力、加速度、速度之间的决定关系 (1)不管速度是大是小,或是零,只要合力不为零,物体都有加速度. (2)a=ΔΔvt 是加速度的定义式,a 与 Δv、Δt 无必然联系;a=mF是加速度的决定式,a ∝F,a∝m1 . (3)合力与速度同向时,物体加速运动;合力与速度反向时,物体减速运动.
3
2.惯性 (1)定义:物体具有保持原来_匀__速__直__线__运__动___状态或__静__止__状态的性质. (2)量度: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_大___,质量小的物体惯性 _小___. (3)普遍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与物体的运动情况和受 力情况_无__关___.
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7c9f71f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0c.png)
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一、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基础知识汇总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1)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2)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是力。
3.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相同,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异体、同存、同性质”,而平衡力是“同体”。
5.牛顿第二定律:a=F/m。
6.牛顿第二定律具有“四性”:矢量性、瞬时性、同体性、独立性。
对牛顿第一定律、第三定律的考查1.考查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理解(1)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一种性质。
物体在不受外力或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惯性表现为使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牛顿第一定律是惯性定律,它指出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只与质量有关。
2.考查对力与运动的关系的理解(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运动状态指物体的速度),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是力。
3.考查牛顿第三定律区别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一对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1.合成法求合外力物体只受两个力的作用而产生加速度,利用矢量合成法则;两个力方向相同或相反时,加速度与物体运动方向在同一直线上,合成法更简单。
2.正交分解法与牛顿第二定律的结合应用物体受到两个以上的力的作用而产生加速度时,常用正交分解法解题。
(1)分解力求物体受力问题把力正交分解在沿加速度方向和垂直于加速度方向上,在沿加速度的方向列方程Fx=ma,在垂直于加速度方向列方程Fy=0求解。
(2)分解加速度求解受力问题分析物体受力,建立直角坐标系,将加速度a分解为ax和ay,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x=max,Fy=may求解。
高中物理必背知识点归纳
![高中物理必背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200ea1c4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5d.png)
高中物理必背知识点归纳高中物理必背知识点动力学(运动和力)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5.超重:FNG,失重:FN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见第一册P67〕注: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
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一、碰撞的定义相对运动的物体相遇,在极短的时间内,通过相互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显著变化的过程叫做碰撞。
二、碰撞的特点作用时间极短,相互作用的内力极大,有些碰撞尽管外力之和不为零,但一般外力(如重力、摩擦力等)相对内力(如冲力、碰撞力等)而言,可以忽略,故系统动量还是近似守恒。
在剧烈碰撞有三个忽略不计,在解题中应用较多。
1.碰撞过程中受到一些微小的外力的冲量不计。
2.碰撞过程中,物体发生速度突然变化所需时间极短,这个极短时间对物体运动的全过程可忽略不计。
3.碰撞过程中,物体发生速度突变时,物体必有一小段位移,这个位移相对于物体运动全过程的位移可忽略不计。
三、碰撞的分类1.弹性碰撞(或称完全弹性碰撞)如果在弹性力的作用下,只产生机械能的转移,系统内无机械能的损失,称为弹性碰撞(或称完全弹性碰撞)。
此类碰撞过程中,系统动量和机械能同时守恒。
2.非弹性碰撞如果是非弹性力作用,使部分机械能转化为物体的内能,机械能有了损失,称为非弹性碰撞。
此类碰撞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有损失,即机械能不守恒。
3.完全非弹性碰撞如果相互作用力是完全非弹性力,则机械能向内能转化量,即机械能的损失,称为完全非弹性碰撞。
2024届高考物理强基计划专题讲座课件:牛顿运动定律
![2024届高考物理强基计划专题讲座课件:牛顿运动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e0e43442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55.png)
返回 退出
二、力学中的常见力
1. 万有引力(universal gravitation)
存在于任何 两个物体间的相互吸引力。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F
G
m1m2 r2
其中m1和m2为两个质点的引力质量,r为两个质点
的距离,G叫做引力常量。
G 6.672 59 1011 N m2 / kg2
合外力的大小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
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数学形式: F ma
或
F
dp
m
dv
讨论
dt dt
(1)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2)惯性质量:平动惯性大小的量度
(3)瞬时性,矢量性
分量式: Fx=max , Fy=may , Fz =maz 或 Ft=mat , Fn=man (自然坐标系) (4)在惯性系中成立
FT
2m1m2 m1 m2
(a
g)
讨论
当a =-g时,ar=0,T=0,即滑 a1 轮、质点都成为自由落体,两 个物体之间没有相对加速度。
FT
m1 a2
m1 g
y
FT
m2
m2 g
O
返回 退出
例1-10 一个质量为m、悬线长度为l 的摆锤,挂在架 子上,架子固定在小车上,如图所示。求在下列情况
下悬线的方向(用摆的悬线与竖直方向所成的角表示)
v 2Rg cos
圆轨道的作用力
FN
m
v2 R
mg cos
3mg cos
返回 退出
2. 变力作用下的单体问题 例1-12 计算一小球在水中竖直沉降的速度。已知小 球的质量为m,水对小球的浮力为Fb,水对小球的粘 性力为Fv= -Kv,式中K是和水的黏性、小球的半径有 关的一个常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考物理必考学问点:牛顿运动定律
考点一: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
1.对牛顿第确定律的理解
(1)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
(2)牛顿第确定律是惯性定律,它指出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只与质量有关
(3)确定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变更物体运动状态的缘由,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缘由
(4)牛顿第确定律是用志向化的试验总结出来的一条独立的规律,并非牛顿其次定律的特例
(5)当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时,从运动效果上说,相当于物体不受力,此时可以应用牛顿第确定律
2.对牛顿其次定律的理解
(1)揭示了a与F、m的定量关系,特殊是a与F的几种特殊的对应关系:同时性、同向性、同体性、相对性、独立性
(2)牛顿其次定律进一步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一个物体的运动状况确定于物体的受力状况和初始状态
(3)加速度是联系受力状况和运动状况的桥梁,无论是由受力状况确定运动状况,还是由运动状况确定受力状况,都需求出加速度
3.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1)力总是成对出现于同一对物体之间,物体间的这对力一个是作用力,另一个是反作用力
(2)指出了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特点:“四同”指大小相等,性质相等,作用在同始终线上,同时出现、消逝、存在;“三不同”指方向不同,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不同,效果不同
考点二:应用牛顿运动定律时常用的方法、技巧
1.志向试验法
2.限制变量法
3.整体与隔离法
4.图解法
5.正交分解法
6.关于临界问题
处理的基本方法是:
依据条件变更或过程的发展,分析引起的受力状况的变更和状态的变更,找到临界点或临界条件(更多类型见错题本)
考点三: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的几个典型问题
1.力、加速度、速度的关系
(1)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确定了其加速度的方向,合力与加速度的关系,合力只要不为零,无论速度是多大,加速度都不为零
(2)合力与速度无必定联系,只有速度变更才与合力有必定联系
(3)速度大小如何变更,取决于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方向之间的关系,当二者夹角为锐角或方向相同时,速度增加,否则速度减小
2.关于轻绳、轻杆、轻弹簧的问题
(1)轻绳
①拉力的方向确定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②同一根绳上各处的拉力大小都相等
③认为受力形变极微,看做不行伸长
④弹力可做瞬时变更
(2)轻杆
①作用力方向不确定沿杆的方向
②各处作用力的大小相等
③轻杆不能伸长或压缩
④轻杆受到的弹力方式有:拉力、压力
⑤弹力变更所需时间极短,可忽视不计
(3)轻弹簧
①各处的弹力大小相等,方向与弹簧形变的方向相反
②弹力的大小遵循的关系
③弹簧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
3.关于超重和失重的问题
(1)物体超重或失重是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或对悬挂物体的拉力大于或小于物体的实际重力
(2)物体超重或失重与速度方向和大小无关。
依据加速度的方向推断超重或失重:加速度方向向上,则超重;加速度方向向下,则失重
(3)物体出于完全失重状态时,物体与重力有关的现象全部消逝:
①与重力有关的一些仪器如天平、台秤等不能运用
②竖直上抛的物体再也回不到地面
③杯口向下时,杯中的水也不流出。